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2248B - 喷墨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2248B
CN102582248B CN201110439460.0A CN201110439460A CN102582248B CN 102582248 B CN102582248 B CN 102582248B CN 201110439460 A CN201110439460 A CN 201110439460A CN 102582248 B CN102582248 B CN 102582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cover
covering
nozzle
abutted
ope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94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2248A (zh
Inventor
片庭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82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2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2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22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机构使喷嘴盖保持在保湿状态的喷墨打印装置,其中所述喷嘴盖用于使喷墨头的喷嘴面保持在保湿状态。装入有喷墨打印装置的支票处理装置(1)具有:喷墨头(51);覆盖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来使该喷嘴面(51A)维持在保湿状态的喷嘴盖(52);封闭喷嘴盖(52)的开口部(52B)来使该喷嘴盖(52)的内部维持在保湿状态的遮蔽件(55)。在未压盖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的状态下,利用遮蔽件(55)来封闭喷嘴盖(52)的开口部(52B),由此能够使喷嘴盖(52)的内部维持在水分不蒸腾的保湿状态。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喷嘴盖的喷墨打印装置,该喷嘴盖为了使喷墨头的喷嘴面维持在保湿状态而覆盖在该喷嘴面上。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使喷嘴盖的内部维持在适当的保湿状态的盖保湿机构的喷墨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装置中,若在打印待机时或断开电源时喷墨头的喷嘴内的墨的水分蒸发而导致墨粘度增加,则在之后的打印时可能会发生墨液滴的喷出不良。为了防止这种不良情况,向处于未打印状态下的喷墨头的喷嘴面覆盖喷嘴盖,从而使喷嘴面保持在水分不发生蒸腾的密封状态(保湿状态)。
在喷墨头的打印中,喷嘴盖置于打开状态而未覆盖喷嘴面。若该状态长期持续,则水分会从喷嘴盖内蒸发,从而成为墨的增粘物堆积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直接将喷嘴盖覆盖在打印结束后的喷墨头的喷嘴面上,则堆积在喷嘴盖内的增粘物中高浓度地含有的丙三醇或乙二醇等保湿剂会吸收喷墨头的喷嘴内的水分。其结果是,促进喷嘴内的墨增粘,诱发喷嘴的孔眼堵塞或墨液滴的喷出不良。
为了防止这样的弊害,在专利文献1、2中提出了设有向喷嘴盖内供给保湿液的保湿机构、或向喷嘴盖内供给清洗液来清洗增粘物的清洗机构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26719号公报
然而,在小型的喷墨打印装置等中,通常难以确保用于设置保湿机构或清洗机构的设置空间。另外,若设置保湿机构、清洗机构,则相应地制造成本会上升。
另一方面,喷墨打印装置用于支票的背书打印等。例如,将行式喷墨头固定配置在支票输送路中的规定位置以进行沿支票输送路输送的支票的背书打印。
在使用固定配置在规定位置的行式喷墨头的情况下,喷嘴盖隔着支票输送路等介质输送路而与喷嘴面对置配置,必须移动喷墨盖横穿介质输送路来覆盖喷嘴面。为此,考虑有如下方案,即,在与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配置的介质引导件或压板上设置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来使喷嘴盖相对于喷嘴面进退。
然而,若在介质引导件上设置喷嘴盖进退用的开口部,则存在通过该开口部的介质的端部钩挂在开口部的缘部而容易发生介质堵塞的问题。若在介质输送路上的喷嘴面所在的打印位置处发生介质堵塞,则纸屑等会堵塞喷墨头的喷嘴而发生墨液滴的喷出不良,墨液滴附着在输送的介质上而导致其变脏,从而不优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该喷墨打印装置能够利用设置空间少的简单机构使喷嘴盖保持在保湿状态,其中所述喷嘴盖用于使喷墨头的喷嘴面保持在保湿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装置,该喷墨打印装置能够防止产生介质堵塞,其中所述介质堵塞因用来使隔着介质输送路而与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配置的盖进退而在介质引导件上形成的开口部而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喷墨头;介质输送路,其输送记录介质而使该记录介质经由喷墨头的打印位置;喷嘴盖,其用于在从隔着介质输送路而与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的后退位置到横穿介质输送路而向喷嘴面侧前进从而覆盖在该喷嘴面上的压盖位置之间移动,以使该喷嘴面维持在保湿状态;遮蔽件,其用于封闭喷嘴盖的开口部以使该喷嘴盖的内部维持在保湿状态,遮蔽件能够沿着介质输送路的介质输送方向在从抵接位置到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抵接位置是遮蔽件能够与从后退位置向压盖位置前进的喷嘴盖的开口部抵接的位置,非抵接位置是遮蔽件不与该开口部抵接的位置,喷嘴盖在从后退位置朝向压盖位置前进的途中的位置与位于抵接位置的遮蔽件抵接,从而使该喷嘴盖的开口部被封闭,形成保湿状态。
