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7623B - 燃烧板 - Google Patents

燃烧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7623B
CN102597623B CN201080050734.0A CN201080050734A CN102597623B CN 102597623 B CN102597623 B CN 102597623B CN 201080050734 A CN201080050734 A CN 201080050734A CN 102597623 B CN102597623 B CN 102597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hole
fire
row
unit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07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7623A (zh
Inventor
羽木敏
伊藤久敏
冈本英男
高须芳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nn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nn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nnai Corp filed Critical Rinna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97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7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6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26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with provision for a retention fla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34Bur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means for pressurising the gaseous fuel or the combustion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72Safety devices, e.g. operative in case of failure of gas supply
    • F23D14/74Preventing flame lift-of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3/00Gaseous fuel burners
    • F23D2203/10Flame diffusing means
    • F23D2203/102Flame diffusing means using perforated plates
    • F23D2203/1023Flame diffusing means using perforated plates with specific free passage are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10/00Noise abat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烧板,该燃烧板能够消除燃烧共鸣音、高负载燃烧时的不稳定性,并且能够确保火孔的开口率大。将直径相同的火孔(12)以邻接的三个火孔形成正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均匀地形成于板主体的全部燃烧区域。在由配置为形成正六边形(13)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12)、和该正六边形的中心的火孔(12)构成的火孔群中,将夹着对正六边形(13)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而相互邻接的火孔群设为单位火孔群,在板主体的表面形成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中心的火孔(12)同心的凹孔(15)。并且,将正六边形(13)的规定的对角方向、或者规定的对边的对置方向设为列方向时,从沿着列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中,选择出在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拉开规定的间隔的选择列,封堵住位于对所属于选择列上的各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之上的十二个火孔中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燃烧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燃烧板,该燃烧板使用在供给热水用、供暖用的热源机所被设置的一次全燃式燃烧器中,并且在陶瓷制的板主体形成有喷出预混合气体的多个火孔。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燃烧板,由日本专利文献1知道如下所述的燃烧板:在板主体的全部燃烧区域形成出大中小三种火孔,各种火孔均分散成格子状,并且大火孔位于相邻的四个小火孔的中心处、且位于相邻的四个中火孔的中心处,各个小火孔位于相邻的两个中火孔的中间,在板主体的表面,形成出与各个大火孔同心、且包含该大火孔的周围的各个小火孔的一部分的大小的凹孔。由此,消除了在将火孔全部设置为相同直径的燃烧板中容易产生的燃烧共鸣音、高负载燃烧时的不稳定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实施例而记载有以如下方式形成的燃烧板:将大火孔的直径设为1.9mm,将中火孔的直径设为1.3mm,将小火孔的直径设为1.0mm,在与大火孔同心的直径为2.4mm的圆周上以等间隔配置四个小火孔,并且在与大火孔同心的直径为3.4mm的圆周上,与小火孔错开45°相位等间隔配置四个中火孔。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烧板中,由于将直径不同的火孔配置为格子状,因此火孔的开口率(全部火孔的总面积与板主体的燃烧区域的全部面积之比)比较小,在实施例所记载的燃烧板中,火孔的开口率为26%左右。