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1532B - 粘性物质稀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性物质稀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81532B CN102481532B CN201080033894.4A CN201080033894A CN102481532B CN 102481532 B CN102481532 B CN 102481532B CN 201080033894 A CN201080033894 A CN 201080033894A CN 102481532 B CN102481532 B CN 1024815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otary body
- diluent
- stickum
- absorption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7—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involving high-viscosity liquids, e.g. asphalt
- B01F23/471—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involving high-viscosity liquids, e.g. asphalt using a very viscous liquid and a liquid of low viscos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7—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involving high-viscosity liquids, e.g. asphal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70—Spray-mixers, e.g. for mixing intersecting sheets of material
- B01F25/74—Spray-mixers, e.g. for mixing intersecting sheets of material with rotating parts, e.g. discs
- B01F25/741—Spray-mixers, e.g. for mixing intersecting sheets of material with rotating parts, e.g. discs with a disc or a set of discs mounted on a shaft rot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on top of which the material to be thrown outwardly is f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3—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rotary disc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4—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rotary cylinders or cones
- B01F27/941—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rotary cylinders or cones being hollow, perforated or having special stirring elements there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90—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 B01F35/93—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arranged inside the recepta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90—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 B01F2035/98—Coo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Nozzle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即使在粘性物质具有高粘性时,也可以通过使粘性物质细碎片化,从而提高粘性物质和稀释剂之间的接触频度,有助于利用稀释剂高效地稀释粘性物质。装置具有:粘性物质供给部(27),其将粘性物质向稀释室(20)供给;旋转体(3),其可旋转地设置在稀释室(20)内,通过旋转而将供给至稀释室(20)的粘性物质细碎片化,形成粘性物质的大量细碎片(92);以及稀释剂供给部(28),其将稀释剂向稀释室(20)供给,以使水蒸汽等稀释剂与由于旋转体(3)的旋转形成的细碎片(92)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稀释剂对具有高粘性的粘性物质进行稀释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吸收式热泵装置为例对背景技术进行说明。该装置具有:冷凝器,其使水蒸汽冷凝而形成液态水;气化器,其使利用冷凝器形成的液态水气化,形成水蒸汽;吸收器,其使高粘性吸收液吸收利用气化器气化的水蒸汽,使吸收液稀释,形成稀释吸收液;以及再生器,其通过将利用吸收器形成的稀释吸收液中含有的水分作为水蒸汽蒸腾,从而使吸收液浓缩。
根据上述吸收器,开发有一种技术,其使吸收液吸收利用气化器气化的水蒸汽,使吸收液稀释,从而形成稀释吸收液。吸收水蒸汽前的吸收液具有高粘性,也可以称为粘稠物(粘性物质)。因此,吸收水蒸汽前的吸收液容易成为块状,很难扩散,吸收水蒸汽时存在极限。因此稀释效率并不充分。
作为上述吸收器,当前已知一种吸收器,其在导热管的外表面上,沿导热管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槽,并且将导热管在空气中加热而进行氧化处理,形成氧化膜的细微凹凸(专利文献1)。记载有下述内容,即,根据该吸收器,可以提高导热管外表面的浸润性,使具有高粘性的吸收液容易沿导热管的外表面扩散,提高吸收液吸收水蒸汽的吸收性。
另外,作为吸收式热泵装置所使用的气化器,已知一种气化器,其具有利用喷嘴喷出氨稀溶液并将其导入导热管内部的方式(专利文献2)。此外,作为吸收式冷热水器的液体分散装置,已知一种使分散液体从托盘的底壁的托盘孔流出,向热交换器的导热管落下的液体分散装置(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5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65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799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通过使粘性物质细碎片化(smallfragments)而形成细碎片群,从而即使在粘性物质具有高粘性时,也可以提高粘性物质和稀释剂之间的接触频度,有助于利用稀释剂高效地稀释粘性物质。
本发明所涉及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具有:(i)具有稀释室的吸收器主体;(ii)粘性物质供给部,其设置在吸收器主体上,将粘性物质向稀释室供给;(iii)旋转体,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吸收器主体的稀释室内,利用旋转使供给至稀释室的粘性物质细碎片化,形成由粘性物质的大量细碎片构成的细碎片群;以及(iv)稀释剂供给部,其设置在吸收器主体上,将稀释剂向稀释室供给,以使得利用旋转体的旋转形成的细碎片群与稀释剂接触。
