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537A -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3537A
CN102673537A CN2012101737410A CN201210173741A CN102673537A CN 102673537 A CN102673537 A CN 102673537A CN 2012101737410 A CN2012101737410 A CN 2012101737410A CN 201210173741 A CN201210173741 A CN 201210173741A CN 102673537 A CN102673537 A CN 102673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vehicle frame
engineering machinery
vehicle
tran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37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3537B (zh
Inventor
江文
裴辉
刘虎
刘仕奇
帅国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737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3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3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5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1962 priority patent/WO201317787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3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6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carrying vehicles
    • B60P3/064Especially adapted for carrying non tracked public work, tractor or combat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12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salvaging damaged vehicles
    • B60P3/125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salvaging damaged vehicles by supporting only part of the vehicle, e.g. front- or rear-ax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该转场装置用于承载工程机械车辆以进行转场,该工程机械车辆包括驱动轮和工作轮,该工作轮设于该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的前部,该转场装置包括车架、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该车架用于在转场时装载该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该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分别枢接于该车架两侧,且在该驱动轮的驱动下使该转场装置与该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本发明通过承载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并利用工程机械车辆的驱动轮使转场装置与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从而完成转场作业,该转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对地面无损伤,其不会造成工作轮刮泥板失效,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转场时整车倾翻等风险。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机械车辆转场的转场装置和转场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车辆被广泛应用于修筑公路、堤坝或水库等工程领域中。其中,单钢轮的振动压路机被用于各种压实作业,使被碾压层产生永久变形而密实,在施工的过程中,压路机需要进行转场作业。
但是由于这些工程机械车辆开动时容易损坏道路桥梁等,因此一般不允许直接行驶在道路桥梁上,而需要采用特定的转场装置对其进行转场作业。
申请号为201010594567.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路机,该压路机可通过升降装置来收放四个用于转场的车轮,在该压路机需要转场运输时,升降装置放下车轮从而使工作轮(即振动轮)抬离路面,然后通过车轮和后轮(即驱动轮)自行行驶实现对该压路机的转场作业。
然而,由于该现有技术的压路机的液压油缸和车轮处于工作轮的工作区域,当该压路机处于工作状态时,若路面上有虚土,会造成液压油缸和工作轮之间积土过多,导致工作轮的刮泥板失效;行驶过程中会对液压油缸造成较大的冲击力,使油缸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造成损坏;且由于后轮直径较小,该压路机的工作端较重,若路面不平则极易发生倾翻;此外,由于四个转场车轮的设计造成对油缸的供油需从主系统设计旁路进行,每辆车皆需配备一套,导致成本上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以方便有效地对工程机械车辆进行转场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工程机械车辆转场的转场装置,以方便有效地对工程机械车辆进行转场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场装置,用于承载工程机械车辆以进行转场,该工程机械车辆包括驱动轮和工作轮,该工作轮设于该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的前部,该转场装置包括车架、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该车架用于在转场时装载该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该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分别枢接于该车架两侧,且在该驱动轮的驱动下使该转场装置与该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
其中,在该车架的第一侧设有第一侧板,该第一车轮通过该第一侧板与该车架枢接;而在该车架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侧板,该第二车轮通过该第二侧板与该车架枢接。
其中,该第一车轮设有第一轮辋以及设于该第一轮辋内的第一轴承腔,该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凸轴,通过该第一凸轴与该第一轴承腔的配合使得该第一车轮绕该第一凸轴转动;而该第二车轮设有第二轮辋以及设于该第二轮辋内的第二轴承腔,该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凸轴,通过该第二凸轴与该第二轴承腔的配合使得该第二车轮绕该第二凸轴转动。
