CN102710301A - 近场通信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近场通信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10301A CN102710301A CN2012100097652A CN201210009765A CN102710301A CN 102710301 A CN102710301 A CN 102710301A CN 2012100097652 A CN2012100097652 A CN 2012100097652A CN 201210009765 A CN201210009765 A CN 201210009765A CN 102710301 A CN102710301 A CN 1027103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near field
- field communic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situ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4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6
- 230000010358 mechanical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40000002791 Brassica nap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4000188472 Ilex paraguar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09518 Homo sapiens N-acetylneuraminate ly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2686 N-acetylneuraminate ly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近场通信的连接方法。主机侧无线通信终端与客户侧无线通信终端例如被堆叠在一起。无线通信终端均产生在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范围内的接入点列表。主机侧无线通信终端存储通过用户在外壳上轻敲手指等引起的振动波形的数据作为基准数据。客户侧无线通信终端检测通过主机侧装置的外壳等传播的振动波形,设置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密钥数据,并且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将它发送到主机侧。当密钥数据与基准数据匹配时,主机侧无线通信装置与已发送该密钥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435,964的在前申请日的权益,通过引用将该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当与能够执行近场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通信时的近场通信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例如,蜂窝电话、平板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等通常设置有称作WiFi(注册商标)的无线LAN功能和例如蓝牙(注册商标)通信功能的近场通信功能。
例如,在具有无线LAN功能的无线通信终端与无线LAN接入点进行配对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终端首先搜索并列出能够使用无线LAN执行无线通信的接入点。当在该接入点列表中存在已经完成了关于其的认证密钥设置等的接入点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终端于是与该接入点进行配对。另一方面,当在接入点列表中没有已经进行了关于其的认证密钥设置的接入点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终端例如在内部显示器等上显示接入点列表,并且提示用户选择期望的接入点。另外,无线通信终端请求用户针对选择的接入点输入认证密钥,并且在用户输入了正确认证密钥的情况下,与该接入点的配对完成。这样,无线通信终端能够使用无线LAN与该接入点进行通信。
要注意,作为迄今已经用于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方法,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10-56642(下文中,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加速度传感器配对系统,其中,当执行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保持在一起并且移动或振动它们的操作时,基于来自这些操作的终端的移动路径信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配对。也就是说,对于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加速度传感器配对系统,第一终端基于当用户使终端振动时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信息,计算指示在终端振动的情况下的振动移动路径的移动路径信息。类似地,第二终端计算移动路径信息,其中,当由用户执行输入操作以使得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的振动协同振动时,对终端的输入操作被表达为输入坐标的移动路径。该加速度传感器配对系统将由第一终端计算的移动路径信息与由第二终端计算的移动路径信息进行比较,并且当它们近似匹配时,将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配对在一起。
另外,作为迄今用于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方法,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7-243977(下文中,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相机与通信终端之间的无线LAN的连接目的地选择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无线LAN连接目的地选择方法,当进入互通信范围时,电子相机与通信终端彼此识别。随后,电子相机针对通信终端以固定间隔使蜂鸣器发声,并且如果接收到蜂鸣器声音,则通信终端向电子相机发送指示已经接收到蜂鸣器声音的信息。另外,电子相机发送指示已经从通信终端接收到蜂鸣器声音并且进行了确认的“蜂鸣器应答”。在接收到蜂鸣器应答后,通信终端允许与电子相机进行LAN连接。
此外,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碰撞要进行配对的终端与终端的方法,其中,基于碰撞的位置信息和时刻执行配对。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10-56642(图10)
[PTL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7-243977(图8)
[非专利文献]
[NPL1]互联网<URL:http://bu.mp/>,2010年10月19日搜索
发明内容
现在,上述的近场无线通信配对方法都是用于进行一对一配对的方法。因此,在实现一对多近场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一对一配对工作必须重复多次。换言之,迄今的配对方法不能够一次完成一对多连接的配对。在例如无线LAN的情况下,在该网络上需要服务器,并且例如通过在本地将无线通信终端进行彼此连接不能够完成配对。
鉴于这种当前状态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近场无线通信的连接方法,其中,能够近场无线通信的期望无线通信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配对并且能够近似同时完成一对多配对。
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以及存储单元存储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基准数据。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从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和与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振动波形类似的物理振动波形对应的密钥数据,以及当确定密钥数据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数据匹配时,控制单元与已经发送该密钥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因此,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以及存储单元存储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密钥数据。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当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向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之中的用作近场无线通信主机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密钥数据后,控制单元与用作主机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因此,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利用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以及振动波形输出单元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输出基于装置自身的识别信息产生的物理振动波形。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当振动波形输出单元输出物理振动波形后,从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接收从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连接通知,控制单元与已经发送该连接通知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因此,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列表产生单元产生包括能够利用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的列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基于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在发送源产生并且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以及存储单元存储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密钥数据。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用作基准数据,并且基准数据与密钥数据匹配,控制单元同与基准数据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因此,本发明的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当能够在要配对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共享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时,能够在这些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执行配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存储与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中的至少一个装置对应的基准数据,振动波形数据(其中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的波形被检测)被设置为密钥数据,并且当密钥数据与基准数据匹配时,完成分别与基准数据和密钥数据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近场无线通信配对。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期望无线通信装置能够容易地配对在一起,并且还能够近似同时完成一对多配对。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的图,基于该配对方,从外部施加到三个分层的无线通信终端之一的外壳的振动波形与其余终端进行共享以在每个终端之间进行配对。
图2A至2C是示出例如在三个无线通信终端如图1所示进行布置的情况下由每个终端检测的振动波形的例子的波形图。
图3A至3C是示出由于用户轻敲例如如图1所示布置的三个无线通信终端之一而出现的振动波形的例子和传递到其它终端的振动波形的例子的波形图。
图4是示出能够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5是描述由图4中的控制单元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而执行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并且具体示出主机终端侧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描述由图4中的控制单元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而执行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并且具体示出客户终端侧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描述由图4中的控制单元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而执行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并且具体示出自动确定主机终端或客户终端的部分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接入点列表的例子的图,具体示出了每个无线通信装置的类别名称以及每个装置的ID的例子。
图9是示出了在通过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配对之前由每个无线通信装置产生的接入点列表的例子的图。
图10是描述第六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形的图,其中,在近场无线通信配对的情况下输出来自主机终端的基于ID的主声音。
图11是描述第六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形的图,其中,在近场无线通信配对的情况下从主机终端输出的主声音的音频振动波被传送到每个客户终端。
图12是描述第六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形的图,其中,在近场无线通信配对的情况下基于从主机终端的主声音恢复的ID完成配对。
图13是描述如下情形的图,其中,在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近场无线通信配对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布置在附近的无线通信终端检测在外部出现的轻敲声音作为触发声音。
图14是描述第十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形的图,其中,已经检测到触发声音的无线通信终端均近似同时发出各个声音,并且每个终端检测由其它无线通信终端发出的各个声音。
图15是描述第十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形的图,其中,基于由每个无线通信终端检测的来自其它终端的各个声音,每个终端理解与之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
图16是描述第十实施例中的一种情形的图,其中,每个无线通信终端识别哪个终端将成为主机终端以及终端之间的配对连接完成。
图17是示出能够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到第九实施例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18是描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配对处理(其中图17中的控制单元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以及具体描述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描述根据第九实施例的配对处理(其中图17中的控制单元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以及具体描述自动确定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的部分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描述根据第十实施例的配对处理(其中图17中的控制单元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以及具体描述当确定主机终端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描述根据第十实施例的配对处理(其中图17中的控制单元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以及具体描述当由主机终端识别客户终端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了在无线路由器和每个无线通信装置一对一进行配对的情况下的近场无线通信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23是示出了包括无线路由器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进行一对多连接的近场无线通信系统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在两个以上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具有近场无线通信功能(例如,如所谓的WIFI(注册商标)的无线LAN通信和蓝牙(注册商标)通信)的情况下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方法。另外,将给出诸如蜂窝电话、便携式游戏机和便携式平板终端的、均具有近场无线通信功能的、用户能够携带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的例子。
另外,将给出无需经由无线路由器就能够为近场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直接配对(例如,最近提出标准化的所谓的WiFi Direct(注册商标))实现连接设置的近场无线通信系统,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例子。也就是说,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近场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路由器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均能够成为接入点。因此,无需经由无线路由器,根据这个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就能够进行配对,并且例如能够建立一对多连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两个以上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执行将在以后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并且可以说在开始这些终端之间的近场无线通信之前,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处于已被启动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例,在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后,无线通信终端扫描存在于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并且产生包括通过这种扫描获得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的接入点列表。
要注意,根据本实施例,存在于能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不仅包括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还包括上述无线路由器以及均具有近场无线通信功能的数字电视接收器、记录/播放装置、个人计算机和其它类型的家用电子装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上述接入点列表可以包括无线通信装置所属于的类别的信息、无线通信装置的版本信息、无线通信装置的近场无线通信的电波水平、近场无线通信的安全等级信息、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特有的信息等以及用于识别这些无线通信装置的ID。
无线通信装置ID是唯一地分配给每个装置的标识数字(例如,所谓的MAC地址等)。无线通信装置类别信息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将被如何分类的信息;例如,便携式终端类别、固定电视接收器类别、记录/播放装置类别、个人计算机类别等。无线通信装置版本信息是在确定无线通信装置的版本是否与根据本发明的配对控制相对应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的信息。近场无线通信的电波水平信息是指示发送波/接收波的强度的信息。近场无线通信的安全等级信息是指示通信装置是否与编码及这种编码的水平对应的信息。作为例子,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特有的信息是指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并且处于可执行状态的信息。接入点列表中的信息仅仅是例子,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接入点列表可以包括另外的各种类型的信息。
