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2524A - 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2524A
CN102552524A CN2012100072551A CN201210007255A CN102552524A CN 102552524 A CN102552524 A CN 102552524A CN 2012100072551 A CN2012100072551 A CN 2012100072551A CN 201210007255 A CN201210007255 A CN 201210007255A CN 102552524 A CN102552524 A CN 102552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mor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part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72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建华
郭刚
范忠泽
孙珏
李琦
韩建宏
梁芳
张勇
张晓晓
李朝衡
成玲玲
陆文秀
余倩云
陈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TUO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2100072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25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2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2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组合物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黄芪12-24份、肉桂3-6份、红参6-12份、茯苓9-18份、白术9-18份、炙甘草3-6份、熟地黄12-24份、白芍9-18份、川芎6-12份、当归9-18份。本发明也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药材洗净,除肉桂之外的其它9味药加水浸泡0.5-1h,再和肉桂一起用水煎煮2-4次,每次1.5-3h,各次所得药液分别过滤,然后将滤液合并,再次过滤,最后浓缩成生药含量为1.56-3.12g/ml的药液。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同时能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

Description

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肿瘤治疗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体地,涉及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手术是恶性实体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一个世纪前的研究即发现,手术切除可能并不总是有益,原发瘤的切除可加速转移灶的发展。Ehrlich等发现在双侧接种肉瘤大鼠模型中,次后接种的肿瘤生长明显滞后于先前接种(原发)的肿瘤。Marie 等则在实验中发现,接种的肿瘤如果任其自然生长,极少发生自发转移,但如对原发瘤进行不全切除,则常导致转移的发生。半个世纪前对原发瘤切除与自发转移瘤的研究发现,切除原发瘤的小鼠转移的发生率与转移数目要比未切除组低,但同时发现,切除组转移灶比对照组大。临床研究也发现,对部分患者来说,手术对已有可见或不可见转移灶,也可促进转移灶的发展。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可降低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率,但由于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引起出血以及其它毒副作用等,围手术期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肿瘤围手术期微小残留灶的中草药内服药,在减少毒副作用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黄芪12-24份、肉桂3-6份、红参6-12份、茯苓9-18份、白术9-18份、炙甘草3-6份、熟地黄12-24份、白芍9-18份、川芎6-12份、当归9-18份。
本发明也提供了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将药材洗净,除肉桂之外的其它9味药加水浸泡0.5-1 h,再和肉桂一起用水煎煮2-4次,每次1.5-3 h,各次所得药液分别过滤,然后将滤液合并,再次过滤,最后浓缩成生药含量为1.56 -3.12g/ml的药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上述的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的抗肿瘤药物的给药途径为内服。
上述的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的抗肿瘤药物的制剂形式包含胶囊、片剂和口服液。
本药配方各药药理方解及君臣佐使如下:
红参补气,熟地黄补血,气血双补,共为君药。
白术补气健脾,助红参益气补脾,当归养血和营,助熟地黄补益阴血,共为臣药。
茯苓健脾和中,白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黄芪助正气,固卫益气之功更强,肉桂温血脉,行气和营之功更盛,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通过对80只BALB/c小鼠应用本药治疗观察效果如下:用药后,原发肿瘤切除后,皮下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平均转移瘤体积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明显降低;肝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平均肝转移结节数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明显降低;切口移植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平均转移瘤体积为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明显降低。中药组合物组在皮下、肝脏、切口转移瘤模型中,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中药组合物组肿瘤组织Ki67明显降低,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表达越多说明癌细胞增殖越活跃;TUNEL法,即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介导的核苷酸(dUTP)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所得结果明显增高;MVD(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所得MVD是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标记瘤体内微血管,然后计数其单位面积中的微血管数,可较为直观地判断肿瘤的血管形成能力。