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6844B - 一种起重机主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机主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6844B CN102556844B CN2012100408717A CN201210040871A CN102556844B CN 102556844 B CN102556844 B CN 102556844B CN 2012100408717 A CN2012100408717 A CN 2012100408717A CN 201210040871 A CN201210040871 A CN 201210040871A CN 102556844 B CN102556844 B CN 1025568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strand
- pedestal
- girder
- lower connecting
- connec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主梁,包括下盖板,下盖板的背离主梁的一侧安装有用于修复主梁下挠或旁弯的修复装置,修复装置包括固设在下盖板两端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可张紧的张拉装配有多根并行延伸的钢绞线,在下盖板和钢绞线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撑顶器,撑顶器包括使用时固设在下盖板上的上连接部和使用时与钢绞线顶推配合的下连接部,上、下连接部之间支撑设有两端分别与上、下连接部固定配合以将上、下连接部装配成一体的支撑螺柱,支撑螺柱处于上、下连接部的沿主梁延伸方向的两端,撑顶器还包括在上、下连接部之间支撑设置的用于防止支撑螺柱侧弯的中间顶推结构。整个撑顶器稳固,有效避免支撑螺柱出现侧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主梁。
背景技术
起重机在国内外工矿企业中普遍应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主梁上拱度是起重机的重要技术指标。GB/T14405—2011《通用桥式起重机》和GB/T14406-2011《通用门式起重机》规定起重机主梁需设置一定的上拱度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起重机的承载能力、改善主梁的受力情况、抵抗主梁在载荷作用下的向下变形,但起重机因制造或使用,如当小车处于跨中,并且在额定载荷下,环境、使用工况等因素的影响,主梁出现拱度下挠或旁弯变形,容易出现大车啃轨,小车“爬坡”、“溜车”、起重量下降而影响正常使用,上拱度值作为主梁的主要参数,上拱度值是否合理、是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起重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起重机使用过程当中的歪拉斜拽会导致主梁旁弯,造成啃轨。所以如不及时修复主梁出现下挠或旁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事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现有的修复方法有火焰修复(利用热变形矫正)和丝杠调整。火焰修复缺点是施工周期长,需要10-15天,同时火焰修复还容易出现旁弯,双梁不易托平,且没有弹性,耽误正常生产,保持时间短(1年左右),并且一次火焰修复后难以再次火焰修复,否则易增加钢板脆性,导致安全事故;而丝杠调整需要5-8天,使用一年后弹性失效需要从新修复,增加修复成本。
在公开号为CN197436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及其梁式起重机,修复步骤为:a、在起重机主梁下盖板下两端分别固定张拉端支座和固定端支座;b、将钢绞线穿入分别放置在固定端支座和张拉端支座外侧的固定锚和张拉锚中,锚固固定端,使张拉端支座外侧;c、使用千斤顶调整每根钢绞线的初始应力,使其应力均等;d、将1—4个撑顶器向上固定在主梁下盖板上,下方放置在钢绞线上,e、使用千斤顶张紧张拉锚的钢绞线,迫使主梁向上弯曲变形,张拉至设定拱度值后,锚固张拉端,调整撑顶器,使其受力。上述修复方法中的撑顶器由固定在主梁下的顶板、固定在顶板下的2—6组螺柱及设置有与所述螺柱配合使用的螺孔的弧形支架构成,所述弧形支架由螺母和调整螺母可调固定在螺柱上。
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上述修复方法中的撑顶器在钢绞线拉紧受力后,下盖板受撑顶器推压将向上弯曲,但螺柱会向内弯曲,这样一来,这样一来,撑顶器失效,钢绞线容易向内托滑,造成钢绞线受力不齐并钢绞线容易折断,主梁的拱度会重新的滑下去,进而影响对主梁挠度修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主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撑顶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起重机主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主梁,包括下盖板,下盖板的背离主梁的一侧安装有用于修复主梁下挠或旁弯的修复装置,该修复装置包括固设在下盖板两端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可张紧的张拉装配有多根并行延伸的钢绞线,在下盖板和钢绞线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撑顶器,撑顶器包括使用时固设在下盖板上的上连接部和使用时与钢绞线顶推配合的下连接部,上、下连接部之间支撑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上、下连接部固定配合以将上、下连接部装配成一体的支撑螺柱,支撑螺柱处于上、下连接部的沿主梁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的撑顶器还包括在上、下连接部之间支撑设置的用于防止支撑螺柱侧弯的中间顶推结构。
所述的上连接部为上连接板,下连接部为下连接板,中间顶推结构为千斤顶,千斤顶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顶压配合、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板顶压配合。
