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851A - 儿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儿童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5851A
CN102555851A CN2011103478882A CN201110347888A CN102555851A CN 102555851 A CN102555851 A CN 102555851A CN 2011103478882 A CN2011103478882 A CN 2011103478882A CN 201110347888 A CN201110347888 A CN 201110347888A CN 102555851 A CN102555851 A CN 102555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upport stick
band support
groove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78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5851B (zh
Inventor
吉田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55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5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8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03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 B60N2/2812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for securing the child to the child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具有能够调整肩带(4)的背部侧的高度的棒高度调整机构(20)。棒高度调整机构(20)具有:保持带支撑棒(23)并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块(21)和被收纳于滑块(21)内的棒导向块(22)。带支撑棒(23)对应棒导向块(22)在滑块(21)内的位置而出入于棒保持槽(14)。随着棒导向块(22)的移动,带支撑棒(23)被从棒保持槽(14)释放,由此,滑块(21)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可以调整肩带(4)的高度。

Description

儿童座椅
本申请基于2010年11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249331及2011年9月2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07487。在本说明书中援引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全部附图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座椅,特别涉及可以调整用于限制就座儿童的限制机构的肩带的背部侧的高度的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为了安全地限制乘坐于车辆上的儿童的身体而使用儿童座椅。儿童座椅向座椅的安装方法根据就座儿童的体重、大致年龄而规定。而且,即使在以正确的安装状态将儿童座椅安装于车辆上的情况下,也需要将肩带的高度调整至与就座儿童的体格相适的位置而进行使用。另外,“肩带的高度”是指肩带的由儿童座椅的背部侧所支撑的高度(在图12A的例子中是指所使用的肩带通过孔54的高度)。
在现有的基准(例如EC基准)中规定如下:当就座儿童的体重不到13kg(大约从新生儿到9个月左右)时,儿童座椅应朝后安装于车辆座椅上;之后,在四岁左右(体重为13~18kg左右)以前的期间,应朝前安装而进行使用。对于假设从新生儿一直使用至四岁的儿童座椅花费了各种工夫,以便可以根据各自的安装方式及就座儿童的体格对肩带的高度进行调整。
图12A是表示现有的儿童座椅50的一例的局部主视图。在儿童座椅50的背部52上,沿着高度方向空出预定间隔地在四个高度形成有肩带通过孔54。在图12A所示的例子中,肩带53利用上数第二个肩带通过孔54安装于背部52上。如图12B所示,在儿童座椅50的主体外壳55上,在与形成于座椅垫51上的肩带通过孔54相同的位置上形成了贯穿孔57。肩带53的端部被插通到座椅垫51的肩带通过孔54及主体外壳55的贯穿孔57中。肩带53的端部一直延伸到主体外壳55的背面侧(里面侧)的下端,并固定于设置在主体外壳55下端的固定挂钩(未图示)上。
为了正确利用这种结构的儿童座椅50的肩带53,在将儿童座椅50朝后安装于座椅上时,利用与接近躺倒状态的儿童的肩部高度相同或比肩部略低的位置处的肩带通过孔54,将肩带53的端部在主体外壳55的背面侧固定。另一方面,在将儿童座椅50朝前安装于座椅上时,利用与就座儿童的肩部高度相同或比肩部略高的位置处的肩带通过孔54,将肩带53的端部在主体外壳55的背面侧固定。
因此,有时需要对应使用儿童座椅50的儿童的成长情况、或由多个儿童使用时进行使用的儿童的体格,来调整肩带53的高度。但是,为了调整肩带53的高度,必须进行如下作业:将肩带53的端部从挂钩(未图示)拆下,从肩带通过孔54中拉出,重新插入到新的肩带通过孔54中并再次固定到挂钩上。上述的作业必须在将儿童座椅从车辆座椅拆除的状态下进行。
为了便于进行上述作业,还提出了儿童座椅的肩带高度调节机构的方案。例如,在日本特开平7-329706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以下的附图标记为日本特开平7-329706号公报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附图标记)中,空出预定高度间隔地配置在背部面板24的表面上的固定切槽56、58通过移动用通路60相连接。肩带可以通过移动用通路60在固定切槽56、58中移动。背部面板24利用预定的加固板74、76对固定切槽56、58之间的悬臂梁部分72进行加固。
