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242A - 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6242A
CN102566242A CN2011104144376A CN201110414437A CN102566242A CN 102566242 A CN102566242 A CN 102566242A CN 2011104144376 A CN2011104144376 A CN 2011104144376A CN 201110414437 A CN201110414437 A CN 201110414437A CN 102566242 A CN102566242 A CN 102566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type
type screen
mentioned
base material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44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林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66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2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02Lenticular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屏幕基材的反射侧的面与背面的接触阻力的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反射型屏幕(2)具备挠性的片状的基材(屏幕基材21),该片状的基材具有反射投射光的第1面(基材表面21A)和作为第1面(基材表面21A)的相反面的第2面(基材背面21B)。在第2面(基材背面21B)上形成有凹凸状的形状(凹凸面22)。并且,凹凸状的形状(凹凸面22)被均一形成。进一步,凹凸状的形状(凹凸面22)由褶皱形状构成。

Description

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将从投影仪等投射型显示装置输出的投射光反射而显示图像的反射型屏幕。该反射型屏幕使用片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材,并在反射投射光的面(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半球状的花纹。另外,在与反射投射光的反射面的反向侧(相反侧)的面(背面),通常不进行任何加工而露出平坦的基材面。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公开了如下方法,即,在观察面形成有多个凹部或凸部的基材(屏幕基板)上,相对于观察面从斜方向蒸镀铝等材料,从而在凹部或凸部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反射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196号公报
但是,在屏幕基材的背面为平坦面的情况下,在卷绕式的反射型屏幕中,在将反射型屏幕卷起的情况下,因为形成于反射型屏幕的反射面的半球状的突起和背面的平坦面接触,所以接触阻力变大。因此,存在下述课题:由于在屏幕基材展开时或收纳时进行辊旋转,使得半球状的突起与平坦面反复剥离与接触,从而容易使基材带静电。由于反射型屏幕带有静电,从而反射面附着尘埃等而被污染,存在反射面的反射率降低的课题。另外,因为接触阻力大,所以存在反射面的半球状的突起破裂、或者选择性地形成于半球状的突起的反射膜受损的课题。因此希望有一种降低屏幕基材的反射面与背面的接触阻力的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能够以下述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涉及的反射型屏幕为反射投射光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具备挠性的片状的基材,该片状的基材具有反射投射光的第1面和作为该第1面的相反面的第2面,在第2面形成有凹凸状的形状。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屏幕,由于在作为第1面的相反面的第2面(所谓的第1面的背面)形成有凹凸状的形状,所以在卷绕反射型屏幕并收纳的情况下,反射投射光的第1面与第2面的凹凸状的形状接触。因此,由于第2面不像以往那样是平坦面,所以能够减少与第1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接触阻力减少。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反射型屏幕中,优选为,凹凸状的形状被均一形成。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屏幕,除了应用例1的效果外,因为第2面的凹凸状的形状被均一形成,所以能提高第2面的美观度。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反射型屏幕中,优选为,凹凸状的形状由褶皱形状构成。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屏幕,因为第2面的凹凸状的形状由褶皱形状构成,所以能够使第2面的质感提高。
(应用例4)本应用例涉及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凹凸形状形成工序,在该凹凸形状形成工序中,对于具有反射投射光的第1面和作为该第1面的相反面的第2面的挠性的片状的基材,在第2面形成凹凸状的形状。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通过凹凸形状形成工序在第2面形成凹凸状的形状。因此,在将反射型屏幕卷绕并收纳的情况下,能够使形成于第2面的凹凸状的形状与反射投射光的第1面接触。所以,由于第2面不是以往那样的平坦面,所以能够减少第1面与第2面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制造减少接触阻力的反射型屏幕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凹凸形状形成工序具有将凹凸状的形状转印的转印工序。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通过由转印工序将凹凸状的形状转印,能够简单地在第2面形成凹凸状的形状。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转印工序包含对形成为凹凸状的形状的模具进行加热并将其压靠于基材的工序,模具由具有耐热性的合成树脂部件形成。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将具有耐热性的合成树脂部件作为模具进行转印工序。另外,以往在转印工序中,在使用使屏幕基材的基材表面例如形成凹状或凸状的形状的金属模具的情况下,因为基材背面熔融而与缓冲部件密合,所以在缓冲部件与基材背面之间使用具有耐热性的合成树脂部件作为密合防止部件。对此,通过在该具有耐热性的树脂部件形成例如凹凸状的形状而作为模具进行使用,进而进行转印工序,从而能够具有作为以往的密合防止部件的功能,由此能够实现不使用金属模具的高效的模具构造和模具的简化。
