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5891A - 转矩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矩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95891A CN102695891A CN201080053261XA CN201080053261A CN102695891A CN 102695891 A CN102695891 A CN 102695891A CN 201080053261X A CN201080053261X A CN 201080053261XA CN 201080053261 A CN201080053261 A CN 201080053261A CN 102695891 A CN102695891 A CN 1026958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bearing
- input
- friction
- fl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2636 eff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6457 Gad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87680 Garcinia dulc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3 buffer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07 joint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7—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clutch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 via a diaphragm spring or an equivalent array of le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6—Cover or bell housing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汽车驱动系中的转矩传递装置,其用于在驱动装置如内燃机或电动机与变速器如双离合器变速器之间传递转矩,该转矩传递装置具有一旋转振动缓冲器如双质量飞轮和一离合器装置,该旋转振动缓冲器具有输入法兰和输出法兰(2)和设置在该输入法兰和输出法兰之间的缓冲装置,该离合器装置例如为湿式运行的双离合器装置,其尤其是具有径向套合的单个离合器,该双离合器装置具有输入篮(10)和输出端和设置在该输入篮和输出端之间的摩擦片组,其中,所述旋转振动缓冲器的输出法兰具有内啮合齿并且所述离合器装置的输入篮具有外啮合齿,它们共同形成用于在驱动装置与变速器之间传递转矩的轴向插接啮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汽车驱动系中的转矩传递装置,用于在驱动装置、如内燃机或电动机与变速器、如双离合器变速器之间传递转矩,具有旋转振动缓冲器、如双质量飞轮,具有输入法兰和输出法兰和设置在其间的缓冲装置,并且具有离合器装置、如湿式运行的双离合器装置,尤其具有径向套合的单个离合器,具有输入篮和输出端和设置在其间的摩擦片组。
背景技术
由DE102006049731已知这样的复式油离合器。在这个已知的复式离合器中通过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支撑轴承和固定连接在离合器罩上的离合器盖支承由操纵装置产生的操纵力。为此使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支撑轴承和离合器盖相应结实地设计尺寸,其中那个操纵力取决于要传递的转矩。因此在转矩增加时需要相应更大的操纵力和相应结实地设计尤其离合器盖的尺寸。ZMS输出端和离合器输入端的支承也通过这个离合器盖实现。复式油离合器是杠杆操纵的。操纵装置具有旋转杠杆,它们可以电地或液压地操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在装配和/或加工技术方面进一步优化的设计,给出一种上述形式的转矩传递装置。
该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具有至少一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转矩传递装置实现。
各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是这个转矩传递装置的优选实施形式。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
图1按照第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的半截面图,
图2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在其操纵按照图1的复式离合器时的内部力流的示意图,
图3按照图1和图2的复式离合器的支承示意图,
图4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在无间隙的摩擦片支架中的半截面图,
图5和6相关构造的摩擦片支架的示意图,
图7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内部封闭的力流并且通过复式环活塞(“CSC”)操纵,
图8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变速器轴固定的复式油离合器,具有在油输入中的轴向间隙补偿。
图9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轴向悬浮支承的复式油离合器,具有径向油输入,
图10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另一轴向悬浮支承的复式离合器,在这里具有弹性板支承,
图11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另一轴向悬浮支承的复式离合器,在这里具有弹性板支承和导引,
图12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干式的ZMS,
图13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干式的ZMS,其中去掉在外部离合器K1的外摩擦片支架与离合器盖之间的轴向支承,
图14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内部封闭的力流和油运行的ZMS和离心力踏板(“FKP”),
图15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具有内部封闭的力流和油运行的ZMS和离心力踏板(“FKP”),其中已经去掉按照图14的板爪或夹紧爪,
图16按照另一实施例的复式离合器半截面图,其中径向外部的单个离合器的离合器篮与ZMS的输出法兰形成轴向插接啮合,其中复式离合器具有连接轮毂,它同时承担曲轴与ZMS之间的连接功能和复式离合器的支承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复式离合器,它由两个径向套合的、油运行的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组成。在此离合器K1径向外置,而离合器K2径向内置。复式离合器1由前置于离合器1从动轮毂2的双质量飞轮(未详细示出)、下面也称为“ZMS”作为旋转振动缓冲器的示例驱动。在这个ZMS与复式离合器1之间存在一离合器盖3,它使油室4与干室5分开。最好通过一环6或一通常静止的密封部件实现离合器盖3向着在驱动系中衔接设置的变速器(未示出细节)的变速器外壳7的静止密封6。最好通过径向轴密封8作为动态密封部件实现向着复式离合器1的密封。
ZMS的从动轮毂2通过轴向插接啮合齿与离合器轮毂9防旋转地连接。离合器轮毂9与径向套合地外置的离合器K1的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0连接。按照优选的实施例离合器轮毂9与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0(下面也简称为“离合器篮”)一体地构成,即,最好通过无切屑的变形由一公共的薄板成形,其中以后无切屑或切屑地在轮毂部位和离合器篮的部位中构成轴向啮合齿。
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10(=外部的输入摩擦片支架10)和与这个支架防旋转连接的离合器轮毂9通过径向轴承16径向支承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15(它设计成实心轴)上。
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0包括啮合部位,在其上悬置外部摩擦片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的输入端摩擦片,由此使外部的输入端摩擦片11防旋转地且可轴向位移地设置。外部的输入端摩擦片11与外部的从动端摩擦片12交替地设置,其中外部的输入端摩擦片11与交替设置的外部的从动端摩擦片12共同形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外部的从动端摩擦片12防旋转地且可轴向位移地与外部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外部的从动端摩擦片支架13连接。摩擦片离合器K1的外部的从动端摩擦片支架13包括轮毂14,它与(未详细示出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变速器输入轴15连接。