因此,存在燃烧板的通过阻力增大,向燃烧器供给一次空气的鼓风机的负担增加,进而鼓风机噪音增大的不良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59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燃烧共鸣音、高负载燃烧时的不稳定性,并且能够确保火孔的开口率大的燃烧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燃烧板是一次全燃式燃烧器用的燃烧板,并且在陶瓷制的板主体形成有喷出预混合气体的多个火孔,上述燃烧板的特征在于,将相同直径的火孔以邻接的三个火孔形成正三角形的位置关系而均匀地形成在板主体的全部燃烧区域,并且在由配置为形成正六边形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和该正六边形的中心的一个火孔构成的火孔群中,将夹着对该正六边形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而相互邻接的火孔群设为单位火孔群,上述大正六边形在各个角部存在一个火孔、且在各个边的中间存在一个火孔,在板主体的表面,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中心的火孔同心地形成有凹孔,该凹孔的直径比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形成正六边形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外接的圆的直径小、且比与上述六个火孔内接的圆的直径大,以使得从上述六个火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具有朝向凹孔的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直径相同的火孔配置为邻接的三个火孔形成正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在燃烧板的可制造范围内最紧密地配置火孔。因此,火孔的开口率与现有例相比大幅增加,从而能够减少燃烧板的通过阻力,能够减轻向燃烧器供给一次空气的鼓风机的负担,进而能够降低鼓风机噪声。
此外,由于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形成正六边形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具有朝向凹孔的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所以能够得到预混合气体的喷出速度朝向板表面的法线方向减速的效果。因此,由从单位火孔群的凹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燃烧所形成的集合火焰的形状成为不存在急剧增加的山形形状,能够得到抑制高负载燃烧时火焰上升的稳定火焰效果。因此,尽管将全部火孔设为相同直径,但也能确保高负载燃烧时的燃烧稳定性。
并且,当由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凹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燃烧所形成的各个集合火焰相邻时,集合火焰彼此共振而产生大的燃烧共鸣音。针对于此,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各个单位火孔群之间存在上述大正六边形上的火孔,因此,由从该火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燃烧而形成与该集合火焰分离的火焰,从而抑制集合火焰彼此的共振,降低燃烧共鸣音。
在此,如果将凹孔的底面形成为越趋向中心而逐渐变深的锥面、以及/或者将凹孔形成为越趋向底面而直径越缩小,则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形成正六边形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容易具有朝向凹孔的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比较有利。
并且,当凹孔的周面的最下部的深度低于1mm时,难以形成集合火焰,燃烧容易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当凹孔的周面的最下部的深度超过3mm时,从单位火孔群的形成正六边形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在离开凹孔时形成平行流,难以得到稳定火焰效果。因此,优选凹孔的周面的最下部的深度为1mm以上且3mm以下。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将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的规定的对角方向、或者规定的对边的对置方向设为列方向时,从沿着列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中,选择出在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拉开规定的间隔的列亦即选择列,封堵住位于对所属于该选择列上的各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上述大正六边形之上的十二个火孔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使从单位火孔群的凹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一部分在火孔封堵部打旋,生成进行环流的环流区域,提高稳定火焰效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高负载燃烧时的燃烧稳定性。
另外,如果在对全部单位火孔群的各个进行包围的全部大正六边形中,封堵该正六边形上的火孔,则在燃烧板的全部区域产生集合火焰彼此的共振,从而容易产生燃烧共鸣音。针对于此,只要将所述规定间隔设定为,在列方向为上述对角方向的情况下,使各个选择列之间至少存在三个非选择列,在列方向为上述对边的对置方向的情况下,使各个选择列之间至少存在两个非选择列,则产生集合火焰彼此的共振的区域被限定于燃烧板的局部区域,从而能够降低燃烧共鸣音。
在此,优选被封堵的火孔是位于上述大正六边形的各个角部处的火孔。由此,能够得到与封堵位于大正六边形上的所有火孔的燃烧板相同程度的稳定火焰效果。进而,与封堵位于大正六边形上的所有火孔的燃烧板相比,能够增大火孔的开口率,比较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一次全燃式燃烧器的热源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燃烧板的局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在图3的IV-IV线处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从单位火孔群的火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朝向凹孔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的图表。
