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6474A - 阀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6474A
CN102556474A CN2011102749533A CN201110274953A CN102556474A CN 102556474 A CN102556474 A CN 102556474A CN 2011102749533 A CN2011102749533 A CN 2011102749533A CN 201110274953 A CN201110274953 A CN 201110274953A CN 102556474 A CN102556474 A CN 102556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alve
fluid
sheet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49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6474B (zh
Inventor
小柳美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SHIWABARA SEITAI SANGYO CO Ltd
Kashiwara Seit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SHIWABARA SEITAI SAN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SHIWABARA SEITAI SAN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SHIWABARA SEITAI SAN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56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6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6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6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1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 B65D81/2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in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 B65D81/20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in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under vacuum
    • B65D81/203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in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under vacuum with means for establishing or improving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compressible or flexible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对密闭袋热封之际阀片不粘连于外装片的阀结构。在本申请发明中,在三个阀构成片(1、1)的左右进行侧密封,相向的阀构成片(1、1)彼此紧密接触,限制流体的移动。利用分隔密封部来分隔袋体的内外,阀跨袋体的内外配位,且由分隔密封部熔接在袋体上。阀构成片的一个相向面由不通过侧密封部及分隔密封部的熔接而进行熔接的非熔接薄膜构成。非熔接薄膜层积在阀构成片的上述相向面上。侧密封部在非熔接薄膜的部分成为不熔接的非熔接部分,在比分隔密封部更靠流体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在非熔接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设置与该分隔密封部连续并阻止流体从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流入的防止横流密封部。

Description

阀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阀结构。
背景技术
密闭袋使用于收纳液体或气体等流体、或是收纳被褥或衣服等而把内部的空气赶出来加以使用、或是作为利用由被封入到划分成小部分的收纳部中的气体获得的缓冲效果的缓冲件使用等各种目的,而为了实现密闭袋的目的,在用于排出或导入内置物的开口部安装止回阀(专利文献1及2)。
止回阀只在一个方向限制袋的收纳部的内外的气体或液体等流体的流动。
在止回阀中,还特别存在以下类型,即,用于在收纳液体的密闭袋等中在排出液体时阻止空气替代液体地流入到密闭袋中(专利文献2)。
具体的是,止回阀具有分别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两个外装片和阀片,外装片夹着阀片重叠,将用于相对密闭袋排出或收纳内置物的流路方向设为上下,热封两个外装片的左端边彼此及右端边彼此,阀片的基端边固定在一方外装片的内表面,另一方外装片的内表面和阀片的与固定面相反侧的面之间形成流路。
另外,在把该止回阀安装在密闭袋之际,使密闭袋的开口部附近的两内表面向两个外装片的外表面重叠,实施热封。
在把止回阀安装在密闭袋的上述热封之际,必须保证夹在两个外装片间的阀片不被热封到外装片上。
为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了在上述阀片的形成流路的面上印刷耐热油墨来加以应对的方案。
耐热油墨虽然使用被认为对人体安全的类型,但在收纳物为食品的情况下,由于油墨接触内置物而不能说可保证安全性,存在不被认可的问题。
另外,对于止回阀的制造业者,关于耐热油墨的印刷,必须向外转包给印刷业者来进行,必须进行集中某种程度的批量数的定货,而在批量少时难以向外转包耐热油墨的印刷。
在此,进而,本申请的发明人替代印刷耐热油墨的方案地研究了以下方案,即,将由相对外装片不发生热熔接的材料形成的薄膜(片)向阀片的构成流路的面上层叠,从而形成阀片。
但是,发现了存在以下的问题,即,由于设置不发生热熔接的薄膜,在制造阀时,不能对相互构成流路的外装片的内侧面和与该内侧面相面对的上述阀片可靠地进行热封,在该外装片和阀片的左端边彼此之间及右端边彼此之间形成了未被密封的非密封部分,由于该非密封部分而损害密闭袋的气密性,内置物会漏出或是外部空气会进入到密闭袋内。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458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62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申请发明在把阀热封到密闭袋之际,不使用上述的印刷耐热油墨的方法,就可防止阀片与外装片热粘连。另外,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阀不会损害密闭袋的气密性的手段来解决上述的各个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阀结构,该阀结构由阀和片制的袋体构成,上述阀具有相互重叠地配位的多个阀构成片,上述多个阀构成片中的相向重叠的至少两个阀构成片的相向面间成为流体的移动通路。将上述流体从上游向下游的移动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上述移动通路的左右由侧密封部确定,上述侧密封部通过熔接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彼此而形成,通过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紧密接触,限制上述移动通路中的流体的移动,上述袋体由在横过上述移动通路的方向延伸的分隔密封部来分隔袋体的内外。上述阀跨上述袋体的内外配位,且由上述分隔密封部熔接在上述袋体。其中,该阀结构采用以下构成。
