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7658A - 保持器和噪音电流吸收器 - Google Patents

保持器和噪音电流吸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7658A
CN102577658A CN2010800478371A CN201080047837A CN102577658A CN 102577658 A CN102577658 A CN 102577658A CN 2010800478371 A CN2010800478371 A CN 2010800478371A CN 201080047837 A CN201080047837 A CN 201080047837A CN 102577658 A CN102577658 A CN 102577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orporating section
curved wall
pair
bendable curved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78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7658B (zh
Inventor
川合秀治
柳濑良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7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7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ransient suppres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2017/065Core mounted around conductor to absorb noise, e.g. EMI fil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保持器包括一对具有开口面的收纳部、连接一对收纳部的外周面的连接部。一对收纳部的开口面合在一起时,保持器处于闭合状态,当一对收纳部的开口面分开时,保持器处于打开状态。构成收纳部的壁面的一部分构造为能够变形的可弯曲壁,并且连接部连接到可弯曲壁。

Description

保持器和噪音电流吸收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国际申请要求于2009年10月22日在日本特许厅提交的第2009-243667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对分别具有开口面的收纳部和连接该一对收纳部的外部周边表面的连接部的保持器,并且进一步涉及使用该保持器的噪音电流吸收器。
背景技术
对于吸收在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噪音的方法,一种已知的技术是在电线周围安装磁体,通过该磁体吸收流经电线的电流的噪音。
例如,一种噪音电流吸收器(参见专利文献1)是已知的,其中将通过在轴向分割圆柱体而成形的一对磁体分别收纳在噪音电流吸收器的一对收纳部中,并且可以通过铰链打开和闭合以此方式收纳该磁体的一对收纳部。在这种噪音电流吸收器中,当收纳部闭合时,磁体收纳在收纳部中且电线穿过圆柱体的内部,将与分成两部分的磁体的接合面合在一起。因此形成磁性的闭合磁路,从而能够获得噪音吸收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已知技术,其中,磁体设有槽和收纳部,收纳部设有与槽卡合的突出部,以便当噪音电流吸收器打开时,防止磁体从收纳部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公开号为H5-37453的日本已审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常,通过烧结来制造收纳在收纳部中的磁体。通过烧结来收缩磁体,且磁体的尺寸减小。因为模制时密度的变化而导致磁体的收缩不同,因此难以在烧结之后得到高精度的尺寸均匀的磁体。
如果磁体制造地过大,可能很难将磁体插入到收纳部中,或者当与卡合突出部相卡合时,可能会损坏磁体。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磁体可以被制造为稍小于收纳部。
当噪音电流吸收器闭合且附接到电线时,如果分为两部分的磁体的接合面不能对准且接合面积变小,则降低了噪音吸收效果。
但是,在将基于上述原因而制造的较小磁体收纳在收纳部中时,在收纳部的内表面和磁体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因此,磁体在收纳部中移动,并且当噪音电流吸收器闭合时,不能控制磁体在收纳部中的定位。结果是,当噪音电流吸收器闭合时,可能会使未对准的磁体接合面增大,因此可能会观察到噪音吸收特性变化很大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限制所收纳的部件移动的保持器和噪音电流吸收器。
