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5732B -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5732B
CN102145732B CN 201010112413 CN201010112413A CN102145732B CN 102145732 B CN102145732 B CN 102145732B CN 201010112413 CN201010112413 CN 201010112413 CN 201010112413 A CN201010112413 A CN 201010112413A CN 102145732 B CN102145732 B CN 102145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k
backhoe
blockship
supporting arm
conve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124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5732A (zh
Inventor
寺冈久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AOKA SHOJI Inc
Original Assignee
TERAOKA SHOJ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AOKA SHOJI Inc filed Critical TERAOKA SHOJI Inc
Priority to CN 2010101124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5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5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732A/zh
Priority to HK11114031.9A priority patent/HK1159574A1/xx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5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7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能够与散装货船的船舱内的深度和装载量无关地,可靠地从船舱取出散装货物,并且能高效地输送该散装货物。本发明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1)具有:与散装货船(2)相临地配置的囤船(6);用于将散装货船(2)的散装货物(A)向囤船侧取出的反向铲(8);将反向铲支承为能够与散装货船的船舱内的深度和装载量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的反向铲支承装置(10);与反向铲并列地设置在囤船上、能相对于囤船移动的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该输送装置(12)具有用于接收反向铲取出的散装货物的铲斗(12e),该铲斗能够与反向铲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应地移动到与反向铲相临的位置。

Description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尤其是涉及将被装载在散装货船中的煤、铁矿石、砂土等的散装货物移至其他船上或陆地上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被装载在散装货船中的煤、铁矿石、砂土等的散装货物移至其他船上或陆地上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的一例公知有:卸砂船,其具有用于将由大型的砂运土输船运输的砂土移至小型的运土船上、或向陆上卸货时使用的反向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以往的具有反向铲的卸砂船中,在构成该卸砂船的主体的囤船(platform vessel,一种不带动力装置的呈箱形的作业船,可以在上部安装有吊车等作业设备)上设置的回转柱的回转部安装有回转臂,在该回转臂上搭载有反向铲。而且,在回转柱的回转部支承固定有料斗和卸料传送机,用反向铲取出被装载到大型的砂运土输船的船舱内的砂土,移交到料斗中之后,由卸料传送机输送到囤船上,通过该囤船将这些砂土移至小型的运土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448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具有反向铲的卸砂船中,搭载有反向铲的回转臂自身能够以回转柱的回转部为中心回转,但不能变更上下方向的位置,因而不能变更反向铲的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由此,在对船舱大且具有深度的大型的砂运土输船进行卸砂时,在反向铲的可动臂的前端部上安装的用于取出砂土的铲斗难以到达船舱的底部等,存在不能够根据船舱内的装载量完全地取出砂土的问题。
另外,在以往的具有反向铲的卸砂船中,由于料斗和卸料传送机被支承固定在回转柱的回转部,料斗、卸料传送机和反向铲、船舱之间间隔有距离,所以反向铲从船舱取出砂土之后,必须向料斗方向回转并将砂土交付到料斗及卸料传送机上,存在作业效率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能够与装载有散装货物的散装货船的船舱内的深度和装载量无关地,从船舱可靠地取出散装货物,并且能够高效地输送该取出的散装货物。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用于将被装载在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移至其他的船上或陆地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囤船,其与所述散装货船相临地配置,构成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的主体;反向铲,其设置在该囤船上,用于将所述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向所述囤船取出;支承机构,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囤船上,用于将所述反向铲支承为能够与所述散装货船的船舱内的深度和装载量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1传送机,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反向铲并列地设置在所述囤船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向铲取出的所述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并将该散装货物输送到所述囤船的规定位置;第2传送机,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囤船上,用于将从所述第1传送机输送到所述囤船的规定位置的所述散装货物输送到所述其他的船上或陆地上,所述第1传送机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反向铲取出的所述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的接收部,该接收部能够根据所述反向铲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移动到与所述反向铲相临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反向铲能够与装载有散装货物的散装货船的船舱内的深度和装载量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第1传送机的接收部能够与反向铲的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应地移动到与反向铲相临的位置。