粘性物质供给部将粘性物质向稀释室供给。旋转体在吸收器主体的稀释室内旋转,利用离心力使供给至稀释室的粘性物质细碎化,形成由粘性物质的大量细碎片构成的细碎片群。在这里,因为在粘性物质上作用基于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所以与对粘性物质施加离心力之前相比,粘性物质的尺寸基于离心力而减小。稀释剂供给部将稀释剂向稀释室供给,以使得利用旋转体的旋转形成的细碎片群与稀释剂接触。由此,粘性稀释与稀释剂接触的频度增加。因此,在稀释室内,利用稀释剂高效地稀释粘性物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粘性物质具有较高粘性时,也由于在利用稀释剂稀释粘性物质时,利用离心力将粘性物质细碎化而形成由多个细碎片构成的细碎片群,所以粘性物质的表面积增加。由此,在稀释室中,粘性物质和稀释剂接触的频度增加。因此,粘性物质更高效地被稀释剂稀释。由此,可以良好地形成将粘性物质利用稀释剂稀释而成的稀释物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吸收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吸收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吸收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吸收器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吸收式热泵装置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在吸收器主体的稀释室中设置附着由稀释剂稀释后的粘性物质的细碎片的被附着部件。因为粘性物质具有粘性,所以可以抑制附着在被附着部件上的粘性物质直接落下。因此,可以确保粘性物质的细碎片和稀释剂之间接触的时间。由此可以确保利用稀释剂稀释粘性物质的细碎片的时间。细碎片是指利用基于旋转体的离心力而使粘性物质被机械地粉碎或分散而细小化的物质。作为细碎片的形状并不作特别限定。作为细碎片的尺寸也不做特别限定。如果考虑提高粘性物质和稀释剂之间的接触频度这一情况,则作为尺寸,一般例示小于或等于10毫米的尺寸、小于或等于5毫米的尺寸、小于或等于3毫米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毫米的尺寸、小于或等于0.5毫米的尺寸,但并不限定于此。在这里,一般来说,如果旋转体的转速较快,则离心力增大,细碎片的尺寸易于变得微小。如果旋转体的转速较慢,则离心力减小,细碎片的尺寸易于变得较大。
作为粘性物质,是指在利用稀释剂稀释之前由于自身的粘性而难以成为薄膜状的物质。由于这种粘性物质具有较高的粘性,所以即使利用喷雾喷嘴进行喷雾,也难以形成细碎片,很容易堵塞喷雾喷嘴。对于这种粘性物质,优选利用基于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行细碎片化。作为稀释物质,只要是可以降低粘性物质的粘性即可,可以是任意物质,可以例示气态的水、液态的水、气液混合状态的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但并不限定于此。
根据粘性物质的种类及组成等,粘性物质存在冷却后更容易吸收稀释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被附着部件具有积极地冷却附着在被附着部件上的细碎片的冷却功能。因此,优选被附着部件由导热管组形成,该导热管组由具有使冷却介质流过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构成。作为冷却介质,可以是气态、液态、雾状的任意一种,例示冷却水等的冷却液体。
根据粘性物质不同,存在加热后更容易吸收稀释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被附着部件可以具有积极地加热附着在被附着部件上的细碎片的加热功能。因此,优选被附着部件由导热管组形成,该导热管组由具有使加热介质流过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构成。作为加热介质,可以是气态、液态、雾状的任意一种,例示加热水等加热液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优选被附着部件形成有导热管,其具有使热交换介质流过的通路。在这种情况下,流过导热管的通路的热交换介质与附着在被附着部件上的粘性物质进行热交换。作为热交换介质,优选冷却介质。在这种情况下,适用于在粘性物质被冷却后更容易吸收稀释剂的情况。根据情况不同,在粘性物质的温度较高时更容易吸收稀释剂时,作为热交换介质,也可以是温水等温热的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优选吸收器主体具有存储室,其存储通过粘性物质的细碎片群和稀释剂之间接触而稀释后的粘性物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稀释粘性物质的设备具有再稀释用旋转部,其通过旋转而使存储在存储室内的粘性物质再次形成细碎片,并且,使该细碎片和稀释剂之间再次接触而进一步稀释。利用再稀释用旋转部而进一步增加粘性物质的细碎片和稀释剂之间接触的频度。由此,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稀释剂稀释粘性物质的细碎片。
另外,再稀释用旋转部也可以是利用与旋转体共用的驱动源而与旋转体连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驱动源共用,所以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再稀释用旋转部也可以是由其他驱动源驱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可以使再稀释用旋转部独立于旋转体而进行控制,所以可以使单位时间的再稀释用旋转部的转速与旋转体的转速不同,也可以使它们相同,从而可以适当地执行粘性物质的再稀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优选稀释剂供给部从稀释室中生成的细碎片群的外侧供给稀释剂而形成稀释剂流,利用稀释剂流抑制细碎片群的过度飞溅。由此,粘性物质的细碎片和稀释剂之间接触的频度增加,高效地利用稀释剂稀释粘性物质的细碎片。优选稀释剂流形成帘幕状,从外侧覆盖细碎片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优选在稀释室的内部设置稀释剂搅拌部,其在稀释室中将稀释剂进行搅拌而增加细碎片和稀释剂之间的接触概率。由此,因为稀释剂在稀释室中移动,所以粘性物质的细碎片和稀释剂之间接触的频度增加,高效地利用稀释剂稀释粘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优选用于吸收式热泵装置的吸收器中。由于吸收器的性能提高,所以吸收式热泵装置的性能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粘性物质成为吸收液。作为吸收液,例示溴化锂、碘化锂等卤化物或碱金属化合物。稀释剂优选气态或液态的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可以是粘性物质稀释装置搭载在移动物体上的方式,也可以是固定在底座等上的固定方式。作为移动物体,可以举出车辆(包含乘用车、卡车、火车在内)、船舶、飞行器。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适用于吸收式热泵装置(吸收式冷冻机)中的吸收器1。如图1所示,吸收器1具有:吸收器主体2,其具有稀释室20;作为粘性物质供给部起作用的吸收液供给部27,其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上;旋转体3,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稀释室20内;以及作为稀释剂供给部起作用的水蒸汽供给部28,其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上。吸收器主体2具有上壁2u、底壁2b和侧壁2s。稀释室20具有:上侧的机械室20a;热交换室20c,其设置在机械室20a下侧;以及存储室20e,其设置在热交换室20c下侧。
作为粘性物质供给部起作用的吸收液供给部27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上壁2u上,从供给源27x朝向稀释室20而向下供给高粘性吸收液9(粘性物质)。作为高粘性吸收液9,例示溴化锂、碘化锂。作为稀释剂供给部的水蒸汽供给部28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上壁2u上,从水蒸汽源28x(稀释剂源)朝向稀释室20而向下供给气态的水即水蒸汽。
旋转体3具有:纵置式的旋转轴30,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稀释室20内,通过驱动源39而绕轴芯旋转;第1旋转体31,其形成保持在旋转轴30的一端30u侧(上侧)的离心式的第1旋转喷雾器;以及第2旋转体32(再稀释用旋转部),其形成保持在旋转轴30的另一端30d侧(下侧)的离心式的第2旋转喷雾器。旋转轴30通过第1轴承30f及第2轴承30s而可旋转地被支撑。利用第1轴承30f及第2轴承30s抑制旋转轴30的晃动。旋转轴30的一端侧30u(上端)与驱动源39连接,通过驱动源39而旋转。驱动源39优选利用电力驱动的电动机、或者利用流体压力驱动的流体压力发动机。
第1旋转体31利用圆盘状的第1连结部33等,与旋转轴30同轴地保持在旋转轴30的一端侧30u(上侧)上,形成随着从上部31u朝向下部31d而内径及外径增加的圆锥形状。第1连结部33具有接收面34,其位于吸收液供给部27的下方,与吸收液供给部27正对,接收从吸收液供给部27供给的高粘性吸收液9。接收面34由第1旋转体31包围。在第1连结部33的接收面34上形成有通孔35,其使高粘性吸收液9朝向第1旋转体31的内侧圆锥面31i喷出。
