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1374A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调色剂容器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调色剂容器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81374A CN102681374A CN2012101572691A CN201210157269A CN102681374A CN 102681374 A CN102681374 A CN 102681374A CN 2012101572691 A CN2012101572691 A CN 2012101572691A CN 201210157269 A CN201210157269 A CN 201210157269A CN 102681374 A CN102681374 A CN 1026813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particle
- resin
- image
- electrostatic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5—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specified by the core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5—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specified by the core material
- G03G9/0935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9/0937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Encapsulated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392—Prepara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调色剂容器和处理盒。所述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中调色剂颗粒均含有:包括第一树脂和着色剂的芯颗粒;和均由第二树脂形成并存在于芯颗粒表面中的树脂细颗粒,其中每个树脂细颗粒的一部分嵌入芯颗粒中以形成嵌入区,树脂细颗粒的剩余部分暴露于芯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暴露区,和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R1>R1’,其中在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R1’表示第二树脂嵌入其中的第一树脂的开口平均直径,R1表示暴露区的平均直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显影在电子照相方法,静电记录方法和静电印刷方法中形成的静电潜像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调色剂容器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使用粉末状显影剂的干处理显影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成像设备,如电子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其中形成于潜影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剂可视化以获得记录图像。
近年来,使用电子照相过程的彩色成像设备已被广泛采用,且容易获得数字化图像。这样,需要使图像以较高的清晰度印刷。当研究更高分辨率和等级的图像时,随着使潜像可视化的调色剂的改进,已经研究进一步球形化和最小化粒度以形成高清晰的图像。并且,由于在由粉碎方法制备的调色剂中,调色剂的球形化和最小化受到限制,已经采用能够球形化和最小化粒度的通过悬浮聚合方法、乳化聚合方法、和分散聚合方法制备的所谓聚合调色剂。
聚合调色剂具有小粒径,因此表现出对部件的粘附力提高,这使转印效率变差并引起成膜。还有,聚合调色剂为球形,因此清洁性差。此外,聚合方法使得电阻相对较低的调色剂材料局部化于调色剂表面附近。因此,形成的聚合调色剂由于它们的低带电性而产生了背景污损。同时,近年来,对获得高品质图像并具有低温定影性以节约能量的调色剂的需求增加。因此,期望使用具有低熔化温度的粘合树脂。然而,具有低温定影性能的调色剂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产生结块(blocking),这与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变差有关。
鉴于此,尝试对调色剂芯颗粒的表面进行改性以解决上述问题。表面改性的方法有,例如通过机械冲击的作用使细颗粒附着于调色剂的表面的干法,和将树脂分散剂加入到含有分散于溶剂中的调色剂颗粒的分散液中的湿法,其中树脂分散剂中的树脂不同于形成调色剂颗粒的树脂。对于干法,日本专利(JP-B)2838410或其它文献公开了包括基础颗粒和嵌入其表面中的细颗粒的调色剂,其中该调色剂通过将细颗粒加入加热到接近其软化点的温度的基础颗粒,然后搅拌和混合制备。还有,JP-B2750853公开了包括树脂细颗粒和芯颗粒的调色剂,该芯颗粒在机械冲击的作用下被树脂细颗粒覆盖。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件(JP-A)2008-191639公开了通过喷涂改性材料形成涂层的方法。然而,因为树脂细颗粒对调色剂颗粒的粘附性不够,这些干法中的任一种都不能抑制树脂细颗粒的脱落,特别是由于施加在剪切方向上的应力引起的树脂细颗粒的脱落。
对于湿法,JP-A2008-90256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由第一树脂颗粒和着色剂形成的调色剂芯颗粒的表面部分或全部被第二树脂颗粒覆盖。尽管提出的该方法能够抑制树脂颗粒由于强应力引起的脱落,但存在于表面上的树脂颗粒发生变形,引起调色剂特性的改变。
JP-A2003-202701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先将树脂细颗粒加入水相中熔合以控制颗粒直径。然而,该方法中,树脂细颗粒引入到调色剂芯颗粒中,结果调色剂芯颗粒不能以使完成表面改性的量被树脂细颗粒覆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含有:调色剂颗粒;和附着于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细颗粒,使得所述树脂细颗粒不会从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脱落,从而在反复使用中不会引起调色剂性能的改变,并能够长时间形成高品质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这样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达到并完成了本发明,该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均含有:包括第一树脂和着色剂的芯颗粒,和均由第二树脂形成并存在于芯颗粒表面中的树脂细颗粒,其中每个树脂细颗粒的一部分嵌入所述芯颗粒中以形成嵌入区,所述树脂细颗粒的剩余部分暴露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暴露区,并且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R1>R1’,其中在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R1’表示第二树脂嵌入其中的第一树脂的开口的平均直径,R1表示所述暴露区的平均直径。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包含,在芯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细颗粒暴露区的覆盖率大于在芯颗粒的表面上的树脂细颗粒嵌入区的覆盖率的调色剂颗粒。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是这样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包括:调色剂颗粒,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均含有:包括第一树脂和着色剂的芯颗粒,和均由第二树脂形成并存在于芯颗粒表面中的树脂细颗粒,其中每个树脂细颗粒的一部分嵌入芯颗粒中以形成嵌入区,树脂细颗粒的剩余部分暴露于芯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暴露区,并且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R1>R1’,其中在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R1’表示第二树脂嵌入其中的第一树脂开口的平均直径,R1表示暴露区的平均直径。
以下详细和具体的描述将表明,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含有调色剂颗粒和附着于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树脂细颗粒,使得所述树脂细颗粒不会从所述调色剂颗粒表面脱落,从而在反复使用中不会引起调色剂性能的改变,并能够长时间形成高品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示意图,其用于说明调色剂颗粒中由第二树脂形成的树脂细颗粒的暴露区。
图1B是图1A的放大图,其用于说明第二树脂的嵌入区和暴露区。
图2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
图3说明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示例性定影单元。
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多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5是辊筒(revolver)型全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处理盒。
具体实施方式
(调色剂)
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中调色剂颗粒均含有:包括第一树脂和着色剂的芯颗粒,和均由第二树脂形成并存在于芯颗粒表面中的树脂细颗粒,其中每个树脂细颗粒的一部分嵌入芯颗粒中以形成嵌入区,树脂细颗粒的剩余部分暴露于芯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暴露区,并且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R1>R1’,其中R1’表示在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第二树脂嵌入其中的第一树脂开口的平均直径,R1表示在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暴露区的平均直径。具体来说,每个树脂细颗粒的暴露区在垂直于树脂细颗粒的高度的方向(调色剂颗粒的切线方向,或垂直于调色剂颗粒径向的方向)上扁平化(flatten)。在常规调色剂颗粒中,第一树脂平均开口直径R1’和暴露区平均直径(或暴露直径)R1满足表达式R1≤R1’,并且暴露区(下文可称为“突起部”)明显突起。在本发明的调色剂颗粒中,暴露区域被横向地(在垂直于高度的方向上)挤压或延伸。因此,本发明的调色剂颗粒与常规调色剂颗粒明显不同。具有这样的突起部的调色剂颗粒能够实现高品质图像形成。
由于以下的原因可获得这样的效果。
其中每个树脂细颗粒的一部分嵌入芯颗粒以及树脂细颗粒的暴露区满足表达式R1>R1’(扁平形状)的结构能够防止由于施加到芯颗粒上的压痕力引起的暴露区变形和由于剪切力引起的树脂细颗粒的脱落。
必须施加外力以有效地使暴露区变形,从而满足表达式R1>R1’(扁平形状)。施加外力后,优选的是,树脂细颗粒牢固地附着到芯颗粒。即,必要的是,树脂细颗粒不会由于剪切力而脱落,且仅暴露区被压痕力挤压。
图1A是本发明的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示意图,其用于说明调色剂颗粒中由第二树脂形成的树脂细颗粒的暴露区。图1B是图1A的放大图,其用于说明第二树脂的嵌入区和暴露区。
如图1B中所示,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R1>R1’。R1与R1’的比(R1/R1’)大于1,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比(R1/R1’)小于1.1不是优选的,因为树脂细颗粒在使用期间中可能脱落而引起污染。
而且,如图1B所示,调色剂颗粒优选满足表达式D2/D1≥1,其中D1表示第二树脂的暴露区的平均高度,D2表示嵌入区的平均深度。此外,调色剂颗粒优选满足表达式3≤R1/D1,其中D1表示第二树脂的暴露区的平均高度,R1表示暴露区的平均直径。
由第二树脂形成的树脂细颗粒的嵌入率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预期目的进行适当的选择,但优选50%-80%,更优选70%-80%。当平均嵌入率少于50%时,使用期间突起部可能脱落而引起污染。然而当平均嵌入率超过80%时,调色剂的表面改性作用可能是低的。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嵌入率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平均嵌入率(%)=D2/(D1+D2)×100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通过向着色颗粒(这里,也称为调色剂基础颗粒、调色剂芯颗粒或着色的树脂颗粒)中添加外部添加剂获得,该着色颗粒含有芯颗粒和位于芯颗粒表面上的突起部以改进流动性、显影性和带电性。
芯颗粒含有,作为必要成分的,粘合树脂和着色剂,并且,如果需要,可进一步含有脱模剂、电荷控制剂和/或增塑性。
第一树脂用作芯颗粒的粘合剂。然后,第二树脂形成的突起部形成于芯颗粒表面上,从而改进调色剂的清洁性和耐热储存稳定性,同时保持调色剂的令人满意的低温定影性能。而且,调整树脂细颗粒的嵌入率以落入特定的范围,从而改进带电性、显影耐久性、抗粘附性、清洁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并形成高品质图像,并保持令人满意的低温定影特性。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嵌入第一树脂的芯颗粒的表面上的第二树脂突起部可以通过将第二树脂的树脂细颗粒嵌入芯颗粒的表面中而形成。
<树脂细颗粒>
第二树脂形成的树脂细颗粒可以为在使用前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树脂细颗粒。该树脂细颗粒的树脂包括乙烯基树脂,聚酯,聚氨酯,聚脲和环氧树脂。这些树脂中,从容易获得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树脂细颗粒的角度,优选乙烯基树脂。制备乙烯基树脂细颗粒水性分散质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已知的聚合方法,如乳化聚集法、悬浮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这些方法中,从容易获得具有适于本发明的粒径的颗粒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乳化聚集法。
《乙烯基树脂细颗粒》
用于本发明的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含有乙烯基树脂,该乙烯基树脂通过使至少含有苯乙烯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获得。
为将本发明中获得的着色树脂颗粒像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颗粒那样用作带电功能的颗粒,着色树脂颗粒均优选具有易于带电的表面。因此,在单体混合物中,具有在芳香环结构中可见到的电子能够稳定行进的电子轨道的苯乙烯单体的量优选为50质量%至100质量%,更优选80质量%至100质量%,特别优选95质量%至100质量%。当苯乙烯单体的量少于50质量%时,得到的着色的树脂颗粒的带电性差,这限制了着色的树脂颗粒的应用。
这里,苯乙烯单体指具有乙烯基可聚合官能团的芳香化合物。可聚合官能团包括乙烯基,异丙烯基,烯丙基,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
苯乙烯单体的具体实例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4-乙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4-甲氧基苯乙烯,4-乙氧基苯乙烯,4-羧基苯乙烯和其金属盐;4-苯乙烯磺酸和其金属盐;1-乙烯基萘,2-乙烯基萘,烯丙基苯,苯氧基亚烷基二醇丙烯酸酯,苯氧基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亚烷基二醇丙烯酸酯和苯氧基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这些中,由于苯乙烯容易获得且具有优异的反应性和高带电性,因此优选主要使用苯乙烯。
而且,在单体混合物中,在本发明的乙烯基树脂中使用的酸单体的量优选0质量%至7质量%,更优选0质量%至4质量%,特别优选0质量%,即不含酸单体。当酸单体量超过7质量%,得到的乙烯基树脂细颗粒自身具有高分散稳定性。因此,将这样的树脂细颗粒加入到含有分散在水相中的油滴的分散液时,它们在环境温度下难以附着于其上。或者,即使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已经附着于其上时,在去除溶剂、清洗、干燥和用外部添加剂处理的过程中上述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往往脱落。而当酸单体的量为4质量%以下时,得到的着色树脂颗粒的依赖于工作环境的带电性变化较小。
这里,酸单体指除乙烯基可聚合官能团外还具有酸基团的化合物。酸基团包括羧酸、磺酸和磷酸。
