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8083A - 圆盘输送装置及圆盘支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盘输送装置及圆盘支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68083A CN102568083A CN201110412538XA CN201110412538A CN102568083A CN 102568083 A CN102568083 A CN 102568083A CN 201110412538X A CN201110412538X A CN 201110412538XA CN 201110412538 A CN201110412538 A CN 201110412538A CN 102568083 A CN102568083 A CN 1025680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isk
- rotation
- coin
- navig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7D9/008—Feeding coins from bulk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3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the magazines are of zig-zag for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lot Machines And Peripheral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用传送带、传送链及螺杆中的任意一个就能够构成的圆盘输送装置。该圆盘输送装置从入口(1102)向出口(1104)输送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圆盘引导通路(1110),其具有用于引导圆盘的周面的左右的引导面(1112、1114)和用于分别引导圆盘的正反面的表里侧的引导面(1116、1118),从入口(1102)向出口(1104)延伸;多个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1411b~1418b),其向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突出,且通过绕相对于表里侧的引导面(1116、1118)呈大致直角的多个旋转轴线(1221~1228)进行旋转运动来推动圆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输送并排出至规定位置的圆盘输送装置、以及在将凌乱堆积的圆盘一枚一枚地分离之后输送并排出至规定位置的圆盘支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适合在处理至少外径不同的多种圆盘时使用的圆盘输送装置及圆盘支出装置。
背景技术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圆盘”,包括作为货币的硬币、游戏机的游戏币或代币等代用货币、以及与这些类似的物品。
一直以来,关于圆盘输送装置,提出有利用了传送带、传送链、螺杆等的各种方式的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利用了传送带的装置。专利文献1的圆板状中间物向上传送装置具有用于向上传送圆板状中间物的上行传送带和用于对在该上行传送带上向上传送的圆板状中间物进行按压的按压传送带,构成为以在上行传输传送带与按压传送带之间夹入圆板状中间物的状态进行向上传送。上行传送带绕挂并配设在配置于上侧及下侧的一对皮带轮之间,按压传送带绕挂并配设在配置于上侧及下侧的另外一对皮带轮之间。
专利文献2的硬币升降机在环形传送带的传送带正面上,沿传送带行进方向隔开适当的间隔设置突状支承座,利用该突状支承座接住硬币并向上进行输送,该环形传送带在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这两个皮带轮之间循环。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利用了传送链的装置,专利文献3的硬币输送部件由传送链构成,该传送链以沿硬币输送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支承面的上方,并且该传送链隔开规定间隔地具有用于输送硬币的销。
而且,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利用了螺杆的硬币向上传送装置。专利文献4的硬币向上传送装置为如下结构,即,在垂直的旋转轴上安装有螺旋棒,该螺旋棒以旋转轴为轴线,绕该旋转轴以节距大于硬币直径的螺旋状成形,该螺旋棒以如下方式进行定位,即,该螺旋棒的每个节距内的部分随着旋转轴的旋转依次呈直角贯穿各个引导件所相对的空间,位于该贯穿位置的各个部分随着螺旋棒的旋转而上升,将硬币以被该位于该贯穿位置的各个部分推上去的方式向垂直上方输送。
在上述以往的圆盘输送装置中,存在有以下问题。
在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传送带式的圆盘输送装置中,存在有难以延长输送距离这样的问题。即,当为了延长输送距离而增长传送带长度时,载置在传送带上的圆盘数量的最大值增加,与此对应地施加在传送带上的负荷也增大。由于传递到传送带的动力依赖于来自皮带轮的摩擦力,因此当对传送带的负荷较大时,会导致在皮带轮与传送带之间产生打滑,因此延长传送带长度受到限制。虽然若使用带齿传送带则能够抑制打滑,但是成本增加,无法容易地采用。
另外,在提高皮带轮的转速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在皮带轮与传送带之间产生打滑,存在有不能够充分地提高转速、且不能获得期望的输送速度这样的问题。
而且,当利用传送带时,通常是从规定长度的已制好的传送带中进行选择而使用,因此只能分级别地设定传送带长度。这意味着不能自由地设定输送距离。在使用期望的传送带长度的传送带时,必须使用特别制作的传送带,在该情况下导致成本增加。因而,存在有难以一边抑制成本一边自由地设定输送距离这样的问题。
在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传送链式的圆盘输送装置中,由于结构复杂,因此存在有传送链难以小型化、装置整体变大这样的问题。
在如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螺杆式的情况下,由于一边使圆盘在螺杆上滑动一边输送圆盘,因此存在有伴随着摩擦产生发热、磨损、且耐久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螺杆式的情况下,当旋转轴增长时,螺杆容易产生扭曲,会导致不能正常地输送圆盘。旋转轴长度越长,旋转轴的该扭曲越大。因而,不能充分地增长旋转轴长度,存在有不能获得期望的输送距离这样的问题。而且,当在扭曲的状态下长期使用时也有可能发生破损,同样地耐久性降低。
虽然只要在旋转轴或螺杆中采用刚性高的金属材料来提高机械强度,就能够抑制旋转轴的扭曲、易于延长输送距离且耐久性也提高,但是由于伴随有成本增加或重量增加,因此无法够容易地采用。
硬币具有外径(即直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类型,在硬币处理装置中,一直以来提出了能够处理该多种(即多币种)硬币的、所谓的能够支持任意规格的硬币的各种装置。例如,关于将处于凌乱堆积状态的硬币一枚一枚地分离而送出的硬币送出装置,存在有专利文献5及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硬币料斗(hopper)装置。
在专利文献5及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装置中,在向上倾斜的旋转圆盘的上表面上配置向该旋转圆盘的中央突出的圆形的支承架,并且从该支承架侧呈放射状地配置硬币卡定体,利用配置在规定位置的硬币接收部件向旋转圆盘的周向引导并送出被支承在该支承架上同时被硬币卡定体推动的硬币。另外,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有对专利文献6的硬币料斗装置进行了改进的装置。
另一方面,在兑换机、自动售货机或游戏机等中,有时将从硬币送出装置送出的硬币输送到规定位置,例如,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有具有被称作自动升降机(escalator)的硬币引导通路的硬币送出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9中公开有利用了螺旋体(也称作螺杆)的硬币向上传送装置,该硬币向上传送装置也支持多币种。
但是,在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装置中,自动升降机内的硬币以排列状态被输送且利用下方的硬币推动上方的硬币而进行输送,因此不能支持外径不同的币种。即,形成在自动升降机上的硬币通路的部内尺寸必须适合所输送的币种,适合的硬币外径的范围较小。例如,即使想要输送相对于硬币通路的内部尺寸外径较小的硬币时,硬币也不能够整齐地排列在自动升降机内而成为锯齿状,输送硬币时的摩擦阻力增加,因此难以稳定地输送及排出硬币。另外,当混有虽然外径(直径)相同但厚度不同的硬币时,由于硬币通路的厚度与最大厚度的硬币相对应地设定,因此在较薄的硬币的情况下,厚度方向的移动范围较大,导致不能够利用下侧硬币的上端推上侧硬币的下端部,该上端与下端重叠起来,成为不能在硬币通路中够移动的状态,产生了所谓的硬币堵塞。
而且,在专利文献8的装置中,当在料斗及自动升降机内未存在有硬币时,就不能够输送硬币,因此也存在有导致在料斗及自动升降机内残留有硬币、去除残留的硬币时必须卸下构成自动升降机的盖板来取出位于其中的硬币这样的问题。一直以来提出有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0所公开的硬币送出装置中,在硬币通路的侧壁设置开闭门,经由处于打开状态的门向回收口排出残留在料斗及自动升降机内的硬币。
在专利文献10的改进装置中,由于将残留在自动升降机内的硬币向回收口排出,因此存在有不能够将投入料斗内的所有硬币都输送到规定位置这样的问题。换言之,为了将规定枚数的硬币输送到规定位置,需要考虑到残留的硬币数量(即,所要排出的硬币数量),向料斗内投入多余的硬币。而且,也需要用于回收残留硬币的回收装置,设置回收口,因此存在有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9所公开的装置中,虽然易于支持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币种,但是硬币的外径越大硬币的外周面越容易从螺旋体的螺旋面外周脱离,当为大径硬币时,会导致在螺旋体与引导通路之间夹持有硬币,产生所谓的咬入。因而,实际应用中存在有需要与硬币外径相匹配地更换螺旋体、能够支持的外径范围不充分这样的问题。而且,由于硬币在螺旋体上滑动,因此也存在有容易磨损、耐久性差这样的问题。
因而,期望有能够支持的硬币的外径或厚度范围大、能够输送各种各样的币种的硬币的支持任意规格的硬币的新的硬币输送装置。如果实现了该新的硬币输送装置,则例如通过与专利文献6的硬币送出装置相组合,也能够实现支持任意规格的硬币的硬币支出装置。
当使用上述新的硬币输送装置朝向铅垂上方输送硬币时,由于在专利文献6的硬币料斗装置中是从向上倾斜的旋转圆盘送出硬币,因此需要将硬币的行进角度从斜上方向改变到铅垂方向上方。而且,为了支持任意规格的硬币,要求能够以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硬币为对象来改变行进角度。但是,用于实现这种功能的结构至今还不存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3557(图1、段落[0007]、[0033]~[003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72212(图2、段落[0007]、[001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119527(图1、段落[0007]、[0011])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6-103439(图1、段落[0006]、[0020])
专利文献5: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957456号说明书(图1~图7、第2页~第4页)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97322号公报(图4、段落[0006]、段落[0026]~[0028])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70008号公报(图4、段落[0051]~[0058])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5-94575号公报(图1、图2、段落[0011])
专利文献9:日本特许第3003410号公报(图2~图4、段落[0007]、[0021])
专利文献10:日本特许第3206699号公报(图1、段落[0022]~[0024])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考虑到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用传送带、传送链及螺杆的任意一个来构成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延长输送距离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抑制成本一边延长输送距离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伴随有重量的增加及大型化就能够延长输送距离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获得期望的输送速度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良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改变所送出的圆盘的行进角度一边进行输送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所送出的圆盘是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也能够一边改变圆盘的行进角度一边进行输送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或厚度的范围较大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所送出的圆盘残留地全部排出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进行残留圆盘的回收的圆盘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将以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为对象存储的圆盘一枚一枚地分离之后输送支出至规定位置的圆盘支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支出的圆盘的外径或厚度的范围较大的圆盘支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投入到圆盘送出装置中的圆盘没有残留地全部排出的圆盘支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进行残留圆盘的回收的圆盘支出装置。
此处未载明的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根据以下的说明及附图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圆盘输送装置及圆盘支出装置如下构成。
(1)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从入口向出口输送一枚一枚送出圆盘,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圆盘引导通路,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该圆盘引导通路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多个圆盘推动体,它们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呈大致直角的多个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来推动上述圆盘。
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具有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的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和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呈大致直角的上述多个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并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上述圆盘。因此,当一枚一枚送出的上述圆盘被导入上述引导通路内时,上述圆盘一边被上述左右及表里侧的引导面引导,一边被旋转运动的上述多个推动体依次推动,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进行输送。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具有通过使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的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进行旋转运动来输送上述圆盘的功能。这意味着只要具有使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进行旋转运动的机构就能够实现输送上述圆盘,不使用传送带、传送链及螺杆就能够构成输送上述圆盘的结构。因而,解决了在使用了传送带、传送链及螺杆的方式的以往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即,不会像以往的传送带方式的圆盘输送装置那样产生传送带的打滑,因此能够容易地延长输送距离,能够容易地获得期望的输送速度。而且,只要对用于形成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构件进行加工,就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长度。因而,也不必准备特别制作的传送带,因此能够一边抑制成本一边延长输送距离。
另外,与以往的传送链方式的圆盘输送装置相比,结构不复杂,因此能够相对减小装置整体。因而,能够延长输送距离而不伴随有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由于不必考虑像以往的螺杆方式的圆盘输送装置那样在螺杆的旋转轴上产生的扭曲,因此耐久性优良,能够容易地获得期望的输送距离。而且,基本上也不必采用刚性高的金属材料,因此能够延长输送距离而不产生重量的增加。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表里侧的引导面”实质上包括作为面发挥作用的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将线状体并列配置而使其作为面发挥作用。另外,“旋转轴线”是指成为旋转中心的直线,“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是指位于从旋转轴线离开的位置的构件绕旋转轴线的周围旋转。
(2)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多个旋转轴线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以规定的间隔交替配置在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轴排列线上,并且上述多个旋转轴线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进行配置。
换言之,具有上述旋转轴线配置在上述第1轴排列线上的多个圆盘推动体(以下,称作第1组圆盘推动体)和上述旋转轴线配置在上述第2轴排列线上的多个圆盘推动体(以下,称作第2组圆盘推动体),与该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分别对应的旋转轴线呈锯齿状进行配置。而且,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绕呈锯齿状配置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
因此,只要使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的旋转方向相反、并且在旋转运动中保持适当的相位差,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就能够以规定的周期且具有时间差地与上述圆盘的周面相接触,并且交替推动上述圆盘。而且,当上述一枚一枚送出的上述圆盘被从上述入口导入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时,上述圆盘一边被上述左右及表里侧的引导面引导,一边被旋转运动的第1组及第2组推动体交替推动,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输送上述圆盘。
在该情况下,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作为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呈两列配置,因此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即,旋转运动的上述圆盘推动体的移动速度由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和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速度成分构成,这些速度成分根据上述圆盘推动体的旋转角度而变化。而且,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越大,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越快。当呈两列配置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时,能够容易地利用上述圆盘推动体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中的、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相对大的旋转角度的范围,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
(3)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多个旋转轴线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在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一个轴排列线上。
换言之,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的上述旋转轴线呈一列配置在上述轴排列线上。进一步换言之,具有与以奇数号配置在上述轴排列线上的上述旋转轴线对应的多个圆盘推动体(以下,称作第1组圆盘推动体)和与以偶数号配置在上述轴排列线上的上述旋转轴线对应的多个圆盘推动体(以下,称作第2组圆盘推动体),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在上述轴排列线上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
因此,只要使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的旋转方向相反、并且在旋转运动中保持适当的相位差,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就能够以规定的周期且具有时间差地与上述圆盘的周面相接触,并且交替推动上述圆盘。而且,当上述一枚一枚送出的上述圆盘被从上述入口导入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时,上述圆盘一边被上述左右及表里侧的引导面引导,一边被旋转运动的第1组及第2组推动体交替推动,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输送上述圆盘。
在该情况下,虽然与呈两列配置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相比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降低,但是具有能够减少为了获得规定的输送距离所必需的上述圆盘推动体的数量的优点。
(4)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3)的圆盘输送装置中,相对于上述多个旋转轴线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上述圆盘推动体。在该情况下,两个以上的上述圆盘推动体的分别推动上述圆盘,因此具有能够增加在每一次旋转运动中能够移动的上述圆盘的数量的优点。换言之,具有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效率这样的优点。
(5)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3)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左右引导面沿将分别以上述多个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多个圆弧连接而成的曲线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的圆形轨迹与上述左右引导面的平面形状同轴,因此具有上述圆盘推动体能够顺畅地推动上述圆盘的优点。换言之,具有能够减轻使上述圆盘推动体进行旋转运动时的负荷这样的优点。
(6)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3)的圆盘输送装置中,分别与上述多个旋转轴线对应的多个转盘配置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上述靠里侧的引导面侧,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设置在对应的上述转盘的周边部上。在该情况下,具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实现上述圆盘推动体的旋转运动的优点。另外,只要改变上述转盘的外径,就也能够支持上述圆盘的不同外径,也具有设计改变容易这样的优点。
(7)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6)的圆盘输送装置中,在上述多个转盘上分别同轴配置有齿轮,上述齿轮分别与对应的上述转盘一体旋转,并且相邻的上述齿轮相互啮合。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位于两端的齿轮的任意一个作为驱动齿轮,将除此以外的齿轮作为从动齿轮,从而使上述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的旋转方向自动相反,而且,所有的上述圆盘推动体同步旋转运动。因而,具有能够容易地实现既是简单的结构、同时又能够使上述第1组及第2组圆盘推动体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在旋转运动中具有适当的相位差这样的功能的优点。
(8)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6)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多个转盘的各自的正面配置为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上述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共面。在该情况下,上述转盘的正面与上述里侧的引导面共同引导上述圆盘,因此具有能够更顺畅地输送上述圆盘的优点。
(9)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其在入口处接收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并向出口输送,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圆盘引导通路,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该圆盘引导通路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第1圆盘推动部件,其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第1旋转轴线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被送出的上述圆盘;第2圆盘推动部件,其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线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借助上述第1圆盘推动部件的推动而移动的上述圆盘;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交叉。
