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1031B - 通过电梯轿厢门联动竖井门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过电梯轿厢门联动竖井门的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1031B CN102471031B CN201080033911.4A CN201080033911A CN102471031B CN 102471031 B CN102471031 B CN 102471031B CN 201080033911 A CN201080033911 A CN 201080033911A CN 102471031 B CN102471031 B CN 1024710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door
- acquisition equipment
- roller
- elev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2—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imultaneous opening or closing of cage and landing doors
- B66B13/125—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imultaneous opening or closing of cage and landing doors electric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2—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imultaneous opening or closing of cage and landing door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电梯轿厢门联动竖井门的耦合传动装置,所述电梯轿厢门可通过用于电梯装置的门驱动器致动,包括:联动装置(110),所述联动装置(110)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门的一侧上;和对联动装置(210),所述对联动装置(210)布置在所述竖井门的一侧上。所述对联动装置可通过所述联动装置(110)作用以联动所述竖井门,其中所述联动装置(110)和/或对联动装置(210)可在所述电梯轿厢门或所述竖井门内至少部分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电梯轿厢门联动竖井门的设备,该类型的设备也可被称为耦合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门通常具有设置在电梯轿厢上的门和设置在每一层上的竖井门。当电梯轿厢接近一层时,电梯轿厢门和对应的竖井门(然后位于电梯轿厢门之后)都打开和关闭以允许乘客进入或离开电梯且允许电梯轿厢继续行进是必要的。
电梯轿厢门通常具有驱动器,通过该驱动器可打开和关闭电梯轿厢门。为了避免用于每个竖井门的对应的驱动器,电梯轿厢门被构造成具有捕获或联动(或者称为耦合、同步;entrainment)机构,当电梯轿厢到达一层时,所述捕获或联动机构接合在竖井门的对应的对接件(counter-catch)内且还打开和关闭该竖井门。在这方面,通常使用如欧洲专利EP0744373B1中描述的膨胀钩头螺栓机构。
该文件中描述的机构的缺点在于,当电梯轿厢移动时,捕获件和对接件突出在门槛间隙内,即,进入竖井门门槛和电梯轿厢门门槛之间的间隙(spacing)内,这可导致当电梯轿厢较快地移动时咔嗒咔嗒的噪声和风噪声,因为例如当通过一层(不停止)时,捕获件和对接件非常接近地经过彼此而移动。也就是说,在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之间的有效的间隙显著地小于该门槛间隙。
特别地,在所谓的大功率电梯轿厢门的情况下,在非常快的行进速度下防止咔嗒咔嗒的噪声和风噪声是必要的。此外,尽可能快地打开和关闭这种类型的电梯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设备(耦合传动设备),所述设备为通过电梯轿厢门联动竖井门的设备,所述电梯轿厢门通过门驱动器致动,所述设备用于电梯的安装,所述设备包括:捕获装置,所述捕获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对捕获装置,所述对捕获装置设置在所述竖井门侧且可通过所述捕获装置作用以联动所述竖井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和/或所述对捕获装置可分别至少部分地埋入所述电梯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内,其中所述电梯轿厢侧上的托架,所述托架可通过驱动器在电梯轿厢门上移动,所述托架构造有辊子,所述辊子在平移期间通过引导单元的连接杆移动,所述捕获装置与所述引导单元耦合,这样所述辊子通过所述连接杆的移动导致所述捕获装置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门延伸,其中所述托架具有驱动器,当托架继续进一步移动时,所述驱动器作用在设置在所述捕获装置上的杆,由此导致所述捕获装置伸展开。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特别的优点被认为在于:在所述车厢的行进期间、特别地当经过一层而不停止时,由于布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侧和/或在所述竖井侧的所述捕获装置(catch means)和所述对捕获装置(counter-catch means)提供的平移性,竖井门和电梯轿厢门之间的门槛间隙可以最佳方式基本上被利用。所提供的机构还证明可以快速和可靠的方式可致动,由此保证了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的快速的打开和关闭。这样,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为用于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的高效的耦合传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有利的构造为从属权利要求的发明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设备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捕获装置被构造成可延伸的且可至少部分地埋入所述竖井门内以作用在所述对捕获装置上。该结构允许所述对捕获装置的特别简单的构造,同时可能使所述门槛间隙,即电梯轿厢门门槛和竖井门门槛之间的距离,最大化。
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上的捕获装置被方便地构造成为扩张刀。这种类型的扩张刀角形件具有足够的纵向延伸,从而在开始竖井门和电梯轿厢门之间的耦合时电梯轿厢可能实现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的位置的相对较大的公差范围。
