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505B -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3505B
CN102673505B CN201210142470.2A CN201210142470A CN102673505B CN 102673505 B CN102673505 B CN 102673505B CN 201210142470 A CN201210142470 A CN 201210142470A CN 102673505 B CN102673505 B CN 1026735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collision
engine
automotive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24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3505A (zh
Inventor
陈冰
朱祝阳
丁武俊
张方伟
黄博学
陈文强
韦兴民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24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35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3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3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冗余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包括碰撞传感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碰撞信号;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并基于所述碰撞信号确定是否发出安全控制信号;车身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控制汽车车门控制器以对汽车车门解锁;发动机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燃油泵以对汽车发动机断油;供电电源,为各控制单元供电;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还包括碰撞控制单元,在车身控制单元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失效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汽车车门控制器以对汽车车门解锁和/或所述发动机燃油泵以对汽车发动机断油。

Description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冗余处理功能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目前已经开出了很多例如安全气囊、气帘等等的被动安全技术以在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为司机和乘客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但在很多汽车发生严重碰撞事故时油管会断裂漏油,进而导致汽车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另外,汽车车身在受到严重碰撞后由于巨大的撞击力使汽车车门变形,使得车内人员无法自主脱身,也影响抢救人员在第一时间对车内人员进行救护。
现有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在检测到碰撞行为发生后,一般由三个控制单元执行碰撞安全处理,一为安全气囊控制单元(ACU),控制气囊的启动,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二为发动机控制单元(EMS),主要作碰撞后断油处理,防止碰撞后汽车发生爆炸;三为车身控制单元(BCM),当碰撞发生时,对四门进行解锁控制,便于车内人员第一时间离开汽车。碰撞传感器的信号由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采集,各控制单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都是通过总线方式进行。所述的现有碰撞处理系统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碰撞发生的位置不确定性,因此一旦总线在碰撞信号确定前被撞断,则后续碰撞安全处理将不会发生;(2)控制单元作安全处理需要供电需求,如果电源在碰撞中损坏,则部分安全处理也将失效;(3)发动机控制单元一般靠近发动机在车身前侧,而油箱一般处于车身中后方位置,如果有高强度碰撞发生在侧面,则很有可能造成断油控制失效的状态。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在现有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为汽车提供安全处理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冗余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包括
碰撞传感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碰撞信号;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并基于所述碰撞信号确定是否发出安全控制信号;
车身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控制汽车车门控制器以对汽车车门解锁;
发动机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燃油泵以对汽车发动机断油;
供电电源,为各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还包括
碰撞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在车身控制单元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失效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汽车车门控制器以对汽车车门解锁和/或所述发动机燃油泵以对汽车发动机断油。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碰撞控制单元在平时情况下只作监视作用,只有在碰撞时发现原控制单元失效时,才转换成由碰撞控制单元介入车门控制器和汽车燃油泵的控制,由此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不会产生执行冲突。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所控制的发动机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单元皆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控制发动机断油以及汽车车门解锁,由此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车内人员安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碰撞控制单元还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其中所述碰撞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监视汽车车门和发动机燃油泵的状态,如在预定时间内汽车车门未解锁和/或发动机燃油泵未断油,则判断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失效。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和碰撞控制单元通过CAN总线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所述碰撞控制单元还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其中所述碰撞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监视CAN总线和/或供电电源的状态,如发现CAN总线损坏和/或供电电源损坏,则判断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失效。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考虑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单元一般前置,将所述碰撞控制单元设置在远离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汽车后部。由此,无论碰撞发生在汽车前部或后部,均可保证碰撞安全处理的正常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所述膨胀控制单元设置有备用电源。考虑到各控制单元的安全处理动作都需要供电,因此即使在原供电电源在碰撞中被破坏的情况下,所述备用电源仍然能够为控制单元的安全处理动作供电。
与上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相对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冗余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包括安全气囊控制单元2,发动机控制单元3,车身控制单元4,和供电电源(未示出,为各控制单元的安全处理供电),上述各控制单元通过CAN总线6相互连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2与安全气囊21相连以控制汽车气囊在必要时打开;发动机控制单元3与车身控制单元4分别与发动机燃油泵31和汽车车门控制器41相连,以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分别对发动机断油和对汽车车门解锁。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2还与多个碰撞传感器相连,接收一个或多个碰撞传感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发出的碰撞信号,并基于所接收的碰撞信号确定是否向CAN总线以及安全气囊发出安全控制信号。所述碰撞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左前碰撞传感器11,右前碰撞传感器12,驾驶员侧碰撞传感器13,乘客侧碰撞传感器14和后碰撞传感器15。所述安全控制信号能以本领域常用的方法确定,例如基于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减速度,当所述减速度超过某一阈值,安全气囊控制器2生成并发出安全控制信号。