解决问题的方式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保持器,其包括具有开口面的一对收纳部和连接一对收纳部的外周面的连接部。保持器被配置为当一对收纳部的开口面合在一起或邻接时保持器处于闭合状态,而当一对收纳部的开口面分开时保持器处于打开状态。在该保持器中,构成每个收纳部的壁面的一部分被构造为能够变形的可弯曲壁,并且连接部连接到可弯曲壁。
在以此方式构造的保持器中,当保持器从打开状态转变成闭合状态时,通过连接部推压可弯曲壁且使可弯曲壁变形,可弯曲壁向收纳部的内部移动。从而,减小了在收纳部所收纳的部件与收纳部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减小收纳部所收纳的部件的可移动范围。
因此,在上述的保持器中,当保持器处于闭合状态时,可以限制所收纳的部件的移动。
此外,只要上述可弯曲壁被构造为能够变形,可弯曲壁就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变形,例如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并且可弯曲壁的结构不限于特定结构。例如,可弯曲壁可以如下构造。
在上述的保持器中,可弯曲壁可以夹在多个狭缝之间,多个狭缝形成为延伸到壁面的端部。
在以此方式构造的保持器中,可弯曲壁是由狭缝夹住的舌片,因此当通过连接部等推压可弯曲壁时,可弯曲壁可以容易地变形。
上述保持器可以设有从可弯曲壁向收纳部内部突出的突出部。
在以此方式构造的保持器中,突出部与收纳在收纳部中的部件相卡合,以阻止收纳的部件从收纳部中脱离。
此外,突出部设置在可弯曲壁处。因此,即使当部件收纳在收纳部中时突出部与所收纳的部件相接触,可弯曲壁发生变形且可以减小施加到突出部和所收纳的部件的压力,因此能够防止所收纳的部件或突出部损坏。
如果可弯曲壁向外变形,例如通过施加使一对收纳部分开的力,相应地形成在可弯曲壁上的突出部也向外移动。因此,当所收纳的部件从收纳部移走时,通过使可弯曲壁向外变形且向外移动突出部,突出部不会接触所收纳的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部件。
在保持器中,可弯曲壁的变形方向可以是朝向与形成有可弯曲壁的收纳部的可弯曲壁相对的壁面的方向。
在以此方式构造的保持器中,当保持器闭合时,可弯曲壁向与形成有可弯曲壁的收纳部处的可弯曲壁相对的壁面(以下称为相对壁面)变形。因此,当保持器闭合时,可弯曲壁和相对壁面之间的间隙减小,并且所收纳的部件可以保持靠近相对壁面。此外,通过将所收纳的部件插入到可弯曲壁和相对壁面的方式来成形,可以更加可靠地保持所收纳的部件。
保持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一对收纳部的一个上的卡合部、和设置在一对收纳部的另一个上的被卡合部。保持器可以被配置为当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相卡合时保持在闭合状态。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可以形成在与可弯曲壁相对的壁面上。
在以此方式构造的保持器中,在收纳部的壁面上形成有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区域(以下称为卡合区域)因卡合而不容易变形,因此与其它区域相比,该区域的形状更加稳定。
因此,当保持器处于闭合状态时,即使设置在可弯曲壁和卡合区域之间的部件与卡合区域相接触,壁面的形状也不会改变且收纳的部件可以被稳固地保持。此外,通过将所收纳的部件插入到可弯曲壁和卡合区域的方式来成形,可以更加可靠地保持所收纳的部件。
在上述保持器中,连接部的弹簧常数的值可以设计为小于可弯曲壁的弹簧常数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每个可弯曲壁的弹簧常数,因此当一对收纳部闭合时,可弯曲壁弯曲。
如上所述的保持器被认为用于各种目的。尤其是,有利的是,磁体被选择作为所收纳的部件并且保持器用作在其中收纳磁体的噪音电流吸收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噪音电流吸收器,噪音电流吸收器具有如上所述的保持器、和在轴向上将环状体分割成两部分而成形的一对磁体。
噪音电流吸收器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设置:一对磁体分别收纳在一对收纳部中,并且当一对收纳部处于打开状态时,一对磁体不接合,当一对收纳部处于闭合状态时,一对磁体接合成环状。
以与上述的保持器相同的方式,以这种方式设置的噪音电流吸收器中,可以保持作为收纳的部件的磁体,同时限制磁体的移动。即,当收纳部闭合时,未对准的磁体接合面积不会增加,因此可以减小噪音吸收特性中的波动。
此外,通过闭合噪音电流吸收器,磁体显示为环状并且形成磁性闭合磁路,因此能够获取穿过磁体的电线的噪音吸收效果。
只要上述的一对磁体可以接合成环状,则一对磁体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结构。例如,磁体可以形成为在轴向具有较小厚度的环状,或者在轴向具有较大厚度的环状(即圆柱形)。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噪音电流吸收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保持器(铁氧体被从噪音电流吸收器中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可弯曲壁及其外围的放大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铁氧体的立体图。
