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9320A - 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9320A
CN102669320A CN2012101233866A CN201210123386A CN102669320A CN 102669320 A CN102669320 A CN 102669320A CN 2012101233866 A CN2012101233866 A CN 2012101233866A CN 201210123386 A CN201210123386 A CN 201210123386A CN 102669320 A CN102669320 A CN 102669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sweet
glossy ganoderma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33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丽琼
林俊芳
马立青
付显令
熊荣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233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69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69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9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是以中叶茶青为主培养基,以中叶茶青质量为基准,添加质量百分比为1%~5%的大豆粉为辅料,在初始pH自然、发酵温度25℃~30℃、发酵时间13~20天、甜灵芝菌种接种量为2%~5%、含水量为60%~70%的条件下发酵得到甜灵芝茶菌质,收集所述甜灵芝茶菌质烘干即得。本发明首次采用药用菌甜灵芝直接固体发酵茶中叶,使灵芝有效成分和茶的有效成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茶叶与灵芝的保健功效,提高了茶叶的内在品质。既充分利用了茶树中废弃的中叶叶片,提高了茶树的利用率,使茶树中叶变废为宝,解决了目前我国茶场修剪叶和茶厂废碎茶末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浪费的问题,又得到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的甜灵芝发酵茶,丰富了茶叶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真菌固体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制备得到的甜灵芝发酵茶。
背景技术
茶叶的有益作用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随着茶饮料的普及推广、茶叶生产和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茶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产生数量庞大的茶场修整枝叶和茶厂废碎茶末,抛之可惜甚至污染环境,用之无法或者效率低价值差,我国是产茶大国,这种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产茶大省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尤为突出。仅就云南省的调查结果,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80万亩,年产茶叶10万余吨,每年自修整、采摘、加工过程中,约有30%即3万余吨成为废枝叶、茶末被遗弃,对价值较低的粗老茶鲜叶(粗老叶、秋冬修剪叶、废碎茶)进行精细加工,实现低档原料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灵芝俗称灵芝草、仙草、红芝、丹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是非常珍贵的药用真菌,在分类学上属于非褶菌目灵芝菌科灵芝属。灵芝性微温,气特殊,味微苦涩。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核苷酸、生物碱、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灵芝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药用真菌,在我国有大量的人工栽培。从七十年代开始就有利用发酵工程的方法获得灵芝菌丝体制成适当剂型的报道。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灵芝茶产品,但是其中有的只有灵芝而没有茶叶,例如申请号为200910089464.3的申请提供了一种灵芝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1110124637.8的申请提供了一种灵芝保肝茶及其制备方法;有的虽有茶叶和灵芝两种成分,却只是茶叶与灵芝简单的拼配,例如《灵芝茶的研制及其保健功能的研究》(周建芹等,食品科学,2004(10):123-125),申请号为201010254567.3的申请提供的一种复方灵芝保健茶;申请号为200910306557.7的申请提供的灵芝岩茶及其加工工艺。
也有一些技术文献涉及了采用灵芝和茶叶发酵工艺,例如林新坚等报道了以乌龙茶叶为原料采用灵芝发酵的初步研究,但该方法成本太高难以产业化(《灵芝发酵茶研制初报》,林新坚等,食用菌,2000(05):41);申请号为98104794.7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灵芝发酵茶生产工艺,采用培养基配方为茶叶20~50%;麦皮或米糠2%~5%;水45~75%,在培养基上接种灵芝菌,在23~30℃范围内恒温培养,收取烘干菌丝得到。《灵芝菌在绿茶发酵中的应用》(邹礼根等)对灵芝菌在绿茶培养基和无茶培养基中摇瓶发酵时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进行了对比研究但是现有技术涉及的技术方案使用的都是茶叶产品,成本较高,推广应用较难。
应用菌种进行发酵理论上可以制备得到发酵茶,但针对不同菌种,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发酵,其具体发酵工艺条件要求相差悬殊,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并最后影响发酵效果,总结针对性的整体技术方案对最终是否能成功制备得到发酵茶、并获得优良的发酵茶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针对茶青发酵一直是本技术领域的难题。茶青中富含醇类、醛类、多酚类以及无机物I、Cl、S等抑菌物质,同时其基质质地幼嫩,木质素、纤维素等含量相对较低,通常会抑制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现有灵芝茶技术都没有涉及直接利用茶青、以灵芝菌种制备发酵茶,更没有涉及价值较低的废茶青的再利用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以废茶青为培养料,成功制备得到一种甜灵芝发酵菌茶,改善了茶叶的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对增加我国传统茶叶的种类,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及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了我国对价值较低或者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修剪产生的的粗老茶鲜叶(茶青)的浪费问题,真正实现了低档原料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茶以及食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以中叶茶青为主培养基,以茶青质量为基准,添加质量百分比为1%~5%的大豆粉为辅料,在初始pH自然、发酵温度25℃~30℃、发酵时间13~20天、甜灵芝菌种接种量为2%~5%、含水量为60%~70%(质量百分比)的条件下发酵得到甜灵芝茶菌质,收集所述甜灵芝茶菌质烘干即得。
优选的方案是,以中叶茶青为主培养基,以茶青质量为基准,添加质量百分比为2%大豆粉为辅料,在初始pH自然、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6天、甜灵芝菌种接种量为4%、含水量为65%的条件下发酵得到甜灵芝茶菌质,收集所述甜灵芝茶菌质烘干即得。
所述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固体培养基的制备:将茶青和大豆粉混匀后,调整水分含量和pH值,灭菌后备用;(2)将活化后的甜灵芝菌种接种到步骤(1)制得的茶固体培养基;(3)按照在初始pH自然、发酵温度25℃~30℃、发酵时间13~20天、甜灵芝菌种接种量为2%~5%、含水量为60%~70%(质量百分比)的条件下发酵培养;(4)收集茶菌质烘干即得所述甜灵芝发酵茶。
