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2853A - 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2853A
CN102692853A CN2011103530913A CN201110353091A CN102692853A CN 102692853 A CN102692853 A CN 102692853A CN 2011103530913 A CN2011103530913 A CN 2011103530913A CN 201110353091 A CN201110353091 A CN 201110353091A CN 102692853 A CN102692853 A CN 102692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etal
cavity
mould
sheet
mod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30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2853B (zh
Inventor
御园生和敏
渊上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92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2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2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28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和方法。一种模制装置,包括:具有长腔体的模具;夹持部件,其通过夹持长金属板来保持该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具有形成板状的一对纵向端部、一对横向端部和一对表面,所述长金属板插入到腔体中以使得所述长金属板的纵向指向腔体的纵向,并且所述长金属板定位在偏离圆周表面的截面的中心的位置;以及入口,其用于将树脂材料注入到在模具和夹持部件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其中所述空间的形状使得长金属板的一对表面中的每一侧上的注入的树脂材料的量相等。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降低加热体的功耗并且缩短薄膜加热系统的加热装置中到达预定温度的上升时间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固定的加热体19;保持加热体19的加热体保持部件14;环形热阻膜21,其在内表面与加热体19相对并且在按压接触的同时移动和驱动;设置在热阻膜21内部的膜引导部件15和16;部件10,其夹持其与加热体19之间的膜21以形成挤压部分,并且使支持实际图像并且被引入在挤压部分中的部件10和所述膜的外表面之间的记录材料隔着膜21与加热体19按压接触。加热体保持部件14与膜引导部件15和16由高热阻和刚性热固性树脂一体形成。
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缩短预热时间并且获得高定影性能的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带(20),其被加热部件(30)加热成溶融的色调剂所必需的温度;以及按压部件(40),其布置在定影带内侧并且对着加压辊按压定影带以形成定影咬合。该按压部件具有一体模制部件,该一体模制部件具有作为表面层的树脂层并且其中具有气泡,并且该按压部件的硬度比加压辊的硬度高。
专利文献3公开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向要定影的材料施加压力以获得充足的定影,并且在定影系统的定影装置中使用来自定影部件中包括的辐射源的辐射直接加热定影部件的表面,并且专利文献3公开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辐射源6和7;多层定影部件4,其具有包含辐射源并透射至少来自这些辐射源的辐射的辐射透射层4a和4b以及吸收通过辐射透射层透射的辐射并产生热量的辐射吸收层4c;以及对置部件3,其用于在定影部件和其自身之间形成挤压部分N,并且在该挤压部分中夹持并传送形成并载有未定影图像T的待定影材料S的同时加热该待定影材料S,由此将未定影图像定影到待定影材料上。该定影装置具有加压部件7,该加压部件7用于使定影部件从辐射透射层侧抵靠对置部件而与挤压部分按压接触。
专利文献4公开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以获得具有以下特征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加热装置为课题,这些特征诸如是:能够缩短等待时间、降低功耗,即使加热和定影诸如全彩色图像的具有很多色调剂的图像时也维持出色的图像质量,并且应对加速,该加热装置包括:磁场产生部件18和19;电磁感应发热部件10,其利用磁场产生部件的磁场效应;以及加压部件30,其形成针对与电磁感应发热部件相互按压接触的热接收材料的加热挤压部分N,并且利用电磁感应发热部件的发热来加热热接收材料。磁场产生部件具有励磁线圈18,并且该励磁线圈是线圈和绝缘材料的一体模制件(绝缘模制体)20,其中模制了不包括电力馈送部分的部分并且用绝缘材料19将其覆盖,线圈和绝缘材料的一体模制件20隔着电磁感应发热部件10与加压部件30相互按压接触,由此形成针对热接收材料P的加热挤压部分N。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6-149104
[专利文献2]JP-A-2008-64924
[专利文献3]JP-A-2006-133294
[专利文献4]JP-A-9-29278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优点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抑制在通过利用树脂材料来插入模制长金属板而获得的插入模制件中出现的翘曲的模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所述插入模制件在其纵向具有圆周表面,该模制装置包括:具有长腔体的模具;夹持部件,其通过夹持长金属板而保持具有形成板状的一对纵向端部、一对横向端部和一对表面的长金属板,该长金属板插入到所述腔体中,使得所述长金属板的纵向指向所述腔体的纵向并且所述长金属板设置在偏离所述圆周表面的截面中心的位置;以及入口,其用于将树脂材料注入到在所述模具和所述夹持部件之间限定的空间中,所述空间至少邻近所述金属板的所述一对表面的两侧,其中利用所述模具和所述夹持部件限定的所述空间的形状使得要注入在所述长金属板的一对表面的各侧周围的树脂材料的量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根据第一个方面的模制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件具有在所述腔体的纵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夹持部分,其中具有柔性的片部件在所述腔体中设置在所述多个夹持部分上,并且其中所述片部件设置