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2078B - 兒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兒童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2078B
TWI632078B TW103127932A TW103127932A TWI632078B TW I632078 B TWI632078 B TW I632078B TW 103127932 A TW103127932 A TW 103127932A TW 103127932 A TW103127932 A TW 103127932A TW I632078 B TWI632078 B TW I6320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engagement
child
belt
seat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7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4803A (zh
Inventor
鈴木博久
Original Assignee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4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4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2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20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69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rota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21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having a seat and a base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21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having a seat and a base part
    • B60N2/2824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having a seat and a base part part of the base being supported by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51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provided with head-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57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eculiar orientation of the child
    • B60N2/286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eculiar orientation of the child forward fa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57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eculiar orientation of the child
    • B60N2/2863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eculiar orientation of the child backward fa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75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inclinable, as a whole or parti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用簡單的操作,來調節幼兒護帶之高度的兒童座椅。
本發明之兒童座椅具備有:背抵部、及安裝成可相對於背抵部而朝上下方向滑動的移動部,且移動部具有:可保持幼兒護帶的頭板、安裝於頭板並與背抵部可解除卡合地進行卡合的第1卡合構件、及安裝於第1卡合構件並與頭板可解除卡合地進行卡合的第2卡合構件。

Description

兒童座椅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有關於安裝於車輛用座椅的兒童座椅。
發明背景
如下般之兒童座椅已為眾所皆知:嬰幼兒乘坐於客車等時所使用的兒童座椅,具有:安裝在車輛(例如自動車)之座椅的承接台、以及可滑動地被支撐於承接台上的座椅本體(專利文獻1)。
一般而言,兒童座椅為了將嬰幼兒安全地限制在兒童座椅內,會具有相當於車輛的座椅所具備有之安全帶的幼兒護帶。幼兒護帶是配置於兒童座椅的左右兩方,左右的幼兒護帶會緊扣於嬰幼兒的軀幹正面。且左右的幼兒護帶是從坐著的嬰幼兒的左右肩膀附近,貫通背抵部而朝前方延伸,並在朝向下方而貫通了乘坐面的座椅本體的下方部分被固定。在座椅本體的背抵部,設有用來使幼兒護帶選擇性地通過的複數個貫通溝,以因應嬰幼兒的座高來調節幼兒護帶的高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公開公報特開2010-012895號
發明概要
幼兒護帶高度的調節,是藉由以下所進行:將固定了幼兒護帶的機構進行解除,暫時從貫通溝拔出之後,再插入相當於適當高度的貫通溝而進行固定。但是,如果可以更簡單地進行高度調節會更好。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用簡單的操作,來調節幼兒護帶之高度的兒童座椅。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椅,其特徵在於具備有:背抵部、及安裝成可相對於該背抵部而朝上下方向滑動的移動部,且該移動部具有:帶保持構件,可保持幼兒護帶;第1卡合構件,安裝於該帶保持構件,並與前述背抵部可解除卡合地進行卡合;及第2卡合構件,安裝於該第1卡合構件,並與前述帶保持構件可解除卡合地進行卡合。
又,根據本發明之別的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移動部,解除前述第2卡合構件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接著,解除前述第1卡合構件與前述背抵部 間之卡合,藉此,可進行滑動。
又,根據本發明之別的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 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是安裝成可相對於前述第1卡合構件而進行滑動,使前述第2卡合構件相對於前述第1卡合構件而進行滑動,藉此,來解除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
又,根據本發明之別的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 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在解除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時相對於前述第1卡合構件的滑動方向,是與移動部對於前述背抵部之滑動方向相同的上下方向。
又,根據本發明之別的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 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被賦予朝向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進行卡合之方向的勢能。
又,根據本發明之別的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 椅,其中前述第1卡合構件是安裝成可相對於前述帶保持構件而進行旋轉,使前述第1卡合構件相對於前述帶保持構件而進行旋轉,藉此,來解除與前述背抵部間之卡合。
又,根據本發明之別的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 椅,其中前述第1卡合構件在解除與前述背抵部間之卡合時相對於前述帶保持構件而進行旋轉之旋轉軸線,是相對於移動部對於前述背抵部之滑動方向為垂直的橫方向。
又,根據本發明之別的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 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在解除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時相對於前述第1卡合構件的滑動方向,是朝向前述第1 卡合構件所旋轉之旋轉軸線的方向。
又,根據本發明之別的態樣,提供一種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具有把持部,使用該把持部來使前述第2卡合構件朝著朝向前述第1卡合構件所旋轉之旋轉軸線的方向而進行滑動,藉此,可連續地進行前述第2卡合構件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解除、以及前述第1卡合構件與前述背抵部間之卡合解除。
根據本發明,可達成如下之共通的效果:可以用簡單的操作,來調節幼兒護帶的高度。
以下,從附圖與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的記載,應可更充分地理解本發明。
1‧‧‧兒童座椅
10‧‧‧兒童座椅本體
11‧‧‧椅套
20‧‧‧承接台
21‧‧‧基部
22‧‧‧立起部
22a‧‧‧斜面
22b‧‧‧導引溝
22c‧‧‧上部前面
23‧‧‧本體收納開口
23a‧‧‧支撐壁
24‧‧‧承接台支撐面
24a‧‧‧突起
25‧‧‧圓筒曲面
25a‧‧‧固鎖孔
25b‧‧‧固鎖溝
26‧‧‧開口
27‧‧‧帶卡合突起
28a‧‧‧支撐壁面
30‧‧‧座椅本體
31‧‧‧座椅下部
31a‧‧‧圓錐台部
31b‧‧‧圓筒部
31c、31d、31e‧‧‧開口
31f‧‧‧安裝開口
31g‧‧‧卡合爪
32‧‧‧背抵部
33‧‧‧座椅底面
33a、33b‧‧‧圓形開口
33c‧‧‧第1導引突起
33d‧‧‧第2導引突起
33e‧‧‧帶支撐突起
34‧‧‧座椅板
35‧‧‧內部空間
36‧‧‧開口
37‧‧‧支柱部
38‧‧‧被卡合曲面部
40‧‧‧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
40a‧‧‧卡合溝
40b、40c‧‧‧圓形開口
40d‧‧‧上面
41‧‧‧下部連接桿
41a‧‧‧卡合鉤
41b‧‧‧端部
42‧‧‧桿連接構件
43‧‧‧上部連接桿
44‧‧‧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
44a‧‧‧導引壁
44b‧‧‧撞擊支撐面
44c‧‧‧補強構件
45‧‧‧覆蓋構件
50‧‧‧放倒固鎖銷
51‧‧‧旋轉固鎖銷
52‧‧‧第1銷保持構件
53‧‧‧第2銷保持構件
54a、54b‧‧‧螺旋彈簧
55‧‧‧操作台
55a‧‧‧放倒操作槓桿
55b‧‧‧旋轉操作槓桿
55c‧‧‧擋止部
56a、56b‧‧‧操作桿
57‧‧‧操作開關
57a‧‧‧固定銷
57b‧‧‧抵接面
58a、58b‧‧‧桿保持構件
60‧‧‧頭板
60a‧‧‧槽開口
60b‧‧‧安裝部
60c‧‧‧被卡合樑
60d‧‧‧卡合孔
60e‧‧‧支撐板
60f‧‧‧凹部
60g‧‧‧通氣開口
61‧‧‧移動部
62‧‧‧旋轉支撐構件
62a‧‧‧罩殼
62b‧‧‧保護壁
62c‧‧‧第1把手
62d‧‧‧卡止凹部
63‧‧‧第1卡合構件
63a‧‧‧本體構件
63b‧‧‧開口
63c‧‧‧扭力彈簧
64‧‧‧第2卡合構件
64a‧‧‧螺旋彈簧
64b‧‧‧第2把手
64c‧‧‧卡止突起
65‧‧‧卡合棒
65a‧‧‧補強棒
66‧‧‧卡合銷
68‧‧‧背面板
68a‧‧‧面板上部
68b‧‧‧面板下部
68c‧‧‧鉸鏈
68d‧‧‧收納空間
68e‧‧‧開口
70‧‧‧幼兒護帶
71、71a、71b‧‧‧帶材
71c‧‧‧線
72‧‧‧環形部