外部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10通过悬置在支架里面的连接板17与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内部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8连接。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内部输入端的摩擦片防旋转地且可轴向位移地悬置在内部输入摩擦片支架的啮合齿部位。径向内置的离合器K2的这些内部输入端的摩擦片与内部输出端的摩擦片交替地设置,它们防旋转地且可轴向位移地设置在摩擦片离合器K2的内部从动端的摩擦片支架19上。内部从动端的摩擦片支架19具有一轮毂部位,在其上内部从动端的摩擦片支架19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20(它设计成空心轴)连接。
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内部从动端的摩擦片支架19通过一轴簧21(并且如果由于结构需要也通过一连接体22)在中间定位轴向轴承23的条件下顶压径向外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外部输出端的摩擦片支架13。代替轴簧也可以使用其它弹性部件如盘簧组。径向外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外部从动端的摩擦片支架13也在中间定位另一轴向轴承24的条件下顶压径向外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外部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0或者顶压离合器轮毂9。径向外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外部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0也在中间定位另一轴向轴承25的条件下顶压离合器盖3,它通过保险部件26支承在变速器的外壳7上。如同尤其由图1看到的那样,轴承23,24,25最好设计成轴向(滚针)轴承。这样构造连接体22,使得能够实现在输出端摩擦片支架之间的用于冷却油的流动路径。
在此变速器输入轴15,20同轴且相互套合地设置,其中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20通过支撑轴承38支承在外壳7里面,并且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15通过一轴承支承在外部的空心轴20里面。
离合器1还包括一操纵装置27,它设计成用于两个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的中心离合分离器,具有一外壳28,它通过轴承座29支承在变速器外壳7上。在此设计成复式环塞接通器(也称为复式CSC,其中CSC为“Concentric Slave Cylinder”)的操纵装置27包括两个圆环形的且相互同心设置的活塞31.32。在这里“分离器”或“接通器”不受局限地理解,而是涉及在这个技术领域中常见的表达规律。操纵装置作为离合器-“接通器”或“分离器”的功能只由此引起,操纵一“正常-断开”或一“正常-闭合”的离合,即离合器是否在无操纵力的状态断开或闭合。操纵装置的结构基本不受其影响,因为为了从正常断开改变到正常闭合只需匹配杠杆弹簧或盘簧的支撑点。
在图1至4中所示的操纵装置27的变化示出一实施例,在其中两个圆环形活塞31,32相互滑动。因此离合器K1的外部活塞31的内径同时是用于离合器K2的内部活塞的密封面。也可以选择设想另一实施例,其中两个活塞通过圆环形短臂相互分开,密封可以在短臂上滑动。通过这种可选择的实施例可以排除活塞31,32受到密封的相互影响。
但是上述的操纵装置27的可能的扩展结构也仅仅理解为许多可能的操纵装置扩展结构的示例。因此代替环活塞也可以沿着圆周分布地设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和/或多个独立的活塞。同样可以设有电的或机电的分离器,代替现有的活塞/缸单元。此外也可以设有机械的操纵装置、尤其杠杆操纵的装置。
现在环活塞31,32的活塞密封由弹性体密封构成,它们通过形状锁合的连接与各活塞连接。作为形状锁合的连接例如可以设想在活塞中的锥形槽,在其中连接弹性体密封的相应榫或弹性体密封本身。也可以选择设想衬入的由例如PTFE制成的密封或者直接注塑在活塞上的弹性体密封。
环形的活塞31,32由连接外壳28容纳,其中在连接外壳28里面的孔(它们在附图中未详细示出)用于通过压力油操纵活塞。
连接外壳28附加地通过离合器罩4内部的轴承座29承担活塞的径向定位。
操纵装置27的每个操纵单元通过操纵轴承33,34与力传递装置连接,通过它使各操纵力传递到各摩擦片离合器K1,K2上。在此每个力传递装置包括一基本刚性的顶压钵35A,35B,它顶靠在各轴承33,34上。在此要注意,每个顶压钵当然具有一定的弹性,它导致一定的弹性效果。但是在复式离合器的现有操纵力方面顶压钵可以视为“基本刚性”的。此外每个力传递装置包括一杠杆弹簧36A,36B,它们顶靠在各顶压钵35A,35B上。杠杆弹簧36A,36B分别悬置在相应的摩擦片离合器K1,K2的从属摩擦片支架上,其中这个悬置点形成用于杠杆弹簧的各旋转点。通过这个杠杆弹簧的杠杆比实现由操纵单元产生的操纵力的力比例。每个力传递装置还包括一顶压体37A,37B,它顶靠在从属的杠杆弹簧36A,36B上并且与各摩擦片离合器K1,K2的摩擦片组的摩擦片功能连接。顶压体传递操纵力到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的摩擦片组上。顶压体37A,37B在径向外部部位可轴向位移地悬置到各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的啮合齿里面并且通过啮合齿在径向上定心。代替这个操纵力的这个杠杆比也可以通过顶压钵直接操纵,它们设置在操纵轴承与摩擦片组之间,即杠杆比为1∶1。
在操纵装置27的外壳28上在外部的壳体部位设置一支撑轴承30(也称为“盖轴承”),它通过牵引钵31与径向外部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10(“离合器篮”)连接。在此支撑轴承/盖轴承的内环通过在外壳28上构成的环带以这种方式和方法一方面支承在外壳28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轴承/盖轴承的外环支承在牵引钵31上,使得由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10引回的操纵力传递到外壳28上。这在图2中通过虚线表示。
支撑轴承30使操纵力与牵引钵31一起引回到接通器外壳28上,支撑轴承最好通过插旋连接与接通器外壳28连接。
在施加一个活塞或两个活塞的压力时活塞在曲轴方向(在图1中设置在ZMS从动轮毂左侧)上运动,同时通过从属的顶压钵35A,35B的拨杆操纵各杠杆弹簧36A,36B,它们又通过从属的顶压钵37A,37B导引操纵力到摩擦片组里面。在径向内置的离合器K2中通过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与径向外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10之间的输入摩擦片支架18和连接体17(也称为连接板)传递操纵力。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0又传递操纵力到牵引钵31上,它通过支撑轴承30与接通器外壳28连接。
在径向外置的离合器K1中导入的操纵力直接通过输入摩擦片之间10引回到牵引钵31上并由此通过支撑轴承30引回到接通器外壳28上。
现有的复式CSC也产生一在顶压钵上在驱动单元方向上作用的顶压力,其中在外壳28里面产生一相应大小的且相反指向的反力,其中通过牵引钵和支撑轴承再使操纵力以相同的数值和相同的方向引回到外壳上。支撑轴承30使操纵力传递到接通器外壳28上,由此也使内部力流在离合器1内部封闭。在图2中通过虚线L1示意地表示用于操纵摩擦片离合器K2的操纵力的这个变化。现在,为了操纵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也没有外部的力在径向油输入时或者说几乎没有外部力在轴向油输入时,因此离合器1无需支承操纵力在离合器罩上或发动机侧。
液压介质(操纵模块)通过与离合器罩连接的配件输送到操纵装置。
接通器外壳28在离合器罩4内部具有转矩支承,由此不会使轴承摩擦在支撑轴承30内部导致接通器外壳28旋转。在此作为转矩支承可以利用输送压力的配件。也可以选择每个轴颈设有独立的支承或者类似的零部件,它在装配离合器时嵌入到离合器罩底部里面。
在图3中通过箭头P1至P5示意地表示按照在图1中所示的离合器1实施例的径向和轴向的支承。
在径向上观察,所有随着发动机转速旋转的复式离合器1部件在变速器侧支承在接通器外壳28上,并且在发动机侧支承在实心轴15上。在此箭头P1是径向外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10和与这个零部件连接的零部件在接通器外壳28上的支承。接通器外壳28又通过轴承座29支承在罩底部(变速器外壳)上,如同通过箭头P2表示的那样。轴承座29是实心轴15与变速器侧的轴承基础之间的角度补偿。实心轴15在发动机侧通过轴承16支承径向外置的离合器K1的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0,如同通过箭头P3表示的那样。随着实心轴和空心轴15,20的各变速器输入转速旋转的离合器部件14,19通过位于轴上的轮毂/轮毂部位径向支承。轴承座29可以通过在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径向支承、最好通过设置在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径向滚针轴承替换。
在轴向上观察,离合器1支承在离合器盖3上,其中支承力由轴簧21施加。轴向支承点通过箭头P4和P5表示。在此轴簧21支承在安置在空心轴20上的保险环和摩擦片离合器K2的输出端摩擦片支架19的轮毂上。摩擦片离合器K2的从动端的摩擦片支架19通过垫片22导引这个轴向力到位于从动端摩擦片支架13或其轮毂部位14上的轴向滚针轴承23上。摩擦片离合器K1的从动端的摩擦片支架13又通过轴向轴承24支承在离合器K1的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10上,它通过另一滚针轴承25支承在离合器盖3上。由此使离合器系统1总是对准离合器盖3。通过轴簧21可以补偿轴向振动和误差。轴向滚针轴承23,24,25也可以通过起动盘替换。现有离合器1的上述形式的轴向支承也可以与上述的内部封闭的力流无关,即也可以在其它形式的操纵力流时使用并且通用地用于复式(油)离合器的独立应用的解决方案。
