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8643A -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8643A
CN102678643A CN2012101254792A CN201210125479A CN102678643A CN 102678643 A CN102678643 A CN 102678643A CN 2012101254792 A CN2012101254792 A CN 2012101254792A CN 201210125479 A CN201210125479 A CN 201210125479A CN 102678643 A CN102678643 A CN 102678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feed liquor
primary seal
chamber
back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54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8643B (zh
Inventor
贾春强
郑丽伟
丁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tegrated Coal Mi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tegrated Coal Mi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tegrated Coal Mi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254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86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8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8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8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8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该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回液主密封件处于第一环形腔体内,回液主密封件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和/或进液主密封件处于第二环形腔体内,进液主密封件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主密封结构采用径向动密封的形式,大大降低了对主密封件的磨损,并提高了主密封件的抗污能力,延长了主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的手动换向阀,设置有上述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

Description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阀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手动换向阀是煤矿用液压支架最重要的液压元件之一,在液压支架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液流方向,实现液压支架的不同动作。目前,手动换向阀的回油腔、工作腔、高压腔之间的主密封(包括回液主密封和进液主密封)主要是采用锥面软密封、锥面硬密封或者平面软密封等主密封结构,例如在专利申请号为201120175187和201120015319的专利文件中分别提供了锥面密封、平面软密封的主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的锥面密封形式是在阀芯沿轴向移动时,钢质表面和钢质表面的轴向对接接触实现的主密封,其存在抗污染能力差,污染颗粒比较容易卡在阀芯和密封座之间,进而造成密封不严、阀芯串液的问题;上述的平面软密封形式,是在金属材质的阀芯沿轴向移动时,阀芯上的环形端面与橡胶材质密封件的平端面轴向抵压接触实现的主密封,虽然改善了密封效果,但在手动换向阀的长时间换向工作后,阀芯的环形端面会在橡胶密封件的端面造成压痕并造成磨损,严重时可能导致橡胶密封件被磨穿,影响橡胶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和密封效果,最终会影响手动换向阀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手动换向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手动换向阀。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手动换向阀上设有工作油口、回油口和高压油口,阀体内形成有工作腔、回油腔和高压腔;其中,工作腔与工作油口连通,回油腔与回油口连通,高压腔与高压油口连通;阀体内还设置有用于使工作腔与回油腔密封隔离的回液主密封件,以及用于使工作腔与高压腔密封隔离的进液主密封件;回液主密封件处于第一环形腔体内,回液主密封件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和/或进液主密封件处于第二环形腔体内,进液主密封件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
进一步地,工作油口、回油口和高压油口均开设在阀体上;阀体的第一端安装有凸轮操作机构,第二端安装有密封端盖;阀体内固定安装有回液阀套,以及可轴向移动的回液阀芯、控制阀芯和进液阀芯;回液阀套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通孔;控制阀芯和进液阀芯分别套设在回液阀芯上;回液阀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中间过渡段和第二段;回液阀芯的第一段可由凸轮操作机构驱动,中间过渡段与控制阀芯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第二段与密封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控制阀芯的中部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二流通孔;回液阀套具有与回液阀芯的第一段以及控制阀芯第一端滑动配合的第一内孔,第一内孔孔壁上开设有第一沟槽,回液主密封件嵌设在第一沟槽中;回液阀芯第一段和控制阀芯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分离状态或对接状态时,对应于回油腔与工作腔的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