即,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的相向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相向面,由在包括与上述分隔密封部相同的位置的部位不通过上述侧密封部以及分隔密封部的熔接而进行熔接的非熔接薄膜构成。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阀构成片的上述相向面上,且跨上述左右的侧密封部间配位。上述侧密封部在上述非熔接薄膜的部分成为不熔接的非熔接部分。在流体的顺流中比分隔密封部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在上述非熔接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设有防止横流密封部,该防止横流密封部与该分隔密封部连续并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流入。
在此,所谓顺流是指无论阀是否为止回阀都朝向原来阀应允许的方向的流体的移动。例如,在密闭袋W是气球、流体是被注入用于使气球膨胀的空气的情况下,空气从气球的外部向内部的移动成为顺流。另外,在密闭袋W是收纳衣服用的抽气袋、流体是用于抽气而从抽气袋被排出的空气的情况下,空气从抽气袋的内部向外部的移动成为顺流。作为止回阀以外的阀,可以列举后面用图5(D)、(E)说明的由两个阀构成片构成且两个阀构成片相互紧密接触来堵塞流体通路的阀,对于这样的止回阀以外的阀,将朝向原来设想的应允许的方向的流体的移动作为顺流这一点也是不变的。
本申请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如下阀结构,在上述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上述防止横流密封部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内流入,并且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外流出。
本申请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如下阀结构,在上述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防止横流密封部与分隔密封部一体形成,从分隔密封部向顺流中的下游侧延伸设置。
本申请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如下阀结构,在上述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防止横流密封部与分隔密封部一体形成,从分隔密封部向顺流中的下游侧和上游侧双方延伸设置,防止横流密封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侧密封部上。
本申请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本申请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阀结构中,提供采用以下构成的阀结构。
即,阀是由至少三个阀构成片构成的止回阀,在阀构成片中,至少两个是外装片,且至少另外的一个是阀片,两个外装片夹着阀片重叠,在两个外装片和阀片形成上述侧密封部。在阀片中,流体的顺流中的上游侧成为向一方的外装片固定的固定端,且下游侧成为不固定的自由端,上述阀片和与该阀片相向的另外的外装片或者另外的阀片的两个相向面间成为流体的上述移动通路,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该两个相向面中的至少任一方。
本申请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本申请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阀结构中,阀由两个阀构成片构成,两个阀构成片由上述的侧密封部形成为筒状,该两个阀构成片的相向面间成为上述流体的移动通路,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该两个相向面中的至少任一方。
本申请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本申请发明的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阀结构中,在流体的移动通路设有过滤片,对在阀构成片间移动的流体进行过滤。
本申请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阀结构,该阀结构由阀和片制的袋体构成,阀由两个阀构成片构成,两个阀构成片由上述的侧密封部形成为筒状,该两个阀构成片的相向面间成为上述流体的移动通路,将上述流体从上游向下游的移动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上述移动通路的左右由侧密封部确定,上述侧密封部通过熔接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彼此而形成,通过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紧密接触,限制上述移动通路中的流体的移动,上述袋体由在横过上述移动通路方向延伸的分隔密封部来分隔袋体的内外,上述阀跨上述袋体的内外配位,且由上述分隔密封部熔接在上述袋体,其中,该阀结构采用以下构成。
即,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的相向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相向面,由在包括与上述分隔密封部相同的位置的部位不通过上述侧密封部以及分隔密封部的熔接而进行熔接的非熔接薄膜构成。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阀构成片的上述相向面上。上述侧密封部在上述非熔接薄膜的部分成为不熔接的非熔接部分。在比分隔密封部更靠密闭袋的内部侧和外部侧的位置中的至少任一方,在上述非熔接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设有防止横流密封部,该防止横流密封部与该分隔密封部连续并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流入。
发明的效果
在本申请发明的第一至第八方面,通过设置非熔接薄膜来防止因形成分隔密封部而将流体的移动通路密封。另外,对于由非熔接薄膜设于阀构成片的侧密封部的非熔接部分(非熔接区域),可以由防止横流密封部来防止在移动通路中顺流的流体以外的流体经由该部分从流体的移动通路的外部向该移动通路内进入。
另外,在本申请发明的第二方面,也可以由上述防止横流密封部来防止成为顺流的流体从非熔接密封部向流体通路外流出。
可利用上述非熔接薄膜来防止因形成分隔密封部而阻断通路的移动通路,不需要印刷耐热油墨。由于不需要耐热油墨,故可以消除耐热油墨对人体的安全性保证问题,也不存在热封前耐热油墨发生剥离的问题,另外,由于不必转包给印刷业者,所以,还可以灵活地对应小批量生产。
进而,由于不必印刷耐热油墨,所以,可相应地自由设计止回阀。
附图说明
图1(A)是安装于密闭袋的本申请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阀的立体图,(B)是(A)的X-X端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密闭袋的整体主视图。
图3(A)是图2的局部剖切主要部分放大概略剖面图,(B)是(A)的I-I概略剖面图。
图4(A)是图3的II-II概略剖面图,(B)是图3的III-III概略剖面图,(C)是图3的IV-IV概略剖面图,(D)是图3的V-V概略剖面图。
