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4031A -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4031A
CN102674031A CN2012100648689A CN201210064868A CN102674031A CN 102674031 A CN102674031 A CN 102674031A CN 2012100648689 A CN2012100648689 A CN 2012100648689A CN 201210064868 A CN201210064868 A CN 201210064868A CN 102674031 A CN102674031 A CN 102674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mponent
sheet material
sheet feeding
feeding apparatus
feed ro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48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4031B (zh
Inventor
泷口正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74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4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40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07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cooperating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the pile from roller or rotary separator after a separation ste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B65H2402/54Springs, e.g. helical or leaf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B65H2403/512Cam mechanisms involving radial plate c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3Articulated mechanisms
    • B65H2403/531Plana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3Articulated mechanisms
    • B65H2403/532Crank-and-rocker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片材进给设备,其中连杆构件由升降板可旋转地支撑。当升降板向上和向下移动时,连杆构件的移动由设置在连杆导孔中的引导部进行引导。在片材供给开始之前,连杆构件的移动由设置在引导部下端上的保持部进行管控,从而克服进给弹簧的偏压力使升降板保持在待命位置。当进给片材时,与进给辊一体旋转的进给凸轮挤压连杆构件以使连杆导孔的保持部对连杆构件的锁定释放,从而使连杆构件可沿引导部移动。以及包括这种片材进给设备的成像设备。

Description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更特别地涉及用于提升其上堆叠有片材的片材支撑构件以使片材压靠进给辊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成像设备中广泛使用的成像设备将片材从片材进给设备进给至成像部以形成图像。这里,片材进给设备通常具有起到片材储存部作用并可相对于设备主体装卸的片材盒,并且将存储在片材盒中的片材自动进给至成像部。
例如,布置成能够使片材支撑构件提升和下降的片材盒为人所知,该片材支撑构件具有堆叠在其上的片材并且在进给片材时被提升以使堆叠的片材压靠进给辊。当进给片材时,进给辊旋转以将由片材支撑构件挤压的片材从最上面的片材逐一地进给至成像部。
这种片材进给设备具有与进给辊同轴设置的凸轮以便使片材支撑构件提升和下降。当设备处于待命状态并且不进给片材时,片材支撑构件被凸轮下压到某一位置,从而使片材容易地放置和更换。在送出片材的过程中,凸轮将片材支撑构件压下,从而使进给辊的进给力不施加给要送出的片材。这能够提高诸如分离垫之类的分离单元中的片材可分离性。
这种构造的片材进给设备需要片材支撑构件在驱动轴旋转一圈时进行一次竖直往复运动,产生了难以减小凸轮尺寸(最外直径)的问题。例如,在片材支撑构件沿竖直方向可旋转地设置的情况下,凸轮尺寸减小会减小片材支撑构件的旋转角,从而减小进给辊和片材支撑构件之间的间隔。
进给辊和片材支撑构件之间的间隔减小会减少堆叠在片材支撑构件上的片材数量。因此,使用者必须频繁补充片材,从而产生可操作性差的问题。由于凸轮尺寸和片材支撑构件的旋转角之间存在权衡,难以减小凸轮尺寸。
作为用于减小凸轮尺寸和降低其噪音的传统片材进给设备,人们提出如下布置:在凸轮和片材支撑构件之间设置作为连杆构件的杆构件以进行旋转运动。根据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2008-105790,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设置在布置于设备主体中的杆构件上,其中,第一臂部与固定在进给辊的驱动轴上的凸轮滑动接触,第二臂部与片材支撑构件的前端部滑动接触。根据作为另一布置的美国专利公开No.2008/0101837,可旋转地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的杆构件的端部被锁定于片材支撑构件,杆构件的中间部与固定到进给辊的驱动轴上的凸轮滑动接触。
这种传统的片材进给设备能够减小凸轮尺寸,但是问题是在抵靠凸轮并作为连杆构件以将作用力传递给片材支撑构件的杆构件的支点布设的限制下难以减小片材进给设备的整体尺寸。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2006-105790公开的布置使得杆构件的第二臂部与片材支撑构件的前端滑动接触,以便克服进给弹簧的偏压力使片材支撑构件移动。因此,第二臂部具有相对较长的光滑的弧形形状。在第二臂部具有这种形状的情况下,第二臂部在分离单元的下侧上摆动,因此必须提供用于第二臂部摆动的空间。这样,上述布置能够减小凸轮的最长直径,但是会增大片材进给设备的整体尺寸。
美国专利公开No.2008/0101637中公开的布置要求杆构件的端部被锁定于片材支撑构件,并且杆构件的中间部与凸轮滑动接触。该布置对杆构件的转动支点能够定位在凸轮旋转轨迹和片材支撑构件旋转轨迹之间的位置产生限制。另外,杆构件的转动支点朝向进给辊的下游侧表面突出,使得这种布置能够减小凸轮的最外直径,但是会增大片材进给设备的整体尺寸。片材进给设备的整体尺寸增大导致容纳片材进给设备的成像设备的整体尺寸增大,因此,该布置产生扩大成像设备的安置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进给设备和一种成像设备,其即使在使用连杆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增大设备的整体尺寸。
本发明的片材进给设备包括:片材支撑构件,其能够在支撑片材的同时进行升降;进给辊,其位于片材支撑构件上方并且进给堆叠在片材支撑构件上的片材;和升降部,其使片材支撑构件进行升降,并且所述升降部包括:使片材支撑构件朝向进给辊偏压的偏压部;连杆构件,其由片材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和管控释放构件,其与进给辊一体旋转并且在进给片材时使得运动受限的连杆构件能够运动。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作为成像设备实例的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所述成像设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
图2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前视图。
图4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5显示了设置在该片材进给设备中的连杆导孔的形状。
图6A和6B是显示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一示意图。
图7A和7B是显示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二示意图。
图8是显示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三示意图。
图9A和9B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进给凸轮和现有进给凸轮之间的差异。
图10A和10B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1显示了设置在该片材进给设备中的连杆导孔和进给凸轮。
图12A和12B是显示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一示意图。
图13是显示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二示意图。
图1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5A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前视图。