ELISA检测显示,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中药组合物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上调ES(内皮抑素)的表达,VEGF能诱导血管生成,ES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是能够有效治疗肿瘤围手术期微小残留灶的口服药。依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益气补血,扶正固本之方,药性温和,无明显毒副作用。同时,该中药组合物对小鼠结肠癌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能够降低VEGF及上调ES的水平,减少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结肠癌患者在原发瘤切除后,及时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对抑制临床或亚临床转移灶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原发瘤切除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皮下转移瘤生长的影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原发瘤切除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切口种植瘤生长的影响示意图。
图3为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以及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组小鼠治疗后转移瘤情况(HE×1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3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材组成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3所采用的原料药材及用量(按重量份数计)。
组分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黄芪 12份 15份 24份
肉桂 6份 4份 3份
红参 12份 8份 6份
茯苓 18份 12份 9份
白术 9份 10份 18份
炙甘草 3份 4份 6份
熟地黄 12份 24份 16份
白芍 9份 14份 18份
川芎 10份 12份 6份
当归 18份 15份 9份
实施例1~3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实施例1:按上述配方量将所有药材洗净,除肉桂之外的其它9味药加水浸泡0.5h,再和肉桂一起用水煎煮2次,每次1.5h,过滤后将2次滤液合并,再次过滤,然后浓缩成生药含量为1.56g/ml的药液。
实施例2:按上述配方量将所有药材洗净,除肉桂之外的其它9味药加水浸泡1h,再和肉桂一起用水煎煮3次,每次2h,过滤后将3次滤液合并,再次过滤,然后浓缩成生药含量为2.08g/ml的药液。
实施例3:按上述配方量将所有药材洗净,除肉桂之外的其它9味药加水浸泡1h,再和肉桂一起用水煎煮4次,每次3h,过滤后将4次滤液合并,再次过滤,然后浓缩成生药含量为3.12g/ml的药液。
将上述实施例1~3所得的中药组合物分别进行如下动物试验,并以实施例1所得的试验结果为例,来对该中药组合物抑制肿瘤围手术期微小残留灶的效果及机理进行详细说明。
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制作及分组给药。
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以适当的浓度混悬在磷酸缓冲盐(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中,制成单细胞悬液,台盼蓝检测活细胞数大于95%。取0.2 ml悬液(约含5×106个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腋部皮下视作原发瘤。当皮下肿瘤生长至500 mm3左右时,在小鼠对侧腋部皮下接种细胞悬液(浓度同上)。3 d后,随机选取20只小鼠切除原发瘤,分为原发瘤切除组及中药组合物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原发瘤未切除组。原发瘤切除组和原发瘤未切除组分别灌注生理盐水0.4 ml/d,中药组合物组灌注中药组合物0.4 ml/d,连续治疗10 d,分别在给药后2、4、6、8、10天用卡钳法测定肿瘤大小并计算肿瘤体积(tumor volume, TV),计算公式为:TV=π/6ab2,其中a、b分别表示瘤体的最大径和最小径。第11天摘除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剥离转移瘤体,固定于10%福尔马林液,48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如下:各组小鼠初次接种CT-26细胞后7~10 d皮下全部成瘤,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治疗10 d后,原发瘤切除组10只小鼠,均出现皮下转移瘤,转移瘤发生率100%,第10 d平均转移瘤大小为241.20±63.17 mm3;原发瘤未切除组10只小鼠中,有8只出现皮下转移瘤,转移瘤发生率80%,第10 d平均转移瘤大小为142.15±41.23 mm3;中药组合物组10只小鼠中,有5只出现皮下转移瘤,转移瘤发生率50%,第10 d平均转移瘤大小为118.66 ±79.40 mm3。第11 d,处死小鼠,游标卡尺测量皮下转移瘤大小,中药组合物组皮下转移瘤体积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及原发瘤未切除组(P<0.01),参见图1所示。
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的制作及分组给药。
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以适当的浓度混悬在PBS中,制成单细胞悬液,台盼蓝检测活细胞数大于95%。取0.2 ml悬液(约含5×106个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腋部皮下视作原发瘤。当皮下肿瘤生长至500 mm3左右时,1%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四肢,无菌条件下中线切口部位行剖腹术,切开腹壁和腹膜,暴露十二指肠,用1 ml注射器(接29号针头)经门静脉注射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浓度为3×106/ml,每只0.1 ml,针头取出后用无菌可吸收棉条置于注射位置,防止出血和肿瘤细胞溢出。3 d后,随机选取20只小鼠切除原发瘤,分为原发瘤切除组及中药组合物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原发瘤未切除组。