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694A -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7694A
CN102667694A CN2011800050645A CN201180005064A CN102667694A CN 102667694 A CN102667694 A CN 102667694A CN 2011800050645 A CN2011800050645 A CN 2011800050645A CN 201180005064 A CN201180005064 A CN 201180005064A CN 102667694 A CN102667694 A CN 102667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input media
detecting electrode
matrix
connecti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50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7694B (zh
Inventor
永田康成
山方夏子
南孝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7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7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017/9602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apacitive touch and proximity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输入装置具备:基体;第1检测电极,其设置在基体上、且沿着第1方向排列;第2检测电极,其设置在基体上、且沿着第2方向排列;第1连接电极,其设置在基体上、且连接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绝缘体,其以覆盖第1连接电极的方式设置在基体上;和第2连接电极,其以跨越绝缘体的方式设置在该绝缘体上、且连接相邻的第2检测电极,第1检测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成覆盖绝缘体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将使用者进行了输入操作的地方作为输入位置来检测的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作为输入装置,例如公知一种捕获手指与检测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输入位置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这种输入装置具备:基体、沿着第1方向排列的第1检测电极、以及沿着第2方向排列的第2检测电极。另外,输入装置具备:连接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的第1连接电极、以覆盖第1连接电极的方式设置的绝缘体、以及以跨越绝缘体的方式设置在该绝缘体上且连接相邻的第2检测电极的第2连接电极。
在对上述的输入装置反复进行由使用者按压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随着该输入操作会对绝缘体施加应力。若对绝缘体施加应力,则绝缘体可能会从基体剥离。若绝缘体从基体剥离,则第2连接电极可能会断线,从而输入装置的可靠性会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7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105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可靠性的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的一个方式,具备:基体;第1检测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沿着第1方向排列;第2检测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沿着第2方向排列;第1连接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连接相邻的所述第1检测电极;绝缘体,其以覆盖所述第1连接电极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和第2连接电极,其以跨越所述绝缘体的方式设置在该绝缘体上、且连接相邻的所述第2检测电极,所述第1检测电极的一部分设置成覆盖所述绝缘体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示出的切断线I-I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示出的切断线II-II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4是将图1中示出的K1的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概略构成的外观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1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2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2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2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3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3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4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4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然而,以下参照的各图,为了便于说明,而简略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之中的说明本发明所需的主要部件。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可以具备本说明书所参考的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构成部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输入装置X1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具有可由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区域EI、和位于输入区域EI的外侧的外侧区域EO
如图1~图3所示,输入装置X1具备基体2。
