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3409B - 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33409B CN102533409B CN 201010623953 CN201010623953A CN102533409B CN 102533409 B CN102533409 B CN 102533409B CN 201010623953 CN201010623953 CN 201010623953 CN 201010623953 A CN201010623953 A CN 201010623953A CN 102533409 B CN102533409 B CN 1025334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oil
- oil
- kinematic viscosity
- viscosity
- ad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粘度指数改进剂1-20%;极压抗磨剂0-1.0%;抗氧抗腐剂0.05-1.0%;破乳化剂0.001-0.01%;抗泡剂0.0001-0.01%;降凝剂0.05-1.4%;余量基础油。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适宜的粘度指数和良好的粘温性能,良好的低温性能,优异的橡胶相容性,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本发明润滑油组合物还可以用于自行车鞍座减震器的润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属于润滑油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减震器主要为双筒式液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的作用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移动时,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震器壳体所吸收。
减震器润滑油组合物的使用,按类型可分为为摩托车减震器及为自行车鞍座减震器来提供润滑的润滑油组合物;按减震器在车辆中装配的位置可分为前减震器润滑油及后减震器润滑油。
目前摩托车减震器的主要制造企业广泛采用专用的摩托车减震器油,也有部分企业用低粘度的普通液压油、低温液压油、冷冻机油等代替专用摩托车减震器油。
用低粘度的普通液压油代替专用摩托车减震器油,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因部分低粘度的普通液压系统循环油对油品的粘度指数要求不高,对水分离性能指标要求过于宽松,对低温性能仅有凝点或倾点的限制,使减震器工作阻尼力变化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水分离性差的,如减震器工作环境比较苛刻,油品易变质影响减震器的整体寿命;低温性能仅有凝点或倾点限制,使减震器在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阻尼力过大,容易变硬,影响摩托车骑乘人员的舒适度。
用低温液压油代替专用摩托车减震器油。采用低温液压油代替摩托车减震器油的环境使用优势十分明显,并且在低温下,减震器油的流动性能好,阻尼力变化不大。但是过于强调低温性能,在一定的性能价格比条件下,会使产品的混合粘度过低,在减震器工作的多次往复工作中,经过多次剪切,与初期的运动粘度相比,运动粘度变小,在同体积的工作行程中,阻尼力基本没有变化,在坡道、弯道、道路情况变化环境下,骑乘人员的舒适度变差。
用冷冻机油代替该专用摩托车减震器油产品能满足减震器的低温环境工作状态,低温下减震器往复的阻尼力变化不大,可以满足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使用要求。但是该产品的主要不足有两点:一个是粘度指数普遍低于专用的摩托车减震器油,使骑乘者在遇到坡道、颠簸之处,或坑凹之处,阻尼力变化过小,对骑乘者的缓冲作用比较小,不易于骑乘人员的安全性保护作用。其二是该产品天然性的缺陷是抗氧化性能比较差,使减震器油的工作寿命较短,而影响到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针对摩托车减震器的工况和使用的环境温度条件,研制专用的摩托车减震器油,以满足国内的摩托车减震器制造企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承载、抗磨、抗氧化、低温流动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粘度指数改进剂 1%-20%;
极压抗磨剂 0%-1.0%;
抗氧抗腐剂 0.05%-1.0%;
破乳化剂 0.001-0.01%;
抗泡剂 0.0001%-0.01%;
降凝剂 0.05%-1.4%;
基础油 余量。
其中,优选为,
粘度指数改进剂 1%-7%;
极压抗磨剂 0.04%-0.10%;
抗氧抗腐剂 0.3%-0.8%
破乳化剂 0.001%-0.004%;
抗泡剂 0.001%-0.005%;
降凝剂 0.3%-0.6%;
基础油 余量。
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分子量不大于2万的聚异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乙烯含量不高于50%,并且数均分子量在10万以下;聚甲基丙烯酸酯,其中碳原子数量C8-C20聚甲基丙烯酸酯浓缩物;星状结构的氢化异戊二烯共聚物或苯乙烯含量不高于45%的苯乙烯双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其中,聚异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乙烯含量不高于50%,并且数均分子量10万以下;碳原子数量C8-C20聚甲基丙烯酸酯浓缩物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为优选粘度指数改进剂。
