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4770B - 凹痕成形抛光工具 - Google Patents
凹痕成形抛光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4770B CN102554770B CN201110441427.1A CN201110441427A CN102554770B CN 102554770 B CN102554770 B CN 102554770B CN 201110441427 A CN201110441427 A CN 201110441427A CN 102554770 B CN102554770 B CN 1025547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oller
- axle
- diameter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0 shot p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9/00—Burnishing machines or devices, i.e. requiring pressure members for compacting the surface zone;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39/02—Burnishing machines or devices, i.e. requiring pressure members for compacting the surface zone; Accessories therefor designed for working internal surfaces of revolu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9/00—Burnishing machines or devices, i.e. requiring pressure members for compacting the surface zone;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39/02—Burnishing machines or devices, i.e. requiring pressure members for compacting the surface zone; Accessories therefor designed for working internal surfaces of revolution
- B24B39/023—Burnishing machines or devices, i.e. requiring pressure members for compacting the surface zone; Accessories therefor designed for working internal surfaces of revolution the working tool being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working rolls or ba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7—Burnis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简单地调整凹痕的形状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该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具有将后端侧安装在加工机上使其旋转的心轴(30)和旋转自如地外嵌在该心轴的前端侧且保持从动于心轴的旋转的滚动体(41)及按压体(42)的筒状框架(40),通过将框架插入工件的内周面并使心轴旋转,从而在工件的内周面成形凹痕,心轴具备:滚动体旋转部(33b),其使滚动体不向框架的径向出没地旋转;以及凹痕调整机构(33a),其使按压体在向框架的径向出没的同时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光工具,特别涉及成形凹痕的抛光工具。
背景技术
通常,在以发动机和硬盘驱动器为代表的流体轴承面等在转数高且在成为高温的严酷条件下使用的滑动部件中,为了提高润滑性能,已知有在滑动面上成形微细的槽和凹痕来减小滑动面的摩擦阻力的技术。以往,作为在滑动面成形凹痕的技术,有利用所谓WPC处理(微粒子喷丸)或激光加工或者转筒研磨等技术。
另一方面,抛光加工是在对工件按压压实辊的同时使压实辊旋转来将工件的加工表面压碎变形,从而提高表面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塑性加工的一种。通过在滑动面施行抛光加工,可大幅提高耐用性、耐磨损性和可靠性。
这里,作为能够一边在工件的内周面成形凹痕一边进行抛光加工的工具,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具备安装在加工机上使其旋转的心轴和相对于该心轴旋转自如地外嵌的保持件(框架)。该保持件将多个辊(滚动体)和多个球(按压体)旋转自如且从保持件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出没自如地保持。而且,在心轴旋转时,形成于心轴的外周面上的凸部与辊及球啮合,来使辊及球一边相对于工件的内周面振动一边滚动。这样,在工件的内周面形成凹痕。
专利文献1:特开2007-30164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心轴的剖面形状呈多边形,因此在心轴旋转时,辊和球两者同时从保持件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出没,存在难以调整凹痕的形状(槽宽、槽长、槽深等)的问题。特别地,在工件内周面上没有正确地配置工具时,凹痕成形开始时的辊和球在径向上出没的移动量变化,因此不能进行稳定的成形加工,调整凹痕的形状变得更困难。再有,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工具中,在加工工件的内周面后将工具收回时,工具直径没用缩小,因此出现了在将工具收回的工序(所谓的工具收回时)中也会成形凹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可简单地调整凹痕的形状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将工具从工件收回时不会成形凹痕的抛光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具有将后端侧安装在加工机上使其旋转的心轴、和旋转自如地外嵌在该心轴的前端侧且保持从动于上述心轴的旋转的滚动体及按压体的筒状框架,通过将上述框架插入工件的内周面并使上述心轴旋转,从而在上述工件的内周面成形凹痕,其特征在于,上述心轴具备:滚动体旋转部,其使上述滚动体不向上述框架的径向出没地旋转;以及凹痕调整机构,其使上述按压体向上述框架的径向出没并且旋转。
根据本发明,心轴具备由滚动体旋转部和按压体出没旋转部构成的凹痕调整机构,因此滚动体不向框架的径向出没地旋转,可稳定地进行工件内周面的抛光加工。再有,按压体一边向框架的径向出没一边旋转,可成形期望的凹痕。这样,根据本发明,即使心轴旋转,也可防止滚动体与按压体同时向径向出没,与以往相比,可简单地调整凹痕的形状(槽宽、槽长、槽深等)的调整。
这里,在使用球来作为多个按压体时,在连杆的油孔或相交孔等之类在与工件的内周面相交的方向上形成有孔或槽的情况下,球与油孔等周围的边缘部碰撞或按压,因此存在也可同时进行油孔等的边缘部的飞边的去除的优点。此外,在使用辊来作为多个滚动体时,具有可放大滚压加工时的按压面积,且可得到表面粗糙度良好的加工面的优点。
此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框架的同一圆周上,交替地留有间隔配置作为上述滚动体的多个辊和作为上述按压体的多个球,并且上述辊配置成其轴心朝向上述框架的轴心方向,上述辊的长度超过上述球的直径,上述心轴在其前端侧形成越往前端直径越缩小的锥形部,上述锥形部在其外周面具有作为上述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第一区域、和隔着该第一区域而在上述心轴的轴心方向两侧形成的作为上述滚动体旋转部的第二区域,在上述第一区域,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平坦部,其剖面呈多边形形状,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区域的剖面呈圆形状,上述平坦部的长度超过上述球的直径且小于上述辊的长度,在上述心轴上安装上述框架时,上述辊不与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平坦部接触而与上述第二区域接触,另一方面,上述球构成为仅与上述第一区域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第一区域,形成有多个平坦部,剖面为多边形形状,因此如果假设是辊仅与第一区域接触的情况,辊通过心轴的旋转而在与位于第一区域的平坦部和平坦部之间的部分(多边形剖面的角的部分)接触时被向框架的径向推出,在与平坦部(多边形剖面的边的部分)接触时向框架的径向沉入。