所述竖井门侧上的对捕获装置优选地被构造成辊子。这种类型的辊子证明是不易受咔嗒咔嗒声影响且需要较少维护。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方便地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对捕获装置协作以锁定所述竖井门,当所述捕获装置作用在所述对捕获装置上时所述锁定机构就可能被解锁。这种类型的锁定机构通常由法律规定。利用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设备的锁定和解锁操作就机械而言证明是不复杂的。
当所述捕获装置作用在所述对捕获装置上时,所述捕获装置方便地初始垂直移动然后平行于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的门槛引导边缘。通过在附图说明中描述的机构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这种类型的移动是可能的。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优选地具有在所述电梯轿厢侧上的托架,所述托架可通过驱动器在电梯轿厢门上移动,所述托架被构造成具有辊子,所述辊子在平移期间通过引导单元的连接杆移动,所述捕获装置与所述引导单元耦合从而所述辊子通过所述连接杆的移动导致所述捕获装置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门延伸。具有可移动的托架的这种类型的机构,允许所述捕获装置特别是扩张刀(expander skates)的非常精确和可靠的移动性,所述机构的辊子可通过连接杆移动。优选地,所述驱动器被构造成皮带驱动器,例如具有齿形带,构造成线缆拉伸件(cable pull)、主轴驱动器或构造成仅电力驱动器,例如线性电动机。
使用的驱动优选地被构造成自锁或非自锁的。由于提供了自锁装置,例如在主轴驱动器的情况下通过提供对应的倾角和/或表面粗糙度,就可能防止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的自动或自作用耦合。为了特殊需求,例如在紧急情况下,不用这样的自锁去做也是有利的,以便即使发生电源故障时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也可彼此接合。如果在电源故障期间一直保证这种类型的接合,那么打开所述门(例如为了救援服务)也被简化。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驱动器也可被构造成可编程的,以便例如以连接杆和/或受限引导装置的形式例如与所述设备的机械特性适应是可能的。
这种机构有利地也具有驱动器(接合元件),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托架上且当通过所述托架进一步移动时作用在杆上,所述杆构造在所述捕获装置上,由此导致了所述捕获装置张开分离。通过这种类型的杆机构大体上平行地布置的两个扩张刀角形件的张开分离,证明是非常精确的,且同时确保了机械强度。在这方面,所述杆被构造成具有相应的装置例如具有允许在相应的连接杆内的移动性的辊子,这是特别有利的。
除了其他之外,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特征在于,通过驱动器提供的一维移动可转变 成复杂移动,即,转变成通过机械装置特别是通过提到的连接杆或受约束的引导装置在多个方向上作用的移动。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机械装置证明是可靠的且不需维护的。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了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上的电梯轿厢门锁定,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可通过设置在所述竖井门侧上的致动装置致动。这种类型的电梯轿厢门锁定机构保证了当所述电梯轿厢门相对于竖井门平齐时,即,当所述电梯轿厢位于一层时,所述电梯轿厢门只可以被打开。用于锁定所述电梯轿厢门的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被构造成对应于所述捕获装置其相对于所述竖井门可延伸。这样,当确保所述电梯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之间的最大门槛间隙时,也保证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轿厢门锁定器。
以特别有利的方式,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被构造成与所述捕获装置一起可延伸。特别地,这意味着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中的一些部件利用所述捕获装置的移动(即,它们跟随所述移动),对它们来说,为了相对于竖井门延伸。因此,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不需要它自己的驱动器。在这方面,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中的一些部件被构造成不可延伸而另外的部件产生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的延伸性。
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具有钩头螺栓、连杆和锁定杆,这些元件被构造成不可延伸的;且还具有驱动辊子、驱动杆和锁定刀角形件(locking skate angle),这些元件被构造成可延伸的。在利用所述捕获装置的延伸和加宽移动时,这种类型的机构证明是机械上结实的,满足最高安全需要。
以特别有利的方式,一种电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上面提到的特征以及那些将在下面描述的特征可不仅以每种情况说明的组合使用,而且以其他组合或它们自身使用,而不由此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电梯轿厢侧上的部件或捕获(接合)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全视图;
图2a至2c是根据上述图1的捕获装置连同竖井门侧上的对捕获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视图,在每种情况下处于不同的操作位置;
图3a至3c是对应于图2a至2c的操作位置的侧视图,然而仅示出电梯轿厢侧上的捕获装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电梯轿厢侧上的部件或捕获装置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的对应于图1的视图;
图5a至5c是根据图4的捕获装置连同竖井门侧上的对捕获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对应于图2a至2c的视图;
图6a至6c是对应于图5a至5c的操作位置的侧视图或俯视图,然而仅示出电梯轿厢侧上的捕获装置;
图6a’至6c’是对应于图6a至6c的操作位置的俯视图;
图7a至7c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进一步优选的、对应于图5a至5c的视图;
