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8362A -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8362A
CN102648362A CN2010800553029A CN201080055302A CN102648362A CN 102648362 A CN102648362 A CN 102648362A CN 2010800553029 A CN2010800553029 A CN 2010800553029A CN 201080055302 A CN201080055302 A CN 201080055302A CN 102648362 A CN102648362 A CN 102648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input shaft
drive device
motor driv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53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48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8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43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 B60K17/046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with planetary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7/0007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being electri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2007/0038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moving together with the wheel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2007/0092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axle being coaxial to the wheel ax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该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具备电动机部(A)、将电动机部(A)的旋转减速而向输出轴(28)传递的减速部(B)、与输出轴(28)连结的车轮轮毂(32)。并且,减速部(B)具有:从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而将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一体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侧构件(45);穿过壳体侧构件的内空区域的输出轴(28);在壳体侧构件的两端部(45f)的内周分别设置而将输出轴(28)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出轴轴承(38a、38b)。

Description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摆线减速机构,存在日本专利第2888673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结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为摆线减速机构,与作为现有的减速器的通常的行星齿轮式减速机构相比,能够得到高减速比。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那样的摆线减速机构中,在轴线方向一端将输出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壳体、配置在轴线方向中央部的内齿齿轮、在轴线方向另一端将输出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壳体通过与轴线平行地延伸的螺栓相互连结固定时,上述的壳体及内齿齿轮彼此的组装精度的管理困难。
即,上述两端部的壳体与内齿齿轮以与轴线一致的方式同轴且串联组装,但在组装结束后,上述壳体与内齿齿轮的平行略微发生错动的情况下,配设在内部的外销发生偏磨损,从而耐久性能下降。
作为具备消除了这样的不良情况的摆线减速机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2009-52630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装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中,电动机部、被从电动机部输入驱动力且使转速减速而向车轮侧输出的减速部、与减速部的输出轴结合的车轮轮毂同轴且串联排列。由于该减速部为摆线减速机构,因此能够减小驱动电动机的要求转矩,从而在能够减小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尺寸及重量这一点上非常有利。另外,由于圆筒形状的外销保持部将外销保持为与轴线平行,因此能够始终平行地保持外销,来防止外销的偏磨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886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2630号公报
但是,本发明者发现在上述现有的那样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中,还有需要改善的方面。即,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中,通常车轮侧的车轮轮毂及减速部的车轮侧旋转构件与减速部的轴线一致。然而,车轮轮毂及车轮侧旋转构件通过扩径紧固而彼此固定,从而由车轮轮毂轴承在轴线方向中央部支承为旋转自如。因此,车轮侧旋转构件在减速部的内部被悬臂支承。这样,车轮侧旋转构件会产生被从车轮轮毂施加径向载荷及弯矩载荷而与减速部的中心轴线暂时不一致的情况,或车轮侧旋转构件的轴线方向一端相对于轴线方向另一端发生暂时错动等内部变形,从而减速部内部的内销及曲线板可能偏磨损。