其中,该车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和该第二支撑部的衔接部,该第一支撑部和该第二支撑部间隔设置,用于供该工作轮在该车架上行驶。
其中,该车架上设有防滑单元,该防滑单元用于避免该工作轮在该车架上行驶时打滑。
其中,该防滑单元为防滑钢条或防滑槽。
其中,该车架的前端设有防碰边单元,转场时该防碰边单元到该车架的后端的距离大于该工作端的前端到该车架的后端的距离。
其中,该防碰边单元为间隔平行设置的多个防碰边钢板。
其中,该车架还包括减震单元,该减震单元邻近该车架后端设置在该车架两侧,并在转场时与该工作端的底部弹性抵接,以弹性托举该工作端。
其中,该减震单元包括安装在该车架上的安装座以及设置在该安装座上的弹性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方法,该工程机械车辆包括驱动轮和工作轮,该工作轮设于该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的前部,该工程机械车辆采用上述的转场装置实现转场,该转场方法包括:
需要转场时,在该工程机械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放置该转场装置,该第一车轮和该第二车轮与地面接触,该车架在重力作用下相对地面倾斜,且该车架远离该第一车轮和该第二车轮的第一端与地面接触;
驱动该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轮从该车架的第一端驶上该车架,其中,该车架的重心随着该工作轮在该车架上的前行而前移,使得该车架靠近该第一车轮和该第二车轮的第二端逐渐下降,该车架的第一端与地面分离并逐渐上升;
当将该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装载至该车架上后,停止驱动该工作轮,使得该工作轮停止转动;
以该第一车轮和该第二车轮作为从动轮,该驱动轮驱动该第一车轮和该第二车轮,使得该转场装置与该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以进行转场。
其中,转场完毕后卸车时,该工程机械车辆置于倒车档位,驱动该工作轮,使该工作轮驶下该车架,而随着该工作轮的倒行,该车架的第一端逐渐下降直至接触地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通过承载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并利用工程机械车辆原有的驱动轮驱动转场装置与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从而完成转场作业,该转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对地面无损伤,其不会造成工作轮刮泥板失效,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转场时整车倾翻等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程机械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转场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图2所示转场装置的S-S’视角方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场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场装置承载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后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工程机械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中,工程机械车辆指的是由于特殊工种的关系而需要用到特定装置进行转场的车辆,譬如压路机,其一般包括驱动轮11和工作轮12,其中,工作轮12设于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13的前部。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场装置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转场装置包括车架20、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
其中,车架20用于在转场时装载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13。车架20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或钢等合金材料制成,而且其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为平板、U型板、V型板或其他利于承载超重物体的结构,以保证本发明转场装置在转场时能利用车架20装载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13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20包括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以及连接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的衔接部22。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间隔设置,用于供工作轮12在车架20上行驶。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211、第二支撑部212以及衔接部22构成的车架20呈U型。在保证车架20能支撑工作端13的重量且其足以供工作轮12在车架20上行驶而不会弯折变形或折断的条件下,U型结构相对于平板型结构来说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另外,第一支撑部211及第二支撑部212与衔接部22之间形成一平滑过渡的具有预定角度的斜坡,使整个车架20也呈凹形,通过该斜坡可以有效地控制转场装置的动态重心,有利于转场时对工作端13的装载。
第一支撑部211与第二支撑部212相互远离的两外侧面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在车架20的第一侧设有第一侧板231,在车架20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侧板232,其中,第一侧板231和第二侧板232可与车架20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到车架20上,在此不作限定。
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则分别枢接于车架20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无需通过液压油缸等进行单独驱动,两者只需配合驱动轮11作从动运转即可实现转场装置与工程机械车辆的同步行驶,因而可以有效地节约燃油等资源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可采用轮胎方式的车轮,其与地面接触面积大,而不会损伤地面;且其直径与驱动轮11的直径相差无几,转弯时受力差异不大,因而避免了由于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的直径太小或太大导致行驶转弯时受力差异较大而跑偏,从而降低了整车倾翻的风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转场装置的车架20、第一车轮31及第二车轮32的简单结构,即可实现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有效地降低了现有技术转场时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请一并参阅图3-4,图3是图2所示转场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图2所示转场装置的S-S’视角方向剖视图。
