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6099B -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6099B
CN102626099B CN 201210084413 CN201210084413A CN102626099B CN 102626099 B CN102626099 B CN 102626099B CN 201210084413 CN201210084413 CN 201210084413 CN 201210084413 A CN201210084413 A CN 201210084413A CN 102626099 B CN102626099 B CN 102626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ylphenolsulfonate copper
methoxy acrylic
methoxy
acrylic bactericid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0844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6099A (zh
Inventor
何爱华
李明甫
冯建雄
郑敬敏
张崇斌
时晓磊
张�杰
黄发伟
韦挺
侯江利
孙瑞
赵海军
梅红玉
寇鹏斌
乌小瑜
陆海瑞
刘卫博
达普妮
梁百亮
周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0844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6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6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用杀菌组合物,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是1:5~20:1。本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乳油、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农作物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纹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壬菌铜,英文通用名:cuppric nonyl phenolsul fonate,化学名称:对壬基苯酚磺酸铜。壬菌铜是新型有机铜杀菌剂,属广谱农用杀菌剂,对蔬菜、果树、花卉等农作物的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对植物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国内登记的产品为30%壬菌铜微乳剂,属单剂,已使用多年,存在着抗性风险。
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杀菌剂品种,是杀菌剂领域中一大里程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这类杀菌剂的活性基团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酰胺),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 bel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而且能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尽管该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与其它杀菌剂一样,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也难逃抗性的厄运,且使用成本高,所以限制了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下面介绍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主要品种:
嘧菌酯,其它中文名:阿米西达,英文通用名:azoxystrobin,化学名称:(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高效、广谱,几乎可以防治所有真菌病害,如对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具有保护、铲除、渗透和内吸作用,能抑制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适宜的作物为谷物、水稻、葡萄、马铃薯、蔬菜、果树、豆类及其它作物等。
醚菌酯,其它中文名:翠贝,英文通用名:kresoxim-methyl,化学名称:甲基(E)-2-甲氧基亚氨基-2-[2-(O-甲苯氧基)苯基]醋酸盐。醚菌酯可抑制病原孢子侵入,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醚菌酯对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活性,如:葡萄白粉病、小麦锈病、马铃薯疫病、南瓜疫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特别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特效。
苯氧菌胺,英文通用名:metominostrobin:化学名称:(E)-2-甲氧亚氨基-N-甲基-2-(2-苯氧苯基)乙酰胺。苯氧菌胺是日本盐野义公司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性杀菌剂,具有保护、铲除、渗透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在病害发生之前或发生期使用。适宜作物为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
氟嘧菌酯,英文通用名:fluoxastrobin,化学名称:{2-[6-(2-氯苯氧基)-5-氟嘧啶-4-基氧]苯基}(5,6-二氢-1,4,2一二噁嗪-3-基)甲酮0-甲基肟。氟嘧菌酯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报道的内吸性茎叶处理用杀菌剂,其应用适期广,无论在真菌侵染早期,还是在菌丝生长期都能提供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马铃薯、蔬菜和咖啡等作物中几乎所有真菌病害如锈病、颖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等。具有快速击杀和持效期长双重特性,对作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肟菌酯,英文通用名:trifloxystrobin,化学名称:甲基(E)甲氧基亚胺基-{(E)-α-[1-(α,α-三氟-m-甲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邻甲苯基}乙酸乙酯。肟菌酯是拜耳公司开发,具有保护、治疗、渗透和优异的传导性能,耐雨水冲刷,是一个广谱的叶面杀菌剂,其高效性及良好的作物选择性使其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带、亚热带作物上的病害。可用于防治锈病、霜霉病、苹果黑星病、立枯病、白粉病等。适宜作物为葡萄、苹果、小麦、花生、香蕉、蔬菜、水稻等。
肟醚菌胺,英文通用名:orysastrobin,化学名称:(2E)-2-(甲氧亚氨基)-2-{2-[(3E,5E,6E)-S-(甲氧亚氨基)-4,6-二甲基-2,8-二氧杂-3,7-二氧杂壬-3,6-二烯-1-基]苯基}-N-甲基乙酰胺。系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5年研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目前主要用于水稻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
啶氧菌酯,英文通用名:Picoxystrobin,化学名称:(E)-3-甲氧基-2-{2-[6-(三氟甲基)-2-吡啶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啶氧菌酯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该产品具有吸收速度快,内吸活性与现有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相比,对小麦叶枯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 。主要用于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大麦叶锈病等。增产显著。
吡唑醚菌酯,又名唑菌胺酯,英文通用名:Pyraclostrobin,化学名称: 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能防除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杀菌谱广,对多种作物,包括麦类、葡萄 、果树、蔬菜的多种病害有效,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霜霉病;小麦白粉病、锈病;大麦叶锈病;香蕉黑叶条斑病;番茄早、晚疫病等 。
