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0165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0165B
CN102570165B CN201110355082.8A CN201110355082A CN102570165B CN 102570165 B CN102570165 B CN 102570165B CN 201110355082 A CN201110355082 A CN 201110355082A CN 102570165 B CN102570165 B CN 102570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mentioned
cam part
protuberance
overha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50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0165A (zh
Inventor
清冈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0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0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在杠杆翘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杠杆容易地安装到壳体。凸轮部(64)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根据该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不同而突出量不同。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触头,其用于与形成于FPC、FFC等线缆上的导体接触;壳体,其用于收容该触头;以及杠杆,其能转动地安装于该壳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8054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在杠杆翘曲变形的情况下,有可能难以将杠杆安装到壳体。特别是,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触头的多芯连接器中,杠杆具有细长形状,因此由杠杆的翘曲变形引起在杠杆与壳体之间的连结部产生的错位变得较大,有可能更难以将杠杆安装到壳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杠杆翘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杠杆容易地安装到壳体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多个触头,其用于与片状线缆相连接;壳体,其以使上述多个触头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方式收容上述多个触头;杠杆,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壳体,其中,上述触头具有臂部,该臂部在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该臂部与上述壳体的内壁一起形成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开有开口的杠杆容纳部,上述杠杆具有多个凸轮部,该凸轮部被插入到上述杠杆容纳部,与上述杠杆一起转动而按压上述臂部,该凸轮部具备凸部,该凸部形成为在上述杠杆容纳部的开口附近与上述臂部的一部分干涉,该凸轮部的凸部形成为根据该凸轮部的由上述杠杆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的不同而使自身突出量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杠杆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杠杆处于转动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杠杆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杠杆向拆卸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杆翘曲变形后的状态的图,(a)是表示翘曲变形的方式以及凸轮部的由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的图,(b)是(a)的A-A线剖视图,(c)是(a)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杆以其它方式翘曲变形后的状态的图,(a)是表示翘曲变形的方式以及凸轮部的由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的图,(b)是(a)的C-C线剖视图,(c)是(a)的D-D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杆以其它方式翘曲变形后的状态的图,(a)是表示翘曲变形的方式以及凸轮部的由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的图,(b)是(a)的E-E线和G-G线剖视图,(c)是(a)的F-F线剖视图。
图9是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杠杆安装于壳体的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的、凸轮部的由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较大的部位中的重叠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2:线缆;30:壳体;35:杠杆容纳部;40:触头;41:固定侧触头部;42:可动侧触头部;47:弹簧臂部;47d:卡合凸部;60:杠杆;64:凸轮部;64a:圆形部;64b:方形部;64d:抵接面;64g:卡合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将杠杆插拔方向(触头的弹簧臂部的延伸方向)设为前后方向X、将壳体的长度方向(触头的排列方向)设为宽度方向Y、将壳体的厚度方向(与前后方向X和宽度方向Y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Z而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将FR(在使杠杆脱离时使杠杆移动的方向)设为前方、将RR(在插入杠杆时使杠杆移动的方向)设为后方、将UP(在以安装到壳体的杠杆位于上部的方式配置触头的状态下的上方)设为上方,将LR(在以安装到壳体的杠杆位于上部的方式配置触头的状态下的下方)设为下方来进行规定。