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6170B - 用于提高车顶强度的车辆结构布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提高车顶强度的车辆结构布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6170B CN102556170B CN201110399821.3A CN201110399821A CN102556170B CN 102556170 B CN102556170 B CN 102556170B CN 201110399821 A CN201110399821 A CN 201110399821A CN 102556170 B CN102556170 B CN 1025561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panel
- vehicle structure
- bridge member
- area
- out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辆结构布置10,其可以提供改进的车顶强度并在负载施加于车顶结构60时提供受控的能量吸收。车辆结构布置包括内板12,外板14与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区域32、第二区域34以及中间区域36的桥式部件16。中间区域36可以设置于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4之间并与之形成整体。中间部分的第一区域32紧靠内板而中间部分的第二区域34紧靠外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到车辆车顶结构以及车辆乘客保护。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到用于加强机动车辆B柱以有助于增强车顶强度的车辆结构桥式结构。
背景技术
在如图1所示的传统机动车辆中,位于沿着车身长度方向的车身左侧和右侧的多个车柱总成1用于将车顶2支撑在距离地板预定高度处并固定安装在两个车柱总成1之间的前门3和后门4。
参见图2,在多个车柱总成1之中,示出了在前门3和后门4之间将车顶2和地板相互连接的中柱总成的一个示例。
如从图2中可以清楚看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中柱总成包括外板6和内板11,其以在两者之间界定封闭空间并且将车顶2与地板相互连接的方式相互结合;以及以增强中柱总成的硬度的方式置于外板6和内板11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的加强板8。
外板6具有与车身侧框架集成的上端部分7以及下端部分。外板6的上端部分7以其向外并向上延伸从而配合于侧框架上部的轮廓的方式成型。在外板6的上端成型的凸缘部分与顶板15的凸缘部分相结合。
内板11在顶板15下方同与侧框架上部相对的车顶纵梁部件17的表面结合以界定封闭空间,并且其朝向地板向下延伸。内板11与外板6相配合以形成封闭空间。
如上所述,加强板8置于由外板6和内板11界定的封闭空间中,以增强中柱总成对抗外力的硬度。
此外,用于紧固安全带地脚螺母的地脚螺母板13位于加强板8和内板11之间,邻近中柱总成的上端。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中柱中,施加于中柱总成的外力被设置于外板6和内板11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中的加强板8吸收。
车辆制造商为了减轻车辆总重目前采用铝作为车身结构使用的材料。铝具有不同于在车辆结构中使用的传统的双相钢的性能特征。然而,为了减少车重量的同时改进车辆结构的车顶强度,在负载(例如车顶负载)施加于车辆结构上时要求内板11的有效支撑。
相应地,存在这样的需求:在内板11经受车顶处的负载时向其提供足够支撑而同时维持低的车重量或者减轻整车重量。
发明内容
根据本说明书中揭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结构布置。本发明的车辆结构布置提供了改进的车顶强度以及提供当负载施加于车辆的车顶结构时控制的受控的能量吸收。车辆结构布置包括了内板,外板以及至少一个桥梁部件。桥式部件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中间区域。桥式部件的中间区域可以设置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桥式部件的中间区域还可以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形成整体。中间部分的第一区域紧靠内板而中间部分的第二区域紧靠外板。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机动车辆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为沿着图1中2-2线的剖视图,示出了传统中柱总成的上部;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结构的主视图,其具有两个B柱,各有外板和内板;
图4为B柱的内板和B柱的外板的扩展视图,其中中柱的内板和外板相互分离;
图5为扩展的B柱内板和B柱外板的侧视图,其中B柱内板和外板相互分离并且结构性桥式结构位于内板和外板之间;
图6为扩展的B柱内板和B柱外板的俯视图,其中B柱内板和外板相互分离并且结构性桥式结构位于内板和外板之间;
图7为沿着图3中线7-7的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结构布置,其中一种形式的结构性桥式结构位于B柱之中;
图8为沿着图3中线8-8的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结构布置,其中另一种形式的结构性桥式结构位于B柱之中;
图9为沿着图3中线9-9的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车辆结构布置,其中又一种形式的结构性桥式结构位于B柱之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结构布置10,其可以提供改进的车顶强度并在负载施加于车顶结构时提供了受控的能量吸收。车辆结构布置10包括内板12,外板14与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区域32、第二区域34以及中间区域36的桥式部件16。内板12可以在位于每个内板12和外板14的横向侧的凸缘18处与外板14通过焊接(例如点焊)、机械紧固件(例如自穿孔铆钉)等相连接。内板12和外板14形成内腔40,其中至少一个桥式部件16可以设置于车柱20中。应当理解车柱20可以是A柱26,B柱28或C柱30。
如图6-9所示,通过加入桥式部件而增加了结构的厚度宽度比从而增加了结构的硬度。然而,本发明的车辆结构布置10(如图6-9所示)的优势在于此车辆结构布置10提供了减轻的重量因此提供了减少的成本和改进的车辆燃油经济性。不像传统的手套状(其中加强板(未示出)内衬几乎布满整个内板12表面区域)的布置,车辆结构布置10使用了更少的材料因此提供了重量减轻的优势。