步骤(4)所述烘干温度为55~65℃。
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甜灵芝发酵茶。所述的甜灵芝发酵茶,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有效成分:总糖8%~13%,多糖3.5%~6.0%,茶多酚1%~3%,氨基酸0.5%~2%,酚氨比1%~3%,咖啡碱1%~3%,蛋白质5%~10%。
本发明提供所述的甜灵芝发酵茶优选的食用方法,将所述甜灵芝发酵茶磨碎为300μm~500μm的颗粒,以茶水比1∶80~1∶110冲泡,所述冲泡时间为2min~4min。
甜灵芝(甜芝)是赤芝的一个变种,本发明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总结,甜灵芝最适合在茶叶培养基上生长,本发明针对低价值或无价值的废弃茶青叶或粗老茶鲜叶,寻找到适宜的方法和工艺,利用药用真菌甜灵芝对其进行固体发酵,获得发酵菌茶。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选取茶树的中叶(4~7叶),蒸汽杀青,干燥备用;可以采用茶场修整枝叶产生的粗老茶鲜叶,例如粗老叶、秋冬修剪叶、废碎茶和茶厂废碎茶末;优选将干燥后的茶树中叶材料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至约250μm大小的茶青粉颗粒备用。
步骤(1)制备茶固体培养基可将茶青和大豆粉辅料充分混匀后装入250mL的玻璃组培瓶中,每瓶装100~150克,稍压实,高压灭菌后备用。优选高压灭菌的压力为1.5kg/cm2,温度为121℃,时间为45min;
步骤(2)所述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或无菌条件下)接到装有茶固体培养基的组培瓶中;
步骤(4)所述收集茶菌质:待甜灵芝菌丝长满瓶后并再经过2~3天的培养,收集茶菌质,55~65℃条件下烘干。
将烘干的茶菌质磨碎至300~500μm大小的颗粒。将烘干磨碎物装入过滤棉纸包装袋,每袋2克,用来冲泡饮用。
本发明的甜灵芝发酵茶的优选冲泡条件是:粉碎度300~500μm,茶水比1∶80~1∶110,冲泡时间为2min~4min,冲泡温度:85~100℃。更为优选地,甜灵芝发酵茶的最佳冲泡条件是:粉碎度400μm,茶水比1∶100,泡茶时间3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次采用药用菌甜灵芝直接固体发酵茶中叶,精确研究总结出针对性的发酵条件,保证了灵芝有效成分和茶的有效成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茶叶与灵芝的保健功效,提高了茶叶的内在品质,既充分利用了茶树中废弃的中叶叶片,提高了茶树的利用率,使茶树中叶变废为宝,解决了目前我国茶场修剪叶和茶厂废碎茶末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浪费的问题,又得到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的甜灵芝发酵茶,丰富了茶叶产品。
本发明确定了甜芝发酵茶青的培养体系。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在发酵过程中以多糖含量、酚氨比、生长速度综合衡量了发酵进程和发酵指标,因辅料量、含水量、培养温度、接种量、pH值等因素对甜芝发酵菌质的多糖含量和酚氨比影响较小,本发明研究甜芝发酵茶青的培养条件时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甜芝固体发酵茶青的最佳体系为:以中叶茶青为主培养基,添加2%大豆粉辅料,初始pH自然、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6d、接种量4%、含水量65%。低档茶青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经过甜芝固体发酵后,各种活性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关系趋向协调。甜芝发酵基质总糖含量下降了43.47%,多糖含量提高了1.61倍,茶多酚降低了82.87%,游离氨基酸降低了25.98%,咖啡碱下降了24.11%,酚氨比下降了76.79%,水浸出物降低了11.26%,蛋白质含量降低了16.60%。显然,产品的感官品质、滋味品质、保健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本发明在前述研究的成果上进一步总结得到甜芝菌质冲泡最佳条件,为灵芝发酵菌茶产品的工业化推广提供有利的技术基础。
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步骤简单,成本较低,可很好地利用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粗老叶、秋冬修剪叶、废碎茶和茶厂废碎茶末,变废为宝,具有重要的工业推广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硫酸-苯酚法测定茶菌质多糖:葡萄糖标准曲线;图2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图3谷氨酸标准曲线;图4咖啡碱标准曲线;图5齐墩果酸标准曲线;图6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图7各菌种平均生长速度的比较;图8复筛菌种在PDA培养基和3%茶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比较;图9甜芝固体发酵菌质多糖和三萜的动态变化图,曲线1代表三萜,曲线2代表多糖;图10甜芝固体发酵菌质品质的动态变化图,曲线1代表酚氨比,曲线2代表茶多酚,曲线3代表氨基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材料为市购常规材料,采用的方法为本技术领域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实验材料及仪器
1、主要菌种及其来源:本实施例在长期大量的实验结果结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以下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菌作为典型菌种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菌株的具体来源限定本发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本发明方法选用其他常规菌株:猴头6号,常山猴头、常山99、猴头王、猴头BJ-5、大猴头、美国大芝(美大芝)、泰山灵芝购自山东寿光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2008年第3期第31页或者http://www.sdsgsyj.com/pinzhongbiao1.asp);猴头T3、猴头菇(猴头)、鹿角灵芝、京大1号(京大)、灰树花1号(千佛菌1号)、灰树花2号(千佛菌2号)购自北京吉蕈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2008年第3期第28页广告,http://www.bjjixunyuan.com/cul-show.asp?classid=58);甜芝(甜灵芝)、韩国灵芝、灰树花(千佛菌)购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http://jzsyzx.hzau.educn/jspx.html)。
本实施例选用茶树品种金萱的嫩叶(一芽四叶)、中叶(五~七叶)、老叶(七叶以上)为材料,采摘于华南农业大学宁西教学基地,蒸汽杀青、干燥备用。也可以采用其他茶树叶,不做限定。
大豆、土豆、玉米、麸皮、荞麦、燕麦、大米均为常规市售。土豆用30倍量(体积倍)的沸水煮30分钟取滤液,玉米、麸皮等粉碎并过60目筛。
2、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和购买来源描述如下,但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范围,也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的同类仪器设备和试剂。