在日本特开平7-329706号公报所公开的儿童座椅中,对于左右肩带,需要分别对应设置于背部面板24的表面上的左右固定切槽位置来进行高度调整。此外,也有可能弄错左右的安装位置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将肩带调整至合适的高度的儿童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儿童座椅,能够调整用于限制就座儿童的左右肩带的背部侧的高度,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外壳,背面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槽即棒保持槽;背板,配置于上述主体外壳的背部,并形成有插通上述左右肩带以支撑上述左右肩带的肩带插通孔;以及棒高度调整机构,设置于上述背板的背面,具有与上述背板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带支撑棒,并能够对上述带支撑棒被保持于上述棒保持槽中的状态和上述带支撑棒被从上述棒保持槽释放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就座儿童”也包括姿势接近躺倒状态的儿童。
优选为,上述棒高度调整机构具备:滑块,安装于上述背板的背面,并且,能够保持上述带支撑棒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棒导向块,随着在该滑块内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将上述带支撑棒收纳于上述棒保持槽内,或释放上述带支撑棒而成为升降自如的状态;以及施力单元,向上述带支撑棒被收纳于上述棒保持槽内的方向对上述棒导向块施力;当上述棒导向块克服上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上述滑块进行移动时,将上述带支撑棒从上述棒保持槽释放。由此,可以通过单按式操作来容易地改变带的支撑位置。
优选为,上述滑块在侧面形成有横长孔,上述棒导向块在侧面形成有棒导向切口,上述带支撑棒被插通于上述滑块的横长孔和上述棒导向块的棒导向切口中而保持于上述棒高度调整机构,并且,在克服上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将上述棒导向块按下时,上述带支撑棒沿着上述横长孔和上述棒导向切口进行移动,由此被从上述棒保持槽释放。由此,可以通过紧凑的机构实现单按式操作。
优选为,上述滑块在侧面形成有横长孔,上述棒导向块在侧面形成有棒导向切口,上述带支撑棒被插通于上述滑块的横长孔和上述棒导向块的棒导向切口中而保持于上述棒高度调整机构,并且,在克服上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将上述棒导向块上提时,上述带支撑棒沿着上述横长孔和上述棒导向切口进行移动,由此被从上述棒保持槽释放。与上述相同地,可以通过紧凑的机构实现单按式操作。
优选为,上述棒导向块形成有朝向主体外壳侧突出的把手,上述背板形成有与上述把手相对的开口和辅助上述把手的操作的凹部。由此,从儿童座椅的前面也可以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操作。
优选为,上述带支撑棒在两端形成有凸缘,上述主体外壳在背面形成有与上述棒保持槽邻接的凸缘保持槽,在上述带支撑棒被收纳于上述棒保持槽中时,上述凸缘被收纳于上述凸缘保持槽内,以阻止上述带支撑棒的沿轴线方向的移动。由此,可以实现上述带支撑棒的稳定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优选为,上述主体外壳被罩体缓冲垫覆盖,上述罩体缓冲垫形成有与上述背板的一部分相对的开口部,上述背板的与上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被罩体覆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达到能够容易地将肩带调整至合适高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儿童座椅的主体外壳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后方表示图1所示的主体外壳的立体图。
图3是分解表示棒高度调整机构和背板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带支撑棒被收纳于棒保持槽、凸缘保持槽中时的高度调节机构的说明图。
图4B是表示按下棒导向块的把手时的高度调节机构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图4A所示的棒高度调整机构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图4B所示的棒高度调整机构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6是从背板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棒高度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7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棒高度调整机构的与图5A对应的说明图。
图7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棒高度调整机构的与图5B对应的说明图。
图8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棒高度调整机构的与图5A对应的说明图。