烯肟菌酯, Enestroburin,化学名称为α-[2-[[[[4-(4-氯苯基)-丁-3-烯-2-基]亚胺基]甲基]苯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烯肟菌酯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1997年开发的国内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毒性低等特点,能有效控制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番茄早、晚疫病及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等。
烯肟菌胺,化学名称:(E,E,E)-N-甲基-2-[((((1-甲基-3-(2, 6-二氯苯基)-2-丙烯基)亚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烯肟菌胺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杀菌剂,杀菌谱广、活性高,可用于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番茄早疫病、梨黑星病、草莓白粉病、向日葵锈病等多种植物病害。
苯醚菌酯,化学名称:(E)-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苯)-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苯醚菌酯是由浙江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广谱、内吸杀菌剂,杀菌活性较高,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
丁香菌酯,英文通用名:coumoxystrobin,化学名称:(E)-2-(2-((3-丁基-4-甲基-香豆素-7-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农用杀菌剂,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油菜菌核病、苹果树腐烂病、水稻稻瘟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有很好的防效。
唑菌酯,英文通用名:pyraoxystrobin,化学名称:(E)-2-(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唑菌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杀菌剂,此类杀菌剂杀菌活性高、抗病谱广且与环境相容性好,对黄瓜灰霉病菌、菜豆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褐斑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唑胺菌酯,英文通用名:pyrametostrobin,化学名称: 2-((1,4-二甲基-3-苯基-1H-吡唑-5-基氧基)甲基)-N-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杀菌剂,该药剂杀菌谱广、安全系数高、内吸性强,对瓜类和麦类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对黄瓜霜霉病、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亦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有明显的促进作物生长的功效。
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复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保护的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扩大防治谱,降低防治成本,对作物安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纹枯病上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A)第一活性成分壬菌铜;
B)第二活性成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5~20:1,优选为1:2~10:1,更优选为1:1~5:1。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90%,优选为5%~50%,活性成分累积量的大小也与剂型密切相关,如微乳剂的活性成分累积量一般不超过50%。
本发明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乳油、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对于乳油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中一种或多种;溶剂如二甲苯、甲苯、溶剂油(S-150、S-180、S-200)、甲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丙酮、二甲基亚砜中一种或多种。
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中一种或多种;助乳化剂如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中一种或多种;溶剂如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中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吐温-60#、农乳1601#、TERSPERSE 4894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磷酸三苯酯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农作物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黄瓜白粉病,发明人以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对象为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试验所用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制备。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11-2008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菌剂 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 盆栽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防效在5%~90%的范围内设定)。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毫升的悬浮液,备用。每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用孢子悬浮液在药剂处理前24 h 接种,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接种和药剂处理后的盆栽黄瓜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 天~10 天。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 片叶,分级标准为:
0 级:无病;
1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
Figure 939836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232277DEST_PATH_IMAGE002
通过防效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Figure 276325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970612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559856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605172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187332DEST_PATH_IMAGE007
Figure 736125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227784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818034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76977DEST_PATH_IMAGE013
Figure 768989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506001DEST_PATH_IMAGE015
