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5203B - 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5203B
CN102675203B CN201210141745.0A CN201210141745A CN102675203B CN 102675203 B CN102675203 B CN 102675203B CN 201210141745 A CN201210141745 A CN 201210141745A CN 102675203 B CN102675203 B CN 102675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acid
reaction
phenylacridine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17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5203A (zh
Inventor
宋国强
王道生
陈昕
于培培
金晓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Qibo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417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5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5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5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5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52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涉及光引发剂技术领域。以取代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取代吖啶酮,同时使用取代溴苯与镁反应生成格氏试剂,再将取代吖啶酮与格式试剂反应生成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最后经还原得到取代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吖啶类化合物制备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合成路线,虽然操作步骤比传统一步法多,导致收率略低于传统路线,但制备条件相对温和,避免了高温高压反应以及昂贵重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具有相当的环保性。

Description

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引发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新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吖啶类化合物是大环共轭体系,具有刚性平面结构,荧光性能极强,是一类良好的荧光试剂,可作为光聚合体系中的光引发剂使用,也可以作为增感剂引发光引发剂进行光聚合。吖啶类化合物作为光引发剂,是UV光固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配方体系在光源照射下,低聚物和活性稀释剂迅速发生交联固化反应,是光固化速率和光固化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其作为增感剂,在吸收光能后能发生光物理过程至它的某一激发态后,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能量转移,传递至另一分子(单体或引发剂)产生初级活性种(一般是自由基)。在这类能量转移机理中,光敏剂本身并不消耗或者改变结构,因此,光敏剂可以看作是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作用在于提高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应。吖啶类化合物同时又可以作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嵌入体,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及抗菌、抗疟、驱虫、抗癌等药物研究,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已有文献专利报道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
(1)黄晔(浙江化工.39(6):5-6.2008)中的合成方法
以二苯胺和苯甲酸为原料,研磨后与催化剂氯化锌混合均匀后置于烧杯中,置于微波炉中高火加热,反应结束用乙酸乙酯将反应物溶解,清水洗两次,静置分层后将有机层冷冻析晶,可得到9-苯基吖啶。该方法利用微波辐射进行反应,合成光学材料9-苯基吖啶,并对后处理方式进行了改进。但其存在在操作上,微波反应一般需使用石英反应器;在反应过程中存在微波造成原料升华、碳化;氯化锌作为催化剂有很强的吸水性,容易影响催化效果等缺陷,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中国专利CN101525392A中的合成方法
以二苯胺为原料,在氯化锌和85%磷酸组成的复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直接与苯甲酸或取代苯甲酸反应,生产9-苯基吖啶及某些吖啶类化合物。该法收率在70%左右,较传统伯恩特森吖啶合成法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在高温以及多聚磷酸条件下反应,对反应釜有很大的腐蚀作用,并且产生大量的锌盐固体废渣,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2)Karel Palat(J.Chem.Research.136:136-137,2000)中的合成方法
以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三氯氧磷为溶剂,100℃条件下反应2h,反应结束加大量的水猝灭三氯氧磷,再加碱中和反应液,过滤后干燥得到9-氯吖啶。9-氯吖啶再和苯硼酸反应,以DMF为溶剂,醋酸钯为催化剂,碳酸钠为缚酸剂,温度110℃,氮气保护条件下反应16h,可得9-苯基吖啶,收率约60%。该法不同于传统伯恩特森吖啶合成法,反应机理为suzuki偶联反应,但反应时间较长,且要使用昂贵的金属催化剂,工艺成本高,难以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条新的制备方法,以取代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取代吖啶酮,同时使用取代溴苯与镁反应生成格氏试剂,再将取代吖啶酮与格式试剂反应生成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最后经还原得到取代9-苯基吖啶类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吖啶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1、取代吖啶酮的制备
2、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3、取代9-苯基吖啶的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取代吖啶酮的制备:
取一定量取代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置入于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强酸作为溶剂后开始搅拌,并开始加热,升温至100℃,反应3h后加入碱液除酸,调节反应液PH至中性后过滤得取代吖啶酮。
(2)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后加入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滴加取代溴苯、四氢呋喃混合溶液,轻轻振荡烧瓶引发反应,镁屑反应完全后滴加入取代吖啶酮、四氢呋喃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旋蒸后所得固体用合适溶剂重结晶。
(3)取代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一定量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适量酸性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一定量碘化钾和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
其中步骤(1)取代N-所述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与强酸质量比为1.0∶7.0~13.0,优选1.0:9.0;