但是,在本发明中,辊不与第一区域的平坦部接触而与作为滚动体旋转部的第二区域接触,第二区域是在表面没有凹凸的锥形形状,因此通过心轴的旋转,辊可不受在第一区域形成的平坦部的影响地旋转。即,本发明的辊不与第一区域的平坦部接触而与第二区域接触,因此即使在第一区域存在平坦部,也可不在径向上沉入而是从动于心轴的旋转地旋转。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球仅与第一区域接触,因此一边从动于心轴的旋转而旋转,一边在径向上出没。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球进行凹痕成形时,辊没有在径向上出没,因此凹痕形状的调整简单。而且,由于将辊和球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因此与将辊和球在框架的轴心方向上远离地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使工具紧凑。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框架的同一圆周上,交替地留有间隔配置作为上述滚动体的多个辊和作为上述按压体的多个特殊辊,而且上述辊及上述特殊辊配置成各自的轴心均朝向上述框架的轴心方向,上述特殊辊具有绕轴心旋转的环和保持该环的销而构成,并且上述环构成为其外周面尖的尖锐形状,上述辊的长度超过上述环的厚度,上述心轴在其前端侧形成越朝向前端直径越缩小的锥形部,上述锥形部在其外周面具有作为上述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第一区域和隔着该第一区域而在上述心轴的轴心方向两侧形成的作为上述滚动体旋转部的第二区域,在上述第一区域,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平坦部,其剖面呈多边形形状,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区域的剖面呈圆形状,上述平坦部的长度超过上述环的厚度且小于上述辊的长度,在上述心轴上安装上述框架时,上述辊不与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平坦部接触而与上述第二区域接触,另一方面,上述球构成为仅与上述第一区域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第一区域,形成有多个平坦部,剖面为多边形形状,因此如果假设是辊仅与第一区域接触的情况,辊通过心轴的旋转而在与位于第一区域的平坦部和平坦部之间的部分(多边形剖面的角的部分)接触时被向框架的径向推出,在与平坦部(多边形剖面的边的部分)接触时向框架的径向沉入。但是,在本发明中,辊不与第一区域的平坦部接触而与作为滚动体旋转部的第二区域接触,第二区域是表面没有凹凸的锥形形状,因此通过心轴的旋转,辊可不受在第一区域形成的平坦部的影响地旋转。即,本发明的辊不与第一区域的平坦部接触地与第二区域接触,因此即使在第一区域存在平坦部,也可不在径向上沉入而是从动于心轴的旋转地旋转。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环仅与第一区域接触,因此一边从动于心轴的旋转而旋转,一边在径向上出没。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环进行凹痕成形时,辊没有在径向上出没,因此凹痕形状的调整简单。而且,将辊和环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因此与将辊和环在框架的轴心方向上远离地配置相比,可使工具紧凑。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环来作为按压体,该环绕轴心旋转,并且呈外表面突出的尖锐形状,因此与使用球来作为按压体的情况相比,可使凹痕的宽度变细。
此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具备工具直径调整机构,其调整作为将上述多个辊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的工具直径,此时,可进行工件内周面的加工尺寸的调整,因此方便。再有,该工具直径调整机构具备在从工件的内周面拔出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时该抛光工具从工件的内周面承受阻力从而框架和心轴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使工具直径自动缩小的机构。防止在将凹痕成形抛光工具从工件的内周面拉回时重复地成形凹痕。
此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框架的第一圆周上,相互留有间隔配置作为上述滚动体的多个辊,并且上述辊配置成其轴心朝向上述框架的轴心方向,在从上述第一圆周向上述框架的轴心方向上离开的上述框架的第二圆周上,互相之间留有间隔地配置作为上述按压体的多个球,上述心轴具有越往前端直径越缩小地形成且作为上述滚动体旋转部的锥形部和比该锥形部低一段的阶梯轴部,在上述阶梯轴部,外嵌保持从动于上述心轴的旋转的多个旋转体的作为上述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保持件,上述保持件以如下方式保持上述多个旋转体:在同一圆周上互相留有间隔而且各上述旋转体的一部分从上述保持件的外表面突出,在上述心轴上安装上述框架时,上述辊不与上述锥形部接触,且上述球构成为与保持上述多个旋转体的保持件接触。
在本发明中,作为滚动体旋转部的锥形部和辊接触,因此虽然辊从动于心轴的旋转地旋转,但是,辊不会向径向进行出没动作。另一方面,多个旋转体由作为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保持件保持,球与保持件接触,因此在保持件旋转时,在球与由保持件保持的旋转体接触时被向框架的径向推出,在与由保持件保持的旋转体和旋转体之间接触时向框架的径向沉入。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球进行凹痕成形时,辊没有在径向上出没,因此凹痕形状的调整简单。而且,由于辊和球在框架的轴心方向上留有间隔地(前后偏移地)配置,因此即使在工件内周面存在切口部,也可使辊与切口部接触,因而维持框架的行星运动,也具有凹痕的加工稳定的优点。
此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具备:工具直径调整机构,其调整将上述多个辊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即工具直径;以及突出量调整机构,其调整将上述多个球的外周连接的第二包围圆比上述第一包围圆在上述框架的径向上伸出的量即突出量,上述突出量调整机构形成为,能够在相同的上述工具直径中将上述突出量调整为不同的值。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工具直径调整机构,因此可将工具直径调整为期望的值,此外,突出量调整机构可在同一工具直径中将突出量调整为不同的值,因此可调整凹痕深度。即,在本发明中,即使工件的内周面的加工半径相同,也可成形不同深度的凹痕,因此可形成符合使用条件的最佳润滑特性和圆滑的加工面。再有,该工具直径调整机构具备在从工件的内周面拔出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时,该抛光工具从工件的内周面受到阻力,框架和心轴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使工具直径自动缩小的机构较理想。这是为了防止在将凹痕成形抛光工具从工件的内周面拉回时重复成形凹痕。
再有,本发明的突出量是将多个球的外周连接的第二包围圆比将多个辊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在框架的径向上突出的量,因此突出量当然也可用(第二包围圆的直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2求出。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工具直径调整机构形成为,通过使上述多个辊及上述多个球在上述径向上同时移动,从而不改变上述突出量便能够进行上述工具直径的调整。
根据本发明,由于是在调整工具直径时突出量不变的结构,因此在使工具直径缩小时,将多个球的外周连接第二包围圆的直径也与之相伴地同时变小,在使工具直径扩大时,该第二包围圆的直径也与之相伴地同时变大。因此,例如,用本发明涉及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来进行工件的内周面的加工,使该抛光工具回到原位置的情况下,在通过工具直径调整机构来使工具直径缩小时,第二包围圆的直径也与之相伴地同时变小,因此在使抛光工具返回的过程中,不会在工件的内周面重复成形凹痕。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突出量调整机构具有外嵌在上述阶梯轴部且将上述保持件的轴心方向的位置调整为预定位置的多个调整环,上述旋转体呈随着其外周面朝向前端侧而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将上述多个旋转体的外周连接的第三包围圆的直径根据上述保持件的轴心方向的位置而变化,再有,构成为通过改变上述保持件的轴心方向的位置,来进行上述突出量的调整。