酸单体包括含有羧酸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和其盐(例如,(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马来酸单烷基酯,富马酸,富马酸单烷基酯,巴豆酸,衣康酸,衣康酸单烷基酯,衣康酸二醇酯单醚,柠康酸,柠糠酸单烷基酯和肉桂酸),含有磺酸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和其盐,基于乙烯基的硫酸单酯和其盐,和含有磷酸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和其盐。这些中,优选(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马来酸单烷基酯,富马酸和富马酸单烷基酯。
而且,有亚烷基氧(EO)链段的单体可用于控制与着色颗粒的相容性。其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如甲氧基九甘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十八甘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二十三甘醇甲基丙烯酸酯;和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苯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如苯氧基九甘醇丙烯酸酯,苯氧基二十八甘醇丙烯酸酯和苯氧基四十甘醇甲基丙烯酸酯。
这些单体通过聚乙二醇和具有羧酸的乙烯基单体之间的酯化获得。
这些单体可以是可商购的产品。
所使用的含有EO链段的单体的量相对于单体的总量,优选30质量%以下,更优选2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20质量%以下。当其用量超过30质量%时,调色剂表面上的增加的极性基团数量显著使对环境的带电稳定性变差,这不是优选的。此外,与着色颗粒的相容性变得太高,导致树脂细颗粒的嵌入率往往不利地增加。当其量调整到20质量%以下时,树脂细颗粒的平均嵌入率维持在80%以下。
而且,可以同时使用具有酯键的单体(例如琥珀酸2-丙烯酰氧乙酯或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乙酯)以控制着色颗粒的相容性。此时,这种所使用的单体的量相对于单体的总量为10质量%以下,优选5质量%以下,更优选2质量%以下。当其量为10质量%以上时,调色剂表面上的增加极性基团数量显著使对环境的带电稳定性变差,这是不希望的。此外,与着色颗粒的相容性变得太高,导致树脂细颗粒的嵌入率往往不期望地增加。当其量调整到10质量%以下时,树脂细颗粒的平均嵌入率维持在80%以下。
获得乙烯基树脂细颗粒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通过以下的方法(a)-(f)进行示例性说明:
(a)该方法中使单体混合物通过悬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种子聚合法、或分散聚合法进行聚合反应,由此制备乙烯基树脂细颗粒的分散液;
(b)该方法中使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然后用精细粉碎机,例如机械旋转型或喷气型,粉碎所得树脂,随后进行分级,由此制得树脂细颗粒;
(c)该方法中使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将所得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并将所得树脂溶液喷雾,由此制得树脂细颗粒;
(d)该方法中使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将所得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将另一种溶剂加入到所得树脂溶液中以使树脂细颗粒沉淀,而后除去该溶剂从而得到树脂细颗粒;或者该方法中使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通过加热将所得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将所得树脂溶液冷却以使树脂细颗粒沉淀,而后除去溶剂从而得到树脂细颗粒;
(e)该方法中使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将所得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在合适的分散剂的存在下将所得树脂溶液分散在水性介质中,而后对分散液进行,例如加热或置于减压下;和
(f)该方法中使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将所得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将合适的乳化剂溶解在所得树脂溶液中,然后利用加入水以进行相转化乳化。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使用方法(a),因为乙烯基树脂细颗粒易于以分散液制备,且该分散液易于在后续步骤中使用。
在方法(a)的聚合反应中,优选的是,(i)将分散稳定剂加入水性介质中,(ii)进行聚合反应的单体混合物含有能够赋予通过聚合所得树脂细颗粒分散稳定性的单体(即反应性乳化剂),或者进行以上(i)和(ii)的组合,从而赋予所得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分散稳定性。当既不使用分散稳定剂也不使用反应性乳化剂时,颗粒不能保持分散状态,从而不能得到作为细颗粒的乙烯基树脂,所得树脂细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差,从而它们的存储稳定性差,导致在存储期间聚集,或者颗粒在以下描述的树脂细颗粒附着步骤中的分散稳定性变差,从而芯颗粒容易聚集或合并在一起,导致最终得到的着色树脂颗粒的如粒径、形状和表面的均匀度变差,这是不希望的。
分散稳定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无机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和磷酸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胺类(如烷基胺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和咪唑啉),和季铵盐类(如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苯甲基铵盐、吡啶鎓盐、烷基异喹啉鎓盐和苄索氯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脂肪酸酰胺衍生物和多元醇衍生物;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丙氨酸、十二烷基二(氨乙基)甘氨酸、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和N-烷基-N,N-二甲基铵甜菜碱。无机分散剂的实例包括磷酸三钙、碳酸钙、氧化钛、胶体二氧化硅和羟基磷灰石。
乙烯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进行合适的选择。其重均分子量优选3,000-300,000,更优选4,000-100,000,特别优选5,000-50,000。当重均分子量低于3,000时,乙烯基树脂的机械强度低(即是脆的)。这样,最终得到的着色树脂颗粒的表面容易由于一些应用的工作环境改变。例如,着色树脂颗粒的带电性显著改变和/或引起污染如粘附于周围的部件,这会导致图像品质变差。然而,当重均分子量超过300,000时,分子端基的数量减少,使分子链与芯颗粒相互作用程度下降,降低与芯颗粒的粘附性,这是不期望的。
乙烯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进行合适的选择。优选45℃-100℃,更优选55℃-90℃,特别优选65℃-80℃。当Tg低于45℃时,最终得到的调色剂的存储稳定性可能变差,例如在高温存储期间中会引起结块。然而当Tg高于100℃时,低温定影性能变差。不用说,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希望的。
<芯颗粒>
本发明的调色剂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获得:至少将着色剂和由第一树脂形成的粘合树脂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得到的溶液或分散混合物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以造粒芯颗粒的步骤;和第二树脂的树脂细颗粒嵌入芯颗粒的表面中的步骤。
《第一树脂》
加入有机溶剂中的由第一树脂形成的粘合树脂是至少部分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树脂。该树脂的酸值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进行合适的选择,但优选为2mgKOH/g~24mgKOH/g。当酸值高于24mgKOH/g时,树脂很可能转移到水相中,导致制备过程中树脂的损失,或者易于使油滴的分散稳定性变差。而且,调色剂会吸收大量的水,导致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带电性和存储稳定性变差。而当酸值低于2mgKOH/g时,树脂的极性变低,使其难以均匀地将具有一定极性的着色剂分散在油滴中。
对树脂的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定,然而,当着色树脂颗粒作为电子照相中的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使用时,从获得好的定影性能的角度看,第一树脂优选具有聚酯骨架的树脂。具有聚酯骨架的树脂包括聚酯树脂,和聚酯与具有其它骨架的树脂的嵌段共聚物。这些中,优选使用聚酯树脂,因为得到的着色树脂颗粒具有高的均匀性。
聚酯树脂的实例包括,内酯的开环聚合物、羟基羧酸的缩聚产物、和多元醇与多元羧酸的缩聚产物。这些中,由于可形成多种聚酯,优选多元醇与多元羧酸的缩聚产物。
聚酯树脂的峰值分子量通常为1,000~30,000、优选1,500~10,000、更优选2,000~8,000。当峰值分子量低于1,000时,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变差。而当峰值分子量高于30,000时,调色剂作为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变差。
而且,对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合适的选择。其优选45℃-70℃,更优选50℃-65℃。假定调色剂或调色剂盒在40℃和90%的高温高湿环境中运输。如此,当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5℃时,所得着色树脂颗粒在施加一定的压力下变形或彼此粘连。结果调色剂颗粒可能无法起到颗粒的作用。当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70℃时,在着色树脂颗粒用作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时,形成的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能变差。不用说,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希望的。
-多元醇-
多元醇(1)的实例包括,二醇(1-1)和三元以上的多元醇(1-2),优选为单独的(1-1),或含有(1-1)与少量(1-2)的混合物。
二醇(1-1)的实例包括,亚烷基二醇(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和1,6-己二醇);亚烷基醚二醇(例如,二甘醇、三甘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脂环族二醇(例如,1,4-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双酚(例如,双酚A、双酚F和双酚S);上述脂环族二醇的环氧烷烃(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丁烷)加合物;4,4’-二羟基联苯,例如3,3’-二氟-4,4’-二羟基联苯;双(羟苯基)烷烃,例如双(3-氟-4-羟苯基)甲烷、1-苯基-1,1-双(3-氟-4-羟苯基)乙烷、2,2-双(3-氟-4-羟苯基)丙烷、2,2-双(3,5-二氟-4-羟苯基)丙烷(也称为四氟双酚A)和2,2-双(3-羟苯基)-1,1,1,3,3,3-六氟丙烷;双(4-羟苯基)醚,例如双(3-氟-4-羟苯基)醚;和上述双酚的环氧烷烃(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丁烷)加合物。
在这些中,优选C2~C12亚烷基二醇和双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特别优选双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与C2~C12亚烷基二醇的组合。
三元以上的多元醇(1-2)的实例包括三元到八元以上的脂族多元醇(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和山梨糖醇);三元以上的多酚(例如,三酚PA、苯酚酚醛和甲酚酚醛);和上述三元以上的多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
-多元羧酸-
多元羧酸(2)的实例包括二羧酸(2-1)和三元以上的多元羧酸(2-2),其中优选单独的(2-1),或含有(2-1)与少量(2-2)的混合物。
二羧酸(2-1)的实例包括亚烷基二羧酸(例如,琥珀酸、己二酸和癸二酸);亚烯基二羧酸(例如,马来酸和富马酸);芳族二羧酸(例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萘二酸),3-氟间苯二甲酸、2-氟间苯二甲酸、2-氟对苯二甲酸、2,4,5,6-四氟间苯二甲酸、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5-三氟甲基间苯二甲酸、2,2-双(4-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3-羧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羧酸、3,3’-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羧酸、2,2’-双(三氟甲基)-3,3’-联苯二羧酸和六氟亚异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在这些中,优选C4~C20亚烷基二羧酸和C8~C20芳族二羧酸。
三元以上的多元羧酸(2-2)的实例包括C9~C20芳族多元羧酸(例如,偏苯三酸和均苯四酸)。需要注意的是,与多元醇(1)反应的多元羧酸(2)还可为上述羧酸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例如,甲酯、乙酯和异丙酯)。
对多元醇和多元羧酸的比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合适的选择。基于羟基[OH]与羧基[COOH]的当量比[OH]/[COOH],它们之间的比例通常为2/1~1/2,优选1.5/1~1/1.5,更优选1.3/1~1/1.3。
-改性树脂-
为了使着色树脂颗粒的机械强度增加,且当着色树脂颗粒作为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使用时,定影时不发生热反印,可以将具有末端异氰酸酯基团的改性树脂溶于油相以制备着色树脂颗粒。制备改性树脂的方法包括,将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单体用于聚合反应以获得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树脂的方法;和通过聚合获得在其端位具有含活性氢的基团的树脂,然后使该树脂与多异氰酸酯反应以获得在其端位具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合物。从令人满意的将异氰酸酯基团引入到聚合物的端位的角度看,优选后一种方法。含有活性氢的基团的实例包括羟基(例如,醇羟基和酚羟基)、氨基、羧基和巯基,优选醇羟基。考虑到颗粒的均匀性,改性树脂的骨架优选与可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树脂的骨架相同。该树脂优选具有聚酯骨架。在一种用于制备在其端位具有醇羟基的聚酯的方法中,使具有较多官能团(即羟基基团)的多元醇与具有较少官能团(即羧基基团)的多元羧酸进行缩聚反应。
-胺化合物-
将油相分散在水相中以形成颗粒的过程中,改性树脂的一些异氰酸酯基团水解成氨基,然后所述氨基与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团反应,以进行扩链反应。而且,还可以组合使用胺化合物以进行扩链和引入交联点,以及进行上述反应。胺化合物(B)包括二胺(B1)、三元以上的多胺(B2)、氨基醇(B3)、氨基硫醇(B4)、氨基酸(B5)和封端B1~B5的氨基得到的氨基封端化合物(B6)。
二胺(B1)包括,芳族二胺(例如,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四氟对亚二甲苯基二胺和四氟对亚苯基二胺);脂环族二胺(例如,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胺环己烷和异佛尔酮二胺);和脂族二胺(例如,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十二氟亚己基二胺和二十四氟亚十二烷基二胺)。三元以上的多胺(B2)包括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亚乙基四胺。
氨基醇(B3)包括乙醇胺和羟乙基苯胺。氨基硫醇(B4)包括氨乙基硫醇和氨丙基硫醇。氨基酸(B5)包括氨基丙酸和氨基己酸。
通过封端B1~B5的氨基得到的氨基封端化合物(B6)包括噁唑烷化合物和由上述B1~B5的胺和酮(例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获得的酮亚胺化合物。在这些胺(B)中,优选B1和含有B1和少量B2的混合物。