其中步骤(1)所述的强酸为浓硫酸、多聚磷酸(PPA)、对甲苯磺酸,优选多聚磷酸;
其中步骤(1)所述碱液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优选碳酸氢钠;
其中步骤(2)取代溴苯、镁、取代吖啶酮的摩尔比为1.0∶0.7~1.0∶0.7~1.0,优选1.0∶1.0∶1.0;
其中步骤(2)所述的合适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醚、丙醚、四氢呋喃和乙醚混合溶剂,优选四氢呋喃和乙醚混合溶剂;
其中步骤(3)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碘化钾和次亚磷酸钠摩尔比为1.0:2.0~5.0:8.0~10.0,优选1.0:3.0:9.0;
其中步骤(3)所述的酸性溶剂可以是乙酸、乙酸酐、盐酸、乙二酸,优选乙酸。
本发明所述的吖啶类化合物制备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合成路线,虽然操作步骤比传统一步法多,导致收率略低于传统路线,但制备条件相对温和,避免了高温高压反应以及昂贵重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具有相当的环保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9-苯基吖啶的制备
第一步:吖啶酮的制备
将15g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加入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多聚磷酸作为溶剂,油浴加热至100℃,反应3h停止反应。反应液冷却后缓慢滴加10%NaHCO3溶液除去PPA,调节反应液至中性,过滤后水洗干燥得淡黄色产品,收率89.2%。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见表1。
表1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   溶剂使用量/ml   收率%
  实验1   40   82.9
  实验2   50   89.2
  实验3   60   88.5
  实验4   70   81.3
第二步: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向反应器中通入氩气,赶走空气后投入镁屑3.5g,加入20ml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缓慢滴加8g溴苯与20ml四氢呋喃混合溶液,微微振荡反应液引发反应,搅拌十分钟左右,碘的颜色逐渐消失,待镁屑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10g吖啶酮和100ml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静置分液后将有机相旋蒸,所得固体用石油醚重结晶,收率65%。
第三步: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10g9-羟基-9-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80ml乙酸为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10g碘化钾和20g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收率90.1%。
此法合成目标产物的总收率约为52.3%,纯度大于98%。
1H NMR(DMSO,400MHz):δ7.49~7.69(11H,m,ArH),8.22(2H,d,ArH);
MS(m/z):256[M+1]+
实施例2  9-苯基吖啶的制备
第一步:吖啶酮的制备
将15g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加入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多聚磷酸,油浴加热至100℃,反应3h停止反应。反应液冷却后缓慢滴加10%NaHCO3溶液除去PPA,调节反应液至中性,过滤后水洗干燥得淡黄色产品,收率89.2%。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见表2。
表2不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   溶剂   收率%
  实验1   浓硫酸   81.2
  实验2   多聚磷酸   89.2
  实验3   对甲苯磺酸   66.5
第二步: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向反应器中通入氩气,赶走空气后投入镁屑3.5g,加入20ml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缓慢滴加8g溴苯与20ml四氢呋喃混合溶液,微微振荡反应液引发反应,搅拌十分钟左右,碘的颜色逐渐消失,待镁屑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10g吖啶酮和100ml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静置分液后将有机相旋蒸,所得固体用石油醚重结晶,收率65%。
第三步: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10g9-羟基-9-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80ml乙酸为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10g碘化钾和20g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收率90.1%。
此法合成目标产物的总收率约为52.3%,纯度大于98%。
1H NMR(DMSO,400MHz):δ7.49~7.69(11H,m,ArH),8.22(2H,d,ArH);
MS(m/z):256[M+1]+
实施例3  9-甲苯基吖啶的制备
第一步:吖啶酮的制备
将15g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加入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ml水与20ml浓硫酸混合液,油浴加热至100℃,缓慢滴加30ml浓硫酸,反应3h后停止搅拌。反应液冷却后缓慢滴加10%NaHCO3溶液除去浓硫酸,调节反应液至中性,过滤后水洗干燥得黄色产品,收率81.2%。浓硫酸用量对反的影响见表3。
表3浓硫酸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   浓硫酸使用量/ml   收率%
  实验1   30   70.1
  实验2   40   79.5
  实验3   50   81.2
  实验4   60   80.7
第二步:9-羟基-9-甲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向反应器中通入氩气,赶走空气后投入镁屑3.5g,加入20ml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缓慢滴加8g对甲基溴苯与20ml四氢呋喃混合溶液,微微振荡反应液引发反应,搅拌十分钟左右,碘的颜色逐渐消失,待镁屑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10g吖啶酮和100ml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静置分液后将有机相旋蒸,所得固体用四氢呋喃重结晶,收率60.6%。
第三步:9-甲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10g9-羟基-9-甲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80ml乙酸为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12g碘化钾和25g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收率90.1%。
此法合成目标产物的总收率约为43.8%,纯度大于98%。
1H NMR(DMSO,400MHz):δ2.6(3H,s,-CH3),7.37(2H,d,ArH),7.63~7.88(8H,m,ArH),8.35(2H,d,ArH);
MS(m/z):270[M+1]+
实施例4  6-甲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第一步:6-甲基吖啶酮的制备
将15g4-甲基-2-苯氨基苯甲酸加入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多聚磷酸,油浴加热至100℃,反应3h停止反应。反应液冷却后缓慢滴加10%NaHCO3溶液除去PPA,调节反应液至中性,过滤后水洗干燥得黄色产品,收率91%。
