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3068U -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 Google Patents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73068U
CN201473068U CN 200920207822 CN200920207822U CN201473068U CN 201473068 U CN201473068 U CN 201473068U CN 200920207822 CN200920207822 CN 200920207822 CN 200920207822 U CN200920207822 U CN 200920207822U CN 201473068 U CN201473068 U CN 201473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xed
head
ship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202078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浩
姚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Original Assignee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filed Critical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Priority to CN 2009202078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73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73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730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包括卸船疏运单元和装船集运单元,所述卸船疏运单元有第一卸料点和第一受料点,装船集运单元有第二受料点和第二卸料点,所述卸料点、受料点均为铰点,还包括第一、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尾部与第一受料点固定连接,头部与第一卸料点伸缩连接;第二带式输送机头部固定连接第二卸料点,尾部为自由端,与第二受料点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摆动运行的动力机构,能保持与装卸船机本体移动协调一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码头面开阔,码头宽度小但不影响操作条件。而且集疏运尾车不布置在码头长度方向,码头长度也可缩小,只要能满足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即可。

Description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小型码头设施,具体说是一种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背景技术
一些中小型货主码头需要运输两种流向相反的散货。当单个货种运量小于建设一个专业化散货泊位的经济运量规模,而两个货种之合能够满足经济运量要求时,按常规建设一个卸船泊位和一个装船泊位,从投资回报和营运经济来说是不经济的。通过采用装卸船合一功能的装卸船机,建设一个装卸船功能兼具的散货专业化泊位是一个较合理的建设方案。目前国内外采用装卸船机方案的码头一般受码头疏运输送机布置方向所限,装船供料尾车采用平行码头布置,由于尾车长度较大,造成码头长度远比船舶靠泊所需的长,增加工程投资,使装卸船兼用码头的优点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小型等级的码头由于船舶带缆区长度较短,尾车长度对码头造价的影响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不仅有为卸船疏运和为装船集运供料的功能,而且不占用码头过多空间,合理经济。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包括卸船疏运单元和装船集运单元,所述卸船疏运单元有第一卸料点和第一受料点,装船集运单元有第二受料点和第二卸料点,所述卸料点、受料点均为铰点,还包括第一、第二带式输送机,第一带式输送机尾部与第一受料点固定连接,头部与第一卸料点伸缩连接;第二带式输送机头部固定连接第二卸料点,尾部为自由端,与第二受料点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卸料点和受料点均包括一轴承。
优选地,所述卸船疏运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相对于第一支架滑动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尾部固定于第二轴承上,近头部处为两侧边梁中空构造,且与第一轴承滑动连接,第一轴承上固定连接卸料斗和第二支架,其中卸料斗位于两侧边梁之间,第一带式输送机尾部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头部固定连接卸料斗。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下两侧各设轨道,在第一轴承上方固定设有第一滚轮,与第一支架下的轨道配合,在第二支架下固定设有第二滚轮,与第一支架上的轨道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包括至少四个滚筒,其中头部滚筒、卸料斗固定于第二支架的头部端,改向滚筒固定于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尾部滚筒固定于第一支架的尾部上,驱动滚筒固定于第一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装船集运单元还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支架头部固定于第四轴承上,尾部设于第三轴承上并相对第三轴承滑动,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头、尾部分别固定于第三支架上。