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多个夹持部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或第二个方面的模制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件夹持所述金属板以通过夹持来减小所述金属板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插入模制件的纵向具有圆周表面,该模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板放入根据第一个方面的模制装置的腔体中并利用所述夹持部件来夹持所述金属板;加热所述金属板以使得所述金属板具有与所述模具和所述夹持部件相同的温度;从所述入口将树脂材料注入到放置了所述金属板的所述腔体中;冷却所述树脂材料并且将所述金属板和所述树脂材料集成为插入模制件;以及从所述腔体中取出所述插入模制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模制装置,与被注入到金属板的两侧的树脂材料不均匀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在通过使用树脂材料插入模制长金属板而获得的插入模制件中的翘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模制装置,防止片部件向插入模制件的外表面卷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的模制装置,可以抑制在具有作为插入部件的金属板的插入模制件中产生毛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的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制造方法,可以提高具有作为插入部件的金属板的插入模制件的模制精度。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总体构造图;
图2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金属板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片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从图5的相对侧看去的立体图;
图7是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仰视图;
图8A是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俯视图,图8B和图8C是具有与图8A所示的第一肋条组不同形式的第一肋条组的按压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从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按压部分侧看去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从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长部分侧看去的侧视图;
图11A是示出用作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比较例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图11B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当使用作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加压部件的比较例的加压部件时定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作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比较例、在第一肋条组的每个肋条都连接到长部分和加压部分两者的构造中在按压部件中的肋条的连接近端产生的裂缝的图;
图14是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模具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在将用作插入部件的金属板和片部件布置在图14所示的模具中的状态下的模具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在夹紧图15所示的模具的状态下的模具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在打开图16所示的模具并且取出作为插入模制件的按压部件的状态下的模具的截面图;
图18是主要示出图14所示的模具的夹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19A和图19B是示出被溶融的树脂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20A是示出在通过插入模制而一体成形片部件的状态的按压部件的截面图,图20B是示出在通过卷曲插入模制片部件而不向按压部分的外表面一体成形的状态下按压部件的截面图;以及
图21是示出用于制造作为插入模制件的按压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涉及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制造定影装置的按压部件的模制装置以及制造作为插入模制件的按压部件的方法。
(总体构造)
图1示出了具有涉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例。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的上下方向描述为箭头Y方向,将左右方向描述为箭头X方向,并且将深度方向描述为箭头Z方向。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设置有中间转印体带14,该中间转印体带14用作要被转印的环形带状体的示例,其在多个辊12上拉伸并且通过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在箭头A方向传送。
图像形成装置10支持形成彩色图像,并且具有形成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这四个颜色相对应的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8Y、28M、28C和28K。图像形成单元28Y、28M、28C和28K沿中间转印体带14的传送方向布置,并且被装置主体10A可拆除地支承。
另外,通过分别在附图标记的末尾添加指示颜色的字母(Y/M/C/K)来表示针对各个颜色设置的部件。具体地,当不区分颜色地进行描述时,省略附图标记末尾的字母。
图像形成单元28Y、28Y、28M、28C和28K分别包括感光鼓16Y、16M、16C和16K,感光鼓16Y、16M、16C和16K用作被由未示出的电机和齿轮组成的驱动单元驱动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图像载体的示例。