基体2是在输入区域EI中承担对后述的第1检测电极3a、第1连接电极3b、第2检测电极4a以及第2连接电极4b进行支撑的作用、并且在外侧区域EO中承担对后述的布线导体6进行支撑的作用的部件。基体2具有:第1主面2a、以及位于第1主面2a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2b。基体2构成为可以在与这些主面2a、2b交叉的方向(箭头EF方向)上使光适当地透过、并且具有绝缘性。作为基体2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透明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其中在视觉辨别性方面上优选透明玻璃。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透光性是指具有针对可见光的透过性。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体2的俯视形状实质上为矩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状、多边形状。
如图2~图4所示,在输入区域EI所对应的基体2的第1主面2a上设置有:第1检测电极3a、第1连接电极3b、第2检测电极4a、第2连接电极4b以及绝缘体5。
第1检测电极3a具有检测接近输入区域EI的使用者的手指F1在第1方向(箭头AB方向)上的输入位置的作用,具有在与手指F1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功能。即、第1检测电极3a在基体2的第1主面2a上沿着第2方向(箭头CD方向)隔着规定间隔设置。在这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1检测电极3a从提高检测灵敏度的观点出发,俯视形状为大致菱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第1连接电极3b是承担将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3a电连接的作用的部件。第1连接电极3b设置在基体2的第1主面2a上。
第2检测电极4a具有检测接近输入区域EI的使用者的手指F1在第2方向(箭头CD方向)上的输入位置的作用,具有在与手指F1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方向是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第2检测电极4a在基体2的第1主面2a上沿着第1方向(箭头AB方向)隔着规定间隔设置。在这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2检测电极4a从提高检测灵敏度的观点出发,俯视形状为大致菱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第2连接电极4b是承担将相邻的第2检测电极4a电连接的作用的部件。第2连接电极4b以与第1连接电极3b电绝缘、且跨越绝缘体5的方式,设置在该绝缘体5上。在这里,绝缘体5以覆盖第1连接电极3b的方式,设置在基体2的第1主面2a上。作为绝缘体5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丙烯树脂、环氧树脂、或者硅酮树脂等的透明树脂。
作为上述的第1检测电极3a、第1连接电极3b、第2检测电极4a以及第2连接电极4b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性部件。作为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性部件,例如举出ITO(Indium Tin Oxide)、IZO(Indium Zinc Oxide)、ATO(Antimony Tin Oxide)、AZO(Al-Doped ZincOxide)、氧化锡、氧化锌、或者导电性高分子(例如,PEDOT、PSS等)。
在这里,第1检测电极3a的一部分设置成覆盖绝缘体5的一部分。为此,即便随着由使用者反复按压的输入操作,从而向绝缘体5施加了应力的情况下,输入装置X1也能够降低绝缘体5从基体2剥离的可能性。因此,输入装置X1与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相比,能够提高可靠性。
另外,如图4所示,优选在俯视状态下,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3a的各自的端部31a设置成夹着第2连接电极4b、且覆盖绝缘体5的两端部51。这样一来,在俯视状态下,绝缘体5不仅被第2连接电极4b覆盖,还被第1检测电极3a的2个端部31a覆盖。由此,输入装置X1能够进一步降低绝缘体5从基体2剥离的可能性。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在俯视状态下,绝缘体5呈矩形状,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3a的各自的端部31a设置成夹着第2连接电极4b、且覆盖绝缘体5的角部5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俯视状态下绝缘体5的角部52大致呈直角,所以绝缘体5易于以绝缘体5的角部52为起点从基体2剥离。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将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3a的各自的端部31a设置成覆盖绝缘体5的角部52,则输入装置X1能够进一步降低绝缘体5从基体2剥离的可能性。
另外,因为在俯视状态下,绝缘体5不仅被第2连接电极4b覆盖,还被第1检测电极3a的2个端部31a覆盖,所以能够降低绝缘体5吸附水分的可能性。因为能够降低绝缘体5吸附水分的可能性,所以输入装置X1与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相比,能够提高可靠性。也就是说这是因为:若绝缘体5吸附水分,则位于绝缘体5上的第1检测电极3a的一部分及第2连接电极4b可能会腐蚀的缘故。另外,若绝缘体5吸附水分,则绝缘体5与基体2的密接性、以及绝缘体5与第2连接电极4b的密接性可能会下降的缘故。
另外,在输入装置X1中,第1检测电极3a的一部分设置成覆盖绝缘体5的一部分。因此,如图2所示,第1检测电极3a的端部31a与第2连接电极4b之间的距离L1变短。因此,输入装置X1与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相比,第1检测电极3a与第2连接电极4b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变大,检测灵敏度得到提高。
另外,在与外侧区域EO对应的基体2的第1主面2a上设置有布线导体6。
布线导体6是承担用于向第1检测电极3a及第2检测电极4a施加电压的作用的部件。布线导体6的一端部与第1检测电极3a及第2检测电极4a电连接,另一端部位于外部导通区域G1。布线导体6例如为了获得硬质且高的形状稳定性,而由金属薄膜构成。作为该金属薄膜,例如举出铝膜、铝合金膜、铬膜和铝膜的层叠膜、铬膜和铝合金膜的层叠膜、银膜、银合金膜、或者金合金膜。此外,作为形成上述的金属薄膜的方法,例如举出溅射法、蒸镀法、或者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保护部件7是承担针对使用者的输入操作而用于保护第1检测电极3a、第2检测电极4a及布线导体6的作用的部件。因此,保护部件7设置成覆盖第1检测电极3a、第2检测电极4a及布线导体6。即、保护部件7是使用者的手指F1直接触到的部件,且经由接合部件8而与基体2的第1主面2a接合。作为保护部件7,例如举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树脂薄膜等。另外,作为接合部件8,例如举出丙烯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氨基甲酸乙酯系粘合剂等。