如图3所示,第一车轮31通过第一侧板231与车架20枢接,第二车轮32通过第二侧板232与车架20枢接。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相互独立,两者可以通过同一根车轴贯穿第一侧板231与第二侧板232以实现同轴连接,并实现前进后退同步且转向时可以实现差速运转。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为绕各自的轴心异步转动从而利于转弯的随动控制,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侧板231上设有第一凸轴2311,而在第二侧板232上设有第二凸轴2321。在图4中,相应地,第二车轮32设有第二轮辋321以及设于第二轮辋321内的第二轴承腔322,同理,第一车轮31设有第一轮辋(图未示)以及设于第一轮辋内的第一轴承腔(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轴2311与第一轴承腔的配合使得第一车轮311绕第一凸轴2311转动,而通过第二凸轴2321与第二轴承腔322的配合使得第二车轮32绕第二凸轴2321转动。
请再参考图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车架20上还可以设有防滑单元24,其中,防滑单元24设置于车架20承载工作端13的面上,防滑单元24可以采用防滑条、防滑槽或防滑橡胶片的结构,例如,防滑条可以为防滑钢条或防滑金属条。其中,可以将多条防滑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支撑部211与第二支撑部212上并等距地沿着第一支撑部211或第二支撑部212进行排列设置,或者将整片的防滑橡胶片铺设到车架20上,在转场过程中,工作轮12通过防滑单元24的作用增大摩擦系数而避免工作轮12在车架20上行驶时打滑,便于将工程机械车辆装载上转场装置。
转场时,由于第一支撑部211与第二支撑部212钢性抵接工作端13,容易导致车架20与工作端13之间磨损大,如果出现颠簸等情况,有可能导致车架20与工作端13之间因钢性冲击而分离的危险。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转场装置的车架20还包括第一减震单元251和第二减震单元252,且第一减震单元251还包括安装在车架20上的第一安装座2511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511上的第一弹性件2512,同理,第二减震单元252上也相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座2521及第二弹性件2522。其中,第一安装座2511和第二安装座2521可以采用较大的方钢制成并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而第一弹性件2512和第二弹性件2522可以为橡胶垫、弹簧和应变片等,并通过螺接、铆接或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安装座2511和第二安装座2521相连接。由于第一减震单元251和第二减震单元252邻近车架20的后端并设置在车架20两侧的第一支撑部211与第二支撑部212上,两者在转场时与工作端13的底部弹性抵接并形变以产生一定的压缩量,能起到弹性托举工作端13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车架20与工作端13之间磨损以及车架20与工作端13之间的刚性冲击。另外,为便于工作轮12驶上车架20,第一减震单元251与第一减震单元252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工作轮12的轴向长度,以避免工作轮12碰撞或挤压第一减震单元251与第一减震单元252而损坏第一减震单元251和第一减震单元252,甚至无法进行装载的情况。
当然,在转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车架20与工作轮12之间相对滑动,导致工作端13越过车架20而发生意外的情况。为避免此种意外发生,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场装置还在车架20的前端设有防碰边单元26。防碰边单元26是设置于衔接部22的前端的多个防碰边钢板或其他具备弹性缓冲作用的缓冲件。为了受力均匀以防止车架20扭曲,多个防碰边单元26之间可以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转场时,防碰边单元26到车架20的后端的距离应大于工作端13的前端到车架20的后端的距离,换而言之,即防碰边单元26从车架20上向外延伸。
请参阅图5-7,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场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场装置承载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13后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工程机械车辆转场时采用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转场装置,其具体结构原理在本技术领域人员容易结合理解的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的转场装置在对工程机械车辆转场前的摆置方式如图5所示,而其装载工程机械车辆工作端13完成后则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场方法包括:
步骤S600,需要转场时,在工程机械车辆的行驶方向A上放置转场装置,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与地面接触,车架20在重力作用下相对地面倾斜,且车架20远离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的第一端与地面接触。另外,转场前,可以通过叉车抬起转场装置的第一端并通过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的从动配合以实现转场装置的搬运工作,从而实现多台工程机械车辆共用一台转场装置;在该步骤中,为了防止转场装置相对地面滑动,可通过垫块等方式卡住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以防止其转动。
步骤S601,驱动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轮12从车架20的第一端驶上车架20,其中,车架20的重心随着工作轮12在车架20上的前行而前移,使得车架20靠近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的第二端逐渐下降,车架20的第一端与地面分离并逐渐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由于车架20呈凹形,当工作轮12行驶到车架20的一定区域后,由于重心偏移的关系,车架20靠近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的第二端逐渐下降,车架20的第一端与地面分离并逐渐上升。
