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7728A -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7728A
CN102487728A CN2011104400245A CN201110440024A CN102487728A CN 102487728 A CN102487728 A CN 102487728A CN 2011104400245 A CN2011104400245 A CN 2011104400245A CN 201110440024 A CN201110440024 A CN 201110440024A CN 102487728 A CN102487728 A CN 102487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er bud
controlled
mushroom
bag
u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00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7728B (zh
Inventor
胡汝晓
王春晖
彭运祥
姜性坚
王小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Original Assignee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Priority to CN 2011104400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77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7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7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7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77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拉角催蕾、修蕾、育菇等方法,通过拉角式催蕾构建适宜出菇小环境,可有效协调增加湿度与通气量的矛盾,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可控制幼蕾形成面积,进而控制幼蕾数量,极大节省菌包营养;通过拉角,幼蕾生长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利于后续优势蕾形成,可减少修蕾作业工作量,降低修蕾作业难度;同时不需进行搔菌作业,可显著节省人工;是现有商品杏鲍菇生产方法的有效替代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 errngil)又名刺芹侧耳,隶属真菌门、伞菌目、侧耳属。其子实体色泽雪白,质地脆嫩,也称“雪茸”,有“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誉,属珍稀食用菌。杏鲍菇是菇中优质的鲜销品种,货架期长,保鲜技术成熟,商品性能优,同时杏鲍菇生长周期短,出菇集中,是一个优良的工厂化生产品种。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而催蕾技术是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催育出适量健壮菇蕾是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关键。目前,在工厂化生产杏鲍菇过程中,通过搔菌、弱光刺激、加大出菇室湿度及通气量的方法催蕾,往往会形成过量菇蕾,后续难以形成优势蕾,既造成培养基质营养的浪费,同时增加了修蕾作业的工作量和难度,此外,为了解决同时增加湿度与通气量的矛盾,需要付出较高的能源代价。
开袋搔菌催蕾方法为:(1)杏鲍菇菌包在培养室培养35~40天后,菌丝生长成熟后,用手工或搔菌机去除表面的老菌种,视培养料湿度,搔菌后注水或不注水,控制出菇表面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然后将搔菌后的瓶子,搬入出菇房的出菇架上,增加出菇房湿度90~95%,温度控制在15~17℃,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以下,不需要光照;(2)搔菌后5~7天,开启室内照明,光照强度保持在50~200LUX,每天间隙开启5~10小时;(3)搔菌后10~11天,增加光照强度200~500LUX,使菇盖完全分化,增加CO2浓度2000~2500mg/kg,使幼蕾膨大;(4)修蕾育菇与本发明基本相似。
其缺点在于:(1)费工:需要进行搔菌作业,工作量大;(2)易感病害:催蕾时相对湿度大,幼蕾易感染细菌、真菌性病害;(3)耗养分:不能有限控制出菇面积,幼蕾量过大,造成菌包营养浪费;(4)修蕾难:所有幼蕾生长条件相似,优势蕾难以形成,增加了修蕾难度及工作量;(5)耗能:催蕾时相对湿度大,要将CO2浓度较长时间控制在2000mg/kg以下,对增湿及通风设备要求高,需要耗费较多的能源。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专利号:CN200810039528,公开号:CN101611684):(1)在装有栽培原料的瓶内接种杏鲍菇,培菌35-40天,用搔菌机除去表面的老菌种,控制出菇表面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放入出菇房的架子上,控制相对湿度在95~98%,温度15~17℃,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以下,不给予光照;(2)搔菌后5~7天,降低出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以下均保持该湿度),温度控制在14~17℃(以下均保持这个温度范围),给予50~200LUX的光照,每天间隙开启5~10小时(以下均保持这个范围),使菌盖完全分化,适当增加CO2浓度,控制在2000~2500mg/kg,使菇体膨大;(3)搔菌后12~13天,增加出菇房CO2浓度,控制在2500~3000mg/kg,控制在10~15小时,个体较大的菇体能抵抗较高浓度的CO2,而个体较小的菇体在高浓度的CO2抑制下,菇头发黄、萎缩,有效原基数量迅速减少;(4)搔菌14天后,增加通风量,CO2浓度维持在1500~2500mg/kg,使每瓶中较大的原基恢复正常活力,每瓶有效菇的数量控制在2~3个。
其技术缺点是:(1)操作难度大:用较高浓度的CO2抑制并消除较小的菇蕾,但具体抑制浓度与抑制时间难以准确把握,而目前没有便利的CO2浓度检测手段,更增加了该技术的操作难度;(2)误伤有效菇蕾:由于该技术同瓶绝大多数菇蕾发育环境相似,大多数菇蕾差异不明显,这一方面增加了抑制消除难度,另一方面会对有效菇蕾造成较大伤害,造成后续恢复难度大,这往往会影响到菇品的外观、风味及产量;(3)易感病害:催蕾时相对湿度大,抑制时一方面有大量幼蕾死亡,同时CO2浓度大造成菇蕾活力较低,幼蕾极易感染细菌、真菌性病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拉角式催蕾构建适宜出菇小环境,可有效协调增加湿度与通气量的矛盾,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可控制幼蕾形成面积,进而控制幼蕾数量,极大节省菌包营养;通过拉角,幼蕾生长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利于后续优势蕾形成,可减少修蕾作业工作量,降低修蕾作业难度;此外,本技术方案不需进行搔菌作业,可显著节省人工。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拉角催蕾、修蕾、育菇等方法,其特征在于:
拉角催蕾方法为:将长满菌丝的菌包转入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2~15℃,相对湿度70~75%,适应性培养1~4天;然后进行拉角催蕾,即去掉套环盖,一手按住袋口1/4~3/4部分,一手拉着袋口一角拉动2~3下,使袋口成尖角状,保留套环,固定拉角形状,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5~18℃,相对湿度70~75%,光照100~600LUX;
修蕾方法为:拉角催蕾7~8天,停止光照,温度控制在14~17℃,相对湿度70~75%,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以下;拉角催蕾11~13天,去掉拉角套环,无光,温度控制在14~17℃,相对湿度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2500mg/kg;拉角催蕾14~16天,进行修蕾作业,每袋保留健壮菇蕾1~2个,无光,温度控制在13~16℃,相对湿度80~85%,CO2浓度控制在1500~2500mg/kg。
所述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杏鲍菇培养料,装包,用直径为2~5cm套环封口,灭菌。
所述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杏鲍菇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0~35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所述育菇方法为:修蕾作业完成后,无光育菇,温度控制在12~15℃,相对湿度85~90%,CO2浓度1500~2000mg/kg,至采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可省除搔菌作业,节省人工15%以上,通过拉角催蕾构建催蕾小环境,出菇房湿度要求较低(70~75%),而常规技术相对湿度要求为90~95%;协调了催蕾过程中湿度与通气量的矛盾,减少了控制环境的能源消耗;同时较低的相对湿度能显著减少杏鲍菇细菌及真菌病害的发生,间接增产5~10%;拉角时能有效控制出菇面积,可减少出菇面积1/4~3/4,进而控制幼蕾数量,可显著节省菌包养分,同时拉角催蕾,让一包中幼蕾生长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利于优势蕾形成,减小了修蕾作业的难度及工作量,并利于菌包营养集中利用,可提高产量8~12%;每包出菇1~2个,每包产量350~400g,菇体大,菇形美观,品质优,商品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发明方法的具体参数,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杏鲍菇,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采用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生产杏鲍菇的步骤如下:
(1)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杏鲍菇培养料,装包,用直径为3cm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杏鲍菇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拉角催蕾:将长满菌丝的菌包转入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3℃,相对湿度70%,适应性培养3天;然后进行拉角催蕾,即去掉套环盖,一手按住袋口1/4部分,一手拉着袋口一角拉动2下,使袋口成尖角状,保留套环,固定拉角形状,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7℃,相对湿度75%,光照500LUX;
(4)修蕾:拉角催蕾7天,停止光照,温度控制在17℃,相对湿度75%,CO2浓度控制在1000mg/kg;拉角催蕾9天,去掉拉角套环,无光,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80%,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拉角催蕾15天,进行修蕾作业,每袋保留健壮菇蕾2个,无光,温度控制在15℃,相对湿度85%,CO2浓度控制在1000mg/kg。
(5)育菇方法为:修蕾作业完成后,无光育菇,温度控制在15℃,相对湿度85%,CO2浓度1000mg/kg,至采菇。
生产出的杏鲍菇产量提高12%,节省工时15%,每包出菇2个,每包产量350~400g,菇体大,菇形美观,品质优,商品性能好。
实施例2
采用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生产杏鲍菇的步骤如下:
(1)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杏鲍菇培养料,装包,用直径为5cm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杏鲍菇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5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拉角催蕾:将长满菌丝的菌包转入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5℃,相对湿度70%,适应性培养3天;然后进行拉角催蕾,即去掉套环盖,一手按住袋口3/4部分,一手拉着袋口一角拉动3下,使袋口成尖角状,保留套环,固定拉角形状,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8℃,相对湿度70%,光照600LUX;
(4)修蕾:拉角催蕾7天,停止光照,温度控制在17℃,相对湿度70%,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拉角催蕾13天,去掉拉角套环,无光,温度控制在14℃,相对湿度80%,CO2浓度控制在2500mg/kg;拉角催蕾16天,进行修蕾作业,每袋保留健壮菇蕾1个,无光,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85%,CO2浓度控制在2500mg/kg。
(5)育菇方法为:修蕾作业完成后,无光育菇,温度控制在15℃,相对湿度85%,CO2浓度1500mg/kg,至采菇。
生产出的杏鲍菇产量提高8%,节省工时10%,每包出菇1个,每包产量450~500g,菇体大,菇形美观,品质优,商品性能好。
实施例3
采用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生产杏鲍菇的步骤如下:
(1)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杏鲍菇培养料,装包,用直径为4cm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杏鲍菇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拉角催蕾:将长满菌丝的菌包转入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2℃,相对湿度75%,适应性培养4天;然后进行拉角催蕾,即去掉套环盖,一手按住袋口2/4部分,一手拉着袋口一角拉动2~3下,使袋口成尖角状,保留套环,固定拉角形状,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8℃,相对湿度70%,光照300LUX;