关于胺(B)的量相对于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预聚物(A)的量,胺(B)中的氨基[NHx]的数量是含有异氰酸酯基团预聚物(A)中异氰酸酯基团[NCO]的数量的4倍以下,优选2倍以下,更优选1.5倍以下,进而优选1.2倍以下。当胺(B)中的氨基[NHx]的数量是含有异氰酸酯基团预聚物(A)中异氰酸酯基团[NCO]的数量的4倍以上时,过量的氨基会不利地封端异氰酸酯基团,防碍改性树脂的扩链反应。结果,聚酯的分子量降低,导致调色剂的耐热反印性变差。
-有机溶剂-
从易去除溶剂来看,有机溶剂优选为沸点低于100℃的挥发性有机溶剂溶剂。这种有机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一氯苯、偏二氯乙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或分散的树脂具有聚酯骨架的情况下,优选使用酯溶剂(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或酮溶剂(例如,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因为这些溶剂对该树脂具有高的溶解能力。在这些中,特别优选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和甲乙酮,因为这些溶剂较容易去除。
-水性介质-
水性介质可以为单独的水,或水和可与水混溶的溶剂的混合物。可与水混溶的溶剂包括醇(例如,甲醇、异丙醇和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溶纤剂(例如,甲基溶纤剂(注册商标))、和低级酮(例如,丙酮和甲乙酮)。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用于将油相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以形成液滴。水性介质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为7%以下,优选5%以下,更优选3%以下,因为表面活性剂显著影响树脂细颗粒的嵌入率。当其量大于7%时,调色剂的润湿性变得太高使得难以形成树脂细颗粒,这是不希望的。通过将表面活性剂调节到7%以下,可使树脂细颗粒的嵌入率达到40%以上。
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和磷酸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胺盐类(例如,烷基胺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和咪唑啉),和季铵盐类(例如,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二苯甲基铵盐、吡啶鎓盐、烷基异喹啉鎓盐和苄索氯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脂肪酸酰胺衍生物和多元醇衍生物;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丙氨酸、十二烷基二(氨乙基)甘氨酸、二(辛基氨乙基)甘氨酸和N-烷基-N,N-二甲基铵甜菜碱。而且含有氟烷基的表面活性剂即使以较小的量也能够显示出其分散作用。
适当使用的含有氟烷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具有2到10个碳原子的氟烷基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酰基谷氨酸二钠,3-[ω-氟烷基(C6-C11)氧基]-1-烷基(C3或C4)磺酸钠,3-[ω-氟烷酰基(C6-C8)-N-乙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烷基(C11-C20)羧酸及其金属盐,全氟烷基羧酸(C7-C13)及其金属盐,全氟烷基(C4-C12)磺酸及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全氟烷基(C6-C10)-N-乙基磺酰基甘氨酸的盐和单全氟烷基(C6-C16)乙基磷酸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含有氟烷基的脂族伯、仲和叔胺酸,脂族季铵盐(例如,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苯甲烃铵盐,苄索氯铵,吡啶鎓盐和咪唑啉鎓盐。
-无机分散剂-
在无机分散剂或树脂细颗粒的存在下,调色剂组合物的溶解或分散产物可分散在水性介质中。无机分散剂包括,磷酸三钙、碳酸钙、氧化钛、胶体二氧化硅和羟基磷灰石。优选使用分散剂,因为能够获得窄的粒度分布和稳定的分散状态。
-保护胶体-
此外,可以使用聚合物保护胶体来稳定分散的液滴。
例如,可以使用酸(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氰基丙烯酸、α-氰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β-羟丙酯、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丙烯酸γ-羟丙酯、甲基丙烯酸γ-羟丙酯、丙烯酸3-氯-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丙酯、二甘醇单丙烯酸酯、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单丙烯酸酯、丙三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乙烯基醇及其醚(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丙基醚),乙烯基醇和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形成的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及其羟甲基化合物;酰氯(例如,丙烯酰氯和甲基丙烯酰氯);含氮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例如,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和乙烯亚胺)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氧乙烯类(例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聚氧丙烯烷基酰胺、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苯基酯和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酯);和纤维素(例如,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
当可溶于酸或碱的化合物(例如磷酸钙)用作分散稳定剂时,使用的磷酸钙用酸(例如盐酸)溶解,然后水洗,从而从形成的细颗粒(调色剂颗粒)中将其去除。另外,可以通过酶分解去除磷酸钙。或者,使用的分散剂可以残留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但是,从形成的调色剂的带电性角度看,优选在扩链和/或交联反应后通过水洗去除分散剂。
《着色剂》
可以使用已知的染料和颜料作为着色剂。它们的实例包括,炭黑、苯胺黑染料、铁黑、萘酚黄S、汉萨黄(10G、5G和G)、镉黄、氧化铁黄、黄土、铅黄、钛黄、多偶氮黄、油黄、汉萨黄(GR、A、RN和R)、颜料黄L、联苯胺黄(G和GR)、永久黄(NCG)、富尔坎坚牢黄(5G、R)、酒石黄色淀、喹啉黄色淀、蒽吖嗪黄BGL、异吲哚酮黄、铁丹、铅丹、铅朱红、镉红、镉汞红、锑朱红、永久红4R、对位红、火红、对氯邻硝基苯胺红、立索尔坚牢猩红G、亮坚牢猩红、亮洋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和F4RH)、坚牢猩红VD、富尔坎坚牢玉红B、亮猩红G、立索尔玉红GX、永久红F5R、亮洋红6B、颜料猩红3B、酒红5B、甲苯胺栗、永久酒红F2K、埃利奥酒红BL、酒红10B、BON淡栗、BON中栗、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色淀Y、茜素色淀、硫靛红B、硫靛栗、油红、喹吖啶酮红、吡唑啉酮红、多偶氮红、铬朱红、联苯胺橙、芘橙、油橙、钴蓝、青天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RS和BC)、靛青、深蓝、铁蓝、蒽醌蓝、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二噁烷紫、蒽醌紫、铬绿、锌绿、氧化铬、翠绿、翡翠绿、颜料绿B、萘酚绿B、绿金、酸性绿色淀、孔雀石绿色淀、酞菁绿、蒽醌绿、氧化钛、锌白、锌钡白和它们的混合物。
-形成到母料中的着色剂-
本发明中,着色剂可以与树脂混合以形成母料。
用于制备母料的或者与母料一起捏合的粘合树脂的实例包括上述改性或未改性聚酯树脂;苯乙烯聚合物和其取代的产物(例如,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环氧树脂;环氧多元醇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脂族或脂环族烃树脂;芳族石油树脂;氯化石蜡;和石蜡。这些树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母料的制备方法--
通过施加高的剪切力来混合/捏合着色剂与在母料中使用的树脂来制备母料。此外,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改进这些材料间的混合。进一步地,优选使用闪蒸法(flashing method),其中含有着色剂的含水糊料与树脂和有机溶剂混合/捏合,然后将着色剂转移至树脂以除去水和有机溶剂,因为着色剂的湿滤饼可以直接使用(即,不需要进行干燥)。在这一混合/捏合步骤中,优选使用能够施加高剪切分散器(例如,三辊式磨机)。
现在将描述其它可能的成分。
<脱模剂>
当着色的树脂颗粒作为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使用时,为了使调色剂在定影期间具有提高的脱模性能,可以先将脱模剂预先分散在有机溶剂中。
脱模剂可以为例如蜡和硅油,所述蜡和硅油在定影期间加热时具有足够低的粘度,且与定影部件表面上的其它着色树脂颗粒材料难以相容或溶胀。鉴于着色的树脂颗粒自身的存储稳定性,优选使用在存储期间中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于着色树脂颗粒中的蜡。
蜡包括长链烃和含有羰基的蜡。
长链烃的实例包括聚烯烃蜡(例如,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石油蜡(例如,石蜡,沙索蜡和微晶蜡);和费托蜡。
含有羰基的蜡的实例包括聚链烷酸酯(例如,巴西棕榈蜡、褐煤蜡、三羟甲基丙烷三山萮酸酯、季戊四醇四山萮酸酯、季戊四醇二乙酸酯二山萮酸酯、甘油三山萮酸酯和1,18-十八烷二醇二硬脂酯);聚链烷醇酯(例如,偏苯三酸三硬脂基酯和马来酸二硬脂基酯);聚链烷酸酰胺(例如,乙二胺二山萮酰胺);聚烷基酰胺(例如,偏苯三酸三硬脂基酰胺);和二烷基酮(例如,二硬脂基酮)。
在这些蜡中,优选长链烃,因为它们的脱模性更好。更进一步地长链烃可以与含有羰基的蜡组合使用。调色剂中含有的脱模剂的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预期目的进行适当的选择。优选2质量%~25质量%,更优选3质量%~20质量%,特别优选4质量%~15质量%。当脱模剂的量小于2质量%时,不能在定影期间获得形成的调色剂的脱模性能。而当脱模剂的量大于25质量%时,形成的着色树脂颗粒的机械强度变差。
<电荷控制剂>
如果需要,可以预先将电荷控制剂溶解或分散至有机溶剂中。
电荷控制剂可以为任何已知的电荷控制剂。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苯胺黑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含铬的金属络合物染料、钼酸的螯合物颜料、若丹明染料、烷氧基胺、季铵盐(包括氟改性季铵盐)、烷基酰胺、磷、磷化合物、钨、钨化合物、氟活性剂、水杨酸金属盐、和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特定实例包括苯胺黑染料BONTRON 03、季铵盐BONTRON P-51、含金属的偶氮染料BONTRON S-34、基于萘酚酸的金属络合物E-82、基于水杨酸的金属络合物E-84和苯酚缩合物E-89(这些是ORIENT CHEMICALINDUSTRIES CO.,LTD的产品)、季铵盐的钼络合物TP-302和TP-415(这些是Hodogaya Chemical Co.,Ltd.的产品)、季铵盐COPY CHARGE PSY VP2038、三苯基甲烷衍生物COPY BLUE PR、季铵盐COPY CHARGE NEGVP2036和COPY CHARGE NX VP434(这些是Hoechst AG的产品)、LRA-901和硼络合物LR-147(这些是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铜酞菁、苝、喹吖啶酮、偶氮颜料、和具有官能团如磺酸基、羧基或季铵盐基团的聚合物。只要电荷控制剂能够起作用而不降低调色剂的定影性能,调色剂中含有的电荷控制剂的量可以为任何量。电荷控制剂的量为0.5质量%~5质量%,优选0.8质量%~3质量%。
<制备方法>
芯颗粒的制备方法可以为已知的调色剂颗粒的制备方法。特别地,可以使用乳化聚集法、溶解悬浮法和悬浮聚合法,这些方法均使用水性介质。
通过已知的乳化聚集法或悬浮聚合法制备芯颗粒后,将树脂细颗粒加入反应体系中,从而树脂细颗粒附着于和熔合于芯颗粒的表面。这里,可对反应体系进行加热以促进树脂细颗粒的附着和熔合。此外,金属盐的使用有效促进附着和熔合。
《油相的制备步骤》
含有有机溶剂和如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的树脂和着色剂的材料的油相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具体来说,在搅拌下将如树脂和着色剂的材料逐渐添加到有机溶剂中,从而使这些材料溶解或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值得注意的是,当将颜料用作着色剂时,和/或当使用的如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的材料不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时,在加入有机溶剂前优选对这些材料的颗粒进行微粉化。
如以上所述,着色剂可形成到母料中。类似地,如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的材料也可形成到母料中。
在另一方式中,着色剂、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可以通过湿工艺,如需要在分散助剂的存在下,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从而获得湿母料。
在再一方式中,当分散在低于有机溶剂的沸点下熔化的材料时,将该材料在有机溶剂中在搅拌下加热,如需要在分散助剂的存在下与分散质一起搅拌;且得到的溶液在搅拌或剪切下冷却,使溶解的材料结晶,从而得到分散质的微晶。
使用上述任何方式使着色剂、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分散后,将其和树脂一起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进一步分散。分散可使用已知的分散器,如珠磨机或圆盘磨机进行。
《调色剂芯颗粒的制备步骤》
对于通过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油相分散于至少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性介质中制备含有由油相形成的调色剂芯颗粒的分散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该方法可使用已知的分散器,如低速剪切分散器、高速剪切分散器、摩擦分散器、高压喷射分散器或超声分散器。这些中,优选使用高速剪切分散器形成粒径为2μm-20μm的分散质。对高速剪切分散器的转速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通常为1,000rpm-30,000rpm,优选5,000rpm-20,000rpm。对分散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间歇法中通常为0.1min-5min。分散时间超过5min时,不利的小颗粒残留,且分散进行过度使得分散体系不稳定,会潜在地形成聚集体和粗颗粒,这是不希望的。分散温度通常为0℃-40℃,优选10℃-30℃。当分散温度超过40℃时,分子运动活跃使分散稳定性变差,容易形成聚集体和粗颗粒,这是不希望的。而分散温度低于0℃时,分散液粘度增加,会需要更多的能量进行分散,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可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前述制备树脂细颗粒的方法中提到的表面活性剂相同。为了有效分散含有溶剂的油滴,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具有相对高的HLB的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水性介质中的浓度为1质量%-10质量%,更优选2质量%-8质量%,进一步优选3质量%-7质量%。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10质量%时,每个油滴变得过小,且还具有反胶束结构。这样,由于以该量添加表面活性剂,导致分散稳定性变差,从而容易形成粗油滴。而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低于1质量%时,油滴无法稳定分散而形成粗油滴。不用说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希望的。
《树脂细颗粒附着步骤》
可以进行如前所述的溶解悬浮法。然而,优选使用以下的方法,因为树脂细颗粒与着色颗粒的附着或熔合更加牢固。具体来说,该方法包括将着色颗粒材料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制备油相,将油相分散至水性介质中,和加入树脂细颗粒以使其附着于和熔合于油相的液滴表面。在调色剂芯颗粒的制备步骤中加入树脂细颗粒会形成大的、不均匀的树脂细颗粒,这是不希望的。
然后,将以乙烯基树脂细颗粒用作树脂细颗粒的情况作为实例,对树脂细颗粒附着步骤进行说明。