第二步:6-甲基-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向反应器中通入氩气,赶走空气后投入镁屑3.5g,加入20ml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缓慢滴加8g溴苯与20ml四氢呋喃溶液,微微振荡反应液引发反应,搅拌十分钟左右,碘的颜色逐渐消失,待镁屑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10g6-甲基吖啶酮和100ml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静置分液后将有机相旋蒸,所得固体用石油醚与四氢呋喃混合溶剂重结晶,收率71.5%。溴苯、镁、6-甲基吖啶酮的不同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见表4。
表4溴苯、镁、6-甲基吖啶酮的不同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
  实验   溴苯、镁、6-甲基吖啶酮摩尔比   收率%
  实验1   1.0:0.7:0.7   45.5
  实验2   1.0:0.8:0.8   56.1
  实验3   1.0:0.9:0.9   62.7
  实验4   1.0:1.0:1.0   71.5
  实验5   1.0:1.1:1.1   66.6
第三步:6-甲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10g6-甲基-9-羟基-9-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80ml乙酸为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12g碘化钾和25g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收率90.6%。
此法合成目标产物的总收率约为58.6%,纯度大于95%。
1H NMR(DMSO,400MHz):δ2.55(3H,s,-CH3),7.42~8.25(12H,m,ArH);
MS(m/z):270[M+1]+
实施例5  6-甲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第一步:6-甲基吖啶酮的制备
将15g4-甲基-2-苯氨基苯甲酸加入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多聚磷酸,油浴加热至100℃,反应3h停止反应。反应液冷却后缓慢滴加10%NaHCO3溶液除去PPA,调节反应液至中性,过滤后水洗干燥得黄色产品,收率91%。
第二步:6-甲基-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向反应器中通入氩气,赶走空气后投入镁屑3.5g,加入20ml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缓慢滴加8g溴苯与20ml四氢呋喃溶液,微微振荡反应液引发反应,搅拌十分钟左右,碘的颜色逐渐消失,待镁屑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10g6-甲基吖啶酮和100ml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静置分液后将有机相旋蒸,所得固体用石油醚与四氢呋喃混合溶剂重结晶,收率71.5%。重结晶所用溶剂对收率的影响见表5。
表5重结晶所用溶剂对收率的影响
  实验   重结晶使用溶剂   收率%
  实验1   四氢呋喃   60.6
  实验2   石油醚   65
  实验3   四氢呋喃与石油醚混合溶剂   71.5
第三步:6-甲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10g6-甲基-9-羟基-9-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80ml乙酸为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12g碘化钾和25g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收率90.6%。
此法合成目标产物的总收率约为58.6%,纯度大于95%。
1H NMR(DMSO,400MHz):δ2.55(3H,s,-CH3),7.42~8.25(12H,m,ArH);
MS(m/z):270[M+1]+
实施例6  2-甲氧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第一步:2-甲氧基吖啶酮的制备
将15g2-(4-甲氧基-苯氨基)-苯甲酸加入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多聚磷酸,油浴加热至100℃,反应3h停止反应。反应液冷却后缓慢滴加10%NaHCO3溶液除去PPA,调节反应液至中性,过滤后水洗干燥得黄色产品,收率89.7%。
第二步:2-甲氧基-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向反应器中通入氩气,赶走空气后投入镁屑3.5g,加入20ml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缓慢滴加8g溴苯与20ml四氢呋喃溶液,微微振荡反应液引发反应,搅拌十分钟左右,碘的颜色逐渐消失,待镁屑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10g2-甲氧基吖啶酮和100ml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静置分液后将有机相旋蒸,所得固体用石油醚重结晶,收率63.7%。
第三步:2-甲氧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10g2-甲氧基-9-羟基-9-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80ml乙酸为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12g碘化钾和25g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收率91.5%。2-甲氧基-9-羟基-9-苯基吖啶、碘化钾和次亚磷酸钠不同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见表6。
表6  不同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
  实验   摩尔比   收率%
  实验1   1.0:1.0:1.0   33.7
  实验2   1.0:2.0:1.0   51.3
  实验3   1.0:3.0:3.0   68.5
  实验4   1.0:3.0:6.0   81.3
  实验5   1.0:3.0:9.0   91.5
  实验5   1.0:3.0:10.0   90.9
此法合成目标产物的总收率约为52.3%,纯度大于95%。
1H NMR(DMSO,400MHz):δ4.01(3H,s,-OCH3),7.41~8.25(12H,m,ArH);
MS(m/z):286[M+1]+
实施例7  2-甲氧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第一步:2-甲氧基吖啶酮的制备
将15g2-(4-甲氧基-苯氨基)-苯甲酸加入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多聚磷酸,油浴加热至100℃,反应3h停止反应。反应液冷却后缓慢滴加10%NaHCO3溶液除去PPA,调节反应液至中性,过滤后水洗干燥得黄色产品,收率89.7%。
第二步:2-甲氧基-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向反应器中通入氩气,赶走空气后投入镁屑3.5g,加入20ml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缓慢滴加8g溴苯与20ml四氢呋喃溶液,微微振荡反应液引发反应,搅拌十分钟左右,碘的颜色逐渐消失,待镁屑反应完全,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10g2-甲氧基吖啶酮和100ml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静置分液后将有机相旋蒸,所得固体用石油醚重结晶,收率63.7%。
第三步:2-甲氧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10g2-甲氧基-9-羟基-9-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80ml乙酸为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12g碘化钾和25g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收率91.5%。所用溶剂对收率的影响见表7。
表7所用溶剂对收率的影响
  实验   使用溶剂   收率%
  实验1   乙酸   91.5
  实验2   醋酐   71.7
  实验3   乙二酸   68.5
  实验4   盐酸   47.4
此法合成目标产物的总收率约为52.3%,纯度大于95%。
1H NMR(DMSO,400MHz):δ4.01(3H,s,-OCH3),7.41~8.25(12H,m,ArH);
MS(m/z):286[M+1]+