73‧‧‧固定棒
75‧‧‧調節帶
75a‧‧‧環形部
76‧‧‧帶調整具
77‧‧‧幼兒護帶罩
78‧‧‧緊扣部
80‧‧‧罩子機構
81‧‧‧旋轉卡止機構
82‧‧‧固定罩撐條
83‧‧‧第1可動罩撐條
84‧‧‧第2可動罩撐條
85‧‧‧撐條支撐構件
85a‧‧‧旋轉支撐部
85b‧‧‧彈性樑
85c‧‧‧卡止凸部
86‧‧‧第1旋轉卡止構件
86a‧‧‧第1旋轉端部
86b‧‧‧卡止凹部
87‧‧‧第2旋轉卡止構件
87a‧‧‧第2旋轉端部
88‧‧‧旋轉銷
90‧‧‧具有各種機能的機構或裝置
91‧‧‧安全帶裝置之扣舌或環扣
100‧‧‧支持腳
101‧‧‧腳部
102‧‧‧第1筒狀構件
102a、103a‧‧‧貫通孔
103‧‧‧第2筒狀構件
110‧‧‧定位機構
111‧‧‧第1罩殼半體
111a‧‧‧導引壁
111b‧‧‧內壁
111c‧‧‧轂部
112‧‧‧第2罩殼半體
113‧‧‧罩殼
114‧‧‧滑件
114a‧‧‧凹部
114b‧‧‧導引突起
114c‧‧‧突起
115‧‧‧腳部操作槓桿
115a‧‧‧操作片
115b‧‧‧連結部
115c‧‧‧長孔
115d‧‧‧旋轉支撐突起
116‧‧‧螺旋彈簧
117‧‧‧固定構件
A、B、C‧‧‧支撐點
H‧‧‧本體收納開口23橫方向上的中央線
L‧‧‧寬度
R‧‧‧旋轉軸線
【圖1】概略地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全體的立體圖。
【圖2】兒童座椅之向前狀態的立體圖。
【圖3】兒童座椅之向後狀態的立體圖。
【圖4】兒童座椅之承接台的立體圖。
【圖5】圖4之承接台的上面圖。
【圖6】兒童座椅之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7】兒童座椅之座椅本體之底面的立體圖。
【圖8】兒童座椅之卡合部及被卡合部的立體圖。
【圖9】通過兒童座椅之橫方向之中央的縱截面圖。
【圖10】比兒童座椅之橫方向之中央稍靠左邊的放大 縱截面圖。
【圖11】兒童座椅之座椅本體內部的放大立體圖。
【圖12】說明兒童座椅之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的圖。
【圖13】說明兒童座椅之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的別的圖。
【圖14(a)~(d)】說明兒童座椅之放倒動作的圖。
【圖15(a)~(d)】說明兒童座椅之旋轉動作的圖。
【圖16】說明兒童座椅之操作機構的圖。
【圖17】說明兒童座椅之操作機構的別的圖。
【圖18】說明兒童座椅之操作機構的別的圖。
【圖19】兒童座椅之背面的放大立體圖。
【圖20】兒童座椅的幼兒護帶之高度調節機構之一部分的分解組裝圖。
【圖21(a)~(c)】說明兒童座椅的幼兒護帶之高度調節機構的圖。
【圖22(a)~(c)】說明兒童座椅的幼兒護帶之高度調節機構的別的圖。
【圖23】顯示兒童座椅的最上位置之調節帶的立體圖。
【圖24】顯示兒童座椅的最下位置之調節帶的立體圖。
【圖25】兒童座椅之背面的放大立體圖。
【圖26】兒童座椅之背面板的立體圖。
【圖27】幼兒護帶之一部分的上面圖。
【圖28】圖1之幼兒護帶之伸長狀態的側面圖。
【圖29】圖1之幼兒護帶之彎曲狀態的側面圖。
【圖30】兒童座椅之幼兒護帶的正面圖。
【圖31】兒童座椅之上部的立體圖。
【圖32】兒童座椅的罩子機構之旋轉卡止機構的分解組裝圖。
【圖33】兒童座椅的支持腳之定位機構的立體圖。
【圖34】比圖33之定位機構之中央稍靠左邊的縱截面圖。
【圖35】通過圖33之定位機構之中央的縱截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示,一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全圖示中,對於相對應的構成要件附加共通的參考符號。
圖1是概略地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1全體的立體圖,圖2是兒童座椅1之向前狀態的立體圖,圖3是兒童座椅1之向後狀態的立體圖。
兒童座椅1具有:兒童座椅本體10、及可對於兒童座椅本體10裝卸地進行安裝的支持腳100。兒童座椅本體10具有:安裝於車輛(例如自動車)之座椅的承接台20、及可滑動地被支撐在承接台20上的座椅本體30。另外,包含兒童座椅1之乘坐面等的座椅本體30,如圖1所示,是由具有緩衝性的椅套11所覆蓋,但在其他圖中,為了明確地顯示 構造而將之省略。
本說明書中,在各構成構件之說明中,在已將兒 童座椅1設置於車輛座椅的狀態下,把車輛之行進方向前方規定為「前」,並把其相反側規定為「後」。又,把圖1及圖2所示的座椅本體30之狀態,稱為座椅本體30之「向前狀態」,而圖3所示的座椅本體30之狀態,則稱為座椅本體30之「向後狀態」。特別是,在說明座椅本體30之時,有時也會把從乘坐座椅的嬰幼兒所看到的前方作為「前」,並把其相反側作為「後」來進行說明。此外,「右」方向及「左」方向是相對於「前」方向來決定的。
座椅本體30可藉由後述的旋轉機構,在向前狀態 (圖1及圖2)與向後狀態(圖3)之間,對於承接台20選擇性地進行旋轉。又,座椅本體30可藉由後述的放倒機構,將相對於承接台20的傾斜角度進行變更,亦即選擇複數個放倒位置而進行放倒。
一面參照圖4及圖5,一面說明承接台20。圖4是 兒童座椅1之承接台20的立體圖,圖5是承接台20的上面圖。承接台20全體而言形成為中空,且具有:載置於車輛座椅之座部上的基部21、以及從基部21之後部朝上方延伸並且與車輛座椅之背部相對面的立起部22。承接台20是將硬質的塑膠,例如聚丙烯,依上下的半體或依左右的半體而成型,並藉由將該等嵌合而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
在基部21的上面,為了收納座椅本體30的下部, 形成有本體收納開口23,該本體收納開口23是朝前後方向 延伸的略楕圓形的開口。在本體收納開口23的周緣,朝下方延伸預定長度的支撐壁23a,是沿著本體收納開口23的形狀而形成為環狀。在本體收納開口23周圍的基部21之上面,形成有承接台支撐面24,該承接台支撐面24是基部21的上面且朝向中央緩緩地傾斜。在承接台支撐面24的表面,形成有整齊排列配置的複數個凸曲面狀之突起24a。在本體收納開口23之中,亦即在基部21底面的內側,形成有從底面隆起的圓筒曲面25,並透過基部21之上面的本體收納開口23而露出。
圓筒曲面25是由中心軸線朝左右方向、亦即橫方 向延伸的圓筒面之一部分所形成的凹曲面,比起前端,後端配置得比較靠上方(圖9)。在圓筒曲面25中,於通過兒童座椅1之橫方向上中央的中央線H上,朝前後方向整齊排列而等間隔地形成有3個固鎖孔25a。此外,在圓筒曲面25中,於從中央線H朝橫方向偏移的左右之平行線上,形成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固鎖溝25b。
在形成於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中間部且朝向前方傾斜的斜面22a,形成有向內部空間貫通且朝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細長之導引溝22b。導引溝22b如後所述,會引導上部連接桿43之前後方向的滑動並且限制橫方向的移動。又,在承接台20的立起部22之上部前面22c,形成有矩形的開口26(圖3)。在承接台20之基部21左右的後部,亦即在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左右的下部,如後所述,形成有朝橫方向突出的帶卡合突起27。
一面參照圖6及圖7,一面說明座椅本體30。圖6 是兒童座椅1之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兒童座椅1之座椅本體30之底面的立體圖。
座椅本體30具有:座椅下部31、及從座椅下部31 之後部朝上方延伸的背抵部32。座椅本體30是藉由使硬質的塑膠,例如聚丙烯,一體成型而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座椅下部31的外觀,是由以下所形成:朝向下方而前端變細的圓錐台部31a、以及從圓錐台部31a之下面朝下方延伸的直徑較小之圓筒部31b。圓筒部31b的下端部,是被圓形的座椅底面33所封閉。在座椅底面33中央,形成有圓形開口33a,在從座椅底面33之圓形開口33a的中心朝左方偏移的線上,形成有2個圓形開口33b。
在背抵部32的前面,安裝有左右向前方彎曲而具 有頭靠機能的頭板60(圖2)。頭板60如後所述,可藉由相對於背抵部32而朝上下方向滑動,來調節位置。另外,頭板60是藉由使硬質的塑膠,例如聚丙烯,一體成型而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
一面參照圖6、圖8、圖9及圖10,一面說明兒童 座椅1之卡合部及被卡合部。圖8是兒童座椅1之卡合部及被卡合部的立體圖,圖9是通過兒童座椅1之橫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的縱截面圖,圖10是比兒童座椅1之橫方向之中央稍靠左邊的放大縱截面圖。
在座椅本體30的下面,亦即座椅底面33的外側 面,一體地安裝有圓盤狀的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來作為 被卡合部。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的直徑,比圓筒部31b的直徑還大。特別是參照圖10,在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下面的周緣附近,形成有環狀的卡合溝40a。對於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卡合溝40a,下部連接桿41之一端會從下方進行卡合而作為卡合部。亦即,下部連接桿41在其一方之端部中,具有呈鉤狀而向上方折曲的卡合鉤41a。另外,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是藉由使硬質的塑膠,例如聚丙烯,一體成型而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
下部連接桿41之另一端部41b(圖10),是與桿連 接構件42之下部連接。桿連接構件42是藉由將例如聚縮醛等一體成型而形成適合基部21內部空間後方上部之角部的形狀,但並不限定於此。如圖9所示,在藉由後述的放倒機構而將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配置於最後方的狀態下,桿連接構件42會與基部21的內壁抵接,而嵌合於內部空間之後方上部之角部。結果,當藉由放倒機構使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移動至最後方時,亦即當使座椅本體30進行放倒動作為較為直立的狀態時,桿連接構件42會與基部21的內壁抵接,達成吸收座椅本體30移動時之衝擊的緩衝材的任務。又,下部連接桿41是形成為沿著內壁形狀而彎曲,以在此狀態下不會干擾基部21的內壁。
在桿連接構件42上部的左右,連接有一對上部連 接桿43來作為卡合部。各上部連接桿43是透過形成於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的導引溝22b而朝外部突出(圖10)。朝外部突出的上部連接桿43之部分,是由以下所形成:朝上方延 伸的直線部分、從直線部分之前端向前方彎曲的半圓部分、以及從半圓部分之前端稍微朝下方延伸的直線部分。亦即,朝外部突出的上部連接桿43之部分,是呈把英文字母的「J」上下顛倒的鉤狀。
在座椅本體30之圓錐台部31a外側的圓錐面,安裝有環狀的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而作為被卡合部。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具有沿著其環狀的形狀而朝上方延伸的圓筒狀之導引壁44a。如圖8所示,上部連接桿43之各前端是從上方卡合於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之導引壁44a。又,在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之外周面的下部,形成有形成為環狀的凸曲面、即撞擊支撐面44b。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是藉由使硬質的塑膠,例如聚丙烯,一體成型而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
另外,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為了在上部連接桿43與導引壁44a間的卡合中補強導引壁44a,也可具有由碳鋼等金屬所形成的補強構件44c。補強構件44c可配置成遍布導引壁44a之全周,也可如圖6所示,配置成特別在座椅本體30之向前狀態及向後狀態下會卡合。