将在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第一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启动后对两个以上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配对的情况下,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多个终端的每个处于堆叠在一起的状态、外壳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或者在桌子等上彼此接近地放置的状态。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被布置为能够在近似同时向所有其它终端进行发送,即,被布置为能够在各个终端之间共享从外部施加的振动。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在从外部对终端之一施加振动的情况下,例如,在无线通信终端处于堆叠状态时,它的振动将经由处于堆叠状态的终端的外壳在近似同时传递到其它终端的外壳。类似地,在无线通信终端处于外壳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的同时从外部向终端之一施加振动的情况下,它的振动将会经由处于接触状态的终端的外壳在近似同时传递到其它终端的外壳。另外,在从外部向彼此接近地布置在具有高振动传导性的桌子等上的无线通信终端之一施加振动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外部向桌子自身施加振动的情况下,它的振动经由桌子等在近似同时传递到其它终端的外壳。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被布置为堆叠在一起,外壳的一部分彼此接触地放置或者在桌子等上彼此接近地放置,从而从外部施加的振动在近似同时传递到所有终端。
要注意,所述多个终端被布置为堆叠状态、外壳的一部分彼此接触的状态,还是彼此接近地放置从而在近似同时共享相同的振动是可选的。然而,在考虑准确地向其它终端传递振动的情况下,将多个终端布置为堆叠在一起是更可取的。图1示出了例如处于堆叠状态的三个无线终端1到3的例子。
另外,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在布置为使得在近似同时共享相同振动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之中,确定在配对的情况下用作主机的终端。要注意,对于本实施例,主机终端之外的无线通信终端将被称作客(guest)终端。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例如,根据用户选择指令确定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哪个成为主机终端。也就是说,例如,用户输入指令以成为主机终端的终端成为了主机终端,并且其它终端成为客户终端。要注意,客户终端也可以通过用户指令进行确定。在终端被如上所述进行布置前或者在布置终端后,确定主机终端的时刻可以是任何时刻。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主机终端与客户终端之间的相对布置关系没有特别受到限制,但是在要使用如上所述堆叠多个终端的状态的情况下,期望将主机终端布置在顶部。要注意,在图1的例子中,无线通信终端1是主机终端,无线通信终端2和3是客户终端。
接下来,当已经如上所述布置了终端并且已经决定了主机终端时,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如上所述,从外部对其施加物理振动。
现在,在从外部对主机终端施加振动的情况下,例如,它的振动可以是由用户用手指等打击(轻敲)主机终端而导致的振动。
图1的例子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在该图中,用作主机终端的无线通信终端1处于用户用手指9等如箭头TP所示轻敲终端而施加外部振动的状态。
不言而喻,根据本实施例,从外部施加的振动可以是通过任何方式施加的振动,并且不限于用户的轻敲。要注意,在如上所述每个终端彼此邻近地布置在桌子等上的情况下,例如,从外部施加的振动可以是由用户用手指9或手轻敲桌子等而导致的振动。
根据本实施例,主机终端检测外部施加的振动的波形,并且将振动波形数据临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等中,作为针对配对事件的一次基准数据。要注意,主机终端能够通过加速度计(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或者罗盘传感器或者这些传感器的组合来检测振动波形。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每个客户终端检测传递的振动的波形并且将其振动波形数据临时存储到内部存储器等内。客户终端然后将存储在内部存储器等内的振动波形数据发送至主机终端,作为针对配对事件的一次密钥数据。要注意,与主机终端类似,客户终端能够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或者罗盘传感器或者这些传感器的组合检测振动波形。
接下来,当接收到从客户终端发送的一次密钥数据时,主机终端将接收的一次密钥数据与存储在内部存储器等等中的一次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基于这个比较,在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匹配的情况下,主机终端完成与发送一次密钥数据的客户终端的配对。类似地,主机终端将一次基准数据与从其它客户终端发送的一次密钥数据进行比较,并且完成与数据发生匹配的客户终端的配对。
因此,主机终端和每个客户终端可以进行相互的近场无线通信。
要注意,在比较一次基准数据与一次密钥数据的情况下,期望一定量的比较裕量。也就是说,由于通过终端的外壳和桌子等传递振动,所以在由主机终端检测的振动波形数据与由客户终端检测的振动波形数据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量。因此,在比较一次基准数据与一次密钥数据的情况下,期望具有能够吸收该差量的比较裕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配对方法,无线通信终端如上所述被布置为使得每个终端共享振动,由每个终端检测的振动波形数据被用作针对配对事件的一次基准数据和密钥数据,并且在数据近似匹配的终端之间完成配对。这样,已完成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进行近场无线通信。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仅当在无线通信终端之间检测到近似相同的振动波形的情况下实现配对。因此,当在无线通信终端之间检测到不同振动波形的情况下,不执行配对,从而用户不会无意中错误地对终端进行配对。
例如,图2A-2C示出了在三个无线通信终端1到3被堆叠之前或者在进行堆叠的情况下由每个终端检测的振动波形,图3A-3C示出了例如当三个无线通信终端1到3处于图1中的堆叠状态时通过用户轻敲主机终端而传递到终端的振动波形的例子。要注意,图2A和图3A示出了由无线通信终端1检测的振动波形的例子,图2B和图3B示出了由无线通信终端2检测的振动波形的例子,图2C和图3C示出了由无线通信终端3检测的振动波形的例子。
也就是说,如图2A-2C所示,在三个无线通信终端1到3被堆叠之前或者在进行堆叠的情况下当终端检测振动时的振动波形在无线通信终端1到3中均不同。另一方面,如图3A-3C所示,在三个无线通信终端1到3已经处于堆叠状态的情况下,例如,用户可以轻敲终端1由此传递到其它终端2和3的振动波形具有近似相同的波形。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三个无线通信终端1到3被堆叠之前或者在进行堆叠的情况下的振动波形以及通过已经处于堆叠状态的无线通信终端1到3传递的振动波形能够被区分。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配对方法,根据通过已经被布置为在终端之间共享振动的无线通信终端1到3传递的振动波形以外的振动波形,不会错误地进行配对。
[第二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描述,给出用户轻敲主机终端的例子,但是根据本发明,如在根据下面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中,根据用户需要用户轻敲的终端可以是客户终端中的任何一个。
也就是说,在终端以类似方式进行布置以共享振动的情况下,用户轻敲的客户终端检测通过轻敲产生的振动波形,从而临时存储振动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密钥数据并且将该一次密钥数据发送至主机终端。
另外,当检测到通过用户轻敲期望的客户终端而传递的振动时,排除被轻敲的客户终端的其它客户终端临时存储振动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密钥数据,并且将该一次密钥数据发送至主机终端。
另一方面,当检测到通过用户轻敲用户期望的客户终端而传递的振动时,主机终端存储振动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基准数据。另外,在从客户终端发送一次密钥数据的情况下,主机终端类似地将这个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在该一次密钥数据和一次基准数据近似匹配的情况下,主机终端完成与发送这个一次密钥数据的客户终端的配对。
因此,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类似,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已经完成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并且当在终端之间检测的振动波形不同的情况下,也不执行配对,从而用户不会无意地错误地对终端进行配对。
[第三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给出使用当主机终端被轻敲时的振动波形执行配对的例子,但是根据本发明,如在根据下面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中,终端之间共享的振动例如可以是主机终端自身产生的振动。
也就是说,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主机终端通过操作内部振动器自身产生振动。因此,由主机终端产生的振动被传递到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布置的其它终端。
在终端被类似地布置的情况下,当检测到主机终端产生的振动时,客户终端临时存储它的振动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密钥数据,并且将该一次密钥数据发送至主机终端。
另一方面,主机终端存储由自身产生的振动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基准数据,并且如果从客户终端发送了一次密钥数据,则与以上描述类似,将这个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在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匹配的情况下,主机终端完成与发送该一次密钥数据的客户终端的配对。
因此,对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已经完成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并且当在终端之间检测的振动波形不同的情况下,也不执行配对,从而用户不会无意中错误地对终端进行配对。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主机终端自身能够产生振动,由此,例如,它的振动的波形图案可以是可唯一识别的波形图案,或者振动波形的频率可以是可唯一识别的频率,或者振动波形的大小(振幅)与频率的组合可以是可唯一识别的组合。
如果一图案用作可唯一识别的波形图案(其与当例如从外部施加用户意料之外的冲击等时产生的振动的波形图案完全不同),能够防止用户由于冲击等而无意地进行配对。另外,例如,如果基于诸如主机终端的ID等的预定信息产生可唯一识别的波形图案,则预定信息能够通过可识别波形图案的传递从主机终端发送至客户终端。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终端具有从发送的可识别波形图案中恢复预定信息的功能。要注意,在使用与主机终端ID等对应的可识别波形图案的情况下,例如,如何使用从其可识别波形图案恢复的ID执行配对可以是与根据以后描述的第六实施例的ID和基准等的音频传递相同的方法。
如果例如频率被用作可唯一识别的波形图案(其与用于蜂窝电话的来电通知的振动器振动频率完全不同),则通过检测用于来电通知的振动器振动可以防止用户无意地进行配对。另外,例如,如果与诸如主机终端的ID等的预定信息相关地使用可唯一识别频率,则预定信息能够通过可识别频率的振动传递从主机终端发送至客户终端。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终端具有从发送的可唯一识别频率中恢复预定信息的功能。要注意,在使用与主机终端ID等对应的可识别频率的情况下,例如,如何使用从其可识别频率恢复的ID执行配对可以是与根据以后描述的第六实施例的ID和基准等的音频传递相同的方法。
组合振动波形与频率以建立可唯一识别组合的情况与上面的描述类似,能够防止错误地执行的配对,并且同样可以发送诸如ID的预定信息。
[第四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给出了主机终端自身产生振动的例子,但是根据本发明,如在根据下面描述的第四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中,振动器等的振动可以是由客户终端自身产生的振动。
也就是说,作为第四实施例,用户期望的客户终端之一例如通过操作内部振动器自身产生振动。因此,由客户终端自身产生的振动传递到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布置的其它终端。
在终端以相似方式进行布置的情况下,用户期望的客户终端临时存储由自身产生的振动的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密钥数据,并且将它的密钥数据发送至主机终端。
另外,当检测到传递的由用户期望的客户终端产生的振动时,用户期望的客户终端之外的其它客户终端临时存储振动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密钥数据,并且将一次密钥数据发送至主机终端。
另一方面,当检测到传递的由用户期望的客户终端产生的振动时,主机终端存储振动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基准数据,并且如果一次密钥数据从客户终端进行了发送,则类似地对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在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匹配的情况下,主机终端完成与发送一次密钥数据的客户终端的配对。
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对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已经完成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并且当在终端之间检测的振动波形不同的情况下,也不执行配对,从而用户不会无意地错误地对终端进行配对。
另外,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在第四实施例的情况下,客户终端自身能够产生振动,由此它的振动的波形图案可以成为可唯一识别波形图案,振动器波形的频率可以成为可唯一识别频率,振动波形大小(振幅)和频率的组合可以成为可唯一识别组合。
如果一图案被用作可唯一识别波形图案(其与当从外部施加意料之外的冲击时产生的振动波形图案完全不同),与以上描述类似,能够防止用户由于意料之外的冲击而无意地进行配对。另外,如果例如基于诸如客户终端的ID等的预定信息产生可唯一识别图案,则通过传递可识别波形图案,该预定信息能够从主机终端发送至客户终端。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主机终端具有从传递的可识别波形图案中恢复预定信息的功能。
这在使用可唯一识别频率的情况下或者在将振动波形的大小和频率的组合转成为可唯一识别组合的情况下同样成立,由此能够防止错误配对,并且能够发送诸如ID等的预定信息。
[第五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根据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给出用户选择并确定主机终端的例子,但是根据本发明,如在下面所述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中,可以从处于能够在终端之间共享振动的布置状态的终端自动确定主机终端。
根据第五实施例,基于上述的接入点列表信息,确定处于被布置为均能够共享振动的状态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中的每个将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并且基于该确定结果,每个终端自身确定它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
根据第五实施例,作为一个例子,如果对接入点列表中的每个ID与终端自身的ID进行比较并且这些ID以升序或降序排列,则在终端成为按顺序的第一个的情况下确定自身为主机终端,否则终端确定自身为客户终端。
在比较ID的情况下,能够仅仅使用ID编号的预定低数位或者预定高数位或者某基础数位的高侧或低侧的预定位数来确定按照升序或降序哪个终端是第一个。另外,在存在具有相同的预定位数的信息的两个或更多ID的情况下,位数能够扩展一个数位,形成新的预定位数的信息,并且能够针对升序/降序进行确定,重复这种处理直到仅存在具有相同的预定位数的信息的一个ID。
另外,可以使用与ID对应的ASCII码的升序/降序(以ASCII码的大尺寸的顺序或者小尺寸的顺序)或者在终端之间共享的诸如日期和时间信息的常量例如用作基础的共享常量的升序/降序(以较早日期/时间的顺序或者以较晚日期/时间的顺序),确定一终端将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
另外,在比较ID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还比较接入点列表中的类别信息、版本信息、波水平信息、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特有的信息或者安全等级信息之一或者它们的组合,由此能够确定与接入点列表中的ID对应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是否能够进行配对或者是否应该进行配对。
作为一个例子,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比较类别信息,并且由此能够确定与接入点列表中的ID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是能够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配对的终端或者是否是应该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配对的终端。
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通过将接入点列表中的类别信息进行比较,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确定与每个ID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还是诸如电视接收器、记录/播放装置、个人计算机或者家用电子装置的固定装置(不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的装置)。
因此,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有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是配对候选者,即,能够排除固定装置是配对候选者。
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仅参考与作为配对候选者的终端对应的ID,即,仅仅参考与属于与便携式终端的类别相同类型的装置对应的ID,并且如上所述确定每个终端将是主机终端自身还是客户终端。
另外,例如,通过参考类别信息,能够确定与接入点列表内的ID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版本是否与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对应。
因此,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有与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是配对候选者,即,能够排除不与这个版本对应的装置是配对候选者。
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仅参考与作为配对候选者的终端对应的ID,即,仅仅参考具有与配对控制对应的版本的装置所对应的ID,并且如上所述确定每个终端是主机终端自身还是客户终端。
另外,例如,被布置为能够共享振动的无线通信终端被认为彼此非常靠近,由此这些终端之间的发送波/接收波的强度被认为极强,其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如果参考接入点列表中的波水平信息,则能够估计与该列表中的每个ID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彼此非常靠近或者这些装置是否布置为相距一定距离。
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参考接入点列表的波水平信息,并且由此能够确定与每个ID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是接近地放置以共享振动的无线通信终端或者该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存在于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
因此,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有布置为彼此靠近以共享振动的无线通信终端是配对候选者,并且能够排除布置相距一定距离的无线通信终端是配对候选者。
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仅参考与作为配对候选者的终端对应的ID,即,与由于波水平为一定水平而被测量为已布置在能够共享振动的距离处的终端对应的ID,并且每个终端确定自身将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
另外,例如,通过参考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特有的信息,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确定与接入点列表中的每个ID对应的各个无线通信终端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该与该终端自身进行配对。
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通过参考接入点列表中的应用程序特有的信息,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确定与每个ID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是处于根据本发明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的状态下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该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处于没有启动该程序的状态。