原发瘤切除组和原发瘤未切除组组分别灌注生理盐水0.4 ml/d,中药组合物组灌注中药组合物0.4 ml/d,连续治疗10 d,第11 d摘除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剥出肝脏,在4倍立体显微镜下对肝表面转移灶计数并称取肝质量,取肝脏固定于10%福尔马林液,48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如下:各组小鼠初次接种CT-26细胞后7~11 d皮下全部成瘤,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治疗10 d后,原发瘤切除组10只小鼠,均出现肝转移灶,转移瘤发生率100%,平均肝转移结节数为84.7±5.50个;原发瘤未切除组10只小鼠中,有5只出现肝转移灶,转移瘤发生率50%,平均肝转移结节数为30.4±5.17个;中药组合物组10只小鼠中,有4只出现肝转移灶,转移瘤发生率40%,平均肝转移结节数为18.25±5.12个。第11 d,处死小鼠,肝脏称重,中药组合物组肝转移灶数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及原发瘤未切除组(P<0.01),原发瘤未切除组肝转移灶数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中药组合物组肝质量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原发瘤未切除组肝质量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01),见表2所示。
表2.各组小鼠治疗后肝脏转移瘤数及肝脏质量(                                                
Figure 2012100072551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 n=10,即每组取样10个)。
组别 肝脏转移瘤数 肝脏质量 (g)
原发瘤切除组 84.70±5.50 5.04±0.28
原发瘤未切除组 30.40±5.17 2.55±0.44
中药组合物组 18.25±5.12 2.60±0.48
小鼠结肠癌切口种植瘤模型的制作及分组给药。
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以适当的浓度混悬在PBS中,制成单细胞悬液,台盼蓝检测活细胞数大于95%。取0.2ml悬液(约含5×106个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腋部皮下视作原发瘤。当皮下肿瘤生长至500mm3左右时,在无菌条件下切除原发肿瘤并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缝合伤口,3天后,在伤口处注射细胞悬液(浓度同上)。3 d后创面结痂愈合,切除小鼠原发瘤,随机分为原发瘤切除组及中药组合物组,每组10只。原发瘤切除组灌注生理盐水0.4 ml/d,中药组合物组灌注中药组合物0.4 ml/d,连续治疗10 d,分别在给药后2、4、6、8、10天用卡钳法测定切口种植瘤的大小并计算肿瘤的体积TV,计算公式为:TV=π/6ab2,其中a、b分别表示瘤体的最大径和最小径。第11 d摘除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剥离转移瘤体,固定于10%福尔马林液,48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如下:各组小鼠初次接种CT-26细胞后7~10 d皮下全部成瘤,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治疗10 d后,原发瘤切除组10只小鼠,均出现切口种植瘤,转移瘤发生率100%,第10 d平均种植瘤大小为2687.61±1857.14 mm3;中药组合物组10只小鼠中,有3只出现切口种植瘤,转移瘤发生率30%,第10天平均种植瘤大小为1020.02±324.31 mm3。第11 d,处死小鼠,游标卡尺测量切口种植瘤大小,中药组合物组移植瘤体积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02)。参见图2所示。
肿瘤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
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瘤和小鼠结肠癌切口种植瘤三种模型,每种模型各取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以及中药组合物组的小鼠肿瘤组织块,经40 g/L甲醛溶液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取完整的组织蜡块以最大面积5 μm厚切片。在100倍光镜下随机选择3个高倍视野进行拍照,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Image Pro Plus6.0的辅助下观察肿瘤组织及血管形态学。
每种肿瘤模型的每组切片各取一张照片,如图3所示,A为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B为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C为小鼠结肠癌切口种植瘤模型。观察结果显示,原发瘤切除组及原发瘤未切除组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紧密,核质比增大,肿瘤实质和间质分界不清,细胞形状不规则,病理性核分裂相多见。肿瘤间质内可见新生血管,但基底膜不完整,偶见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形成癌栓。中药组合物组肿瘤组织排列疏松,瘤灶内出现片状坏死,位于组织中心有许多空隙,其间可见蛋白样物质及细胞碎片,并可见血管轮廓被破坏。
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34、Ki67表达。
取存档蜡块制成4 μm连续切片,二甲苯、梯度乙醇脱蜡水化,将切片依次经阻断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清除、0.01 mol/L枸橼酸缓冲液抗原修复、正常血清封闭、抗体结合、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e, DAB)染色、蒸馏水洗涤,再经苏木素衬染,烟酸酒精分化,稀氨水蓝化,递增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常规树脂封片。所用一抗为1:50稀释的山羊抗小鼠CD34mAb、Ki67单克隆抗体工作液,二抗为1:200生物素标记(针对Ki67二抗为1:100快捷型酶标羊抗鼠IgG聚合物),显色时加入1:200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的检测方法按Weidner的方法进行,CD34阳性以血管内皮细胞呈棕色或棕黄色染色为标准,切片在100倍光镜下观察整张切片的血管分布情况,确定肿瘤区域内微血管分布最高密度的5个区域,在200倍光镜下计数不重复视野中被CD34染成棕黄色的微血管数,取5个区域的平均值作为MVD。每个与邻近微血管明显分离的阳性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簇都视为独立的微血管;只要结构不相连,其分支结构也计作一个血管计数。Ki67以细胞核染色呈棕褐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例标本观察10个高倍视野,计算其中Ki67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 Ki67-LI)。