如之前所提及,桥式部件16包括第一区域32、中间区域36以及第二区域34。如图6-9所示,中间区域36可以设置于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4之间。另外,如图6-9所示的非限制性示例,中间区域36可以与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4形成整体。如图6-9所示的非限制性示例,桥式部件16的第一区域32紧靠内板12而桥式部件16的第二区域34紧靠外板14。
应当理解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4可以与或者不与内板12和/或外板14经焊接工艺、机械紧固件等相连接。同样,如图6-9所示的非限制性示例,同样应当理解该至少一个桥式部件16的中间区域可以大体垂直于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4。
现在参见图7,桥式部件16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示出为“I”型部件。第一区域32紧靠内板12而第二区域34紧靠外板14。在此非限制性的示例中,中间区域36在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4各自的中间位置与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4形成整体。
参见图6和图8,应当理解图8是图6的示意图。如图6和图8所示,桥式部件16可以构造为中间区域36的第一端42与第一区域32的第一区域端44形成整体,而中间区域36的第二端46与第二区域34的第二区域端48形成整体。另外,如图所示,中间区域36大体垂直于第一区域32和第二区域34。
现在参见如图9所示的非限制性示例,桥式部件16可以是“T”型截面。第一区域32可以垂直于中间区域36和第二区域34,在此非限制性示例中,其可以包括邻接外板14的中间区域36的端部。如图所示,在此实施例中,中间区域36不垂直于第二区域34。然而如图9所示,第二区域34可以紧靠外板14。
支柱铰接接头50、至少一个在支柱铰接接头50上方以及下方相连接的桥式部件16、内板12、以及外板14有效地配置用于阻止内板在多个预定区域的塌陷,同时在支柱铰接接头50处提供受控的能量吸收。内板12、外板14和至少一个桥式部件16由铝形成。
应当理解沿着车柱20可以实施有多于一个桥式部件16。为了控制车身结构54在其上吸收能量的区域,可以在支柱铰接接头50周边位置实施桥式部件(如图4,图5所示)用于在支柱铰接接头50处进行能量吸收。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中,支柱铰接接头50可由内板12和/或外板14的一个弯折构成。支柱铰接接头50的另一个非限制性的示例可以是如图4和图5所示的孔。不论支柱铰接接头50形状如何,支柱铰接接头50有效地配置为作为一种类型的变形启始器。
通过在支柱铰接接头50周围实施桥式部件16,可以控制能量吸收从而车柱20在支柱铰接接头50处吸收能量。桥式部件16有效地配置用于加强支柱铰接接头50周围区域从而能量仅仅传输至期望的车柱20的区域用于吸收(在此情形下为支柱铰接接头50)。
因此,多个桥式部件16可以与车柱20相连接。例如,桥式部件16(在图6中以透视图方式示出)可以在支柱铰接接头50下方与内板12相连接,而另一个桥式部件16可以在支柱铰接接头50上方与内板12相连接。桥式部件16可以位于支柱铰接接头50和/或腰线周围的多个位置从而桥式部件16延伸至支柱铰接接头50和/或腰线弯折铰接区的上方和下方。图5示出了该布置。图5所示的车辆结构布置的实施例经与车柱20内板和外板多种形状横截面的连接为车柱20提供自稳定性。与纵弯内板12的连接提供了更高的厚度与内板宽度的比例。厚度宽度比例允许了更高的临界压力从而改善了车顶结构的强度。
车辆结构布置还提供了支柱20的内板12的稳定性(其更可能在施加车顶负载时纵向弯曲)。通过在车柱20的纵弯区内以及周围将车柱20的外板14的硬度提供给车柱的内板12,为内板提供了改进的稳定性。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揭示了本发明典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尽管采用了具体的术语,这些术语仅仅是普通以及描述性的意义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下述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Claims (9)
1.一种车辆结构布置,包括
内板;
外板;
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的至少一个桥式部件,所述至少一个桥式部件在支柱铰接接头下方与所述内板相结合;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紧靠于所述内板而所述第二部分紧靠所述外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布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桥式部件的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整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布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桥式部件的所述中间部分大体垂直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布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桥式部件在支柱铰接接头上方与所述内板相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布置,其中所述支柱铰接接头、在所述支柱铰接接头上方和下方相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桥式部件、所述内板、以及所述外板有效地配置用于阻止所述内板在多个预定区域的塌陷同时在所述支柱铰接接头处提供受控的能量吸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布置,其中所述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至少一个桥式部件由铝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布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桥式部件具有“T”形横截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布置,其中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整体,且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整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布置,其中所述中间部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形成整体,且所述中间部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形成整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978,440 US8177292B1 (en) | 2010-12-24 | 2010-12-24 | Vehicle structural arrangement for enhanced roof strength |