因此,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有执行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无线通信终端是配对候选者,即,能够排除布置为没有执行该程序的无线通信终端是配对候选者。
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仅参考与作为配对候选者的终端对应的ID,即,与正在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终端对应的ID,并且每个终端确定自身将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例如可以参考安全等级信息,并且可以确定与ID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该与该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配对。
根据第五实施例中的配对方法,自动确定主机终端,由此用户不必预先执行工作来确定主机终端。
另外,根据第五实施例中的配对方法,如上所述自动确定的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地完成配对。因此,与上述的实施例类似,已经完成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也能够通过第五实施例中的配对方法执行近场无线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示意性结构]
图4示出了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示意性框图。要注意,图4仅仅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具有通用无线通信终端具有的各种类型的部件,但是在图4中的图中省去了它们。
在图4中,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具有用于近场无线通信的天线13,并且执行无线LAN通信(例如,WiFi(注册商标))或近场无线通信(例如,蓝牙(注册商标))。
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检测经由其它终端的外壳等传递的由于用户轻敲引起的振动或者来自振动器等的振动而发生的物理振动的波形、以及这些振动的频率、振动波形的大小(振动水平)等。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检测的振动波形数据被发送至以后描述的控制单元10,并且被临时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要注意,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具有加速度计(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或者罗盘传感器、或者具有它们的组合的结构,并且检测具有这种结构的物理振动波形。
存储单元15不仅包括这里的终端的内部存储器,还包括外部存储器。内部存储器由ROM和RAM组成,并且ROM是可重写ROM。可重写ROM存储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包括诸如OS(操作系统)和装置驱动程序的程序)等、其自身终端的ID、版本信息、各种类型的初始设置值以及关于本发明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另外,可重写ROM能够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接入点列表信息和这种列表中使用的ID等。RAM具有在以后描述的控制单元10执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的情况下的工作区域,作为临时存储数据的缓冲区域。另外,RAM临时存储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检测的振动波形数据并且还用作临时存储在配对情况下使用的一次基准数据或一次密钥数据的临时存储器。此外,由无线通信终端处理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5内。例如,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是蜂窝电话的情况下,蜂窝电话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诸如电话簿和电子邮件地址薄、电子邮件数据、拍摄图像数据和运动图像数据等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要注意,包括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的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和根据本发明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不仅包括在工厂中预先准备的程序,而且它们还可以经由无线通信或者外部线缆获得,或者可以从例如存储这种应用程序的外部存储器的存储介质获得。
显示单元11由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外壳上的诸如液晶面板或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等的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电路组成。显示单元11利用从以后描述的控制单元10提供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和文字等。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显示单元11还能够显示上述的接入点列表。
其它结构单元16是包括无线通信终端通常所具有的各种类型的结构的块。例如,在无线通信终端是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其它结构单元16由用于连接蜂窝电话网络的通信模块、用于讲话/收听的麦克风和扬声器、用户进行操作的按钮、键、触摸面板、数字广播接收模块、外部存储器接口单元、GPS模块、非接触通信模块、相机模块、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模块、电池模块等组成。要注意,在提供触摸面板作为用户操作接口的情况下,该触摸面板可以设置在显示单元11的屏幕上并且其尺寸与屏幕尺寸大致相同。
控制单元10控制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各部件(例如,上述的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存储单元15、显示单元11、其它结构单元16等)的操作,并且还执行所需的各种类型的计算。另外,控制单元10启动并且执行所需的各种类型的程序,包括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的本发明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特别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启动以后,控制单元10能够通过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来执行以后描述的流程图中的步骤中的处理。
[使用振动波形检测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时的处理流程]
图5到图7示出了当控制单元10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时执行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图。要注意,图5和图6示出了用户选择的终端成为主机终端而其它终端成为客户终端并且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完成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7示出了基于接入点列表内的ID或者终端自身的ID,无线通信终端成为主机终端或者客户终端的流程图。
首先,将参照图5和图6中的流程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从用户选择主机终端或客户终端到完成终端配对的一系列处理流程。要注意,图5和图6中的流程图示出了在当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时由这个程序管理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模式处于由用户选择主机终端或客户终端的用户选择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
在图5中,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被启动并且配对模式被设置到用户选择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首先通过控制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对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存在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扫描(步骤S1中的处理)。控制单元10然后产生包括通过该扫描获得的所有无线通信终端的ID的接入点列表。另外,控制单元10根据需要在显示单元11的屏幕上显示接入点列表。在步骤S1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2。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2后,控制单元10确定是否从用户输入了关于将该终端自身选择作为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的选择指令。要注意,根据本实施例,用户选择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的用户接口没有特别受到限制,并且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使用触摸面板或键或按钮进行的选择或者经由音频进行的选择。另外,除了根据来自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的情况以外,还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当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输入用于选择主机终端的指令时,控制单元10自动确定该终端自身为客户终端。相反,可以进行如下布置:当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输入用于选择客户终端的指令时,控制单元10自动确定该终端自身为主机终端。在这里的步骤S2中的确定处理中,在选择了主机终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3,并且在选择了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图6中的步骤S23。
当进入步骤S3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利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开始振动波形检测操作,并且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检测到振动波形的情况下,将振动波形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的临时存储器中。
另外,控制单元10此时确定来自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的检测输出是否持续了预定时间(n秒)(步骤S4中的处理)。在步骤S4中的确定处理中,如果确定来自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的检测输出已经持续了预定时间,则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5,要注意,在图5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持续进行步骤S4中的确定处理直到来自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的检测输出持续了预定时间,但是例如在检测输出没有持续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甚至在经过了预先确定的时间以后,例如当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振动波形检测失败的错误消息时,流程图中的处理可以结束。或者,在检测输出没有持续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甚至在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以后,控制单元10可以在显示单元11上向用户显示对主机终端施加振动长于预定时间的消息。
当进入步骤S5中的处理时,控制单元10针对接入点列表中的无线通信终端之中的作为客户终端的所有终端,产生请求停止振动波形数据记录的命令,并且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向所有客户终端发送停止请求命令。另外,控制单元10此时在存储单元15中存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已经检测并且存储在临时存储器中的振动波形数据之中的、回溯最后n秒振动波形数据(即,从发送停止请求命令的时刻起之前的n秒)的振动波形数据,作为一次基准数据。在步骤S5中的处理以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6。
当进入步骤S6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确定是否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从向其发送了停止请求命令的客户终端之一接收到一次密钥数据。在步骤S6中的确定处理中,在确定已经从客户终端之一接收到一次密钥数据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7。要注意,在图5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步骤S6中的确定处理持续进行直到从客户终端之一接收到密钥数据,但是例如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以后仍没有接收到一次密钥数据的情况下,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密钥数据接收失败的错误消息,之后该流程图中的处理可以结束。或者,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以后仍没有从任何客户终端接收到一次密钥数据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可以继续该处理,例如以预定间隔以预定次数向客户终端发送请求密钥数据发送的命令,并且在甚至在预定次数的命令发送处理以后没有发送密钥数据的情况下,在显示指示密钥数据接收失败的错误消息后该流程图的处理可以结束。
当进入步骤S7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确定接收的一次密钥数据是否与一次基准数据匹配,并且在数据不匹配的情况下,已发送该一次密钥数据的终端的ID与错误消息一起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1的屏幕上(步骤S10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匹配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8。
当进入步骤S8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执行关于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的配对的设置,并且执行关于已经发送与一次基准数据匹配的一次密钥数据的客户终端的配对。当完成配对后,控制单元10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向该客户终端发送配对完成通知。当步骤S8中的处理结束时,控制单元使处理进入步骤S9。
当进入步骤S9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确认除了已经完成配对的客户终端之外是否还存在其它客户终端,并且在存在另一个客户终端的情况下,确定在没有从该客户终端接收到一次密钥数据的状态下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P秒),并且在尚未经过该时间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7。另一方面,当在没有接收到一次密钥数据的状态下经过了一定时间(P秒)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结束该流程图的处理,而不执行与该客户终端的配对。
图6示出了客户终端侧的处理。要注意,在图6的流程图中,步骤S1和S2与图5中的对应步骤相同。
通过在图6的步骤S2中选择客户终端,处理进入步骤S23,由此控制单元10通过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开始振动波形检测操作,并且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14检测到振动波形的情况下,振动波形数据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5的临时存储器内。
接下来,控制单元10确定是否从主机终端侧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发送了请求停止振动波形记录的命令(步骤S24中的处理)。在步骤S24中的确定处理中,在尚未接收到停止请求命令时控制单元10持续记录振动波形数据,并且另一方面,在已经接收到停止请求命令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5。要注意,在图6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持续记录振动波形数据直到接收到停止请求命令,但是在甚至在经过预定时间以后仍没有发送停止请求命令的情况下,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要停止振动波形记录的消息,之后这里流程图中的处理可以结束。
当通过接收停止请求命令进入步骤S25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停止振动波形数据的记录,并且将存储在存储单元15的临时存储器中的振动波形数据之中的、最后n秒振动波形数据(即,从接收到停止请求命令的时刻起向前回溯n秒)的振动波形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作为一次密钥数据。控制单元10然后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将该一次密钥数据发送至主机终端。在步骤S25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26。
当进入步骤S26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确定是否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从主机终端接收到配对完成通知。在已经接收到配对完成通知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认为配对完成,并且结束这里的流程图中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尚未接收到配对完成通知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27,等待一定时间(R秒),并且在甚至在经过了一定时间以后仍没有接收到配对完成通知的情况下,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配对失败的错误消息,并且结束这里的流程图中的处理。
接下来,基于接入点列表ID和终端自身的ID,如在第五实施例中一样描述无线通信终端自己成为主机终端的处理流程。也就是说,图7中的流程图示出了在由程序管理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模式处于自动选择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其中,当启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后,终端自身确定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
在图7中,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被启动并且配对模式处于自动选择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控制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扫描存在于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这与上述步骤S1类似(步骤S31中的处理)。控制单元10然后产生包括通过扫描获得的所有无线通信终端的ID的接入点列表。另外,控制单元10根据需要在显示单元11的屏幕上显示该接入点列表。在步骤S31中的处理以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32。
现在,假定获得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类别名称和每个装置的ID作为接入点列表,如图8所示。也就是说,例如,图8所示的接入点列表可以包括ID为“B456789”的电视接收器、ID为“E9824423”的打印机、ID为“F723332”的路由器、ID为“A123456”的蜂窝电话、ID为“C234566”的蜂窝电话、ID为“D345678”的便携式游戏机、ID为“I236123”的固定游戏机、ID为“H235221”的PDA、ID为“J346112”的数字相机、ID为“G123432”的个人计算机、ID为“K235156”的便携式游戏机等。
在已经产生在图8中例举的接入点列表的情况下,当进入到图7中的步骤S32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将接入点列表中的每个ID的预定数位的值与它自身终端的ID进行比较,并且检查是否存在针对该预定数位具有相同值的两个或更多个ID。
根据本实施例,针对接入点列表的每个ID,作为例子,首先比较最低位的值,并且检查是否存在对于最低位具有相同值的两个或更多个ID。在排序后的ID之中存在最低位具有相同值的两个或更多ID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增加要比较的位数并且针对最低两位的值比较每个ID,并且检查是否存在最低两位具有相同值的ID。类似地,控制单元10重复该比较,并且增加一个数位直到不存在对于预定数目的数位具有相同的值的ID。在确定不存在对于预定数目的数位具有相同值的ID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33。
