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5869B -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5869B
CN104115869B CN201410259883.8A CN201410259883A CN104115869B CN 104115869 B CN104115869 B CN 104115869B CN 201410259883 A CN201410259883 A CN 201410259883A CN 104115869 B CN104115869 B CN 104115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buconazole
trifloxystrobin
copper hydrate
effective content
hyd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98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5869A (zh
Inventor
李路
黄世文
刘连盟
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2598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5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5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5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该复配农药含有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10:1~10:1~10。上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设计合理,通过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三者合理的配比,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防治达到80%以上,达到了显著增效作用,并达到了显著增产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背景技术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Bacterial panicle blight of rice)和水稻穗腐病(Ricespikelet rot disease)是我国近年新出现或上升的穗部病害,均引起水稻结实率降低以及谷粒变色。这两种病害发生时期都在水稻生育后期,一旦发生造成水稻大量减产,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引起这两种病害的细菌和真菌产生的毒素会污染稻米,食用会危害人类健康。另外染病的稻米畸形,颜色呈黄色到黑色不等,外观和品质均降低。
在我国,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和水稻穗腐病时常交叉感染。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病原菌是细菌颖壳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umae),水稻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其中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是主侵染源,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也是主要病原菌。
现代农业病害防治上对杀菌剂有广谱和高效的要求。一般来说,广谱性的杀菌剂对特定的病害往往效果不佳,专一性的杀菌剂防效好,但是只是针对某些特定的靶标病害,达不到广谱的要求。而很多病害往往是由于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例如水稻苗期立枯病由绵霉菌、腐霉菌、疫霉菌、丝核菌、镰刀菌等多种真菌引起,水稻穗腐病也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同一部位、同一发病时期的病害也有很多如穗腐病、穗枯病和穗颈瘟都发生于水稻穗部,且处于同一时期。如果能将多病原复合侵染的病害或同一时期、同一部位发生的病害,如能一次用药解决问题则能大大降低防治成本。这就需要广谱高效的农药,但市场上很少有农药的广谱性能达到这种要求。
氢氧化铜(Cupric hydroxide)是无机铜化合物,为保护性杀菌剂。它的杀菌作用主要靠铜离子,对细菌性病原菌具有特效。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阻止孢子萌发,对真菌仅仅有有限的效果。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是一类高效、广谱性的含氟杀菌剂。化学名称为甲基(E)-甲氧基亚胺基-{(E)-α-[α,α,α-三氟-m-甲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邻甲苯基}乙酸甲酯。它是一种呼吸链抑制剂,通过锁住细胞色素b与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酶合成,从而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 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戊唑醇(Tebuconazole)是一类三唑类杀菌农药,化学名为(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对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及早稻纹枯病等有很好的防效。
由于肟菌酯这种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对靶标病原菌的作用位点单一,容易产生抗药性,一般不单独使用。与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也完全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混配成混合制剂可以扩大杀菌谱、降低用药量、减少使用次数、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肟菌酯与戊唑醇制成混配药剂使用,如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1:2)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10:1~10:1~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9:1~9:1~9。
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2~8:2~8:2~8。
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3~7:3~7:3~7。
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4~6:4~6:4~6。
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5~6:5~6:5~6。
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3:1~5:2~4。
上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设计合理,通过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三者合理的配比,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防治达到80%以上,达到了显著增效作用,并达到了显著增产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 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60%,肟菌酯有效含量1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10%。
实施例2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50%,肟菌酯有效含量2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10%。
实施例3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40%,肟菌酯有效含量3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10%。
实施例4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30%,肟菌酯有效含量4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10%。
实施例5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20%,肟菌酯有效含量5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10%。
实施例6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1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6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10%。
实施例7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5%,肟菌酯有效含量为65%,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10%。
实施例8药剂有效成分含量 80%,其中戊唑醇双有效含量为5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1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20%。
实施例9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4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2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20%。