在这里,在第1旋转体31绕旋转轴30旋转时,在第1旋转体31中,因为与上部31u的旋转半径相比,下部31d的旋转半径较大,所以下部31d的离心力与上部31u的离心力相比较大。利用上述产生比上部31u更大离心力的第1旋转体31的下部31d,可以利用离心力使与第1旋转体31的内侧圆锥面31i接触的高粘性吸收液9(粘性物质)细碎化,作为微小颗粒92向外侧飞溅。因此,可以促进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化(细碎片化)。如上所述,第1旋转体31形成圆锥形状,可以使第1旋转体31的下部31d的离心力与上部31u的离心力相比增加。因此,即使在吸收液9具有高粘性时,在第1旋转体31也有利于使高粘性的吸收液9颗粒化(细碎片化)。
如图1所示,上述第2旋转体32利用第2连结部37,与旋转轴30同轴地配置在旋转轴30的另一端侧30d(下侧)上,形成随着从下部32d朝向上部32u而内径及外径增加的圆锥形状。第2旋转体32的下部32d浸渍在存储室20e所存储的稀释吸收液95(粘性物质)中。如果第2旋转体32旋转则汲取存储在存储室20e中的稀释吸收液95的吸入口38形成为,沿厚度方向贯穿第2旋转体32的下部32d。在这里,在第2旋转体32中,与下部32d的旋转半径相比,上部32u的旋转半径较大。因此,在第2旋转体32绕旋转轴30旋转时,上部32u的离心力与下部32d的离心力相比较大。如上所述,利用可以产生较大离心力的第2旋转体32的上部32u,汲取高粘性吸收液9。因为可以将上述被汲取而与第2旋转体32的内侧圆锥面32i接触的高粘性吸收液9,利用离心力细碎化并使其向外侧飞溅,所以可以促进微小颗粒化。
如上所述,由于第2旋转体32形成上部32u与下部32d相比直径较大的圆锥形状,可以增大第2旋转体32的下部32d的离心力,所以有利于促进稀释吸收液95(粘性物质)的微小颗粒化。上述第1旋转体31及第2旋转体32尺寸大致相同,且彼此朝向相反。但是,第1旋转体31及第2旋转体32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1所示,在第1旋转体31的外周侧,在稀释室20中设置有第1固定体41。第1固定体41与第1旋转体31大致同轴地设置,形成随着从上部41u朝向下部41d而内径及外径增加的圆锥形状。在第1旋转体31和第1固定体41之间,形成有构成圆锥状的第1通路51。在第2旋转体32的外周侧,在稀释室20中设置有第2固定体42。第2固定体42与第2旋转体32大致同轴地设置,形成随着从下部42d朝向上部42u而内径及外径增加的圆锥形状。在第2旋转体32和第2固定体42之间,形成有构成圆锥状的第2通路52。第1固定体41及第2固定体42固定在稀释室20中,不进行旋转。
如图1所示,在第1旋转体31的外侧圆锥面31p上,作为稀释剂搅拌部而形成有凸起状的第1翼43(水蒸汽流生成要素),其具有搅拌功能。第1翼43配置在第1通路51中,与第1固定体41的内侧圆锥满41i正对。在第2旋转体32的外侧圆锥面32p上,作为稀释搅拌部而形成有凸起状的第2翼44(水蒸汽流生成要素),其具有搅拌功能。第2翼44设置在第2通路52中,与第2固定体42的内侧圆锥面42i正对。
如果从水蒸汽供给部28向稀释室20供给作为稀释剂的水蒸汽,则该水蒸汽在第1通路51中,在由于第1翼43而旋转的同时向下方流动,从第1通路51的前端的第1喷出口53向下方喷出,形成水蒸汽流(稀释剂流)。在存储室20e侧也存在作为稀释剂的水蒸汽。存储室20e侧的水蒸汽在第2通路52中,在由于第2翼44而旋转的同时向上方流动,从第2通路52前端的第2喷出口54向上方喷出,形成水蒸汽流(稀释剂流)。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1通路51设定为,随着朝向其下端51d(前端),通路宽度逐渐减小。由此,可以使从第1通路51的下端51d侧的第1喷出口53喷出的水蒸汽流的流速增加,容易形成水蒸汽帘幕。同样地,第2通路52设定为,随着朝向其上端52u(前端),通路宽度逐渐减小。由此,可以使从第2通路52的上端52u侧的第2喷出口54喷出的水蒸汽流的流速增加,容易形成水蒸汽帘幕。
如图1所示,在吸收器主体2的稀释室20的热交换室20c中,作为冷却要素而设置有导热管组6,其作为附着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的被附着部件起作用。导热管组6由多个导热管60形成。由于导热管60具有使作为热交换介质起作用的冷却介质流过的通路60p,所以发挥使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高粘性吸收液9冷却的冷却作用。作为在导热管60中流动的冷却介质,如果考虑比热容,则优选冷却水等冷却液。导热管60由筒管构成,该筒管由具有高导热性的导热材料形成,具有通路60p。筒管的材料优选导热性高的金属,但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是硬质树脂、陶瓷。如果考虑导热管60的热交换性,则优选导热性高的金属。在金属的情况下,例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合金钢。由于该高粘性吸收液9具有如果吸收水分则会发热而使吸收率降低的性质,所以对于使高粘性吸收液9冷却是有效的。
在导热管60的母材为金属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而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形成耐腐蚀膜。此外,优选在金属制的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形成细微的凹凸构造,以提高水分等的浸润性。根据情况,在吸收液9的腐蚀性较高的情况下,作为导热管60的母材,可以采用碳化硅、氧化铍、氮化铝、氮化硼等导热性较高的陶瓷。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在良好地确保导热管60的耐腐蚀性的同时,使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吸收液9、95冷却。
在使用时,通过驱动源39使旋转体3的旋转轴30绕其轴芯旋转。由此,第1旋转体31及第2旋转体32这二者在稀释室20中沿相同方向旋转。在旋转体3上形成的接收面34、第1翼43、第2翼44也沿相同方向旋转。作为旋转速度,根据高粘性吸收液9的粘性、所要求的离心力、所要求的微小颗粒92的尺寸等而适当选择。
在该状态下,从吸收液供给部27朝向旋转体3的接收面34而向下供给作为粘性物质的具有高粘性的高粘性吸收液9。由接收面34接收到的高粘性的高粘性吸收液9,通过作用在旋转的接收面34上的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流动,在与第1旋转体31的内侧圆锥面31i接触的同时,由于重力而流下。这时,在与第1旋转体31的内侧圆锥面31i接触的高粘性吸收液9上作用离心力及重力。因此,高粘性吸收液9在与第1旋转体31的内侧圆锥面31i接触的同时,一边绕旋转轴30旋转一边向下方以薄膜状流下。如上所述,沿第1旋转体31的内侧圆锥面31i旋转的薄膜状的高粘性吸收液9由于离心力而细碎化,作为由大量微小颗粒92构成的微小颗粒群(细碎片群)而大致沿切线方向飞溅。如上所述,由高粘性吸收液9的大量微小颗粒92构成的微小颗粒群利用基于第1旋转体31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形成。
在使用时,从水蒸汽供给部28朝向下方而向稀释室20供给作为稀释剂的气态水即水蒸汽。水蒸汽在第1旋转体31和第1固定体41之间的第1通路51中,在通过第1翼43旋转的同时流动。此外,水蒸汽从第1通路51前端的第1喷出口53朝向下方,一边旋转一边作为水蒸汽流喷出。如上所述,水蒸汽流利用第1旋转体31的离心力而向外侧喷出。
在这里,根据图1可知,高粘性吸收液9沿第1旋转体31的内侧圆锥面31i流动,并且,水蒸汽沿第1旋转体31外周侧的第1通路51流动。因此,从第1喷出口53喷出的水蒸汽流(稀释剂流),位于从第1旋转体31飞溅出的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的外侧。其结果,抑制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细碎片群)向外侧过度飞溅。因此,在位于第1旋转体31正下方的导热管组6处,由第1旋转体31形成的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的存在概率变高,微小颗粒92容易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
如上所述,如果微小颗粒92的高粘性吸收液9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则在稀释室20中的停留时间增加,确保吸收稀释室20的水蒸汽的吸收时间,高效地将高粘性吸收液9稀释。高粘性吸收液9如果吸收水蒸汽则粘性降低。因此,稀释后的吸收液9的粘性降低,从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向下侧的导热管60落下,或向存储室20e落下。向下侧的导热管60落下而附着在其上的吸收液9,确保了再次与水蒸汽接触的时间,降低粘性而流下。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沿高度方向设置多阶导热管60,所以附着在上侧的导热管60上的吸收液9,与吸收水蒸汽而粘性降低相伴,逐渐附着在下侧的导热管60上,最终作为稀释吸收液95存储在存储室20e中。