接着,对输入装置X1的检测原理进行说明。
若作为导电体的手指F1接近、接触或者按压与输入区域EI对应的保护部件7,则手指F1与检测电极3a、4a之间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在这里,输入装置X1所具备的未图示的位置检测驱动器常时检测手指F1与检测电极3a、4a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若该位置检测驱动器检测出规定值以上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则将检测到静电电容变化的位置检测为输入位置。这样一来,输入装置X1能够检测输入位置。此外,作为输入装置X1检测输入位置的方式,可以是互电容方式及自电容方式的其中一种方式。若采用互电容方式,因为能够同时检测多个输入位置,所以较之采用自电容方式的情况,优选采用互电容方式。
以上,根据输入装置X1能够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中,说明了经由与输入区域EI对应的保护部件7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装置X1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是经由与输入区域EI对应的基体2的第2主面2b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装置。即,基体2的第2主面2b也可以是使用者的手指F1直接触到的面。或者,基体2的第2主面2b也可以是经由保护薄膜等的部件而使用者的手指F1直接触到的面。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是经由与输入区域EI对应的保护部件7来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装置X1,则手指F1与检测电极3a、4a之间的距离变短,所以检测灵敏度得到提高,因此优选。也就是说这是因为保护部件7的厚度小于基体2的厚度。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Y1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Y1具备:上述的输入装置X1、和与输入装置X1对置配置的液晶显示装置Z1。
液晶显示装置Z1具备:液晶显示面板70、背灯71以及框体72。
背灯71包括光源71a和导光板71b。光源71a是承担向导光板71b射出光的作用的部件,例如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构成。此外,也可取代LED,而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卤素灯、氙灯、EL(Electro-Luminescence)。导光板71b是承担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70的整个下面大致均匀地导出来自光源71a的光的作用的部件。
框体72是承担收纳液晶显示面板70及背灯71的作用的部件,包括上侧框体72a和下侧框体72b而构成。作为框体72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聚碳酸酯等的树脂、或者不锈钢(SUS)、铝等的金属。
在这里,输入装置X1和液晶显示装置Z1经由双面胶带T1进行粘接。即,输入装置X1和液晶显示装置Z1经由双面胶带T1进行粘接,使得输入装置X1中的基体2的第2主面2b与液晶显示面板70的主面对置配置。此外,输入装置X1和液晶显示装置Z1的固定方法所使用的固定用部件并不限于双面胶带T1,例如可以是热硬化性树脂、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等的粘接部件、或者用于物理性固定输入装置X1和液晶显示装置Z1的固定构造体。
这样,对于输入装置X1而言,一边透视液晶显示装置Z1的液晶显示面板70一边对输入装置X1的输入区域EI进行输入操作,由此能够输入各种信息。此外,在输入各种信息时,也可将向输入了信息的使用者呈现按压感、摩擦感、触碰皮肤时的感觉等各种触感的功能赋予给输入装置X1。这种情况下,在输入装置X1中的基体2中具备1个或多个振动体(例如,压电元件等),在探测到规定的输入操作或者规定的按压载荷的情况下,通过使该振动体以规定的频率振动来实现。
上述的显示装置Y1例如配备于便携电话、智能手机、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等的便携终端、电子记事本、个人计算机、复印机或者游戏终端等。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P1的概略构成的外观图。如图6所示,便携终端P1具备:上述的显示装置Y1、框体100以及操作按键101。框体100是承担收纳显示装置Y1的作用的部件。操作按键101是由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的按键。此外,操作按键101既可以是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的操作按键,也可以是物理上存在的操作按键。
为了检测输入装置X1的输入位置,便携终端P1具备上述的位置检测驱动器。位置检测驱动器是如上述那样若检测出规定值以上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则将检测到静电电容变化的位置检测为输入位置的驱动器。另外,便携终端P1中具备在显示装置Y1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对象、或者控制声音数据收发等的、用于控制便携终端1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驱动器。控制驱动器基于来自位置检测驱动器的输入检测信号,进行例如将显示画面上所显示的对象切换成其他对象等的控制。此外,控制驱动器和位置检测驱动器既可以是在物理上相同的驱动器,也可以是在物理上不同的驱动器。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具体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示出几个主要变形例。
[变形例1]
图7是表示变形例1涉及的输入装置X2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此外,图7是表示与图4相同部分的俯视图。在图7中,对于具有与图4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在输入装置X2中,在俯视状态下,绝缘体5的角部52带有圆形。因为绝缘体5的角部52带有圆形,所以即便是对绝缘体5施加了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利用绝缘体5的角部52的圆形来缓和该应力。另外,在输入装置X2中,在俯视状态下,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3a的各自的端部31a设置成夹着第2连接电极4b、且覆盖绝缘体5的角部52。因此,输入装置X2能够进一步降低绝缘体5从基体2剥落的可能性。由此,输入装置X2与输入装置X1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变形例2]