利用给定电势对感光鼓16的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辊18布置在各个感光鼓16的周面处。充电辊18是导电辊,并且其周面与感光鼓16的周面相接触。充电辊18被布置成使得充电辊18的轴向与感光鼓16的轴向变得彼此平行。
充当曝光装置的示例的LED打印头(下文称为LPH)20在感光鼓的旋转方向上在充电辊18的下游侧布置在各个感光鼓16的周面处。LPH 20长且沿感光鼓16的轴向布置。LPH 20具有作为光源的LED(发光二极管)阵列。LPH 20根据图像数据以光束照射感光鼓16,由此在感光鼓16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22在感光鼓的旋转方向上在LPH 20的下游侧布置在各个感光鼓16的周面处。设置显影装置22是为了使用针对各个颜色(黄色/品红/青色/黑色)的色调剂对形成在感光鼓16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
具体地,显影装置22具有与感光鼓16非常接近布置的圆筒状显影辊24,该显影辊24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显影偏压被施加于显影辊24,装填在显影装置22中的色调剂附着到显影辊的周面。通过显影辊24的旋转,附着到显影辊24的色调剂被传送到感光鼓16的表面,抵靠感光鼓16摩擦色调剂,并且在感光鼓16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充当将各个感光鼓16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4的转印装置的示例的转印辊30在感光鼓的旋转方向上在显影装置22的下游侧设置在各个感光鼓16的周面处。转印辊30被以给定电势充电并且逆时针旋转以按照给定速度传送中间转印体带14,并且抵靠感光鼓16按压中间转印体带14。由此,感光鼓16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4上。
清洁刮板26在转印辊30的下游侧设置在各个感光鼓16的周面处。清洁刮板26被布置成使得其一端与感光鼓16的表面相接触,刮除并回收未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4而残留在感光鼓16上的色调剂以及在转印时附着到感光鼓16上的其它颜色的色调剂。
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8形成的各个色调剂图像被转印成为在中间转印体带14的带表面上彼此交迭。由此,在中间转印体带14上形成彩色色调剂图像。在下文中,将以交迭的方式转印了四色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图像称为“最终色调剂图像”。
二次转印装置34在中间转印体带14的传送方向上布置在四个感光鼓16的下游侧,该二次转印装置34被构造为包括对置辊34A和34B。在二次转印装置34中,形成在中间转印体带14上的最终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底部的纸盘36中取出并传送到辊34A和34B之间的记录纸张P。
定影装置100设置在已转印了最终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路径上。定影装置100被构造为包括加热辊110和加压辊120,传送到定影装置100的记录纸张P被加热辊110和加压辊120夹持并传送。由此,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融化,与记录纸张P按压接触,并且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
在另一方面,在中间转印体带14的外周面,在中间转印体带14的传送方向上在二次转印装置34的下游侧设置有清洁装置42,该清洁装置42回收未被二次转印装置34转印到记录纸张P而残留在中间转印体带14上的色调剂。清洁装置42具有刮板44,刮板44与中间转印体带14接触并且擦除中间转印体带14上的色调剂以回收色调剂。
在上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按照以下方式形成图像。
首先,充电辊18对感光鼓16的表面均匀充负电。接着,LPH 20基于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在充电的感光鼓16的表面上进行曝光,在感光鼓16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接着,当感光鼓16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经过显影装置22的显影辊24时,色调剂由于静电力而附着到静电潜像,静电潜像藉此可视化为色调剂图像。
接着,转印辊30将各个可视化的各色色调剂图像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带14,在中间转印体带14上形成彩色的最终色调剂图像。
接着,中间转印体带14上的最终色调剂图像被发送到二次转印装置34的辊34A和34B之间,最终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从纸盘36取出并且传送到辊34A和34B之间的记录纸张P。
接着,定影装置100将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为永久图像。通过了定影装置100的记录纸张P被排出装置。
(定影装置100的构造)
接着,将详细描述定影装置100。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00包括作为辊的示例的加热辊110和加压辊120。加热辊110在其中心部分处具有用作加热源的示例的卤素灯112。卤素灯112具有长的形状,并且布置成使得其纵方向指向箭头Z方向。加热辊110的辊部分114被来自卤素灯112的辐射热加热。辊部分114具有由诸如电机的驱动源(未示出)旋转地驱动辊部分的构造。也就是说,加热辊110被构建为具有加热源的可旋转驱动辊。
加压辊120包括:可旋转移动的环带122以随加热辊110的辊部分114的旋转(辊部分114的旋转)而旋转;以及按压部件124,其布置在环带122内侧以引导环带122的旋转运动并且抵靠环带122按压加热辊110。
按压部件124由于设置在其箭头Z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如弹簧的偏置部件(未示出)而在箭头X方向上向加热辊110偏置,并且由于其偏置力而抵靠加热辊110来按压环带122。由于环带122被按压部件124抵靠加热辊110按压,在环带122和加热辊110夹持并传送记录纸张P的同时,在环带122和加热辊110之间形成用于将色调剂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的挤压部分N。另外,加热辊110的热经过挤压部分N传递到环带112。
按压部件124具有引导环带122的旋转运动的引导部分126、抵靠加热辊110按压环带122的按压部分128以及充当由例如钢材制成的板的示例的金属板130,该金属板130用于保持引导部分和按压部分128。
如图3所示,金属板130具有在箭头Z的方向上纵向长的形状,在横向(箭头X方向)的一侧具有直角弯曲,并且具有L状的截面形状。在纵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132形成在金属板130的两端。上述偏置部件的一端附接到各个突出部分132。