要注意,在图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2的例子中,当处理进入针对最低三位的值时,最低三位具有相同值的ID不存在。另外,对于这个例子,从最低侧开始值比较,但是也可以从最高侧数位执行值比较。
当进入步骤S33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针对对于预定数位具有不同值的各个ID,按照预定数目的数位内的数值的顺序重新排列ID。根据本实施例,给出了按照最低三位的最大数值的顺序重新排列ID的例子。在步骤S33中的排序处理以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34。要注意,在步骤S33中的例子中,按照预定数位的最大数值的顺序对ID进行排序,但是也可以按照最小数值的顺序对ID进行排序。
当进入步骤S34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仅仅为能够与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对应的类别和版本的、且执行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装置的ID进行确定,并且确定与它自身终端对应的ID是否是所述预定数位的数值之中的第一名。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仅仅考虑排序后的ID之中的执行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属于与它自身相同的类别且对应于相同版本的终端的ID,由此确定它自身终端的ID是否是针对所述预定数位的数值之中的第一名。
要注意,在图7中的流程图的例子的情况下,例如ID为“A123456”的终端自身属于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类别,并且另一方面,例如ID为“B456789”的电视接收器属于固定装置类别,所以它们的类别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从该确定处理中排除ID“B456789”。另外,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假定与其余ID“A123456”、“C2345667”和“D345678”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具有与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对应的版本,并且执行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因此,在图7中的例子的情况下,确定在ID“A123456”、“C2345667”和“D345678”之中ID为“A123456”的终端自身是否是最低三位的数值之中的第一名。
在步骤S34中的确定处理中,在确定它自身终端的ID是预定数目的数位的数值之中的第一名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设置它的自身终端作为主机终端,并且使处理进入图5中的步骤S3及后续步骤。
另一方面,在确定它自身终端的ID不是预定数目的数位的数值之中的第一名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35,并且设置它的自身终端作为客户终端。
要注意,在图7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ID“A123456”、“C2345667”和“D345678”之中的作为最低三位的数值之中的第一名的ID是ID“D345678”,并且“A123456”的自身终端ID不是第一名,由此它的自身终端被设置成客户终端。在步骤S35中的处理以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36。
当进入步骤S36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针对请求主机终端停止振动波形记录的命令,等待与它的自身终端在最低三位的数值之中的顺序对应的预定时间。
在图7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ID为“A123456”的自身终端在最低三位的数值之中处于第三名,由此该终端针对来自主机终端的用于停止振动波形记录的命令,等待一时间量,其中将作为终端的顺序的“3”与预定时间(x秒)相乘,即(x秒×3)。
在步骤S36中的确定处理中,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从主机终端侧发送停止请求命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图6中的步骤S23。
另一方面,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时间后仍没有从主机终端发送停止请求命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37,设置它的自身终端作为主机终端,并且使处理进入图5中的步骤S3及后续步骤。
[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对于根据上述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给出了如下的例子,其中,通过经由振动介质(例如,其它终端的外壳或者桌子等)向其它无线通信终端传递由用户或者无线通信终端自身产生的物理振动来执行配对。根据本发明,物理振动可以是在空气为振动波形介质(音频振动波形)的情况下的振动波形,如根据下面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第六实施例示出了通过对作为振动波形介质的空气进行物理振动使用音频振动波形对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配对的方法。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当多个无线通信终端处于在开始终端之间的近场无线通信之前启动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状态下时,产生接入点列表,这与上述的情况类似。
另外,在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的情况下,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以一定距离进行布置从而使得能够进行音频传递。也就是说,多个无线通信终端布置在近场范围内,在该范围中通过预定音频引起的音频振动能够在近似同时在终端之间共享。
要注意,从安全的角度看,此时音频音量应该是仅仅期望进行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听到而其它无线通信终端不能听到的音量。换言之,在基于安全的角度将音频音量设置为低的情况下,要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要布置在这个音量的音频能够到达的范围内。不言而喻,根据本实施例,要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可以如上所述堆叠在一起,或者布置在外壳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下等。另外,可以组合本实施例的音频振动波形的传递的配对方法和第一到第五实施例的外壳等的物理振动传递的配对方法。
另外,与以上描述类似,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从布置在音频振动能够在每个终端之间进行共享的近距离处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中确定在配对的情况下成为主机的终端。
在第六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哪个成为主机终端。也就是说,例如,获得从用户输入的成为主机终端的指令的终端成为主机终端,而其它终端成为客户终端。确定主机终端的定时可以在如上所述将终端彼此接近地布置之前,或者可以在彼此接近地布置以后的任何定时。另外,对于本实施例,主机终端与客户终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没有特别受到限制,但是例如期望主机终端的扬声器与客户终端的麦克风能够对应的空间关系,即,期望从主机终端的扬声器输出的音频能够容易地输入客户终端的麦克风的空间布置。
现在,根据本实施例,例如,如图9到图12所示,假定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产生包括ID“B456789”、“C234567”和“D345678”的接入点列表。另外,假定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产生包括ID“A123456”、“B456789”和“D345678”的接入点列表。类似地,假定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产生包括ID“A123456”、“B456789”和“C234567”的接入点列表。另外,假定在图9到图12中,用户选择的主机终端是ID为“B456789”的无线通信终端。要注意,在图9到图12的例子中,例如,ID“B456789”是电视接收器,所以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角度看,其不是配对候选者。
根据第六实施例,通过来自用户的指令被确定为主机终端的无线通信终端首先从内部扬声器输出用于通知终端自身成为主机终端的预定音频(下文称作主声音),如图10所示。
要注意,根据本实施例,作为一个例子,通知终端自身是主机终端的音频(主声音)是它的终端ID“A123456”被转换成音频标度的音频。更具体地讲,期望主声音是具有麦克风的装置能够机械地识别的音频,例如,通过所谓的DTMF(Dual-Tone Multi-Frequency,双音多频)方法转换的音频。根据本实施例,使用利用容易进行机械识别的DTMF方法的音频给出例子,但是不言而喻,也可以使用其它各种类型的数据和音频转换方法。
因此,如图11所示,主机终端产生并且从扬声器输出的主声音被传递到其它无线通信终端,即,由主声音的音频波导致的空气振动被传递到其它无线通信终端。
另一方面,均通过内部麦克风接收到主机终端从扬声器输出的主声音的其它无线通信终端均成为客户终端。
客户终端从主声音的DTMF音频数据中恢复出ID“A123456”,并且将该ID临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也就是说,在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的情况下,客户终端临时存储从经由作为振动波形介质的空气从主机终端侧发送的主声音中恢复的ID作为一次密钥数据。
接下来,如图12所示,客户终端确定从主声音恢复的ID“A123456”是否位于预先由终端自身产生的接入点列表内。在ID“A123456”位于接入点列表内的情况下,客户终端识别与ID“A123456”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作为主机终端。
也就是说,在第六实施例的情况下,客户终端使用预先产生的接入点列表中的ID作为一次基准数据,并且识别与从主声音恢复的一次密钥数据的ID匹配的ID所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作为主机终端。
随后,对于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在主机终端与客户终端之间执行配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无线通信终端比较通过音频传输共享的ID信息,由此在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实现近场无线通信。
另外,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只在能够进行音频传递的近场范围内的通信终端之间实现配对,并且在相距一定距离从而不能够传递音频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不执行配对,从而用户将不会无意地错误对终端进行配对。
[第七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对于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给出如下的例子:通过将主机终端的ID转换成音频(主声音)并且进行传递并且使用从该主声音恢复的主机终端ID执行配对。根据本发明,如在下面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中,从主机终端ID产生的主声音的音频数据可以无变化地用作一次基准数据和一次密钥数据。
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的情况下,主机终端输出基于从它自身终端的ID“A123456”产生的DTMF音频数据的主声音,并且无变化地将该主声音的DTMF音频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作为一次基准数据。要注意,在第七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上述的DTMF方法产生从上述ID产生的主声音,或者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产生。
另外,与第六实施例的情况类似,已经接收到从主机终端输出的主声音的无线通信终端成为客户终端。客户终端无变化地将从主机终端发送的主声音的音频数据临时存储作为一次密钥数据。
接下来,客户终端从扬声器输出由临时存储的一次密钥数据组成的音频数据作为客声音并且将它发送到主机终端。
在输出主声音后,已经接收到从其它终端发送的客声音的主机终端将客声音的音频数据(即,一次密钥数据)与预先在内部存储的一次基准数据进行比较。
当一次基准数据与一次密钥数据匹配时,主机终端与该客户终端执行配对。
因此,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配对方法,针对主机终端与客户终端两者实现相互的近场无线通信。
要注意,在第七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比较一次基准数据与一次密钥数据的情况下,期望具有一定比较裕量。也就是说,经由空气传播的音频不仅经由作为介质的空气直接在终端之间进行传递,音频例如还会在由墙等反射以后到达,由此在由主机终端输出的音频与在由客户终端检测以后从客户终端返回的音频之间会出现一定量的误差。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例,终端的音频音量和布置可以与在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配对方法,无线通信终端将通过音频传递共享的音频数据进行比较并且完成配对,从而在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实现近场无线通信。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与第六实施例的情况类似,只在能够传递音频的近场范围内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执行配对,并且不能够在位于音频不能够到达的距离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执行配对,从而用户不会在无意的终端之间错误地执行配对。
[第八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根据第六和第七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给出了如下的例子:主机终端输出音频,但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例如,在配对的情况下使用的音频可以是用户发出的音频或者单独准备的音频输出装置发出的音频。
根据第八实施例,例如通过用户的选择确定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这与上述类似。
当例如经由内部麦克风接收到用户发出的音频或者音频输出装置输出的音频时,本实施例的主机终端将接收的音频数据临时存储到内部存储器中作为一次基准数据。
另外,当经由内部麦克风接收到用户发出的音频或音频输出装置输出的音频时,客户终端将接收的音频数据临时存储到内部存储器中作为一次密钥数据。接下来,客户终端从扬声器输出基于临时存储的一次密钥数据产生的音频,并且将它发送到主机终端。
当临时存储一次基准数据后,主机终端通过麦克风接收从客户终端输出的音频,从而处理接收的音频数据作为来自客户终端的一次密钥数据,并且将该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当一次密钥数据与一次基准数据匹配时,主机终端与该客户终端进行配对。
因此,对于第八实施例的配对方法,能够在主机终端与客户终端之间互相实现近场无线通信。
要注意,由于与第七实施例的情况类似的原因,希望在第八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比较一次基准数据与一次密钥数据时也保持一定的比较裕量。另外,对于第八实施例,终端的音频音量和布置可以与在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
根据第八实施例的配对方法,无线通信终端共享用户发出的音频或者单独的音频输出装置输出的音频数据,并且通过比较内部的音频数据并且完成配对,能够在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实现近场无线通信。
另外,根据第八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与第六和第七实施例类似,只在能够实现音频传递的近场范围内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进行配对,并且在相距一定距离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不进行配对,从而用户不会在无意的终端之间错误地执行配对。
[第九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对于上述的根据第六到第八实施例的配对方法,给出用户选择并确定主机终端的例子,然而根据本发明,在下面描述的根据第九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中,可以从能够在终端之间共享音频的无线通信终端中自动确定主机终端。
根据第九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与上述的第五实施例的情况类似,基于接入点列表中的信息确定处于彼此接近地布置从而均能够共享音频的状态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是成为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并且无线通信终端的每个确定自身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
现在,对于第九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与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例如参考接入点列表中的ID,并且例如按升序或降序为第一名的终端确定它自身为主机终端,并且其它终端确定它们自身为客户终端。此外,每个终端能够例如使用与每个ID对应的ASCII码的数值顺序或者基于每个终端的公共常量(例如,日期和时间信息(最早或最晚的日期和时间))的升序/降序,确定是成为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
要注意,与第五实施例中的情况类似,在参考ID的情况下,仅仅使用每个ID的预定数目的低次位或预定数目的高次位或者预定数目的中间次位的信息,确定该ID按照升序或降序是否处于第一位。另外,在存在预定数目的数位的信息相同的两个或更多ID的情况下,与以上描述类似,将数位的数目增加一位以形成新的预定数目的数位的信息,并且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仅有一个具有相同预定数目的数位的信息的ID。
另外,与第五实施例的情况类似,在参考ID的情况下,第九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通过参考接入点列表中的类别信息、版本信息、波水平信息等确定与接入点列表中的ID对应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是否能够是配对候选者。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仅仅参考与已经被确定为配对候选者的终端对应的ID,并且每个终端确定它自身将是主机终端还是客户终端。
对于第九实施例的配对方法,这样自动确定的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完成配对,这与第六到第八实施例中的配对方法之一类似。因此,对于第九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与上述的实施例类似,已经完成配对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进行近场无线通信。
另外,对于第九实施例的配对方法,自动确定主机终端,由此用户不必执行确定主机终端的工作。
[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根据本发明,对于下面描述的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当彼此接近地放置的两个或更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近似同时接收到通过轻敲等而发生的外部声音时,基于由每个终端接收的唯一声音,能够自动确定主机终端或客户终端。
对于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方法,期望在无线通信终端发出唯一声音的情况下用作触发器(下文称作触发声音)的外部声音是通常在普通音频环境下不会出现的声音,例如通过手指等轻敲物品时的轻敲声音。也就是说,例如在普通音频环境下频繁出现声音的情况下,当接收到在周围音频环境下偶然发出的声音时用户可能无意地启动本实施例的配对处理。然而,如果在普通音频环境下不会频繁出现的声音(例如,轻敲声音)被设置为触发声音,则能够防止错误地启动配对处理。
另外,对于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方法,例如,每个无线通信终端唯一发出的声音可以是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频率的音频、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音高的音频、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音量的音频、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旋律的组合的音频以及基于具有根据预定编码方法编码的传递信息的音频信号产生的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音频。
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频率的音频的例子可以是与发出声音的无线通信终端的ID对应的频率用作基础的音调的音频。也就是说,例如在无线通信终端ID的最低三位数字是“123”的情况下,该终端的唯一频率的音频是频率为1230Hz的音频。因此,在每个无线通信终端发出具有与其它终端不同的唯一频率的音频的情况下,接收到该音频的终端从接收的音频的频率中恢复出ID的最低三位。要注意,这里给出了ID的数值直接与频率对应的例子,然而也可以设置与ID的数值对应的频率,并且可以基于相关图表从ID确定频率。此外,对于上述例子,例举了ID的最低三位,然而还可以使用其它数位,并且还可以基于对数位的数值的某种加权获得的值来确定频率。此外,对于以上例子,例举了ID的最低三位,然而还可以使用其它数位,并且可以基于对每个数位的数值进行加权获得的值来确定频率。