(应用例7)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合成树脂部件形成为片状或辊状。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在转印工序中,能够适宜选择使用片状的合成树脂部件还是使用辊状的合成树脂部件,从而能够提高选择的自由度。
(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反射型屏幕的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具有使基材变形以在第1面具有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的基材变形工序,转印工序与基材变形工序被一同进行。
根据这样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通过一起进行基材变形工序与转印工序,能够实现反射型屏幕制造的高效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型屏幕装置所设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反射型屏幕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凹凸形状形成工序和基材变形工序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反射膜形成工序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凹凸形状形成工序和基材变形工序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反射型屏幕装置;2...反射型屏幕;21...屏幕基材;21A...基材表面;21B...基材背面;22...凹凸面;23...凹部;24...反射膜;100...制造工序;110...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1...凹凸面转印工序;120...基材变形工序;121...凹面转印工序;150...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51...凹凸面转印工序;160...基材变形工序;161...凹面转印工序;200...模压加工装置;211...凹凸模具;211A...凹凸部;300...模压加工装置;310...承受辊;312...凹凸模具;312A...凹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型屏幕装置1所设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装置1的大致结构与动作进行简要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装置1是置于地板面F等上的类型的装置。反射型屏幕装置1从形成为长方体状的箱型的框体3的内部向上方(相对于地板面F大致垂直的方向)卷出反射型屏幕2。并且,反射型屏幕2处于相对于地板面F立起并能够使用的状态。另外,反射型屏幕2将投射光Lp向观察者侧反射,其中,投射光Lp是从被置于反射型屏幕装置1的附近的桌子上表面D(或者地板面F)等的投影仪PJ射出的。
在图1以及以后的附图中,为使各构成要素具有在附图上可供识别的大小,而相对于实际情况适宜更改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例并示出。另外,在图1以及以后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用XYZ正交坐标系来记载。XYZ正交坐标系中,将相对于地板面F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立起的状态的反射型屏幕2的地板面F侧设为-Y方向)。并且,将与立起的反射型屏幕2的屏幕基材21面平行、且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立起的状态的反射型屏幕2的反射面正对的情况下的右方向设为+X方向)。并且,将与Y方向以及X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立起的状态下的反射型屏幕2的反射面正对的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以重力方向为基准,将重力方向设为下方向,将反方向设为上方向。
如图1所示,反射型屏幕装置1具有反射型屏幕2和框体3。在框体3的内部自由伸缩地设置有缩放(pantograph)机构部(图示省略)。在该缩放机构部的上端部固定有反射型屏幕2的上端部。另外,反射型屏幕2的下端部被固定于在框体3内部设置的弹簧式卷绕机构部(图示省略)并被卷绕。
卷绕机构部具有与反射型屏幕2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长度同等长度的卷绕轴(图示省略)而构成。卷绕轴具有始终向卷绕方向施加拉伸力的弹簧部件(图示省略)。因此,反射型屏幕2在使用时、抽出时以及卷绕时,始终处于张紧的状态,使松弛减少。
本实施方式的缩放机构部,通过电动机(图示省略)进行伸缩动作(升降动作)。缩放机构部动作,与向上方(+Y方向)伸长的动作相对应,反射型屏幕2被从卷绕机构部卷出。另外,相反地,缩放机构部动作,与向下方收缩的动作相对应,反射型屏幕2被卷绕至卷绕机构部(卷绕轴),并被收容于框体3的内部。
图2是表示反射型屏幕2的制造工序100的示意图,图2(a)是表示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和基材变形工序120的示意图,图2(b)是表示反射膜形成工序130的示意图。参照图2,对反射型屏幕2的制造工序100进行说明。