图8a至8c是根据图7a至7c的实施例的对应于图6a’至6c’的视图;以及
图9a至9c是根据图7a至7c的实施例的对应于图6a至6c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a至2c中,根据本发明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设备总体上由参考标记100标识。
设备100用于将电梯轿厢门耦合至(或者连接至)电梯的竖井门。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仅在图2a至2c中通过圆括号示意性地示出,且分别由参考标记80和90标识。通过在电梯轿厢门80和竖井门90之间的设备100提供的耦合,仅电梯轿厢门80必须被构造有打开和关闭所述电梯轿厢门的门驱动器(未示出)。由于该耦合,各个竖井门不需要设有它们自己的驱动器。
设备100具有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上的两个扩张刀角形件(expander skate angles)110,所述扩张刀角形件110与连接在所述竖井门侧上的辊子210协作以耦合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这将在以后描述。因此,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扩张刀角形件110构成捕获装置且辊子210构成对捕获装置。
设备100还具有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上的驱动器101(特别参见图1),驱动器101连接至托架102且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上向上和向下移动该托架102。
托架102通过轴向安装件107连接至所述电梯轿厢门(图1中未示出)且专有地跟随驱动器101的向上和向下的移动。
托架102的向下移动引起扩张刀角形件110延伸(即,在所述竖井门的方向上的平移,参见图2b中的箭头P1)和加宽(扩大)(即,平行于所述竖井门的推开运动,参见图2c中的双箭头P2),然而相反地,向上移动引起扩张刀角形件110折叠且缩回,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托架102被构造成具有辊子108。这些辊子108连接至托架102且跟随托架102的向上和向下移动。在这种向上和向下移动期间,辊子108沿着引导单元109的连接杆109a行进。连接杆109a具有第一倾斜部109b和第二平直部109c。
扩张刀角形件110的基体110a连接至引导单元109。轴向安装件107刚性地连接至所述电梯轿厢门,这样引导单元109可在轴向方向上自由地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上。
至少一个扩张刀角形件110被构造成具有杆104,在托架102向上移动期间,杆104可通过托架102上设的驱动器103起作用。
下面描述用于延伸、加宽、折叠和缩回扩张刀角形件110的、所示出的设备100的操作模式:
从图1、图2a和3a中示出的位置开始,驱动器101开始使托架102沿着所述电梯轿厢门向下运动。连接至托架102的辊子108跟随托架102的向下运动,辊子108沿着引导单元109的连接杆(或带槽元件)109a行进。
辊子108初始沿着连接杆109a的倾斜部109b行进。在托架102的向下移动期间,由扩张刀角形件110和引导单元109组成的系统通过倾斜部109b被释放,这样所述扩张刀角形件可逆着设置在安装件107上的弹簧105的力延伸,即沿着图2a至2c中示出的竖井门侧上的辊子210的方向。
通过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门的扩张刀角形件110的安装件的所示出的构造,由于弹簧105所述支座是柔性的,不仅扩张刀角形件110的延伸(和收缩)是可能的,而且在与设置在所述竖井门侧上的电梯部件碰撞的情况下扩张刀角形件110的弯曲也是可能的。为此,连接杆109a在其下部区域具有加宽部109d。这样的碰撞是可能的,例如如果扩张刀角形件110由于可能的错误操作而过早延伸。
当辊子108已经到达从连接杆109a的倾斜部109b到平直部109c的过渡部分时,扩张刀角形件110完全延伸。这种状态在图2b和3b中示出。从图2可看出,扩张刀角形件110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完全地定位在所述竖井门的辊子210之间。
在托架102和设置在其上的辊子108的进一步向下移动期间,辊子108沿连接杆109a的平直部109c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扩张刀角形件110的进一步延伸是不可能的。在这部分的向下移动期间,开始扩张刀角形件110相对于彼此的加宽移动。
为此,在这种进一步向下移动期间,连接至托架102的驱动器103联动各个扩张刀角形件110的杆104,因此开始扩展(expansion)过程。通过该杆104而每个连接到扩张刀基体110a的两个扩张刀角形件110伸展开。这种状态在图2c和3c中示出。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扩张刀角形件110和辊子210的耦合,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耦合在一起,这样所述电梯轿厢门通过驱动器(未示出)的打开和关闭导致联动(或者称为耦合、同步;entrainment),即所述竖井门同时打开和关闭。
当驱动器101结束向下移动时,即当辊子108已经到达连接杆109a的下端点时,该扩展过程结束。
为了释放所述电梯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之间的耦合,已描述的过程必须以相反的顺序执行。这通过由驱动器101驱动的托架102的相应向上移动而实现。
在向上移动期间,托架102向上滑动且辊子108最初沿着连接杆109a的平直部行进。在该向上移动期间,扩张刀角形件110的各个杆104和托架102的驱动器(接合元件)103之间的接触被释放。由于可实现的限定的力的结果,例如作为弹簧、重物或强加的联动,扩张刀角形件110再次折叠在一起且再次到达图2b和3b中所示的状态。
通过沿着连接件109的倾斜部109b向上移动辊子108,然后,扩张刀角形件110再次移动到图1、图2a和图3a中示出的位置。然后,必须克服弹簧105在延伸期间提供的力。必须指出,在此连接中,用于延伸扩张刀角形件110的限定力不一定必须通过弹簧105提供。具有重量或受约束的引导装置的结构也是可以想到的。
当辊子108到达连接杆109a的上端时,扩张刀角形件110再次折叠且收缩,即扩张刀角形件110处于其原始状态。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的设备参考图4至6示出。该设备在功能性上 与上述的设备大体相当。相同或相似的部件被提供以相同的参考标记,这样上面的描述可被类似地应用。下面,将描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对比实质不同的部分。
根据图4至图6的设备还具有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上的两个扩张刀角形件110,所述两个扩张刀角形件110与连接在所述竖井门侧上的辊子210协作,用于耦合所述电梯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