图5(A)是表示上述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端面图,(B)是表示上述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端面图,(C)是表示上述阀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端面图,(D)是表示上述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端面图,(E)是表示上述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端面图,(F)是表示上述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端面图。
图6(A)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端面图,(B)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端面图。
图7(A)是向密闭袋安装前的本申请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阀的立体图,(B)是(A)的Y-Y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发明的向密闭袋W安装阀V的安装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为便于进行说明,在各图中,U表示上方,S表示下方。
另外,在此所说的上下左右的各方向是相对的,不表示绝对的位置。例如,在此把所说的上下方向实际作为左右方向也无妨。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密闭袋W的下端边设置阀V。
在作为向密闭袋W收纳或从该密闭袋W排出的对象的流体的顺流中,把上游侧作为上方U侧,把下游侧作为下方S侧。
在该实施方式中,密闭袋W是收纳液体等流体的类型。安装在该密闭袋W的阀V,是设置成在排出收纳物时不使收纳物逆流又不使空气导入到内部的止回阀。
另外,在图1(A)中,为避免附图繁杂,关于安装阀V的密闭袋W,省略构成密闭袋W的袋用片W1、W2,只表示阀V和密闭袋W间的密封位置。
如图1(A)、(B)所示,该阀V具有分别是矩形合成树脂片的、三个阀构成片。三个阀构成片中的两个是外装片1、1,剩下的一个是阀片2。
关于两个外装片1、1和阀片2这三个片,与阀V内的流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是大体彼此相同的大小。即,两个外装片1、1和阀片2这三个片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是大体彼此相同的大小。
把上下方向U、S作为流经止回阀V的流体的流路方向,两个外装片1、1彼此在其之间夹着阀片2地重叠。这样重叠,对该各片1、2、1的左端边彼此及相互的右端边彼此进行热封。
把外装片1、1中的一个作为第一片1a,把外装片1、1中的另一个作为第二片1b,具体地进行说明。
第一片1a的左端边、阀片2的左端边及第二片1b的左端边由上述热封而形成一体。第一片1a的右端边、阀片2的右端边及第二片1b的右端边由上述热封而形成一体。
根据需要,将阀V的上述各阀构成片的实施了上述热封的部分称为热封部g,在各图中用斑点表示。
如图1(B)所示,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的上端边彼此、下端边彼此敞开,分别构成开口部P1、P2。
关于阀片2,如图1(B)所示,在阀V内移动的流体的顺流中的上游侧是固定在外装片1中的一方的固定部23。在阀V内移动的流体的顺流中的下游侧是不固定在外装片1、1的自由端。在后述那样对密闭袋W的袋用片W1、W2相互进行密封之际,与该密封同时地进行熔接,形成该固定部23。因此,在安装于密闭袋W之前的阀2中,不存在阀片2的上述固定部23。
当然,后述的袋密封部H在制造阀V时不存在。
如图1(B)所示,由在把阀V安装在密闭袋W之际的密封形成阀片2的上述固定部23以后,该固定部23在上下方向阻断第二片1b和阀片2之间,在该阀片2和第二片1b之间不使流体逆流。
具体的是,在该止回阀V中,如图1(B)所示,从第一及第二片1a、1b的上端开口部P1进入到第一及第二片1a、1b间的流体a是顺流,可以流经第一片1a的内侧面和阀片2之间,从下端开口部P2在第一及第二片1a、1b间流出。第一片1a的该内侧面成为第一片1a的相向面11。另外,阀片2的面对与第二片1b侧相反侧的面成为阀片2的相向面21。另外,第一片1a和阀片2的两相向面11、21间成为流体的移动通路。在该移动通路内的顺流移动中,如图1(B)的双点划线表示,阀片2的自由端侧离开相向的第一片1a的相向面11。并且,阀片2的自由端侧沿着设有该阀片2的第二片1b的内侧面12。
与上述顺流相对的逆流,是要从第一及第二片1a、1b的下端开口部P2向第一及第二片1a、1b间移动的、与顺流方向相反的流体b的移动。
如图1(B)的实线所示,通过阀片2的自由端(前端侧,在该实施方式中是下端侧)与第一片1a的上述相向面11紧密接触,逆流由在安装密闭袋W时形成的阀片2的固定部23阻挡。其结果,逆流不能从上端开口部P1流向止回阀的外部。由阀片2的上述固定部23防止逆流的产生。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阀片2固定在第二片1b。第二片1b的顺流中的上游侧端部u2位于比第一片1a的上游侧端部u1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即,在图1的例子中,第二片1b的上端位于比第一片1a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
关于流体的移动方向,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的下游侧端部s1、s2位于彼此相同的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阀片2的上游侧端部u3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位于与上述第二片1b的上游侧端部u2相同的位置。即,阀片2的上端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位于与上述第二片1b的上端相同的位置。
另外,阀片2的下游侧端部s3位于比第一及第二片1a、1b的下游侧端部s1、s2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即,在图1的例子中,阀片2的下端位于比第一及第二片1a、1b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
但是,如图5(A)所示,也可以使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的上游侧端部u1、u2、即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的上端彼此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从而加以实施。另外,也可以使阀片2的上游侧端部u3、即阀片2上端的位置位于比第二片1b的上游侧端部u2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从而加以实施。
把阀片2的与自由端侧的相向面21相反侧的面、即面对第二片1b的面作为非相向面22,如图1(B)所示,在阀片2的该非相向面22,设置用于使阀片2难以与阀片2的第二片1b紧密接触的紧密接触防止部5。在这样设置了紧密接触防止部5的情况下,阀片2容易离开第二片1b。即,阀片2的自由端侧可顺畅地接近及离开第一片1a,能够可靠发挥作为止回阀的止回作用。作为该紧密接触防止部5,可以列举硅酮树脂等剥离性能好的树脂的膜,但不限于此,可由与阀片2层积为一体的剥离性能好的树脂薄膜等各种形态加以实施。另外,也可以不在阀体片2侧,而是在第二片1b设置该紧密接触防止部5。但是,也可以不设置紧密接触防止片5地加以实施。
相对于在把阀V安装在密闭袋W之际由后述的分隔密封部H1横过的位置、即由后述的第一支部H11及第二支部H12横过的位置,以覆盖该横过位置的方式设置密封限制片m。
密封限制片m是与第一及第二片1a、1b和阀片2分体形成的片,该密封限制片m由相互层叠而重叠的、非熔接薄膜2a和熔接薄膜2b构成。
非熔接薄膜2a由不与第一片1a熔接的材料形成。熔接薄膜2b由与第二片1b熔接的材料形成。
作为上述层叠方法,采用使用粘结剂等热封以外的周知的层叠方法。
通过形成上述侧密封部g,密封限制片m的熔接薄膜2b侧向阀片2的相向面被侧密封。这样,非熔接薄膜2a的表面侧朝向第一片1a的相向面11。
另外,通过用于形成后述的密闭袋W的第一袋用片W1和第二袋用片W2的密封,如图1(B)及图4(B)、(C)所示,与该密封同时,在密封限制片m的熔接薄膜2b和阀片2之间形成副固定部25,熔接薄膜2b和阀片2由该副固定部25密封。