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的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上述第1旋转轴线沿上述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第1圆盘推动部件、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上述第2旋转轴线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上述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第2圆盘推动部件。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具有用于引导上述圆盘的周面的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引导上述圆盘的正反面的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通过沿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来推动上述圆盘的周面。因此,只要使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同步、并且保持适当的相位差,在上述入口接收的上述圆盘在被上述第1圆盘推动部件推动并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移动之后,被上述第2圆盘推动部件推动并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移动。而且,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交叉,因此通过与圆盘输送装置中的行进角度的改变量相匹配地设定该角度,能够一边改变上述圆盘行进方向一边输送上述圆盘。
而且,当利用使周面被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引导并且正反面被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引导的上述圆盘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来推动圆盘而使上述圆盘移动时,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直径)或厚度的范围扩大。即,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配置在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之间,因此只要是具有比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与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之间的间隔大、并且比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间隔小的范围的外径(直径)的圆盘,就能够一边被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中的任意一个引导面与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所支承一边被移动输送。因而,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圆盘被上述圆盘推动部件分别一个一个地推动输送,因此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相邻的上述圆盘彼此不会重合。因此,即使较大地设定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的间隔,也不会产生圆盘堵塞。因而,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厚度范围扩大。因此,即使是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也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角度一边进行输送。
而且,由于上述圆盘借助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而被输送,因此不会像用下方的圆盘来推动输送上方的圆盘的以往技术的装置那样产生圆盘残留。因此,不需要回收残留圆盘。另外,能够不使被送出的上述圆盘残留地从上述出口将圆盘全部排出。
(10)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其在入口处接收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并向出口输送,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圆盘引导通路,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该圆盘引导通路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其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第1~第n(其中,n为正整数)旋转轴线中的对应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上述圆盘;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从上述入口朝向上述出口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中,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中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中的至少相邻的一对上述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交叉。
在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的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具有用于引导上述圆盘的周面的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引导上述圆盘的正反面的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从上述入口朝向上述出口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中,通过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中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来推动上述圆盘的周面。因此,只要使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同步、并且保持适当的相位差,在上述入口接收的上述圆盘被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依次推动并沿上述引导通路移动。而且,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中的至少相邻的一对上述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交叉,因此通过与圆盘输送装置中的行进角度的改变量相匹配地设定该角度,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方向一边输送上述圆盘。
而且,当利用使周面被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引导并且正反面被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引导的上述圆盘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来推动圆盘而使上述圆盘移动时,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直径)或厚度的范围扩大。即,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配置在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之间,因此只要是具有比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与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之间的间隔大、并且比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间隔小的范围的外径(直径)的圆盘,就能够一边被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个与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所支承一边被移动输送。因而,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圆盘被上述圆盘推动部件分别一个一个地推动输送,因此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相邻的上述圆盘彼此不会重合。因此,即使较大地设定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的间隔,也不会产生圆盘堵塞。因而,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厚度范围扩大。因此,即使是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也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角度一边进行输送。
而且,由于上述圆盘借助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而被输送,因此不会像用下方的圆盘来推动输送上方的圆盘的以往技术的装置那样产生圆盘残留。因此,不需要回收残留圆盘,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另外,不使被送出的上述圆盘残留地能够从上述出口将圆盘全部排出。而且,通过使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圆盘的通常输送时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也能够沿从上述出口朝向上述入口的反方向输送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的上述圆盘。
(11)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其在入口处接收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并向出口输送,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圆盘引导通路,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该圆盘引导通路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其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第1~第n(其中,n为正整数)旋转轴线中的对应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上述圆盘;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从上述入口朝向上述出口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中,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中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交叉。
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的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具有用于引导上述圆盘的周面的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引导上述圆盘的正反面的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从上述入口朝向上述出口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中,通过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中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来推动上述圆盘的周面。因此,只要使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同步、并且保持适当的相位差,在上述入口接收的上述圆盘被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依次推动并沿上述引导通路移动。而且,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交叉,因此通过与圆盘输送装置中的行进角度的改变量相匹配地设定该角度,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方向一边输送上述圆盘。
而且,当利用使周面被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引导并且正反面被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引导的上述圆盘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来进行推动并使上述圆盘移动时,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直径)或厚度的范围扩大。即,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配置在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之间,因此只要是具有比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与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之间的间隔大、并且比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间隔小的范围的外径(直径)的圆盘,就能够一边被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个与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所支承一边被移动输送。因而,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圆盘被上述圆盘推动部件分别一个一个地推动输送,因此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相邻的上述圆盘彼此不会重合。因此,即使较大地设定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的间隔,也不会产生圆盘堵塞。因而,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厚度范围扩大。因此,即使是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也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角度一边进行输送。
而且,由于上述圆盘借助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而被输送,因此不会像用下方的圆盘来推动输送上方的圆盘的以往技术的装置那样产生圆盘残留。因此,不需要回收残留圆盘,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另外,不使被送出的上述圆盘残留地能够从上述出口将圆盘全部排出。而且,通过使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圆盘的通常输送时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也能够沿从上述出口朝向上述入口的反方向输送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的上述圆盘。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第3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表里侧的引导面”实质上包括作为面发挥作用的构件,例如也可以将线状体并列配置而使其作为面发挥作用。另外,“旋转轴线”是指成为旋转的中心的直线,“旋转轴线交叉”包括旋转轴线在其延长线上交叉的情况。“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是指位于从旋转轴线离开的位置的构件绕旋转轴线的周围旋转。
(12)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第2~第n旋转轴线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以规定的间隔交替配置在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轴排列线上,并且上述多个旋转轴线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上述第2~第n圆盘推动部件呈两列配置在第1及第2轴排列线上,因此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即,旋转运动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的移动速度由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和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速度成分构成,这些速度成分根据上述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角度而变化。而且,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越大,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越快。当呈两列配置上述第2~第n圆盘推动部件时,能够容易地利用上述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中的、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相对大的旋转角度的范围,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
(13)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里侧的引导面具有与上述第1旋转轴线正交的第1引导面部分和与上述第2旋转轴线正交的第2引导面部分,上述第1及第2引导面部分经由第1曲面部分相连接。在该情况下,上述圆盘沿上述第1曲面部分被引导,因此具有更顺畅地进行上述圆盘的行进角度变更的优点。
(14)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3)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表侧的引导面具有与上述第1曲面部分相对的第2曲面部分。在该情况下,上述圆盘沿上述第1及第2曲面部分被引导,因此具有更进一步顺畅地进行上述圆盘的行进角度变更的优点。
(15)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3)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配置为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的轨迹隔开规定的间隔。在该情况下,能够与上述规定的间隔对应地形成上述第1曲面部分,因此具有能够确保上述第1曲面部分所需的区域的优点。
(16)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由分别相对于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配置的至少两个的圆盘推动体构成。在该情况下,两个以上的上述圆盘推动体的分别推动上述圆盘,因此具有能够增加在每一次旋转运动中能够移动的上述圆盘的数量的优点。换言之,具有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效率这样的优点。
(17)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左右引导面沿将分别以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连接而成的曲线延伸而形成。在该情况下,旋转运动的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圆形轨迹与上述左右引导面的平面形状同轴,因此具有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能够顺畅地推动上述圆盘的优点。换言之,具有能够减轻使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旋转运动时的负荷这样的优点。
(18)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与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第1~第n转盘配置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上述靠里侧的引导面侧,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设置在对应的上述第1~第n转盘的周边部。在该情况下,具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实现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的优点。
(19)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8)的圆盘输送装置中,在上述第1及第2转盘上分别同轴配置有第1及第2齿轮,上述第1及第2齿轮分别与对应的上述第1及第2转盘一体旋转,并且上述第1及第2齿轮相互啮合。在该情况下,上述第1及第2转盘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同步旋转。换言之,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方向自动相反,而且,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同步旋转运动。因而,具有既能够容易地实现简单的结构、同时又能够使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在旋转运动中具有适当的相位差这样的功能的优点。
(20)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9)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第1及第2齿轮分别包括具有与上述规定的角度对应的圆锥角的圆锥齿轮部分。在该情况下,具有既能够使上述第1及第2齿轮啮合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同时又能够在形成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所构成的规定的角度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旋转运动的优点。
(21)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9)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上述第1齿轮包括正齿轮部分,经由上述正齿轮部分从驱动部件向上述第1齿轮传递驱动力。在该情况下,在与圆盘送出装置一起使用该圆盘输送装置时,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来利用圆盘送出装置的驱动部件,具有能够在该圆盘输送装置中省略专用的驱动部件的优点。而且,由于圆盘送出装置及圆盘输送装置被一个驱动部件所驱动,因此也具有能够容易地同步驱动圆盘送出装置及圆盘输送装置的优点。
(22)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9)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从驱动部件向上述第1齿轮传递驱动力,在上述驱动部件与上述第1齿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有转矩限制器。在该情况下,在该圆盘输送装置中,即使产生了上述圆盘的咬入,从上述驱动部件传递到上述第1齿轮的驱动力也被上述转矩限制器切断。因此,不会对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等相关零件施加过大的负荷,因此具有防止零件破损、并且耐久性提高的优点。而且,由于未施加过大的负荷,因此所需的零件强度也较小即可,具有能够使零件小型化、甚至装置整体也能够小型化的优点。
(23)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8)的圆盘输送装置中,在上述第2~第n转盘上分别同轴配置有第3齿轮,上述第3齿轮分别与对应的上述第2~第n转盘一体旋转,并且相邻的上述第3齿轮相互啮合。在该情况下,上述第2~第n转盘中的相邻的转盘对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同步旋转,并且上述第2~第n圆盘推动部件全部同步旋转。换言之,在上述第2~第n圆盘推动部件中,与相邻的上述旋转轴线对相对应的圆盘推动部件相互沿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而且,这些圆盘推动部件全部同步旋转运动。因而,具有既能够容易地实现简单的结构、同时又能够使旋转方向相反且在旋转运动中具有适当的相位差这样的功能的优点。
(24)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该圆盘输送装置设有用于检测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是否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监视传感器,当上述旋转监视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停止旋转运动时,输出用于表示该旋转运动停止的信号。在该情况下,具有在该圆盘输送装置中产生了上述圆盘的咬入、成为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停止的状态时、根据表示上述旋转运动停止的信号能够使上述圆盘的送出停止的优点。换言之,具有避免该圆盘输送装置产生不需要的负荷、能够提高耐久性的优点。
(25)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包括多个圆盘输送单元,该多个圆盘输送单元分别具有沿圆盘引导通路的延伸方向分割上述圆盘引导通路而成的圆盘引导通路部分和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部分的入口或出口对应设置的能够对接的端面,并且该多个圆盘输送单元分别配置有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中的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部分对应的上述旋转轴线,通过使上述端面对接地连接上述多个圆盘输送单元而构成上述圆盘输送装置。在该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定所连接的上述圆盘输送单元的数量,具有能够容易地改变该圆盘输送装置中的输送距离的优点。另外,通过预先准备上述旋转轴线的不同种类的上述圆盘输送单元,将其适当地组合,能够分级别地获得任意输送距离。即,通过适当地设定所连接的上述圆盘输送单元的种类、数量,能够容易地改变输送距离。
(26)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5)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准备有第1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和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该第1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配置有上述第n旋转轴线并且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左侧设有上述出口;该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配置有上述第n旋转轴线并且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右侧设有上述出口。在该情况下,通过选择性地使用上述第1及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中的任意一个,具有不改变其他圆盘输送单元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支持左右任意的支出的优点。
(27)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11)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用于朝向上述出口弹出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的上述圆盘的圆盘排出部件和用于检测被上述圆盘排出部件弹出的上述圆盘的圆盘支出检测传感器。在该情况下,利用上述圆盘排出部件从上述出口排出上述圆盘,利用上述圆盘支出检测传感器计数从上述出口排出的(即,从上述出口支出的)上述圆盘的个数。而且,通过将上述圆盘排出部件的弹出上述圆盘的力设为恒定来以规定的速度弹出上述圆盘,因此上述圆盘支出检测传感器易于可靠地检测上述圆盘。换言之,具有能够稳定地计数从上述出口排出的上述圆盘的个数的优点。