图8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棒高度调整机构的与图5B对应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儿童座椅的罩体缓冲垫整体的说明图。
图10A是表示安装于图9中的背板专用罩体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B是表示背板专用罩体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C是表示背板专用罩体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提高了罩体缓冲垫的安装性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2A是表示现有例的儿童座椅的主视图。
图12B是表示现有例的儿童座椅的主体外壳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儿童座椅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棒高度调整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斜向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的主体外壳的立体图。图1中表示了在拆除罩体缓冲垫及其他缓冲垫(头部缓冲垫等配件类)的状态下的主体外壳1上安装有肩带4、腰带5及带扣6的状态下的儿童座椅。在主体外壳1的背部,安装有通过后述的棒高度调整机构20(参照图2)保持于预定高度的背板10。在比背板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略微靠上的位置处,形成有肩带插通孔11。肩带4的上端位置被保持于该肩带插通孔11的高度。肩带4上缠绕有带状的衬垫8。衬垫8具有如下的作用,在利用肩带4限制就座儿童时,可以柔软地保持儿童的胸部到肩部的部位。而且,在左右衬垫8上,以连接它们的上端的方式安装有衬垫位置保持带7。衬垫位置保持带7由一条带子构成,在儿童座椅的主体外壳1的背面侧卡止于滑块21的一部分(带插通钩21e:参照图2、图3)。由此,衬垫8在由肩带4插通的状态下被稳定地保持位置。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主体外壳1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主体外壳1设有:曲面状的儿童收纳部1A和两根主体骨架1B。儿童收纳部1A具有:幼儿就座的座部和儿童倚靠的背部。两根主体骨架1B保持儿童收纳部1A以确保主体外壳1的刚性。在儿童收纳部1A的背部,形成有:由两根主体骨架1B夹持的两个用于调整带高度的开口12和位于开口12之间的滑块保持孔13。开口12的宽度形成得比肩带插通孔11的宽度还宽。左右肩带4从主体外壳1的前面侧的背板10的肩带插通孔11的前面侧插通,并分别架设到水平配置的一根带支撑棒23的两侧。左右肩带4的下端由位于下方的接头(未图示)引导。带支撑棒23水平延伸,其中央位置由棒高度调整机构20支撑。带支撑棒23沿着滑块保持孔13与滑块21一起在主体外壳1的背面侧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在设置于主体外壳1的背面的用于调整带高度的开口12的边缘部16上,跨及带支撑棒23的可升降范围而沿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棒保持槽14。而且,与棒保持槽14相同地,在对滑块保持孔13和用于调整带高度的开口12之间进行分隔的纵向肋19上,跨及带支撑棒23的可升降范围而沿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棒保持槽15。各棒保持槽14、15由内径略大于带支撑棒23的棒径的大致半圆形槽构成。如图2所示,带支撑棒23以水平延伸的方式被收纳于由棒高度调整机构20所支撑的中央部与两端的高度相同的棒保持槽14、15内。另外,主体外壳1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形成有棒保持槽15的部件安装于背面,来间接地在背面形成棒保持槽15。
图3是分解表示位于主体外壳1的前表面的背板10和用于对带支撑棒23进行高度调整的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分解立体图。图3中,由背板10的背面侧的形状可知,省略了主体外壳1的一部分的图示。在背板10的背面侧的两个肩带插通孔11之间,由合成树脂等一体地形成有滑块导向部10a、卡止孔10b、弹簧保持突起10c、滑块固定台座10d。另一方面,设置于主体外壳1的背面的棒高度调整机构20(参照图2)具有:带支撑棒23、滑块21、被收纳于滑块21内的棒导向块22以及向上方对棒导向块22施力的弹簧24。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支撑棒23由两端形成有凸缘23a的钢棒构成。带支撑棒23由被组装入滑块21中的棒导向块22支撑,并被收纳于预定高度的棒保持槽14、15内。在棒保持槽14的外侧面形成凸缘保持槽14a。设置于带支撑棒23的两侧的凸缘23a分别被收纳于凸缘保持槽14a中。由此,如下文所述,在调整带支撑棒23的高度时,可以防止带支撑棒23偏离轴线方向。另外,棒保持槽14、15并不限于沿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的方式,也可以沿上下方向相隔预定间距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带支撑棒23对应空出预定间距的各个棒保持槽14而被阶梯式地收纳。此时,优选为,还在未形成棒保持槽14的部位,在相当于凸缘23a的位置上作为连续的细窄线状槽而形成槽深与凸缘23a的凸缘宽度相当的较浅的凸缘保持槽14a。这样一来,在使带支撑棒23上下移动时,凸缘23a的一部分沿着线状的凸缘保持槽14a移动,因而可以防止带支撑棒23偏离轴线方向。