进一步地,阀体内还固定安装有中间套;中间套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三流通孔;中间套与回液阀芯第二段之间形成第一滑道,进液阀芯的第一端与回液阀芯第二段之间形成第二滑道,控制阀芯第二端与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滑动配合;进液主密封件套设在回液阀芯第二段上,位于控制阀芯与进液阀芯之间,并可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滑动;进液阀芯的第二端与密封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进液阀芯第一端和中间套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分离状态或对接状态时,对应于高压腔与工作腔的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
进一步地,控制阀芯的外周上设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可在由回液阀套和中间套形成的限位腔内滑动。
进一步地,回液阀芯第一段上设有可由阀体限位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地,回液阀芯第二段上开设有用于套装第一复位弹簧的第二内孔;进液阀芯上开设有用于套装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三内孔。
进一步地,回液阀套、中间套、密封端盖均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中间套夹设在回液阀套与密封端盖之间,密封端盖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四流通孔。
进一步地,回油口和高压油口开设在阀体上;阀体的第一端安装有凸轮操作机构,第二端安装有端盖,端盖上开设有工作油口;阀体内固定安装有回液阀套,以及可轴向移动的回液阀芯、控制阀芯和进液阀芯;回液阀套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通孔;回液阀芯的第一端可由凸轮操作机构驱动,回液阀芯的第二端与控制阀芯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回液阀芯上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控制阀芯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二流通孔;进液阀芯套设在控制阀芯上,进液阀芯、控制阀芯第二端与端盖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三复位弹簧;回液阀套具有与回液阀芯的第二端以及控制阀芯第一端滑动配合的第一内孔,第一内孔孔壁上开设有第一沟槽,回液主密封件嵌设在第一沟槽中;回液阀芯第二端与控制阀芯的第一端处于分离或对接状态时,对应于回油腔与工作腔的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
进一步地,阀体内还固定安装有中间套,控制阀芯上开设有第二沟槽,进液主密封件嵌设在第二沟槽内;第二沟槽的开口与中间套的内孔孔壁和/或进液阀芯的内孔孔壁配合;中间套与进液阀芯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分离状态或对接状态时,对应于高压腔与工作腔的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
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动换向阀,该手动换向阀设置有上述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回液主密封件和进液主密封件均为成组设置的O型圈和挡圈。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为回液主密封件和进液主密封件中至少有一个处于对应的环形腔体内,处于环形腔体内的主密封件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通过该主密封件的径向受力变形以在手动换向阀的对应阀位达到该主密封件两侧的腔体(其中一侧腔体与工作腔相通,另一侧腔体与高压腔或者回油腔相通)密封隔离的效果,即本发明中至少一主密封结构采用径向动密封结构实现主密封,径向动密封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手动换向阀主密封结构采用锥面密封、平面软密封等轴向动密封结构来说,具有主密封效果好且不容易造成主密封件磨损的优点,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锥面密封、平面软密封等主密封结构存在的问题。同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形腔体内的主密封件抗污染能力强,进一步降低了主密封件的受损情况。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主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和主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并达到了提高手动换向阀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其中,手动换向阀处于其回油腔和工作腔相通的第一工作状态;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其中,手动换向阀处于其高压腔和工作腔相通的第二工作状态;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的剖面结构。如图所示,该手动换向阀上设有连接执行元件的工作油口A、连接回油箱的回油口T和连接高压油源的高压油口P。手动换向阀的阀体1内相应地形成有工作腔11、回油腔12和高压腔13,其中,工作腔11与工作油口A连通,回油腔12与回油口T连通,高压腔13与高压油口P连通。阀体1内还设置有回液主密封件21和进液主密封件31。当手动换向阀的工作腔11与高压腔13连通时,回液主密封件21用于使工作腔11与回油腔12密封隔离;当手动换向阀的工作腔11与回油腔12连通时,进液主密封件31用于使工作腔11与高压腔13密封隔离。