(28)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其具有一枚一枚地分离并送出凌乱堆积状态的圆盘的圆盘送出装置和在入口处接收从上述圆盘送出装置送出的上述圆盘而向出口输送的圆盘输送装置,将上述圆盘支出到规定的位置,其中,上述圆盘送出装置包括:存储斗,其用于以凌乱堆积状态存储圆盘;转盘,其以规定角度向上倾斜,而且,在其上表面中央形成有圆形支承架,并且具有等间隔且从上述支承架侧向周向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圆盘卡定体,使存储在上述存储斗内的上述圆盘与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间的保持面面接触并一枚一枚地接收圆盘,并且,使上述支承架及上述保持面支承圆盘同时利用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进行推动;圆盘接收部件,其从上述支承架附近沿上述转盘的周向延伸,接收被上述转盘推动的上述圆盘而沿上述转盘的周向一枚一枚地送出圆盘;驱动部件,其用于驱动上述转盘旋转;上述圆盘输送装置包括:圆盘引导通路,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该圆盘引导通路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其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第1~第n(其中,n为正整数)旋转轴线中的对应的上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上述圆盘;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从上述入口朝向上述出口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中,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交叉。
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圆盘送出装置具有:上述存储斗,其用于以凌乱堆积状态存储上述圆盘;上述转盘,其以规定角度向上倾斜,并且,在其上表面中央形成有上述圆形支承架,并且具有等间隔且从上述支承架侧向周向呈放射状延伸的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上述圆盘接收部件,其从上述支承架附近沿上述转盘的周向延伸;上述驱动部件,其驱动上述转盘旋转。由上述驱动部件旋转的上述转盘使上述圆盘与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间的上述保持面面接触并一枚一枚地接收圆盘。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从上述支承架侧向周向呈放射状延伸,因此在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之间接收外径不同的多种上述圆盘。而且,上述圆盘接收部件接收被上述支承架与上述保持面支承并且被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推动的圆盘,向上述转盘的周向的外部送出。因此,即使向上述存储斗投入外径不同的多种上述圆盘,上述圆盘送出装置也能够可靠地将其送出。
另外,上述圆盘输送装置具有从上述入口向上述出口延伸的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大致垂直的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从上述入口朝向上述出口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中,通过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中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来推动上述圆盘的周面。因此,只要使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同步、并且保持适当的相位差,在上述入口接收的上述圆盘被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依次推动并沿上述引导通路移动。而且,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交叉,因此通过与圆盘输送装置中的行进角度的改变量相匹配地设定该角度,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方向一边输送上述圆盘。
而且,当利用使周面被上述左右的引导面引导并且正反面被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引导的上述圆盘进行旋转运动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来进行推动并使上述圆盘移动时,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直径)或厚度的范围扩大。即,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突出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配置在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之间,因此只要是具有比上述左右的引导面与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之间的间隔大、并且比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间隔小的范围的外径(直径)的圆盘,就能够一边被上述左右的引导面的任意一个与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所支承一边被移动输送。因而,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圆盘被上述圆盘推动部件分别一个一个地推动输送,因此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相邻的上述圆盘彼此不会重合。因此,即使较大地设定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的间隔,也不会产生圆盘堵塞。因而,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厚度范围扩大。因此,即使是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也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角度一边进行输送。
而且,由于上述圆盘借助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而被输送,因此不会像用下方的圆盘来推动输送上方的圆盘的以往技术的装置那样产生圆盘残留。因此,不需要回收残留圆盘,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另外,不使被送出的上述圆盘残留地能够从上述出口将圆盘全部排出。而且,通过使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圆盘的通常输送时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也能够沿从上述出口朝向上述入口的反方向输送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的上述圆盘。
因而,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中,能够以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为对象,将凌乱堆积状态的圆盘一枚一枚地分离并支出到规定的位置。另外,能够支出的圆盘的外径范围扩大。而且,不需要回收残留圆盘,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另外,不使被投入到上述圆盘送出装置的上述存储斗内的上述圆盘残留地能够从上述圆盘支出装置的上述出口将圆盘全部排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中,“表里侧的引导面”实质上包括作为面发挥作用的构件,例如也可以将线状体并列配置而使其作为面发挥作用。另外,“旋转轴线”是指成为旋转的中心的直线,“旋转轴线交叉”包括旋转轴线在其延长线上交叉的情况。“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是指位于从旋转轴线离开的位置的构件绕旋转轴线的周围旋转。
(29)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8)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第2~第n旋转轴线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以规定的间隔交替配置在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轴排列线上,并且上述多个旋转轴线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上述第2~第n圆盘推动部件呈两列配置在第1及第2轴排列线上,因此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即,旋转运动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的移动速度由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和与输送方向呈直角的速度成分构成,这些速度成分根据上述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角度而变化。而且,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越大,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越快。当呈两列配置上述第2~第n圆盘推动部件时,能够容易地利用上述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中的、沿输送方向的速度成分相对大的旋转角度的范围,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速度。
(30)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8)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里侧的引导面具有与上述第1旋转轴线正交的第1引导面部分和与上述第2旋转轴线正交的第2引导面部分,上述第1及第2引导面部分经由第1曲面部分相连接。在该情况下,上述圆盘沿上述第1曲面部分被引导,因此具有更顺畅地进行上述圆盘的行进角度变更的优点。
(31)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30)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表侧的引导面具有与上述第1曲面部分相对的第2曲面部分。在该情况下,上述圆盘沿上述第1及第2曲面部分被引导,因此具有更进一步顺畅地进行上述圆盘的行进角度变更的优点。
(32)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30)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配置为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的轨迹隔开规定的间隔。在该情况下,能够与上述规定的间隔对应地形成上述第1曲面部分,因此具有能够确保上述第1曲面部分所需的区域的优点。
(33)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8)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由分别相对于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配置的至少两个的圆盘推动体构成。在该情况下,两个以上的上述圆盘推动体的分别推动上述圆盘,因此具有能够增加在每一次旋转运动中能够移动的上述圆盘的数量的优点。换言之,具有能够提高上述圆盘的输送效率这样的优点。
(34)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8)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左右引导面沿将分别以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连接而成的曲线延伸而形成。在该情况下,旋转运动的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圆形轨迹与上述左右引导面的平面形状同轴,因此具有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能够顺畅地推动上述圆盘的优点。换言之,具有能够减轻使上述圆盘推动部件旋转运动时的负荷这样的优点。
(35)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8)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与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第1~第n转盘配置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上述靠里侧的引导面侧,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设置在对应的上述第1~第n转盘的周边部。在该情况下,具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实现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的优点。
(36)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35)的圆盘支出装置中,在上述第1及第2转盘上分别同轴配置有第1及第2齿轮,上述第1及第2齿轮分别与对应的上述第1及第2转盘一体旋转,并且上述第1及第2齿轮相互啮合。在该情况下,上述第1及第2转盘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同步旋转。换言之,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方向自动相反,而且,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同步旋转运动。因而,具有既能够容易地实现简单的结构、同时又能够使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在旋转运动中具有适当的相位差这样的功能的优点。
(37)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36)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第1及第2齿轮分别包括具有与上述规定的角度对应的圆锥角的圆锥齿轮部分。在该情况下,具有既能够使上述第1及第2齿轮啮合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同时又能够在形成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所构成的规定的角度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旋转运动的优点。
(38)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36)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上述第1齿轮包括正齿轮部分,经由上述正齿轮部分从驱动部件向上述第1齿轮传递驱动力。在该情况下,在与圆盘送出装置一起使用该圆盘输送装置时,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来利用圆盘送出装置的驱动部件,具有在该圆盘输送装置中能够省略专用的驱动部件的优点。而且,由于圆盘送出装置及圆盘输送装置被一个驱动部件所驱动,因此也具有能够容易地同步驱动圆盘送出装置及圆盘输送装置的优点。
(39)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36)的圆盘支出装置中,从驱动部件向上述第1齿轮传递驱动力,在上述驱动部件与上述第1齿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有转矩限制器。在该情况下,在该圆盘输送装置中,即使产生了上述圆盘的咬入,从上述驱动部件传递到上述第1齿轮的驱动力也被上述转矩限制器切断。因此,不会对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等相关零件施加过大的负荷,因此具有防止零件破损、并且耐久性提高的优点。而且,由于未施加过大的负荷,因此所需的零件强度也较小即可,具有能够使零件小型化、甚至装置整体也能够小型化的优点。
(40)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35)的圆盘支出装置中,在上述第2~第n转盘上分别同轴配置有第3齿轮,上述第3齿轮分别与对应的上述第2~第n转盘一体旋转,并且相邻的上述第3齿轮相互啮合。在该情况下,上述第2~第n转盘中的相邻的转盘对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同步旋转,并且上述第2~第n圆盘推动部件全部同步旋转。换言之,在上述第2~第n圆盘推动部件中,与相邻的上述旋转轴线对对应的圆盘推动部件相互沿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而且,这些圆盘推动部件全部同步旋转运动。因而,具有既能够容易地实现简单的结构、同时又能够使旋转方向相反且在旋转运动中具有适当的相位差这样的功能的优点。
(41)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8)的圆盘支出装置中,该圆盘支出装置设有用于检测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是否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监视传感器,当上述旋转监视传感器检测到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停止旋转运动时,输出用于表示该旋转运动停止的信号。在该情况下,具有在该圆盘输送装置中产生了上述圆盘的咬入、成为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的旋转运动停止的状态时、根据表示上述旋转运动停止的信号能够使上述圆盘的送出停止的优点。换言之,具有避免该圆盘输送装置产生不需要的负荷、能够提高耐久性的优点。
(42)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8)的圆盘支出装置中,该圆盘支出装置包括多个圆盘输送单元,该多个圆盘输送单元分别具有沿圆盘引导通路的延伸方向分割上述圆盘引导通路而成的圆盘引导通路部分和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部分的入口或出口对应设置的能够对接的端面,并且该多个圆盘输送单元分别配置有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中的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部分对应的上述旋转轴线,通过使上述端面对接地连接上述多个圆盘输送单元而构成上述圆盘支出装置。在该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定所连接的上述圆盘输送单元的数量,具有能够容易地改变该圆盘输送装置中的输送距离的优点。另外,通过预先准备上述旋转轴线的不同种类的上述圆盘输送单元,将其适当地组合,能够分级别地获得任意输送距离。即,通过适当地设定所连接的上述圆盘输送单元的种类、数量,能够容易地改变输送距离。
(43)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42)的圆盘支出装置中,该圆盘支出装置准备有第1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和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该第1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配置有上述第n旋转轴线并且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左侧设有上述出口;该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配置有上述第n旋转轴线并且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的右侧设有上述出口。在该情况下,通过选择性地使用上述第1及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中的任意一个,具有不改变其他圆盘输送单元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支持左右任意的支出的优点。
(44)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另一其他优选例子中,在上述(28)的圆盘支出装置中,该圆盘支出装置具有用于朝向上述出口弹出上述圆盘引导通路内的上述圆盘的圆盘排出部件和用于检测被上述圆盘排出部件弹出的上述圆盘的圆盘支出检测传感器。在该情况下,利用上述圆盘排出部件从上述出口排出上述圆盘,利用上述圆盘支出检测传感器计数从上述出口排出的(即,从上述出口支出的)上述圆盘的个数。而且,通过将上述圆盘排出部件的弹出上述圆盘的力设为恒定来以规定的速度弹出上述圆盘,因此上述圆盘支出检测传感器易于可靠地检测上述圆盘。换言之,具有能够稳定地计数从上述出口排出的上述圆盘的个数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能够获得(a)不使用传送带、传送链及螺杆中的任意一个也能够构成、(b)能够容易地延长输送距离、(c)能够一边抑制成本一边延长输送距离、(d)能够延长输送距离而不伴随有重量的增加及大型化、(e)能够容易地获得期望的输送速度、(f)耐久性优良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2~第4技术方案的圆盘输送装置中,能够获得(a)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角度一边输送圆盘、(b)即使是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也能够一边改变其行进角度一边进行输送、(c)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或厚度的范围较大、(d)不使被送出的圆盘残留地能够全部排出、(e)不需要回收残留圆盘、能够提高处理效率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圆盘支出装置中,能够获得(a)能够在将以外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圆盘为对象储存的圆盘一枚一枚地分离之后输送排出至规定位置、(b)能够输送的圆盘的外径或厚度的范围较大、(c)不使投入到圆盘送出装置中的圆盘残留地能够全部排出、(d)不需要回收残留圆盘、能够提高处理效率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圆盘送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构成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顶板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6是构成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基座部的俯视图。
图7是图2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是图8的继续。
图10是用于说明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是图9的继续。
图11是用于说明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是图10的继续。
图12是用于说明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是图11的继续。
图13是用于说明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是图12的继续。
图14是用于说明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是图13的继续。
图15是用于说明图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是图14的继续。
图16是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顶板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17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基座部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硬币支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构成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硬币送出装置与硬币输送装置的第1硬币输送单元的主视图。
图22是图21的XXII-XXII剖视图。
图23是图21的硬币送出装置及第1硬币输送单元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构成图18的硬币送出装置的硬币输送装置的、从主视侧观察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构成图18的硬币送出装置的硬币输送装置的、从后视侧观察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构成图18的硬币送出装置的硬币输送装置的顶板的、从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构成图18的硬币送出装置的硬币输送装置的基座部的主视图。
图28是图19的XXVIII-XXVIII剖视图。
图29是表示构成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硬币输送装置的第2硬币输送单元的主视图。
图30是图29的第2硬币输送单元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构成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硬币输送装置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的主视图。
图32是从图31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的右上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3是从图31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的左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
图35是图34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36是图34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图37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8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37的继续。
图39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38的继续。
图40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39的继续。
图41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40的继续。
图42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41的继续。
图43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42的继续。
图44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43的继续。
图45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44的继续。
图46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45的继续。
图47是用于说明图18的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的去除了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是图46的继续。