Elga超纯水仪Ultra Bioscience(英国Elga公司制造);LRH-70生化培养(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Universal 16R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制造);Mettler-Toled电子天平AB204-N(上海Mettler-Toledo仪器有限公司制造);Nano Drop分光光度计ND-1000(美国Nano Drop公司制造);超净工作台SW-CJ-1F(江苏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制造);电热鼓风干燥箱101A-3S  (广东广州富民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制造);旋涡混合器(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格兰仕微波炉WD800B(广东顺德格兰仕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制造);格兰特自动制冰机FM-70A(上海格兰特制冷有限公司制造);恒温磁力搅拌器78HW-1(江苏金坛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金属振荡培养箱HZQ-F160(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造);精密pH计PHS-3C(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造);752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造);美的多功能电磁炉(广东广州美的生活电器有限公司制造);数显恒温水浴锅HH-2(江苏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制造);自动灭菌锅(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3、主要试剂
氯化亚锡(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水合茚三酮(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葡萄糖(广州环凯生物公司);浓硫酸(广州化学试剂厂);苯酚(广州化学试剂厂);冰醋酸(广州化学试剂厂);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广州化学试剂厂);磷酸二氢钾(分析纯)(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钾(分析纯)(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7水合硫酸镁(分析纯)(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没食子酸(上海立诚化工有限公司);福林酚(上海君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浓盐酸(广州化学试剂厂);牛血清白蛋白(BSA)(广州威佳科技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琼脂粉(广州环凯生物公司);齐敦果酸(上海瑞芳得化工有限公司);香草醛(上海达瑞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高氯酸(广州化学试剂厂);无水硫酸钠(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无水乙醇(广州化学试剂厂);甲醇(广州化学试剂厂);谷氨酸(上海传信化工有限公司);考马斯亮蓝G-250(广州化学试剂厂)。
4、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1)pH8.0磷酸盐缓冲液:23.9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为1L的1/1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08g磷酸二氢钾经110℃烘干2h,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为1L的1/1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取上述1/15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95mL和1/15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mL混合均匀。
(2)2%茚三酮溶液:2g水合茚二酮(纯度不低于99%),加50mL水和80mg氯化亚锡(SnCl2·2H20)搅拌均匀,放入暗处,静置一昼夜,过滤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谷氨酸标准液:400mg谷氨酸(纯度不低于99%),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00mL,得2mg/mL母液,再分别移取5ml、7.5ml、10ml、12.5ml、15ml、17.5ml母液,蒸馏水定容至100mL作为工作液。
(4)5%苯酚溶液:5g苯酚,热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mL。
(5)葡萄糖标准液:100mg葡萄糖经105℃干燥至恒重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为100mL得1mg/mL母液,移取10mL母液定容至100mL,得0.1mg/mL标准液。
(6)5%香草醛-冰醋酸:1.25g香草醛,加入冰醋酸25ml溶解即可。
(7)齐墩果酸标准液:20mg齐墩果酸干燥至恒重后,无水乙醇溶解后定容至100mL。
(8)7.5%碳酸钠溶液:37.50g碳酸钠,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为500mL。
(9)10%福林酚溶液:20mL福林酚试剂转移到2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
(10)没食子工作液:0.110g±0.001g没食子酸,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分别移取上述溶液1.0、2.0、3.0、4.0、5.0mL于100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摇匀。(11)Bradford试剂: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5%的乙醇中,加100ml 85%的H3PO4,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2)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称取10mg牛血清白蛋白,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
(13)碱式乙酸铅溶液:称取50g碱式乙酸铅,加水100ml,静置过夜,倾出上清液过滤。
(14)盐酸:0.01mol/L溶液,取0.9ml浓盐酸,用水稀释1L,摇匀。
(15)硫酸:4.5mol/L溶液,取浓硫酸250ml,用水稀释至1L,摇匀。
(16)咖啡碱标准液:称取100mg咖啡碱(纯度不低于99%)溶于100ml水中,作为母液,准确吸取5ml加水至100mL作为工作液(1mL含咖啡碱0.05mg)。
(17)培养基
1)PDS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3g、硫酸镁1.5g、琼脂2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高压灭菌后备用。
2)PDSB培养基:上述PDSA培养基中不加琼脂,高压灭菌后备用。
3)驯化培养基:3%金萱中叶茶青粉,97%PDSA固体培养基。
4)茶固体培养基:茶青粉添加量为35%,辅料添加量为2%,自然pH值。
二、实验方法
1、茶青粉的制备:称取一定量茶青,用手提式高速粉碎机粉碎至60目。
2、菌种的筛选与驯化:将对比实验用的多个菌种活化后,接种至PDSA培养基平板上,于25℃恒温下培养6~7天(设三个重复),每天测量菌落直径大。选取生长速度最快的菌种。将筛选出的菌种接种至含茶量为3%的培养基上(设三个重复),于25℃恒温下培养,进行复筛,记录生长速度。将在3%茶培养基上培养后的菌种转接至含茶量分别为17%、24%、31%、38%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至长满(设三个重复),每天观察,记录长满天数以及菌丝生长状况。
3、接种固体发酵:取1%的驯化菌种接到茶固体培养基中,25℃恒温培养一定时间,收集菌质放置60℃干燥箱内烘干,磨碎过60目筛。
4、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参照文献的测定方法(宋淑敏等,1999),在普通平板培养基中央接种一块0.5cm2左右大小的菌块,用三角板测定其菌块直径,记为d0,25℃培养,每天测定其直径的大小,直至菌丝长满整个平板的第t天直径记为dt,每种菌种做3个平行试验,取平均值。菌丝平均增殖速率=(dt-d0)/t
5、茶菌质成分测定:测定前茶菌质处理方法:用研钵把干燥至恒重后的茶菌质研磨至均匀的粉状,放至密封袋密封,放在阴暗处保存。
6、多糖的测定:参照文献的测定方法(惟杰,1987;徐志祥等,2000)。
(1)试液的制备:称取0.25g±0.0001g的茶菌质,用75%的乙醇30ml于60℃浸提30分钟,常温5000rmp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以去除单糖、双糖、低聚糖等干扰性成分。预处理后的茶菌质再于沸水浴中浸提1小时,完毕后过滤定容至50ml,待测。
