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929A - 手持式无线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无线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929A
CN102469929A CN2010800327899A CN201080032789A CN102469929A CN 102469929 A CN102469929 A CN 102469929A CN 2010800327899 A CN2010800327899 A CN 2010800327899A CN 201080032789 A CN201080032789 A CN 201080032789A CN 102469929 A CN102469929 A CN 102469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ndoscope
insertion section
battery
hand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27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929B (zh
Inventor
小川知辉
铃木健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69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G02B23/2484Arrangements in relation to a camera or imaging dev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11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 A61B1/0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wireless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2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ears, i.e. ot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3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nose, i.e. nasoscopes, e.g. testing of patency of Eustachian tubes

Abstract

内窥镜(2)具备:具有观察光学系统并沿前后方向伸出的插入部(9);设于插入部(9)的后端侧并具有把持部(18)的内窥镜操作部(8);配置在比把持部(18)靠近插入部(9)的位置的第一天线(40a);以及配置在比把持部(18)远离插入部(9)的位置的第二天线(40b)。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使金属件远离它们的电波的指向方向的状态下由电波透过性材料覆盖指向方向,该内窥镜(2)能够将通过观察光学系统拍摄体腔内而得到的图像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利用第一天线和/或第二天线将无线信号相对于外部发送和接收。

Description

手持式无线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者(手术操作者)通过把持内窥镜主体的把持部来进行操作的、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手持式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使用内窥镜、特别是软性镜时,大多情况是手术操作者把持内窥镜主体(操作部)的把持部(把手),并以内窥镜的长度方向沿与内窥镜主体大致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将内窥镜主体竖立使用。然而,在耳鼻科(耳鼻喉科)的病例的情况下,一般是在患者坐着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的。由此,在以内窥镜的长度方向沿与内窥镜主体大致垂直的方向的方式竖立使用内窥镜主体时,要使自内窥镜主体的下部起大致向下方延伸的插入部大幅地屈曲来使插入部的末端部朝向患者的面部的正面。因此,在耳鼻科存在如下情况:使内窥镜主体水平放置,不使插入部大幅地屈曲,而使插入部沿大致水平方向伸出,并在插入部的末端部朝向患者的面部的正面的状态下将插入部插入鼻腔内使用。
这样,在将内窥镜用于耳鼻科的病例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性,考虑对于耳鼻科的病例采用将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那样的操作部本身形成为枪型(手枪)形状的内窥镜,并使插入部相对于患者的面部的正面沿大致水平方向伸出并插入,由此能够不勉强地操作内窥镜。
另外,在内窥镜中存在着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那样的所谓“无线内窥镜”,所述无线内窥镜通过将由摄像元件取得的内窥镜图像以无线(wireless)发送至处理装置,从而取消了线缆,提高了实施手术时的操作性。对于耳鼻科用内窥镜来说,由于不再需要线缆,因此即使是狭窄的诊室也不会妨碍手术,因此无线内窥镜是非常有效的。
并且,如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那样在内窥镜主体(操作部)形成为枪型形状的内窥镜中搭载无线电路的话,耳鼻科用等内窥镜的操作性显著地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2358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238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55815号公报
发明概要
期望用于将转换为无线信号的内窥镜图像通过无线与处理器通信的天线(通信天线)尽量远离人体、金属部件、电子部件等阻碍电波的物体。
在上述枪型形状的内窥镜的情况下,内窥镜的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部件构成。在将通信天线配置于内窥镜的主体的内部的情况下,将通信天线配置在存在电子部件或金属框架的部分或者操作者把持内窥镜的部分(把持部)的话,会影响天线的指向性,使无线通信性能变差,存在着无法在周围得到均匀的指向性的可能性。由此,需要研究通信天线的配置使其不会阻碍电波。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将枪型形状的内窥镜用于无线内窥镜的想法。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存在与把持部和通信天线的配置相关的记载,但是并未考虑到设想使得与外部的无线通信性能提高的通信天线和电子部件等的配置。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记载了将通信用的高频天线搭载于枪型形状的内窥镜的例子,但是通信天线的配置并未考虑到与外部的无线通信性能的提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自不必说使把持性、操作性提高,而且该内窥镜减轻了把持内窥镜主体的操作者的人体和包含电路的内窥镜的主体内部的金属体对无线通信中的天线的指向性带来的影响,使无线通信性能提高。
本发明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备: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前后方向伸出并用于插入体腔内,该插入部具有观察光学系统,所述观察光学系统对体腔内进行摄像;内窥镜主体,所述内窥镜主体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后端侧并具有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配置在比所述把持部靠近所述插入部的位置;以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配置在比所述把持部远离所述插入部的位置,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使金属件远离它们的电波的指向方向的状态下由电波透过性材料覆盖所述指向方向,将通过所述观察光学系统拍摄体腔内而得到的图像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利用所述第一天线和/或所述第二天线将所述无线信号相对于外部发送和接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内窥镜的外观的概要的左侧视图。
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内窥镜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
图4的(A)和图4的(B)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插入部的有效长度不同的情况下的内窥镜的外观的概要图。
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在插入部装配有附件的内窥镜的外观的概要图。
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外观的概要图。