此外,为了说明各部的位置关系,方便起见,对这些方向进行了规定,与实际的触头的安装姿势没有任何关系。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头1具备绝缘性的壳体30,该绝缘性的壳体30供FPC、FFC等的具有表面和背面的片状的线缆2插入。在线缆2的插入端部2a(参照图2~图4)处,以在宽度方向Y上隔着规定的等间隔的方式露出多个导体2b。在壳体30中,以在宽度方向Y(第一方向)上隔着规定的等间隔的方式排列收容多个导电性触头40,该导电性触头40用于分别与线缆2的多个导体2b进行导通连接。另外,在壳体30中,能转动地安装有绝缘性杠杆60。
壳体3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在该壳体30的后部,在上下方向Z的大致中间部中形成有袋状的线缆收容部31,该袋状的线缆收容部31用于从后方插入线缆2。
该线缆收容部31由以下部分形成:顶壁部32;与顶壁部32大致平行、与顶壁部32分离并与顶壁部32相对置的底壁部33;以及对顶壁部32与底壁部33的宽度方向Y两端部进行连结的两侧壁部34,该线缆收容部31向后方开有开口。
另外,如图1所示,在壳体30前部的宽度方向Y两端形成有构成侧壁部34前部的前侧壁部34a。前侧壁部34a的下端部由底壁部33的前部连结起来。并且,壳体30的前部形成有向前方开有开口的杠杆容纳部35,该杠杆容纳部35由后述的触头40的弹簧臂部47(臂部)以及与该臂部47大致平行、在上下方向Z上与该臂部47分离并与该臂部47相对置的底壁部33(壳体的内壁)形成。在该杠杆容纳部35中,以杠杆60能转动的方式安装有杠杆60。
杠杆60是能安装到壳体30的杠杆容纳部35中的板状的构件,该杠杆60也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另外,杠杆60的主体(杠杆60的上部)构成用于对杠杆60进行打开和关闭操作(转动操作)的操作部62。
另外,如图2~图4所示,杠杆60以能绕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轴在打开位置(图2示出的状态)和关闭位置(图4示出的状态)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到壳体30,在打开位置能够将线缆2插入到壳体30,在关闭位置利用触头40将插入到壳体30的线缆2夹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关闭位置设为从打开位置向前方大约转动90°的位置。
并且,在杠杆60处于打开位置时,杠杆60从壳体30的杠杆容纳部35以站立姿势竖起(参照图2)。此时,对壳体30的线缆收容部31中能够插入线缆2。此外,在杠杆60的操作部62的一侧面(在杠杆6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后侧面),利用倾斜部62a和平坦部62b形成台阶,在使杠杆60向打开方向转动时,平坦部62b与杠杆容纳部35的内侧面34b相抵接,由此限制杠杆60向打开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在杠杆60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杠杆60大致为水平姿势被壳体30的杠杆容纳部35收容,使用触头40来夹持插入到线缆收容部31内的线缆2(参照图4)。
在壳体30的宽度方向Y上排列收容多个触头40。这些触头40是通过对薄板金属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的。
另外,触头40从前方插入到壳体30而被固定保持(参照图2~图4)。在壳体30上以在前后方向X上贯通壳体30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收容部36,该收容部36分别用于收容多个触头40。各收容部36被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的纵壁部37分割。
并且,如图2~图4所示,在纵壁部37的后部形成有向后方开有开口的切口37a,由此允许将线缆2插入到线缆收容部31。另外,通过形成于切口37a的末端部的末端壁面37b来限制线缆2向前方移动。
另外,在纵壁部37的前部,切除了该处的前侧上部的矩形区域。并且,在纵壁部37的前部,形成有面向前方的前侧表面37c以及从前侧表面37c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的前上表面37d。前上表面37d构成上述底壁部33的一部分,形成杠杆容纳部35。
如图2~图4所示,触头40具备棒状的固定侧触头部41和棒状的可动侧触头部42,该棒状的固定侧触头部41在壳体30的底壁部33附近在前后方向X(第二方向)上延伸,该棒状的可动侧触头部42在顶壁部32附近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在上下方向Z上与固定侧触头部41分离并相对置。并且,固定侧触头部41与可动侧触头部42各自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中间部之间利用连结弹簧部43连结起来,触头40整体大致形成为“H”字形状。
固定侧触头部41具备沿着底壁部33向前后方向X的后侧延伸的固定侧接触部44以及从固定侧接触部44的前端起沿着底壁部33向前后方向X的前侧延伸的端子臂部45。
并且,在固定侧接触部44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上方(所插入的线缆2)突出的固定侧接点部44a,该固定侧接点部44a将与线缆2的导体2b进行接触。
另外,在端子臂部45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突出的止挡部45a。并且,该止挡部45a限制将触头40插入到收容部36时的触头40对壳体30的最大插入量。另外,该止挡部45a兼做将连接器1安装到电路基板6时的表面安装用锡焊部,其下端比壳体30的底壁部33的底面稍微向下突出。
另外,在端子臂部45的前端部设置有大致山形的突起部45b,该突起部45b比纵壁部37的前上表面37d向上方突出,在位于打开位置的杠杆60向前后方向X的前方移动(平行移动)时,杠杆60的前表面下端部与突起部45b相抵接。这样,突起部45b作为抑制杠杆60从杠杆容纳部35脱落的止挡部而发挥功能。
