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1136A - 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1136A
CN102471136A CN2010800361866A CN201080036186A CN102471136A CN 102471136 A CN102471136 A CN 102471136A CN 2010800361866 A CN2010800361866 A CN 2010800361866A CN 201080036186 A CN201080036186 A CN 201080036186A CN 102471136 A CN102471136 A CN 102471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glass
redox
containing ratio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61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岡田祥史
赤田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1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11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9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rare ear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4/0092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for glass with improved high visible transmittance, e.g. extra-clear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4/02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for coloured gla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va高(60%以上)、Te低(60%以下)、Pe低(6.0%以下)且λd为560nm~780nm或λc为-550~-492nm的高透射淡色玻璃。高透射淡色玻璃为作为玻璃的主要成分含有63~75质量%的SiO2、0~5质量%的A12O3、5~15质量%的Na2O、0~5质量%的K2O、5~15质量%的CaO、0~10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3~3.0质量%的Er2O3、0.05~0.5质量%的t-Fe2O3、1~30ppm的Se,Redox超过62%。

Description

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
发明背景
对于例如车辆的挡风玻璃(前窗:Wind shield)之类的交通工具用窗玻璃,为了确保前方视野等目的,要求具有高可见光透射率(Tva)。
此外,还要求高隔热性以避免交通工具内变得高温。具体而言,要求太阳光透射率(Te)低。
还要求玻璃的色彩为无彩色或与之接近的暖色(关于暖色在下文中描述)。具体而言,要求激发纯度(Pe)低、适当的主波长(λd)或互补色主波长(λc)。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含有SiO2、Na2O、CaO、MgO、A12O3、K2O、BaO、Er2O3、TiO2,Redox为15~62%的玻璃组合物。而且在实施例中记载了Tva为70.5~75.8%、Pe为0.29~4.75%、主波长(Dw)为479.3~529.5nm的玻璃。此外,记载了作为代替Te的指标的TSET为45.4~54.6。Te为比TSET稍小的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9978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玻璃组合物是形成Tva高、Te低、Pe低的玻璃的玻璃组合物。但是,主波长(Dw)为479.3~529.5nm,无法实现暖色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与前窗相适应的可见光透射率和隔热性能,且具有极好的协调的暖色系色调的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Tva高(60%以上)、Te低(60%以下)、Pe低(6.0%以下)且λd为560nm~780nm或λc为-550~-492nm的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手段
本发明人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进行了认真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为下面所示的(1)~(5)。
(1)高透射淡色玻璃,以下述氧化物换算(除Se以外)的质量%表示,作为玻璃的主要成分含有63~75质量%的SiO2、0~5质量%的A12O3、5~15质量%的Na2O、0~5质量%的K2O、5~15质量%的CaO、0~10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3~3.0质量%的Er2O3、0.05~0.5质量%的t-Fe2O3、1~30ppm的Se,Redox超过62%。