在这里,因为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形状,所以如果吸收液9被稀释,则易于利用重力而沿外表面62落下。另外,对于没有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也在稀释室20中吸收水蒸汽而被稀释,向存储室20e落下,作为稀释吸收液95存储在存储室20e中。
如果存储在存储室20e中的稀释吸收液95增加,则第2旋转体32的吸入口38浸渍在存储室20e的稀释吸收液95中。在该状态下,如果由于旋转体3的旋转而第2旋转体32也绕旋转轴30的轴芯向相同方向旋转,则存储在存储室20e中的稀释吸收液95,利用第2旋转体32的离心力而从第2旋转体32的吸入口38沿第2旋转体32的内侧圆锥面32i被汲取。如上所述沿第2旋转体32的内侧圆锥面32i被汲取的稀释吸收液95,利用基于第2旋转体32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沿第2旋转体32的内侧圆锥面32i一边旋转一边向上方移动。此外,沿第2旋转体32的内侧圆锥面32i旋转的稀释吸收液95,利用基于第2旋转体32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为由大量微小颗粒92B(细碎片)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B(细碎片群)飞溅。如上所述,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通过第2旋转体32的离心力而形成于稀释室20中。
如上所述,利用第2旋转体32形成的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B朝向导热管组6,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对于作为微小颗粒92B而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稀释吸收液95,可以确保在稀释室20中的停留时间,吸收稀释室20的水蒸汽而再次稀释,进一步降低粘性。如果粘性降低,则导热管60上的稀释吸收液95由于重力而从导热管60向存储室20e落下,再次存储在存储室20e中。另外,没有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微小颗粒92B也在吸收水蒸汽而被稀释后,作为稀释吸收液95落下至存储室20e中并被存储。将如上所述被稀释一次的稀释吸收液95通过第2旋转体32的旋转而被汲取,再次被微小颗粒化,再次与水蒸汽接触。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置的稀释性能。
水蒸汽在存储室20e附近也存在。因此,伴随第2旋转体32的旋转,气态的水即水蒸汽由于第2翼44而在旋转的同时向上供给。该水蒸汽从第2旋转体32和第2固定体42之间的第2通路52的前端的第2喷出口54,朝向上方一边旋转一边喷出,形成水蒸汽流。水蒸汽流由于第2旋转体32的离心力而向上方外侧喷出。
这时,由于配置在第2旋转体32上侧的第1旋转体31的旋转而产生的水蒸汽流,从第1通路51的第1喷出口53喷出。因此,从第1喷出口53喷出的水蒸汽流、从第2喷出口54喷出的水蒸汽流这两者彼此碰撞而发生干涉。该碰撞干涉的结果,从第1喷出口53喷出的水蒸汽流沿箭头A1方向(参照图1)流动,朝向导热管组6。从第2喷出口54喷出的水蒸汽流沿箭头B 1方向(参照图1)流动,朝向导热管组6。被上述水蒸汽流包围而受到限制的微小颗粒92、92B也易于沿相同方向流动。即,利用第1旋转体31形成的微小颗粒92变得易于沿箭头A1方向流动,朝向导热管组6,附着在导热管组6上。利用第2旋转体32形成的微小颗粒92变得易于沿箭头B1方向流动,朝向导热管组6,附着在导热管组6上。因此,可以高效地利用在微小颗粒92吸收水蒸汽时附着在导热管组6上的现象。
特别地,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图1可知配置有侧壁2s,使第1通路51的第1延长线S1与第2通路52的第2延长线S2在吸收器主体2的侧壁2s处相交。在这里,对于从第1喷出口53喷出的水蒸汽流、从第2喷出口54喷出的水蒸汽流,侧壁2s成为阻挡壁。其结果,如果从第1喷出口53喷出的水蒸汽流、从第2喷出口54喷出的水蒸汽流与侧壁2s碰撞,则向远离侧壁2s的方向反射,易于将微小颗粒92、92B朝向导热管组6沿箭头A1、B1方向引导。
如上述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利用旋转体3的第1旋转体31形成的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和水蒸汽接触,所以具有高粘性的高粘性吸收液的微小颗粒92和水蒸汽之间接触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频度增加。因此,可以使高粘性吸收液9高效地吸收水蒸汽。特别地,因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高粘性吸收液9,如果吸收水分则由于反应热而温度上升,所以对高粘性吸收液9进行冷却这一点,容易使高粘性吸收液9吸收水蒸汽。对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将附着在构成导热管组6的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的高粘性吸收液9,在利用流过导热管60的通路60p的冷却介质而积极地进行冷却的同时,使高粘性吸收液9吸收水蒸汽,所以可以使高粘性吸收液9高效地吸收水蒸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吸收了水蒸汽的稀释吸收液95通过第2旋转体32汲取,再次形成稀释吸收液95(粘性物质)的微小颗粒92B,使该微小颗粒92B附着在导热管组6上,在由导热管组6冷却的同时吸收水蒸汽。因此,可以使稀释吸收液95进一步吸收水蒸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确保吸收液9、95的微小颗粒92、92B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的时间。因此,与微小颗粒92并不附着在导热管60上而直接落下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的吸收液9、95和水蒸汽之间的接触时间,在提高吸收水蒸汽的量时有利。在这里,因为利用第1旋转体31的第1翼43以及第2旋转体32的第2翼44而将稀释室20内的水蒸汽进行搅拌,所以在稀释室20中,水蒸汽不会停留而一直循环。在该意义上,也有利于提高吸收液9、95和水蒸汽之间的接触频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图1可知,第1旋转体31及第2旋转体32的尺寸及形状,彼此大致相同。此外,第1旋转体31及第2旋转体32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具有第1旋转体31及第2旋转体32的旋转体3绕旋转轴30旋转时,可以使第1旋转体31产生的离心力和第2旋转体32产生的离心力尽可能均衡,实现旋转体3的旋转平衡的均衡化,可以对降低振动做出贡献。由此,适于使旋转体3高速旋转以得到较大的离心力而使微小颗粒92、92B的尺寸细微化的情况。此外,第1固定体41及第2固定体42的尺寸及形状彼此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对部件的共通化做出贡献。此外,如果利用水蒸汽稀释高粘性吸收液9的操作结束,则可以使省略图示的阀门打开,将存储室20e的稀释吸收液95从存储室20e中取出。
(实施方式2)
图2表示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的结构及相同的作用效果。但是,取代导热管60而设置有被附着部件6E,其由横截面形成圆形形状的多个棒材60e形成。被附着部件6E不具有使冷却介质流过的功能。棒材60E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或三角形。
利用第1旋转体31形成的微小颗粒92的微小颗粒群93,朝向被附着部件6E,附着在棒材60E的外表面62E上。附着在被附着部件6E上的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与稀释室20的水蒸汽接触而吸收水蒸汽,从而被稀释。因为如果具有粘性的高粘性吸收液9吸收水蒸汽,则粘性降低,所以由于重力而从棒材60E的外表面62E向存储室20e落下,作为稀释吸收液95存储在存储室20e中。另外,没有附着在被附着部件6E上的微小颗粒92也吸收水蒸汽而被稀释,向存储室20e落下,作为稀释吸收液95存储在存储室20e中。