在流体的移动方向,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和下游侧端部m2之间的宽度与分隔密封部H1的流体的移动方向的宽度相同或比分隔密封部H1的该宽度大。即,在流体的移动方向,密封限制片m的上下的宽度与分隔密封部H1的后述的横密封部H5的上下的宽度相同或比该横密封部H5的该宽度大。
在使密封限制片m的流体移动方向的宽度与分隔密封部H1的流体移动方向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把密封限制片m配置成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与分隔密封部H1一致(未图示)。具体的是,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使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位于与分隔密封部H1的设有横密封部H5的后述的第一支部H11或第二支部H12的上游侧端部Ha相同的位置。另外,使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侧端部m2位于与分隔密封部H1的设有横密封部H5的第一支部H11及第二支部H12的下游侧端部Hb相同的位置。
在使密封限制片m的流体移动方向即上下的宽度比分隔密封部H1的流体移动方向即横密封部H5的上下的宽度大的情况下,如图1(B)所示,关于密封限制片m,配置成在流体的移动方向包括分隔密封部H1。例如,在流体的移动方向,把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配置在比横密封部H5即第一支部H11及第二支部H12的上游侧端部H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另外,把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侧端部m2配置在该横密封部H5的下游侧端部Hb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在此,在使密封限制片m的流体移动方向的上下的宽度比分隔密封部H1的横密封部H5的上下的宽度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位于与分隔密封部H1的上游侧端部Ha相同的位置。反之,也可以使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侧端部m2位于与分隔密封部H1的下游侧端部Hb相同的位置。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使分隔密封部H1不从密封限制片m露出,即可实施。
如图1~图4、图5(A)所示的密闭袋W那样,对于分隔密封部H1在阀V的阀片2横过流体的移动方向,如这些图所示,可以在阀片2设置密封限制片m。如图1~图4、图5(A)中所示的例子中,密封限制片m设置在阀片2的相向面21。如图4(B)、(C)及图5(A)所示,密封限制片m通过在固定部23中把熔接薄膜2b的表面熔接在阀片2的上述相向面21上,使非熔接薄膜2a表面朝向第一片1a的相向面11。
由于第一及第二片1a、1b彼此必须相互粘连,所以,只要都由相同的聚乙烯形成即可。另外,阀片2也可以由聚乙烯形成。在该情况下,由PET形成密封限制片2的非熔接薄膜2a,由聚乙烯形成熔接薄膜2b。
但是,只要第一片1a不与非熔接薄膜2a熔接、且阀片2和熔接薄膜2b熔接的话,则各自的材料并不限于聚乙烯和PET,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形成。即,非熔接薄膜2a不限于PET,只要是不具有热封性的材料,换言之只要是不由热封熔接的材料即可。例如,相对于聚乙烯制的熔接薄膜2b,可在非熔接薄膜2a采用PET以外的尼龙。
如图1(B)所示,在流体的移动方向,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位于比阀片2或第二片1b的上游侧端部u3、u2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但也可以实施成位于与阀片2或第二片1b的上游侧端部u3、u2相同的位置。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流体的移动方向,密封限制片m的上端位于比阀片2或第二片1b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但也可以实施成位于与阀片2或第二片1b的上端相同的位置。
总之,关于上述密封限制片m,只要采用流体移动方向的宽度匹配或包括分隔密封部H1的在流体移动方向的宽度的大小、配置即可。换言之,在上述密封限制片m中,只要采用上下的宽度匹配或包括分隔密封部H1的横片H5的上下的宽度的大小、配置即可。
如图1~图4所示,由前述侧密封部g的形成,第二片1b的内侧面的左右端边和阀片2的非相向面22的左右端边跨阀片2的上下的整个宽度适当地被密封(被侧密封)。另外,在第二片1b的内侧面的左右端边中阀片2的下游侧即下方,与第一片1a的内侧面的左右端边适当地被密封。进而,通过侧密封部g的形成,阀片2的相向面的左右两边和第一片1a的相向面的左右端边在不设置密封限制片m的区间中适当地被密封。密封限制片m的非熔接薄膜2a的表面和第一片1a的相向面11没有由侧密封部g的形成而适当密封,而是成为非熔接部分g0。密封限制片m的熔接薄膜2b的表面和阀片2的相向面21适当地被密封。
在图1(A)中,斑点密集的部分是由侧密封部g适当密封并成为气密的区域,斑点稀疏的部分是上述非熔接部分g0,即使由用于形成侧密封部g的热封,也没有适当密封或完全没有密封,是气密性不充分的区域。
在图1~图4中所示的例子中,如图所示,在流体的移动方向,阀片2的下游侧端部s3位于比第一片1a及第二片2b的下游侧端部s1、s2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虽在图中未示出,但阀片2的下游侧端部s3也可实施成位于与第一片1a及第二片1b的下游侧端部s1、s2相同的位置,或是位于比第一片1a及第二片1b的下游侧端部s1、s2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即,图示出的是,在流体的移动方向,阀片2的下端位于比第一片1a及第二片2b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但也以实施成位于与第一片1a及第二片1b的下游侧端部s1、s2相同的位置,或是位于比第一片1a及第二片1b的下游侧端部s1、s2更靠下方的位置。
在上述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阀V形成为把作为密闭袋W的收纳物的流体排向该密闭袋W的外部,但也可以实施成阀V从密闭袋W的外部把成为收纳物的流体导入该密闭袋W内。在从外部把收纳物导入密闭袋W内的情况下,只要把阀V相对密闭袋W的朝向配置成与图1中所示的朝向相反即可,只要与图1(B)所示的情况相比将上下颠倒地把阀V安装于密闭袋W即可。这样的例子在后面用图6(B)进行说明。
特别是,在把密闭袋作为气球等由阀V把收纳物从密闭袋W的外部导入袋内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若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使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的上游侧端部u1、u2的位置不同,则在把管插入阀V内而吹入空气时能够用手指容易打开阀V的口,可容易插入管。
接着,对在密闭袋W安装上述形成的阀V的方法进行说明。
阀V向该密闭袋W的安装,是在制造密闭袋W时与密闭袋W的制造同时进行的。以下,以密闭袋W的制造过程中的阀V的安装为中心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2、图3(B)及图4(A)所示,重叠两个聚乙烯制的片W1、W2,把两个片W1、W2(以下根据需要称为第一袋用片W1、第二袋用片W2)的周边彼此进行热封,从而形成密闭袋W。
在各图中,多条斜线交叉成格子状的区域,表示密闭袋W的两个袋用片的由上述热封形成的袋密封部H。
另外,在图2及图3(A)中,省略了近前侧的第一袋用片W1及第一片1a,以透视状态画出了近前侧的第一袋用片W1。