如图2所示,金属板130的纵向被布置为指向加热辊110的旋转轴的方向(箭头Z方向)。金属板130在横向上的一端侧保持按压部分128,并且在另一端保持引导部分126。
片部件134布置在按压部分128与环带122的内周面之间。片部件134由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并且提供该片部件134是为了减小环带122的挤压部分N中的滑动阻力。
如图4所示,片部件134具有薄片形状,并且具有柔性。在片部件134的横向(箭头X方向)上的一端,沿纵向(箭头Z方向)设置有多个(例如,八个)通孔136。如图2所示,片部件134利用穿过通孔136的卡止部分162(将在以下描述)卡止到按压部分128的内表面128a,并且折返以沿着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并且片部件的大部分布置在按压部分128和环带122的内周面之间。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按压部分128具有长的形状,并且附接到金属板130在横向上的一端,使得按压部分128的纵向沿着金属板130的纵向。
如图2到图10所示,引导部分126包括:长部分138,其附接到金属板130在横向上的另一端以沿着金属板130的纵向;作为多个肋条的示例的第一肋条组140,它们连接到长部分138并且向着按压部分128延伸;第二肋条组142,它们设置在跨金属板130与第一肋条组140相对的一侧,它们连接到长部分138并且向着按压部分128延伸;以及第三肋条组144,它们在箭头X的方向上从长部分138向着与按压部分128相反的一侧向外突出。
如图5和图6所示,按压部分128和长部分138在纵向(箭头Z方向)上的端部被侧部分146彼此连接起来。从箭头Z方向看去,侧部分146大致呈圆形,并且其中一个侧部分146具有从外周向外伸的外伸部分148,该外伸部分148规定了环带122在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另外,通过从另一个侧部分146侧将环带122安装在图5和图6所示的按压部件124上(当安装环带122时,片部件134折返以沿着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并且将具有与外伸部分148相同形状的盖部件(未示出)装配到所述另一个侧部分146,防止了环带122从按压部件124脱落。
按压部分128、长部分138、第一肋条组140、第二肋条组142、第三肋条组144以及侧部分146由例如树脂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如以下描述的,按压部件124是插入模制件,其被形成为使得通过在插入了金属板130和片部件134的状态下将树脂材料(溶融的树脂)注入到模具304的腔体302中,由树脂材料将金属板130和片部件134集成。
如图2所示,无纺布(毛毡)150沿着箭头Z方向附接到长部分138的面对环带122的内周面的位置。在无纺布150上染上润滑油,并且在环带122与无纺布150相接触地旋转地运动的同时,从无纺布150搬运了润滑油。随着润滑油分布到环带122的内周面,环带122的滑动阻力减小,并且环带122的旋转运动变得平滑。
如图2、图6和图8A所示,第一肋条组140在环带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挤压部分N的下游侧,并且第一肋条组140由在金属板130的纵向(箭头Z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例如,十个)肋条152组成。第一肋条组140中的各个肋条152形成为在箭头Y方向上从金属板130外伸,并且各个肋条152的梢部从箭头Z的方向上看去时具有弓形形状,以引导环带122的旋转运动。第一肋条组140形成有将各个肋条152连接到一起的连接部分154。
尽管第一肋条组140中的各个肋条152都连接到长部分138并且向着按压部分128延伸,但是肋条被构造成不与按压部分128相连。具体地,在按压部分128中形成有退刀槽(relief groove)156,使得第一肋条组140中的各个肋条152都不被连接。
如图8B所示,作为图8A中示出的第一肋条组140的另一个形式,第一肋条组140中的各个肋条152都连接到按压部分128,并且在长部分138中形成有退刀槽156以不连接到长部分138。
如图13所示,采用其中第一肋条组140中的各个肋条152连接到按压部分128或者长部分138中任一个而不彼此连接的结构的原因在于:当第一肋条组140中的各个肋条152连接到按压部分128和长部分138二者时,由于按压部分128和长部分138之间的热膨胀差造成的热变形在定影装置100的热循环中作用于各个肋条152,在各个肋条152的连接近端处产生裂缝157。
如图8B所示,在使第一肋条组140中的各个肋条152连接到按压部分128的构造中,在与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的在箭头Z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肋条连接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处产生热收缩部分(热沉)158。这是因为按压部分128被形成为使得其纵向(箭头Z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厚度大于其端部的厚度(这里,厚度表示箭头X方向上的厚度,并且中心部分和端部之间的厚度差很轻微。因此,尽管附图中未清楚地示出,但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在中心部分处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凸状弯曲的轮廓),并且中心部分在插入模制时在与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的肋条连接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热收缩量变得大于端部的热收缩量。由于当在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产生热收缩部分158时抵靠着加热辊110按压环带122的按压力减小,这成为使定影装置100的定影性能下降的因素。
为了在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中不产生热收缩部分158,针对第一肋条组140中的各个肋条152的连接样式,相比于图8B中示出的连接样式,更期望图8A所示的连接样式。另外,如图8C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的连接样式:在第一肋条组140的各个肋条152中,仅中心部分的肋条152连接到长部分138并且不连接到按压部分128。
如图2、图5和图7所示,第二肋条组142由在金属板130的纵向(箭头Z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例如,十二个)肋条160组成。第二肋条组142中的各个肋条160形成为在箭头Y方向上从金属板130外伸,并且其梢部在从箭头Z方向上看去时具有弓形形状,以引导环带122的旋转运动。