在未压盖喷墨头的喷嘴面的状态下,利用遮蔽件封闭喷嘴盖的开口部,由此能够防止水分从喷嘴盖内蒸腾的现象。从而,能够在不使用保湿机构或清洗机构的情况下使喷嘴盖内维持在适当的保湿状态。另外,与像保湿机构、清洗机构那样设置保湿液、清洗液的箱体、从箱体供给保湿液、清洗液的供给机构、供给到喷嘴盖的保湿液、清洗液的回收机构等的情况不同,仅配置遮蔽件及用于使该遮蔽件移动的机构即可,因此还能够容易地搭载在小型的喷墨打印装置中。
另外,仅使遮蔽件沿介质输送方向滑动即可,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机构实现用于驱动遮蔽件的机构,用于该机构的设置空间也得以变小。
这里,在喷嘴盖隔着介质输送路而与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配置的情况下,在与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的介质引导件上形成介质引导件开口部,从而使喷嘴盖相对于喷墨头的喷嘴面进退。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遮蔽件来遮蔽介质引导件开口部。另外,在遮蔽的状态下,遮蔽件还可以利用为用于引导记录介质的介质引导件。
当在介质引导件开口部向介质输送路露出的状态下输送介质时,介质的端等容易钩挂到介质引导件开口部的缘部而导致在喷墨头的打印位置发生介质堵塞。通过利用遮蔽件封闭介质引导件开口部且利用该遮蔽件引导介质,能够可靠地防止这种弊害。另外,遮蔽件作为用于使喷嘴盖维持在保湿状态的封闭构件、用于遮蔽介质引导件开口部的遮蔽构件、及引导通过打印位置的介质的介质引导件(压板)而发挥功能,因此与使用多个构件的情况相比,机构变得简单,设置空间得以变小,制造成本的增加也得到了抑制。
接下来,在介质输送路的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将喷墨头的喷嘴面也同样沿上下方向配置,用于压盖喷嘴面的喷嘴盖的开口部也形成为上下长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在喷嘴盖的内部水分因重力而容易向下方移动,因此当水分从喷嘴盖内蒸腾时,尤其是上侧部分容易干燥。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遮蔽件来封闭喷嘴盖的开口部,因此能够防止水分的蒸腾,能够防止喷嘴盖的内部的上侧部分陷入干燥状态的情况。
另一方面,进行喷嘴盖的喷嘴压盖动作及遮蔽件的喷嘴盖封闭动作的驱动控制机构可以是如下的机构:在喷嘴盖位于压盖位置的状态及喷嘴盖从压盖位置移动至后退位置为止的期间,将遮蔽件保持在非抵接位置,当喷嘴盖返回到后退位置时,使遮蔽件从非抵接位置移动至抵接位置,在遮蔽件位于抵接位置的状态下,使喷嘴盖前进至与遮蔽件抵接的位置而形成该喷嘴盖的封闭状态。
作为这样的驱动控制机构,可以采用具备驱动电动机、喷嘴盖驱动机构和遮蔽件驱动机构的机构,其中,所述喷嘴盖驱动机构具备用于将驱动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转换成喷嘴盖的从后退位置至压盖位置之间的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凸轮,所述遮蔽件驱动机构具备用于将圆筒凸轮的旋转转换成与喷嘴盖的移动位置相对应的遮蔽件的从抵接位置至非抵接位置之间的直线往复运动的间歇齿轮及齿条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有:喷墨头;介质输送路,其输送记录介质而使该记录介质经由所述喷墨头的打印位置;喷嘴盖,其用于在从隔着所述介质输送路而与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的后退位置到横穿所述介质输送路而向所述喷嘴面侧前进从而覆盖在该喷嘴面上的压盖位置之间移动,以使该喷嘴面维持在保湿状态;遮蔽件,其用于封闭所述喷嘴盖的开口部以使该喷嘴盖的内部维持在保湿状态,
使所述遮蔽件沿着所述介质输送路的介质输送方向在从抵接位置至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抵接位置是所述遮蔽件能够与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压盖位置前进的所述喷嘴盖的所述开口部抵接的位置,所述非抵接位置是所述遮蔽件不与该开口部抵接的位置,
使该喷嘴盖在从所述后退位置朝向所述压盖位置前进的途中的位置与位于所述抵接位置的所述遮蔽件抵接,由此封闭所述喷嘴盖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保湿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进行所述喷嘴盖的喷嘴压盖动作及所述遮蔽件的喷嘴盖封闭动作的驱动控制机构,
在所述喷嘴盖位于所述压盖位置的状态及所述喷嘴盖从所述压盖位置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为止的期间,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将所述遮蔽件保持在所述非抵接位置,
当所述喷嘴盖返回到所述后退位置时,所述驱动控制机构使所述遮蔽件从所述非抵接位置移动至所述抵接位置,
在所述遮蔽件位于所述抵接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驱动控制机构使所述喷嘴盖前进至与所述遮蔽件抵接的位置而形成所述喷嘴盖的封闭状态。
根据该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未压盖喷墨头的喷嘴面的状态下,利用遮蔽件来封闭喷嘴盖的开口部,由此能够防止水分从喷嘴盖内的蒸腾。从而,能够在不使用保湿机构或清洗机构的情况下使喷嘴盖内维持在适当的保湿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支票处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支票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支票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结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支票处理装置的打印部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遮蔽件位于非遮蔽位置(非抵接位置)的状态的打印部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遮蔽件位于遮蔽位置(抵接位置)的状态的打印部的说明图。