所述的至少一个撑顶器的下连接板的朝向钢绞线的一侧螺栓联接有底部压板,该底部压板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在所述的下连接部上。
所述的下连接板的朝向底部压板的侧面上焊接固定有圆钢,在钢绞线张紧后所述钢绞线由底部压板压紧固定在圆钢上。
所述的上连接部为上连接板,下连接部为圆钢,中间顶推结构为立板,立板的下侧与圆钢焊接固定、上侧与上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立板的沿主梁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螺柱焊接固定,所述圆钢通过立板与支撑螺柱固定配合。
所述的圆钢和上连接板之间支撑设置有分别位于立板左右两侧的两个斜支撑板,斜支撑板的一侧与上连接板焊接固定、另一侧与圆钢及立板焊接固定。
所述的至少一个撑顶器的圆钢的朝向钢绞线的一侧通过支撑螺柱螺纹联接有底部压板,该底部压板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在所述的圆钢上。
所述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基座上设有用于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固定在基座上的端部压板。
所述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基座配置有用于单向锚固钢绞线的张拉锚,张拉锚上开设有用于供钢绞线穿过的锥孔,锥孔由张拉锚的靠近撑顶器的一侧向背离撑顶器的一侧逐渐扩大,在锥孔和钢绞线之间装配有用于将钢绞线装夹固定在张拉锚上、且呈分体式瓣状结构的锁芯,锁芯的外周面为与锥孔的内周面相适配的锥面。
所述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外还安装有用于遮蔽两基座的防护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起重机主梁出现下挠时,由修复装置对主梁进行挠度修复,修复时,施加拉力张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的钢绞线,这样,位于钢绞线和下盖板之间的撑顶器会向上顶推,迫使主梁向上弯曲变形,进而修复主梁的挠度。在修复过程中,上连接部固定在主梁的下盖板上,下连接部与钢绞线顶推配合,撑顶器上的支撑螺柱支撑设置在上下连接部之间,完成顶推力的传递,为防止支撑螺柱在支撑时发生侧弯,本发明所提供的撑顶器中在上、下连接部之间还支撑设置有中间顶推结构,这样当两基座间的钢绞线张紧时,中间顶推结构使得整个撑顶器更加稳固、基础平整坚实,受力更加均衡,有效的避免了支撑螺柱出现侧弯的情况,进而保证了对主梁下挠的修复效果。同时,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修复装置还可以修复主梁出现的旁弯。本发明所提供的修复装置的施工周期短,效果明显,而且抗蠕变性好,不反弹,保持时间长,后期维护方便,降低修复成本,可以适用于在不同工况(如高温高腐蚀等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起重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起重机主梁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主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图4是图2中的K向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的主梁装配了拉力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拉力器和张拉锚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修复装置修复主梁下挠时主梁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9是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修复装置修复主梁旁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撑顶器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中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起重机主梁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起重机主梁200包括下盖板300,在下盖板300的背离主梁的一侧安装有用于修复主梁下挠的修复装置,修复装置包括固设在下盖板两端的第一基座100和第二基座600,此处的第一基座100为配置有张拉锚的张拉基座,而第二基座600为固定基座,在张拉基座和固定基座之间可张紧的张拉装配有多根并行延伸的钢绞线500,钢绞线500的一端固设在固定基座中、另一端则在穿过张拉基座的张拉锚后与配置在张拉基座上的拉力器11传动连接,此处的拉力器11为空心液压千斤拉力器,使用时,由拉力器11施加拉力以张紧两基座间的钢绞线500。在本实施例中,于下盖板300和钢绞线500之间关于主梁的跨中对称的布置有结构相同、规格相同的两个撑顶器400,撑顶器400包括使用时固设在下盖板300上的上连接部8和使用时与钢绞线顶推配合的下连接部,此处的上连接部8为上连接板连接板,该上连接板焊接固定在主梁的下盖板上,所述的下连接部为下连接板,在上、下连接板之间支撑设置有四个两端分别与上、下连接板固定配合的支撑螺柱4,通过使用支撑螺柱、调整螺母和固定螺母将上、下连接板固定装配在一起,在上、下两连接板之间还支撑设置有用于防止支撑螺柱侧弯的中间顶推结构,本实施例中中间顶推结构为千斤顶7,千斤顶7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顶压配合、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板顶压配合,此处的千斤顶7位于所述的四个支撑螺柱4之间。