由此,反向铲能够与散装货船的船舱内的深度和装载量无关地,将散装货物从船舱可靠地取出,并且第1传送机的接收部能够在与反向铲相临的位置可靠地接收该反向铲取出的散装货物,并将散装货物高效地输送到囤船的规定位置。因此,能够高效地将装载在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移至其他的船上或陆地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第1传送机具有:传送带部,其用于对第1传送机的接收部所接收的散装货物进行输送;支柱部,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囤船上;支承臂部,其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柱部上的基端部向安装有所述接收部的前端部延伸,用于支承所述传送带部,该支承臂部能与所述反向铲的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应地以所述基端部为中心转动,能够使所述接收部移动到与所述反向铲相临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第1传送机的支承臂部与反向铲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应地以自身基端部为中心转动,该支承臂部的前端部能够移动到与反向铲相临的位置,所以第1传送机的接收部能够在与反向铲相临的位置可靠地接收反向铲从散装货船取出的散装货物,并高效地将该散装货物输送到囤船的规定位置。由此,能够高效地将装载在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移至其他的船上或陆地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支承臂部包括:第1支承臂,其包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柱部的所述基端部;第2支承臂,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第1支承臂相连接,在其前端部安装所述接收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与反向铲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应地,使第1支承臂以支承臂部的基端部为中心转动,并且第2支承臂相对于第1支承臂转动,由此第1传送机的接收部能够移动到与反向铲相临的位置,从而第1传送机的接收部能够在与反向铲相临的位置可靠地接收反向铲从散装货船取出的散装货物,并将该散装货物高效地输送到囤船的规定位置。由此,能够高效地将被装载在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移至其他的船上或陆地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能够与装载有散装货物的散装货船的船舱内的深度和装载量无关地,从船舱可靠地取出散装货物,并且高效地将散装货物输送该取出的散装货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的俯视概略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的代表例即作业船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的俯视概略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1在停泊的大型的散装货船2和驳船4之间以横靠两船2、4的船体侧部的方式配置。
在大型的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装载有煤、铁矿石或砂土等的散装货物A。该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的散装货物A通过详细后述的作业船1的规定的作业被移至其他的运输船(驳船4)
另外,作业船1由囤船6、反向铲8、反向铲支承装置10、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及驳船侧输送装置14构成。
囤船6构成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1的主体,并以与散装货船2和驳船4之间的两船体的侧部相临的方式配置,用于在散装货船2和驳船4之间对散装货物A的装货及卸货进行中继。
反向铲8中,从反向铲8的主体8a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滑动轴8b被反向铲支承装置10支承得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反向铲8具有从反向铲主体8a延伸出的悬臂8c和安装在该悬臂8c的前端部的铲斗8d,用于通过使这些悬臂8c和铲斗8d的作动,将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的散装货物A向囤船6侧取出。
反向铲支承装置10具有:支承台10a,其以能沿着被设置在囤船6上的架设桥6a的上方所铺设的导轨6b移动的方式配置;支承臂10b,其从该支承台10a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支承反向铲8。
更具体地,反向铲支承装置10的支承臂10b的前端部10c将反向铲8的滑动轴8b支承得使其能够在上下方向滑动,使得反向铲8能够与散装货船2的船舱2a的深度及船舱2a中散装货物A的装载量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这里,尤其是在图3中,由虚线表示最高位置H的反向铲8,由实线表示最低位置L的反向铲8。
此外,作为使反向铲8的滑动轴8b在反向铲支承装置10的支承臂10b的前端部10c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机构,也可以在反向铲8的滑动轴8b和/或反向铲支承装置10的支承臂10b的一部分等上设置驱动器等作动装置(未图示),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动力机构等。
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具有:支承台12a,其与反向铲支承装置10的支承台10a相临地配置,并能沿囤船6的架设桥6a的导轨6b移动;支柱12b,其被固定在该支承台12a上;传送带部12c,其用于对散装货物A进行输送;支承臂部12d,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支柱12b的一部分上,用于支承传送带部12c;接收部,即铲斗12e,其被设置在该支承臂部12d的前端部,用于接收反向铲8所取出的散装货物A。
这里,尤其是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反向铲8位于最高位置H的情况下的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状态,用实线表示反向铲8位于最低位置L的情况下的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状态
支承臂部12d包括:第1支承臂12g,其包含支承臂部12d的基端部的铰链部12f,该铰链部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支柱12b的一部分上;第2支承臂12i,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连结在该第1支承臂12g的铰链部12h,且在其前端部安装有铲斗12e。