另外,车辆中使用的减速机构不仅通过组装具有各种尺寸的多个部件来制造,还通过将用于确保强度的钢铁材料、用于轻量化的铝材料这样的线膨胀系不同的不同种金属构件组合来制造。因此,很难对内部间隙、尺寸误差及几何误差进行精密地管理。因而,部件彼此的同轴配置、直角配置、平行配置可能处于允许范围外,从而可能发生减速部内部的偏磨损、噪声振动的增大、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减速部内部的偏磨损,且有助于组装时的尺寸误差的管理的省力化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为了该目的,本发明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具备电动机部、将电动机部的旋转减速而向输出轴传递的减速部、与输出轴连结的车轮轮毂,减速部具有:从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而将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一体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侧构件;穿过壳体侧构件的内空区域的输出轴;在壳体侧构件的两端部内周分别设置而将输出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出轴轴承。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由于具有在壳体侧构件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内周分别设置而将输出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出轴轴承,因此对输出轴进行两端支承。因而能够对从车轮轮毂输入的径向载荷及弯矩载荷进行抵抗而将输出轴与减速部同轴地保持,且能够抑制减速部的内部变形,从而防止减速部内部的偏磨损。另外,通过输出轴的两端支承,能够使尺寸误差及几何误差的管理省力化。
需要说明的是,从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而将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一体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侧构件是指,从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中央观察时跨轴线方向一方及另一方这两方而安装于壳体的固定构件。因此,壳体侧构件既可以具有与减速部相同的轴线方向尺寸而从减速部的一端到另一端横跨减速部的轴线方向整个区域,也可以比减速部的轴线方向尺寸短。
另外,将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一体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侧构件还包括将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分别不同体地形成,并通过螺栓等连结构件机械地连结而形成的构件。
减速部既可以是通常的行星齿轮式减速机构,或者也可以是摆线减速机构。另外,减速部的输出轴与车轮轮毂的结合也可以连结固定成不能径向相对移动,但优选车轮轮毂与输出轴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且同时允许彼此的中心轴线不对齐。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由于允许车轮轮毂的中心轴线相对于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不一致,因此弯矩载荷由连结部位吸收,从而不会从车轮轮毂向输出轴施加弯矩载荷。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减速部的内部变形。具体而言,通过滑动式的等速接头连结。或者,车轮轮毂及输出轴中的任一方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孔,在一方的中心孔中插入其余的另一方,从而车轮轮毂与输出轴连结成带有径向间隙而不能相对旋转。更具体而言,在中心孔的内周沿周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条槽及突条,在车轮轮毂及输出轴中的其余的另一方的外周也沿周向等间隔地设有同样的条槽及突条,从而使它们松缓地嵌合。
另一方面,电动机部与减速部的结合没有特别地限定。另外,从电动机部输入旋转的减速部的输入轴可以由壳体支承为旋转自如,但优选输出轴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孔。并且,减速部还具有:与电动机部结合而由电动机部驱动,且收纳在输出轴的中心孔中的输入轴;在输出轴的中心孔的轴线方向一侧内周及另一侧内周分别设置而在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将输入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入轴轴承。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由于还具有在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一侧内周及另一侧内周分别设置而在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将输入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入轴轴承,因此对输入轴进行两端支承。因此,不仅输出轴,还能将输入轴也保持为与减速部同轴,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减速部的内部变形,防止减速部内部的偏磨损。另外,通过输入轴的两端支承,能够使尺寸误差及几何误差的管理省力化。
电动机部与减速部的结合可以使减速部的输入轴与电动机部的电动机旋转轴连结固定成不能径向相对移动,但优选电动机部具有安装固定于转子而将电动机部的旋转驱动向输入轴输出的电动机旋转轴。并且,电动机旋转轴与输入轴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且彼此的中心轴线不对齐。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允许电动机旋转轴的中心轴线相对于输入轴的中心轴线不一致,因此弯矩载荷由连结部位吸收,从而不会从电动机旋转轴向输入轴施加弯矩载荷,或相反地实施加弯矩载荷。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电动机部及减速部一起发生内部变形的情况。具体而言,通过滑动式的等速接头连结。或者,电动机旋转轴及输入轴中的任一方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孔,在一方的中心孔中插入其余的另一方,从而电动机旋转轴与输入轴连结成带有径向间隙而不能相对旋转。更具体而言,在中心孔的内周沿周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条槽及突条,在电动机旋转轴及输入轴中的其余的另一方的外周也沿周向等间隔地设有同样的条槽及突条,从而使它们松缓地嵌合。
优选减速部具有摆线减速机构。具体而言,减速部还具有:从输入轴的旋转轴线偏心而与输入轴结合的圆盘形状的偏心构件;内周在偏心构件的外周分别安装成相对旋转自如,且伴随输入轴的旋转而进行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公转运动的公转构件;与公转构件的外周部卡合而产生公转构件的自转运动的外周卡合构件;设置于输出轴而取出公转构件的自转运动的内侧卡合构件。并且,壳体侧构件在两端部支承外周卡合构件。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由于壳体侧构件在轴线方向两端部支承外周卡合构件,因此能够将外周卡合构件保持为与减速部的轴线平行。因此,能够防止减速部内部的偏磨损。