本实施例中,撑顶器的下连接部为下连接板5,在下连接板5的朝向钢绞线的侧面上设置有圆钢10,此处的圆钢10顶压支撑在张紧后的钢绞线500上。此处在下连接板上设置圆钢以与钢绞线配合,是因为圆钢的圆柱面可以较好传递钢绞线施加的顶推力,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应力集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钢绞线突然断裂后从控制掉落造成危险,在撑顶器400的下连接板的朝向钢绞线的一侧布置有底部压板9,该底部压板9通过紧固螺栓6固定在下连接板5上,该底部压板9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固定在所述的圆钢10上,这样即便是钢绞线突然断裂也不会直接掉落而是会成段的悬挂在空中,避免对地面的人员造成伤害。当然,此处的底部压板是可调的装配在下连接板上,这样当钢绞线张紧以修复主梁挠度或旁弯后,再通过底部压板将钢绞线压紧固定在圆钢上。
当起升小车在起降重物或在起重机主梁上往复行走时,起升小车会对起重机主梁施加压力,此时,钢绞线容易出现晃动,这容易造成危险。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座100和第二基座600上均设置有用于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固定在基座上的端部压板3,此处的端部压板3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基座上。使用时,当钢绞线张紧后完成对主梁的下挠修复后,旋紧螺栓,通过端部压板将多根并行延伸的钢绞线压紧固定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从而防止在起升小车在起升重物或在主梁上行走时而造成的钢绞线晃动的问题,避免了危险的发生。同时,当起升小车起吊重物或在主梁上行走时,钢绞线不会出现颤动而造成已经张紧的钢绞线重新出现松动而影响对主梁的挠度修复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在第一基座100即张拉基座上固定装配有用于张拉钢绞线的拉力器11,同时,在第一基座100上还装配有用于单向锚固钢绞线的张拉锚2,在张拉锚2上开设有用于供钢绞线穿过的锥孔13,该锥孔13由张拉锚2的靠近撑顶器的一侧向背离一侧逐渐扩大,在锥孔13和钢绞线500之间装配有用于将钢绞线装夹固定在张拉锚上、且呈分体式瓣状结构的锁芯12,锁芯12的外周面为与锥孔的内周面相适配的锥面。这样,当拉力器11向外牵引钢绞线时,钢绞线向外移动,而锁芯不动,当钢绞线调整到位后,钢绞线向锁芯施加朝向撑顶器一侧的力,此时因为锁芯的外周面位于锥孔的内孔面相适配的锥面,当锁芯沿朝向撑顶器一侧的方向移动时,张拉锚的锥孔实现对锁芯的锁紧,所以张拉锚的锁芯可以实现对钢绞线的单向锚固,从而保证钢绞线不会自己出现松动,保证了修复装置对主梁下挠或旁弯的修复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0和第二基座600可以根据主梁的吨位多少来确定采用不同数量的钢绞线,钢绞线具有高强度和抗蠕变性好的特点,通过搭配不同规格与数量的钢绞线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佳配置,一般钢绞线的数目可以在3-36之间选择为佳,这样形成一个系列,同规格的钢绞线的数量不同则可以形成不同的基座系列,以适应不同宽度要求的主梁。同时在主梁宽度优先的情况下可以加大钢绞线的规格,节省空间。在不同的钢绞线规格与数量之间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配置来适应不同宽度和起重量的主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外还安装有防护罩1,该防护罩1可以有效的放置雨水或有害介质对钢绞线端部和张拉锚的腐蚀,提高使用寿命,且在对防护罩进行涂装后也容易呈现良好的外观效果。同时,在钢绞线的伸出张拉锚外的端部的在安装防护罩之前还涂覆有一层防腐层,从而进一步的提高钢绞线的防腐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修复装置在对主梁下挠进行修复时,第一基座100和第二基座600及两个由钢绞线500顶推支撑的撑顶器400对称焊接固定在主梁200的下盖板300上后,多根并行延伸的钢绞线50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基座600即固定基座上,另一端通过第一基座100即张拉基座的张拉锚2后被拉力器11不断拉紧,因为撑顶器400的高度H大于基座的端部高度h,如图2所示,所以主梁在与撑顶器接触的部位受到向上的作用力F1,同时,主梁在与两基座结合的部分受到作用力F2,如图8所示,在F1和F2的合力作用下主梁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弯曲应力从而修复主梁下挠。
如图9所示,当多条钢绞线500并行分布在主梁下盖板的宽度方向上时,调整B1侧与B2侧的钢绞线张紧力不同时,主梁就会受到位于主梁下盖板宽度方向上的弯曲应力,当时该弯曲应力和旁弯方向相反时就可以起到修复主梁旁弯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撑顶器的上、下连接部直接的中间顶推结构采用千斤顶,千斤顶在有效的防止支撑螺杆侧弯后还可以实现对撑顶器高度的调整,这对于方便后期维护非常关键,使用千斤顶调节在后期维修时一个小时左右即可完工。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中间顶推结构的不同,如图10、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连接部为上连接板14、下连接部为圆钢19,中间顶推结构为立板15,立板15的下侧与圆钢19焊接固定、上侧与上连接板14焊接固定,所述立板15的沿主梁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螺柱18焊接固定,所述圆钢19通过立板15与支撑螺柱18固定配合。在圆钢19和上连接板14之间支撑设置有分别位于立板左右两侧的两个斜支撑板16,斜支撑板16的一侧与上连接板14焊接固定、另一侧与圆钢19及立板15焊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在使用时钢绞线突然断裂造成的危险,在撑顶器的圆钢19的朝向钢绞线的一侧通过支撑螺柱18螺纹联接有底部压板17,该底部压板17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在所述的圆钢19上。