图4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硬币支出装置的硬币输送装置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的主视图。
图49是从图48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的右上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0是从图48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的左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的圆盘支出装置1001。该圆盘支出装置1001具有将凌乱堆积在存储斗(bowl)中的圆盘从出口一枚一枚地支出的功能,大致包括圆盘送出装置(也称作料斗装置)1002与圆盘输送装置1003。
圆盘送出装置1002能够使用公知的装置,例如能够使用本申请的申请人于日本平成12年2月2日申请公开的日本特开2001-216553号公报的圆盘送出装置。
如图2~7所示,圆盘输送装置1003包括:圆盘引导部1100,其具有从入口1102向出口1104延伸的圆盘引导通路1110;圆盘推动机构1400,其具有分别设有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的第1~第8转盘1401~1408;旋转驱动装置1500,其用于驱动圆盘推动机构1400旋转。
圆盘引导部
如图2及图3所示,圆盘引导部1100由基座部1200和设置在基座部1200上的顶板1300构成。
基座部1200由在平板状的第1构件1206上层叠第2构件1208而成的结构体构成,在第2构件1208上形成有贯穿孔1215。贯穿孔1215具有八个圆形孔呈锯齿状相连接的平面形状,在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侧形成有能够容纳圆盘推动机构1400的凹部1216。
在凹部1216的底面1218上,设有具有相对于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呈大致直角的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的第1~第8旋转轴1231~1238。如图4及图7所示,第1~第8旋转轴1231~1238被从基座部1200的背面1204侧经由第1构件1206插入螺纹孔1240内的固定螺钉1210固定在基座部1200上。
如图4、图5及图7所示,顶板1300具有相互平行的正面1302及背面1304,以背面1304重叠在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上的状态固定在基座部1200上。顶板1300的正面1302及背面1304相对于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为大致直角。
在顶板1300的背面1304侧,形成有从入口1102向出口1104延伸的圆盘引导槽1306。圆盘引导槽1306具有底面1310与第1及第2侧面1312、1314,底面1310相对于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为大致直角。
圆盘引导槽1306的宽度wg及深度dg设定为比作为输送对象的圆盘的宽度及厚度稍微大。换言之,以使作为输送对象的圆盘能够一边被底面1310与第1及第2侧面1312、1314引导一边通过圆盘引导槽1306的内部的方式设定圆盘引导槽1306的宽度wg及深度dg。另外,当输送直径及厚度不同的多币种的圆盘时,根据圆盘的最大直径及最大厚度来设定圆盘引导槽1306的宽度wg及深度dg。
第1侧面1312沿以第2、第4、第6及第8旋转轴线1222、1224、1226、1228为中心的多个圆弧相连接而成的曲线1318而形成。第2侧面1314沿以第1、第3、第5及第7旋转轴线1221、1223、1225、1227为中心的多个圆弧相连接而成的曲线1316而形成。
而且,在顶板1300的背面1304上,与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分别相对应地形成有圆环状的槽1322,该圆环状的槽1322用于在后述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进行旋转运动时防止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与顶板1300相接触。
利用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顶板1300的圆盘引导槽1306的底面1310、第1及第2侧面1312、1314来构成圆盘引导通路1110。换言之,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作为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里侧的引导面1118发挥作用,顶板1300的圆盘引导槽1306的底面1310作为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表侧的引导面1116发挥作用,顶板1300的圆盘引导槽1306的第1及第2侧面1312、1314作为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左右的引导面1112、1114发挥作用。而且,在圆盘引导通路1110中,从入口1102导入的圆盘的周面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左右的引导面1112、1114(即,圆盘引导槽1306的第1及第2侧面1312、1314)引导。另外,圆盘的正面及反面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表里侧的引导面1116、1118(即,圆盘引导槽1306的底面1310及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引导。
圆盘推动机构
如图3、图4、图6及图7所示,圆盘推动机构1400具有分别能够被第1~第8旋转轴1231~1238插入的第1~第8转盘1401~1408。第1~第8转盘1401~1408具有俯视大致圆形的外形,以能够分别以第1~第8旋转轴1231~1238为中心沿正反两个方向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对应的第1~第8旋转轴1231~1238上。换言之,第1~第8转盘1401~1408能够绕对应的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旋转。
在第1~第8转盘1401~1408上,分别设有分别具有圆柱状的外形的一对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即,在第1转盘1401的周边部1424上,设有从第1转盘1401的正面1422突出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第1圆盘推动体1411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隔着第1旋转轴1231相对配置,换言之,第1圆盘推动体1411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在第1转盘1401上配置在通过第1旋转轴线1221的直线上。
第2~第8转盘1402~1408也与第1转盘1401一样,在第2~第8转盘1402~1408的周边部1424上,分别设有从第2~第8转盘1402~1408的正面1422突出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b~1418b。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b~1418b隔着旋转轴1232~1238相对配置,换言之,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b~1418b在第2~第8转盘1402~1408上分别配置在通过旋转轴线1222~1228的直线上。
而且,当第1~第8转盘1401~1408旋转时,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分别绕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旋转运动。
另外,如图6所示,当将从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的中心轴线(圆柱的中心轴线)到对应的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的距离(即,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的旋转运动的半径)设为r时,优选在圆盘引导槽1306的宽度(即,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宽度)wg与半径r之间有如下关系成立,
r<wg≤2r。即,这是因为,当r≥wg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圆盘引导通路1110,当wg>2r时,难以顺畅地输送圆盘。特别是当使圆盘输送装置1003作为升降机发挥作用时,不仅需要克服在圆盘与圆盘引导通路11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需要克服重力,为此设为wg≤2r是有效的。因而,通过以使上述关系成立的方式设定半径r及宽度wg,能够容易且顺畅地输送圆盘。
如图6所示,第1、第3、第5及第7旋转轴线1221、1223、1225、1227隔开规定的间隔d呈一列配置在第1轴排列线1212上。第2、第4、第6及第8旋转轴线1222、1224、1226、1228隔开规定的间隔d呈一列配置在与第1轴排列线1212平行并且隔开规定的间隔w的第2轴排列线1214上。而且,第2、第4、第6及第8旋转轴线1222、1224、1226、1228相对于第1、第3、第5及第7旋转轴线1221、1223、1225、1227偏移规定的距离s程度。换言之,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沿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即交错状)进行配置。
与第1、第3、第5及第7旋转轴线1221、1223、1225、1227对应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3a、1415a、1417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3b、1415b、1417b构成第1推动体组。与第2、第4、第6及第8旋转轴线1222、1224、1226、1228对应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4a、1416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b、1414b、1416b、1418b构成第2推动体组。
与第1、第3、第5及第7旋转轴线1221、1223、1225、1227对应的第1、第3、第5及第7转盘1401、1403、1405、1407构成第1转盘组,第2、第4、第6及第8旋转轴线1222、1224、1226、1228对应的第2、第4、第6及第8转盘1402、1404、1406、1408构成第2转盘组。
在第1~第8转盘1401~1408的背面,分别设有第1~第8齿轮1431~1438。在第1~第8齿轮1431~1438的轴插入口(未图示)中,分别插入有第1~第8旋转轴1231~1238。第1~第8齿轮1431~1438相对于第1~第8转盘1401~1408固定,第1~第8齿轮1431~1438与对应的第1~第8转盘1401~1408一起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圆盘推动机构1400的制作成本,相对于第1~第8转盘1401~1408,一体形成了对应的第1~第8齿轮1431~1438和对应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但是,也能够使用分别制作第1~第8转盘1401~1408、第1~第8齿轮1431~1438、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并利用适当的方法组合了这些构件的机构。
第1~第8齿轮1431~1438的相邻的齿轮彼此相啮合。即,第2齿轮1432与第1及第3齿轮1431、1433啮合。同样地第4齿轮1434与第3及第5齿轮1433、1435啮合,第6齿轮1436与第5及第7齿轮1435、1437啮合。第8齿轮1438与第7齿轮1437啮合。因此,如图6的箭头R1、R2所示,属于第1转盘组的第1、第3、第5及第7转盘1401、1403、1405、1407与属于第2转盘组的第2、第4、第6及第8转盘1402、1404、1406、1408沿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换言之,属于第1推动体组的第1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1411b、1413a、1413b、1415a、1415b、1417a、1417b与属于第2推动体组的第1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a、1412b、1414a、1414b、1416a、1416b、1418a、1418b沿相互相反的方向R1、R2旋转运动。
在第1~第8转盘1401~1408中的相邻的一对转盘上,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配置为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
例如,在相邻的第1及第2转盘1401、1402上,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2a与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2b配置为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具体而言,以下述方式配置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2a,即,当进行旋转运动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到达包括第1及第2旋转轴线1221、1222的平面P时,进行旋转运动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到达还差齿轮间距的1/2的距离就到达平面P的位置。同样地,以下述方式配置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2b,即,当进行旋转运动的第2圆盘推动体1411b到达包括第1及第2旋转轴线1221、1222的平面P时,进行旋转运动的第2圆盘推动体1412b到达还差齿轮间距的1/2的距离就到达平面P的位置。
第2及第3转盘1402、1403、第3及第4转盘1403、1404、第4及第5转盘1404、1405、第5及第6转盘1405、1406、第6及第7转盘1406、1407、第7及第8转盘1407、1408也分别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配置。
具有上述结构的圆盘推动机构1400容纳于基座部1200的凹部1216内。即,第1~第8转盘1401~1408及第1~第8齿轮1431~1438容纳于凹部1216。第1~第8转盘1401~1408的各自的正面1422配置为与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成为大致共面。因此,设置在第1~第8转盘1401~1408的各自的正面1422上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从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向上方突出。换言之,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分别向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突出。
因而,当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旋转运动时,在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一边与圆盘的周面相接触一边沿旋转方向移动,由此推动圆盘。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第1~第8转盘1401~1408的各自的正面1422配置为与基座部1200的正面1202成为大致共面,因此正面1422与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里侧的引导面1118共同引导圆盘,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输送圆盘。
旋转驱动装置
旋转驱动装置1500具有电动马达1502、连接有电动马达1502的驱动轴(未图示)的减速机构1504。减速机构1504的输出轴(未图示)与第1旋转轴1231相连接。第1转盘1401及第1齿轮1431借助第1旋转轴1231与减速机构1504的输出轴相连接。
使第1齿轮1431作为驱动齿轮发挥作用,因此第1转盘1401及第1齿轮1431被固定在第1旋转轴1231上。因此,当电动马达1502工作时,电动马达1502的驱动轴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1504传递到第1旋转轴1231,第1转盘1401及第1齿轮1431旋转。由于第1~第8齿轮1431~1438相邻的齿轮彼此相啮合,因此第1齿轮1431的旋转依次传递到第2~第8齿轮1432~1438。即,第2~第8齿轮1432~1438作为从动齿轮发挥作用。这样,圆盘推动机构1400被驱动,第1~第8转盘1401~1408旋转,并且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旋转运动。
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
图8表示在电动马达1502工作、圆盘推动机构1400被驱动的状态下圆盘D1从入口1102导入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的状态。在图8中,第1转盘1401沿逆时针方向(即R1方向)旋转,第2转盘1402沿顺时针方向(即R2方向)。伴随着第1转盘1401的旋转,第1圆盘推动体1411a沿R1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与圆盘D1的周面相接触。当第1圆盘推动体1411a进一步沿R1方向移动时,圆盘D1被第1圆盘推动体1411a推向图8的右上方,圆盘D1的周面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右侧的引导面1114按压。
进一步,当第1圆盘推动体1411a继续推动圆盘D1时,如图9所示,圆盘D1周面被右侧的引导面1114引导,沿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延伸方向(即图9的上方)移动。
当第1圆盘推动体1411a超过时钟3点的位置时,如图10所示,圆盘D1被第1圆盘推动体1411a推向左上方,圆盘D1的周面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左侧的引导面1112按压。然后,圆盘D1周面被左侧的引导面1112引导,在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向上侧方向移动。另外,伴随着第2转盘1402向R2方向旋转,第1圆盘推动体1412a靠近圆盘D1。
接着,如图11所示,在第1转盘1401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与圆盘D1的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第2转盘1402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进一步与圆盘D1的周面相接触。在该状态下,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2a两者向左上方推动圆盘D1,因此圆盘D1周面被左侧的引导面1112引导,在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向上方移动。另外,下一个圆盘D2从入口1102导入到圆盘引导通路1110。
接着,如图12所示,借助第1转盘1401的进一步旋转,第1圆盘推动体1411a与圆盘D1的周面的接触被解除,并且第2圆盘推动体1411b与圆盘D2的周面相接触。因此,圆盘D1被第2转盘1402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推动,圆盘D2被第1转盘1401的第2圆盘推动体1411b推动。圆盘D2与圆盘D1的情况相同地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右侧的引导面1114引导而向上方移动。
进一步,如图13所示,第3转盘1403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3a与圆盘D1的周面相接触,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3a两者向右上方推动圆盘D1。圆盘D1周面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右侧的引导面1114引导而向上方移动。另外,圆盘D2被第1转盘1401的第2圆盘推动体1411b推动,周面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右侧的引导面1114引导而向上方移动。
接着,如图14所示,借助第2转盘1402的进一步旋转,第1圆盘推动体1412a与圆盘D1的周面的接触被解除。因此,圆盘D1被第3转盘1403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3a推动,周面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右侧的引导面1114引导而向上方移动。另外,圆盘D2被第1转盘1401的第2圆盘推动体1411b推动,周面被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左侧的引导面1112引导而向上方移动。而且,下一个圆盘D3从入口1102导入到圆盘引导通路1110。
通过重复上述圆盘推动机构1400的动作,如图15所示,圆盘D1、D2、D3在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从入口1102向出口1104进行输送。然后,圆盘D1、D2、D3从出口1104依次排出。另外,在排出圆盘D1、D2、D3时,利用设置在出口1104附近的圆盘数量计数器1120来对排出的圆盘数量进行计数。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中,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隔开间隔d交替配置在第1及第2轴排列线1212、1214上,并且,沿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进行配置。在自由转动地支承于第1~第8旋转轴1231~1238的第1~第8转盘1401~1408上,分别向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突出设有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与配置在第1轴排列线1212上的第1、第3、第5及第7旋转轴线1221、1223、1225、1227对应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3a、1415a、1417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3b、1415b、1417b构成第1推动体组,与配置在第2轴排列线1214上的第2、第4、第6及第8旋转轴线1222、1224、1226、1228对应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4a、1416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b、1414b、1416b、1418b构成第2推动体组。
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借助被驱动而旋转的第1~第8转盘1401~1408的旋转绕第1~第8旋转轴线1221~1228旋转运动。属于第1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3a、1415a、1417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3b、1415b、1417b沿第1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属于第2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4a、1416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b、1414b、1416b、1418b沿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在第1~第8转盘1401~1408中的相邻的一对转盘上,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配置为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换言之,属于第2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4a、1416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b、1414b、1416b、1418b分别相对于属于第1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3a、1415a、1417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3b、1415b、1417b配置为分别保持规定的时间差地旋转运动。
因此,当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D1~D3从入口1102导入到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时,进行旋转运动的属于第1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3a、1415a、1417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3b、1415b、1417b与进行旋转运动的属于第2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1414a、1416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b、1414b、1416b、1418b犹如接力一样陆续作用于圆盘D1~D3。然后,圆盘D1~D3一边被左右的引导面1112、1114及表里侧的引导面1116、1118引导一边被推动,在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进行输送。
这样,在圆盘输送装置1003中,由于具有通过使向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突出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旋转运动来输送圆盘D1~D3的功能,因此能够将在第1~第8转盘1401~1408上使用第1~第8齿轮1431~1438的结构作为旋转运动的机构,从而不使用传送带、传送链及螺杆就能够构成该结构。因而,解决了在使用了传送带、传送链及螺杆的方式的以往的圆盘输送装置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实施例2
图16及图17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A的顶板1300A及基座部1200A。
实施例2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A,在所有的旋转轴线配置在一个轴排列线1212A上的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不同。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16及图17中,对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相同的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圆盘推动机构
在圆盘输送装置1003A中,如图17所示,基座部1200A的圆盘推动机构1400A具有第1~第6转盘1401A~1406A。在第1~第6转盘1401A~1406A上,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相同地插入有第1~第6旋转轴1231A~1236A,并且在第1~第6转盘1401A~1406A各自的周边部1424上设有第1圆盘推动体1411Aa~1416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b~1416Ab。第1圆盘推动体1411Aa~1416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b~1416Ab能够绕对应的第1~第6旋转轴线1221A~1226A旋转。
第1~第6旋转轴线1221A~1226A以规定的间隔d1配置在一个轴排列线1212A上。换言之,第1~第6旋转轴线1221A~1226A呈一列进行配置,第1~第6转盘1401A~1406A也呈一列配置在轴排列线1212A上。