图7是喷嘴盖覆盖喷墨头的喷嘴面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喷嘴盖位于后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通过遮蔽件来封闭喷嘴盖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喷嘴盖、盖罩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喷嘴盖驱动机构及遮蔽件驱动机构的简要结构图。
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1的机构而得到的简要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圆筒凸轮的凸轮槽的凸轮面形状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与圆筒凸轮的旋转相伴的各部的动作的圆筒凸轮线图。
图15是表示打印开始后的各部的动作的简要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圆筒凸轮位于50°的旋转位置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
图17是表示圆筒凸轮位于160°的旋转位置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
图18是表示圆筒凸轮位于297°的旋转位置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
图19是表示遮蔽件驱动机构的其它例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了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支票处理装置的情况,但本发明当然也可以同样适用于对支票以外的介质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装置。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支票处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支票处理装置的俯视图。支票处理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侧的主体箱体2、装置左右的开闭罩3、4。在主体箱体2与开闭罩3、4之间形成有用于输送作为记录介质的支票5的支票输送路(介质输送路)6。支票输送路6由向支票处理装置1的上面开口的规定深度的垂直槽限定,在俯视下弯曲成大致U字状。支票5在以其长边缘为上下的立起状态下沿着支票输送路6输送。
在支票输送路6的支票输送方向的上游端设有由与支票输送路6相同宽度的窄垂直槽构成的支票送出通路7,在支票送出通路7的上游端设有由宽度宽的垂直槽构成的支票供给部8。在支票输送路6的下游端,经由与支票输送路6相同宽度的窄垂直槽所构成的分支通路9而设有由宽度宽的垂直槽构成的第一支票排出部11,且经由宽度窄的垂直槽所构成的分支通路10而设有由宽度宽的垂直槽构成的第二支票排出部12。
在支票5的表面5a的下端部分沿其长边方向打印有磁墨字符识别列5A。在表面5a上在规定图案的背景下记载有金额、签票人、支票编号、签名等。另外,在支票的背面5b打印有用于防止伪造的背面图像及背书栏等。在本例中,支票5以表面5a朝向U字状的支票输送路6的外侧的方式插入到支票供给部8中。
插入到支票供给部8中的支票5被从支票送出通路7向支票输送路6送出。在沿着支票输送路6输送支票5的期间,通过配置在支票输送路6的两侧的读取部(未图示)来读取打印在支票5的表面5a上的磁墨字符识别列5A和表面图像、及打印在背面上的背面图像和背书栏。另外,通过设置在支票输送路6的弯曲成U字状的部分上的打印部50在支票5的背面打印银行户头账号等。进行了信息的读取及打印后的支票被向第一支票排出部11分配,并在此排出。另外,打印部50不对发生了无法读取、读取异常等的支票5进行打印,将这种支票5向第二支票排出部12分配,并在此排出。
图3是表示支票处理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结构图。参照该图,对沿着支票输送路径配置的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在支票供给部8的两侧部配置有未图示的供纸辊和按压构件,以立起状态收纳在支票供给部8中的支票5通过供纸辊向支票送出通路7送出。在支票送出通路7上配置有由送出辊21及未图示的阻尼辊(retard roller)构成的分离送出机构,从而将送出的支票5每次一张地向支票输送路6送出。
在支票输送路6中的送出辊21的下游侧的输送路部分配置有包括输送辊对22~24在内的多个输送辊对,通过上述输送辊对将支票5沿着支票输送路6而朝向支票排出部11、12输送。输送辊对22~24经由环状带25而在驱动电动机26的驱动下同步旋转。
在支票输送路6的上游侧的输送路部分配置有磁读取部27。磁读取部27具备能够读取用磁性墨等写入到支票5上的磁墨字符识别列5A的MICR等磁扫描器。在支票输送路6中的向装置左侧弯曲的输送路部分的上游侧的部位设置有对支票5的背面进行背书打印的打印部50。打印部50如后述所述(图4~图10)具备以沿装置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的行式喷墨头51,该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以朝向支票输送路6侧的状态配置。
在支票输送路6中的输送辊对23、24之间的部位设有读取支票5的两面的图像信息的光学式读取部28。光学式读取部28具备支票的表面读取用的光学扫描器28a和背面读取用的光学扫描器28b,各自的读取面以隔着支票输送路6而相面对的方式设置。