提供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构造具有辊子108的托架102。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上向上和向下移动托架102的驱动器(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由参考标记101表示的)未示出。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被构造在类似地提供的引导单元109内的连接杆109a整体构造有均匀的曲率,辊子108在托架102的向上和向下移动期间沿所述连接杆109a行进,由此产生了扩张刀角形件110沿着所述竖井门方向更均匀的延伸移动。
也根据该实施例,扩张刀角形件110通过至少一个杆104起作用,在托架102向下移动期间,所述至少一个杆104在另外的连接件610中被引导(参见图6a’-6c’)。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图4至6的实施例的操作模式:从图4和5a和6a、6a’中示出的位置开始,该驱动器(此处未示出)开始使托架102沿着所述电梯轿厢门向下移动。连接至托架102的辊子跟随托架102的向下移动,辊子108沿着引导单元109的连接杆109a行进。
当沿着连接杆109a的倾斜部109b行进时,扩张刀角形件110在这种情况下被延伸,这样到达图5b和6b、6b’中示出的位置。
当辊子108已经到达从连接杆109a的倾斜部109b到平直部109c的过渡部分时,在本实施例中扩张刀角形件110也完全延伸(图5b、6b、6b’)。
在托架102的进一步向下移动期间,辊子108沿连接杆109a的下平直部109c移动,在向下移动的这部分期间开始扩张刀角形件110相对于彼此的加宽移动。
当辊子108沿着连接杆109a的倾斜部109b行进时,设置在托架102的上部内的另外的连接件610沿着被构造在杆104上的辊子620滑动。在这方面,辊子620的目的在于引导连接件610内的杆104。杆104通过其第一端(在630)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扩张刀角形件110上。在其第二端(在左手端的图6a’至6c’的视图中),杆104可旋转地安装在另外的扩张刀角形件110(在640)上。有利地,杆104能够通过旋转轴650枢转。
在图6b和6b’示出的位置中,连接件610的上端610a碰撞辊子620,这样在托架102的进一步向下移动中,杆104因此绕枢转轴650枢转。
总体上,杆可旋转地安装,这样在该进一步向下移动期间,两个扩张刀角形件110伸展开。
辊子108到达连接件109的下端与杆104的水平方向一致,特别地在图6c’中示出,在此也提供了扩张刀角形件110的最大加宽。
由于水平力没有被传递至驱动器上,处于这种结束状态的杆104的水平布置证明是 特别有利的,所述水平力在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的随后的打开或关闭期间有效且可以作用在所述杆104上。
在所述两个实施例中使用的不同的连接件109之间的对比显示,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连接件在其下部具有加宽部109d,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杆109a的情况下,没有提供加宽部109d。万一例如与设置在所述竖井侧上的电梯部件碰撞的情况下,例如扩张刀角形件110由于可能的错误操作而过早延伸的情况下,扩张刀角形件110的屈服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托架102在弹簧680上的可变形安装而被保证。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于被构造为受约束的引导装置的连接件109,省掉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弹簧105是可能的。
图5c、6c、6c’的位置中提供的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之间的耦合,通过相应地返回所述部件而被释放,如参照第一实施例已详细描述的。
必须指出的是,因为安全原因,竖井门通常由锁定机构锁定。这种措施意味着,在所述电梯的正常运行期间打开所述竖井门是不可能的,如果所述电梯轿厢或电梯轿厢门不是直接定位在竖井门之后。
这种类型的锁定器可与辊子210耦合且由于扩张刀角形件110作用在辊子210上的结果而以上述的方式被释放。相反地,这意味着当扩张刀角形件110结束作用在辊子210上时,所述锁定机构再次有效。这种类型的竖井门锁定机构在此不予详细描述。
为了进一步说明与本发明相关联的优点,所述电梯轿厢的门槛引导边缘(由参考标记150标识)和所述竖井门的门槛引导边缘(由参考标记160标识)在图2a至2c和5a至5c中示出。在这两个边缘150、160之间的间隙被称为门槛间隙。
例如,在图2a中可看出,处于此处示出的解耦合的状态的扩张刀角形件110从所述电梯轿厢门的门槛引导边缘150部分地突出到所述门槛间隙内且部分埋入所述电梯轿厢门内。对于所述竖井门电梯轿厢的门槛引导边缘160,同样适用于辊子210。这种部分埋入可使所述电梯轿厢侧上的捕获装置(此处扩张刀角形件110)和竖井侧上的对捕获装置(此处辊子210)之间的间隙最大化。由于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在每种情况下,捕获装置和对捕获装置都为最远地突出到所述门槛间隙中的部件,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根据本发明增加有效的门槛间隙是可能的。术语“有效的门槛间隙”此处理解为表示在设置在所述竖井侧上的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侧的部件之间的最小间隙。
有利地,扩张刀角形件110的描述的移动性使得辊子210可能被完全埋入所述竖井门内,即辊子210可能被完全布置在图2a的视图中的门槛引导边缘160的右手侧上。作为替代物或另外,当所述电梯轿厢正在电梯井道内移动时,还可能将扩张刀角形件110完全埋入所述电梯轿厢门内,即完全定位在图2a的视图中的门槛引导边缘150的左手侧上。当所述电梯轿厢正在所述电梯井道内移动时,这些措施可进一步优化,特别地可最大化扩张刀角形件110和辊子210之间的有效间隙。特别地,就通过电梯井道以非常高的速度移动的大功率电梯轿厢而言,当在所述电梯轿厢侧上的部件和竖井侧上的部件(此处扩张刀角形件和辊子)之间的间隙太小时,扩张刀角形件110和/或辊子210分别 部分埋入所述电梯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内可有效地阻止产生的咔嗒咔嗒的噪声和风噪声。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自由定位,例如就玻璃门而言,该设备可定位至各个门开口的侧面。还可能将该设备定位在门开口的上方或下方。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布置在所述门的重心或邻近所述门的重心处,如从现有技术已知的。特别地,就高速门而言,这种措施对防止咔嗒咔嗒的噪声特别有效。
现在参考图7至图9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
除了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例所描述的耦合功能之外,本实施例具有进一步的功能,即,电梯轿厢门锁定。