图8及图9是表示变更例2涉及的输入装置X3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变更例2涉及的输入装置X3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此外,图8是表示与图2相同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与图3相同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与图4相同部分的剖视图。在图8~图10中,对于具有与图2~图4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图10所示,输入装置X3具备以覆盖绝缘体5的方式设置在基体2的第1主面2a上的保护膜10。作为保护膜10,例如举出由二氧化硅构成的无机膜等。即、在输入装置X3中,第2连接电极4b设置在绝缘体5所设的保护膜10的上面。另外,在输入装置X3中,在俯视状态下,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3a的各自的端部31a以夹着第2连接电极4b、且覆盖绝缘体5的两端部51的方式设置在基体2的第1主面2a上以及保护膜10的上面。
即、输入装置X3中的绝缘体5与输入装置X1中的绝缘体5相比,在俯视状态下,不仅被第2连接电极4a和第1检测电极3a的2个端部31a覆盖,还被保护膜10覆盖。因此,即便随着由使用者反复按压的输入操作,从而对绝缘体5施加了应力的情况下,输入装置X3也能够进一步降低绝缘体5从基体2剥离的可能性。因此,输入装置X3与输入装置X1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另外,因为绝缘体5覆盖了保护膜10,所以输入装置X3与输入装置X1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绝缘体5吸附水分的问题。
[变形例3]
图11及图12是表示变更例3涉及的输入装置X4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此外,图11是表示与图2相同部分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与图3相同部分的剖视图。在图11及图12中,对于具有与图2及图3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输入装置X4中,与第1检测电极3a接触的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的表面粗糙度比与第2连接电极4b接触的绝缘体5的接触面11b的表面粗糙度粗糙。在变形例3中,为了使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的表面粗糙度比绝缘体5的接触面11b的表面粗糙度粗糙,在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形成了多个孔部12。该多个孔部12例如由喷砂法形成。此外,孔部12的形状、深度、个数等并不特别限定。因为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的表面粗糙度比绝缘体5的接触面11b的表面粗糙度粗糙,所以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的面积增加。因为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的面积增加,所以输入装置X4与输入装置X1相比,提高了第1检测电极3a和绝缘体5的接触强度。因而,输入装置X4与输入装置X1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绝缘体5从基体2剥离的可能性。由此,输入装置X4与输入装置X1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此外,检测电极3a、4a及连接电极3b、4b例如通过溅射法、蒸镀法及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形成。因此,与上述相反地,若绝缘体5的接触面11b的表面粗糙度比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的表面粗糙度粗糙,则在俯视状态下,会在位于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的第2连接电极4b的外周部形成凸凹。若在第2连接电极4b的外周部形成凸凹,则第2连接电极4b和第1检测电极3a会意外导通,从而有可能产生不良情况。根据这点,如上述那样,优选绝缘体5的接触面11a的表面粗糙度比绝缘体5的接触面11b的表面粗糙度粗糙。
[变形例4]
图13及图14是表示变更例4涉及的输入装置X5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此外,图13是表示与图2相同部分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与图3相同部分的剖视图。在图13及图14中,对于具有与图2及图3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输入装置X5中,绝缘体5在从端部51到顶部53的区域具有凸曲面5a。即、在输入装置X5中,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3a的各自的端部31a位于绝缘体5的凸曲面5a上。因为绝缘体5具有凸曲面5a,所以施加给绝缘体5的应力在凸曲面5a上得到缓和。因此,输入装置X5与输入装置X1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绝缘体5从基体2剥离的可能性。由此,输入装置X5与输入装置X1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此外,也可在绝缘体5的凸曲面5a设置凹部。这样,施加给绝缘体5的应力在绝缘体5的凸曲面5a所设的凹部得到缓和。另外,也可在绝缘体5的凸曲面5a设置多个凸凹。
[变形例5]
此外,在上述中,说明了粘接有输入装置X1的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粘接有输入装置X1的显示面板可以是CRT、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LED显示器、荧光显示管、电场释放显示器、表面电场显示器、电子报纸等。
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具备输入装置X1的显示装置Y1的例子,但是也可取代该输入装置X1,而采用输入装置X2、输入装置X3、输入装置X4、或者输入装置X5。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具备显示装置Y1的便携终端P1的例子,但是也可取代该显示装置Y1,而采用具备输入装置X2、输入装置X3、输入装置X4、或者输入装置X5的显示装置。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可以适当地组合。
[符号说明]
X1~X5输入装置
Y1显示装置
P1便携终端
2基体
2a第1主面
2b第2主面
3a第1检测电极
3b第1连接电极
4a第2检测电极
4b第2连接电极
5绝缘体
5a凸曲面
51绝缘体的端部
52绝缘体的角部
53绝缘体的顶部
10保护膜
70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
100框体

Claims (10)

1.一种输入装置,具备:
基体;
第1检测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沿着第1方向排列;