只要搅拌分散液,得到的着色颗粒分散液含有稳定的芯颗粒的液滴。为使树脂细颗粒附着于着色颗粒,将树脂细颗粒分散液加入这种芯颗粒浆料中,该芯颗粒浆料中油相的液滴分散在水相中。以30秒或更长的时间向其中加入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当加入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的时间为30秒或更少时,分散体系急剧变化而形成聚集颗粒。此外,乙烯基树脂细颗粒不均匀地附着于芯颗粒上,这是不希望的。同时,从降低生产效率的角度看,在不必要长的时间段内(例如,60分钟或更长)添加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是不希望的。
因此,添加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的时间优选30秒-60分钟,更优选1分钟-10分钟,特别优选1分钟-5分钟。
在将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加入芯颗粒分散液前,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地稀释或浓缩以使其具有期望的浓度。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的浓度优选5质量%-30质量%,更优选8质量%-20质量%。当该浓度低于5质量%时,加入分散液时有机溶剂的浓度产生巨大变化,会导致树脂细颗粒的附着不足,这是不希望的。而且,当该浓度高于30质量%时,树脂细颗粒趋于局部化在芯颗粒分散液中,导致树脂细颗粒不均匀地附着于芯颗粒上,这是不希望的。
此外,为制备油相的液滴,水相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为7质量%以下,优选6质量%以下,更优选5质量%以下。表面活性剂的量超过7质量%时,树脂细颗粒的嵌入率显著降低,这是不希望的。
以下将解释本发明的方法使乙烯基树脂细颗粒足够牢固地附着于芯颗粒上的原因。具体来说,当乙烯基树脂细颗粒附着于芯颗粒的液滴上时,芯颗粒可自由变形以与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充分地形成接触表面,且乙烯基树脂细颗粒利用有机溶剂溶胀或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以使其更容易附着于芯颗粒中的树脂。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有机溶剂必然以足够大的量存在于体系中。具体来说,在芯颗粒分散液中,相对于固体物质(例如,树脂、着色剂、如需要的脱模剂和电荷控制剂)的量,有机溶剂的量为50质量%-150质量%,优选70质量%-125质量%。有机溶剂的量超过150质量%时,通过一次制备过程得到的着色树脂颗粒的量减少,导致低的生产效率。此外,大量的有机溶剂损害分散稳定性,使得难以获得稳定的产品,这是不希望的。
使乙烯基树脂细颗粒附着于芯颗粒上的温度为10℃-60℃,优选20℃-45℃。该温度超过60℃时,生产需要的能量提高,增加了环境负担,并且液滴表面上存在的具有低酸值的乙烯基树脂细颗粒使得分散体系不稳定,继而潜在形成粗颗粒。同时,该温度低于10℃时,分散液粘度增加,导致树脂细颗粒不充分的附着。不用说,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希望的。
树脂细颗粒相对于调色剂总质量的比率为1%-20%,优选3%-15%,更优选5%-10%。当该比率为1%以下时,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当该比率为20%以上时,过量的树脂细颗粒较弱地附着于调色剂芯颗粒上,引起成膜或其它不利的现象。
《脱溶剂步骤》
在一种可采用的从得到的着色树脂分散液中去除有机溶剂的方式中,在搅拌下使整个体系的温度逐步增加,从而使液滴中含有的有机溶剂完全蒸发掉。
在另一可采用的方式中,在搅拌下使得到的着色树脂分散液向干燥气氛中喷雾,从而使液滴中含有的有机溶剂完全蒸发掉。在再一种可采用的方式中,在搅拌下对着色树脂分散液进行减压,以蒸发掉有机溶剂。后两种方式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来使用。
乳化的分散液喷雾的干燥气氛通常使用加热气体(例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燃烧气体),尤其是,将气流加热到等于或高于使用的溶剂的最高沸点的温度。通过使用例如喷雾干燥器、带式干燥器或回转炉在短时间内去除有机溶剂,使得制备的产品具有令人满意的品质。
《老化步骤》
当添加具有端位异氰酸酯基团的改性树脂时,可进行老化步骤以使异氰酸酯发生扩链/交联反应。老化时间通常为10分钟-40小时,优选2小时-24小时。老化温度通常为0℃-65℃,优选35℃-50℃。
《洗涤步骤》
以上述方式获得的着色树脂颗粒分散液不仅含有着色树脂颗粒,还含有辅助材料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因而,对分散液进行洗涤以将着色树脂颗粒从辅助材料分离。着色树脂颗粒的洗涤方法的实例包括离心分离法、减压过滤法和压滤法,但本发明中可采用的洗涤方法不局限于以上的方法。以上的任何方法均可以形成着色树脂颗粒滤饼。若着色树脂颗粒通过仅一次洗涤过程洗涤不充分,可将形成的滤饼再分散在水性溶剂以形成浆料,然后用以上的任意方法对其重复处理以提取出着色树脂颗粒。当采用减压过滤法和压滤法进行洗涤时,可使水性溶剂穿透滤饼以将着色树脂颗粒中含有的辅助材料洗涤出来。用于洗涤的水性溶剂为水,或水与醇如甲醇或乙醇的混合溶剂。从降低成本和例如排水处理引起的环境负担的角度看,优选使用水。
《干燥步骤》
对洗涤后的含有大量水性介质的着色树脂颗粒进行干燥以去除水性介质,从而可以仅得到着色树脂颗粒。干燥方法使用例如喷雾干燥机、真空冻干机、减压干燥机、静止盘架干燥机、可动盘架干燥机、流化床型干燥机、旋转干燥机或搅拌型干燥机。优选对着色树脂颗粒进行干燥,直到其含水量减少到低于1质量%。而且,当干燥的着色树脂颗粒絮凝而引起使用不便时,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喷气磨、亨舍尔混合机、超级混合机、咖啡磨、OSTER共混机或食品加工机敲击使絮凝的颗粒彼此分离。
《暴露区的变形步骤》
优选施加外力使暴露区变形为扁平的。对施加外力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可使用已知的混合机。混合机的实例包括喷气磨、亨舍尔混合机、超级混合机、咖啡磨、OSTER共混机或食品加工机。也优选在混合的同时进行加热处理以使扁平化更加有效。可以使用已知的表面改性设备如METEORAINBOW(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的产品)进行热处理。
对进行热处理的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的选择,但优选30℃-50℃,更优选40℃-45℃。当该温度低于30℃时,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充分地促进通过热处理引起的变形(表面改性)。当该温度超过50℃时,调色剂可能熔合于设备上。
对嵌入区平均深度D2与暴露区平均高度D1的比D2/D1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的选择,但优选1以上,更优选3以上,特别优选5以上。当该比小于1时,树脂细颗粒和芯颗粒之间的粘附力变低,使得树脂细颗粒容易脱落,这是不希望的。
对暴露区平均直径R1(平均纵向长度)与暴露区平均高度D1的比R1/D1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的选择,但优选3以上,更优选5以上,特别优选10以上。当该比小于3时,各暴露区的厚度相对于其纵向长度增加,会引起树脂细颗粒脱落和变形,从而改变调色剂的性能,这是不希望的。
对在芯颗粒表面上的暴露区的平均覆盖率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的选择,但优选30%以上,更优选50%以上,特别优选80%以上。当平均覆盖率低于30%时,通过表面改性获得的效果变差,这是不希望的。
对在芯颗粒表面上的暴露区的覆盖率的标准偏差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进行适当的选择,但优选10以下,更优选7以下,特别优选5以下。当标准偏差超过10时,调色剂表面上的突起部变得不均匀,会导致背景污染、低的转印性和低的耐热存储稳定性,这是不希望的。
用于制备表面具有突起部的调色剂颗粒的方法,除了上述湿法外,还包括干法,在干法中调色剂颗粒基体(base)和树脂细颗粒在搅拌下混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树脂细颗粒在调色剂颗粒基体上的机械粘附或涂覆。然而,由于以下的原因不希望用干法。干法中,无法施加大的剪切力。这是因为在混合和搅拌步骤中,干法不仅施加压痕力使树脂细颗粒变形或附着至调色剂芯颗粒上,还施加使树脂细颗粒脱落的剪切力。因此树脂细颗粒不能牢固地附着于调色剂颗粒基体上,或暴露区无法扁平化。因此,在显影设备中无法抑制树脂细颗粒的脱落和变形。优选的是,通过湿法使树脂细颗粒牢固地附着于芯颗粒上,由此,树脂细颗粒和芯颗粒间的粘附抵抗机械冲击,而且暴露区能够扁平化。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形成图像。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作为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使用。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调色剂作为单组分显影剂使用。而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具有环形中间转印单元。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具有配置为除去感光体和/或中间转印单元上残留的调色剂的清洁单元。清洁单元不必一定具有清洁刮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具有配置为用带有加热设备的辊或带来定影图像的定影单元。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单元是具有不需施油的定影部件的定影单元。
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包括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的其他单元,如电荷消除单元、回收单元和控制单元。
通过感光体和构成部件(例如,显影单元和清洁单元)的整合,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形成为处理盒,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或者,感光体和带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分离单元和清洁单元中至少之一承载在一起以形成处理盒,该处理盒为使用其引导单元(例如,轨道)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的单个单元。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在未显示的主体外壳中包括,在图2中顺时针转动的潜像承载部件(1),其周围设置有清洁设备(2),曝光设备(3),具有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剂(T)的显影设备(4),清洁部件(5),中间转印介质(6),支撑辊(7),转印辊(8)和未示出的电荷消除单元。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未示出的含有多个记录纸张(P)的纸张供给盒,该记录纸张(P)为示例性记录介质。通过未示出的纸张供给辊将纸张供给盒中的记录纸张(P)逐一供给到中间转印介质(6)和作为转印单元的转印辊(8)之间。向它们之间供给前,记录纸张保持在一对定位辊上从而能够将其以期望的时间间隔供给。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如图2中的顺时针转动时,潜像承载部件(1)被带电部件(2)均匀地带电。然后用来自曝光设备(3)的由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照射潜像承载部件(1),从而形成静电潜像。使用显影设备(4)用调色剂对形成于潜像承载部件(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接着,通过施加转印偏压将用显影设备(4)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从潜像承载部件(1)转印至中间转印介质(6)。独立地,向中间转印介质(6)和转印辊(8)之间供给记录纸张(P)。此外,带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传送至未示出的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具有定影辊和加压辊,其中加热定影辊至预定温度,加压辊以预定的压力压向定影辊。定影单元加热和加压由转印辊(8)传送的记录纸张,从而定影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未示出的排出托盘。
在进行过上述记录过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辊(8)将调色剂图像从潜像承载部件(1)转印至记录纸张上,该潜像承载部件(1)进一步转动到达清洁部件(5),在这里潜像承载部件(1)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被刮除。然后,用未示出的电荷消除部件对潜像承载部件(1)进行电荷消除。通过带电部件(2)使图像形成装置均匀带电,被电荷消除部件消除了电荷的潜像承载部件(1)以前述相同的方式进行下一次图像的形成。
接着将对适用于本发明的图像显影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对潜像承载部件(1)的材料、形状、结构和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从现有技术已知的那些中适当选择。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合适地为鼓形或带形,且为例如,由如非晶硅或硒制成的无机感光体和由如聚硅烷或聚甲川酞菁制成的有机感光体。这些中,优选非晶硅感光体或有机感光体,因为其具有长的使用寿命。
利用静电潜像形成单元,通过例如图像化地曝光潜像承载部件(1)的带电表面,能够将静电潜像形成于潜像承载部件(1)上。静电潜像形成单元至少含有使潜像承载部件(1)的表面带电的带电部件(2)和图像化地曝光潜像承载部件(1)表面的曝光设备(3)。
带电步骤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带电设备(2)将电压施加到潜像承载部件(1)的表面上来实施。
对带电设备(2)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已知的具有例如导电或半导电辊、刷、膜和橡胶刮板的接触型带电器,和利用电晕放电如电晕管和栅极管(scorotron)带电器的非接触型带电器。
带电设备(2)可以是带电辊及磁刷和毛皮刷。其形状可根据电子照相装置的规格或配置适当选择。当使用磁性刷作为带电设备时,磁刷由以下组成:各种铁氧体颗粒如Zn-Cu铁氧体的带电部件,承载该铁氧体颗粒的非磁性导电套筒、和包含在该非磁性导电套筒中的磁辊。此外,毛皮刷为例如,用例如碳、硫化铜、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处理而导电的毛皮,并将该毛皮盘绕或安装于经处理而导电的金属或金属芯上,从而获得带电设备。
带电设备(2)不限于前述的接触型带电器。然而,从降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带电器产生的臭氧量的角度看,优选接触型带电器。
可以通过例如用曝光设备(3)图案化曝光感光体表面进行曝光。对曝光设备(3)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的目的适当选择,只要其能够获得对通过带电设备(2)带电的潜像承载部件(1)的表面期望的图案化曝光。其实例包括各种曝光设备,如复印光学曝光设备、棒形透镜阵列曝光设备、激光光学曝光设备和液晶快门曝光设备。
可以通过例如使用显影设备(4)利用本发明的调色剂显影静电潜像来进行显影。对显影设备(4)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其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进行显影,可从已知的显影单元中适当选择。优选的显影单元实例包括其中具有本发明的调色剂且能够以接触或非接触方式将调色剂施加到静电潜像上的显影设备。
显影设备(4)优选具有显影辊(40)和薄层形成部件(41)。这里,显影辊(40)在其圆周表面具有调色剂,当显影辊(40)和与之接触的潜像承载部件(1)一起转动时,显影辊(40)将调色剂供给到形成于潜像承载部件(1)上的静电潜像上。薄层形成部件(41)与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接触以在显影辊(40)上形成调色剂薄层。
使用的显影辊(40)优选为金属辊或弹性辊。对金属辊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铝辊。通过对金属辊的喷砂处理,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具有期望表面摩擦系数的显影辊(40)。具体来说,通过玻璃珠喷砂对铝辊进行处理以粗糙化辊表面。这样得到的显影辊能够在其上附着适当量的调色剂。
使用的弹性辊是涂覆弹性橡胶层的辊。在该辊上进一步提供由易于与调色剂极性相反带电的材料形成的表面涂层。弹性橡胶层的硬度依照JIS-A设置为等于或低于60°,以防止因在弹性橡胶层和薄层形成部件(41)之间的接触区的压力集中导致的调色剂变差。弹性橡胶层的表面粗糙度(Ra)设置为0.3μm-2.0μm,以在其表面保持必须量的调色剂。此外,由于显影辊(40)接收显影偏压以在显影辊(40)和潜像承载部件(1)之间形成电场,弹性橡胶层的电阻设定为103Ω-1010Ω。显影辊(40)逆时针转动以将其上保留的调色剂传送至显影辊(40)面对薄层形成部件(41)和潜像承载部件(1)的位置。
在供给辊(42)和显影辊(40)之间的接触区且在显影辊(40)转动方向的上游设置薄层形成部件(41)。薄层形成部件(41)是不锈钢(SUS)或磷青铜的金属板簧,且其自由端与显影辊(40)的表面以10N/m-40N/m的压力接触。薄层形成部件(41)通过压力使通过其下的调色剂形成薄层,并使调色剂摩擦带电。此外,为辅助摩擦带电,薄层形成部件(41)接收具有与调色剂极性同向的相对于显影偏压的补偿值的调节偏压。