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被環狀的覆蓋構件45從上方覆蓋(圖6),以使導引壁44a不會露出至外部。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可一面被覆蓋構件45覆蓋而一面旋轉。在覆蓋構件45,在對應的位置形成有貫通孔45a,以使上部連接桿43之各前端可透過覆蓋構件45而與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之導引壁44a卡合。又,使上部連接桿43不會露出至外部 地將保護罩46從上方對於上部連接桿43進行覆蓋。保護罩46是安裝於覆蓋構件45。另外,在圖10中,省略描繪覆蓋構件45及保護罩46。
覆蓋構件45是藉由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 一體成型而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又,保護罩46是藉由使硬質的塑膠,例如聚丙烯,一體成型而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下部連接桿41及上部連接桿43是由碳鋼等金屬所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
一面參照圖6、圖9、圖10及圖11,一面詳細說明 關於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的內部機構。圖11是兒童座椅1之座椅本體30內部的放大立體圖。座椅本體30之座椅下部31的上部,是以形成嬰幼兒所乘坐之座部的座椅板34所覆蓋,而座椅板34則構成出其下方的內部空間35。
在與座椅本體30之座椅底面33中央的圓形開口 33a相對應的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的中央,形成有同一直徑的圓形開口40b(圖6)。對於座椅底面33之圓形開口33a及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圓形開口40b,從座椅本體30之內部空間35側,插入圓柱狀之放倒固鎖銷50。從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的下面朝下方突出的放倒固鎖銷50之前端,會插入形成在承接台20之圓筒曲面25的固鎖孔25a中之任1個固鎖孔25a而進行卡合。
此外,在從與座椅本體30之座椅底面33的2個圓 形開口33b相對應的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圓形開口40b的中心朝左方偏移的線上,形成有2個圓形開口40c(圖6)。 對於座椅底面33之2個圓形開口33b及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2個圓形開口40c,從座椅本體30之內部空間35側,插入U字型的旋轉固鎖銷51之各前端。從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的下面朝下方突出的旋轉固鎖銷51之各前端,會插入形成於承接台20之圓筒曲面25的固鎖溝25b之一方而進行卡合。
因此,從座椅底面33之圓形開口33a中心到2個圓 形開口33b之對齊排列的線之偏移量、以及從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圓形開口40b中心到2個圓形開口40c之對齊排列的線之偏移量,是設定為:與形成在承接台20之圓筒曲面25的固鎖溝25b到中央線H的偏移量相等。
特別參照圖11,在座椅本體30之座椅底面33的內 側面,亦即在內部空間35的底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且具有矩形之橫截面的第1導引突起33c及第2導引突起33d。第1導引突起33c是配置於右側,而第2導引突起33d則配置於左側。第1導引突起33c及第2導引突起33d,前端會向著上方而稍微變細。
在第1導引突起33c,可朝上下方向滑動地安裝有 第1銷保持構件52,而在第2導引突起33d,則可朝上下方向滑動地安裝有第2銷保持構件53。亦即,在第1銷保持構件52,形成有可收納第1導引突起33c的互補的矩形開口,而在第2銷保持構件53,則形成有可收納第2導引突起33d的互補的矩形開口。第1銷保持構件52保持著上述之放倒固鎖銷50,而第2銷保持構件53則保持著上述之旋轉固鎖銷51。第 1銷保持構件52是被螺旋彈簧54a而朝下方賦予勢能,第2銷保持構件53則是被螺旋彈簧54b朝下方賦予勢能。
在座椅本體30之座椅下部31上面的前方部分,安 裝有操作機構。操作機構具有操作台55。在操作台55上的右側,可朝前後方向滑動地安裝有可操作放倒機構的放倒操作槓桿(lever)55a,來作為第1操作部。又,在操作台55上的左側,可朝前後方向滑動地安裝有可操作旋轉機構的旋轉操作槓桿55b,來作為第2操作部。第1銷保持構件52是透過朝斜上方延伸的操作桿56a而與放倒操作槓桿55a連接。又,第2銷保持構件53則是透過朝斜上方延伸的操作桿56b而與旋轉操作槓桿55b連接。
當把放倒操作槓桿55a向前方拉,則透過操作桿 56a,第1銷保持構件52會沿著第1導引突起33c而朝上方滑動。藉此,由第1銷保持構件52所保持的放倒固鎖銷50也會朝上方移動,而解除放倒固鎖銷50之前端與固鎖孔25a間的卡合。結果,座椅本體30成為可以進行放倒動作的狀態。
放倒操作槓桿55a藉由對第1銷保持構件52朝下 方賦予勢能的螺旋彈簧54a之賦予勢能之力,會透過操作桿56a而被賦予往後方位置的勢能。因此,放倒動作後,當放開放倒操作槓桿55a,則藉由螺旋彈簧54a的賦予勢能之力,放倒操作槓桿55a會回到後方位置,放倒固鎖銷50之前端也會再插入固鎖孔25a。
另一方面,當把旋轉操作槓桿55b向前方拉,透 過操作桿56b,第2銷保持構件53會沿著第2導引突起33d而 朝上方滑動。藉此,由第2銷保持構件53所保持的旋轉固鎖銷51也會朝上方移動,而解除旋轉固鎖銷51之各前端與固鎖溝25b間的卡合。結果,座椅本體30成為可以進行旋轉動作的狀態。
旋轉操作槓桿55b藉由對第2銷保持構件53朝下 方賦予勢能的螺旋彈簧54b之賦予勢能之力,會透過操作桿56b而被賦予往後方位置的勢能。因此,旋轉動作後,當放開旋轉操作槓桿55b,則藉由螺旋彈簧54b的賦予勢能之力,旋轉操作槓桿55b會回到後方位置,旋轉固鎖銷51之各前端也會再插入固鎖溝25b內。
一面參照圖12及圖13,一面說明兒童座椅1之放 倒機構及旋轉機構。圖12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的圖,圖13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的別的圖。在圖12及圖13中,是示意地顯示各構成。
如上所述,座椅本體30具有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 40、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及覆蓋構件45。而且,透過桿連接構件42而連接的下部連接桿41及上部連接桿43,會使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及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之間,一面卡合且一面進行連結。藉由一對上部連接桿43各分別貫通承接台20之相對應的導引溝22b,更藉由桿連接構件42與承接台20之斜面22a的內側面抵接,來引導下部連接桿41及上部連接桿43在前後方向上的滑動並且限制在橫方向上的移動。
在圖12中,座椅本體30是位於在3個固鎖孔25a 之中與後方之固鎖孔25a相對應的放倒位置。亦即,座椅本體30是使從座椅本體30透過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而朝下方突出的放倒固鎖銷50與固鎖孔25a卡合,藉此來將放倒位置固定。
此外,座椅本體30之座椅下部31的外面是被承接 台20之承接台支撐面24所支撐,以使之能夠承受嬰幼兒乘坐時的荷重。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與承接台20之圓筒曲面25,是配置成只稍微分開一點點。座椅下部31之上述外面,在座椅本體30之放倒動作中及旋轉動作中,是在承接台20之承接台支撐面24上滑動且被支撐。又,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在座椅本體30之放倒動作中及旋轉動作中,與承接台20之圓筒曲面25只稍微分開一點點。換言之,座椅本體30之上述外面的大小或形狀等,是被決定為:可以一直與承接台支撐面24抵接且被支撐;而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的大小或形狀等,則是被決定為:會與圓筒曲面25只稍微分開一點點。
座椅本體30與形成在承接台20之承接台支撐面 24的凸曲面狀之突起24a呈點狀地抵接,藉此,可減少摩擦阻力,而順暢地滑動。
在此狀態下,藉由解除沒有圖示的旋轉固鎖銷51 與固鎖溝25b間的卡合,使座椅本體30可以繞著與放倒固鎖銷50之中心軸線大略一致的旋轉軸線R而旋轉運動。另外,放倒固鎖銷50及旋轉固鎖銷51是由碳鋼等金屬所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
當使座椅本體30對於承接台20而旋轉,則安裝於 座椅本體30的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會在使下部連接桿41之卡合鉤41a與環狀的卡合溝40a卡合的狀態下,與座椅本體30一起旋轉。此時,由於下部連接桿41如上所述般在橫方向上的移動被限制住,所以相對於承接台20為相對地靜止。因此,下部連接桿41之卡合鉤41a,一面卡合在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環狀的卡合溝40a內,一面相對地滑動。
又,當使座椅本體30對於承接台20而旋轉,則安 裝在座椅本體30的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會在使上部連接桿43之各前端與圓筒狀的導引壁44a一直為卡合的狀態下,與座椅本體30一起旋轉。此時,上部連接桿43相對於承接台20為相對地靜止。因此,上部連接桿43的各前端,會一面沿著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之圓筒狀的導引壁44a一直為卡合,而一面相對地滑動。
覆蓋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的覆蓋構件45及上 部連接桿43之保護罩46,與上部連接桿43一起相對於承接台20為相對地靜止。亦即,覆蓋構件45在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隨著座椅本體30旋轉而旋轉之時,會維持覆蓋住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的狀態,而覆蓋構件45本身不會旋轉。
圖13顯示了:使座椅本體30相對於承接台20,從 圖12所示之後方的放倒位置放倒至前方的放倒位置的狀態。亦即,從圖12所示之狀態,解除放倒固鎖銷50與後方之固鎖孔25a間的卡合,使座椅本體30沿著承接台支撐面24 朝前方滑動。接著,使放倒固鎖銷50與前方之固鎖孔25a卡合,藉此來固定放倒位置。
連結座椅本體30之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及上 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間的下部連接桿41及上部連接桿43,會追隨座椅本體30的放倒動作,而沿著承接台20之導引溝22b朝前後方向滑動。因此,座椅本體30會對於承接台20進行放倒動作及旋轉動作,但透過桿連接構件42而連接的下部連接桿41及上部連接桿43,則會一面與座椅本體30之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及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一直維持卡合狀態,亦即一面維持與座椅本體30間的相對的位置關係而一面進行連結。
另外,當然也可以使座椅本體30成為與中央之固 鎖孔25a相對應的放倒位置。座椅本體30在位於與中央之固鎖孔25a相對應的放倒位置、以及與前方之固鎖孔25a相對應的放倒位置時,座椅本體30也可以進行繞著放倒固鎖銷50之中心軸線、也就是繞著旋轉軸線R的旋轉運動。
一面參照圖14及圖15,一面說明兒童座椅1之放 倒動作及旋轉動作。圖14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放倒動作的圖,圖14(a)~(d)以時間順序來顯示放倒動作。又,圖15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旋轉動作的圖,圖15(a)~(d)以時間順序來顯示旋轉動作。