如上所述,因为微小颗粒92附着在棒材60E的外表面62E上,所以可以确保停留在稀释室20中的时间。因此,与微小颗粒92不附着在棒材60E的外表面62E上而是直接落下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附着在棒材60E的外表面62E上的吸收液9、95和水蒸汽之间接触时间,有利于提高水蒸汽的吸收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因为利用第1旋转体31的第1翼43以及第2旋转体32的第2翼44将稀释室20的水蒸汽进行搅拌,所以在稀释室20中,水蒸汽被搅拌。在该意义上,也有利于提高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和水蒸汽之间的接触频度、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和水蒸汽之间的接触频度,有利于提高水蒸汽的吸收量。
(实施方式3)
图3表示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3具有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的结构及相同的作用效果。吸收器1具有:吸收器主体2,其具有稀释室20;作为粘性物质供给部起作用的吸收液供给部27,其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上;旋转体3H,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稀释室20内;以及作为稀释剂供给部起作用的水蒸汽供给部28,其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上。吸收器主体2具有上壁2u、底壁2b和侧壁2s。稀释室20下侧具有存储室20e。
吸收液供给部27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上壁2u上,从供给源27x朝向稀释室20而向下供给高粘性吸收液9(粘性物质)。水蒸汽供给部28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上壁2u上,从水蒸汽源28x(稀释剂源)朝向稀释室20而向下供给气态的水即水蒸汽。
旋转体3H具有:纵置式的旋转轴30,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稀释室20内,通过驱动电动机等驱动源39而绕轴芯旋转;以及螺旋叶片36,其沿旋转轴30的外周壁以螺旋状卷绕。螺旋叶片36的下端部36d浸渍在存储于存储室20e中的稀释吸收液95中,可以作为再微小颗粒化要素而起作用,即,将存储在存储室20e中的稀释吸收液9汲取而使其再次微小颗粒化。旋转轴30通过第1轴承30f及第2轴承30s而可旋转地被支撑。利用第1轴承30f及第2轴承30s抑制旋转轴30的晃动。
如果利用驱动源39使旋转体3H的旋转轴30绕其轴芯旋转,则螺旋叶片36沿着将存储在存储室20e中的稀释吸收液95汲取的方向旋转,形成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B。
如图3所示,在吸收器主体2的稀释室20中设置有作为被附着部件起作用的导热管组6,其附着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导热管组6配置在螺旋叶片36的外周侧,具有多个导热管60。因为导热管60具有使冷却介质流过的通路60p,所以发挥冷却作用。作为冷却介质,如果考虑冷却性,则优选冷却水等冷却液。在这里,导热管组6由内导热管60M和外导热管60N形成,上述内导热管60M位于旋转轴30的外侧,与旋转轴30大致同轴地配置,形成内螺旋状,上述外导热管60N位于旋转轴30的外侧,与旋转轴30大致同轴地配置,形成外螺旋状。外导热管60N与内导热管60M大致同轴地配置在内导热管60M的外周侧。但是,导热管60也可以沿水平方向配置多个。
在使用时,利用驱动源39使旋转体3的旋转轴30绕其轴芯旋转。由此,螺旋叶片36绕旋转轴30在稀释室20中旋转。在该状态下,从吸收液供给部27朝向稀释室20内的螺旋叶片36而向下供给粘性物质即具有高粘性的高粘性吸收液9。由此,高粘性吸收液9与高速旋转中的螺旋叶片36碰撞。其结果,高粘性吸收液9利用离心力而细碎化,成为由大量微小颗粒92(细碎片)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细碎片群)而飞溅。如上所述,利用螺旋叶片36而形成高粘性吸收液9的大量微小颗粒92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该微小颗粒92在稀释室20中飞溅,附着在稀释室20内的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可以确保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在稀释室20中的停留时间,吸收稀释室20的水蒸汽而高效地被稀释。如果吸收液9吸收水蒸汽,则粘性降低。因此,稀释吸收液95从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利用重力而向下侧的导热管60落下。
如上所述,吸收水蒸汽而被稀释的吸收液9的粘性降低,从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向下侧的导热管60落下,或者向存储室20e落下。落下至下侧的导热管60而进行附着的吸收液9,可以确保再次与水蒸汽接触的时间,进一步使粘性降低后流下。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因为沿高度方向设置多阶导热管60,所以附着在上侧的导热管60上的吸收液9,与吸收水蒸汽而粘性降低相伴,按顺序附着在下侧的导热管60上,最终作为稀释吸收液95存储在存储室20e中。
在这里,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形状,所以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高粘性吸收液9,如果粘性降低则自动落下。另外,没有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的粘性物质的微小颗粒92,也吸收稀释室20的水蒸汽而被稀释,作为稀释吸收液95而向存储室20e落下,存储在存储室20e中。由于如上所述,可以确保微小颗粒92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的时间,所以与微小颗粒92直接落下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的吸收液9和水蒸汽之间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提高吸收量。
如前所述,因为螺旋叶片36绕旋转轴30旋转,所以螺旋叶片36将存储在存储室20e中的稀释吸收液95汲取,形成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螺旋叶片36形成的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朝向导热管组6附着在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吸收水蒸汽而再次被稀释。稀释吸收液95由于重力而从导热管60向存储室20e落下,再次存储在存储室20e中。另外,没有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也吸收水蒸汽而被稀释,作为稀释吸收液95向存储室20e落下,作为稀释吸收液95而存储在存储室20e中。因为如上所述被稀释一次的稀释吸收液95由于旋转体3的螺旋叶片36的旋转而再次被汲取而进行微小颗粒化,并与水蒸汽接触,所以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实施方式装置的稀释性能。
在这里,如果螺旋叶片36绕旋转轴30旋转,则与螺旋叶片36的螺旋角对应地,产生将与螺旋叶片36接触的物质(水蒸汽等)向上推压的推压力。因此,如果螺旋叶片36在稀释室20中旋转,则与螺旋叶片36的螺旋角对应地,螺旋叶片36上的水蒸汽在稀释室20中向上移动,此外,因为向上移动的水蒸汽被吸收器主体1的上壁2u限制,所以再向下移动。如上所述,形成水蒸汽在稀释室20中移动的水蒸汽的循环流WA。因此,螺旋叶片36也可以作为形成水蒸汽流的循环流WA的水蒸汽循环流生成要素起作用,此外,可以作为生成由吸收液9的大量微小颗粒92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由稀释吸收液95的大量微小颗粒92B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B的要素而起作用。因此,有助于增加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和水蒸汽之间的接触频度、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和水蒸汽之间的接触频度,提高水蒸汽的吸收量而使吸收液9、95稀释。