图5A和5B是噪音电流吸收器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6A和6B是可弯曲壁和连接部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7是比较实施例的噪音电流吸收器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8A和8B分别是用于说明可弯曲壁的设计实施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9A、9B和9C是示出变型实施例的可弯曲壁的视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变型实施例的可弯曲壁的视图。
图11A和11B是示出变型实施例的可弯曲壁的视图。
参考标记的说明
1…噪音电流吸收器,10a、10b…收纳部,
11…可弯曲壁,12…狭缝,
13…第一突出部,14…第二突出部,
15…偏置件,16…卡合部,
17…被卡合部,18…凹槽,
20…连接部,21…凸部,
22…突出部,30…铁氧体,
31…电线插入槽,
32…接合面,33…卡合槽
40…插入孔,41、42…凹槽
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噪音电流吸收器1设置有一对收纳部10a和10b、连接收纳部10a和10b的两个连接部20、和收纳在一对收纳部10a和10b中的一对铁氧体30。噪音电流吸收器1设置为抑制噪音(噪音电流)通过电线的传播。铁氧体30对应于本发明的磁体的实例。
图2示出了铁氧体30被从噪音电流吸收器1中移走的状态。图2中的一对收纳部10a和10b、与连接部20构成的结构由合成树脂整体形成,并且此结构对应于本发明保持器的实例。
因为收纳部10a和10b在结构上相似,所以将参照收纳部10a来说明相应结构。
通过在轴向将中空的圆柱体分成两部分来形成收纳部10,并且收纳部10在其上侧具有开口面。可以通过该开口面放入或取出铁氧体30。
在构成收纳部10a的壁面中、在收纳部10b旁边的壁面上(附图中的右侧)、前后端部附近的部分形成为一对前后可弯曲壁11,每个可弯曲壁11都具有适于在左右方向摆动和变形的上端部。在以下的说明中,每个可弯曲壁11的上端部表示摆动的末端部。
图3示出可弯曲壁11附近的放大图。可弯曲壁11定位和放置在多个狭缝12之间,狭缝12形成为从收纳部10a的壁面的端部向下延伸。因此,可弯曲壁11是部分独立于收纳部的前壁面和后壁面的舌片,以使上端部111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容易地摆动。
可弯曲壁11形成有第一突出部13,第一突出部13向收纳部10a的内部(向附图中的左侧)突出。
这里,返回图2,位于形成有可弯曲壁11的壁面的相对侧(附图中的左侧)的收纳部10a的壁面,形成有第二突出部14,第二突出部14向收纳部10a的内部(附图中的右侧)突出。
在收纳部10a的底面处,收纳部10a形成有偏置件15,以突出到收纳部10a的内部,偏置件15向上偏置铁氧体30。
接着,将描述收纳部10a和收纳部10b之间不同的结构。
在收纳部10a的壁面处,即位于可弯曲壁11的相对侧(附图的左侧)的壁面处,突起的卡合部16形成在前后方向上互相远离的两点处,并且向收纳部10a的外部(附图中左侧)突出。另一方面,对于收纳部10b,在收纳部10b的壁面处,即位于可弯曲壁11的相对侧(附图的右侧)的壁面处,被卡合部17形成于前后方向上的互相远离的两点处。被卡合部17是其中可以插入接合部16的贯通孔。卡合部16和被卡合部17分别设置在面向可弯曲壁11的壁面处。
凹槽18a和18b分别形成在收纳部10a和10b的前端和后端,每个凹槽都显示为大体半圆形并具有多个突出部。
连接部20是连接收纳部10a的外周面和收纳部10b的外周面的直板部件,连接部20分别连接到收纳部10a和10b的可弯曲壁11处。此外,如图3所示,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连接部20的中间部分形成为凸部21,凸部21的厚度大于连接部20的其它部分的厚度。当连接部20弯曲时,除了凸部21之外,其它部分都弯曲。
如图4所示,通过在轴向上将具有轴向长度的环状体(即圆柱体)分为两部分来形成每个铁氧体30。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电线插入槽31,沿轴向(附图的前向和后向)形成于铁氧体30的中央。接合面32形成在铁氧体30的两侧。
在铁氧体30的左右侧面上形成有卡合槽33,以卡合第一突出部13和第二突出部14。每个收纳部10a和10b都收纳相同的铁氧体30。
图5A和5B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噪音电流吸收器1的端面在前后向上的截面图。
如图5A所示,通过使开口面相互分开,使噪音电流吸收器1处于打开状态,以便放入和取出铁氧体30。第一突出部13和第二突出部14与铁氧体30的卡合槽33相卡合,因此阻止铁氧体30从收纳部10a和10b中轻易地脱离。在此状态下,铁氧体30还没有接合且没有显示为环状体。