(2)如上述(1)所述的高透射淡色玻璃,其中,在板厚为4mm的玻璃板中,可见光透射率(Tva)为60%以上,太阳光透射率(Te)为60%以下,激发纯度(Pe)为6.0%以下,主波长(λd)为560~780nm、或互补色的主波长(λc)为-550~-492nm。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高透射淡色玻璃,其中,以下述氧化物换算(除Se以外)的质量%表示,作为玻璃主要成分含有69~73质量%的SiO2、1.5~3质量%的A12O3、8~13质量%的Na2O、0~3质量%的K2O、7~13质量%的CaO、1~8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4~1.4质量%的Er2O3、0.1~0.3质量%的t-Fe2O3、1~6ppm的Se,Redox超过62%且在74%以下。
(4)如上述(1)或(2)所述的高透射淡色玻璃,其中,以下述氧化物换算(除Se以外)的质量%表示,作为玻璃主要成分含有69~73质量%的SiO2、1.5~3质量%的Al2O3、8~13质量%的Na2O、0~3质量%的K2O、7~13质量%的CaO、1~8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4~1.4质量%的Er2O3、0.1~0.3质量%的t-Fe2O3、6~30ppm的Se,Redox超过74%且在95%以下。
(5)高透射淡色玻璃的制造方法,其为将玻璃原料在1480℃~1660℃的温度范围内加热熔融,将熔融的玻璃成形而获得玻璃成形体,使得制造后的玻璃的组成以下述氧化物换算(除Se以外)的质量%表示,作为玻璃的主要成分含有63~75质量%的SiO2、0~5质量%的Al2O3、5~15质量%的Na2O、0~5质量%的K2O、5~15质量%的CaO、0~10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3~3.0质量%的Er2O3、0.05~0.5质量%的t-Fe2O3、1~30ppm的Se,Redox超过62%。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若无特别地定义,则表示包括记载在其前后的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数值。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与作为车辆的前窗用、侧窗用、后窗用、其它窗用玻璃板相适应的可见光透射率和隔热性能、且具有极好的协调的暖色系色调的高透射淡色玻璃。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Tva高(60%以上)、Te低(60%以下)、Pe低(6.0%以下)且λd为560nm~780nm或λc为-550~-492nm的高透射淡色玻璃。
根据本发明,还能够提供在制造时色调调整容易且品质稳定的高透射淡色玻璃。
实施发明的方式
对本发明的高透射淡色玻璃(以下称为本发明的玻璃)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是含有63~75质量%的SiO2、0~5质量%的Al2O3、5~15质量%的Na2O、0~5质量%的K2O、5~15质量%的CaO、0~10质量%的MgO、0.3~3.0质量%的Er2O3、0.05~0.5质量%的t-Fe2O3、1~30ppm的Se,Redox超过62%的玻璃。
对本发明的玻璃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以下,若无特别限定,则简记为“%”时是指“质量%”。本发明中,玻璃主要成分的总量计为100%,着色成分的质量以相对于玻璃主成分的质量的比进行表示。
本发明的玻璃的各成分的比例分别为标记的氧化物换算值,该比例是指,对制作的样品采用荧光X射线分析法或ICP等离子体发光分析法来测定各成分元素的含有率,将测得的除Se以外的各元素全部换算成以氧化物形态存在的值。但是,对于Se,是指Se单质的含有率而不是氧化物的含有率。
对本发明的玻璃的主要成分进行说明。
对SiO2进行说明。
SiO2是形成玻璃骨架的成分。
本发明的玻璃中,SiO2的含有率为63~75%,优选为69~73%。如果SiO2的含有率过低则容易失透,如果过高则有难以熔解的倾向。
接着,对Al2O3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中,Al2O3的含有率为0~5%。如果比该含有率过高则有难以熔解的倾向。Al2O3的含有率优选为1.5~3%。如果是该优选的含有率,则可同时实现玻璃熔解性降低的防止和发霉的发生的防止两方面。
这里“发霉”(weathering)是指玻璃表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发生反应的现象。如果玻璃表面发生发霉,则在玻璃表面形成与原来的玻璃的组成不同的层,有时玻璃看起来呈白色或蓝色。
接着,对Na2O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中,Na2O的含有率为5~15%。优选为8~13%。如果Na2O过少则玻璃变得难以熔解,如果过高则变得容易发生发霉,因此优选在该范围内。
接着,对K2O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中,K2O的含有率为0~5%。优选为0~3%。如果K2O在该范围内,则玻璃易熔解、且具有难以发生发霉的倾向。
这里,少量(2%以下左右)Na2O及K2O也可以被其它的碱金属氧化物(是指Li2O、Rb2O、Cs2O及Fr2O)置换。
接着,对CaO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中,CaO的含有率为5~15%,优选为7~13%。CaO如果在该范围内,则玻璃容易熔解。
接着,对MgO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中,MgO的含有率为0~10%,优选为1~8%。MgO如果在该范围内,则玻璃不易失透。
这里,少量(2%以下左右)CaO及MgO也可以被其它的碱土金属氧化物(是指BeO、SrO、BaO及RaO)置换。