第1圆盘推动体1411Aa~1416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b~1416Ab中的、分别与轴排列线1212A上的奇数号的旋转轴线、即第1、第3及第5旋转轴线1221A、1223A、1225A对应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a、1413Aa、1415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b、1413Ab、1415Ab构成第1推动体组。另一方面,与轴排列线1212A上的偶数号的旋转轴线、即第2、第4及第6旋转轴线1222A、1224A、1226A对应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a、1414Aa、1416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Ab、1414Ab、1416Ab构成第2推动体组。而且,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的情况一样,如图17的箭头R1、R2所示,属于第1转盘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a、1413Aa、1415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b、1413Ab、1415Ab与属于第2转盘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a、1414Aa、1416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Ab、1414Ab、1416Ab沿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在第1~第6转盘1401A~1406A中的相邻的一对转盘上,第1圆盘推动体1411Aa~1416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b~1416Ab配置为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换言之,属于第2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a、1414Aa、1416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Ab、1414Ab、1416Ab分别相对于属于第1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a、1413Aa、1415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b、1413Ab、1415Ab配置为分别保持规定的时间差地旋转运动。
圆盘引导部
如图16所示,形成在顶板1300A上的圆盘引导槽1306A具有第1及第2侧面1312A、1314A。第1侧面1312A沿以轴排列线1212A上的偶数号的旋转轴线、即第2、第4及第6旋转轴线1222A、1224A、1226A为中心的多个圆弧相连接而成的曲线1318A而形成。第2侧面1314A沿以轴排列线1212A上的奇数号的旋转轴线、即第1、第3及第5旋转轴线1221A、1223A、1225A为中心的多个圆弧相连接而成的曲线1316A而形成。而且,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的情况一样,第1及第2侧面1312A、1314A作为左右的引导面1112A、1114A发挥作用,与表里侧的引导面1116、1118一起构成圆盘引导通路1110A。
圆盘输送装置的动作
具有上述结构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A也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相同地进行动作。
即,当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从入口1102导入到圆盘引导通路1110A内时,进行旋转运动的属于第1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1Aa、1413Aa、1415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b、1413Ab、1415Ab与进行旋转运动的属于第2推动体组的第1圆盘推动体1412Aa、1414Aa、1416Aa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2Ab、1414Ab、1416Ab犹如接力一样陆续作用于圆盘。然后,圆盘一边被左右的引导面1112A、1114A及表里侧的引导面1116、1118引导一边被推动,在圆盘引导通路1110A内进行输送。
因而,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的情况一样,能够在第1~第6转盘(未图示)上使用第1~第6齿轮(未图示)来作为旋转运动的机构,不使用传送带、传送链及螺杆也能够构成该结构。
如图16所示,实施例2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A的圆盘引导通路1110A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圆盘引导通路1110相比,更加蜿蜒曲折。因此,实施例2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A与实施例1的圆盘输送装置1003相比,圆盘的输送速度降低。但是,具有能够减少为了获得规定的输送距离所必需的转盘1401A~1406A的个数、乃至圆盘推动体1411Aa~1416Aa、1411Ab~1416Ab的个数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在转盘1401~1408、1401A~1406A上分别设有第1及第2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1411b~1418b、1411Aa~1416Aa、1411Ab~1416Ab,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在转盘1401~1408、1401A~1406A上分别设置一个圆盘推动体。但是,在转盘1401~1408、1401A~1406A上分别设置两个以上的圆盘推动体,在提高输送效率方面是优选的。
另外,圆盘推动机构1400具有八个转盘1401~1408、圆盘推动机构1400A具有六个转盘1401A~1406A,但是转盘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选择合适的数量。
而且,利用第1构件1206第2构件1208构成了基座部1200,但是不言而喻,当然也能够通过一体形成第1构件1206第2构件1208而设为一个构件。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圆盘支出装置的一个例子,图18、图19及图2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硬币支出装置1。该硬币支出装置1具有将凌乱堆积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支出到规定的支出位置的功能,大致构成为包括硬币送出装置10与硬币输送装置20。硬币支出装置1能够支出外径(即直径)或厚度不同的多种(即币种)硬币,作为所谓的支持任意规格的硬币支出装置发挥作用。
硬币送出装置
首先,参照图18~23来说明硬币送出装置10。硬币送出装置10具有将凌乱堆积状态的硬币一枚一枚地分离而送出的功能,具有用于存储许多硬币的存储斗102、以使该存储斗102向上倾斜的方式支承并固定该存储斗102的安装基座104、用于一枚一枚地区分硬币的旋转圆盘106、用于驱动旋转圆盘106的驱动部件108、用于从旋转圆盘106接收硬币的硬币接收部件112、以及硬币落下部件118。
存储斗
存储斗102具有以凌乱堆积状态存储许多硬币并向旋转圆盘106送入的功能。存储斗102从安装基座104向前方(在图20中为右侧)突出,深度随着靠近旋转圆盘106而增加,换言之,存储斗102具有底壁122朝向旋转圆盘106向下倾斜的头部102A、用于投入硬币的硬币投入口120B、与安装基座104紧密接触并且包围旋转圆盘106的至少下侧的外周的外壳部120C。
底壁122的倾斜是能够使硬币因自重而向旋转圆盘106侧滑落的角度。头部102A是旋转圆盘106侧敞开的干草桶形,其敞开端部与安装基座104紧密接触而固定在安装基座104上。如图22所示,在旋转圆盘106的下部的前方形成狭窄的竖槽124,使得落下的硬币易于立起。竖槽124由竖壁126、旋转圆盘106及外壳部120C形成,上述竖壁126与外壳部120C连续地形成,且该竖壁126与旋转圆盘106大致平行,并且该竖壁126相对于铅垂线向旋转圆盘106侧倾斜,该竖槽124的宽度,换言之,旋转圆盘106的上表面与存储斗102的竖壁126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最小硬币的直径小且为最大厚度硬币的厚度的5倍至10倍,并且该竖槽124设定为越朝向旋转圆盘10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其间隔越宽。这是为了能够使硬币立起并进一步向旋转圆盘106侧倾斜,使直至最后一枚硬币都能够与后述的硬币卡定体128相卡定而支出。
外壳部120C为圆筒环形,与旋转圆盘106的外周相靠近地配置。因此,直径不同的硬币被以凌乱堆积状态存储在存储斗102内,因自重在倾斜的底壁122上滑落,被送入旋转圆盘106。而且,被旋转圆盘106带动旋转的硬币,被外壳部120C引导而停留在旋转圆盘106上。
安装基座
安装基座104具有以能够使旋转圆盘106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圆盘106并固定存储斗102等的功能。安装基座104包括两个水平的载置台部104A、相对于载置台部104A倾斜的第1安装部104B、从第1安装部104B的上端向铅垂上方延伸的第2安装部104C、相对于载置台部104A呈大致直角竖立设置的支承侧壁104L、104R。载置台部104A为矩形的平板状,与支承侧壁104L、104R一体形成。第1安装部104B为平板状,相对于载置台部104A以大约60度的角度朝上倾斜,在第1安装部104B的朝上上表面104U侧配置有旋转圆盘106,在背面侧安装有驱动部件108。第1安装部104B的倾斜角优选为50度~70度的范围。这是因为,当小于50度时,硬币存储量减少,当大于70度时,硬币容易从后述的硬币卡定体128落下。第2安装部104C与第1安装部104B一体形成,用于支承硬币输送装置20。
转盘
旋转圆盘106具有一枚一枚地区分凌乱堆积的外径不同的硬币并输送到硬币接收部件112的功能。旋转圆盘106为圆板,在中央形成有圆形的中央突起132,在中央突起132的周围形成有环形的保持面134,在保持面134上呈放射状地形成有硬币卡定体128,旋转圆盘106以背面与朝上上表面104U相靠近的方式配置。旋转圆盘106向上倾斜,在图21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优选在中央突起132的上表面上形成突起133,用突起133来搅拌硬币。
中央突起132的外周为支承架136,支承架136相对于保持面134呈大致直角,支承架136从保持面134突出的突出量设定为比预计使用的最薄的硬币的厚度薄。支承架136具有在硬币卡定体128间的保持面134上仅保持一枚硬币的功能。这是为了不会有2枚硬币被支承在支承架136上。
保持面134具有与周面被支承架136支承的硬币的一个面面接触而保持硬币的功能。保持面134为形成在中央突起132的外周上的环形的扁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大约60度。
硬币卡定体128与硬币的周面相接触,具有推动硬币的功能。硬币卡定体128为相对于旋转圆盘106的旋转轴线呈放射状以等间隔形成为固定状态的肋状的凸条。在本实施例中,硬币卡定体128主视为梯形且截面为梯形,利用旋转方向前端的推动边缘138来推动硬币。推动边缘138相对于保持面134向垂直上方延伸,推动边缘138距保持面134的高度只要是能够推动硬币的高度即可。但是,当推动边缘138的高度较低时,推动硬币时的每单位长度的接触压力变大,因此优选推动边缘138的高度尽可能地高。另一方面,当推动边缘138的高度高至规定量以上时,后述的用于向上推起硬币接收部件112的乘载倾斜面142的长度增长,最小径硬币被推动边缘138推压时被上推到乘载倾斜面142上,导致最小径硬币容易从硬币接收部件112落下。因此,优选如下地形成推动边缘138,即,当最小径硬币被推动边缘138推压时,在最小径硬币不会被上推到乘载倾斜面142上的范围内尽可能高地形成推动边缘138。根据本实验,当以直径20毫米以上的硬币为对象时,推动边缘138的高度优选为约2毫米。
如图21所示,优选硬币卡定体128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边缘144相对于推动边缘138倾斜地形成,使得构成硬币接收部件112的硬币接收体145的接收边缘146的全长同时靠近保持面134。这是为了在硬币接收体145靠近保持面134时,不会在保持面134与硬币接收体145之间夹有硬币。硬币卡定体128的顶部147与下游侧边缘144形成在阶梯斜面149上。硬币的一个面与相邻的硬币卡定体128之间的保持面134面接触而被保持。因此,保持面134上的推动边缘138与下游侧边缘144的间隔为在支承架136侧狭窄、随着靠近旋转圆盘106的周缘依次扩大的形状,保持面134相对于中央突起132呈倒置梯形。设定为当在支承架136上支承有一个预计使用的最小径硬币时,其他最小径硬币不会被支承在支承架136上。换言之,设定为在靠近支承架136的位置处不会有两个最小径硬币与保持面134面接触。这是为了防止连续支出2枚硬币。
乘载倾斜面142具有沿着乘载倾斜面142自身从保持面134向上推起硬币接收体145的接收边缘146的支承架136侧的端部的功能。如图21所示,乘载倾斜面142形成在由支承架136与推动边缘138构成的拐角处,是从保持面134倾斜至硬币卡定体128的顶部147的倾斜面,优选形成在当最小径的硬币与支承架136及推动边缘138相接触时由硬币、支承架136以及推动边缘138构成的三角形空间内。这是因为,当乘载倾斜面142过大时,在硬币被接收边缘146引导的状态下,导致硬币的一部分载置在乘载倾斜面142上,硬币容易从接收边缘146落下。
驱动部件
驱动部件108具有驱动旋转圆盘106以规定速度旋转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108包括电动马达152及减速器154。减速器154固定在第1安装部140B的背面,在减速器154的输入齿轮上啮合有固定在减速器154上的电动马达152的输出齿轮(未图示)。减速器154的输出轴(未图示)贯穿第1安装部104B,紧密地插入、固定在旋转圆盘106的中心部的嵌合孔(未图示)内。
另外,驱动部件108具有防过载功能。即,当驱动部件108因硬币堵塞等异常而成为过载状态时,利用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使相反极性的电流流入到电动马达152,使旋转圆盘106反向旋转。由此,当消除异常而使驱动部件108的负荷状态恢复正常时,利用控制装置再次使旋转圆盘106正向旋转。
硬币接收部件
硬币接收部件112具有使利用旋转圆盘106一枚一枚地区分而送来的硬币向旋转圆盘106的周向移动、并且进行使硬币脱离硬币卡定体128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硬币接收部件112为硬币接收体145,其为五边形的板体,该硬币接收体145在面对推动边缘138的端缘上形成有直线状的接收边缘146,利用浮动支承部件174使另一端部能够浮动地支承另一端部,并且在中间部利用施力部件(未图示)对推动边缘138向旋转圆盘106侧施力。
接收边缘146从支承架136附近沿旋转圆盘106的周向呈一直线延伸,接收边缘146形成为当接收边缘146处于与推动边缘138相对的关系时(当硬币位于接收边缘146和推动边缘138之间时)、接收边缘146和推动边缘138的延长线所成角度为锐角。换言之,如图21所示,接收边缘146相对于旋转圆盘106的中心向上方偏置,接收边缘146与保持面134的周向的宽度全长相面对。
浮动支承部件174具有以能够使硬币接收部件112在规定的范围内沿上下左右的任意方向改变姿势的方式支承硬币接收部件112的功能。详细而言,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能够进行如下动作,即,成为处于靠近保持面134的位置的状态的动作、以及一边与乘载倾斜面142相接触一边跨过硬币卡定体128的动作。浮动支承部件174是与上述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97322)相同的结构,在此省略对具体结构的说明。
硬币落下部件
硬币落下部件118具有使载置在与保持面134相接触地保持的硬币上的硬币落下以使重叠的硬币不会到达硬币接收部件112的功能。硬币落下部件118位于比旋转圆盘106的轴线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与旋转圆盘106的周缘相对地配置。换言之,硬币落下部件118相对于旋转圆盘106大致位于2点钟的位置,如图21所示,硬币落下部件118靠近旋转圆盘106的保持面134,并且,能够在与旋转圆盘106的保持面134平行的平面内进退。硬币落下部件118是与上述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97322)相同的结构,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硬币输送装置
接着,参照图18~图36说明硬币输送装置20。如图18~图36所示,硬币输送装置20包括:硬币引导部200,其具有从入口202向出口204延伸的硬币引导通路210;硬币推动机构500,其具有分别设有一对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的第1~第12转盘502A~502L;硬币排出部件230及硬币支出检测传感器240,它们配置在出口204附近。另外,硬币输送装置20由沿其延伸方向3等分硬币引导通路210的第1~第3硬币输送单元21~23构成。换言之,硬币输送装置20经由第2硬币输送单元22连接第1及第3硬币输送单元21、23,从而形成硬币引导通路210。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入口202设置在第1硬币输送单元21的下部,出口204设置在第3硬币输送单元23的上部左侧。
硬币引导部
硬币引导部200构成为包括基座体300、设置在基座体300的正面302上的顶板400及入口引导构件450。如图23、图24及图27所示,在基座体300的正面302侧,配置有以能够绕第1~第12旋转轴线332A~332L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第1~第12转盘502A~502L。第1~第12旋转轴线332A~332L相对于基座体300的正面302呈大致直角。
如图27所示,基座体300的正面302具有第1引导面部分222与第2引导面部分224。第1引导面部分222与第1安装部104B的朝上上表面104U平行,换言之,与旋转圆盘106的保持面134相同地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大约60度的倾斜角。第2引导面部分224相对于水平面呈大致直角,与第1引导面部分222以大约150度的角度交叉。换言之,第1及第2引导面部分222、224分别具有以大约30度的角度相互交叉的法线。在第1及第2引导面部分222、224之间形成有第1曲面部分226。换言之,第1及第2引导面部分222、224经由第1曲面部分226平滑地相连接。
第1及第2旋转轴线332A、332B隔开规定间隔d1配置在第1轴排列线312上,并且,如图22所示,第1及第2旋转轴线332A、332B配置为从基座体300的侧方观察(即,从后述的左右的引导面212、214的任意一侧观察)以规定的角度α交叉。换言之,第1及第2旋转轴线332A、332B配置为从与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呈大致直角、且与基座体300的的正面302大致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以规定的角度α交叉。而且,第1旋转轴线332A相对于第1引导面部分222呈大致成直角,第2旋转轴线332B相对于第2引导面部分224呈大致成直角,因此角度α约为30度。
第2~第12旋转轴线332B~332L相互大致平行。第2、第4、第6、第8、第10及第12旋转轴线332B、332D、332F、332H、332J、332L隔开规定间隔d2呈一列配置在第1轴排列线312上,第3、第5、第7、第9及第11旋转轴线332C、332E、332G、332I、332K隔开规定间隔d2呈一列配置在第2轴排列线314上。换言之,第2~第12旋转轴线332B~332L中的、偶数号呈一列配置在第1轴排列线312上,奇数号呈一列配置在第2轴排列线314上。第1及第2轴排列线312、314相互平行,隔开规定间隔w地进行配置。第3、第5、第7、第9及第11旋转轴线332C、332E、332G、332I、332K相对于第2、第4、第6、第8、第10及第12旋转轴线332B、332D、332F、332H、332J、332L偏置规定的距离s。换言之,第2~第12旋转轴线332B~332L沿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即交错状)配置。
如图25及图26所示,在顶板400的背面404侧,形成有从入口202向出口204延伸的硬币引导槽406。硬币引导槽406具有底面410和第1及第2侧面412、414,顶板400以背面404重叠在基座体300的正面302上的状态固定在基座体300上。硬币引导槽406的宽度wg设定为比最大直径硬币的直径稍微大,深度dg(参照图28)设定为比最厚硬币的厚度稍微大。换言之,以能够使直径及厚度不同的多币种的硬币一边被底面410和第1及第2侧面412、414引导一边通过硬币引导槽406的内部的方式设定硬币引导槽406的宽度wg及深度dg。换言之,将硬币引导槽406的宽度wg及深度dg设定为在能够规定的范围内输送外径(直径)或厚度不同的硬币。
硬币引导槽406的第1侧面412沿以第3、第5、第7、第9及第11旋转轴线332C、332E、332G、332I、332K为中心的多个圆弧相连接而成的曲线418而形成。硬币引导槽406的第2侧面414沿以第2、第4、第6、第8、第10及第12旋转轴线332B、332D、332F、332H、332J、332L为中心的多个圆弧相连接而成的曲线416而形成。
顶板400的正面402及背面404与基座体300的正面302大致平行,与基座体300的正面302的形状相对应地弯曲。而且,硬币引导槽406的底面410具有与基座体300的第1曲面部分226相对的第2曲面部分228。
在顶板400的背面404上,与第1~第12旋转轴线332A~332L分别相对应地形成有圆环状的槽422,该圆环状的槽422在后述的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进行旋转运动时防止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与顶板400相接触。另外,如图26及图28所示,在顶板400的背面404上,在与第3~第12旋转轴线332C~332L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位置对齐用突起432,并且在顶板400的周边部的规定位置形成有位置对齐用突起434。位置对齐用突起432插入到形成在后述的第3~第12支承轴334C~334L上的位置对齐用孔342内,位置对齐用突起434插入到在基座体300的正面302上形成在周边部的规定位置处的位置对齐用孔344内。由此,顶板400能够以相对于基座体300对齐位置的状态进行固定。
利用基座体300的正面302、顶板400的硬币引导槽406的底面410、第1及第2侧面412、414来构成硬币引导通路210。换言之,基座体300的正面302作为硬币引导通路210的里侧的引导面218发挥作用,顶板400的硬币引导槽406的底面410作为硬币引导通路210的表侧的引导面216发挥作用,顶板400的硬币引导槽406的第1及第2侧面412、414作为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左右的引导面212、214发挥作用。而且,在硬币引导通路210中,从入口202导入的硬币的周面被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左右的引导面212、214(即,硬币引导槽406的第1及第2侧面412、414)引导。另外,硬币的正面及背面被硬币引导通路210的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即,硬币引导槽406的底面410及基座体300的正面302)引导。
入口引导构件450与顶板400一起形成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入口202。如图21及图23所示,入口引导构件450具有大致五边形的安装部452、从安装部452向第1旋转轴线332A延伸的突部456、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设置于突部456的支承轴上的圆板体454。圆板体454以覆盖形成在后述的第1转盘502A的中央部分的凹部502Aa的方式配置在突部456的背面侧。如图21所示,突部456以使其朝下侧面458朝向硬币送出装置10的硬币送出口190的状态进行配置。突部456的朝下侧面458具有对从硬币送出口190送出的硬币的周面进行引导、将硬币顺畅地导入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入口202的功能。
硬币推动机构
如图23~图25及图27所示,硬币推动机构500具有绕第1~第12旋转轴线332A~332L旋转的第1~第12转盘502A~502L。第1~第12转盘502A~502L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在配置于基座体300的第1~第12支承轴334A~334L上。第1~第12支承轴334A~334L具有以第1~第12旋转轴线332A~332L为中心轴线的大致圆柱的外形,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第1转盘502A具有俯视大致圆形的外形,在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凹部502Aa(参照图23)。换言之,第1转盘502A具有向与第1旋转轴线332A平行的方向突出的圆环状的周边部。第2~第12转盘502B~502L具有俯视大致圆形的外形。
在第1转盘502A的正面上设有一对硬币推动体504A、506A,该一对硬币推动体504A、506A具有沿第1转盘502A的外周弯曲延伸的大致长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具有向与第1旋转轴线332A平行的方向突出的柱状的外形。硬币推动体504A、506A具有朝向大致长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长轴方向推动硬币的功能,因此通过设为这种平面形状,能够提高硬币推动体504A、506A的机械强度及针对磨损的耐久性。硬币推动体504A、506A在第1转盘502A的周边部隔着第1旋转轴线332A相对配置,换言之,硬币推动体504A、506A在第1转盘502A上相对于第1旋转轴线332A对称配置。硬币推动体504A、506A作为随着第1转盘502A的旋转而绕第1旋转轴线332A进行旋转运动的第1硬币推动部件发挥作用。
与第1转盘502A一样,在第2~第12转盘502B~502L的正面上,分别设有具有与硬币推动体504A、506A相同的平面形状、并且具有向与第2~第12旋转轴线332B~332L平行的方向突出的柱状的外形的一对硬币推动体504B~504L、506B~506L。硬币推动体504B~504L、506B~506L分别在转盘502B~502L的周边部隔着旋转轴线332B~332L相对配置,换言之,硬币推动体504B~504L、506B~506L在转盘502B~502L上相对于旋转轴线332B~332L对称配置。硬币推动体504B~504L、506B~506L作为随着转盘502B~502L的旋转而绕旋转轴线332B~332L旋转运动的第2~第12硬币推动部件发挥作用。
作为第1及第2硬币推动部件发挥作用的硬币推动体504A、504B、506A、506B的高度(换言之,从转盘正面突出的长度),设定为比作为第3~第12硬币推动部件发挥作用的硬币推动体504C~504L、506C~506L的高度高。这是因为在一边改变硬币的行进角度一边输送硬币时,需要即使是在硬币倾斜的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推动硬币。硬币推动体504C~504L、506C~506L的高度是相同的。
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可以与第1~第12转盘502A~502L一体形成,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另外制作的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固定形成在第1~第12转盘502A~502L上。在本实施例中,出于降低制作成本的观点而一体形成。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设为在支承轴上套上了圆筒形的柱环的能够自由旋转的辊子型。当设为辊子型时,具有抑制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的磨损并提高耐久性的优点。
如上所述,第2~第12旋转轴线332B~332L相互呈锯齿状配置在第1及第2轴排列线312、314上。与配置在第1轴排列线312上的第2、第4、第6、第8、第10及第12旋转轴线332B、332D、332F、332H、332J、332L对应的硬币推动体504B、504D、504F、504H、504J、504L及506B、506D、506F、506H、506J、506L构成第1推动体组。与配置在第2轴排列线314上的第3、第5、第7、第9及第11旋转轴线332C、332E、332G、332I、332K对应的硬币推动体504C、504E、504G、504I、504K及506C、506E、506G、506I、506K构成第2推动体组。第2、第4、第6、第8、第10及第12转盘502B、502D、502F、502H、502J、502L构成第1转盘组,第3、第5、第7、第9及第11转盘502C、502E、502G、502I、502K构成第2转盘组。
在第2~第12转盘502B~502L的背面,分别同轴设有作为用于驱动转盘502B~502L旋转的从动齿轮发挥作用的齿轮522B~522L。在第2~第12转盘502B~502L及齿轮522B~522L上,分别形成有图28所示的轴插入口510。在这些轴插入口510中,分别插入有对应的支承轴334B~334L。齿轮522B~522L可以与第2~第12转盘502B~502L一体形成,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另外制作的齿轮522B~522L固定在转盘502B~502L上而形成。只要第2~第12转盘502B~502L与齿轮522B~522L能够各自一体旋转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出于降低制作成本及提高同轴精度这样的观点而一体形成。