在制造密闭袋W时,在对上述的第一袋用片W1和第二袋用片W2进行热封之际,如图2至图4所示,图1中所示的阀V由该热封在形成密闭袋W的同时向该密闭袋W进行安装。
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3(A)表示密闭袋W的下端边的设置阀V的部分附近。如图3(A)所示,袋密封部H具有主密封部H1、第一延长部H2、H2和第二延长部H3、H3。
该主密封部H1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分隔密封部,相当于上述的分隔密封部H1。
主密封部H1即分隔密封部H1具有纵密封部H4、H4和横密封部H5。纵密封部H4、H4分别密封第一袋用片W1的左右和第二袋用片W2的左右。横密封部H5密封第一袋用片W1的下边和第二袋用片W2的下边。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袋用片W1和第二袋用片W2的上边设置接合件H6。但是,也可以与其它边同样地把第一袋用片W1和第二袋用片W2的上边密封。
如图3(A)及图4(A)所示,横密封部H5沿重叠的两个袋用片W1、W2的下端边向左右横向延伸。主密封部H1横过配置在两个袋用片W1、W2的下端边的阀V。
具体来讲,如图4(A)所示,横密封部H5具有位于阀V左右的主体部H10、H10,进而具备夹着阀V而在阀V的正面侧和背面侧分支、横过阀V的第一支部H11和第二支部H12。
主体部H10、H10直接密封构成密闭袋W正面侧的上述第一袋用片W1的内表面侧和构成密闭袋W背面侧的上述第二袋用片W2的内表面侧。另外,主体部H10、H10的横向的端部、即位于阀V右侧的主体部H10的左端及位于阀V左侧的主体部H10的右端分别与阀V的左右端边相接,对与该阀V接触之处进行密封。
第一支部H11向第一袋用片W1的内侧面熔接阀V的第一片1a的外侧面。另外,第二支部H12向第二袋用片W2的内侧面熔接阀V的第二片1b的外侧面。如图4(B)、(C)所示,通过形成主密封部H1,与第二支部H12的形成一起,形成熔接第二片1b和阀片2的前述的固定部23,进而形成熔接阀片2的相向面21和密封限制片m的熔接薄膜1b的上述的副固定部25。
只要在至少流体的移动方向(上下方向),在与横过阀V的横密封部H5即第一及第二支部H11、H12匹配或包括这些密封的范围内,设置上述非熔接部分g0即可。
上述第一延长部H2、H2对应于本发明第三、第四方面的防止横流密封。
具体来讲,第一延长部H2、H2与横密封部H5的上述主体部H10、H10连续地形成,与阀V的左右端边紧密接触,从主体部H10、H10在流体的顺流中向下游侧即下方延伸。第一延长部H2、H2在横密封部H51的上述主体部H10、H10的下方,密封与该阀V紧密接触之处。如图3(A)、图4(D)所示,第一延长部H2、H2的作为前端的下游侧端部k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位于比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端部m2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即,第一延长部H2、H2的下端位于比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侧端部m2更靠下方的位置。
上述第二延长部H3、H3是对应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防止横流密封的部件,第二延长部H3、H3与横密封部H5的上述主体部H10、H10连续地形成,与阀V的左右端边紧密接触,从主体部H10、H10在流体的顺流中向上游侧即上方延伸。
如图3(A)所示,在流体的移动方向、即上下方向,第一延长部H2的下游侧端部k设置成位于比非熔接部分g0、即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侧端部m2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但是,第一延长部H2的下游侧端部k也可以实施为,在作为流体的移动方向的上下方向,与非熔接部分g0的下游侧端部、即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侧端部m2一致。
另一方面,如3(A)所示,第二延长部H3的上游侧端部T位于比非熔接部分g0、即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更靠下方的位置,但也可以实施成位于比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更靠上游侧的位置或是与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一致。
特别是,在流体的移动方向,把非熔接部分g0、即密封限制片m配置在第一延长部H2的下游侧端部k和第二延长部H3的上游侧端部T之间是理想的。
如图3(A)所示,分隔密封部H1与第一及第二袋用片W1、W2的外延不一致,位于该外延的内侧。即,横密封部H5与第一及第二袋用片W1、W2的下端不一致,位于该下端的上方。
例如,也可以实施成使顺流中的流体移动方向与如图3(A)中所示的袋的内外相反、即上下颠倒。具体的是,在把从密闭袋W的外部向密闭袋W的内部的流体移动作为顺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成使主密封部H1、即横密封部H5位于比第一及第二袋用片W1、W2的外延更靠内侧(上方)的位置,与图3(A)中的第一延长部H2、H2相同,使第二延长部H3、H3的前端、即上游侧端部T、T与该外延一致。但是,在把从密闭袋W的外部向密闭袋W内部的流体移动作为顺流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成使作为分隔密封部H1的主密封部H1的下端与两个片W1、W2的外延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延长部H3、H3。
上述的第一延长部H2、H2设置成在与流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横向、即主体部H10、H10的延伸方向,向阀V的侧密封部g侧露出,重叠于侧密封部g,这是理想的。同样,第二延长部H3、H3向阀V的侧密封部g侧露出,重叠于侧密封部g,这也是理想的。这样,通过各延长部重叠于阀片2侧,可更为可靠地进行密闭袋W的密闭。
更具体地对第一延长部H1、H1和第二延长部H2、H2的效果进行说明。如图3(A)的实线箭头所示,在使用制造后的密闭袋W时,在把作为收纳物的流体排向袋外部之际,流体的主要的流动部分r1、即顺流是从上向下的。但是,如前面所述,在形成侧密封部g之际的热封中,存在在非熔接薄膜2a和第二片1b之间的侧密封部中没有被密封的上述非熔接部分g0,在流体的移动中,外部的空气r2、r2从该非熔接部分g0进入密闭袋W内。上述第一延长部H2替代非熔接薄膜2b和第二片1b之间的侧密封部,阻断空气从外部的进入。
另外,可以由第二延长部H3、H3,防止进入流体通路内的空气r3、r3在流体顺流中非熔接部分g0的分隔密封部H1即主密封部H1的上游侧,从该通路的左右流出而进入密闭袋W内。
在图3(A)中所示的例子中,如前面所述,第二延长部H3的上游侧端部T位于比非熔接部分g0、即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不是在流体的移动方向在分隔密封部H1的上游侧完全覆盖非熔接部分g0,但若预先设置的话,则与不设置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空气从流体的通路进入密闭袋W内。虽没有图示,但特别是在把第二延长部H3的上游侧端部T设置在比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更靠上游侧即上方的位置、或者配置在与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相同的位置时,在能够更为可靠地限制空气进入这一点上是理想的。当然,若能可靠地由第一延长部H2、H2防止空气r2、r2进入,就不必由第二延长部H3、H3防止空气r3、r3进入,不设置第二延长部H3、H3也可加以实施。但是,通过形成第二延长部H3、H3,即便因制造误差导致未适当形成第一延长部H2、H2,也可以可靠地防止空气进入。