在图4中示出现有的转矩传递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具有双离合器装置,它在操纵力流方面完全对应于上面已经解释过的实施例。因此所有涉及按照图1至3与按照图4的实施例之间的操纵装置的上述特征都是一致的。此外在这里仍然设有轴承座,用于使操纵外壳28径向支承在变速器外壳7上并补偿轴向错位。但是按照图4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缓冲来自内燃机的旋转不平衡性使用部件:ZMS和/或离心力踏板。按照图4的实施例不仅ZMS39而且离心力踏板40都设置在离合器罩4里面、即油室里面,该油室通过离合器盖41相对于干室分开。离合器盖41现在不用于轴向支承离合器。而是它仅仅通过密封装置6以及8隔开油室4与干室5。
ZMS39包括初级端的ZMS板42,它在这里钵形地构造并且在其径向内部部位里面设置一导引轴颈43,它嵌入到曲轴45的空隙44里面并且初级端的ZMS板在装配期间定心。在其径向外部部位初级端的ZMS板42具有袋形的部位,在其中容纳弹簧部件,其中不与这个袋接触的蓄能器46端部部位与次级端的ZMS法兰47功能连接。次级端的ZMS法兰47与基本圆柱形的啮合齿板48通过铆钉49连接,其中啮合齿板48作为径向外置的离合器K1的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离合器篮)。
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48通过连接板50与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51连接。这个连接板50还与离心力踏板40连接(在这里:设计成一体),由此使ZMS39和离心力踏板40共同地与啮合齿板48连接(最好通过铆钉49)并因此相互间并联。
啮合齿板48通过牵引钵52与支撑轴承53(=盖轴承)连接,它设置在接通器外壳28上(如上所述的那样)。
摩擦片离合器K1的从动端摩擦片支架54防旋转地设置在空心轴15上。摩擦片离合器K2的从动端摩擦片支架55防旋转地设置在空心轴20上。摩擦片离合器K2的从动端摩擦片支架55通过轴簧21与保险部件21A和连接部件22连接地相对于从动端的摩擦片支架54在中间定位轴向轴承的条件下预加载。摩擦片离合器K1的从动端摩擦片支架54在中间定位另一轴向轴承的条件下相对于初级端的ZMS法兰42(也称为“ZMS板”)加载。在初级端的ZMS板42上固定地设置一驱动板56,它通过螺栓57与弹性板58连接,其中弹性板通过另一螺栓59与曲轴45连接。
操纵装置27还包括操纵单元,它们在这里设计成活塞/缸单元,它们分别通过由顶压钵、杠杆簧和顶压体组成的力传递装置作用于各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的摩擦片组,如同已经描述过的那样。
具有上述按照图4的复式离合器100的转矩传递装置通过弹性板58与驱动板56连接地组合在内燃机的曲轴45上。驱动板和弹性板通过螺栓连接57相互连接。驱动板56和初级端的ZMS板42直接、最好油密封地例如通过焊接相互连接并且容纳在其间轴向接通的离合器盖41与径向轴密封环8。初级端的ZMS板42通常径向在与驱动板56连接的内部封闭,由此使初级端的ZMS板42承担油室在盖中空出相对较大缺口的部位中的密封。
ZMS的初级端部件由于装配的原因通过导引轴颈43直接支承在曲轴45上。但是导引轴颈只是可选择的特征,它易于装配。
ZMS的次级端法兰47在这里同时是摩擦片离合器K1的端部摩擦片。
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48(如上所述)由铆接的变化构成。
在图5和6中示出铆接的摩擦片支架的实施例。
图5以截面图详细地示出安装的摩擦片支架134(参照图4的输入端的摩擦片支架)。摩擦片支架134由法兰部件113a、支架盘136和轴向设置在其间的、分布在圆周上的连接部件190构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190由预弯曲的板件191构成,它们具有轴向延伸的铆钉192,193,它们穿过法兰部件113a或支架板136中相应的孔194,195导引并且从外面相对于它们铆接。指向圆周方向的板件191端部为了形成齿面196径向向内倒棱边或倒圆弧,由此在板件191的横截面中形成齿面轮廓,在其上悬置摩擦片138,它们为此具有互补的外轮廓197,由此使摩擦片138定心在摩擦片支架134上并且使施加在摩擦片支架134上的转矩传递到摩擦片138上。摩擦片138交替地配备摩擦片140,它们防旋转地且轴向有限位移地悬置在输出端的摩擦片支架142里面。
图6以摩擦片支架135a形式的安装结构示出对于上述摩擦片支架可选择的结构。摩擦片支架135a具有与图5的连接部件190类似构成的连接部件198,它们铆接在端部摩擦片172a与支架盘136之间。图6还示出连接部件190a与轴向位移的销子186,它例如在多个圆周位置上替换图5的连接部件190并由此能够干预摩擦装置185上的摩擦片支架134,通过使销子186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离合器外壳携带摩擦环187并由此控制摩擦装置。
按照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各个啮合齿板具有两个不同的长度并且在圆周上交替地分布。较短的啮合齿板与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的连接板50铆接。较长的啮合齿板与牵引钵52连接,它使操纵力引回到接通器外壳28上。通过这个分级的啮合齿板使离心力踏板无旋转间隙地连接在ZMS的次级端法兰上。由此使牵引钵52形状且力锁合地与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端摩擦片支架48连接并且可以承受产生的操纵力。
在图7中示出复式离合器,具有内部封闭的力流并且通过盖轴承组合到离合器里面的复式环活塞接通器的操纵作为外壳固定的CSC,其中原理上的结构对应于按照图1的实施例。如同下面还要详细解释的那样,在此复式环活塞接通器的活塞使接通力通过调整盘滑入到摩擦片离合器K1,K2的摩擦片组里面。在此在内部的离合器K2中操纵力通过外摩擦片支架(=输入摩擦片支架)和中间臂(=连接板214)流到外部离合器的外摩擦片支架。从那里力通过保险环229和离合器盖220(=牵引钵)流回到盖轴承221,它使力通过保险环230引回到CSC里面并由此封闭力流。在此在外部离合器K1中力按照摩擦片组通过外摩擦片支架311、保险环229、离合器盖220、盖轴承221和保险环230流回到盖轴承与CSC外壳之间。因此在操纵时没有力导入到环境。
图7详细示出转矩传递装置在汽车、如轿车或载重汽车的驱动系中的半截面图,在(未详细示出的)具有驱动轴200的驱动单元(在此:具有曲轴的内燃机)之间,它与ZMS的输入端201连接,其中这个输入端201也支承起动器齿缘202,并且在输入端201的径向外部部位设有一基本封闭的用于弹簧部件204(通常是弯簧)的容纳部位203。ZMS的输出部件205嵌入到弯簧204里面,其中ZMS输出部件205与附加振动质量206铆接。ZMS输出部件205在径向内部与法兰部位207连接,它在径向内部具有啮合齿,它与离合器轮毂208的径向外置的啮合齿啮合。在ZMS输出端上的法兰207与作为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复式油离合器的输入端的离合器轮毂之间的啮合齿是与发动机连接的ZMS(发动机结构组件)与与变速器连接的复式油离合器(变速器结构组件)之间在装配时的分隔面,在其中设有在轴向位移时的防旋转连接。离合器轮毂208在径向内部通过用于径向轴承209(在这里是滚针轴承套)的轴承座构成,其中离合器轮毂208通过轴承209轴向支承在内部变速器输入轴210上。在此轴承209的轴承外环固定地容纳在离合器轮毂208里面并且滚动体直接在变速器输入轴210的相应圆周面上滚动。
离合器轮毂208与径向套合地径向外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摩擦片支架211轴向固定且防旋转地连接(在这里焊接),其中在输入摩擦片支架211与离合器轮毂208之间还附加地夹紧一套状的零部件212,它提供用于径向轴密封环的运动面,密封环密封离合器盖213与ZMS输出法兰的密封位置。离合器轮毂在径向内部的部位封闭并因此承担油室在离合器盖“敞开”部位中的密封。
外部的输入摩擦片支架211(=离合器篮)通过连接板214与径向内部套合地径向内置的离合器K2的内部输入摩擦片支架215连接。在输入摩擦片支架211,215与连接板214之间的各连接对应于已经描述过的连接。
外部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16通过在从属的法兰部位中构成的轴向插接啮合齿与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210防旋转地、但是可轴向位移地连接。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17同样通过在从属的法兰部位中构成的轴向插接啮合齿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218防旋转地、但是可轴向位移地连接。在此从属的啮合齿在轮毂部位中构成,它与离合器K2的输出摩擦片支架焊接,其中轮毂部位附加地具有凸起或凹下,它们形成流体通道217A,用于使冷却油能够在摩擦片离合器K1与K2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之间流动。
此外在轮毂部位217与空心轴218之间设置一弹簧部件、如轴簧219,用于使摩擦片离合器K2的轮毂部位/输出摩擦片支架通过轴向轴承预紧在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上并且通过另一轴向轴承预紧在离合器轮毂208上。离合器轮毂208又通过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摩擦片支架211和牵引钵220与盖轴承221连接地轴向支承在CSC的外壳222上。CSC的外壳224通过基本刚性的钵形构成的零部件223夹紧在罩底部224上,该零部件与机床中用于夹紧工件的卡爪或板爪类似地发挥功能。也可以选择,设有钵形构成的零部件223的弹性预紧。对应于零部件223的卡爪/板爪在此用于卡紧油输送管224,通过它使油传导到CSC和位于其中的活塞-缸单元。
这些在CSC中的活塞-缸单元通过操纵轴承与基本刚性的顶压钵226,227连接,它们在活塞-缸单元相应地压力加载时以杠杆比1;1作用于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的各摩擦片组。