图15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6A、16B和16C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一示意图。
图17A和17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二示意图。
图1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9A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前视图。
图19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0A、20B和20C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一示意图。
图21A和21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二示意图。
图2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23A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前视图。
图23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4A和24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一示意图。
图25A和25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二示意图。
图26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27A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前视图。
图27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8A和28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一示意图。
图29A和29B是显示了该片材进给设备的片材进给操作的第二示意图。
图30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六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另一构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显示了作为成像设备实例的打印机100的示意性构造,所述成像设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在图1中,成像部52设置在作为成像设备主体的打印机主体101中并且通过电子照相系统进行成像。片材进给设备53将片材S进给至成像部52。
成像部52包括激光曝光设备5、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8、用于将形成在感光鼓8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给片材S的转印辊9等。处理盒7包括感光鼓8、充电辊7a、显影单元7b等并且能够附接到打印机主体101上和从其上拆下。
片材进给设备53包括进给辊2、作为片材储存部的片材托盘1和可升降地设置在片材托盘1中并且起到片材支撑构件作用的升降板22,其用于支撑存储在片材托盘1中的片材S并使片材S压靠进给辊2。如稍后描述的那样,当升降板22上升时,在片材S抵靠位于升降板22上方的进给辊2之前,进给空转辊30抵靠片材S。驱动马达16驱动进给辊2等。
与进给辊2按压接触的分离垫20设置在片材托盘1的片材进给方向的下游侧。片材进给设备53使用进给辊2进给来自于片材托盘1的片材S以用于成像。随后,片材进给设备53使用与进给辊2按压接触的分离垫20将片材S逐一地分离。
现在将描述打印机100的成像操作。当成像操作开始时,首先,对应于图像信号的激光束从激光曝光设备5照射到感光鼓8上,所述感光鼓的表面被充电并且所述感光鼓沿顺时针被旋转驱动。当对应于图像信号的激光束射出时,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随后,感光鼓上的潜像通过由显影单元7b供应的调色剂进行显影以显现为调色剂图像。
与调色剂图像形成操作并行地,升降板22上升并且放置于片材托盘1中的片材S由进给辊2进给。随后,片材S通过分离垫20逐一地分离以大体上竖直地进给。随后,片材S通过输送辊对3传送给转印部。
随后,当极性与形成在感光鼓8上的调色剂图像相反的电压施加给转印部中的转印辊9时,感光鼓上的可视化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然后,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沿着输送导向装置10传送给布置于打印机主体上部的定影单元11。当经过定影单元11时,对片材S加热加压,使得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片材上。随后,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排出辊对12传送并且排出给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01上方的排出部14。
图2显示了片材进给设备53的构造。如图2所示,其上堆叠有片材的升降板22附接到片材托盘1,从而可围绕起到旋转中心作用的升降板凸起部22a竖向旋转。升降板22从起到压缩弹簧作用的进给弹簧23接收沿由箭头R2表示的向着进给辊2的方向的偏压力,所述压缩弹簧构成位于打印机主体101和升降板22之间的偏压部。当片材进给操作开始时,升降板22利用进给弹簧23施加的按压接触压力P1将叠置的片材压在进给辊2上。按压接触压力P1的大小设定为即使在片材托盘1留有少量片材的情况下也足以进给片材。
进给辊2固定于驱动轴24。驱动轴24可旋转地附接到图4所示打印机主体101的稍后描述的框架上。驱动轴24通过未显示的驱动系接收来自于驱动马达16的旋转驱动力。进给辊2称作半月形辊,在其外周上以一定角度布置作为片材的摩擦部的橡胶构件。驱动轴24固定到作为凸轮构件的进给凸轮36上,所述凸轮构件作为用于释放稍后描述的连杆构件34的管控的管控释放构件的实例。
连杆构件34被支撑在升降板22上并且可围绕起到旋转中心作用的连杆构件凸起部34a沿竖直方向旋转。接合凸起部34b设置在连杆构件34的旋转端。接合凸起部34b与形成在图4所示打印机主体101的稍后描述的框架中的连杆导孔35(作为起到旋转管控部作用的弧形引导部)接合。
连杆导孔35具有管控连杆构件34的运动轨迹的作用。当进给凸轮36旋转时,连杆构件34在随着进给凸轮36的运动使接合凸起部34b沿着连杆导孔35运动的同时沿竖直方向旋转,如后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进给凸轮36、进给弹簧23、连杆构件34和连杆导孔35构成用于使升降板22进行升降的升降部。
如图3所示,连杆构件34围绕进给辊2的中心大体上对称地布置在片材托盘1的外面,所述进给辊2布置在与片材托盘1的片材进给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如图4所示,进给凸轮36与连杆构件34的旋转端接合。这种布置减小了框架40之间的跨距。具体地,在本布置中,框架40之间的跨距是片材放置所需的片材托盘1的跨距和位于片材托盘外面的升降部的跨距之和。通过将连杆构件34的升降板22的转动支点以及构成升降部的进给凸轮36和连杆构件34的转动支点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减小了升降部的跨距。
图5显示了连杆导孔35的形状。连杆导孔35包括保持部35a(画交叉影线的部分)和用于引导接合凸起部34b的运动的引导部35b(画剖面线的部分)。保持部35a锁定设置在连杆构件34的旋转端一侧的接合凸起部34b以将通过升降板22接收来自于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的连杆构件34保持于待命位置(作为初始位置)。
当将接合凸起部34b锁定于保持部35a的连杆构件34被保持在待命位置时,即使接收到来自于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升降板22也不向上移动。换句话说,连杆导孔35的保持部35a具有管控升降板22的向上运动的止动件作用。
引导部35b形成用于引导接合凸起部34b的引导路径使得连杆构件在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作用下沿着进给凸轮36的凸轮面36a移动。连杆构件34在使接合凸起部34b沿着引导部35b移动的同时向上和向下移动。随着连杆构件34与进给凸轮36的操作相联动的竖直运动,升降板22向上和向下转动(运动)。换句话说,连杆导孔35的引导部35b具有引导升降板22沿竖直方向转动的引导功能。
在上述图2中,箭头R1表示围绕驱动轴24的旋转方向。驱动轴24、进给辊2和进给凸轮36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箭头R2和R3表示升降板22围绕升降板凸起部22a旋转的方向。箭头R4和R5表示连杆构件34沿着连杆导孔35转动的方向。箭头R8和R9表示连杆构件34围绕连杆构件凸起部34a旋转的方向。
作为锁定部(用于通过锁定接合凸起部34b管控连杆构件34的运动)的保持部35a设置在引导部35b的下端。每当进给凸轮36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一次时,连杆构件34的旋转端(在该旋转端中接合凸起部34b被保持部35a锁定)被进给凸轮36挤压以使连杆构件34朝向引导部一侧运动,从而解除所述锁定。在连杆构件34被解除锁定之后,连杆构件34在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作用下沿着引导部35b沿箭头R4和R5所示方向运动。这样,升降板22在使连杆构件34运动的同时沿箭头R2和R3所示方向进行一次往复旋转运动。