如图3(A)的虚线箭头所示,通过形成上述的第一延长部H2、H2,不仅可防止空气r2、r2流入,也可以防止作为收纳物的流体的测漏r4、r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主密封部H1的形成一起来形成第一延长部H2。另外,第一延长部H2的形成也可以与主密封部H1的形成分开进行。例如可以实施为,在用热封形成主密封部H1以后,进而进行热封,形成第一延长部H1。对于第二延长部H3的形成,也可以与第一延长部H2的形成同样,与主密封部H1的形成一起进行,还可以分别形成。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设置成一个阀V提供一个流体移动通路。另外,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实施为,在密封袋用片时,在侧密封部g、g间设置副密封部,形成多条流体通路。该副密封部在侧密封部g、g间沿流体的移动方向在上下延伸,通过与侧密封部g、g空开间隔地设置,形成多条流体通路。
图5(B)及图5(C)分别表示其它实施方式。
如图5(B)所示,对于上述的密封限制片m,替代设置在阀片2上的方式,可实施为设在不固定阀片2的第一片1a上。另外,在图5(B)中表示出,将阀片2固定在熔接于第二袋用片W2的第二片1b上,将密封限制片m的熔接薄膜2b侧固定在熔接于第一袋用片W1的第一片1a上。另外,也可以设置成,在第一片1a固定阀片2,在第二片1b固定密封限制片m。
进而,如图5(C)所示,也可以实施为,准备两个密封限制片m,在阀片2和不设阀片2的第一片1a双方设置密封限制片m。即,也可以实施为,在流体的移动方向,在第一片1a和阀片2双方的对应于第一支部H11及第二支部H12之处设置上述密封限制片m。
图1~图4及图5(A)、(B)、(C)中所示的阀V是止回阀的,但也并不是如已经叙述的那样将阀V限定为止回阀。例如,如图5(D)所示,阀V也可以设置成,由相互被侧密封的第一及第二片1a、1b构成,把该两个片1a、1b的相向面作为流体的通路,而且通过第一及第二片1a、1b相互紧密接触来限制流体的移动。也可以实施成,以包括不设该阀片2的阀V的第一片1a或第二片1b的与作为主密封部H1的第一支部H11及第二支部H12对应之处的方式、或者以与主密封部H1一致的方式,设置上述密封限制片m。如图5(E)所示,也可以实施为,对于不设置阀片2的阀V,在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双方设置上述密封限制片m。
另外,在设有阀片2的阀V的情况下,阀片2不限定为一个。如图5(F)所示,也可以实施为,在第一及第二片1a、1b的各内侧面分别设置阀片2,两个阀片2、2间构成流体通路的一个区间。
在图5(F)中所示的例子中,设置成在两个阀片2、2双方都设有密封限制片m、m,但也可以实施为,只在设于第一片1a侧的阀片2或只在设于第二片1b的阀片2设置密封限制片m。
关于图5(B)~(F)中所示的各实施方式,没有特别提到的事项与图1~图4及图5(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6(A)所示,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及第二片1a、1b设置过滤片3,从而可过滤流体。
在图6(A)中所示的阀V中,在密闭袋W侧的阀V的开口部设置上述过滤片3,在阀V中移动的流体必定通过具有多个微细孔31...31的该过滤片3的微细孔31...31。作为过滤片3,可以采用例如无纺布,但也可以采用具有过滤功能的其它部件。
若更具体地说明,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使固定阀片2的第二片1b的上游侧端部u2的位置位于比第一片1a的上游侧端部u1低的位置,在阀片2的上游侧端部u3和第一片1a的上游侧端部u1之间以挂设方式安装过滤片3。即,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使固定阀片2的第二片1b的上端位于比第一片1a的上端低的位置,在阀片2的上游侧端部u3和第一片1a的上游侧端部u1之间以挂设方式安装过滤片3。
具体的是,过滤片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片1a的上游侧端部u1的相向面11侧。
过滤片3的下端通过形成固定部分24而固定在阀片2的相向面21。但是,只要把过滤片3配置在流体流过的位置即可,不限定于图6(A)中所示的过滤片3的安装位置。例如,也可以实施成使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的构成相反。
过滤片3的上述固定可由粘结剂进行。过滤片3向该阀构成片的固定,在向密闭袋W安装阀V之前在形成阀V时进行。
另外,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上述过滤片3同样向密闭袋W安装阀V之前,预先利用熔接或粘结剂在第二片1b安装阀片2。
通过在将阀V安装在密闭袋W时形成袋密封部H,在固定部23熔接阀片2和第二片1b。另外,通过形成上述袋密封部H,在阀片2的相向面21和过滤片3之间形成副固定部分26,熔接阀片2和过滤片3。
另外,通过形成袋密封部H,密封限制片m熔接在第一片1a的相向面11。对于如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没有特别说明的事项与图1~图5的各实施方式相同。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阀V设于密闭袋W的下端,但也可以设于密闭袋W的其它部位,例如密闭袋W的上端或左端或是右端,或者不限于这样的周边部,也可以实施成设于密闭袋W的正面或背面。
密闭袋W收纳气体或液体或是粉体、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的流体。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止回阀的阀V排出密闭袋的液体等的内置物。作为这样的例子,在食品的包装容器、收纳被褥或衣服等把内部的空气赶出来加以使用的收纳袋中,也可以使用该止回阀。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构成阀V的片、进而构成密闭袋W的片分别利用热封进行熔接。也可以实施为通过此外的高频或超音波进行熔接。
另外,也可以与图1~图5及图6(A)的各实施方式相反,为了从外部将收纳物导入密闭袋而采用该止回阀。作为这样的例子,可以列举导入空气而使之膨胀的气球。另外,也可以在利用由封入到划分成小部分的收纳部中的气体形成的缓冲效果的缓冲件中,为了收纳气体而使用该止回阀。
即,在作为止回阀形成阀V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成限制流体向与上述的图1~图5及图6(A)中所示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这样的例子在图6(B)中表示。
在该图6(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阀片2的流体的顺流的上游侧端部u3侧设置固定部23、固定于第二片1b、阀片2的流体的顺流的下游侧端部s3成为自由端点这一点,与上述的其它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流体的移动方向,非熔接部分g0即密封限制片m配置成包括分隔密封部H1的横密封部H5的这一点也相同。另外,在流体的移动方向,第一延长部H2、H2的下游侧端部k配置在比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侧端部m2更靠下游侧的位置或者相同的位置上这一点也与上述的其它实施方式相同。
但是,在图6(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流体的顺流中下游侧连通密闭袋的内部,在流体的顺流中上游侧连通密闭袋的外部。
在该图6(B)中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延长部H3、H3从横密封部H5向作为上游侧的下方侧延长,第一延长部H2、H2从横密封部H5向作为下游侧的上方侧延长。通过这样构成,可以限制所要收纳的流体逆流而漏向外部。
如图6(B)所示,在该例子中,在流体的顺流中,成为非熔接部分g0的上游侧端部的密封限制片m的上游侧端部m1是密封限制片m的下端。袋密封部H的第二延长部H3、H3的上游侧端部Ha位于比该密封限制片m的下端更靠下方即上游侧的位置。另外,袋密封部H的第一延长部H2、H2的下游侧端部Hb位于比作为该密封限制片m的下游侧端部m2的密封限制片m的上端更靠上方即下游侧的位置。