在基本刚性的顶压钵226,227与操纵轴承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的摩擦片组的气隙的调整盘228,229,其中由顶压钵可以成形连接板,用于径向定位调整盘,如同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顶压钵227的示例那样。
摩擦片离合器K2的顶压钵227的径向导向通过成形在连接板24上的颈部实现,它对应于顶压钵227的圆柱形部位构成。
连接板214还包括连接板,在其上支承复位簧,它在摩擦片离合器的打开方向上加载顶压钵227。
摩擦片离合器K1的顶压钵226的径向导向通过在牵引钵220上构成的圆柱形部位实现,其中在打开方向上预加载顶压钵226的复位簧支承在在连接板220上构成的颈部的端面之间。
总之,与按照图7的实施例相关地确定,CSC与离合器共同地形成一可装配的单元(即,一预装配结构组件)。这个预装配结构组件离合器/CSC通过板爪223轴向固定在离合器罩的罩底部上,其中通过凸起228实现径向定心。板爪223在装配时轴向预紧并且在运行中承受力和转矩,它们由离合器通过盖轴承导入到CSC里面。板爪附加地支承顶压力,它们在给出油时轴向导入到CSC里面。
在此预装配结构组件离合器/CSC通过CSC上的定心环带228径向支承在罩底部里面。通过定心环带支承的力通过盖轴承导入到CSC外壳里面。在对置一侧上离合器通过由松动轴承构成的径向轴承209支承在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上。
现在为了调整气隙测量保险环230在离合器盖上的定位面与调整盘228,229在接通轴承上的定位面之间的距离。附加地测量保险环229在外部离合器的外部摩擦片支架中的槽上的定位面与调整盘在顶压钵上的定位面之间的距离。这个测量值减去所需的在摩擦片组上的气隙的差给出所需的调整盘厚度。
在图8中示出变速器轴固定的复式油离合器的实施例,具有在油输送管中的轴向间隙补偿。
按照图8的复式油离合器的实施例与具有输入端201的ZMS扩展结构有关地对应于弯簧204和输出端205以及与附加质量206的连接和法兰部位207,并且也与复式离合器和和其操纵以及变速器输入轴和罩底部的主要特征有关地对应于上面已经结合图7所述的内容。
ZMS的法兰部位207’载有啮合齿,它与复式油离合器的离合器轮毂208’上的外啮合齿连接,但是该法兰部位轴向更短地构成,因为径向轴密封环在盖213上直接顶靠在离合器轮毂208’的外部壳体表面上并且使油室相对于干室密封。按照图8的结构与按照图7的结构的不同还在于支承方案,因为离合器轮毂208’通过固定轴承209’径向和轴向支承在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210’上。为了装配固定轴承209’离合器轮毂208’具有离合器轮毂盖208”,其中固定轴承209’的轴承外环夹紧在这个盖208”与离合器轮毂208’之间。轴承209’的内环固定在轴210’上的轴肩与保险环之间。外部的摩擦片离合器K1的输入摩擦片支架211(=离合器篮)对应于按照图7的实施例与离合器轮毂208’连接,其中(同样对应于图7的实施例)牵引钵220通过盖轴承221与CSC的外壳222连接。在CSC中的活塞-缸单元的扩展结构以及操纵轴承、调整盘和操纵钵的结构对应于结合图7所述的结构。此外油离合器通过轴簧和两个轴向轴承在离合器轮毂208’上的轴向支承对应于结合图7所述地构成。
但是在此代替作为卡爪/板爪的零部件223设有弹性的板300(下面也称为“弹性板”),它起到轴向和径向“软的”转矩支承的作用。CSC外壳222也通过小管301与变速器外壳中的油输送管连接(每个活塞-缸单元至少一小管),其中这样设计小管的长度尺寸,使得能够实现CSC外壳222的轴向运动。因此弹性板在轴向不传递任何力。
为了径向支承由离合器和CSC组成的系统单元在CSC外壳222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218之间设有一径向轴承302。
总之,与按照图8的实施例相关地确定,系统单元离合器/CSC(预装配结构组件)通过固定轴承轴向固定在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上。为了可以将保险环装配在固定轴承上,离合器具有一轮毂盖208”,它使固定轴承固定在离合器里面并且使油室与干室分开。此外通过水平延伸的小管301输送压力油到CSC。这些小管(例如每个分离合器一个管)通过密封在CSC两侧并且向着离合器罩密封。小管在轴向具有间隙,用于可以补偿轴向的轴运动和离合器运动。弹性板300在本实施例中轴向软地构成并且跟随离合器的运动。在圆周方向上弹性板相对刚性地构成并且使接通轴承的摩擦转矩支承在罩底部上。在这里弹性板不必一定由旋转对称的零部件构成,而是也可以由连接板构成,它们与CSC和罩底部螺栓连接。
如图所示,离合器在径向通过固定轴承支承在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在对置一侧上通过盖轴承和滚针轴承支承在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与CSC外壳之间。
在图9中示出轴向悬浮支承的复式油离合器的实施例,具有径向油输送管。在此按照图9的实施例在许多特征上与按照图8的实施例一致,因此下面只描述按照图8与9的这些离合器之间的不同。在按图照8和9的实施例中从曲轴200直到离合器轮毂208’的部位是一致的。两个实施例之间的第一不同在于,在按照图9的实施例中在离合器两个208’与内置的变速器输入轴210”之间的轴承400设计成轴向活动轴承,因为尽管轴承400的轴承外环卡紧在离合器轮毂盖208”与离合器轮毂208’之间,但是轴承400的轴承内环不固定在变速器输入轴210”上。
此外图8和9的实施例基本一致,设有弹性板300,它使CSC外壳222与罩底部224连接,但是在按照图9的实施例中在变速器端的油输入与CSC之间的径向设置的管道401和402上设有另一在这里径向形式的油输入。在径向上CSC外壳222也通过径向滚针轴承302支承在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218上。
总之,在按照图9的实施例中系统单元离合器/CSC(=预装配结构组件)在发动机侧通过活动轴承径向支承在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上,在变速器侧离合器通过盖轴承和滚针轴承径向支承在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与CSC外壳之间。此外按照这个实施例复式油离合器轴向悬浮地悬置在弹性板300与弹簧403,404之间,它们在用于产生基本摩擦的双质量飞轮中是必需的。此外通过两个管道径向输送操纵油到离合器,其中这样构成管道,使它们可以承受离合器的轴向运动。每个管道例如由两个分管组成,其中位于CSC外壳里面的管段与系统单元一起装配,接着将第二分管穿过离合器罩里面的开孔插入并且与第一分管连接。管段的连接位置分别相互密封并且这样构成,使得可以承受管纵向上作用的顶压力。为了使油室与干室分开,在此在离合器罩的开孔与第二分管之间设有一附加的密封。
在图10中示出另一轴向悬浮支承的复式离合器的实施例,在这里具有弹性板支承。按照图10的实施例包括复式油离合器,具有离合器轮毂208和离合器轮毂208在内部变速器输入轴210上通过活动轴承209的支承,如同上面结合图7已经描述过的那样。此外按照图10的实施例包括在ZMS的输出端与离合器轮毂208之间的连接法兰207,它对应于结合图7描述的连接法兰。此外设有套状的零部件212,它同样结合图7描述过。此外离合器盖213和复式离合器的特征、尤其通过轴簧219与两个轴向滚针轴承相结合在离合器轮毂208上的轴向支承和通过顶压钵226和227的操纵也结合图7描述过。这尤其也适用于CSC外壳222与外部的变速器轴218之间,不仅在按照图7的实施例中而且在按照图10的实施例都没有径向支承。
但是按照图7和图10的两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如下,在按照图7的实施例中在CSC外壳上设有一轴向附件228,在其上CSC外壳222径向支承在离合器罩里面,而在按照图10的实施例中设有一弹性板500,它使CSC外壳222与罩底部224连接,其中在弹性板500与罩底部之间的连接位置径向设置在复式油离合器的直径以外,用于易于相应的装配。与按照图9的实施例类似,设有一通过小管501和502的油输入,用于以液压介质供给CSC。在此变速器外壳侧的小管501与变速器外壳螺栓连接。此外CSC侧的小管在CSC外壳222上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小管501和502可以轴向相互移动并且相互密封,其中两个小管501和502基本在径向上延伸。
总之,在按照图10的实施例中系统单元离合器/CSC在发动机侧通过松动轴承径向支承在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上。在变速器侧离合器径向通过盖轴承和弹性板支承在离合器罩里面。CSC侧的油管道部件通过螺栓与CSC连接并且密封。第二管段(变速器外壳侧)通过法兰在外部与离合器罩螺栓连接并且通过O形环密封。油输送管在这里也可以在轴向软地构成,用于可以承受离合器的轴向运动并且使系统单元在弹性板与双质量飞轮的弹簧之间悬浮,如同结合图9已经描述过的那样。
在图11中示出另一轴向悬浮支承的复式离合器,在这里具有弹性板支承,其中附加地对于轴向的悬浮支承和弹性板支承设有一通过曲轴与离合器之间导引的支承。在此按照图11的实施例的整个结构与按照图10的结构一致,其中设有导引600,它设计成离合器轮毂208的延长体。在导引600与曲轴200之间设置一活动轴承(例如一径向滚针轴承)。
在图12中示出另一复式油离合器的实施例,具有干式的ZMS。按照图12的实施例示出一ZMS,具有径向外置的弯簧和径向内置的弯簧,它尤其可以在显示出显著的旋转均匀性的内燃机中使用,但是ZMS的结构对于复式离合器的结构和ZMS与复式离合器之间的连接和对于复式离合器的操纵装置没有限制作用。而且仅仅重要的是,在曲轴200与复式油离合器之间设有ZMS和另一旋转振动缓冲系统,具有输入端201和输出端205’,其中输出法兰207”与基本对应于按照图1结构的输入轮毂700连接。输入摩擦匹配支架701的扩展结构对应于结合图1描述的输入摩擦片支架13。此外输入轮毂700和与其连接的离合器K1的输入摩擦片支架通过径向轴承702对应于按照图1的径向轴承16径向支承在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703上。由罩底部705和离合器盖706支承油室704,在其中容纳复式油离合器,在离合器盖706与输入轮毂700之间设有径向轴密封环,它在运动面707上运动,运动面安置在离合器轮毂的外部壳体线上,其中这个运动面707在轴向与轴向插接啮合齿衔接地设置在ZMS输出法兰707”与离合器轮毂700之间。