所述极压抗磨剂为烷基多硫化物、二烷基单硫化物、二烷基二硫化物、磷酸酯胺盐或硫代磷酸酯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抗氧抗腐剂为长链伯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仲醇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或对甲基酚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破乳化剂为胺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均聚物或多元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所述抗泡剂为聚甲基硅油,其分子量为1万-10万;二甲基硅油,其分子量为1000-1万;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或硅型与非硅型复合抗泡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降凝剂为烷基萘、聚α-烯烃、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富马酸酯或苯乙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聚α烯烃、双酯或多元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配制15号基础油选用40℃时运动粘度为8.000mm2/s-9.000mm2/s的基础油45%-65%,40℃时运动粘度为19.00-24.00mm2/s的基础油5%-35%;
配制22号基础油选用40℃时运动粘度为8.000-9.000mm2/s的基础油35%-70%,40℃时运动粘度为19.00-24.00mm2/s的基础油0-20%,40℃时运动粘度为28.00-34.00mm2/s的基础油10%-20%;
配制32号基础油选用40℃时运动粘度为8.000-9.000mm2/s的基础油0%-20%,40℃时运动粘度为28.00-34.00mm2/s的基础油10%-40%,40℃时运动粘度为42.00-50.00mm2/s的基础油10%-30%;
配制46号基础油选用40℃时运动粘度为19.00-24.00mm2/s的基础油5%-35%,40℃时运动粘度为28.00-34.00mm2/s的基础油5%-45%,40℃时运动粘度为62.00-74.00mm2/s的基础油30%-65%。
本发明中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可采用下述调合工艺制成。具体工艺操作步骤是:
1)将粘度指数改进剂放置于从室温升温到60℃-80℃烘房中进行加热,烘房温度到60℃后,加热时间控制为6-10h,待粘度指数改进剂流动自如后放置待用。
2)将配方中最轻基础油组分以1∶4比例稀释降凝剂,并升温到30℃-40℃待用。
3)将配方中基础油比例中5%-10%首先加入调合釜内,然后依次加入极压抗磨剂、抗氧抗腐剂,将此时的调合釜升温到30℃-40℃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40分钟。
4)在调合釜中再次加入余量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升温到40-50℃进行搅拌30-50分钟。
5)加入已经稀释的降凝剂,搅拌60-90分钟。
6)加入抗泡剂、破乳化剂,快速搅拌90分钟后,停止加热,60分钟后停止搅拌即可。
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主要应用于中国广大地区的大部分环境温度下,提供摩托车减震器、自行车鞍座减震器衰减不平的路面对车身和骑乘者造成的振动(包括衰减振幅、频率、噪声),减少车身所受的惯性力;提高车辆的转向制动功能,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抑制不平道路造成的弹性车轮的持续跳动;改善车辆的接地性,避免车身和车轴与车轮发生碰撞,从而改善安全性;减小车辆行驶中突发的强烈冲击,保护车上构件、仪表和乘者不受损伤,提高车辆各构件的可靠性与寿命;合理传递驱动和制动力矩,改善不平路面的通过能力,全面改善车辆的机动性(允许速度最大值、牵引力、纵向及横向稳定性、转向控制和制动力等),并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选择特定含量的粘度指数改进剂、极压抗磨剂、破乳化剂、抗泡剂、抗氧抗腐剂、降凝剂,各成分进行合理配合,达成协同作用,使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与摩托车减震器、自行车鞍座减震器同寿命,并具有一定的承载、抗磨、抗氧化、低温流动性能优异等优势。具有以下性能特点的优势:
1)适宜的粘度指数和良好的粘温性能:减震器油的温度特性要求减震器在使用时,保持适当的阻尼力衰减率,减震器油的粘度变化大小和粘度随温度变化大小是影响减震器油使用时阻尼力衰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2)良好的低温性能:减震器在较低的环境温度的条件下使用时,一方面要求减震器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良好,另一方面要求在低温下,减震器油的往复阻尼力不是太大;
3)适当的酸值:减震器油要求没有游离酸,以免长期使用时腐蚀减震器筒壁,同时油品的酸值适宜,以免长期使用时酸值过大,影响橡胶密封件的寿命;
4)优异的橡胶相容性:减震器油要防止由于橡胶密封老化的原因造成的油品渗漏和泄漏;
5)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及抗氧化性能:制造减震器的金属有钢、铜、铬、粉末冶金以及锌、铝合金等。减震器油接触这种材料,首先不应使其腐蚀生锈,其次在油品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等可能造成油品氧化,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润滑油组合物的性能指标见表1。
表1本发明摩托车减震器润滑油组合物的性能指标
实施例1