更具体而言,内侧卡合构件为与轴线平行地延伸的销,在输出轴上沿周向等间隔地配设有多个。输出轴包括在接近车轮轮毂的一侧配置的输出轴主体、从输出轴主体突出的多个销、在远离车轮轮毂的一侧配置且使多个销的前端彼此相互结合的环部。并且,在壳体侧构件的轴线方向一端内周与输出轴主体的外周之间设有一个输出轴轴承,在壳体侧构件的轴线方向另一端内周与环部的外周之间设有其余的一个输出轴轴承。更优选在输出轴主体的内周与输入轴的一侧外周之间设有一个输入轴轴承,在环部的内周与输入轴的另一侧外周之间设有其余的一个输入轴轴承。
【发明效果】
这样,本发明具有从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一端延伸到另一端而将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一体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侧构件,且该壳体侧构件的两端部将输出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因此能够对输出轴进行两端支承,从而将输出轴保持成与减速部同轴。因此,能够对从车轮轮毂向输出轴输入的径向载荷及弯矩载荷进行抵抗,从而能够防止减速部的输出轴相对于轴线不平行,防止减速部内部的偏磨损。其结果是,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耐久性能得以提高。
并且,本发明通过在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别具有输出轴轴承及输入轴轴承,从而能够使成为减速部的构成要素的壳体侧构件、输出轴、输入轴、以及配置在上述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各种旋转要素单元化。因此,能够通过与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组装线不同的组装线来组装单元化了的减速部,从而使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组装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减速部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1的减速部的横向剖视图。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具备产生驱动力的作为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电动机部A、将电动机部A的旋转减速而输出的减速部B、将来自减速部B的输出向未图示的驱动轮传递的车轮轮毂轴承部C,且该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安装在电动机动车的车轮壳体内。并且,电动机部A、减速部B、车轮轮毂轴承部C顺次同轴且串联配置。
电动机部A为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具有:形成外廓的圆筒形状的电动机部壳体22a;对电动机部A和减速部B的内部空间进行划分的隔壁46;固定在电动机部壳体22a两端中的与隔壁46相反侧的端部上的后罩22r;分别固定在电动机部壳体22a及后罩22r上的定子23;配置在隔开轴线方向的间隙而与定子23对置的位置上的转子24。另外,在后罩22r的中心孔上设有密封构件47,来防止尘埃向电动机部A的内部的混入等。
转子24具有凸缘形状的转子部24a和圆筒形状的中空部24b。中空部24b沿轴线O延伸,在中心具有贯通孔48。转子部24a为从中空部24b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凸缘形状,两面与定子23分别对置。在固定于转子的电动机旋转轴即中空部24b中穿过并固定有从减速部B延伸的输入轴25。
隔壁46在中心具有贯通孔,具备圆盘形状的隔壁主体46w、从隔壁主体46w的中心朝向电动机部A侧沿着轴线O延伸的圆筒部46p。在圆筒部46p的贯通孔中贯通有中空部24b及输入轴25。另外,隔壁46在沿轴线O方向分离的圆筒部46p内周的两个部位经由滚动轴承36a、36b将中空部24b的外周支承为旋转自如。在圆筒部46p与中空部24b的环状间隙中设有密封构件49,该密封构件49用于防止封入到减速部B中的润滑剂向电动机部A侵入。
在贯通孔48的内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刻设有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多个条槽及突条。在输入轴25的电动机部A侧的端部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刻设有多个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同样的条槽及突条。从减速部B延伸的输入轴25插入中空部24b的贯通孔48中而与贯通孔48进行锯齿状嵌合,从而输入轴25和转子24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但是,该锯齿状嵌合带有径向间隙而松缓地嵌合,允许彼此的中心轴线不对齐,从而允许若干的径向相对移动及弯折。由此,弯矩载荷由径向间隙吸收,弯矩载荷不从转子24向输入轴25传递,或者不相反地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作为变形例,可以预先在输入轴设置孔,将转子旋转轴的一端插入输入轴,从而将转子和输入轴连结成带有径向间隙而不能相对旋转。
输入轴25沿着轴线O延伸,从电动机部A配置到减速部B,来将电动机部A的驱动力向减速部B传递,且在减速部B的两端部由输入轴轴承37a、37b支承。两个输入轴轴承37a、37b为滚动轴承。在输入轴轴承37a与输入轴轴承37b之间,且在输入轴25的外周形成有两个偏心部25a、25b。在减速部B内设置的偏心部25a、25b为圆盘形状,但从轴线O偏心而设置。并且,两个偏心部25a、25b改变180°相位而设置,以将由偏心运动引起的离心力产生的振动彼此抵消。
减速部B具备:与电动机部A结合而由电动机部A驱动的输入轴25;偏心部25a、25b;将减速旋转输出的输出轴28;由偏心部25a、25b保持为旋转自如的作为公转构件的曲线板26a、26b;与曲线板26a、26b的外周部卡合的作为外周卡合构件的多个外销27;将曲线板26a、26b的自转运动向输出轴28传递的运动转换机构;夹插在曲线板26a、26b间的环状的中央套环29。
形成减速部B的外廓的减速部壳体22b为将轴线O方向两端部及中央部一体形成的圆筒构件。减速部壳体22b在轴线方向一端通过螺栓56连结固定于车轮轮毂轴承部C的外圈侧构件22c,在轴线方向另一端通过螺栓57连结固定于电动机部A的电动机部壳体22a。并且,电动机部壳体22a、减速部壳体22b、外圈侧构件22c直径尺寸顺次减少。因此,在外圈侧构件22c的轴线方向另一端形成凸缘部22m,且螺栓56贯通凸缘部22m。在减速部壳体2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形成凸缘部221,且螺栓57贯通凸缘部221。在接近电动机部A的一侧的减速部壳体22b端部通过螺栓58连结固定隔壁主体46w的外周部。上述壳体22a、22b、后罩22r及外圈侧构件22c构成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壳体22。