图6是示出凹孔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板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燃烧板的俯视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燃烧板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燃烧板的俯视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燃烧板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从第二~第六实施方式的燃烧板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速度矢量的图。
图13是示出使用第一~第六实施方式的燃烧板进行的燃烧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4是示出使用第五实施方式的燃烧板与现有的燃烧板进行的燃烧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5是示出使用第五实施方式的燃烧板和改变了凹孔的深度、直径的变形例的燃烧板进行的燃烧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6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燃烧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备使用了燃烧板1的一次全燃式燃烧器(totally aeratedcombustion burner)2的供给热水或者供暖用的热源机。鼓风机3经由通风路3a而与燃烧器2连接。并且,在通风路3a设置有用于喷射燃料气体的气体喷嘴4。进而,使从鼓风机3供给的一次空气与从气体喷嘴4喷射的燃料气体的预混合气体经由燃烧板1而喷出并燃烧,利用燃烧气体对供给热水或者供暖用的热交换器5进行加热。
在此,对鼓风机3进行控制,以使得一次空气量比使燃料气体完全燃烧所需要的化学计量学空气量多。因此,空气过剩率(一次空气量/化学计量学空气量)比1大的预混合气体经由燃烧板1而喷出,进行一次全燃。
参照图2,燃烧板1通过在陶瓷制的俯视视角中为矩形的板主体11形成用于喷出预混合气体的多个火孔12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同直径的火孔12以相邻的三个火孔12形成正三角形的位置关系遍及板主体11的全部燃烧区域均匀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燃烧区域的短边方向的尺寸W与长边方向的尺寸L设定为,W=50mm,L=140mm。并且,板主体11的厚度为13mm。
在此,由于若火孔12的直径超过1.5mm,则容易发生逆火,若直径低于0.8mm,则难以制造燃烧板1,因此优选将火孔12的直径设定为0.8mm~1.5mm。并且,火孔1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间距)设定为确保强度所必须的最小限度的值、亦即火孔12的直径的1.5倍左右。由此,能够在可制造的范围内最紧密地配置火孔1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火孔12的直径设定为1.25mm,将间距设定为1.9mm。在该情况下,火孔12的开口率为36%,与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实施例而记载的燃烧板相比,开口率大幅增加。因此,燃烧板1的通过阻力减少,鼓风机3的负担降低,有效地降低了高负载燃烧时的鼓风机噪声。
并且,如图3、图4所明示,利用以形成正六边形13的位置关系配置的六个火孔12与该正六边形13的中心的一个火孔12构成火孔群,将该火孔群设置为夹着大正六边形14而相互邻接的单位火孔群,该大正六边形14包围该正六边形13,在各个角部具有一个火孔12,且在各个边的中间具有一个火孔12。进而,在板主体11的表面,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中心的火孔12同心地形成有凹孔15,该凹孔15的直径比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形成为正六边形13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12外接的圆的直径小,且比与上述六个火孔12内接的圆的直径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凹孔15的直径设定为4mm,使形成正六边形13的位置关系的各个火孔12的内侧的一半进入凹孔15。
由此,从单位火孔群的形成正六边形13的位置关系的各个火孔12喷出的预混合气体具有朝向凹孔15的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因此,得到了预混合气体的喷出速度朝向板表面的法线方向减速的效果。其结果是,由从单位火孔群的凹孔15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燃烧而形成的集合火焰F的形状成为没有急剧增大的山形形状,得到抑制在高负载燃烧时火焰上升的稳定火焰效果。因此,无论是否将全部火孔12的直径设为相同,都确保了高负载燃烧时的燃烧稳定性。
另外,当由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凹孔15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燃烧而形成的各个集合火焰F相邻时,集合火焰F彼此共振而产生较大的燃烧共鸣音。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各个单位火孔群之间存在上述较大的正六边形14上的火孔12,因此,由从该火孔12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燃烧而形成与集合火焰F分离的火焰,从而抑制集合火焰F彼此的共振,降低了燃烧共鸣音。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凹孔15的底面形成为越趋向中心而逐渐加深的锥面15a。由此,能够对从单位火孔群的形成正六边形13的位置关系的各个火孔12喷出的预混合气体,更加有效地赋予朝向凹孔15的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