外部的摩擦片离合器K1和从属的输出法兰的输出摩擦片支架708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于按照图1的实施例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3和输出法兰14。此外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输入摩擦片支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于摩擦片离合器K2的输入摩擦片支架18,其中在摩擦片离合器K1和K2的输入摩擦片支架之间在按照图12的实施例中使用另一与按照图1的连接板17不同结构的连接板709。这个连接板709基本平面地构造并且包括连接条709A,它从连接板709中冲压出来,它作为径向内部的摩擦片离合器K2的顶压钵711的复位簧710的支承销使用。在按照图7和图8的实施例中连接板214还包括一圆柱形的颈部,它作为离合器K2的顶压钵的导向体使用。这个圆柱形颈部在按照图12的实施例中去掉,其中通过基本平面的连接板的圆柱形端面部位实现导向。在按照图7和图8的实施例中圆柱形颈部同样作为外部离合器K1的顶压钵的复位簧的支承位置使用。代替这个圆柱形颈部设有一环形的部件712,它支承在连接板709上并且它通过保险环713径向定心在内部离合器K2的输入摩擦片支架上并且它除了圆柱形部位以外还具有一径向延伸的部位,在其上支承外部离合器K1的顶压钵714的复位簧713。在离合器K1和K2的复位簧713与顶压钵714之间或者在复位簧710与顶压钵711之间设置圆钢丝弹性部件,在其上支承弹簧的各端面部位。与按照图7的实施例类似地使CSC的外壳715通过轴向延伸的附件715A径向定心在罩底部705上并且通过卡爪/板爪对应于功能零部件716轴向夹紧在罩底部上。盖轴承717通过圆钢丝涨圈与在轴承内环上构成的斜面相结合轴向固定在CSC外壳715上,用于可以建立操纵力的内部力流,为此在按照图7的实施例中使用矩形横截面的涨圈。在CSC外壳715与空心轴718之间没有附加的径向支承位置。
总之,按照图12的结构包括下面的特征:
1.在转矩流中的第一间隙位置位于外部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后面。因为这个间隙位置位于摩擦系统后面,因此在这里在运行中不产生咔啪噪声。
2.复位簧通过敞开或封闭的圆钢丝环支承。由此在操纵离合器时产生更好的弹簧滚动特性,这导致操纵系统的减小的基本滞后。
3.外部离合器K1的复位簧通过在牵引钵上构成的回转的环支承,它通过内部离合器的外部摩擦片支架的保险环定心。
4.在使两个离合器的输入摩擦片支架相互连接的连接板或连接臂上在内径上设有多个销子,在其上支承内部离合器的复位簧。
5.为了定心轴向滚针轴承(也可选择滑动盘)从薄板中挤出榫舌(至少3个)。
6.离合器的盖轴承通过轴承内环定心在CSC上,轴向产生的操纵力通过涨圈支承在CSC上。这个涨圈可以具有矩形或圆形的横截面。在使用圆钢丝涨圈时在CSC中产生比在使用矩形涨圈时更小的应力峰值。
7.CSC的环形活塞与CSC外壳具有间隙(除了活塞密封)并且活塞导向长度与活塞内径的比例小于0.5。由此使活塞在外壳里面不仅可以轴向移动,而且也可以倾翻并由此承担万向节功能。如果由于误差和在运行中由于动态效应使离合器基于CSC倾翻,则CSC的活塞补偿或者跟随这个倾翻。
8.冷却油输送到离合器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之间的离合器。油通过顶压体流动,它具有径向延伸的槽。接着油流过安置在内部离合器的内部摩擦片支架里面的开孔并接着进入到内部离合器的压力室里面。
9.外部离合器的输入摩擦片支架和两个分离合器的输出摩擦片支架通过轴向滚针轴承(或者起动盘或滑动盘)相互间隔。在使用滚针轴承时为了无干扰地运行必需存在轴向最小预负荷。这个预负荷通过轴簧或压簧产生,它位于并支承在内部离合器的轮毂与保险环或外部变速器输入轴的台阶之间。预负荷弹簧可以与图12所示不同地也位于轮毂的内径上,如同结合例如图7所示的那样。
10.用于间隔输出摩擦片支架的轴向轴承通过台阶支承,它集成到外部离合器的轮毂里面。
11.外部离合器K1的外部摩擦片支架与离合器盖(油室隔离)之间的轴向轴承在功能上是不必要的,因为轴簧的预负荷也可以通过离合器的盖轴承承受,如同下面结合图13示出和描述的那样。
在图13中示出另一复式油离合器的实施例,具有干式ZMS,其中去掉在外部离合器K1的外部摩擦片支架与离合器盖之间的轴向轴承,因为在功能上无需这个轴承,如同上面解释的那样。否则按照图12和13的实施例相互一致。
在图14中示出另一复式油离合器的实施例,具有内部封闭的力流和油运行的ZMS和离心力踏板(“FKP”)。这个实施例与按照图4至6的实施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下面的描述只局限于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
按照图14的实施例包括CSC外壳800,它包括轴向台阶801,通过它使CSC外壳800径向定心在罩底部802里面,其中在CSC外壳800与变速器输入轴803之间没有其它径向轴承位置。CSC外壳800轴向通过卡爪/板爪对应于部件804(它包括径向外置的螺栓805)相对于罩底部802轴向夹紧。在CSC外壳800的外部壳体表面上设有一涨圈,具有圆形横截面806,它作为盖轴承807的轴承内环的定位面。盖轴承807通过牵引钵808与离合器K1的输入摩擦片支架连接,它通过连接板与离合器K2的输入摩擦片支架连接。离合器K1和K2通过基本刚性的顶压钵以1∶1杠杆比的杠杆速比操纵,其中在顶压钵与CSC的活塞-缸单元之间设置操纵轴承和调整盘,其中离合器K1和K2的输入摩擦片支架和输出摩擦片支架以及操纵钵、调整盘和操纵轴承的特征对应于结合图4所述的特征。
但是在此径向内置的摩擦片离合器的输出摩擦片支架在其结构上与按照图4的离合器K2的输出摩擦片支架45不同,如同下面解释的那样。输出摩擦片支架809除了圆柱形部分(具有轴向插接啮合齿,用于悬挂各个摩擦片)以外还包括径向延伸的部分作为与连接法兰810的连接,它使输出法兰809与空心的变速器输入轴803通过轴向插接啮合齿连接。在按照图14的实施例中这个径向延伸的部位设置在摩擦片组的发动机侧,而在按照图4的实施例中径向延伸的部位设置在摩擦片组的变速器侧。此外输出摩擦片支架809包括一断口811,通过它使冷却油可以流到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为了可以正确地导引冷却油流,设有板812,它设置在输出摩擦片支架809的连接法兰810与圆柱形部分之间。
这个实施例的其余特征请参阅图4和那里的描述。
在图15中输出另一复式油离合器的实施例,具有内部封闭的力流和油运行的ZMS和离心力踏板(“FKP“),其中省去按照图14的板爪或卡爪804。例如也可以通过相应地选择在ZMS里面和/或在安装的摩擦片支架里面和/或在曲轴与ZMS/离合器输入端之间的连接板里面的轴向作用的摩擦弹簧中的预应力实现用于密封CSC外壳与罩底部之间的连接的预应力。
在图16中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示出在驱动轴45与至少一变速器输入轴915,920之间的转矩传递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曲轴45通过螺栓59与第一板状零部件、在这里弹性板58连接。弹性板58在此通过凸起45A定心。在弹性板58的径向外部部位设有另一螺栓57,通过它使弹性板58与第二基本板状的零部件、在这里驱动板56连接。
在这里弹性板和驱动板的概念不受局限,而是分别描述一基本径向延伸的、旋转对称的零部件,它根据其轴向长度与壁厚成比例地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中弹性板的弹性通常高于驱动板的弹性。弹性程度可以通过驱动板的壁厚或空间形状调节。弹性板和驱动板在从驱动装置到变速器的转矩流中的顺序可以自由选择,并且匹配于各应用场合,由此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包括两种可能的顺序。
在此弹性板和驱动板56具有钵形的部位,它们不像图4中所示那样基本平面地在径向上构成。由此使弹性板和驱动板可以接近顶压在转矩传递装置的其它零部件上,通过达到一定的轴向套合。
此外使驱动板56在径向内部部位通过基本圆柱形的部位56A构成,它作为用于径向轴密封环8的密封和定位面或者一种动态的密封,用于在驱动板56与离合器盖41之间密封。
驱动板56与离合器轮毂208连接,在这里螺栓连接,其中在驱动板56与离合器轮毂208的定位面部位可以设有密封。驱动板56在这里设计成通常的板、尤其驱动板56,在径向内部部位是连续的并因此承担在这个部位敞开的盖41的密封功能。
离合器轮毂208包括轴向延伸的部位208A,它作为驱动板56相对于离合器轮毂208径向定心。
离合器轮毂208在这里通常通过焊缝与ZMS或旋转振动缓冲器的初级端的输入法兰900固定连接。
在径向内部离合器轮毂208通过径向轴承(径向滚针轴承,它轴向固定在离合器轮毂部位)径向支承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915上。在这里变速器输入轴915在这个实施例中设计成空心轴。
具有输入法兰900和输出法兰901的旋转振动缓冲器沿着转矩流观察顺着离合器轮毂208设置并且设置在油室里面(通过离合器盖41并且通过驱动板56的径向内部部件密封)。与弹性板58和驱动板56类似地使旋转振动缓冲器的输入法兰900和输出法兰901分别通过钵形部位构成,用于以轴向和径向套合的形式容纳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离合器装置的部件,用于更好地利用轴向结构空间。
在ZMS的输入法兰900与输出法兰901之间设有弹簧装置902,它产生这两个部件之间的轴向力并且使输出法兰901相对于输入法兰900轴向预负荷。
在输入法兰900与输出法兰901之间设有在圆周方向上设置的弹簧部件903,用于缓冲输入与输出法兰900,901之间的旋转振动。
输入法兰901除了用于形成钵形状的圆柱形部位901A以外还具有啮合齿部位901B,它嵌入到离合器篮904的啮合齿904A里面。输出法兰901与离合器篮904的啮合形成一轴向插接啮合,用于形成在本发明意义上的装配转矩传递装置的分隔面。
在此离合器篮904可以在无切屑变形工艺中产生,其中啮合齿904A已经在这个无切屑变形中产生并且必要时可以再加工。这个再加工可以切屑地或无切屑地例如通过旋转变形实现,其中可以产生无间隙的插接啮合齿。对于无间隙的插接啮合也可以选择在圆周方向上作用的夹紧装置。