如上述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因为通过旋转体3的螺旋叶片36的旋转而形成的高粘性吸收液9的微小颗粒92构成的微小颗粒群93与水蒸汽接触,所以具有高粘性的高粘性吸收液9和水蒸汽接触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频度增加。因此,即使在从吸收液供给部27供给来的高粘性吸收液9具有高粘性时,也可以使该高粘性吸收液9高效地吸收水蒸汽,使吸收液9稀释。
特别地,因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高粘性吸收液9如果吸收水分则由于反应热而温度上升,所以对高粘性吸收液9进行冷却这一点,具有易于使高粘性吸收液9吸收水蒸汽的性质。对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将附着在构成导热管组6的导热管60的外表面62上的高粘性吸收液9,在利用流过导热管60的通路60p的冷却介质而进行冷却的同时,使高粘性吸收液9吸收水蒸汽,所以可以使高粘性吸收液9高效地吸收水蒸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存储室20e中的吸收了一次水蒸汽的稀释吸收液95基于螺旋叶片36的旋转而汲取,再次形成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使该稀释吸收液95的微小颗粒92B附着在导热管组6上,在利用导热管组6冷却的同时吸收水蒸汽。因此,得到可以使高粘性吸收液9继续吸收水蒸汽的优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安装了1个螺旋叶片36,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并列设置多个。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多个螺旋叶片36向同一方向旋转。
(实施方式4)
图4表示实施方式4。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的结构及相同的作用效果。下面,以不同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旋转体3K具有:纵置式的旋转轴30,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吸收器主体2的稀释室20内,通过驱动源39而绕轴芯旋转;第1旋转体31K,其形成保持在旋转轴30的一端30u侧(上侧)的离心式的第1旋转喷雾器;以及第2旋转体32(再稀释用旋转部),其形成保持在旋转轴30的另一端30d侧(下侧)的离心式的第2旋转喷雾器。
如果旋转体3K绕旋转轴30旋转,则形成圆盘状的第1旋转体31K向相同方向旋转。并且,如果从吸收液供给部27滴下吸收液9,则滴下的吸收液9与形成圆盘状的第1旋转体31K碰撞,利用离心力而形成大量微小颗粒92。在这里,因为形成圆盘状的第1旋转体31K被第1固定体41包围,所以利用基于第1旋转体31K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生成的微小颗粒92,与圆锥状的第1固定体41的内侧圆锥面41i碰撞。因此,可以抑制微小颗粒92过度飞溅。因此,微小颗粒92利用第1固定体41的内侧圆锥面41i向导热管6引导,附着在导热管组6的导热管60上。因为从水蒸汽供给部28向下喷出水蒸汽,所以,附着在导热管60上的吸收液9、95被水蒸汽稀释。
(实施方式5)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的结构及相同的作用效果,适用于吸收式热泵装置(吸收式冷冻机)100。该装置100具有:冷凝器102,其具有冷凝室101;气化器112(水蒸汽供给源、稀释剂供给源),其具有维持为高真空状态的气化室111;吸收器1,其具有稀释室20;以及再生器132(吸收液供给源,粘性物质供给源),其具有再生室131。吸收器1由上述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器形成。该吸收器1如前所述形成为,将高粘性的吸收液利用基于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形成微小颗粒,从而与水蒸汽接触。
此外,设置有吸收液供给部142(粘性物质供给部),其连结再生器132的再生室131和吸收器1的稀释室20。设置有水蒸汽供给部140(稀释剂供给部),其连结气化器112的气化室111和吸收器1的稀释室20。
如图5所示,冷凝器102具有流过冷却介质的冷却管103。在冷凝器102中,将从再生器132经由流路151供给来的水蒸汽利用冷却管103冷却而冷凝,形成液态水,同时得到冷凝热。利用冷凝器102形成的液态水经由流路152向气化器112移动。在气化器112中,液态水从流路152的孔向气化室111滴下。滴下的液态水在高真空状态的气化室111中成为水蒸汽。如上所述,在气化器112中,使利用冷凝器102形成的液态水气化而形成水蒸汽,同时得到气化热(吸热作用)。气化热被利用为空调器190的冷气作用。利用气化器112气化后的水蒸汽,经由水蒸汽供给部140从水蒸汽供给口22向吸收器1的稀释室20供给。
在吸收器1中,作为粘性物质起作用的高粘性吸收液9利用重力从吸收液供给部142向吸收器1的稀释室20供给。供给至稀释室20的高粘性吸收液9利用基于旋转体3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被细碎化,成为由大量细碎片形成的细碎片群,使吸收面积大幅增加。其结果,细碎片在稀释室20中吸收水蒸汽而被稀释,成为稀释吸收液95。
在吸收器1的稀释室20中形成的稀释吸收液95,被流路146的泵180(吸收液输送源)输送,返回再生器132的再生室131。返回至再生室131的稀释吸收液95粘性降低。如上所述,返回至再生室131的稀释吸收液95被燃烧器或电加热器等的加热部160加热,使水蒸汽蒸腾而浓缩。水蒸汽从流路151向冷凝室101供给,形成冷凝水。如上所述,稀释吸收液95在再生室131中浓缩,再次成为高浓度的高粘性吸收液9。高粘性吸收液9利用重力而从再生室131(粘性物质供给源)经过吸收液供给部142,再次向吸收器1的稀释室20供给。并且,高粘性吸收液9利用基于旋转体3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细碎化,成为由大量细碎片(微小颗粒)构成的细碎片群(微小颗粒群),此外,在附着在导热管组6上的状态下,一边被导热管组6冷却,一边与水蒸汽接触而被水蒸汽稀释。
在这里,作为吸收液9,例示溴化锂或碘化锂等。这些物质如果为高浓度则具有高粘性。由此,在吸收式热泵装置中,利用冷凝器102得到冷凝热,从而实现加热作用。另外,在气化器112中,利用气化热得到吸热作用,从而实现冷却作用。
上述吸收式热泵装置中的吸收器1,由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器1构成。因此,从吸收器1的吸收液供给部的滴下口向吸收器1的稀释室滴下高浓度的吸收液9。如上所述,滴下的吸收液9吸收从水蒸汽供给口22供给至稀释室20的水蒸汽,被稀释而成为低浓度的稀释吸收液95。在这种情况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所示,高浓度的吸收液9以细碎化的状态与水蒸汽接触。因此,即使吸收液9是高浓度物质,微小颗粒化后的吸收液9也由于自身的露出面积大幅增加,所以可以大幅增加与水蒸汽之间的接触面积,高效地吸收水蒸汽。
根据本实施例,将稀释吸收液95从吸收器1向再生器132输送的泵180(吸收液输送源)的电动机,优选与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驱动源39共通化,该驱动源39由使旋转体3旋转的电动机形成,产生用于细碎化(微小颗粒化)的离心力。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电动机共通化,所以有助于减少部件数量。在吸收式热泵装置运行时,使泵180驱动,相同地,吸收器1也需要相同地进行动作,所以合适。此外,在吸收式热泵装置的运行停止时,使泵180的运行停止,相同地也使吸收器1的动作停止,所以合适。
(其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作为被附着部件采用导热管4,这为了提高水蒸汽的吸收率而产生使导热管4上的冷却液冷却的作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取代具有导热作用的导热管4而在稀释室20中仅配置中空管、棒材、平板材料、网状材料作为被附着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在由中空管、棒材、平板材料、网状材料等形成的被附着部件上附着高粘性吸收液9。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稀释室20中设置用于对稀释室20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部,使吸收液冷却。作为冷却部,可以是使冷却水等冷却液流过的构造,也可以使用冷冻环路的冷却头。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除了第1旋转体31之外,还设置有第2旋转体32,但根据情况,也可以取消第2旋转体32。此外,设置有第1固定体41及第2固定体42,但根据情况也可以取消第1固定体41及第2固定体42。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利用翼43、44搅拌水蒸汽,所以也可以增加水蒸汽和吸收液之间的接触频度。