(4)修蕾:拉角催蕾8天,停止光照,温度控制在17℃,相对湿度75%,CO2浓度控制在1000mg/kg;拉角催蕾11天,去掉拉角套环,无光,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75%,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拉角催蕾15天,进行修蕾作业,每袋保留健壮菇蕾2个,无光,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80%,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
(5)育菇方法为:修蕾作业完成后,无光育菇,温度控制在15℃,相对湿度85%,CO2浓度1500mg/kg,至采菇。
生产出的杏鲍菇产量提高10%,节省工时15%,每包出菇2个,每包产量400~450g,菇体大,菇形美观,品质优,商品性能好。
实施例4
采用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生产杏鲍菇的步骤如下:
(1)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杏鲍菇培养料,装包,用直径为3cm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杏鲍菇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2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拉角催蕾:将长满菌丝的菌包转入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3℃,相对湿度72%,适应性培养2天;然后进行拉角催蕾,即去掉套环盖,一手按住袋口3/4部分,一手拉着袋口一角拉动3下,使袋口成尖角状,保留套环,固定拉角形状,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72%,光照300LUX;
(4)修蕾:拉角催蕾7天,停止光照,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70%,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以下;拉角催蕾13天,去掉拉角套环,无光,温度控制在17℃,相对湿度80%,CO2浓度控制在2500mg/kg;拉角催蕾16天,进行修蕾作业,每袋保留健壮菇蕾2个,无光,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85%,CO2浓度控制在2500mg/kg。
(5)育菇方法为:修蕾作业完成后,无光育菇,温度控制在15℃,相对湿度88%,CO2浓度2000mg/kg,至采菇。
生产出的杏鲍菇产量提高12%,节省工时12%,每包出菇2个,每包产量450~550g,菇体大,菇形美观,品质优,商品性能好。
实施例5
采用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生产杏鲍菇的步骤如下:
(1)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杏鲍菇培养料,装包,用直径为5cm套环封口,灭菌。
(2)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杏鲍菇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3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3)拉角催蕾:将长满菌丝的菌包转入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3℃,相对湿度74%,适应性培养4天;然后进行拉角催蕾,即去掉套环盖,一手按住袋口1/4~3/4部分,一手拉着袋口一角拉动2~3下,使袋口成尖角状,保留套环,固定拉角形状,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7℃,相对湿度73%,光照600LUX;
(4)修蕾:拉角催蕾8天,停止光照,温度控制在17℃,相对湿度70%,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以下;拉角催蕾12天,去掉拉角套环,无光,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76%,CO2浓度控制在1800mg/kg;拉角催蕾15天,进行修蕾作业,每袋保留健壮菇蕾1个,无光,温度控制在16℃,相对湿度80%,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
(5)育菇方法为:修蕾作业完成后,无光育菇,温度控制在13.5℃,相对湿度85%,CO2浓度2000mg/kg,至采菇。
生产出的杏鲍菇产量提高9%,节省工时20%,每包出菇1个,每包产量450~480g,菇体大,菇形美观,品质优,商品性能好。

Claims (4)

1.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拉角催蕾、修蕾、育菇等方法,其特征在于:
拉角催蕾方法为:将长满菌丝的菌包转入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2~15℃,相对湿度70~75%,适应性培养1~4天;然后进行拉角催蕾,即去掉套环盖,一手按住袋口1/4~3/4部分,一手拉着袋口一角拉动2~3下,使袋口成尖角状,保留套环,固定拉角形状,出菇房温度控制在15~18℃,相对湿度70~75%,光照100~600LUX;
修蕾方法为:拉角催蕾7~8天,停止光照,温度控制在14~17℃,相对湿度70~75%,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以下;拉角催蕾11~13天,去掉拉角套环,无光,温度控制在14~17℃,相对湿度75~80%,CO2浓度控制在1500~2500mg/kg;拉角催蕾14~16天,进行修蕾作业,每袋保留健壮菇蕾1~2个,无光,温度控制在13~16℃,相对湿度80~85%,CO2浓度控制在1500~2500mg/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杏鲍菇培养料,装包,用直径为2~5cm套环封口,灭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杏鲍菇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30~35天至菌丝长满菌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菇方法为:修蕾作业完成后,无光育菇,温度控制在12~15℃,相对湿度85~90%,CO2浓度1500~2000mg/kg,至采菇。
CN 201110440024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77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40024 CN102487728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40024 CN102487728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7728A true CN102487728A (zh) 2012-06-13
