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2410A -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2410A
CN102492410A CN2011104018335A CN201110401833A CN102492410A CN 102492410 A CN102492410 A CN 102492410A CN 2011104018335 A CN2011104018335 A CN 2011104018335A CN 201110401833 A CN201110401833 A CN 201110401833A CN 102492410 A CN102492410 A CN 102492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er alcohols
methylacrylic
methacryloyl
diamines
maleic anhyd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18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92410B (zh
Inventor
沈建新
马桂霞
杨之照
周怀光
王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4018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92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92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2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92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2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应用于油田原油降粘。特征:其主剂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助剂为司盘-80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溶剂为石油类溶剂油和苯类溶剂的混合物,各组分的质量比为:(1)四元共聚物主剂,15~25份;(2)司盘-80,2~3份;(3)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2份;(4)石油类溶剂油,35~65份;(5)苯类溶剂,5~15份。效果是:降粘效果好、无污染、能大幅度节约稀油用量、经济效益明显。在用量为500~3000ppm的条件下,可使50℃粘度介于50000~600000mPa·s稠油的降粘率达99%以上。

Description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油降粘处理剂,是一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
背景技术
随着对石油开采程度的加深,以及常规原油可采量和产量的不断下降,原油变稠变重已成为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稠油在许多国家已逐步成为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世界已发现的稠油总地质储量为700×109m3,可采储量为151×109m3,与常规原油可采储量159×109m3相当。我国稠油的储藏量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50亿吨,其中稠油14亿吨,约占总石油储量的近30%,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但是由于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其开采和利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鉴于我国拥有丰富的稠油资源,稠油的开发在我国也日显重要。目前,在我国的某些油田如塔里木油田,其稠油不仅重质组分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极高,是国内罕见的特超稠油,而且井深达5000米以上,开采难度极大。国内外其它浅层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如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等都不适合其稠油的开采。相对而言,井筒掺稀油降粘是一种适合且有效的开采方法,但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稀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寻求一种既能降低稀油加入量,又能满足稠油开采需要的油溶性降粘剂是十分必要的。
油溶性降粘剂是业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稠油降粘开采技术。油溶性降粘剂通过渗透作用渗透到胶质沥青质的层状堆砌结构中,破坏胶质沥青质原有的聚集体结构,并通过氢键作用在胶质沥青质分子结构中形成有降粘剂分子参与的新的聚集体,扩大胶质沥青质层状堆砌聚集体的层间距离,降低胶质沥青质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在本质上降低稠油的粘度,改善其流动性。
国内外有关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已经由二元共聚物发展到三元、四元共聚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不饱和羧酸烷基酯-烯烃共聚物和不饱和羧酸烷基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
现有的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效果较差、降粘率低、普适性差、且大部分仅作为流动性改进剂用于稠油的输送,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刚刚起步,目前大多仅限于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阶段,且降粘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开发适用于轮古油藏特征的油溶性降粘剂,达到节约稀油、降低采油生产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主剂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助剂为司盘-80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溶剂为石油类溶剂油和苯类溶剂的混合物,各组分的质量比为:
(1)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15~25份;
(2)司盘-80,2~3份;
(3)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2份;
(4)石油类溶剂油,35~65份;
(5)苯类溶剂,5~15份。
司盘-80是乳化剂司盘系列中的一种,为黄色油状液体。在水、乙醇、甲醇或醋酸乙酯中易溶,在矿物油中极微溶解。主要用做注射液及口服液的增溶剂或乳化剂;胶囊剂用分散剂;软膏剂用乳化剂和基质;栓剂用基质等。在食品工业中用做乳化剂。
所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聚醚型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式为:
(CH3)3Si-(OSi(CH3)2)3-OSi(CH3)2-CH2-(C2H4O)12-CH3
所述石油类溶剂油为140~200#之内的溶剂油。
所述苯类为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1,2,3-三甲苯或1,2,4-三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5~90℃常压搅拌条件下将溶剂油、苯类、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司盘-80、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按顺序和比例依次加入反应器中,持续搅拌30~120min,使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降粘剂。
所述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由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制得,各组分的质量比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8~12份;苯乙烯:1~1.6份;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1~2份;马来酸酐:1~1.5份;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0.5~3.0%,以甲苯为溶剂,甲苯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1.5~3倍。