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及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实施。也可以根据上述记载把握下述技术思想。
[附加项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有:吸收器主体,其具有稀释室;粘性物质供给部,其设置在上述吸收器主体中,将粘性物质向上述稀释室供给;旋转体,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吸收器主体的上述稀释室内,利用旋转而将向稀释室供给的粘性物质细碎片化,形成由粘性物质的大量细碎片构成的细碎片群;稀释剂供给部,其设置在吸收器主体中,将稀释剂向稀释室供给,以使利用旋转体的旋转形成的细碎片群与稀释剂接触;以及被附着部件,其设置在吸收器主体的上述稀释室中,具有使热交换介质流过的通路,附着作为微小颗粒的粘性物质,并且使所附着的粘性物质与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附着在被附着部件上的粘性物质一边与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一边与稀释剂接触而被稀释。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可以是使粘性物质冷却的方式,也可以是对粘性物质进行加热的加热方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在将具有高粘性的粘性物质形成细碎片后利用稀释剂稀释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例如,可以应用于吸收式热泵装置中的吸收器。
Claims (7)
1.一种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具有:
吸收器主体,其具有稀释室;
粘性物质供给部,其设置在上述吸收器主体中,将粘性物质向上述稀释室供给;
旋转体,其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吸收器主体的上述稀释室内,通过旋转将供给至上述稀释室的粘性物质细碎片化,形成由粘性物质的大量细碎片构成的细碎片群;以及
稀释剂供给部,其设置在上述吸收器主体中,将稀释剂向上述稀释室供给,以使得利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形成的细碎片群与稀释剂接触;以及
被附着部件,其设置在上述吸收器主体的上述稀释室中,附着利用稀释剂稀释后的上述粘性物质的上述细碎片,
其中,上述旋转体具有:纵置式的旋转轴,该旋转轴通过第1轴承及第2轴承被支撑,并通过驱动源而绕轴芯旋转;第1旋转体,其形成保持在旋转轴的上端侧的离心式的第1旋转喷雾器;以及第2旋转体,其利用第2连结部,与上述旋转轴同轴地保持在上述旋转轴的下端侧上,并形成离心式的第2旋转喷雾器,其中,上述驱动源与上述旋转轴的上端侧连接,上述第2旋转体形成随着从下部朝向上部而内径及外径增加的圆锥形状,
其中,在上述第2旋转体的外周侧,在稀释室中设置有第2固定体,该第2固定体与上述第2旋转体同轴地设置,形成随着从下部朝向上部而内径及外径增加的圆锥形状,其中,在上述第2旋转体和上述第2固定体之间,形成有构成圆锥状的第2通路,并且,在上述第2旋转体的外侧圆锥面上,作为稀释搅拌部而形成有凸起状的第2翼,其具有搅拌功能,该第2翼设置在上述第2通路中,与上述第2固定体的内侧圆锥面正对,其中,上述第2通路设定为,随着朝向其上端,通路宽度逐渐减小,
其中,上述吸收器主体具有存储室,该存储室存储通过粘性物质的细碎片群和稀释剂之间接触而稀释后的粘性物质,
上述第2旋转体是再稀释用旋转部,其通过旋转而使存储在上述存储室内的上述粘性物质再次形成细碎片,并且,使该细碎片和稀释剂之间再次接触而进一步稀释上述粘性物质,
其中,如果上述第2旋转体旋转则汲取存储在上述存储室中的被稀释的粘性物质的吸入口形成为,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述第2旋转体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中,
上述被附着部件具有冷却功能,其使附着在上述被附着部件上的上述粘性物质冷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中,
上述被附着部件由导热管组形成,上述导热管组由具有使冷却介质流过的通路的多个导热管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中,
上述吸收器主体具有存储室,其存储通过上述细碎片群和上述稀释剂之间的接触而被稀释的上述粘性物质,
具有再稀释用旋转部,其利用旋转而将存储在上述存储室中的上述粘性物质再次形成细碎片,并且使该细碎片与上述稀释剂再次接触,从而进一步稀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中,
上述稀释剂供给部在向上述稀释室中生成的上述细碎片群的外侧供给上述稀释剂而形成稀释剂流,利用上述稀释剂流抑制上述稀释室中的上述粘性物质的上述细碎片群的过度飞溅。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中,
在上述稀释室的内部设置有稀释剂搅拌部,其通过在上述稀释室中搅拌上述稀释剂,从而使上述细碎片和上述稀释剂之间的接触概率增加。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其中,
其在吸收式热泵装置中的吸收器中使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78068 | 2009-07-30 | ||
JP2009178068A JP4986181B2 (ja) | 2009-07-30 | 2009-07-30 | 粘性物質希釈装置 |
PCT/JP2010/004257 WO2011013296A1 (ja) | 2009-07-30 | 2010-06-28 | 粘性物質希釈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81532A CN102481532A (zh) | 2012-05-30 |
CN102481532B true CN102481532B (zh) | 2014-09-03 |
Family
ID=4352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389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1532B (zh) | 2009-07-30 | 2010-06-28 | 粘性物质稀释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06156B2 (zh) |
EP (1) | EP2460583B1 (zh) |
JP (1) | JP4986181B2 (zh) |
CN (1) | CN102481532B (zh) |
WO (1) | WO201101329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51858B1 (fr) * | 2009-10-26 | 2011-12-23 | Areva T & D Sas |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un appareil moyenne tension utilisant des caloducs isoles |
CN203704425U (zh) | 2011-07-12 | 2014-07-09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
RU2500465C1 (ru) * | 2012-06-14 | 2013-12-10 | Владимир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Макаренко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еплов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и выпаривания текучих продуктов |
JP6089721B2 (ja) * | 2013-01-23 | 2017-03-08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6264013B2 (ja) | 2013-12-16 | 2018-01-2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5886929B1 (ja) * | 2014-10-23 | 2016-03-16 | 佐竹化学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撹拌装置 |