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包括:930g矿物油型混合基础油、60g含35%聚甲基丙烯酸酯浓缩物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使用、0.2g环氧乙烷均聚物作为破乳化剂使用、5g的烷基硫代磷酸锌及1g的对苯甲酚作为抗氧抗腐剂使用、4g的富马酸酯作为降凝剂使用、0.001g的聚甲基硅油作为抗泡剂使用,总量约为1000g。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是按照下列工艺步骤制得。
1)将粘度指数改进剂放置于从室温升温到60℃烘房中进行加热,烘房温度到60℃后,加热时间控制为6h,待粘度指数改进剂流动自如后放置待用。
2)将配方中最轻基础油组分以1∶4比例稀释降凝剂,并升温到30℃待用。
3)将配方中基础油比例中5%首先加入调合釜内,然后依次加入极压抗磨剂、抗氧抗腐剂,将此时的调合釜升温到30℃搅拌均匀,搅拌30分钟。
4)在调合釜中再次加入余量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升温到40进行搅拌30分钟。
5)加入步骤2)中已经稀释的降凝剂,搅拌60分钟。
6)加入抗泡剂、破乳化剂,快速搅拌90分钟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60分钟后停止搅拌即可。
本实施例中其他添加剂加入量不变,将混合基础油按下列两种方式配制,以下称为1#组分和2#组分。
1#组分基础油是采用上海高桥炼油事业部的加氢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8.237mm2/s的基础油与采用燕山石化炼油事业部采用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68.30mm2/s的基础油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混合比为6∶10,进行混合后的混合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27.49mm2/s,粘度指数为98;2#组分基础油是采用加氢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8.237mm2/s,采用加氢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22.61mm2/s,采用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45.52mm2/s的基础油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混合比为1∶2∶6,混合后的混合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28.4mm2/s,粘度指数为93。1#组分和2#组分除基础油外,其他成分同实施例1。
将1#组分和2#组分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摩托车减震器油,测定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分析项目和数据见表2。
表2 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
分析项目 | 1# | 2# |
运动粘度(40℃)/mm2/s | 30.44 | 31.80 |
运动粘度(100℃)/mm2/s | 5.744 | 6.210 |
粘度指数 | 133 | 148 |
运动粘度(-18℃)/mm2/s | 1423 | 1056 |
运动粘度(-24℃)/mm2/s | 3112 | 4220 |
运动粘度(-30℃)/mm2/s | 10990 | 9711 |
倾点/℃ | -40 | -42 |
超声波剪切下降率/% | 1.73 | 1.76 |
水分离性 | 30 | 15 |
按照上述1#组分配方制备的摩托车减震器油与普通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的数据对比如表3。
表3 1#组分配方制备的减震器油与普通32号减震器油的对比
与其它品牌的摩托车减震器油相比,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减震器油具有粘度指数高、低温流动性好、低温下流动状态好等明显的优势。对摩托车减震器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使用具有阻尼力适当,低温下减震器不变硬等优势。
实施例2
摩托车减震器油组合物包括:950g矿物油型混合基础油、40g含45%聚甲基丙烯酸酯浓缩物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使用6g的烷基硫代磷酸锌及1g的对苯甲酚作为抗氧抗腐剂使用、0.008g多元醇酯作为破乳化剂使用、3g的富马酸酯作为降凝剂使用、0.005g的聚甲基硅油作为抗泡剂使用,总量约为1000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混合基础油为采用加氢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8.237mm2/s的基础油、采用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56.30mm2/s的基础油、采用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30.56mm2/s的基础油混合物,混合比例为2∶1∶4,混合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22.81mm2/s,粘度指数为92,测定的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见表4。
表4是采用实施例2配方测定的数据,实施例2采用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加入量为40g含量45%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时,与实施例1中1#、2#加入量为60g含量为35%聚甲基丙烯酸酯浓缩物相比,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的剪切性能略有改善。
表4 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表
分析项目 | 分析数据 |