十二个肋条160中的位于箭头Z方向上的中心附近的四个肋条连接到长部分138,并且向着按压部分128延伸,但是不连接到按压部分128。位于两端附近的其余八个肋条连接到长部分138,并且向着按压部分128延伸,并且通过柱状卡止部分162连接到按压部分128。由于各个锁定部分162都穿过片部件134的各个对应通孔136,防止了片部件134从各个肋条160和按压部分128的内表面128a之间脱落。换句话说,插入模制按压部件124,使得片部件134在横向上的一端保持在第二肋条组142的各个肋条160和按压部分128之间。
不在位于第二肋条组142的中心附近的四个肋条160中设置卡止部分162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在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中产生热收缩部分(热沉)158,如参照图8B所描述的那样。
如图2、图5和图10所示,第三肋条组144由在长部分138的纵向(箭头Z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例如,十二个)肋条164组成。从箭头Z的方向看去,第三肋条组144中的各个肋条164的梢部都具有弓形形状,以引导环带122的旋转运动。
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肋条组140、第二肋条组142和第三肋条组144的相应肋条152、160、164关于纵向上的中心对称形成,并且从向上翻转的环带122的旋转方向B看去,肋条152、160、164形成为切去顶端的人字形。这是因为通过环带122的旋转运动,环带122内侧的润滑油变得更靠近箭头Z方向的中心,并且防止润滑油从侧部分146中的缝隙泄漏。
图11A是示出充当图5等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24的比较例的按压部件224的立体图。图11B是按压部件224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与图2相似的示出具有充当比较例的按压部件224的定影装置200的截面图。
如图11B所示,按压部件224不是插入模制件,相反,其被构造成与引导部分226、按压部分228、侧部分246、金属板230和片部件234分立的部件,并且是通过组装这五个部件而形成的集合部件。
按压部件224的引导部分226的形状是U形的箱状截面,并且其外周面形成有与环带122的内周面相接触的多个肋条222。组装金属板230以将其容纳在引导部分226内。由于设置在按压部分228中的卡止部分262穿过设置在片部件234的一端的通孔236,因此将片部件234附接到按压部分228。
尽管按压部件224中的引导部分226和其中一个侧部分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树脂材料制成,但相比于例如称为液晶聚合物(LCP)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按压部分228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将高强度材料用于按压部件224的按压部分228的原因在于:按压部分228需要弯曲刚性。
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24中,按压部分128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然而,由于通过插入模制将引导部分126、按压部分128、侧部分146和金属板130集成为一体,按压部分128具有足够的弯曲刚性。
如果参照图2和图12彼此相比较地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24和用作比较例的按压部件224,则按压部件124中的引导部分126具有在箭头Z方向上从长部分138按间隔直立的第一肋条组140和第二肋条组142。由此,金属板130的大部分面对环带122的内周面。换句话说,插入模制按压部件124,使其具有金属板130和环带122的内周面彼此面对的部分(图7和图8A所示的露出部分166)。
如图2的箭头C指示,在金属板130和环带122的内周面彼此面对的部分中,产生反射体效果,其中来自环带122的辐射热在金属板130的表面上反射,并且返回到环带122。为此,抑制了环带122中来自加热辊110的热的浪费损失。也就是说,由于反射体效果,环带122的热被有效地使用。相反,如图12所示,在按压部件224中,引导部分226形成为具有U形截面的箱形,并且被构造为将金属板230容纳在内。因此,金属板230不具有在箭头Z方向上面对环带122的内周面的部分。因此,在按压部件224中不产生反射体效果。
另外,在按压部件124中,如图2的箭头D指示,从无纺布150提供的大部分润滑油在片部件134和环带122彼此接触的位置被刮除,并且返回到无纺布150。相反,在按压部件224中,如图12的箭头E指示,在片部件234和环带122彼此接触的位置被刮除的润滑油进入到引导部分226中,因而存在不返回无纺布150的润滑油。因此,润滑油的利用率降低。
另外,与用于按压部件224的树脂的量相比,用于按压部件124的树脂的量减少了约23%。另外,昂贵的液晶聚合物(LCP)被用于按压部件224的按压部分228。也就是说,相比于按压部件224,按压部件124具有较低的材料成本。
另外,尽管按压部件224需要五个部件的组装工作,但是由于作为插入部件的引导部分126、按压部分128、侧部分146、金属板130和片部分134是一体模制的,因此按压部件124不需要组装工作。也就是说,相比于按压部件224,按压部件124具有低组装成本。
如果对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24的构造进行附加描述,如图2所示,从可以看到加热辊110和环带112的旋转方向的截面看去,金属板130的指向箭头X方向的部分的中心线L1位于在箭头Y的方向上从包括加热辊110的旋转中心和环带112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L2偏置(偏移)的位置处。这是因为,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的挤压部分N的中心部分的下游侧施加了最强的按压力,以便于提高通过挤压部分N后的记录纸张P的自我剥离能力,并且将金属板130设置在施加了最强按压力的位置处,以此来抑制按压部分128弯曲。
另一方面,在跨金属板130存在的两侧上的树脂的量不均匀的情况下,由于插入模制中树脂材料的热收缩量的差异,在金属板130中发生翘曲。因此,在第一肋条组140中设置有连接部分154,以补偿金属板130的从中心线L2偏移的一侧的树脂的量。也就是说,按压部件124被构造成使得在第一肋条组140中设置连接部分154,由此使存在于金属板130的中心线L1的两侧上的树脂材料的量均匀,并且抑制在金属板130中发生翘曲。这里,可以这样描述:在构成金属板130的多个面中,“跨金属板130存在的两侧(金属板130的两侧)”不是具有最大面积的面,并且也不是面对具有最大面积的面。
(模制装置)
下面,将参照图14到图20B描述用于制造作为插入模制件的按压部件124的制造装置300。将把模制装置300的上下方向描述为箭头y方向,把左右方向描述为箭头x方向,并且把深度方向描述为箭头z方向。
如图14到图17所示,模制装置300包括具有腔体302的模具304,腔体302在截面图中具有大致圆筒状截面并且在箭头z方向是长的。模具304具有固定到装置底座的固定模具306,并且具有可在箭头x方向上移动的可移动模具308。加热装置310与固定模具306和可移动模具308相连以加热固定模具306和可移动模具308,该加热装置310设置在模具304外侧。这里,加热装置310是温度调节装置(温度控制器),其通过介质(水、油等)将模具304和夹持部件318的温度控制到预定温度。