接下来将描述片材进给设备53的片材进给操作。在片材进给操作开始之前,如图6A所示,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34和升降板22处于初始进给位置。每当进行一次片材进给操作时,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34和升降板22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
当片材进给操作开始时,首先未显示的螺线管吸合,并且沿箭头R1所示方向的旋转驱动力从驱动马达16通过未显示的驱动系传递给驱动轴24,从而使驱动轴24开始旋转。然后,进给凸轮36与固定到驱动轴24上的进给辊2一体地开始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
当进给凸轮36旋转时,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的连杆构件34被进给凸轮36挤压。如图6B所示,连杆构件34的接合凸起部34b从保持部35a运动到引导部35b。随后,接合凸起部34b可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当连杆构件34可移动,并且升降板22接收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时,如图7A所示,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2所示向着进给辊2的方向向上旋转。
随后,当堆叠在升降板22上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的片材抵靠进给空转辊30时,升降板22停止向上旋转,因此连杆构件34停止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当升降板22停止并且随后与驱动轴24一起旋转的半月形进给辊2抵靠处于图7B所示位置的最上面的片材时,最上面的片材被进给。
在片材进给开始之后,进给凸轮36和进给辊2一起进一步旋转。如图8所示,进给凸轮36与停止运动的连杆构件34的旋转端再次接合并且挤压连杆构件34。随后,连杆构件34开始向下移动,同时使接合凸起部34b沿着引导部35b沿箭头R5所示方向移动。在片材被进给之后,连杆构件34在被进给凸轮36挤压的同时开始向下运动。进给凸轮36施加的驱动力通过连杆构件34传递给升降板22。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3所示方向向下移动。
当驱动轴24返回到初始位置时,阻止旋转驱动力从驱动马达16传递给驱动轴24,并且进给辊2和进给凸轮36在图6A所示初始进给位置停止旋转。当进给凸轮36到达初始进给位置时,连杆构件34从被进给凸轮36挤压的状态解除并且沿如图6A所示的箭头R9所示方向旋转。连杆构件34的接合凸起部34b从引导部35b运动到保持部35a。随后,连杆构件34和升降板22也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并随后停止运动。每当重复该操作时,对于进给辊2的每一转而言,堆叠在片材托盘1上的片材逐一地分离以被进给。
根据本实施例,对于每次进给操作而言,升降板22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一次。因此,当打印完成时,片材和进给空转辊30始终彼此隔开,使得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堆叠片材。选择进给凸轮36的轮廓和连杆导孔35的轮廓能够确定升降板22沿箭头R2和R3所示方向的旋转速度。
图9A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与升降板22的下止点22d重合的上止点22u。图9B显示了根据比较实例的与升降板22的下止点22d重合的上止点22u。这里,如图9A和9B所示,两个升降版22具有位于上止点22u和下止点22d之间的相同旋转角θ。
图9A所示阴影部表示进给凸轮36的旋转轨迹,图9B所示阴影部表示进给凸轮21的旋转轨迹。图9A所示D1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进给凸轮36的最大转动半径φ,图9B所示D2表示根据比较实例的进给凸轮21的最大转动半径φ。如图9A和9B所示,进给凸轮36的最大转动半径φ从比较实例的D2到D1大体上减小一半。
根据本实施例,连杆构件34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当片材被进给时,连杆构件34(其运动受到管控)能够在进给凸轮36作用下沿着引导部35b运动。因此,在不损害可堆叠片材高度的情况下,进给凸轮的最大转动半径能够减小,同时保持升降板22的相同旋转角θ。
与传统布置相比,本实施例能够在升降板22的相同旋转角的情况下显著减小进给凸轮36的最大转动半径。因此,即使小型进给凸轮36也能够增大可堆叠片材的最大数量。另外,在进给凸轮36与周边部件之间形成空间。即使在使用连杆构件34的情况下,该空间的减小也能够为成像设备提供小型片材进给设备。在相同尺寸的成像设备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布置能够增大盒尺寸,从而能够提供具有更大容量调色剂盒的成像设备。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0A和10B描述了的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需要注意,图2中的相同参考数字或字母在图10A和10B中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在图10A和10B中,突出部36a设置在进给凸轮36的凸轮面上。如图11所示,突出部36a以高度H突出地设置在进给凸轮36的凸轮面上。图11显示了连杆导孔35和接合凸起部34b之间的间隙G。根据本实施例,突出部36a的高度H和连杆导孔35与接合凸起部34b之间的间隙G的关系为H<G。
如图10A和10B所示,连杆弹簧39作为连杆构件偏压构件插置在连杆构件34和升降板22之间。连杆弹簧39是扭力弹簧,其一端锁定到连杆构件34上,另一端锁定到升降板22上。连杆弹簧39使连杆构件34沿使连杆构件34相对于升降板22沿箭头R9向下旋转的方向偏压。
根据本实施例,进给弹簧23是用于始终沿向着进给辊2的方向偏压升降板22的偏压构件。该进给弹簧23的弹簧力设定成小于始终沿向着进给辊2的方向偏压升降板22的第一实施例所示进给弹簧23的弹簧力。更具体地,假定P2是升降板22和进给辊2在进给弹簧23作用下彼此按压接触时产生的按压接触力,P2具有关系P1>P2>0。P1表示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由进给弹簧23引起的按压接触压力。关系P2>0表示当堆满片材时用于要与进给辊接触的最上面片材的充分条件。
接下来,描述片材进给设备53的片材进给操作。在片材进给操作开始之前,如图10A所示,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34和升降板22处于初始进给位置。对于每次片材进给操作,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34和升降板22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
当片材进给操作开始时,驱动轴24开始旋转。因此,进给凸轮36和固定到驱动轴24上的进给辊2开始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进给凸轮36的旋转导致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的连杆构件34的旋转端被进给凸轮36挤压。如图10B所示,连杆构件34的接合凸起部34b从保持部35a移动到引导部35b。
随后,接合凸起部34b可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当连杆构件34可移动时,如图12A所示,响应于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2所示向着进给辊2的方向向上移动。
随后,当堆叠在升降板22上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的片材抵靠进给空转辊30时,升降板22停止向上旋转,因此连杆构件34停止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在升降板22停止移动之后,与驱动轴24一起旋转的半月形进给辊2抵靠处于图12B所示位置的最上面的片材,因此,最上面的片材被进给。
在片材进给开始之后,进给凸轮36和进给辊2一起进一步旋转。进给凸轮36与停止旋转的连杆构件34的旋转端再次接合并且挤压连杆构件34。随后,连杆构件34开始向下移动,同时使接合凸起部34b沿着引导部35b沿箭头R5所示方向移动(参见图8)。当连杆构件34在被进给凸轮36挤压的同时开始向下移动时,进给凸轮36施加的驱动力通过连杆构件34传递给升降板22。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3所示方向向下移动。
当驱动轴24返回到初始位置时,阻止旋转驱动力从驱动马达16传递给驱动轴24,并且进给辊2和进给凸轮36在图12A所示初始进给位置停止旋转。当进给凸轮36到达初始进给位置时,进给凸轮36施加的挤压被解除。连杆构件34沿箭头R9所示方向旋转,如图10A所示,并且连杆构件34的接合凸起部34b从引导部35b移动到保持部35a。因此,连杆构件34和升降板22也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并随后停止移动。每当重复该操作时,对于进给辊2的每一转而言,堆叠在片材托盘1上的片材逐一地分离以被进给。