也在本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再次具有如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所用的相同的参考标记。
电梯轿厢门锁定器保证当所述电梯轿厢门与竖井门耦合(如上面描述的)时只可(通常)打开电梯轿厢门,这样结果是,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只可以一起打开和关闭。
在附图中示出的电梯轿厢门锁定器的优选实施例首先具有在电梯轿厢门80(再次示意性地示出)上的钩头螺栓701、连杆702和锁定杆703。这些元件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上且不能相对于竖井门90延伸,竖井门90在此处也示意性地示出(图7a至7c)。
作为(与上面详细描述的耦合机构一起)可在竖井门90的方向上延伸的可延伸元件,电梯轿厢门锁定器也具有驱动(接合)辊子704、驱动(接合)杆705、和下面由锁定刀角形件(locking skate angle)706标识的另外的滑靴角、以及方便地也具有下轴承杆707。
另一辊子711设置在所述竖井门侧上作为该电梯轿厢门锁定器的致动装置,优选地,辊子711被构造成当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不耦合时在所述对捕获装置的辊子210的一个的垂直下方,特别地如可在图8a-8c中看出。
特别地如可从图7a至7c看出,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的可延伸元件(驱动辊子104、驱动杆105、锁定刀角形件106和下轴承杆107)连接至所述耦合机构的可延伸元件,这样它们参与了所述耦合机构的延伸移动。在这方面,所述捕获装置特别是扩张刀角形件110和所述对捕获装置即辊子210之间的间隙减小,直到扩张刀角形件110定位在辊子210之间(类似地,例如图5c)。可延伸的锁定刀角形件106和辊子711之间的间隙减小到相同程度,特别地如可从图7a、7b看出。
如上详细描述的,在扩张刀角形件110的随后的加宽移动期间(图7c、8c、9c)产生扩张刀角形件110和辊子210之间的接触,所述竖井门也被解锁(通过未示出的机构)。
同时,被构造为相对于辊子210引导的另一辊子711压在锁定刀角形件706(参见图8c、图7c),所述辊子210通过示意性地示出的杆机构712垂直地布置在所述辊子711上方。在这样做时,锁定刀角形件706通过驱动杆705将产生的升力传递到驱动辊子704上,特别地如可从图8c和9c看出。
将升力进一步从驱动辊子704(可延伸)传递到锁定杆703(不可延伸的)上。锁 定杆703将该力传递到致动钩头螺栓701的连杆702上(图8c),由此解锁定所述电梯轿厢门。
为了保证这种力的传递,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的不可延伸的元件101、102和103以及可延伸的元件104、105、106、107可连接在一起或通过向心轴承相对于彼此可枢转。这些向心轴承中的一些被完全示意性地示出且由参考标记720标识。
方便地,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被构造成在所述耦合装置随后的折叠或解耦合期间,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由于其自身重力而再次锁定所述电梯轿厢门。
与上面详细描述的设备类似,为了耦合电梯的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就所描述的电梯轿厢门锁定器定机构而言,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由于其可延伸性,可实现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上的部件和所述竖井侧上的部件之间的最大间隙。这样,当提供电梯轿厢门锁定器时,在所述电梯轿厢行进期间,也可最大化有效的门槛间隙,即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上的部件和竖井门侧上的部件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优点在于部件的相对简单的调节,因为对整个电梯轿厢门锁定器,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锁定刀角形件706)上仅一个部件接触到所述竖井门侧(辊子711)的仅一个部件。
所示出的电梯轿厢门锁定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集成到用于耦合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的设备中,这样它还利用其移动和功能(延伸、加宽、折叠、缩回),以实现其自身的功能(延伸、解锁定、锁定、缩回)。
Claims (13)
1.一种通过电梯轿厢门联动竖井门的设备,所述电梯轿厢门通过门驱动器致动,所述设备用于电梯的安装,所述设备包括:
捕获装置(110),所述捕获装置(110)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
对捕获装置(210),所述对捕获装置(210)设置在所述竖井门侧且可通过所述捕获装置(110)作用以联动所述竖井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110)和/或所述对捕获装置(210)可分别至少部分地埋入所述电梯轿厢门和所述竖井门内,其中
所述电梯轿厢侧上的托架(102),所述托架(102)可通过驱动器(101)在电梯轿厢门上移动,所述托架(102)构造有辊子(108),所述辊子(108)在平移期间通过引导单元(109)的连接杆(109a)移动,所述捕获装置(110)与所述引导单元耦合,这样所述辊子(108)通过所述连接杆(109a)的移动导致所述捕获装置(110)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门延伸,其中
所述托架(102)具有驱动器(10),当托架(102)继续进一步移动时,所述驱动器(10)作用在设置在所述捕获装置(110)上的杆,由此导致所述捕获装置(110)伸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110)被构造成可延伸且可至少部分地埋入到所述竖井门内以作用在所述对捕获装置(2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110)被构造为扩张刀角形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捕获装置(210)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竖井门侧上的辊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对捕获装置(210)协作以锁定所述竖井门,当捕获装置(110)作用在所述对捕获装置(210)上时所述锁定机构为可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捕获装置(110)作用在所述对捕获装置(210)上时,所述捕获装置(110)初始垂直移动然后平行于所述电梯轿厢门和竖井门的门槛引导边缘(150、160)。