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4164B -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4164B
CN102674164B CN 201210162739 CN201210162739A CN102674164B CN 102674164 B CN102674164 B CN 102674164B CN 201210162739 CN201210162739 CN 201210162739 CN 201210162739 A CN201210162739 A CN 201210162739A CN 102674164 B CN102674164 B CN 102674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wire
arm
conveyer
coal
conveyo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1627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4164A (zh
Inventor
寺冈久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AOKA SHOJI Inc
Original Assignee
TERAOKA SHOJ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AOKA SHOJI Inc filed Critical TERAOKA SHOJI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74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4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1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06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with jibs mounted for jibbing or luffing movements
    • B66C23/08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with jibs mounted for jibbing or luffing movements and adapted to move the loads in predetermined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60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 B65G67/606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us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lk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18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由起重机进行的对煤等的卸货作业。通过使用抓斗来输送材料的抓斗起重机(10)包括:基座部(18);主体部(28),其设置在基座部(18)上;臂部(30),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连接在主体部(28)上,朝向斜上方延伸;输送机机构(26),其自主体部(28)沿横向延伸;以及钢丝(32),其自臂部(30)的顶端悬垂,在其顶端连接有抓斗(24);臂部(30)及输送机机构(26)能够以同一轴为中心以在俯视图中臂部(30)的延伸方向始终与输送机机构(26)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

Description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使用抓斗将煤、铁矿石等货物卸下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利用驳船等运送的煤、铁矿石等货物是在使驳船沿着码头停泊的状态下卸下的。卸下的煤等由设置在地上的输送机向规定的场所输送。在上述这样的卸货作业中,例如广泛采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悬臂起重机(jib crane)。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3290号公报
在使用悬臂起重机将驳船上的煤等卸到输送机上时,需要通过送出钢丝(wire)使安装在悬臂起重机的钢丝的顶端的抓斗下降,将驳船上的煤容纳在抓斗内,并通过拉起钢丝使抓斗上升,再通过使臂部沿水平方向旋转而使抓斗移动到输送机的上方。
但是,由于上述的钢丝的送出/拉起动作、臂部的水平方向的旋转动作非常费时,因此对煤等的卸货作业会花费较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由起重机进行的对煤等的卸货作业。
本发明的起重机通过使用抓斗来进行卸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部;起重机主体部,其设置在基座部上;臂部,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连接在起重机主体部上;以及输送机机构,其在臂部的下方自起重机主体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抓斗连接在自臂部的顶端部悬垂的钢丝的顶端,臂部及输送机机构能够以同一轴为中心以在俯视图中臂部的延伸方向始终与输送机机构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由于臂部及输送机机构能够以在俯视图中臂部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机机构的延伸方向始终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因此不进行利用钢丝送出装置送出/拉起钢丝的送出/拉起作业、臂部的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而仅通过使臂部上下转动就能够使抓斗在容纳煤的位置与输送机上方的位置之间移动。由此,能够省略以往在对煤的卸货作业中非常费时的利用钢丝送出装置送出/拉起钢丝的送出/拉起作业、臂部的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而且,能够非常迅速地进行臂部的上下的旋转作业,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煤的卸货作业。特别是在对煤的卸货作业中要多次反复进行上述利用钢丝送出装置送出/拉起钢丝的送出/拉起作业、臂部的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因此,能够大幅度削减作业时间。