在圖14及圖15之各圖中,示意地顯示了3個固鎖 孔25a、2個固鎖溝25b、放倒固鎖銷50、旋轉固鎖銷51、放倒操作槓桿55a、及旋轉操作槓桿55b。又,為凹曲面的圓 筒曲面25是示意地顯示為水平面。在圖14及圖15之各圖中,以左側作為兒童座椅1的前側,以右側作為兒童座椅1的後側。又,在圖14及圖15之各圖中,上面的圖是包含下面的圖之線X-X中之截面圖而示意地顯示了來自上方的視點,而下面的圖則是包含上面的圖之線Y-Y、亦即沿著左側之固鎖溝25b的線的截面圖而示意地顯示了來自側方的視點。
說明放倒動作,圖14(a)是座椅本體30之向前狀 態,且是沒有操作放倒操作槓桿55a及旋轉操作槓桿55b的狀態。放倒固鎖銷50是與3個固鎖孔25a中之中央的固鎖孔25a卡合,而旋轉固鎖銷51則是與左側的固鎖溝25b卡合。 圖14(b)是把放倒操作槓桿55a拉至前方的狀態,顯示了:放倒固鎖銷50朝上方移動,已解除了與固鎖孔25a間之卡合的狀態。
圖14(c)顯示了:保持把放倒操作槓桿55a拉至前 方的狀態,使座椅本體30朝前方滑動的狀態。亦即,此動作是使座椅本體30對於承接台20進行放倒的放倒動作。在放倒動作之間,旋轉固鎖銷51會與固鎖溝25b卡合。圖14(d)是在已使座椅本體30朝前方滑動後,亦即進行了放倒之後,使座椅本體30對於承接台20固定的動作。亦即,將放倒操作槓桿55a放開,藉此,放倒操作槓桿55a會回到後方位置,而放倒固鎖銷50會插入前方之固鎖孔25a而進行卡合。
說明旋轉動作,圖15(a)是座椅本體30之向前狀 態,且是沒有操作放倒操作槓桿55a及旋轉操作槓桿55b的狀態。放倒固鎖銷50是與朝前後方向整齊排列的3個固鎖孔25a中之中央的固鎖孔25a卡合,而旋轉固鎖銷51則是與左側的固鎖溝25b卡合。圖15(b)是已把旋轉操作槓桿55b拉至前方的狀態,顯示了:旋轉固鎖銷51朝上方移動,已解除了與固鎖溝25b間之卡合的狀態。
圖15(c)顯示了:保持已把放倒操作槓桿55a拉至 前方的狀態,使座椅本體30繞著放倒固鎖銷50之旋轉軸線R旋轉180度的狀態。亦即,此動作是使座椅本體30對於承接台20而旋轉,使座椅本體30從向前狀態變更為向後狀態的旋轉動作。在旋轉動作之間,放倒固鎖銷50會與固鎖孔25a卡合。圖15(d)是在已使座椅本體30旋轉後,使座椅本體30對於承接台20固定的動作。亦即,將旋轉操作槓桿55b放開,藉此,旋轉操作槓桿55b會回到後方位置,而旋轉固鎖銷51會插入另一方之固鎖溝25b而進行卡合。
彙整兒童座椅1之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如下:兒 童座椅1具備有:具有下部連接桿41及上部連接桿43來作為卡合部的承接台20、以及具有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及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來作為與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的座椅本體30,在座椅本體30之放倒位置變更及座椅本體30之旋轉時,會維持卡合部及被卡合部間的卡合。亦即,這些構件的相對位置關係,恆為一定。因此,兒童座椅1比起具有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的習知兒童座椅,可以用零件數較少且零件小型化的單純機構,無論座椅本體30對於承接台 20的旋轉位置為何皆可使座椅本體進行放倒。
又,在兒童座椅1中,由於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 是配置在下部,亦即配置在座椅下部31及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的下部,所以在座椅本體30之放倒動作時及旋轉動作時,座椅本體30會相對於承接台20而安定地被支撐住,結果,可以安定地進行操作。又,由於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是配置在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的下部,所以可以自由地利用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的上部。
此外,在座椅本體30之放倒動作時及旋轉動作 時,由於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不會露出外部,所以不會夾到手指等,安全性很優異,又,設計性也很優異。
又,由於兒童座椅1的放倒固鎖銷50及旋轉固鎖 銷51是個別分開形成並且可獨立地操作,比起例如像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兒童座椅,是因應單一的固鎖銷之突出量來選擇放倒動作及旋轉動作的情況,可以用單純的機構,來進行確實且安定的操作。此外,由於無須因應所需的操作來進行突出量的變更,所以比起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兒童座椅,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之各零件的加工精度或組裝精度較不嚴格,結果,可以減低零件成本或製造成本。
另外,在放倒動作及旋轉動作之間,只要可維持 承接台20及座椅本體30間的卡合,卡合部及被卡合部可以任意地構成。例如,也可為:承接台20只具有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及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中之任一方,而座椅本體30具有相對應的下部連接桿41及上部連接桿43中之 一。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也可不為圓盤狀,而是環狀或多角形狀。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及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也可以與座椅本體30一體地形成。
作為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及上部被卡合導引 構件44間的連結構件,下部連接桿41及桿連接構件42及上部連接桿43,也可以一體地形成。此外,下部連接桿41及桿連接構件42及上部連接桿43,是在座椅本體30於兒童座椅1中的後方,亦即在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側,與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及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相卡合,但只要可以因應座椅本體30之放倒動作而前後移動,也可以是其他的配置。
在承接台20之圓筒曲面25,是形成了3個固鎖孔 25a,但也可為2個或4個以上。亦即,與固鎖孔25a之數相對應的放倒位置,可以設定為任意的數,該等也可不為等間隔。又,在承接台20之圓筒曲面25,是對於中央線H平行地形成了一對固鎖溝25b,但也可對於中央線H,形成任意的角度、例如直交的固鎖溝。亦即,除了座椅本體30之向前狀態及向後狀態之外,也可以使嬰幼兒面向橫方向而呈面向旁邊的狀態。在此面向旁邊的狀態中,也可藉由朝橫方向設置複數個固鎖孔,來使放倒動作為可能。
而,如上所述,兒童座椅1可藉由拉動放倒操作 槓桿55a而使座椅本體30放倒,且可藉由拉動旋轉操作槓桿55b而使座椅本體30旋轉。假使可以同時進行這些放倒動作及旋轉動作,則座椅本體30會產生複雜且無法預測的軌 跡,可能會撞到操作者。因此,兒童座椅1是構成為無法同時進行放倒動作及旋轉動作。
一面參照圖16至圖18,一面說明放倒操作槓桿 55a及旋轉操作槓桿55b的操作機構。圖16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操作機構的圖,圖17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操作機構的別的圖,圖18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操作機構的別的圖。在圖16至圖18中,上方是座椅本體30的後方,而下方是座椅本體30的前方。
操作開關57是厚板狀的構件,形成為具有彎曲之 側面的形狀,例如新月形或迴力棒形。操作開關57在其中央部分中藉由固定銷57a,可繞著固定銷57a旋轉地安裝於操作台55。在操作開關57兩端部分之彎曲的外側,亦即在後側的側面,形成有向著座椅本體30之前方而朝外側展開的抵接面57b。另外,由於操作開關57被放倒操作槓桿55a及旋轉操作槓桿55b從上方覆蓋住,所以無法從外部辨認。
操作桿56a是藉由桿保持構件58a而與放倒操作 槓桿55a連結,操作桿56b則是藉由桿保持構件58b而與旋轉操作槓桿55b連結。亦即,操作桿56a的端部,是朝上方屈折,亦即在圖中對於紙面垂直地朝靠閱讀者的方向屈折,相對應而形成為L字形的桿保持構件58a,會從上方嵌合,亦即在圖中對於紙面垂直地從靠閱讀者的方向進行嵌合,藉此來進行連結。關於桿保持構件58b也是一樣。另外,桿保持構件58a及桿保持構件58b,也可分別與放倒操作槓桿55a及旋轉操作槓桿55b一體地形成。
接著,說明操作開關57的動作。從圖16所示之操 作機構的狀態,當把放倒操作槓桿55a朝前方,亦即朝圖中之下方拉,則桿保持構件58a會與操作桿56a一起朝前方移動。此時,桿保持構件58a的前端,亦即前端部分,首先會與操作開關57之抵接面57b抵接,使操作開關57繞著固定銷57a旋轉。在更加拉動放倒操作槓桿55a,則會如圖17所示,放倒操作槓桿55a與操作台55之擋止部55c抵接而停止。
在此狀態下,已旋轉的操作開關57之抵接面 57b,會與桿保持構件58a的側面抵接,並且,另一方之桿保持構件58b的前端,亦即前端部分,會與操作開關57另一方之抵接面57b抵接。因此,旋轉操作槓桿55b的移動,會被桿保持構件58b的前端與操作開關57之抵接面57b抵接這件事所阻止。換言之,決定操作開關57的新月形或迴力棒形的形狀為:使在已旋轉的操作開關57之抵接面57b已與桿保持構件58a的側面抵接的狀態下,另一方的桿保持構件58b之前端部分會與操作開關57另一方的抵接面57b抵接。
在已拉動放倒操作槓桿55a的狀態(圖17)下,無 法拉動旋轉操作槓桿55b,反過來,在已拉動旋轉操作槓桿55b的狀態(圖18)下,無法拉動放倒操作槓桿55a。若使被拉到前方的放倒操作槓桿55a或旋轉操作槓桿55b中之一方,回到原來的位置,即可將放倒操作槓桿55a或旋轉操作槓桿55b拉至前方。因此,根據這樣的操作機構,就可以用單純的機構,來防止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同時動作,亦即可安全地實現二者擇一的操作。
又,由於兒童座椅1用來將座椅本體30放倒及旋 轉的操作,只藉由拉動放倒操作槓桿55a或旋轉操作槓桿55b就可以進行,所以也可以只以單手來操作,可以自由使用另一隻手。又,即使以單手來操作操作機構,也可以安定地進行操作。
另外,也可以使之為:即使如上所述,拉動放倒 操作槓桿55a或旋轉操作槓桿55b中之一方,而不使桿保持構件58a滑動至操作開關57會與桿保持構件58a之側面抵接,也可以在桿保持構件58a之前端已使操作開關57旋轉的時點,限制放倒操作槓桿55a或旋轉操作槓桿55b中另一方的滑動。亦即,操作開關57也可以只是矩形的構件等。另外,具有上述操作開關57的操作機構,不僅可適用於兒童座椅的領域,也可適用於有安全地實現二者擇一之操作需要存在的其他領域中。
而,特別參照圖3,如上所述,在承接台20之立 起部22的上部,形成有矩形的開口26。亦即,在兒童座椅1中,藉由將放倒機構及旋轉機構,配置於座椅下部31及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的下部,可以在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的上部,形成開口26。且可以將開口26利用為搬運兒童座椅1時的把手。
又,在開口26,如圖4所示,可以搭載具有各種 機能的機構或裝置90。藉此,承接台20可以具有座椅本體30之支撐機能以外的機能。特別是在座椅本體30朝向後方的狀態下,例如,可以搭載照相機而拍攝靜態畫面或動態 畫面,家長等可以透過行動電話或車輛導航系統等來觀察乘坐中的嬰幼兒的樣子。又,也可以搭載螢幕,讓嬰幼兒可以享受影像。此外,也可以搭載揚聲器,讓嬰幼兒享受聲音。此外,也可以搭載電風扇或空調裝置、照明裝置等。 此外,也可搭載藉由電漿放電等而將離子放出至空氣中的離子產生裝置。根據這樣的離子產生裝置,可以期待有空氣之消毒、除塵、殺菌、有機物分解及除臭等空氣清淨效果,或者是以嬰幼兒或家長的頭髮或肌膚保養為對象的護髮及護膚的效果等。又,為了使這些裝置等可以簡單地進行更換,也可以透過安裝構件來搭載這些裝置等。
為了使用搭載於開口26的電器,可以可更換電池 地把電池配置於承接台20的內部,或者也可利用車輛的點菸器插座來作為電源。從電池或點菸器插座等電源到電器的電源線,宜配線成:不干擾座椅本體30之放倒動作及旋轉動作地通過兒童座椅1的下面及背面,或者,配線成通過承接台20的內部。