根据该构成,通过并排替换调整环来仅将保持件的轴向的位置设定为预定位置的简单作业,便能够调整球的突出量。更具体而言,本发明在改变保持件的轴向的位置时在轴向的同一位置(例如,在从球的中心点向保持件的中心轴引垂线时,该垂线与保持件的中心轴相交的点的位置)处第三包围圆的直径变化。在第三包围圆的直径变化时,球和旋转体在径向上配合的位置变化。也就是,第三包围圆的直径变大,则球和旋转体配合的位置向径向的外方移动(换言之,球在径向上突出的量增加)。因此,如果调整保持件的轴的位置,则能够调整球的突出量。
此外,通过球与旋转体配合,而成为向径向进行出没动作的结构,因此与通过以往那样的具有多边形剖面的心轴的凸部来使按压体向径向出没动作的结构相比,可缩短推压按压体的长度。因此,可缩短凹痕长度。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锥形部的锥角和上述旋转体的锥角设定为相同角度。
根据该结构,锥角为同一角度,因此在工具直径调整机构调整工具直径时,将多个辊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和将多个球的外周连接的第二包围圆的直径以相同值增减。因此,工具直径的调整简单。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具备防止使滚动体向框架的径向出没并可仅使按压体向框架的径向出没的凹痕调整机构,因此可简单地调整凹痕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的整体结构的、用剖视图表示其一部分的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插入工件的内周面的状态下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将图1的B-B剖面中的重要部分放大的重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的整体结构的、用剖视图表示其一部分的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插入工件的内周面的状态下的、图4的C-C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特殊辊的详情的图。
图7是表示凹痕的形状的图,(a)是表示由图4所示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成形的凹痕的形状的图,(b)是表示由现有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成形的凹痕的形状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9是用剖视图来表示图8所示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中的一部分的整体结构图。
图10是将图8所示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插入工件的内周面的状态下的、图8的D-D剖视图。
图11是将图8所示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插入工件的内周面的状态下的、图8的E-E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凹痕的形状的图,(a)是表示由图8所示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成形的凹痕的形状的图,(b)是表示由现有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成形的凹痕的形状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涉及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中:
1、101、201、301、401-抛光工具;10、210-工具直径调整机构;30、230-心轴;33-锥形部;33a-第一区域;33b-第二区域;36-平坦部;40、140、240-辊(滚动体);42、242-球(按压体);142-特殊辊(按压体);142a-1-尖锐形状;142b-销;203-突出量调整机构;204-保持件;205-转动体;206a、206b、206c-小调整环(调整环);233a-第一锥形部(锥形部);233b-第二锥形部(锥形部);234-阶梯轴部;W-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适当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但是,为了简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凹痕成形抛光工具简称为“抛光工具”。首先,参照图1~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1的结构为,具备安装在未图示的车床等加工机上使其旋转的心轴30、外嵌在心轴30上的框架40和调整工具直径的工具直径调整机构10。
如图1所示,心轴30整体形成为圆棒形状,在后端侧具有安装在车床等加工机(未图示)上的轴柄32,在前端侧具有锥形部33,在大致中央部具有主体部31。锥形部33形成随着朝向前端侧(图1的左侧)而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锥形部33具有在其大致中央部分形成的第一区域33a和隔着该第一区域33a而在心轴30的轴心方向的前后(图1的左右)形成的第二区域33b。
第二区域33b是任意剖面呈圆形状的圆锥台那样的形状,其外周面没有任何凹凸。与之相对,在第一区域33a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表面平坦且从外周面稍凹陷的平坦部36。具体地,平坦部36沿心轴的圆周方向留有微小间隙地设有16个。因此,在第一区域33a的外周面,平坦部36的部分稍凹陷,平坦部36和平坦部36之间的部分成为从平坦部36稍突出的凸部35。因此,如图2所示,第一区域33a的剖面成为以凸部35为顶点且以平坦部36为边的多边形(具体地,大致为正十六边形)。再有,从平坦部36到凸部35形成有平缓曲率的面以使球42能流畅地滚动。
再有,虽然详情在后面描述,但是,在心轴30外嵌框架40时,辊(滚动体)41跨越第一区域33a和第二区域33b地配置,从而辊41不与平坦部36接触而与第二区域33b接触,相对于此,球(按压体)42仅与第一区域33a接触。此外,除了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笔直形状之外,轴柄32可采用锥形形状等各种形状以能适合安装的加工机。
其次,框架40呈圆筒形状,旋转自如地保持多个辊41,并且旋转自如且从框架40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出没自如地保持多个球42。具体地,在框架40上,在同一圆周上交替留有间隔地配置8个辊41和8个球42。再有,将辊41安装在框架40上,使得辊41的轴心方向成为与框架40的轴心方向相同的方向。
这里,辊41的长度L1比球42的直径D1大。平坦部36的长度L2比球42的直径D1大。辊41的长度L1比平坦部36的长度L2大。即,D1<L2<L1的关系成立。因此,如图3所示,辊41的两端部与第二区域33b接触,成为在辊41的大致中央部和平坦部36之间形成少许间隙CL的状态。即,成为辊41的两端部由第二区域33b支承的形状,辊41的中央部不与平坦部36的表面接触。
再有,即使通过工具直径调整机构19来使心轴30和框架40的轴心方向的相对位置变化(详情在后面描述),辊41的长度L1也总是成为跨越平坦部36的长度。即,即使操作工具直径调整机构10,辊41也总是不会与平坦部36的表面接触。此外,辊41呈从一端(图3中左端)向另一端(图3中右端)稍微缩小直径的锥形形状。也就是,辊41的左端部的直径D2比右端部的直径D3稍大。这里,将辊41安装在框架40上的方向为,辊41的一端(直径大的端)为抛光工具的前端侧,另一端(直径小的端)为抛光工具的后端侧。
而且,在将抛光工具1插入工件W时,如图2所示,成为在心轴30的锥形部33的外周面和工件W的内周面之间存在辊41及球42的状态。
再有,心轴30、辊41、球42及框架40需要耐用性,因此使用特殊合金钢,并进行热处理来提高硬度及韧性。此外,根据使用条件,也可进行DLC、TIN、TICN等表面涂层处理来进一步提高耐用性。
其次,工具直径调整机构10用于调整将辊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图2的直径DA),如图1所示,在由壳体13、前帽14及大调整环12覆盖的内部,设置调整螺母11、键26、轴承25和弹簧21等而构成。调整螺母11设有用于与螺纹部31a啮合的内螺纹11a,并且在外周设有外设齿17,前端部形成有与轴承25抵接的抵接面。大调整环12通过弹性挡环15可旋转且不能脱离地支撑在调整螺母11上,在心轴30的主体部31上具有预定间隙地游嵌,并且在外周设有与调整螺母11的外设齿17同样的外设齿18。再有,大调整环12通过键26限制向心轴30的圆周方向移动。