反射性屏幕2使用具有挠性的片状的基材(以下称为屏幕基材21)。在本实施方式中,屏幕基材21由黑色的聚氯乙烯树脂形成。之所以采用黑色是为了能够吸收不需要的入射光。
另外,图2所示的制造工序100是通过在长度为数百米的屏幕基材卷绕成辊状的状态下进行的所谓辊对辊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屏幕基材21形成为:当作为反射型屏幕装置1反射型屏幕2(屏幕基材21)立起的情况下,屏幕基材21的左右方向连接成长条状。图2中采用主要部分的剖面放大示出每个工序实施后的结果。
制造工序100具有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基材变形工序120和反射膜形成工序130。另外,对于制造工序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与基材变形工序120使用后述的模压加工装置200,而大致同时一起进行。然后,进行反射膜形成工序130。另外,在各工序中具有图示省略的输送装置,按照一张大小的屏幕基材21的各长度依次抽出被卷成辊状的屏幕基材21,并且通过依次卷绕来进行加工。
如图2(a)所示,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是在作为屏幕基材21的第2面的基材背面21B上形成凹凸形状的面(凹凸面22)的工序。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转印工序(以下称为凹凸面转印工序111)而构成。并且,作为一边加热一边按压模具的转印装置,使用模压加工装置200来实施凹凸面转印工序111。凹凸面22在遍及基材背面21B的大致全部区域被均一形成。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凹凸面22以所谓的褶皱形状构成。而且,作为褶皱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梨皮图案。另外,作为褶皱形状,除梨皮图案以外,也可以使用网眼图案等。
另一方面,基材变形工序120是使作为屏幕基材21的第1面的基材表面21A变形的工序。基材变形工序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含有转印工序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转印工序(以后称为凹面转印工序121)使基材表面21A变形,形成多个凹部23。并且,凹面转印工序121与凹凸面转印工序111一样使用模压加工装置200来实施。
图3是表示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与基材变形工序120的示意图,图3(a)是表示模压加工装置200的结构的概要剖面图,图3(b)是表示模压加工装置200动作的状态的概要剖面图。参照图3对模压加工装置200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从而对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和基材变形工序120中的转印工序(凹凸面转印工序111、凹面转印工序121)进行说明。
模压加工装置200由平面状的模具构成。模压加工装置200是如下装置,即,一边对形成为与待形成的形状相反的形状的模具进行加热,一边从上下方向以高压力对屏幕基材21进行按压,使屏幕基材21按照模具形状热变形(转印),从而形成需要的形状。
如图3(a)所示,模压加工装置200构成为,在屏幕基材21的下侧,具备下侧模具基座220和在下侧模具基座220的上部具有形成为凸状的凸部221A的模具221。并且,模压加工装置200构成为在屏幕基材21的上侧具有上侧模具基座210。上侧模具基座210形成为在屏幕基材21侧具有平面。
并且,模压加工装置200构成为,在上侧模具基座210与屏幕基材21之间具备凹凸模具211,该凹凸模具211具有形成为凹凸形状的凹凸部211A。凹凸模具21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合成树脂部件构成。另外,作为合成树脂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耐热性的片状的特氟龙(Teflon)(注册商标)树脂。
并且,模压加工装置200在上侧模具基座210与凹凸模具211之间具有用于在转印时均等地向屏幕基材21施加压力的缓冲部件212。作为缓冲部件212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毛毡部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凹凸模具211还具有在模压加工装置200动作时防止基材背面21B侧因熔融而与缓冲部件212发生密合的作为密合防止部件的功能。
在进行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和基材变形工序120的情况下,最初相对于模压加工装置200将辊状的屏幕基材21抽出并设置。详细为如图3(a)所示,将屏幕基材21的基材表面21A以基材背面21B与凹凸模具211对置的方式相对于模具221设置。然后使模压加工装置200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下侧模具基座220和上侧模具基座210被加热。在模压加工装置200动作的情况下,下侧模具基座220被固定,通过上侧模具基座210下降来按压屏幕基材21。
如图3(b)所示,模压加工装置200通过用下侧模具基座220和上侧模具基座210按压屏幕基材21,来大致同时进行凹凸面转印工序111和凹面转印工序121。因此,基材背面21B沿凹凸模具211的凹凸部211A热变形并被转印。因此形成如图2(a)所示的凹凸面22。并且,基材表面21A沿模具221的凸部221A热变形并被转印。因此,形成如图2(a)所示的凹部23。
凹部23遍及基材表面21A的大致全部区域而形成。凹部23例如形成为:在X方向上排列成以反射型屏幕2的X方向的中心线上(图示省略)的规定的位置为中心的圆弧状,在Y方向上排列成以该中心为同心的同心圆状。本实施方式的凹部23形成为大致半球状。另外凹部23的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按照实际使用时的反射型屏幕2与投影仪PJ的位置关系等进行适当的变更。
另外,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和基材变形工序120中,采用辊对辊的方式,按照被抽出的一张大小的屏幕基材21的各长度连续地形成凹凸面22和凹部23。