齿轮522B~522L中相互相邻的齿轮彼此啮合。即,齿轮522C与齿轮522B、522D啮合。同样地齿轮522E与齿轮522D、522F啮合,齿轮522G与齿轮522F、522H啮合。齿轮522I与齿轮522H、522J啮合,齿轮522K与齿轮522J、522L啮合。因此,如图27所示,属于第1转盘组的第2、第4、第6、第8、第10及第12转盘502B、502D、502F、502H、502J、502L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属于第2转盘组的第3、第5、第7、第9及第11转盘502C、502E、502G、502I、502K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即,属于第1转盘组的第2、第4、第6、第8、第10及第12转盘502B、502D、502F、502H、502J、502L与属于第2转盘组的第3、第5、第7、第9及第11转盘502C、502E、502G、502I、502K沿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属于第1推动体组的硬币推动体504B、504D、504F、504H、504J、504L及506B、506D、506F、506H、506J、506L与属于第2推动体组的硬币推动体504C、504E、504G、504I、504K及506C、506E、506G、506I、506K沿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在第2~第12转盘502B~502L中的相邻的一对转盘上,硬币推动体504B~504L与506B~506L配置为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例如,在相邻的第2及第3转盘502B、502C上,硬币推动体504B、504C与硬币推动体506B、506C配置为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具体来说,如图27所示,以如下方式配置硬币推动体504B与504C,即,当定义了包括第2及第3旋转轴线332B、332C的平面P时,在进行旋转运动的硬币推动体504B到达平面P时,进行旋转运动的硬币推动体504C到达还差齿轮间距的1/2的距离就到达平面P的位置。同样地,以如下方式配置硬币推动体506B与506C,即,在进行旋转运动的硬币推动体506B到达平面P时,进行旋转运动的硬币推动体506C到达还差齿轮间距的1/2的距离就到达平面P的位置。第3转盘502C与第4转盘502D、第4转盘502D与第5转盘502E、第5转盘502E与第6转盘502F、第6转盘502F与第7转盘502G、第7转盘502G与第8转盘502H、第8转盘502H与第9转盘502I、第9转盘502I与第10转盘502J、第10转盘502J与第11转盘502K、第11转盘502K与第12转盘502L也分别以相同方式配置。
这样,硬币推动体504B~504L、506B~506L一边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一边绕第2~第12旋转轴线332B~332L中的对应的旋转轴线同步进行旋转运动。而且,硬币推动体504B~504L、506B~506L中的、旋转轴线相邻的硬币推动体彼此沿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在第1转盘502A的背面,同轴设有具有正齿轮部分622与圆锥齿轮部分626的齿轮612。在第2转盘502B的齿轮522B的背面,同轴设有具有正齿轮部分624与圆锥齿轮部分628的齿轮614。该齿轮612、614为相同形状,圆锥齿轮部分626、628分别具有约30度的圆锥角。换言之,圆锥齿轮部分626、628分别具有相当于第1旋转轴线332A与第2旋转轴线332B所构成的角度α的圆锥角。
齿轮612的圆锥齿轮部分626与齿轮614的圆锥齿轮部分628相互啮合。因此,第1及第2转盘502A、502B沿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如图27所示,第1转盘502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2转盘502B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而,硬币推动体504A、506A与硬币推动体504B、506B沿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在第1及第2转盘502A、502B上,硬币推动体504A、504B与硬币推动体506A、506B也配置为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这样,硬币推动体504A、504B与硬币推动体506A、506B一边保持规定的旋转相位差一边绕第1及第2旋转轴线332A、332B沿相互方向的方向同步进行旋转运动。
如上所述,圆锥齿轮部分626、628具有相当于第1旋转轴线332A与第2旋转轴线332B所构成的角度α的圆锥角。因此,虽然仅是啮合齿轮612、614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却能够在形成第1及第2旋转轴线332A、332B所构成的角度α的状态下驱动第1及第2转盘502A、502B旋转。
正齿轮部分622及圆锥齿轮部分626可以一体形成,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相互固定地形成分别制作的齿轮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出于降低制作成本及提高同轴精度这样的观点而一体形成。正齿轮部分624及圆锥齿轮部分628也一样。另外,齿轮612能够与转盘502A一体形成,齿轮614能够与齿轮522B一体形成。当一体形成时,在降低制作成本与提高同轴精度方面是有利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体形成,但是当然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相互固定分别制作的齿轮而形成。只要第1及第2转盘502A、502B与齿轮612、614能够分别一体旋转,就可以构成为任意结构。
驱动力传递机构
如图34~36所示,驱动力传递机构600包括配置在硬币送出装置10的旋转圆盘106的背面侧的齿轮602、与齿轮602相啮合的齿轮604、与齿轮604同轴设置并且安装有转矩限制器611的齿轮610、与齿轮610相啮合的齿轮606、与齿轮606同轴的齿轮608。齿轮602固定在旋转圆盘106上,齿轮608与齿轮612的正齿轮部分622相啮合。
当旋转圆盘106借助硬币送出装置10的驱动部件108旋转时,齿轮602与旋转圆盘106一体进行旋转,齿轮602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604、610、606及608传递到齿轮612。传递有旋转驱动力的齿轮612旋转,其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614向齿轮522B~522L传递。由此,齿轮612、614及齿轮522B~522L全部旋转,第1~第12转盘502A~502L全部旋转。
驱动力传递机构600构成为硬币送出装置10的旋转圆盘106与硬币输送装置20的第1转盘502A具有规定的转速差。即,以旋转圆盘106每旋转45度,第1转盘502A旋转180度的方式来设定旋转圆盘106及第1转盘502A的转速。通过这样设定转速,在旋转圆盘106所具有的八个推动边缘138的各个推动边缘与硬币接收部件112协作送出硬币时,硬币推动体504A、506A向最适合推动该送出的硬币的各自的位置移动。换言之,被旋转圆盘106所具有的八个推动边缘138的各个推动边缘送出的硬币,全部能够被硬币推动体504A、506A的任意一个可靠地推动。
另外,当驱动部件108的防过载功能起作用而使旋转圆盘106反向旋转时,第1~第12转盘502A~502L也反向旋转。当第1~第12转盘502A~502L反向旋转时,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的硬币被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向反方向推动。而且,被推动的硬币从出口204向入口202输送,一部分硬币经由硬币送出口190返回到旋转圆盘106上。在该情况下,也保持了上述旋转圆盘106与第1转盘502A之间的最佳位置关系,因此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的硬币顺畅地移动到旋转圆盘106上。
在作为转矩限制器611的输入轴的中心轴611a上连接固定有齿轮604的旋转轴604a,在作为转矩限制器611的输出轴的外周面611b上嵌入固定有齿轮610的嵌合孔(未图示)。由此,当在齿轮604上作用有规定值以上的过大的转矩时,该转矩被阻断而使齿轮604空转。换言之,当在硬币输送装置20内产生了硬币的咬入等而在第1~第12转盘502A~502L上施加有规定值以上的过大的旋转阻力时,旋转力被在转矩限制器611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卸掉,不强制使第1~第12转盘502A~502L旋转。由此,由于不会对相关零件施加过大的负荷,因此具有防止零件破损并且耐久性提高这样的优点。而且,由于不会施加有过大的负荷,因此所需的零件强度也是较小即可,也具有能够使零件小型化、甚至装置整体也能够小型化的优点。
如图36所示,在齿轮606的旋转轴606a上,设有用于监视第1~第12转盘502A~502L的旋转状态的旋转监视传感器650。旋转监视传感器650具有固定在旋转轴606a的下端的编码器圆板652和透光型的光电传感器654。在编码器圆板652上,形成有沿其周缘以等间隔配置的多个通孔(未图示)。光电传感器654由向编码器圆板652的通孔照射光的投光器(未图示)和接收来自投光器的光而生成电信号的受光器(未图示)构成。当第1~第12转盘502A~502L旋转时,旋转监视传感器650输出与该旋转角同步的脉冲信号。换言之,旋转监视传感器650作为监视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的旋转运动状态的传感器发挥作用。通过监视该脉冲信号的状态,能够检测转矩限制器611的工作状态。即,当转矩限制器611为非工作状态时,从旋转监视传感器650输出规定周期的脉冲信号,当转矩限制器611为工作状态时,从旋转监视传感器650输出规定周期以上的周期的脉冲信号,因此通过测量该脉冲信号的周期,能够检测转矩限制器611的非工作/工作状态。当转矩限制器611工作时,电动马达152停止且旋转圆盘106的旋转停止。由此,来自硬币送出装置10的硬币的送出中止,防止继续向产生了硬币的咬入的硬币输送装置20供给硬币,因此能够防止对相关零件施加不需要的负荷,耐久性提高。
作为转矩限制器611,例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01-263364号公报所公开的具有钢球与凹槽的转矩限制器等公知的构件,特别优选具有隔着旋转轴线相对的一对凹槽的构件。在该情况下,以180度的旋转角产生转矩限制器611的非工作状态(即,钢球卡定在凹槽内的状态),因此能够维持硬币送出装置10的旋转圆盘106与硬币输送装置20的第1转盘502A的旋转相位差。
硬币输送单元
如图21~图23所示,第1硬币输送单元21包括第1基座部分300A和设置在第1基座部分300A上的第1顶板部分400A。如图27所示,在第1基座部分300A上配置有第1~第4旋转轴线332A~332D及第1~第4转盘502A~502D。换言之,第1~第4旋转轴线332A~332D及第1~第4转盘502A~502D配置在第1硬币输送单元21上。第1基座部分300A具有与存储斗102一体形成的盖体180、第1构件306A及第2构件308A。
盖体180具有与第1安装部104B的朝上上表面104U平行地形成的倾斜面181,在盖体180的左上部形成有开口188。在开口188的周围形成有具有周壁184的凹部182,凹部182的一部分进一步后退而形成局部环状面186。凹部182的底面183与安装基座104的第1安装部104B的朝上上表面104U平行,换言之,与旋转圆盘106的保持面134同样地相对于水平面具有大约60的倾斜角。凹部182的深度(换言之,周壁184的高度)设定为比最厚的硬币的厚度大。在开口188内配置有转盘502A,在凹部182的右上部配置有上述入口引导构件450。
第1基座部分300A的第1构件306A由左右各个分割部分306Aa、306Ab构成,在组合这些分割部分306Aa、306Ab的状态下,形成如图24所示的贯穿孔315的一部分315A。第1基座部分300A的第2构件308A具有平板状的第1板部308Aa和从第1板部308Aa的两侧端呈直角延伸的一对第2板部308Ab。在第1板部308Aa上设有第3及第4支承轴334C、334D。在第3转盘502C及齿轮522C的轴插入口510内插入有第3支承轴334C,在第4转盘502D及齿轮522D的轴插入口510内插入有第4支承轴334D。在第1板部308Aa的下部形成有开口308Ac。通过将第2板部308Ab固定在第2安装部104C上,第2构件308A被安装在第2安装部104C上。在第2安装部104C上,设有通过开口308Ac向第1板部308Aa突出的第2支承轴334B。在第2转盘502B、齿轮522B及齿轮614的轴插入口510内插入有第2支承轴334B。在第2安装部104C的上端,如图22所示,形成有呈L字形弯折的部分104Ca,在第2构件308A安装在第2安装部104C上的状态下,在第2构件308A的第1板部308Aa与安装基座104的第2安装部104C之间形成有空间308Ad。在该空间308Ad内容纳有齿轮614的一部分。第1基座部分300A的第1构件306A在其下部配置在局部环状面186上的状态下被固定在第2构件308A上。
在安装基座104的第1安装部104B的左上部设有第1支承轴334A。第1支承轴334A配置为在将盖体180(即存储斗102)安装在安装基座104上的状态下该第1支承轴334A与盖体180的开口188同轴。在第1转盘502A及齿轮612的轴插入孔(未图示)内插入有第1支承轴334A。由此,在盖体180的开口188内配置有第1转盘502A。而且,在安装基座104的第1安装部104B上配置有齿轮604及齿轮608。
第1顶板部分400A具有用于形成与第1~第4旋转轴线332A~332D对应的第1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A的第1硬币引导槽部分406A。上述第2曲面部分228形成在第1顶板部分400A上。在第1顶板部分400A上形成有槽422,该槽422用于在硬币推动体504A~504D、506A~506D绕第1~第4旋转轴线332A~332D旋转运动时防止硬币推动体504A~504D、506A~506D与第1顶板部分400A接触。
如图21所示,第1硬币输送单元21具有用于在其上端连接第2硬币输送单元22的连接部251。在连接部251上,第1基座部分300A的第1构件306A具有在连接第1及第2硬币输送单元21、22时作为对接面发挥作用的端面322A。如图23所示,端面322A包括位于第1硬币输送单元21的左上端的第1端面部分322Aa和位于第1硬币输送单元21的右上端的第2端面部分322Ab。第2端面部分322Ab相对于第1端面部分322Aa配置在沿第1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A(换言之,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向下方后退的位置。换言之,在第1及第2端面部分322Aa、322Ab之间形成有台阶,在端面322A上形成有用于露出齿轮522D的开口253。齿轮522D的齿列的一部分经由开口253向外部突出。
在连接部251上,在第1顶板部分400A及第1基座部分300A的第2构件308A上形成有切口边缘252a、252b。切口边缘252a、252b沿槽422中的硬币推动体504D、506D的防止接触用部分呈圆弧状形成,并且从该圆弧状部分向上方及右方延伸。换言之,切口边缘252a、252b的一部分沿第4转盘502D的周缘而形成。在切口边缘252a与第1构件306A之间,形成有第1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A的出口211Aa。
在第1基座部分300A的第1构件306A的右上端,设有从第2端面部分322Ab向上方突出并且形成有螺钉插入孔259的连接用突部258。在第1硬币输送单元21的左上端,在第1顶板部分400A及第1基座部分300A的第2构件308A之间,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第2硬币输送单元22的连接用突部268插入的槽部255。在第1顶板部分400A的左上部形成有螺钉插入孔256,在第1基座部分300A的第2构件308A的左上部形成有螺纹孔257。
如图29及图30所示,第2硬币输送单元22包括第2基座部分300B和设置在第2基座部分300B上的第2顶板部分400B。如图27所示,在第2基座部分300B上配置有第5~第10旋转轴线332E~332J及第5~第10转盘502E~502J。换言之,第5~第10旋转轴线332E~332J及第5~第10转盘502E~502J配置在第2硬币输送单元22上。第2基座部分300B具有第1构件306B及第2构件308B。
在第2基座部分300B的第1构件306B上,形成有图24所示的贯穿孔315的一部分(未图示)。在第2构件308B上设有第5~第10支承轴334E~334J。在第5转盘502E及齿轮522E的轴插入口510内插入有第5支承轴334E。同样地在第6~第10转盘502F~502J及齿轮522F~522J的轴插入口510内插入有第6~第10支承轴334F~334J。
第2顶板部分400B具有用于形成与第5~第10旋转轴线332E~332J对应的第2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B的第2硬币引导槽部分406B。在第2顶板部分400B上形成有槽422,该槽422用于在硬币推动体504E~504J、506E~506J绕第5~第10旋转轴线332E~332J旋转运动时防止硬币推动体504E~504J、506E~506J与第2顶板部分400B接触。
第2硬币输送单元22具有用于在其上端及下端连接第1及第3硬币输送单元21、23的连接部261A、261B。连接部261A、261B相对于对称轴线CP旋转对称(即,点对称)并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仅说明连接部261A,省略对连接部261B的说明。
在连接部261A上,第2基座部分300B的第1构件306B具有在连接第2及第3硬币输送单元22、23时作为对接面发挥作用的端面322B。端面322B包括位于第2硬币输送单元22的左上端的第1端面部分322Ba和位于第2硬币输送单元22的右上端的第2端面部分322Bb。第2端面部分322Bb相对于第1端面部分322Ba配置在沿第2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B(换言之,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向下方后退的位置。换言之,在第1及第2端面部分322Ba、322Bb之间形成有台阶,在端面322B上形成有用于露出齿轮522J的开口263。齿轮522J的齿列的一部分经由开口263向外部突出。
在连接部261A上,在第2顶板部分400B及第2基座部分300B的第2构件308B上形成有切口边缘262a、262b。切口边缘262a、262b沿槽422中的硬币推动体504J、506J的防止接触用部分呈圆弧状形成,并且从其圆弧状部分向上方及右方延伸。换言之,切口边缘262a、262b的一部分沿第10转盘502J的周缘而形成。在切口边缘262a与第1构件306B之间,形成有第2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B的出口211Ba。另外,在连接部261B上,在切口边缘262a与第1构件306B之间,形成有第2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B的入口211Bb。
在第2基座部分300B的第1构件306B的右上端,设有从第2端面部分322Bb向上方突出并且形成有螺钉插入口269的连接用突部268。在第2硬币输送单元22的左上端,在第2基座部分300B的第1构件306B上,形成有从其正面向第2顶板部分400B侧突出的并且呈大致L字形延伸的保持片264。在该保持片264与第2构件308B之间,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23的连接用突部278插入的槽部265。在第2基座部分300B上,在第1构件306B的保持片264上形成有螺钉插入孔266,在第2构件308B的左上部形成有螺纹孔267。
如图31及图33所示,第3硬币输送单元23包括第3基座部分300C和设置在第3基座部分300C上的第3顶板部分400C、硬币排出部件230、硬币支出检测传感器240。如图27所示,在第3基座部分300C上配置有第11及第12旋转轴线332K、332L和第11及第12转盘502K、502L。换言之,第11及第12旋转轴线332K、332L和第11及第12转盘502K、502L配置在第3硬币输送单元23上。第3基座部分300C具有第1构件306C及第2构件308C。
在第3基座部分300C的第1构件306C上,形成有图24所示的贯穿孔315的一部分(未图示)。在第2构件308C上设有第11及第12支承轴334K、334L。在第11转盘502K及齿轮522K的轴插入口510内插入有第11支承轴334K。第12转盘502L及齿轮522L的轴插入口510内插入有第12支承轴334L。
第3顶板部分400C具有用于形成与第11及第12旋转轴线332K、332L对应的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的第3硬币引导槽部分406C。在第3顶板部分400C上形成有槽422,该槽422用于在硬币推动体504K、504L、506K、506L绕第11及第12旋转轴线332K、332L旋转运动时防止硬币推动体504K、504L、506K、506L与第3顶板部分400C接触。
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以第12旋转轴线332L为中心向左侧弯曲,朝向配置在左侧的出口204沿大致水平横向延伸。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的比第12旋转轴线332L靠左侧的区域,随着向出口204侧行进,宽度wg扩大。换言之,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包括具有朝向出口204向斜下方倾斜的硬币引导面220a的出口通路区域220。由此,硬币易于从出口204向斜下方排出。
第3硬币输送单元23具有用于在其下端连接第2硬币输送单元22的连接部271。在连接部271上,第3基座部分300C的第1构件306C具有在连接第2及第3硬币输送单元22、23时作为对接面发挥作用的端面322C。端面322C包括位于第3硬币输送单元23的右下端的第1端面部分322Ca和位于第3硬币输送单元23的左下端的第2端面部分322Cb。第2端面部分322Cb相对于第1端面部分322Ca配置在沿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换言之,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向上方后退的位置。换言之,在第1及第2端面部分322Ca、322Cb之间形成有台阶,在端面322C上形成有用于露出齿轮522K的开口273。齿轮522K的齿列的一部分经由开口273向外部突出。
在连结部271上,在第3顶板部分400C及第3基座部分300C的第2构件308C上形成有切口边缘272a、272b。切口边缘272a、272b沿槽422中的硬币推动体504K、506K的防止接触用部分呈圆弧状形成,并且从其圆弧状部分向下方及左方延伸。换言之,切口边缘272a、272b的一部分沿第11转盘502K的周缘而形成。在切口边缘272a与第1构件306C之间,形成有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的入口211Ca。
在第3基座部分300C的第1构件306C的左下端,设有从第2端面部分322Cb向下方突出并且形成有螺钉插入口279的连接用突部278。在第3硬币输送单元23的右下端,在第3顶板部分400C及第3基座部分300C的第2构件308C之间,形成有能够供第2硬币输送单元22的连接用突部268插入的槽部275。在第3顶板部分400C的右下部形成有螺钉插入口276,在第3基座部分300C的第2构件308B的右下部形成有螺纹孔277。
硬币排出部件230由用于安装零件的框体231、与硬币的周面弹性接触的弹性辊232(参照图24)、以能够使弹性辊232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弹性辊232并且以支承轴(未图示)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杆233、以使弹性辊232面对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的出口通路区域220的方式对转动杆233向出口通路区域220侧施力的螺旋弹簧234、用于在弹性辊232面对出口通路区域220的静止位置处阻挡而保持转动杆233的止挡件235构成。在框体231上设有以与其正面构成直角的方式弯折的呈朝下E字形的固定金属零件237,在转动杆233的上部设有卡定销238。螺旋弹簧234的一端钩挂在固定金属零件237的槽内,另一端钩挂在卡定销238上。弹性辊232经由形成在第3顶板部分400C上的弧状的弹性辊用长孔236露出到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的出口通路区域220。硬币排出部件230利用贯穿第3顶板部分400C的螺钉(未图示)将框体231固定在第3基座部分300C上,从而安装在第3硬币输送单元23上。
硬币支出检测传感器240以跨越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的出口通路区域220的方式配置在紧挨着出口204的位置。硬币支出检测传感器240具有通道型形状的树脂制的外壳242,是在两个柱状部244的一个柱状部244上内置投光器并且在另一个柱状部244上内置受光器而将投光器和受光器相对配置的光电传感器。在出口通路区域220上,当硬币通过两个柱状部244之间时切断光路,利用由此输出的检测信号一个一个地检测硬币。
硬币输送单元的连接
当连接第1硬币输送单元21与第2硬币输送单元22时,使从连接部251的开口253露出的齿轮522D与从连接部261B的开口263露出的齿轮522E相啮合,同时将连接部261B的突部268插入连接部251的槽部255内,并且将连接部251的突部258插入连接部261B的槽部265内。当使齿轮552D与552E相啮合时,调整齿轮552D、552E的齿的位置,以在第4转盘502D与第5转盘502E之间产生上述规定的相位差。当以该状态相对于第1硬币输送单元21按压第2硬币输送单元22时,连接部251的端面322A与连接部261B的端面322B相抵接而停止插入。换言之,端面322A、322B作为对接面发挥作用而被定位。而且,将插入连接部251的螺钉插入孔256及连接部261B的螺钉插入口269内的螺钉(未图示)旋入连接部251的螺纹孔257内。同样地将插入连接部261B的螺钉插入孔266及连接部251的螺钉插入孔259内的螺钉(未图示)旋入连接部261B的螺纹孔267内。由此,第2硬币输送单元22固定在第1硬币输送单元21上。
当连接第2硬币输送单元22与第3硬币输送单元23时,使从连接部261A的开口263露出的齿轮522J与从连接部271的开口273露出的齿轮522K相啮合,同时将连接部271的突部278插入连接部261A的槽部265内,并且将连接部261A的突部268插入连接部271的槽部275内。当使齿轮552J与552K相啮合时,调整齿轮552J、552K的齿的位置,以在第10转盘502J与第11转盘502K之间产生上述规定的相位差。当以该状态相对于第2硬币输送单元22按压第3硬币输送单元23时,连接部261A的端面322B与连接部271的322C相抵接而停止插入。换言之,端面322B、322C作为对接面发挥作用而被定位。而且,将插入连接部261A的螺钉插入孔266及连接部271的螺钉插入口279内的螺钉(未图示)旋入连接部261A的螺纹孔267内。同样地将插入连接部271的螺钉插入口276及连接部261A的螺钉插入口269内的螺钉(未图示)旋入连接部271的螺纹孔277内。由此,第3硬币输送单元23固定在第2硬币输送单元22上。
这样,第1及第3硬币输送单元21、23借助第2硬币输送单元22相连接,实现了图18~图20、图24~图27的状态。即,利用第1~第3基座部分300A~300C来构成基座部分300,利用第1~第3顶板部分400A~400C来构成顶板400。第1~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A~210C相连通而构成硬币引导通路210。另外,如图24所示,在基座体300上,第1~第3基座部分300A~300C的第1构件306A~306C构成第1构件306,第1~第3基座部分300A~300C的第2构件308A~308C构成第2构件308。
即,基座体300由在第2构件308上层叠第1构件306而成的结构体构成,在第1构件306上形成有贯穿孔315。贯穿孔315形成为具有相同内尺寸的十一个圆形孔以重叠一部分的状态呈锯齿状相连接而成的平面形状,并且,如图28所示,具有配置在基座体300的正面侧的内尺寸小的第1开口315a和配置在背面侧的内尺寸大的第2开口315b。贯穿孔315的背面侧被第2构件308封闭,在基座体300上形成有凹部316。
在基座体300的正面302侧,在第1开口315a内容纳有第2~第12转盘502B~502L,在第2开口315b内容纳有齿轮522B~522L。换言之,在凹部316内容纳有第2~第12转盘502B~502L与齿轮522B~522L。在凹部316的底面318上设有第3~第12支承轴334C~334L。如图25及图28所示,第3~第12支承轴334C~334L被从基座体300的背面304侧经由第2构件308插入螺纹孔340内的固定螺钉310固定在基座体300上。
第1~第12转盘502A~502L的各自的正面配置为与基座体300的正面302成为大致共面。因此,设置在第1~第12转盘502A~502L的各自的正面上的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向基座体300的正面302的上方突出。换言之,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分别向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突出。