滑块21是合成树脂制的中空成形部件。如图3所示,滑块21在侧面具有被带支撑棒23贯穿的横长孔21b,在背面具有把手21a和带插通钩21e,在上端具有卡止钩21c,在下端具有固定螺钉孔部21d。滑块21通过卡止钩21c和固定螺钉孔部21d被固定到背板10上。而且,如图2所示,在带插通钩21e中可滑动地插通衬垫位置保持带7。在该衬垫位置保持带7的两端安装有衬垫8(图1),因此,衬垫8在被肩带4插通的状态下其高度被保持于合适的位置上。
如图3所示,棒导向块22是呈长方体箱状的中空树脂成形部件。棒导向块22被收纳于滑块21内,并在滑块21内被弹簧24向上方施力。棒导向块22通过把手22a被按下,由此可以在滑块21内向下移动。
上述各个部件在棒导向块22由弹簧24施力的状态下被收纳于滑块21内而进行装配。此时,带支撑棒23从侧方贯穿在滑块21的侧面に形成的横长孔21b和在棒导向块22的侧面形成的呈平缓曲线状的棒导向切口22b(参照图5A、图5B)。而且,将滑块21的卡止钩21c从主体外壳1的背面侧经由滑块保持孔13而卡止于背板10的钩卡止孔10b,并将下端的固定螺钉25紧固到滑块固定台座10d上。由此,棒高度调整机构20以夹持主体外壳1的方式升降自如地安装于背板10的背面。
[带支撑棒的高度调整]
在这里,参照图4A~图5B的各图对上述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动作及带支撑棒23的高度调整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A~图5B中,省略了对处于滑块21背面的带插通钩21e的图示。
图4A中表示了如下状态: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滑块21处于最上端位置,带支撑棒23被收纳于棒保持槽14、15内,凸缘23被收纳于凸缘保持槽14a内。图5A表示此状态下的棒高度调整机构20内的截面。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位于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滑块21内的棒导向块22,被内置的弹簧24朝上方施力而处于最上端位置。而且,由滑块21的横长孔21B和棒导向块22的棒导向切口22b所保持的带支撑棒23,其中央部被收纳于棒保持槽14、15的最上端位置的半圆形槽内,凸缘23a被收纳于凸缘保持槽14a的半圆形槽内。用户从该状态如图5A所示地用手指夹住棒导向块22的把手22a和从滑块21突出地设置的把手21a,克服弹簧24的作用力而将棒导向块22按下(参照图4A及图5A的箭头B)。若将棒导向块22按下,则如图5B所示地,带支撑棒23沿着棒导向切口22b的平缓曲线而在棒导向切口22b内向上移动。带支撑棒23通过在棒导向切口22b内向上移动而向脱离棒保持槽14、15的方向(图4A的箭头A的方向)移动。因此,用户通过如图5B所示地将棒导向块22的把手22a按下,可以将作为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滑块21如图4B所示地升降至所希望的高度(参照图4B及图5B的箭头C)然后,用户将带支撑棒23调整至所希望的高度并松开棒导向块22的把手22a,由此,带支撑棒23的中央部被收纳于最接近其高度的棒保持槽14、15内,凸缘23a也被收纳于位于棒保持槽14外侧的凸缘保持槽14a内。由此,带支撑棒23的位置被稳定地保持。这样,通过带支撑棒23进行移动,背板10也与滑块22、带支撑棒23一起上下移动。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单按式操作使背板10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容易地改变肩带4的高度。此外,由于在背板10上形成了用于分别支撑左右肩带4的两个带插通孔11,所以用户可以通过一次操作来调整左右肩带4的高度。
[棒高度调整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有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背板10的立体图。图7A、图7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5A、图5B对应的部件剖面图。如图7A、图7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从背板10的前面侧将棒导向块22按下。如图6、图7A所示,改变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A所示的棒导向块22的形状,在背板10一侧也设置了把手22c(以下称作“前面把手”)。而且,在背板10上,设置了作为前面把手22c的动作空间而发挥作用的开口17,前面把手22c与开口17相对。此外,在背板10的表面形成了凹部18,凹部18具有相当于滑块21侧的把手21a(图5A)的作用。用户可以将手指钩在该凹部18上而将棒导向块22的前面把手22c按下。在使用前面把手22c按下时也同样,如图7B所示地,带支撑棒23在棒导向块22的棒导向切口22b内向上移动,并移动至脱离棒保持槽14的位置。
[棒高度调整机构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8A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棒高度调整机构20内的截面。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棒导向块22的动作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上下颠倒。因此,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结构与图5A所示的结构进行对比,易于理解。首先,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滑块21内,棒导向块22被配置于上侧的弹簧24朝下方施力而处于最下段位置。此时,带支撑棒23与图4A所示的状态相同,中央部被收纳于棒保持槽14、15的半圆形槽内,凸缘23a被收纳于凸缘保持槽14a的半圆形槽内。在该状态下,用户用手指夹住从形成于滑块21上的开口部21f露出的棒导向块22的下表面22c和滑块21的上表面21g,克服弹簧24的作用力而上提棒导向块22(参照图8A的箭头B’)。若上提棒导向块22,则如图8B所示地,带支撑棒23沿着棒导向切口22b的平缓曲线在棒导向切口22b内向下移动。带支撑棒23通过在棒导向切口22b内向下移动而向脱离棒保持槽14的位置移动。因此,用户通过上提棒导向块22的下表面22c,可以例如与图4B所示情况相同地使作为棒高度调整机构20的滑块21下降至所希望的高度(参照图8B的箭头C)。另外,毋庸赘言,若滑块21处于可动范围的中间位置上,则可以上升、下降。然后,用户将带支撑棒23调整至所希望的高度并停止推压棒导向块22的下表面22c,由此,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下,带支撑棒23被收纳于最接近其高度的棒保持槽14、15内,凸缘23a也被收纳于位于棒保持槽14外侧的凸缘保持槽14a内。由此,带支撑棒23的位置被稳定地保持。