优选本发明还包括能够送出及拉入钢丝的钢丝送出装置,输送机机构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连接在起重机主体部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即使煤的量减少,通过使输送机机构朝向下方转动,并且,利用钢丝送出装置送出钢丝而延长自臂部的顶端悬垂的钢丝的长度,从而仅通过使臂部上下转动就能够使煤向输送机机构上移动。另外,与此相反,在煤堆的高度较高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钢丝送出装置拉入钢丝,而缩短自臂部的顶端悬垂的钢丝的长度,并且使输送机朝向上方转动,从而仅通过使臂部上下转动就能够使煤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起重机通过使用抓斗来进行卸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部;起重机主体部,其设置在基座部上;臂部,其自起重机主体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输送机机构,其在臂部的下方自起重机主体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钢丝支承部,其安装在臂部上,能够沿着该臂部进退;钢丝,其顶端部自钢丝支承部悬垂,在其顶端连接有抓斗;以及钢丝送出装置,其能够送出及卷起钢丝;臂部及输送机机构能够以同一轴为中心以在俯视图中臂部的延伸方向始终与输送机机构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由于臂部及输送机机构能够以在俯视图中臂部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机机构的延伸方向始终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因此通过操作钢丝支承部与钢丝送出装置,能够不进行臂部的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地使抓斗在容纳煤的位置与输送机上方的位置之间移动。由此,能够省略以往在对煤的卸货作业中非常费时的臂部的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煤的卸货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输送机机构能够沿长度方向伸长。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通过使输送机机构沿长度方向延长,即使对处于远离起重机主体的位置的煤,也能够不增加钢丝支承部的进退地进行卸货。
另外,本发明的起重机通过使用抓斗来进行卸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部;起重机主体部,其设置在基座部上;臂部,其自起重机主体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输送机机构,其在臂部的下方自起重机主体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钢丝支承部,其安装在臂部上;钢丝,其顶端部自钢丝支承部悬垂,在其顶端连接有抓斗;以及钢丝送出装置,其能够送出及卷起钢丝;输送机机构能够沿长度方向伸长,臂部及输送机机构能够以同一轴为中心以在俯视图中臂部的延伸方向始终与输送机机构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由于臂部及输送机机构能够以在俯视图中臂部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机机构的延伸方向始终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因此通过操作钢丝送出装置、输送机机构,能够不进行臂部的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地使抓斗在装载有煤的位置与输送机上方的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输送机机构包括:输送机构件;以及接收构件,其连接在该输送机构件的顶端部,能够在朝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与朝向正上方的状态之间的规定的可动角度范围内转动;输送机机构能够通过接收构件自朝向正上方的状态向朝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转动而沿长度方向伸长。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仅通过钢丝送出装置对钢丝的送出及卷起和接收构件的转动操作,就能够利用抓斗对煤等进行卸货。
在本发明中,优选输送机机构具有至少一对输送机构件,相对于至少一对输送机构件中的与起重机主体部相连接的输送机构件,至少一对输送机构件中的其他输送机构件向输送机机构的延伸方向移动,由此,输送机机构能够沿长度方向伸长。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仅通过钢丝送出装置对钢丝的送出及卷起和输送机构件的移动,就能够利用抓斗对煤等进行卸货。