离合器篮904是双离合器装置的部件,它已经结合按照图8至12的实施例描述过,由此可以省去再一次描述。但是要注意,按照图16的实施例与目前的复式离合器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离合器篮904径向支承在输入轮毂208上,其中离合器篮可轴向位移地支承在离合器轮毂208上并且可以在圆周方向上旋转。
此外还要指出,操纵装置的结构对应于结合图7所述的结构,因此也可以省去细节上的重复。
卡爪905的结构也对应于结合图7至图12所述的结构,因此下面省去附加的描述。
上面仅仅结合双离合器装置描述了本发明,其中在这里要指出,本发明、尤其由离合器和操纵装置和卡爪/板爪组成的结构单元的使用也可以结合单个离合器(不仅干式而且湿式的单个离合器)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在汽车驱动系中的转矩传递装置,用于在驱动装置、如内燃机或电动机与变速器、如双离合器变速器之间传递转矩,具有
一旋转振动缓冲器、如双质量飞轮,具有输入法兰和输出法兰和设置在其间的缓冲装置,和
一离合器装置、如湿式运行的双离合器装置,尤其具有径向套合的单个离合器,具有输入篮和输出端和设置在其间的摩擦片组,
其中所述旋转振动缓冲器的输出法兰具有一内啮合齿并且所述离合器装置的输入篮具有一外啮合齿,它们共同形成一用于在驱动装置与变速器之间传递转矩的轴向插接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具有一弹簧装置,它设置在旋转振动缓冲器的输入法兰与输出法兰之间,并且以这种方式夹紧弹簧装置,使得在轴向上没有力作用于离合器装置上。
3.尤其是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具有一连接轮毂,其中所述连接轮毂直接或间接地与驱动装置旋转连接,其中所述旋转振动缓冲器的输入法兰轴向和径向固定地与输入轮毂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的输入篮径向支承在连接轮毂上和/或所述连接轮毂通过支承装置、如滚针轴承或滑动套径向支承在变速器输入轴上和/或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轴向有效的轴承、如滚针轴承或起动盘支承在连接轮毂上,并且其中所述输出端通过预紧装置、如弹簧装置、尤其一轴环轴向支承在变速器输入轴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的输入篮的轴向插连接的外啮合齿以无切屑的变形工艺加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中所述旋转振动缓冲器与所述离合器装置至少部分地相互套合地构成,通过使所述旋转振动缓冲器的输出法兰轴向这样成形,使这个输出法兰在轴向至少部分地围卡离合器装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具有一液动或气动的用于操纵离合器装置的操纵单元,它通过盖轴承连接在离合器上,其中所述操纵单元的外壳径向支承在变速器外壳上并且通过一夹紧装置轴向顶压在变速器外壳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设计成具有两个单个离合器的复式离合器,其中一单个离合器的输入篮具有外啮合齿,它与旋转振动缓冲器的输出法兰的内啮合齿共同形成用于在驱动装置与变速器之间传递转矩的轴向插接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中所述复式离合器的输入篮在径向和圆周方向可旋转地支承在连接轮毂上。
10.一汽车的驱动系,具有驱动装置、如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其中设有一弹性板和/或一驱动板,作为驱动单元的驱动轴与转矩传递装置、尤其旋转振动缓冲器之间的驱动连接,并且其中所述弹性板或驱动板、尤其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或焊接与连接轮毂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9054333 | 2009-11-24 | ||
DE102009054333.3 | 2009-11-24 | ||
PCT/DE2010/001379 WO2011063796A1 (de) | 2009-11-24 | 2010-11-24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95891A true CN102695891A (zh) | 2012-09-26 |
CN102695891B CN102695891B (zh) | 2015-06-03 |
Family
ID=4365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5326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5891B (zh) | 2009-11-24 | 2010-11-24 | 转矩传递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04597B1 (zh) |
JP (1) | JP5714022B2 (zh) |
CN (1) | CN102695891B (zh) |
DE (2) | DE102010052384A1 (zh) |
WO (1) | WO2011063796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83638A (zh) * | 2012-12-21 | 2014-06-2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可松脱地连接一输入轴与两输出轴的双离合器 |
CN104329410A (zh) * | 2013-07-22 | 2015-02-04 |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具有旋转中心的破裂保护装置 |
CN104553734A (zh) * | 2013-10-24 | 2015-04-29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双驱动板阻尼器 |
CN105593552A (zh) * | 2013-10-01 | 2016-05-1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摩擦离合器和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连接装置 |
CN107923446A (zh) * | 2015-08-20 | 2018-04-17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离合器装置 |
CN109983245A (zh) * | 2016-11-24 | 2019-07-05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径向组装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141013A1 (de) * | 2010-05-14 | 2011-11-17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Kupplungsanordnung |
FR2979404B1 (fr) * | 2011-08-23 | 2014-04-25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actionnement d'embrayages d'une boite de vitesses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
JP5838707B2 (ja) * | 2011-10-12 | 2016-01-06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装置 |
CN104053922B (zh) * | 2012-01-20 | 2017-03-0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具有集成的减振器系统的湿式摩擦离合器 |
CA2865662C (en) | 2012-02-27 | 2019-07-02 | Lo-Rez Vibration Control Ltd. | Overtorque release drive |
DE102013211688B4 (de) | 2012-07-18 | 2021-12-2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oppelkupplungseinrichtung |
DE102013223771B4 (de) | 2012-12-28 | 2023-07-06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Vermessung eines axialen Bauraums |
DE112014001648A5 (de) * | 2013-03-26 | 2015-12-0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oppelkupplung mit Vorspannung von Verbindungssteg zu Außenträger |
DE102013007993B4 (de) | 2013-05-08 | 2022-01-05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Doppelkupplung |
DE102014214421A1 (de) * | 2013-07-25 | 2015-01-29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Doppelkupplungsanordnung mit Kunststoffausrücksystem |
CN103552467A (zh) * | 2013-11-14 | 2014-02-05 | 芜湖爱瑞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垃圾运输车动力联接装置 |