图7是示出操作者保持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8的(A)是示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末端部插入到患者的鼻孔中的状态的概要图,图8的(B)是示出将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末端部插入到患者的耳孔中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9的(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在内窥镜的屈曲部的弯曲操作部安装有外装罩的状态的概要图,图9的(B)是示出将外装罩卸下后的状态的弯曲操作部的概要图,图9的(C)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图9的(B)中的框架的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现有的内窥镜系统,是示出内窥镜的外装罩的固定状态的概要图。
图11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的内窥镜主体的基部的筒状体的立体图,图11的(A)是示出配置在前侧的第二操作开关(功能切换开关)的概要图,图11的(B)是示出配置在后侧的第三操作开关(电源开关)的概要图。
图1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设于内窥镜的内窥镜主体的基部、屈曲部和头部的前侧的交界部分的第一操作开关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的第一操作开关的安装状态,图13的(A)是示出将外装卸下后的状态的概要图,图13的(B)是将图13的(A)中虚线包围的第一操作开关放大示出的概要图。
图14的(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在内窥镜的内窥镜主体的基部配设的基板单元的概要图,图14的(B)是示出从基部卸下的基部单元的概要图,图14的(C)是示出将内窥镜主体的基部、屈曲部和头部的前侧的交界部分的外装卸下后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在内窥镜的内窥镜主体的基部配设的内部框架的周边部位的概要图。
图1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在内窥镜的内窥镜主体的弯曲操作部配置有光源单元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7的(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基板单元、电池、天线、光源单元等电气系统相对于内窥镜的配置的概要图,图17的(B)是示出第一天线配置于图17的(A)中的标号40a所示的部分的方向及其指向方向的概要图,图17的(C)是第二天线配置于图17的(A)中的标号40b所示的部分的方向及其指向方向的概要图。
图18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在配置于内窥镜的内窥镜主体的内部的基板单元配置的托架的概要图。
图19的(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在将基板单元配置于内窥镜的内窥镜主体的状态下安装筒状体的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图19的(B)是图19的(A)的示意图,图19的(C)是示出使图19的(B)所示的刚性基板倾斜而成为能够将筒状体装配于基板单元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0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显示内窥镜图像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2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电池能够相对于形成于内窥镜的内窥镜主体的基部的电池收纳部装卸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2的(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配置于内窥镜的电池收纳部的电池的概要图,图22的(B)是从相反侧观察图22的(A)所示的电池的状态,并且用虚线示出电池膨胀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将配置于内窥镜的电池收纳部的设定信号写入器具与写入装置连接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4的(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将设定信号写入器具收纳于内窥镜的电池收纳部的状态的概要图,图24的(B)是示出设定信号写入器具的安装状态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25的(A)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配设于内窥镜的电池收纳部的设定信号写入器具的概要的立体图,图25的(B)是示出配设于电池收纳部的电池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处理装置的概要图。
图2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在处理装置安装天线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8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处理装置的框体的背面的概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28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在此,以内窥镜系统(下面,无线内窥镜系统)1的一例进行说明,该内窥镜系统1具有上下方向较长的基板单元30,该基板单元30具备电气基板,该电气基板上具有后述的无线通信电路39、图像处理电路38以及无线通信用的天线40a、40b等电子部件,该内窥镜系统1通过无线通信电路39将内窥镜图像转换为无线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至外部的处理装置3,使内窥镜图像显示在外部的影像显示装置4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包括:内窥镜2;处理装置3,其接收从内窥镜2发送来的无线信号并将无线信号转换为影像信号;以及显示装置4,其将由处理装置3生成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显示出来。另外,处理装置3与显示装置4可以经由软线等连接,也可以使处理装置3与显示装置4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如图3所示,内窥镜2具有后述的图像处理电路38,该图像处理电路38将拍摄到的影像(内窥镜图像)转换为无线信号。当通过内置于内窥镜2并与图像处理电路38连接的后述的无线电路39由发送天线40a、40b发送无线信号后,由与处理装置3连接的接收天线7接收该无线信号。处理装置3将无线信号转换为影像信号,并进一步对影像信号实施图像处理。从处理装置3输出的影像信号作为影像显示在显示装置4的画面。
内窥镜系统1也可以包括计算机5和印刷装置6。在该情况下,计算机5和印刷装置6与处理装置3连接。例如,如后所述,计算机5具有这样的功能:适当地设定内窥镜2的基板单元30上的电路(电子基板)37、38、39和第一至第三操作开关19a、19b、19c,并存储和解析由处理装置3生成的影像信号。印刷装置6具有这样的功能:将从由处理装置3生成的影像信号中取出的静止图像和通过计算机5制作的文件印刷出来。
接着,参照图2至图2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
如图2和图3所示,内窥镜2包括:内窥镜操作部(内窥镜主体)8,其供操作者把持并用于进行操作;以及插入部9,其从该内窥镜操作部8沿前后方向(长轴方向)延伸并从前侧(末端侧)朝向后侧(基端侧)插入体腔内。换言之,内窥镜2将上下方向较长的内窥镜操作部8的上端部连接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插入部9的后端部(基端部)。
如图2所示,插入部9从前侧向着后侧依次具有末端硬性部10、能够弯曲动作的弯曲部11以及长条状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2。即,在末端硬性部10的后端部连续设置弯曲部11,在弯曲部11的后端部连续设置挠性管部12。另外,挠性管部12的后端部(插入部9的后端部)经由防折部17而与内窥镜操作部8的后述的头部21c的末端部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插入部9的长度可以适当地设定。在内窥镜2特别用于耳鼻喉科的情况下,将内窥镜2的插入部9插入患部时,对于患者的急剧动作插入部9也要良好地追随。但是,在内窥镜2用于鼻腔前部或耳朵等的诊断的情况下,插入部9非常软、有效长度又长的话,插入部9的处理和手动操作变得繁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插入部9调整挠性管部12的挠性,自不必说是柔软的,优选如图2所示,具有插入部9的末端硬性部10配置在相对于内窥镜操作部8较远的位置的程度的挠性。此外,如果缩短插入部9的有效长度的话,能够抑制操作者的手抖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通过如图7所示地把持内窥镜2,能够以维持不勉强的姿势的内窥镜2的握持方式进行耳鼻喉科的诊断。这样,通过使插入部9沿前后方向伸出并在其后端设置内窥镜操作部(内窥镜主体)8,能够提高将内窥镜2用于耳鼻喉科等的处置时的把持性和操作性。
在内窥镜2为特别适合耳鼻喉科的内窥镜的情况下,这样的耳鼻喉科用内窥镜2将插入部9例如经鼻插入。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图4的(A)所示的插入部9的挠性管部12柔软,并且适于下咽、喉头的观察,其有效长度为300mm左右的规格。
如图4的(B)所示,由于通常成人男性的鼻腔长度大约为60mm左右,因此,像这样的插入部9为短式插入部的情况下的内窥镜2b的插入部9的有效长度以能够覆盖在耳鼻咽喉科进行观察的区域的方式形成为50mm至150mm左右,优选考虑到鼻腔长度和用于改善插入时操作者的处理的富余长度而形成为50mm至100mm(在该情况下,插入部9中弯曲部所占的长度大概为30%至50%)。