接着,对本发明的玻璃中的着色成分(Er2O3、t-Fe2O3、FeO、Se)进行说明。
对Er2O3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中,Er2O3的含有率为0.3~3.0%,优选为0.4~1.4%。如果在该范围内,则能够在暖色的色彩下表现出高透射的接近无彩色的色调。
如果Er2O3的含有率在超过1.1%且不足1.5%的范围,则能够在作为暖色系上表现出接近无彩色的色调。
如果Er2O3的含有率超过0.3%且不足1.1%,则能够在较少的Er含有量下表现出暖色。与上述的超过1.1%且不足1.5%的含有率的情况相比时,Pe(激发纯度)会稍微变高,但可减少使用的Er成分原料的部分,能够将原料成本控制在低水平。
接着,对Fe2O3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含有Fe元素,测定本发明的玻璃中的Fe元素含有率,并假设其全部以Fe2O3的形态存在而算出时的含有率(也记为“t-Fe2O3”或“全铁”)为0.05~0.5%,优选为0.1~0.3%,更加优选为0.14~0.25%。这是因为,通过在该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提高由Te表示的隔热性能。这里,Te值越低则隔热性能越高。
此外,如本发明的玻璃所示,Redox高时,全铁中的FeO的量增加。全铁中尤其是FeO对由Te表示的隔热性能的提高有贡献。因此,从提高由Te表示的隔热性能的观点考虑,较好是全铁中的FeO的量增加。
接着,对Se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中,Se的含有率为1~30ppm。
此外,后述的Redox超过62%且在74%以下时,优选含有1~6ppm的Se。这是因为,如果是上述含有率,则激发纯度(Pe)更低或形成暖色系的更理想的色调。
此外,后述的Redox超过74%时,更好是超过74%且在95%以下时,优选含有超过6ppm且在30ppm以下的Se。这是因为,如果是上述含有率,则激发纯度(Pe)更低或形成暖色系的更理想的色调。
如果Se含有率高于30ppm,则可见光透射率(Tva)有降低的倾向。此外,有激发纯度(Pe)过于升高的倾向,所以不理想。
由于Se是在玻璃制造中易于挥发的原料,因此与实际上作为原料使用的量相比,玻璃中含有的含有率较小。由于Se作为原材料而成本高,因此希望降低该挥发的程度。
接着,对Redox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玻璃中,Redox超过62%,如果在超过62%且在74%以下的范围内,则可抑制使用的Se的量,因而优选。如果Redox超过74%,则获得的玻璃的颜色的不均匀进一步减少,因而更加优选。
本发明的玻璃中的Redox是指,用上述的t-Fe2O3含有率除本发明的玻璃中的FeO含有率,乘以系数而算出的值。具体而言,是指使用HF将本发明的玻璃溶解后,利用ICP等离子体发光分析法测定二价铁(Fe2+)的含有率,假设其全部以FeO的形态存在并算出FeO含有率,将该值用上述的t-Fe2O3除,再乘以系数111.134而得的值。
即,用下面所示的公式算出而求得的值。
Redox=111.134×(FeO含有率)÷(t-Fe2O3含有率)
Redox可通过添加钢铁渣、碳成分(煤、焦炭等)、硝酸钠等还原剂及氧化剂进行调整。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如果Redox超过62%,则可抑制Se的显色效果。并且发现,作为目标的激发纯度(Pe)的再现性提高。对于具体的内容在下文中描述。
本发明的玻璃也可以含有上述以外的B、Zn、Pb、P的各氧化物。它们的氧化物换算(B2O3、ZnO、PbO、P2O5)的含有率也可以分别为0~5%。
此外,还可以含有Ce、Ti、V、Mo的各氧化物。它们的氧化物换算(CeO2、TiO2、V2O5、MoO2)的含有率也可以分别为0~4%。如果含有这些元素,则获得的玻璃具备紫外线吸收性能,因而优选。
此外,也可以含有Co的氧化物,氧化物换算(CoO)的含有率可以是0~4ppm。Co的氧化物可以使玻璃的激发纯度的微调整变得容易,因此可优选采用。但是,如果含有率过高,则有可能使Tva降低。
此外,也可以含有S、Sb、As、Cl、F。这些元素可从熔融辅助剂、澄清剂有意地混入来获得。或者作为原料中的杂质(contamination)而含有。此外,还可以从下面说明的钢铁渣等混入而得到。
此外,还可以含有Sn的氧化物。这是因为,Sn的氧化物可以抑制红棕色(umber)的显色。氧化物换算(SnO2)的含有率可以为0~0.7%,优选为0.3~0.5%。
此外,实质上不含有Cr、Ni、Cu的各氧化物,及Nd、Y等的稀土类元素氧化物。这里,实质上不含有是指不有意地使其含有,具体而言是指这些元素的含有率在玻璃中各自在10ppm左右以下。
这样的本发明的玻璃为形成Tva为60%以上、Te为60%以下、Pe为6.0%以下,且λd为560nm~780nm或λc为-550~-492nm的玻璃。如果是该范围的λd或λc,则成为呈暖色的玻璃。这些值用板厚为4mm的玻璃板测定。
这里,Tva优选为70%以上,更加优选为75%以上。此外,优选在90%以下。
此外,Te优选在55%以下,更加优选在50%以下。如果Te在该范围内,则将本发明的玻璃作为例如车辆的挡风玻璃使用时,车辆的驾驶员几乎没有因热线产生的不适,因而优选。
此外,Pe优选在4.5%以下,更加优选在3.0%以下。如果Pe过低,则变为无彩色,将本发明的玻璃用作车辆的玻璃时,从外侧看到的车辆的内饰的色调与实际相同,在设计上优良,因而优选。此外,从车内看车外时,可非常准确地看到信号等的色彩,因此优选。
λd(主波长)、λc(互补色主波长)表示波长,这里λd(主波长)用正值表示、λc(互补色主波长)用负值表示。
本发明的玻璃的λd优选为560nm~650nm,更加优选为560nm~590nm。如果在该范围内,则可抑制Er2O3的使用量,可以较低的原料成本表现出激发纯度较低的暖色系的色调。此外,λc优选为-530nm~-492nm。这是因为,如果在该范围内,则可得到具有更温暖的红棕色的暖色玻璃。