根据本实施例,当堆叠少量片材时,如图13所示,在进给辊2抵靠堆叠在升降板22上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的片材时,进给凸轮36的突出部36a挤压连杆构件34。当突出部36a挤压连杆构件34时,连杆构件34围绕连杆构件凸起部34a沿箭头R8所示方向旋转。
连杆导孔35和接合凸起部34b之间的间隙G与突出高度H满足关系H<G。因此,被突出部36a挤压并沿箭头R8所示方向旋转的连杆构件34可在不与连杆导孔35干涉的情况下沿箭头R8所示方向移动。当连杆构件34旋转时,在连杆弹簧39的弹簧力作用下在连杆构件34和升降板22之间产生用于使升降板22沿箭头R2所示向着进给辊的方向偏压的偏压力。
因此,当堆叠少量片材时,可以增大升降板22和进给辊2之间的按压接触压力。具体地,包括连杆弹簧39和进给凸轮36的突出部36a的辅助偏压部在片材供给时产生用于使升降板22沿向着进给辊2的方向偏压的偏压力。因此,能够增大片材进给时升降板22和进给辊2之间的按压接触压力。
假定P3表示此时增加的按压接触压力,进给弹簧23、连杆弹簧39和突出高度H设定为满足关系P1=P2+P3。本实施例不仅包括进给弹簧23,还包括连杆弹簧39,在进给片材时通过连杆弹簧39和进给弹簧23保证P1。因此,可以减小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取决于进给性能,因此,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越高,进给性能越高。
这样,当像第一实施例那样仅通过进给弹簧23保证按压接触压力时,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增大。偏压力增大导致当堆叠于升降板22上的片材抵靠进给空转辊30时产生的接触噪音变大。与此相反,当像本实施例这样通过连杆弹簧39和进给弹簧23保证P1时,可以减小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从而降低接触噪音。
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在进给空转辊30抵靠升降板22或堆叠在升降板22上的片材之后,进给凸轮36的突出部36a挤压连杆构件34。因此,升降板22上出现沿箭头R2所示方向的偏压力,由此,在进给空转辊30抵靠升降板22或堆叠于其上的片材之后,升降板22和进给辊2之间的偏压力可以再次增大。
这将从进给辊2和升降板22之间的按压接触压力的角度进行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进给辊2和升降板22之间由进给弹簧23施加的按压接触压力是P1,作为满足进给性能的按压接触压力。根据本实施例,进给辊2和升降板22之间由进给弹簧23施加的按压接触压力P2小于P1。因此,可以降低接触噪音。
然而,由于P2由于公式具有P1>P2的关系,仅通过进给弹簧23会降低进给性能。为了对此进行补偿,按压接触压力通过连杆弹簧39和进给凸轮36的突出部36a再次增大以产生按压接触压力P3。这可以补偿因关系P1>P2导致的不足的按压接触压力,并且能够保证足够的进给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连杆构件34旋转时,连杆弹簧39和进给凸轮36的突出部36a偏压升降板22。这样,本实施例能够提供用于小型低噪成像设备的片材进给设备。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连杆导孔35形成在框架上,但是连杆导孔35可以形成在任何构件上,只要该构件具有管控连杆尖端轨迹的功能即可。连杆构件凸起部34a的位置是升降板22的指定点,但是只要该位置在升降板22上,任何位置都是合适的。这样,可以通过选择连杆构件凸起部34a的位置确定进给凸轮36的最大转动半径。
该布置使得在将升降板22的旋转角θ设定为相同值的条件下进给凸轮的最大转动半径减小,但是在将进给凸轮的最大转动半径设定为相同的其它布置也是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连杆构件34增大升降板22的旋转角θ,从而提供能够在其上堆叠大量片材的片材进给设备。孔可以设置在连杆构件中,凸起部可以设置在框架中。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4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需要注意,图2中的相同参考数字或字母在图14中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在图14中,连杆构件70围绕连杆构件凸起部70a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作为旋转管控部的引导构件71围绕驱动轴24沿箭头R1所示方向和相反方向可旋转地设置。形成长凹槽的引导构件孔71a设置在引导构件71中。通过使引导构件孔71a与设置在连杆构件70的旋转端上的凸起部70b接合管控连杆构件70的运动。引导构件止动部72设置在框架中以管控引导构件71的旋转角。驱动轴24、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70、引导构件71和引导构件止动部72形成用于使升降板22升降的升降部。
如图15A和15B所示,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70、引导构件71和引导构件止动部72相对于进给辊2大体上对称地布置。连杆构件70布置在片材托盘1的外面,进给凸轮36布置在与相应连杆构件70接合的位置。引导构件71插置在连杆构件70和框架40之间以便由驱动轴24可旋转地支撑。引导构件止动部72作为固定到框架40上的圆柱形凸起部布置在与引导构件71接触的位置。
因此,每当进给凸轮36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时,升降板22如图14所示沿箭头R2所示方向和箭头R3所示方向往复运动一次。换句话说,进给凸轮36的旋转通过连杆构件70确定升降板22的位置。
接下来,参考图16A、16B、17A和17B,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操作进行描述。图16A显示了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70、引导构件71和升降板22处于初始进给位置的状态。每当进行片材进给操作时,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70、引导构件71和升降板22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
片材进给操作开始,随后信号从电路板输入到未显示的螺线管。驱动轴24开始旋转,进给凸轮36和固定到驱动轴24上的进给辊2开始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当进给凸轮36旋转时,与进给凸轮36接合的连杆构件70沿着引导构件孔71a的轨迹移动。这时,因为引导构件71与引导构件止动部72接触,引导构件71不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如图16B所示,连杆构件70可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
连杆构件70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因此,当使连杆构件70可沿箭头R4所示方向运动时,响应于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如图16C所示,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2所示方向旋转。当连杆构件70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时,引导构件71还沿与箭头R1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与连杆构件70一体地旋转。
随后,当堆叠在升降板22上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的片材抵靠进给空转辊30时,升降板22停止向上旋转,因此连杆构件70停止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在升降板22停止移动之后,与驱动轴24一起旋转的半月形进给辊2抵靠最上面的片材,因此,最上面的片材被进给。
在片材进给开始之后,进给凸轮36和进给辊2一起进一步旋转。如图17A所示,进给凸轮36与停止运动的连杆构件70的旋转端再次接合并且挤压连杆构件70。然后,连杆构件70开始沿箭头R5所示方向移动。引导构件71也开始沿箭头R5所示方向与连杆构件70一体地移动。
当连杆构件70旋转时,如图17B所示,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3所示方向旋转。当驱动轴24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时,阻止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24,并且进给辊2和进给凸轮36在初始进给位置停止旋转。当进给凸轮36到达初始进给位置时,连杆构件70、引导构件71和升降板22也返回到图16A所示初始进给位置并随后停止移动。每当重复该操作时,对于进给辊2的每一转而言,堆叠在片材托盘1上的片材逐一地分离以被进给。