(打印部)
图4是取出打印部50中的喷墨头及喷嘴盖的周边部而示出的说明图。打印部50具备喷墨头51、密封该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的喷嘴盖52、收纳喷嘴盖52的喷嘴盖收纳部53、及用于封闭喷嘴盖52的开口部的遮蔽件55。如后所述,喷嘴盖52通过喷嘴盖驱动机构54而在从收纳于喷嘴盖收纳部53中的后退位置至密封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的压盖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另外,如后所述,遮蔽件55通过遮蔽件驱动机构56而在从遮蔽了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的遮蔽位置(能够封闭喷嘴盖52的开口部的抵接位置)至非遮蔽位置(非抵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喷嘴盖52及遮蔽件55的基于上述喷嘴盖驱动机构54及遮蔽件驱动机构56的移动由控制部57(参照图7~图9)来控制。
图5是省略喷墨头51而示出遮蔽件55位于非遮蔽位置(非抵接位置)时的打印部50的说明图,图6是省略喷墨头51而示出遮蔽件55位于遮蔽位置(抵接位置)时的打印部50的说明图。另外,图7是表示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由喷嘴盖52密封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图8是表示喷嘴盖52位于后退位置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图9是表示移动到遮蔽位置的遮蔽件55覆盖喷嘴盖52的开口部并且作为引导支票5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的形态的简要结构图。
参照上述图来说明打印部50的各部及动作。首先,喷墨头51以其喷嘴面51A与在支票输送路6上输送的支票5的打印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喷墨头51为行式喷墨头,根据赋予的打印数据,从形成在喷嘴面51A上的多个喷嘴向支票5的打印面喷出墨液滴,由此能够在该打印面上进行打印。
喷嘴盖52以其开口部52B与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对置的状态配置在喷嘴盖收纳部53内。喷嘴盖收纳部53在支票输送路6侧配置开口部53A,通过该开口部53A,喷嘴盖52向接近喷嘴面51A的方向突出来进行喷嘴面51A的压盖。即,喷嘴盖52能够在喷嘴盖驱动机构54的驱动力下向开口部52B从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离开的方向及接近喷嘴面51A的方向移动。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的与支票输送路6中的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对置的部分成为引导件开口部58A(介质引导件开口部),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位于此。另外,在引导件开口部58A的上游侧配置有上游侧固定引导件58,在引导件开口部58A的下游侧配置有下游侧固定引导件59。
在支票处理装置1处于断开电源的状态时,或在接通电源后至打印部50进行打印动作前,喷嘴盖52位于图7所示的压盖位置。在该状态下,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由喷嘴盖52密封而维持在保湿状态。
当打印部50开始打印动作时,喷嘴盖52从压盖位置后退至图8所示的后退位置。之后,如图9所示,遮蔽件55滑动至遮蔽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及引导件开口部58A的遮蔽位置,喷嘴盖52前进至与该遮蔽件55的背面抵接。由此,形成喷嘴盖52的封闭状态。
当在打印部50结束支票5的打印后等待下一张支票5输送来的停歇状态下经过了一定时间时,或在通过断开电源等而使支票处理装置1的动作停止时,喷嘴盖52再次向图7所示的压盖位置移动来密封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
这样,由于在支票5的打印中喷嘴盖52的开口部52B与遮蔽件55的背面抵接,因此喷嘴盖52的内部被遮蔽件55从外部空间遮蔽开。即,遮蔽件55作为用于封闭喷嘴盖52的开口部52B以使其内部维持在保湿状态的盖罩而发挥功能。从而,在喷嘴盖52中,能够防止水分从喷墨头51所喷出的墨液滴等蒸腾的现象。
另外,如图9所示,在支票5的输送时及反输送时,遮蔽件55在其遮蔽位置作为遮蔽上游侧固定引导件58与下游侧固定引导件59之间的引导件开口部58A和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的遮蔽构件而发挥功能,还作为光滑地连接上述引导件58、59之间的纸路径部分(介质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由此,不易发生纸堵塞等,能够顺畅地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遮蔽件55向接近喷嘴盖52的方向移动而与喷嘴盖52的开口缘部52A抵接,由此形成该喷嘴盖52的封闭状态。
接下来,图10是在控制部57的控制下进行的以打印部50的喷嘴盖52及遮蔽件55的动作为中心而示出的打印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开始打印,且通过喷嘴盖驱动机构54使喷嘴盖52从图7所示的压盖位置移动至图8所示的后退位置(步骤S1)。
然后,通过遮蔽件驱动机构56使遮蔽件55滑动至遮蔽位置(抵接位置)后(步骤S2),通过喷嘴盖驱动机构54使位于后退位置的喷嘴盖52移动至其开口部52B的开口缘部52A与遮蔽件55的背面抵接的位置为止(步骤S3)。在该状态下,开始支票5的打印(步骤S3)。
结束支票5的打印时(步骤SS),控制部57从打印结束开始计时(步骤S6)。在计时时间到达预先设定的时间前再次开始打印(步骤S7为是)时,重置计时时间且再次开始支票5的打印(步骤S4)。