本发明中,Tva及Te是指按照JIS R3106(1998)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值。此外,λc、λd、Pe是指按照JIS Z 8701(1982)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值。
<制造方法>
对获得本发明的玻璃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目前公知的方法获得。例如可以通过调合粉体的玻璃原料、制成目标组成(即制造后的玻璃组成),以形成本发明的玻璃组成,将该玻璃原料用熔融炉(在例如1480~166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熔解以得到熔融玻璃,然后用公知的成形方法(例如浮法成形法)成形,从而制得板状的本发明的玻璃。这里,如果为了使Redox在本发明的玻璃的范围内而使原料中含有碳成分或钢铁渣等,则会有得到的本发明的玻璃中容易含有气泡的倾向。于是,需要不含气泡的玻璃时,较好是在在熔解原料进行成形之前,用减压脱泡法对熔融玻璃进行脱泡处理。减压脱泡的处理条件可以与常规条件相同。例如,可采用如日本专利特开2006-298657号公报中记载的处理条件。为了防止向减压脱泡槽连续供给、排除的熔融玻璃与从熔解槽供给的熔融玻璃之间产生温度差,减压脱泡槽较好是内部为1100℃~1500℃。此外,实施减压脱泡方法时,通过用真空泵等从外部对减压外壳进行真空吸引,从而将配置在减压外壳内的减压脱泡槽的内部保持在规定的减压状态。这里,减压脱泡槽内部较好是减压至38~460mmHg(51~613hPa)。
此外,在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本发明的玻璃的过程中,原料中的Se的80~95质量%左右挥散。因此,为了使本发明的玻璃中的Se含有率为1~30ppm,必须使原料中的Se在5~600ppm左右。
对本发明的玻璃的形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板状。本发明的玻璃的主面也可形成为曲面。例如,也可以是交通工具(车辆等)用窗玻璃所使用的玻璃。作为汽车用的窗用玻璃板使用时,得到上述的60%以上的可见光透射率(Tva)、60%以上的太阳光透射率(Te)、6.0%以下的激发纯度(Pe)、560~780nm主波长(λd)或-550~-492nm的互补色主波长(λc),其板厚优选为2.0mm~6.0mm的范围。
本发明人在获得同时具备全部上述的Tva、Te、Pe及λd或λc的本发明的玻璃的过程中,获得下面所示的(i)和(ii)的发现。
(i)若提高Redox则Tva升高,但Se的显色度降低。
(ii)若提高Fe2+的含有率则Te降低。此外,若提高Er2O3含有率以使λd或λc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则有Tva变低、Pe变低的倾向。因此,为了使Tva、Te、Pe及λd或λc达到目标值(本发明的范围内),必须使Fe2+、Fe3+、Se及Er2O3的含有率及Redox在特定的范围内。
以下,对(i)和(ii)进行详细说明。
对(i)进行说明。
发明人研究了Redox与Se的显色度(着色效果)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进行了如下的试验。
首先,确定了成为基准的t-Fe2O3和玻璃主要组成(SiO2、Al2O3、Na2O、K2O、CaO、MgO、t-Fe2O3及BaO)。具体的值为,SiO2∶Al2O3∶Na2O∶K2O∶CaO∶MgO∶t-Fe2O3∶BaO=72∶1.8∶12∶0.5∶11∶2.5∶0.2∶0(此处的数字分别表示质量%)。确定作为变量的Se添加量(Se含有率)及还原剂(焦炭)添加量,将由各组成、Se及焦炭构成的玻璃批料熔解后进行固化。接着,将制得的玻璃加工成适于颜色测定的形状的试样,基于JIS Z 8722规定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谱透射率,再算出在XYZ色度系统中的色度坐标(x,y)。接着,再将试样供于荧光X射线分析以测定Se含有率,然后用HF溶解试样,利用ICP等离子体发光分析法测定FeO含有率,算出Redox。
以仅改变Se添加量及焦炭添加量的方式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这里,不改变玻璃组成的各自的成分比(SiO2∶Al2O3∶Na2O∶K2O∶CaO∶MgO∶t-Fe2O3∶BaO)。
由此来研究Se含有率和Redox和玻璃的色度之间的关系。
于是,获得表1所示的发现。
表1表示对于4种Redox不同的玻璃,玻璃中的Se含有率和玻璃的色度之间的关系。制作了对于相同的Redox具有不同的Se含有率的2组玻璃。
由于Se在玻璃制造中容易挥发,因此即使使原料中的Se含有率一定,玻璃中的Se含有率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玻璃的色度也发生变化。实例1与实例3相比较时,玻璃中的Se含有率的差相同、为5ppm,但对于每100ppm Se含有率的玻璃的色度的差,Redox为75%的实例3更小、为0.070。换言之,在Redox超过62%的本发明中,由无法控制的Se的挥发产生的Se含有率的微量的变化引起的玻璃的色度的变化小,制造时对原料中的Se含有率的管理容易。
[表1]
表1
Figure BPA00001514070400091
表1中的“x”、“y”表示XYZ色度系统中的色度坐标。
如表1所示,本发明人获得以下发现:定量地把握Redox与Se的着色效果(表1中的(C))之间的关系,Redox越高,则由Se产生的玻璃的着色效果降低。本发明人通过获得该发现,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除此以外,本发明人还发现,如果Redox高,则作为目标的激发纯度(Pe)的再现性提高。以往,Se在制造玻璃的工序中挥散,且难以控制该挥散量,残留在制得的玻璃中的Se含有率易变得不稳定。其结果是,会有获得的玻璃的激发纯度(Pe)与目标值产生差异的情况。