Claims (4)

1.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取代吖啶酮的制备:
取一定量取代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置入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强酸作为溶剂后开始搅拌,并开始加热,升温至100℃,反应3h后加入碱液除酸,调节反应液pH至中性后过滤得取代吖啶酮;
其中所述取代吖啶酮结构式为                                               
R1=H,Br,Cl,CH3,CH3CH2,CH3O,
R2=H,CH3,CH3CH2,CH3O;
(2)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镁带打磨光亮,除去表面氧化膜,剪成屑状后加入反应瓶中,加入一定量四氢呋喃和一粒碘,氩气保护下滴加取代溴苯、四氢呋喃混合溶液,轻轻振荡烧瓶引发反应,镁屑反应完全后滴加入取代吖啶酮、四氢呋喃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大量的水除去四氢呋喃,再用乙醚萃取出有机相,旋蒸后所得固体用合适溶剂重结晶,
其中所述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结构式为;R1=H,Br,Cl,CH3,CH3CH2,CH3O,
R2=H,CH3,CH3CH2,CH3O,
R3=H,CH3,CH3CH2,CH3O;
(3)取代9-苯基吖啶的制备:
将一定量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加入反应瓶中,加入适量酸性溶剂,升温至80℃后分批加入一定量碘化钾和次亚磷酸钠,反应4h后将产品滤出水洗,烘干,
其中所述取代9-苯基吖啶结构式为,R1=H,Br,Cl,CH3,CH3CH2,CH3O,
R2=H,CH,CH3CH2,CH3O,
R3=H,CH3,CH3CH2,CH3O;
其中步骤(1)取代N-所述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与强酸质量比为1.0∶7.0~13.0,
其中步骤(1)所述的强酸为浓硫酸、多聚磷酸、对甲苯磺酸,
其中步骤(1)所述碱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
其中步骤(2)所述的合适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醚、丙醚、四氢呋喃和乙醚混合溶剂,
其中步骤(2)取代溴苯、镁、取代吖啶酮的摩尔比为1.0∶0.7~1.0∶0.7~1.0,
其中步骤(3)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碘化钾和次亚磷酸钠摩尔比为1.0:2.0~5.0:8.0~10.0,
其中步骤(3)所述的酸性溶剂是乙酸、乙酸酐、盐酸、乙二酸;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1、取代吖啶酮的制备
   