步骤S602,当将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13装载至车架20上后,停止驱动工作轮12,使得工作轮12停止转动。其中,通过采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将连接工作轮12刹车口的液压胶管松开,以切断液压系统为刹车口供油以停止驱动工作轮12。若车架20上设置有第一减震单元251和第二减震单元252,则此时第一减震单元251和第二减震单元252弹性抵接工作端13的底部以托举工作端13并起到减轻刚性冲击的作用。
步骤S603,以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作为从动轮,驱动轮11驱动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使得转场装置与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以进行转场。
步骤S604,转场完毕后卸车时,工程机械车辆置于倒车档位,驱动工作轮12,使工作轮12驶下车架20,其中,随着工作轮12的倒行,车架20的第一端逐渐下降直至接触地面。具体的,可以采用扳手将工作轮12的刹车油口与液压胶管连接上并拧紧,使液压系统能够为工作轮12刹车油口供油,接通胶管后,启动工程机械车辆并置于倒车档位,使工程机械车辆缓慢行驶下车架20,卸车完毕。
本发明的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通过承载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并利用工程机械车辆原有的驱动轮使转场装置与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从而完成转场作业,该转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对地面无损伤,其不会造成工作轮刮泥板失效,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转场时整车倾翻等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转场装置,用于承载工程机械车辆以进行转场,所述工程机械车辆包括驱动轮和工作轮,所述工作轮设于所述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的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场装置包括:
车架,用于在转场时装载所述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
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分别枢接于所述车架两侧,且在所述驱动轮的驱动下使所述转场装置与所述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架的第一侧设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车轮通过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车架枢接;
在所述车架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车轮通过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车架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车轮设有第一轮辋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轮辋内的第一轴承腔,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凸轴,通过所述第一凸轴与所述第一轴承腔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车轮绕所述第一凸轴转动;
所述第二车轮设有第二轮辋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轮辋内的第二轴承腔,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凸轴,通过所述第二凸轴与所述第二轴承腔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车轮绕所述第二凸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衔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间隔设置,用于供所述工作轮在所述车架上行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设有防滑单元,所述防滑单元用于避免所述工作轮在所述车架上行驶时打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单元为防滑钢条或防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防碰边单元,转场时所述防碰边单元到所述车架的后端的距离大于所述工作端的前端到所述车架的后端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边单元为间隔设置的多个防碰边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邻近所述车架后端设置在所述车架两侧,并在转场时与所述工作端的底部弹性抵接,以弹性托举所述工作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弹性件。
11.一种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方法,所述工程机械车辆包括驱动轮和工作轮,所述工作轮设于所述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的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车辆采用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转场装置实现转场,所述转场方法包括:
需要转场时,在所述工程机械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放置所述转场装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与地面接触,所述车架在重力作用下相对地面倾斜,且所述车架远离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的第一端与地面接触;
驱动所述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轮从所述车架的第一端驶上所述车架,其中,所述车架的重心随着所述工作轮在所述车架上的前行而前移,使得所述车架靠近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的第二端逐渐下降,所述车架的第一端与地面分离并逐渐上升;
当将所述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端装载至所述车架上后,停止驱动所述工作轮,使得所述工作轮停止转动;
以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作为从动轮,所述驱动轮驱动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使得所述转场装置与所述工程机械车辆同步行驶,以进行转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场方法,其特征在于:
转场完毕后卸车时,所述工程机械车辆置于倒车档位,驱动所述工作轮,使所述工作轮驶下所述车架,其中,随着所述工作轮的倒行,所述车架的第一端逐渐下降直至接触地面。