壳体13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内侧设有与上述外设齿17及外设齿18啮合的内设齿19及内设齿20。此外,在壳体13的前部,配置有前帽14。弹簧21介于框架40的后端部附近安装的止动环24和前帽14的内侧之间安装而成。再有,标记22、23是弹簧座,用于有效地保持弹簧21。此外,标记16是推力环,配置成在使壳体13旋转时,流畅地进行弹簧座23和前帽14之间的滑动。
在利用这样构成的工具直径调整机构10来进行工具直径的调整时,首先,握住壳体13来克服弹簧21的按压力向后方移动。于是,壳体13的内设齿19及20在与调整螺母11的外设齿17及大调整环12的外设齿18分别啮合的状态下移动,若进一步移动,则解除内设齿20和外设齿18的配合。在该状态下,将内设齿19的齿宽设置得较大,因此依然可维持外设齿17与内设齿19啮合的状态。
其次,在将壳体13向后方按压的状态下使其旋转。内设齿19和外设齿17依然啮合,且内设齿20与外设齿18的啮合脱离而可自由旋转,因此在使该壳体13转动时,壳体13和调整螺母11成为一体而旋转,调整螺母11相对于心轴30的螺纹部31a而沿螺纹的导线向前或向后移动。此时,调整螺母11和大调整环12由弹性挡环15来转动自如地卡定,因此随着调整螺母11一边旋转一边前后移动,大调整环12通过键26而沿心轴30移动。
调整螺母11前后移动等同于使心轴30相对地前后移动,因此,通过该移动而使心轴30的锥形部33和辊41的接触位置向抛光工具1的前端部或根部(后端部)移动,根据该锥形部33的直径的变化来使将辊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图2的直径DA)变化为期望的值。
如果将辊41设定为期望的值则放开壳体13。于是,此前被压缩的弹簧21伸展而将前帽14向前方按压,从而壳体13也一体地向前方移动,壳体13与大调整环12抵接而停止。在该状态下,壳体13的内设齿19及20分别与调整螺母11的外设齿17及大调整环12的外设齿18配合,且大调整环12由键26和键槽来停止旋转,因此壳体13不会相对于心轴30旋转。这样,工具直径的调整完成。
接着,说明使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抛光工具1来在工件W的内周面成形凹痕用的作业工序。
调整工序
在调整工序中,首先,调整辊41的工具直径。具体地,使壳体13向心轴30的驱动侧即向轴柄32侧移动,在向右旋转时直径扩大,在向左旋转时直径缩小,因此使壳体13向左右任一方向旋转进行工具直径的调整以成为期望的工具直径。在使壳体13旋转到成为期望的工具直径的位置后,如果使手离开壳体13,则壳体13通过弹簧21的作用力而回到初期位置,壳体13的旋转自动锁定。这样,设置工具直径。而且,用测微计来测定辊41的前端部,确认是否正确设置工具直径。
加工工序
在加工工序中,首先,在加工机上安装轴柄32。而且,使抛光工具1移动到工件W的内周面中的应成形凹痕的部位。再有,抛光工具1所形成的工件W的加工长度可仅通过改变加工机的行程控制的设定来任意地设定。其次,在驱动加工机时,心轴30开始旋转。例如,在从前端侧观察而使心轴30绕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辊41沿心轴30的外周面绕逆时针方向旋转(自转)。此时,工件W被固定,因此在辊41绕逆时针方向自转时,辊41沿工件W的内周面及心轴30的锥形部33的外周面绕顺时针方向公转。
这里,如上所述,辊41配置成跨越平坦部36而与第二区域33b的外周面接触,因此无论心轴30的旋转位置是何位置,辊41都不会与第一区域33a的平坦部36接触。因此,虽然辊41从动于心轴30的旋转地自转,但是不会相对于框架40的径向移动,因此作业者可稳定地进行辊41所进行的工件W的内周面的抛光加工。
另一方面,对于球42,伴随心轴30的旋转的动作与辊41稍有不同。球42也与辊41同样地随着心轴30的旋转而在沿心轴30的锥形部33的外周面绕逆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绕顺时针方向公转。但是,在球42夹在工件W的内周面和锥形部33的外周面之间的状态下,一边绕心轴30自转一边公转时,球42交替地通过并进入在第一区域33a形成的平坦部36和凹部35。因此,球42通过平坦部36和凸部35的高低差(图3的间隙CL)而一边在框架40的径向上振动一边沿工件W的内周面滚动。通过该球42的径向的出没动作,在工件W的内周面上形成凹痕。
再有,第一区域33a具备使球42在框架40的径向上出没的同时旋转的功能,因此该第一区域33a相当于本发明的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第二区域33b具备使辊41不在框架40的径向上出没地旋转的功能,因此该第二区域33b相当于本发明的滚动体旋转部。而且,具有第一区域33a和第二区域33b的锥形部33相当于本发明的凹痕调整机构。
工具收回/卸下工序
在工具收回/卸下工序中,首先,使抛光工具1移动到从工件W的内周面脱离的位置。此时,抛光工具1通过与工件W的内周面的摩擦力(阻力)而使弹簧21弯曲,框架40相对地向心轴30的前方移动。于是,将辊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DA的值即工具直径自动缩小。因此,在使抛光工具1回到原位置的工序中,不会重复地成形凹痕。而且,在抛光工具1回到原位置时,如果从加工机卸下该抛光工具,则凹痕成形涉及的作业工序结束。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抛光工具1,辊41不会在框架40的径向上移动,因此辊41在工件W内的旋转运动变得稳定。因此,在凹痕的成形中,仅通过适当调整球42的形状、加工条件等,便可成形符合使用条件的适当凹痕形状。其结果,工件W的内周面可得到良好的润滑特性。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1,通过喷丸效果,来使工件W的内周面的表面硬度上升,并且可对加工表面施加压缩剩余应力,因此加工表面的疲劳强度提高。此外,通过采用使用球42来作为按压体的结构,例如,在与工件W的内周面相交的方向上形成油孔的情况下,球42与油孔周围的边缘部碰撞或按压,因此也可同时进行在油孔的边缘部形成的飞边的去除。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1,可将球42和辊41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因此可使工具紧凑。
接着,参照图4~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101,但是,对于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1相同的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这里的说明。
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101的主要特征在于使用特殊辊142来作为按压体以代替球这方面。如图4所示,抛光工具101在圆筒状的框架140的同一圆周上交替配置辊(滚动体)141和特殊辊(按压体)142而构成。具体地,如图5所示,8个辊141和8个特殊辊142交替地以等间隔由框架140旋转自如地保持。再有,辊141和特殊辊142两者的轴心方向皆朝向与框架140的轴心方向相同的方向,辊141和特殊辊142皆为相同的长度L3。
如图6所示,特殊辊142将一对销142b和环142a配置在同轴上而构成,环142a绕该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撑。环142a设有通孔142a-2,并且其外周面成为尖的尖锐形状142a-1。再有,在将框架140安装在心轴30上时,环142a配置在与心轴30的第一区域33a对应的位置。因此,环142a在随着心轴30的旋转而旋转的同时与平坦部36和凸部35交替地配合,以在框架40的径向上进行出没运动。而且,通过环142a在径向上出没,而在工件W的内周面成形凹痕。
这里,环142a的厚度T1比辊141的长度L3小,且比在心轴30的第一区域33a形成的平坦部36的长度L2小。辊141的长度L3比平坦部36的长度L2大。也就是,T1<L2<L3的关系成立。因此,虽然未图示,但辊141的两端部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与心轴30的锥形部33的第二区域33b接触,成为在辊141的大致中央部和平坦部36之间形成少许间隙CL(参照图3)的状态。也就是,辊141的两端部成为由第二区域33b支撑的形式,辊141的中央部不与平坦部36的表面接触。因此,虽然辊141跟随心轴30的旋转而旋转,但是没有在框架140的径向上进行出没动作。
再有,即使通过工具直径调整机构10来使心轴30和框架140的轴心方向的相对位置变化,辊141的长度L3也总是成为跨越平坦部36的长度。也就是,即使操作工具直径调整机构10,辊141也总是不与平坦部36的表面接触。此外,辊141呈随着从一端(图4中的左端)朝向另一端(图4中的右端)而稍微缩小直径的锥形形状。
而且,在将抛光工具101插入工件W时,如图5所示,成为在心轴30的锥形部33的外周面和工件W的内周面之间存在辊141和环142a的状态。
再有,由于心轴30、辊141、环142a、销142b及框架140需要耐用性,因此使用特殊合金钢来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硬度和韧性。此外,根据使用条件,而进行DLC、TIN、TICN等表面涂层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耐用性。