第2检测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沿着第2方向排列;
第1连接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且连接相邻的所述第1检测电极;
绝缘体,其以覆盖所述第1连接电极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和
第2连接电极,其以跨越所述绝缘体的方式设置在该绝缘体上,且连接相邻的所述第2检测电极,
所述第1检测电极的一部分被设置成覆盖所述绝缘体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俯视状态下,相邻的所述第1检测电极的各自的端部被设置成夹着所述第2连接电极、且覆盖所述绝缘体的两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俯视状态下,所述绝缘体呈矩形形状,
在俯视状态下,相邻的所述第1检测电极的各自的端部被设置成夹着所述第2连接电极、且覆盖所述绝缘体的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在俯视状态下,所述绝缘体的角部带有圆形,
在俯视状态下,相邻的所述第1检测电极的各自的端部被设置成夹着所述第2连接电极、且覆盖所述绝缘体的角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以覆盖所述绝缘体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保护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与所述第1检测电极接触的所述绝缘体的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第2连接电极接触的所述绝缘体的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粗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绝缘体在从端部到顶部的区域具有凸曲面。
8.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和
与所述输入装置对置配置的显示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
10.一种便携终端,在框体中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180005064.5A 2010-02-24 2011-02-07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 Active CN1026676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8543 2010-02-24
JP2010-038543 2010-02-24
PCT/JP2011/052502 WO2011105202A1 (ja) 2010-02-24 2011-02-07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694A true CN102667694A (zh) 2012-09-12
CN102667694B CN102667694B (zh) 2015-06-17

Family

ID=4450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5064.5A Active CN102667694B (zh) 2010-02-24 2011-02-07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80080B2 (zh)
EP (1) EP2541381B1 (zh)
JP (2) JP4954350B2 (zh)
KR (1) KR101373641B1 (zh)
CN (1) CN102667694B (zh)
WO (1) WO20111052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6913B1 (ja) * 2012-02-29 2012-09-2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5880142B2 (ja) * 2012-03-01 2016-03-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を備えた入出力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3631426B (zh) * 2012-08-26 2016-12-2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6075754B2 (ja) * 2012-09-24 2017-02-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EP2735950B1 (en) * 2012-11-22 2019-04-03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window
US9430743B2 (en) * 2014-03-06 2016-08-30 Kla-Tencor Corp. Composite defect classifier
WO2021005695A1 (ja) * 2019-07-08 2021-01-14 株式会社Anova タッチパネル構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構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5999A1 (en) * 2001-05-14 2002-12-12 Shigeru Tajim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inputting a signal, and method therefor
JP3149113U (ja) * 2008-12-25 2009-03-12 洋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キャパシタ式接触制御インダクション構造
TWM354119U (en) * 2008-11-24 2009-04-01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Improved capacitance touch sensor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6291A (ja) * 2001-06-07 2002-12-20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815733B2 (ja) * 2003-03-03 2006-08-30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ケースの防水方法
US7695805B2 (en) * 2004-11-30 2010-04-13 Tdk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conductor
JP2008097283A (ja) 2006-10-11 2008-04-24 Hoside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
US20080142249A1 (en) * 2006-12-13 2008-06-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 surface roughness for high speed signaling