另外,支承臂12d(第1支承臂12g及第2支承臂12i)以与反向铲支承装置10的支承臂10b并列的方式配置,第1支承臂12g和/或第2支承臂12i能与反向铲主体8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应地、以各自的铰链部12f、12h转动,由此使得铲斗12e能够移动到与反向铲主体8a相临的位置。
而且,通过铲斗8d从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取出的散装货物A被供给到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铲斗12e,并且该散装货物A被通过传送带部12c从该铲斗12e输送到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支承台12a。这里,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支承台12a包含用于从传送带部12c投放散装货物A的料斗12j。
而且,在囤船6的架设桥6a上的导轨6b间,设置有囤船内传送机6c。从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传送带部12c投放到料斗12j中的散装货物A,被通过囤船内传送机6c输送到驳船侧输送装置14。
驳船侧输送装置14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囤船6上,并具有:传送带部14a;用于支承传送带部14a且能够旋转的支承臂14b。通过囤船内传送机6c输送到驳船侧输送装置14上的散装货物A被传送带部14a送入驳船4。
然后,参照图1~图3,对上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在作业船1的反向铲8取出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的散装货物A时,在与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的深度和散装货船2的装载量相应地,使反向铲8的滑动轴8b相对于反向铲支承装置10的支承臂10b在上下方向上滑动之后,反向铲主体8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定位,开始由反向铲8进行的对散装货物A的取出作业。
而且,在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的散装货物A被反向铲8的铲斗8d取出后,该散装货物A被供给到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铲斗12e。
此时,例如,在为了取出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的散装货物A,反向铲8从图3的虚线所示的最高位置H向下方移动到如图3的实线所示的最低位置L的情况下,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根据该反向铲8的向下移动而从图3中虚线所示的状态成为图3中实线所示的状态。
即,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中的支承臂部12d的第1支承臂12g从沿图3中虚线所示的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起以铰链部12f为中心向图3的右侧转动。另外,支承臂部12d的第2支承臂12i从沿图3中虚线所示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起相对于第1支承臂12g而言以铰链部12h为中心向图3中的右侧转动,使安装在第2支承臂12i的前端部的铲斗12e移动到与反向铲主体8a相临的位置。
这样,在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中,第1支承臂12g及第2支承臂12i分别可动,以便铲斗12e在总是与反向铲主体8a相临的位置接收由反向铲8取出的散装货物A。
另外,从反向铲8向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铲斗12e供给的散装货物A被通过传送带部12c输送到支承台12a的料斗12j,并被投入囤船内传送机6c。之后,散装货物A通过囤船内传送机6c被输送到驳船侧输送装置14,并被通过传送带部14a送入驳船4。
这样,散装货船2的散装货物A通过作业船1移至驳船4的装货及卸货作业结束。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1,反向铲8能够与装载了散装货物A的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的深度和装载量相应地沿上下方向移动并取出散装货物A,并且,与反向铲支承装置10的支承臂10b并列配置的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第1支承臂12g及第2支承臂12i,能够根据反向铲主体8a的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移动。由此,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铲斗12e能够在总是与反向铲主体8a相临的位置接收由反向铲8取出的散装货物A。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1,反向铲8能够与散装货船2的船舱2a内的深度和装载量无关地,可靠地从船舱2a取出散装货物A,并且散装货船侧输送装置12的铲斗12e能够可靠地在与反向铲主体8a相临的位置接收该反向铲8取出的散装货物A,并将散装货物A高效地输送到囤船6的囤船内传送机6c,从而能够通过作业船1将装载在散装货船2中的散装货物A高效地移至驳船4。
另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1中,作为一例,对从散装货船2的散装货物A(大型的货船)通过作业船1移至驳船4(小型的运输船)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转移散装货物A的方式不限于驳船4,也可以代替驳船4使用大型的船舶,也可以使用设置在港口的一般的陆地上的装货施设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即作业船1中,也可以更换散装货船2和驳船4的配置,从而适用于作业船1将从驳船4(小型的运输船)取出的散装货物移至散装货船2(大型的货船)的例子。

Claims (3)

1.一种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用于将被装载在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移至其他的船上或陆地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囤船,其与所述散装货船相临地配置,构成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的主体;
反向铲,其设置在该囤船上,用于将所述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向所述囤船侧取出;
支承机构,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囤船上,用于将所述反向铲支承为能够与所述散装货船的船舱内的深度和装载量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第1传送机,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机构相临并且与上述反向铲独立地设置在所述囤船上,用于接收所述反向铲取出的所述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并将该散装货物输送到所述囤船的规定位置;