但是,Redox高的本发明的玻璃中,获得的玻璃的激发纯度(Pe)的再现性提高。
接着,对(ii)进行说明。
本发明人为了将Fe2+、Fe3+、Se及Er2O3在玻璃中的含有率及存在比最优化以使Tva、Te、Pe、λd或λc达到目标值,对Er2O3的含有率和色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地把握。
具体而言,进行了如下的试验。
首先,确定了成为基准的t-Fe2O3和玻璃主要组成(SiO2、Al2O3、Na2O、K2O、CaO、MgO、t-Fe2O3及BaO)。具体的值为,SiO2∶Al2O3∶Na2O∶K2O∶CaO∶MgO∶t-Fe2O3∶BaO=72∶1.8∶12∶0.5∶11∶2.5∶0.1∶0(此处的数字分别表示质量%)。确定作为变量的Er添加量(Er2O3含有率),将仅由上述各组成及Er构成的玻璃批料熔解后进行固化。
接着,将制得的玻璃加工成适于颜色测定的形状的试样,基于JIS Z 8722规定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谱透射率,再算出在XYZ色度系统中的色度坐标(x,y)。
以仅改变Er添加量的方式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这里,以不改变组成的各自的成分比(SiO2∶Al2O3∶Na2O∶K2O∶CaO∶MgO∶t-Fe2O3∶BaO)的方式进行调整。
由此来定量地把握Er的含有率和玻璃的色度之间的关系。
于是,将获得的发现示于表2。
[表2]
表2
表2中的“x”、“y”表示XYZ色度系统中的色度坐标。此外,表2中,Dw表示主波长λd或λc(表3中为互补色主波长λc)。
Tuv为紫外线透射率,是用ISO9050(1990)中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值。
如表2所示,本发明人研究了由Er含有率引起的玻璃的色度的变化,对在暖色系发生了怎样程度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地把握。本发明人获得该发现,从而完成了以后述的实施例的各组成为例的本发明。
实施例
对于实施例1~6及比较例1~3,调合各成分的原料,使用铂坩埚于1480℃的温度进行3小时的加热使其熔融。这里,在所有的例子中,使玻璃的主要组成形成为:SiO2∶Al2O3∶Na2O∶K2O∶CaO∶MgO∶BaO=72∶1.8∶12∶0.5∶11∶2.5∶0(此处的数字分别表示质量%)。
熔融时插入铂搅拌棒搅拌1小时,进行玻璃的均质化。接着,倒出熔融玻璃,成形为板状后退火。这里制得的玻璃板的厚度为4.0mm。
然后,用上述的方法对各试样中的各成分含有率、Tva、Te、Pe、λd或λc、色度坐标(x,y)进行测定。此外,还测定了紫外线透射率(Tuv)。Tuv是用ISO 9050(1990)中规定的方法测得的值。
[表3]
表3
Figure BPA00001514070400111
如表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玻璃的实施例1~6是同时满足Tva高(60%以上)、Te低(60%以下)、Pe低(6.0%以下)及λd(表3中将主波长标记为Dw)为560nm~780nm的玻璃,或者同时满足Tva高(60%以上)、Te低(60%以下)、Pe低(6.0%以下)及λc(表3中将互补色主波长标记为Dw)为-550nm~-492nm的玻璃。
与此相对,比较例1中,Redox低、没有使用Er,λd或λc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外。即,不是暖色系,而是冷色系。
此外,比较例2由于Redox低,使用了大量的着色效果大的Se、和Co制成无彩色,因此Tva变低。
此外,比较例3中,t-Fe2O3高但Redox低,因此FeO变少。其结果为,Te变高。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与作为车辆的前窗用、侧窗用、后窗用、其它窗用玻璃板相适应的可见光透射率和隔热性能,且具有极好的协调的暖色系色调的高透射淡色玻璃,本发明的高透射率淡色玻璃可用作汽车、其他车辆的窗玻璃。
另外,这里引用2009年8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87726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揭示。

Claims (5)

1.高透射淡色玻璃,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氧化物换算(除Se以外)的质量%表示,作为玻璃的主要成分含有63~75质量%的SiO2、0~5质量%的A12O3、5~15质量%的Na2O、0~5质量%的K2O、5~15质量%的CaO、0~10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3~3.0质量%的Er2O3、0.05~0.5质量%的t-Fe2O3、1~30ppm的Se,Redox超过6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射淡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板厚为4mm的玻璃板中,可见光透射率(Tva)为60%以上,太阳光透射率(Te)为60%以下,激发纯度(Pe)为6.0%以下,主波长(λd)为560~780nm、或互补色的主波长(λc)为-550~-492n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透射淡色玻璃,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氧化物换算(除Se以外)的质量%表示,作为玻璃主要成分含有69~73质量%的SiO2、1.5~3质量%的A12O3、8~13质量%的Na2O