并且,使用ANSYS社的通用三维热流体分析软件“FLUENT ver.6”进行模拟,对凹孔15的周面的最下部的深度为1mm、2mm、4mm的凹孔15,在以2.94×10-6m3/sec的流量使预混合气体流过各个火孔12时,对深度为1mm的高度处的朝向凹孔15的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将其结果示于图5。在此,图5中的横轴表示从图4中的x0到x1的位置,纵轴的速度是将图4中向右朝向中心方向的成分表示正,向左朝向中心方向的成分表示负。另外,上述流量的值,与将燃料气体为甲烷、且空气过剩率为1.6的预混合气体以12kW的输入供给至燃烧板1的情况等价。
从图5明显可知,朝向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在深度h=2mm的情况下最大,在h=1mm的情况下略小,在h=4mm的情况下更小。另外,如果深度h不到1mm,则难以形成集合火焰,燃烧容易产生不稳定。因此,优选深度h为1mm以上、3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h=2mm。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凹孔15的底面15a形成为锥面,但也可以如图6(a)所示,将凹孔15形成为越趋向底面而直径逐渐缩小,也可以如图6(b)所示,将凹孔15形成为越趋向底面而直径而阶梯式缩小,也可以如图6(c)所示,将凹孔15形成为越趋向底面而直径呈圆弧状缩小,从而容易向从单位火孔群的形成正六边形13的位置关系的各个火孔12喷出的预混合气体赋予朝向凹孔15的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此外,也可以在将凹孔15形成为朝向底面直径缩小的同时,将凹孔15的底面形成为锥面。
接下来,对图7~图10所示的燃烧板1的第二~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第五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12所形成的正六边形13在附图中的左右对角方向(板主体11的短边方向)设为列方向,从沿着该列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16中,沿着与该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板主体11的长边方向)拉开规定的间隔选择出多个列,并且封堵位于对所属于这些选择列中的各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上的十二个火孔12中的至少一部分。燃烧区域的尺寸、火孔12的直径、间距、凹孔15的直径、深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附图中,进行封堵的火孔12、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的火孔12中的未开孔的部分涂黑显示。
在此,在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单位火孔群的列16中,从板主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图7中为上端)开始数,将第四列164、第十二列1612、第二十列1620、第二十八列1628以及第三十六列1636设为选择列,封堵位于对所属于这些各个选择列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上的全部十二个火孔12。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火孔12的开口率为32%。
在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选择列的基础上还选择第十六列1616与第二十四列1624来作为选择列,封堵位于对所属于这些各个选择列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上的全部十二个火孔12。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火孔12的开口率为30%。
在图9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选择列的基础上还选择第八列168与第三十二列1632来作为选择列,以便在各个选择列之间存在三个非选择列,封堵位于对所属于这些各个选择列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上的全部十二个火孔12。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火孔12的开口率为28%。另外,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还封堵位于所属于第一列161与第三十九列1639的各个单位火孔群的中心之间的三个火孔12。
在图10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选择了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列,但不是封堵位于对所属于上述各个选择列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上的全部火孔12,而是封堵位于该正六边形14的各个角部的共六个火孔12。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还封堵位于所属于第一列161与第三十九列1639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的中心之间的三个火孔12中的靠近单位火孔群的两个火孔12。第五实施方式的火孔12的开口率为32%。
并且,在图11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封堵位于对全部单位火孔群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全部大六边形14的各个角部的火孔12。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火孔12的开口率为30%。
当如第二~第六实施方式那样封堵火孔12时,从单位火孔群的凹孔15喷出的预混合气体的一部分在火孔封堵部打旋,生成进行环流的环流区域,提高了稳定火焰效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高负载燃烧时的燃烧稳定性。为了确认该情况,使用“FLUENT ver.6”进行模拟,研究以2.94×10-6m3/sec的流量使预混合气体流过各个火孔12时的预混合气体的速度矢量。其结果如图12所示,可知在火孔封堵部上形成有环流区域。