固定模具306设置有入口312以将从注射机(未示出)注射的溶融树脂注入到腔体中。在固定模具306的在箭头z方向上的端部,一个入口312设置在面对腔体320的位置处。
固定模具306的壁表面设置有用于吸引并固定片部件134的吸引口314。沿箭头z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吸引口314(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并且片部件134被吸引和固定到固定模具306,使得片部件134的纵向指向箭头z方向并且其横向(箭头y方向)上的一端插入腔体302中。
可移动腔体308设置有用于将金属板130定位在腔体302中的定位槽316(参照图14和图17)。定位槽316分别设置在可移动模具308的箭头z方向上的两端(图14和图17中仅示出一个槽)。
如图14和图15所示,金属板130定位在腔体302中,金属板130的纵向指向腔体302的纵向(箭头z方向),并且金属板130的突出部分132嵌入定位槽316中。
可移动模具308设置有可在箭头y方向上移动的夹持部件318。夹持部件318由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组成,并且如图15所示,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适于分别在夹持金属板130的夹持方向G上移动,同时可移动模具308在夹紧方向F上移动。另外,如图17所示,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适于分别在不夹持金属板130的非夹持方向I上移动,同时可移动模具308在模具打开方向H上移动。
如图16所示,从腔体302的截面(腔体302的横向上的截面)看去,金属板130被夹持部件318夹持在偏离腔体302的中心的位置。这里,如果以其它方式来表示腔体302的中心,则腔体的中心变为环带122的回转中心(设计值),假定已经将环带122安装在腔体302内的插入模制的插入模制件(按压部件124)上。在金属板130被夹持部件318夹持的状态下,将树脂材料注入到腔体302中。如上所述,为了抑制在插入模制时由于树脂材料的热收缩量的差异而引起金属板130中发生翘曲,将固定模具306、可移动模具308、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的形状确定成使得腔体302中位于跨金属板130存在的两侧上的树脂材料的量变得均匀。
具体地,如图18所示,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分别形成有针对用于形成第一肋条组140和第二肋条组142的肋条的凹槽324,并且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形成有针对用于形成连接部分154的连接部分的凹槽326。通过设置针对连接部分的凹槽326,腔体302中位于跨金属板130存在的两侧上的树脂材料的量变得均匀。
如图18所示,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分别具有这样的构造:金属板130被多个夹持部分328夹持,这些夹持部分328在腔体302的纵向(箭头z方向)上被针对肋条的凹槽324分割开(上部可移动核心320还在横向(箭头x方向)上被针对连接部分的凹槽326分割开)。另外,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的夹持部分328适于夹持金属板130以压切金属板(减小金属板130的厚度)。换句话说,当模具304被夹紧时,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在夹紧方向上的行进距离被设定成对金属板130进行压切(减小金属板130的厚度)。因此,由于树脂材料未进入到夹持部分328和金属板130之间的空间,抑制了毛刺的产生。
如图16和图18所示,片部件134在横向(箭头y方向)上的一端插入到腔体302中,同时片部件134在箭头z方向上被设置在下部可移动核心322的多个夹持部分328上。片部件134被布置成使得各个通孔134都在箭头z方向上与针对肋条的各个凹槽324重合。
在下文中,将描述片部件134的卷曲与从入口312注入的树脂材料的流动之间的关系。
如图19A所示,如果在腔体302内流过按压部分等效部分330的树脂材料的流动快于流过长部分等效部分332的树脂材料的流动,如图16、图18和图19A中的箭头J指示,则树脂材料从按压部分等效部分330侧向着长部分等效部分332流过针对肋条的凹槽324。在此情况下,在抵靠多个夹持部分328按压片部件134的方向上的力被施加于片部件134。结果,如图20A所示,在插入模制的按压部件124中,片部件134不向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卷曲,并且在按压部分128的内表面128a与第二肋条组142之间被保持并集成。
在另一方面,如图19B所示,如果腔体302内流过按压部分等效部分330的树脂材料的流动慢于流过长部分等效部分332的树脂材料的流动,如图16、图18和图19B中的箭头K指示,则树脂材料从长部分等效部分332侧向着按压部分等效部分330流过针对肋条的凹槽324。在此情况下,在片部件134被从多个夹持部分328拉离的方向上的力被施加于片部件134。结果,如图20B所示,在插入模制的按压部件124中,片部件134向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卷曲,并且没有被集成。
这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制装置300的入口312设置在固定模具306中。也就是说,由于入口312设置在片部件134的与多个夹持部分328相对的一侧,从入口312注入的树脂材料穿过针对肋条的凹槽324的方向变为箭头J指示的方向,并且抵靠多个夹持部分328按压片部件134的方向上的力被施加于片部件134。因此,如图20A所示,在插入模制的按压部件124中,片部件134不向按压部分128的外表面128b卷曲,并且在按压部分128的内表面128a和第二肋条组142之间被保持并集成。
(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方法)
下面,参照图14到图17和图21描述制造作为插入模制件的按压部件124的制造方法。
如图21所示,首先,在S10,将作为插入部件中的一个的金属板130预加热(金属板加热步骤)。预加热是利用在将金属板130安装到腔体302之前与模制装置300分开准备的加热器(未示出)进行的。将金属板130预加热到与模具304相同的温度(例如120℃)。这里,相同温度不仅包括金属板130的温度与模具304的温度相等的情况,而且还包括金属板130的温度与模具304的温度大致相等且可以没有问题地视为相等温度的情况。
接着,处理进入S12,将作为插入部件的金属板130和片部件134安装到模具304中。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将金属板130的突出部分132嵌入到在可移动模具308中设置的定位槽316中,并且将金属板130安装在模具304中。另外,将片部件134吸引并固定到固定模具306的壁表面,使得片部件134的一端插入到腔体302中,并且将片部件134安装到模具304中。