当计时时间到达预先设定的时间时(步骤S7为否),喷嘴盖52通过喷嘴盖驱动机构54从与遮蔽件55的背面抵接的位置(图9)移动至后退位置(图8)(步骤S8),通过遮蔽件驱动机构56使遮蔽件55从遮蔽位置(抵接位置)滑动至非遮蔽位置(非抵接位置)(步骤S9)。接下来,喷嘴盖驱动机构54使喷嘴盖52从后退位置前进至压盖位置,由此喷嘴面51A被喷嘴盖52密封(步骤S10)。
这样,根据支票处理装置1,在喷嘴盖52没有压盖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时,能够由遮蔽件55密闭喷嘴盖52的开口部52B。由此,喷嘴盖52的内部不会长期暴露在外部空气中,因此能够防止水分从喷嘴盖52的内部蒸腾的现象。
(喷嘴盖驱动机构及遮蔽件驱动机构的示例)
图11是表示驱动喷嘴盖52及遮蔽件55的驱动控制机构的一例的简要结构图,表示喷嘴盖52位于压盖位置且遮蔽件55位于非遮蔽位置(非抵接位置)的状态。图12是从支票输送路6的相反侧观察图11所示的驱动控制机构而得到的简要结构图。驱动控制机构60具有喷嘴盖驱动机构54A和遮蔽件驱动机构56A。喷嘴盖驱动机构54A具备驱动电动机61、将驱动电动机61的输出旋转转换成喷嘴盖52的从后退位置至压盖位置之间的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凸轮62。遮蔽件驱动机构56A具有将圆筒凸轮62的旋转转换成遮蔽件55的从遮蔽位置(抵接位置)至非遮蔽位置(非抵接位置)之间的直线往复运动的间歇齿轮63及齿条齿轮64。
在控制部57的控制下,驱动控制机构60如下进行喷嘴盖52的喷嘴压盖动作、遮蔽件55对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的遮蔽动作及遮蔽件55的喷嘴盖封闭动作。首先,在喷嘴盖52位于压盖位置的状态及喷嘴盖52从压盖位置移动至后退位置为止的期间,将遮蔽件55保持在非遮蔽位置。另外,当喷嘴盖52返回后退位置时,将遮蔽件55从非遮蔽位置开始向遮蔽位置移动,从而封闭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进而,在遮蔽件55位于遮蔽位置的状态下,使喷嘴盖52前进至与遮蔽件55的背面抵接的位置而形成喷嘴盖52的封闭状态。
详细说明的话,喷嘴盖驱动机构54A具备将驱动电动机61的输出旋转减速而向圆筒凸轮62传递的减速齿轮列65。圆筒凸轮62具备:沿着外周面而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凸轮槽66的水平配置的圆筒部67;以同轴状态一体地形成在该圆筒部67的一端的大径的间歇齿轮63a;以同轴状态一体地形成在圆筒部67的另一端的小径的间歇齿轮63b。间歇齿轮63a、63b是具备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未形成有外齿的外齿欠缺部分的齿轮。
从下侧垂直延伸的作为凸轮从动件的垂直销68以能够滑动的状态插入到圆筒凸轮62的凸轮槽66中。垂直销68一体地形成在喷嘴盖52的上端面,喷嘴盖52由未图示的喷嘴盖收纳部53以能够沿圆筒凸轮6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往复直线移动的状态支承。当圆筒凸轮62旋转时,插入到该凸轮槽66中的垂直销68在圆筒凸轮6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安装有垂直销68的喷嘴盖52也在同一方向上移动。由于形成有圆筒凸轮62的凸轮槽66,从而使得喷嘴盖52在从收纳于喷嘴盖收纳部53中的后退位置至压盖位置之间移动。
另一方面,遮蔽件驱动机构56A具备与圆筒凸轮62的小径的间歇齿轮63b啮合的传递齿轮列70。在传递齿轮列70的最终级齿轮71上以同轴状态安装有驱动侧锥齿轮72,驱动侧锥齿轮72与绕垂直轴线旋转的从动侧锥齿轮73啮合。在上端安装有从动侧锥齿轮73的垂直轴74沿着遮蔽件55的背面而垂直延伸。在该垂直轴74的上下的部位以同轴状态安装有一对小齿轮64a。上述小齿轮64a与形成在遮蔽件55的背面上的一对齿条64b啮合。
当圆筒凸轮62旋转而使喷嘴盖52移动时,小齿轮64a以与喷嘴盖52规定的同步向规定方向旋转,与小齿轮64a啮合的齿条64b向沿着支票输送路6的方向进行直线往复移动。并且,形成有齿条64b的遮蔽件55在从遮蔽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的遮蔽位置至非遮蔽位置之间进行直线往复移动。
图13是表示圆筒凸轮62的规定凸轮槽66的凸轮面66A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与圆筒凸轮62的旋转角相对的喷嘴盖52的位置(盖位置)及遮蔽件55的位置(遮蔽件行程)的圆筒凸轮线图。在本例的驱动控制机构60中,利用圆筒凸轮62的相位(旋转角)来确定喷嘴盖52及遮蔽件55的位置。另外,在本例中,圆筒凸轮62从原点位置(旋转角0°)向顺时针方向(CW)旋转50°的位置为待机位置,旋转297°的位置为打印执行位置。
在待机位置时,喷嘴盖52位于覆盖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的压盖位置,遮蔽件55位于非遮蔽位置。在打印执行位置时,遮蔽件55位于遮蔽位置,喷嘴盖52位于与该遮蔽件55的背面抵接的封闭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中,将喷嘴盖52的位置如下表示:后退位置为“0:打开”,压盖位置为“9:关闭”。另外,将遮蔽件55的位置用从非遮蔽位置向遮蔽方向的行程量(mm)表示,将非遮蔽位置表示为行程量为“0”的遮蔽件打开位置,将遮蔽位置表示为遮蔽件关闭位置。
图15是表示打印开始后的各部的动作的简要流程图。另外,图16是表示圆筒凸轮62位于50°的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圆筒凸轮62位于160°的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圆筒凸轮62位于297°的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按照图15的流程图来说明各部的动作。在打印开始前的待机状态下,圆筒凸轮62位于50°的待机位置(参照图16),由喷嘴盖52压盖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盖关闭位置),遮蔽件55位于非遮蔽位置(遮蔽件打开位置)。