例如,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音高的音频的例子可以是与发出声音的无线通信终端的ID对应的音高的音频。作为一个例子,在无线通信终端的ID的低三位是“123”的情况下,该终端的唯一音高的音频例如可以是由与ID的数值“1”对应的“哆”的声音、与数值“2”对应的“啦”的声音和与数值“3”对应的“咪”的声音组成的音阶“哆、啦、咪”的音频。因此,在无线通信终端发出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音高的音频的情况下,接收到该音频的终端从接收的声音的音高恢复出ID的低三位。要注意,这里给出ID的数值对应于音阶的例子,然而,可以任意地设置ID的数值与音阶的声音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可以基于相关图表从ID确定每个音高的声音。此外,对于以上例子,例举了最低三位,然而,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数位,并且可以通过对每个数位的数值进行加权获得的值来确定音高。
例如,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旋律组合的音频的例子可以是与发出声音的无线通信终端的ID对应的旋律组合的音频。作为一个例子,在无线通信终端的ID的低三位是“123”的情况下,该终端的唯一旋律组合的音频例如可以是由与ID的数值“1”对应的“旋律1”、与数值“2”对应的“旋律2”和与数值“3”对应的“旋律3”组成的音阶“旋律1、旋律2、旋律3”的音频。要注意,旋律1、旋律2和旋律3均是不同的旋律。因此,在无线通信终端发出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旋律组合的音频的情况下,接收到该音频的终端从接收的声音的旋律组合中恢复出ID的低三位。要注意,这里给出了ID的数值与预定旋律对应的例子,然而,能够任意设置ID的数值和与ID的数值对应的旋律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可以基于相关图表从ID确定每个旋律的声音。此外,可以使用最低三位以外的数位以替代ID的低三位,并且可以基于通过对每个数位的数值进行加权获得的值来确定旋律。
例如,基于根据预定编码方法而编码有传递信息的音频信号而产生的根据每个终端而不同的唯一音频的例子可以是已经应用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3-186500中公开的技术的音频。作为一个例子,在使用无线通信终端的ID的低三位作为传递信息的情况下,该终端的唯一音频可以是基于音频信号(在该音频信号中根据预定编码方法对ID的低三位进行了编码)的音频。另外,根据这个例子,唯一音频可以具有根据预定编码方法转换成中间码的ID的低位,并且可以是基于该中间码将音乐编排信息附加到音频信息之后的音频。现在,例如,中间码可以设置音符的高度和音符的长度。另外,例如,在中间码是音符的高度的情况下,音乐编排信息可以是音符的长度或音调。另外,在中间码是音符的长度的情况下,能够任意编排旋律、音符高度和音调。对于这种编排,能够针对现有曲调的一部分改变预定音乐元素,由此ID的低三位能够被内置到现有的曲调中。另外,对于这个例子,中间码可以具有与之对应的所谓的MIDI(乐器数字接口)格式的参数。也就是说,MIDI信号由诸如音符高度、音量、音符长度、音调等参数组成,并且基于中间码可应用于哪些参数,可以根据中间码确定可应用的参数。
另外,对于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如上所述基于终端的ID的顺序、与ID对应的ASCII码的大小顺序、以及基于针对每个终端的公共常量(例如,日期和时间信息)的升序/降序,执行基于唯一音频的发出和接收来确定主机终端。
将在下文中参照图13到图16详细描述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方法。
如图13到图16所示,在多个无线通信终端开始这些终端之间的近场无线通信之前,当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处于启动状态后,类似地产生接入点列表。另外,多个无线通信终端布置在一定距离附近以使得能够传递音频。也就是说,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被布置在由预定音频引起的空气振动能够近似同时在终端之间共享的近场范围中。要注意,接入点列表与图9到图12中的例子中的相同。
对于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如图13所示,当例如用户通过手指等轻敲某物而发出轻敲声音(触发声音)时,布置在能够传递音频的近距离内的无线通信终端将通过麦克风接收该轻敲声音。
如图14所示,已经接收到该轻敲声音的无线通信终端均在近似同时从扬声器输出上述的唯一声音。因此,布置在近距离内的无线通信终端通过麦克风相互接收由其它终端输出的唯一声音。
已经从其它终端接收到唯一声音的无线通信终端从接收的唯一声音恢复已输出该唯一声音的终端的ID(即,ID的低三位),并且将它临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恢复出“C234567”和“D345678”作为接收到唯一声音的其它终端的ID。类似地,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恢复出“A123456”和“D345678”作为其它终端的ID,并且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恢复出“A123456”和“C234567”作为其它终端的ID。要注意,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ID为“B456789”的无线通信装置位于不能够接收到触发声音的距离处,并且由于这个装置没有发出唯一声音,所以这些终端没有恢复“B456789”的ID。
另外,无线通信终端此时确定从唯一声音恢复的ID是否在预先由终端自身产生的接入点列表内。在从唯一声音恢复的ID在接入点列表中的情况下,与该ID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被理解成能够与之进行配对的终端。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理解ID为“C234567”和ID为“D345678”的终端是能够与之进行配对的终端。类似地,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理解ID为“A123456”和ID为“D345678”的终端为与之能够进行配对的终端,并且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理解ID为“A123456”和ID为“C234567”的终端为能够与之进行配对的终端。要注意,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ID为“B456789”的无线通信装置不能够接收触发声音,并且不输出唯一声音,由此ID为“B456789”的无线通信装置没有被理解成能够与之进行配对的终端。
随后,已经理解能够与之进行配对的其它终端的无线通信终端根据基于每个终端的ID的顺序、与每个ID对应的ASCII码的大小顺序或者每个终端的公共常量(例如,日期和时间信息)的升序/降序,如图16所示确定主机终端。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成为主机终端,并且其它ID“C234567”和“D345678”均成为客户终端。为了更加详细地描述,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把它自身设置为主机终端,并且与均作为客户终端的ID为“C234567”和“D345678”的终端进行配对。另外,ID为“C234567”和“D345678”的两个无线通信终端都识别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作为主机终端并且与作为客户终端它们自身进行配对。
根据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当接收到例如轻敲声音的触发声音时启动处理,并且例如与仅仅利用相同音频转换方法交换ID等信息相比,可以通过唯一声音在各个终端之间互相交换ID等信息,并且通常不会发生错误识别终端与ID之间的相关性的情况。
另外,与上述的第六到第九实施例类似,在第十实施例的情况下,仅在能够读取音频的近场范围内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执行配对,由此安全性高。
另外,对于第十实施例,与上述的第九实施例类似,自动确定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由此不需要用户预先执行确定主机终端的工作。
要注意,对于第十实施例,给出了通过唯一声音在终端之间互相交换ID的例子,然而,例如还能够通过唯一振动器振动等在终端之间互相交换ID。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终端将需要能够通过其传递振动器振动的振动波形介质,诸如上述外壳或桌子等。
[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整体结构]
图17示出了能够与第六到第十实施例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示意性框图。要注意,图17仅仅示出了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要结构。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具有一般无线通信终端所具有的各种类型的部件,但是图17省去了这些部件。
在图17中,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具有用于近场无线通信的天线13并且执行近场无线通信,这与图4中的结构类似。
麦克风17接收外部音频。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麦克风17具有对接收的外部音频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和将放大后的外部音频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的模拟-数字转换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麦克风具有用于检测经由空气传递的物理音频振动波形的振动波形检测单元的功能。来自麦克风17的数字音频数据被发送到控制单元10。要注意,在如上述的第六到第十实施例那样对音频数据进行配对的情况下,在控制单元10的控制之下,音频数据能够临时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
扬声器18向外输出音频。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扬声器18具有将从控制单元10等提供的数字音频数据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模拟转换器和对该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扬声器18具有产生经由空气传递的物理音频振动波形的振动波形产生单元的功能。
存储单元15由与上述的图4中的结构类似的存储器组成。如上所述,存储单元15的可重写ROM存储各种类型的程序(例如,操作系统程序和装置驱动程序等)、终端自身的ID、各种类型的初始设置值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到第十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之一或组合等。另外,可重写ROM能够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上述的接入点列表和用于该列表的ID的信息。RAM用作当控制单元10执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时的工作区或者临时存储数据的缓冲器区。另外,在如上述第六到第十实施例那样当进行配对时使用音频数据的情况下,RAM能够用作临时存储由麦克风17接收的音频数据以及还临时存储用于进行配对的一次基准数据或一次密钥数据的临时存储器。此外,与上述的类似,存储单元15存储由无线通信终端处理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与图4中的例子类似,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不仅能够在出厂时预先准备,还能够经由无线通信或外部线缆获得以及能够从诸如存储有该应用程序的外部存储器等的存储介质获得。
与图4中的结构类似,显示单元11由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外壳上的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电路组成。显示单元11还能够显示上述的接入点列表。
与上述的图4中的结构类似,其它结构单元16是包括无线通信终端通常具有的各种类型的结构的块。
控制单元10控制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部件(例如,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麦克风17、扬声器18、存储单元15、显示单元11和其它结构单元16等)的操作,并且根据需要还执行各种类型的计算。另外,控制单元10根据需要启动并执行各种类型的程序,包括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的第六到第十实施例中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之一或者组合。要注意,如第六实施例中那样,例如,在转换终端ID以产生DTMF音频数据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执行从ID产生DTMF音频数据以及从DTMF音频数据等恢复ID的处理。要注意,从ID产生DTMF音频数据的处理和从DTMF音频数据恢复ID的处理等可以包括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内或者可以单独准备成独立应用程序。另外,如第十实施例中那样,在发出唯一声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执行发出唯一声音的处理和从由另一个终端发出的唯一声音恢复该终端的ID的处理。
[执行使用音频数据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时的处理流]
图18和图19示出了执行使用音频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的控制单元10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图。要注意,图18示出了直到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的配对处理完成时的流程图,其中通过用户选择确定主机终端,主机终端的ID被转换成DTMF音频并且输出,并且针对客户终端执行接入点列表中的ID比较,如第六实施例中那样。另外,图19示出了直到无线通信终端均成为主机终端或客户终端时的流程图,如第九实施例中那样。
首先,将参照图18中的流程图描述从用户选择主机终端直到每个终端的配对完成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要注意,图18中的流程图示出了在当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时由这个程序管理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模式处于用户选择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
在图18中,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并且由这个程序管理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模式处于用户选择模式的情况下,首先,作为步骤S51中的处理,控制单元10控制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扫描位于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控制单元10然后产生通过该扫描获得的所有无线通信终端的接入点列表。另外,控制单元10根据需要在显示单元11的屏幕上显示该接入点列表。在步骤S51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得流程进入步骤S52。
当进入步骤S52中的处理后,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0确定是否已输入指示用户已经选择了该终端自身作为主机终端(即,指示用户已经选择了输出从该终端自身产生的主声音的终端)的选择指令。要注意,当用户选择主机终端或客户终端之一时的用户接口没有受到特别限制,并且例如可以采用使用触摸面板或键/按钮的选择或者经由音频的选择。另外,除了根据来自用户的选择指令的确定以外,例如,当在固定时间内没有输入选择主机终端的指令时,该终端自身被自动选择为客户终端,或者相反,当在固定时间内没有输入选择主机终端的指令时,该终端自身被自动选择成主机终端。在步骤S52中的确定处理中,在选择了输出主声音的终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53,并且在其它情况下(在选择了客户终端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步骤S55。
当进入步骤S53中的处理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5中的终端自身的ID通过DTMF被转换成音频数据并且从扬声器18输出。在步骤S53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54。
当进入步骤S54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确定是否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从客户终端接收到配对的连接完成通知。在步骤S54中的确定处理中,当确定已经从客户终端接收到连接完成通知时,因为配对结束,控制单元10结束图18中的流程图中的处理。要注意,在图18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持续步骤S54中的确定处理直到从客户终端接收到连接完成通知,然而,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接收到连接完成通知的情况下,例如,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配对失败的错误消息,之后流程图的处理可以结束。或者,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从客户终端接收到连接完成通知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可以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53并且将输出主声音的处理再重复预定次数,例如两次或三次。
另外,在步骤S52中选择了客户终端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55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确定是否由麦克风17接收到由主机终端输出的主声音。在步骤S55中确定已经接收到主声音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56。要注意,在图18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持续步骤S55中的确定处理直到接收到主声音,然而,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接收到主声音的情况下,例如,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配对失败的错误消息,并且该流程图的处理结束。
如果在步骤S55中确定已经接收到主声音并且该处理进入步骤S56,则控制单元10从主声音恢复主机终端的ID。在步骤S56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57。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57后,控制单元10确定在步骤S56中恢复的主机终端ID是否已经包括在预先产生的接入点列表中,并且在包括该主机终端ID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58。
另一方面,在接入点列表内不包括与从主声音恢复的ID匹配的ID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59,并且当显示指示配对失败的错误消息后,该流程图中的处理结束。
当确定与从主声音获得的ID匹配的ID位于接入点列表内并且使处理进入步骤S58时,控制单元10与对应于匹配ID的终端进行配对。当配对已经完成后,控制单元10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将配对完成通知发送到与匹配的ID对应的终端。
随后,控制单元10结束该流程图中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照图19如在第九实施例中那样描述直到例如基于接入点列表中的ID从而无线通信终端自身成为主机终端时的处理流程。也就是说,图19中的流程图示出了在当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时由程序管理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模式处于自动选择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
在图19中,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启动并且如果配对模式处于自动选择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控制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对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扫描(步骤S71中的处理),与步骤S51类似。控制单元10产生包括通过该扫描获得的所有无线通信终端的接入点列表。另外,控制单元10根据需要在显示单元11的屏幕上显示接入点列表。在步骤S71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72。
在产生以上在图8中例举的接入点列表的情况下,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72后,控制单元10比较接入点列表中的每个ID的预定数目的数位的值(与图7中的流程图类似),并且检查是否有两个或更多ID的预定数目的数位具有相同的值。当确定不存在预定数目的数位具有相同值的ID时,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73。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73后,控制单元10按照所述预定数目的数位内的数值的顺序对在该预定数目的数位具有不同值的ID进行重新排列(与图7中的流程图类似)。在步骤S73中的排序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74。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74后,与图7中的流程图类似,控制单元10仅仅针对能够与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对应的类别的装置的排序后的ID之中的ID进行确定,并且确定与装置自身对应的ID就所述预定数目的数位的数值而言是否是第一名。在步骤S74中的确定处理期间确定终端自身的ID就预定数目的数位的数值而言是第一名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将该终端自身设置成主机终端,并且使处理进入图18中的步骤S53及其后续步骤。