在图6(B)中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事项与图1~图5及图6(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把阀V作为止回阀的情况下,不准备与阀片2分开的密封限制片m,也可以如图7(A)、(B)所示,实施为通过层叠非熔接薄膜2a和熔接薄膜2b来形成阀片2本身。
非熔接薄膜2a配置成面对第一片1a的内侧面、即第一片1a的相向面11,熔接薄膜2b配置成面对第二片1b。熔接薄膜2b利用固定部23固定在第二片1b,非熔接薄膜2a提供阀片2的上述相向面21。
与密封限制片m同样,可利用热封以外的周知的层叠方法、例如使用粘结剂的层叠,将PET制的非熔接薄膜2a和聚乙烯制的熔接薄膜2b这两个片贴合,从而形成阀片2。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提供阀片2的通路侧的面,作为阀片2的构成要素的非熔接薄膜2a侧配置在通路侧。
在图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阀片2的相向面整体是非熔接部分g0。
在如图1~图6(除去图5(D)、(E))中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施成,替代在阀片2上设置密封限制片m,而是与图7中所示同样层叠非熔接薄膜2a和熔接薄膜2b来形成阀片2本身。
在图5(B)~(F)、图6及图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流体的移动方向,使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的宽度相同,分别使上游侧端部彼此的位置相同,但也可以实施成,将第一片1a和第二片1b的宽度或其上游侧端部彼此的位置关系设定成与图1~图4及图5(A)中所示的例子相同。
另外,在使用密封限制片m的情况下,不限于由非熔接薄膜2a和熔接薄膜2b构成密封限制片m的方式,也可以实施成,由非熔接薄膜单体构成,由粘结剂等热封以外的周知固定方法将该非熔接薄膜固定在阀构成片上。对于这一点,若结合技术方案进行叙述的话,则不限于把非熔接薄膜经由“另一薄膜”即熔接薄膜“间接地”层积在阀构成片上的方式,也可以实施成,只由非熔接薄膜2a形成密封限制片m,利用粘结剂等的周知固定手段“直接”层积在阀构成片上。
在由非熔接薄膜2a和熔接薄膜2b构成阀片2的情况下,只要非熔接薄膜2a能够相对熔接薄膜2b覆盖非熔接部分g0即可,不必如图7(B)中所示那样做成与熔接薄膜2b相同的大小。
附图标记说明
1:外装片,2:阀片。

Claims (8)

1.一种阀结构,该阀结构由阀和片制的袋体构成,
上述阀具有相互重叠地配位的多个阀构成片,
上述多个阀构成片中的相向重叠的至少两个阀构成片的相向面间成为流体的移动通路,
将上述流体从上游向下游的移动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上述移动通路的左右由侧密封部确定,
上述侧密封部通过熔接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彼此而形成,
通过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紧密接触,限制上述移动通路中的流体的移动,
上述袋体由在横过上述移动通路的方向延伸的分隔密封部来分隔袋体的内外,
上述阀跨上述袋体的内外配位,且由上述分隔密封部熔接在上述袋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的相向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相向面,由在包括与上述分隔密封部相同的位置的部位不通过上述侧密封部以及分隔密封部的熔接而进行熔接的非熔接薄膜构成,
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阀构成片的上述相向面上,且跨上述左右的侧密封部间配位,
上述侧密封部在上述非熔接薄膜的部分成为不熔接的非熔接部分,
在流体的顺流中比分隔密封部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在上述非熔接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设有防止横流密封部,该防止横流密封部与该分隔密封部连续并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流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止横流密封部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内流入,并且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外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止横流密封部与分隔密封部一体形成,从分隔密封部向顺流中的下游侧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止横流密封部与分隔密封部一体形成,从分隔密封部向顺流中的下游侧和上游侧双方延伸设置,防止横流密封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侧密封部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阀是由至少三个阀构成片构成的止回阀,
在阀构成片中,至少两个是外装片,且至少另外的一个是阀片,两个外装片夹着阀片重叠,在两个外装片和阀片形成上述侧密封部,
在阀片中,流体的顺流中的上游侧成为向一方的外装片固定的固定端,且下游侧成为不固定的自由端,
上述阀片和与该阀片相向的另外的外装片或者另外的阀片的两个相向面间成为流体的上述移动通路,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该两个相向面中的至少任一方。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阀由两个阀构成片构成,两个阀构成片由上述的侧密封部形成为筒状,该两个阀构成片的相向面间成为上述流体的移动通路,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该两个相向面中的至少任一方。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流体的移动通路设有过滤片,对在阀构成片间移动的流体进行过滤。
8.一种阀结构,该阀结构由阀和片制的袋体构成,
阀由两个阀构成片构成,两个阀构成片由上述的侧密封部形成为筒状,该两个阀构成片的相向面间成为上述流体的移动通路,
将上述流体从上游向下游的移动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上述移动通路的左右由侧密封部确定,
上述侧密封部通过熔接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彼此而形成,
通过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紧密接触,限制上述移动通路中的流体的移动,
上述袋体由在横过上述移动通路方向延伸的分隔密封部来分隔袋体的内外,
上述阀跨上述袋体的内外配位,且由上述分隔密封部熔接在上述袋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的相向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相向面,由在包括与上述分隔密封部相同的位置的部位不通过上述侧密封部以及分隔密封部的熔接而进行熔接的非熔接薄膜构成,
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阀构成片的上述相向面上,
上述侧密封部在上述非熔接薄膜的部分成为不熔接的非熔接部分,
在比分隔密封部更靠密闭袋的内部侧和外部侧的位置中的至少任一方,在上述非熔接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设有防止横流密封部,该防止横流密封部与该分隔密封部连续并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流入。