所述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是由甲基丙烯酸、C16~C22高碳醇、磺酸类催化剂和酚类阻聚剂制得,各组分加入量的质量比为,甲基丙烯酸1~1.3份,C16~C22高碳醇2.2~3份,磺酸类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和C16~C22高碳醇总质量的0.5~0.8%,酚类阻聚剂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和C16~C22高碳醇总质量的0.3~0.5%。
所述的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是由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制得,各原料的配比为甲基丙烯酸酯与二胺的质量比为3.3~5∶1。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制备:按照质量比甲基丙烯酸1~1.3份,C16~C22高碳醇2.2~3份,磺酸类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和C16~C22高碳醇总质量的0.5~0.8%,酚类阻聚剂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和C16~C22高碳醇总质量的0.3~0.5%,准备原料;将C16~C22高碳醇加热至60~80℃,使C16~C22高碳醇全部熔融,再依次加入携水剂环己烷、酚类阻聚剂、甲基丙烯酸和磺酸类催化剂,在搅拌条件下,在110~130℃反应6~8h反应结束;常压蒸馏除去大部分携水剂,然后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得到粗产品,将粗产品用5wt%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至无色,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干燥,得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
步骤2)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的制备:按照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二胺的质量比为3.3~5∶1,选取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将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分别溶于无水甲醇中;在氮气保护下,在室温、搅拌条件下,将溶有乙二胺的无水甲醇溶液滴加到溶有甲基丙烯酸酯的无水甲醇溶液中,滴毕,搅拌6~8h,升温至40~60℃反应4~6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未反应原料,得到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
步骤3)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按照各组分的质量比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8~12份;苯乙烯:1~1.6份;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1~2份;马来酸酐:1~1.5份;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0.5~3.0%,甲苯为溶剂,甲苯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1.5~3倍,准备原料;在氮气保护下,首先将甲苯和马来酸酐加热60~75℃待马来酸酐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在90~100℃反应1~2h;然后升温至110~130℃继续反应3~4h,滴加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滴加完毕,在110~130℃继续搅拌反应5~6h停止反应,冷却后用甲醇析出聚合物,干燥得到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
所述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酚类阻聚剂为对苯二酚或叔丁基邻苯二酚。
所述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磺酸类催化剂为苯磺酸、对甲苯磺酸或萘磺酸。
所述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
本发明通过引入不同的极性基团和长链烷基,来提高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效果和普适性。其中单体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提供的长链烷基能增强降粘剂分子的共晶作用和油溶性,从而增强油溶性降粘剂的普适性;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提供的酰胺基具有强极性,有利于与沥青质组分相结合形成氢键,并借助强氢键作用,渗透分散进入胶质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部分拆散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的聚集体,进而起到降粘作用;马来酸酐提供的极性基团能够破坏胶质沥青质中原有的氢键,并有效地改善共聚物的结构,使降粘剂分子更易于吸附于胶质沥青质中;苯乙烯能提高聚合物分子的芳香度和对稠油中芳香烃的亲和性,提高聚合物分子在油中的溶解度,从而达到更好的降粘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效果好、无污染、可大幅度节约稀油用量、经济效益明显。普适性强。同时,本发明提供该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在用量为500~3000ppm的条件下,可使50℃粘度介于50000~600000mPa·s稠油的降粘率达99%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称取甲基丙烯酸10.3g、十六醇24.2g、对甲苯磺酸0.17g和对苯二酚0.10g;在装有温度计、机械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三口瓶中加入十六醇,加热到60℃,使十六醇完全熔融,再依次加入携水剂正己烷、对苯二酚、甲基丙烯酸和对甲苯磺酸,在110℃搅拌反应6h,反应结束;常压蒸馏除去携水剂,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得粗产品,粗产品用5wt%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直至无色,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50℃真空干燥3h,得到甲基丙烯酸十六醇酯;
2)称取甲基丙烯酸甲酯20.0g和乙二胺6.0g,将甲基丙烯酸甲酯配成浓度为10%的无水甲醇溶液,将乙二胺配成浓度为10%的无水甲醇溶液;于氮气保护下,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及氮气保护装置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水甲醇溶液,在室温搅拌条件下,将乙二胺的无水甲醇溶液滴加到反应器中,滴毕继续搅拌6h,然后升温至40℃继续搅拌反应4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反应物,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
3)称取甲基丙烯酸十六醇酯31.0g、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3.9g、苯乙烯4.2g、马来酸酐3.9g和过氧化苯甲酰0.22g,加入64.5g甲苯为溶剂;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及氮气保护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甲苯和马来酸酐,加热至60℃待马来酸酐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过氧化苯甲酰,升温至90℃反应1h,升温至110℃继续反应3h,然后滴加甲基丙烯酸十六醇酯,滴加完毕,在110℃继续搅拌反应5h停止反应,冷却后用甲醇析出聚合物,干燥得到甲基丙烯酸十六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
4)将200#溶剂油35g,甲苯5g,甲基丙烯酸十六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15g,司盘-80:3g,聚醚型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g,按顺序依次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35℃,搅拌混合30min,即得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小样,经放大样制成现场试用的稠油油溶性降粘剂。聚醚型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分子式为
(CH3)3Si-(OSi(CH3)2)3-OSi(CH3)2-CH2-(C2H4O)12-CH3
实施例1的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试用效果:
以塔里木油田LG15-H32稠油为研究对象,评价该降粘剂的降粘效果。LG15-H32稠油50℃粘度为547000mPa·s;将LG15-H32稠油加热至80℃,同时将油溶性降粘剂在80℃溶于稀油中,稀油与LG15-32稠油的质量比为0.4∶1,油溶性降粘剂的加剂量为500ppm,然后将加剂稀油加入稠油中,搅拌均匀,测得加剂混合原油的50℃粘度为1228mPa·s,降粘率为99.8%。
实施例2
1)称取甲基丙烯酸12.9g、二十二醇32.6g、苯磺酸0.36g和叔丁基邻苯二酚0.23g;在装有温度计、机械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三口瓶中加入二十二醇,加热到80℃,使二十二醇完全熔融,再依次加入携水剂正己烷、叔丁基邻苯二酚、甲基丙烯酸和苯磺酸,在130℃搅拌反应8h,反应结束;常压蒸馏除去携水剂,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得粗产品,粗产品用5wt%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直至无色,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50℃真空干燥5h,得到甲基丙烯酸二十二醇酯;
2)称取甲基丙烯酸乙酯34.2g和乙二胺7.4g,将甲基丙烯酸乙酯配成浓度为10%的无水甲醇溶液,将乙二胺配成浓度为10%的无水甲醇溶液;于氮气保护下,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及氮气保护装置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无水甲醇溶液,在室温搅拌条件下,将乙二胺的无水甲醇溶液滴加到反应器中,滴毕继续搅拌8h,然后升温至60℃继续搅拌反应6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反应物,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
3)称取甲基丙烯酸二十二醇酯39.4g、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6.5g、苯乙烯5.2g、马来酸酐4.9g和过氧化苯甲酰1.68g加入112g甲苯为溶剂;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及氮气保护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甲苯和马来酸酐,加热至75℃待马来酸酐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过氧化苯甲酰,升温至100℃反应2h,升温至130℃继续反应4h,然后滴加甲基丙烯酸二十二醇酯,滴加完毕,在130℃继续搅拌反应6h停止反应,冷却后用甲醇析出聚合物,干燥得到甲基丙烯酸二十二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
4)将140#溶剂油,65g;1,2,3-三甲苯,15g;甲基丙烯酸二十二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25g;司盘-80,3g;聚醚型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g;依次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60℃,搅拌混合120min,即得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小样,经放大样制成现场试用的稠油油溶性降粘剂。聚醚型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分子式为(CH3)3Si-(OSi(CH3)2)3-OSi(CH3)2-CH2-(C2H4O)12-CH3
实施例2的稠油油溶性降粘剂试用效果:
以塔里木油田LG15-H32稠油为研究对象,评价该降粘剂的降粘效果。LG15-H32稠油50℃粘度为547000mPa·s;将LG15-H32稠油加热至80℃,同时将油溶性降粘剂在80℃溶于稀油中,稀油与LG15-32稠油的质量比为0.4∶1,油溶性降粘剂的加剂量为500ppm,然后将加剂稀油加入稠油中,搅拌均匀,测得加剂混合原油的50℃粘度为1368mPa·s,降粘率为99.8%。
实施例3
1)称取甲基丙烯酸11.2g、十八醇27.0g、萘磺酸0.23g和对苯二酚0.15g;在装有温度计、机械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三口瓶中加入十八醇,加热到70℃,使十八醇完全熔融,再依次加入携水剂正己烷、对苯二酚、甲基丙烯酸和萘磺酸,在120℃搅拌反应7h,反应结束;常压蒸馏除去携水剂,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得粗产品,粗产品用5wt%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直至无色,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50℃真空干燥4h,得到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
2)称取甲基丙烯酸甲酯30.0g和乙二胺6.0g,将甲基丙烯酸甲酯配成浓度为10%的无水甲醇溶液,将乙二胺配成浓度为10%的无水甲醇溶液;于氮气保护下,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及氮气保护装置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水甲醇溶液,在室温搅拌条件下,将乙二胺的无水甲醇溶液滴加到反应器中,滴毕继续搅拌7h,然后升温至50℃继续搅拌反应5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反应物,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
3)称取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33.8g、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3.3g、苯乙烯5.2g、马来酸酐3.2g和过氧化苯甲酰0.73g,加入136.5g甲苯为溶剂;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及氮气保护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甲苯和马来酸酐,加热至70℃待马来酸酐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过氧化苯甲酰,升温至95℃反应1.5h,升温至120℃继续反应3h,然后滴加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滴加完毕,在120℃继续搅拌反应5h停止反应,冷却后用甲醇析出聚合物,干燥得到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
4)将180#溶剂油:55g,对二甲苯:10g,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20g,司盘-80:3g,聚醚型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g,依次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90℃,搅拌混合60min,即得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小样,经放大样制成现场试用的稠油油溶性降粘剂。聚醚型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分子式为(CH3)3Si-(OSi(CH3)2)3-OSi(CH3)2-CH2-(C2H4O)12-CH3
实施例3的稠油油溶性降粘剂试用效果:
以塔里木油田LG15-H32稠油为研究对象,评价该降粘剂的降粘效果。LG15-H32稠油50℃粘度为547000mPa·s;将LG15-H32稠油加热至80℃,同时将油溶性降粘剂在80℃溶于稀油中,稀油与LG15-32稠油的质量比为0.4∶1,油溶性降粘剂的加剂量为500ppm,然后将加剂稀油加入稠油中,搅拌均匀,测得加剂混合原油的50℃粘度为1586mPa·s,降粘率为99.7%。

Claims (12)

1.一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其主剂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助剂为司盘-80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溶剂为石油类溶剂油和苯类溶剂的混合物,各组分的质量比为:
(1)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15~25份;
(2)司盘-80,2~3份;
(3)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2份;
(4)石油类溶剂油,35~65份;
(5)苯类溶剂,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为聚醚型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其分子式为:
