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6480A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6480A
CN107006480A CN201710261444.4A CN201710261444A CN107006480A CN 107006480 A CN107006480 A CN 107006480A CN 201710261444 A CN201710261444 A CN 201710261444A CN 107006480 A CN107006480 A CN 107006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zoles bacterium
bacterium acyl
fluorine
grams
acyl aza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14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敬敏
马强
冯建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614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064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06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648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 A01N37/5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the nitrogen atom being doubly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41,3-Diazines; Hydrogenated 1,3-di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24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the group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作物多种真菌病害上的应用,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第二活性成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及助剂组成,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40~40:1,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90%。本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微乳剂剂型。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本发明对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第二活性成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助剂组成,属于农药复配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氟唑菌酰羟胺,英文通用名pydiflumetofen,化学名称: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RS)-1-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吡唑-4-甲酰胺。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广谱,高效,适用于多种作物,尤其对叶斑病和白粉病活性最高,对农业上难以防治的病害如葡萄孢菌(Botrytisspp.)、核盘菌(Sclerotinia spp.)和棒孢菌(Corynespora spp.)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高效,这些病害的发生会造成葡萄、花生和马铃薯等作物产量的严重损失,而农民可选择的防治手段有限。氟唑菌酰羟胺还突破性地防治谷物上由镰刀菌(Fusarium)引起的病害,如赤霉病等。
吡唑醚菌酯,英文通用名pyraclostrobin,化学名称:甲基(N)-[[[1-(4-氯苯)吡唑-3基)-氧]-0-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可用来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
嘧菌酯,英文通用名azoxystrobin,化学名称:(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酯。嘧菌酯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铲除、渗透、内吸活性,可以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醚菌酯,英文通用名kresoxim-methyl,化学名称:甲基(E)-2-甲氧基亚氨基-2-[2-(0-甲苯氧基)苯基]醋酸盐。醚菌酯能防治子囊菌纲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还具有很好的渗透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
肟菌酯,英文通用名trifloxystrobin,化学名称:甲基(E)-甲氧基亚胺基-{(E)-α-[1-(α,α-三氟-m-甲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邻甲苯基}乙酸乙酯。肟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它是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的合成类似物,对子囊菌类、半知菌类、担子菌类和卵菌纲等真菌都有良好的活性。肟菌酯能被植物蜡质层强烈吸附,对植物表面提供优异的保护活性。它也是一种呼吸抑制剂,通过锁住细胞色素b与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ATP合成,从而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
啶氧菌酯,英文通用名picoxystrobin,化学名称:(E)-3-甲氧-2-[2-[6-(三氟甲基)-2-吡啶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啶氧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申请人经试验意外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应用于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的防治,增效作用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对作物安全的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剂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上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1)第一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
(2)第二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40~40:1,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进一步,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20~20:1,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80%。
再进一步,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2~2:1,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70%。
本发明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微乳剂。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乳化剂T-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酯酸酯聚氧乙烯醚)、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白炭黑、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可分散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HUNTSMAN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BY(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剂(BY-110、BY-125、BY-140)、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白炭黑、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分散介质如大豆油、菜籽油、小麦油、油酸甲酯、柴油、机油、矿物油中一种或多种。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水分散粒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TERSPERSE 2700、T36、GY-D06等)、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及其衍生物、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淀粉、葡萄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乳油,可使用的助剂有: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乳化剂T-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酯酸酯聚氧乙烯醚)、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如二甲苯、溶剂油(S-150、S-180、S-200)、甲苯、生物柴油、甲酯化植物油、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助溶剂如乙酸乙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丙酮、甲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60-#、TX-10、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农乳600#、农乳400#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助乳化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组分合理,对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单一制剂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对番茄灰霉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番茄灰霉病,我们以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采用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为测试对象。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4次。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2℃、饱和湿度温箱中培养;待对照组菌落长满时,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 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对番茄灰霉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按1:60~60:1混用,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当比例为1:40~40:1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比例为1:2~2:1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对苹果褐斑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苹果褐斑病,我们以氟唑菌酰羟胺与嘧菌酯、肟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对象为苹果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将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肟菌酯原药,根据设定的配比浓度,配置成所需的药液,备用。试验采用凹玻片法。