在汽车碰撞发生时,碰撞传感器产生碰撞信号,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碰撞信号生成安全控制信号并打开气囊。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安全控制信号后,立即对燃油泵执行断油动作,并在发动机清除其故障之前不再接收任何信号,锁死发动机确保其无法点火,最大可能地防止汽车在出现漏油时发生爆炸。车身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安全控制信号后,立即自动打开汽车四车门门锁,节约宝贵的逃生时间,以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
但是,由于汽车发生碰撞的位置不确定和严重程度不确定,一旦总线在碰撞中被撞断,或上述各控制单元的供电电源在碰撞中损坏等,燃油泵的断油处理和/或汽车车门的解锁处理将会失效,安全处理无法执行。由此,本发明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还进一步包含与CAN总线6相连的碰撞控制单元5,其配备有独立的备用电源7,能在上述控制单元3,4无法执行安全处理的特殊状态下,取代上述控制单元进行碰撞安全处理工作。
与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一样,碰撞控制单元5也与所述多个碰撞传感器相连,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进一步地,碰撞控制单元5还与发动机燃油泵31和汽车车门控制器41相连,能够直接对发动机燃油泵和汽车车门采取安全处理。
优选地,所述碰撞控制单元5设置在汽车后部,因为安全气囊控制单元2,发动机控制单元3和车身控制单元4通常设置在汽车前部,例如汽车仪表板附近。由此,无论碰撞发生在汽车前部或后部,均可保证碰撞安全处理的正常进行。
图2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带冗余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将结合图2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碰撞安全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
步骤1,当汽车碰撞发生时,安全气囊控制单元2和碰撞控制单元5分别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
步骤2,安全气囊控制单元2基于所接收的碰撞信号判断是否采取碰撞安全处理,即确定是否发出安全控制信号;如果碰撞达到一定程度,需要采取碰撞安全处理,则进入步骤3;
步骤3,碰撞控制单元5采集汽车车门和发动机燃油泵的状态;
步骤4,碰撞处理单元5判断原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3或车身控制单元4)是否失效,例如在预定时间内汽车车门是否解锁和/或发动机燃油泵是否断油;如果汽车车门已解锁且发动机燃油泵已断油,则说明原控制单元已采取有效动作,碰撞控制单元5不介入;如果汽车车门未解锁和/或发动机燃油泵未断油,则说明原控制单元失效,进入步骤5;
步骤5,碰撞控制单元5直接控制汽车燃油泵31和/或汽车车门控制器41,并利用备用电源为其供电,将汽车燃油泵31断油和/或汽车车门控制器41解锁。
根据本实施例,避免了原安全控制单元由于汽车碰撞失效而导致整个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失效。由于碰撞控制单元5在供电、布局、线束走向上均独立于原控制单元,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之前大大增强,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可替换地,上述步骤3,4中,碰撞控制单元5还可以采集CAN总线和/或原控制单元供电电源的状态,并基于CAN总线是否被撞断或原控制单元供电电源是否损坏来判断元控制单元是否失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包括
碰撞传感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碰撞信号;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2),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并基于所述碰撞信号确定是否发出安全控制信号;
车身控制单元(4),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控制汽车车门控制器(41)以对汽车车门解锁;
发动机控制单元(3),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燃油泵(31)以对汽车发动机断油;
供电电源,为各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还包括
碰撞控制单元(5),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在车身控制单元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失效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汽车车门控制器以对汽车车门解锁和/或所述发动机燃油泵以对汽车发动机断油;以及
接收来自所述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其中,所述碰撞控制单元(5)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监视汽车车门和发动机燃油泵的状态,如在预定时间内汽车车门未解锁和/或发动机燃油泵未断油,则判断所述车身控制单元(4)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3)失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碰撞传感器包括左前碰撞传感器(11)、右前碰撞传感器(12)、驾驶员侧碰撞传感器(13)、乘客侧碰撞传感器(14)和后碰撞传感器(15),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接收来自任一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并基于所述任一碰撞信号确定是否发出安全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车身控制单元(4)、发动机控制单元(3)和碰撞控制单元(5)通过CAN总线(6)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碰撞控制单元(5)还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其中所述碰撞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监视CAN总线(6)和/或供电电源的状态,如发现CAN总线损坏和/或供电电源损坏,则判断所述车身控制单元(4)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3)失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碰撞控制单元(5)设置在远离发动机控制单元(3)的汽车后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碰撞控制单元(5)设置有备用电源(7)。
7.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包括
使用碰撞传感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碰撞信号;
使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并基于所述碰撞信号确定是否发出安全控制信号;
使用车身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控制汽车车门控制器以对汽车车门解锁;
使用发动机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燃油泵以对汽车发动机断油;
使用供电电源为各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还包括
使用碰撞控制单元接收来自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安全控制信号,在车身控制单元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失效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汽车车门控制器以对汽车车门解锁和/或所述发动机燃油泵以对汽车发动机断油;以及
接收来自所述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其中,所述碰撞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监视汽车车门和发动机燃油泵的状态,如在预定时间内汽车车门未解锁和/或发动机燃油泵未断油,则判断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失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碰撞控制单元还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其中所述碰撞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监视连接各控制单元的CAN总线和/或供电电源的状态,如发现CAN总线损坏和/或供电电源损坏,则判断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和/或发动机控制单元失效。