另一方面,在确定在预定数目的数位的数值方面终端自身的ID不是第一名的情况下,几乎与上述的图7中的流程图相同,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75,并且该终端自身被设置成客户终端。在步骤S75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76。
当进入步骤S75中的处理后,几乎与图7中的流程图相同,控制单元10等待来自主机终端侧的主声音持续与终端自身的顺序对应的预定时间。要注意,在图19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与图7中的流程图类似,等待来自主机终端侧的主声音一定时间(x秒×3),其为预定的固定时间(x秒)乘以“3”,即,该终端自身所处的顺序。
在步骤S76中的确定处理中,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出现来自主机终端侧的主声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图18中的步骤S55。
另一方面,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时间后仍没有从主机终端侧接收到主声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77,将该终端自身设置成主机终端,并且使处理进入图18中的步骤S64。
接下来,图20和图21是当控制单元10执行与第十实施例对应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时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图。要注意,图20和图21中的流程图示出了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后由该程序管理的近场无线通信配对模式被设置成自动选择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另外,图20是特别在确定主机终端(在这个例子中,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情况下的流程图,图21是在客户终端(在这个例子中,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识别主机终端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首先,将描述图20中的流程图。
在图20中的流程图中,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并且配对模式被设置成自动选择模式的情况下,与步骤S71类似,控制单元10控制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对位于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扫描(步骤S91中的处理)。控制单元10产生包括通过该扫描获得的所有无线通信终端的接入点列表。另外,控制单元10根据需要在显示单元11的屏幕上显示该接入点列表。在这里的步骤S91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92。
要注意,步骤S92中的处理是在位于能够检测到触发声音的近场内并且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共享的处理。在进入步骤S92中的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处于针对触发声音(例如,轻敲声音)的检测等待状态。在第十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92中,位于能够检测到触发声音的近场内并且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的无线通信终端是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以及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
接下来,在步骤S93中的处理中,控制单元10确定麦克风17是否已接收到例如轻敲声音的触发声音。在步骤S93中的确定处理中检测到触发声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94,并且在不能够听见触发声音的情况下,使得处理返回到步骤S91。要注意,在图20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步骤S93中的确定处理一直持续直到听见触发声音,然而,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检测到触发声音的情况下,例如,当例如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触发声音接收失败的错误消息后,流程图的处理可以结束。或者,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检测到触发声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可以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91并且将等待触发声音的处理再重复预定次数,例如,两次或三次。
当检测到触发声音并且进入步骤S94时,控制单元10基于例如终端自身的ID产生上述的唯一声音,并且从扬声器18输出该唯一声音。要注意,图20中的流程图中的例子示出了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处理,由此在步骤S94中,控制单元10发出基于ID“A123456”产生的唯一声音。在步骤S94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95。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95后,控制单元10处于麦克风17能够接收由其它无线通信终端输出的唯一声音的状态。要注意,在图20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等待直到听见来自其它终端的唯一声音,然而,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检测到来自其它终端的唯一声音的情况下,例如,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接收来自其它终端的唯一声音失败的错误消息后,该流程图的处理可以结束。在步骤S95中的处理中,当检测到终端的唯一声音(即,在这个例子中,来自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唯一声音和来自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唯一声音)时,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96。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96后,控制单元10从由其它终端发出的唯一声音中恢复ID,并识别该ID的无线通信终端。在图20的流程图的情况下,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控制单元10恢复“C234567”和“D345678”作为其它终端的ID。在步骤S96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97。
接下来,在步骤S97中的处理中,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0基于接入点列表内的ID等的顺序识别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在图20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控制单元10识别该终端自身为主机终端,并且还识别ID为“C234567”和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作为客户终端。在步骤S97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98。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98后,控制单元10完成与识别为客户终端的终端(例如,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
另外,在步骤S99中的处理中,控制单元10完成与识别为客户终端的终端(例如,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配对。
接下来,将描述图21中的流程图。
在图21中的流程图中,在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并且配对模式被设置成自动选择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控制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2对位于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扫描(步骤S101中的处理),与步骤S91类似。控制单元10产生包括通过该扫描获得的所有无线通信终端的接入点列表。另外,控制单元10根据需要在显示单元11的屏幕上显示该接入点列表。在这里的步骤S101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102。
要注意,步骤S102中的处理是位于能够检测到触发声音的近场内并且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共享处理,与图20中的步骤S92类似。在进入步骤S102中的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处于针对触发声音(例如,轻敲声音)的检测等待状态。在第十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102中,位于能够检测到触发声音的近场内并且本实施例的配对控制应用程序已经启动的无线通信终端是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以及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
接下来,在步骤S103中的处理中,控制单元10确定麦克风17是否接收到例如轻敲声音的触发声音。在步骤S103中的确定处理中检测到触发声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104,并且在不能够听见触发声音的情况下,使得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要注意,在图21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步骤S103中的确定处理一直持续直到听见触发声音,然而,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检测到触发声音的情况下,例如,当例如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触发声音接收失败的错误消息后,该流程图的处理可以结束。或者,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检测到触发声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可以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并且将等待触发声音的处理再重复预定次数,例如,两次或三次。
当检测到触发声音并且进入步骤S104后,控制单元10基于例如终端自身的ID产生上述的唯一声音,并且从扬声器18输出该唯一声音。要注意,图21中的流程图中的例子示出了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处理,由此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10发出基于ID“C234567”产生的唯一声音。在步骤S104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105。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105后,控制单元10处于麦克风17能够接收由其它无线通信终端输出的唯一声音的状态。要注意,在图21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等待直到听见来自其它终端的唯一声音,然而,在甚至在经过了预定的固定时间后仍没有检测到来自其它终端的唯一声音的情况下,例如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指示接收来自其它终端的唯一声音失败的错误消息后,该流程图的处理可以结束。在步骤S105中的处理中,当检测到终端的唯一声音(即,在这个例子中,来自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唯一声音和来自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唯一声音)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106。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106后,控制单元10从由其它终端发出的唯一声音恢复ID,并且识别该ID的无线通信终端。在图21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控制单元10恢复出“A123456”和“D345678”作为其它终端的ID。在步骤S106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107。
接下来,在步骤S107中的处理中,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0基于接入点列表内的ID等的顺序识别主机终端和客户终端。在图21中的流程图的情况下,ID为“C234567”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控制单元10识别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为主机终端,而识别它自身为客户终端。另外,同时,控制单元10识别ID为“D345678”的无线通信终端也是客户终端。在步骤S107中的处理后,控制单元10使处理进入步骤S108。
当使处理进入步骤S108后,控制单元10完成与被识别为主机终端的ID为“A123456”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配对。
概要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机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存储单元,存储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基准数据;以及控制单元,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从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物理振动波形近似相同的物理振动波形所对应的密钥数据;以及当密钥数据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数据匹配时,控制单元与发送了该密钥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由于从外部对用作预定振动波形介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外壳施加振动而导致的振动波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主机确定单元,其中,列表产生单元产生包括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编号的列表,并且基于识别编号的数值顺序确定该装置自身是否将是近场无线通信主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机装置中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控制程序对无线通信装置内的控制计算机进行操作,该控制计算机包括: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存储控制单元,将物理振动波形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作为基准数据,其中,物理振动波形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并且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进行检测;以及配对控制单元,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从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和与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类似的物理振动波形对应的密钥数据;并且当密钥数据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数据匹配时,控制单元与发送了该密钥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存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机装置中的配对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存储了配对控制程序,该配对控制程序对无线通信装置内的控制计算机进行操作,该控制计算机包括: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存储控制单元,将物理振动波形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作为基准数据,其中,物理振动波形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并且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进行检测;以及配对控制单元,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从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和与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类似的物理振动波形对应的密钥数据;并且当密钥数据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数据匹配时,控制单元与发送了该密钥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机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振动波形输出单元,经由振动波形介质输出基于装置自身的识别信息产生的物理振动波形;和控制单元,在从振动波形输出单元输出物理振动波形并且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发送从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连接通知后,与发送该连接通知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现在,振动波形输出单元通过对作为预定振动波形介质的空气进行振动来输出由音频组成的物理振动波形。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之中的特别用作客户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存储单元,存储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密钥数据;和控制单元,在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将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密钥数据发送至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用作近场无线通信主机的无线通信装置后,与用作主机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由经由作为预定振动波形介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外壳传递的振动而引起的振动波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作客户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通过列表产生单元产生包括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编号的列表,并且具有客户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识别编号的数值顺序确定装置自身是否将是近场无线通信客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客户装置中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控制程序对无线通信装置内的控制计算机进行操作,该控制计算机具有: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存储控制单元,将物理振动波形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作为密钥数据,其中,物理振动波形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进行传递并且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进行检测;以及配对控制单元,其中,当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将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密钥数据发送到所述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之中的用作近场无线通信主机的无线通信装置时,与用作主机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存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客户装置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存储了配对控制程序,该配对控制程序对无线通信装置内的控制计算机进行操作,该控制计算机具有: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存储控制单元,将物理振动波形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作为密钥数据,其中,物理振动波形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进行传递并且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进行检测;以及配对控制单元,其中,当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将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密钥数据发送至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之中的用作近场无线通信主机的无线通信装置时,与用作主机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客户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列表产生单元,产生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基于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在发送源产生并且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存储单元,存储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作为密钥数据;以及控制单元,其中,当列表中的无线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基准数据并且这个基准数据与密钥数据匹配时,和与基准数据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现在,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由当作为预定振动波形介质的空气振动时的音频组成的物理振动波形。