WO2016154639A2 (en) * | 2015-03-26 | 2016-09-29 | Structovate (Pty) Ltd | Aeration device |
WO2017176586A1 (en) * | 2016-04-07 | 2017-10-12 | Heatec,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ending viscous fluids and additive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22947A (en) * | 1945-05-16 | 1950-09-19 | Weyerhaeuser Timber Co | Apparatus for growing aerobic organisms |
US3400915A (en) * | 1963-05-11 | 1968-09-10 | Kurashiki Rayon Co | Rapid mix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309219A (en) * | 1919-07-08 | Flotation apparatus | ||
US1911644A (en) * | 1933-05-30 | overbury | ||
US612317A (en) * | 1898-10-11 | Mixing-machine | ||
US2190896A (en) * | 1938-01-24 | 1940-02-20 | Patterson Foundry & Machine Co | Revolving cone mixer |
US2951054A (en) * | 1955-11-16 | 1960-08-30 | Gen Dispersions Inc | Method of making aqueous dispersions of nylon |
US3885587A (en) * | 1969-09-02 | 1975-05-27 | Cluett Peabody & Co Inc | Apparatus for mixing volatile liquid with nonvolatile material |
US3951386A (en) * | 1975-03-31 | 1976-04-20 |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 Uniform mixing in vessels |
JPH0414132U (zh) * | 1990-05-28 | 1992-02-05 | ||
FR2670570B1 (fr) * | 1990-12-14 | 1994-03-18 | Commissariat A Energie Atomique | Fluide de travail pour pompes a chaleur a absorption fonctionnant a tres hautes temperatures. |
JPH10185356A (ja) | 1996-12-26 | 1998-07-14 | Tokyo Gas Co Ltd | 吸収式冷凍機の熱交換器用伝熱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835722B2 (ja) * | 1998-10-31 | 2006-10-18 | Tdk株式会社 | 磁性塗料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JP2000179989A (ja) | 1998-12-11 | 2000-06-30 | Hitachi Ltd | 吸収式冷温水機の液散布装置 |
JP2001165528A (ja) | 1999-12-07 | 2001-06-22 | Daikin Ind Ltd | 吸収式冷凍装置 |
JP4254287B2 (ja) * | 2003-03-20 | 2009-04-15 |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 水性樹脂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
BRPI0403054A (pt) * | 2004-07-22 | 2006-03-07 | Bann Quimica Ltda | equipamento para a preparação de solução aquosa alcalina de hidrossulfito de sódio e uso de um equipamento |
-
2009
- 2009-07-30 JP JP2009178068A patent/JP49861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6-28 US US13/386,284 patent/US85061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6-28 WO PCT/JP2010/004257 patent/WO201101329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6-28 CN CN201080033894.4A patent/CN10248153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6-28 EP EP10804049.4A patent/EP246058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22947A (en) * | 1945-05-16 | 1950-09-19 | Weyerhaeuser Timber Co | Apparatus for growing aerobic organisms |
US3400915A (en) * | 1963-05-11 | 1968-09-10 | Kurashiki Rayon Co | Rapid mix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13296A1 (ja) | 2011-02-03 |
EP2460583A4 (en) | 2012-06-06 |
EP2460583A1 (en) | 2012-06-06 |
CN102481532A (zh) | 2012-05-30 |
EP2460583B1 (en) | 2013-09-18 |
US20120138276A1 (en) | 2012-06-07 |
JP4986181B2 (ja) | 2012-07-25 |
US8506156B2 (en) | 2013-08-13 |
JP2011033236A (ja) | 2011-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81532B (zh) | 粘性物质稀释装置 | |
JP2017215138A (ja) | 製氷装置 | |
CN102721309B (zh) | 一种动力热管装置 | |
CN104713267B (zh) | 吸收式热泵装置 | |
CN102825636B (zh) | 空气能刨花加工设备 | |
CN203132209U (zh) | 粘性物质稀释装置 | |
JP2011033236A5 (zh) | ||
CN104266516A (zh) | 一种适用于多种转速的异型旋转式热管 | |
JP5136599B2 (ja) | 流体攪拌機能付き装置 | |
CN209089953U (zh) | 液体调味料生产用冷却罐 | |
CN212778058U (zh) | 一种气液两相冷媒分配器及热泵系统 | |
Bao et al. | Investigation on spray cooling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ith different nanoparticles and surfactants | |
CN102213501B (zh) | 一种无机械功驱动的吸收式热变换器 | |
CN103898289A (zh) | 一种热处理用淬火槽 | |
CN105392582A (zh) | 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自动制造装置 | |
JP2013181689A (ja) | 回転装置 | |
CN216898503U (zh) | 一种回转蓄热换热装置 | |
CN219744780U (zh) | 超声波雾化降温装置及反应釜 | |
JP2013007514A (ja) | 熱輸送システム | |
CN220153318U (zh) | 液滴界面振荡液液旋喷换热装置 | |
CN219494576U (zh) | 一种具有整流装置的立式冷却机 | |
JP5928790B2 (ja) | ポンプ一体型熱交換器 | |
CN108502858A (zh) | 一种工业硝酸制取系统 | |
CN214841919U (zh) | 一种乳化沥青制备用冷却装置 | |
CN218222175U (zh) | 一种冷热温控磁力搅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