将苹果褐斑病病组织保湿培养,待产生孢子后备用。将苹果褐斑病孢子用去离子水从病组织上洗脱、过滤,离心(1000r/min)5min,倒去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再离心。最后用去离子水将孢子重悬浮至1×105个~1×107个孢子,并加入0.5%葡糖糖溶液。
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用移液管或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药液0.5mL分别加入小试管中,然后吸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0.5mL,使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量混合均匀。用微量加样器吸取上述混合液滴到凹玻片上,然后架放于带有浅水层的培养皿中,加盖保湿培养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设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检查各处理孢子萌发情况。每处理各重复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调查孢子总数不少于200个,分别记录孢子萌发数和孢子总数。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的短半径视为萌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
孢子萌发率(%)=孢子萌发数/调查的孢子总数×100
处理校正孢子萌发率(%)=处理孢子萌发率/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100
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处理校正的孢子萌发率)/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100
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2 氟唑菌酰羟胺与嘧菌酯对苹果褐斑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表3 氟唑菌酰羟胺与肟菌酯对苹果褐斑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与嘧菌酯、肟菌酯按1:60~60:1混用,对苹果褐斑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当比例为1:40~40:1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比例为1:2~2:1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对黄瓜白粉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黄瓜白粉病,我们以氟唑菌酰羟胺与嘧菌酯、醚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对象为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采用盆栽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防效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毫升的悬浮液,备用。每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用孢子悬浮液在药剂处理前24 h 接种,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接种和药剂处理后的盆栽黄瓜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天~10天。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片叶,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
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11)×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通过防效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4 氟唑菌酰羟胺与嘧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表5 氟唑菌酰羟胺与醚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与嘧菌酯、醚菌酯按1:60~60:1混用,对黄瓜白粉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当比例为1:40~40:1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比例为1:2~2:1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对香蕉叶斑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香蕉叶斑病,我们以氟唑菌酰羟胺与肟菌酯、啶氧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对象为香蕉叶斑病(Cercosproa musae。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4次。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8℃、饱和湿度温箱中培养;待对照组菌落长满时,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
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本发明提供的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对香蕉叶斑病的增效作用,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和防效几率值求回归方程,并计算得出药剂对的EC50值,然后求得共毒系数。以共毒系数评价复配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联合作用,共毒系数>120表示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80~120之间表示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80表示为拮抗作用。
表6 氟唑菌酰羟胺与肟菌酯对香蕉叶斑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表7 氟唑菌酰羟胺与啶氧菌酯对香蕉叶斑病的混配联合作用测定
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与肟菌酯、啶氧菌酯按1:60~60:1混用,对香蕉叶斑病菌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当比例为1:40~40:1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当比例为1:2~2:1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1
称取200克氟唑菌酰羟胺、100克吡唑醚菌酯、40克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60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30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5克膨润土、3克硅酸镁铝、30克山梨醇、1克甲醛、10克辛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0%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2
称取150克氟唑菌酰羟胺、150克嘧菌酯、60克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30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5克羧乙基纤维素、50克丙三醇、3克苯甲酸、13克己醇,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0%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
称取220克氟唑菌酰羟胺、80克肟菌酯、4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0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50克斯盘-60#、30克农乳700#、40克木质素磺酸钠、15克硅酸镁铝、12克聚乙烯醇、10克BHT,大豆油补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即制得30%氟唑菌酰羟胺·肟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4
称取120克氟唑菌酰羟胺、100克肟菌酯、60克BY-125、30克TERSPERSE 2020(烷基萘磺酸盐类)、5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0克农乳2201#、20克聚乙烯醇、25克环氧氯丙烷,菜籽油补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即制得22%氟唑菌酰羟胺·肟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5
称取250克氟唑菌酰羟胺、200克嘧菌酯、50克聚羧酸钠、5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20克十二烷基硫酸钠,白炭黑加足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45%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6
称取100克氟唑菌酰羟胺、200克啶氧菌酯、5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0克十二烷基硫酸钠,轻钙加足至1000克。上述原料经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工艺步骤制备得30%氟唑菌酰羟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7
称取200克氟唑菌酰羟胺、250克醚菌酯、430克T36、40克木质素磺酸钠、20克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5克K-12(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5%氟唑菌酰羟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8
称取300克氟唑菌酰羟胺、50克吡唑醚菌酯、30克GY-D06(聚羧酸盐)、3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0克十二烷基硫酸钠、30克烷基磺酸钠,陶土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35%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9