向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突出的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随着第1~第12转盘502A~502L的旋转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的硬币。被推动的硬币周面被左右的引导面212、214引导,并且,正反面被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引导,同时在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移动。在该情况下,能够输送的硬币的外径(直径)或厚度的范围扩大。即,向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突出的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配置在左右的引导面212、214之间,因此只要是具有比左右的引导面212、214与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之间的间隔大(换言之,比在左右的引导面212、214与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的旋转运动的轨迹之间产生的间隔大)、并且比左右的引导面212、214的间隔小的范围的外径(直径)的硬币,就能够一边被左右的引导面212、214中的任意一个引导面与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所支承一边被移动输送。因而,能够输送的硬币的外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硬币被各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一个一个地推动输送,因此在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相邻的硬币不会彼此重合。因此,即使较大地设定表里侧的引导面212、214的间隔,也不会产生硬币堵塞。因而,能够输送的硬币的厚度范围扩大。
硬币支出装置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37~图47来说明硬币支出装置1的动作。在实际的动作中如堆积成山般在存储斗102内存储有许多硬币,但是在此为了简化说明,设为在存储斗102内存储有4个硬币C1~C4。
图37表示硬币C1~C4被硬币送出装置10的旋转圆盘106输送的状态,在旋转圆盘106所具有的八个保持面134中的4个保持面134上分别保持有硬币C1~C4(C4未图示)。各硬币C1~C4通过被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圆盘106的硬币卡定体128推动而移动,硬币C1靠近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
进一步,当旋转圆盘106旋转时,如图38所示,硬币C1在与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相接触的状态下被硬币卡定体128推动,沿旋转圆盘106的周向移动。然后,在硬币C1被推出到旋转圆盘106的外部的状态下,硬币C1在被硬币卡定体128与周壁184支承的交接位置处静止。当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运动的硬币推动体504A与处于该交接位置的硬币C1的周面相接触时,硬币C1被硬币推动体504A推动。
如图39所示,伴随着第1转盘502A的旋转,硬币C1被硬币推动体504A推动,硬币C1的周面被周壁184推压。然后,利用周壁184及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左侧的引导面212引导硬币C1的周面而使硬币C1向上方移动,通过入口202导入到硬币引导通路210内。另外,被旋转圆盘106的硬币卡定体128推动的下一个硬币C2与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相接触。
当第1转盘502A进一步旋转时,由硬币推动体504A进行的对硬币C1的推动继续,如图40所示,一边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右侧的引导面214推压硬币C1的周面一边硬币C1使向上方移动。此时,通过第2转盘502B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硬币推动体504B靠近硬币C1。另外,与硬币C1的情况相同,被硬币卡定体128及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推出到旋转圆盘106的外部的硬币C2被硬币推动体506A推动,利用周壁184引导硬币C2的周面而使硬币C2向上方移动。被旋转圆盘106的硬币卡定体128推动的下一个硬币C3靠近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
而且,如图41所示,硬币推动体504B与硬币C1相接触而推动硬币C1,硬币C1被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右侧的引导面214引导同时向上方移动。被硬币推动体506A推动的硬币C2,通过入口202导入到硬币引导通路210内。硬币C3在与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相接触的状态下被硬币卡定体128推动,沿旋转圆盘106的周向移动。
在从图39至图41的硬币C1的移动中,硬币C1从里侧的引导面218的第1引导面部分222向第2引导面部分224移动,硬币C1的行进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从大约60度变化为大约90度。此时,通过硬币C1被形成在第1及第2引导面部分222、224之间的第1曲面部分226和与此相对配置的第2曲面部分228引导,行进角度慢慢地发生变化,因此硬币C1能够在硬币引导通路210内顺畅地移动。
接着,如图42所示,被硬币推动体504B推动的硬币C1被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左侧的引导面212引导同时向上方移动。伴随着第3转盘502C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而旋转运动的硬币推动体504C靠近硬币C1。被硬币推动体506A推动的硬币C2与硬币C1的情况相同,被第1及第2曲面部分226、228引导,从而慢慢地改变行进角度同时向上方移动。被推出到旋转圆盘106的外部的硬币C3被硬币推动体504A推动。被旋转圆盘106的硬币卡定体128推动的下一个硬币C4靠近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
接着,如图43所示,硬币C1因硬币推动体504C的推动而向上方移动,硬币C2因硬币推动体506B的推动而向上方移动,硬币C3因硬币推动体504A的推动而向上方移动。硬币C4在与硬币接收部件112的接收边缘146相接触的状态下被硬币卡定体128推动,沿旋转圆盘106的周向移动。
进一步,如图44所示,硬币C1因硬币推动体504E的推动而向上方移动,硬币C2因硬币推动体506C的推动而向上方移动,硬币C3因硬币推动体504B的推动而向上方移动,硬币C4因硬币推动体506A的推动而向上方移动。
通过重复上述硬币推动机构500的动作,产生了图45所示的状态。当第12转盘502L从该状态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46所示,被硬币推动体504L推动的硬币C1被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引导面214引导并到达硬币排出部件230的位置处。当硬币C1被硬币推动体504L进一步推动时,与弹性辊232相接触的硬币C1克服螺旋弹簧234的作用力而向上推起硬币排出部件230的转动杆233,同时朝向出口204移动。然后,在硬币C1的最大直径部分通过了弹性辊232的时刻,转动杆233借助螺旋弹簧234的弹性而返回到下方,在此时的转动力的作用下,硬币C1飞弹向出口204。硬币C1在如图47所示飞弹之后马上被硬币支出检测传感器240检测出,之后从出口204排出。之后,硬币C2~C4也重复相同的动作,从而硬币C2~C4从出口204排出。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圆盘支出装置的其他例子,图48~图5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硬币支出装置中的构成硬币输送装置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23A。在实施例3的硬币支出装置1中,为了向硬币输送装置20的左侧支出硬币,在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左侧设有出口204。与此相对,图48~图50所示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23A在为了向硬币输送装置20的右侧支出硬币而在硬币引导通路210的右侧设有出口204这一点上,与图31~图33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23不同。除此以外皆与第3硬币输送单元23相同。因此,在图48~图50中,对与第3硬币输送单元23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3硬币输送单元23A中,如图48~图50所示,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A在比第12旋转轴线332L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出口通路区域220A。该出口通路区域220A向右侧弯曲,朝向配置在右侧的出口204沿大致水平横向延伸。在出口通路区域220A中,也与图31所示的出口通路区域220一样,形成有朝向出口204向斜下方倾斜的硬币引导面220a。
改变硬币排出部件230A的形状或配置以适合出口204的右侧配置。即,弹性辊232A、转动杆233A、螺旋弹簧234A、止挡件235A、固定金属零件237A及卡定销238A相当于以相对于图48的对称轴线SY成为大致左右反方向的方式配置了图31的弹性辊232、转动杆233、螺旋弹簧234、止挡件235、固定金属零件237及卡定销238的情况。形成在第3顶板部分400C上的弧状的弹性辊用长孔236A也一样。
第3硬币输送单元23A具有与实施例3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23相同的连接部271。因此,能够连接在图29及图30的第2硬币输送单元22上。换言之,能够替换实施例3的第3硬币输送单元23而使用第3硬币输送单元23A。因而,只要适当地选择使用第3硬币输送单元23与第3硬币输送单元23A,就能够在左右任意一侧配置出口204。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经由两个以上的第2硬币输送单元22来连接第1及第3硬币输送单元21、23。在该情况下,能够调整硬币的输送距离。另外,在第1硬币输送单元21上分别配置有旋转轴线332A~332D及转盘502A~502D,在第2硬币输送单元22上分别配置有旋转轴线332E~332J及转盘502E~502J,在第3硬币输送单元23上分别配置有旋转轴线332K、332L及转盘502K、502L,但是能够适当地改变配置在第1~第3硬币输送单元21~23上的旋转轴线及转盘的数量。由此,能够改变硬币输送单元的长度,因此通过长度不同的硬币输送单元的组合,能够分级别地获得任意长度的硬币输送装置20。
而且,在转盘502A~502L上设有一对硬币推动体504A~504L、506A~506L,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在各转盘502A~502L上设置一个硬币推动体。但是,在各转盘502A~502L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硬币推动体,在提高输送效率方面是优选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合用于处理硬币、游戏币等圆盘的圆盘处理装置,例如适合应用于兑换机、自动售货机、售票机、游戏机等。
附图标记说明
D1、D2、D3、圆盘;1001、圆盘支出装置;1002、圆盘送出装置;1003、1003A、圆盘输送装置;1100、圆盘引导部;1102、入口;1104、出口;1110、1110A、圆盘引导通路;1112、1112A、左侧的引导面;1114、1114A、右侧的引导面;1116、表侧的引导面;1118、里侧的引导面;1120、圆盘数计数器;1200、1200A、基座部;1202、正面;1204、背面;1206、第1构件;1208、第2构件;1210、固定螺钉;1212、第1轴排列线;1212A、排列轴线;1214、第2轴排列线;1216、凹部;1218、凹部的底面;1221~1228、第1~第8旋转轴线;1221A~1226A、第1~第6旋转轴线;1231~1238、第1~第8旋转轴;1231A~1236A、第1~第6旋转轴;1240、螺纹孔;1300、1300A、顶板;1302、正面;1304、背面;1306、1306A、圆盘引导槽;1310、圆盘引导槽的底面;1312、1312A、圆盘引导槽的第1侧面;1314、1314A、圆盘引导槽的第2侧面;1316、1316A、1318、1318A、曲线;1322、圆环状槽;1400、1400A、圆盘推动机构;1401~1408、第1~第8转盘;1401A~1406A、第1~第6转盘;1411a~1418a、第1圆盘推动体;1411b~1418b、第2圆盘推动体;1411Aa~1416Aa、第1圆盘推动体;1411Ab~1416Ab、第2圆盘推动体;1422、正面;1424、周边部;1431~1438、第1~第8齿轮;1500、旋转驱动装置;1502、电动机;1504、减速机构;1、硬币支出装置;10、硬币送出装置;20、硬币输送装置;21、第1硬币输送单元;22、第2硬币输送单元;23、23A、第3硬币输送单元;102、存储斗;102A、头部;102B、硬币投入口;102C、外壳部;104、安装基座;104A、载置台部;104B、第1安装部;104C、第2安装部;104L、104R、支承侧壁;104U、朝上上表面;106、转盘;108、驱动部件;110、齿轮;111、转矩限制器;112、接收部件;118、硬币落下部件;122、底壁;124、竖槽;126、竖壁;128、硬币卡定体;132、中央突起;133、突起;134、保持面;136、支承架;138、推动边缘;142、乘载倾斜面;144、下游侧缘;145、硬币接收体;146、接收边缘;147、顶部;149、阶梯斜面;152、电动机;154、减速机构;174、浮动支承部件;180、盖体;181、倾斜面;182、凹部;183、底面;184、周壁;186、局部环状面;188、开口;190、硬币送出口;200、硬币引导部;202、入口;204、出口;206、第1构件;210、硬币引导通路;210A、第1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B、第2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0CA、第3硬币引导通路部分;211Aa、Ba、出口;211Bb、211Cb、入口;212、左侧的引导面;214、右侧的引导面;216、表侧的引导面;218、里侧的引导面;220、220A、出口通路区域;220a、硬币引导面;222、第1引导面部分;224、第2引导面部分;226、第1曲面部分;228、第2曲面部分;230、230A、硬币排出部件;231、231A、框体;232、232A、弹性辊;233、233A、转动杆;234、234A、螺旋弹簧;235、235A、止挡件;236、236A、弹性辊用长孔;237、237A、固定金属零件;238、238A、卡定销;240、硬币支出检测传感器;242、外壳;244、柱状部;251、连接部;252a、252b、切口边缘;253、开口、255、槽部;256、259、螺钉插入孔;257、螺纹孔;258、突部;261A、261B、连接部;262a、262b、切口边缘;263、开口;264、保持片;265、269、槽部;266、螺钉插入孔;267、螺纹孔;268、突部;271、连接部;272a、272b、切口边缘;273、开口;275、槽部;276、279、螺钉插入孔;277、螺纹孔;278、突部;300、基座体;300A、第1基座部分;300B、第2基座部分;300C、第3基座部分;302、正面;304、背面;306、第1构件;306A、第1构件;306Aa、306Ab、分割部分;306B、第1构件;306C、第1构件;308、第2构件;308A、第2构件;308Aa、第1板部;308Ab、第2板部;308Ac、开口;308Ad、空间;308B、第2构件;308C、第2构件;310、固定螺钉;312、第1轴排列线;314、第2轴排列线;315、贯穿孔;315a、第1开口;315b、第2开口;316、凹部;332A~332L、第1~第12旋转轴线;334A~334L、第1~第12支承轴;340、螺纹孔;342、344、位置对齐用孔;400、顶板;400A、第1顶板部分;400B、第2顶板部分;400C、第3顶板部分;402、正面;404、背面;406、硬币引导槽;406A、第1硬币引导槽部分;406B、第2硬币引导槽部分;406C、第3硬币引导槽部分;410、底面;412、第1侧面;414、第2侧面;416、曲线;418、曲线;422、槽;432、434、位置对齐用突起;450、入口引导构件;452、安装部;454、圆板体;456、突起;458、朝下侧面;500、硬币推动机构;502A~502K、第1~第12转盘;504A~504L、506A~506L、硬币推动体(硬币推动部件);510、轴插入孔;522A~522L、齿轮(第3齿轮);600、驱动力传递机构;602、604、606、608、610、齿轮;611、转矩限制器;611a、中心轴;611b、外周面;612、齿轮(第1齿轮);614、齿轮(第2齿轮);622、624、正齿轮部分;626、628、圆锥齿轮部分;650、旋转监视传感器;652、编码器圆板;654、光电传感器。
Claims (44)
1.一种圆盘输送装置,其从入口(1102)向出口(1104)输送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
圆盘引导通路(1110),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1112、1114)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1116、1118),该圆盘引导通路(1110)从上述入口(1102)向上述出口(1104)延伸;
多个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1411b~1418b),它们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1116、1118)呈大致直角的多个旋转轴线(1221~1228)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上述圆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旋转轴线(1221~1228)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以规定的间隔交替配置在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1110)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轴排列线(1212、1214)上,并且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进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旋转轴线(1221~1228)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1110)内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在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一个轴排列线(1212A)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相对于上述多个旋转轴线(1221~1228)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上述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1411b~1418b)。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左右的引导面(1112、1114)是沿着将分别以上述多个旋转轴线(1221~1228)为中心的多个圆弧连接而成的曲线(1318)延伸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分别与上述多个旋转轴线(1221~1228)对应的多个转盘(1401~1408)配置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上述里侧的引导面(1118)侧,上述多个圆盘推动体(1411a~1418a、1411b~1418b)设置在对应的上述转盘(1401~1408)的周边部(142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在上述多个转盘(1401~1408)上分别同轴配置有齿轮(1431~1438),上述齿轮(1431~1438)分别与对应的上述转盘(1401~1408)一体旋转,并且相邻接的上述齿轮(1431~1438)相互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转盘(1401~1408)的各自的正面(1422)配置为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1110)的上述里侧的引导面(1118)大致共面。
9.一种圆盘输送装置,其在入口(202)处接收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并向出口(204)输送,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
圆盘引导通路(210),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212、214)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该圆盘引导通路(210)从上述入口(202)向上述出口(204)延伸;
第1圆盘推动部件(504A、506A),其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大致垂直的第1旋转轴线(332A)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被送出的上述圆盘;
第2圆盘推动部件(504B、506B),其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大致垂直的第2旋转轴线(332B)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借助上述第1圆盘推动部件(504A、506A)的推动而移动的上述圆盘;
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212、214)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332A、332B)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α)交叉。
10.一种圆盘输送装置,其在入口(202)处接收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并向出口(204)输送,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
圆盘引导通路(210),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212、214)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该圆盘引导通路(210)从上述入口(202)向上述出口(204)延伸;
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它们分别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大致垂直的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中的对应的上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上述圆盘,其中,n为正整数;
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从上述入口(202)朝向上述出口(204)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
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中,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中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212、214)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中的至少相邻的一对上述旋转轴线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α)交叉。
11.一种圆盘输送装置,其在入口(202)处接收一枚一枚送出的圆盘并向出口(204)输送,其中,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
圆盘引导通路(210),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212、214)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该圆盘引导通路(210)从上述入口(202)向上述出口(204)延伸;
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它们分别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大致垂直的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中的对应的上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上述圆盘,其中,n为正整数;
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从上述入口(202)朝向上述出口(204)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
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中,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中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212、214)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332A、332B)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α)交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第2~第n旋转轴线(332B~332L)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以规定的间隔(d2)交替配置在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轴排列线(312、314)上,并且该第2~第n旋转轴线(332B~332L)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进行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里侧的引导面(218)具有与上述第1旋转轴线(332A)正交的第1引导面部分(222)和与上述第2旋转轴线(332B)正交的第2引导面部分(224),上述第1及第2引导面部分(222、224)经由第1曲面部分(226)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表侧的引导面(216)具有与上述第1曲面部分(226)相对的第2曲面部分(228)。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504A、506A、504B、506B)配置为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504A、506A、504B、506B)的旋转运动的轨迹隔开规定的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由分别相对于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配置的至少两个的圆盘推动体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左右引导面(212、214)沿将分别以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为中心的圆弧连接而成的曲线(416、418)延伸而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分别与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对应的第1~第n转盘(502A~502L)配置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上述里侧的引导面(218)侧,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设置在对应的上述第1~第n转盘(502A~502L)的周边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1及第2转盘(502A、502B)上分别同轴配置有第1及第2齿轮(612、614),上述第1及第2齿轮(612、614)分别与对应的上述第1及第2转盘(502A、502B)一体旋转,并且上述第1及第2齿轮(612、614)相互啮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第1及第2齿轮(612、614)分别包括具有与上述规定的角度(α)对应的圆锥角的圆锥齿轮部分(626、628)。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第1齿轮(612)包括正齿轮部分(622),从驱动部件(108)经由上述正齿轮部分(622)向上述第1齿轮(612)传递驱动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从驱动部件(108)向上述第1齿轮(612)传递驱动力,在上述驱动部件(108)与上述第1齿轮(612)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有转矩限制器(611)。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2~第n转盘(502B~502L)上分别同轴配置有第3齿轮(522B~522L),上述第3齿轮(522B~522L)分别与对应的上述第2~第n转盘(502B~502L)一体旋转,并且相邻的上述第3齿轮(522B~522L)相互啮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该圆盘输送装置设有用于检测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是否在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监视传感器(650),当上述旋转监视传感器(650)检测到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停止旋转运动时,输出用于表示该旋转运动停止的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该圆盘输送装置包括多个圆盘输送单元(21~23),该多个圆盘输送单元(21~23)分别具有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分割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而成的圆盘引导通路部分(210A~210C)和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部分(210A~210C)的入口或出口对应设置的能够对接的端面(322A、322B、322C),并且在该多个圆盘输送单元(21~23)上分别配置有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中的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部分对应的上述旋转轴线,通过使上述端面(322A、322B、322C)对接而将上述多个圆盘输送单元(21~23)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上述圆盘输送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该圆盘输送装置准备有第1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23)和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23A),该第1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23)配置有上述第n旋转轴线(332L)并且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左侧设有上述出口(204);该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23A)配置有上述第n旋转轴线(332L)并且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右侧设有上述出口(204)。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盘输送装置,其中,