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被构造成自锁定或非自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被构造成可程序控制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提供一维移动,所述一维移动可通过机械装置转变成复杂移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7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可延伸的电梯轿厢门锁定器(701、702、703、704、705、706),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701、702、703、704、705、706)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门侧且可通过设置在竖井门侧上的致动装置(711)致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被构造成与所述捕获装置(110)一起可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门锁定器包括:
钩头螺栓(701)、连接杆(702)和锁定杆(703),这些元件被构造成不可延伸的;以及
驱动辊子(704)、驱动杆(705)和锁定刀角形件(706),这些元件被构造成可延伸。
13.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9179529 | 2009-12-16 | ||
EP09179529.4 | 2009-12-16 | ||
PCT/EP2010/061911 WO2011072891A1 (de) | 2009-12-16 | 2010-08-16 | Vorrichtung zur mitnahme einer schachttür durch eine fahrkorbtü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1031A CN102471031A (zh) | 2012-05-23 |
CN102471031B true CN102471031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3031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391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1031B (zh) | 2009-12-16 | 2010-08-16 | 通过电梯轿厢门联动竖井门的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60275B2 (zh) |
EP (1) | EP2459476B1 (zh) |
JP (1) | JP5570598B2 (zh) |
KR (1) | KR101384850B1 (zh) |
CN (1) | CN102471031B (zh) |
BR (1) | BR112012000868A2 (zh) |
WO (1) | WO201107289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702569B1 (de) * | 2010-05-07 | 2011-07-29 | Henseler H Ag | Liftschachttür-Entriegelung. |
JP5649721B2 (ja) * | 2010-05-17 | 2015-01-07 |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Otis Elevator Company | エレベータドア連結器アセンブリ |
EP2543618A1 (en) * | 2011-07-05 | 2013-01-09 | Prisma S.p.A. | Elevator door coupling apparatus |
EP2794453B1 (de) | 2011-12-21 | 2015-05-20 | Inventio AG | Kabinentür-schachttür-kupplung |
EP2650249A1 (de) | 2012-04-13 | 2013-10-16 |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 Verfahren zur Positionierung von Gegenmitnahmemitteln einer Schachttür einer Aufzuganlage |
CN104787651B (zh) * | 2015-02-13 | 2016-06-22 |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同步门刀 |
US11034548B2 (en) | 2018-05-01 | 2021-06-1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door interlock assembly |
US11040852B2 (en) | 2018-05-01 | 2021-06-2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control to address abnormal passenger behavior |
US11046557B2 (en) | 2018-05-01 | 2021-06-29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door interlock assembly |
US11040858B2 (en) | 2018-05-01 | 2021-06-2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door interlock assembly |
US11155444B2 (en) * | 2018-05-01 | 2021-10-2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door interlock assembly |
EP3566995B1 (en) * | 2018-05-09 | 2021-06-3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door coupling systems |
DE102018215813A1 (de) * | 2018-09-18 | 2020-03-19 | Franz Xaver Meiller Fahrzeug- Und Maschinenfabrik - Gmbh & Co Kg | Mitnehmer mit Tiefeneinstellung |
KR102343592B1 (ko) | 2019-10-14 | 2021-12-27 | 서경한 | 공인중개사가 수행하는 부동산 분양대행 시스템 및 방법. |
JP6810916B1 (ja) * | 2020-03-03 | 2021-01-13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ドア用係合装置 |