随后,处理进入S14,利用模具304夹持作为插入部件的金属板130和片部件134(夹持步骤)。具体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将可移动模具308向固定模具306移动并且夹紧到固定模具306,由此利用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夹持金属板130,并且将片部件夹持在下部可移动核心322和固定模具306之间。
在此情况下,由于在金属板加热步骤中将金属板130加热到与模具304相同的温度,因此当完成夹持步骤时,金属板130具有与模具304相同的温度。尽管下面将描述使金属板130和模具304具有相同的温度的原因,但是可以在夹持步骤之后执行金属板加热步骤,只要可以使金属板130和模具304具有相同的温度即可。也就是说,首先,在S12,可以将作为插入部件的金属板130的突出部分132嵌入到在可移动模具308中设置的定位槽316中,并且将片部件134吸引并固定到固定模具306的壁表面以使得片部件134的一端插入到腔体302中。之后,在步骤S14中,利用模具304夹持作为插入部件的金属板130和片部件134(夹持步骤)。接着,由于利用加热装置310将固定模具306和可移动模具308的温度控制为例如120℃的给定温度(预定温度),因此由于来自固定模具306和可移动模具308的热传导,经由作为夹持部件318的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金属板130也被加热到120℃。
接着,处理进入S18,注入溶融的熔融树脂(树脂材料)(注入步骤)。具体地,从入口312将从注射机(未示出)注入的溶融树脂注入腔体302中,腔体302填满溶融的树脂。
接着,处理进入S20,将作为插入部件的金属板130和片部件134集成(集成步骤)。具体地,利用加热装置310将固定模具306和可移动模具308的温度控制为给定温度(例如,120℃),由此冷却和固化溶融的树脂(例如,300℃到120℃),并且集成作为插入模制件的金属板130和片部件134。
接着,处理进入S22,从腔体302中取出作为插入模制件的按压部件124(取出步骤)。具体地,如图17所示,移动并打开可移动模具308,以使之与固定模具306分离,由此使上部可移动核心320和下部可移动核心322可以在非夹持方向I上移动,并且从腔体302取出作为插入模制件的按压部件124。
如上所述,由于在将金属板130预加热或者利用模具304的热量使金属板130和模具304具有相同温度之后注入溶融的树脂,因此当溶融的树脂冷却并固化时,被填充到腔体302中的溶融树脂的冷却均匀地进行,抑制了在接触到金属板130的树脂材料和未接触到金属板130的树脂材料之间出现的冷却变形。因此,还抑制了在从腔体302取出按压部件124之后造成的形变的量,并且提高按压部件124的成形精度。
另外,在涉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描述了具有中间转印带14并进行一次转印和二次转印的类型。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可以应用于将感光鼓16保持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前述描述。其目的不是穷举性的,也不是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明显的。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选择并描述了这些实施方式,从而使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于特定预期用途的变型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所述插入模制件的纵向具有圆周表面,该模制装置包括:
模具,其具有长的腔体;
夹持部件,其通过夹持长金属板而保持该长金属板,所述长金属板具有形成板状的一对纵向端部、一对横向端部和一对表面,所述长金属板插入所述腔体中以使得所述长金属板的纵向指向所述腔体的纵向,并且所述长金属板定位在偏离所述圆周表面的截面中心的位置处;以及
入口,其用于将树脂材料注入到在所述模具和所述夹持部件之间限定的空间中,所述空间布置为至少围绕所述长金属板的所述一对表面的两侧,
其中,以所述模具和所述夹持部件限定的所述空间的形状使得注入在所述长金属板的所述一对表面的每一侧的树脂材料的量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件具有沿所述腔体的纵向按间隔设置的多个夹持部分,
其中,具有柔性的片部件在所述腔体中布置在所述多个夹持部分上,以及
其中,所述片部件定位在所述入口和所述多个夹持部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制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件夹持所述金属板以通过夹持来减小所述金属板的厚度。
4.一种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插入模制件的纵向具有圆周表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金属板放置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装置的所述腔体中并且利用所述夹持部件夹持所述金属板;
加热所述金属板,使得所述金属板具有与所述模具和所述夹持部件相同的温度;
将所述树脂材料从所述入口注入到放置了所述金属板的腔体中;
冷却所述树脂材料并且将所述金属板和所述树脂材料集成为插入模制件;以及
从所述腔体中取出所述插入模制件。
CN201110353091.3A 2011-03-25 2011-11-09 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2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8765 2011-03-25
JP2011068765A JP5772131B2 (ja) 2011-03-25 2011-03-25 金型装置およ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2853A true CN102692853A (zh) 2012-09-26
CN102692853B CN102692853B (zh) 2016-01-13

Family

ID=46858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30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92853B (zh) 2011-03-25 2011-11-09 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44797B2 (zh)
JP (1) JP5772131B2 (zh)
CN (1) CN1026928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1346A (zh) * 2014-06-23 2016-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部件制造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314A (ja) * 1981-07-15 1983-02-19 Hitachi Ltd 金属板と樹脂の複合成形品