在本发明中,优选输送机机构能够相对于起重机主体沿上下方向升降。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在装载有煤的驳船在涨潮时或因煤的装载量减少而上升的情况下,通过与驳船的上升相对应地使输送机机构上升,从而能够不增加抓斗的升降高度地对煤进行卸货作业。
在本发明中,优选输送机能够相对于起重机主体沿上下方向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即使在对煤进行卸货作业而使煤的装载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使输送机向下方转动,从而也能够不增加抓斗的升降高度地对煤进行卸货作业。
另外,上述“大致水平方向”是指在钢丝支承部能够容易进退、或者输送机上的煤等不会翻滚落下那样的倾斜角度范围内。
采用本发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煤等的卸货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的输送船的俯视图。
图2是设置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的输送船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使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的抓斗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使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的抓斗上升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状态的抓斗起重机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使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的抓斗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使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的抓斗上升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省略了接收构件的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于使煤自驳船向码头上移动的抓斗起重机的输送船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图1所示的输送船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输送船1停泊在码头2与装载有煤4的驳船6之间,用于将驳船6上的煤4输送到码头2上。
如图1及图2所示,输送船1具有:两台抓斗起重机10,它们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大致长方形状的甲板8的一长边侧的侧边缘上;第1输送机12,其沿着甲板8的一长边侧的边缘水平设置;第2输送机14,其沿甲板8的大致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以及第3输送机16,其设置在甲板8的另一长边侧的边缘上。
如图2所示,第1输送机12沿水平方向贯穿各抓斗起重机10的基座部18,其设置为下游侧的端部位于第2输送机14的上游侧的端部的上方。载置在第1输送机12上的煤朝向第2输送机14的下方侧的端部输送,自第1输送机12的下游侧的端部落到第2输送机14上。
第2输送机14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第3输送机16的基座部20的上方。自第1输送机12落到第2输送机14上的煤由第2输送机14朝向斜上方输送,自第3输送机16的基座部20的上方落到第3输送机16上。
第3输送机16具有基座部20和输送机主体部22,该输送机主体部22设置在基座部20的上方,能够以基座部20为中心沿水平方向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驳船6上的煤4输送到码头2上,旋转输送机主体部22而使其顶端位于码头2上。自第2输送机14的下游侧的端部落到第3输送机16上的煤由输送机主体部22输送到码头2上。
图3及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0的侧视图,分别表示为了将驳船6的煤4容纳在抓斗24内而使抓斗24下降的状态和为了将容纳在抓斗24内的煤载置在输送机机构26上而使抓斗24上升的状态。另外,图5是图4所示的状态的抓斗起重机10的主视图。
如图3及图4所示,抓斗起重机10具有以下等与现有技术的抓斗起重机相同的组件,即,具有:基座部18,其设置在输送船的甲板8上;主体部28,其设置在基座部18的上方;臂部30,其安装在主体部28上;钢丝32,其自臂部30顶端悬垂;抓斗24,其安装在钢丝32顶端;以及钢丝送出装置34,其用于送出钢丝32。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0还具有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28上的输送机机构26。另外,此处所说的“大致水平方向”是指在不会使输送机机构26上的煤落下的倾斜角度范围内。
基座部18由钢管构成,在其内部形成有垂直延伸的贯通孔18A。另外,如图5所示,第1输送机12沿水平方向贯穿基座部18的中间部,第1输送机12暴露在贯通孔18A内。
主体部28以能够以基座部18的中心轴为中心沿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基座部18的上方。如图5所示,主体部28具有两个在横向上分开的腿部,形成于该两个腿部之间的输送机容纳空间28A与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相连通。
输送机机构26是由例如包含由带式输送机构成的输送机主体部26A在内的桁架构成的构件,其以后端部插入到主体部28的输送机容纳空间28A的状态被保持。输送机机构26的输送机主体部26A在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的上方终止。输送机机构26例如能够通过利用绞盘(winch)拉起安装在输送机机构26的顶端的钢丝等方法,以输送机主体部26A终止的位置为中心在相对于主体部28沿上下方向规定的可动角度范围内转动。