当接收到打印动作的开始指令时,例如控制部57(参照图8~图10)从上位的计算机接收到打印开始指令时,开始动作1。在动作1中,从图14可知,例如驱动电动机61向顺时针方向(CW)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圆筒凸轮62从50°旋转至95°。在该期间,喷嘴盖52从压盖位置朝向后退位置后退规定量,遮蔽件55保持在非遮蔽位置(遮蔽件打开位置)。
当圆筒凸轮62到达95°的旋转位置时,开始动作2,在圆筒凸轮62旋转至160°的位置为止的期间进行清洗。清洗是从喷墨头51的各喷嘴朝向喷嘴盖52喷出墨液滴的空打动作,由此排出喷嘴内的增粘了的墨,使处于不良状态的喷嘴恢复。当圆筒凸轮62到达160°的位置时,喷嘴盖52到达后退位置(盖打开位置,参照图17)。
在圆筒凸轮62到达160°的旋转位置后,开始动作3。在动作3中,圆筒凸轮62从160°的位置朝向297°的位置旋转。在动作3中,喷嘴盖52保持在后退位置。遮蔽件55从非遮蔽位置朝向遮蔽位置滑动,当圆筒凸轮62到达275°的旋转位置时,遮蔽件55到达完全遮蔽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的遮蔽位置。另外,从跟前的圆筒凸轮62通过260°的旋转位置的时刻开始,形成位于后退位置的喷嘴盖52前进而与位于遮蔽位置的遮蔽件55的背面抵接的喷嘴盖的封闭状态(盖抵接位置,参照图18)。
在圆筒凸轮62到达297°的旋转位置后,开始动作4。即,执行打印动作,利用喷墨头51对通过打印位置的支票5的背面进行背书打印。
打印结束后开始动作5。在动作5中,例如驱动电动机61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从而使圆筒凸轮62返回到待机位置即50°的旋转位置。由此,首先,喷嘴盖52从与遮蔽件55的背面抵接的位置朝向后退位置后退。接下来,遮蔽件55开始从遮蔽位置朝向非遮蔽位置滑动。在遮蔽件55滑动到非遮蔽位置后,喷嘴盖从后退位置通过喷嘴盖收纳部53的开口部53A而朝向压盖位置前进,从而返回到密封喷墨头51的喷嘴面51A的状态(参照图16)。
这样,在本例的驱动控制机构60中,能够通过单一的驱动电动机61使间歇齿轮63及圆筒凸轮62旋转,使喷嘴盖52及遮蔽件55以规定的同步进行动作。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喷嘴盖驱动机构54及遮蔽件驱动机构5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经由一对锥齿轮来驱动小齿轮64a旋转,从而使形成在遮蔽件55的背面上的齿条64b移动。但也可以取代该方式,例如图19所示,在遮蔽件55的上端面形成齿条64b,从圆筒凸轮62的间歇齿轮63b经由传递齿轮列直接驱动与该齿条64b啮合的小齿轮64a旋转。

Claims (4)

1.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喷墨头;
介质输送路,其输送记录介质而使该记录介质经由所述喷墨头的打印位置;
喷嘴盖,其用于在从隔着所述介质输送路而与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的后退位置到横穿所述介质输送路而向所述喷嘴面侧前进从而覆盖在该喷嘴面上的压盖位置之间移动,以使该喷嘴面维持在保湿状态;
遮蔽件,其用于封闭所述喷嘴盖的开口部以使该喷嘴盖的内部维持在保湿状态;
驱动控制机构,其进行所述喷嘴盖的喷嘴压盖动作及所述遮蔽件的喷嘴盖封闭动作,
所述遮蔽件能够沿着所述介质输送路的介质输送方向在从抵接位置到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抵接位置是所述遮蔽件能够与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压盖位置前进的所述喷嘴盖的所述开口部抵接的位置,所述非抵接位置是所述遮蔽件不与该开口部抵接的位置,
所述喷嘴盖在从所述后退位置朝向所述压盖位置前进的途中的位置与位于所述抵接位置的所述遮蔽件抵接,从而使该喷嘴盖的所述开口部被封闭,形成保湿状态,
所述驱动控制机构是如下的机构:在所述喷嘴盖位于所述压盖位置的状态及所述喷嘴盖从所述压盖位置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为止的期间,将所述遮蔽件保持在所述非抵接位置,当所述喷嘴盖返回到所述后退位置时,使所述遮蔽件从所述非抵接位置移动至所述抵接位置,在所述遮蔽件位于所述抵接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喷嘴盖前进至与所述遮蔽件抵接的位置而形成该喷嘴盖的封闭状态,
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具备:
驱动电动机;
喷嘴盖驱动机构,其具备用于将所述驱动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转换成所述喷嘴盖的从所述后退位置至所述压盖位置之间的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凸轮;
遮蔽件驱动机构,其具备用于将所述圆筒凸轮的旋转转换成与所述喷嘴盖的移动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遮蔽件的从所述抵接位置至所述非抵接位置之间的直线往复运动的间歇齿轮及齿条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介质引导件,其隔着所述介质输送路而与所述喷墨头对置配置;
介质引导件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介质引导件上,用于使所述喷嘴盖相对于所述喷墨头的所述喷嘴面进退,
所述遮蔽件在所述抵接位置处遮蔽所述介质引导件开口部,且作为用于引导所述记录介质的介质引导件而发挥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盖的所述开口部的形状为与装置水平方向相比在装置铅垂方向上更长的形状。
4.一种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有:喷墨头;介质输送路,其输送记录介质而使该记录介质经由所述喷墨头的打印位置;喷嘴盖,其用于在从隔着所述介质输送路而与所述喷墨头的喷嘴面对置的后退位置到横穿所述介质输送路而向所述喷嘴面侧前进从而覆盖在该喷嘴面上的压盖位置之间移动,以使该喷嘴面维持在保湿状态;遮蔽件,其用于封闭所述喷嘴盖的开口部以使该喷嘴盖的内部维持在保湿状态;驱动控制机构,其进行所述喷嘴盖的喷嘴压盖动作及所述遮蔽件的喷嘴盖封闭动作,
