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1462A - 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1462A
CN102551462A CN2011103292648A CN201110329264A CN102551462A CN 102551462 A CN102551462 A CN 102551462A CN 2011103292648 A CN2011103292648 A CN 2011103292648A CN 201110329264 A CN201110329264 A CN 201110329264A CN 102551462 A CN102551462 A CN 102551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heat
double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approach
insulation double
urceo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92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1462B (zh
Inventor
澁木收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VENSEV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VENSEV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VENSEV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VENSEV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51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1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1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1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 Solid-Phase Diffusi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商品价值极高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该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将金属制的内筒(2)隔着空间部(S)配设于金属制的外筒(1)内并使所述外筒(1)与所述内筒(2)之间的空间部(S)为真空隔热空间部,其中,一边利用真空加热炉(6)对由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构成的被处理体(3)进行加热,一边对该被处理体(3)的所述空间部(S)抽气且将抽气孔真空密封,此后,向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从而在所述被处理体(3)的表面形成氮化部(10),对该氮化部(10)进行研磨。

Description

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注入啤酒等饮料的容器,迄今为止提出有玻璃制、陶制等各种材料的容器,本申请人提出有日本特开2003-129291号公开的金属制(钛制)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9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对该金属制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开发,结果开发出了能够提供商品价值极高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划时代的制造方法。
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主旨。
本发明涉及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为,将金属制的内筒2隔着空间部S配设于金属制的外筒1内并使所述外筒1与所述内筒2之间的空间部S为真空隔热空间部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利用真空加热炉6对由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构成的被处理体3进行加热,一边对该被处理体3的所述空间部S抽气且将抽气孔真空密封,此后,向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从而在所述被处理体3的表面形成氮化部10,对该氮化部10进行研磨。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为,将金属制的内筒2隔着空间部S配设于金属制的外筒1内并使所述外筒1与所述内筒2之间的空间部S为真空隔热空间部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边利用真空加热炉6对由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构成的被处理体3进行加热,一边对该被处理体3的所述空间部S抽气且将抽气孔真空密封,此后,冷却所述被处理体3,接着,利用所述真空加热炉6加热所述被处理体3,此后,向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从而在所述被处理体3的表面形成氮化部10,对该氮化部10进行研磨。
此外,在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为钛制的。
此外,在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的温度达到大约700℃以下的时刻,向该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
此外,在第三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的温度达到大约700℃以下的时刻,向该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
此外,在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被处理体3的开口部3a封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
此外,在第三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被处理体3的开口部3a封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
此外,在第四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被处理体3的开口部3a封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
此外,在第五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被处理体3的开口部3a封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