US12/978,440 | 2010-12-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6170A CN102556170A (zh) | 2012-07-11 |
CN102556170B true CN102556170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6033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99821.3A Active CN102556170B (zh) | 2010-12-24 | 2011-12-05 | 用于提高车顶强度的车辆结构布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77292B1 (zh) |
CN (1) | CN102556170B (zh) |
DE (1) | DE102011087953A1 (zh) |
RU (1) | RU116826U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16345B2 (ja) * | 2010-11-11 | 2014-06-1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フレーム構造 |
CN103072631A (zh) * | 2013-01-18 | 2013-05-01 | 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车辆复合式a柱及顶盖侧边梁 |
US9296432B2 (en) * | 2014-06-06 | 2016-03-2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luminum alloy vehicle structural component defining an out-of-plane aperture |
US9487239B2 (en) | 2014-10-10 | 2016-11-08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FR3027275B1 (fr) * | 2014-10-20 | 2018-01-19 | Renault S.A.S | Traverse destinee a participer a l'insonorisation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US9630651B1 (en) | 2016-08-03 | 2017-04-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B-pillar assembly for vehicle body |
USD838231S1 (en) | 2016-08-18 | 2019-01-15 | Ford Motor Company | Sensor cover |
USD838230S1 (en) | 2016-08-18 | 2019-01-15 | Ford Motor Company | Sensor cover |
USD797646S1 (en) * | 2016-08-18 | 2017-09-19 | Ford Motor Company | Sensor cover |
USD809995S1 (en) | 2016-08-18 | 2018-02-13 | Ford Motor Company | Sensor cover |
US10527464B2 (en) | 2016-08-18 | 2020-01-0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otatable sensor cover |
CN107891914B (zh) * | 2017-10-12 | 2019-06-18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悬浮车顶的车身结构 |
JP6674503B2 (ja) * | 2018-06-06 | 2020-04-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上部構造 |
JP7087973B2 (ja) * | 2018-12-06 | 2022-06-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RU191252U1 (ru) * | 2019-04-03 | 2019-07-31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 Верхняя часть автомобиля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0619A (en) * | 1982-01-11 | 1984-09-11 | Toyo Kogyo Co., Ltd. | Automobile seat belt anchor attachment structure |
CN1590188A (zh) * | 2003-08-29 | 2005-03-09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车体框架结构 |
CN1746066A (zh) * | 2004-09-10 | 2006-03-15 | 铃木株式会社 | 中柱上部的接合构造 |
CN1836956A (zh) * | 2005-03-21 | 2006-09-2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车辆中立柱结构 |
CN201721513U (zh) * | 2010-03-29 | 2011-01-2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9063A (ja) * | 1991-08-02 | 1993-02-19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
EP0685355A1 (de) * | 1994-05-30 | 1995-12-06 | Schade Kg | Aufprallträger |
JP3307154B2 (ja) * | 1995-05-18 | 2002-07-2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アシストグリップ取付部構造 |
JPH09267767A (ja) * | 1996-04-01 | 1997-10-14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US6341467B1 (en) * | 1996-05-10 | 2002-01-29 | Henkel Corporation | Internal reinforcement for hollow structural elements |