CN114644281B (zh) * | 2022-03-24 | 2024-05-28 | 浙江智菱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门机系统 |
US11760604B1 (en) | 2022-05-27 | 2023-09-19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Versatile elevator door interlock assembly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55824A (en) * | 1948-11-16 | 1951-08-01 | Marryat & Scott Ltd | Improvements in the operation of lift gates and doors |
EP0829446A1 (de) * | 1996-09-12 | 1998-03-18 | Inventio Ag | Mitnehmeeinrichtung für Aufzugstüren |
EP1266860A1 (de) * | 2001-06-14 | 2002-12-18 | Inventio Ag | Ein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r Kabinentür mit einer Schachttür |
CN101088903A (zh) * | 2006-06-15 | 2007-12-19 | 湖北正野电器电梯有限公司 | 零距离开关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38762A (en) * | 1969-08-11 | 1972-02-01 | Otis Elevator Co | Door-coupling apparatus for elevators |
DK0513509T3 (da) * | 1991-05-14 | 1996-03-18 | Inventio Ag | Elevator |
ES2134278T3 (es) * | 1994-02-21 | 1999-10-01 | Inventio Ag | Sistema de arrastre y desbloqueo para puertas de ascensor. |
JP2800674B2 (ja) * | 1994-03-10 | 1998-09-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
EP0679602A1 (de) * | 1994-04-25 | 1995-11-02 | Inventio Ag | Mitnehmereinrichtung an Aufzugstüren |
DE29508499U1 (de) | 1995-05-22 | 1996-09-26 | Franz Xaver Meiller Fahrzeug- und Maschinenfabrik - GmbH & Co KG, 80997 München |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türkombination |
FI101284B1 (fi) * | 1995-09-13 | 1998-05-29 | Kone Oy | Järjestely hissin automaattiovien avaamisessa ja sulkemisessa ja mukaanottaja |
US5732796A (en) * | 1995-10-31 | 1998-03-31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evacuation deterrent device |
KR100336348B1 (ko) * | 1999-07-29 | 2002-05-13 | 장병우 |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 커플링 장치 |
KR100336350B1 (ko) * | 1999-07-30 | 2002-05-13 | 장병우 |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 커플링 장치 |
FR2827266B1 (fr) * | 2001-07-12 | 2003-09-26 | Otis Elevator Co | Dispositif de couplage entre portes de cabine et portes palieres d'un ascenseur, actionne par un moteur independant du moteur d'entrainement des portes |
ZA200406978B (en) * | 2003-09-17 | 2005-06-20 | Inventio Ag |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cage door with a shaft door and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the doors, a device for emergency unlocking of a cage door and a method for emergency unlocking of a cage door. |
JP4708005B2 (ja) * | 2003-12-08 | 2011-06-22 | インベンテイオ・アクテイ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 ケージドアリーフを昇降路ドアリーフに一時的に連結し、かつケージドアロック解除手段を作動させるための、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における装置 |
EP1727762B1 (en) * | 2004-03-22 | 2008-03-0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Coupling device for elevator car doors and landing doors |
JP4802653B2 (ja) * | 2005-10-18 | 2011-10-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戸係合装置 |
JP2007182614A (ja) * | 2006-01-10 | 2007-07-19 | Nisshin Steel Co Ltd | ブラウン管バンド用高強度Alめっき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1063384A (ja) * | 2009-09-17 | 2011-03-31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ドア係合装置 |
EP2543618A1 (en) * | 2011-07-05 | 2013-01-09 | Prisma S.p.A. | Elevator door coupling apparatus |
EP2650249A1 (de) * | 2012-04-13 | 2013-10-16 |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 Verfahren zur Positionierung von Gegenmitnahmemitteln einer Schachttür einer Aufzuganlage |