JP5103944B2 (ja) * 2007-03-02 2012-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入力機能付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0842681A (en) * 2007-04-27 2008-11-01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Touch pattern structure of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4998919B2 (ja) 2007-06-14 2012-08-15 ソニー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TW200901014A (en) * 2007-06-28 2009-01-01 Sense Pad Tech Co Ltd Touch panel device
TWI361996B (en) * 2008-03-21 2012-04-1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device
JP2009265748A (ja) * 2008-04-22 2009-11-12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CN101441545A (zh) * 2008-12-08 2009-05-27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
TWI496122B (zh) * 2009-01-28 2015-08-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顯示裝置
JP2010211647A (ja) 2009-03-11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152611U (ja) * 2009-05-26 2009-08-06 洋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パネルのキャパシター感知構造
JP5278759B2 (ja) 2009-05-28 2013-09-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TWI497157B (zh) * 2009-06-19 2015-08-21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具觸控功能的平面轉換式液晶顯示器
CN101587408B (zh) * 2009-06-29 2011-04-13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US9182857B2 (en) * 2009-12-28 2015-11-10 Kyocera Corporation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5999A1 (en) * 2001-05-14 2002-12-12 Shigeru Tajim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inputting a signal, and method therefor
TWM354119U (en) * 2008-11-24 2009-04-01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Improved capacitance touch sensor structure
JP3149113U (ja) * 2008-12-25 2009-03-12 洋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キャパシタ式接触制御インダクション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694B (zh) 2015-06-17
JP5300961B2 (ja) 2013-09-25
JP2012038353A (ja) 2012-02-23
US8780080B2 (en) 2014-07-15
EP2541381A1 (en) 2013-01-02
KR20120096532A (ko) 2012-08-30
JPWO2011105202A1 (ja) 2013-06-20
US20120287082A1 (en) 2012-11-15
KR101373641B1 (ko) 2014-03-12
EP2541381B1 (en) 2017-09-06
JP4954350B2 (ja) 2012-06-13
WO2011105202A1 (ja) 2011-09-01
EP2541381A4 (en)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4070B2 (en) Touch scre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reof,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630226B (zh) 触摸窗
CN105320351B (zh) 触摸装置
EP2600228B1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achine
JP5095043B1 (ja)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667694B (zh)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终端
JP5908969B2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4850288B (zh) 触摸窗以及具有触摸窗的触摸装置
KR20170047426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175800B2 (en) Electrode member and touch window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2124543A1 (ja) 入力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端末
US20120299871A1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886702B2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043362A (ja) 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KR101525432B1 (ko) 하이브리드 터치스크린 및 그 터치스크린이 구비된 모바일 기기
JP2012248010A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機器
JP2012221477A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KR20180089823A (ko) 터치 디바이스
JP2013011966A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