另外,當然,開口26也可為矩形以外的形狀,例如圓形。又,開口26可以向後方貫通,也可以只是個凹部。此外,如上述之開口26,不只可適用於座椅本體對於承接台進行放倒動作及旋轉動作之型態的兒童座椅,也可適用於座椅本體固定於承接台的型態、或是座椅本體是安裝成可對於承接台進行裝卸的型態。
而,兒童座椅從其在撞擊時可在作用於車輛的衝擊下保護嬰幼兒的目的來看,須追求較高的耐衝擊性能。 耐衝擊性能可藉由如下來進行檢測:兒童座椅相對於撞擊後之車輛座椅的位移量,或因撞擊後之位移帶來的反動所引起的不規則的兒童座椅之運動位移量等。為了實現較高的衝擊性能,希望兒童座椅可牢固地固定於車輛的座椅。 在兒童座椅之固定上,通常,使用車輛座椅所具備的安全帶裝置之安全帶。車輛座椅所具備的安全帶裝置,具有:安全帶、具備了插入有安全帶之扣舌板的扣舌、以及可裝卸扣舌板的環扣。
關於此,請參照圖4,兒童座椅1如上所述,在承 接台20之基部21左右的後部形成有帶卡合突起27。帶卡合突起27在已把承接台20安裝於車輛座椅的狀態下,是配置在可從後方側與安全帶裝置之扣舌或環扣91卡合的位置。 換言之,帶卡合突起27形成有某種程度的長度,而可與因車種而有所不同的扣舌或環扣91之位置相對應。另外,帶卡合突起27只要可以與安全帶裝置之扣舌或環扣91卡合,也可以是溝狀的帶卡合溝。
安全帶裝置之扣舌或環扣91,通常配置在車輛座 椅的座面附近,比起安全帶裝置的安全帶,剛性較高。因此,使這樣的安全帶裝置之扣舌或環扣91,與兒童座椅1之承接台20,特別是與形成在承接台20下部的帶卡合突起27或帶卡合溝卡合,藉此,可更牢固地將承接台20固定。結果,可實現較高的耐衝擊性能。
另外,帶卡合突起27或帶卡合溝,宜形成為:扣 舌或環扣91所卡合的、承接台20及帶卡合突起27間之凹部 或與帶卡合溝之長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會構成出銳角,以使扣舌或環扣91不會偏離或者鬆脫而可更確實地卡合住。又,帶卡合突起27或帶卡合溝也可不是卡合扣舌或環扣91,而是卡合安全帶裝置之安全帶。此時,也是藉由固定兒童座椅1之承接台20的下部,而可較習知的兒童座椅更牢固地進行固定。此外,帶卡合突起27也可和承接台20分開形成。
如上述之帶卡合突起27或帶卡合溝,不僅可適用 於座椅本體可對於承接台進行放倒動作及旋轉動作的型態之兒童座椅,也可適用於座椅本體固定於承接台的型態、或是座椅本體對於承接台是安裝成可裝卸的型態。
兒童座椅1為了抑制座椅本體30對於承接台20的 位移量,而實現更高的耐衝擊性能,具有對於衝擊的複數個支撐點。亦即,例如當車輛從正面撞擊物體時,兒童座椅1全體會受到往前方的慣性力。此時,相對於承接台20被車輛安全帶所固定住,座椅本體30並沒有被車輛安全帶所固定。因此,座椅本體30會往前方位移,但在支撐點中座椅本體30會與承接台20抵接而被支撐住,藉此,可抑制座椅本體30的位移量。
關於此,請參照圖10,兒童座椅1如上所述,由 上部連接桿43之各前端與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卡合,來形成支撐點A。亦即,當因為車輛的撞擊而兒童座椅1全體受到往前方的慣性力時,配置在直接固定於車輛座椅之承接台20側的上部連接桿43各前端,會向後方地支撐住配置 於座椅本體30側的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結果,當車輛撞擊物體時,可抑制座椅本體30相對於承接台20之往前方的位移。
同樣地,形成在安裝於座椅本體30之上部被卡合 導引構件44外周面的撞擊支撐面44b、與承接台20前端部內側之支撐壁面28a,形成了支撐點B。又,安裝於座椅本體30的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環狀的上面40d(圖8)、與構成出承接台20之本體收納開口23的支撐壁23a之下端部,形成了支撐點C。支撐點C在圖10中,是承接台20之支撐壁23a下端部中之特別是後端部分、以及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上面40d的後端部分。
支撐點C也可因為座椅本體30的放倒位置,而是 承接台20之環狀的支撐壁23a下端部中之左右部分、以及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上面40d的左右部分。亦即,使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之上面40d,在任一放倒位置中皆可與承接台20之支撐壁23a的下端部構成支撐點C,而把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的直徑,形成得比承接台20之本體收納開口23橫方向上的寬度L(圖5)還大。藉此,也可在兒童座椅1中,防止被收納於本體收納開口23的座椅本體30從承接台20滑出。
兒童座椅1藉由具有支撐點A、B、C,特別可抑 制座椅本體30相對於承接台20的位移,亦即,可抑制座椅本體30相對於承接台20之往前方的移動。結果,可以實現更高的耐衝擊性能。又,支撐點A、B、C由於是配置在兒 童座椅1的座椅下部31以及承接台20之立起部22的下部,所以承接台20可以更安定地支撐座椅本體30。又,承接台20以複數個支撐點A、B、C來支撐座椅本體30,藉此,可分散衝擊,所以可以把形成承接台20及座椅本體30的材料,從金屬等變更為較輕量的樹脂等,也可減低成本。
另外,承接台20與座椅本體30,在支撐點上,無 須一直抵接,也可稍微分離,只有在撞擊時才呈抵接。又,兒童座椅1可構成為只具有1個支撐點A,也可構成為具有支撐點A、B及C中的2個支撐點,或者也可構成為具有3個支撐點A、B及C。又,用來實現較高之耐衝擊性能的支撐點,不限定於上述的3個部分。亦即,與承接台20抵接的座椅本體30的部分,可在包含上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4的前方部分及後方部分、更進一步地在包含比該等前方部分及後方部分更下方之下部被卡合導引構件40的下方部分中,任意地構成。
一面參照圖19至圖22,一面說明幼兒護帶70(圖 1)之高度調節機構。圖19是兒童座椅1之背面的放大立體圖,圖20是兒童座椅的幼兒護帶之高度調節機構一部分的分解組裝圖,圖21是說明兒童座椅1的幼兒護帶70之高度調節機構的圖,圖22則是說明兒童座椅1的幼兒護帶之高度調節機構的別的圖。另外,在圖19中,省略描繪後述之背面板68。
兒童座椅1為了將嬰幼兒安全地限制於兒童座椅 1,具有相當於車輛座椅所具備之安全帶的寬度的幼兒護帶 70。幼兒護帶70分別配置在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前面的左右,在嬰幼兒的軀幹正面,緊扣有左右的幼兒護帶70。 因此,幼兒護帶70是從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的後方,貫通背抵部32而朝前方延伸,並貫通乘坐面、亦即座椅下部31而朝下方延伸,在座椅下部31下方的部分被固定。
從座椅本體30之乘坐面到幼兒護帶70所貫通的 背抵部32之部分的位置,亦即幼兒護帶70的高度,必須因應嬰幼兒的座高而進行調節。因此,兒童座椅1為了適當地調節幼兒護帶70的高度,具有幼兒護帶70之高度調節機構。
因此,在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形成有朝上 下方向、亦即朝高度方向延伸的2個開口36。該等開口36是夾著背抵部32中央的支柱部37而形成為左右對稱,在高度方向上形成至作為幼兒護帶70之高度所需要的範圍。透過該等開口36,相對於背抵部32可朝高度方向滑動地安裝有移動部61,該移動部61包含有配置在背抵部32前面的上述之頭板60。
移動部61具有:配置在背抵部32前面的頭板 60、配置在背抵部32背面且相對於頭板60透過背抵部32的2個開口36而安裝的旋轉支撐構件62、對於旋轉支撐構件62而進行安裝的第1卡合構件63、及對於第1卡合構件63而進行安裝的第2卡合構件64。另外,在圖20中,旋轉支撐構件62、第1卡合構件63及第2卡合構件64,相對於背抵部32及頭板60,為了使之較為明確而有稍微放大描繪。又, 頭板60因為是透過槽開口60a來保持住幼兒護帶70,所以頭板60構成了帶保持構件,但也可以構成為是由其他構件來進行保持。
在頭板60,為了插通幼兒護帶70,在分別與背 抵部32之2個開口36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與開口36大致具有相同寬度的2個槽開口60a。在各槽開口60a的上方且在頭板60靠中央處,形成有透過背抵部32之開口36而朝後方突出的安裝部60b。在各槽開口60a的下方且在頭板60靠中央處,形成有透過背抵部32之開口36而朝後方突出的樑狀之被卡合樑60c。在各被卡合樑60c的前端,形成有朝上下方向貫通的卡合孔60d。
在左邊的槽開口60a之左側以及右邊的槽開口 60a之右側,形成有透過背抵部32之開口36而朝後方突出,且朝高度方向展開的平板狀之支撐板60e。在支撐板60e,形成有將後述的圓柱狀之卡合棒65收納的凹部60f。 另外,在各槽開口60a之更下方,形成有無論頭板60的高度位置為何,都一直會朝向各開口36而開放的2個通氣開口60g。
旋轉支撐構件62具有:罩殼62a、從罩殼62a朝 上方突出的矩形平板狀之保護壁62b、以及從罩殼62a朝後方突出的平板狀之第1把手(knob)62c。對於通過背抵部32之各開口36而突出的頭板60之安裝部60b(圖19),安裝罩殼62a,藉此,可一體地安裝頭板60與旋轉支撐構件62。此時,在頭板60及旋轉支撐構件62間,配置有背抵部32的支 柱部37。保護壁62b可防止在操作移動部61時,操作者的手碰到座椅本體30之支柱部37。
第1卡合構件63具有箱子狀的本體構件63a。在 本體構件63a的背面,形成有矩形的開口63b。本體構件63a的上部,是使第1卡合構件63可繞著朝橫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旋轉地來對於旋轉支撐構件62之罩殼62a進行安裝。又,在本體構件63a的下部,有筒狀的卡合棒65朝左右外側分別延伸。卡合棒65在其內部中具有橫貫左右而插入之用來進行補強的補強棒65a。補強棒65a是由碳鋼等金屬所形成,但並不限定於此。
在背抵部32的背面中,於支柱部37、左邊的開 口36之左側、以及右邊的開口36之右側,形成有被卡合曲面部38。被卡合曲面部38具有如下之構成:包含朝橫方向延伸的圓筒面之一部分並且為了容易收納圓柱狀之卡合棒65而把入口形成得較寬的凹曲面,是朝橫方向整齊排列並且朝高度方向等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個。
藉由使第1卡合構件63之卡合棒65,與被卡合曲 面部38任意之一橫列的凹曲面卡合,可以調節頭板60相對於背抵部32的任意高度位置。此時,已與被卡合曲面部38卡合的第1卡合構件63之卡合棒65,也會被收納於與第1卡合構件63一起朝高度方向滑動的頭板60之支撐板60e之凹部60f內。又,第1卡合構件63在旋轉支撐構件62之內部中,會被一體地形成的左右之扭力彈簧63c,賦予朝卡合棒65與背抵部32之被卡合曲面部38卡合的旋轉方向的勢 能。
第2卡合構件64是可在第1卡合構件63之本體構 件63a內部中,朝上下方向滑動的板狀的構件,且是由螺旋彈簧64a賦予朝向下方的勢能。在第2卡合構件64的下端部,有從第1卡合構件63之本體構件63a朝下方突出的一對卡合銷66形成於左右。各卡合銷66分別被插入從頭板60透過開口36而突出的被卡合樑60c之卡合孔60d,藉此,來與頭板60卡合。又,第2卡合構件64具有:透過第1卡合構件63之矩形的開口63b而朝後方突出的平板狀之第2把手(knob)64b。
一面參照圖21,一面說明調節幼兒護帶70高度 的操作。圖21如上所述,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幼兒護帶70的高度調節機構的圖,且是通過座椅本體30、亦即移動部61之寬度方向中央的大致縱截面圖。首先,同時地把持住旋轉支撐構件62之第1把手62c、以及第2卡合構件64之第2把手64b,朝第1把手62c方向,把第2把手64b往上方拉(圖21(a))。亦即,相對於第1卡合構件63,把第2卡合構件64往上方拉。此動作是例如藉由如下而進行:把拇指放在第1把手62c的上面,把食指及中指碰到第2把手64b的下面而往上方拉。相對於第1卡合構件63而把第2卡合構件64往上方拉,藉此,可解除第2卡合構件64之卡合銷66、與頭板60之被卡合樑60c之卡合孔60d間的卡合。結果,第1卡合構件63成為可相對於旋轉支撐構件62旋轉的狀態(圖21(b))。
此外,若繼續把第2卡合構件64之第2把手64b往 上方拉的動作,則第1卡合構件63會相對於旋轉支撐構件62而旋轉。藉此,可解除第1卡合構件63之卡合棒65、與背抵部32背面之被卡合曲面部38間的卡合。結果,頭板60會成為可相對於背抵部32而朝高度方向滑動的狀態(圖21(c))。在此狀態下,藉由使在槽開口60a插通有幼兒護帶70的頭板60,相對於背抵部32而朝高度方向滑動,可以使幼兒護帶70滑動至所需的高度。
在此,在將第2卡合構件64相對於第1卡合構件 63往上方拉而解除卡合銷66之卡合的狀態下,若使第1卡合構件63相對於旋轉支撐構件62而旋轉,則可限制第2卡合構件64相對於第1卡合構件63的滑動。關於此,一面參照圖22,一面進行說明。圖22如上所述,是說明兒童座椅1之幼兒護帶高度調節機構的別的圖,且是包含第2卡合構件64之側面的縱截面圖。在圖22中,省略描繪關於第1卡合構件63及第2卡合構件64之外的構件。