在减速部壳体22b的内周安装固定有后述的外销保持构件45。外销保持构件45为壳体侧构件,且为将轴线O方向两端部及中央部一体形成的圆筒构件,在轴线O方向两端分别具有内向型凸缘部45f。并且,上述两端的凸缘部45f经由滚针轴承27a将外销27保持为与轴线O平行。另外,输出轴同轴地穿过外销保持构件45的内空区域。
输出轴28沿着轴线O延伸,包括:在接近车轮轮毂轴承部C的一侧配置的输出轴主体28m;从输出轴主体28m突出而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内销31;配置在远离车轮轮毂轴承部C的一侧且将多个内销31的前端彼此相互结合的环部28r。输出轴主体28m具有沿轴线O延伸的中心孔51。内销31在输出轴28上沿周向等间隔地配设有多个。并且,中心孔51、由多个内销31包围的空间、环部28r的中心孔收纳输入轴25的端部。
在中心孔51的内周面与输入轴25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中设有上述的一个输入轴轴承37b。另外,在环部28r的内周面与输入轴25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中设有其余的一个输入轴轴承37a。这样,输入轴25在减速部B的两端部中的沿轴线O方向分离的两个部位经由输入轴轴承37a、37b而由输出轴28支承为旋转自如。
在输出轴主体28m上,在比中心孔51靠外径侧且以轴线O为中心的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固定内销31的孔。在比中心孔51靠车轮轮毂轴承部C侧的位置形成有沿轴线O延伸的中心孔52。中心孔52比中心孔51直径小。同样,构成中心孔52的输出轴主体28m的一端的外周比构成中心孔51的输出轴主体28m的另一端的外周直径小。这样,输出轴主体28m在轴线O方向一端形成为小径,在轴线O方向另一端形成为大径。
在中心孔52的内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刻设有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多个条槽及突条。在车轮轮毂32的减速部B侧的端部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刻设有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同样的条槽及突条。从车轮轮毂轴承部C延伸的车轮轮毂32插入中心孔52中而与中心孔52进行锯齿状嵌合,从而输出轴28与车轮轮毂32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但是,该锯齿状嵌合带有径向间隙而松缓地嵌合,允许彼此的中心轴线不对齐,从而允许若干的径向相对移动及弯折。由此,弯矩载荷由径向间隙吸收,弯矩载荷不从车轮轮毂32向输出轴28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在车轮轮毂上预先设置孔,将输出轴的一端插入车轮轮毂,从而将车轮轮毂与输出轴连结成带有径向间隙而不能相对旋转。
中心孔52与外销保持构件45的一端的内向型凸缘部45f位于轴线O方向相同位置。并且,在比中心孔52靠外径侧且轴线方向相同位置上,在输出轴主体28m的外周与内向型凸缘部45f的内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中设有一个输出轴轴承38b。
另外,在输出轴28的环部28r的内周部形成有朝向电动机部A突出的环形状的突条53。突条53的外周54比与输入轴轴承37a在轴线O方向相同位置处的外周55直径小。这样,环部28r在轴线O方向一端形成为大径,在轴线O方向另一端形成为小径。输出轴28的小径的外周54与外销保持构件45的另一端的内向型凸缘部45f位于轴线O方向相同位置。并且,在外周54与内向型凸缘部45f的内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中设有一个输出轴轴承38a。
这样,成为壳体侧构件的外销保持构件45经由在壳体侧构件的两端部内周分别设置的两个输出轴轴承38a、38b将输出轴28支承为旋转自如。
参照图2,曲线板26b在外周部具有由圆外次摆线等次摆线系曲线构成的多个波形,且具有从一侧端面向另一侧端面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0a、30b。贯通孔30a在以曲线板26a的自转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等间隔地设有多个,来收纳后述的内销31。另外,贯通孔30b设置在曲线板26a的中心(自转轴心),成为曲线板26b的内周。曲线板26b在偏心部25b的外周安装成能够相对旋转。
曲线板26b由滚动轴承41支承为相对于偏心部25b旋转自如。该滚动轴承41为圆柱滚子轴承,具备:与偏心部25b的外周面嵌合,且在外周面具有内侧滚道面42a的内圈构件42;将曲线板26b的贯通孔30b的内周面作为外侧滚道面43而在内侧滚道面42a与外侧滚道面43之间配置多个滚子44;对相邻的滚子44彼此的间隔进行保持的保持器(省略图示)。或者滚动轴承41也可以为深沟球轴承。内圈构件42还具有夹着滚子44所滚动的内圈构件42的内侧滚道面42a而面对的一对锷部,将滚子44保持在一对锷部之间。对于曲线板26a来说也同样。
与曲线板26a、26b的外周卡合的外销27在以轴线O为中心的圆周轨道上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并且,当曲线板26a、26b被偏心部25a、25b牵连旋转而进行公转运动时,曲线板26a、26b外周的曲线凹部与外销27卡合,从而使曲线板26a、26b产生自转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减速部壳体22b内部配设的外销27可以直接保持在减速部壳体22b上,但优选保持于在减速部壳体22b的内壁上嵌合固定的外销保持部45。更具体而言,外销27的轴线方向两端部由安装在外销保持部45上的滚针轴承27a支承为旋转自如。这样,通过将外销27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外销保持部45,从而能够减小外销27与曲线板26a、26b的卡合引起的接触阻力。
从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轻量化的观点出发,壳体22a、22b由铝合金或镁合金等轻金属形成。另一方面,优选支承驱动轮的径向载荷的外圈侧构件22c由钢材形成,且要求有高的强度的外销保持部45由碳素钢形成。
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设置在曲线板26a、26b上的多个贯通孔30a;设置在输出轴28的中央部且分别穿过贯通孔30a的多个内销31。内销31在以输出轴28的旋转轴线O为中心的圆周轨道上等间隔地设置,其轴线方向两端部分别固定于输出轴主体28m及环部28r。如图2所示,内销31在比曲线板26a、26b的外周部靠内径侧的位置与曲线板26a、26b卡合,因此也称为内侧卡合构件。