结果如下。
1.     中药组合物抑制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的血管密度。
各组小鼠治疗后转移瘤微血管密度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镜下可见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呈棕色或棕黄色染色。结肠癌皮下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微血管新生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且微血管分布较稀疏,原发瘤未切除组微血管新生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微血管新生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原发瘤未切除组微血管新生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结肠癌切口种植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微血管新生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见表3所示。
表3:各组小鼠治疗后转移瘤细胞CD34表达水平(MVD)(
Figure 751522DEST_PATH_IMAGE001
±
Figure 2012100072551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 n=10)。
组别 皮下转移瘤模型MVD 肝转移瘤模型MVD 切口种植瘤模型MVD
原发瘤切除组 121.50±7.38 114.30±8.69 131.10±10.97
原发瘤未切除组 63.87±6.74 42.60±8.42 ---
中药组合物组 35.80±7.39 30.40±4.71 51.33±8.14
 2.     中药组合物抑制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的细胞增殖。
各组小鼠治疗后转移瘤Ki67表达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Ki67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染色阳性呈棕褐色或棕黄色颗粒。结肠癌皮下转移瘤模型中,治疗后中药组合物组细胞核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原发瘤未切除组细胞核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01)。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细胞核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及原发瘤未切除组(P<0.01)。结肠癌切口种植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细胞核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见表4所示。
表4:各组小鼠治疗后转移瘤细胞Ki67表达水平(
Figure 294761DEST_PATH_IMAGE001
±
Figure 261449DEST_PATH_IMAGE002
, n=10)。
组别 皮下转移瘤模型Ki67-LI (%) 肝转移瘤模型Ki67-LI (%) 切口种植瘤模型Ki67-LI (%)
原发瘤切除组 61.20±6.64 65.30±5.96 67.80±6.61
原发瘤未切除组 28.00±5.17 64.30±5.96 ---
中药组合物组 30.00±4.08 26.00±4.18 43.33±5.50
 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
取存档蜡块制成4 μm连续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光镜下观察切片的染色反应,结果判断标准为以细胞核有明显棕黄色为阳性细胞,计数细胞数不少于1 000个,计算TUNEL阳性标记指数(TUNEL labeling index, TUNEL-LI),即凋亡指数,TUNEL-LI = (表达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100%。
结果显示,中药组合物促进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的细胞凋亡,各组小鼠治疗后转移瘤细胞凋亡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镜下可见凋亡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呈棕色,为类圆形、新月形或不规则形,固缩核分解碎裂形成凋亡小体。结肠癌皮下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及原发瘤未切除组(P<0.01)。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及原发瘤未切除组(P=0.001)。结肠癌切口种植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01),见表5所示。
表5:各组小鼠治疗后转移瘤细胞凋亡TUNEL表达水平(±, n=10)。
组别 皮下转移瘤模型TUNEL 肝转移瘤模型TUNEL 切口种植瘤模型TUNEL
原发瘤切除组 6.40±3.13 9.90±2.88 11.80±3.11
原发瘤未切除组 8.12±2.41 12.35±2.99 ---
中药组合物组 26.80±3.27 30.30±5.39 25.00±3.46
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AS、ES水平。
将经眼球静脉丛取出的各组小鼠血液样本,4 ℃保存过夜后10 000g离心10 min,收集上清(血清),采用小鼠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血清VEGF、AS、ES表达情况,具体检测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VEGF、AS、ES的测定分别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标准试剂所得到的标准曲线进行测定,计算出各检测孔中的浓度值。
结果如下。
1.中药组合物对小鼠血清中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治疗10天后,结肠癌皮下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血清VEGF的浓度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原发瘤未切除组血清VEGF的浓度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及原发瘤切除组血清VEGF的浓度低于原发瘤切除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肠癌切口种植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血清VEGF的浓度明显低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见表6所示。