參照圖22,在第2卡合構件64的側面,形成有卡 止突起64c(也參照圖20),而在旋轉支撐構件62之罩殼62a的內部,則形成有卡止凹部62d。從圖22(a)的狀態,把第2卡合構件64相對於第1卡合構件63往上方拉(圖22(b)),接著,使第1卡合構件63相對於旋轉支撐構件62而旋轉。藉此,第2卡合構件64之卡止突起64c會與旋轉支撐構件62之卡止凹部62d卡合(圖22(c))。結果,會限制第2卡合構件64相對於第1卡合構件63的滑動。
因此,即使在此狀態下,將第2卡合構件64之第 2把手64b的拉上力減弱,藉由螺旋彈簧64a的賦予勢能之力,卡合銷66也不會再突出去。換言之,已往上方滑動的第2卡合構件64是安全地構成為:只要不是在第1卡合構件63之卡合棒65已與背抵部32之被卡合曲面部38卡合的狀態下,第2卡合構件64就不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在使幼兒護帶70滑動至所需的高度之後,要將 幼兒護帶70固定在該高度,只要將上述之一連串動作反過來進行即可。亦即,使第1卡合構件63相對於旋轉支撐構件62而旋轉,使第1卡合構件63之卡合棒65與背抵部32之被卡合曲面部38卡合。藉此,可解除第2卡合構件64之卡止突起64c及旋轉支撐構件62之卡止凹部62d間的卡合。接著,使第2卡合構件64相對於第1卡合構件63而往下方滑動,使第2卡合構件64之卡合銷66與頭板60之被卡合樑60c的卡合孔60d卡合。這些動作由於都會由扭力彈簧63c及螺旋彈簧64a對賦予勢能之力施予助力,所以可以輕鬆地進行。
上述的幼兒護帶70之高度調節機構,由於具 有:第2卡合構件64對於頭板60的卡合、以及第1卡合構件63對於背抵部32的卡合這2個卡合,所以即使對兒童座椅1全體施加衝擊,兩邊的卡合也不會鬆脫。亦即,第2卡合構件64對於頭板60之卡合解除,是藉由朝上方的移動而進行,而第1卡合構件63對於背抵部32之卡合解除,則是藉由朝旋轉方向、亦即離開背抵部32之方向的移動而進行 的。因此,解除該等卡合所需的力之方向,略呈直交。
而且,第2卡合構件64對於頭板60之卡合解除、 以及第1卡合構件63對於背抵部32之卡合解除,是藉由把第2卡合構件64之第2把手64b往上拉的一連串連續動作而進行的。亦即,藉由對第2卡合構件64之第2把手64b一直朝同一個向上方向而施加力,可以解除2階段的卡合。因此,上述的幼兒護帶70之高度調節機構是構成為:難以被無意間解除卡合,但有意識的解除卡合卻很容易。
又,由於在背抵部32的中央,是留著支柱部37而形成被卡合曲面部38,所以可維持背抵部32的強度。又,背抵部32之被卡合曲面部38的凹曲面,由於是形成為朝高度方向整齊排列成3列,所以可以防止:第1卡合構件63之卡合棒65不是卡合於一橫列,而是不小心卡合於彼此不同高度的被卡合曲面部38之凹曲面。
另外,幼兒護帶70之高度調節機構,亦即移動機構,只要可以藉由參照圖21而說明了的動作來進行操作,可以為任意構成。亦即,移動機構只要是滑動方向與施加於第2卡合構件的力之方向為平行,先藉由第2卡合構件的滑動來解除卡合,接著再藉由第1卡合構件的旋轉來解除卡合,而成為可滑動的狀態,就可以任意地構成。又,上述的高度調節機構,不只可適用於兒童座椅的領域,也可適用於有安全地實現移動機構操作這樣的需要存在的其他領域中。
而,幼兒護帶70在藉由上述的高度調節機構, 因應嬰幼兒的座高而適當地調節高度之後,須要因應嬰幼兒的體型來適當地調節幼兒護帶70的鬆緊程度,亦即背抵部32朝前方延伸的長度。
一面參照圖23及圖24,一面說明使用了調節帶 75的幼兒護帶70之長度的調節。圖23是顯示兒童座椅1的最上位置之調節帶75的立體圖,圖24則是顯示兒童座椅1的最下位置之調節帶75的立體圖。圖23及圖24是從下方來看兒童座椅1之座椅本體30的立體圖。
左右之幼兒護帶70,在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 的後側相連接,因此,是以1條帶子來構成的。又,幼兒護帶70在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的後側,與1條寬度較寬的調節帶75之一端相連結。亦即,調節帶75之一端是被對折,並與對折回來的部分重合而縫合。結果,在調節帶75之一端,形成有環形部75a。幼兒護帶70會插入環形部75a之中。因此,調節帶75之環形部75a,構成與幼兒護帶70間的連結部。調節帶75是藉由編織一般使用於車輛安全帶的素材、例如聚酯纖維而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
調節帶75沿著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而朝下方 延伸,從座椅本體30的下端部附近,亦即形成於座椅下部31之圓筒部31b後側面的下部的開口31c(也參照圖7),進入內部空間35內。接著,一面參照圖9一面進行說明,進入到座椅本體30之內部空間35內的調節帶75,是藉著形成於內部空間35底面而向上方突出的帶支撐突起33e,彎曲成銳角而朝向上方,延伸至座椅板34的下面附近。
接著,調節帶75在內部空間35內朝向前方而相 對於座椅底面33平行地延伸之後,從形成於座椅下部31之圓筒部31b前側面的上部的開口31d(也參照圖7),離開到內部空間35外。接著,調節帶75從形成於座椅下部31之圓錐台部31a前側面的開口31e,向座椅下部31的上方延伸。然後,調節帶75透過被配置在安裝於座椅下部31上面之前方部分的操作機構之操作台55後方的帶調整具76,而朝座椅本體30的前方延伸(圖1)。
帶調整具76可以用眾所周知的機構來進行調節 帶75的固鎖與解除。當藉由帶調整具76來將調節帶75固鎖住,則無法使調節帶75相對於帶調整具76而朝前後方向移動。另一方面,當把帶調整具76的固鎖解除,則可使調節帶75相對於帶調整具76而朝前後方向移動。
接著,說明幼兒護帶70的長度調節。幼兒護帶 70的長度調節,是在已解除帶調整具76之固鎖的狀態下進行。在想要讓朝背抵部32前方延伸的幼兒護帶70之長度變長時,可以藉由將朝背抵部32前方延伸的幼兒護帶70往前方或上方拉而使之變長。最後,可以把幼兒護帶70拉到在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後側沒有多餘的部分為止。此時,朝背抵部32前方延伸的幼兒護帶70之長度為最大,與幼兒護帶70連結的調節帶75之環形部75a會位於最上位置(圖23)。
調節帶75的最上位置,指的是:環形部75a與插通幼兒護帶70的頭板60之槽開口60a所形成之部分相對應 的位置。因此,調節帶75的最上位置,會因應由幼兒護帶70之高度調節機構所調節的高度而變化。
另一方面,在想要讓朝背抵部32前方延伸的幼 兒護帶70之長度變短時,可以藉由將朝座椅本體30前方延伸的調節帶75的部分(圖1)往前方拉而使之變短。最後,可以把調節帶75拉到:與幼兒護帶70連結的調節帶75之環形部75a被配置於座椅下部31之開口31c附近為止。此時,朝背抵部32前方延伸的幼兒護帶70之長度為最短,與幼兒護帶70連結的調節帶75之環形部75a會位於最下位置(圖24)。
調節帶75的最下位置,指的是:環形部75a在座 椅下部31之開口31c附近的位置。因此,調節帶75的最下位置,是被固定於座椅下部31之開口31c的位置。
根據以上,幼兒護帶70的長度調節,是藉由拉 動朝背抵部32前方延伸的幼兒護帶70、或朝座椅本體30前方延伸的調節帶75的部分而進行的,藉此,可以調節因應了嬰幼兒體型的幼兒護帶70之鬆緊程度。
在兒童座椅1中,調節帶75會延伸至座椅本體30 後側的下端部附近、亦即形成於座椅下部31之圓筒部31b後側面之下部的開口31c,然後進入內部空間35內。接著,調節帶75會因為帶支撐突起33e,彎曲成銳角而向上方延伸。因此,調節帶75朝向帶調整具76,並不是經由最短距離,而是繞了迂迴的路徑。因此,在兒童座椅1中,藉由將調節帶75的最下位置比起習知的兒童座椅配置在較靠下方的座椅本體30之下端部附近,可確保調節帶75的最 上位置及最下位置間之距離為較長。結果,可使幼兒護帶70的長度調節的範圍更廣。
另外,為了使調節帶75之調節流暢,也可在與 座椅本體30相接的部分,例如在開口31c的上部配置滑車。又,也可使調節帶75不經由座椅本體30的內部,由是經由其外部,亦即經由座椅本體30的下面。
而,在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的背面,安裝有 背面板(harness panel)68。圖25是兒童座椅1背面的放大立體圖,圖26則是兒童座椅1之背面板68的立體圖。背面板68可以達成如下的效果:把配置在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後側的多餘的幼兒護帶70及調節帶75遮住並收納於背抵部32之背面,以使之不會妨礙使用。又,背面板68可達成遮住移動部61之一部分、以及形成於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的開口36兩側的被卡合曲面部38以使之不會露出的效果。
背面板68如圖9之縱截面圖所示,是配置成在座 椅本體30之寬度方向中央部分中,延伸於高度方向,並與座椅本體30嵌合安裝。背面板68具有:面板上部68a、及面板下部68b。背面板68是具有可撓性地藉由從例如聚丙烯等樹脂材料射出成形而一體地形成。特別是背面板68的面板上部68a與面板下部68b間的界線的部分,形成有鉸鏈68c,該鉸鏈68c形成地比其他部位薄,可以不會破損而反覆彎曲。不過,背面板68也可省略鉸鏈68c,而以其可撓性來進行彎曲。另外,幼兒護帶70及調節帶75,是收納於座椅本體30與背面板68間的收納空間68d(圖9)內。
背面板68的上端部是與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 卡合,但藉由解除此卡合,可以使面板上部68a以鉸鏈68c為中心而向後方彎曲,而使座椅本體30與背面板68間的收納空間68d開放。亦即,可以使背面板68部分地與背抵部32分離。例如,在將配置於座椅本體30背面側的幼兒護帶70之多餘部分進行調節等時,可以使背面板68之面板上部68a彎曲,而開放成容易進行作業。
又,在背面板68之面板上部68a,於寬度方向中 央部分中,朝高度方向地形成有開口68e。開口68e的寬度,比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之支柱部37的寬度還大。因此,背抵部32的2個開口36,會透過背面板68的開口68e而部分地露出。結果,在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的前後方向上,可透過背抵部32的2個開口36以及頭板60的通氣開口60g(圖20),來確保通氣性,以使乘坐的嬰幼兒不會感到不適。此外,藉由在背面板68形成有開口68e,可以在裝上背面板68的狀態下,操作移動部61。亦即,可透過背面板68的開口68e,來接觸到旋轉支撐構件62的第1把手62c以及第2卡合構件64的第2把手64b。
一面參照圖27至圖29,一面說明幼兒護帶70。 圖27是幼兒護帶70一部分的上面圖,圖28是圖1之幼兒護帶70伸長狀態的側面圖,而圖29則是圖1之幼兒護帶70彎曲狀態的側面圖。
使用於兒童座椅1的幼兒護帶70,是將具有可撓性且呈帶狀的複數個帶材71,例如2片帶材71a、71b重合 而形成的。各帶材71a、71b是把一般使用於車輛安全帶的素材、例如聚酯纖維進行編織而藉此形成的。帶材71a、71b是沿著朝長度方向延伸的複數根線、例如2根線71c而縫合的。
當使幼兒護帶70彎曲,則在解放了使之彎曲的 力之後,也會違反重力而維持彎曲狀態。亦即,當使重合的帶材71彎曲,則彎曲之內側的帶材71a之曲率半徑,會比彎曲之外側的帶材71b之曲率半徑小。因為此曲率半徑的不同,在相對向的內側之帶材71a的外側之面、與外側之帶材71b的內側之面間,會朝彎曲的圓周方向、例如帶材71的長度方向伸長,而產生偏離。接著,當把使之彎曲的力解放,則幼兒護帶70之已伸長的外側之帶材71b雖會回復原樣,但內側之帶材71a的外側之面、與外側之帶材71的內側之面,會因為摩擦阻力而卡止。結果,已變形的幼兒護帶70,在解放了使之變形的力之後也會違反重力而維持形狀。
因此,家長即使在鬆開幼兒護帶70而將嬰幼兒 從兒童座椅抱下來之後,由於幼兒護帶70也會違反重力而維持形狀,所以之後再讓嬰幼兒乘坐時也不會造成妨礙。 此外,由於帶材71a、71b是由聚酯纖維等柔軟的素材所形成的,所以即使嬰幼兒或家長接觸或撞擊到幼兒護帶70也很安全。
另外,在使幼兒護帶70變形時,為了使2片帶材 71a、71b間產生更大的偏離,也可將帶材71a、71b鬆鬆地 縫合。又,幼兒護帶70也可不是藉由摩擦阻力,而是藉由將可維持已變形之形狀的鐵絲或金屬板等插通於內部,來維持形狀。又,可以使幼兒護帶70全體,如上所述般而為維持形狀的構成,也可以使之為部分的構成。此外,在與嬰幼兒接觸的幼兒護帶70的部分,也可捲上具有緩衝性的幼兒護帶罩77(圖1)。此時,也可對於幼兒護帶罩77,如上所述般構成為可維持形狀的構成。此外,上述之幼兒護帶70,不僅可適用於兒童座椅的領域中,也可適用於有需要違反重力而維持形狀的帶子的其他領域中。