使所述遮蔽件沿着所述介质输送路的介质输送方向在从抵接位置至非抵接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抵接位置是所述遮蔽件能够与从所述后退位置向所述压盖位置前进的所述喷嘴盖的所述开口部抵接的位置,所述非抵接位置是所述遮蔽件不与该开口部抵接的位置,
使该喷嘴盖在从所述后退位置朝向所述压盖位置前进的途中的位置与位于所述抵接位置的所述遮蔽件抵接,由此封闭所述喷嘴盖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保湿状态,
在所述喷嘴盖位于所述压盖位置的状态及所述喷嘴盖从所述压盖位置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为止的期间,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将所述遮蔽件保持在所述非抵接位置,
当所述喷嘴盖返回到所述后退位置时,所述驱动控制机构使所述遮蔽件从所述非抵接位置移动至所述抵接位置,
在所述遮蔽件位于所述抵接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驱动控制机构使所述喷嘴盖前进至与所述遮蔽件抵接的位置而形成所述喷嘴盖的封闭状态,
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具备:
驱动电动机;
喷嘴盖驱动机构,其具备用于将所述驱动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转换成所述喷嘴盖的从所述后退位置至所述压盖位置之间的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凸轮;
遮蔽件驱动机构,其具备用于将所述圆筒凸轮的旋转转换成与所述喷嘴盖的移动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遮蔽件的从所述抵接位置至所述非抵接位置之间的直线往复运动的间歇齿轮及齿条齿轮。
CN201110439460.0A 2011-01-06 2011-12-23 喷墨打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82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1253 2011-01-06
JP2011001253 2011-01-06
JP2011145363A JP5811633B2 (ja) 2011-01-06 2011-06-30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1-145363 2011-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2248A CN102582248A (zh) 2012-07-18
CN102582248B true CN102582248B (zh) 2015-03-18

Family

ID=4645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94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82248B (zh) 2011-01-06 2011-12-23 喷墨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544984B2 (zh)
JP (1) JP5811633B2 (zh)
CN (1) CN1025822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6497A (ja) 2011-03-15 2012-10-25 Seiko Epson Corp 複合型印刷装置
JP2013056491A (ja) * 2011-09-09 2013-03-28 Seiko Epson Corp 媒体処理装置
US9240088B1 (en) * 2014-08-12 2016-01-19 Harland Clarke Corp. Negotiable instrument with dual-sided variable printing
JP6500631B2 (ja) * 2015-06-23 2019-04-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7071267B2 (ja) * 2016-01-18 2022-05-18 ベクトン・ディキンソン・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Ivニードルレスコネクタのための消毒キャップ
JP2018065303A (ja) 2016-10-20 2018-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DE102018210836A1 (de) * 2017-08-08 2019-02-1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und Trocknen von Bedruckstoff
US11577469B2 (en) * 2017-08-10 2023-02-14 Shanghai Mi Fang Electronics Ltd. 3D printer
DE102019107986A1 (de) * 2019-03-28 2020-10-01 Koenig & Bauer Ag Druckaggreg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3859A (en) * 1985-03-28 1993-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apping a recording head assembly
US4692778A (en) * 1985-03-28 1987-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with a recording unit and paper feed cover and a sealing member