实施例10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3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3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20%。
实施例11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2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4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20%。
实施例12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1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5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20%。
实施例13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5%,肟菌酯有效含量为55%,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20%。
实施例14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 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4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1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30%。
实施例15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3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2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30%。
实施例16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2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3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30%。
实施例17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1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4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30%。
实施例18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5%,肟菌酯有效含量为45%,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30%。
实施例19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3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1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40%。
实施例20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2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2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40%。
实施例21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1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3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40%。
实施例22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 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5%,肟菌酯有效含量为35%,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40%。
实施例23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2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1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50%。
实施例24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1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2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50%。
实施例25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5%,肟菌酯有效含量为25%,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50%。
实施例26 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为80%,其中戊唑醇有效含量为10%,肟菌酯有效含量为10%,氢氧化铜有效含量为60%。
实施例27肟菌酯、戊唑醇和氢氧化铜的复配制剂,其有效成分可以做成5%~90%之间的任意浓度,三种药剂之间的比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6相近或相同,但不限于上述比例。
实施例28 肟菌酯·戊唑醇·氢氧化铜三元复配农药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防治效果
1 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
供试水稻为晚粳稻品种“甬优12号”,采用水育秧,6月16日播种,22天秧龄(7月8日)进行人工移栽,株行距规格18.0×20.0cm,每丛3-4根苗。
每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小区间人工挖沟隔离,机械排灌,十分便利。
为促进病害发生,田间前期长期灌水,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每次施肥增施N肥。基肥:每公顷复合肥“艳阳天”15%NPK(15%N、15%P、15%K)375千克,移栽后7d施165.0(112.5+增施52.5)千克尿素/公顷+除草剂(移栽一次净),移栽后20d追施138.75(93.75+增施45.0)千克尿素+112.5千克K肥/公顷,孕穗后期-抽穗期施穗肥112.5(75+增施37.5)千克/公顷氮肥,促进发病。
2 处理设置(各处理有效成分用量都为25克/亩)
处理1 80% 戊·肟·氢(戊唑醇40%,肟菌酯30%,氢氧化铜10%)31克/亩 ;
处理2 80% 戊·肟·氢(戊唑醇30%,肟菌酯40%,氢氧化铜10%)31克/亩;
处理3 80% 戊·肟·氢(戊唑醇20%,肟菌酯50%,氢氧化铜10%)31克/亩;
处理4 80% 戊·肟·氢(戊唑醇40%,肟菌酯20%,氢氧化铜20%)31克/亩;
处理5 80% 戊·肟·氢(戊唑醇30%,肟菌酯30%,氢氧化铜20%)31克/亩;
处理6 80% 戊·肟·氢(戊唑醇20%,肟菌酯40%,氢氧化铜20%)31克/亩;
处理7 80% 戊·肟·氢(戊唑醇40%,肟菌酯10%,氢氧化铜30%)31克/亩;
处理8 80% 戊·肟·氢(戊唑醇30%,肟菌酯20%,氢氧化铜30%)31克/亩;
处理9 80% 戊·肟·氢(戊唑醇20%,肟菌酯30%,氢氧化铜30%)31克/亩;
对照1 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5克/亩(阳性药剂对照);
对照2 30%戊唑醇悬浮剂83克/亩(阳性药剂对照);
对照3 30%肟菌酯悬浮剂83克/亩(阳性药剂对照);
对照4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肟菌酯·50%戊唑醇)33克/亩(阳性药剂对照);
对照5 清水对照;
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设置24各小区,每小区30平方米。
3 药剂使用方法
兑水40千克/亩,于水稻破口期,喷雾。
4 调查和调查方法
每小区平行跳跃式取50丛,计算产量和防效。
产量统计方法:
各小区分别人工收割,小区脱粒机脱粒,晾晒至含水率在20%以下,风选剔除空瘪粒,称重,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产量。
产量(千克/亩)=(667/小区面积(平方米))×小区实收谷重(千克)×((1-谷粒实测含水百分率)/(1-谷粒标准干重含水百分率))
注:谷粒标准干重含水率 籼稻=13.5%,粳稻=14.5%,本试验采用秀水09为粳稻品种按照14.5%计算。
防效计算方法如下: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5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戊唑醇·肟菌酯·氢氧化铜三元复配各处理(处理1~9)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防效显著优于对照10~14,说明戊唑醇·肟菌酯·氢氧化铜三元复配杀菌剂的防效不仅是显著高于单剂对照表现出增效作用,而且显著优于二元复配组合,同样表现出了强烈增效作用。
从产量性状来看,戊唑醇·肟菌酯·氢氧化铜三元复配杀菌剂的各处理的产量在487~571千克/亩之间,高于对照10~对照13的387~422千克/亩,而空白对照的产量仅为339千克/亩,说明相对相关单剂和复配对照,该三元复配剂增长效果明显。
另外,80%戊唑醇·肟菌酯·氢氧化铜三元复配剂6:1:1、5:2:1、1:6:1、5:1:2、2:1:5、1:1:6进行如实施例28相同的试验,最后防效均能达到80%以上,产量均能达到487~571千克/亩。
实施例29 肟菌酯·戊唑醇·氢氧化铜三元复配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1、药剂配制
肟菌酯、戊唑醇、氢氧化铜分别用少量丙酮溶解,配制成8mg/ml的母液。戊唑醇和肟菌酯母液按照2:1(即拿敌稳)的比例混合,配制成戊·肟母液。将氢氧化铜和戊·肟母液根据混配目的分别设置多组药剂配比,1:9,3:7,5:5,7:3,9:1,各配比均为两种药剂有效成分的质量比。
2、试验菌株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颖壳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umae)
3、试验方法