表6:各组小鼠治疗后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
Figure 44226DEST_PATH_IMAGE001
±
Figure 311259DEST_PATH_IMAGE002
, n=10)。
组别 皮下转移瘤模型VEGF(pg/L) 肝转移瘤模型VEGF(pg/L) 切口种植瘤模型VEGF(pg/L)
原发瘤切除组 142.98±26.73 116.50±13.12 130.29±36.61
原发瘤未切除组 86.11±16.16 84.95±18.13 ---
中药组合物组 70.91±18.10 85.75±12.10 68.00±17.00
2.中药组合物对小鼠血清中血管抑素AS表达水平的影响。
治疗10天后,结肠癌皮下转移瘤模型中,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中药组合物组三者对AS的作用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中,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中药组合物组三者对AS的作用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肠癌切口种植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血清AS的浓度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见表7所示。
表7:各组小鼠治疗后血清中AS表达水平(
Figure 447842DEST_PATH_IMAGE001
±
Figure 742819DEST_PATH_IMAGE002
, n=10)。
 
组别 皮下转移瘤模型AS(ng/L) 肝转移瘤模型AS(ng/L) 切口种植瘤模型AS(ng/L)
原发瘤切除组 1899.19±58.15 1897.90±203.24 1964.56±110.15
原发瘤未切除组 1867.91±107.66 1898.38±262.97 ---
中药组合物组 1859.16±117.89 1834.92±218.80 2412.42±139.12
3.中药组合物对小鼠血清中内皮抑素ES表达水平的影响。
治疗10天后,结肠癌皮下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血清ES的浓度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 (P<0.01)。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血清ES的浓度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1)及原发瘤未切除组(P<0.05)。结肠癌切口种植瘤模型中,中药组合物组血清ES的浓度明显高于原发瘤切除组(P<0.05),见表8所示。
表8:各组小鼠治疗后血清中ES表达水平(
Figure 923134DEST_PATH_IMAGE001
±
Figure 677463DEST_PATH_IMAGE002
, n=10)。
组别 皮下转移瘤模型ES(ng/L) 肝转移瘤模型ES(ng/L) 切口种植瘤模型ES(ng/L)
原发瘤切除组 93.44±8.10 77.78±17.83 115.99±26.76
原发瘤未切除组 119.12±28.10 69.19±21.66 ---
中药组合物组 145.86±43.81 113.80±47.20 146.91±41.32
以上各实施例中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
Figure 352158DEST_PATH_IMAGE001
±
Figure 501642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先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均数,再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分析每两组之间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本发明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益气补血,扶正固本之方,红参、熟地黄为君药,白术、当归为臣药,茯苓、白芍、川芎、黄芪、肉桂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对小鼠结肠癌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降低VEGF及上调ES的水平,减少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我们认为结肠癌患者在原发瘤切除后,及时应用该中药组合物治疗肿瘤围手术期微小残留灶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5)

1.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黄芪12-24份、肉桂3-6份、红参6-12份、茯苓9-18份、白术9-18份、炙甘草3-6份、熟地黄12-24份、白芍9-18份、川芎6-12份、当归9-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将药材洗净,除肉桂之外的其它9味药加水浸泡0.5-1 h,再和肉桂一起用水煎煮2-4次,每次1.5-3 h,各次所得药液分别过滤,然后将滤液合并,再次过滤,最后浓缩成生药含量为1.56 -3.12g/ml的药液。
3.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肿瘤药物的给药途径为内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肿瘤药物的制剂形式包含胶囊、片剂和口服液。
CN2012100072551A 2012-01-11 2012-01-11 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Pending CN1025525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72551A CN102552524A (zh) 2012-01-11 2012-01-11 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72551A CN102552524A (zh) 2012-01-11 2012-01-11 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2524A true CN102552524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399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72551A Pending CN102552524A (zh) 2012-01-11 2012-01-11 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252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5393A (zh) * 2012-12-03 2014-06-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中药复方及其应用