Figure 216337DEST_PATH_IMAGE016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壬菌酮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中的一种,以重量比为1:5~20:1混用对黄瓜白粉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蔬菜、果树霜霉病,发明人以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测试对象。试验所用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制备,并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3-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试验靶标菌为采自田间自上向下4叶~6叶位的黄瓜霜霉病菌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的霜霉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105 个~1×107个孢子囊),4℃下存放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健康叶片背面,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保湿盒中。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μ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湿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视处理及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并记录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mm),计算防治效果。通过防治效果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Figure 646181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100614DEST_PATH_IMAGE019
Figure 931035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266202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932806DEST_PATH_IMAGE022
Figure 509598DEST_PATH_IMAGE024
Figure 202617DEST_PATH_IMAGE025
Figure 418834DEST_PATH_IMAGE026
Figure 301340DEST_PATH_IMAGE027
Figure 591507DEST_PATH_IMAGE028
Figure 534055DEST_PATH_IMAGE029
Figure 158940DEST_PATH_IMAGE030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中的一种,以重量比为1:5~20:1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苹果炭疽病,发明人以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苹果炭疽病菌 (Gl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为测试对象。试验所用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制备。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Figure 579557DEST_PATH_IMAGE031
Figure 52127DEST_PATH_IMAGE032
Figure 837680DEST_PATH_IMAGE033
Figure 762911DEST_PATH_IMAGE034
 
Figure 501246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785596DEST_PATH_IMAGE037
Figure 322757DEST_PATH_IMAGE038
Figure 559517DEST_PATH_IMAGE042
Figure 348668DEST_PATH_IMAGE044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中的一种,以重量比为1:5~20:1混用对苹果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纹枯病,发明人以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试验所用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制备。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Figure 403846DEST_PATH_IMAGE047
Figure 746971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544026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152862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264037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274718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429625DEST_PATH_IMAGE053
Figure 525757DEST_PATH_IMAGE054
Figure 971782DEST_PATH_IMAGE055
Figure 40232DEST_PATH_IMAGE056
Figure 179089DEST_PATH_IMAGE05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中的一种,以重量比为1:5~20:1混用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1
称取15%壬菌铜、15%嘧菌酯、4%农乳500#、2%农乳600#、3%农乳2201#、3%亚磷酸三苯酯,20%二甲基亚砜、二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30%壬菌铜·嘧菌酯乳油。
制剂实施例2
称取20%壬菌铜、5%醚菌酯、4%农乳500#、2%农乳600#、3%农乳2201#、10%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油S-180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5%壬菌铜·醚菌酯乳油。
制剂实施例3
称取22%壬菌铜、11%肟菌酯、5%农乳500#、2%农乳400#、3%农乳700#,15% 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33%壬菌铜·肟菌酯乳油。
制剂实施例4
称取30%壬菌铜、10%吡唑醚菌酯、5%农乳500#、3%农乳400#、3%农乳600#、25%环己酮、二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乳油。
制剂实施例5
称取30%壬菌铜、5%烯肟菌酯、5%农乳500#、3% TX-10、4%农乳1601#、10%丙酮、二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35%壬菌铜·烯肟菌酯乳油。
制剂实施例6
称取21%壬菌铜、3%烯肟菌胺、4%农乳500#、4%农乳600#、3%农乳700#,10%丙酮、甲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4%壬菌铜·烯肟菌胺乳油。
制剂实施例7
称取8%壬菌铜、16%丁香菌酯、4%农乳500#、6%农乳600#,8%二甲基甲酰胺、S-200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4%壬菌铜·丁香菌酯乳油。
制剂实施例8
称取16%壬菌铜、8%嘧菌酯、4%TX-10、5%农乳700#、6%农乳500#、4%农乳1601#、15%环己酮、5%N-甲基吡咯烷酮、5%正丁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后制得24%壬菌铜·嘧菌酯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9
称取8%壬菌铜、24%醚菌酯、4%农乳700#、3%农乳500#、6%农乳600#、10%二甲苯、5%环已酮、5%异丙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后制得32%壬菌铜·醚菌酯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4%壬菌铜、16%肟菌酯、4%TX-10、5%农乳700#、6%农乳500#、4%农乳1601#、15%环己酮、5%N-甲基吡咯烷酮、5%正丁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后制得20%壬菌铜·肟菌酯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3%壬菌铜、2%肟醚菌胺、5%农乳700#、3%农乳500#、6%农乳600#、10%二甲苯、13%环已酮、5%乙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后制得5%壬菌铜·肟醚菌胺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13%壬菌铜、7%苯醚菌酯、5%农乳700#、3%农乳500#、6%农乳600#、5%二甲苯、20%环已酮、5%乙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后制得20%壬菌铜·苯醚菌酯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3