根据本实施例,连杆构件凸起部70b由引导构件71引导。换句话说,连杆构件凸起部70b和引导构件71滑动。与其中连杆构件凸起部70b沿着连杆导孔35移动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能够减小施加给连杆构件凸起部70b的负载,因此能够提供具有更高耐用性的片材进给设备。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18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需要注意,图2中的相同参考数字或字母在图18中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在图18中,连杆构件80围绕连杆构件凸起部80a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一对引导凸起部81a和81b设置在框架中并且起到用于管控连杆构件80的运动轨迹(旋转)的旋转管控部的作用。引导凸起部81a和81b分别设置在连杆构件80的相对两侧上,从而在连杆构件80移动时与连杆构件80的外周部接合。驱动轴24、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80以及引导凸起部81a和81b构成用于使升降板22升降的升降部。
如图19A和19B所示,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80以及引导凸起部81a和81b相对于进给辊2大体上对称地布置。连杆构件80布置在片材托盘1的外面,进给凸轮36布置在与相应连杆构件80接合的位置。因此,每当进给凸轮36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时,如图18所示,升降板22沿箭头R2所示方向和箭头R3所示方向往复运动一次。换句话说,进给凸轮36的旋转通过连杆构件80确定升降板22的位置。
接下来,参考图20A、20B、20C、21A和21B,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操作进行描述。图20A显示了其中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80和升降板22处于初始进给位置的状态。每当进行片材进给操作时,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80和升降板22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
片材进给操作开始,随后信号从电路板输入到未显示的螺线管。随后,驱动轴24开始旋转并且进给凸轮36和固定到驱动轴24上的进给辊2开始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当进给凸轮36旋转时,与进给凸轮36接合的连杆构件80以与引导凸起部81a和81b滑动接触的状态移动。同时,引导凸起部81a不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原因是引导凸起部81a固定到框架40上。因此,如图20B所示,连杆构件80可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
连杆构件80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因此,当使连杆构件80可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时,如图20C所示,响应于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2所示方向旋转。随后,当堆叠在升降板22上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的片材抵靠进给空转辊30时,升降板22停止向上旋转,因此连杆构件80停止沿箭头R4所示方向移动。在升降板22停止移动之后,与驱动轴24一起旋转的半月形进给辊2抵靠最上面的片材,因此,最上面的片材被进给。
在片材进给开始之后,进给凸轮36和进给辊2一起进一步旋转。如图21A所示,进给凸轮36与停止运动的连杆构件80的旋转端再次接合并挤压连杆构件80。因此,连杆构件80开始沿箭头R5所示方向移动。
当连杆构件80旋转时,如图21B所示,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3所示方向旋转。当驱动轴24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时,阻止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24,并且进给辊2和进给凸轮36在初始进给位置停止旋转。当进给凸轮36到达初始进给位置时,连杆构件80和升降板22也返回到图20A所示初始进给位置,随后停止移动。每当重复该操作时,对于进给辊2的每一转而言,堆叠在片材托盘1上的片材逐一地分离以被进给。
根据本实施例,连杆构件80的运动受到引导凸起部81a和81b的引导(管控)。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减小施加给连杆构件80的负载,从而能够提供具有更高耐用性的片材进给设备。
上述描述集中于升降部,使得作为管控释放构件的进给凸轮设置在驱动轴上以通过进给凸轮的旋转使连杆构件能够移动,从而使升降板升降,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升降部也可如此形成,使得作为可使连杆构件移动的管控释放构件的实例,曲柄部设置在驱动轴上以通过曲柄部的旋转使连杆构件能够移动,从而使升降板升降。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提在驱动轴上提供曲柄部以通过曲柄部的旋转使升降板升降。图22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需要注意,图2中的相同参考数字或字母在图22中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在图22中,驱动轴曲柄部50a设置在驱动轴50上。连杆构件51围绕连杆构件凸起部51a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长孔形连杆构件孔51b设置在连杆构件51中。当驱动轴曲柄部50a与连杆构件孔51b接合时,连杆构件51可随着驱动轴50的旋转而转动和平移。驱动轴50、驱动轴曲柄部50a和连杆构件51形成用于使升降板22进行升降的升降部。
如图23A和23B所示,驱动轴曲柄部50a和连杆构件51相对于进给辊2大体上对称地布置。连杆构件51布置在片材托盘1的外面,驱动轴曲柄部50a布置在与相应连杆构件51接合的位置。因此,每当驱动轴50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时,升降板22沿箭头R2所示方向和箭头R3所示方向往复运动一次。换句话说,驱动轴50的旋转通过连杆构件51确定升降板22的位置。
接下来,参考图24A、24B、25A和25B,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操作进行描述。图24A显示了其中进给辊2、连杆构件51和升降板22处于片材进给操作的初始进给位置的状态。每当进行片材进给操作时,进给辊2、进给凸轮36、连杆构件51和升降板22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
片材进给操作开始,随后信号从电路板输入到未显示的螺线管。随后,驱动轴50开始旋转并且固定到驱动轴50上的进给辊2和驱动轴曲柄部50a开始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因此,与驱动轴曲柄部50a接合的连杆构件51也与驱动轴曲柄部联动地移动。
连杆构件51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因此,当使连杆构件51可沿箭头R1所示方向移动时,如图24B所示,响应于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2所示方向旋转。随后,当堆叠在升降板22上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的片材抵靠进给空转辊30时,升降板22停止向上旋转,因此连杆构件51停止移动。在升降板22停止移动之后,与驱动轴50一起旋转的半月形进给辊2抵靠最上面的片材,因此,最上面的片材被进给。
在片材进给开始之后,进给辊2进一步旋转。随后,驱动轴曲柄部50a旋转,因此,如图25A所示,连杆构件51开始沿箭头R1所示方向移动。当连杆构件51旋转时,如图25B所示,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3所示方向旋转。在驱动轴50返回初始进给位置时,防止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50,并且进给辊2在初始进给位置停止旋转。当进给辊2到达初始进给位置时,连杆构件51和升降板22也返回到如图24A所示的初始进给位置,然后停止运动。每当重复该操作时,对于进给辊2的每一转而言,堆叠在片材托盘1上的片材逐一地分离以被进给。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使连杆构件51可随着驱动轴曲柄部50a的旋转而移动以使升降板22升降,从而取消对进给凸轮的需要。因此,即使在使用连杆构件51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也能够防止片材进给设备的整体尺寸的增大。因为连杆构件51借助于驱动轴曲柄部50a进行移动,本实施例能够取消对连杆导孔35的需要,否则的话,需要连杆导孔用以由进给凸轮移动连杆构件51。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图26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构造。需要注意,图2中的相同参考数字或字母在图26中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在图26中,驱动轴曲柄部60a设置在驱动轴60中。第一连杆构件61围绕第一连杆构件凸起部61a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连杆构件凸起部61b设置在第一连杆构件61的旋转端中。第二连杆构件62具有与驱动轴曲柄部60a接合的第一连杆构件孔62a并且被可旋转地支撑使得驱动轴曲柄部60a成为其支点。第二连杆构件凸起部62b设置在第二连杆构件62的旋转端部。