臂部30的下端部以臂部30朝向前方向上方倾斜的状态安装在主体部28上。臂部30能够以安装在该主体部28上的下端为中心在沿上下方向规定的可动角度范围内转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臂部30的下端安装在主体部28上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臂部的中间部安装在主体部上,并在臂部的下端部安装平衡锤(counterweight)。
钢丝送出装置34例如由绞盘等构成,其安装在主体部28上,能够根据操作员的操作送出及拉入钢丝32。
另外,抓斗24能够由远程操作进行开闭,其能够将煤容纳在内部及将容纳于内部的煤排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0中,臂部30及输送机机构26连接在能够绕基座部18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转动的主体部28上,因此臂部30及输送机机构26能够一体地以基座部18的中心轴为中心沿水平方向转动,且在俯视图中呈在横向上始终沿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状态。
以下,说明通过使用具有如上所述的抓斗起重机10的输送船1自驳船6向码头2输送煤的方法。
首先,如图3所示,使臂部30朝向下方转动。由此,抓斗24朝向前方移动,并且朝向驳船6的船舱内的煤堆4下降。然后,当抓斗24下降至煤堆时,打开抓斗24并将煤容纳在内部,再次闭合抓斗24。
接着,如图4所示,使臂部30朝向上方转动。此时,不必利用钢丝送出装置34拉入钢丝32。通过使臂部30朝向上方转动,抓斗24朝向上方移动,并且朝向主体部28移动。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0中,由于臂部30与输送机机构26在水平方向上始终朝向相同的角度,因此通过使臂部30朝向上方转动,抓斗24会移动到输送机机构26的输送机主体部26A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0中,能够不实施由钢丝送出装置34进行的钢丝32的送出/拉入、臂部30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而通过使臂部30沿上下方向转动,使抓斗24在煤堆4与输送机主体部26A的上方之间移动。因此,能够省略以往非常费时的由钢丝送出装置34进行的钢丝32的送出/拉入、臂部30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而且,与由钢丝送出装置34进行的钢丝32的送出/拉入、臂部30的水平方向的旋转相比,上述臂部30向上下方向的转动作业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能够格外缩短对煤向输送机机构26的装载作业所花费的时间。
接着,在该状态下,打开抓斗24,使容纳在内部的煤落下。自抓斗24落下的煤堆积在输送机机构26的输送机主体部26A上。堆积在输送机机构26的输送机主体部26A上的煤朝向主体部28输送,在输送机容纳空间28A内自输送机主体部26A的端部落下。如上所述,输送机容纳空间28A与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相连通,而且,输送机主体部26A的端部位于的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的上方,因此,自输送机主体部26A落下的煤向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落下,在贯通孔18A内载置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输送机12上。
另外,在对驳船6上的煤进行卸货作业而使驳船6的煤堆4的高度降低的情况下,只要利用钢丝送出装置34送出钢丝32而延长自臂部30的顶端悬垂的钢丝32的长度、并且使输送机机构26朝向下方转动即可。由此,即使煤堆4的高度降低,也能够与上述说明相同地将煤堆积在输送机机构26上。与此相反,在煤堆4的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只要利用钢丝送出装置34拉入钢丝32而缩短自臂部30的顶端悬垂的钢丝32的长度、并且使输送机机构26朝向上方转动即可。
这样,在各抓斗起重机10中,自驳船6输送到第1输送机12上的煤由第1输送机12沿着输送船的甲板8的边缘运送到第2输送机14的上游侧的端部的上方,自第1输送机12的下游侧的端部落到第2输送机14上。落到第2输送机14上的煤由第2输送机14沿输送船1的对角线方向朝向上方运送,自第2输送机14的下游侧的端部落到第3输送机16的输送机主体部22上。落到第3输送机16的输送机主体部22上的煤由第3输送机16运送到码头上。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0,由于臂部30及输送机机构26以在俯视图中臂部30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机机构26的延伸方向始终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因此仅通过进行使臂部30上下转动的转动作业,就能够使抓斗24在驳船上的容纳煤的位置与输送机机构26上方的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能够省略以往在对煤的卸货作业中非常费时的由钢丝送出装置34进行的钢丝32的送出/拉入、臂部30向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而且,与由钢丝送出装置34进行的钢丝32的送出/拉入、臂部30向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相比,臂部30的上下方向的转动作业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能够格外缩短使煤自驳船6向码头2的移动作业所花费的时间。特别是在对煤的卸货作业中要反复进行上述的利用钢丝送出装置送出/拉入钢丝的送出/拉入作业、臂部的水平方向的旋转作业,因此,能够大幅度削减对煤的卸货作业的时间。