为了降低内销31与曲线板26a、26b的摩擦阻力,而在内销31的轴线方向中央部设置滚针轴承31a。另一方面,贯通孔30a设置在与多个内销31分别对应的位置,贯通孔30a的内径尺寸设定成比内销31的外径尺寸(指“包括滚针轴承31a在内的最大外径”。以下相同。)大规定量。
返回图1进行说明,车轮轮毂轴承部C具备:与输出轴28连结的车轮轮毂32;将车轮轮毂32保持为旋转自如的车轮轮毂轴承33;构成车轮轮毂轴承33的外圈的外圈侧构件22c。车轮轮毂32沿轴线O延伸,具有:圆筒形状的中空部32a;安装固定于中空部32a的外周的外筒部32b;穿过并固定于中空部的中心孔的轴部32d。轴部32d沿着轴线O延伸,且减速部B侧的端部与输出轴28连结。在外筒部32b的外周形成的凸缘部32f上通过螺栓32c固定连结未图示的驱动轮。
中空部32a与外筒部32b通过扩径紧固而固定。“扩径紧固”是指在固定了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状态下,将具有比中空部32a的内径稍大的外径的紧固工具(图示省略)压入到中空部32a的中心孔,从而通过塑性结合部40将中空部32a与外筒部32b塑性结合。在上述方法中,通过将中空部32a与外筒部32b固定连结,与嵌合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提高结合强度。由此,能够稳定保持凸缘部32f。
车轮轮毂轴承33为采用了作为滚动体的球33e的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作为球33e的外侧滚道面,在外圈侧构件22c的内周面中的接近减速部B的一侧设有第一外侧滚道面33a(图中右侧),在远离减速部B的一侧设有第二外侧滚道面33b(图中左侧)。另外,作为球33e的内侧滚道面,与第一外侧滚道面33a对置的第一内侧滚道面33c设置在中空部32a的外周面,与第二外侧滚道面33b对置的第二内侧滚道面33d设置在外筒部32b的外周面。并且,球33e在第一外侧滚道面33a与第一内侧滚道面33c之间及第二外侧滚道面33b与第二内侧滚道面33d之间分别配置有多个。另外,车轮轮毂轴承33包括:分别保持轴线O方向左右的列的球33e的保持器33f;防止封入到轴承内部的润滑脂等润滑剂的泄漏或尘埃从外部混入的密封构件33g。
对上述结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动作原理进行详细地说明。
电动机部A例如接受通过向定子23供给交流电而产生的电磁力,从而使包含磁性体或永久磁铁的转子24旋转。由此,输入轴25作为减速部输入轴而与转子24一起旋转,且与输入轴25结合的偏心部25a、25b以轴线O为中心而进行偏心运动。
这样,曲线板26a、26b以轴线O为中心进行公转运动。此时,外销27与在曲线板26a、26b的外周形成的曲线凹部滚动接触并同时卡合,从而使曲线板26a、26b向输入轴25的旋转的相反方向进行自转运动。
穿过贯通孔30a的内销31的外径充分比贯通孔30a的内径细,伴随曲线板26a、26b的自转运动而与贯通孔30a的内周面抵接。由此,曲线板26a、26b的公转运动不向内销31传递,仅曲线板26a、26b的自转运动经由输出轴28向车轮轮毂32传递。
此时,与轴线O同轴配置的输出轴28作为减速部输出轴而取出曲线板26a、26b的自转运动。当外销27的个数为ZA,且曲线板26a、26b的波形的个数为ZB时,减速部B的减速比由(ZA-ZB)/ZB来算出。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ZA=12,ZB=11,因此减速比为1/11,能够得到非常大的减速比。由此,输入轴25的旋转被减速部B减速而向输出轴28传递,因此即使在采用低转矩、高旋转型的电动机部A的情况下,也能够向驱动轮传递必要的转矩。
这样,通过采用不形成为多级结构就能够得到大的减速比的减速部B,从而能够得到紧凑且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另外,通过使外销27相对于外销保持部45旋转自如,且在内销31的与曲线板26a、26b抵接的位置设置滚针轴承31a,由此能够降低摩擦阻力,因此减速部B的传递效率提高。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具有在将轴线O方向两端部一体成形的圆筒形状的外销保持构件45的两端部内周分别设置且将输出轴28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出轴轴承38a、38b。由此,对输出轴28进行两端支承,从而能够对从车轮轮毂32向减速部B输入的径向载荷及弯矩载荷进行抵抗,而将输出轴28保持为与减速部B同轴。因此,能够抑制减速部B的内部变形,从而防止内销31、曲线板26a、26b及外销27的偏磨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还具有在轴线O方向一侧的输出轴主体28m内周及轴线O方向另一侧的环部28r内周分别设置且在减速部B的轴线O方向两端部将输入轴25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入轴轴承37a、37b。由此,对输入轴25进行两端支承,从而不仅输出轴28,还能够将输入轴25也保持为与减速部同轴。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减速部B的内部变形,从而防止曲线板26a、26b及滚动轴承41的偏磨损。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输出轴主体28m在轴线O方向一端形成为小径,在轴线O方向另一端形成为大径。另外,输出轴28的环部28r在轴线O方向一端形成为大径,在轴线O方向另一端形成为小径。由此,能够将输出轴轴承38a、38b和内销31配置在径向相同位置,并且能够将输入轴轴承37a、37b配置于与内销31的两端部在轴线方向相同位置且比内销31靠内径侧。其结果是,减速部B的部件布局配置适当,从而能够实现减速部B的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在外销保持构件45的两端部内周设置输出轴轴承38a、38b而将输出轴28支承为旋转自如,在输出轴28的两端部内周设置输入轴轴承37a、37b而将输入轴25支承为旋转自如,且在上述输入轴轴承37a、37b之间设置曲线板26a、26b,因此能够实现减速部B的单元化。从而,能够通过与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组装线不同的组装线来组装单元化了的减速部B,使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组装效率提高。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为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能够对图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修正或变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在电动机动车及混合动力车辆中被有利地利用。
【标号说明】
21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22 壳体