并且,如果耳鼻喉科用软性镜2的插入部9例如短至50mm以下程度的话,则手术操作者也可以用单手操作内窥镜2并用另一只手操作处置工具(未图示)来进行使用。
即,如图4的(B)中标号2b所示,内窥镜即使是在插入部9的有效长度缩短、插入部9相对于内窥镜操作部8大致垂直地相对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为具有插入部9不下垂的程度的挠性的、短式插入部的耳鼻喉科用软性镜。
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插入部9过深地插入患部(体腔内),可以在插入部9安装装卸自如的附件16,该附件16安装在插入部9的接近内窥镜操作部8的一侧并且其直径比例如鼻子和耳朵等的自然开口部大。这样的话,能够限制插入部9中的比安装有附件16的部分靠后端侧的部分插入到体腔内。
另外,为了通过物镜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13取得体腔内的被摄体S的影像,在末端硬性部10配设有CCD、CMOS之类的摄像元件(观察光学系统)14。
此外,弯曲部11具有弯曲管11a,该弯曲管11a配设有一对操作线11b(参考图14的(A)),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1能够向两个方向(U方向和D方向)弯曲。当然,也可以将弯曲部11形成为向四个方向弯曲的结构。
如图6所示,内窥镜操作部8包括:基部21a,其具有把持部18,该把持部18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供操作者把持;屈曲部21b;以及头部21c,插入部9的挠性管部12的后端部经由防折部17装配于该头部21c。内窥镜操作部8的外壳通过装配框体82和配设于基部21a的下侧部分的筒状体52而形成,所述框体82和筒状体52分别由硬质的塑料材料等形成。如图18的(A)、(B)和图22的(A)所示,框体82形成具有把持部18的基部21a的一部分(基部21a中的上侧部分)、屈曲部21b和头部21c的外壳。基部21a的筒状体52的天线收纳部52a和头部21c特别地由电波透过性材料形成。头部21c的中心轴线(长度方向)Ch通过屈曲部21b而向相对于基部21a的中心轴线(长度方向)Cb成预定的角度θ的方向延伸,内窥镜操作部8形成为大致L字型的枪型(大致手枪型)形状。即,屈曲部21b配设在基部21a和头部21c之间,并且使头部21c相对于上下方向较长的基部21a朝向前后方向的适当的朝向。插入部9从防折部17的末端向与头部21c的中心轴线Ch一致的方向伸出。在此,预定的角度θ为大致相对于插入部9成直角的方向。另外,在将内窥镜2用于例如耳鼻科用途的情况下,优选将角度θ设定为基部21a相对于插入部9成大致直角方向(90°)至105°的范围,从而在将插入部9朝向坐在椅子上的患者的体腔插入时,操作者容易在插入部9的挠性管部12不弯曲的状态下把持基部21a。
因此,在手术操作者握持操作部8的把持部18时,能够使后端部连接在该把持部18的插入部9沿前后方向伸出,即,能够在手术操作者的手腕不用力的状态下使插入部9朝向患者伸出。因此,对于手术操作者来说内窥镜2容易使用,并且对于患者来说内窥镜2的勉强操作变少,因此能够舒适地接受通过内窥镜2进行的观察和治疗等。
在此,内窥镜2如图7所示由操作者单手保持,将图7中的上下方向规定为内窥镜2的上下方向,设内窥镜操作部8的上侧为内窥镜2的上侧,设内窥镜操作部8的下侧为内窥镜2的下侧,设插入部9的伸出方向即图7中的左侧为内窥镜2的前侧,图7中的右侧为内窥镜2的后侧,设图7中的近前侧为内窥镜2的左侧,图7中的进深侧为内窥镜2的右侧。此外,优选内窥镜2具有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在保持内窥镜2的情况下,并不限于图7所示的右手保持,也可以用左手保持。左右不对称的弯曲操作杆23经由支点23a被支承在内窥镜2的右侧,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经由支点23a支承在左侧。
如图12所示,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基部21a的上端部、屈曲部21b、头部21c的基端部的交界部分的前侧部分配设有一对第一操作开关19a,并且形成有与中指F3的上表面抵接的手指搭放部20。手指搭放部20位于第一操作开关19a的正下方,并且形成于比防折部17接近后述的把持部18的一侧。如图6所示,手指搭放部20的根部部分描绘大致半圆形并且在相对于把持部18的长度方向(基部21a的中心部Cb)成90°以上的角度的方向延伸,并且手指搭放部20的末端形成为伸出(突出)至比第一操作开关19a的最前侧的部分靠前侧的位置。该手指搭放部20提高了握持容易度和第一操作开关19a的按下容易度,同时在操作者将手离开把持部18时例如能够钩挂住中指F3以使内窥镜2不易从操作者的手中落下。通过这样形成有手指搭放部20,操作者能够稳定地把持枪型形状的内窥镜2的内窥镜操作部8,由食指F2进行的第一操作开关19a的操作也变得容易。此外,由于利用手指搭放部20将第一操作开关19a相对于把持部18分隔开,因此在能够防止在把持把持部18时接触到第一操作开关19a。
另外,手指搭放部20也可以向真正的枪的配置扳机的部分(扳机护环)那样形成为环状。此时,与枪的扳机对应的是第一操作开关19a。在该情况下,即使是在操作者将手离开把持部18的情况下,食指F2也会钩挂在环状部件上,因此能够使内窥镜2不易从操作者的手中落下。
如图3、图7所示,在基部21a的外周面具有供内窥镜2的使用者(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18、以及收纳把持部18、基板单元30和电池36的筒状体52。优选把持部18形成于基部21a的上端部与基端部之间的、特别是上端部侧。把持部18以容易握持的方式恰当地形成,在此如图7所示,以拇指F1配置在弯曲操作杆23的凹部23b、食指F2配置在第一操作开关19a、中指F3配置在手指搭放部20的下侧、无名指F4和小指F5配置在基部21a的把持部18的前侧的状态进行保持。在此,将把持部18的外形(外周长度)以与手的大小匹配的方式形成为比筒状体52的外形(外周长度)小。此外,优选将把持部18的上下方向的区域形成为在如图7所示地保持把持部18时能够容纳中指F3、无名指F4和小指F5的程度的区域。
另外,如图6和图12所示,在把持部18的外周面的左前部和右前部形成有肋部(突起)18a,所述肋部(突起)18a在上下方向较长且发挥防止操作者的手打滑的防滑功能。并且,虽未图示,但是不仅手指F2、F3、F4、F5的根部附近抵在肋部18a,而且如图7所示,中指F3、无名指F4和小指F5的指尖的指腹和第一关节到第二关节之间的指腹等也搭放在肋部18a。
如图3和图17的(A)所示,在基部21a的内部配设有基板单元30。在基部21a的筒状体52的内部,除了基板单元30之外还收纳有后述的电池36。此外,在筒状体52配设有第二操作开关19b和第三操作开关19c,所述第二操作开关19b和第三操作开关19c配置于基板单元3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开关19b配设在筒状体52的前侧部,第三操作开关19c配设在筒状体52的后侧部,但是还优选这些开关19b、19c配设在筒状体52的左侧部或右侧部。
如图6所示,在基部21a的筒状体52的下侧端部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下侧端部附近)突出设置有通气接头29,该通气接头29与内窥镜2的内部连通。在内窥镜2的水密检查时,将设于外部的送气装置的转接器(未图示)连接在通气接头29,并经由通气接头29向内窥镜2的内部供给加压空气。
此外,通气接头29在使用高压水蒸汽等的内窥镜2的灭菌处理时作为内窥镜2的内部的压力调整阀。
此外,在筒状体52的最下部的前侧,向前侧突出形成有天线收纳部52a,该天线收纳部52a如图17的(A)所示收纳第二天线40b。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天线收纳部52a向基部21a中的最前侧(接近插入部9的后端部的一侧)突出。该天线收纳部52a例如由塑料材料等容易使电波通过的材料(电波透过性材料)形成。另外,优选筒状体52的外周面由与天线收纳部52a相同的材料形成,而筒状体52中除天线收纳部52a以外的部分由电波难以通过的金属材料等形成也没有关系。
在配置于基部21a的上端部的屈曲部21b配设有弯曲操作部(弯曲操作机构)15,该弯曲操作部(弯曲操作机构)15被操作以使插入部9的弯曲部11弯曲。弯曲操作部15具有弯曲操作杆23,该弯曲操作杆23能够以图14的(A)和图14的(C)所示的支点23a为中心在预定的范围转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操作杆23从右侧侧面的支点23a朝向内窥镜操作部8的后侧上方延伸,且在后侧上方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弯曲操作杆23中的相对于支点23a的远侧端部形成有凹部23b,该凹部23b用于使拇指F1的指腹配置在预定的位置。因此,弯曲操作部15中的弯曲操作杆23位于内窥镜操作部8的外部并能够用手的拇指F1操作。
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屈曲部21b的内部配设有滚筒15a(参考图16),该滚筒15a与弯曲操作杆23(参考图16)的支点23a连接。因此,当对弯曲操作杆23进行转动操作时,滚筒15a随着该转动而转动。由于在滚筒15a卷绕有操作线11b,因此当使弯曲操作杆23转动时,能够使操作线11b沿滚筒15a的轴向进退。因此,能够使弯曲部11的弯曲管11a弯曲。即,弯曲操作杆23作为转动部件配设,用于通过使图14的(A)所示的操作线11b进退来使弯曲部11弯曲动作。
并且,优选图15和图16所示的弯曲操作杆23的凹部23b隔着支点23a与第一开关19a大致对称的位置为使弯曲部11变得笔直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拇指F1配置在弯曲操作杆23的凹部23b,能够在按压第一操作开关19a时支承按压方向的力。因此,操作者能够在稳定地把持把持部18的同时容易地进行第一操作开关19a的操作和弯曲操作杆23的转动操作。
如图9所示,在收纳屈曲部21b的内部的弯曲操作部15的外装部分配设有外装罩24。