另外,由于能够使输送机机构26沿上下方向转动,因此在驳船6的甲板上的煤4的装载量减少、煤堆的高度降低的情况下,使输送机机构26处于朝向下方转动的状态,并且,利用钢丝送出装置34送出钢丝32而延长自臂部30的顶端悬垂的钢丝32的长度,由此,仅通过使臂部30上下转动就能够使煤自驳船6向输送机机构26上移动。相反地,在煤堆4的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利用钢丝送出装置34拉入钢丝32而缩短自臂部30的顶端悬垂的钢丝32的长度,并且使输送机机构26朝向上方转动,由此,仅通过使臂部30上下转动就能够使煤自驳船6向输送机机构26上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煤进行卸货作业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对铁矿石、细碎物(chip)等货物的卸货作业,都能够应用本发明的起重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固定在输送船1上的抓斗起重机10,但是并不限于此,也能够使其为移动式的抓斗起重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卸货作业中,完全未实施由钢丝送出装置34进行的钢丝32的送出/拉入,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实施由钢丝送出装置34进行的钢丝32的送出/拉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以往的方法相比,由于利用钢丝送出装置34送出/拉入钢丝32的长度变得格外短,因此也能够减少作业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通过主体部28相对于基座部18旋转而使臂部30及输送机机构26沿水平方向旋转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针对臂部30及输送机机构26分别设置旋转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各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同步,也能实现在俯视图中臂部30与输送机机构26呈在横向上始终沿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煤等自驳船向码头移动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在使煤等自驳船向其他船舶移动的情况或使煤等自码头向驳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附图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10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抓斗起重机110具有:基座部18,其竖立设置在输送船或地上;主体部128,其设置在基座部18的上方;臂部130,其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128的上端;钢丝132A,其自臂部130顶端悬垂;抓斗24,其安装在钢丝132A顶端;以及钢丝送出装置134A、134B、134C,其能够卷起及送出钢丝132A、132B、132C。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10还具有安装在主体部128上的输送机机构126。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18也由钢管构成,在其内部也形成有垂直延伸的贯通孔18A。另外,第1输送机12沿水平方向贯穿基座部18的中间部,该第1输送机12暴露在贯通孔18A内。
主体部128以能够以基座部18的中心轴为中心沿水平方向(箭头A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基座部18的上方,由此,安装在主体部128上的臂部130与输送机机构126能够同步转动。主体部128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具有两个在横向上分开的腿部,形成于该两个腿部之间的输送机容纳空间与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相连通。
输送机机构126包括:输送机基部140,其能够在输送机容纳空间内升降;第1输送机构件142,其由输送机基部140以在俯视图中沿与臂部130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支承;第2输送机构件144,其以能够沿轴向在第1输送机构件142的上部滑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输送机构件142;料斗146,其安装在第2输送机构件144的顶端;以及接收构件148,其以能够前后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料斗146的顶端部。
输送机基部140例如能够利用绞盘的卷起、齿轮齿条(rackand pinion)机构等在输送机容纳空间内相对于主体部128沿箭头F方向升降。
第1及第2输送机构件142、144是由例如包含由带式输送机构成的输送机主体142A、144A在内的桁架构成的构件。第1输送机构件142以能够以输送机主体142A终止的位置为中心在相对于输送机基部140沿上下方向(箭头G方向)规定的可动角度范围内转动的方式被支承。
另外,第2输送机构件144能够沿着第1输送机构件142的长度方向滑动。由此,输送机机构126能够伸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输送机构件144的顶端连接有自设置在臂部130上的钢丝支承部150延伸的钢丝的下端。由此,第2输送机构件144与钢丝支承部150的移动同步地相对于第1输送机构件142进退。
料斗146形成为其宽度朝向下方变窄,将投入到其上部的煤等投到第2输送机构件144的输送机主体144A上。
接收构件148例如由具有朝上开口的コ字形的截面的钢材构成。接收构件148的基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料斗146的顶端,在接收构件148的顶端部连接有自钢丝支承部150垂下的钢丝132B的下端。由此,通过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B卷起及送出钢丝,接收构件148能够在向前上方倾斜的状态与直立的状态之间的规定的可动角度范围内转动。