CN1416977A (zh) * 2001-08-03 2003-05-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利用熔融金属的凝固点降低的金属物体成型方法
CN1505125A (zh) * 2002-11-29 2004-06-16 山田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机
CN1972792A (zh) * 2004-06-21 2007-05-30 有限会社尽田产业 模具及其制造方法、注射成形装置以及注射成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8838A (ja) 1991-04-30 1992-11-17 Hitachi Cable Ltd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119002B2 (ja) 1992-11-13 2000-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3524265B2 (ja) 1996-04-26 2004-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2005249992A (ja) * 2004-03-03 2005-09-1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294A (ja) 2004-11-02 2006-05-25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2008064924A (ja) 2006-09-06 2008-03-21 Seiko Epson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256B2 (ja) * 2011-03-25 2015-09-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257B2 (ja) * 2011-03-25 2015-09-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314A (ja) * 1981-07-15 1983-02-19 Hitachi Ltd 金属板と樹脂の複合成形品
CN1416977A (zh) * 2001-08-03 2003-05-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利用熔融金属的凝固点降低的金属物体成型方法
CN1505125A (zh) * 2002-11-29 2004-06-16 山田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机
CN1972792A (zh) * 2004-06-21 2007-05-30 有限会社尽田产业 模具及其制造方法、注射成形装置以及注射成形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1346A (zh) * 2014-06-23 2016-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部件制造设备
US9701053B2 (en) 2014-06-23 2017-07-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5291346B (zh) * 2014-06-23 2017-10-24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部件制造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44797B2 (en) 2015-02-03
US20120242001A1 (en) 2012-09-27
JP5772131B2 (ja) 2015-09-02
JP2012201030A (ja) 2012-10-22
CN102692853B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24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69285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11165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73777B (zh) 齿轮以及具备该齿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92856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81410B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1605363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470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92853A (zh) 用于制造插入模制件的模制装置和方法
US9250586B2 (en) Roller for fix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fixing device
CN105319885B (zh) 接触部件、图像承载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1287765B2 (en) Guide and end guide provided in fix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guide and end guide
JP6686399B2 (ja) 定着装置、定着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026477A (ja) 電子写真用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51350B2 (ja) ニップ形成部材、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09653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656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2749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44062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776088A1 (en) Imaging system
JP2005164694A (ja)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用回転体
JP201417453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4056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