由图中可以看出,回液主密封件21处于第一环形腔体内,回液主密封件21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回液主密封件21主要是在手动换向阀的工作腔11和高压腔13相通时发挥作用,使手动换向阀的工作腔11和回油腔12密封隔离。
进液主密封件31处于第二环形腔体内,进液主密封件31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进液主密封件31主要是在手动换向阀的工作腔11和回油腔12相通时发挥作用,使手动换向阀的工作腔11和高压腔13密封隔离。
通过合理设置手动换向阀的内部结构,在不影响回液主密封件21和进液主密封件31起到各自的密封作用的前提下,将回液主密封件21和进液主密封件31分别设置在第一环形腔体、第二环形腔体内,处于各自对应的环形腔体内的主密封件(包括回液主密封件21和进液主密封件31)径向受力产生变形并在手动换向阀的不同阀位分别达到各自的预期密封效果,即本发明的主密封结构采用径向动密封结构实现主密封,该结构具有主密封效果好且不容易造成主密封件磨损的优点,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锥面密封、平面软密封等主密封结构存在的问题。同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形腔体内的主密封件抗污染能力强,进一步降低了主密封件的受损情况。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主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和主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并达到了提高手动换向阀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的效果。
容易理解,上述第一环形腔体是用于容纳回液主密封件21并使回液主密封件21受到径向夹持力的一个环形空间,使得回液主密封件21的密封结构为径向动密封结构。随着手动换向阀的阀位转换,手动换向阀其构成第一环形腔体的零部件一般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下文所提供的手动换向阀的具体实施例中,例举出了手动换向阀处于不同手动换向阀阀位时构成第一环形腔体的具体零部件。
同理,第二环形腔体是用于容纳进液主密封件31并使进液主密封件31受到径向夹持力的另一个环形空间,使得进液主密封件31的密封结构为径向动密封结构。随着手动换向阀的阀位转换,手动换向阀其构成第二环形腔体的零部件一般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下文所提供的手动换向阀的具体实施例中,例举出了手动换向阀处于不同手动换向阀阀位时构成第二环形腔体的具体零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回液主密封件21和进液主密封件31中也可以只有一个处于对应的环形腔体内,即其中一个主密封件采用本发明的径向动密封结构,达到提升回液主密封件21或进液主密封件31的抗污能力,延长回液主密封件21或进液主密封件31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手动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回油口T和高压油口P均开设在阀体1上。在该实施例中工作油口A、回油口T和高压油口P的中心线互相平行。阀体1的第一端安装有凸轮操作机构15,凸轮操作机构15在现有技术中多有涉及,在此不再赘述。阀体1的第二端安装有密封端盖91。
阀体1内固定安装有回液阀套51和中间套52,需要说明的是,回液阀套51和中间套52虽然是固定安装在阀体1内,但和阀体1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回液阀套51和中间套52夹持在阀体1第一端内侧的凸台和密封端盖91之间,并且中间套52夹设在回液阀套51和密封端盖91之间,以简化结构、减少配件。
在回液阀套51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通孔510,第一流通孔510位于回油腔12内,以保证回液阀套51将回油腔12隔离成两个相通的部分;中间套52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三流通孔520,第三流通孔520位于工作腔11内,以保证中间套12将工作腔11隔离成两个相通的部分;密封端盖91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四流通孔(图中未加标号),第四流通孔位于高压腔13内,以保证密封端盖91将高压腔13隔离成两个相通的部分。
阀体1内安装有可轴向移动的回液阀芯2、控制阀芯3和进液阀芯4,控制阀芯3和进液阀芯4分别套设在回液阀芯2上。由图中可以看出,回液阀芯2依次穿过回液阀套51、中间套52的中心孔后,与密封端盖91的中心孔配合。回液阀芯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01、中间过渡段202和第二段203。回液阀芯的第一段201可由凸轮操作机构15驱动,第二段203与密封端盖91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61。
控制阀芯3和进液阀芯4更具体地均套设在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上,控制阀芯3与回液阀芯中间过渡段20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控制阀芯3的中部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二流通孔30。
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回液阀套51具有与回液阀芯第一段201以及控制阀芯3第一端滑动配合的第一内孔,第一内孔孔壁上开设有第一沟槽512,回液主密封件21嵌设在第一沟槽512中。容易理解,第一沟槽512的开口在各阀芯的运动过程中总处于由回液阀芯第一段201的外周壁和/或控制阀芯3第一端的外周壁盖设的状态,从而形成安装回液主密封件21的第一环形腔体。
结合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中间套52与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之间形成第一滑道(图中未标号),进液阀芯4的第一端与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之间形成第二滑道(图中未标号),控制阀芯3第二端与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滑动配合。进液阀芯4的第二端与密封端盖91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62。