22a 电动机部壳体
22b 减速部壳体
22c 外圈侧构件
22r 后罩
23 定子
24 转子
24b 中空部
25 输入轴
25a、25b 偏心部
26a、26b 曲线板
27 外销
28 输出轴
28m 输出轴主体
28r 环部
29 中央套环
31 内销
32 车轮轮毂
33 车轮轮毂轴承
37a、37b 输入轴轴承
38a、38b 输出轴轴承
41 滚动轴承
45 外销保持构件(壳体侧构件)
46 隔壁

Claims (9)

1.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具备电动机部、将所述电动机部的旋转减速而向输出轴传递的减速部、与所述输出轴连结的车轮轮毂,
所述减速部具有:从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延伸到另一端部而将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一体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侧构件;穿过所述壳体侧构件的内空区域的所述输出轴;在所述壳体侧构件的两端部内周分别设置而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出轴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车轮轮毂与所述输出轴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且允许彼此的中心轴线不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车轮轮毂及所述输出轴中的任一方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孔,在所述一方的中心孔中插入其余的另一方,从而所述车轮轮毂与输出轴连结成带有径向间隙且不能相对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输出轴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孔,
所述减速部还具有:与所述电动机部结合而由所述电动机部驱动,且收纳在输出轴的所述中心孔中的输入轴;在输出轴的所述中心孔的轴线方向一侧内周及另一侧内周分别设置,而在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将所述输入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两个输入轴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部具有安装固定于转子而将电动机部的旋转驱动向所述输入轴输出的电动机旋转轴,
所述电动机旋转轴与所述输入轴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且允许彼此的中心轴线不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旋转轴及所述输入轴中的任一方具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中心孔,在所述一方的中心孔中插入其余的另一方,从而所述电动机旋转轴与输入轴连结成带有径向间隙且不能相对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减速部还具有:从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轴线偏心而与输入轴结合的圆盘形状的偏心构件;内周在所述偏心构件的外周分别安装成相对旋转自如,且伴随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而进行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公转运动的公转构件;与所述公转构件的外周部卡合而产生所述公转构件的自转运动的外周卡合构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而取出所述公转构件的自转运动的内侧卡合构件,
所述壳体侧构件在两端部支承所述外周卡合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内侧卡合构件是与轴线平行地延伸的销,在所述输出轴上沿周向等间隔地配设有多个,
所述输出轴包括:在接近所述车轮轮毂的一侧配置的输出轴主体;从所述输出轴主体突出的所述多个销;在远离所述车轮轮毂的一侧配置且使所述多个销的前端彼此相互结合的环部,
在所述壳体侧构件的轴线方向一端内周与所述输出轴主体的外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输出轴轴承,
在所述壳体侧构件的轴线方向另一端内周与所述环部的外周之间设有其余的一个所述输出轴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输出轴主体的内周与所述输入轴的一侧外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输入轴轴承,
在所述环部的内周与所述输入轴的另一侧外周之间设有其余的一个所述输入轴轴承。
CN2010800553029A 2009-12-07 2010-11-09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Pending CN1026483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7703 2009-12-07
JP2009277703A JP5709373B2 (ja) 2009-12-07 2009-12-07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PCT/JP2010/069941 WO2011070882A1 (ja) 2009-12-07 2010-11-09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8362A true CN102648362A (zh) 2012-08-22

Family

ID=4414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53029A Pending CN102648362A (zh) 2009-12-07 2010-11-09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07253B2 (zh)
EP (1) EP2511568B1 (zh)
JP (1) JP5709373B2 (zh)
CN (1) CN102648362A (zh)
WO (1) WO2011070882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731A (zh) * 2012-09-10 2015-05-2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单元
CN107848401A (zh) * 2016-03-04 2018-03-27 Ntn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8237895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搬运台车用减速装置和搬运台车用驱动装置