称取150克氟唑菌酰羟胺、100克醚菌酯、40克农乳500#、30克农乳2201、50克农乳1601#、430克二甲基甲酰胺、20克醋酐,溶剂油S-150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25%氟唑菌酰羟胺·醚菌酯乳油。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200克氟唑菌酰羟胺、120克肟菌酯、40克农乳700#、50克斯盘-60#、50克农乳1601#、20克丙酮、30克环氧氯丙烷,生物柴油加至1000克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32%氟唑菌酰羟胺·肟菌酯乳油。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150克氟唑菌酰羟胺、100克啶氧菌酯、45克农乳2201、35克农乳700#、40克吐温60-#、80克N-甲基吡咯烷酮、120克二甲苯、25克正丁醇、20克环氧氯丙烷,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搅拌后制得25%氟唑菌酰羟胺·啶氧菌酯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140克氟唑菌酰羟胺、60克嘧菌酯、50克农乳2201、40克斯盘-60#、45克农乳1601、50克二甲苯、110克环己酮、50克乙醇、20克溶剂油S-180,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0克重量份,搅拌后制得20%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微乳剂。
生物实施例1: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4年在陕西省宝鸡市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30%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8(35%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试验。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蔬菜灰霉病药效试验 GB/T17980.28-2000》。试验设在宝鸡市眉县,土壤为黏土,地势平坦,地力均匀,pH值7.1,肥力较好,试验地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番茄品种为金盾。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m2,共2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湿。第1次施药在发病初期,每隔7d施一次药,共施药3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最后一次调查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0d进行,每点调查2~3株,调查每株的全部叶片及全部果实,计算病果率并根据以下分级方法分别予以记录。
叶部被害分级标准为(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单叶片有病斑3个;
3级,单叶片有病斑4~6个;
5级,单叶片有病斑7~10个;
7级,单叶片有病斑11~20个,部分密集成片;
9级,单叶片有病斑密集占叶面积四分之一以上。
果实被害分级方法(以果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残留花瓣发病或柱头发病;
3级,萼片腐烂或柱头发病蔓延到果脐部;
5级,果脐部有浸润斑无霉层;
7级,果脐部有霉层但未扩展到其他部位;
9级,霉层扩展到果的其他部位。
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果)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果)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100
表8 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制剂实施例1和8按照200g a.i./ha的用药量,对番茄叶片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95.18%和94.42%,对果实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90.58%和88.79%,明显优于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用药量为200g a.i./ha、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用药量为100g a.i./ha时对番茄叶片和果实的防效,与单剂的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番茄的安全性调查,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各药剂处理对番茄无药害现象发生。
生物实施例2:防治苹果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6年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东街村进行了制剂实施例2(30%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3(30%氟唑菌酰羟胺·肟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苹果褐斑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苹果树的安全性。
试验作物为苹果树,防治对象为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coronaria)。试验设在泾阳县云阳镇,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中壤土,肥力中等,pH值7.9,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2棵树,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
调查与统计方法: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后10d再调查一次。每处理小区均按照树冠上部、內膛、外围和下部以及东、南、西、北的原则,取16根枝条,定点挂牌,逐叶分级定期调查其全部叶片,记录总叶数,各级病叶数。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1-(对照施药前病情指数×处理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表9 防治苹果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制剂实施例2和3按照350mg/kg、200mg/kg的用药量,春梢期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分别为97.16%和95.72%,明显优于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用药量为200mg/kg、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用药量为300mg/kg、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用药量为70mg/kg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与单剂的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苹果树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连续7天观察,各试验处理对苹果树无药害现象发生。
生物实施例3: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6年在山东省寿光市进行了制剂实施例5(45%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酯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7(45%氟唑菌酰羟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黄瓜的安全性。
试验作物为黄瓜,防治对象为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cubensis)。试验设在寿光市稻田镇东稻田村,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pH值6.9,试验期间肥水管理中等。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30㎡,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亩施药液45kg,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
调查与统计方法: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最后一次施药后10~14d再调查一次,共调查2次。每小区随机取四点,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照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分级方法:
0 级:无病斑;
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1-(对照施药前病情指数×处理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表10 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制剂实施例5和7按照250g a.i./ha的用药量,第2次药后10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95.55%和96.20%,明显优于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用药量为150g a.i./ha、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用药量为300g a.i./ha、5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120g a.i./ha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通过对第2次药后10d差异显著性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对黄瓜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各试验处理对黄瓜无药害现象发生。
生物实施例4: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6年5月在海南省澄迈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4(22%氟唑菌酰羟胺·肟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1(25%氟唑菌酰羟胺·啶氧菌酯微乳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这2种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差异及对香蕉的安全性。
试验作物为香蕉,防治对象为香蕉叶斑病(Cercosproa musae)。在历年发病较重的香蕉园进行。试验药剂及稀释倍数详见表13。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10株香蕉,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均匀喷洒全株。第1次施药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14d后第二次用药,共施药2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第一次药后14d和第二次药后14d调查叶片发病情况。每小区随机调查3 株,每株香蕉从顶叶往下调查10 片叶(未打开心叶不计),记录调查的总叶数、各级病叶数,根据病指计算防效。
分级方法:
0 级:无病斑;