、0~3质量%的K2O、7~13质量%的CaO、1~8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4~1.4质量%的Er2O3、0.1~0.3质量%的t-Fe2O3、1~6ppm的Se,Redox超过62%且在74%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透射淡色玻璃,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氧化物换算(除Se以外)的质量%表示,作为玻璃主要成分含有69~73质量%的SiO2、1.5~3质量%的A12O3、8~13质量%的Na2O、0~3质量%的K2O、7~13质量%的CaO、1~8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4~1.4质量%的Er2O3、0.1~0.3质量%的t-Fe2O3、6~30ppm的Se,Redox超过74%且在95%以下。
5.高透射淡色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玻璃原料在1480℃~1660℃的温度范围内加热熔融,将熔融的玻璃成形而获得玻璃成形体,使得制造后的玻璃的组成以下述氧化物换算(除Se以外)的质量%表示,作为玻璃的主要成分含有63~75质量%的SiO2、0~5质量%的A12O3、5~15质量%的Na2O、0~5质量%的K2O、5~15质量%的CaO、0~10质量%的MgO,作为着色成分含有0.3~3.0质量%的Er2O3、0.05~0.5质量%的t-Fe2O3、1~30ppm的Se,Redox超过62%。
CN2010800361866A 2009-08-13 2010-08-13 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4711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7726 2009-08-13
JP2009-187726 2009-08-13
PCT/JP2010/063777 WO2011019079A1 (ja) 2009-08-13 2010-08-13 高透過淡色ガラスおよびその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1136A true CN102471136A (zh) 2012-05-23

Family

ID=43586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61866A Pending CN102471136A (zh) 2009-08-13 2010-08-13 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35851A1 (zh)
EP (1) EP2465830A4 (zh)
JP (1) JPWO2011019079A1 (zh)
CN (1) CN102471136A (zh)
WO (1) WO201101907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9664A (zh) * 2012-09-14 2015-05-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化学强化用玻璃、化学强化玻璃以及化学强化用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6145673A (zh) * 2016-08-10 2016-11-23 欧小宇 一种低膨胀系数红色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2268A (zh) * 2016-08-10 2016-12-21 欧小宇 一种低膨胀系数黄色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6101A (zh) * 2016-08-10 2017-01-11 欧小宇 一种低膨胀系数紫色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5623A (zh) * 2017-08-07 2017-10-24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橘红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31556A (zh) * 2015-04-23 2018-01-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热线以及紫外线吸收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6119923A (zh) * 2022-12-30 2023-05-16 河北视窗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低脆性高硬度玻璃及制备方法和触摸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9898B2 (ja) * 2011-03-18 2016-06-08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化学強化ガラス
CN104245612B (zh) * 2012-04-27 2017-03-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和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US20140309099A1 (en) * 2013-04-15 2014-10-16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Low iron, high redox ratio, and high iron, high redox ratio, soda-lime-silica glass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WO2020164060A1 (en) 2019-02-14 2020-08-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nt-type wearable article