第一连杆构件61的第一连杆构件凸起部61b和第二连杆构件62的第二连杆构件凸起部62b与设置在框架中的连杆导孔63接合。连杆导孔63通过第一连杆构件61的第一连杆构件凸起部61b和第二连杆构件62的第二连杆构件凸起部62b管控第一连杆构件61和第二连杆构件62的运动轨迹。在第二连杆构件凸起部62b与连杆导孔63接合的同时,第二连杆构件62在进给弹簧23作用下与第一连杆构件61形成按压接触。驱动轴60、第一连杆构件61、第二连杆构件62和连杆导孔63构成使升降板22进行升降的升降部。
如图27A和27B所示,驱动轴曲柄部60a、第一连杆构件61和第二连杆构件62相对于进给辊2大体上对称地布置。第一连杆构件61和第二连杆构件62布置在片材托盘1的外面,驱动轴曲柄部60a布置在与相应第二连杆构件62接合的位置。因此,每当驱动轴60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时,升降板22沿箭头R2所示方向和箭头R3所示方向往复运动一次。换句话说,驱动轴60的旋转通过第一连杆构件61和第二连杆构件62确定升降板22的位置。
接下来,参考图28A、28B、29A和29B,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的操作进行描述。图28A显示了其中进给辊2、驱动轴60、第一连杆构件61、第二连杆构件62和升降板22处于初始进给位置的状态。每当进行片材进给操作时,进给辊2、驱动轴60、第一连杆构件61、第二连杆构件62和升降板22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
片材进给操作开始,随后信号从电路板输入到未显示的螺线管。随后,驱动轴60开始旋转并且驱动轴曲柄部60a和固定到驱动轴60上的进给辊2开始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因此,与驱动轴曲柄部60a接合的第二连杆构件62沿着连杆导孔63向上移动。当第二连杆构件62向上移动时,与第二连杆构件62按压接触的第一连杆构件61可与第二连杆构件一起向上移动。
第一连杆构件61由升降板22可旋转地支撑。因此,当连杆构件61可向上移动时,如图28B所示,响应于进给弹簧23的偏压力,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2所示方向旋转。随后,当堆叠在升降板22上的片材中的最上面的片材抵靠进给空转辊30时,升降板22停止向上旋转,因此第一连杆构件61停止向上移动。在升降板22停止移动之后,与驱动轴60一起旋转的半月形进给辊2抵靠最上面的片材,因此,最上面的片材被进给。随后,驱动轴60继续沿箭头R1所示方向旋转。这样,与之联动地,第二连杆构件62也沿着连杆导孔63移动,使得第一连杆构件61和第二连杆构件62彼此隔开。
在片材进给开始之后,进给辊2进一步旋转。随后,第二连杆构件62沿着连杆导孔63向下移动并且再次按压接触第一连杆构件61。因此,第一连杆构件61开始沿着连杆导孔63向下移动。当连杆构件61向下移动时,如图29B所示,升降板22开始沿箭头R3所示方向旋转。当驱动轴60返回到初始进给位置时,阻止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60,并且进给辊2在初始进给位置停止旋转。
当进给辊2到达初始进给位置时,进给辊2、驱动轴60、第一连杆构件61、第二连杆构件62和升降板22也返回到图28A所示初始进给位置,随后停止运动。每当重复该操作时,对于进给辊2的每一转而言,堆叠在片材托盘1上的片材逐一地分离以被进给。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使第一连杆构件61和第二连杆构件62可随着驱动轴曲柄部60a的旋转而移动以使升降板22升降,从而取消对进给凸轮的需要。因此,即使在使用第一连杆构件61和第二连杆构件62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也能够防止片材进给设备的整体尺寸的增大。
在上述描述中,对于进给辊2的每一转而言,升降板22围绕升降板凸起部22a沿箭头R2和R3所示方向进行一次往复旋转运动。然而,如图30所示,可以设置升降板37以沿箭头R6和R7所示方向进行一次往复平移运动。因为升降板37设置成可在水平状态下向上和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减小升降板37的尺寸,因此可以提供用于成像设备的更小型的片材进给设备。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具有最广义的理解,从而涵盖所有此类改进和等效结构及功能。

Claims (13)

1.一种片材进给设备,包括:
片材支撑构件,该片材支撑构件能够在支撑片材的同时进行升降;
进给辊,该进给辊位于片材支撑构件上方并且进给堆叠在片材支撑构件上的片材;和
升降部,该升降部使片材支撑构件进行升降,并且所述升降部包括朝向进给辊偏压片材支撑构件的偏压部;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由片材支撑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和管控释放构件,该管控释放构件与进给辊一体旋转并且在片材被进给时使得运动受限的连杆构件能够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所述管控释放构件是与进给辊一体旋转的凸轮构件,和
所述升降部具有旋转管控部,该旋转管控部管控连杆构件的旋转,使得连杆构件在凸轮构件旋转时沿着凸轮构件的凸轮面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所述旋转管控部包括引导路径,该引导路径在片材支撑构件向上和向下移动时引导连杆构件的运动;和锁定部,该锁定部设置在引导路径的下端以锁定连杆构件,从而抵抗偏压部的偏压力将片材支撑构件保持在待命位置,和
当要进给片材时,凸轮构件挤压连杆构件以释放锁定部对连杆构件的锁定,从而使连杆构件能够沿着引导路径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在片材被进给之后,凸轮构件使连杆构件移动到面向锁定部的位置,从而在偏压部的偏压力作用下将连杆构件锁定到锁定部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偏压部包括将片材支撑构件始终朝向进给辊偏压的偏压构件;和在片材被进给时产生朝向进给辊的偏压力的辅助偏压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辅助偏压部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锁定到连杆构件上,弹簧的另一端锁定到片材支撑构件上;和形成在凸轮构件的凸轮面上的突出部,以及
当连杆构件由于被所述凸轮构件的突出部挤压而旋转时,弹簧产生弹簧力以将片材支撑构件朝向进给辊偏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旋转管控部是设置在进给辊的轴上并且具有与设置在连杆构件上的凸起部接合的长形凹槽的引导构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旋转管控部是一对引导凸起部,所述一对引导凸起部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中以分别位于连杆构件的相对两侧上,从而管控连杆构件的旋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管控释放构件是曲柄部,所述曲柄部与进给辊一体旋转以通过曲柄部的旋转使连杆构件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在连杆构件中形成使曲柄部与连杆构件接合的长形孔,并且在曲柄部与长形孔接合时,连杆构件通过曲柄部的旋转而移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连杆构件包括由片材支撑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第一连杆构件;和由曲柄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与被偏压部偏压的第一连杆构件按压接触的第二连杆构件,和
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通过曲柄部的旋转而一体地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其中
片材支撑构件设置成能够在水平状态下向上和向下移动。
13.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进给设备;和
在由片材进给设备进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
CN201210064868.9A 2011-03-16 2012-03-13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4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8348 2011-03-16
JP2011-058348 2011-03-16
JP2011249811A JP5289541B2 (ja) 2011-03-16 2011-11-15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9811 2011-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4031A true CN102674031A (zh) 2012-09-19
CN102674031B CN102674031B (zh) 2015-04-22

Family