并且,使用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燃烧板1进行燃烧试验。在该燃烧试验中,采用甲烷作为燃料气体,将输入(燃烧量)设为12kW(换算成火孔负载为2400kW/m2),使预混合气体的空气过剩率变化,测量理论干燥燃烧气体中的CO浓度、亦即COaf。另外,在试验中,虽然将均匀的空气过剩率的预混合气体供给至燃烧板1的全部区域,但在实际的燃烧器中,由于燃料气体与一次空气的混合不足,因此,混合气体的空气过剩率在燃烧板1的各个部分会产生偏差,并且,由于鼓风机的转速对输入的变化的响应滞后,因此在燃烧中,空气过剩率会偏离所需要的目标值。因此,优选使进行稳定燃烧的空气过剩率的范围尽可能大。
图13示出燃烧试验结果,a线是第一实施方式,b线是第二实施方式,c线是第三实施方式,d线是第四实施方式,e线是第五实施方式,f线是第六实施方式。COaf<400ppm且燃烧良好的空气过剩率λ的范围的下限在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均为1.12左右,上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1.4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1.55,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1.60,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为1.71,在第五、第六实施方式中为1.69。
并且,虽然使用未设置有凹孔15以及火孔封堵部的燃烧板进行了燃烧试验,但在该情况下,火焰伴随着输入的增加而集合进而一体化,形成完全不存在稳定火焰部分的不稳定的上升火焰,无法燃烧至12kW,9kW为极限。与此相对,在形成有凹孔15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即便是12kW也能够良好地燃烧。从该情况可知,能够利用凹孔15得到抑制上述高负载燃烧时火焰上升的稳定火焰效果。
并且,当如第二~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增加上述选择列的数量时,火焰变得难以上升,进行良好燃烧的空气过剩率的范围的上限增大。从该情况可知,利用火孔封堵部生成环流区域,能够提高稳定火焰效果。并且,在仅封堵对所属于选择列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上的十二个火孔12中的位于该正六边形的角部的六个火孔12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尽管选择列的数量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但进行良好燃烧的空气过剩率的范围的上限几乎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从该情况可知,为了提高稳定火焰效果、且提高火孔12的开口率,封堵位于上述大正六边形的各个角部的火孔12即可。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尽管开口率相同(32%),但进行良好燃烧的空气过剩率的范围,第五实施方式(图13的e线)相比第二实施方式(图13的b线)更宽、更优异。
然而,如第六实施方式所示,当封堵位于对全部单位火孔群的各个进行包围的全部大正六边形14的各个角部的火孔12时,在空气过剩率为1.3以下的范围内产生了高频的燃烧共鸣音。这是由于在燃烧板1的全部区域产生各个单位火孔群的集合火焰彼此的共振而引起的。
在此,将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12所形成的正六边形13的对角方向设为列方向,并且封堵位于对所属于选择列中的各单位火孔群分别进行包围的全部大正六边形14的各个角部的火孔12的情况下,当存在于各个选择列之间的非选择列的数量为2以下时,会造成与第六实施方式几乎相同。因此,为了抑制燃烧共鸣音的产生,需要使存在于各个选择列之间的非选择列的数量如第二~第五实施方式那样为3个以上。
并且,使用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燃烧板1,将输入分别设为12kW、13.8kW进行燃烧试验,得到了图14所示的结果。图14的a线表示输入为12kW时的结果,b线表示输入为13.8kW时的结果。并且,图14的c线表示使用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实施例而记载的燃烧板,将输入设为12kW进行燃烧试验的结果。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燃烧板中,虽然COaf<400ppm、且进行良好燃烧的空气过剩率λ的范围在以13.8kW进行燃烧时为1.14~1.66,比以12kW进行燃烧时的1.12~1.69窄,但比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的以12kW进行燃烧时宽。并且,与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的火孔开口率为26%相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火孔开口率为32%,比较大,从而降低了鼓风机3的负担,鼓风机噪声减小。
此外,使用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燃烧板1、将凹孔15的深度h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2mm变更为1mm且其他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变形例中的燃烧板、将凹孔15的直径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4mm改变为3.2mm且其他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二变形例中的燃烧板,并将输入设为12kW进行燃烧试验,得到了图15所示的结果。图15的a线是第五实施方式,b线是第一变形例,c线是第二变形例。从该结果可知,即使将凹孔15的深度h设为1mm,进一步将凹孔15的直径设为3.2mm,也能够得到相同程度的稳定火焰效果。