US11680005B2 (en) * 2020-02-12 2023-06-20 Owens-Brockway Glass Container Inc. Feed material for producing flint glass using submerged combustion melti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4400A (en) * 1991-10-11 1993-11-2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Glass panes for vehicles
CN101258110A (zh) * 2005-09-08 2008-09-03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紫外吸收灰色玻璃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2536A (en) * 1987-06-29 1988-12-20 Ppg Industries, Inc. Transparent infrared absorbing glass and method of making
DE69311197T2 (de) * 1992-03-19 1997-09-18 Central Glass Co Ltd Infrarote und ultraviolette Strahlung absorbierendes, neutral grau gefärbtes Glas
JP4209544B2 (ja) * 1999-05-21 2009-01-1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着色ガラス
JP2003012342A (ja) * 2001-06-29 2003-01-15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紫外線赤外線吸収緑色ガラス
US6753280B2 (en) * 2001-06-21 2004-06-2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Ultraviolet/infrared absorbent green glass
JP2003342040A (ja) * 2002-05-24 2003-12-03 Central Glass Co Ltd 紫外線赤外線吸収ブロンズガラス
US6927186B2 (en) * 2002-12-04 2005-08-09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Glass composition including sulfides having low visible and IR transmission
US20050170944A1 (en) * 2004-01-29 2005-08-04 Mehran Arbab High performance blue glass
US7622410B2 (en) * 2005-02-23 2009-11-24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Grey glass composition
WO2006110131A1 (en) * 2005-04-08 2006-10-19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High performance blue glass
JP4821165B2 (ja) 2005-04-15 2011-11-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溶融ガラスの減圧脱泡装置、および該減圧脱泡装置を用いた溶融ガラスの清澄方法
US7538054B2 (en) * 2005-08-09 2009-05-26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Grey glass composition including erbium, neodymium and/or praseodymium
US7666806B2 (en) 2005-11-02 2010-02-23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Gray glass composition
ES2666646T3 (es) * 2006-03-28 2018-05-07 Vitro, S.A.B. De C.V. Vidrio azul de baja absorción solar, vidrio azul revestido reflectante solar y unidad aislante que tiene una baja ganancia térmica solar
JP5326288B2 (ja) 2008-02-05 2013-10-3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その製造方法、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及び燃料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4400A (en) * 1991-10-11 1993-11-23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Glass panes for vehicles