(CH3)3Si-(OSi(CH3)2)3-OSi(CH3)2-CH2-(C2H4O)12-CH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石油类溶剂油为140~200#之内的溶剂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苯类溶剂为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1,2,3-三甲苯或1,2,4-三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5~90℃常压搅拌条件下将石油类溶剂油、苯类溶剂、四元共聚物、司盘-80、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按顺序和比例依次加入反应器中,持续搅拌30~120min,使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降粘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是由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制得,各组分的质量比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8~12份;苯乙烯:1~1.6份;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1~2份;马来酸酐:1~1.5份;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0.5~3.0%;以甲苯为溶剂,甲苯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1.5~3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是由甲基丙烯酸、C16~C22高碳醇、磺酸类催化剂和酚类阻聚剂制得,各组分加入量的质量比为,甲基丙烯酸1~1.3份,C16~C22高碳醇2.2~3份,磺酸类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和C16~C22高碳醇总质量的0.5~0.8%,酚类阻聚剂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和C16~C22高碳醇总质量的0.3~0.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是由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制得,各组分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二胺的质量比为3.3~5∶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制备:按照质量比甲基丙烯酸1~1.3份,C16~C22高碳醇2.2~3份,磺酸类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和C16~C22高碳醇总质量的0.5~0.8%,酚类阻聚剂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和C16~C22高碳醇总质量的0.3~0.5%,准备原料;将C16~C22高碳醇加热至60~80℃,使C16~C22高碳醇全部熔融,再依次加入携水剂环己烷、酚类阻聚剂、甲基丙烯酸和磺酸类催化剂,在搅拌条件下,在110~130℃反应6~8h反应结束;常压蒸馏除去大部分携水剂,然后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得到粗产品,将粗产品用5wt%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至无色,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干燥,得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
步骤2)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的制备:按照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二胺的质量比为3.3~5∶1,选取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将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分别溶于无水甲醇中;在氮气保护下,在室温、搅拌条件下,将溶有乙二胺的无水甲醇溶液滴加到溶有甲基丙烯酸酯的无水甲醇溶液中,滴毕,搅拌6~8h,升温至40~60℃反应4~6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未反应原料,得到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
步骤3)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按照各组分的质量比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8~12份;苯乙烯:1~1.6份;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1~2份;马来酸酐:1~1.5份;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0.5~3.0%,甲苯为溶剂,甲苯的加入量为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马来酸酐总质量的1.5~3倍,准备原料;在氮气保护下,首先将甲苯和马来酸酐加热60~75℃待马来酸酐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和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在90~100℃反应1~2h;然后升温至110~130℃继续反应3~4h,滴加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滴加完毕,在110~130℃继续搅拌反应5~6h停止反应,冷却后用甲醇析出聚合物,干燥得到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酚类阻聚剂为对苯二酚或叔丁基邻苯二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磺酸类催化剂为苯磺酸、对甲苯磺酸或萘磺酸。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二胺-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
CN 201110401833 2011-12-06 2011-12-06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492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01833 CN102492410B (zh) 2011-12-06 2011-12-06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01833 CN102492410B (zh) 2011-12-06 2011-12-06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2410A true CN102492410A (zh) 2012-06-13
CN102492410B CN102492410B (zh) 2013-10-16

Family

ID=46184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01833 Active CN102492410B (zh) 2011-12-06 2011-12-06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92410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5224A (zh) * 2013-01-08 2013-04-1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含有季铵盐结构的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4531270A (zh) * 2014-12-11 2015-04-22 青岛佰众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5881A (zh) * 2015-06-29 2016-02-03 戴文洁 一种稠油分子分散乳化复合降粘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281264A (zh) * 2016-08-08 2017-01-04 东营华力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稠油热采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9234A (zh) * 2016-12-21 2017-04-26 魏宇骞 一种多元复配型共聚沥青油溶性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7488248A (zh) * 2017-08-31 2017-12-19 山东大学 一种纳米蒙脱土与聚合物复合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10443A (zh) * 2018-04-04 2018-08-17 青岛艾尔乐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效稠油降粘剂
CN108441199A (zh) * 2018-03-23 2018-08-24 北京捷贝通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高效稠油降粘剂