优选地,在所述第三轴承上固定设有第三滚轮,与第三支架下的轨道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包括至少两个滚筒,其中头部滚筒固定于第三支架的头部,尾部滚筒固定于第三支架的尾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带式输送机等高平行布置。
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摆动运行的动力机构,能保持与装卸船机本体移动协调一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码头码头面开阔,码头宽度小但不影响操作条件。而且集疏运尾车不布置在码头长度方向,码头长度也可缩小,只要能满足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装卸船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卸料单元的一个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卸料单元另一个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供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装卸船机包括由沿码头方向轨道上行走的装卸船机本体1、装船臂2和集疏运尾车。装船臂2设于卸船机本体一侧门腿上,可沿垂直于码头方向伸缩。集疏运尾车与后方的地面输送机6、7通过转运平台5连接。
卸船时,装卸船机的抓斗将物料从船上卸至机内料斗,然后通过集疏运尾车,转卸至其后部的转运平台5,再从转运平台5卸至地面输送机6上;装船时,来自堆场的第二种物料通过地面输送机7运至转运平台5,再由集疏运尾车送到装船臂2上,由装船臂2装船。
装卸船机本体1需沿码头轨道横向行走,而后方进出堆场的地面输送机6、7只能在转运平台5处对集疏运尾车进行定点供料和受料,由于需对驳船舱口进行覆盖卸船和布料装船,装卸船机需沿码头轨道行走,因此装卸船机主体与转运平台5间的距离会产生相应变化,集疏运尾车的长度也应随之进行调整。集疏运尾车具有为装卸船机卸船和装船分别集运和疏运物料的双向功能,在尾车上平行等高地设置两条运行方向相反的带式输送机33、43,分别负责物料装船和卸船。两条带式输送机33、43在集疏运尾车摆动过程中需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以防止发生干涉和运动“死角”,见图1,装卸船机本体1、集疏运尾车及转运平台5共同构成平行四边形的运行机构。集疏运尾车与装卸船机本体门腿后侧连接处,即平行四边形(靠近码头一侧)的两个端点,为只能转动的平面铰,铰点处设集疏运尾车的第一受料点32和第二卸料点42,一个用于接受装卸船机机内料斗的卸料,另一个用于向装船臂2供料。集疏运尾车与转运平台5连接处,即平行四边形(远离码头一侧)的另两个端点,为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复合铰。具体讲,该复合铰为平面铰加滚轮辊道移动复合铰,以适应集疏运尾车摆动过程中前后铰点的距离变化。铰点处同样设集疏运尾车另一端的第一卸料点31和第二受料点41。因此集疏运尾车,可视为平行双联摆动机构。
结合图3-5,集疏运尾车的结构是这样的:在装卸船机门腿后侧设两个轴承35、45作为一端铰点,跟随装卸船机的移动,集疏运尾车上的带式疏送机可分别绕第一受料点32和第二卸料点42转动;同样地,在转运平台5下设两个轴承34、44作为另一端铰点。集疏运尾车分疏运和集运两单元。卸船疏运单元3:轴承34上设卸料斗8(即第一卸料点31),卸料斗8下方连接后方地面输送机6,在第一轴承34上固定设有第一滚轮36,第一滚轮36上设装有轨道371、372的第一支架37,该支架由两侧边梁结合而成,卸料斗8位于支架中间,支架一端固定于第二轴承35上,另一端沿第一滚轮36移动。第一支架37除了下侧装有轨道371,上侧同样装有轨道372,第二支架39下固定有第二滚轮38,这样第一支架37与第二支架38可发生相对移动。第二支架38上安装有卸料斗8、第一带式输送机33的头部滚筒332和改向滚筒333,而驱动滚筒334、尾部滚筒331及其余滚筒都安装于第一支架37上,利用第一和第二支架间的滑移,改向滚筒333与驱动滚筒334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就能使第一带式输送机33的长度能够随集疏运尾车的摆动自动适应装卸料点的距离的变化。图3、图4所示为集疏运尾车(卸船疏运单元3)装卸料点间距离最短及最长的两个极限位置。装船集运单元4:在第三轴承44上固定设有第三滚轮46,第三滚轮46上设装有轨道471的第三支架47,该支架一端固定于第四轴承45上,可绕第四轴承45转动,另一端既可绕第三轴承44转动同时可沿第三滚轮46移动。第三支架47上设有第二带式输送机43,第二带式输送机43上的头部滚筒431、尾部滚筒432及其它滚筒都固定在第三支架47上,其尾部滚筒432设于第三支架47的端部,随第三支架一齐可绕第三轴承44转动并可沿第三滚轮46移动,所以第二受料点41相对在第二带式输送机43上移动,但绝对位置仍在轴承44所形成的铰点处。第二带式输送机43的第二卸料点42能随第四轴承45转动,见图5。
由此可见,后方转运平台5的第一卸料点31和第二受料点41的绝对位置始终不变,位于相应轴承形成的铰点处。
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摆动运行的动力机构,能保持与装卸船机主机移动协调一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码头码头面开阔,码头宽度小但不影响操作条件。而且集疏运尾车不布置在码头长度方向,码头长度也可缩小,只要能满足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即可。

Claims (9)