运动粘度(40℃)/mm2/s | 32.96 |
运动粘度(100℃)/mm2/s | 5.961 |
粘度指数 | 127 |
运动粘度(-30℃)/mm2/s | 10620 |
倾点/℃ | -45 |
超声波剪切下降率/% | 0.910 |
实施例3
摩托车减震器油的使用性能中,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能是关键因素。选择罗曼哈斯添加剂公司聚甲基丙烯酸酯VX1-248、罗曼哈斯添加剂公司聚甲基丙烯酸酯VX1-156、润英联添加剂公司富马酸酯类降凝剂INF-382、润英联添加剂公司INF-38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维盛公司T882、无锡南方添加剂公司烷基萘T801、兰炼-路博润添加剂公司聚α-烯烃T803,考察了本实施例采用的基础油与降凝剂加入量的关系,数据见表5,表5中的数据显示,本实施例摩托车减震器选用的基础油,降凝剂的最佳加入量为0.3%-0.6%之间。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其他各组分用量按照实施例1中的比例添加。
表5实施例降凝剂的加入量凝点考察数据表
实验例1
根据实施例3的结果,以32号摩托车减震器为例,考察几种降凝剂独立使用,或降凝剂混合使用,如聚甲基酸酯类降凝剂与富马酸酯类降凝剂混用、聚α-烯烃类降凝剂与富马酸酯类降凝剂混用,聚α-烯烃降凝剂与聚甲基酸酯类降凝剂混用,以评价基础油配伍性能最佳的摩托车减震器油,混合基础油是40℃运动粘度为8.237mm2/s、采用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为30.56mm2/s的基础油混合物、采用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40℃运动粘度70.56mm2/s的基础油混合而成,混合比3.5∶1∶4.5,基础油和除降凝剂外的其他添加剂比例同实施例1。数据见表6。
表6本实施例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降凝剂优化考察数据表
实验例2
减震器油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一定的缓冲阻尼力,在多次往复的工作中,对油品的要求为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相对稳定的粘度保持能力。
以本实施例15号摩托车减震器油为例,考察聚异丁烯(PIB)型粘度指数改进剂锦州精联公司6130、6240;聚丙烯酸甲酯(PMA)类的粘度指数改进剂罗曼哈斯添加剂公司的VX8-310、VX7-500、VX7-310、三洋化成V3040、巴斯夫气巴1100等抗剪切性能,数据见表7。各组分用量同实施例1。
表7 15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剪切性能考察表
分析项目 | VX7-500 | 6130 | VX7-310 | V3040 | VX8-310 | 6240 | 1100 | 试验方法 |
运动粘度(40℃)/mm2/s | 14.42 | 14.11 | 14.44 | 14.68 | 14.90 | 14.19 | 14.87 | GB/T 265 |
超声波剪切下降率/% | 1.42 | 0.910 | 1.32 | 1.35 | 1.54 | 0.932 | 1.56 | SH/T 0505 |
在表8中,我们控制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加入量不大于10%,表8中的数据均能满足要求。各组分用量同实施例1。
实验例3
优化粘度指数加入量,考察摩托车减震器油剪切性能优化数据见表8。本实验例的减震器润滑油除粘度指数改进剂外其他组分配方及用量同实施例1。
表8中,当选用的PIB、PMA类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加入量超过7%时,部分数据的剪切性能满足要求,但是低温性能超过标准。
表8 15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剪切性能优化考察表
实验例4
选择抗氧抗腐剂,长链伯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T203、仲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5、仲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1038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1054、仲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LZ677A进行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的配伍性能考察,以15号摩托车减震器油为例,数据见表9。本实施例中除抗氧抗腐剂外其他各组分同实施例1,除粘度指数改进剂和抗氧抗腐剂外各组分用量之间的比值同实施例1。
表9摩托车减震器油性能优化考察表
实施例4
选用高桥加氢基础油、溶剂精致基础油YU-3、聚α烯烃PAO 2、PAO4等为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PIB类、PMA类等;在本实施例进行优化的组分中实施的46号、32号、22号、15号摩托车减震器油的数据见表11-表14。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基础油40℃时的粘度等级如下表10-1及10-2所示。
表10-1选用基础油数据
基础油名称 | HVI II 2 | HVI II 4 | HVI 60 | 分析方法 |
运动黏度(40℃)/mm2/s | 8.27 | 22.61 | 8.976 | GB/T 265 |
色度/号 | <0.5 | <0.5 | 0.5 | GB/T 6540 |
中和值/mgKOH/g | 0.01 | 0.01 | 0.03 | GB/T 7304 |
表10-2选用基础油数据
基础油名称 | HVI 150 | HVI 250 | MVI 350 | HVI 400 | 分析方法 |
运动黏度(40℃)/mm2/s | 28.75 | 45.52 | 70.56 | 79.77 | GB/T 265 |