这样构成的抛光工具101可通过与上述抛光工具1相同的作业工序来成形凹痕。而且,图7(a)表示实际成形的凹痕的形状。与之相对,图7(b)表示用现有的抛光工具成形的凹痕的形状。如比较该图7(a)和(b)而得知那样,根据抛光工具101,通过环142a的尖锐形状142a-1按压工件W的内周面来成形凹痕,因此与用球成形凹痕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凹痕的宽度。也就是,仅通过采用环142a,便可将凹痕调整为适当的形状。
接着,参照图8~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抛光工具201。如图8所示,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201构成为,具备:安装在未图示的车床等加工机上使其旋转的心轴230、外嵌在心轴230上的框架240、调整工具直径的工具直径调整机构210和调整突出量的突出量调整机构203。下面参照图9~图11来详细说明抛光工具201的各结构。
如图9所示,心轴230整体结构为圆棒形状,在后端侧具有安装在车床等加工机(未图示)上的轴柄232,在前端侧依次具有第一锥形部233a、阶梯轴部234、第二锥形部233b,在大致中央部具有主体部231。第一锥形部233a和第二锥形部233b由互相相同的形状构成,其形状是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外周面由没有凹凸的光滑面形成。
另一方面,阶梯轴部234由直径比第一锥形部233a及第二锥形部233b的直径还小的实心圆棒形状构成,形成相对于第一锥形部233a及第二锥形部233b低一段的高度差。此外,主体部231在其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231a,沿轴心方向设有用于嵌入键226的键槽。
再有,虽然详情在后面描述,但是,在心轴230外嵌框架240时,第一锥形部233a及第二锥形部233b配置在与辊(滚动体)241对应的位置,阶梯轴部234配置在与球(按压体)242对应的位置。此外,除了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笔直形状之外,轴柄232可采用锥形形状等各种形状以能适合安装的加工机。
框架240呈圆筒形状,旋转自如地保持多个辊241和多个球242。具体地,在框架240,沿轴心方向将两个辊241和一个球242从前端侧以辊241、球242、辊241的顺序互相之间留有间隔地排列成一列。使该排列为一列的两个辊241和一个球242成为一组,该组在框架240的圆周方向上均等地配置12组。再有,辊241具有随着从一端向另一端而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将辊241在框架240安装的方向是辊241的一端(直径较大端)为抛光工具的前端侧,另一端(直径较小端)为抛光工具的后端侧。
而且,如图10所示,在将抛光工具201插入工件W时,在外嵌于心轴230的阶梯轴部234上的保持件204(详情后述)的外周面和工件W的内周面之间存在球242,如图11所示,在心轴230的第一锥形部233a的外周面和工件W的内周面之间存在辊241,虽然省略图示,但成为在心轴230的第二锥形部233b的外周面和工件W的内周面之间存在辊241的状态。
再有,由于心轴230、辊241、环242、及框架240需要耐用性,因此使用特殊合金钢来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硬度和韧性。此外,根据使用条件,而进行DLC、TIN、TICN等表面涂层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耐用性。
其次,工具直径调整机构210用于调整将辊2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图11的直径DA),如图9所示,在由壳体213、前帽214和大调整环212覆盖的内部,设置调整螺母211、键226、轴承225和弹簧221等而构成。调整螺母211设有用于与螺纹部231a配合的内螺纹211a,且在外周设有外设齿217,前端部形成有与轴承225抵接的抵接面。大调整环212通过弹性挡环215来可旋转且不能脱离地支撑在调整螺母211上,在心轴230的主体部231上具有预定间隙地游嵌,并且在外周设有与调整螺母2111的外设齿217同样的外设齿218。再有,大调整环212由键226限制向心轴230的圆周方向移动。
壳体213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内侧设有与上述外设齿217及外设齿218配合的内设齿219和内设齿220。此外,在壳体213的前部配置有前帽214。弹簧221介于框架240的后端部附近安装的止动环224和前帽214的内侧之间安装而构成。再有,标记222、223是弹簧座,用于有效地保持弹簧221。此外,标记216是推力环,配置成在使壳体213旋转时,流畅地进行弹簧座223和前帽214之间的滑动。
在利用这样构成的工具直径调整机构210来进行工具直径的调整时,首先,握住壳体213来克服弹簧221的按压力向后方移动。于是,壳体213的内设齿219及220在与调整螺母211的外设齿217及大调整环212的外设齿218分别啮合的状态下移动,若进一步移动则解除内设齿220和外设齿218的配合。在该状态下,将内设齿219的齿宽设置得较大,因此依然可维持外设齿217与内设齿219啮合的状态。
其次,将壳体213向后方按压的状态下使其旋转。内设齿219和外设齿217依然啮合,而且内设齿220与外设齿218的啮合脱离而可自由旋转,因此在使该壳体213转动时壳体213和调整螺母211成为一体而旋转,调整螺母211相对于心轴230的螺纹部231a而沿螺纹的导线向前或向后移动。此时,调整螺母211和大调整环212通过弹性挡环215来转动自如地卡定,因此随着调整螺母211一边旋转一边前后移动,大调整环212通过键226而沿心轴230移动。
调整螺母211前后移动等同于使心轴230相对地前后移动,因此,通过该移动而使心轴230的第一锥形部233a和辊241的接触位置、以及第二锥形部233b和辊241的接触位置向抛光工具201的前端部或根部(后端部)移动,根据该第一锥形部233a和第二锥形部233b的直径的变化,将辊2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图11的直径DA)变化为期望的值。再有,将辊241的外周连接的第二包围圆的直径(图10的直径DB)也随着心轴230的前后移动而同时变化,关于这点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如果将辊241设定为期望的值则放开壳体213。于是,此前被压缩的弹簧221伸展而将前帽214向前方按压,从而壳体213也一体地向前方移动,壳体213与大调整环212抵接而停止。在该状态下,壳体213的内设齿219及220分别与调整螺母211的外设齿217及大调整环212的外设齿218配合,而且大调整环212由键226和键槽来停止旋转,因此壳体213不会相对于心轴230旋转。这样,工具直径的调整完成。
另一方面,突出量调整机构203用于调整将球242的外周连接的第二包围圆的直径比将辊2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在径向伸出的量即突出量,如图9和图10所示,该突出量调整机构203构成为,具备:旋转自如地保持12个旋转体205的保持件204、用于调整保持件204的轴心方向的位置的小调整环(相当于本发明的调整环)206a、206b、206c、止动销207和垫片208。
保持件204由直径比心轴230的阶梯轴部234的直径稍大的圆筒状部件构成,在其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均等地排列配置有12个旋转体205。旋转体205呈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因此,在使保持件204在阶梯轴部234上沿轴向移动时,在图9的位置P,将旋转体205的外周连接的第三包围圆的直径(图10中的直径DC)发生变化。具体地,若使保持件204向抛光工具201的前端侧(图9中的左侧)移动则位置P处的直径DC变大,若使保持件204向抛光工具201的后端侧(图9中的右侧)移动则位置P处的直径DC变小。再有,位置P是在从球242的中心点向保持件204的中心轴引垂线时该垂线与保持件204的中心轴相交的位置。
这里,如从图10所知那样,由保持件204保持的旋转体205是与由框架240保持的球242配合的构成,因此在将旋转体205的外周连接的第三包围圆的直径DC增大时,球242通过旋转体205而在径向上突出(抬起)的量增大。这样,将球242的外周连接的第二包围圆的直径DB变大。另一方面,将辊2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DA不变,因此通过直径DC变大,而使直径DA和直径DB的差变大。也就是,球242的突出量变大。反之,在直径DC变小时,旋转体205所形成的球242向径向的抬起减小,因此直径DB变小,直径DA和直径DB之差变小。因此,球242的突出量变小。这样,可调整球242的突出量。
再有,旋转体205的锥角形成为与第一锥形部233a及第二锥形部233b的锥角相同。因此,若使心轴230在轴向上移动,则将辊2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DA和将球242的外周连接的第二包围圆的直径B以相同数值同时变化。此外,保持件204构成为,经止动销207而在阶梯轴部234上一体安装,在心轴230旋转时,保持件204随着该旋转而在框架240的内侧旋转。