称取16%壬菌铜、6%唑菌酯、5%农乳700#、3%农乳500#、6%农乳600#、10%二甲苯、20%环已酮、5%乙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后制得22%壬菌铜·唑菌酯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4
称取20%壬菌铜、4%唑胺菌酯、3%TX-10、4%农乳700#、3%农乳500#、6%农乳1601#、30%环己酮、3%正丁醇、1%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搅拌后制得24%壬菌铜·唑胺菌酯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5
称取10%壬菌铜、50%嘧菌酯、3% TERSPERSE 2700、2%扩散剂NNO、3%拉开粉BX、2%K-12、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60%壬菌铜·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16
称取55%壬菌铜、35%醚菌酯、1% 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 K-12(十二烷基硫酸钠)、1%羧甲基纤维素、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90%壬菌铜·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17
称取37%壬菌铜、13%肟菌酯、4% TERSPERSE 2700、2%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3%玉米淀粉、5%硫铵、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50%壬菌铜·肟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18
称取28%壬菌铜、14%肟醚菌胺、4% Morwet D-425(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出品)、3%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3%玉米淀粉、5%蔗糖、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2%壬菌铜·肟醚菌胺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19
称取20%壬菌铜、20%吡唑醚菌酯、3% TERSPERSE 2700、3%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1%羧甲基纤维素、5%尿素、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20
称取10%壬菌铜、20%烯肟菌胺、4% TERSPERSE 2700、2%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3%玉米淀粉、5%硫铵、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30%壬菌铜·烯肟菌胺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21
称取35%壬菌铜、15%丁香菌酯、3% TERSPERSE 2700、2%扩散剂NNO、3%拉开粉BX、2%K-12、5%葡萄糖、硅藻土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50%壬菌铜·丁香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22
称取12%壬菌铜、48%嘧菌酯、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2%K-12、5%白碳黑、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0%壬菌铜·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3
称取60%壬菌铜、3%醚菌酯、4%木质素磺酸钙、3% TERSPERSE 2700、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3%壬菌铜·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4
称取12%壬菌铜、36%肟菌酯、4%木质素磺酸钙、4%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48%壬菌铜·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5
称取24%壬菌铜、8%吡唑醚菌酯、4%木质素磺酸钙、3% TERSPERSE 2700、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32%壬菌铜·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6
称取44%壬菌铜、11%烯肟菌胺、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2%K-12、5%白碳黑、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55%壬菌铜·烯肟菌胺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7
称取33%壬菌铜、12%丁香菌酯、4%木质素磺酸钙、4%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45%壬菌铜·丁香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8
称取22.5%壬菌铜、7.5%唑菌酯、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2%K-12、5%白碳黑、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30%壬菌铜·唑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9
称取25%壬菌铜、15%嘧菌酯、4% 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5% 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 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硅酸镁铝、0.2%黄原胶、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2%磷酸三苯酯、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0%壬菌铜·嘧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0
称取30%壬菌铜、8%醚菌酯、5%TERSPERSE 4894、2%TERSPERSE 2500、3%TERSPERSE 2020、0.2%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1%环氧氯丙烷、0.5%有机硅消泡剂、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8%壬菌铜·醚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1
称取30%壬菌铜、3%苯氧菌胺、2%TERSPERSE 2020、2%斯盘-60#、2%吐温-60#、1%TERSPERSE 2500、0.5%白炭黑、0.3%黄原胶、5%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3%壬菌铜·苯氧菌胺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2
称取21%壬菌铜、3%氟嘧菌酯、1%TERSPERSE 2020、3%农乳1601#、2%农乳2201#、1%TERSPERSE 2500、0.3%黄原胶、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4%壬菌铜·氟嘧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3
称取24%壬菌铜、3%啶氧菌酯、4%TERSPERSE 4894、1.5%TERSPERSE 2500、1%TERSPERSE 2020、0.2%硅酸镁铝、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7%壬菌铜·啶氧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4
称取36%壬菌铜、4%吡唑醚菌酯、3%TERSPERSE 4894、1.5%TERSPERSE 2500、1%TERSPERSE 2020、0.2%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5
称取26%壬菌铜、13%烯肟菌胺、1%扩散剂NNO、3%农乳700#、2%农乳1601#、2%TERSPERSE 2500、0.3%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9%壬菌铜·烯肟菌胺悬浮剂。
生物实施例1: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