第2传送机,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囤船上,用于将从所述第1传送机输送到所述囤船的规定位置的所述散装货物输送到所述其他的船上或陆地上,
所述第1传送机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反向铲取出的所述散装货船的散装货物的接收部,该接收部能够与所述反向铲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应地移动到与所述反向铲相临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传送机具有:传送带部,其用于对所述第1传送机的接收部所接收的散装货物进行输送;支柱部,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囤船上;支承臂部,其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柱部上的基端部向安装有所述接收部的前端部延伸,用于支承所述传送带部,
该支承臂部能与所述反向铲的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应地以所述基端部为中心转动,能够使所述接收部移动到与所述反向铲相临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臂部包括:第1支承臂,包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柱部的所述基端部;第2支承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第1支承臂相连接,在其前端部安装所述接收部。
CN 201010112413 2010-02-10 2010-02-10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12413 CN102145732B (zh) 2010-02-10 2010-02-10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HK11114031.9A HK1159574A1 (en) 2010-02-10 2011-12-29 Omnidirection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12413 CN102145732B (zh) 2010-02-10 2010-02-10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5732A CN102145732A (zh) 2011-08-10
CN102145732B true CN102145732B (zh) 2013-11-06

Family

ID=44420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1241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732B (zh) 2010-02-10 2010-02-10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5732B (zh)
HK (1) HK115957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4485A (ja) * 2001-03-21 2002-09-2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バックホウ式揚土船
CN1576162A (zh) * 2003-07-29 2005-02-09 丁灴一 用于在船舶的靠海一侧装卸货物的装置
CN10152504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有限会社寺冈商事 可全方位装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6093A (en) * 1978-04-11 1979-10-22 Kawasaki Heavy Ind Ltd Apparatus for unloading granular material out of ship hol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4485A (ja) * 2001-03-21 2002-09-2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バックホウ式揚土船
CN1576162A (zh) * 2003-07-29 2005-02-09 丁灴一 用于在船舶的靠海一侧装卸货物的装置
CN10152504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有限会社寺冈商事 可全方位装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5732A (zh) 2011-08-10
HK1159574A1 (en) 2012-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63330B2 (ja) 貨物を船舶に且つ/若しくは船舶から輸送するためのプラント
US8955667B1 (en) Bulk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WO2012106771A2 (en) Port infrastructure system
US1207237A (en)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EP1843940B1 (en) Cargo handling arrangement and system on a cargo ship
CN101023012B (zh) 用于海上船舶装载或卸载的设备
CN102145732B (zh) 能够全方位装卸的系统
CN103538939A (zh) 一种散状物料卸船方法及装置
CN204150732U (zh) 一种集装船、卸船、运输于一体的多功能船
CN204078016U (zh) 一种过驳装卸运输散货船
JP2018535894A (ja) 超浅喫水ばら積貨物船
EP0980328B1 (en) Shiploader system
CN111422645A (zh) 一种内河港口用装船机
JP4997644B2 (ja) 全方位積込・荷降ろし可能システム
CN104291128B (zh) 集装船、卸船、运输于一体的多功能船
JP2013147173A (ja) バルク貨物積み替え方法、バルク貨物積み替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船舶
CN203127804U (zh) 一种港口车辆卸货平台
KR101110622B1 (ko) 전방위 로딩 및 언로딩 가능 시스템
CN102674164B (zh) 带输送机的抓斗起重机
KR101399859B1 (ko) 연속식 하역기
CN216002995U (zh) 颗粒物料船舶并靠过驳系统
CN104229096A (zh) 过驳装卸运输船的防倾覆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运输船
KR101341119B1 (ko) 골재 선적장치
JP2001122188A (ja) 船のデッキ型積荷の積降し装置
KR101159583B1 (ko) 연속식 하역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95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95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