而且,在如图10所示上下方向被规定的现有的内窥镜2c中,连接内窥镜2c的主体和处理装置107的线缆101从用标号24c示出的外装罩延伸,线缆101与金属的固定部件104直接固定,该金属的固定部件104利用金属接头102设于内部框架103。在线缆的金属部件102与固定部件104的连接部分设有用于防止线缆101的屈曲的防折部105,并保持绝缘。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为无线通信方式的内窥镜2,内窥镜操作部8与处理装置3并非如现有的内窥镜2c那样由线缆101连接。因此,如果用上述那样的金属接头102、固定部件104和防折部105固定外装罩24的话,用于固定外装罩24的部件大幅地从外装罩24突出,在操作者操作内窥镜2时成为障碍。
此外,如果直接用金属接头102和固定部件104这样的金属部件原样不变地固定外装罩24的话,则无法实现设在内窥镜操作部8内部的各种电路与外装金属的绝缘。这样,如果无法将内窥镜操作部8的内部的各种电路与外装金属绝缘的话,则会产生静电的影响和噪音等电气安全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如图9的(B)和图9的(C)所示,在未从外装罩24向本实施方式中的左方突出的外装罩固定部件25与作为设于内窥镜2的内部的骨架的一部分的框架26之间隔着绝缘部件27,将外装罩24的螺钉28夹着外装罩24螺合并固定于外装罩固定部件25,由此,与各种电子部件电导通并连接为地线的框架26和外部保持绝缘。
如图17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基部21a、屈曲部21b或头部21c的框体82的内部的左侧,经由弯曲操作部15的金属部件即弯曲操作部主体50和基板单元30的上端部的光源安装部49配设有光源单元45。即,基板单元30和弯曲操作部15连接成预定的状态。该光源单元45具有例如LED(发光二极管)等照明用光源45a,并且利用从电池36供给的电力使照明用光源45a发光。通过使照明用光源45a发光生成的照明光从内插在头部21c和插入部9中的光导46的基端经末端从末端硬性部10的照明透镜47射出光,从而照明被摄体S。
如图19的(A)所示,将枪型的内窥镜2的光源单元45和光源安装部49配置在操作部8的内部的上侧,且构成为来自光源45a的热不会传导至安装在基板单元30上的电子部件。这样的结构同样能够应用于图10所示的现有的内窥镜2c。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具有如上所述的枪型形状,由此,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内窥镜操作部8特别是在与患者P面对地将插入部9经鼻、经耳插入体腔内来进行诊断和处置的情况下容易使用且有效。
接下来,对上述的第一至第三操作开关19a、19b、19c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内窥镜操作部8配设有用于进行各种设定和处理装置3的遥控操作的第一至第三操作开关(按钮等)19a、19b、19c。一对第一操作开关19a如上所述地配设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基部21a的上端部、屈曲部21b和头部21c的基端部的交界部分的前侧部分,并由例如食指F2操作。第二和第三操作开关19b、19c如图7所示地形成于在保持内窥镜2的把持部18时手不会勾到(碰到)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一至第三操作开关19a、19b、19c分别经由配线线缆而与内窥镜主体8的内部的基板单元30连接。另外,例如通过按压第一至第三操作开关19a、19b、19c,能够进行电源的接通/断开、亮度、白平衡、增强、信道切换等设定。
第一至第三操作开关19a、19b、19c分别被设定为通过按压而发挥各种功能。图11的(A)所示的第二操作开关19b形成为根据每个功能和使用频率不同而改变键头(key top)31的形状(例如在键头31设置突起、改变其数量)、颜色(例如黑色、灰色、其他颜色)、配置(例如内窥镜操作部8中配置手指的面及其背侧的面),从而能够根据视觉和触觉(例如每个功能和使用频率)进行识别,所述键头是用手指按压按钮的部分。
此外,对第一操作开关19a进行按下操作的方向尽量配置成相对于插入部9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处于水平方向。因此,能够防止在内窥镜2的使用中对第一操作开关19a进行按下操作时,随着该按下操作的势头,内窥镜操作部8例如上下地抖动。此外,如上所述,当对第一操作开关19a进行按下操作时,能够在拇指F1载置于弯曲操作杆23的凹部23b的状态下用食指F2将第一操作开关19a按下,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操作开关19a的按下操作。
如图12所示,优选功能切换用的第一操作开关19a设有多个键头31,在本实施方式中并排设置有两个键头31。在该情况下,这些键头31并非朝向前侧(正前方),而是朝向稍稍倾斜的方向。两个键头31中的一方(例如左侧的键头31)例如由食指F2的指尖的指腹按压,而另一方(例如右侧的键头31)则由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之间的指腹或者第二关节与食指F2的根部之间的指腹按压。因此,两个键头31分别改变角度地设置,以便分别由每个食指F2的关节向与操作者的食指F2绕过的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按压。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操作开关19a并排设置,且键头31的按压方向朝向与食指F2的指腹大致正交的方向。这样,键头31朝向不同的方向,因此能够容易地分开按下第一操作开关19a,能够防止配置有多个的第一操作开关19a的误按下。
另外,在第一操作开关19a有两个键头31的情况下,优选两个键头31相对于前侧(正面)分别倾斜相等角度。这样的话,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无论是用左手还是用右手保持都能够没有不适感地使用。
如图13的(A)和图13的(B)所示,在第一操作开关19a由按钮构成的情况下,第一操作开关19a包括:键头31,其供操作者按压;轻触开关(tact switch)等开关部33,其通过键头31被按压而动作,并且该开关部33进行电路切换等;键头固定部件32,其用于固定键头31;以及开关固定部件34,其用于固定开关部33。
键头31通过由螺母32a隔着键头固定部件32夹紧从而被固定于内窥镜操作部8。开关部33在相对于开关固定部件34定位后由螺钉等固定。并且,键头固定部件32和开关固定部件34以设于内窥镜操作部8的安装引导件35的同一面为基准,通过螺钉等安装于内窥镜操作部8。因此,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组装时,能够简单且准确地进行开关部33相对于键头31的定位。
接着,对内置于内窥镜操作部8的基板单元3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基板单元30是内置于内窥镜操作部8的基部21a中的电路基板的集合。基板单元30包括:开关电路37,其被收纳在内窥镜2的基部21a的下端部的内部,并且该开关电路37按照第一至第三操作开关19a、19b、19c的操作信号等将电力切换至各电路,所述电力是来自作为内窥镜2的驱动电源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等电池36的电力;图像处理电路38,其对由摄像元件14拍摄到的体腔内的影像信号进行压缩等处理;无线电路39,其将影像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以及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它们用于将无线信号发送至设于外部的处理装置3的接收天线7。
在该内窥镜系统1中,能够选择多个无线信道,以防止无线的混线。因此,基板单元30具有能够通过例如第二操作开关19b选择切换无线信道的无线信道切换功能。基板单元30具备未图示的信道设定存储构件,从而即使内窥镜2的电源切断或者来自电池36的电源供给断开也保持所选择的信道设定。
另外,由于能够仅在相同信道设定的内窥镜2和处理装置3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因此,在图26所示的处理装置3也设有与内窥镜2相同的能够进行信道设定的无线信道切换开关151。在内窥镜2和处理装置3之间匹配的信道分别在内窥镜2的LED等显示灯41和图26所示的处理装置3的信道显示部152显示,所述内窥镜2的LED等显示灯41设在内窥镜2的例如与第二操作开关19b相邻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侧)。
另外,在此,如图11的(A)所示,配设在内窥镜2的基部21a的第二操作开关19b配置成三个开关位于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但是也可以例如将三个开关横向并列设置。并且,根据第二操作开关19b的按压次数来切换信道。这样的话,能够将第二操作开关19b中另外两个开关用于其他功能的设定等。
此外,也可以形成为如下设定:在这些第二操作开关19b被按压时分别选择不同的信道。
此外,第三操作开关19c作为电源开关发挥作用,在持续按压第三操作开关19c数秒后,能够恰当地对内窥镜2的电气系统进行终止处理。另一方面,由于仅短时间按压第三操作开关19c的话电气系统不会终止,因此能够防止第三操作开关19c的误操作和误动作。
如图14的(B)所示,基板单元30是利用安装于基板的基板间连接器42等将电子基板电连接起来并组装成一体的单元而成的,所述电子基板是安装有进行内窥镜2的电气关系的处理(影像、无线、天线、电源)的各种电路即开关电路37、图像处理电路38、无线电路39和各种电子部件的电子基板。
通常,在进行这样的电路的检查的时候,大多是利用组装工序根据动作状态的变化来连接各基板、或者使用检查工具等阶段性地进行检查。该基板单元30具有在将具有主要功能的各电子基板全部连接起来的状态下一体地单元化而成的结构。因此,在内窥镜2的组装工序中,能够在保持各基板一体地连接起来的状态下转移至检查工序。此外,由于从检查工序结束后的状态不加改变地再转移至下一个组装工序(将基板单元30装配于内窥镜操作部8的工序),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效率。