CN108707206A (zh) * 2018-06-08 2018-10-26 烟台智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蜡原油的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680A (zh) * 2018-06-30 2018-11-13 福州兴创云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13651928A (zh) * 2021-08-16 2021-11-16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075433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9060A (zh) * 2020-10-27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特超稠油的油溶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4727A (zh) * 2020-12-17 2022-06-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沥青质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复配体系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494A (zh) * 2009-08-14 2010-10-06 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溶性降粘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494A (zh) * 2009-08-14 2010-10-06 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溶性降粘剂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5224A (zh) * 2013-01-08 2013-04-1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含有季铵盐结构的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4531270A (zh) * 2014-12-11 2015-04-22 青岛佰众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5881A (zh) * 2015-06-29 2016-02-03 戴文洁 一种稠油分子分散乳化复合降粘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281264A (zh) * 2016-08-08 2017-01-04 东营华力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稠油热采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9234A (zh) * 2016-12-21 2017-04-26 魏宇骞 一种多元复配型共聚沥青油溶性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7488248B (zh) * 2017-08-31 2019-08-09 山东大学 一种纳米蒙脱土与聚合物复合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8248A (zh) * 2017-08-31 2017-12-19 山东大学 一种纳米蒙脱土与聚合物复合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1199A (zh) * 2018-03-23 2018-08-24 北京捷贝通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高效稠油降粘剂
CN108410443A (zh) * 2018-04-04 2018-08-17 青岛艾尔乐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效稠油降粘剂
CN108707206A (zh) * 2018-06-08 2018-10-26 烟台智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蜡原油的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680A (zh) * 2018-06-30 2018-11-13 福州兴创云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14075433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9060A (zh) * 2020-10-27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特超稠油的油溶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9060B (zh) * 2020-10-27 2023-08-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特超稠油的油溶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4727A (zh) * 2020-12-17 2022-06-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沥青质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复配体系和应用
CN114644727B (zh) * 2020-12-17 2023-1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沥青质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复配体系和应用
CN113651928A (zh) * 2021-08-16 2021-11-16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2410B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2410B (zh)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CN103694984B (zh) 一种页岩气酸化压裂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126B (zh) 苛刻油藏反相微乳液调驱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6914B (zh) 一种降凝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8356B (zh) 一种新型阳离子松香施胶剂及其应用
CN103508696B (zh) 一种聚羧酸抗含泥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7502B (zh) 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2050A (zh) 用于稠油降粘的复配型油溶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54654A (zh) 一种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654B (zh) 一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稠油降粘剂及制备方法
CN105462568A (zh) 一种钻井液用树脂类纳米粒子胶乳封堵剂及制备方法
CN103509541A (zh) 一种稠油微乳液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39157B (zh) 一种双链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7175A (zh) 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调驱体系
CN101824314B (zh) 用于稠油开采和输送的三元共聚物油溶性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8934B (zh) 一种无土相油基钻井液
CN104844466B (zh) 腰果酚基阳离子型季铵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52232A (zh) 抗温抗盐聚合物清洁压裂液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14999A (zh) 高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4926987B (zh) 疏水缔合交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0701B (zh) 一种非强水敏特殊油藏的热力采油方法
CN108315001A (zh) 高效驱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A2742431A1 (en) A surfactant,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CN114933560A (zh) 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hen et al.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 low molecular weight amphiphilic polymer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