对形成显影辊(40)的表面的橡胶弹性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的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丁二烯共聚物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丙烯酸类橡胶、表氯醇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和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共混物。这些中,特别优选表氯醇橡胶和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的共混橡胶。
通过例如用橡胶弹性材料涂覆导电轴的圆周来制备显影辊(40)。导电轴由例如金属如不锈钢(SUS)制成。
可以通过例如用转印辊使潜像承载部件(1)带电来实施转印。转印辊优选具有配置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介质(6)上形成转印图像的一次转印单元;和配置为将转印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单元(转印辊(8))。更优选地,对于两色以上的调色剂的情况,优选使用全色调色剂,转印辊具有配置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介质(6)上以形成复合转印图案的一次转印单元;和配置为将复合转印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对中间转印介质(6)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从已知的转印介质中进行适当的选择。其优选的实例包括转印带。
转印单元(一次转印单元或二次转印单元)优选至少具有使从潜像承载部件(1)到记录纸张张(P)的调色剂图像电荷分离的转印部件。转印单元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转印单元的实例包括使用电晕放电的电晕转印设备、转印带、转印辊、压力转印辊和粘性转印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记录纸张(P)的典型实例包括普通纸。然而对记录纸张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预期的目的适当选择,只要其在显影后能接收未定影的图像。使用的记录纸张的其它实例包括OHP中使用的PET基片。
通过例如用定影单元定影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进行定影。对彩色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可以在每次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时进行,或者在彩色调色剂图像已相互叠加后一次进行。
对定影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预期的目的适当选择。定影单元优选为已知的热-压单元。热-压单元的实例包括加热辊和加压辊的组合,和加热辊、加压辊和环形带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热-压单元的加热温度优选80℃-200℃。
如图3中所示,定影设备可以是具有含氟表面层的软辊型定影设备。该定影单元具有加热辊(9)和加压辊(14)。加热辊(9)具有铝芯(10)、硅橡胶弹性材料层(11)、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表面层(12)和加热器(13),其中弹性材料层(11)和PFA表面层(12)设置在铝芯(10)上,加热器(13)设置在铝芯(10)内。加压辊(14)具有铝芯(15)、硅橡胶弹性材料层(16)和PFA表面层(17),其中弹性材料层(16)和PFA表面层(17)设置在铝芯(15)上。值得注意的是,如图所示地,供给具有未定影图像(18)的记录纸张(P)。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根据预期的目的,除了该定影单元外,或代替该定影单元,还可使用已知的光学定影设备。
电荷消除优选通过例如用电荷消除单元施加电荷消除偏压至潜像承载部件上进行。对电荷消除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其能够施加电荷消除偏压至潜像承载部件上,并可从已知的电荷消除设备中适当选择。优选的是使用电荷消除灯或类似设备。
清洁优选通过例如用清洁单元去除感光体上残留的调色剂进行。对清洁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其能够去除感光体上残留的调色剂,并可从已知的清洁器中适当选择。其优选的实例包括磁刷清洁器、静电刷清洁器、磁性辊清洁器、刮片清洁器、刷清洁器和网格清洁器。
回收优选通过例如用回收单元将清洁单元去除的调色剂传送到显影单元中进行。对回收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例如已知的传送单元。
控制优选通过例如用控制单元来控制每个单元进行。对控制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其能够控制每个单元,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如序列发生器或计算机的设备。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或处理盒使用定影性能优异、且在显影过程中不引起应力造成的变差(例如,裂纹)的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因此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图像。
[多色图像形成装置]
图4是应用本发明的多色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示意图。图4中显示的多色图像形成装置是串联式全色图像形成装置。
图4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未示出的主体外壳中含有:在图4中顺时针转动的静电潜像承载部件(1),在其每一个周围设置有带电设备(2),曝光设备(3),显影设备(4),中间转印介质(6),支撑辊(7)和转印辊(8)。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未示出的含有多个记录纸张的供纸盒。用未示出的纸张供给辊向中间转印介质(6)和转印辊(8)之间逐一供给供纸盒中的记录纸张(P),然后用定影单元(19)定影。向它们之间供给纸张前,记录纸张保持在一对定位辊上从而能够以期望的时间间隔供纸。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在图4中顺时针转动时,每一个潜像承载部件(1)被相应的带电设备(2)均匀地带电。然后,用来自相应的曝光设备(3)的由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照射潜像承载部件(1),从而形成静电潜像。使用相应的显影设备(4)用调色剂对形成于潜像承载部件(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接着,将通过用显影设备(4)将调色剂施加到潜像承载部件上而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从潜像承载部件(1)转印至中间转印介质。用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四种颜色实施前述过程,从而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
图5是辊筒型全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该图像形成装置切换每个显影设备依次将彩色调色剂施加在一个潜像承载部件(1)上进行显影。用转印辊(8)将彩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介质(6)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然后将其传送至定影部件以得到定影的图像。
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介质(6)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以后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潜像承载部件(1)进一步转动到达清洁部件(5),在这里潜像承载部件(1)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被刮片刮除,随后进行电荷消除。然后,用带电设备(2)使经电荷消除部件消除电荷的潜像承载部件(1)均匀带电,并以前述相同的方式进行下一次图像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清洁部件(5)限于通过刮片将残留于潜像承载部件(1)上的调色剂刮掉的部件。例如,清洁部件(5)可以为将残留于潜像承载部件(1)上的调色剂刮掉的毛皮刷。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或图像形成装置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因此能够提供良好的图像。
<处理盒>
本发明的处理盒至少包括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和配置为用本发明的调色剂显影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以形成可视的图像的显影单元;和如果需要,进一步包括适当选择的其它单元,如带电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清洁单元和电荷消除单元,其中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
显影单元至少包括容纳本发明的调色剂或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以及承载和传送显影剂容器中容纳的调色剂或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并可选地包括例如用于调节显影剂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层厚度的层厚度调节部件。本发明的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各种电子照相装置、传真机和打印机上。优选的是,其可拆卸地固定于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上。
如图6所示,处理盒包括潜像承载部件(1)、带电设备(2)、显影设备(4)、转印辊(8)和清洁部件(5);和如果需要的话,进一步包括其它单元。在图6中,(L)表示从未示出的曝光设备发射的光,和(P)表示记录纸张。潜像承载部件(1)可与前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潜像承载部件相同。带电设备(2)可以是任意的带电部件。
接着,将说明通过图6所示的处理盒进行的图像形成过程。当顺时针转动时,潜像承载部件(1)被带电设备(2)带电,然后暴露于未示出的曝光单元发射的光(L)。结果,相应于曝光图案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潜像承载部件(1)上。用显影设备(4)中的显影剂来显影静电潜像。通过转印辊(8)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然后打印出来。接着,在清洁部件(5)中清洁调色剂图像已从其转印的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并用未示出的电荷消除单元进行电荷消除。上述过程重复进行。
<调色剂颗粒粒径的测定>
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通过库尔特计数仪方法测量。可采用的测量装置的实例包括Coulter Counter TA-II、Coulter Multisizer II和CoulterMultisizer III(这些产品由Coulter,Inc.生产)。以下将说明该测量方法。
首先,将表面活性剂(0.1mL~5mL),优选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加入到电解质溶液(100mL~150mL)中。这里,电解质溶液是使用一级氯化钠制备的约1%的NaCl水溶液,其可商购产品的实例包括ISOTON-II(Coulter,Inc.的产品)。之后,使测量样品(2mg~20mg)悬浮于以上获得的电解质溶液中。得到的电解质溶液用超声波分散机进行分散约1~约3分钟。使用100μm孔径的上述设备对这样得到的分散液进行分析以测量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或体积。然后,由得到的值计算体积粒度分布和数量粒度分布。由这些分布,可获得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和数量平均粒径。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测量中使用13个通道:2.00μm(包括)~2.52μm(不包括);2.52μm(包括)~3.17μm(不包括);3.17μm(包括)~4.00μm(不包括);4.00μm(包括)~5.04μm(不包括);5.04μm(包括)~6.35μm(不包括);6.35μm(包括)~8.00μm(不包括);8.00μm(包括)~10.08μm(不包括);10.08μm(包括)~12.70μm(不包括);12.70μm(包括)~16.00μm(不包括);16.00μm(包括)~20.20μm(不包括);20.20μm(包括)~25.40μm(不包括);25.40μm(包括)~32.00μm(不包括);和32.00μm(包括)~40.30μm(不包括);即,测量粒径为2.00μm(包括)~40.30μm(不包括)的颗粒。
本发明的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3μm-9μm,更优选4μm-8μm,进一步优选4μm-7μm,以使调色剂颗粒均匀和充足地带电。体积平均粒径小于3μm的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粘附力相对增加,这是不希望的,因为电场中调色剂的可操作性降低。体积平均粒径大于9μm的调色剂颗粒形成图像品质(例如,细线的再现性)变差的图像。
并且,在调色剂中,体积平均粒径与数量平均粒径的比(体积平均粒径/数量平均粒径)优选1.25以下,更优选1.20以下,进一步优选1.17以下。当该比超过1.25时;即调色剂颗粒粒径均匀度低时,突起部的大小趋于变化。此外,反复使用期间,具有大粒径的调色剂颗粒,或者在一些情况下,具有小粒径的调色剂颗粒被优先消耗,从而显影设备中剩余的调色剂颗粒的平均粒径与开始状态的调色剂颗粒相比改变。这样,初始设定的显影条件对于剩余调色剂颗粒的显影不是最佳的。结果,趋于发生各种不利的现象,包括带电失败、传送的调色剂颗粒的量显著增加或降低、调色剂堵塞和调色剂泄露。
<调色剂颗粒形状的测量>
可以使用流动型颗粒图像分析仪FPIA-2000测定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具体来说,将0.1mL-0.5mL的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加入容器中的之前已去除固体杂质的100mL-150mL的水中。然后,将约0.1g-约0.5g的测量样品加入容器中,然后分散。得到的悬浮液用超声分散器分散处理约1分钟-约3分钟,调整分散液的浓度,使得样品颗粒数量为3,000个/微升-10,000个/微升。在这种状态下,使用分析仪测定调色剂的形状和分布。
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30以上,优选0.950以上,更优选0.970以上。平均圆形度小于0.930的调色剂流动性差,容易引起显影故障及转印效率变差。
<乙烯基树脂细颗粒的粒径的测量>
用UPA-150EX(NIKKISO Co.,LTD.的产品)测量树脂细颗粒的粒径。
树脂细颗粒的粒径为50nm-200nm,优选80nm-160nm,更优选100nm-140nm。当该粒径小于50nm时,在调色剂表面上难以形成足够大的突起部。当该粒径超过200nm时,形成的突起部变得不均匀,这是不希望的。而且,树脂细颗粒中,体积平均粒径与数量平均粒径的比(体积平均粒径/数量平均粒径)优选1.25以下,更优选1.20以下,进一步优选1.17以下。当树脂细颗粒的粒径超过1.25时;即树脂细颗粒的粒径均匀度差,形成的树脂细颗粒的嵌入率趋于变化。
<分子量的测量(GPC)>
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在以下条件下测量树脂的分子量。
装置:GPC-150C(Waters Co.的产品)
柱子:KF801-807(Shodex Co.的产品)
温度:40℃
溶剂:THF(四氢呋喃)
流速:1.0mL/min
注射的样品:0.1mL浓度为0.05%-0.6%的样品
从在以上条件下测量的树脂分子量分布,使用由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得到的分子量校正曲线计算树脂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用于获得校正曲线的聚苯乙烯标准样品是甲苯和Showdex STANDARD的Std.No.S-7300、S-210、S-390、S-875、S-1980、S-10.9、S-629、S-3.0和S-0.580(SHOWADENKO K.K.的产品)。使用的检测器为RI(折射率)检测器。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量(DSC)>
使用TG-DSC系统TAS-100(Rigaku Dlenki Co.,Ltd.的产品)测量Tg。
将样品(约10mg)装入置于夹持单元上的铝容器中。然后将夹持单元放入电炉。将该样品以10℃/min的加热速率从室温加热到150℃,在150℃静置10分钟,冷却到室温,并静置10分钟。通过将样品在氮气氛中以10℃/min的加热速率再加热到150℃来进行DSC分析。使用分析系统TAS-100系统,由基线和Tg附近的吸热曲线切线的交点计算Tg。
<酸值的测量>
树脂的酸值根据JIS K1557-1970测量,以下将具体说明。
·精确称重约2g(W(g))的粉碎样品。