CN101258110A (zh) * 2005-09-08 2008-09-03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紫外吸收灰色玻璃组合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9664A (zh) * 2012-09-14 2015-05-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化学强化用玻璃、化学强化玻璃以及化学强化用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7531556A (zh) * 2015-04-23 2018-01-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热线以及紫外线吸收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45673A (zh) * 2016-08-10 2016-11-23 欧小宇 一种低膨胀系数红色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2268A (zh) * 2016-08-10 2016-12-21 欧小宇 一种低膨胀系数黄色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6101A (zh) * 2016-08-10 2017-01-11 欧小宇 一种低膨胀系数紫色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5623A (zh) * 2017-08-07 2017-10-24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橘红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19923A (zh) * 2022-12-30 2023-05-16 河北视窗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低脆性高硬度玻璃及制备方法和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5830A4 (en) 2014-03-12
JPWO2011019079A1 (ja) 2013-01-17
US20120135851A1 (en) 2012-05-31
WO2011019079A1 (ja) 2011-02-17
EP2465830A1 (en)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1136A (zh) 高透射淡色玻璃及该玻璃的制造方法
JP6009709B1 (ja) 光学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682999B2 (en) Glass composition for production of glazing absorbing ultraviolet and infrared radiation
US8187988B2 (en) Blue glass composition intend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windows
JP4546646B2 (ja) 青色相のソーダライムガラス
US8461070B2 (en) Glass composition
US8518843B2 (en) Heat-absorbing glass plate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MXPA06010675A (es) Composicion de vidrio de silice de cal sodada gris oscuro que se pretende para la produccion de vidrieria.
EP1188725A1 (en) Ultraviolet and infrared radiation absorbing green glass
CN103328397A (zh) 热线吸收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58710B (zh) 热线吸收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0427971B2 (en) Ultraviolet-absorbing glass article
JP6833163B2 (ja) 紫外線吸収性ガラス物品
US6589897B1 (en) Green soda glass
JP4455877B2 (ja) 窓ガラス製造用のグレーガラス組成物
US20040071982A1 (en) Ultraviolet and infrared ray absorbing colored glass plate
JP7120021B2 (ja) ソーダライムガラス板
CN106458709B (zh) 热线吸收玻璃板及其制造方法
WO1998028234A1 (en) Spectral modifiers for glass compositions
WO2006110131A1 (en) High performance blue glass
EP3293158A1 (en) Ultraviolet absorbing glass
JP6885346B2 (ja) 紫外線吸収性ガラス
JP6919652B2 (ja) 紫外線吸収性ガラス
JP7127654B2 (ja) ガラス板
CN109415241A (zh) 绿色玻璃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