进液主密封件31套设在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上,位于控制阀芯3与进液阀芯4之间,并可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滑动。容易理解,在各阀芯的运动过程中,进液主密封件31总处于相对封闭的第二环形腔体中,只是在阀芯的不同运动状态下,组成第二环形腔体腔体壁的零部件有所不同。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的手动换向阀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下文中的左、右等方位相对于图1和图2而言)。
图1中所示出的手动换向阀处于其中位状态,此时回液阀芯第一段201和控制阀芯3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回油腔12与工作腔11处于相通状态,工作油口A与回油口T连通)。具体地,控制阀芯3第一端的外周壁盖设在第一沟槽512的开口上(即回液阀套51的第一沟槽和控制阀芯3第一端外周壁形成第一环形腔体),工作腔11通过第三流通孔520、第二流通孔30、控制阀芯3与回液阀芯中间过渡段202之间的环形通道、控制阀芯3与回液阀芯第一段201之间的间隙、第一流通孔510后与回油腔12连通,工作油口A与回油口T连通。与此同时,进液阀芯4第一端和中间套52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对接状态,进液主密封件31处于由控制阀芯3的端面、回液阀芯2第二段外周壁、进液阀芯4其形成第二滑道的内孔和中间套52形成第一滑道的内孔围成的第二环形腔体内。手动换向阀处于其中位状态时,进液主密封件31起作用使工作腔11和高压腔13密封隔离,即工作油口A与高压油口P断开。
需换向时,操作凸轮操作机构15,凸轮操作机构15推动回液阀芯2向右运动,回液阀芯第一段201与控制阀芯3第一端二者相邻的端面对接,进而推动控制阀芯3、进液主密封件31向右运动,从而实现进液阀芯4和中间套52二者相邻端面的分离(进液主密封件31被推动至控制阀芯3的端面、回液阀芯2第二段外周壁和进液阀芯4其形成第二滑道的内孔围成的第二环形腔体内)。阀芯向右运动到位后即如图2所示,工作腔11通过第三流通孔520、第一滑道、中间套52与进液阀芯4之间的间隙、第四流通孔后与高压腔13连通,工作油口A与高压油口P连通。从上文可以得知,此时回液阀芯第一段201和控制阀芯3第一端相邻的端面相对接,回液主密封件21处于由回液阀套51的第一沟槽、回液阀芯第一段201外周壁和控制阀芯3第一端外周壁围成的第一环形腔体内,回液主密封件21起作用使工作腔11与回油腔12密封隔离。
当凸轮操作机构复位时,回液阀芯2在第一复位弹簧61的作用下复位,进液阀芯4在第二复位弹簧62的作用下复位,进液主密封31在工作腔和高压腔的压力降作用下瞬间复位同时带动控制阀芯3也复位,使手动换向阀回复其中位状态。
结合图1和图2容易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手动换向阀采用径向动密封结构,结构简单,在实现主密封件密封性能的同时还能延长各主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手动换向阀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优选地,回液主密封件21和进液主密封件31可以为成组设置的O型圈和挡圈,以降低成本。当然,各主密封件还可以采用其他径向动密封结构,例如活塞式密封圈。优选地,控制阀芯3的外周上设有限位凸缘32,限位凸缘32可在由回液阀套51和中间套52形成的限位腔内滑动,并对控制阀芯3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优选地,回液阀芯第一段201上设有可由阀体1限位的限位台阶,使回液阀芯顺利复位。优选地,为便于定位安装第一复位弹簧61和第二复位弹簧62,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上开设有用于套装第一复位弹簧61的第二内孔,进液阀芯4上开设有用于套装第二复位弹簧62的第三内孔。优选地,回液阀套51、中间套52、密封端盖91均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也可以为成组设置的O型圈与挡圈。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手动换向阀具有两个工作油口A和B,下面结合工作油口A来对该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主密封件的密封原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密封件密封原理相同,都采用的径向动密封结构,但结构形式和操作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手动换向阀有不同之处。
由图3中可以看出,回油口T和高压油口P开设在阀体1上,阀体1的第一端安装有凸轮操作机构15,第二端安装有端盖92,工作油口A开设在端盖92上。在本实施例中,回油口T和高压油口P的中心线相平行,回油口T的中心线与工作油口A的中心线相垂直。
阀体1内固定安装有回液阀套51、中间套52,以及可轴向移动的回液阀芯2、控制阀芯3和进液阀芯4。
在回液阀套51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通孔510。回液阀芯2的第一端可由凸轮操作机构15驱动,回液阀芯2的第二端与控制阀芯3的第一端相对设置。回液阀芯2上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61。
控制阀芯3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二流通孔30。进液阀芯4套设在控制阀芯3上,进液阀芯4、控制阀芯3第二端与端盖9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62和第三复位弹簧63。
回液阀套51具有与回液阀芯2的第二端以及控制阀芯3第一端滑动配合的第一内孔(图中未标号),第一内孔上开设有第一沟槽512,回液主密封件21嵌设在第一沟槽512中。第一沟槽512的开口在阀芯运动过程中总处于被回液阀芯2外周壁和/或控制阀芯3外周壁盖设的状态,形成安装回液主密封件21的第一环形腔体。