色度/号 | 1.0 | 2.0 | 1.5 | 2.0 | GB/T 6540 |
中和值/mgKOH/g | 0.02 | 0.03 | 0.03 | 0.02 | GB/T 7304 |
表11本实施例46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表
表11所示的46号摩托车减震器油的制备方法如下,各组分总量为1000g计,按照表11中的各组分比例,取各个组分制备46号摩托车减震器油。
混合基础油为40℃粘度为70.56mm2/s的溶剂精制基础油、40℃粘度为22.61mm2/s的加氢精制基础油、40℃粘度为8.27mm2/s的加氢精制基础油混合,混合比为5∶1∶4。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粘度指数改进剂3.5%;VX1-248 0.5%;抗氧抗腐剂T202 0.6%;极压抗磨剂0.25%;破乳剂1001 200PPM;复合抗泡剂非硅型丙烯酸酯与醚的共聚物50PPM。
1)将粘度指数改进剂放置于从室温升温到70℃烘房中进行加热,烘房温度到60℃后,加热时间控制为9h,待粘度指数改进剂流动自如后放置待用。
2)将配方中最轻基础油组分以1∶4比例稀释降凝剂,并升温到35℃待用。
3)将配方中基础油比例中7%首先加入调合釜内,然后依次加入极压抗磨剂、抗氧抗腐剂,将此时的调合釜升温到35℃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分钟。
4)在调合釜中再次加入余量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升温到40-50℃进行搅拌40分钟。
5)加入已经稀释的降凝剂,搅拌70分钟。
6)加入抗泡剂、破乳化剂,快速搅拌90分钟后,停止加热,60分钟后停止搅拌即可。
表12本实施例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表
表12所示的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的制备方法如下,各组分总量为1000g计,按照表12中的各组分比例,取各个组分制备3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
混合基础油为40℃粘度为28.75mm2/s的溶剂精制基础油、40℃粘度为22.61mm2/s的加氢精制基础油、40℃粘度为8.27mm2/s的加氢精制基础油混合,混合比为1∶6∶12。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粘度指数改进剂1.5%;富马酸酯型降凝剂0.4%;抗氧抗腐剂0.6%、其中长链伯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30.1%,T202 0.5%;极压抗磨剂0.17%;破乳剂LZ5957 50PPM;复合抗泡剂50PPM。
1)将粘度指数改进剂放置于从室温升温到80℃烘房中进行加热,烘房温度到60℃后,加热时间控制为10h,待粘度指数改进剂流动自如后放置待用。
2)将配方中最轻基础油组分以1∶4比例稀释降凝剂,并升温到40℃待用。
3)将配方中基础油比例中10%首先加入调合釜内,然后依次加入极压抗磨剂、抗氧抗腐剂,将此时的调合釜升温到40℃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40分钟。
4)在调合釜中再次加入余量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升温到40-50℃进行搅拌50分钟。
5)加入已经稀释的降凝剂,搅拌90分钟。
6)加入抗泡剂、破乳化剂,快速搅拌90分钟后,停止加热,60分钟后停止搅拌即可。
表13本实施例2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表
表13所示的2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的制备方法如下,各组分总量为1000g计,按照表13中的各组分比例,取各个组分制备22号摩托车减震器油。
混合基础油为40℃粘度为28.75mm2/s的溶剂精制基础油、40℃粘度为8.270mm2/s的加氢精制基础油、40℃粘度为70.56mm2/s的溶剂精制基础油混合,混合比为1∶6∶3。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粘度指数改进剂3%;VX1-248 0.4%;仲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0.6%;极压抗磨剂10354 0.15%;破乳剂100150PPM;非硅型丙烯酸酯与醚的共聚物复合抗泡剂,分子量1万,加入量100PPM。
1)将粘度指数改进剂放置于从室温升温到60℃烘房中进行加热,烘房温度到60℃后,加热时间控制为9h,待粘度指数改进剂流动自如后放置待用。
2)将配方中最轻基础油组分以1∶4比例稀释降凝剂,并升温到30℃-40℃待用。
3)将配方中基础油比例中7%首先加入调合釜内,然后依次加入极压抗磨剂、抗氧抗腐剂,将此时的调合釜升温到30℃-40℃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5分钟。
4)在调合釜中再次加入余量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升温到40-50℃进行搅拌40分钟。
5)加入已经稀释的降凝剂,搅拌80分钟。
6)加入抗泡剂、破乳化剂,快速搅拌90分钟后,停止加热,60分钟后停止搅拌即可。
表14本实施例15号摩托车减震器油数据表
表14所示的15号摩托车减震器油的制备方法如下,各组分总量为1000g计,按照表14中的各组分比例,取各个组分制备15号摩托车减震器油。
混合基础油为40℃粘度为18.60mm2/s的加氢精制基础油、40℃粘度为8.040mm2/s的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混合比为6∶1。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粘度指数改进剂1.5%;富马酸酯型降凝剂0.5%;仲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0.6%;极压抗磨剂0.1%;破乳剂50PPM;硅型抗泡剂聚甲基硅氧烷5PPM。
1)将粘度指数改进剂放置于从室温升温到75℃烘房中进行加热,烘房温度到60℃后,加热时间控制为10h,待粘度指数改进剂流动自如后放置待用。