(2)标准曲线的测定:分别准确移取葡萄糖标准液0、0.2、0.4、0.6、0.8、1.0、1.2ml于试管内,各加蒸馏水补至2ml,再各加5%的苯酚1ml,摇匀。迅速滴加浓硫酸5ml,摇匀后于沸水中加热20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89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3)试样测定:吸取试液0.2ml于试管内,加蒸馏水补至2ml,再加5%的苯酚1ml,摇匀。迅速滴加浓硫酸5ml,摇匀后于沸水中加热20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89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硫酸-苯酚法测定茶菌质多糖:葡萄糖标准曲线见附图1所示,y=10.631x+0.0067;R2=0.9995;y:A489;x:葡萄糖浓度。
7、茶多酚的测定:采用国标(GB/T8313-2008)Folin试剂比色法
(1)试液的制备:称取0.2g(精确到0.0001g)均匀磨碎的试样于10mL离心管仲,加入经70℃中预热过的70%甲醇溶液5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湿润,立即移入70℃水浴中浸提10min(隔5min搅拌一次),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常温3500rmp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0mL容量瓶。残渣再用5mL70%甲醇溶液提取一次,重复以上操作。合并提取液定容至10mL,摇匀。
(2)测定:分别移取没食子酸工作液、蒸馏水(作空白对照用)及试液各1.0mL于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0mL10%福林酚试剂,摇匀。反应3~8min内加入4.0mL7.5%Na2CO3,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室温放置60min。用10mm比色皿,在765nm波长条件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A)。
(3)根据没食子酸工作液的吸光度(A)与工作液的没食子酸浓度,制作标准曲线。茶多酚测定的标准曲线见附图2所示,y=0.0042x+0.0019;R2=0.9992;y:A765;x:没食子酸浓度。
8、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参照文献的测定方法(刘晓霞等,2008)。
(1)试液制备:称取3g(准确至0.001g)磨碎试样于500mL锥形瓶中,加沸蒸馏水450mL,立即移人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动一次)。浸提完毕后立即趁热减压过滤。滤液移入500ml容量瓶中,残渣用少量热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滤液滤入上述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2)测定:准确吸取试液1mL,注人25mL的容量瓶中,加0.5mLpH8.0磷酸盐缓冲液和0.5ml2%茚三酮溶液,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5min。待冷却后加水定容至25mL。用5mm比色杯,在57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谷氨酸标准曲线见附图3所示,y=1.1259x-0.0268;R2=0.9809;y:A570;x:谷氨酸浓度。
9、咖啡碱的测定:采用国标(GB/T 8312-2002)-紫外分光光度法
(1)试液制备:称取3g(准确至0.001g)磨碎试样于500mL锥形瓶中,加沸蒸馏水450mL,立即移人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动一次)。浸提完毕后立即趁热减压过滤。滤液移入500ml容量瓶中,残渣用少量热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滤液滤入上述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2)测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试液10mL移人100mL容量瓶中,加人4mL0.01mol/L盐酸和1ml碱式乙酸铅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澄清过滤,准确吸取滤液25mL,注人50ml容量瓶中,加人0.1mL4.5mol/L硫酸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澄清过滤。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274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3)咖啡碱标准曲线:分别吸取0、1、2、3、4、5、6mL,咖啡碱工作液于一组25mL容量瓶中,各加人1.0mL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测定吸光度(A)。将测得的吸光度与对应的咖啡碱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见附图4所示,y=47.929x-0.0093;R2=0.9992;y:A274;x:咖啡碱浓度。
10、三萜的测定:参照文献的测定方法(江绍琳等,2006;弓晓峰等,2006)。
(1)试液的制备:称取0.25g的茶菌质,加40ml无水乙醇用超声波处理1小时,温度控制在8℃左右,然后过滤收集滤液,定容至50ml。
(2)测定:吸取试液0.4ml于试管内,参比管加0.4mL无水乙醇,密封,加热挥去溶剂,然后加入新配制的0.30mL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和1.0mL高氯酸,在60℃恒温水浴中加热20min后,拿出用冰水冷却至室温,并加入5.0mL冰乙酸,摇匀后置于室温,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在548nm处测定吸光度(A)。
(3)标准曲线的制作:准确吸取标准溶液0、0.1、0.2、0.3、0.4、0.5、0.6mL于试管内,密封,加热挥去溶剂,然后加入新配制的0.30mL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和1.0mL高氯酸,在60℃恒温水浴中加热20min后,冰浴冷却至室温,并加入5.0mL冰乙酸,摇匀后置于室温,选择波长548nm测定吸光度。齐墩果酸标准曲线见附图5所示,y=7.0764x-0.0278;R2=0.9953;y:A548;x:齐墩果酸浓度。
11、蛋白质的测定
(1)测定:取菌质0.5g,加30mL蒸馏水,沸水浴30min,过滤定容至50mL。取100μL滤液,加5mLBradford试剂,摇匀,室温放置5min,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在595nm处测定吸光度(A)。
(2)标准曲线的制作:准确吸取标准蛋白母液0、20、30、40、50、60μL于试管内,加水稀释至100μL,各加5mLBradford试剂,摇匀,室温放置5min,在595nm处测定吸光度(A)。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见附图6所示,y=0.8451x+0.0123;R2=0.9925;y:A595;x:牛血清白蛋白浓度。
三、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1、单因素实验设计
(1)固体发酵不同老嫩度茶青的研究:将嫩叶、中叶、老叶分别按35%的量与2%的大豆混匀,含水量为63%,1%接种量,25℃恒温培养一定时间,收集菌质烘干待测,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2)不同辅料对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将不同辅料各按2%分别添加到中叶培养基中,其他条件不变,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本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数据以大豆、土豆、玉米、麸皮、荞麦、燕麦、大米为例。
(3)辅料量对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大豆粉,其他条件不变,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本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数据以添加0%、1%、2%、3%、4%的大豆粉为例。
(4)发酵时间对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35%的中叶与2%的大豆混匀,其他条件不变,以接种时为起点,在发酵不同天数(d)之后取样烘干测定各活性成分,每次3个重复。本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数据以0、3d、6d、9d、12d、15d、18d、21d、24d为例。