控制阀芯3上开设有第二沟槽(图中未标号),进液主密封件31嵌设在第二沟槽内;第二沟槽的开口与中间套52的内孔孔壁和/或进液阀芯4的内孔孔壁配合,以形成安装进液主密封件31的第二环形腔体。
下面结合图3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图3中,回液阀芯2第二端与控制阀芯3的第一端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工作腔11与回油腔12连通,工作油口A与回油口T相通,具体地,工作腔11通过回液阀芯2与控制阀芯3之间的间隙、第一流通孔510与回油腔12连通。中间套52与进液阀芯4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对接状态,工作腔11与高压腔13断开。进液主密封件31处于第二沟槽、中间套52的内孔壁、进液阀芯4的内孔壁围成的第二环形腔体内,使工作腔11与高压腔13密封隔离。同时,回液主密封件21处于第一沟槽512和控制阀芯3外周壁围成的第一环形腔体内。
当通过操作凸轮操作机构15换向时,凸轮操作机构15推动回液阀芯2、控制阀芯3、进液阀芯4向右运动。运动到位后,回液阀芯2第二端与控制阀芯3第一端对接,回油腔12与工作腔11断开。中间套52与进液阀芯4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分离状态,工作腔11与高压腔13连通,工作油口A与高压油口P相通。具体地,工作腔11通过第二流通孔30、中间套与进液阀芯4之间的间隙、端盖92上的流通孔与高压腔13连通(可以参见图3中的工作油口B的状态)。回液主密封件21处于第一沟槽512、回液阀芯2外周壁和控制阀芯3外周壁围成的第一环形腔体内,使工作腔11与回油腔密封隔离。同时,进液主密封件31处于第二沟槽与进液阀芯4内孔壁围成的第二环形腔体内。
当再次通过操作凸轮操作机构15换向时,回液阀芯2、控制阀芯3和进液阀芯4在各自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进液主密封件31随控制阀芯3一起复位。
参见图3容易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手动换向阀,其主密封结构采用径向动密封结构,具有密封效果好、不容易对各主密封件造成磨损且结构简单等优点,在实现各主密封件密封性能的同时还能延长各主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手动换向阀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好,不容易被污染,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动换向阀,该手动换向阀设置有上述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其中,回液主密封件21和进液主密封件31均为成组设置的O型圈和挡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所述手动换向阀上设有工作油口(A)、回油口(T)和高压油口(P),所述阀体(1)内形成有工作腔(11)、回油腔(12)和高压腔(13);其中,所述工作腔(11)与所述工作油口(A)连通,所述回油腔(12)与所述回油口(T)连通,所述高压腔(13)与所述高压油口(P)连通;
所述阀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工作腔(11)与所述回油腔(12)密封隔离的回液主密封件(21),以及用于使所述工作腔(11)与所述高压腔(13)密封隔离的进液主密封件(3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液主密封件(21)处于第一环形腔体内,所述回液主密封件(21)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
和/或
所述进液主密封件(31)处于第二环形腔体内,所述进液主密封件(31)的内周壁、外周壁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腔体的内周壁、外周壁抵压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油口(A)、回油口(T)和高压油口(P)均开设在所述阀体(1)上;所述阀体(1)的第一端安装有凸轮操作机构(15),第二端安装有密封端盖(91);
所述阀体(1)内固定安装有回液阀套(51),以及可轴向移动的回液阀芯(2)、控制阀芯(3)和进液阀芯(4);所述回液阀套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通孔(510);所述控制阀芯(3)和所述进液阀芯(4)分别套设在所述回液阀芯(2)上;
所述回液阀芯(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01)、中间过渡段(202)和第二段(203);所述回液阀芯的第一段(201)可由所述凸轮操作机构(15)驱动,中间过渡段(202)与所述控制阀芯(3)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第二段(203)与所述密封端盖(91)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61);
所述控制阀芯(3)的中部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二流通孔(30);
所述回液阀套(51)具有与所述回液阀芯的第一段(201)以及所述控制阀芯(3)第一端滑动配合的第一内孔,所述第一内孔孔壁上开设有第一沟槽(512),所述回液主密封件(21)嵌设在所述第一沟槽(512)中;
所述回液阀芯(2)第一段和所述控制阀芯(3)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分离状态或对接状态时,对应于所述回油腔(12)与所述工作腔(11)的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1)内还固定安装有中间套(52);所述中间套(52)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三流通孔(520);
所述中间套(52)与所述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之间形成第一滑道,所述进液阀芯(4)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之间形成第二滑道,所述控制阀芯(3)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滑动配合;
所述进液主密封件(31)套设在所述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上,位于所述控制阀芯(3)与所述进液阀芯(4)之间,并可在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内滑动;