另外,可动侧触头部42具备可动侧接触部46和弹簧臂部47,该可动侧接触部46沿着壳体30的顶壁部32向前后方向X的后侧延伸,弹簧臂部47从可动侧接触部46的前端起沿着顶壁部32向前后方向X的前侧延伸。并且,在可动侧触头部42上在上侧中央部设置有突起部42a。
并且,在可动侧接触部46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所插入的线缆2)突出的可动侧接点部46a,在以与图2~图4示出的朝向相反的朝向翻过来插入线缆2的情况下,该可动侧接点部46a与线缆2的导体2b接触。即,在图2~图4中,以导体2b与固定侧接点部44a相接触的方式插入了线缆2,但是也可以将线缆2翻过来插入而使导体2b与可动侧接点部46a相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杠杆60位于打开位置时,固定侧接点部44a与可动侧接点部46a之间的距离变得与线缆2的厚度大致相同(参照图2)。并且,在没有插入线缆2的状态下杠杆60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固定侧接点部44a与可动侧接点部46a之间的距离变得小于线缆2的厚度。因而,在杠杆60位于打开位置时,能够将线缆2插入到壳体30,在杠杆60位于关闭位置时,固定侧接点部44a与可动侧接点部46a压接线缆2,触头40夹持线缆2。
另外,在弹簧臂部47的下表面的、与后述的杠杆60的凸轮部64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供该凸轮部64滑动地接触的大致圆弧状的凸轮面47a。在该凸轮面47a的前侧的与杠杆容纳部35的前方开口相接近的部分,形成有卡合凸部47d(臂部的一部分),该卡合凸部47d具有与该凸轮面47a连续设置并能够与凸轮部64滑动地接触的前端面47b以及与该前端面47b连续设置的水平面47c。
并且,关于触头40,在杠杆60位于打开位置时,以仅可动侧触头部42的突起部42a与顶壁部32进行接触,并在弹簧臂部47的上表面与顶壁部3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将触头40压入到壳体30的收容部36内,使触头40与壳体30卡合。可动侧接触部46的全长与弹簧臂部47的后侧大约一半被顶壁部32覆盖。并且,通过突起部42a与顶壁部32之间的抵接,限制突起部42a向与底壁部33远离的方向移动。
另外,连结弹簧部43具有弹簧性,能够弹性地翘曲变形。连结弹簧部43在以越靠向上方则越靠向后方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下对固定侧触头部41和可动侧触头部42进行连结。并且,在向弹簧臂部47的前端与端子臂部45的前端相对打开的方向(相互分离的方向)使弹簧臂部47翘曲变形时,连结弹簧部43弹性地翘曲变形,可动侧触头部42的可动侧接触部46与固定侧触头部41的固定侧接触部44之间的间隔变小。
另外,如图1所示,在杠杆60的一端部以与分别设置于触头40的弹簧臂部47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贯通孔63。并且,在杠杆60的一端部,在与贯通孔63相邻的位置(在杠杆60位于打开位置时,贯通孔63的下侧)上形成有多个凸轮部64,该多个凸轮部64被插入到杠杆容纳部35,随着杠杆60转动而转动,由此与设置于弹簧臂部47的凸轮面47a滑动地接触,向上方按压弹簧臂部47(参照图2~图4)。
凸轮部64具备大致圆柱状的圆形部64a以及于该圆形部64a连续设置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方形部64b,在与宽度方向Y垂直的截面上形成为大致钥匙孔形状。
另外凸轮部64具备具有圆筒状的表面的转动支承面64c以及具有圆筒状的表面的抵接面64d。转动支承面64c与纵壁部37的前上表面37d滑动地接触,在使杠杆60在打开和关闭方向上转动时转动支承面64c成为转动支点。抵接面64d通过杠杆60的转动与触头40的弹簧臂部47的凸轮面47a滑动地接触。
并且,在凸轮部64上具备第一面64e和第二面64f,该第一面64e对转动支承面64c与抵接面64d进行连接,该第二面64f在将杠杆60设为完全关闭状态时与纵壁部37的前上表面37d相抵接。第一面64e与第二面64f间形成锐角。
如图2所示,在杠杆60位于打开位置时,在杠杆容纳部35内在横向方向(前后方向X)上细长地配置凸轮部64,凸轮部64处于与弹簧臂部47和底壁部33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分离的状态。在使杠杆60向关闭方向(图3的箭头A的关闭方向)转动时,在凸轮部64以竖起的方式转动的过程中,凸轮部64的上下方向Z的尺寸(从转动支承面64c的下端至抵接面64d的最上部的高度)变得大于弹簧臂部47与端子臂部45之间的间隔(弹簧臂部47的凸轮面47a的最上部与纵壁部37的前上表面37d之间的间隔)。
即,当使杠杆60向关闭方向转动时,随着该杠杆60的转动,凸轮部64以转动支承面64c为转动支点转动。并且,在杠杆60向关闭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抵接面64d与弹簧臂部47的凸轮面47a进行抵接,与凸轮面47a滑动地接触。并且,当使杠杆60向关闭方向转动时,凸轮部64一边使抵接面64d与凸轮面47a滑动地接触一边转动,以弹簧臂部47的前端与端子臂部45的前端之间的间隔相对打开(弹簧臂部47的前端与端子臂部45的前端相互分离)的方式,将弹簧臂部47向上方推压,使弹簧臂部47弹性地翘曲变形。当杠杆60位于关闭位置时,凸轮部64分别使该凸轮部64的与宽度方向Y垂直的截面中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抵接面64d的顶部以及第二面64f)与弹簧臂部47的凸轮面47a和纵壁部37的前上表面37d进行抵接,凸轮部64存在于弹簧臂部47与底壁部33之间,从而在向上推压弹簧臂部47的状态下保持弹簧臂部47。
并且,随着弹簧臂部47的翘曲变形,连结弹簧部43弹性地翘曲变形,由此触头40以使可动侧触头部42的可动侧接触部46与固定侧触头部41的固定侧接触部44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弹性地翘曲变形。由此,可动侧接点部46a向固定侧接点部44a方向移动,在使可动侧接点部46a和固定侧接点部44a压接到线缆2的状态下,使线缆2与触头40导通连接。这样,凸轮部64将用于使触头40压接到线缆2的按压力施加到触头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在凸轮部64的圆形部64a处的与贯通孔63相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用于与弹簧臂部47的卡合凸部47d卡合的卡合凸部64g(凸部)。该卡合凸部64g由抵接面64d以及侧面64h形成,该侧面64h与该抵接面64d相连接,能够与卡合凸部47d的前端面47b相抵接。并且,前端面47b与侧面64h相抵接,由此使卡合凸部47d与卡合凸部64g卡合。