(5)培养温度对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35%的中叶与2%的大豆混匀,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培养,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本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数据以25℃、28℃、30℃、32℃温度下培养为例。
(6)含水量对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不同含水量添加2%大豆粉,其他条件不变,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本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数据分别以55%、60%、65%、70%为例。
(7)接种量对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以不同接种量,其他条件不变,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本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数据分别以接种量1%、2%、3%、4%、5%为例。
(8)起始pH值对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不同起始pH值,其他条件不变,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本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数据分别以pH值为5、pH值为6、pH值为7、pH值为8、pH值为9为例。
2、响应面分析方法(RSM)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根据Box-Bohnken设计原理,由二水平设计确定的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1,0,1)编码进行实验。以酚氨比为响应值,借助Design-Expert 7.1.3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得到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到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各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估计值,从而建立二次响应面经验模型,依据回归方程来绘制响应面立体分析图,得出响应面规范分析结果,从而寻求最佳水平,进而确定最佳培养体系。
3、发酵茶菌质中氨基酸种类分析
氨基酸样品的提取:精确称取恒重后的灰树花菌质2g(甜芝菌质4g),加煮沸的蒸馏水20ml浸泡15分钟间歇搅拌数次。待茶叶沉淀收集茶汤100mL的容量瓶中,如此反复操作5次合并所有的茶汤,待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在60℃旋转蒸发干燥,加5mL 0.02mol/L的盐酸,过0.22μm水相微孔滤膜后待测。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条件:日立855-350型色谱柱;柱温:程序变温;反应柱温:134℃;分析时间:110min;进样量20μl。
4、发酵茶菌质挥发性成分分析
挥发性成分提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菌质中的香气成分。称取10g菌质于150mL密封顶空样品瓶中,40℃水浴,磁力搅拌,将SPME手持器通过瓶盖的橡皮垫插入到萃取瓶中,推出固相微萃取纤维头(75μmCAR/PDMS),顶空萃取30min,220℃解吸3min,进样。
GC-MC分析条件:色谱柱:HP-INNOWAX,30×0.25mm。色谱分析条件:升温程序为60℃保持2min,以3℃/min升至80℃,保持2min,以10℃/min升至180℃,保持2min,进样口温度220℃,以He为载体,流速1.0mL/min。质谱分析条件:离子源EI,电子能量70eV,电力电压350V,扫描质量范围35~335amu。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及相对含量:挥发性成分经GC-MC测定后得到总离子流图及质谱图。利用标准质谱数据库(NIST/WILLEY)对质谱图进行计算机串联检索和人工解析,结合定性匹配因子,对可信度较高的组分加以确认。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5、菌茶感官评定分析
试验以粉碎度(A)、茶水比(B)、泡茶时间(C)3个因素3个水平做正交试验,对发酵菌质的感官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菌质冲泡条件的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171
四、结果与分析
1、菌种筛选:本发明选取多种食用菌菌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测定其生长速度,可看出有些菌种不仅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缓慢,而且在茶固体培养基上完全不生长,而灵芝属中的甜芝虽然在PDA上的生长速度不及美国灵芝和泰山灵芝,但在茶固体培养基上明显优于美国灵芝和泰山灵芝,其菌质的多糖含量也明显高于它们。由此可见,不但不同属之间存在差异,种间也存在差异。从附图7看出,这14个菌种的平均生长速度呈显著性差异,美国灵芝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9mm/d,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猴头菇和泰山灵芝两者的平均生长速度相等,为4.6mm/d;甜芝平均生长速度为3.5mm/d;全部菌种平均生长速度的平均值为3.0mm/d,美国灵芝、猴头菇、泰山灵芝、甜芝的平均生长速度都高于平均值,而且以上四个菌种的长势良好,菌丝浓密,因此初选这四个菌种作下一步的复选。
2、菌种的复筛与驯化
表2复筛菌种在不同浓度茶固体培养基的菌丝长满天数及生长状况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181
注:表示未长满
表3复筛菌种在不同浓度茶固体培养基的多糖含量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182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经初筛得到美国灵芝、猴头菇、泰山灵芝和甜芝接种到3%茶培养基上作复筛,测定其平均生长速度。同时把经3%茶培养基驯化后的菌种分别接种至茶叶含量为17%、24%、31%、38%的固体培养基上,记录菌丝长满天数。
从图8可知,美国灵芝、泰山灵芝、猴头菇在3%茶培养基、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都呈显著性差异,且在3%茶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比PDA培养基慢;甜芝则相反,在3%茶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反而比PDA培养基上的快。可能由于菌种的差异性引起的。由表2看出,四个菌种在高含量茶叶培养基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情况。其中,甜芝在四个浓度上的长满天数最少,生长速度最快,且菌丝浓密;美国灵芝在38%含量茶培养基上停止生长,且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菌丝稀疏;泰山灵芝在31%含量以后停止的情况;而猴头菇在四个含量上均未长满。表3是在表2的基础上测定多糖含量,甜芝菌质多糖含量显著高于美国灵芝、泰山灵芝。综上所述,选择甜芝作为茶叶固体发酵用菌种最为合适。
3、甜芝母种及其驯化种的差异如表4所示,甜芝驯化种在PDA培养基上的平均生长速度为4.86mm/d,母种为4.71mm/d,驯化种比母种生长速度快,两者平均生长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甜芝的菌种驯化对菌种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在茶固体培养基上,甜芝驯化种平均生长速度比母种快,但无显著性差异。驯化种的多糖含量、三萜含量比母种都高,但也无显著性差异;驯化种的酚氨比比母种低,有利于菌质品质的提高。因此,甜芝驯化种固体发酵茶青与母种无显著性差异。
表4甜芝母种、驯化种不同培养基生长速度及菌质活性成分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甜芝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1)不同老嫩度茶青对甜芝固体发酵的影响