此外,在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此外,在第三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此外,在第四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此外,在第五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此外,在第六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此外,在第七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此外,在第八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此外,在第九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此外,在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三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四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五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六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七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八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第二十四发明涉及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九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十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十一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十二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十三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十四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十五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十六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此外,在第十七方面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借助由所述氮气T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1和所述内筒2的表面设置凹凸部4、5。
由本发明得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形成为呈现出通过对形成于金属表面的氮化部进行研磨得到的以往没有的独特质感的极高品位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而且,设于该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表面的独特质感是利用制造该真空隔热双层容器时的用于真空加热炉内的冷却的氮气的氮化而得到的,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是发挥如下等以往没有的作用效果的划时代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能够可靠且高效地制造上述的高品位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制造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
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制造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涉及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工序说明图。
图4是被处理体3的说明剖视图。
图5是被处理体3的说明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涉及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工序说明图。
图7是本实施例涉及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工序说明图。
标号说明
S:空间部;
T:氮气;
1:外筒;
2:内筒;
3:被处理体;
3a:开口部;
4:凹凸部;
5:凹凸部;
6:真空加热炉;
10:氮化部。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认为是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作用并简单地说明。
在本发明中,一边利用真空加热炉6对由外筒1和内筒2构成的被处理体3进行加热,一边对该被处理体3的空间部S抽气且将抽气孔真空密封,此后,向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从而在被处理体3的表面形成氮化部10,当对该氮化部10进行研磨时,该被处理体3的表面呈现闪耀着黑色的独特的质感。
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制造表面呈现闪耀着黑色的独特的质感的至今没有的全新设计的容器。
【实施例】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是将内筒2隔着空间部S配设于外筒1内并使外筒1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部S为真空隔热空间部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真空隔热双层容器构成为在饮用果酒、威士忌等酒精饮料时使用的杯子,然而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本实施例涉及的外筒1和内筒2为如图1、图2中所示那样的金属制(钛制)的有底筒状体,内筒2被设定为比外筒1直径小且高度低,此外,各个开口部1a、2a被设定为直径大致相同。另外,构成外筒1和内筒2的材料也可以是不锈钢等其他金属。
因此,在将内筒2配置于外筒1内并将开口部1a、2a彼此接合时,在外筒1和内筒2之间形成空间部S。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钛表示纯钛和钛合金。此外,考虑以下情况来适当选择外筒1和内筒2各自的材料(成分)、板厚、大小(形状):在作为后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进行制造时,以不使该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功能(特别是隔热功能)降低的程度形成凹凸部4、5。
此外,在外筒1的底部中央设有凹部1b,在该凹部1b的中央位置设有进行真空密封时的抽气孔1b’。
此外,如图1、图2所示地在后述的制造过程中,在外筒1和内筒2的表面设有无数的凹凸部4、5。
因此,通过设于由所述外筒1和内筒2构成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表面的凹凸部4、5,虽然是钛制(金属制)的,但呈现出像陶器那样具有凹凸感的设计。
对以上的采用外筒1和内筒2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内筒2配置于外筒1内,并通过焊接将开口部1a、2a彼此接合,从而设成被处理体3。在构成该被处理体3的外筒1的内表面与内筒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间部S。该空间部S在以后通过真空处理而成为真空隔热空间部。
接下来,对外筒1和内筒2的空间部S进行抽气,且将抽气孔1b’真空密封。
具体来说,如图3、图4所示,将被处理体3配置于真空加热炉6内。此时,被处理体3以开口部3a封闭的方式呈倒置状态配置于平坦的载置面6a,在该状态下在设于外筒1的底部的抽气孔1b’的周围配置钎料7(钛钎料),并且在该钎料7上载置密封板8。
在该状态下,使真空加热炉6内的温度达到大约800℃以上,并且逐渐抽气形成真空状态(10-3~10-4Torr),进而使温度上升至大约1050℃。
此时,钎料7熔融,外筒1与密封板8一体化而使抽气孔1b’封闭,在外筒1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部S处于真空状态的状态下密封,从而形成真空隔热空间部(参考图5)。
停止加热,在通过自然冷却使得真空加热炉6内的温度下降至低于700℃的温度(大约630℃~670℃)的时刻向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从而恢复常压(在该时刻形成凹凸部4、5),并使温度一气下降直到常温,从而冷却被处理体3,完成真空密封作业。
具体来说,使真空加热炉6内的温度达到大约800℃以上(钛的再结晶温度以上,且为超过钛的相变点880℃(从α组织变为β组织的温度)的大约1050℃)并且处于真空状态(10-3~10-4Torr),保持该状态15分钟~20分钟。此时,被处理体3的外筒1和内筒2再结晶(形成α组织),延展性增加(未再结晶的部分形成为结晶粒粗大化的状态。)。此后,停止加热,在通过自然冷却使得真空加热炉6内的温度达到大约700℃以下的时刻,向真空加热炉6内导入氮气T,使被处理体3急速冷却,一气回到常压常温。在该加热冷却常压处理中,在外筒1和内筒2形成凹凸部4、5。