并且,在杠杆6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时、非使用状态(没有插入线缆2的状态)下等,对打开状态的杠杆60施加向前方的载荷,如图5所示,杠杆60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向前方且向上方移动(杠杆60向从触头40脱落的方向相对移动),在凸轮部64跨到突起部45b上的情况下,卡合凸部47d与卡合凸部64g卡合,从而杠杆60从壳体30脱落得到了抑制。
另外,通常,树脂成型品容易产生由树脂材料的收缩率的各向异性等引起的翘曲变形。特别是,在壳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Y)上排列了多个触头的多芯连接器中,杠杆60为在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较长的细长形状,因此翘曲变形量变得较大。因此,由于杠杆60的翘曲变形而在杠杆60与壳体30间的连结部产生的错位(重叠量)变得更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8所示,凸轮部64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根据该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不同而突出量不同。更具体地说,凸轮部64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越大则突出量越小。在此,错位量是指与杠杆6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Y)垂直的截面中的凸轮部64的偏离基准位置的偏移量。基准位置是与杠杆6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凸轮部64的设计上的位置(在杠杆60没有产生翘曲变形的情况下的位置)。能够将杠杆60产生翘曲变形的情况下的基准位置例如确定为以下位置:在将多个凸轮部64投影到与杠杆6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一个平面上的情况下,其投影最接近投影到该平面上的杠杆60的转动支点P(或者打开位置时的杠杆60的底面)的凸轮部64的位置。另外,突出量是指凸轮部64的外周面上的卡合凸部64g的高度,例如是与杠杆6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从圆形部64a的中心轴O起至卡合凸部64g的最突出的部位为止的长度(距离)。
例如,在图6示出的杠杆60中,产生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在图中向上方(处于打开状态的杠杆60的上方)弯曲(该中央部在图中以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的翘曲变形。在该翘曲变形的方式中,如(a)所示,凸轮部64的错位量在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变得最大。即,在这种杠杆60中,如(b)所示,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处的凸轮部64最接近该杠杆60的转动支点P。因此,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处的凸轮部64的位置成为基准位置,如(c)所示,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处的凸轮部64的位置从基准位置最大错位。此外,(c)的一点划线表示投影到杠杆60的B-B截面上的杠杆60的A-A截面的外形线。
因而,在带有这种翘曲变形的杠杆60中,长度方向中央部处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突出量小于长度方向两端部处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
此外,虽省略图示,在杠杆60向与图6示出的翘曲变形相反的方向翘曲的情况下、即在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在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处变得最大的情况下,长度方向中央部处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突出量大于长度方向两端部处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
另外,例如在图7示出的杠杆60中,产生的翘曲变形是,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靠长度方向一侧(图中左侧)在图中向上方(处于打开状态的杠杆60的上方)产生弯曲(以该一侧区域中的中央部(全长的1/4长度的位置)在图中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而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靠长度方向另一侧(图中右侧)在图中向下方(处于打开状态的杠杆60的下方)弯曲(以该另一侧区域中的中央部(全长的3/4长度的位置)在图中位于下方的方式弯曲)。在该翘曲变形的方式中,如(a)所示,凸轮部64的错位量在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靠长度方向一侧的区域中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4长度的位置)附近变得最大,在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靠长度方向另一侧的区域中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3/4长度的位置)附近变得最小。即,在这种杠杆60中,如(c)所示,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靠长度方向另一侧(图中右侧)的区域中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3/4长度的位置)附近处的凸轮部64最接近该杠杆60的转动支点P。因此,该部位中的凸轮部64的位置成为基准位置,如(b)所示,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靠长度方向一侧(图中左侧)的区域中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4长度的位置)附近处的凸轮部64的位置从基准位置最大偏移。此外,(b)的单点划线表示投影到杠杆60的C-C截面上的杠杆60的D-D截面的外形线。