CN201210173741.0A 2012-05-30 2012-05-30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2673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3741.0A CN102673537B (zh) 2012-05-30 2012-05-30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PCT/CN2012/081962 WO2013177876A1 (zh) 2012-05-30 2012-09-26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3741.0A CN102673537B (zh) 2012-05-30 2012-05-30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537A true CN102673537A (zh) 2012-09-19
CN102673537B CN102673537B (zh) 2014-04-02

Family

ID=46806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3741.0A Active CN102673537B (zh) 2012-05-30 2012-05-30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3537B (zh)
WO (1) WO201317787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7876A1 (zh) * 2012-05-30 2013-12-0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CN104986246A (zh) * 2015-06-07 2015-10-21 黄进堂 一种应用于挖掘机的短程运输设备
CN109911639A (zh) * 2019-03-19 2019-06-21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履带式起重机免拆拼转场倒运的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1932A (en) * 1988-09-19 1992-11-10 Johnson David L Roller storage system
CN2828123Y (zh) * 2005-09-13 2006-10-18 刘中文 可在公路上快速行驶的压路机
CN201264596Y (zh) * 2009-03-18 2009-07-01 曹莹莹 汽车旱冰鞋
CN201769798U (zh) * 2010-08-17 2011-03-23 穆祥忠 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助推器
CN201924259U (zh) * 2010-12-17 2011-08-1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一种压路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59427A (en) * 1945-11-02 1951-07-03 Hastings George Detachable road roller
US3640192A (en) * 1970-10-01 1972-02-08 John H Mauldin Road roller
US4081090A (en) * 1977-02-17 1978-03-28 Hopkins David L Implement transportation train
CN2092557U (zh) * 1991-01-11 1992-01-08 建设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 一种能快速转移的压路机
CN101597882A (zh) * 2009-06-24 2009-12-09 中铁二十局集团西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平衡冲击压路机
CN102673537B (zh) * 2012-05-30 2014-04-0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1932A (en) * 1988-09-19 1992-11-10 Johnson David L Roller storage system
CN2828123Y (zh) * 2005-09-13 2006-10-18 刘中文 可在公路上快速行驶的压路机
CN201264596Y (zh) * 2009-03-18 2009-07-01 曹莹莹 汽车旱冰鞋
CN201769798U (zh) * 2010-08-17 2011-03-23 穆祥忠 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助推器
CN201924259U (zh) * 2010-12-17 2011-08-1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一种压路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7876A1 (zh) * 2012-05-30 2013-12-0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CN104986246A (zh) * 2015-06-07 2015-10-21 黄进堂 一种应用于挖掘机的短程运输设备
CN109911639A (zh) * 2019-03-19 2019-06-21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履带式起重机免拆拼转场倒运的工艺
CN109911639B (zh) * 2019-03-19 2020-10-23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履带式起重机免拆拼转场倒运的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77876A1 (zh) 2013-12-05
CN102673537B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2457A (zh) 载重车辆
CN102364010B (zh) 一种轮式布料机械
CN102673537A (zh) 工程机械车辆的转场装置和方法
CN1962342A (zh) 沙漠植被车用动态同步履带行驶装置
CN102602853B (zh) 铰接型越野叉车
CN101903224A (zh) 用于控制工作车辆的方法和系统以及工作车辆
CN1418161A (zh) 越野或野外自动卸货车
CN204510302U (zh) 三角履带装载机
CN202279666U (zh) 全方位叉车
CN201882167U (zh) 井下液压支架搬运车
CN102883989B (zh) 叉车
CN105438044B (zh) 一种全轮驱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CN2905723Y (zh) 小型轮式装载机
CN201026913Y (zh) 拖挂式石油钻机专用半挂车
CN110255440A (zh) 一种智能用于集装箱搬运的叉车装备及其搬运方法
CN113263868A (zh) 一种装载机用驱动桥系统
CN201214617Y (zh) 越野叉车
CN203511296U (zh) 四驱翻斗车
CN102364009A (zh) 一种轮式布料机械
CN202728380U (zh) 轮式农田转送机
CN202542785U (zh) 铰接型越野叉车
CN206185804U (zh) 一种方便车轮更换维修的行走小车
CN2400315Y (zh) 尾部落地式平板运输车
CN204915415U (zh) 甘蔗田间转运车
CN203752810U (zh) 用于长距离运输压路机的拖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