CN201110274953.3A 2010-12-13 2011-09-16 阀结构 Active CN102556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7187 2010-12-13
JP2010277187A JP4729650B1 (ja) 2010-12-13 2010-12-13 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6474A true CN102556474A (zh) 2012-07-11
CN102556474B CN102556474B (zh) 2015-09-30

Family

ID=4446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4953.3A Active CN102556474B (zh) 2010-12-13 2011-09-16 阀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17874B2 (zh)
JP (1) JP4729650B1 (zh)
CN (1) CN1025564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1865A (zh) * 2017-07-04 2020-02-21 株式会社柏原制袋 片材制继流阀及带有继流阀的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21722A1 (en) * 2015-02-03 2016-08-04 365-Sports, LLC Sealable Storage Bag and Related Methods
JP6359731B1 (ja) * 2017-07-04 2018-07-18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袋用閉止弁を備えた袋及び食品用脱気袋
US11851260B2 (en) * 2018-07-23 2023-12-26 Pregis Innovative Packaging Llc Automatic protective packaging infla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28A (zh) * 1995-05-31 1997-06-25 化研工业株式会社 止回阀和带有止回阀的包装袋及其制造装置
JPH10181752A (ja) * 1996-12-25 1998-07-07 Tetsuya Ogino エアバッグ
CN1365940A (zh) * 2000-12-22 2002-08-28 阿迩株式会社 压缩容纳袋
CN1458897A (zh) * 2001-04-20 2003-11-26 株式会社柏原制袋 排气袋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2007A (en) * 1988-09-08 1989-06-27 Guard Associates, Inc. Self-sealing valve for inflated bodies
JPH0414082A (ja) * 1990-05-08 1992-01-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9179Y2 (ja) 1991-07-05 1994-10-12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逆止弁
US5482492A (en) * 1994-01-10 1996-01-09 M & D Balloons, Inc. Balloons and balloon valves
US5558441A (en) * 1994-12-12 1996-09-24 Morrison; Kenneth V. Receptacle
JP4445879B2 (ja) 2005-01-31 2010-04-07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逆止弁
WO2007032966A1 (en) * 2005-09-12 2007-03-22 Sealed Air Corporation (Us) Flexible valves
US8371446B2 (en) * 2008-08-12 2013-02-12 Michell C. Tschantz Securely sealed inflation valve for inflatable packag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28A (zh) * 1995-05-31 1997-06-25 化研工业株式会社 止回阀和带有止回阀的包装袋及其制造装置
JPH10181752A (ja) * 1996-12-25 1998-07-07 Tetsuya Ogino エアバッグ
CN1365940A (zh) * 2000-12-22 2002-08-28 阿迩株式会社 压缩容纳袋
CN1458897A (zh) * 2001-04-20 2003-11-26 株式会社柏原制袋 排气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1865A (zh) * 2017-07-04 2020-02-21 株式会社柏原制袋 片材制继流阀及带有继流阀的袋
CN110831865B (zh) * 2017-07-04 2022-04-01 株式会社柏原制袋 片材制继流阀及带有继流阀的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6474B (zh) 2015-09-30
JP4729650B1 (ja) 2011-07-20
JP2012126404A (ja) 2012-07-05
US20120148174A1 (en) 2012-06-14
US9517874B2 (en) 201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6474A (zh) 阀结构
CN106288868B (zh) 换热器
CN100497105C (zh) 密封袋的通气路的结构及密封袋及密封袋的制造方法
WO2007029292A1 (ja) 脱気弁及びこの脱気弁を備えた圧縮袋
KR960034825A (ko) 유체 주머니용 개량된 체크 밸브
JP6359731B1 (ja) 袋用閉止弁を備えた袋及び食品用脱気袋
JP2017526870A5 (zh)
CN109982678B (zh) 用于生物制药流体的可填充3d柔性袋子、以及用于生产这样的袋子的方法
KR101082452B1 (ko) 가압공간이 형성된 완충 포장 주머니
JP4436925B1 (ja) 逆止弁及び密封袋、及び逆止弁と密封袋の製造方法
CN1854585A (zh) 用于保护和加强塑料管对接焊缝的管套
ITFI20070029A1 (it) Macchina e metodo per il confezionamento di gruppi di manufatti con doppio sistema di saldatura.
JP2005162269A (ja) 緩衝用包装材
JP2008273530A5 (zh)
JP6020894B2 (ja) 逆止弁を備えた包装体と、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123422A (ko) 역지 밸브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수납체
WO2008038330A1 (fr) Sac étanche
JP4809490B1 (ja) 密閉袋
JP4673929B1 (ja) シート製の逆止弁構造
KR20090111596A (ko) 완충 포장 주머니
JP2008095886A (ja) 中空体及び中空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207743A (ja) 逆止弁
US1161307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ing adhesive inlet and outlet ports
CN106979356A (zh) 控制阀
CN102421504A (zh) 用于加工尤其矩形的用于流体的扁平过滤部件的方法、过滤部件和具有过滤部件的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