因而,在带有这种翘曲变形的杠杆60中,比长度方向中央部靠长度方向一侧处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突出量小于比长度方向中央部靠长度方向另一侧处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
此外,虽省略图示,在杠杆60向与图7示出的翘曲变形相反的方向翘曲的情况下、即在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在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靠长度方向另一侧(图中右侧)变得最大的情况下,长度方向一侧处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突出量大于长度方向另一侧处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
并且,例如在图8示出的杠杆60中,产生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在图中向下方(处于打开状态的杠杆60的下方)弯曲(以该中央部在图中位于下方的方式弯曲),而比该中央部靠长度方向一侧和另一侧的区域中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4长度和3/4长度的位置)在图中向上方(处于打开状态的杠杆60的上方)弯曲(以该部位在图中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的翘曲变形。在该翘曲变形的方式中,如(a)所示,凸轮部64的错位量在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靠长度方向一侧和另一侧的区域中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4长度和3/4长度的位置)附近变得极大,在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附近或者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变得极小。即,在这种杠杆60中,如(b)所示,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附近或者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处的凸轮部64最接近该杠杆60的转动支点P。因此,该部位处的凸轮部64的位置成为基准位置,如(c)所示,杠杆60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靠长度方向一侧和另一侧的区域中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4长度的位置及3/4长度的位置)附近处的凸轮部64的位置从基准位置最大偏移。此外,(c)的单点划线表示投影到杠杆60的F-F截面上的杠杆60的E-E截面或者G-G截面的外形线。
因而,在带有这种翘曲变形的杠杆60中,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和两端部处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突出量大于位于该长度方向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区域中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
此外,虽省略图示,在杠杆60向与图8示出的翘曲变形相反的方向翘曲的情况下、即在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而产生的错位量在杠杆6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和两端部处变得最大的情况下,长度方向中央部(全长的1/2长度的位置)和两端部处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突出量小于位于该长度方向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区域中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
另外,杠杆60的卡合凸部64g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量沿着杠杆60的长度方向阶梯式地变化。即,沿着长度方向,将杠杆60划分为凸轮部64的错位量成为极大的区域与除此以外的区域这两个区域,针对各区域中的每个区域设定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设定为各区域内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变得固定),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凸轮部64的错位量,沿着长度方向将杠杆60划分为三个以上的区域(例如,划分为凸轮部64的错位量成为极大的区域、成为极小的区域以及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区域),针对这几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设定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设定为各区域内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变得固定)。
此外,由树脂材料的成形收缩率的各向异性等引起杠杆60翘曲变形,能够根据杠杆60的形状(长度、宽度、厚度、它们的比、形成于表面的凹凸、孔等的形状、个数、配置方式等)来预测其翘曲变形的方向和大小(杠杆60的哪一部位向哪一方向从设计上的位置偏离什么程度)等。另外,即使在难以预测翘曲变形的方向和大小等的情况下,如果杠杆60的形状相同则翘曲变形的方式和程度也相同,因此能够通过测量实际成形的杠杆60的外形,来求出相同种类的杠杆60中的凸轮部64的错位量。
<杠杆的安装>
像以下那样将上述结构的杠杆60安装到壳体30。
首先,如图9的(a)所示,在使操作部62朝上侧(使凸轮部64向下侧)的姿势下,从前侧使杠杆60接近壳体30的杠杆容纳部35。