·将该样品加入200mL的锥形烧瓶。而后向烧瓶中加入100mL甲苯/乙醇(2∶1)的溶剂混合物。得到的混合物静置5小时进行溶解。向溶液中加入作为指示剂的酚酞溶液。
·用氢氧化钾的0.1N醇溶液滴定所得溶液。KOH溶液的量定义为S(mL)。
·进行空白测试,且KOH溶液的量定义为B(mL)。
·使用下式计算酸值:
酸值=[(S-B)×f×5.61]/W
其中f表示KOH溶液的因子。
<固体物浓度的测量>
油相中所含的固体物的浓度按如下测量。
预先精确称重铝板的重量(约1~约3g)。将约2g油相在30秒内置于铝板上,然后精确称重置于铝板上的油相。将铝板放入设定为150℃的炉中1小时以蒸发溶剂。而后将铝板从炉中取出并进行冷却。之后,用电子天平测量铝板和油相中的固体物的总质量。从铝板和油相中含有的固体物的总质量减去铝板质量来获得油相中含有的固体物的质量,通过上述得到的固体物的质量除以置于铝板上的油相的质量得到油相中含有的固体物的浓度。并且,溶剂与油相中含有的固体物之比为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值:(油相的质量-油相中含有的固体物的质量);即溶剂的质量/油相中含有的固体物的质量。
<树脂细颗粒平均高度D1、嵌入区的平均深度D2、平均暴露直径R1、平均开口直径R1’、和在芯颗粒表面上暴露区的覆盖率的测量>
按以下方法测量树脂细颗粒(第二树脂)的平均高度D1、嵌入区的平均深度D2、平均暴露直径R1、平均开口直径R1’和在芯颗粒表面上的暴露区的覆盖率。
将能在30分钟内固化的环氧树脂滴到专门用于装置的短柱(stub)上,并静置30分钟。将样品施加到环氧树脂上并静置一天以上。用超薄切片机(Ultrasonic Co.的产品)切割样品以形成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在扫描透射电镜(STEM)或Schottky场发射扫描透射电镜(Schottky FE-SEM)下观察该横截面。使用图像分析粒度分布测量软件“Mac-View”(Mountech Co.,Ltd.的产品)处理得到的横截面图像,对100个以上的嵌入第一树脂中的树脂细颗粒测量树脂细颗粒暴露区的高度D1、嵌入区的深度D2、暴露区的暴露直径(纵向长度)R1、和第二树脂嵌入其中的第一树脂的部分的开口直径(纵向长度)R1’,从而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测定100个以上的调色剂颗粒,以得到芯颗粒表面上暴露区的覆盖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这里使用的芯颗粒表面上暴露区的覆盖率定义为暴露区的总纵向长度相对于调色剂芯颗粒周长的百分比。
实施例
接着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这些实施例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单位“份”是指质量份,单位“%”是指质量%。
<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方法>
向配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0.7份)和离子交换水(498份),而后在搅拌下加热到80℃以溶解。之后,将过硫酸钾(2.6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104份)中的溶液加入到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5分钟后,将苯乙烯单体(200份)和正辛硫醇(4.2份)的单体混合物在90分钟内滴加到得到的混合物中。随后,将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80℃60分钟以进行聚合反应。
然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以获得体积平均粒径为135nm的白色[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之后,将2mL如此得到的[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加入培养皿以蒸发分散介质。测量得到的干燥产物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Tg,分别为8,300、16,900和84℃。
<树脂细颗粒分散液2的制备方法>
向配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0.7份)和离子交换水(498份),而后在搅拌下加热到80℃以溶解。之后,将过硫酸钾(2.5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98份)中的溶液加入到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5分钟后,将苯乙烯单体(160份)和具有以下的化学式的[化合物1](40份)的单体混合物在90分钟内滴加至得到的混合物中。随后,将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80℃60分钟以进行聚合反应。
然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以获得体积平均粒径为115nm的白色[树脂细颗粒分散液2]。之后,将2mL如此得到的[树脂细颗粒分散液2]加入培养皿以蒸发分散介质。测量得到的干燥产物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Tg,分别为98,400、421,900和70℃。
<树脂细颗粒分散液3的制备方法>
向配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0.7份)和离子交换水(498份),而后在搅拌下加热到80℃以溶解。之后,将过硫酸钾(2.5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98份)中的溶液加入到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5分钟后,将苯乙烯单体(130份)和具有以下的化学式的[化合物1](70份)的单体混合物在90分钟内滴加至得到的混合物中。随后,将所得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80℃60分钟以进行聚合反应。
然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115nm的白色[树脂细颗粒分散液3]。之后,将2mL如此得到的[树脂细颗粒分散液3]加入培养皿以蒸发分散介质。测量得到的干燥产物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Tg,分别为87,600、391,700和48℃。
<树脂细颗粒分散液4的制备方法>
向配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0.7份)和离子交换水(498份),而后在搅拌下加热到80℃以溶解。之后,将过硫酸钾(2.6份)溶解在离子交换水(104份)中的溶液加入到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5分钟后,将苯乙烯单体(170份)、丙烯酸丁酯(30份)和正辛硫醇(4.2份)的单体混合物在90分钟内滴加至得到的混合物中。随后,将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80℃60分钟以进行聚合反应。
然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135nm的白色[树脂细颗粒分散液4]。之后,将2mL如此得到的[树脂细颗粒分散液4]加入培养皿以蒸发分散介质。测量得到的干燥产物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Tg,分别为8,600、17,300和55℃。
<聚酯1的合成>
向配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加入双酚A的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229份)、双酚A的环氧丙烷3mol加合物(529份)、对苯二甲酸(208份)、己二酸(46份)、和氧化二丁锡(2份),然后在常压下在230℃进行反应8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之后,将偏苯三酸酐(44份)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在常压下在180℃反应2小时,从而合成[聚酯1]。如此得到的[聚酯1]的数均分子量为2,500,重均分子量为6,7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3℃,且酸值为25mgKOH/g。
<聚酯2的合成>
向配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加入双酚A的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264份)、双酚A的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523份)、对苯二甲酸(123份)、己二酸(173份)、和氧化二丁锡(1份),然后在常压下在230℃进行反应8小时。接着使反应混合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8小时。之后,将偏苯三酸酐(26份)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在常压下在180℃反应2小时,从而合成[聚酯2]。如此得到的[聚酯2]的数均分子量为4,000,重均分子量为47,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且酸值为12mgKOH/g。
<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酯1的合成>
向配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加入双酚A的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682份)、双酚A的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81份)、对苯二甲酸(283份)、偏苯三酸酐(22份)、和氧化二丁锡(2份),之后在常压下在230℃进行反应8小时。接着反应混合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中间聚酯1]。如此得到的[中间聚酯1]的数均分子量为2,200,重均分子量为9,7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4℃,酸值为0.5mgKOH/g,且羟基值为52mgKOH/g。
接下来,向配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加入[中间聚酯1](41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9份)、和乙酸乙酯(500份),然后在100℃下反应5小时,从而得到[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酯1]。
<母料的制备>
用亨舍尔混合机将炭黑(REGAL 400R,Cabot Corporation的产品)(40份)、粘合树脂(聚酯树脂)(60份)(RS-801,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的产品,酸值:10,Mw:20,000,Tg:64℃)和水(30份)混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含有用水浸渍的颜料聚集体的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用辊表面温度已经调节到130℃的双辊磨捏合45分钟。将经捏合的产物用粉碎机粉碎以具有1mm的尺寸,从而得到[母料1]。
(实施例1)
<油相的制备步骤>
向配备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聚酯1](545份)、[石蜡(熔点:74℃)](181份)、和乙酸乙酯(1,450份)。将混合物的温度在搅拌下升高到80℃,在80℃保持5小时,并经过1小时冷却到30℃。然后,将[母料1](500份)和乙酸乙酯(100份)加入到该容器,然后混合1小时,从而得到[原料溶液1]。
将[原料溶液1](1,500份)加入容器,其中使用珠磨机(“ULTRAVISCOMILL”,AIMEX Co.,Ltd.的产品)在以下条件下将着色剂和蜡进行分散:液体进料速率:1kg/h,盘的圆周速率:6m/s,0.5mm的氧化锆珠填充到80体积%,和3次。接着,将66质量%的[聚酯2]的乙酸乙酯溶液(655份)加入其中,在上述条件下通过珠磨机1次,从而得到[颜料/蜡分散液1]。
使用TK均相混合器(Tokushu Kika Kogyo Co.,Ltd.的产品)以5,000rpm混合[颜料/蜡分散液1](976份)一分钟。然后,将[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酯1](88份)加入[颜料/蜡分散液1]中。得到的混合物使用TK均相混合器(TokushuKika Kogyo Co.,Ltd.的产品)以5,000rpm混合1分钟,从而得到[油相1]。通过测量,[油相1]的固体成分为52.0质量%,且该固体成分中的乙酸乙酯的量为92质量%。
<水相的制备>
将离子交换水(970份)、40份的用于稳定分散体的25质量%有机树脂细颗粒的水性分散液(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硫酸酯的钠盐的共聚物)、95份48.5%的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水溶液和98份乙酸乙酯在搅拌下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混合物的pH为6.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调整pH为9.5,从而得到[水相1]。
<芯颗粒的制备步骤>
将所得的[水相1](1,200份)加入到[油相1]中。使用TK均相混合器以8,000rpm~15,000rpm将得到的混合物混合2分钟,同时在水浴中调节到20~23℃,以抑制由混合器的剪切热造成的温度升高。而后,使用配备有锚翼的Three-One Motor以130rpm~350rpm将该混合物搅拌10分钟,从而制得含有在水相中的油相(芯颗粒)的液滴的[芯颗粒浆料1]。
<突起部的形成>
首先,将[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106份)与离子交换水(71份)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固体浓度:15%)在3min内滴加至温度被调整到22℃的[芯颗粒浆料1]中。在用配备有锚翼的Three-One Motor以130rpm~350rpm搅拌[芯颗粒浆料1]的同时进行所述滴加。然后,以200rpm~450rpm进一步搅拌混合物30分钟,得到[复合颗粒浆料1]。而后,稀释1mL的[复合颗粒浆料1]至10mL的体积,随后进行离心,从而得到透明上清液。
<脱溶剂>
向配备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复合颗粒浆料1],其在30℃搅拌下脱溶剂8小时,以得到[分散浆料1]。将少量[分散浆料1]置于载玻片上,并通过盖玻片在光学显微镜(×200)下观察。结果,观察到均匀的着色颗粒。而且,稀释1mL[分散浆料1]至10mL的体积,随后进行离心,从而得到透明上清液。
<洗涤/干燥步骤>
在减压下过滤[分散浆料1](100份)后,进行以下处理(1)-(4)。
(1)向滤饼中加入离子交换水(100份),然后用TK均相混合器(在12,000rpm、10分钟)进行混合并过滤。
(2)向(1)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离子交换水(900份)。得到的混合物用TK均相混合器(在12,000rpm、30分钟)在施加超声振动下混合,然后在减压下过滤。重复该处理直到再得浆料(re-slurry)的电导率为10μC/cm或更低。
(3)向(2)中获得的再得浆料加入10%的盐酸使得pH为4,然后用Three-One Motor进行30分钟的搅拌,并过滤。
(4)向(3)中得到的滤饼中加入离子交换水(100份),用TK均相混合器(在12,000rpm、10分钟)进行混合,并过滤。重复该处理直到再得浆料的电导率为10μC/cm或更低,从而获得[滤饼1]。
使用循环空气干燥机将[滤饼1]在45℃干燥48小时,然后用开口大小为75μm的筛子过筛,以得到[调色剂基体1]。通过在扫描电镜下对得到的[调色剂基体1]的观察,发现乙烯基树脂均匀地与芯颗粒的表面熔合。
<暴露区的扁平化步骤>
将得到的[调色剂基体1](100)份加入亨舍尔混合机,并在5,000rpm搅拌下混合30分钟以得到[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通过在扫描电镜下对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的观察,发现扁平化后的乙烯基树脂非均匀地与芯颗粒的表面熔合。
<添加剂的附着步骤>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将[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100份)和二氧化硅细粉(1.5份)(RX50,Nippon Aerosil Co.,Ltd.的产品;平均一次粒径:40μm)混合在一起。使得到的混合物通过开口大小为60μm的筛子,以去除粗颗粒和聚集体,从而得到[调色剂1]。
(实施例2)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2],除了在暴露区的扁平化步骤中将[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变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2]。实施例2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2]。
(实施例3)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3],除了在水相制备中将48.5%的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的水溶液的量由95份变为285份。实施例3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3]。