2)将配方中最轻基础油组分以1∶4比例稀释降凝剂,并升温到40℃待用。
3)将配方中基础油比例中5%-10%首先加入调合釜内,然后依次加入极压抗磨剂、抗氧抗腐剂,将此时的调合釜升温到30℃-40℃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分钟。
4)在调合釜中再次加入余量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升温到40-50℃进行搅拌30分钟。
5)加入已经稀释的降凝剂,搅拌60分钟。
6)加入抗泡剂、破乳化剂,快速搅拌90分钟后,停止加热,60分钟后停止搅拌即可。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粘度指数改进剂 1-7%;
极压抗磨剂 0.04-0.10%;
抗氧抗腐剂 0.3-0.8%
破乳化剂 0.001-0.004%;
抗泡剂 0.001-0.005%;
降凝剂 0.3-0.6%;
基础油 余量;
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分子量不大于2万的聚异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乙烯含量不高于50%,并且数均分子量10万以下;聚甲基丙烯酸酯,其为碳原子数量C8-C20聚甲基丙烯酸酯浓缩物;结构为星状结构的氢化异戊二烯共聚物或苯乙烯含量不高于45%的苯乙烯双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极压抗磨剂为烷基多硫化物、二烷基单硫化物、磷酸酯胺盐或硫代磷酸酯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抗氧抗腐剂为长链伯醇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仲醇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或对甲基酚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聚α烯烃、双酯或多元醇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配制15号基础油选用40℃时运动粘度为8.000mm2/s-9.000mm2/s的基础油45%-65%,40℃时运动粘度为19.00-24.00mm2/s的基础油5%-35%;
配制22号基础油选用40℃时运动粘度为8.000-9.000mm2/s的基础油35%-70%,40℃时运动粘度为19.00-24.00mm2/s的基础油0-20%,40℃时运动粘度为28.00-34.00mm2/s的基础油10%-20%;
配制46号基础油选用40℃时运动粘度为19.00-24.00mm2/s的基础油5%-35%,40℃时运动粘度为28.00-34.00mm2/s的基础油5%-45%,40℃时运动粘度为62.00-74.00mm2/s的基础油30%-65%;各号基础油的配制均按总量100%为基准配成;
所述破乳化剂为胺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均聚物或多元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抗泡剂为聚甲基硅油,其分子量为1万-10万;二甲基硅油,其分子量为1000-1万;丙烯酸酯与醚共聚物或硅型与非硅型复合抗泡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降凝剂为烷基萘、聚α-烯烃、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富马酸酯或苯乙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润滑油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粘度指数改进剂放置于从室温升温到60℃-80℃烘房中进行加热,烘房温度到60℃后,加热时间控制为6-10h,待粘度指数改进剂流动自如后放置待用;
2)将配方中最轻基础油组分以1:4比例稀释降凝剂,并升温到30℃-40℃待用;
3)将配方中基础油比例中5%-10%首先加入调合釜内,然后依次加入极压抗磨剂、抗氧抗腐剂,将此时的调合釜升温到30℃-40℃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40分钟;
4)在调合釜中再次加入余量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升温到40-50℃进行搅拌30-50分钟;
5)加入已经稀释的降凝剂,搅拌60-90分钟;
6)加入抗泡剂、破乳化剂,快速搅拌90分钟后,停止加热,60分钟后停止搅拌即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623953 CN102533409B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623953 CN102533409B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3409A CN102533409A (zh) | 2012-07-04 |
CN102533409B true CN102533409B (zh) | 2013-08-14 |
Family
ID=4634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623953 Active CN102533409B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334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42910A (ko) * | 2013-08-23 | 2016-04-20 |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완충기용 윤활유 조성물 |
KR20160047471A (ko) * | 2013-08-23 | 2016-05-02 |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완충기용 윤활유 조성물 |