臂部130在主体部128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在其上部以能够沿轴向滑动的方式设置有钢丝支承部150。在钢丝支承部上连接有自钢丝送出装置134C延伸的钢丝,通过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C卷起或送出钢丝132C,使钢丝支承部150沿着臂部130进退。
钢丝送出装置134A、134B、134C例如由绞盘等构成,安装在主体部128上,能够根据操作员的操作送出及拉入钢丝132A、132B、132C。
自钢丝送出装置134A延伸的钢丝132A延伸至钢丝支承部150,其顶端部自钢丝支承部150垂下。在钢丝132A的顶端连接有抓斗24。
自钢丝送出装置134B延伸的钢丝132B延伸至钢丝支承部150,其顶端部自钢丝支承部150垂下。如上所述,钢丝132B的顶端与接收构件148的顶端相连接。
自钢丝送出装置134C延伸的钢丝132C呈环状,其以沿着臂部130的方式配置。而且,在钢丝132C的中途部安装有钢丝支承部150,通过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C送出及卷起钢丝,能够使钢丝支承部150沿着臂部130进退。
以下,说明利用如上所述的抓斗起重机110例如将装载在驳船等上的煤投到第1输送机12上的方法。
首先,在图6中如箭头A所示,使主体部128相对于基座部18旋转,而使臂部130朝向装载的煤堆。由此,不仅使臂部130朝向装载的煤堆,而且也使输送机机构126朝向装载的煤堆。
接着,在图6中如箭头B所示,通过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C送出或卷起钢丝132C,使钢丝支承部150沿着臂部130进退,从而使抓斗24位于装载的煤堆的上方。此时,较佳的做法是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A、134B将与抓斗24相连接的钢丝132A及与接收构件148相连接的钢丝132B送出或卷起与钢丝支承部150的移动距离(即,由钢丝送出装置134C送出或卷起的钢丝132C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另外,由于第2输送机构件144经由钢丝132D与钢丝支承部150相连接,因此,在图6中如箭头E所示,通过使钢丝支承部150移动,第2输送机构件144与该钢丝支承部150同步地在第1输送机构件142上进退,从而使得料斗146位于抓斗24的水平方向附近。
然后,在图6中如箭头F所示,使输送机机构126的输送机基部140相对于主体部128升降,而使第2输送机构件144的顶端位于稍微比煤的装载位置靠上方的位置。
接着,如图7所示,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A送出钢丝132A,在图6中如箭头C所示,使抓斗24下降。此时,为了不使抓斗24与接收构件148发生干涉,预先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B卷起钢丝132B而使接收构件148转动直至朝向上方。
然后,当抓斗24下降至煤堆时,通过开闭抓斗24而将煤容纳在内部。
接着,如图8所示,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A卷起钢丝132A,而使抓斗24上升至接收构件148的上方。然后,在图6中如箭头D所示,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B送出钢丝132B而使接收构件148转动直至朝向斜上方倾斜。由此,接收构件148位于抓斗24的下方。
接着,在接收构件148位于抓斗24的下方的状态下,打开抓斗24,使容纳在内部的煤落下。自抓斗24落下的煤落到接收构件148上,由该接收构件引导,通过料斗146落到第2输送机构件144的输送机主体144A上。
然后,落到第2输送机构件144的输送机主体144A上的煤由输送机主体144A输送,自其主体部128侧的端部落到第1输送机构件142的输送机主体142A上。这样,落到第1输送机构件142的输送机主体142A上的煤由输送机主体142A输送,落到输送机容纳空间内。如上所述,由于输送机容纳空间28A与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相连通,而且,第1输送机构件142的输送机主体142A的端部位于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的上方,因此自输送机主体142A落下的煤能够向基座部18的贯通孔18A落下,并投到在贯通孔18A内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输送机12上。
这样,通过重复以通过使接收构件148转动而使其垂直的状态使抓斗24下降而将煤容纳在抓斗24内的工序和使抓斗24上升、以通过使接收构件148转动而使其沿横向倾斜的状态使抓斗24内的煤落到接收构件上的工序,能够将煤大量地输送到第1输送机12上。
另外,在对驳船上的煤进行卸货作业而使驳船的煤堆的高度降低的情况下,较佳的做法是在图6中如箭头G所示,使输送机机构126朝向下方转动。由此,能够不增加抓斗24的升降距离(即,由钢丝送出装置134A送出或卷起的钢丝的长度)地继续对煤进行卸货作业。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抓斗起重机11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于臂部130及输送机机构126以在俯视图中臂部130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机机构126的延伸方向始终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因此仅通过抓斗24的拉起及接收构件148的转动作业就能够对煤进行卸货作业。
而且,由于设置了接收构件148,因此不使臂部130转动、不使钢丝支承部150移动,而仅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A来使抓斗24上下,并且通过利用钢丝送出装置134B使接收构件148转动就能够对煤进行卸货作业。由此,能够缩短对煤的卸货作业所花费的时间。