CN108633266A (zh) * 2017-01-18 2018-10-09 Ntn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8626355A (zh) * 2017-03-21 2018-10-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单元
CN110234906A (zh) * 2017-03-15 2019-09-13 株式会社日精 差动减速器
DE112020007495T5 (de) 2020-08-07 2023-09-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adnabenantriebs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4336B2 (ja) * 2011-02-25 2016-09-06 Ntn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車両の駆動装置
WO2013002251A1 (ja) 2011-06-30 2013-01-03 Ntn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5785004B2 (ja) * 2011-06-30 2015-09-24 Ntn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5812802B2 (ja) 2011-10-27 2015-11-17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5801688B2 (ja) * 2011-10-27 2015-10-28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5692606B2 (ja) * 2012-05-28 2015-04-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88424B2 (ja) 2012-07-03 2016-09-07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JP5466739B2 (ja) 2012-08-24 2014-04-09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BR112016002960A2 (pt) 2013-08-13 2017-08-01 Actuant Corp acionamento de roda cicloidal
US9669701B2 (en) 2013-12-13 2017-06-06 B.M. Innovaties B.V. Compact integrated motor-gear drive unit with cycloidal reduction and device incorporating this unit
JP6292208B2 (ja) * 2015-11-05 2018-03-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9505956B (zh) * 2017-09-15 2022-04-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
JP7386101B2 (ja) 2020-03-02 2023-11-24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車輪駆動装置
US11522394B2 (en) 2020-07-22 2022-12-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 module and shipping jig
WO2022036464A1 (en) * 2020-08-21 2022-02-24 Litens Automotive Partnership Actuator with reduced axial length and accessory incorporating sam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0950U (zh) * 1990-11-27 1992-07-14
JP2002061720A (ja) * 2000-08-16 2002-02-28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外歯歯車、揺動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揺動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のシリーズ
WO2005030518A1 (ja) * 2003-09-29 2005-04-07 Ntn Corporation 電動式車輪駆動装置
CN101038017A (zh) * 2007-04-11 2007-09-19 天津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星轮减速机
JP2007237928A (ja) * 2006-03-08 2007-09-20 Ntn Corp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09052630A (ja) * 2007-08-24 2009-03-12 Ntn Corp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0051B2 (ja) 1990-07-24 1996-09-04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2888673B2 (ja) 1991-08-13 1999-05-1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構造
GB2389827B (en) * 2002-06-18 2005-12-14 Magnetic Systems Technology Lt Hub drive system
JP2004293682A (ja) * 2003-03-27 2004-10-2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構造の揺動減速部を有する駆動装置
JP2009041747A (ja) * 2007-08-10 2009-02-26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の摺動部構造
JP5079431B2 (ja) 2007-09-05 2012-11-21 Ntn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0950U (zh) * 1990-11-27 1992-07-14