在基板间连接器42的安装偏差明显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对固定好的各基板施加负荷。因此,如图14的(C)所示,通过在各基板之间隔着衬垫43并将两侧利用螺钉固定,从而能够将基板间连接器42连接起来而不会对各基板和基板间连接器42施加负荷。
如图15所示,在层叠配置各基板时,在基板单元30的各基板面并列地设有上下方向较长的金属等的内部框架44。由此,能够使内置于内窥镜操作部8的部件作为内部框架44与基板单元30组合而成的结构体而一体化。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实现进一步的组装效率的提高。同时,能够使来自电子部件的发热有效地通过散热性好的内部框架44散发至其他部分。
另外,为了使来自电子部件的热有效地传导至内部框架44,可以在各基板和内部框架44之间夹持安装电热板和凝胶板等未图示的导热构件。
由来自上述的光源单元45的光源45a的照明光照明的被摄体S的被摄体像通过内置于末端硬性部10内的物镜光学系统13而在摄像元件14上成像,并由该摄像元件14进行拍摄。摄像元件14经由摄像线缆(观察光学系统)48而与设在基部21a内的基板单元30内的图像处理电路38连接。因此,由摄像元件14得到的摄像信号通过摄像线缆48输出至图像处理电路38,并在此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影像信号被从图像处理电路38输出到无线电路39,并由无线电路39转换为无线信号。无线信号被从无线电路39输出到第一发送天线40a和第二发送天线40b,并从第一发送天线40a和第二发送天线40b发送至处理装置3。
如上所述,光源单元45通过位于基板单元30的上方的光源安装部49而与弯曲操作部15的金属部件即弯曲操作部主体50连接。
有时在基板单元30的各基板安装有对温度上升的耐受性差的电子部件。因此,如图17的(A)所示,考虑到来自光源单元45的热H比较容易向上方对流,从而将发热最多的部件即光源45a配置在操作者把持内窥镜2时的上侧(相对于把持部18靠近弯曲操作部15的一侧),并将安装有各电子部件的基板(基板单元30)配置在操作者把持内窥镜2时相对于光源单元45位于下侧的位置。即,由于热空气存在向上侧上升的性质,因此电子部件不易受到由光源45a产生的热的影响。
并且,将摄像线缆48以沿着内部框架44的方式配置,并且将该摄像线缆48与内部框架44连接。在此,内部框架44成为各电子部件的综合地线。因此,能够将影响EMC的来自摄像线缆48的噪音吸收到内部框架44。即,能够利用内部框架44吸收来自摄像线缆48的噪音,该摄像线缆48传递来自摄像元件14的信号。
此外,使得将基板单元30组装(装配)到内窥镜2的内窥镜操作部8时的组装性得以提高。如图18所示,基板单元30形成为在被内部框架44覆盖的状态下安装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内部的结构,但是在组装的工序中,无法利用壳体等预先包住基板单元30。因此,设有将固定基板的内部框架44之间连接起来的加强用的托架51,从而能够防止固定对置的基板的内部框架44变形而发生基板的变形和短路(绝缘的降低)。该托架51兼用作对构成第二操作开关19b和第三操作开关19c的部件进行支承的基座,该托架51同时还具有提高基板单元30的散热性的效果。
如图19的(A)所示,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组装时,使内窥镜操作部8的基板单元30通过作为基部21a的一部分的筒状体52。此时,如图19的(B)所示,基板单元30的最下部的宽度比筒状体52的内侧的尺寸大,因而保持原样的话无法通过。因此,将基板单元30的下端部的电子基板中比筒状体52的内侧的宽度大的部分利用刚性基板53和柔软的基板54的组合构成,所述柔软的基板54能够相对于该刚性基板53以预定的部分作为轴53a进行转动。因此,如图19的(C)所示,在使基板单元30通过筒状体52时,使刚性基板53相对于柔软的基板54以所述轴53a为中心旋转,由此避免了筒状体52与刚性基板53之间发生干涉。另外,在通过筒状体52后,使刚性基板53相对于轴53a转动至初始状态,从而将第二天线40b收纳在筒状体52的天线收纳部52a。
并且,为了防止锡焊有如图17的(A)所示的摄像线缆48的端部的配线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组装时断线,将焊接有摄像线缆48的端部的基板55(参考图19的(A))配置在基板单元30的最外面,一边目视确认一边安装筒状体52等外装部件。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锡焊有摄像线缆48的端部的配线钩挂到基板单元30的内部结构等而断线的可能性。
如图11所示,内窥镜2的内窥镜操作部8的基部21a在其前侧具备作为显示构件的例如LED等显示灯41,所述显示灯41用于显示电池36的余量和通信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灯41配置在第二操作开关19b的正上方。显示灯41在与处理装置3之间正常的无线通信时显示绿色。此外,以在电池36的余量充足时显示绿色而在余量少时显示黄色这样的方式,根据内窥镜2的状况以不同的模式发光或闪烁。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确认内窥镜2的无线通信状况和电池余量等。
在电池36的余量变少的情况下,内窥镜2利用无线将表达该意思的电信号发送至处理装置3,处理装置3将内窥镜2的内部的电池36的余量少的意思显示在例如显示装置4的左上的由标号4a所示的部分(参考图20)。另外,与在显示装置4显示的电池36的余量相关的信息通过内窥镜操作部8的显示(改变显示灯41的点亮的颜色等)而更加详细地显示出来。此外,作为另一例子,也可以在显示装置4显示表示电池余量的例如分为三部分的记号,在电池36的余量充足时使分为三部分的记号全部点亮,并且随着电池36的余量变少而使所述三个记号的显示依次消失。
另外,为了防止内窥镜操作部8内的照明用光源45a的漏光进入安装有显示灯41的部分而被操作者误识别,将照明用光源45a与显示灯41配置在彼此分离的不同部分。此外,也可以在照明用光源45a与显示灯41之间夹设未图示的遮光部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配设于内窥镜2的天线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17所示,设于内窥镜2的基板单元30的、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天线例如作为包括多个天线的分集天线形成。因此,由于能够将多个天线(参考图26和图27)连接于内窥镜2和处理装置(外部设备)3,而随时切换至接收状况良好的天线进行接收,因此能够更为可靠地进行内窥镜图像等的收发。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天线具有:第一天线40a,其配置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内部的把持部18的上端部,即配置在比把持部18靠近插入部9的位置;以及第二天线40b,其配置在基部21a的下端部,即配置在比把持部18远离插入部9的位置。如图17的(A)所示,图17的(B)所示的第一天线40a配置在头部21c,该头部21c位于比用于配设食指F2的第一操作开关19a靠上侧的位置。即,第一天线40a位于比内窥镜2中用于配置手的位置靠前侧的位置。在头部21c中的配置有第一天线40a的位置处,在第一天线40a的后述的电波的指向方向不存在金属体,处于电波容易稳定地通过的状态。如图17的(A)所示,图17的(C)所示的第二天线40b在从右手离开足够远的基部21a的最下部配置于基部21a的前侧的天线收纳部52a。
通过将天线40a、40b的配置形成为在内窥镜操作部(内窥镜主体)8中偏离把持部18的位置处配置至少两个天线,从而能够防止由人体对天线40a、40b的指向性带来影响,且能够可靠地相对于其他设备收发电波。
此外,将第一天线40a配置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内部的比金属框架44(第一天线40a以外的电子部件)靠近插入部9的位置,将第二天线40b配置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内部的比金属框架44(第一天线40a以外的电子部件)远离插入部9的位置。换言之,将天线40a、40b远离金属框架(金属体)44进行配置。因此,通过使金属体远离天线40a、40b产生的电波的指向方向,能够稳定地进行来自天线40a、40b的电波的收发。即,能够防止对使用天线40a、40b进行的电波的收发造成影响。因此,能够进行以往难以进行的、顺畅的内窥镜2的操作。
如图17的(A)所示地配置于内窥镜操作部8的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分别具有如图17的(B)和图17的(C)所示那样的描绘8字形的指向性。并且,如图17的(A)所示,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安装成不同的朝向(例如正交)。并且,第一天线40a被不易在电波的指向方向阻碍电波的头部21c覆盖,第二天线40b被同样不易在电波的指向方向阻碍电波的天线收纳部52a覆盖。
因此,在诊断室内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能够可靠地进行电波的收发的范围大致均匀地扩展,在使用内窥镜2时,即使使内窥镜操作部8动作,也能够稳定地进行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与处理装置3的接收天线7的无线通信。
在此,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基部21a的内部集中有电路和作为内窥镜操作部8的骨架的内部框架44等由金属部件(金属体)构成的部分。例如将第一天线40a配置在与靠近插入部9的后端部的防折部17相邻的部分(比基部21a靠前侧的头部21c部分),将第二天线40b配置在电池36的附近(相对于插入部9的后端部较远的位置),以这样的方式将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配置在基部21a的两端且尽可能地配置成不与基部21a中由手术操作者握持的位置(把持部18)重叠。此外,所述基板单元30会因配置线缆的方向不同而影响天线的指向性,因此将所述基板单元30配置成:相对于无线模块基板,连接天线和模块基板的线缆成为大致直线。