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近场无线通信系统由主机侧无线通信装置和客户侧无线通信装置组成。主机侧无线通信装置产生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存储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基准数据,经由近场无线通信从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与该物理振动波形对应的密钥数据,并且当该该密钥数据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基准数据匹配时,与发送该密钥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另一方面,客户侧无线通信装置产生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存储从主机侧无线通信装置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密钥数据,并且当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向列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之中的用作主机的无线通信终端发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密钥数据后,与该主机侧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近场无线通信配对。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列表产生单元,产生包括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的列表;振动波形输出单元,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输出基于装置自身的识别信息产生的对终端自身唯一的物理振动波形;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传递来的、基于列表中的另一个无线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的唯一物理振动波形;以及控制单元,从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识别列表中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并且基于该列表确定装置自身是否是近场无线通信主机。
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振动波形输出单元输出经由作为预定振动波形介质的空气传播的音频作为物理振动波形,并且另外,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经由作为预定振动波形介质的空气传播的音频作为物理振动波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近场无线通信的配对控制程序对无线通信装置内的控制计算机进行操作,该控制计算机包括:列表产生单元,产生包括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的列表;振动波形输出单元,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输出对终端自身唯一的物理振动波形;振动波形检测单元,基于无线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检测唯一物理振动波形;以及控制单元,从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识别列表中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并且基于该列表确定装置自身是否是近场无线通信主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近场无线通信系统由主机侧无线通信装置和客户侧无线通信装置组成。这些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列表产生单元,产生包括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的列表;振动波形输出单元,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输出对终端自身唯一的物理振动波形;振动波形检测单元,基于无线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检测唯一物理振动波形;以及控制单元,从由振动波形检测单元检测的物理振动波形识别列表中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识别信息以及基于该列表确定装置自身是近场无线通信主机还是客户。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经由预定振动波形介质(例如,装置外壳、桌子等或空气)传递的物理振动波形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共享,并且仅在能够共享物理振动波形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实现配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容易地在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期望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执行配对。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仅在例如如图22所示无线路由器101和其它无线通信装置102到109进行一对一配对的情况下,还在连接一对多(例如,所谓的WiFi Direct(注册商标),其中能够例如如图23所示连接包括无线路由器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31到41)的情况下能够近似同时完成配对。特别地,在WiFi Direct的情况下,如果在能够执行近场无线通信的区域内存在大量的无线通信装置,则巨量的ID等被写入到接入点列表内,由此从接入点列表一次选择一个期望终端的ID成为极端复杂和耗时的任务。相反,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对方法,多个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近似同时被连接,由此用户任务被大幅简化并且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要注意,上述的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本发明的例子。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而且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和技术构思内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型。
[附图标记列表]
1:无线通信终端(主机终端)
2,3:无线通信终端(客户终端)
9:用户的手指
10:控制单元
11:显示单元
12:近场无线通信单元
13:近场无线通信的天线
14:振动波形检测单元
15:存储单元
16:其它结构单元
17:麦克风
18:扬声器
31到41、101到109: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装置
Claims (14)
1.一种近场无线通信连接方法,包括:
产生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所述列表包括近场无线通信装置;
检测响应于施加到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刺激的物理振动波形;
将关于在所述检测中检测到的所述物理振动波形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作为基准数据;
经由近场无线通信接收从近场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密钥数据,其中,所述密钥数据是对应于所述物理振动波形而产生的;以及
当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密钥数据匹配时,与该近场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配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作为所述刺激,利用外部装置进行轻敲以产生所述物理振动波形,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至少部分彼此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被彼此堆叠。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
所述检测包括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或麦克风检测所述物理振动波形。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当通过外部装置对至少部分彼此重叠的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施加所述刺激时,产生作为声音或者机械振动的所述物理振动波形。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包括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的ID。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中选择作为主机装置的所述近场无线通信装置。
8.一种近场无线通信连接设备,包括:
列表产生单元,产生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所述列表包括近场无线通信装置;
振动检测器,检测响应于施加到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刺激的物理振动波形;
存储单元,在其中存储关于由振动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物理振动波形的物理振动波形数据,作为基准数据;
接收器,经由近场无线通信接收从近场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密钥数据,其中所述密钥数据是对应于所述物理振动波形而产生的;以及
处理器,当处理器确定所述基准数据与所述密钥数据匹配时与该近场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配对。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中
所述振动检测器检测为了产生所述物理振动波形而利用外部装置进行的作为所述刺激的轻敲,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至少部分彼此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被彼此堆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设备,其中
所述振动检测器是加速度传感器或麦克风。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中
所述物理振动波形是当通过外部装置对至少部分彼此重叠的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施加所述刺激时产生的声音或机械振动。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的列表包括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的ID。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
所述设备处于所述近场无线通信装置中并且所述近场无线通信装置是所述多个近场无线通信装置的主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435964P | 2011-01-25 | 2011-01-25 | |
US61/435,964 | 2011-01-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0301A true CN102710301A (zh) | 2012-10-03 |
CN102710301B CN102710301B (zh) | 2015-12-16 |
Family
ID=4550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0976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0301B (zh) | 2011-01-25 | 2012-01-13 | 近场通信的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99948B2 (zh) |
EP (1) | EP2479965B1 (zh) |
JP (1) | JP2012157006A (zh) |
CN (1) | CN102710301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1056A (zh) * | 2015-07-08 | 2015-11-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5210303A (zh) * | 2013-11-20 | 2015-12-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WO2016180200A1 (zh) * | 2015-07-21 | 2016-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配对方法、系统及移动配对终端 |
WO2017054103A1 (en) * | 2015-09-28 | 2017-04-06 | Intel Corporation | Pairing electronic devices |
CN108024011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通过振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记录介质 |
CN109076322A (zh) * | 2017-06-27 | 2018-12-2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设备的配对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设备 |
CN113448536A (zh) * | 2021-07-12 | 2021-09-28 | 交互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CN113556270A (zh) * | 2021-07-20 | 2021-10-26 | 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Can网络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57439B1 (fr) | 2010-03-09 | 2012-03-30 | Proton World Int Nv | Protection d'un canal de communication entre un module de securite et un circuit nfc |
FR2957440B1 (fr) | 2010-03-09 | 2012-08-17 | Proton World Int Nv | Protection d'un module de securite dans un dispositif de telecommunication couple a un circuit nfc |
FR2957437B1 (fr) | 2010-03-09 | 2012-03-30 | Proton World Int Nv | Protection contre un deroutement d'un canal de communication d'un circuit nfc |
FR2957438B1 (fr) | 2010-03-09 | 2012-03-30 | Proton World Int Nv | Detection d'un deroutement d'un canal de communication d'un dispositif de telecommunication couple a un circuit nfc |
FR2964285B1 (fr) * | 2010-08-31 | 2012-09-07 | Proton World Int Nv | Protection d'un canal de communication d'un dispositif de telecommunication couple a un circuit nfc contre un deroutement |
FR2964276B1 (fr) | 2010-08-31 | 2012-09-07 | Proton World Int Nv | Securisation d'un dispositif de telecommunication equipe d'un module de communication en champ proche |
FR2969341B1 (fr) | 2010-12-20 | 2013-01-18 | Proton World Int Nv | Gestion de canaux de communication dans un dispositif de telecommunication couple a un circuit nfc |
US20120239681A1 (en) | 2011-03-14 | 2012-09-20 | Splunk Inc. | Scalable interactive display of distributed data |
FR2973901B1 (fr) | 2011-04-05 | 2013-04-19 | Proton World Int Nv | Test de la resistance d'un module de securite d'un dispositif de telecommunication couple a un circuit nfc contre des attaques par detournement de canal de communication |
FR2974208B1 (fr) | 2011-04-13 | 2013-08-16 | Proton World Int Nv | Mecanisme de controle d'acces pour un element securise couple a un circuit nfc. |
US11818607B2 (en) | 2011-10-26 | 2023-11-14 | Dish Network Technologies India Private Limited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discovery and session sharing |
US11477694B1 (en) | 2021-08-27 | 2022-10-18 | Dish Wireless L.L.C. |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and memory utiliz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UE) in the UPF |
US9936351B2 (en) * | 2011-10-26 | 2018-04-03 | Sling Media Pvt Ltd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discovery and session sharing |
US9936382B2 (en) * | 2011-11-21 | 2018-04-03 | Vital Connect,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iring a sensor device to a user |
US10262506B2 (en) | 2011-11-21 | 2019-04-16 | Vital Connect,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iring a sensor device to a user |
FR2985148B1 (fr) * | 2011-12-23 | 2014-12-05 | Ingenico Sa | Methode d’appairage d’equipements electroniques |
IN2014MN02565A (zh) * | 2012-07-26 | 2015-07-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
US20140260642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system with surface detec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