返回至图2,在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和基材变形工序120结束的情况下,转移到下一个工序的反射膜形成工序130。如图2(b)所示,反射膜形成工序130是在凹部23的内面23A选择性地形成反射膜24的工序。另外,反射膜形成工序130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蒸镀工序13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蒸镀工序131在内面23A选择性地形成铝膜。
图4是表示反射膜形成工序130的示意图。参照图4对反射膜形成工序130中的蒸镀工序131进行说明。
蒸镀工序131中,将被卷成辊状的屏幕基材21以基材表面21A对着蒸镀源S的上方并倾斜的方式抽出,并将前端安装于卷绕侧的辊部件。另外,基材表面21A以屏幕基材21的上部侧比下部测远离蒸镀源S的状态被安装。并且,蒸镀源S在反射型屏幕2的X方向的中心线上(图示省略),配置于屏幕基材21的下部侧。另外,屏幕基材21的上部侧是指反射型屏幕2立起的情况下的上部侧。
蒸镀工序131中,具体而言,是在形成反射膜24时,预先将相对于基材表面21A斜向射出投射光Lp的投影仪PJ的位置假想作为虚拟光源位置P。之后,配置蒸镀源S,使得蒸镀材料相对于基材表面21A的各凹部23的蒸镀角度θs与来自虚拟光源位置P的投射光Lp的相对于基材表面21A的各凹部23的入射角度θp相等、或较之更小,从投射光Lp的入射方向向各凹部23蒸镀蒸镀材料。
通过进行蒸镀工序131,在凹部23的内面23A的被投射光Lp照射的部分形成凹状的反射膜24。另外,通过这样从斜方向进行蒸镀,选择性地形成反射膜24,从而以蒸镀源S为中心,放射状地在基材表面21A的各凹部23部分地形成反射膜24。并且,反射膜24的膜厚形成为随着远离蒸镀源S而逐渐变薄。另外,通过利用蒸镀法形成反射膜24,与利用喷涂法、印刷法等形成反射膜相比,能够形成薄且高品质的反射膜24。
另外,反射膜形成工序130也以辊对辊的方式,按照被抽出的一张大小的屏幕基材21各长度连续地形成反射膜24。由上述制造工序100制造的屏幕基材21(反射型屏幕2)在以后的工序中,被分割成一个个规定的长度,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幕2以及反射型屏幕装置1被组装。
另外,在通过上述制造工序100形成的反射型屏幕2作为反射型屏幕装置1被组装的情况下,从投影仪PJ投射的投射光Lp被反射型屏幕2的反射膜24高效地反射至观察者一侧。并且,当来自荧光灯等无用的外光入射到反射型屏幕2的情况下,因为被反射膜24以外的凹部23吸收,所以能够使其难以反射到观察者侧。另外,反射型屏幕2因为在基材背面21B形成有凹凸面22,所以通过使从反射型屏幕2的背面侧入射的外光漫反射,能够提高遮光性。因此,能够使反射型屏幕2的对比性能提高。
并且,在通过上述的制造工序100形成的反射型屏幕2作为反射型屏幕装置1被组装的情况下,在反射型屏幕2被收容于框体3的内部时,形成于屏幕基材21的基材表面21A的凹部23(以及反射膜24),以与形成于基材背面21B的凹凸面22重叠的状态,被卷绕至卷绕机构部(卷绕轴)。并且,在反射型屏幕2被从卷绕机构持续卷出时,以基材表面21A的凹部23与基材背面21B的凹凸面22被剥离的状态展开。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因为基材背面21B具有凹凸面22,所以在反射型屏幕2收纳时,即使基材表面21A的凹部23与基材背面21B的凹凸部22重叠而被卷绕,与以往的基材背面为平坦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与凹部23的接触面积。因此,在以凹部23与凹凸面22剥离的状态被展开的情况下,与以往的基材背面为平坦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接触阻力,使屏幕基材21难以因接触阻力而带有静电,从而能够抑制静电的产生。
另外,因为能够抑制静电的产生,所以能够减少包含反射膜24的凹部23被灰尘等附着而被污染,从而能够防止反射膜24的反射率的降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因为基材背面21B具有凹凸面22,所以由于能够降低与基材表面21A的凹部23的接触阻力,从而能够防止凹部23破裂或反射膜24受损。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凹凸面22形成为均一,并且由褶皱形状(梨皮)构成。因此,能够提高作为第2面的基材背面21B的质感,能够提高美观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的制造方法,具备在作为第2面的基材背面21B形成凹凸面22的凹凸面形状形成工序110。因此,在将反射型屏幕2卷绕并收纳的情况下,能够使形成于基材背面21B的凹凸面22与反射投射光的基材表面21A接触。因此,与以往的平坦的基材背面不同,因为基材背面21B不是平坦面,因此通过能够减少基材表面21A与基材背面21B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制造减少接触阻力的反射型屏幕2。
根据本实施方式反射型屏幕2的制造方法,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具有转印凹凸状的形状(凹凸部211A)的转印工序(凹凸面转印工序111)。通过由该凹凸面转印工序111转印凹凸部211A,能够在基材背面21B容易且高效地形成凹凸面2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的制造方法,在凹凸面转印工序111中,将具有耐热性的片状的特氟龙树脂作为模具进行转印工序。以往,在转印工序中,在使用使屏幕基材的基材表面例如形成凹状的形状的金属模具的情况下,因为基材背面熔融并与缓冲部件密合,所以在缓冲部件与基材背面之间使用具有耐热性的合成树脂部件作为密合防止部件。对此,通过使用该具有耐热性的特氟龙树脂作为凹凸模具211来进行凹凸面转印工序111,能够具有作为以往的密合防止部件的功能并且能够作为模具使用,所以能够实现高效的模具构造和模具的简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的制造方法,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的凹凸面转印工序111与基材变形工序120的凹面转印工序121大致同时一起进行。因此,能够实现反射型屏幕2的制造的高效化。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50与基材变形工序160的示意图。