DE112014006523A5 (de) | 2014-03-27 | 2016-12-15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Blechanpressplatte und Drucktopf als gemeinsames Bauteil |
GB201515802D0 (en) * | 2015-09-07 | 2015-10-21 | Jaguar Land Rover Ltd | Torque transfer apparatus |
DE102016217211A1 (de) * | 2015-09-16 | 2017-03-1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Kupplungssystem |
FR3049022B1 (fr) * | 2016-03-16 | 2019-04-26 | Valeo Embrayages | Double embrayage humide a organes de transmission de force centres |
FR3054865B1 (fr) * | 2016-08-04 | 2020-01-31 | Valeo Embrayages | Mecanisme d'embrayage et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comprenant un tel mecanisme d'embrayage |
DE102016010482A1 (de) * | 2016-08-31 | 2018-03-01 | Borgwarner Inc. | Drehmomentübertragunasvorrichtung für den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Antriebsstrang mit einer solchen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
FR3057634B1 (fr) * | 2016-10-19 | 2018-11-16 | Valeo Embrayages | Systeme d'embrayage, et procede de montage d'un systeme d'embrayage |
DE102017111153B4 (de) | 2017-05-22 | 2022-12-2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Kupplungseinrichtung |
DE102017114439A1 (de) | 2017-06-29 | 2019-01-03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Kupplungsanordnung |
DE102017211274A1 (de) * | 2017-07-03 | 2019-01-03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7130267A1 (de) * | 2017-07-17 | 2019-01-17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Hybridmodul |
DE102017118641A1 (de) | 2017-08-16 | 2019-02-2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und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FR3073786A1 (fr) * | 2017-11-22 | 2019-05-24 | Valeo Embrayages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pour vehicule hybride |
DE102018222514B4 (de) | 2018-12-20 | 2022-08-04 | Audi Ag | Antriebseinrichtung |
DE102019100970A1 (de) * | 2019-01-16 | 2020-07-1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Nassdoppelkuppl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Achse sowie elektrische Achse mit der Nassdoppelkupplung |
FR3093149B1 (fr) | 2019-02-22 | 2021-02-26 | Valeo Embrayages | Carter assemble pour actionneur hydraulique et actionneur hydraulique comprenant ce carter assemble |
DE102019002850A1 (de) * | 2019-04-17 | 2020-10-22 | BorgWarner lnc. | 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Antriebsstrang mit einer solchen Kupplungseinrichtung |
DE102019210101B4 (de) * | 2019-07-09 | 2024-07-25 | Audi Ag | Verfahren zum Sichern eines Eingangselements eines Getriebe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9125989B4 (de) * | 2019-09-26 | 2022-11-10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Kupplungseinrichtung |
DE102022108921B3 (de) | 2022-04-12 | 2023-07-0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Kupplungseinrichtun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74633A2 (de) * | 2000-07-17 | 2002-01-23 | Mannesmann Sachs Aktiengesellschaft |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ggf. in Kombination mit einer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anordnung oder/und einer Elektromaschine |
FR2814516A1 (fr) * | 2000-09-22 | 2002-03-29 | Valeo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a engrenages,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CN1637310A (zh) * | 2003-12-23 | 2005-07-13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动力传动系统 |
CN1712265A (zh) * | 2004-06-21 | 2005-12-28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DE102006049731A1 (de) * | 2005-11-11 | 2007-05-31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Kupplungs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
WO2009071399A2 (de) * | 2007-12-06 | 2009-06-11 | Schaeffler Kg | Mehrfachkupplungsvorrichtu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18987Y2 (ja) * | 1989-02-10 | 1996-12-04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装置 |
JP2777951B2 (ja) * | 1992-06-30 | 1998-07-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ドラ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H08145082A (ja) * | 1994-11-24 | 1996-06-04 | Aqueous Res:Kk | 発進装置 |
DE19654970C2 (de) * | 1996-08-05 | 2002-02-21 | Mannesmann Sachs Ag |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
JP5023372B2 (ja) * | 2000-11-22 | 2012-09-12 |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 クラッチ装置 |
US20080283330A1 (en) * | 2005-11-04 | 2008-11-20 | Till Ebner | Torsional-Vibration Damper Connected to Crankshaft and Combination of Torsional-Vibration Damper and Clutch |
DE102007019604A1 (de) * | 2007-04-24 | 2008-10-30 |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 Kupplungsanordnung |
JP2009281570A (ja) * | 2008-05-26 | 2009-12-03 | Aisin Ai Co Ltd |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の操作装置 |