-
2010
- 2010-08-16 JP JP2012524247A patent/JP557059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16 WO PCT/EP2010/061911 patent/WO2011072891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16 EP EP10742170.3A patent/EP2459476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8-16 CN CN201080033911.4A patent/CN10247103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16 BR BR112012000868A patent/BR112012000868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8-16 KR KR1020127003157A patent/KR10138485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
- 2012-06-18 US US13/526,245 patent/US92602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655824A (en) * | 1948-11-16 | 1951-08-01 | Marryat & Scott Ltd | Improvements in the operation of lift gates and doors |
EP0829446A1 (de) * | 1996-09-12 | 1998-03-18 | Inventio Ag | Mitnehmeeinrichtung für Aufzugstüren |
EP1266860A1 (de) * | 2001-06-14 | 2002-12-18 | Inventio Ag | Ein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r Kabinentür mit einer Schachttür |
CN101088903A (zh) * | 2006-06-15 | 2007-12-19 | 湖北正野电器电梯有限公司 | 零距离开关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133985A1 (en) | 2013-05-30 |
KR101384850B1 (ko) | 2014-04-29 |
EP2459476A1 (de) | 2012-06-06 |
EP2459476B1 (de) | 2013-06-05 |
CN102471031A (zh) | 2012-05-23 |
JP2013501691A (ja) | 2013-01-17 |
BR112012000868A2 (pt) | 2016-11-16 |
JP5570598B2 (ja) | 2014-08-13 |
US9260275B2 (en) | 2016-02-16 |
WO2011072891A1 (de) | 2011-06-23 |
KR20120042931A (ko) | 2012-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1031B (zh) | 通过电梯轿厢门联动竖井门的设备 | |
US10106069B2 (en) | Retractable step having a lifting and ramp function | |
US7621379B2 (en) | Elevator assembly with extendable sill | |
CN105565126A (zh) | 一种集成轿门锁同步门刀及同步门刀系统 | |
US8607937B2 (en) | Elevator door system comprising a car door locking mechanism | |
KR101153123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엘리베이터칸 도어로크장치 | |
EP0709334A1 (en) | Apparatus for locking the door of an elevator car and procedure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a car door | |
EP3421700B1 (en) | Door operator system, emergency release device and door isolation lock for a transit vehicle door | |
CN102666349A (zh) | 门联接器和锁定机构 | |
PL226955B1 (pl) | Urzadzenie nastawcze zwrotnicy kolejowej itramwajowej | |
JP2011063384A (ja) | エレベータドア係合装置 | |
JP2009528942A (ja) | 車両の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カバーのための調整装置 | |
EP1912861B1 (en) | Securing device for a load system in a cargo compartment of an aircraft,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ecuring catch | |
US20070284923A1 (e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seat | |
CN205527239U (zh) | 一种集成轿门锁同步门刀及同步门刀系统 | |
JPH07285763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連動装置 | |
CN104760872A (zh) | 一种带轿门锁紧机构的同步门刀装置 | |
CN101152832A (zh) | 滑动天窗封盖的安全制动装置 | |
AU730903B2 (en) | Door coupling device | |
WO2017054763A1 (zh) | 轨道交通站台安全踏板的锁定结构 | |
US7204542B2 (en) | Rear deck hood with constant bearing force locking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 |
JP4001176B1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US6443072B2 (en) | Dual level access door system for railway vehicles | |
EP3634899B1 (en) | Device for actuating elevator doors | |
EP3524763A1 (en) | Secondary retention device for bi-parting do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