通过将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分离配置在基部21a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从而能够尽量使无线通信天线远离遮挡电波的操作者的身体(手)。并且,能够降低来自无线通信天线的电波被内窥镜操作部8的内部的包括电路的金属部件集中的部分遮挡而影响通信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实现与现有的无线内窥镜相比的情况下的内窥镜主体1的无线通信性能的提高,能够进行顺畅的内窥镜操作。
此外,在以使插入部9与地面大致平行的方式保持把持部18时,第一天线40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弯曲操作部15接近插入部9的基端部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使第一天线40a远离内窥镜2的操作者的手和构成内窥镜操作部8的金属部件等阻碍电波的部分,能够提高无线通信性能。
此外,在该情况下,无线通信天线(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大多情况朝向处理装置3的接收天线7侧(第一天线40a的至少一部分接近比基部21a靠前侧的防折部17,第二天线40b的至少一部分比基部21a的配设有金属体的部分靠前侧)。这样,由于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相对于把持部18位于前侧,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手术操作者把持把持部18时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受到影响。因此,无线通信天线有利于电波通信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即,能够防止在内窥镜2的使用中通信中断、响应变差的情况,防止显示装置4显示的画质的降低,能够稳定地在显示装置4显示内窥镜图像。
另外,无线通信天线(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基本上形成为对处理装置3的接收天线7发送无线信号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使处理装置3具备发送无线信号的功能,从而通过接收天线7向内窥镜2的无线通信天线回送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包含应答“无线信号已正确送达”这样的意思的信息。即,优选内窥镜2的第一天线40a和第二天线40b与处理装置3之间能够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万一电波状态变差,内窥镜2与处理装置3之间无法充分地进行无线通信时,可以例如图20所示地,对处理装置3进行设定,使得在显示装置4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外框显示橙色等警告色的框56。这样的话,能够可靠地告知用户电波状态的变差程度而不会遮挡内窥镜图像。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这样的内窥镜2:自不必说对于手术操作者来说提高了把持性和操作性,而且该内窥镜2减轻了把持内窥镜主体8的操作者的人体和包含电路的内窥镜操作部8的内部的金属体44对无线通信中的天线40a、40b的指向性带来的影响,能够使无线通信性能提高。
如图3和图21所示,在基部21a的筒状体52的与内窥镜操作部8内部的基板单元30相邻的部分形成有电池收纳部57。如图21所示,在电池收纳部57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收纳有作为内窥镜2的驱动电源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等电池36。另外,如图22的(A)和图22的(B)所示,电池36形成为例如大致长方体形状。
来自电池36的电力被供给到基部21a内的基板单元30和光源单元45。如图21所示,在安装于电池收纳部57内的电触点61,以能够与基板单元30和基部21a内的光源单元45连接以进行电源的供给的方式延伸设置有电源线缆62。
电池收纳部57包括:电池盒58,其形成载置并收纳电池36的空间;以及电池盖60,其将电池盒58的后述的电池收纳口59封闭。电池收纳口59以与把持部18的中心轴线Cb平行的朝向形成于收纳基板单元30的部分的端部即基部21a的最下部。电池盖60具有如下结构:其在操作者垂直地把持内窥镜2的基部21a的状态下通过铰链63打开,并通过搭扣(buckle)机构64将盖封闭。并且,搭扣机构64的搭扣杆65由操作者用手活动来进行卡合、打开,该搭扣杆65被设置成在卡合状态下与基部21a的周围的面形成平滑的表面形状。
在将电池36通过电池收纳口59配置于电池收纳部57,然后将电池收纳口59封闭并使内窥镜2动作的情况下,利用搭扣机构64使电池盖60与筒状体52卡合。
如图21和图24的(B)所示,在电池盒58的内表面形成有肋66,该肋66用于承受电池36的角部以限制电池36在电池盒58内的位置。这些肋66支承着电池36的不易受膨胀的影响的位置,从而即使因电池36的重复使用而使电池36从如图22的(B)中实线所示的状态膨胀至虚线所示的状态,也能够使电触点61与电池36的触点36a可靠地接触。
在电池收纳口59的附近形成有能够与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电池36卡合的爪67。爪67在电池36收纳于电池收纳部57期间保持电池36的框体,在取出电池36时,能够通过用手指将爪67压下而容易地解除爪67与电池36的卡合,从而将电池36从电池收纳部57取出。
在电池收纳部57设有爪67,还设有电池盖60,由此,即使是在内窥镜2的使用中错误地将电池盖60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收纳在内窥镜操作部8的电池36脱离而无法供给电力的情况。即,能够防止在电池盖60打开后的瞬间基板单元30的电流停止的可能性。
此外,如上所述,电池36通过使用而膨胀成图22的(B)中虚线示出的状态,但是由于该膨胀程度不明确,因此难以恰当地确定设于电池收纳部57的爪67的尺寸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问题地钩挂电池36。因此,如图21所示,爪67配置在电池收纳部57中的、钩挂于电池36的膨胀的影响最小的边36b(参考图22的(B))的位置。
在此,图21中的标号67a是现有的设置爪的位置。如果将爪设置在标号67a所示的位置的话,有可能当电池36膨胀时无法顺利地将电池36卡定,或者电池36被爪钩挂而难以从电池盒取出,而通过将爪形成于标号67所示的位置,能够更为可靠地卡定电池36,并且即使电池36膨胀,也不存在电池36难以从电池盒取出的情况。
此外,如图21所示,在电池收纳部57的电池收纳口59的附近形成有检测开关68,该检测开关68用于检测电池盖60的开闭。检测开关68被设定为在内窥镜2的动作时被电池盖60的突起60a按压,当电池盖60打开、突起60a的按压被解除时,在显示装置4显示电池盖60已打开(未正确地关闭)的意思的警告,或者使内窥镜图像的显示停止,或者利用设于基板单元30的内部的电路直接按照正常的步骤进行内窥镜2的动作的停止处理。即,检测开关68在未被电池盖60的突起60a按压的状态下维持停止的状态,即使操作第三操作开关(电源开关)19c,内窥镜2的电气系统也不工作。另外,由于即使电池盖60打开,也通过爪67防止电池36直接从电池收纳部57脱落,因此通常能够在按照正常的步骤停止后将电池36取出。
如图17的(A)所示,沿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从上方起依次配置弯曲操作杆23、弯曲操作部主体50、把持部18,并且将第一无线天线40a配置在比把持部18靠上侧的位置,在比把持部18靠下侧的位置分别配置第二无线天线40b和内窥镜操作部8中重量最大的部件即电池36。即,当以使插入部9与地面大致平行的方式把持内窥镜2时,使得内窥镜操作部8中重量最大的部件即电池36配置在比把持部18靠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形成为如下的内窥镜2:当操作者把持内窥镜2的把持部18时,该内窥镜2的无线通信性能不会降低,并且稳定性高且重心低。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是在外部没有线缆的无线通信方式的内窥镜,因此即使是在自行立起或者通过未图示的支架直立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保持稳定。
如图23所示,能够从外部的写入装置(计算机)171对内窥镜2的基板单元30的内部的电路进行各种设定信号的写入和设定变更。对基板单元30的内部的电路的设定信号的写入可以通过无线进行,但是为了更加抑制由于进一步在基板单元30设置写入装置171和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电路而使得内窥镜2的体积大型化、电路复杂化、价格上升,优选在内窥镜2设置设定信号写入用的触点,并通过有线进行设定信号的写入。
如图21和图24的(B)所示,信号写入用的接触垫(pad)69形成于确保了水密的内窥镜2的内部的电池收纳部57的内部。设定信号的写入需要在与内窥镜2的使用时同样地向基板单元30的电路供给电力的状态下进行,并且需要向基板单元30的电路同时供给来自电源的电力和来自写入装置171的设定信号的器具。
根据上述情况,上述器具为如图23和图24的(A)所示能够收纳于电池收纳部57的形状的设定信号写入器具70。在设定信号写入器具70设有与图21所示的内窥镜操作部8的信号写入用的接触垫69导通的触点72(参考图25的(A)),并且如图25的(A)所示地在与装配于内窥镜2的电池盒58的电池36的触点36a大致相同的位置设有向基板单元30的电路供给来自电源的电流的触点73(参考图25的(A)和图25的(B))。
如图23所示,设定信号写入器具70在电池盖60打开的状态下插入到电池盒58进行使用。因此,在设定信号写入器具70设有按压检测开关68的突起71(参考图24的(A)和图24的(B)),从而避免因检测开关68未被电池盖60按压而进行内窥镜2的停止处理使得电力的供给停止。通过使用这样的设定信号写入器具70,不必对内窥镜2设置追加的结构,就能够将写入各种设定信号的写入器具装配在电池收纳部57中。