(实施例4)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4],除了在暴露区的扁平化步骤中将处理时间由30分钟变为2分钟。实施例4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4]。
(实施例5)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5],除了在突起部的形成中将[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的量由106份变为20份。实施例5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5]。
(实施例6)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6],除了在突起部形成中将[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变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3]。实施例6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6]。
(实施例7)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7],除了[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的量由106份变为530份,且48.5%的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的水溶液(190份)和[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同时滴加。实施例7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7]。
(实施例8)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8],除了在制备水相中将[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加入到[水相1]中,和在突起部形成中不加入[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实施例8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8]。
(实施例9)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9],除了在突起部形成中[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变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4]。实施例9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9]。
(实施例10)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10],除了在油相的制备步骤中不加入[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酯1]。实施例10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0]。
(实施例11)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1],除了在水相的制备中48.5%的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的水溶液的量由95份改为475份。实施例11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1]。
(实施例12)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2],除了在暴露区的扁平化步骤中处理时间由30分钟变为30秒。实施例12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2]。
(实施例13)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3],除了在突起部的形成中[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的量由106份变为5份。实施例13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3]。
(实施例14)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4],除了在添加剂附着步骤中,二氧化硅细粉RX50变为二氧化硅细粉OX50(Nippon Aerosil Co.,Ltd.的产品,平均一次粒径:40μm)。实施例14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4]。
(比较例1)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5],除了突起部形成中不加入[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实施例15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5]。比较例1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5]。
(比较例2)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6],除了在水相制备中48.5%的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的水溶液的量由95份变为125份,和不进行暴露区的扁平化步骤。比较例2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称为[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6]。
(比较例3)
以和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17],除了代替所述暴露区的扁平化步骤,进行以下<暴露区的形成和暴露区的扁平化步骤>。
<暴露区的形成和暴露区的扁平化步骤>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在5,000rpm在搅拌下将比较例1中得到的[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15](100份)和[树脂细颗粒分散液1]的干燥产物(20份)混合在一起30分钟。
将每种[处理后的调色剂基体](20份)和丙烯酸类树脂珠(30g)装入100mL聚乙烯瓶中,然后在搅拌下用辊磨机转动24小时以得到伪退化(pseudodegraded)调色剂。对以上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每种调色剂以及伪退化的调色剂评价调色剂性能在退化前后的变化。结果总结于表1、2-1和2-2中。
表1
表2-1
表2-2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带电性、显影耐久性、耐粘附性、转印性、清洁性、耐热存储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优异,并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图像。因此,本发明的调色剂适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如电子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中使用的调色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下。
<1>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
调色剂颗粒;
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均含有:包括第一树脂和着色剂的芯颗粒;以及均由第二树脂形成并存在于所述芯颗粒表面中的树脂细颗粒,
其中每个树脂细颗粒的一部分嵌入所述芯颗粒中以形成嵌入区,并且所述树脂细颗粒的剩余部分暴露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暴露区,以及
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R1>R1’,其中在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R1’表示第二树脂嵌入其中的第一树脂开口的平均直径,R1表示所述暴露区的平均直径。
<2>根据<1>中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D2/D1≥1,其中在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D1表示第二树脂的暴露区的平均高度,且D2表示第二树脂的嵌入区的平均深度。
<3>根据<1>或<2>中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3≤R1/D1,其中D1表示在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第二树脂的暴露区的平均高度。
<4>根据<1>-<3>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所述芯颗粒表面上的所述暴露区的覆盖率为30%-100%。
<5>根据<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所述芯颗粒表面上的所述暴露区的覆盖率的标准偏差为10以下。
<6>根据<1>-<5>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树脂细颗粒的质量相对于所述芯颗粒和所述树脂细颗粒的总质量的比为1%-20%。
<7>根据<1>-<6>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通过包括制备所述芯颗粒、和将所述树脂细颗粒附着和熔合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的方法得到。
<8>根据<1>-<7>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第一树脂是聚酯树脂。
<9>根据<1>-<8>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第二树脂是乙烯基树脂。
<10>根据<1>-<9>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形成第二树脂的单体中,苯乙烯单体的量是80质量%-100质量%。
<11>根据<1>-<10>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得自形成第二树脂的单体的位点中,得自酸单体的位点的量为0质量%。
<12>根据<1>-<11>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芯颗粒均进一步含有改性聚酯树脂,该改性聚酯树脂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和脲基团中的至少之一。
<13>根据<1>-<12>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芯颗粒均进一步含有脱模剂。
<14>根据<1>-<13>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进一步含有作为添加剂的表面已疏水化的二氧化硅细颗粒。
<15>调色剂容器,包括:
根据<1>-<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和
容器,其容纳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16>显影剂,包括:
根据<1>-<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17>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其上承载潜像的潜像承载部件,
配置为使所述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单元,
配置为基于图像数据曝光所述潜像承载部件的带电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
用于将所述潜像可视化的调色剂,
配置为向形成于所述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并显影所述静电潜像的显影设备,
配置为将所述潜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可视图像转印至图像接收介质的转印单元,
配置为使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在所述图像接收介质上的定影单元,
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1>-<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18>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使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均匀带电,
基于图像数据曝光所述潜像承载部件的带电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形成于所述潜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形成可视图像,
将所述潜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可视图像转印至图像接收介质,
将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在图像接收介质上,
其中将根据<1>-<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用于所述显影。
<19>处理盒,包括:
潜像承载部件,
配置为用显影剂显影所述潜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的显影设备,
所述潜像承载部件和所述显影单元集成地承载于处理盒中,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
其中所述显影剂含有根据<1>-<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Claims (16)
1.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含:
调色剂颗粒;
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均含有:包含第一树脂和着色剂的芯颗粒;和均由第二树脂形成并存在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中的树脂细颗粒,
其中每个树脂细颗粒的一部分嵌入芯颗粒中以形成嵌入区,所述树脂细颗粒的剩余部分暴露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暴露区,和
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R1>R1’,其中在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R1’表示第二树脂嵌入其中的第一树脂的开口的平均直径,R1表示所述暴露区的平均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D2/D1≥1,其中在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D1表示第二树脂的暴露区的平均高度,D2表示第二树脂的嵌入区的平均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3≤R1/D1,其中D1表示在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第二树脂的暴露区的平均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的所述暴露区的覆盖率为3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的所述暴露区的覆盖率的标准偏差为1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树脂细颗粒的质量相对于芯颗粒和树脂细颗粒的总质量的比为1%-20%。
7.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通过包括制备所述芯颗粒、和将所述树脂细颗粒附着和熔合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的方法得到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8.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第一树脂是聚酯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第二树脂是乙烯基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形成第二树脂的单体中,苯乙烯单体的量是80质量%-100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得自形成第二树脂的单体的位点中,得自酸单体的位点的量为0质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芯颗粒均进一步含有改性聚酯树脂,所述改性聚酯树脂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和脲基团中的至少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芯颗粒均进一步含有脱模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进一步含有作为添加剂的表面已疏水化的二氧化硅细颗粒。