然后,如图9的(b)所示,在杠杆60的贯通孔63中插入弹簧臂部47的前端,并且从杠杆容纳部35的形成在弹簧臂部47的卡合凸部47d与端子臂部45的突起部45b之间的开口插入凸轮部64。此时,一边使凸轮部64与弹簧臂部47的前端抵接并使弹簧臂部47弹性地翘曲变形,一边将弹簧臂部47的前端向上方推压卡合凸部47d与卡合凸部64g的重叠量,将凸轮部64插入到杠杆容纳部35。
由此,如图9的(c)所示,将杠杆60能打开和关闭(转动)地安装到壳体30的杠杆容纳部3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凸轮部64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根据该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的不同而突出量不同。更具体地说,凸轮部64的卡合凸部64g形成为,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而产生的错位量越大则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越小。因此,如图10所示,即使在杠杆60中产生翘曲变形,在杠杆60中的凸轮部64的错位量较大的部位,卡合凸部47d与卡合凸部64g的重叠量也不会变得过大。因此,在使凸轮部64从杠杆容纳部35的开口插入时,能够防止该错位量较大的部位形成插入障碍。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杠杆60中产生翘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杠杆60安装到壳体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部64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在杠杆60的长度整体范围内并非均匀,根据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不同而不同。即,形成为在凸轮部64的由杠杆60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较小的部位处,卡合凸部64g的突出量较大。因而,如图5所示,对将凸轮部64插入到杠杆容纳部35中的打开状态的杠杆60施加向前方的载荷,杠杆60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向前方和上方平行移动,即使在凸轮部64跨到突起部45b上的情况下,在凸轮部64的由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较小的部位处的卡合凸部64g与对应的卡合凸部47d卡合,从而杠杆60从壳体30脱落得到了抑制。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杠杆60中产生翘曲变形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杠杆60安装到壳体30,并且可靠地防止杠杆60从壳体30脱落。
<杠杆打开和关闭>
接着,根据图2~图4来说明关闭杠杆60时的触头40的动作。
首先,将线缆2插入到壳体30内。然后,在将线缆2插入到壳体30内的状态下,当使杠杆60向关闭方向(在图3以及图4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如图3所示,抵接面64d与弹簧臂部47的凸轮面47a相抵接,并与凸轮面47a滑动地接触。并且,当使杠杆60向关闭方向转动时,凸轮部64一边使抵接面64d与凸轮面47a滑动地接触一边转动,以触头40的弹簧臂部47的前端与端子臂部45的前端之间的间隔相对打开的方式,使弹簧臂部47弹性地翘曲变形。
然后,随着弹簧臂部47的翘曲变形,连结弹簧部43弹性地翘曲变形。这样,通过使弹簧臂部47和连结弹簧部43翘曲,触头40以使可动侧触头部42的可动侧接触部46与固定侧触头部41的固定侧接触部44之间的间隔(可动侧接点部46a与固定侧接点部44a之间的距离)变小的方式弹性地翘曲变形。即,可动侧接点部64a向固定侧接点部44a方向移动。其结果,线缆2在可动侧接点部46a与固定侧接点部44a压接的状态下与触头40进行导通连接。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该实施方式仅是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记载的简单的例示,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具体的技术事项,还包括根据这些技术事项容易想得到的各种变形、变更、代替技术等。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杠杆60处于站立姿势时的位置设为打开位置,但是杠杆的打开和关闭位置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杠杆处于站立姿势时的位置设为关闭位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轮部64的卡合凸部64g由抵接面64d和侧面64h形成,但是卡合凸部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在与凸轮部64的方形部64b处的与贯通孔63相对置的面设置的突起等,在杠杆容纳部35的开口附近与弹簧臂部47的一部分干涉,则卡合凸部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形状。也能根据规格适当地变更壳体、杠杆、凸轮部、其它细部的形状、大小、布局等。
如从上述说明可知的那样,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多个触头,其用于与片状线缆相连接;壳体,其以上述多个触头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方式收容上述多个触头;杠杆,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壳体,其中,上述触头具有臂部,该臂部在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该臂部与上述壳体的内壁一起形成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开有开口的杠杆容纳部,上述杠杆具有多个凸轮部,该凸轮部被插入到上述杠杆容纳部,与上述杠杆一起转动而按压上述臂部,该凸轮部具备凸部,该凸部形成为在上述杠杆容纳部的开口附近与上述臂部的一部分干涉,该凸轮部的凸部形成为根据该凸轮部的由上述杠杆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的不同而突出量不同。