1.一种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包括卸船疏运单元(3)和装船集运单元(4),所述卸船疏运单元(3)有第一卸料点(31)和第一受料点(32),装船集运单元(4)有第二受料点(41)和第二卸料点(42),所述卸料点、受料点(31、32、41、42)均为铰点,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第二带式输送机(33、43),第一带式输送机(33)尾部与第一受料点(32)固定连接,头部与第一卸料点(32)伸缩连接;第二带式输送机(43)头部固定连接第二卸料点(42),尾部为自由端,与第二受料点(4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其特征是:所述卸料点和受料点(31、32、42、41)均包括一轴承(34、35、44、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其特征是:所述卸船疏运单元(3)还包括第一支架(37)、和相对于第一支架(37)滑动的第二支架(39),第一支架(37)尾部固定于第二轴承(35)上,近头部处为两侧边梁中空构造,且与第一轴承(34)滑动连接,第一轴承上(34)固定连接卸料斗(8)和第二支架(39),其中卸料斗(8)位于两侧边梁之间,第一带式输送机(33)尾部固定连接第二轴承(35),头部固定连接卸料斗(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架(37)上下两侧各设轨道(371、372),在第一轴承(34)上方固定设有第一滚轮(36),与第一支架(37)下的轨道(371)配合,在第二支架(39)下固定设有第二滚轮(38),与第一支架(37)上的轨道(372)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33)包括至少四个滚筒,其中头部滚筒(332)、卸料斗(8)固定于第二支架(38)的头部端,改向滚筒(333)固定于第二支架(38)的另一端,尾部滚筒(331)固定于第一支架(37)的尾部上,驱动滚筒(334)固定于第一支架(37)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其特征是:所述装船集运单元(4)还包括第三支架(47),第三支架(47)头部固定于第四轴承(45)上,尾部设于第三轴承(44)上并相对第三轴承滑动,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43)头、尾部分别固定于第三支架(47)上。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三轴承(44)上固定设有第三滚轮(46),与第三支架(47)下的轨道(471)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43)包括至少两个滚筒,其中头部滚筒(431)固定于第三支架(47)的头部,尾部滚筒(432)固定于第三支架(47)的尾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第二带式输送机(33、43)等高平行布置。
CN 200920207822 2009-08-13 2009-08-13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3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207822 CN201473068U (zh) 2009-08-13 2009-08-13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207822 CN201473068U (zh) 2009-08-13 2009-08-13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73068U true CN201473068U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0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2020782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73068U (zh) 2009-08-13 2009-08-13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730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4164A (zh) * 2011-05-25 2012-09-19 有限会社寺冈商事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4164A (zh) * 2011-05-25 2012-09-19 有限会社寺冈商事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CN102674164B (zh) * 2011-05-25 2013-03-13 有限会社寺冈商事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92800B1 (ko) 하역방법
US10322891B2 (en) Unloading system for bulk material from a transport vessel, in particular a container
US6390006B1 (en) Sea bulk transfer vessel
US10717451B2 (en) Aggregate train and methods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EP1843940B1 (en) Cargo handling arrangement and system on a cargo ship
CN201473068U (zh) 装卸船机的集疏运尾车
CN203079346U (zh) 一种过驳装卸运输自航船
KR20170126978A (ko) 화물 컨테이너
CN204150732U (zh) 一种集装船、卸船、运输于一体的多功能船
CN103787096A (zh) 船舶大舱货物装卸装置
CN204078016U (zh) 一种过驳装卸运输散货船
US20050226713A1 (en) Process for handling cargo and cargo handling facility
CN113200309A (zh) 智能取料输送设备
CN104291128A (zh) 集装船、卸船、运输于一体的功能船
CN220054084U (zh) 一种散货物料装卸的分料装置
KR101992797B1 (ko) 하역장치
CN210480006U (zh) 移动式输送机
JP4502241B2 (ja) ばら物運搬船
CN203820093U (zh) 船舶大舱货物装卸装置
CN218968291U (zh) 一种直线行走的双侧堆料装船机
CN216785118U (zh) 一种装船系统
CN103517868A (zh) 运送件货和/或散货的设备和方法
JPH0734042Y2 (ja) 嵩物の陸揚・船積兼用機
SU1062118A1 (ru) Саморазгружающеес судно дл мелкофракционных и пылевидных грузов
CN117657828A (zh) 一种港口装船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