JP5856937B2 (ja) * | 2012-09-24 | 2016-02-10 |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5837866B2 (ja) * | 2012-09-24 | 2015-12-24 |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EP2887753B1 (en) | 2012-09-24 | 2020-04-22 |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9140599B1 (en) * | 2012-11-02 | 2015-09-22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devices using vibrations |
US10551928B2 (en) | 2012-11-20 | 2020-02-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 GUI transitions 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11237719B2 (en) | 2012-11-20 | 2022-02-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 Controlling remot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11157436B2 (en) * | 2012-11-20 | 2021-10-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 Services associated with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11372536B2 (en) | 2012-11-20 | 2022-06-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 Transition and interaction model fo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20140196117A1 (en) * | 2013-01-07 | 2014-07-10 | Curtis John Schwebke | Recovery or upgrade of a cloud client device |
US9026053B2 (en) * | 2013-02-17 | 2015-05-05 | Fitbit,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device pairing |
KR20140104215A (ko) * | 2013-02-20 | 2014-08-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 페어링 기능을 갖는 무선 네트워크 오디오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 페어링 방법 |
US20140287792A1 (en) * | 2013-03-25 | 2014-09-25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arby group formation by combining auditor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818315B2 (en) * | 2013-06-04 | 2017-11-1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ecure multi-party device pairing using sensor data |
CN104639215B (zh) * | 2013-11-08 | 2017-02-0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
JP6399743B2 (ja) | 2013-12-02 | 2018-10-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CN104808830B (zh) * | 2014-01-29 | 2019-03-15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触控电子装置与触控连接方法 |
US9906952B2 (en) * | 2014-03-28 | 2018-02-27 | Vivint, Inc. | Anti-takeov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attached peripherals |
US11237152B2 (en) | 2014-04-11 | 2022-02-01 | Ascensia Diabetes Care Holdings Ag | Wireless transmitter adapters for battery-operated biosensor meter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same |
KR101607379B1 (ko) * | 2014-04-16 | 2016-03-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10362466B2 (en) * | 2014-07-07 | 2019-07-23 | Ascensia Diabetes Care Holdings Ag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low energy data communications |
US9805602B2 (en) * | 2014-07-21 | 2017-10-3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arking service |
JP2016046726A (ja) | 2014-08-25 | 2016-04-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Banシステム、端末装置、ban通信方法、およびban通信プログラム |
JP6352774B2 (ja) * | 2014-10-30 | 2018-07-0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デバイス選択方法、端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DE102015100313B3 (de) * | 2015-01-12 | 2016-05-04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drahtlosen Verbindung von Vorrichtungen |
EP3289534A1 (en) | 2015-04-29 | 2018-03-07 | Ascensia Diabetes Care Holdings AG | Location-based wireless diabetes management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9749844B1 (en) * | 2015-05-06 | 2017-08-29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sioning devices for connection to a wireless network |
GB2545434B (en) * | 2015-12-15 | 2020-01-08 | Sonic Data Ltd | Improve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mbedding data within a data stream |
JP6184580B1 (ja) * | 2016-01-29 | 2017-08-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619682B2 (ja) | 2016-03-31 | 2019-12-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8042061A (ja) * | 2016-09-06 | 2018-03-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 電子機器、接続対象の電子機器、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US9949124B1 (en) * | 2017-04-24 | 2018-04-17 | Zihan Ch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henticating wireless pairing and/or data transfer between two or more electronic devices |
JP6883786B2 (ja) * | 2017-08-25 | 2021-06-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照明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
CN112738059B (zh) * | 2020-12-23 | 2022-02-22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接入合法性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582641B1 (en) | 2021-08-12 | 2023-02-14 | Dish Wireless L.L.C. |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current UPF load and thresholds that depend on UPF capacity |
US11483738B1 (en) | 2021-08-26 | 2022-10-25 | Dish Wireless L.L.C. |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network data analytics to predict load of user equipment |
US11627492B2 (en) | 2021-08-26 | 2023-04-11 | Dish Wireless L.L.C. |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low latency traffic |
US11595851B1 (en) | 2021-08-27 | 2023-02-28 | Dish Wireless L.L.C. |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load balancing supporting multiple slices |
US11950138B2 (en) | 2021-11-17 | 2024-04-02 | Dish Wireless L.L.C. | Predictive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network data analytic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27926B2 (en) * | 2006-01-26 | 2008-09-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based devices through motion detection |
WO2010023459A1 (en) * | 2008-09-01 | 2010-03-04 | Anthony Richard Hardie-Bick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data transfer |
US20100167646A1 (en) * | 2008-12-30 | 2010-07-0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pairing |
CN101816170A (zh) * | 2007-07-20 | 2010-08-25 | 荷兰应用自然科学研究组织Tno | 邻近移动设备的识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86500A (ja) | 2001-12-17 | 2003-07-04 | Sony Corp | 情報伝達システム、情報符号化装置および情報復号装置 |
JP2007228554A (ja) * | 2006-01-26 | 2007-09-06 | Ricoh Co Ltd |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
US8155121B2 (en) * | 2007-03-27 | 2012-04-10 | Ricoh Co. Ltd. | Detection of physical movement for document sharing |
JP4178526B2 (ja) | 2007-04-16 | 2008-11-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無線lanの接続先選択方法 |
JP4929040B2 (ja) * | 2007-05-10 | 2012-05-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JP2009188764A (ja) * | 2008-02-06 | 2009-08-20 | Pfu Ltd | 近距離通信方法、近距離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
JP5272583B2 (ja) | 2008-08-26 | 2013-08-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加速度センサ利用ペアリング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装置、並びに加速度センサ利用ペアリング用プログラム |
KR101597512B1 (ko) * | 2009-07-27 | 2016-02-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기반으로 하는 휴대 단말기 |
-
2011
- 2011-10-19 US US13/276,825 patent/US869994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1-06 EP EP12150379.1A patent/EP24799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1-13 CN CN201210009765.2A patent/CN10271030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1-25 JP JP2012013587A patent/JP2012157006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27926B2 (en) * | 2006-01-26 | 2008-09-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based devices through motion detection |
CN101816170A (zh) * | 2007-07-20 | 2010-08-25 | 荷兰应用自然科学研究组织Tno | 邻近移动设备的识别 |
WO2010023459A1 (en) * | 2008-09-01 | 2010-03-04 | Anthony Richard Hardie-Bick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data transfer |
US20100167646A1 (en) * | 2008-12-30 | 2010-07-0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pairing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10303A (zh) * | 2013-11-20 | 2015-12-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CN105210303B (zh) * | 2013-11-20 | 2017-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CN105101056A (zh) * | 2015-07-08 | 2015-11-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WO2016180200A1 (zh) * | 2015-07-21 | 2016-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配对方法、系统及移动配对终端 |
CN106375994A (zh) * | 2015-07-21 | 2017-02-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配对方法及系统 |
WO2017054103A1 (en) * | 2015-09-28 | 2017-04-06 | Intel Corporation | Pairing electronic devices |
CN108024011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通过振动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记录介质 |
US10616941B2 (en) | 2016-11-04 | 2020-04-07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 through vibration |
CN109076322A (zh) * | 2017-06-27 | 2018-12-2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设备的配对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设备 |
CN113448536A (zh) * | 2021-07-12 | 2021-09-28 | 交互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CN113448536B (zh) * | 2021-07-12 | 2024-05-31 | 交互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CN113556270A (zh) * | 2021-07-20 | 2021-10-26 | 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Can网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79965B1 (en) | 2019-07-24 |
US8699948B2 (en) | 2014-04-15 |
CN102710301B (zh) | 2015-12-16 |
EP2479965A1 (en) | 2012-07-25 |
US20120190299A1 (en) | 2012-07-26 |
JP2012157006A (ja) | 2012-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0301A (zh) | 近场通信的连接方法 | |
US9891719B2 (en) | Impact and contactless gesture input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316842C (zh) | 移动无线电话和对其输入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JP5846157B2 (ja) |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利便性情報生成装置、利便性情報生成方法および利便性情報生成プログラム | |
CN107483715A (zh) | 终端与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终端、存储介质 | |
EP1705883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remote control device therefor | |
CN104641720A (zh) |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
CN105915527A (zh) |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 | |
JP2006254077A5 (zh) | ||
CN103078953B (zh) | 一种联网设备之间进行配对的方法 | |
CN101511134A (zh) | 一种通过次声波操作的手机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5101202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388455A (zh) | 一种属性参数的共享方法、属性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 |
JP6278017B2 (ja) | 遠隔制御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遠隔制御方法、および遠隔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10086384A (ja) | ロケータ管理装置,ロケータ端末,紛失防止システムおよびロケータ管理プログラム | |
JP2012039282A (ja) | 電子機器、その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情報表示方法 | |
JP2007200173A (ja) | 警報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 |
JP2016001282A (ja) | カラオケシステム、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5079612A (ja) |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及び該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する情報端末装置、センタ装置及び遠隔監視装置 | |
JP5886720B2 (ja) | 無線通信端末、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KR20100028764A (ko) | 음성 통화 중에 진동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방법 | |
CN104053042A (zh) | 一种语音推送方法、设备和系统 | |
JP6318989B2 (ja) | カラオケ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カラオケサービス装置 | |
JP6464751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遠隔制御方法および遠隔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6115304B2 (ja) | 通信端末装置、安否情報送信方法、及び安否情報送信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