CN102105712B (zh) * | 2008-06-16 | 2016-11-16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具有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双离合器 |
-
2010
- 2010-11-24 DE DE102010052384A patent/DE102010052384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1-24 CN CN201080053261.XA patent/CN1026958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24 WO PCT/DE2010/001379 patent/WO2011063796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1-24 DE DE112010004537T patent/DE112010004537A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1-24 EP EP10803213.7A patent/EP2504597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11-24 JP JP2012540286A patent/JP571402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74633A2 (de) * | 2000-07-17 | 2002-01-23 | Mannesmann Sachs Aktiengesellschaft |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ggf. in Kombination mit einer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anordnung oder/und einer Elektromaschine |
FR2814516A1 (fr) * | 2000-09-22 | 2002-03-29 | Valeo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a engrenages,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CN1637310A (zh) * | 2003-12-23 | 2005-07-13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动力传动系统 |
CN1712265A (zh) * | 2004-06-21 | 2005-12-28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DE102006049731A1 (de) * | 2005-11-11 | 2007-05-31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Kupplungs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
WO2009071399A2 (de) * | 2007-12-06 | 2009-06-11 | Schaeffler Kg | Mehrfachkupplungsvorrichtung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83638A (zh) * | 2012-12-21 | 2014-06-2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可松脱地连接一输入轴与两输出轴的双离合器 |
CN103883638B (zh) * | 2012-12-21 | 2019-06-1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可松脱地连接一输入轴与两输出轴的双离合器 |
CN104329410A (zh) * | 2013-07-22 | 2015-02-04 |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具有旋转中心的破裂保护装置 |
CN104329410B (zh) * | 2013-07-22 | 2019-03-1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具有旋转中心的破裂保护装置 |
CN105593552A (zh) * | 2013-10-01 | 2016-05-18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摩擦离合器和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连接装置 |
CN104553734A (zh) * | 2013-10-24 | 2015-04-29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双驱动板阻尼器 |
CN104553734B (zh) * | 2013-10-24 | 2019-05-14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双驱动板阻尼器 |
CN107923446A (zh) * | 2015-08-20 | 2018-04-17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离合器装置 |
US10865836B2 (en) | 2015-08-20 | 2020-12-15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Clutch device for a hybrid drive system |
CN109983245A (zh) * | 2016-11-24 | 2019-07-05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径向组装 |
CN109983245B (zh) * | 2016-11-24 | 2021-02-09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离合器机构在变速器上的径向组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0004537A5 (de) | 2012-09-13 |
EP2504597B1 (de) | 2014-05-14 |
JP5714022B2 (ja) | 2015-05-07 |
CN102695891B (zh) | 2015-06-03 |
EP2504597A1 (de) | 2012-10-03 |
JP2013511686A (ja) | 2013-04-04 |
DE102010052384A1 (de) | 2011-05-26 |
WO2011063796A1 (de) | 2011-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95891A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2575722A (zh) | 离合器装置 | |
CN103140696B (zh) | 离合器装置 | |
CN102713327B (zh) | 扭矩传递装置 | |
CN1743198B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4235231B (zh) | 多离合器装置,尤其是径向双离合器装置 | |
CN102205789B (zh) | 混合式驱动传动系统 | |
CN107076260B (zh)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
CN103687739B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207128608U (zh) | 离合器装置、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模块和驱动组件 | |
CN104040205B (zh) | 双离合器 | |
US8413779B2 (en) | Dual clutch arrangement | |
US11719289B2 (en) | Multi-clutch arrangement,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and motor vehicle | |
CN108349368A (zh) | 带分离离合器和主离合器以及布置在它们之间的操纵系统的混合动力模块 | |
CN107636334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系的离合器模块 | |
CN109416114A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6458004B (zh) | 针对用于混合模块的分离离合器中的中间轴且具有分离的轴向和径向支承件的支承装置 | |
CN102227573A (zh) | 多离合器装置 | |
CN203348427U (zh) |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 | |
CN102365471B (zh) | 双湿式离合器 | |
CN102099216A (zh) | 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传动系 | |
CN102822551A (zh) | 双离合器 | |
CN102947607A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5358856A (zh) |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 |
CN103392076B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