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50与基材变形工序160中的转印工序(凹凸面转印工序151和凹面转印工序16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与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比较,制造方法不同。详细为,第1实施方式的转印工序(凹凸面转印工序111、凹面转印工序121)使用了由平面状的模具构成的模压加工装置200。对此,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印工序(凹凸面转印工序151、凹面转印工序161)是使用由辊状的模具构成的模压加工装置300来进行的。其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于同样的结构标注同样的标号。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50(凹凸面转印工序151)和基材变形工序160(凹面转印工序161)与第1实施方式的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凹凸面转印工序111)和基材变形工序120(凹面转印工序121)分别对应。并且,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50和基材变形工序160通过使用模压加工装置30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大致同时一起进行。并且,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50和基材变形工序16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按照一张大小的屏幕基材21的各长度依次抽出被卷成辊状的屏幕基材21,并且通过依次卷绕来进行加工。
如图5所示,模压加工装置300具有圆柱状的承受辊310和圆柱状的模压辊320。并且,承受辊310与模压辊320被相互对置配置,且分别以中心轴为中心可自由旋转地被保持。
承受辊310在承受辊主体311的外周面设置有形成凹凸部312A的凹凸模具312。另外,该凹凸模具312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具有耐热性的辊状的特氟龙树脂或硅胶形成,并在其表面均一地形成有作为凹凸部312A的褶皱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梨皮)。并且,模压辊320在模压辊主体321的外周面由形成凹部321A的模具构成。
对于这样构成的模压加工装置300,将受热的屏幕基材21以从上至下的状态夹持在模压辊320与承受辊310之间而实施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50与基材变形工序160。详细为,以模压辊320与基材表面21A抵接、承受辊310与基材背面21B抵接的方式夹持屏幕基材21。
之后,通过模压辊320旋转,将凸部321A按压在基材表面21A,从而转印凸部321A的形状。因此,在基材表面21A形成凹部23。并且,通过承受辊310旋转,将凹凸部312A按压在基材背面21B,从而转印凹凸部312A的形状。因此在基材背面21B上形成凹凸面22。
利用上述模压加工装置300实施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50和基材变形工序160之后,转移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反射膜形成工序130。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除了能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在第1实施方式的转印工序(凹凸面转印工序111,凹面转印工序121)中,使用了由平面状的模具构成的模压加工装置200,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转印工序(凹凸面转印工序151、凹面转印工序161)中,使用由辊状的模具构成的模压加工装置300进行。因此,能够提高在进行转印工序时的模压加工装置200、300的选择自由度。
另外,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或改良。变形例如下所述。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在屏幕基材21的基材表面21A形成多个凹部23,但也可以形成多个凸部。凸部的形成能够通过在基材变形工序中将模压加工装置200的模具221更换成具有凹部的模具来实现。并且,之后,对于该转印后的多个凸部,使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选择性地形成反射膜即可。并且,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模压加工装置300中,通过将具有凸部321A的模压辊320更换成具有凹部的模压辊,能够在基材表面21A形成多个凸部。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中,凹凸模具211使用具有耐热性的片状的特氟龙树脂。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耐热性的片状的硅树脂。这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一样,也可以使用具有耐热性的辊状的硅树脂。并且,只要是具有耐热性的合成树脂部件即可。
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中,形成于基材背面21B的凹凸面22遍及基材背面21B的大致全部区域被均一形成,并且由褶皱形状构成。而且,作为褶皱形状使用梨皮图案。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凹凸面22在屏幕基材21的基材表面21A不受凹凸形状影响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各种形状。例如,使用皮革或木纹等的图案也可以。并且,也可以是利用图像数据的图案等。并且,也可以将公司或商品等的商标标志作为图案使用,也能够起到将公司或商品等的形象给消费者留下印象的效果。
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中,凹凸形状形成工序110与基材变形工序120使用模压加工装置200而同时进行。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分别进行。