同时,如图5B所示,收纳部10a和10b形成闭合状态,开口面合在一起,因此收纳的铁氧体30不能被取出。此时,卡合部16与被卡合部17相卡合,因此保持噪音电流吸收器1闭合。
在噪音电流吸收器1处于闭合状态时,铁氧体30显示为环状体,接合面32互相接合在一起。环状体的贯通孔,即由两个电线插入槽31所围绕的区域,是用于使电线插入通过的插入孔40。通过偏置件15将每个铁氧体30向每个收纳部10a和10b的每个开口面进行偏置,以使铁氧体30牢固地接合。
沿铁氧体30的电线插入槽31定位收纳部10a和10b的凹槽18a和18b,以便甚至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处于闭合状态也不覆盖插入孔40。
(2)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设置的噪音电流吸收器1,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处于闭合状态时,可弯曲壁11的上端向收纳部10a和10b的内部弯曲。
将参照图6A和6B描述这种结构,图6A和6B是前后方向上的可弯曲壁11和连接部20的侧视图。参照图6A左侧处的可弯曲壁11L,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闭合时,右侧可弯曲壁11R在箭头X方向上移动并且翻转过来,以便能够移动到可弯曲壁11L的上方。
此时,连接部20连接到可弯曲壁11L和11R的主面。因此,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从打开状态转换为闭合状态时,连接部20根据可弯曲壁11R的移动而弯曲。此时,在连接部20的弯曲部试图回复原状的情况下,产生弹性力。
如果可弯曲壁11L和11R设置有不摆动且不变形的上端,如图6A中的虚线所示,只有连接部20进行弯曲。但是,因为可弯曲壁11L和11R是可变形的,如图6B所示,可弯曲壁11L的上端部111L和可弯曲壁11R的上端部111R在箭头Y方向上进行弯曲和变形,以便减小连接部20的弯曲量。
如上所述,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闭合时,如图5B所示,可弯曲壁11的上端部在收纳部10a和10b的内部方向上弯曲以移动(向着与可弯曲壁11相对的壁面)。因此,减小了铁氧体30与收纳部10a和10b的壁面之间的间隙,铁氧体30被可弯曲壁11推动且沿收纳部10a和10b的左侧壁面定位。
因此,铁氧体30保持在沿左侧壁面的位置处,以便当一对铁氧体30没有互相对准时,阻止一对铁氧体30相接合,铁氧体30的接合面32的接合面积稳定在某一值附近。因此,可以减小由于在每次闭合噪音电流吸收器1时产生的接合面积的变化而引起的噪音吸收特性的波动。
即便在收纳部10a、10b的壁面与铁氧体30之间的间隙没有完全消除,只要能够通过可弯曲壁11减小间隙,就有可能减小铁氧体30的移动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未对准的接合区域且可以减小噪音吸收特性的波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噪音电流吸收器1中,在当噪音电流吸收器闭合时可弯曲壁11变形的方向上的一侧处的壁面上,形成卡合部16和被卡合部17。当卡合部16与被卡合部17相卡合时,形成卡合部16和被卡合部17的区域(以下称为卡合区域)不会因卡合而变形,因此与另一区域相比,该区域的形状更加稳定。
因此,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处于闭合状态时,设置在可弯曲壁11和卡合区域之间的铁氧体30接触卡合区域,壁面的形状不会改变且可以稳固地保持铁氧体30。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噪音电流吸收器1中,由于可弯曲壁11的变形减小了每个连接部20的弯曲量。因此,可以减小对连接部20的负荷且防止连接部20的损坏。
此外,当铁氧体30插入收纳部10a和10b中时,第一突出部13和第二突出部14在与卡合槽33相卡合之前,被铁氧体30向外推压。此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噪音电流吸收器1中,因为第一突出部13附接在可弯曲壁11处,所以可弯曲壁11向收纳部10a和10b的外部变形。
因此,在将铁氧体30插入到收纳部10a和10b时,可以降低由第一突出部13施加到铁氧体30上的压力且防止正被插入的铁氧体损坏。
通过以收纳部10a和10b相互分离且当铁氧体30被从收纳部10a和10b移走时可弯曲壁11向外部变形的方式来施加力,第一突出部13被移向外部且很难与铁氧体30接触。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取出铁氧体30。
作为一个比较实施例,图7示出了未设置有可弯曲壁11(没有变形幅度)的噪音电流吸收器的截面图。在此噪音电流吸收器中,在铁氧体容纳在收纳部10a和10b的情况下,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铁氧体30的空隙较大。因此,当噪音电流吸收器闭合时,铁氧体30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不稳定,接合面积不能保持在一定值上且进行波动。因此,噪音吸收特性波动很大。
(3)可弯曲壁和连接部的设计方案