如图26和图27所示,处理装置3主要具有由树脂和金属面板构成的框体3a。在处理装置3的外部设有电源开关153、无线信道切换开关151、测试模式用彩条开关154,图像上下反转开关155等各种开关、信道显示部152、装卸自如地与接收天线7a连接的天线连接器156a、156b、156c。在处理装置3的内部分别设有包含无线电路、图像处理电路等的电路基板157。
即,处理装置3的无线电路与分集天线对应,通过采用主天线、从天线(slaveantenna)的两个天线,从而有效地收发来自内窥镜2的无线信号。
天线连接器例如在前部(前面板158侧)设有一个(用标号156a表示),在后部(后面板侧)设有两个(用标号156b、156c表示)。各天线连接器156a、156b、156c设在处理装置3的框体3a的宽度方向的尽量靠端侧的位置,并且使确保两根天线7的性能所需的间隔与框体3a的宽度为相同程度,从而兼顾了框体3a的小型化和确保收发性能。此外,作为除了上述的天线连接器156a、156b、156c之外其他设置天线连接器的位置,可以考虑框体3a的侧面。
另外,各天线连接器156a、156b、156c设有未图示的橡胶或树脂等弹性部件(一个例子是硬度为40度的橡胶),从而即使处理装置3发生振动,接收天线也不会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符号7a、7b表示的杆状的天线、用标号160表示的圆偏振波天线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以标号156a、156b所示的天线连接器。圆偏振波天线160具有与天线连接器156a、156b连接的插头160a和线缆160b,并且能够设置在远离处理装置3的部分。此外,在以标号156c表示的天线连接器能够装配以标号7a表示的杆状的铰接天线。该铰接天线7a能够在将处理装置3横向设置的状态下在横向较长的状态和大致直立的状态之间自由地调节天线的角度。
另外,也可以使各天线连接器的形状大致相同,从而能够根据处理装置3的设置空间和电波状况而在框体3a的前后自由地替换安装铰链天线7a、杆状天线7b、圆偏振波天线160等。
此外,除了三个天线连接器156a、156b、156c之外,也可以如图27所示地在前面板158内内置天线基板161,并且以无线性能不会降低的方式在天线基板161的周边配置金属以外的部件,并尽量防止天线的外装物从处理装置3的框体3a凸出。
由此,能够根据电波的收发状态、使用环境、手推车或诊断机或架子等设置场所来自由地选择内置天线161、杆状天线7a、铰接天线7b、圆偏振波天线160等,能够确定不会妨碍诊断室内的各种配线和系统操作的、最佳的接收天线的配置和种类。
另外,处理装置3的框体3a例如在六个表面组合金属面板而构成为箱状。在框体3a的前表面例如设有树脂制的前面板158。为了提高操作性,前面板158由平缓的曲面158a(例如R900左右的面)形成。为了即使形成该曲面158a也不会损失操作性,并且使框体3a的组装变得容易,在前面板158粘贴有操作板159,该操作板159一体地配置有各显示部和各种操作开关151、153、154、155。
另外,作为无线设备,不允许形成为处理装置3的框体3a容易打开的结构(打开后就无法作为无线设备使用)。由此,为了防止处理装置3的框体3a的分解,例如利用图27所示那样的形状的特殊螺钉3b进行安装,以使各面板不易被打开。
如图28所示,例如螺钉3c将安装在用于从外部取得主电源的端子等的接地线固定,如果将该螺钉3c与固定(定位)处理装置3的框体面板的螺钉中的一个同轴地配置的话,则能够减少接地线安装空间,能够使框体3a小型化。
此外,将散热孔3d的形状形成为相对于来自外部的阻碍电波和从框体3a漏出到外部的噪音具有屏蔽效果的圆形冲孔形状。像设于金属面板的散热孔形成为长孔形状的情况那样,一边具有天线效果,并且能够防止在天线基板发生电波阻碍。
至此,参考附图具体地说明了一个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包含了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的所有实施。
标号说明
2:内窥镜;
8:内窥镜操作部(内窥镜主体);
9:插入部;
15:弯曲操作部;
17:防折部;
18:把持部;
19a:第一操作开关;
19b:第二操作开关;
19c:第三操作开关;
21a:基部;
21b:屈曲部;
21c:头部;
23:弯曲操作杆;
29:通气接头;
30:基板单元;
40a:第一天线;
40b:第二天线;
41:显示灯;
45:光源单元;
45a:照明用光源;
48:摄像线缆;
52:筒状体;
52a:天线收纳部;
82:框体。

Claims (8)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该内窥镜具备:
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沿前后方向伸出并用于插入体腔内,该插入部具有观察光学系统,所述观察光学系统对体腔内进行摄像;
内窥镜主体,所述内窥镜主体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后端侧并具有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
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配置在比所述把持部靠近所述插入部的位置;以及
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配置在比所述把持部远离所述插入部的位置,
该内窥镜能够将通过所述观察光学系统拍摄体腔内而得到的图像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利用所述第一天线和/或所述第二天线将所述无线信号相对于外部进行发送和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设在所述把持部的两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主体具备:
基部,所述基部在下端部配设有所述第二天线,并且该基部在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具有所述把持部;
屈曲部,所述屈曲部设于所述基部的上端部;以及
头部,所述头部以相对于所述基部以预定的角度突出的方式设在所述屈曲部和所述插入部的后端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的角度为大致90度至大致105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天线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所述把持部靠所述插入部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天线以外的电子部件靠近所述插入部的位置,
所述第二天线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天线以外的电子部件远离所述插入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配置在比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内部的金属框架靠近所述插入部的位置,
所述第二天线配置在比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内部的金属框架远离所述插入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为指向性彼此不同的分集天线。
CN201080032789.9A 2009-12-04 2010-10-27 手持式无线内窥镜 Active CN102469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6593 2009-12-04
JP2009-276593 2009-12-04
PCT/JP2010/069032 WO2011068000A1 (ja) 2009-12-04 2010-10-27 手持式無線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929A true CN102469929A (zh) 2012-05-23
CN102469929B CN102469929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11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2789.9A Active CN102469929B (zh) 2009-12-04 2010-10-27 手持式无线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57481A1 (zh)
EP (1) EP2430972B1 (zh)
JP (1) JP4879367B2 (zh)
CN (1) CN102469929B (zh)
WO (1) WO201106800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2321A (zh) * 2013-03-12 2014-09-17 柯惠Lp公司 具有多个挠性部分的挠性轴
WO2015192304A1 (zh) * 2014-06-16 2015-12-23 深圳市视晶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检查装置及系统
CN104582558B (zh) * 2012-10-22 2016-08-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6456366A (zh) * 2014-05-07 2017-02-22 爱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眼外科手术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6937057A (zh) * 2017-04-27 2017-07-07 广西奥顺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拍照录像、可调角度式手柄
CN109124548A (zh) * 2018-07-09 2019-01-04 卓外(上海)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备良好热处理的电子内窥镜