接下来,对图16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将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13在附图中的上下对边的对置方向(板主体11的长边方向)设为列方向,从沿着列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17中,沿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板主体11的短边方向)拉开规定的间隔选择出多个列,并且封堵位于对所属于这些选择列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14的各个角部上的火孔12。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燃烧板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程度的稳定火焰效果。
另外,在将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13的对边的对置方向设为列方向,并且封堵位于对所属于选择列中的各单位火孔群分别进行包围的全部大正六边形14的各个角部的火孔12的情况下,当存在于各个选择列之间的非选择列的数量为1时,会变得几乎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产生燃烧共鸣音。因此,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从板主体11的短边方向一端(在图16中为左端)开始数,选择第一列171、第四列174以及第七列177作为选择列,使得各个选择列之间存在两个非选择列。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第二~第五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13的对角方向之一、亦即板主体11的短边方向设为列方向,但也可以将正六边形13的其他对角方向、亦即相对于板主体11的短边方向倾斜60°的方向设为列方向,并且从沿着该列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中,按照沿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拉开的规定的间隔(在各个选择列之间至少存在三个非选择列的间隔)选择出选择列,封堵位于对所属于选择列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上的十二个火孔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13的对边的对置方向之一、亦即板主体11的长边方向设为列方向,但也可以将正六边形13的其他对边的对置方向、亦即相对于板主体11的短边方向倾斜30°的方向设为列方向,并且从沿着该列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中,按照沿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拉开的规定的间隔(在各个选择列之间至少存在两个非选择列的间隔)选择出选择列,封堵位于对所属于选择列中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上的十二个火孔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在设置于供给热水或者供暖用的热源机的一次全燃式燃烧器2中使用的燃烧板1,但燃烧器的用途不限定于热源机,也可以将本发明广泛应用于以高负载进行燃烧的一次全燃式燃烧器用的燃烧板。
附图标记说明:
1:燃烧板;11:板主体;12:火孔;13: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14:包围单位火孔群的大正六边形;15:凹孔;15a:锥面;16:沿着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的对角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17:沿着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的对边的对置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

Claims (5)

1.一种燃烧板,
该燃烧板是一次全燃式燃烧器用的燃烧板,并且在陶瓷制的板主体形成有用于喷出预混合气体的多个火孔,
所述燃烧板的特征在于,
将相同直径的火孔以邻接的三个火孔形成正三角形的位置关系而均匀地形成于板主体的全部燃烧区域,并且
在由配置为形成正六边形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和该正六边形的中心的一个火孔构成的火孔群中,将夹着对该正六边形进行包围的大正六边形而相互邻接的火孔群设为单位火孔群,所述大正六边形在各个角部存在一个火孔、且在各个边的中间存在一个火孔,
在板主体的表面,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中心的火孔同心地形成凹孔,该凹孔的直径比与各个单位火孔群的形成正六边形的位置关系的六个火孔外接的圆的直径小、且比与所述六个火孔内接的圆的直径大,以使得从所述六个火孔喷出的预混合气体具有朝向凹孔的中心方向的速度成分,
将所述单位火孔群的六个火孔所形成的正六边形的规定的对角方向、或者规定的对边的对置方向设为列方向时,从沿着列方向排列的单位火孔群的列中,选择出在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拉开规定的间隔的列亦即选择列,
封堵住位于对所属于所述选择列上的各个单位火孔群进行包围的所述大正六边形之上的十二个火孔中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规定的间隔被设定为,在列方向为所述对角方向的情况下,使各个选择列之间至少存在三个非选择列,在列方向为所述对边的对置方向的情况下,使各个选择列之间至少存在两个非选择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板,其特征在于,
被封堵的火孔是位于所述大正六边形的各个角部处的火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孔的底面形成为越趋向中心而逐渐变深的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孔形成为越趋向底面而直径越缩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孔的周面的最下部的深度为1mm以上且3mm以下。
CN201080050734.0A 2009-11-09 2010-10-18 燃烧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7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5778 2009-11-09