CN103710074B (zh) * | 2013-10-09 | 2016-09-1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润滑油降凝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
WO2015089795A1 (zh) * | 2013-12-19 | 2015-06-25 | 龚金凤 | 一种具有抗氧添加剂的润滑油 |
CN104450061A (zh) * | 2014-11-12 | 2015-03-25 | 浙江西格迈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荧光型减震器油 |
CN107880985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摩擦特性的四冲程摩托车的润滑油组合物 |
CN106520323A (zh) * | 2016-11-04 | 2017-03-22 | 广西大学 | 一种钴合金强力温旋压加工工艺润滑剂组合物 |
CN106520339A (zh) * | 2016-11-04 | 2017-03-22 | 广西大学 | 一种钼合金强力温旋压加工工艺润滑剂组合物 |
CN107794105B (zh) * | 2017-10-27 | 2020-02-04 | 深圳市永万丰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车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880991A (zh) * | 2017-11-27 | 2018-04-06 | 绩溪县徽洋车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汽车减震器油 |
CN109181834A (zh) * | 2018-10-16 | 2019-01-11 | 广西大学 | 一种环境友好高速轨道车辆减振器油的组合物 |
CN111892977B (zh) * | 2020-07-30 | 2022-01-21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车用油泵磨合油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831363A (zh) * | 2020-12-31 | 2021-05-25 | 浙江正信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高速列车专用的减振器油 |
CN114317081A (zh) * | 2021-12-30 | 2022-04-12 | 安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膜轴承油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7610A (zh) * | 2000-12-08 | 2002-07-10 | 刘凤梅 | 机利宝系列润滑油 |
-
2010
- 2010-12-31 CN CN 201010623953 patent/CN1025334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7610A (zh) * | 2000-12-08 | 2002-07-10 | 刘凤梅 | 机利宝系列润滑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33409A (zh) | 2012-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33409B (zh) | 一种用于摩托车减震器的润滑油组合物 | |
CN102676280B (zh) | 一种汽车液压减震器油组合物 | |
US11326120B2 (en) |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lubrication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9844077A (zh) | 电动车辆用组合物 | |
CN1952091B (zh) | 液压油组合物 | |
US20200248095A1 (en) | Composition for cooling and lubricating a drive system of a vehicle | |
CN102229846B (zh) | 双重抗磨的车用润滑油 | |
CN105368538A (zh) | 一种用于千斤顶的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32104B (zh) | 一种可生物降解工业齿轮油组合物 | |
CN102140381B (zh) | 一种用于改善德系汽车丢油或烧机油现象的发动机油组合物 | |
CN105492584B (zh) | 缓冲器用润滑油组合物 | |
CN107868691A (zh) | 一种75w‑90黏度级别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71589B (zh) | 一种减震器油组合物 | |
CN109072121A (zh) | 基于聚亚烷基二醇的润滑组合物 | |
CN110283645B (zh) | 一种机车齿轮油组合物 | |
CN105087113A (zh) | 电动车传动系统用润滑油组合物 | |
JP2014105252A (ja) | グリース組成物 | |
CN107353975A (zh) | 一种柴油机用润滑油组合物 | |
CN105008502B (zh) | 由聚甘油醚制得的润滑组合物 | |
CN102329683B (zh) |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47026B (zh) | 润滑油组合物 | |
CN107434996A (zh) | 润滑流体 | |
CN103361148A (zh) |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润滑油组合物 | |
JP2000109877A (ja) | 緩衝器用油圧作動油組成物 | |
CN107573987A (zh) | 涡轮机油添加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