US6129410A (en) | 1998-05-12 | 2000-10-10 | Chrysler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reinforcing a body side panel of a motor vehicle |
US6189953B1 (en) * | 1999-01-25 | 2001-02-20 | Henkel Corporation | Reinforced structural assembly |
KR100391537B1 (ko) | 1999-12-13 | 2003-07-12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센터 필라 조립체 |
JP4045775B2 (ja) * | 2001-10-24 | 2008-02-13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
US7510234B2 (en) | 2006-08-09 | 2009-03-31 |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
US8047603B2 (en) | 2008-06-13 | 2011-11-01 |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 Plastic crush countermeasure for vehicles |
DE102009004885B4 (de) * | 2009-01-16 | 2021-09-02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Zusammengesetzter Verstärkungsträger für eine Aufbau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
-
2010
- 2010-12-24 US US12/978,440 patent/US817729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12-05 CN CN201110399821.3A patent/CN102556170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08 DE DE102011087953A patent/DE10201108795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12-26 RU RU2011152992/11U patent/RU116826U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0619A (en) * | 1982-01-11 | 1984-09-11 | Toyo Kogyo Co., Ltd. | Automobile seat belt anchor attachment structure |
CN1590188A (zh) * | 2003-08-29 | 2005-03-09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车体框架结构 |
CN1746066A (zh) * | 2004-09-10 | 2006-03-15 | 铃木株式会社 | 中柱上部的接合构造 |
CN1836956A (zh) * | 2005-03-21 | 2006-09-2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车辆中立柱结构 |
CN201721513U (zh) * | 2010-03-29 | 2011-01-2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1087953A1 (de) | 2012-06-28 |
RU116826U1 (ru) | 2012-06-10 |
CN102556170A (zh) | 2012-07-11 |
US8177292B1 (en) | 2012-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6170B (zh) | 用于提高车顶强度的车辆结构布置 | |
US10232891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8690218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body reinforcement behind the second row of seats | |
US8011718B2 (en) |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KR100538394B1 (ko) | 차량 바디용 필라 | |
CN205524489U (zh) |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 |
CN202518355U (zh) |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车身连接结构 | |
CN106004369A (zh) | 一种pdcpd材料的安全门结构 | |
CN205524488U (zh) |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 |
CN101695938B (zh) | 带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中柱 | |
JP4015896B2 (ja) | 車体構造材および耐衝突補強材 | |
CN109562794A (zh) | 车身构造 | |
CN202213632U (zh) | 汽车前纵梁加强件 | |
CN201882151U (zh) | 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 | |
CN109591892A (zh) | 车辆的车身侧部的上部拱形构造 | |
CN204956648U (zh) | 车用铰链加强板、立柱总成及汽车 | |
CN213799900U (zh) | 一种侧围总成及车辆 | |
EP4168293B1 (en) | Rocker reinforcement and rocker for a vehicle | |
CN101734286B (zh) | 车身a柱加强组件及采用该加强组件的车身a柱加强结构 | |
CN209904885U (zh) | 用于前地板和门槛梁的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3637942U (zh) | 汽车纵梁加强件以及使用该加强件的汽车纵梁 | |
CN114228842A (zh) |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底架总成 | |
CN201501440U (zh) | 带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中柱 | |
CN202624387U (zh) | 一种汽车加强板总成及汽车 | |
CN206297633U (zh) | 重卡白车身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