一面參照圖7及圖30,一面說明幼兒護帶70對座 椅本體30的安裝方法。圖30是兒童座椅1之幼兒護帶70的正面圖。特別是,圖30所示之幼兒護帶70是:在其一端,安裝有藉由緊扣機構來將左右之幼兒護帶70緊扣住之緊扣部78(圖1)、並且設置於嬰幼兒之股間的股帶之幼兒護帶70。在對座椅本體30的安裝方法中,左右之幼兒護帶70、和股帶之幼兒護帶70都一樣。從座椅本體30之背抵部32延伸出的幼兒護帶70以及股帶之幼兒護帶70,如上所述,是向下方貫通座椅下部31而被固定在座椅本體30下方的部分。因此,在座椅下部31,如圖7所示,作為矩形的貫通孔,在左右及前部形成有安裝開口31f,來作為用來使幼兒護帶70貫通而安裝的安裝部分。
又,構成了貫通座椅本體30之座椅下部31的幼 兒護帶70的帶材71前端,是被對折,而與被對折回來的部分重合而進行縫合。結果,在幼兒護帶70的前端,形成有 形成為環形狀的環形部72。
接著,對於貫通了座椅本體30之座椅下部31的幼兒護帶70之環形部72,插入圓柱狀的固定棒73。固定棒73是從碳鋼等金屬,例如將圓棒之素材切斷而藉此形成的,但並不限定於此。固定棒73形成得比幼兒護帶70所貫通的座椅下部31之安裝開口31f還大。亦即,圓柱狀之固定棒73的長度,比矩形之安裝開口31f的橫的尺寸還大,而固定棒73的直徑,則比安裝開口31f的縱的尺寸還大。因此,在把固定棒73插入幼兒護帶70之環形部72的狀態下,幼兒護帶70不會從座椅本體30鬆脫。被插入幼兒護帶70之環形部72的固定棒73,會藉由形成在座椅本體30之安裝開口31f附近的卡合爪31g,按扣式地嵌合而被固定。
由於幼兒護帶70會被固定棒73之按扣式的嵌合而被確實地固定,所以不會垂到座椅本體30的下方而妨礙使用。另外,固定棒73只要是棒狀即可,不一定得要是圓柱狀、亦即圓形的橫截面。也可使固定棒73構成為例如:具有四角形及六角形等多角形的橫截面。
把固定幼兒護帶70的固定棒73,從棒狀的素材切斷,藉此,可使原材料費及加工費非常地便宜。又,由於固定棒73的構造單純,所以強度也很優異。此外,幼兒護帶70使用了固定棒73來對於座椅本體30進行的固定,由於只是以按扣式進行嵌合,所以安裝作業也很簡易。
一面參照圖31及圖32,一面說明罩子機構80。圖31是兒童座椅1上部的立體圖,而圖32則是兒童座椅1之 罩子機構80之旋轉卡止機構81的分解組裝圖。
罩子機構80是安裝於頭板60,且罩子機構80的 全體會隨著頭板60上下方向的滑動而滑動。罩子機構80具有:旋轉卡止機構81、覆蓋嬰幼兒頭上的罩子(未圖示)、以及成為支撐罩子的骨架的1個固定罩撐條82與2個第1可動罩撐條83及第2可動罩撐條84。旋轉卡止機構81則具有:安裝在頭板60彎曲之左右部分的一對撐條支撐構件85、一對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以及一對第2旋轉卡止構件87。
固定罩撐條82的兩端部,是對於左右之撐條支 撐構件85而固定安裝。第1可動罩撐條83的兩端部,是對於左右之撐條支撐構件85,透過第1旋轉卡止構件86而可階段性地旋轉、亦即可卡合於階段性的旋轉位置地進行安裝。而第2可動罩撐條84的兩端部,則是對於左右之撐條支撐構件85,透過第2旋轉卡止構件87而可階段性地旋轉地進行安裝。
因此,第1可動罩撐條83及第2可動罩撐條84, 可以全體地繞著朝橫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朝前方或後方階段性地旋轉。因此,可以使罩子朝前方展開,或是朝後方折疊起來。另外,第1可動罩撐條83比起第2可動罩撐條84,可旋轉角較大,因此,可以比第2可動罩撐條84更朝前方展開。
第1旋轉卡止構件86具有:形成為圓形的第1旋 轉端部86a。又,第2旋轉卡止構件87具有:形成為與第1 旋轉端部86a同一直徑之圓形的第2旋轉端部87a。而撐條支撐構件85則具有:形成為與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第1旋轉端部86a及第2旋轉卡止構件87之第2旋轉端部87a同一直徑之圓形的旋轉支撐部85a。在旋轉支撐部85a的中央,形成有:藉由U字型的溝所構成出的彈性樑85b。
在撐條支撐構件85之彈性樑85b的外側面,配置 有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第1旋轉端部86a,而在撐條支撐構件85之彈性樑85b的內側面,則配置有第2旋轉卡止構件87之第2旋轉端部87a。彈性樑85b、第1旋轉端部86a、以及第2旋轉端部87a,藉由在各中心插通有旋轉銷88,而可旋轉地緊固連結。
在與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第1旋轉端部86a的旋 轉中心為同心之圓周上,形成有凹曲面狀的2個卡止凹部86b。同樣地,在與第2旋轉卡止構件87之第2旋轉端部87a的旋轉中心為同心之圓周上,形成有凹曲面狀的2個卡止凹部(未圖示)。又,在對向的撐條支撐構件85之旋轉支撐部85a的外側面,於與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旋轉中心為同心的圓周上、並且與遍及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旋轉範圍的卡止凹部86b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與卡止凹部86b卡止的凸曲面狀之複數個卡止凸部85c(末圖示)。同樣地,在對向的撐條支撐構件85之旋轉支撐部85a的內側面,於與第2旋轉卡止構件87之旋轉中心為同心的圓周上、並且與遍及第2旋轉卡止構件87之旋轉範圍的卡止凹部87b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與卡止凹部87b卡止的凸曲面狀之複數個卡止 凸部85c。
為了將罩子展開或折疊,當使第1可動罩撐條83 相對於撐條支撐構件85稍微地旋轉,則藉此會暫時解除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卡止凹部86b與撐條支撐構件85之卡止凸部85c間的卡止。亦即,撐條支撐構件85之卡止凸部85c,是配置於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相鄰接的卡止凹部86b間,而撐條支撐構件85之旋轉支撐部85a以及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第1旋轉端部86a間會稍微地分開。在此狀態下,藉由與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第1旋轉端部86a連結的撐條支撐構件85之彈性樑85b的彈性力,朝撐條支撐構件85之旋轉支撐部85a與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第1旋轉端部86a互相接近的方向來賦予勢能。
接著,若使第1可動罩撐條83對於撐條支撐構件 85更進一步地旋轉,則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卡止凹部86b,會與旋轉方向上相鄰接的撐條支撐構件85之卡止凸部85c卡止而呈安定狀態。撐條支撐構件85之彈性樑85b的賦予勢能之力,也對此安定之卡止有貢獻。另一方面,解除了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卡止凹部86b與撐條支撐構件85之卡止凸部85c間的卡止的狀態,是不安定的狀態。因此,在第1可動罩撐條83之旋轉動作時,第1旋轉卡止構件86會階段性的旋轉,亦即可在階段性的旋轉位置進行卡止,以使卡止凹部86b與旋轉方向上相鄰接的撐條支撐構件85之卡止凸部85c卡止而呈安定狀態。
另外,第2可動罩撐條84對於撐條支撐構件85的 旋轉,與上述之第1可動罩撐條83對於撐條支撐構件85的旋轉一樣。因此,在第2可動罩撐條84之旋轉動作時,第2旋轉卡止構件87可進行階段性的旋轉,以使卡止凹部與旋轉方向上相鄰接的撐條支撐構件85之卡止凸部85c卡止而呈安定狀態。
由於上述之罩子機構80可與頭板60一起朝上下 方向滑動,所以可以因應乘坐的嬰幼兒之座高,以簡單的操作,來進行高度調節。又,由於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卡止凹部86b以及第2旋轉卡止構件87之卡止凹部是形成為凹曲面狀,而與該等卡止的撐條支撐構件85之卡止凸部85c,則是形成為凸曲面狀,所以可以非常順暢地進行卡止及解除。因此,可實現如下之旋轉卡止機構:即使是構成為零件數較少的單純的機構,也不需要潤滑油,即可進行順暢的旋轉及卡止的旋轉卡止機構。
另外,也可為省略2個第1可動罩撐條83及第2可 動罩撐條84中任一方的構成。藉此,在使兒童座椅製品化時,可簡單地顯示每一製品模型的不同。又,也可形成第1旋轉卡止構件86之卡止凹部86b、以及在第2旋轉卡止構件87那邊形成卡止凸部,而在撐條支撐構件85那邊形成卡止凹部。又,可任意地選擇卡止凸部及卡止凹部的數量。 此外,卡止凸部及卡止凹部,在可進行其卡止及解除的範圍中,可為任意的形狀。
一面參照圖33至圖35,一面說明支持腳100之定位機構110。圖33是兒童座椅1之支持腳100之定位機構110 的立體圖,圖34是圖33之定位機構110中央靠左的縱截面圖,而圖35則是通過圖33之定位機構110中央的縱截面圖。另外,圖33為了使定位機構110之內部構造較為明確,一部分的構件只描繪其輪廓。
如圖2及圖3所示,支持腳100延伸至把安裝有兒 童座椅本體10之車輛座椅支撐住的車輛的底面,並從下方支撐住兒童座椅本體10、亦即承接台20的前方部分。支持腳100具有:可朝長度方向自由伸縮的腳部101、以及安裝於腳部101且決定腳部101之長度的定位機構110。
腳部101具有:安裝於承接台20的第1筒狀構件 102、以及配置於第1筒狀構件102下方的第2筒狀構件103。第2筒狀構件103的上部,會被插入第1筒狀構件102的下部內,藉由調節插入量,可調節腳部101的長度。在第1筒狀構件102,形成有:會插入後述之固定構件117的1個貫通孔102a。又,在第2筒狀構件103,形成有:沿著長度方向配置,且會選擇性地插入固定構件117的複數個貫通孔103a(圖2)。
定位機構110是安裝於第1筒狀構件102的下部, 具有:具備了第1罩殼半體111及第2罩殼半體112的罩殼113、滑件114、以及腳部操作槓桿115。第1罩殼半體111是從第1筒狀構件102的前方安裝,而第2罩殼半體112則是從第1筒狀構件102的後方安裝。亦即,第1罩殼半體111及第2罩殼半體112是從前後夾著第1筒狀構件102而嵌合,對於第1筒狀構件102來進行安裝。
在第1罩殼半體111側的罩殼113內,在與腳部 101之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在對於貫通罩殼113內的腳部101離開的方向與接近的方向之間,可滑動地配置有滑件114。亦即,在第1罩殼半體111側的罩殼113內,形成有:用來引導滑件114滑動的複數個導引壁111a。在第1罩殼半體111前面的內壁111b,形成有朝後方突出的中空的轂部111c,而在轂部111c周圍則配置有螺旋彈簧116。
在滑件114的上部,形成有:收納第1罩殼半體 111之轂部111c及螺旋彈簧116的凹部114a。又,在滑件114的凹部114a內,形成有:朝前方突出的柱狀之導引突起114b(圖35)。亦即,滑件114在其上部之凹部114a內,收納第1罩殼半體111之轂部111c及螺旋彈簧116,並且,滑件114之導引突起114b會插入中空的轂部111c內。又,在滑件114上部的左右,形成有突起114c(圖34)。此外,在滑件114的下部,安裝有:朝後方突出的與之分開形成的固定構件117(圖35)。固定構件117也可與滑件114一體地形成。
在腳部操作槓桿115的一端,形成有:操作片 115a來作為配置於罩殼外部的操作部,而在腳部操作槓桿115的另一端,則形成有:配置於罩殼113內部、且與滑件114的左右之突起114c連結的一對連結部115b。在各連結部115b,形成有長孔115c,相對應的滑件114之突起114c會配置於其中。在腳部操作槓桿115之中間部的左右,分別形成有圓筒狀的旋轉支撐突起115d。腳部操作槓桿115是藉由左右之旋轉支撐突起115d而安裝於罩殼113內,藉 此,可以繞著朝橫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而旋轉。
在已將定位機構110安裝於腳部101的狀態下, 滑件114會被螺旋彈簧116朝腳部101的方向賦予勢能。因此,固定構件117會被插入第1筒狀構件102之貫通孔102a及第2筒狀構件103之任1個貫通孔103a,且第2筒狀構件103對於第1筒狀構件102的滑動會被限制。另外,第1筒狀構件102及第2筒狀構件103及固定構件117是由碳鋼等金屬所形成,但並不限定於此。
在調節腳部101的長度時,首先,將腳部操作槓 桿115之操作片115a扳至上方,亦即朝上面方向進行操作,藉此,使之繞著旋轉支撐突起115d之旋轉軸線而旋轉。此動作是例如藉由如下動作而進行:以從上方向下方伸長的右手,把持住定位機構110上方的第1筒狀構件102,並以該右手的拇指,從下勾住操作片115a地往上方扳起。此外,當繼續使腳部操作槓桿115之操作片115a旋轉的動作,則藉由旋轉運動,操作片115a會朝腳部101的方向移動。