US5040000A (en) * 1988-05-12 1991-08-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space saving ink recovery system
JPH05278223A (ja) * 1992-03-31 1993-10-26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用キャップ装置
JP3907708B2 (ja) * 1994-04-01 2007-04-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記録ヘッドの保守方法
US5742303A (en) * 1995-05-24 1998-04-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rap door spittoon for inkjet aerosol mist control
JP2001018408A (ja) 1999-07-09 2001-01-2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保湿液吐出制御方法
JP2001162816A (ja) * 1999-09-29 2001-06-1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73896B2 (ja) * 2003-09-24 2009-06-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6082236A (ja) * 2004-09-14 2006-03-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42564A (ja) * 2004-11-17 2006-06-08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5162984B2 (ja) * 2007-07-13 2013-03-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
JP2009184132A (ja) * 2008-02-04 2009-08-2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9226719A (ja) 2008-03-21 2009-10-08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0083121A (ja) * 2008-10-03 2010-04-1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76445A1 (en) 2012-07-12
JP5811633B2 (ja) 2015-11-11
JP2012153132A (ja) 2012-08-16
US20130335480A1 (en) 2013-12-19
CN102582248A (zh) 2012-07-18
US8807702B2 (en) 2014-08-19
US8544984B2 (en) 201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2248B (zh) 喷墨打印装置
CN100588553C (zh) 具有支撑纸张的压印平板和可动支撑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3077564B (zh) 介质处理装置
US6688739B2 (en)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with integral ink jet printing
CN1990242B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N102653180B (zh) 清洁装置及包括该清洁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CN100586724C (zh) 墨盒装载装置及墨盒单元
CN102673183B (zh) 复合型印刷装置
CN101746145B (zh) 流体喷射装置
CN103826861B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移送方法
US6655776B2 (en) Media pack for combination image acquisition and printing device
US6890055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US9539815B2 (en) Low-profile service stations for use with printers
CN108327405B (zh) 记录装置
JP44707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033639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leaning a recording head, and a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ncoding the method
US9233542B2 (en) Wiper device, fluid ejection device, and wiping method
CN101096145B (zh) 喷墨打印机
CN102700962A (zh) 记录装置
JP337614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609709B2 (en) Sheet member feeding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recording mechanism
JP650063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2205738A (zh) 介质处理装置的间隙控制方法及介质处理装置
JP2008213190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