而且,由于能够使输送机机构126相对于主体部128上下升降,因此在涨潮时、驳船的煤炭量变少而使船上浮等情况下,即使在卸货对象的煤的高度相对于抓斗起重机110上升的情况下,通过与此相对应地使输送机机构126上升,也能够不延长抓斗24的升降长度地对煤进行卸货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必需要使钢丝支承部150能够沿着臂部130进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料斗146的顶端设置了接收构件148,但是如图9所示,也可以省略接收构件148。
在该情况下,只要在要使抓斗24下降并将煤容纳在内部时,预先使钢丝支承部150前进直至抓斗24位于输送机机构126的前方,在使抓斗24上升之后,使钢丝支承部150后退直至抓斗24位于料斗146的上方,由此代替接收构件148的转动动作而使煤自抓斗24落下即可。另外,在该情况下,无需使抓斗起重机110的输送机机构126能够伸长,只要钢丝支承部150能够沿臂部130的轴向进退即可。
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在使抓斗24下降并将煤容纳在内部时,预先使第2输送机构件144后退,将煤容纳在抓斗24内并使抓斗24上升至比输送机机构126靠上方,之后,使第2输送机构件144前进的结构来代替接收构件148的转动动作。在该情况下,未必需要设置接收构件148,而且,也无需使钢丝支承部150能够沿着臂部130进退。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抓斗起重机;18基座部;24抓斗;26、126输送机机构;28、128主体部;30、130臂部;32、132A、132B、132C、132D  钢丝;34、134A、134B、134C  钢丝送出装置;148接收构件;150钢丝支承部。

Claims (2)

1.一种起重机,其通过使用抓斗来进行卸货,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部;
起重机主体部,其设置在上述基座部上;
臂部,其自上述起重机主体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输送机机构,其在上述臂部的下方自上述起重机主体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钢丝支承部,其安装在上述臂部上,能够沿着该臂部进退;
钢丝,其顶端部自上述钢丝支承部悬垂,在其顶端连接有上述抓斗;以及
钢丝送出装置,其能够送出及卷起上述钢丝;
上述臂部及输送机机构能够以同一轴为中心以在俯视图中上述臂部的延伸方向始终与上述输送机机构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中,
上述输送机机构能够沿长度方向伸长。
CN 201210162739 2011-05-25 2012-05-23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4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6804 2011-05-25
JP2011-116804 2011-05-25
JP2011-165043 2011-07-28
JP2011165043A JP4897103B1 (ja) 2011-05-25 2011-07-28 コンベア付バケットクレー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4164A CN102674164A (zh) 2012-09-19
CN102674164B true CN102674164B (zh) 2013-03-13

Family

ID=4590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6273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4164B (zh) 2011-05-25 2012-05-23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2) EP2527285B1 (zh)
JP (1) JP4897103B1 (zh)
CN (1) CN102674164B (zh)
AU (1) AU2012202151B1 (zh)
HK (1) HK1173425A1 (zh)
SG (1) SG184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0992A (zh) * 2013-11-25 2014-03-19 无锡起岸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克令吊用基座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504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有限会社寺冈商事 可全方位装货系统
CN201473068U (zh) * 2009-08-13 2010-05-19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JP5092892B2 (ja) * 2008-05-20 2012-12-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半導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1353A (en) * 1959-09-23 1963-05-28 Allard Pierre Jean-Ma Theodore Retractable unloader
CH487794A (de) * 1968-12-24 1970-03-31 Geschaefts Und Ind B Moeller & Förderkran, insbesondere zum Verladen von Schüttgut bei Schiffen
NL161727C (nl) * 1974-09-06 1980-03-17 Stork Conrad Bv Overslaginrichting in het bijzonder voor laadkisten of containers.