[罩体缓冲垫的结构]
通常的儿童座椅中覆盖有罩体缓冲垫3,以覆盖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外壳1的由幼儿就座的一侧的座部、背部、侧部整体。由此,确保了幼儿就座并被限制的状态下的舒适性。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中,在与幼儿的背部相接触的位置设置了背板10。如上所述,背板10是在对就座幼儿的肩带4进行高度调整时上下移动的部件。因此,优选相对于罩体缓冲垫3主体以分体方式设置用于覆盖背板10的缓冲垫。在这里,参照图9、图10的各图对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中的用于覆盖背板10的缓冲垫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罩体缓冲垫3主体的背部,形成了以四边形挖通的开口部7。开口部7被设定为在背板10升降时与背板10的移动范围对应的大小。在面对开口部7的背板10上,覆盖有背板10专用的罩体9。图9中表示了被罩体9覆盖的背板(未图示)的一部分从开口部7露出的状态,以虚线表示被罩体9覆盖的背板的整体形状。
图10A表示覆盖有罩体9的状态下的背板10。如图10A所示,在罩体9上,在与设置在背板10上的带插通孔11的位置相当的位置上,设置了与带插通孔11相同的用于供带通过的切缝9a。罩体9例如优选为图10B、图10C所示的罩体等。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罩体9设有袋部9b,从侧方安装于背板10上。此外,在图10C所示的例子中,将以收紧背面侧开口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橡胶绳等弹性件9c安装入9的开口周围。由此,在收纳有背板10的状态下,可以在缩小背面侧的口部9d而拉伸罩体9的状态下覆盖背板10。
图11是表示提高了罩体缓冲垫3整体的安装性的例子的说明图。如图11所示,通过在罩体缓冲垫3的开口部7的下端与罩体缓冲垫3的腰带插通孔3a之间设置切口线8,不必将肩带4(未图示)的前端从由主体外壳1的背面侧保持的接头(未图示)拆下,即可将罩体缓冲垫3整体从主体外壳1容易地拆除或安装。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各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即,通过对在权利要求所示范围内合适变形所得到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儿童座椅,能够调整用于限制就座儿童的左右肩带的背部侧的高度,其特征在于,
具备:主体外壳,背面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槽即棒保持槽;
背板,配置于所述主体外壳的背部,并形成有使所述左右肩带插通并支撑所述左右肩带的肩带插通孔;以及
棒高度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具有与所述背板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带支撑棒,并对所述带支撑棒被保持于所述棒保持槽中的状态和所述带支撑棒从所述棒保持槽释放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
所述棒高度调整机构具备:
滑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背板的背面,并且,保持所述带支撑棒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棒导向块,随着在所述滑块内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将所述带支撑棒收纳于所述棒保持槽内、或释放所述带支撑棒而成为升降自如的状态;以及
施力单元,向所述带支撑棒被收纳于所述棒保持槽内的方向对所述棒导向块施力,
当所述棒导向块克服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相对于所述滑块进行移动时,将所述带支撑棒从所述棒保持槽释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
所述滑块在侧面形成有横长孔,
所述棒导向块在侧面形成有棒导向切口,
所述带支撑棒被插通于所述滑块的横长孔和所述棒导向块的棒导向切口中而保持于所述棒高度调整机构,并且,在克服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将所述棒导向块按下时,所述带支撑棒沿着所述横长孔和所述棒导向切口进行移动,由此从所述棒保持槽释放。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
所述滑块在侧面形成有横长孔,
所述棒导向块在侧面形成有棒导向切口,
所述带支撑棒被插通于所述滑块的横长孔和所述棒导向块的棒导向切口中而保持于所述棒高度调整机构,并且,在克服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将所述棒导向块上提时,所述带支撑棒沿着所述横长孔和所述棒导向切口进行移动,由此从所述棒保持槽释放。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