而且,保持件204的轴向的位置可通过替换小调整环206a、206b、206c的安装位置来改变。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小调整环206a是环宽度t=1mm,小调整环206b是环宽度t=1.5mm,小调整环206c是环宽度t=2mm。例如,在想使球242的突出量即用(直径DB-直径DA)/2求出的数值为20μm的情况下,将t=1mm的小调整环206a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后端侧,将此外的小调整环206b、206c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前端侧即可。
此外,在想使球242的突出量为22.5μm的情况下,将t=1.5mm的小调整环206b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后端侧,将此外的小调整环206a、206c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前端侧即可。此外,在想使球242的突出量为25μm的情况下,将t=2mm的小调整环206c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后端侧,将此外的小调整环206b、206c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前端侧即可。
另外,在想使球242的突出量为27.5μm的情况下,将t=1.0mm的小调整环206a和t=1.5mm的小调整环206b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后端侧,将此外的小调整环206c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前端侧即可。另外,在想使球242的突出量为30μm的情况下,可将t=1.0mm的小调整环206a和t=2mm的小调整环206c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后端侧,将此外的小调整环206b安装在保持件204的前端侧即可。再有,小调整环的数量和环宽度当然也可根据所需规格来适当设定。
说明使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抛光工具201来在工件W的内周面成形凹痕用的作业工序。
调整工序
在调整工序中,首先,为了调整球242的突出量,而调整保持件204的轴向的位置。具体地,通过使球242的突出量为上述20μm、22.5μm、25μm、27.5μm、30μm中任一个,而将小调整环206a、206b、206c的位置适当地配置在保持件204的轴向的前后。通过该工序,完成球242的突出直径的调整。
其次,调整辊241的工具直径。具体地,使壳体213向心轴230的驱动侧即轴柄232侧移动,在向右旋转时直径扩大,在向左旋转时直径缩小,因此使壳体213向左右任一方向旋转进行工具直径的调整以成为期望工具直径。在使壳体213旋转到成为期望的工具直径的位置后,如果将手从壳体213放开,则通过弹簧221的作用力而使壳体213回到初期位置并将壳体213的旋转自动锁定。这样,将工具直径设置。而且,用测微计测定辊241的前端部,确认工具直径是否正确设置。
加工工序
在加工工序中,首先,在加工机安装轴柄232。而且,使抛光工具201移动到工件W的内周面中的应成形凹痕的地点。再有,抛光工具201所形成的工件W的加工长度仅通过改变加工机的行程控制的设定便能任意地设定。其次,在驱动加工机时,心轴230开始旋转。例如,在从前端侧观察使心轴230绕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辊241沿心轴230的外周面绕逆时针方向旋转(自转)。此时,由于工件W被固定,因此在辊241绕逆时针方向自转时,辊241沿工件W的内周面及心轴230的外周面绕顺时针方向公转。此时,由于在第一锥形部233a及第二锥形部233b的外周面没有凹凸,因此辊241不会在框架240的径向上进行出没动作。因此,作业者可稳定地进行辊241所进行的工件W的内周面的抛光加工。
另一方面,球242伴随心轴230的旋转的动作与辊241稍有不同。球242在沿保持件204的外周面(换言之,沿将旋转体205的外周连接的第三包围圆)绕逆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绕顺时针方向公转。如果球242在被夹在工件W的内周面和保持件204的外周面之间的状态下绕心轴230自转的同时公转,则球242交替地通过由保持件204保持的旋转体205和保持件204的外周面而进入。因此,球242通过保持件204的外周面和旋转体205的高低差而在框架240的径向上振动的同时沿工件W的内周面滚动。通过该球242的径向的出没动作,而在工件W的内周面成形凹痕。
再有,保持多个旋转体205的保持件204具备使球242在框架240的径向上出没的同时旋转的功能,因此相当于本发明的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第一锥形部233a及第二锥形部233b具备使辊241不在框架240的径向上出没地旋转的功能,因此相当于本发明的滚动体旋转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保持旋转体205的保持件204与第一锥形部233a及第二锥形部233b,来构成本发明的凹痕调整机构。
工具收回/卸下工序
在工具收回/卸下工序中,首先,使抛光工具201移动到从工件W的内周面脱离的位置。此时,抛光工具201通过与工件W的内周面的摩擦力(阻力)而使弹簧221弯曲,框架240相对地向心轴230的前方移动。于是,将辊241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DA的值即工具直径自动缩小。因此,在使抛光工具201回到原位置的工序中,不会重复地成形凹痕。而且,在抛光工具201回到原位置时,如果从加工机卸下该抛光工具201,则凹痕成形涉及的作业工序结束。
图12(a)表示如上述那样成形的凹痕的形状。与之相对,图12(b)中表示使用现有的抛光工具成形的凹痕的形状。如从比较该图12(a)和(b)所知那样,根据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201,即使是相同的工具直径,也可调整球242的突出量,因此可调整凹痕的深度。
即,根据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201,通过调整球242的突出量,而可成形符合使用条件的适当的凹痕形状。因此,工件W的内周面可得到良好的润滑特性。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201,通过喷丸效果,来使工件W的内周面的表面硬度上升,并且可对加工表面施加压缩剩余应力,因此加工表面的疲劳强度提高。此外,通过采用使用球242来作为按压体的结构,例如,在与工件W的内周面相交的方向上形成油孔的情况下,球242与油孔周围的边缘部碰撞或按压,因此也可同时进行在油孔的边缘部形成的飞边的去除。
另外,根据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201,由于夹着球242而在前端侧和后端侧设置有辊241,因此即使在工件W的内周面上具有切口的情况下,也可使前端侧的辊241或后端侧的辊241的至少任一个与工件W的内周面接触,因此可维持框架240的行星运动,并成形凹痕。
其次,对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抛光工具201的变形例1~2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抛光工具201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这里的说明。首先,图13是变形例1涉及的抛光工具301。该变形例301的特征在于采用在比球242靠前端侧不设置辊241的构成的方面。即使是该结构,在工件W的内周面存在切口的情况下,也能使配置在比球242靠后端侧的辊241与工件W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维持框架240的行星运动,并成形凹痕。
此外,图14表示变形例2涉及的抛光工具401。该变形例2的特征在于采用在比球242靠后端侧不设置辊241的结构的方面。即使是该结构,在工件W的内周面存在切口的情况下,也能使配置在比球242靠前端侧的辊241与工件W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维持框架240的行星运动,并成形凹痕。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变形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可适当地变更并实施。
Claims (9)
1.一种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具有将后端侧安装在加工机上使其旋转的心轴、和旋转自如地外嵌在该心轴的前端侧且保持从动于上述心轴的旋转的滚动体及按压体的筒状框架,通过将上述框架插入工件的内周面并使上述心轴旋转,从而在上述工件的内周面成形凹痕,其特征在于,