该实施例中的中间顶推结构在大的压力下不会出现钢绞线滑动,支撑处凹心的现象,且总体造价低,省工少时。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在撑顶器的上、下连接部之间布置中间顶推结构,且该中间顶推结构位于各个支撑螺柱之间,这样中间顶推结构和支撑螺柱配合使得整个撑顶器的结构更加坚固,基础平整坚实,受力更加均衡,可以有效的放置支撑螺柱出现的侧弯,保证修复装置对主梁下挠的修复效果。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撑顶器布置关于跨中对称的布置有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考虑到主梁跨度及起重机形式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撑顶器个数。如当跨度为10米以下的单根主梁时,采用一个撑顶器就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当主梁跨度变长时或采用双梁时,撑顶器的个数可以适当增加。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均设置有用于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钢绞线 压紧固定在基座上的端部压板,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在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上设置。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为配置有张拉锚和拉力器的张拉基座,第二基座为固定基座。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基座均配置张拉锚和拉力器,及两个基座都可以为张拉基座结构。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主梁,包括下盖板,下盖板的背离主梁的一侧安装有用于修复主梁下挠或旁弯的修复装置,该修复装置包括固设在下盖板两端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可张紧的张拉装配有多根并行延伸的钢绞线,在下盖板和钢绞线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撑顶器,撑顶器包括使用时固设在下盖板上的上连接部和使用时与钢绞线顶推配合的下连接部,上连接部为上连接板,上连接板焊接固定在主梁的下盖板上,上、下连接部之间支撑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上、下连接部固定配合以将上、下连接部装配成一体的支撑螺柱,支撑螺柱处于上、下连接部的沿主梁延伸方向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顶器还包括在上、下连接部之间支撑设置的用于防止支撑螺柱侧弯的中间顶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接部为下连接板,中间顶推结构为千斤顶,千斤顶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顶压配合、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板顶压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撑顶器的下连接板的朝向钢绞线的一侧螺栓联接有底部压板,该底部压板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在所述的下连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接板的朝向底部压板的侧面上焊接固定有圆钢,在钢绞线张紧后所述钢绞线由底部压板压紧固定在圆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接部为圆钢,中间顶推结构为立板,立板的下侧与圆钢焊接固定、上侧与上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立板的沿主梁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螺柱焊接固定,所述圆钢通过立板与支撑螺柱固定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钢和上连接板之间支撑设置有分别位于立板左右两侧的两个斜支撑板,斜支撑板的一侧与上连接板焊接固定、另一侧与圆钢及立板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撑顶器的圆钢的朝向钢绞线的一侧通过支撑螺柱螺纹联接有底部压板,该底部压板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在所述的圆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基座上设有用于在钢绞线张紧后将所述的并行延伸的多根钢绞线压紧固定在基座上的端部压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中的至少一个基座配置有用于单向锚固钢绞线的张拉锚,张拉锚上开设有用于供钢绞线穿过的锥孔,锥孔由张拉锚的靠近撑顶器的一侧向背离撑顶器的一侧逐渐扩大,在锥孔和钢绞线之间装配有用于将钢绞线装夹固定在张拉锚上、且呈分体式瓣状结构的锁芯,锁芯的外周面为与锥孔的内周面相适配的锥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起重机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外还安装有用于遮蔽两基座的防护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08717A CN102556844B (zh) | 2012-02-22 | 2012-02-22 | 一种起重机主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08717A CN102556844B (zh) | 2012-02-22 | 2012-02-22 | 一种起重机主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6844A CN102556844A (zh) | 2012-07-11 |
CN102556844B true CN102556844B (zh) | 2013-12-11 |
Family