ID=45833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48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4031B (zh) 2011-03-16 2012-03-13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16545B2 (zh)
EP (1) EP2500303A3 (zh)
JP (1) JP5289541B2 (zh)
KR (1) KR101515267B1 (zh)
CN (1) CN10267403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3964A (zh) * 2014-08-29 2016-03-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存放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5988319A (zh) * 2015-03-19 2016-10-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CN107407903A (zh) * 2015-03-27 2017-11-28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7608186A (zh) * 2017-10-23 2018-01-19 贵州云侠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防卡纸功能的彩色激光打印机
CN109071135A (zh) * 2016-04-29 2018-12-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可调节枢轴
CN109572247A (zh) * 2018-11-30 2019-04-05 象山邱工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化送纸的打印机
CN109572246A (zh) * 2018-11-30 2019-04-05 象山邱工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的自动打印方法
CN109956344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端部位置限制部件、载置和供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10716401A (zh) * 2018-07-11 2020-01-2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5846746A (zh) * 2022-11-14 2023-03-28 安徽缔景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门窗加工用切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6517A (ja) * 2008-05-27 2009-12-10 Kyocera Mita Corp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895664B2 (ja) * 2012-03-30 2016-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6070043B2 (ja) 2012-03-30 2017-0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6365B2 (ja) * 2012-04-09 2015-04-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載置装置
JP5843811B2 (ja) * 2013-06-27 2016-0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42058B2 (ja) * 2016-11-17 2021-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22164342A (ja) * 2021-04-16 2022-10-2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8348A (en) * 1994-12-26 1998-04-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feeder
US5909872A (en) * 1995-08-28 1999-06-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with shift and auxiliary shift for sheet support
JP2001019185A (ja) * 1999-07-01 2001-01-23 Canon Inc 給紙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223502B2 (ja) * 1997-01-13 2001-10-2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給紙装置
CN1511710A (zh) * 2002-12-30 2004-07-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纸馈送单元的纸插入限制装置
CN1637637A (zh) * 2003-12-26 2005-07-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页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91595A (zh) * 2005-06-27 2007-01-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6541A (ja) * 1983-07-22 1985-02-09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自動給紙装置
JP3247817B2 (ja) * 1994-12-27 2002-0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H08277046A (ja) * 1995-04-10 1996-10-22 Canon Inc 給紙搬送装置及び該給紙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CH690853A5 (fr) * 1995-07-10 2001-02-15 Olivetti Lexikon Spa Dispositif d'introduction de matériaux plats.
KR100234425B1 (ko) * 1997-12-19 1999-12-15 윤종용 동일한 이송경로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의 용지공급장치
US6257569B1 (en) * 1999-02-24 2001-07-1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sheet media to a printer
US6824133B2 (en) * 2002-10-17 2004-1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ack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JP4218509B2 (ja) * 2003-11-26 2009-02-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
JP4427735B2 (ja) * 2004-08-04 2010-03-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65084B1 (ko) * 2004-10-12 2006-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동급지대 및 이를 적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908950B2 (ja) 2006-07-04 201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05790A (ja) * 2006-10-24 2008-05-08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80038678A (ko) 2006-10-30 2008-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 급송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538875B2 (ja) 2009-12-25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511671B2 (en) 2010-06-28 2013-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06291B2 (ja) 2010-06-28 2014-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8348A (en) * 1994-12-26 1998-04-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feeder
US5909872A (en) * 1995-08-28 1999-06-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with shift and auxiliary shift for sheet support