上述心轴具备:
滚动体旋转部,其使上述滚动体不向上述框架的径向出没地旋转;以及
凹痕调整机构,其使上述按压体向上述框架的径向出没并且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架的同一圆周上,交替地留有间隔配置作为上述滚动体的多个辊和作为上述按压体的多个球,并且上述辊配置成其轴心与上述框架的轴心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上述辊的长度超过上述球的直径,
上述心轴在其前端侧形成越往前端直径越缩小的锥形部,
上述锥形部在其外周面具有作为上述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第一区域、和隔着该第一区域而在上述心轴的轴心方向两侧形成的作为上述滚动体旋转部的第二区域,
在上述第一区域,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平坦部,其剖面呈多边形形状,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区域的剖面呈圆形状,
上述平坦部的长度超过上述球的直径且小于上述辊的长度,
在上述心轴上安装上述框架时,上述辊不与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平坦部接触而与上述第二区域接触,另一方面,上述球构成为仅与上述第一区域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架的同一圆周上,交替地留有间隔配置作为上述滚动体的多个辊和作为上述按压体的多个特殊辊,而且上述辊及上述特殊辊配置成各自的轴心均为与上述框架的轴心方向相同的方向,
上述特殊辊具有绕轴心旋转的环和保持该环的销,并且上述环呈其外周面尖的尖锐形状,
上述辊的长度超过上述环的厚度,
上述心轴在其前端侧形成越往前端直径越缩小的锥形部,
上述锥形部在其外周面具有作为上述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第一区域、和隔着该第一区域而在上述心轴的轴心方向两侧形成的作为上述滚动体旋转部的第二区域,
在上述第一区域,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平坦部,其剖面呈多边形形状,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区域的剖面呈圆形状,
上述平坦部的长度超过上述环的厚度且小于上述辊的长度,
在上述心轴上安装上述框架时,上述辊不与上述第一区域的上述平坦部接触而与上述第二区域接触,另一方面,上述环构成为仅与上述第一区域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工具直径调整机构,该工具直径调整机构调整将上述多个辊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即工具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架的第一圆周上,相互留有间隔地配置作为上述滚动体的多个辊,并且上述辊配置成其轴心为与上述框架的轴心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从上述第一圆周向上述框架的轴心方向离开的上述框架的第二圆周上,互相留有间隔地配置作为上述按压体的多个球,
上述心轴具有越往前端直径越缩小地形成且作为上述滚动体旋转部的锥形部、和比该锥形部低一段的阶梯轴部,
在上述阶梯轴部,外嵌保持从动于上述心轴的旋转的多个旋转体的、作为上述按压体出没旋转部的保持件,
上述保持件以如下方式保持上述多个旋转体:在同一圆周上互相留有间隔而且各上述旋转体的一部分从上述保持件的外表面突出,
在上述心轴上安装上述框架时,上述辊不与上述锥形部接触,且上述球构成为与保持上述多个旋转体的保持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
工具直径调整机构,其调整将上述多个辊的外周连接的第一包围圆的直径即工具直径;以及
突出量调整机构,其调整将上述多个球的外周连接的第二包围圆比上述第一包围圆在上述框架的径向上伸出的量即突出量,
上述突出量调整机构形成为,在相同的上述工具直径中能将上述突出量调整为不同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具直径调整机构形成为,通过使上述多个辊及上述多个球在上述径向上同时移动,从而不改变上述突出量便能进行上述工具直径的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量调整机构具有外嵌在上述阶梯轴部且将上述保持件的轴心方向的位置调整为预定位置的多个调整环,
上述旋转体呈随着其外周面朝向前端侧而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
将上述多个旋转体的外周连接的第三包围圆的直径根据上述保持件的轴心方向的位置而变化,
再有,构成为通过改变上述保持件的轴心方向的位置,来进行上述突出量的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凹痕成形抛光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锥形部的锥角和上述旋转体的锥角设定为相同角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90191 | 2010-12-27 | ||
JP2010290191A JP5221635B2 (ja) | 2010-12-27 | 2010-12-27 | ディンプル成形バニシング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4770A CN102554770A (zh) | 2012-07-11 |
CN102554770B true CN102554770B (zh) | 2014-08-13 |
Family
ID=46315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41427.1A Active CN102554770B (zh) | 2010-12-27 | 2011-12-26 | 凹痕成形抛光工具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31320B2 (zh) |
JP (1) | JP5221635B2 (zh) |
KR (1) | KR101371578B1 (zh) |
CN (1) | CN102554770B (zh) |
DE (1) | DE10201108919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24570B2 (ja) * | 2012-02-22 | 2014-11-12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ディンプル成形バニシング工具、及びディンプル成形バニシング方法 |
JP5906117B2 (ja) * | 2012-03-29 | 2016-04-20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ディンプル成形バニシング工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
JP6012104B2 (ja) * | 2012-12-18 | 2016-10-25 |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バニシ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ニシング方法 |
JP6712113B2 (ja) * | 2017-08-23 | 2020-06-17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内面仕上げツール |
CN107687833A (zh) * | 2017-09-13 | 2018-02-13 | 苏州迈客荣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轴系零件的测微仪 |
DE102019111784A1 (de) * | 2019-05-07 | 2020-11-12 | Gühring KG | Rollierwerkzeug zur Bearbeitung einer Werkstückoberfläch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96483A (en) * | 1971-01-21 | 1972-10-10 | Textr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ishing an antifriction-bearing raceway |
DE2209234B2 (de) * | 1972-02-26 | 1977-04-14 | Wilhelm Hegenscheidt, Gmbh, 5140 Erkelenz | Verfahren zum abtransport von spaenen aus dem arbeitsbereich eines werkzeuges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