ID=4640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408717A Active CN102556844B (zh) | 2012-02-22 | 2012-02-22 | 一种起重机主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568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9162A (zh) * | 2013-08-29 | 2013-12-11 | 南京理工大学 | 可调节试件固定支架 |
CN104929055B (zh) * | 2015-06-17 | 2017-04-05 |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 用于桥梁顶推施工的辅助移动装置和桥梁顶推施工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09863A (en) * | 1972-09-11 | 1975-10-07 | Krupp Gmbh | Bridge crane girder |
DE3228314A1 (de) * | 1982-07-29 | 1984-02-02 | Fried. Krupp Gmbh, 4300 Essen | Krantraeger |
CN1067419A (zh) * | 1991-08-01 | 1992-12-30 | 刘培纯 | 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9952A (zh) * | 1992-07-02 | 1993-03-17 | 付敏华 | 应用“预应力张拉器”修复改造起重机主梁的方法 |
CN1974366A (zh) * | 2006-12-17 | 2007-06-06 | 王冠华 | 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及其梁式起重机 |
CN201077716Y (zh) * | 2007-07-17 | 2008-06-25 | 杭州恒达钢结构实业有限公司 | 预应力张弦结构钢吊车梁 |
CN202499653U (zh) * | 2012-02-22 | 2012-10-24 | 徐清普 | 起重机主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76994A (ja) * | 2006-04-11 | 2007-10-25 | Nippon Steel Corp | クレーンランウェイガーダーの補強構造 |
-
2012
- 2012-02-22 CN CN2012100408717A patent/CN1025568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09863A (en) * | 1972-09-11 | 1975-10-07 | Krupp Gmbh | Bridge crane girder |
DE3228314A1 (de) * | 1982-07-29 | 1984-02-02 | Fried. Krupp Gmbh, 4300 Essen | Krantraeger |
CN1067419A (zh) * | 1991-08-01 | 1992-12-30 | 刘培纯 | 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9952A (zh) * | 1992-07-02 | 1993-03-17 | 付敏华 | 应用“预应力张拉器”修复改造起重机主梁的方法 |
CN1974366A (zh) * | 2006-12-17 | 2007-06-06 | 王冠华 | 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及其梁式起重机 |
CN201077716Y (zh) * | 2007-07-17 | 2008-06-25 | 杭州恒达钢结构实业有限公司 | 预应力张弦结构钢吊车梁 |
CN202499653U (zh) * | 2012-02-22 | 2012-10-24 | 徐清普 | 起重机主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6844A (zh) | 2012-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46626U (zh) | 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更换装置 | |
CN207878295U (zh) | 悬索桥换索装置 | |
CN102556844B (zh) | 一种起重机主梁 | |
CN202595637U (zh) | 桥梁顶升用大吨位钢抱箍支撑体系 | |
CN202755456U (zh) | 一种建筑物顶升系统 | |
CN203173749U (zh) | 液压复式起重机塔架组装整体式竖向自顶升装置 | |
CN202499653U (zh) | 起重机主梁 | |
CN202717539U (zh) | 多功能电气设备吊装抱杆工具 | |
CN108166379B (zh) | 适用于斜拉桥、悬索桥的可更换式横向抗风结构及方法 | |
CN206705525U (zh) | 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主梁下挠修复装置 | |
CN203855282U (zh) | 电梯的轿架结构 | |
CN202558463U (zh) | 一种用于吊装u型梁的吊架 | |
CN202214681U (zh) | 悬索桥吊索更换装置 | |
CN201903043U (zh) | 大板梁叠梁 | |
CN209837123U (zh) | 一种桩基静载试验装置 | |
CN103343545B (zh) | 钢吊箱柔性悬挂装置 | |
CN212561179U (zh) | 一种斜拉桥钢索塔锚固螺杆张拉的工装 | |
CN204416961U (zh) | 单桅杆单滑轮组起吊井架 | |
CN113308996A (zh) | 一种基于斜拉桥挂篮底篮下放装置的下放方法 | |
CN204418036U (zh) | 履带式变径抱箍 | |
CN201296902Y (zh) | 一种承载抱箍 | |
CN201217848Y (zh) | 柔性支撑垫铁连接结构 | |
CN219548804U (zh) | 一种钻杆中置的预应力上底盘 | |
CN110886190A (zh) | 一种端口顶压调节装置及钢箱梁斜拉桥 | |
CN104847125A (zh) | 一种可变跨预压专用吊挂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