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在制造工序100中,在各工序具备输送装置,按照一张大小的屏幕基材21的各长度依次抽出被卷成辊状的屏幕基材,并且通过依次卷绕进行加工。但是,亦可使用切成一张大小的屏幕基材21的长度的材料来进行各工序。
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在基材表面21A(投射光Lp的入射侧)形成多个凹部23,在多个凹部23选择性地形成反射膜24。但是,投射光Lp的入射侧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了反射入射光而形成各种各样。例如,也可以在屏幕基材上涂白色的涂料、或在基材表面形成扁豆状透镜的凹凸、或在基材的表面贴铝箔而设置无光泽薄膜等被膜、或在基材表面涂覆细小的玻璃粉末(有孔玻璃珠)等。
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装置1用电动来伸缩反射型屏幕2。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手动将反射型屏幕卷绕至筒状的部件的类型的反射型屏幕装置。
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中,凹部23以中心线上的规定的位置作为中心排列成圆弧状。但是,不限于此,亦可形成为在Y方向、X方向排列成直线状。
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2中,凹部23的间距、深度等能考虑制造的容易程度、反射效率等适当地设定。
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装置1中,反射型屏幕2被卷绕至卷绕机构部(卷绕轴)而被收纳。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以蛇腹方式来折叠地收纳。
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装置1是置于地板面F的类型。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固定在壁面上。并且,也可以固定在桌子或台子上。
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型屏幕装置1置于地板面F,并从框体3的内部向上方(相对于地板面F大致垂直的方向)将反射型屏幕2持续卷出。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固定于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的壁面等,从框体的内部朝地板面向下方持续卷出反射型屏幕。

Claims (8)

1.一种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型屏幕对投射光进行反射,
该反射型屏幕具备挠性的片状基材,该片状基材具有反射上述投射光的第1面和作为该第1面的相反面的第2面,
在上述第2面形成有凹凸状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状的形状被均一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型屏幕,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状的形状由褶皱形状构成。
4.一种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对投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该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具备凹凸形状形成工序,在该凹凸形状形成工序中,对于具有反射上述投射光的第1面和作为该第1面的相反面的第2面的挠性的片状基材,在上述第2面形成凹凸状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形状形成工序具有将上述凹凸状的形状转印的转印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工序包含对形成为上述凹凸状的形状的模具进行加热并将其压靠于上述基材的工序,
上述模具由具有耐热性的合成树脂部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树脂部件形成为片状或辊状。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上述基材变形以在上述第1面具有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的基材变形工序,
上述转印工序与上述基材变形工序被一同进行。
CN2011104144376A 2010-12-15 2011-12-13 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5662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8925A JP2012128137A (ja) 2010-12-15 2010-12-15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反射型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10-278925 2010-1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6242A true CN102566242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234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44376A Pending CN102566242A (zh) 2010-12-15 2011-12-13 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54908A1 (zh)
JP (1) JP2012128137A (zh)