所述进液阀芯(4)的第二端与所述密封端盖(91)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62);
所述进液阀芯(4)第一端和所述中间套(52)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分离状态或对接状态时,对应于所述高压腔(13)与所述工作腔(11)的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芯(3)的外周上设有限位凸缘(32),所述限位凸缘(32)可在由所述回液阀套(51)和所述中间套(52)形成的限位腔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阀芯第一段(201)上设有可由所述阀体(1)限位的限位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阀芯第二段(203)上开设有用于套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1)的第二内孔;所述进液阀芯(4)上开设有用于套装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2)的第三内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液阀套(51)、中间套(52)、密封端盖(91)均与所述阀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所述中间套(52)夹设在所述回液阀套(51)与所述密封端盖(91)之间,所述密封端盖(91)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四流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口(T)和高压油口(P)开设在所述阀体(1)上;所述阀体(1)的第一端安装有凸轮操作机构(15),第二端安装有端盖(92),所述端盖(92)上开设有工作油口(A);
所述阀体(1)内固定安装有回液阀套(51),以及可轴向移动的回液阀芯(2)、控制阀芯(3)和进液阀芯(4);所述回液阀套(51)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通孔(510);
所述回液阀芯(2)的第一端可由所述凸轮操作机构(15)驱动,所述回液阀芯(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阀芯(3)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回液阀芯(2)上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61);
所述控制阀芯(3)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二流通孔(30);所述进液阀芯(4)套设在所述控制阀芯(3)上,所述进液阀芯(4)、控制阀芯第二端与所述端盖(9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62)和第三复位弹簧(63);
所述回液阀套(51)具有与所述回液阀芯(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控制阀芯(3)第一端滑动配合的第一内孔,所述第一内孔孔壁上开设有第一沟槽(512),所述回液主密封件(21)嵌设在所述第一沟槽中;
所述回液阀芯(2)第二端与所述控制阀芯(3)的第一端处于分离或对接状态时,对应于所述回油腔(12)与所述工作腔(11)的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1)内还固定安装有中间套(52),所述控制阀芯(3)上开设有第二沟槽,所述进液主密封件(31)嵌设在所述第二沟槽内;
所述第二沟槽的开口与所述中间套(52)的内孔孔壁和/或所述进液阀芯(4)的内孔孔壁配合;
所述中间套(52)与所述进液阀芯(4)二者相邻的端面处于分离状态或对接状态时,对应于所述高压腔(13)与所述工作腔(11)的连通状态或隔离状态。
10.一种手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换向阀的密封结构,所述回液主密封件(21)和进液主密封件(31)均为成组设置的O型圈和挡圈。
CN201210125479.2A 2012-04-25 2012-04-25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Active CN102678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5479.2A CN102678643B (zh) 2012-04-25 2012-04-25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5479.2A CN102678643B (zh) 2012-04-25 2012-04-25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8643A true CN102678643A (zh) 2012-09-19
CN102678643B CN102678643B (zh) 2015-02-18

Family

ID=46811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5479.2A Active CN102678643B (zh) 2012-04-25 2012-04-25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86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6148A (zh) * 2020-03-24 2020-06-26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阀套、阀芯组件及换向阀
CN111577694A (zh) * 2020-05-12 2020-08-25 裕泰液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导向调整的手动换向阀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9259A (en) * 1971-04-26 1973-01-09 V Hechler Hand operated low pressure valve
JPH0949444A (ja) * 1995-08-04 1997-02-18 Kioritz Corp ハンドレバー装置