CN201210142470.2A 2012-05-09 2012-05-09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2673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2470.2A CN102673505B (zh) 2012-05-09 2012-05-09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2470.2A CN102673505B (zh) 2012-05-09 2012-05-09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505A CN102673505A (zh) 2012-09-19
CN102673505B true CN102673505B (zh) 2015-06-03

Family

ID=46806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2470.2A Active CN102673505B (zh) 2012-05-09 2012-05-09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3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6566B (zh) * 2014-08-28 2017-06-11 南開科技大學 Car safety system
CN104608728A (zh) * 2014-12-19 2015-05-13 合肥彩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汽车防撞系统
CN104890514A (zh) * 2015-06-18 2015-09-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方法和系统
US10037683B1 (en) * 2017-03-24 2018-07-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rash detection using GNSS velocity measurements and bus monitoring
CN107264459A (zh) * 2017-05-27 2017-10-20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辅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409634A (zh) * 2020-04-15 2020-07-1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车辆的自动巡航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11791707A (zh) * 2020-06-18 2020-10-20 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碰撞翻转后动力电池自动断电感应装置
CN113879244A (zh) * 2020-07-02 2022-01-04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碰撞后的车门安全解锁方法以及车载智能终端
CN115217373B (zh) * 2022-03-31 2024-05-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预碰撞门锁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636A (zh) * 1997-03-31 1999-06-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乘员安全约束装置的控制装置
US6043566A (en) * 1997-06-20 2000-03-28 Delco Electronics Corp. Airbag suppression controller with crash state evidence
CN2547585Y (zh) * 2002-06-20 2003-04-30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安全气囊双轴向电子控制装置
CN101458919A (zh) * 2008-12-30 2009-06-17 大道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双控制器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654089A (zh) * 2009-09-25 2010-02-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系统
CN102275557A (zh) * 2011-04-27 2011-12-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碰撞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636A (zh) * 1997-03-31 1999-06-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乘员安全约束装置的控制装置
US6043566A (en) * 1997-06-20 2000-03-28 Delco Electronics Corp. Airbag suppression controller with crash state evidence
CN2547585Y (zh) * 2002-06-20 2003-04-30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安全气囊双轴向电子控制装置
CN101458919A (zh) * 2008-12-30 2009-06-17 大道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双控制器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654089A (zh) * 2009-09-25 2010-02-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系统
CN102275557A (zh) * 2011-04-27 2011-12-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碰撞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505A (zh)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505B (zh) 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和方法
EP278329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deploy vehicle safety system
CN105905061B (zh)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RU264157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повещения об аварийной ситуаци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20020169535A1 (en) Collision severity determining system
JP2006062568A (ja) 自動車
CN108725348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2275557B (zh) 一种车辆碰撞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16713A (zh) 车辆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18192271A1 (zh) 具有供电系统的交通工具安全控制方法和系统
JP2018514460A (ja) 自動車後部衝突保護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2863368U (zh)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系统
CN103832381B (zh) 一种车窗玻璃边缘起爆逃生系统
CN101654089A (zh)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系统
JP4650029B2 (ja) 衝突判定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CN211765390U (zh) 一种车辆碰撞安全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06274778B (zh) 安全气囊电子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安全气囊系统和汽车
JP6787061B2 (ja) 車両
CN215284702U (zh)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及车辆
JP2014141158A (ja) 乗員保護制御装置
KR102515547B1 (ko) 에어백 시스템 충돌 판단신호 송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00066911A (ko) 에어백 전개신호 재발생 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08791154B (zh)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及系统
CN116278768A (zh) 电动车碰撞断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6027503A (ja) 車両用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02

Address after: 317000 east gate of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228 No. 206 Farmer's Second House in Linjiang Industrial Park,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Branch,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