根据该连接器,凸轮部的凸部能够形成为,凸轮部的由杠杆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越大则突出量越小。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杠杆产生翘曲变形,在凸轮部的错位量较大的部位处,臂部与凸部的重叠量也不会变得过大。因此,能够防止在使凸轮部从杠杆容纳部的开口插入时,该错位量较大的部位形成插入障碍。因而,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即使在杠杆产生翘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杠杆安装到壳体。
另外,凸轮部的凸部能够形成为,在凸轮部的由杠杆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较小的部位处突出量变得较大,因此,即使在凸轮部从杠杆容纳部脱落的方向上对杠杆施加载荷的情况下,凸轮部的错位量较小的部位处的凸部与对应的臂部干涉,从而杠杆从壳体脱落得到了抑制。这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在杠杆产生翘曲变形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杠杆安装到壳体,并且可靠地防止杠杆从壳体脱落。
此外,在上述连接器中,上述杠杆的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处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量大于或者小于上述杠杆的上述第一方向两端部处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的突出量。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产生杠杆的第一方向中央部处的凸轮部的错位量最大的翘曲变形,或者产生与此相反方向的翘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杠杆安装到壳体,并且可靠地防止杠杆从壳体脱落。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在上述杠杆的比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靠上述第一方向一侧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量大于或者小于在上述杠杆的比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靠上述第一方向另一侧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的突出量。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产生在杠杆的比第一方向中央部靠一侧的区域中的凸轮部的错位量最大的翘曲变形,或者产生与此相反方向的翘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杠杆安装到壳体,并且可靠地防止杠杆从壳体脱落。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上述杠杆的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和两端部处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量大于或者小于上述杠杆的位于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和两端部之间的区域中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的突出量。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产生杠杆的第一方向中央部和两端部处的凸轮部的错位量变得大于位于第一方向中央部和两端部之间的区域中的凸轮部的错位量的翘曲变形,或者产生与此相反方向的翘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杠杆安装到壳体,并且可靠地防止杠杆从壳体脱落。
并且,在上述连接器中,上述凸轮部的凸部也可以形成为突出量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式地变化。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杠杆的凸轮部的结构简单化,从而能够降低连接器的制作成本。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触头,其用于与片状线缆相连接;
壳体,其以使上述多个触头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方式收容上述多个触头;
杠杆,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上述壳体,
其中,上述触头具有臂部,该臂部在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该臂部与上述壳体的内壁一起形成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开有开口的杠杆容纳部,
上述杠杆具有多个凸轮部,该凸轮部被插入到上述杠杆容纳部,与上述杠杆一起转动而按压上述臂部,
该凸轮部具备凸部,该凸部形成为在上述杠杆容纳部的开口附近与上述臂部的一部分干涉,
该凸轮部的凸部形成为,根据该凸轮部的由上述杠杆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的不同而突出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部的凸部形成为,该凸轮部的由上述杠杆的翘曲变形产生的错位量越大则突出量越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杠杆的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处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形成为突出量大于或者小于上述杠杆的上述第一方向两端部处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的突出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杠杆的比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