该圆盘输送装置具有用于朝向上述出口(204)弹出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的上述圆盘的圆盘排出部件(230)和用于检测被上述圆盘排出部件(230)弹出的上述圆盘的圆盘支出检测传感器(240)。
28.一种圆盘支出装置,其具有圆盘送出装置(10)和圆盘输送装置(20),该圆盘送出装置(10)一枚一枚地分离并送出凌乱堆积状态的圆盘,该圆盘输送装置(20),在入口(202)处接收从上述圆盘送出装置(10)送出的上述圆盘而向出口(204)输送上述圆盘,将上述圆盘支出到规定的位置,其中,
上述圆盘送出装置(10)包括:
存储斗(102),其用于以凌乱堆积状态存储圆盘;
旋转圆盘(106),其以规定角度向上倾斜,而且,在其上表面中央形成有圆形支承架(136),并且该旋转圆盘(106)具有等间隔且从上述支承架(136)侧向周向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圆盘卡定体(128),使存储在上述存储斗(102)内的上述圆盘与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128)之间的保持面(134)面接触而一枚一枚地接收圆盘,并且,使上述支承架(136)及上述保持面(134)支承圆盘且利用上述多个圆盘卡定体(128)推动圆盘;
圆盘接收部件(112),其从上述支承架(136)附近沿上述旋转圆盘(106)的周向延伸,接收被上述旋转圆盘(106)推动的上述圆盘而沿上述旋转圆盘(106)的周向一枚一枚地送出圆盘;
驱动部件(108),其用于驱动上述旋转圆盘(106)旋转;
上述圆盘输送装置(20)包括:
圆盘引导通路(210),其具有用于对上述圆盘的周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面(212、214)和用于分别对上述圆盘的正反面进行引导的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该圆盘引导通路(210)从上述入口(202)向上述出口(204)延伸;
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它们分别向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突出,并且,通过绕与上述表里侧的引导面(216、218)大致垂直的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中的对应的上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推动上述圆盘,其中,n为正整数;
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从上述入口(202)朝向上述出口(204)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
在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中,与相邻而成对的上述旋转轴线分别对应的上述圆盘推动部件中的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另一个圆盘推动部件沿与上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从上述左右的引导面(212、214)的任意一侧观察,上述第1及第2旋转轴线(332A、332B)配置为以规定的角度(α)交叉。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上述第2~第n旋转轴线(332B~332L)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以规定的间隔(d2)交替配置在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相互平行的第1及第2轴排列线(312、314)上,并且该第2~第n旋转轴线(332B~332L)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呈锯齿状进行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上述里侧的引导面(218)具有与上述第1旋转轴线(332A)正交的第1引导面部分(222)和与上述第2旋转轴线(332B)正交的第2引导面部分(224),上述第1及第2引导面部分(222、224)经由第1曲面部分(226)相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上述表侧的引导面(216)具有与上述第1曲面部分(226)相对的第2曲面部分(228)。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504A、506A、504B、506B)配置为上述第1及第2圆盘推动部件(504A、506A、504B、506B)的旋转运动的轨迹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由分别相对于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配置的至少两个的圆盘推动体构成。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上述左右引导面(212、214)沿将分别以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为中心的圆弧连接而成的曲线(416、418)延伸而形成。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分别与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对应的第1~第n转盘(502A~502L)配置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上述里侧的引导面(218)侧,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设置在对应的上述第1~第n转盘(502A~502L)的周边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1及第2转盘(502A、502B)上分别同轴配置有第1及第2齿轮(612、614),上述第1及第2齿轮(612、614)分别与对应的上述第1及第2转盘(502A、502B)一体旋转,并且上述第1及第2齿轮(612、614)相互啮合。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上述第1及第2齿轮(612、614)分别包括具有与上述规定的角度(α)对应的圆锥角的圆锥齿轮部分(626、628)。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上述第1齿轮(612)包括正齿轮部分(622),从驱动部件(108)经由上述正齿轮部分(622)向上述第1齿轮(612)传递驱动力。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从驱动部件(108)向上述第1齿轮(612)传递驱动力,在上述驱动部件(108)与上述第1齿轮(612)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有转矩限制器(611)。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2~第n转盘(502B~502L)上分别同轴配置有第3齿轮(522B~522L),上述第3齿轮(522B~522L)分别与对应的上述第2~第n转盘(502B~502L)一体旋转,并且相邻的上述第3齿轮(522B~522L)相互啮合。
4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该圆盘支出装置设有用于检测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是否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监视传感器(650),当上述旋转监视传感器(650)检测到上述第1~第n圆盘推动部件(504A~504L、506A~506L)停止旋转运动时,输出用于表示该旋转运动停止的信号。
4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该圆盘支出装置包括多个圆盘输送单元(21~23),该多个圆盘输送单元(21~23)分别具有沿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延伸方向分割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而成的圆盘引导通路部分(210A~210C)和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部分(210A~210C)的入口或出口对应设置的能够对接的端面(322A、322B、322C),并且在该多个圆盘输送单元(21~23)上分别配置有上述第1~第n旋转轴线(332A~332L)中的与上述圆盘引导通路部分对应的上述旋转轴线,通过使上述端面(322A、322B、322C)对接而将上述多个圆盘输送单元(21~23)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上述圆盘支出装置。
4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该圆盘支出装置准备有第1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23)和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23A),该第1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23)配置有上述第n旋转轴线(332L)并且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左侧设有上述出口(204);该第2出口用圆盘输送单元(23A)配置有上述第n旋转轴线(332L)并且在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的右侧设有上述出口(204)。
4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圆盘支出装置,其中,
该圆盘支出装置具有用于朝向上述出口(204)弹出上述圆盘引导通路(210)内的上述圆盘的圆盘排出部件(230)和用于检测被上述圆盘排出部件(230)弹出的上述圆盘的圆盘支出检测传感器(24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75570 | 2010-12-10 | ||
JP2010275570A JP5625181B2 (ja) | 2010-12-10 | 2010-12-10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JP2011-087128 | 2011-04-11 | ||
JP2011087128A JP5838432B2 (ja) | 2011-04-11 | 2011-04-11 | コイン搬送装置およびコイン払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68083A true CN102568083A (zh) | 2012-07-11 |
CN102568083B CN102568083B (zh) | 2014-05-21 |
Family
ID=45047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12538.XA Active CN102568083B (zh) | 2010-12-10 | 2011-12-12 | 圆盘输送装置及圆盘支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55744B2 (zh) |
EP (2) | EP2463217B1 (zh) |
CN (1) | CN102568083B (zh) |
ES (1) | ES2564380T3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16371A (zh) * | 2017-07-11 | 2017-11-03 | 西安工业大学 | 一种钱币分拣计数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1300462D0 (en) * | 2013-01-11 | 2013-02-27 | Asahi Seiko Europ Ltd | Disk sorting device |
JP6182787B2 (ja) * | 2014-01-24 | 2017-08-23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複数硬貨払出装置 |
US10778176B2 (en) | 2018-11-29 | 2020-09-15 | Raytheon Company | CMOS Guanella balun |
JP6934676B2 (ja) | 2019-01-28 | 2021-09-15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硬貨処理装置の硬貨分離送出装置 |
JP6934677B2 (ja) * | 2019-01-28 | 2021-09-15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硬貨分離検知装置 |
CA3134676C (en) | 2019-04-05 | 2022-06-28 | Blue Sky Ventures (Ontario) Inc. | Gating system for accumulating items and related filling machine and methods |
CN113086257B (zh) * | 2021-03-31 | 2022-06-28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片剂药手动式装瓶装置 |
JP7426044B2 (ja) * | 2021-09-08 | 2024-02-01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コイン搬送装置、コインホッパー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02360A1 (de) * | 1970-01-20 | 1971-07-29 | Kocks Gmbh Friedrich | Vorrichtung zum Zufuehren,Spannen und Abfuehren von stab- oder rohrartigem Gut fuer Behandlungseinrichtungen,insbesondere von Rohren fuer Rohrpruefpressen |
GB1564660A (en) * | 1976-10-16 | 1980-04-10 |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rticles |
CN1311741A (zh) * | 1998-08-03 | 2001-09-05 | I·M·A·工业机械自动装置股份公司 | 用制品充填泡带的装置 |
CN101025838A (zh) * | 2006-02-16 | 2007-08-29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圆片支出装置 |
CN101315713A (zh) * | 2007-05-28 | 2008-12-03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硬币料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952035A (en) * | 1953-10-16 | 1960-09-13 | Anchor Hocking Glass Corp | Apparatus for applying gaskets to closure caps |
US3352629A (en) * | 1962-12-31 | 1967-11-14 | Continental Can Co | Can cover sterilizer on can closing machine |
US3299899A (en) * | 1966-04-04 | 1967-01-24 | Harold Spector | Coin transfer bank |
US3680566A (en) * | 1969-09-22 | 1972-08-01 | Micro Magnetic Ind Inc | Bulk coin dispenser |
US3930512A (en) * | 1975-01-21 | 1976-01-06 | Woodland Jack H | Coin sorting and counting apparatus |
US4518001A (en) * | 1982-04-26 | 1985-05-21 | International Game Technology | Coin handling apparatus |
JPS61263473A (ja) | 1985-05-16 | 1986-11-21 | 株式会社エル・アイ・シー | コイン供給装置における駆動中継機 |
JPS63314868A (ja) * | 1987-10-03 | 1988-12-22 | Nec Corp | Mos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5143253A (en) * | 1988-09-02 | 1992-09-01 | Tdk Corporation | Chip packaging means and supply mechanism for supplying chips by using the chip packaging means |
JPH03284518A (ja) | 1989-11-16 | 1991-12-16 | Santetsukusu:Kk | メダルリフタ |
JP2514877B2 (ja) | 1991-10-01 | 1996-07-10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コインエスカレ―タ付コイン送出装置 |
JP3003410B2 (ja) | 1992-09-18 | 2000-01-31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硬貨揚送装置 |
JP2769410B2 (ja) | 1992-10-06 | 1998-06-25 | 日本金銭機械株式会社 | 硬貨処理装置 |
JP3014246B2 (ja) | 1993-05-26 | 2000-02-28 | 株式会社日本コンラックス | コイン払出し装置 |
JP3003410U (ja) | 1994-04-21 | 1994-10-18 | 好司 岡田 | モップの収納ケース |
JP3206699B2 (ja) | 1994-06-27 | 2001-09-10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硬貨送出装置 |
TW304608U (en) * | 1995-02-23 | 1997-05-01 | Asahi Seiko Co Ltd | Coin conveying device |
GB9515567D0 (en) * | 1995-07-28 | 1995-09-27 | Coin Control Limited | Coin control mechanism |
US5688166A (en) * | 1996-07-10 | 1997-11-18 | Chen; Chih-Nan | Apparatus for counting coins |
ES2119709B1 (es) | 1996-11-26 | 1999-07-01 | Azkoyen Ind Sa | Devolvedor de monedas para mecanismos de pago. |
JP3403343B2 (ja) | 1998-08-28 | 2003-05-06 | 株式会社大都製作所 | コインリフト |
JP2001216553A (ja) | 2000-02-02 | 2001-08-10 | Asahi Seiko Kk | ナイフ無しのコインホッパ装置 |
JP2001263364A (ja) | 2000-03-15 | 2001-09-26 | Seibu Electric & Mach Co Ltd | トルクリミッタ |
ITMO20030289A1 (it) * | 2003-10-23 | 2005-04-24 | Sacmi | Apparati, metodo e articolo. |
JP4780494B2 (ja) * | 2005-06-14 | 2011-09-28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硬貨金種判別装置 |
JP5066673B2 (ja) * | 2006-10-12 | 2012-11-07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コインホッパ |
JP5156930B2 (ja) | 2007-09-12 | 2013-03-06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コインホッパ |
TW200905612A (en) * | 2007-05-28 | 2009-02-01 | Asahi Seiko Co Ltd | Coin hopper |
JP2009093557A (ja) | 2007-10-11 | 2009-04-30 | Glory Ltd | 円板状媒体揚送装置 |
US8517808B2 (en) * | 2009-11-18 | 2013-08-27 |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Coin hopper with an upward coin passage |
TWI402772B (zh) * | 2009-11-18 | 2013-07-21 | Int Currency Tech | Cash dispenser with push-up coin channels |
-
2011
- 2011-11-15 ES ES13192551.3T patent/ES2564380T3/es active Active
- 2011-11-15 EP EP11189079.4A patent/EP2463217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1-15 EP EP13192551.3A patent/EP2698330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2-12 CN CN201110412538.XA patent/CN102568083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12 US US13/316,847 patent/US1025574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02360A1 (de) * | 1970-01-20 | 1971-07-29 | Kocks Gmbh Friedrich | Vorrichtung zum Zufuehren,Spannen und Abfuehren von stab- oder rohrartigem Gut fuer Behandlungseinrichtungen,insbesondere von Rohren fuer Rohrpruefpressen |
GB1564660A (en) * | 1976-10-16 | 1980-04-10 |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rticles |
CN1311741A (zh) * | 1998-08-03 | 2001-09-05 | I·M·A·工业机械自动装置股份公司 | 用制品充填泡带的装置 |
CN101025838A (zh) * | 2006-02-16 | 2007-08-29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圆片支出装置 |
CN101315713A (zh) * | 2007-05-28 | 2008-12-03 | 旭精工株式会社 | 硬币料斗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16371A (zh) * | 2017-07-11 | 2017-11-03 | 西安工业大学 | 一种钱币分拣计数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63217A2 (en) | 2012-06-13 |
US20120145741A1 (en) | 2012-06-14 |
EP2698330B1 (en) | 2016-02-03 |
ES2564380T3 (es) | 2016-03-22 |
US10255744B2 (en) | 2019-04-09 |
EP2463217B1 (en) | 2013-11-13 |
CN102568083B (zh) | 2014-05-21 |
EP2698330A3 (en) | 2014-06-25 |
EP2463217A3 (en) | 2012-06-20 |
EP2698330A2 (en) | 2014-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8083B (zh) | 圆盘输送装置及圆盘支出装置 | |
US4902263A (en) | Coin lifting device | |
US7628685B2 (en) | Coin hopper | |
CN103871152A (zh) | 硬币料斗 | |
TWI364006B (zh) | ||
ES2237777T3 (es) | Mecanismo de dispensacion de monedas. | |
JP6609775B2 (ja) | コイン搬送装置 | |
CN211935531U (zh) | 扑克机及其理牌装置、出牌控制机构 | |
JP5732640B2 (ja) | コイン搬送装置およびコイン払出装置 | |
CN111298424A (zh) | 扑克机及其发牌器、储牌盒和扑克牌整理方法 | |
JP5838432B2 (ja) | コイン搬送装置およびコイン払出装置 | |
JPH03284518A (ja) | メダルリフタ | |
JP2013008117A5 (zh) | ||
JP2012221281A5 (zh) | ||
US6041963A (en) | Ampule collector | |
WO2020090571A1 (ja) | 硬貨入出金装置、硬貨揚送装置、及び硬貨入出金装置の硬貨揚送装置 | |
JP5934967B2 (ja) |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 |
AU636658B2 (en) | Coin dispensing apparatus | |
JP5860611B2 (ja) | 硬貨搬送装置及び硬貨処理装置 | |
JP5830760B2 (ja) | メダル投入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メダル貸出機並びに遊技機 | |
JPH09293157A (ja) | 硬貨取扱機 | |
JPH09153160A (ja) | 硬貨起立装置,金種別硬貨収納繰出装置及び循環式硬貨入出金機 | |
JP2013125431A5 (zh) | ||
CN218686233U (zh) | 扑克机及其理牌装置 | |
JP7426044B2 (ja) | コイン搬送装置、コインホッパ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