所述棒导向块形成有朝向主体外壳侧突出的把手,
所述背板形成有与所述把手相对的开口和辅助所述把手的操作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
所述带支撑棒在两端形成有凸缘,
所述主体外壳在背面形成有与所述棒保持槽邻接的凸缘保持槽,
在所述带支撑棒被收纳于所述棒保持槽中时,所述凸缘被收纳于所述凸缘保持槽内,以阻止所述带支撑棒的沿轴线方向的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中,
所述主体外壳被罩体缓冲垫覆盖,所述罩体缓冲垫形成有与所述背板的一部分相对的开口部,
所述背板的与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被罩体覆盖。
CN201110347888.2A 2010-11-08 2011-11-07 儿童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5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9331 2010-11-08
JP2010-249331 2010-11-08
JP2011-207487 2011-09-22
JP2011207487A JP5685509B2 (ja) 2010-11-08 2011-09-22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5851A true CN102555851A (zh) 2012-07-11
CN102555851B CN10255585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5478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788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5851B (zh) 2010-11-08 2011-11-07 儿童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450226B1 (zh)
JP (1) JP5685509B2 (zh)
KR (1) KR101887357B1 (zh)
CN (1) CN10255585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1202A (zh) * 2017-06-06 2017-09-15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兜及儿童推车
TWI632078B (zh) * 2013-08-23 2018-08-11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兒童座椅
CN112406645A (zh) * 2020-11-30 2021-02-26 东莞恒耀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肩带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66664B1 (de) * 2012-05-22 2014-04-02 HAUCK GmbH & Co. KG Kindersicherheitssitz für Fahrzeuge
JP6676320B2 (ja) * 2015-09-28 2020-04-08 ニューウェルブランズ・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GB2553802B (en) * 2016-09-14 2019-08-07 Stroller Tech Ltd A stroller
CN110816466B (zh) * 2018-08-07 2024-04-30 北京弦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肩带高度调节装置及交通工具
JP6971480B2 (ja) * 2019-02-07 2021-11-24 株式会社シーエー産商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GB2612025A (en) * 2021-10-12 2023-04-26 Silver Cross Ip Ltd Adjustable infant sea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0479A (en) * 1990-07-20 1993-04-21 Century Products Co Adjustable harness for childs car seat
US6030047A (en) * 1998-04-06 2000-02-29 Cosco, Inc. Child vehicle seat with child-restraint har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CN1307989A (zh) * 2000-02-07 2001-08-15 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年幼者安全车座
US20020043837A1 (en) * 2000-09-22 2002-04-18 Kain James M. Juvenile carrier with juvenile-restraint har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JP2005255149A (ja) * 2004-02-10 2005-09-22 Takata Corp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9223A (en) 1994-06-07 1995-09-12 Hoover Universal, Inc. Shoulder belt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JP4760215B2 (ja) * 2005-08-18 2011-08-3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5293359B2 (ja) 2009-04-10 2013-09-18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蒸気エンジンを用いた冷凍機