CN (1) CN1025662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3638A (zh) * 2019-12-23 2020-05-08 张家港宝视特影视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幕布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8471A1 (ja) * 2011-12-14 2013-06-20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スクリーン及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US20140160337A1 (en) * 2012-07-24 2014-06-12 GVBB Holdings, S.A.R.L Camera viewfinder comprising a projector
JP6684538B2 (ja) * 2014-09-30 2020-04-22 株式会社ジーグ 演出用ユニット
CN107003598A (zh) * 2014-11-27 2017-08-01 株式会社有泽制作所 反射型屏幕
CN106501890B (zh) * 2016-11-09 2019-03-12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滚轮结构的制造方法、滚轮结构及棱镜片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0303A (zh) * 1987-01-21 1988-08-03 菲利浦光灯制造公司 背面投影屏幕及其背面投影系统
CN1460893A (zh) * 2002-05-23 2003-12-10 Lg.飞利浦Lcd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771462A (zh) * 2003-05-26 2006-05-10 夏普株式会社 反射型屏幕
CN1811492A (zh) * 2001-03-01 2006-08-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设置了具有微凹凸图案的树脂薄膜的光学元件、反射板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JP2009015196A (ja) * 2007-07-09 2009-01-22 Seiko Epson Corp 反射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反射スクリーン
US20090103176A1 (en) * 2005-05-17 2009-04-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Laser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Laser Image Display Scre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43995A (en) * 1930-04-03 1934-01-16 Herbert W Weld Glass construction
US2660927A (en) * 1949-12-12 1953-12-01 Charles G Burton Projection screen
US3492060A (en) * 1967-03-08 1970-01-27 Eastman Kodak Co Projection screen
US4025160A (en) * 1973-09-19 1977-05-24 Robert H. Reibel Dual purpose projection screen
US3844644A (en) * 1973-09-19 1974-10-29 Reibel R Projection screen
US4006965A (en) * 1974-04-18 1977-02-08 Ryosaku Takada Projection screen
US4268118A (en) * 1979-09-05 1981-05-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heeting useful as a projection screen
DE69313877T2 (de) * 1992-01-10 1998-03-26 Kuraray Co Auflichtprojektionsschirm
US5337179A (en) * 1992-07-27 1994-08-09 Hodges Marvin P Flexible controllable optical surfa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926454B2 (ja) * 1992-10-02 1999-07-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型映写スクリーン
US6724529B2 (en) * 2002-04-17 2004-04-20 Howard Sinkoff Reflection-type projection screens
US7253953B2 (en) * 2005-08-29 2007-08-07 Stewart Filmscreen Corporation Polymer sheet for projection screen
JP4561726B2 (ja) * 2006-01-18 2010-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凹部付き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レンズ基板の製造方法
US7499214B2 (en) * 2006-03-20 2009-03-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mbient light absorbing screen
US7864420B2 (en) * 2007-07-20 2011-01-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creen
JP2010066750A (ja) * 2008-08-12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
JP2010097190A (ja) * 2008-09-16 2010-04-30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及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5239832B2 (ja) * 2008-12-24 2013-07-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