上述实施方式的噪音电流吸收器1按照以下方式设置: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闭合时,连接部2020和可弯曲壁11被弯曲。但是,如果与连接部20相比,可弯曲壁11设置为不容易被弯曲,那么只有连接部20被弯曲且可弯曲壁11不被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会充分获得上述避免未对准的效果。
因此,需要考虑可弯曲壁11可充分弯曲的可弯曲壁11和连接部20的结构。
连接部11和连接部20之间的关系可视为垂直接合的悬臂。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闭合时,通过比较弹簧常数,可以认识到,可弯曲壁11还是连接部20首先开始弯曲。具有较大弹簧常数的部件是刚性的,而具有较小弹簧常数的部件首先开始弯曲。
弹簧常数k由以下公式表示。
k=Ebt3/4L3
其中,E是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b是板宽,t是板厚,L是长度。
纵向弹性模量E是材料固有的恒定值。当可弯曲壁11和连接部20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时,实际上可以对照以下描述的k′值。
k′=bt3/4L3
这里,通过将可弯曲壁11的k′值设计为小于连接部20的k′值,可以使可弯曲壁11首先弯曲,因此可弯曲壁11可以可靠地弯曲。
将以具体实施例给出说明。图8A是从上方观察可弯曲壁11和连接部20得到的视图。图8B是从前后方向观察可弯曲壁11和连接部20而得到的视图。如图8A所示,根据实施方式,可弯曲壁11和连接部20的板宽是相同的。连接部20的凸部21具有较大的厚度并且假定为刚性体,连接部20的其它部分是用于弯曲的部分(长度L)。
此时,如果连接部20设计为具有5毫米的板宽b1、0.5毫米的板厚t1和0.65毫米的长度L1,则k′=0.57。
另一方面,如果可弯曲壁11设计为具有5毫米的板宽b2、1.2毫米的板厚t2和1.85毫米的长度L2,则k′=0.34。
因此,在上述条件下,可弯曲壁11的k′值小于连接部20的k′值。因此当噪音电流吸收器1闭合时,可弯曲壁11比连接部20更早地开始弯曲。由此可以确保本发明的效果。
(4)变型实施例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应该视为限定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以任何方式实现本发明。
例如,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每个收纳部10a和10b都具有两个区域处的可弯曲壁11,通过两个连接部20,收纳部10a的可弯曲壁11连接到收纳部10b的可弯曲壁11。但是可弯曲壁11和连接部20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
将参照图9A、9B和9C描述具体的实施例,其中图9A、9B和9C是从上方观察的噪音电流吸收器的俯视图。例如,如图9A所示,每个收纳部10a和10b具有一个可弯曲壁11a,收纳部10a的可弯曲壁11a可以通过一个连接部20a连接到收纳部10b的可弯曲壁11a。如图9B所示,一个可弯曲壁11b可以设置为具有多个连接部20b。如图9C所示,可弯曲壁11c可以设置为经由狭缝12互相邻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连接部20设置为直板部件。但是,连接部20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并且可以是R形而不是平直的形状。
如图10A所示,可弯曲壁11d可以设置为具有凹槽41,因此可弯曲壁11d的板宽在局部上较小。如图10B所示,可弯曲壁11e可以设置为具有凹槽42,因此可弯曲壁11e的板厚在局部上较小。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在通过弯曲连接部20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压可弯曲壁11的情况下的结构。但是,如图11A和11B所示,突出部22可以形成在连接部20d的中心处,突出部22的突出量大于凸部21的突出量。可弯曲壁11可以设置为当噪音电流吸收器闭合时,通过突出部22推压而变形。

Claims (8)

1.一种保持器,包括:
一对收纳部,具有开口面;以及
连接部,连接所述一对收纳部的外周面;
其中,所述保持器被配置为当所述一对收纳部的所述开口面合在一起时所述保持器处于闭合状态,而当所述一对收纳部的所述开口面分开时所述保持器处于打开状态;以及
其中,构成所述收纳部的壁面的一部分被配置为能够变形的可弯曲壁,并且所述连接部连接到所述可弯曲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中,每个所述可弯曲壁夹在多个狭缝之间,所述多个狭缝形成为延伸到所述壁面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器,还包括:
从每个所述可弯曲壁向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中,每个所述可弯曲壁的变形方向是:朝向与形成有所述可弯曲壁的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可弯曲壁相对的壁面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器,还包括:
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一对收纳部中的一个上;以及
被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一对收纳部中的另一个上;
其中,所述保持器被配置为当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相卡合时保持在所述闭合状态,以及
其中,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形成在与所述可弯曲壁相对的所述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弹簧常数的值被设计为小于所述可弯曲壁的弹簧常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器,其中,选择每个所述可弯曲壁的所述弹簧常数,以便当所述一对收纳部闭合时所述可弯曲壁弯曲。
8.噪音电流吸收器,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器;以及
一对磁体,通过在轴向将环状体分割为两部分而形成;
其中,所述一对磁体被分别收纳在所述一对收纳部中,以及
其中,当所述一对收纳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一对磁体不接合,当所述一对收纳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一对磁体接合成环状。
CN201080047837.1A 2009-10-22 2010-10-22 保持器和噪音电流吸收器 Active CN102577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3667A JP5633008B2 (ja) 2009-10-22 2009-10-22 保持具および雑音電流吸収具
JP2009-243667 2009-10-22
PCT/JP2010/068738 WO2011049208A1 (ja) 2009-10-22 2010-10-22 保持具および雑音電流吸収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7658A true CN102577658A (zh) 2012-07-11
CN102577658B CN102577658B (zh) 2015-04-22

Family

ID=4390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7837.1A Active CN102577658B (zh) 2009-10-22 2010-10-22 保持器和噪音电流吸收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05387B2 (zh)
EP (1) EP2493279B1 (zh)
JP (1) JP5633008B2 (zh)
CN (1) CN102577658B (zh)
WO (1) WO20110492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2639B2 (ja) * 2010-11-04 2014-07-16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ライトクランプ
JP5987686B2 (ja) 2012-12-28 2016-09-0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434965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缆磁环
US9144184B1 (en) * 2014-03-18 2015-09-22 Tse-Wei Hsieh Noise suppression device
JP6735971B2 (ja) * 2016-05-06 2020-08-05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雑音電流吸収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5559A (en) * 1986-08-29 1989-12-05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ic noise absorber
US5343184A (en) * 1989-05-29 1994-08-30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ic noise absorber
JPH1032395A (ja) * 1996-07-17 1998-02-03 Kitagawa Ind Co Ltd 雑音吸収具
JP2006024702A (ja) * 2004-07-07 2006-01-26 Tdk Corp ノイズ吸収装置