US5522124A (en) * | 1994-05-18 | 1996-06-04 | Cogsdill Tool Products, Inc. | Roller burnishing apparatus having directly driven, coaxially disposed burnishing head assembly |
CN2790673Y (zh) * | 2004-07-27 | 2006-06-28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薄壁件抛光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34443A (en) * | 1975-01-03 | 1976-01-27 | Keen David P | Peening tool |
US4527929A (en) * | 1980-09-02 | 1985-07-09 | Dickinson Lawrence C | Roller-guided cutting tool |
DE3324494C1 (de) * | 1983-07-07 | 1984-10-25 | Wilhelm Hegenscheidt Gmbh, 5140 Erkelenz | Walzwerkzeug |
JPS6225151U (zh) * | 1985-07-26 | 1987-02-16 | ||
JPH07290357A (ja) * | 1994-04-22 | 1995-11-07 | Nippon Densan Corp | 溝付きスリーブ軸受の製造工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溝付きスリーブ軸受の製造方法 |
JP3245638B2 (ja) * | 1996-08-28 | 2002-01-15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ローラバニシング装置 |
JP3809060B2 (ja) * | 2000-10-24 | 2006-08-16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ローラバニシングツール |
JP2003159648A (ja) * | 2001-11-22 | 2003-06-03 | Sugino Mach Ltd | バニシングツール |
JP4697393B2 (ja) * | 2004-04-28 | 2011-06-08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円形穴の加工装置及び加工方法 |
JP4575899B2 (ja) * | 2006-05-09 | 2010-11-04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ディンプル形成バニシング工具および加工方法 |
JP5352177B2 (ja) * | 2008-10-14 | 2013-11-27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複合加工工具 |
JP5123819B2 (ja) * | 2008-10-24 | 2013-01-23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平面用ディンプル成形工具 |
JP5261135B2 (ja) * | 2008-10-29 | 2013-08-14 | 株式会社スギノマシン | ディンプル形成バニシング工具及びディンプル形成方法 |
-
2010
- 2010-12-27 JP JP2010290191A patent/JP52216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2-15 US US13/326,968 patent/US89313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20 DE DE102011089190A patent/DE102011089190A1/de active Pending
- 2011-12-26 CN CN201110441427.1A patent/CN102554770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27 KR KR1020110143519A patent/KR10137157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96483A (en) * | 1971-01-21 | 1972-10-10 | Textr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nishing an antifriction-bearing raceway |
DE2209234B2 (de) * | 1972-02-26 | 1977-04-14 | Wilhelm Hegenscheidt, Gmbh, 5140 Erkelenz | Verfahren zum abtransport von spaenen aus dem arbeitsbereich eines werkzeuges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
US5522124A (en) * | 1994-05-18 | 1996-06-04 | Cogsdill Tool Products, Inc. | Roller burnishing apparatus having directly driven, coaxially disposed burnishing head assembly |
CN2790673Y (zh) * | 2004-07-27 | 2006-06-28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薄壁件抛光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35837A (ja) | 2012-07-19 |
KR101371578B1 (ko) | 2014-03-10 |
CN102554770A (zh) | 2012-07-11 |
JP5221635B2 (ja) | 2013-06-26 |
DE102011089190A1 (de) | 2012-06-28 |
US8931320B2 (en) | 2015-01-13 |
US20120160005A1 (en) | 2012-06-28 |
KR20120074256A (ko) | 2012-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4770B (zh) | 凹痕成形抛光工具 | |
US5339523A (en) | Method of machining sleeve bearing | |
JP4575899B2 (ja) | ディンプル形成バニシング工具および加工方法 | |
CN107052898B (zh) | 零件位置快速调整装置 | |
EP3446832B1 (en) | Inner surface finishing tool | |
JP6122760B2 (ja) | ディンプル成形バニシング工具、工作機械及びディンプル・バニシング加工方法 | |
CN200988134Y (zh) | 可调式回转曲面滚压装置 | |
WO2005032762A1 (ja) | 円錐ころ軸受と円錐ころ加工方法 | |
US20160074928A1 (en) | Hub uni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 |
CN103286665B (zh) | 凹痕成型抛光工具和凹痕成型抛光方法 | |
JP4285008B2 (ja) | 表面加工装置 | |
JP5289135B2 (ja) | 内径研削工具 | |
CN212420314U (zh) | 内孔滚压工具 | |
JP5906117B2 (ja) | ディンプル成形バニシング工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 |
CN111940994A (zh) | 内孔滚压工具 | |
WO2015050144A1 (ja) | 円すいころ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すいころ軸受 | |
JP5637472B2 (ja) | 両頭円すいころ軸受用の両頭円すいころの製造方法 | |
WO2012053455A1 (ja) | 円筒内面部の加工方法および中ぐり工具 | |
CN103878691B (zh) | 一种盲端薄壁套类零件的弹性夹具 | |
CN114193317B (zh) | 一种x射线管转子芯轴滚道超精装置及超精方法 | |
CN212311327U (zh) | 一种便于加工圆筒类工件的滚压头 | |
CN216830238U (zh) | 一种浮动式x射线管转子芯轴滚道抛光装置 | |
JP3700222B2 (ja) | バニシ仕上加工方法 | |
CN209830863U (zh) | 数控刮削滚光机刀具 | |
CN108098516B (zh) | 一种圆柱顶尖在机修研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