CN102487728B CN102487728B (zh) 2013-06-19

Family

ID=46179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4002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7728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772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0288A (zh) * 2013-04-18 2013-07-10 河南邦友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有限公司 食用菌立式袋栽提口培育出菇技术
CN106171519A (zh) * 2016-07-12 2016-12-07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生产袋栽杏鲍菇去套环疏蕾的方法
CN111066569A (zh) * 2019-12-18 2020-04-28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生产具有鲜香口味杏鲍菇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4989A (zh) * 2005-12-02 2006-05-24 郑雪平 一种杏鲍菇的全控制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875681A (zh) * 2005-06-06 2006-12-13 黄巧珍 杏鲍菇床架式工厂化周年生产方法
CN101611684A (zh) * 2008-06-25 2009-12-30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5681A (zh) * 2005-06-06 2006-12-13 黄巧珍 杏鲍菇床架式工厂化周年生产方法
CN1774989A (zh) * 2005-12-02 2006-05-24 郑雪平 一种杏鲍菇的全控制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1611684A (zh) * 2008-06-25 2009-12-30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坤朋,蔡敏: "杏鲍菇最佳出菇方式的探讨", 《湖北农业科学》, vol. 50, no. 6, 31 March 2011 (2011-03-31), pages 1181 - 1183 *
李辉平 等: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vol. 23, no. 11, 15 November 2011 (2011-11-15), pages 28 - 30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0288A (zh) * 2013-04-18 2013-07-10 河南邦友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有限公司 食用菌立式袋栽提口培育出菇技术
CN103190288B (zh) * 2013-04-18 2017-06-13 河南邦友农业生态循环股份有限公司 食用菌立式袋栽提口培育出菇方法
CN106171519A (zh) * 2016-07-12 2016-12-07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生产袋栽杏鲍菇去套环疏蕾的方法
CN111066569A (zh) * 2019-12-18 2020-04-28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生产具有鲜香口味杏鲍菇的方法
CN111066569B (zh) * 2019-12-18 2021-11-05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生产具有鲜香口味杏鲍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7728B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3001B (zh) 利用修剪的芒果枝叶为主要原料在芒果树底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4488546A (zh) 一种秀珍菇的种植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4335819A (zh) 一种平菇与葡萄的套种方法
CN106034750A (zh) 一种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大杯蕈的方法
CN104488565A (zh) 一种西藏白肉灵芝栽培方法
CN102652486B (zh) 一种以修剪的芒果枝叶为主要原料在芒果树吊式栽培木耳的方法
CN102612994B (zh) 一种直接用液体菌种拌生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1322460A (zh) 一种鸡腿菇的周年栽培方法
CN103270887A (zh) 蚕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栽培技术
CN108925363A (zh) 一种林下仿野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4982178A (zh) 甘蔗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法
CN103918474B (zh) 一种南方地区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1480138B (zh) 一种蚯蚓粪作为双孢蘑菇栽培料添加材料的方法
CN102487728B (zh) 一种生产杏鲍菇的袋栽拉角式催蕾方法
CN103891526A (zh) 一种免疏蕾的袋栽杏鲍菇栽培方法
CN104115675A (zh) 一种工厂化瓶栽杏鲍菇育菇的方法
CN106105777A (zh) 一种金针菇无土栽培方法
CN105493889A (zh) 平菇的种植方法
CN103250638B (zh) 一种菊花组织培养栽培方法
CN104221705A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技术的工艺流程
CN110278826A (zh) 一种设施化不覆土瓶栽中国美味蘑菇的方法
CN104381021A (zh) 一种大型灵芝栽培方法
CN103355096B (zh) 能缩短工厂化生产白真姬菇菌龄的生产工艺
CN102084781B (zh) 金针菇免袋栽培和阳畦芽苗菜式出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8

Address after: 410013 No. 107 Shuangtang Road,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Address before: 410013 No. 107 Shuangtang Road, Changsha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un Hua bio tech ltd, Hunan Provinc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