CN1816978A (zh) * 2003-06-03 2006-08-09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噪声吸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7453Y2 (zh) 1987-03-27 1993-09-22
JPH082975Y2 (ja) * 1991-06-28 1996-01-29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雑音吸収具
JPH0537453A (ja) 1991-07-26 1993-02-12 Toshiba Corp 加入者デジタ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6512425B2 (en) * 1998-09-10 2003-01-28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ic noise absorber
JP4160592B2 (ja) * 2005-11-29 2008-10-01 Tdk株式会社 ノイズ吸収装置
JP4442592B2 (ja) * 2006-07-11 2010-03-31 Tdk株式会社 ノイズ吸収装置用ケース及びノイズ吸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5559A (en) * 1986-08-29 1989-12-05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ic noise absorber
US5343184A (en) * 1989-05-29 1994-08-30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ic noise absorber
JPH1032395A (ja) * 1996-07-17 1998-02-03 Kitagawa Ind Co Ltd 雑音吸収具
CN1816978A (zh) * 2003-06-03 2006-08-09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噪声吸收装置
JP2006024702A (ja) * 2004-07-07 2006-01-26 Tdk Corp ノイズ吸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3279A1 (en) 2012-08-29
US20120205367A1 (en) 2012-08-16
WO2011049208A1 (ja) 2011-04-28
CN102577658B (zh) 2015-04-22
EP2493279B1 (en) 2019-08-14
JP5633008B2 (ja) 2014-12-03
EP2493279A4 (en) 2017-12-06
US9105387B2 (en) 2015-08-11
JP2011091210A (ja) 201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7658A (zh) 保持器和噪音电流吸收器
JP6041107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機構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JP4813375B2 (ja) クリップ部材を有する筆記具
US10066698B2 (en) Resilient stopper component and anti-vibration apparatus
JP4505424B2 (ja) ジャック
KR101963844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10323103A (zh) 继电器
KR20190039640A (ko) 커넥터
US9544479B2 (en) Camera module
JP2009266470A (ja) コンタクト
US9166333B2 (en) Connector
KR20140036040A (ko) 커넥터
US8585446B2 (en) Connector housing including cavity having draft angle with rib having same
JP2005309000A (ja) 光学ユニット
CN107017523A (zh) 连接器
KR200430659Y1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JP5345002B2 (ja) 筆記具のクリップ取付構造
JP2006114288A (ja) コネクタ
US20210336520A1 (en) Actuator
JP6445072B2 (ja) コネクタ
JP7487853B2 (ja) 電磁接触器
KR100907541B1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JP4925437B2 (ja) 燈体成形用の金型
JP4453677B2 (ja) 電磁開閉装置
JP2023088604A (ja) 電磁継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