15.一种调色剂容器,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和
容器,其容纳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16.一种处理盒,包含:
潜像承载部件,
显影设备,其配置为用显影剂显影所述潜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
所述潜像承载部件和所述显影单元集成地承载于所述处理盒中,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显影剂含有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所述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含:
调色剂颗粒;
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均含有:包含第一树脂和着色剂的芯颗粒;和均由第二树脂形成并存在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中的树脂细颗粒,
其中每个树脂细颗粒的一部分嵌入所述芯颗粒中以形成嵌入区,所述树脂细颗粒的剩余部分暴露于所述芯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暴露区,和
其中每个调色剂颗粒满足表达式R1>R1’,其中在调色剂颗粒的横截面中,R1’表示第二树脂嵌入其中的第一树脂的开口的平均直径,R1表示所述暴露区的平均直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59679 | 2011-03-17 | ||
JP2011059679 | 2011-03-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81374A true CN102681374A (zh) | 2012-09-19 |
CN102681374B CN102681374B (zh) | 2014-03-12 |
Family
ID=46813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57269.1A Active CN102681374B (zh) | 2011-03-17 | 2012-03-19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调色剂容器和处理盒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14040B2 (zh) |
JP (1) | JP5929355B2 (zh) |
CN (1) | CN10268137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88337A (zh) * | 2015-03-18 | 2016-10-05 | 株式会社理光 | 显影辊,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059849A (ko) | 2011-09-16 | 2014-05-16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 정전 잠상 현상용 토너 |
JP5795561B2 (ja) * | 2012-08-01 | 2015-10-14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98033B2 (ja) | 2012-11-29 | 2017-09-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 |
JP6089635B2 (ja) | 2012-11-29 | 2017-03-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
JP6079171B2 (ja) | 2012-11-29 | 2017-02-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9098013B2 (en) | 2013-04-26 | 2015-08-04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ing roll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15132766A (ja) | 2014-01-15 | 2015-07-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トナー容器、現像剤、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9594320B2 (en) * | 2014-06-25 | 2017-03-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toner |
US9897932B2 (en) | 2016-02-04 | 2018-02-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
JP6460017B2 (ja) * | 2016-03-14 | 2019-01-3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5577A (zh) * | 2002-09-24 | 2004-05-12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承载部件单元、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CN101017336A (zh) * | 2005-12-15 | 2007-08-15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及制备方法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和装置、处理盒 |
CN101398654A (zh) * | 2007-09-28 | 2009-04-01 | 株式会社理光 | 色调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20090220879A1 (en) * | 2008-02-29 | 2009-09-03 | Mitsuyo Matsumoto | Ton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
US20110053063A1 (en) * | 2009-08-28 | 2011-03-03 | Takuya Kadota | Toner, develop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16772B2 (ja) * | 1988-02-01 | 1999-07-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正帯電性磁性トナー |
JP2839926B2 (ja) * | 1990-02-08 | 1998-12-24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トナー |
JPH04298966A (ja) | 1991-03-27 | 1992-10-22 | Toshiba Corp | 燃料電池 |
JPH08106171A (ja) | 1994-10-06 | 1996-04-23 | Toshiba Corp |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1100454A (ja) * | 1999-09-30 | 2001-04-13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正帯電性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法 |
JP4298966B2 (ja) | 2001-11-02 | 2009-07-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
WO2004066031A1 (ja) | 2003-01-20 | 2004-08-05 | Ricoh Company, Ltd. |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7829254B2 (en) | 2006-03-16 | 2010-11-09 | Ricoh Company, Ltd. | Non-magnetic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4660443B2 (ja) | 2006-09-08 | 2011-03-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トナー容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8309290B2 (en) | 2006-09-15 | 2012-11-13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08158319A (ja) * | 2006-12-25 | 2008-07-10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489109B2 (ja) | 2007-01-09 | 2010-06-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二成分現像剤 |
JP2008241776A (ja) * | 2007-03-26 | 2008-10-09 | Kyocera Mita Corp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と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85969A (ja) | 2008-09-03 | 2010-04-15 | Ricoh Co Ltd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トナーを用いた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US8431314B2 (en) | 2009-08-28 | 2013-04-30 | Ricoh Company, Ltd. | Colored resin p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US8440380B2 (en) | 2010-01-06 | 2013-05-14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5892456B2 (ja) | 2010-04-13 | 2016-03-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静電荷像現像剤用トナー及び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
US8518625B2 (en) | 2010-05-24 | 2013-08-27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
-
2012
- 2012-03-12 US US13/417,741 patent/US8614040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3-15 JP JP2012058108A patent/JP5929355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3-19 CN CN201210157269.1A patent/CN1026813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5577A (zh) * | 2002-09-24 | 2004-05-12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承载部件单元、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CN101017336A (zh) * | 2005-12-15 | 2007-08-15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及制备方法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和装置、处理盒 |
CN101398654A (zh) * | 2007-09-28 | 2009-04-01 | 株式会社理光 | 色调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20090220879A1 (en) * | 2008-02-29 | 2009-09-03 | Mitsuyo Matsumoto | Ton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
US20110053063A1 (en) * | 2009-08-28 | 2011-03-03 | Takuya Kadota | Toner, develop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ner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88337A (zh) * | 2015-03-18 | 2016-10-05 | 株式会社理光 | 显影辊,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988337B (zh) * | 2015-03-18 | 2020-03-10 | 株式会社理光 | 显影辊,调色剂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208492A (ja) | 2012-10-25 |
US8614040B2 (en) | 2013-12-24 |
US20120237253A1 (en) | 2012-09-20 |
CN102681374B (zh) | 2014-03-12 |
JP5929355B2 (ja)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81374B (zh)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调色剂容器和处理盒 | |
CN102262364B (zh) | 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盒 | |
CN102713763B (zh) | 调色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以及处理盒 | |
CN100587610C (zh) | 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 |
CN103765319B (zh) |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2402145B (zh) | 调色剂、显影剂、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 |
CN102004402B (zh) | 调色剂及制法、显影剂及设备、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方法 | |
JP4625386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3105753B (zh) | 调色剂及成像设备 | |
CN102262365B (zh) | 调色剂 | |
JP5582393B2 (ja) |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現像剤収容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US8557491B2 (en) |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CN101995783B (zh) | 调色剂、其制备方法、和处理盒 | |
CN102778826B (zh) | 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 |
CN103309186A (zh) | 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3460143A (zh) | 调色剂、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 |
CN102466995A (zh) | 调色剂、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 |
CN103620502B (zh) |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卡盒 | |
CN104793470B (zh) | 调色剂及用其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 |
CN101840169A (zh) | 调色剂、调色剂制造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635860B (zh) |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8475029A (zh) |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681373B (zh) | 调色剂、显影剂和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 |
JP2008225410A (ja)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このトナー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US20230026448A1 (en) | Ton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ner, toner storage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