表5不同老嫩度茶青对菌质活性成分及甜芝生长速度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192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茶青的老嫩度不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对甜芝固体发酵茶青有一定的影响。如表5所示,固体发酵后,多糖含量在嫩、中、老叶中无显著性差异,老叶中多糖含量稍偏高;三萜随着茶青老化而显著增加;茶多酚、氨基酸随茶青的老化而降低,酚氨比则随茶青的老化而升高,是由于随着茶青的老化,氨基酸降低的速率要大于茶多酚降低的速率;中叶的生长速度最快,达到2.64mm/d,是嫩叶生长速度2.38倍,老叶生长速度的2.84倍,与嫩叶、老叶呈极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由于嫩叶中茶多酚含量较多,抑制了甜芝的生长,同时,由于嫩叶基质质地幼嫩,木质素,纤维素等含量相对较低,培养基碳氮配比不均衡,而老叶也是如此。综合考虑,选择中叶作为甜芝固体发酵的最适主培养基。
(2)不同辅料对甜芝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辅料对甜芝固体发酵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不同的辅料。以土豆、大豆、玉米、麸皮、燕麦、荞麦、大米7个辅料为例,结果见表6。
表6不同辅料对菌质活性成分及甜芝生长速度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01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不同辅料其含碳量、含氮量各不相同,在培养基中加不同辅料,可优化其碳氮比,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如表6所示,添加大豆辅料,其三萜含量、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辅料,生长速度也是如此,但生长速度无显著性差异,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则低于其他辅料,但茶多酚含量不呈显著性差异,而酚氨比呈显著性,多糖含量相对较高。综合考虑,选择大豆为甜芝固体发酵的最佳辅料。
(3)辅料量对甜芝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
为研究辅料量对甜芝固体发酵的影响,设置了多个不同的辅料量,表7所示为0%、1%、2%、3%、4%的结果:
表7辅料量对菌质活性成分及甜芝生长速度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02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11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添加辅料量2%时,多糖含量、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42%、0.52%,但多糖含量与其他4个辅料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与其他4个辅料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在辅料量2%时最低,分别为1.16%、2.31;三萜含量在辅料量3%时,达到最大值,为6.03%;生长速度在辅料量4%时最快,为3.47mm/d,但不呈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选择2%为最佳辅料添加量。
(4)发酵时间对甜芝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
对甜芝固体发酵茶青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9、10所示,多糖含量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第16天多糖含量增至最高值4.85%,提高了36.24%,此期间多糖迅速合成并积累,16~24天期间呈明显下降趋势,24天后下降趋势减缓;三萜含量在0~20天之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天后又有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前期茶青中茶皂素被甜芝分解并利用,而后期合成了甜芝中的灵芝酸;酚氨比12~16天急剧下降,前12天下降趋势较缓和,16天后基本稳定,茶多酚的变化趋势与酚氨比相一致,一直处于降低的趋势,降低了82.6%左右;氨基酸自始至终变化较小,第12天达到最低0.60%,降低了27.71%,后期缓慢上升。茶多酚和氨基酸的降低可能是由于12~16天是甜芝的对数生长期,代谢活性最强,底物利用率最高。其五个指标在第16天都达到最佳状态,因此甜芝固体发酵茶青的最佳发酵时间为16天。
(5)培养温度对甜芝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
灵芝菌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并有其生长的最高、最低、最适温度。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菌体生长速度来影响发酵强度的,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说,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但是,一方面温度升高,灵芝菌生长速度加快,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上升,细胞内温度敏感的物质可能会遭到破坏,而且当温度过高时,菌体易老化,影响到细胞内各种酶系的活性,进而影响到菌体生长和灵芝多糖的合成。本实施例选取25℃、28℃、30℃、32℃等4个不同温度进行试验。结果见表8。如表8所示,多糖含量、三萜含量、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酚氨比在温度影响下,都呈不显著性差异,生长速度有显著性差异,32℃时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25℃、32℃时的生长速度。综合考虑,选择25℃为甜芝固体发酵茶青的最适温度。
表8培养温度对菌质活性成分及甜芝生长速度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21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6)含水量对甜芝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
为研究含水量对甜芝固体发酵的影响,设置了55%、60%、65%、70%4个含水量,结果见表9。如表9所示,在含水量为65%时,多糖含量、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达到3.84%、0.37%,但其多糖含量只显著高于含水量55%的多糖含量,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含水量70%的氨基酸含量;酚氨比和茶多酚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含水量70%时达到最低,但都呈不显著性;三萜含量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生长速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含水量70%时达到最高,只显著高于55%的生长速度。综合考虑,选择含水量65%为甜芝固体发酵茶青的最适含水量。
表9含水量对菌质活性成分及甜芝生长速度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31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7)接种量对甜芝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
接种量对菌丝生长有较大影响。接种量较低,菌丝生长速度慢,将延长发酵周期;接种量高则会竞争有限的营养,造成生长过剩,氧气不足,菌丝老化,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为获得高的目的产物氨基酸,同时降低酚氨比至合理的水平,考察接种量的影响,设置1%、2%、3%、4%、5%五个水平,确定最佳接种量。结果见表10。
表10接种量对菌质活性成分及甜芝生长速度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32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如表10所示,酚氨比随接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接种5%时,达到最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多糖含量、三萜含量没有明显的规律,也呈不显著性差异;氨基酸含量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显著性差异不明显;茶多酚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长速度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接种量4%时,达到最高。综合考虑,选择接种量4%为甜芝固体发酵茶青的最佳接种量。