CN103893518A (zh) * 2014-04-28 2014-07-02 房良华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73910A (zh) * 2015-06-17 2015-09-02 陈淑真 一种缓解结肠腺鳞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70273A (zh) * 2018-01-25 2018-05-01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一种通过nkg2d活化nk细胞的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453276A (zh) * 2018-12-21 2019-03-12 黄军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2992A (zh) * 2005-02-23 2005-10-19 宋世伟 一种补益气血、温阳健脾十味扶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24012A (zh) * 2005-12-23 2006-08-30 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十全大补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73568A (zh) * 2009-01-12 2010-07-14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温补气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2992A (zh) * 2005-02-23 2005-10-19 宋世伟 一种补益气血、温阳健脾十味扶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24012A (zh) * 2005-12-23 2006-08-30 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十全大补快速分散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73568A (zh) * 2009-01-12 2010-07-14 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温补气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5393A (zh) * 2012-12-03 2014-06-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中药复方及其应用
CN103893518A (zh) * 2014-04-28 2014-07-02 房良华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73910A (zh) * 2015-06-17 2015-09-02 陈淑真 一种缓解结肠腺鳞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70273A (zh) * 2018-01-25 2018-05-01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一种通过nkg2d活化nk细胞的中药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453276A (zh) * 2018-12-21 2019-03-12 黄军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2524A (zh) 用于抑制肿瘤残留灶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US20210346452A1 (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tumours,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02058805B (zh) 用于防治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口服药物
CN101293063B (zh)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152510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551402C (zh) 治疗乳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95337B (zh) 党参黄芪组合物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制药用途
CN114306447B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512870B (zh) 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13145A (zh) 细锥香茶菜乙素在制备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产品中的应用
CN106389764B (zh)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6038637A (zh)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组合物
CN102631518B (zh) 一种治疗血癌的新药
Wang et al. Combina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and shengbai decoction has synergistic effect against melanoma
CN101700394B (zh) 一种治疗大肠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0436A (zh) 一种治疗不孕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3961638A (zh) 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的新用途
CN105521327B (zh) 预防和/或治疗酒精性肝病或肝癌的药物组合物
CN115969908B (zh) 一种治疗卵巢癌且逆转顺铂耐药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9847039B (zh)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8175779A (zh) 黄芪与当归的萃取物用于治疗肺癌及降低抗癌药剂副作用的用途
CN100528191C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CN105708940A (zh) 中药黄连与吴茱萸的提取物联合5-氟尿嘧啶在制备治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1721612A (zh) 一种升高白细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98999B (zh) 妇科再造制剂在制备防治肿瘤及其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