以低于700℃的温度进行回到大气压状况(导入氮气)的处理是为了防止以下情况:在大约700℃以上的高温下,材料过于柔软,在该状态下若回到大气压环境下(常压下)的话,会在外筒1和内筒2产生大幅凹陷的部分,形成外筒1和内筒2抵接的部位。但是,如果在过低的温度下回到常压下的话,难以形成凹凸且过于耗费时间,生产率差。
处于该大气压环境下的真空加热炉6内的外筒1和内筒2在表面形成无数清晰的较大的凹凸部4、5(参考图5),通过导入氮气T从而回到常温以使所述凹凸部4、5固定。
此外,虽未图示,但在该真空密封作业时,预先在各被处理体3上覆盖嵌合罩体,从而在使用氮气T进行急速冷却时,各被处理体3不会接触氮气T。在该真空密封作业时在被处理体3上覆盖嵌合罩体是为了使钎料7不接触氮气T,这是因为,当采用钛钎料作为钎料7的时候,在高温下与氮气T接触的话其作为钎料的性能会急剧降低。另外,当在被处理体3不形成氮化部10而进行冷却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氩气。
接着,在真空密封作业结束了的被处理体3的表面形成氮化部10(氮化层·氮化覆膜)。
具体来说,在真空加热炉6内,形成利用罩体覆盖嵌合于被处理体3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加热,并且采用氮气T进行急速冷却后,通过与氮气T接触而在被处理体3的表面形成氮化部10。该氮化部10为黑色磨砂状态。另外,被处理体3的内表面(内筒2的内表面)由于未与氮气T接触因而未被氮化,呈现出原材料(钛)所具有的颜色显现的质感(参考图1)。
接着,研磨被处理体3的氮化部10并完成制造。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对形成于被处理体3的表面的氮化部10进行抛光(将被处理体3的表面抵在高速旋转的抛光轮9上进行磨制加工),该研磨了氮化部10后的被处理体3的表面呈现出闪耀着黑色(浓度较浅的黑色)的独特的质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良好地形成凹部4、5,在进行氮化部10的研磨之前,进行多次(共计两次)在加热被处理体3后再冷却的加热冷却常压处理,而在真空密封作业时仅进行一次也可以。在该情况下,在被处理体3上没有覆盖嵌合罩体的状态下进行,并且同时进行真空密封作业和氮化部10的形成作业。
本实施例如上所述地构成,因而得到了呈现出通过对形成于钛表面的氮化部10进行研磨得到的以往没有的独特质感的极高品位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而且设于该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表面的独特质感是利用制造该真空隔热双层容器时的基于冷却真空加热炉内时的氮气的氮化而得到的,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能够可靠且高效地制造上述的高品位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
此外,本实施例虽然是钛制的,但得到了通过设于其表面的凹凸部4、5形成的凹凸感而呈现出像陶器那样的设计的品位极高(艺术性高)的、高品位且具有独一无二这样的附加价值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而且,设于该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表面的凹凸部是利用钛的再结晶而成的,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并且能够可靠且高效地制造所述高品位且独一无二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
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加热被处理体3的外筒1和内筒2而得到结晶粒较大的独特风格的设计(钛结晶图案),而且,该钛结晶图案的大小、形状和配置等是随机的,因而,不仅上述的凹凸部4、5,而且能够随意地制造各种各样图案的产品。在实际的制造工序中,也产生未再结晶的部分,该部分反而显现出独创的图案,而且,本实施例重复进行多次加热再回到常温的工序,因此每次都在不同的部位形成凹凸,由此也形成独创的图案。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外筒1,内筒2也是钛制的,因此通过全部用钛制造能够进一步增加高级感。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例,能够对各构成要素的具体的结构进行适当设计。

Claims (33)

1.一种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将金属制的内筒隔着空间部配设于金属制的外筒内,并使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的空间部为真空隔热空间部,其特征在于,
一边利用真空加热炉对由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构成的被处理体进行加热,一边对该被处理体的所述空间部抽气且将抽气孔真空密封,此后,向所述真空加热炉内导入氮气从而在所述被处理体的表面形成氮化部,对该氮化部进行研磨。
2.一种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将金属制的内筒隔着空间部配设于金属制的外筒内,并使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的空间部为真空隔热空间部,其特征在于,
一边利用真空加热炉对由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构成的被处理体进行加热,一边对该被处理体的所述空间部抽气且将抽气孔真空密封,此后,冷却所述被处理体,接着,利用所述真空加热炉加热所述被处理体,此后,向所述真空加热炉内导入氮气从而在所述被处理体的表面形成氮化部,对该氮化部进行研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为钛制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真空加热炉内的温度达到大约700℃以下的时刻,向该真空加热炉内导入氮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真空加热炉内的温度达到大约700℃以下的时刻,向该真空加热炉内导入氮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被处理体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真空加热炉内导入氮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被处理体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真空加热炉内导入氮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被处理体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真空加热炉内导入氮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被处理体的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向所述真空加热炉内导入氮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抛光作为所述研磨。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2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3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3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3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3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借助由所述氮气的导入引起的升压而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表面设置凹凸部。