JP2002061720A (ja) * 2000-08-16 2002-02-28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外歯歯車、揺動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揺動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のシリーズ
WO2005030518A1 (ja) * 2003-09-29 2005-04-07 Ntn Corporation 電動式車輪駆動装置
JP2007237928A (ja) * 2006-03-08 2007-09-20 Ntn Corp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1038017A (zh) * 2007-04-11 2007-09-19 天津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星轮减速机
JP2009052630A (ja) * 2007-08-24 2009-03-12 Ntn Corp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731A (zh) * 2012-09-10 2015-05-2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单元
CN104640731B (zh) * 2012-09-10 2017-03-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单元
US9744844B2 (en) 2012-09-10 2017-08-29 Nissan Motor Co., Ltd. Motor drive unit
CN107848401A (zh) * 2016-03-04 2018-03-27 Ntn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8237895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搬运台车用减速装置和搬运台车用驱动装置
CN108633266A (zh) * 2017-01-18 2018-10-09 Ntn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US11766890B2 (en) 2017-01-18 2023-09-26 Ntn Corporation In-wheel motor drive device
CN108633266B (zh) * 2017-01-18 2023-03-10 Ntn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10234906B (zh) * 2017-03-15 2023-03-07 株式会社日精 差动减速器
CN110234906A (zh) * 2017-03-15 2019-09-13 株式会社日精 差动减速器
CN108626355B (zh) * 2017-03-21 2021-01-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单元
CN108626355A (zh) * 2017-03-21 2018-10-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轮内电动机单元
DE112020007495T5 (de) 2020-08-07 2023-09-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adnabenantriebs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17577A (ja) 2011-06-16
WO2011070882A1 (ja) 2011-06-16
JP5709373B2 (ja) 2015-04-30
US8807253B2 (en) 2014-08-19
EP2511568A1 (en) 2012-10-17
EP2511568B1 (en) 2016-03-02
US20120241233A1 (en) 2012-09-27
EP2511568A4 (en)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8362A (zh)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102287486B (zh) 减速器
CN102076993B (zh) 摆线减速器、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及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
WO2012128003A1 (ja) サイクロイド減速機及び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5778433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US8393424B2 (en) In-wheel motor drive unit
JP5690153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2781700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2802989A (zh) 轮内马达驱动装置
CN103206494A (zh) 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的马达旋转力传递装置
JP2016014423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3358897A (zh) 减速机构以及具备该减速机构的电机旋转力传递装置
JP2018189193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9532462A (zh) 双电机耦合行星牵引传动轴承型减速电动轮毂
JP2008202746A (ja) 車両減速部の潤滑構造および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08189187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8292880A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2011858B (zh) 行星减速器
CN109538704A (zh) 行星牵引传动轴承型一体化减速轮毂
JP2012037016A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JP2008184017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WO2016017351A1 (ja) サイクロイド減速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3502690B (zh) 减速装置
JP2008168821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2097903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