JP2009255778A JP5507966B2 (ja) 2009-11-09 2009-11-09 燃焼プレート
PCT/JP2010/006155 WO2011055494A1 (ja) 2009-11-09 2010-10-18 燃焼プレ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7623A CN102597623A (zh) 2012-07-18
CN102597623B true CN102597623B (zh) 2014-04-23

Family

ID=4396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073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7623B (zh) 2009-11-09 2010-10-18 燃烧板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57055B2 (zh)
EP (1) EP2500644B1 (zh)
JP (1) JP5507966B2 (zh)
KR (1) KR101747290B1 (zh)
CN (1) CN102597623B (zh)
AU (1) AU2010316573B2 (zh)
CA (1) CA2779385C (zh)
WO (1) WO2011055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3425B2 (ja) * 2011-03-02 2014-06-04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燃焼プレート
KR101291627B1 (ko) * 2011-10-14 2013-08-01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예혼합가스버너의 염공부 구조
CN103851619B (zh) * 2012-12-07 2016-11-23 青岛瑞迪燃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燃烧机燃烧板
JP2016084955A (ja) * 2014-10-24 2016-05-19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燃焼プレート
CN104373937B (zh) * 2014-11-13 2017-04-12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燃气预混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JP6216365B2 (ja) * 2015-12-28 2017-10-1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平面燃焼バーナ用バーナプレート
JP6853075B2 (ja) * 2017-03-13 2021-03-31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全一次燃焼式バーナ
CN109737407B (zh) * 2019-02-28 2020-01-17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一种微火焰式低氮燃烧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3355A (en) * 1974-08-24 1978-04-11 Schwank Gmbh Gas range
CN101191615A (zh) * 2006-11-30 2008-06-04 林内株式会社 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51396A (en) * 1963-08-20 1966-05-17 Corning Glass Works Ceramic burner plate
US3558252A (en) * 1968-07-29 1971-01-26 Ind Del Hogar Sa Radiating element
US3683058A (en) * 1969-08-25 1972-08-08 Maurice Partiot Infrared burners and high efficiency radiant plates
CA969088A (en) * 1971-12-21 1975-06-10 Firma Schwank G.M.B.H. Burner-plate for infra-red radiators
JPS5250036A (en) * 1975-10-20 1977-04-21 Rinnai Corp Infrared gas combustion panel
JPS52137728A (en) * 1976-05-13 1977-11-17 Rinnai Kk Gas infrared ray combustion plate
JPS6119297Y2 (zh) * 1980-05-02 1986-06-11
JPS56162426A (en) 1980-05-19 1981-12-14 Toyo Electric Mfg Co Ltd Method of operating vacuum contactor
JPS57129314A (en) * 1981-02-03 1982-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eramic burner plat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JPS57129313A (en) * 1981-02-03 1982-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eramic burner plat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WO1982002711A1 (en) * 1981-02-03 1982-08-19 Mihara Toshihiro Ceramic burner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R2534353A1 (fr) * 1982-10-11 1984-04-13 Vaneecke Solaronics Plaquette a face rayonnante alveolee pour bruleur radiant
JPS6082709A (ja) * 1983-10-13 1985-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赤外線バ−ナ
JPS62192019A (ja) 1986-02-19 1987-08-22 Canon Electronics Inc 磁気ヘツド装置