靠上述第一方向一侧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形成为突出量大于或者小于上述杠杆的比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靠上述第一方向另一侧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的突出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杠杆的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和两端部处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形成为突出量大于或者小于位于上述第一方向中央部和两端部之间的区域中的上述凸轮部的凸部的突出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部的凸部形成为突出量沿着上述第一方向阶梯式地变化。
CN201110355082.8A 2010-11-29 2011-11-10 连接器 Active CN102570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5162A JP5555143B2 (ja) 2010-11-29 2010-11-29 コネクタ
JP2010-265162 2010-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0165A CN102570165A (zh) 2012-07-11
CN102570165B true CN102570165B (zh) 2014-08-06

Family

ID=4641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5082.8A Active CN102570165B (zh) 2010-11-29 2011-11-1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55143B2 (zh)
KR (1) KR101308841B1 (zh)
CN (1) CN102570165B (zh)
TW (1) TWI4609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4661A (ja) * 1997-01-29 1998-08-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ト状導電路用コネクタ
US7044773B2 (en) * 2002-08-01 2006-05-16 Ddk Ltd. Connector
JP3656125B2 (ja) * 2002-11-06 2005-06-08 Smk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板状電線接続用コネクタ
WO2006126359A1 (ja) * 2005-05-24 2006-11-30 Ddk Ltd. コネクタ
JP4731311B2 (ja) * 2005-12-27 2011-07-20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カム構造及び該カム構造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JP4576349B2 (ja) * 2006-03-24 2010-1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235183A (ja) * 2007-03-23 2008-10-02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Ltd 電気コネク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58280A 2004.06.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0930B (zh) 2014-11-11
TW201230521A (en) 2012-07-16
JP2012119082A (ja) 2012-06-21
JP5555143B2 (ja) 2014-07-23
KR20120058422A (ko) 2012-06-07
KR101308841B1 (ko) 2013-09-13
CN102570165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31039B1 (en) Receptacle contact
CN101872910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US76044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651893B2 (en) Connector
CN101299494B (zh) 连接器
WO2011001821A1 (ja) 雌端子
CN102255186B (zh) 连接器
CN102237590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4221227B (zh) 电线对基板用连接器
EP2485334B1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fitting
US8708721B2 (en) Connector
CN100486042C (zh) 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US2008030567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able
CN102255184A (zh) 连接器
EP2439819B1 (en) Connector
CN103828132A (zh) 连接器
CN101834362B (zh) 电连接器系统
EP1689036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a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a terminal fitting
CN109478746A (zh) 连接器
CN102570165B (zh) 连接器
CN102255185B (zh) 连接器
CN1953275A (zh) 基板用连接器
US7581985B2 (en) Connector
CN1549401B (zh) Fpc连接器
CN102255156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