(8)起始pH值对甜芝固体发酵基质的影响
甜芝菌所处的酸度环境,会影响菌丝细胞内的酶活性、细胞膜的透性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收能力。培养基的酸碱度决定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状况,如镁、钙、锌、铁等金属离子,在pH值呈碱性时,易生成不溶性盐,不能被菌丝吸收、利用;反之,在过酸的培养基中,会抑制维生素B1合成酶的酶活性,从而影响菌丝生长。为了获到最佳的发酵效果,培养基要选择一个最适的初始PH值,使得菌体产量、多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等产量达到最优。本实施例设计了pH5.0、6.0、7.0、8.0、9.0等五个不同的培养基初始pH值,确定最佳pH值。结果见表11。如表11所示,多糖、三萜、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五个指标都呈不显著差异性,因此,培养基初始pH值对甜芝固体发酵茶青无显著性影响,所以,选择自然初始pH值为甜芝固体发酵的最佳pH值。
表11起始pH对菌质活性成分及甜芝生长速度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41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列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4、茶菌质有效成分及品质的分析
(1)发酵茶成品的有效成分
本发明的低档茶青被预处理成了茶培养基,发酵后的茶培养基可以直接进行加工,因此,低档茶品质的研究已经转化为茶培养品质的研究。为了比较茶青发酵后的品质,需研究发酵终点时各项指标的改善。茶的品质是各种活性物质的综合协调体现,茶汁中的各种活性物质的含量严重影响着其品质。要较好地从本质上研究其品质的改善,需要对茶中的各种活性物质的含量有定性和定量的了解。对发酵后茶青培养基中的主要活性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12。如表12所示,甜芝发酵茶青后,总糖含量下降43.47%;而多糖含量却有显著提高,提高了1.61倍;茶多酚含量显著下降;甜芝发酵菌质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为0.94%;酚氨比也显著下降,下降了76.79%,甜芝菌质咖啡碱含量下低了24.11%,降低了菌质的苦涩度;水浸出物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原茶蛋白质含量呈不显著性。
表12发酵茶成品有效成分的比较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51
注:每个值均被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n=3),一行内的平均值具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甜芝发酵茶青后,多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提高了菌茶的醇厚、鲜爽的口感,而茶多酚、酚氨比、咖啡碱、水浸出物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它们之间的缔合作用,提高了茶汁澄清度,并降低了菌茶茶汁苦涩程度,并夹杂着一股香甜味和食用菌的芳香味,所以感官品质得到很大改善,整体品质也有很大提高。
(2)发酵茶菌质中氨基酸种类分析
研究发酵茶菌质中氨基酸组成,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见表13。
表13甜芝发酵菌质游离氨基酸组成(mg/100g)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61
注:\表示未测出
甜芝发酵菌质中含有30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678.3mg/100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1.37%,牛磺酸含量是灰树花发酵菌质的1.45倍。
(3)发酵茶菌质挥发性成分分析
采用GC/MS技术,对甜芝发酵基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14。发酵基质经GC/MS联机分析后,各组分质谱经计算机谱库检索,检测出多种挥发性成分,它们是基质香气成分的重要组成成分。经鉴定从甜芝发酵基质中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3种,占5.29%;醇类5种,占6.40%;醛类9种,占20.63%;酮类8种,占17.27%;酯类3种,占9.44%;酸类1种,占5.88%;其它6种,占17.32%;。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成分为:己醛(3.03)、2-辛烯醛(2.42)、顺6-壬烯醛(2.71)、反-2-顺-6-壬二烯醛(2.01)、甲基庚烯酮(2.68)、环己烯-1-酮(1.38)、香叶基丙酮(3.90)、甲酸香茅酯(1.73)、癸酸乙酯(3.38)、己酸烯丙酯(2.10)2-己酸(4.49)、1,2-二甲苯(3.35)、N-乙基琥珀酰亚胺(3.48)。
表14甜芝发酵基质的挥发性成分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71
注:----表示未测出该成分
(4)菌茶感官评定分析
本实施例探讨了冲泡条件(粉碎度、茶水比、冲泡时间)对甜芝发酵菌质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试验结果见表15。由表15可看出甜芝菌质最佳浸泡条件为A2B3C1,即粉碎度40,茶水比1∶100,泡茶时间3min。粉碎度、茶水比、冲泡时间对甜芝菌质的综合评分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泡茶时间、茶水比、粉碎度。
表15甜芝菌质正交试验极差结果分析
Figure BDA0000156761220000292
注:K1、K2、K3表示同因素的均值,R表示极差。

Claims (10)

1.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中叶茶青为主培养基,以中叶茶青的质量为基准,添加质量百分比为1%~5%的大豆粉为辅料,在初始pH自然、发酵温度25℃~30℃、发酵时间13~20天、甜灵芝菌种接种量为2%~5%、含水量为60%~70%的条件下发酵得到甜灵芝茶菌质,收集甜灵芝茶菌质烘干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中叶茶青为主培养基,以茶青质量为基准,添加质量百分比为2%大豆粉为辅料,在初始pH自然、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6天、甜灵芝菌种接种量为4%、含水量为65%的条件下发酵得到甜灵芝茶菌质,收集所述甜灵芝茶菌质烘干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茶固体培养基的制备:将茶青和大豆粉混匀后,调整水分含量和pH值,灭菌后备用;
(2)将活化后的甜灵芝菌种接种到步骤(1)制得的茶固体培养基;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条件下发酵培养;
(4)收集茶菌质烘干即得所述甜灵芝发酵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烘干温度为55~65℃。
5.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甜灵芝发酵茶。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甜灵芝发酵茶,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有效成分:总糖8%~13%,多糖3.5%~6.0%,茶多酚1%~3%,氨基酸0.5%~2%,酚氨比1%~3%,咖啡碱1%~3%,蛋白质5%~10%。
7.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甜灵芝发酵茶。