JP3223502B2 (ja) * 1997-01-13 2001-10-2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給紙装置
JP2001019185A (ja) * 1999-07-01 2001-01-23 Canon Inc 給紙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511710A (zh) * 2002-12-30 2004-07-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纸馈送单元的纸插入限制装置
CN1637637A (zh) * 2003-12-26 2005-07-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页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91595A (zh) * 2005-06-27 2007-01-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庸厚等: "《组合机构涉及与应用创新》", 31 August 2008,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朱凤芹等: "《机械设计基础》", 31 May 2010, 国防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30789B2 (en) 2014-08-29 2017-04-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ora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383964B (zh) * 2014-08-29 2017-08-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存放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5383964A (zh) * 2014-08-29 2016-03-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存放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5988319B (zh) * 2015-03-19 2019-07-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CN105988319A (zh) * 2015-03-19 2016-10-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CN107407903A (zh) * 2015-03-27 2017-11-28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7407903B (zh) * 2015-03-27 2020-06-16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9071135B (zh) * 2016-04-29 2020-04-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可调节枢轴
CN109071135A (zh) * 2016-04-29 2018-12-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可调节枢轴
US11267667B2 (en) 2016-04-29 2022-03-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djustable pivots
CN107608186A (zh) * 2017-10-23 2018-01-19 贵州云侠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防卡纸功能的彩色激光打印机
CN109956344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端部位置限制部件、载置和供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10716401A (zh) * 2018-07-11 2020-01-2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572246A (zh) * 2018-11-30 2019-04-05 象山邱工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的自动打印方法
CN109572247A (zh) * 2018-11-30 2019-04-05 象山邱工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化送纸的打印机
CN115846746A (zh) * 2022-11-14 2023-03-28 安徽缔景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门窗加工用切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4031B (zh) 2015-04-22
EP2500303A2 (en) 2012-09-19
JP5289541B2 (ja) 2013-09-11
US20120235347A1 (en) 2012-09-20
EP2500303A3 (en) 2013-07-10
KR20120106569A (ko) 2012-09-26
KR101515267B1 (ko) 2015-04-24
JP2012206860A (ja) 2012-10-25
US8616545B2 (en) 2013-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4031A (zh)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US9725260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02578B2 (en) Sheet containing device, sheet feeder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contai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containing device
JP2011121722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該シート給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7046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57421A1 (en) Sheet collecting device and bookbind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2047904B1 (ko) 인쇄매체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8430394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85431B2 (en) Sheet feed cassette
US20060157914A1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187047A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241568B (zh) 片材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469355B2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233838A (ja) 印刷機器の給紙装置
JP3595703B2 (ja) シート材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5263487U (zh) 一种处理盒
JP2007030995A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トレイ、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7121A (ja)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23981B1 (ko) 제본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JP6018974B2 (ja) 用紙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5955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331345A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243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73853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62082B2 (en) Medium supply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