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于每次药后目测观察施药后对香蕉生长、叶色、花果等的影响情况,考查药剂对香蕉植株的安全性。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表11 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制剂实施例4和11按照150mg/kg、300mg/kg用药量,第一次药后14d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95.330%和94.04%,第二次药后14d的防效为93.86%和92.73%,优于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用药量为200mg/kg、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用药量为70mg/kg、22.5%啶氧菌酯悬浮剂用药量为150mg/kg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通过对第2次药后14d差异显著性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对香蕉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连续7天观察,各试验处理对香蕉无药害现象发生。
从以上生物实施例可见,氟唑菌酰羟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按照重量比为1:40~40:1进行复配,可制成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微乳剂,对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增效作用明显,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且对作物安全,因此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对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外,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防治成本降低,对作物安全,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5)

1.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活性成分氟唑菌酰羟胺、第二活性成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助剂组成,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40~40:1,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20~10:1,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2~2:1,含量之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微乳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叶斑病上的应用。
CN201710261444.4A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Withdrawn CN1070064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1444.4A CN107006480A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1444.4A CN107006480A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6480A true CN107006480A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47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1444.4A Withdrawn CN107006480A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06480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4568A (zh) * 2017-08-14 2017-12-2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633905A (zh) * 2018-08-17 2018-10-12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08902157A (zh) * 2018-08-17 2018-11-30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9169673A (zh) * 2018-08-17 2019-01-11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9169692A (zh) * 2018-08-17 2019-01-11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956664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9566623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9566624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9566636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0679597A (zh) * 2019-11-18 2020-01-14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灰霉病的药剂组合物
CN114271278A (zh) * 2021-12-30 2022-04-05 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产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1874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1874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4568A (zh) * 2017-08-14 2017-12-2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296460B (zh) * 2017-08-14 2021-08-06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296460A (zh) * 2017-08-14 2020-06-19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566636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9566624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956664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9566623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8902157A (zh) * 2018-08-17 2018-11-30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9169673A (zh) * 2018-08-17 2019-01-11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9169692A (zh) * 2018-08-17 2019-01-11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代森锰锌的杀菌组合物
CN108633905A (zh) * 2018-08-17 2018-10-12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10679597A (zh) * 2019-11-18 2020-01-14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灰霉病的药剂组合物
CN110679597B (zh) * 2019-11-18 2021-08-0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灰霉病的药剂组合物
CN113661998A (zh) * 2019-11-18 2021-11-19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抗灰霉病的能量代谢阻遏物
CN113661998B (zh) * 2019-11-18 2022-11-11 山东康惠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抗灰霉病的能量代谢阻遏物
CN114271278A (zh) * 2021-12-30 2022-04-05 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产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271278B (zh) * 2021-12-30 2023-09-08 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产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6480A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6857540A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26099B (zh) 一种含壬菌铜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5724393B (zh) 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应用
CN103210925B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5356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57198B (zh) 一种含苯肽胺酸的杀菌增产组合物
CN107006500A (zh) 包含灭菌丹和吡噻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88896B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2919251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78153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与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35399B (zh) 一种含苯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76212B (zh) 一种含枯草芽孢杆菌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49531A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6962359A (zh)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和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84888B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96984B (zh) 一种含草酸二丙酮胺铜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490A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491B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4206407B (zh) 一种含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02302B (zh) 一种含壬菌铜和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43772A (zh) 一种含有啶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5815320B (zh) 一种含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87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