8.权利要求5所述的甜灵芝发酵茶的食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甜灵芝发酵茶磨碎为300μm~500μm的颗粒,以茶水比1:80~1:110的比例冲泡,所述冲泡时间为2min~4mi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甜灵芝发酵茶的食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甜灵芝发酵茶磨碎为400μm的颗粒,以茶水比1:100的比例冲泡,所述冲泡时间为3min。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甜灵芝发酵茶的食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甜灵芝发酵茶磨碎为300μm~500μm的颗粒,以茶水比1:80~1:110的比例冲泡,所述冲泡时间为2min~4min。
CN2012101233866A 2012-04-24 2012-04-24 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 Pending CN102669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33866A CN102669320A (zh) 2012-04-24 2012-04-24 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33866A CN102669320A (zh) 2012-04-24 2012-04-24 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9320A true CN102669320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02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33866A Pending CN102669320A (zh) 2012-04-24 2012-04-24 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6932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6746A (zh) * 2014-08-06 2014-12-10 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菌种发酵茶叶的制备方法
CN107647009A (zh) * 2017-08-14 2018-02-02 湖南味菇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舞茸灵芝茶及制备方法
CN108552386A (zh) * 2018-07-12 2018-09-21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一种酸枣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90347A (zh) * 2020-12-19 2021-04-23 云南大学 一种用灵芝真菌发酵普洱茶的方法
CN115428848A (zh) * 2022-09-14 2022-12-06 韶关学院 一种灵芝菌丝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8543A (zh) * 2002-07-18 2004-01-2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药用菌发酵茶的生产工艺
CN1891027A (zh) * 2002-07-18 2007-01-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灰树花发酵茶的生产工艺
CN102356791A (zh) * 2011-09-08 2012-02-22 张越梅 一种灵芝菌茶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8543A (zh) * 2002-07-18 2004-01-2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药用菌发酵茶的生产工艺
CN1891027A (zh) * 2002-07-18 2007-01-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灰树花发酵茶的生产工艺
CN102356791A (zh) * 2011-09-08 2012-02-22 张越梅 一种灵芝菌茶的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秦俊哲等: "固体菌质中灵芝酸含量的测定", 《食品研究与开发》, vol. 29, no. 12, 5 December 2008 (2008-12-05), pages 108 - 11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6746A (zh) * 2014-08-06 2014-12-10 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菌种发酵茶叶的制备方法
CN107647009A (zh) * 2017-08-14 2018-02-02 湖南味菇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舞茸灵芝茶及制备方法
CN108552386A (zh) * 2018-07-12 2018-09-21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一种酸枣叶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90347A (zh) * 2020-12-19 2021-04-23 云南大学 一种用灵芝真菌发酵普洱茶的方法
CN115428848A (zh) * 2022-09-14 2022-12-06 韶关学院 一种灵芝菌丝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3657B (zh) 一种西洋参药材提取皂苷后微生物发酵再提取方法
CN102919938B (zh) 一种刺梨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7967A (zh) 一种金花白茶饼茶的制备方法
CN103461861A (zh) 青稞胚芽米的制备方法
WO2020215609A1 (zh) 一种高产抗氧化蝉花菌丝体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其抗氧化蝉花菌丝体冲剂的生产方法
WO2021031802A1 (zh) 一种灵芝芪参系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及系列产品
CN102669320A (zh) 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
CN109315656A (zh) 一种多菌种复合发酵玫瑰花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3315359B (zh) 一种灰树花固态发酵功能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7254384A (zh) 一种甜酒药的制备方法
CN105766377B (zh) 一种提高黑木耳黄酮含量和种类的培养方法
CN116463183B (zh) 融入杏鲍菇的苦荞养生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65409A (zh) 雪梨黑果腺肋花楸红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3235B (zh) 一种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固体发酵的加工方法
JP2008212137A (ja) 生物転換法を利用したペリヌスリンテウス菌糸体の液体培養による人参からの新規のジンセノサイド製造方法
CN105535035A (zh) 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000036716A (ko) 상황버섯 쌀의 제조방법
CN114272327B (zh) 一种石斛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468359A (zh) 一种人参皂苷Rk6的制备方法
Cai et al. Functional nutrients and jujube-based processed products in Ziziphus jujuba
CN106047724B (zh) 一种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及其制备工艺
KR20190079848A (ko) 버섯활용 약용식물 배양물을 이용한 저체중 조절 분말제품의 제조방법
CN102669319B (zh) 一种千佛菌的固体发酵菌茶的制备方法及千佛菌发酵茶
CN107201319A (zh) 一株酿酒酵母及其在酿造菊花风味白酒中的应用方法
KR101371079B1 (ko) 미생물 발효로 추출되는 제주송이 발효액을 이용한 항 당뇨를 가지는 기능성 식물의 양액재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항 당뇨를 위한 기능성 식물과 소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