201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进行了制剂实施例29(40%壬菌铜·嘧菌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2(25%壬菌铜·醚菌酯乳油)、制剂实施例19(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小麦,防治对象为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试验设在汉中市勉县, 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壤土,肥力中上等,pH 值7.0,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试验药剂及剂量为:40%壬菌铜·嘧菌酯悬浮剂90g/667㎡、80g/667㎡、70g/667㎡,25%壬菌铜·醚菌酯乳油100g/667㎡、90g/667㎡、80g/667㎡,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0g/667㎡、30g/667㎡、20g/667㎡,30%壬菌铜微乳剂150g/667㎡,25%嘧菌酯悬浮剂90g/667㎡,25%醚菌酯悬浮剂90g/667㎡,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g/667㎡。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33㎡,共56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亩施药液60 kg,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在小麦孕穗期和扬花初期各喷雾防治1次,共施药2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在第2次施药后的第7天和第14天各调查1次,共调查2次。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每点取20株,调查每株的上3片叶(有旗叶则包括旗叶),记录总叶数、病叶数、病叶率,按照小麦白粉病9级分级标准,记载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 观察药剂各处理对果实和叶片的影响。
小麦白粉病分级标准:
0 级:无病斑;
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根据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 调查总叶片数×9)] ×100
防治效果(% ) = [(对照病情指数- 处理病情指数) /对照病情指数] ×100。
Figure 199184DEST_PATH_IMAGE05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壬菌铜·嘧菌酯悬浮剂、25%壬菌铜·醚菌酯乳油、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分别按90g/667㎡、80g/667㎡、70g/667㎡,100g/667㎡、90g/667㎡、80g/667㎡,40g/667㎡、30g/667㎡、20g/667㎡用量,对小麦白粉病第二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92.35%、86.28%、80.30%,91.32%、85.15%、79.42%,93.00%、86.88%、80.65%。第14天的防效分别为85.52%、80.24%、76.33%,84.21%、79.14%、75.22%,84.25%、80.04%、75.25%,明显优于30%壬菌铜微乳剂150g/667㎡,25%嘧菌酯悬浮剂90g/667㎡,25%醚菌酯悬浮剂90g/667㎡,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g/667㎡的防效。
通过对第二次药后14天各小区防效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见表5),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性一致,40%壬菌铜·嘧菌酯悬浮剂90g/667㎡、80g/667㎡、70g/667㎡之间差异显著,25%壬菌铜·醚菌酯乳油100g/667㎡、90g/667㎡、80g/667㎡之间差异显著,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0g/667㎡、30g/667㎡、20g/667㎡之间差异显著,这三种药剂的3个不同剂量都与30%壬菌铜微乳剂150g/667㎡,25%嘧菌酯悬浮剂90g/667㎡,25%醚菌酯悬浮剂90g/667㎡、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g/667㎡差异极显著。
对小麦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 各试验处理对小麦叶片、花、穗无药害现象发生。
试验结果表明壬菌铜与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小麦生长安全,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生物实施例2: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试验
2011年在广州市白云区进行了制剂实施例3(33%壬菌铜·肟菌酯乳油)、制剂实施例35(39%壬菌铜·烯肟菌胺悬浮剂)、制剂实施例21(50%壬菌铜·丁香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这几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黄瓜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 GB/T 17980.26-2000》。试验作物为黄瓜,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试验设在白云区太和镇, 土壤pH 值6.5,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1.52%,试验地栽培条件均匀一致。
试验药剂及剂量为:33%壬菌铜·肟菌酯乳油80g/667㎡、70g/667㎡、60g/667㎡,39%壬菌铜·烯肟菌胺悬浮剂50g/667㎡、40g/667㎡、30g/667㎡,50%壬菌铜·丁香菌酯水分散粒剂30g/667㎡、25g/667㎡、20g/667㎡,30%壬菌铜微乳剂150g/667㎡,25%肟菌酯悬浮剂50g/667㎡,10%烯肟菌胺乳油100g/667㎡,20%丁香菌酯悬浮剂30g/667㎡。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30㎡,共5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亩施药液60 kg。第一次施药时黄瓜处于开花初期,于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共施药三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
分别在每次施药前和最后一次施药后14 天(6月18日) 进行病情指数调查, 共调查4 次, 每个小区调查5 点, 每点调查5株黄瓜, 记录总叶数、各级病叶数和病级数, 计算病情指数。
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100%
安全性调查: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 观察药剂各处理对黄瓜的影响。
Figure 184457DEST_PATH_IMAGE06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壬菌铜·肟菌酯乳油80g/667㎡、70g/667㎡、60g/667㎡,39%壬菌铜·烯肟菌胺悬浮剂50g/667㎡、40g/667㎡、30g/667㎡,50%壬菌铜·丁香菌酯水分散粒剂30g/667㎡、25g/667㎡、20g/667㎡,对黄瓜霜霉病第一次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是80.30%、76.32%、70.55%,79.42%、74.29%、69.24%,80.65%、77.02%、72.25%,对黄瓜霜霉病第三次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89.24%、84.32%、79.58%,88.98%、83.47%、78.51%,90.14%、85.29%、80.22%。明显优于30%壬菌铜微乳剂150g/667㎡,25%肟菌酯悬浮剂50g/667㎡,10%烯肟菌胺乳油100g/667㎡,20%丁香菌酯悬浮剂30g/667㎡对黄瓜霜霉病第一次药后7天和第三次药后14天的防效(见表6),表现出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未对黄瓜产生药害现象。
试验结果表明壬菌铜与肟菌酯、烯肟菌胺、丁香菌酯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黄瓜生长安全,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理想药剂。
生物实施例3:防治芒果炭疽病田间试验
2011年在海南省陵水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8(24%壬菌铜·嘧菌酯微乳剂)、制剂实施例5(35%壬菌铜·烯肟菌酯乳油)、制剂实施例28(30%壬菌铜·唑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芒果炭疽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这几种药剂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芒果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参照《GB/T 17980.98-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防治芒果炭疽病药效试验》。试验作物为芒果,防治对象为芒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 oides)。试验设在陵水县英州镇芒果园,品种为象牙芒,树龄12年,长势一般,为炭疽病老病区。试验地为平地,土壤为冲积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试验中前期阴晴交替,后期以晴天为主,日平均气温22.8℃-29.9℃。试验地栽培条件均匀一致。