JPH0245616Y2 (zh) * 1986-05-22 1990-12-03
JPH0759966B2 (ja) 1991-02-21 1995-06-28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燃焼プレート
SE468876B (sv) * 1991-07-08 1993-04-05 Staalhane Henrik Anordning vid gaseldad grill
JPH0596722U (ja) * 1992-05-27 1993-12-27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燃焼装置
JP2768182B2 (ja) * 1992-11-11 1998-06-25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予混合バーナ
JPH0759966A (ja) 1993-08-23 1995-03-07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ラベル供給装置
DE19901145A1 (de) * 1999-01-14 2000-07-20 Krieger Gmbh & Co Kg Als Flächenstrahler ausgebildeter Infrarot-Strahler
GB9929257D0 (en) * 1999-12-11 2000-02-02 Bray Technologies Plc Improved burner plaque
JP2001182908A (ja) * 1999-12-22 2001-07-06 Tokyo Gas Co Ltd 低NOxバーナおよび低NOxバーナの燃焼方法
EP1476696A1 (de) * 2002-02-12 2004-11-17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Als flächenstrahler ausgebildeter infrarot-strahler
US6619280B1 (en) * 2002-05-30 2003-09-16 Dongsheng Zhou Converging flame burner
JP4754414B2 (ja) 2006-06-12 2011-08-24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燃焼装置
US8919336B2 (en) * 2007-08-03 2014-12-30 Solarflo Corporation Radiant gas burner unit
JP4898612B2 (ja) * 2007-09-14 2012-03-21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燃焼板式バーナ
USD676707S1 (en) * 2009-12-25 2013-02-26 Rinnai Kabushiki Kaisha Burner plat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3355A (en) * 1974-08-24 1978-04-11 Schwank Gmbh Gas range
CN101191615A (zh) * 2006-11-30 2008-06-04 林内株式会社 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2-137728A 1977.11.17
JP昭57-129313A 1982.08.11
JP昭57-129314A 1982.08.11
JP昭60-82709A 1985.05.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0644A1 (en) 2012-09-19
CN102597623A (zh) 2012-07-18
KR101747290B1 (ko) 2017-06-14
CA2779385A1 (en) 2011-05-12
CA2779385C (en) 2017-07-11
US9557055B2 (en) 2017-01-31
JP5507966B2 (ja) 2014-05-28
WO2011055494A1 (ja) 2011-05-12
JP2011099646A (ja) 2011-05-19
KR20120116391A (ko) 2012-10-22
AU2010316573B2 (en) 2014-10-09
EP2500644B1 (en) 2019-06-12
EP2500644A4 (en) 2018-01-24
AU2010316573A1 (en) 2012-05-24
US20120214111A1 (en) 201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7623B (zh) 燃烧板
US4054409A (en) Swirling burners for use in hot blast stoves
US6655954B2 (en) Gas burner and cooking apparatus using such a burner
KR101525463B1 (ko) 가스 터빈용 예비혼합 버너
US20150034070A1 (en) Gas burner for a cooktop
JP2006337016A (ja) 炉燃焼システム及び燃料燃焼方法
CN207006150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EP3364105B1 (en) Burner for low calorific fuels
US20180231245A1 (en) Burner head for low calorific fuels
CN101501397A (zh) 燃烧器
KR100919155B1 (ko) 원통형 예혼합 평면화염 다공버너
KR101181305B1 (ko) 가스렌지용 다중화염 버너어셈블리
CN201443761U (zh) 多孔射流工业窑炉烧嘴
CN108954813A (zh) 一种基于天然气燃烧的加热设备及其方法
JP2009115388A (ja) 液体燃料用バーナおよび舶用ボイラ
JPH11287408A (ja) 低NOx バーナ
JP2012241204A (ja) 熱風炉用セラミックバーナ
JP2001056108A (ja) ガスバーナ
KR19980060517U (ko) 가스버너
CN211011366U (zh) 一种旋转式火焰的燃烧头
JP2012241203A (ja) 熱風炉用セラミックバーナ
JP2961683B2 (ja) 小型ガスコンロ用高負荷バーナ
JPS6354510A (ja) ガスバ−ナ
JP2001050513A (ja) ガスバーナ
JP3302888B2 (ja) ガス燃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