JP2011164391A (ja) * 2010-02-10 2011-08-25 Seiko Epson Corp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JP2011221272A (ja) * 2010-04-09 2011-11-04 Seiko Epson Corp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投影システム、フロント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および、反射型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12230289A (ja) * 2011-04-27 2012-11-22 Seiko Epson Corp アレイ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レイ基板並びに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0303A (zh) * 1987-01-21 1988-08-03 菲利浦光灯制造公司 背面投影屏幕及其背面投影系统
CN1811492A (zh) * 2001-03-01 2006-08-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设置了具有微凹凸图案的树脂薄膜的光学元件、反射板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460893A (zh) * 2002-05-23 2003-12-10 Lg.飞利浦Lcd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771462A (zh) * 2003-05-26 2006-05-10 夏普株式会社 反射型屏幕
US20090103176A1 (en) * 2005-05-17 2009-04-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Laser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Laser Image Display Screen
JP2009015196A (ja) * 2007-07-09 2009-01-22 Seiko Epson Corp 反射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反射スクリー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3638A (zh) * 2019-12-23 2020-05-08 张家港宝视特影视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幕布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28137A (ja) 2012-07-05
US20120154908A1 (en) 201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6242A (zh) 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US9720312B2 (en) Projection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rojection screen
JP4971185B2 (ja) オーバル断面のチューブの製作方法及び製作装置
CN103085438B (zh) 光学片贴合方法、装置及其所使用的粘接片
JP2002014208A (ja) 光学フィルム、光反射フィルム、液晶表示パネル、光学フィルム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型ローラ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光学フィルム貼付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621651B2 (en) Decorative picture mirror
TWI485452B (zh) 複合導光板的製造方法
CN201795433U (zh)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
EP345650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plica master mol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ody to be formed
CN111716951A (zh) 壳体的制作工艺、壳体及电子设备
JP3140937U (ja) 押圧転写加工用版および画像形成体
JP2011090045A (ja) スクリーン
CN102375397A (zh) 全息图片材的制造方法及全息图片材
EP284572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films
JP2008203776A (ja) レンズフィルム、成形用ローラー、レンズフィルム製造装置及びレンズフィルムの成形方法
CN102729679A (zh) 铝箔制全息片材的制造方法以及铝箔制全息片材
TWI421545B (zh) 光學片以及使用該光學片的光源
CN113805421A (zh) 一种可卷曲投影屏幕及投影装置
JP6536003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CN209427874U (zh) 柔性菲涅尔光学膜片运输结构
WO2020029989A1 (zh) 装饰薄膜
TWI284597B (en) Light-reflection material with light-reflecting pattern and the fabric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5765645A (zh) 柔性基底接合方法
JP2013114248A (ja) スクリーン及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WO2019062433A1 (zh) 新型投影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