试验药剂及剂量为:24%壬菌铜·嘧菌酯微乳剂600倍、800倍、1000倍,35%壬菌铜·烯肟菌酯乳油600倍、800倍、1000倍,30%壬菌铜·唑菌酯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1000倍,30%壬菌铜微乳剂300倍,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25%烯肟菌酯乳油1000倍,20%唑菌酯悬浮剂1000倍。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5棵树,共5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用农HD-400型喷雾器均匀喷雾。在芒果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各施药1次,共施药2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
在第二次施药后10 天进行病情指数调查, 每个小区随机调查3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取样,每点调查果实10个,记录调查总果数、各级病果数,计算病情指数。
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
1级:每只幼果上针状褐色斑点少于5个; 
3级:每只幼果上针状褐色斑点6个~15个; 
5级:每只幼果上针状褐色斑点16个~25个; 
7级:每只幼果上针状褐色斑点25个以上,斑点相连; 
9级:整个果面见病斑,有红色点状物出现。
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 [∑(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 /( 调查总果数×9)] ×100
防治效果(% ) =[(对照病情指数- 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安全性调查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 观察药剂各处理对芒果的影响。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壬菌铜·嘧菌酯微乳剂、35%壬菌铜·烯肟菌酯乳油、30%壬菌铜·唑菌酯可湿性粉剂对芒果炭疽病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这三种药剂分别稀释600倍、800倍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90.25%、87.16%,89.05%、86.22%和91.45%、87.33%。明显优于30%壬菌铜微乳剂300倍,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25%烯肟菌酯乳油1000倍,20%唑菌酯悬浮剂1000倍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效,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详见表7)。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未对芒果的花、果、叶产生药害现象。
试验结果表明壬菌铜与嘧菌酯、烯肟菌酯、唑菌酯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芒果生长安全,是防治芒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生物实施例4: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
2011年在江苏省如东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8(42%壬菌铜·肟醚菌胺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4(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剂实施例12(20%壬菌铜·苯醚菌酯微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参照《GB/T 17980.20-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试验设在如东县马塘镇一农户责任田。水稻品种为“南粳44”,旱育稀植。试验前未用过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剂,水稻长势平衡,田间肥水管理一致。共施药2次,第1次在孕穗期(8月20日),间隔14天再喷第2次药,用水量为60kg/667㎡,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施。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8。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5㎡,共5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调查与统计方法,在第2次施药后14天进行药效调查。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危害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试验期间不定期观察各处理区水稻叶片生长、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情况。
0 级:全株无病;
1 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 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 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 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 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根据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 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 ) =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Figure 502623DEST_PATH_IMAGE06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2%壬菌铜·肟醚菌胺水分散粒剂、40%壬菌铜·吡唑醚菌酯乳油、20%壬菌铜·苯醚菌酯微乳剂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量分别为40g/667㎡、35g/667㎡、30g/667㎡,50g/667㎡、40g/667㎡、30g/667㎡,50g/667㎡、40g/667㎡、30g/667㎡,对水稻纹枯病第二次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91.26%、88.57%、86.45%,87.27%、85.26%、83.81%,85.46%、83.76%、81.12%,明显优于30%壬菌铜微乳剂150g/667㎡、20%肟醚菌胺悬浮剂50g/667㎡、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g/667㎡、10%苯醚菌酯悬浮剂60g/667㎡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表8)。
对水稻的安全性调查,据药后不定期观察,各用药区水稻叶片生长、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等生育指标与空白对照区没有明显差异,无药害症状。
试验结果表明壬菌铜与肟醚菌胺、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水稻生长安全,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药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7)

1.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活性成分为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是1:5~20:1,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氟嘧菌酯、肟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是1:2~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是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壬菌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纹枯病上的用途。