R1=H,Br,Cl,CH3,CH3CH2,CH3O
R2=H,CH3,CH3CH2,CH3O;
2、    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的制备
R3=H,CH3,CH3CH2,CH3O;
R1=H,Br,Cl,CH3,CH3CH2,CH3O
R2=H,CH3,CH3CH2,CH3O
R3=H,CH3,CH3CH2,CH3O;
3、取代9-苯基吖啶的制备
R1=H,Br,Cl,CH3,CH3CH2,CH3O
R2=H,CH,CH3CH2,CH3O
R3=H,CH3,CH3CH2,CH3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1)取代N-所述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与强酸质量比为1.0:9.0,
其中步骤(1)所述的强酸为多聚磷酸,
其中步骤(1)所述碱为碳酸氢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取代溴苯、镁、取代吖啶酮的摩尔比为1.0∶1.0∶1.0;
其中步骤(2)所述的合适溶剂为四氢呋喃和乙醚混合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3)取代9-羟基-9-苯基吖啶、碘化钾和次亚磷酸钠摩尔比为1.0:3.0:9.0,其中步骤(3)所述的酸性溶剂是乙酸。
CN201210141745.0A 2012-05-09 2012-05-09 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5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1745.0A CN102675203B (zh) 2012-05-09 2012-05-09 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1745.0A CN102675203B (zh) 2012-05-09 2012-05-09 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5203A CN102675203A (zh) 2012-09-19
CN102675203B true CN102675203B (zh) 2014-08-13

Family

ID=4680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174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5203B (zh) 2012-05-09 2012-05-09 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52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6362B (zh) * 2013-08-21 2015-11-04 郑州西格玛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吖啶酮乙酸的方法
CN104045600B (zh) * 2014-05-09 2016-10-05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n-(2-羟基-5-甲氧羰基苯基)吖啶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7765510B (zh) * 2016-08-16 2020-02-07 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9-苯基吖啶大分子类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98399B (zh) * 2019-10-24 2021-06-08 温州大学 一种钯催化合成的芳基吖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2835261B (zh) 2019-11-25 2022-06-07 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o/po改性9-苯基吖啶类光敏剂及其应用
CN111205225B (zh) * 2020-03-05 2021-12-28 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合成吖啶酮的方法
CN116339074A (zh) * 2023-03-01 2023-06-27 湖南五江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改性9-苯基吖啶光引发剂的感光性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5392A (zh) * 2009-03-31 2009-09-09 江苏工业学院 9-苯基吖啶类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5226A (zh) * 2008-04-07 2009-10-1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N-苄基-9,10-二氢吖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5226A (zh) * 2008-04-07 2009-10-1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N-苄基-9,10-二氢吖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5392A (zh) * 2009-03-31 2009-09-09 江苏工业学院 9-苯基吖啶类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5203A (zh)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5203B (zh) 一种吖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970696B (zh) 一种香豆素肟酯类光引发剂
CN103664599A (zh) 一种高纯度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3804402B (zh) 一种氟硼吡咯光敏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5062469B (zh) 一种六核三聚磷腈铽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40106A1 (zh) 一种绿色的可见光催化的乙酰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4478820A (zh) 一种利伐沙班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WO2020220963A1 (zh) 一种含有邻硝基苄酯光降解基团的两亲性分子及其合成方法
CN102603509B (zh) 一种双官能度苯基茚满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
CN105061230A (zh) 一种盐酸达泊西汀的制备方法
CN102718624B (zh) 一种三苯基氯甲烷的合成方法
CN102206134A (zh) 2-溴-3,3,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
CN105669477A (zh) 一种5-硝基-2氨基苯酚的生产方法
CN113801160B (zh) 一种低迁移uv-led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358871A (zh) 一种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的合成方法
CN103058884B (zh) 1-羟甲基环丙基乙腈的合成方法
CN104086458A (zh) 甲基丙烯酸异氰酸基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8250091A (zh) 一种阿普唑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3333204A (zh) 一类9,9’-螺二芴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2924362A (zh) 一种六氢-2-环戊并吡咯基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2603547A (zh) 一类1-氨基-2-乙酰基蒽醌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新工艺
CN108250087B (zh) 一种4-异丁氧基苄胺的合成方法
CN101270061B (zh) 一种甘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04311469A (zh) 一种取代吲哚-3-乙酸的合成方法
CN115197165B (zh) 一种光催化甲苯类化合物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制备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3016 Baiyu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Gehu Lake Road Wujin District 213164 Jiangsu city of Changzhou province No. 1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5

Address after: Room 806, building 5, Wuhu navigation Innovation Park, Wanbi Town, Wanb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northeast corner of the intersection of nanhu road and Jinger Road)

Patentee after: Wuhu Qibo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16 Baiyun Road, bell tower area,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