CN201110329264.8A 2010-10-30 2011-10-26 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5514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4846A JP5312431B2 (ja) 2010-10-30 2010-10-30 真空断熱二重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10-244846 2010-10-30
JPJP2010-244846 2010-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1462A true CN102551462A (zh) 2012-07-11
CN102551462B CN102551462B (zh) 2015-11-18

Family

ID=4638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9264.8A Active CN102551462B (zh) 2010-10-30 2011-10-26 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12431B2 (zh)
CN (1) CN1025514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979A (zh) * 2018-01-26 2020-09-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真空容器的覆膜、涂敷液和真空隔热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7669B2 (ja) * 2012-12-28 2016-08-24 株式会社セブン・セブン 真空断熱二重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08888053A (zh) * 2018-07-18 2018-11-27 台州市泰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钛金属保温杯及其制造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93A (zh) * 1994-03-18 1996-04-17 阿苏拉布股份有限公司 高硬度高光泽度钛基制品、制法及其表面硬化着色方法
EP0836823A1 (en) * 1996-02-09 1998-04-22 Nippon Sanso Corporation Heat accumulating pan and heat insulation cooking container
JP2003129291A (ja) * 2001-10-24 2003-05-08 Odashima Kibutsu Seisakusho:Kk チタン製容器及びチタン製飲料用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791698A (zh) * 2003-05-20 2006-06-21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具有组分梯度的金属陶瓷以及制备该金属陶瓷的反应性热处理法
CN101518410A (zh) * 2009-03-19 2009-09-02 严卫星 一种不锈铸铁炊具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95863A (zh) * 1972-03-21 1973-12-08
JPH06299318A (ja) * 1993-04-08 1994-10-25 Citizen Watch Co Ltd チタン装飾品の仕上げ方法
JP4664465B2 (ja) * 2000-04-19 2011-04-06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硬質装飾被膜を有する基材
JP4767298B2 (ja) * 2008-09-22 2011-09-07 株式会社セブン・セブン 真空断熱二重容器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93A (zh) * 1994-03-18 1996-04-17 阿苏拉布股份有限公司 高硬度高光泽度钛基制品、制法及其表面硬化着色方法
EP0836823A1 (en) * 1996-02-09 1998-04-22 Nippon Sanso Corporation Heat accumulating pan and heat insulation cooking container
JP2003129291A (ja) * 2001-10-24 2003-05-08 Odashima Kibutsu Seisakusho:Kk チタン製容器及びチタン製飲料用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791698A (zh) * 2003-05-20 2006-06-21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具有组分梯度的金属陶瓷以及制备该金属陶瓷的反应性热处理法
CN101518410A (zh) * 2009-03-19 2009-09-02 严卫星 一种不锈铸铁炊具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979A (zh) * 2018-01-26 2020-09-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真空容器的覆膜、涂敷液和真空隔热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12431B2 (ja) 2013-10-09
CN102551462B (zh) 2015-11-18
JP2012097310A (ja) 201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6131B (zh) 通过镶嵌工艺制成的装饰件
CN102551462A (zh) 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02400004A (zh) 钨钛合金靶坯及靶材的制造方法
CN107259060A (zh) 冷冻点心材料用容器的组装方法
WO2009124821A3 (en) Ice containing particles for use in making frozen ice drinks
CN102530401B (zh) 真空隔热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07443992B (zh) 一种陶瓷和白银镶嵌结合的工艺
CN104439029B (zh) 一种空心法兰转动轴冷墩制造工艺
AU2002350667A1 (en) Superelastic element made of a copper alloy and method for imparting and preserving a curvature of a given geometry
CN102719830B (zh) 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
CN102241513A (zh) 碲化铥靶材的生产工艺
US854564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vacuum-insulated double container
JP2014057539A (ja) ビール系飲料凍結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71942A (ja) コラーゲン添加による発泡酒製造方法
CN104073800B (zh) 一种制造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02482198U (zh) 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
CN105550731A (zh) 一种感温动漫器皿及制作方法
Freidel Mystery of the Maya Facade.
TW201505552A (zh) 一種冰咖啡之製程及其方法
TNSN07086A1 (en) Beverage production method
CN104556647A (zh) 一种清洗和钢化通用防崩边齿条的制作方法
CN101265017A (zh) 具有玉石效果的热熔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Pan et al. Supervariate Ceramics: Ice‐Like Solids, Stress‐Induced Liquefaction, and Biomineralization
JP3184900U (ja) 発熱器具
CN102603157A (zh) 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