隨著像這樣的操作片115a之旋轉運動,腳部操 作槓桿115另一端的連結部115b,會朝離開腳部101的方向旋轉運動。藉由連結部115b的旋轉運動,滑件114會朝離開腳部101的方向而沿著導引壁111a滑動。亦即,相對於腳部操作槓桿115之連結部115b會進行旋轉運動,滑件114的移動會因為導引壁111a而朝滑動方向被限制住。但是,滑件114之左右的突起114c,因應相對應的連結部115b之 旋轉位置而在長孔115c內移動,藉此,不會妨礙連結部115b的旋轉運動,而可將連結部115b的旋轉運動變換成滑件114的滑動運動。換言之,連結部115b之長孔115c的形狀是被決定為:可使此運動之變換順暢地進行。
藉由滑件114朝離開腳部101的方向滑動,與滑 件114一體地安裝的固定構件117,會被拉離第1筒狀構件102之貫通孔102a及第2筒狀構件103之貫通孔103a,而可進行腳部101的長度調節。此時,右手雖把持住第1筒狀構件102,但左手可以自由使用。
接著,例如使用左手,使第2筒狀構件103對於 第1筒狀構件102而滑動,藉此,來將腳部101調節成所需的長度,使第1筒狀構件102之貫通孔102a及第2筒狀構件103之任1個貫通孔103a對齊排列。在此狀態下,當施加於腳部操作槓桿115之操作片115a的力解放,則藉由螺旋彈簧116的賦予勢能之力,滑件114會朝腳部101的方向滑動。結果,腳部操作槓桿115之固定構件117,會插入第1筒狀構件102之貫通孔102a及第2筒狀構件103之貫通孔103a,並且,腳部操作槓桿115之操作片115a會回到原來的位置。亦即,可以說:滑件114可在固定腳部101之伸縮的固定位置、與解除固定的解除位置之間滑動。
關於支持腳100之定位機構110,彙整如下:當 使腳部操作槓桿115朝操作片115a接近腳部101的方向旋轉,則連結部115b會朝離開腳部101的方向移動而使滑件114滑動至解除位置。另一方面,當使腳部操作槓桿115朝 操作片115a離開腳部101的方向旋轉,則連結部115b會朝接近腳部101的方向移動而使滑件114滑動至固定位置。
上述之定位機構110,由於可藉由一隻手來進行腳部101之一邊的把持、以及往滑件114之解除位置的滑動,所以可以自由地使用另一隻手,因此可一面把持腳部101的另一邊,一面以簡單的操作來進行腳部101的長度調節。又,由於為了調節腳部101的長度,首先必須將腳部操作槓桿115之操作片115a朝上方進行操作,所以,即使嬰幼兒從上方踩踏腳部操作槓桿115之操作片115a,也不會在無意中使滑件114位於解除位置。
另外,主要零件的材質,已適當地提及,但沒有提及的零件材質,主要是將聚丙烯或聚縮醛等樹脂材料一體成型而形成的。但是,也可採用其他的材料或製造方法。
基於特定的實施形態詳述了本發明,但若為熟悉此項技術領域者,應可不脫離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及思想地進行各種變更、修正等。

Claims (9)

  1. 一種兒童座椅,其特徵在於具備有:背抵部、及安裝成可相對於該背抵部而朝上下方向滑動的移動部,且該移動部具有:帶保持構件,可保持幼兒護帶;第1卡合構件,安裝於該帶保持構件,並與前述背抵部可解除卡合地進行卡合;及第2卡合構件,安裝於該第1卡合構件,並與前述帶保持構件可解除卡合地進行卡合。
  2.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移動部,解除前述第2卡合構件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接著,解除前述第1卡合構件與前述背抵部間之卡合,藉此,可進行滑動。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是安裝成可相對於前述第1卡合構件而進行滑動,使前述第2卡合構件相對於前述第1卡合構件而進行滑動,藉此,來解除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
  4. 如請求項3之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在解除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時相對於前述第1卡合構件的滑動方向,是與移動部對於前述背抵部之滑動方向相同的上下方向。
  5. 如請求項1或2之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被賦予朝向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進行卡合之方向的勢能。
  6. 如請求項1或2之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第1卡合構件是安裝成可相對於前述帶保持構件而進行旋轉,使前述第1卡合構件相對於前述帶保持構件而進行旋轉,藉此,來解除與前述背抵部間之卡合。
  7. 如請求項6之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第1卡合構件在解除與前述背抵部間之卡合時相對於前述帶保持構件而進行旋轉之旋轉軸線,是相對於移動部對於前述背抵部之滑動方向為垂直的橫方向。
  8. 如請求項7之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在解除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時相對於前述第1卡合構件的滑動方向,是朝向前述第1卡合構件所旋轉之旋轉軸線的方向。
  9. 如請求項8之兒童座椅,其中前述第2卡合構件具有把持部,使用該把持部來使前述第2卡合構件朝著朝向前述第1卡合構件所旋轉之旋轉軸線的方向而進行滑動,藉此,可連續地進行前述第2卡合構件與前述帶保持構件間之卡合解除、以及前述第1卡合構件與前述背抵部間之卡合解除。
TW103127932A 2013-08-23 2014-08-14 兒童座椅 TWI632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2616 2013-08-23
PCT/JP2013/072616 WO2015025427A1 (ja) 2013-08-23 2013-08-23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4803A TW201524803A (zh) 2015-07-01
TWI632078B true TWI632078B (zh) 2018-08-11

Family

ID=52483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7932A TWI632078B (zh) 2013-08-23 2014-08-14 兒童座椅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203267B2 (zh)
KR (1) KR102151586B1 (zh)
CN (1) CN105473378B (zh)
HK (1) HK1218904A1 (zh)
TW (1) TWI632078B (zh)
WO (1) WO20150254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9493A (zh) * 2015-05-21 2015-08-2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安全座
CN107161048B (zh) * 2017-05-04 2019-03-05 大连理工大学 儿童安全座椅
CN110497826B (zh) * 2019-09-27 2022-05-24 创是实业(香港)有限公司 安全座椅底座操控组件、安全座椅底座、套件和操控方法
CN114604145A (zh) * 2020-12-03 2022-06-10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头靠高度调整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5149A (ja) * 2004-02-10 2005-09-22 Takata Corp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
CN102555851A (zh) * 2010-11-08 2012-07-11 高田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JP2013141834A (ja) * 2012-01-06 2013-07-22 Combi Corp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0047A (en) * 1998-04-06 2000-02-29 Cosco, Inc. Child vehicle seat with child-restraint har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US6626493B2 (en) * 2000-09-22 2003-09-30 Cosco Management, Inc. Juvenile carrier with juvenile-restraint harness adjustment mechanism
US6811216B2 (en) * 2002-03-04 2004-11-02 Baby Trend Co., Inc. Infant car seat
US6799807B1 (en) * 2003-10-08 2004-10-05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Child safety chair with a belt-adjusting unit
US7059677B2 (en) * 2004-01-09 2006-06-13 Cosco Management, Inc. Juvenile booster seat with tiltable base
CN101863237B (zh) * 2004-02-13 2013-01-23 米克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 婴儿载体和接纳基座
US7306284B2 (en) * 2004-03-26 2007-12-11 Cosco Management, Inc. Adjustor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JP5306727B2 (ja) 2008-07-02 2013-10-02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5149A (ja) * 2004-02-10 2005-09-22 Takata Corp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
CN102555851A (zh) * 2010-11-08 2012-07-11 高田株式会社 儿童座椅
JP2013141834A (ja) * 2012-01-06 2013-07-22 Combi Corp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3378B (zh) 2018-03-23
JPWO2015025427A1 (ja) 2017-03-02
CN105473378A (zh) 2016-04-06
JP6203267B2 (ja) 2017-09-27
TW201524803A (zh) 2015-07-01
WO2015025427A1 (ja) 2015-02-26
HK1218904A1 (zh) 2017-03-17
KR20160045703A (ko) 2016-04-27
KR102151586B1 (ko)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5002B (zh) Child seat
TWI656047B (zh) Child seat
JP6278638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TWI632078B (zh) 兒童座椅
JP3186995U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TWI632077B (zh) 兒童座椅
JP3186998U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TWI626180B (zh) 兒童座椅
TWI638738B (zh) Support foot and child seat with support feet
TWI622507B (zh) Child seat
JP3187966U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3186996U (ja) 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