US4170291A (en) * 1978-03-07 1979-10-09 Rotec Industries Articulate conveyor system for tower crane
JPS61178331A (ja) * 1985-01-31 1986-08-11 Shipbuild Res Assoc Japan バケツト式貨物集積装置
JPS62146831A (ja) * 1985-12-20 1987-06-3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荷揚方法
JPS63212622A (ja) * 1987-02-27 1988-09-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懸吊式バケツトアンロ−ダ−
JPH076090Y2 (ja) * 1987-11-25 1995-02-15 株式会社テック 照明器具枠用包装装置
JPH0592892A (ja) * 1991-09-30 1993-04-16 Nisshin Steel Co Ltd 埠頭における荷役用橋形クレーン装置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548657B2 (ja) * 1992-02-28 1996-10-30 川口海運有限会社 船倉に積載された不定形貨物の荷卸装置
JPH05338991A (ja) * 1992-06-09 1993-12-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コンテナー船の多連装クレーン式荷役装置
JP2001080747A (ja) * 1999-09-17 2001-03-27 Tcm Corp 作業車両
JP4759120B2 (ja) 2000-08-09 2011-08-31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ジブクレーン
DE202005002315U1 (de) * 2005-02-11 2005-06-16 Isam Ag Vorrichtung zum Be- und/oder Entladen eines Laderaums mit Schüttgut, insbesondere zum Be- und/oder Entladen eines Laderaumes eines Schiffes mit Kohle, Erz o.dgl.
CN201284194Y (zh) * 2008-11-11 2009-08-05 张安邦 多功能塔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504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有限会社寺冈商事 可全方位装货系统
JP5092892B2 (ja) * 2008-05-20 2012-12-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半導体装置
CN201473068U (zh) * 2009-08-13 2010-05-19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27285B1 (en) 2014-07-16
SG184698A1 (en) 2012-10-30
EP2711327A1 (en) 2014-03-26
JP4897103B1 (ja) 2012-03-14
CN102674164A (zh) 2012-09-19
JP2013006695A (ja) 2013-01-10
EP2527285A1 (en) 2012-11-28
HK1173425A1 (en) 2013-05-16
AU2012202151B1 (en) 201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8745A (zh) 一种装卸船机
US4268204A (en) Continuous ship unloader
WO2009069945A2 (en) Stacker and reclaimer for iron and steel raw material
CN102674164B (zh)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US2796180A (en) Unloader
US3828915A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JP5928717B2 (ja) 水平スクリュー式サイロ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貨物運搬船
CN203461509U (zh) 散状物料转运装置
CN1046479C (zh) 从轮船货舱内卸散装物料的装置
KR102090734B1 (ko) 연속식 하역기의 센트럴슈트
JPS60183436A (ja) 船舶用の陸揚げ装置
CN104555495B (zh) 船载式螺旋卸船装船机械过驳系统
CN103991726A (zh) 悬挂式结构卸料系统的高效带斗门机
US3891079A (en) Bulk material unloader
CN106348038A (zh) 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
JP4997644B2 (ja) 全方位積込・荷降ろし可能システム
CN104229096B (zh) 过驳装卸运输船的防倾覆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运输船
JP2001122188A (ja) 船のデッキ型積荷の積降し装置
CN111573519B (zh) 一种适应码头两侧卸船作业的桥式抓斗卸船机
CN102145732B (zh)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US2939570A (en) Ship unloading apparatus
KR101110622B1 (ko) 전방위 로딩 및 언로딩 가능 시스템
JPH076090U (ja) 船舶の荷下ろし装置
JPS6175741A (ja) アンロ−ダの落下材料回収装置
JP6730064B2 (ja) 船舶及び荷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4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4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