JP5416010B2 (ja) 2010-03-29 2014-02-12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誤操作防止機構付きバルブ、ローディングアームおよびバルブの誤操作防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0479A (en) * 1990-07-20 1993-04-21 Century Products Co Adjustable harness for childs car seat
US6030047A (en) * 1998-04-06 2000-02-29 Cosco, Inc. Child vehicle seat with child-restraint har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CN1307989A (zh) * 2000-02-07 2001-08-15 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年幼者安全车座
US20020043837A1 (en) * 2000-09-22 2002-04-18 Kain James M. Juvenile carrier with juvenile-restraint har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JP2005255149A (ja) * 2004-02-10 2005-09-22 Takata Corp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2078B (zh) * 2013-08-23 2018-08-11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兒童座椅
CN107161202A (zh) * 2017-06-06 2017-09-15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兜及儿童推车
CN112406645A (zh) * 2020-11-30 2021-02-26 东莞恒耀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肩带调节装置
CN112406645B (zh) * 2020-11-30 2022-07-05 东莞恒耀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肩带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16465A (ja) 2012-06-21
EP2450226A1 (en) 2012-05-09
KR20120049147A (ko) 2012-05-16
EP2450226B1 (en) 2014-04-02
CN102555851B (zh) 2016-01-20
KR101887357B1 (ko) 2018-08-10
JP5685509B2 (ja)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5851A (zh) 儿童座椅
CN102843931B (zh) 具有波状弹性靠背的座椅结构
KR101897554B1 (ko) 어린이용 시트
US7086695B2 (en) Child seat
KR20130081199A (ko) 차일드 시트
US20140167465A1 (en) Vehicle seats
EP3335941B1 (en) Guiding device for a seat belt system
KR20110044173A (ko) 차일드 시트
CN105813898A (zh) 车辆用放置装置
CN101247973A (zh) 儿童安全座椅
CN108116283A (zh) 肩带高度调整机构
CN104044488A (zh) 调整定位装置
CN1958334B (zh) 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AU2023202933A1 (en) Crotch buckle adjustment mechanism
KR102164403B1 (ko) 유아용 힙시트 캐리어
AU2011101475A4 (en) An adjustable shoulder strap mechanism for baby stroller
JP6752099B2 (ja) ヘルメット
CN109747490A (zh) 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插入件
CN201176134Y (zh) 可连动调节的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KR102305202B1 (ko) 차일드 시트
JP6352018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22517603A (ja) ヘルメット用フィッ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JP6338910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208198198U (zh) 一种座椅头枕拉手滑块
CN210970757U (zh) 一种车用儿童固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