氢氧化铜和肟菌酯、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一般为60ml)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个处理不少于3个重复。
将培养基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稀释成菌体为3000个/mL的菌悬液,取0.2mL加到含药平板表面,涂布均匀。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记录平板上的菌落个数。
根据调查结果,利用公式1和公式2计算各处理浓度对供试靶标菌的生长抑制率I,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公式(1)
式中:
-药剂处理菌落抑制个数;
-空白对照菌落个数;
-供试平板菌落个数。
……………………………………………公式(2)
式中:
I-菌落生长抑制率;
-药剂处理菌落抑制个数;
-空白对照菌落个数。
利用唐启义DPS数据分析软件,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
1.4 复配效果评价
在各单剂和复配剂EC50值的基础上,根据Wadley法计算各复配剂增效系数(SR),利用SR值评价复配效果。SR≥1.5表示具有增效作用;SR≤0.5表示具有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
增效系数(SR)按公式(3)和公式(4)计算:
……………………………………公式(3)
式中:
-混剂的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混剂中A的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混剂中B的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公式(4)
式中:
-混剂的增效系数;
-混剂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混剂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1.5 试验结果
按照上述方法,测定氢氧化铜和肟菌·戊唑醇单剂及复配药剂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原菌菌株颖壳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umae)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据此计算出各药剂对其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求出各复配剂SR值,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氢氧化铜和肟菌·戊唑醇对颖壳伯克氏菌的室内毒力效果及各配比增效系数
从表1可以看出,氢氧化铜和肟菌·戊唑醇复配在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原菌菌株抑制室内毒力上大都表现出很强的增效作用。其中,氢·肟·戊配比3:7:14,5:5:10,7:3:6以及9:1:2的SR值都超过了1.5,说明氢氧化铜和肟菌·戊唑醇这几个配比在对颖壳伯克氏菌的毒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另外,如氢·肟·戊配比10:1:1、8:2:6、7:7:3、6:8:4和5:8:10进行如实施例29相同的试验,其SR值均能超过1.5。

Claims (6)

1.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9:1~9: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2~8:2~8:2~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3~7:3~7:3~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4~6:4~6:4~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5~6:5~6:5~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3:1~5:2~4。
CN201410259883.8A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15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9883.8A CN104115869B (zh)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9883.8A CN104115869B (zh)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5869A CN104115869A (zh) 2014-10-29
CN104115869B true CN104115869B (zh) 2016-08-31

Family

ID=51761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988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15869B (zh) 2014-06-12 2014-06-12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5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3711A (zh) * 2015-02-16 2015-06-03 中化宁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杀菌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9068641B (zh) * 2016-04-13 2021-02-26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杀真菌组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1207B (zh) * 2009-09-23 2010-09-08 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增产药肥及其使用方法
CN102524300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寡糖和铜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2516266B (zh) * 2011-12-06 2014-07-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噻唑喹啉类有机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及在防治农业植物病害中的用途
CN102626099B (zh) * 2012-03-28 2013-10-23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71480B (zh) * 2012-07-30 2013-11-20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壬菌铜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3788119A (zh) * 2014-01-22 2014-05-14 贵州大学 噻二唑类金属络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业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5869A (zh)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9190A (zh) 一种含苯唑草酮和噻酮磺隆的玉米苗后复配除草剂
CN101828557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己唑醇复配杀菌剂
CN103210938A (zh) 农药组合物
CN101849543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烯肟菌胺复配杀菌剂
CN102948424A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115869B (zh) 一种含氢氧化铜、肟菌酯和戊唑醇的三元复配农药
CN101828575A (zh) 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丙环唑复配杀菌剂
CN112674108A (zh) 一种复配种衣剂
CN113475515A (zh) 一种用于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6982844A (zh) 一种包含噁唑菌酮和恶霉灵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6818785A (zh) 含有异噁草松、二甲戊灵和硝磺草酮的除草组合物
CN103598182B (zh) 一种作物纹枯病的防治药剂
CN104094942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恶霉灵农药组合物
CN103070196A (zh) 一种水稻苗期三元高效杀菌剂
CN107242242A (zh) 包含灭菌丹和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94939B (zh) 一种含喹啉铜和苯醚甲环唑的复配农药
CN101836631B (zh) 一种烯肟菌胺和井冈霉素复配杀菌剂
CN104488891A (zh) 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05941482A (zh) 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CN104041496A (zh) 一种复配杀菌剂
CN105941483A (zh) 一种含中生菌素和氢氧化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CN105165898B (zh) 一种含甲霜灵和哈茨木霉菌的颗粒剂
CN103070175B (zh) 一种含啶酰菌胺与春雷霉素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CN104945132B (zh) 一种防治玉米顶腐病的药肥混剂
CN103027058A (zh) 一种防治水稻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