EP1296881A1 (de) * 2000-06-05 2003-04-02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GmbH Adapter für eine handbetätigte abgabevorrichtung für flüssigkeitsbehälter
CN2697367Y (zh) * 2004-04-29 2005-05-04 闫学富 手动开锁式多路换向阀
CN2767726Y (zh) * 2004-12-20 2006-03-29 闫学富 手把转动切换操纵多路换向阀
CN101265927A (zh) * 2008-05-04 2008-09-17 南通启重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液压换向阀
CN201521308U (zh) * 2009-10-22 2010-07-07 郑州煤机液压电控有限公司 用于液压支架上的大流量插装式手动换向阀
CN202579393U (zh) * 2012-04-25 2012-12-05 三一重型综采成套装备有限公司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9259A (en) * 1971-04-26 1973-01-09 V Hechler Hand operated low pressure valve
JPH0949444A (ja) * 1995-08-04 1997-02-18 Kioritz Corp ハンドレバー装置
EP1296881A1 (de) * 2000-06-05 2003-04-02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GmbH Adapter für eine handbetätigte abgabevorrichtung für flüssigkeitsbehälter
CN2697367Y (zh) * 2004-04-29 2005-05-04 闫学富 手动开锁式多路换向阀
CN2767726Y (zh) * 2004-12-20 2006-03-29 闫学富 手把转动切换操纵多路换向阀
CN101265927A (zh) * 2008-05-04 2008-09-17 南通启重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液压换向阀
CN201521308U (zh) * 2009-10-22 2010-07-07 郑州煤机液压电控有限公司 用于液压支架上的大流量插装式手动换向阀
CN202579393U (zh) * 2012-04-25 2012-12-05 三一重型综采成套装备有限公司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6148A (zh) * 2020-03-24 2020-06-26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阀套、阀芯组件及换向阀
CN111577694A (zh) * 2020-05-12 2020-08-25 裕泰液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导向调整的手动换向阀
CN111577694B (zh) * 2020-05-12 2023-05-02 裕泰液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导向调整的手动换向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8643B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7464B (zh)
JP5330670B2 (ja) ターボ機械の内部に適用するための改良された流体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2579393U (zh)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CN102678643A (zh) 手动换向阀及其密封结构
CN101642729B (zh) 磨煤机渣室密封结构
CN211852969U (zh) 一种锥阀型电磁换向阀
JP2009162290A (ja) ロータリーベーン式舵取機のシール構造および下部リングシールの取り替え方法
US10006474B2 (en) Flow passage unit and switching valve
US4049014A (en) Power transmission
CN201382042Y (zh) 一种分段式活塞双作用短行程液压缸装置
CN201496581U (zh) 活塞式轴流阀的双密封结构
JP4929514B2 (ja) チャック装置
CN101358587A (zh) 具有提供三个操作位移的机构的摆盘式轴向活塞装置
CN201228787Y (zh) 三位三通液控海水阀
CN203067841U (zh) 滑柱式控制阀
EP3673179B1 (en) Actuator bearing arrangement
CN103206553A (zh) 一种间隙补偿转动阀
CN210034243U (zh) 一种偏航制动器
CN2320853Y (zh) 高效密封旋塞阀
CN108757974B (zh) 一种滑阀式零泄漏换向阀
KR200418736Y1 (ko) 슬라이드식 배관용 게이트밸브
CN213332124U (zh) 一种液压离合器分离系统及车辆
CN203614793U (zh) 一种球阀
CN214424810U (zh) 双腔密封液压油缸
CN102022550A (zh) 活塞式轴流阀的双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9

Address after: 413000 Yiyang high tech Zon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ew District of integrated services building, Room 502, Hunan

Patentee after: Yi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Patentee after: Sany Heav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6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No. 110027 Street

Patentee before: Sany Heavy Integrated Coal Mining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