CN 201210084413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2626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84413 CN102626099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84413 CN102626099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6099A CN102626099A (zh) 2012-08-08
CN102626099B true CN102626099B (zh) 2013-10-23

Family

ID=4658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84413 Active CN102626099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60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9096A (zh) * 2012-05-31 2012-09-19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农药及其应用
CN102669102A (zh) * 2012-05-31 2012-09-19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农药及应用
CN102742571B (zh) * 2012-07-24 2014-08-20 西安近代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壬菌铜的复配水基农药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15869B (zh) * 2014-06-12 2016-08-31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CN105557694A (zh) * 2014-11-05 2016-05-11 海南利蒙特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含有松脂酸铜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
CN105580817A (zh) * 2014-11-14 2016-05-18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琥胶肥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5580805A (zh) * 2014-11-16 2016-05-18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琥胶肥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5660636A (zh) * 2014-11-17 2016-06-15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琥胶肥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5660638A (zh) * 2014-11-18 2016-06-15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琥胶肥酸铜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6031379A (zh) * 2015-03-10 2016-10-1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环菌胺与铜制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7006505A (zh) * 2017-04-19 2017-08-04 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喹啉铜和吡唑醚菌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9832276A (zh) * 2019-03-06 2019-06-04 西华大学 一种含壬菌铜的杀菌组合物、农药及应用
CN114946849B (zh) * 2022-05-27 2024-04-2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粉葛茎基腐病的药剂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5464A (zh) * 2010-03-25 2010-07-28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喹啉铜复配杀菌剂
CN101965842A (zh) * 2010-10-11 2011-02-09 吴元林 一种含噻菌铜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7621A (zh) * 2011-07-18 2011-10-19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杀菌剂复配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5375B (zh) * 2010-09-10 2012-03-14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丙烯酰胺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1953346B (zh) * 2010-09-15 2011-07-20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唑锌的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5464A (zh) * 2010-03-25 2010-07-28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喹啉铜复配杀菌剂
CN101965842A (zh) * 2010-10-11 2011-02-09 吴元林 一种含噻菌铜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7621A (zh) * 2011-07-18 2011-10-19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唑醚菌酯和松脂酸铜杀菌剂复配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6099A (zh) 201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6099B (zh)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15156B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7006480A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10925B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5356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83918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57198B (zh) 一种含苯肽胺酸的杀菌增产组合物
CN103004862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1925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90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835399B (zh) 一种含苯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49531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5530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771488B (zh)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10936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696632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206407B (zh) 一种含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84888B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87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71076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798258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271032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19250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71036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