CN110049737A (zh) * 2016-12-05 2019-07-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5378B2 (en) * 2008-02-04 2016-03-29 University Hospitals Of Cleveland Universal handle
JP5642373B2 (ja) * 2009-10-23 2014-12-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無線端末の無線通信方法
EP2868096B1 (en) * 2012-06-27 2020-08-05 Zipline Health,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cquiring medical diagnostic information and provision of telehealth services
KR102189693B1 (ko) * 2012-11-15 2020-12-11 인튜어티브 서지컬 오퍼레이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낮은 커패시턴스 및/또는 전자기 차폐를 구비한 내시경 시스템, 및 관련 방법
US11284803B2 (en) 2012-11-15 2022-03-29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Low capacitance endoscopic system
US9993135B2 (en) 2012-11-15 2018-06-12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Endoscopic system with electrog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MX366017B (es) 2013-02-04 2019-06-24 Helen Of Troy Ltd Método para identificar objetos en el oído de un sujeto.
CA2897473A1 (en) * 2013-02-04 2014-08-07 Helen Of Troy Limited Otoscope
MX363569B (es) 2013-02-04 2019-03-27 Helen Of Troy Ltd Dispositivo de inspección del oído y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una condición del oído de un sujeto.
SG10201706407XA (en) 2013-02-04 2017-09-28 Helen Of Troy Ltd Otoscope
US2014027576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ucent Medical Systems, Inc. Partially disposable endoscopic device
US9326661B2 (en) 2013-11-18 2016-05-03 Gyrus Acmi, Inc. Line of sight wireless endoscopy
US9962226B2 (en) * 2013-11-28 2018-05-08 Alcon Pharmaceuticals Ltd. Ophthalmic surgical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CA2926555C (en) 2013-11-28 2022-11-22 Alcon Pharmaceuticals, Ltd. Ophthalmic surgical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JP6395445B2 (ja) * 2014-05-28 2018-09-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受信装置、無線内視鏡システム、画像受信装置の作動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952600B2 (en) * 2014-07-10 2021-03-23 Covidien Lp Endoscope system
JP6305899B2 (ja) * 2014-10-20 2018-04-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内視鏡
JP2018092699A (ja) * 2015-04-09 2018-06-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用バッテリアッセンブリ及び医療機器ユニット
EP3243423A4 (en) * 2015-10-22 2018-08-01 Olympus Corporation Tip hood for endoscope
DE102017108272A1 (de) * 2017-04-19 2018-10-25 Carl Zeiss Meditec Ag Endoskopische Sonde
DE102017130980A1 (de) * 2017-12-21 2019-06-27 Schölly Fiberoptic GmbH Bildübertrag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Bildübertragung
JP6372787B1 (ja) * 2018-05-10 2018-08-15 株式会社エム・ピー・アイ 診察スコープ用ガイド機構
JP6459103B1 (ja) * 2018-11-09 2019-01-30 株式会社エム・ピー・アイ 診察スコープ用ガイド機構
WO2021192269A1 (ja) * 2020-03-27 2021-09-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操作部および内視鏡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68878A1 (en) * 1997-04-04 1998-10-07 Welch Allyn, Inc. Compact imaging instrument
US20030195390A1 (en) * 2002-03-11 2003-10-16 Graumann Martin Panczel Digital laryngoscope
US20050043588A1 (en) * 1998-11-25 2005-02-24 Jory Tsai Medical inspection device
WO2007082294A2 (en) * 2006-01-12 2007-07-19 C & V Innovations, Inc. Wireless laryngoscope with internal antenna and one-piece construction adapted for laryngoscopy training
US20070185379A1 (en) * 2005-01-10 2007-08-09 Perceptron, Inc. Modular remote inspection device with digital imager
CN101053117A (zh) * 2004-11-08 2007-10-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携无线机
CN200966611Y (zh) * 2006-09-12 2007-10-31 黄维宁 彩色视频无线传输的手持喉镜
CN201208250Y (zh) * 2008-06-14 2009-03-18 邹殿新 无线视频影像喉镜装置
US20090295648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Dorsey John G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5148B2 (ja) 1993-02-05 1995-10-11 株式会社町田製作所 内視鏡
JP2001230612A (ja) * 2000-02-14 2001-08-24 Sony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1230614A (ja) * 2000-02-17 2001-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通信端末
JP2002017668A (ja) * 2000-07-06 2002-01-22 Corefront Kk 携帯式観察カメラ
JP3891831B2 (ja) * 2001-11-26 2007-03-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4370201B2 (ja) 2004-05-14 2009-11-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469987B2 (ja) * 2005-06-24 2010-06-02 国立大学法人徳島大学 喉頭咽頭検査治療装置
JP2008029480A (ja) * 2006-07-27 2008-02-14 Fujinon Corp 携帯型内視鏡装置及び携帯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US8138977B2 (en) * 2007-08-07 2012-03-20 Apple Inc.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JP5464817B2 (ja) * 2008-04-01 2014-04-0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手持式内視鏡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68878A1 (en) * 1997-04-04 1998-10-07 Welch Allyn, Inc. Compact imaging instrument
US20050043588A1 (en) * 1998-11-25 2005-02-24 Jory Tsai Medical inspection device
US20030195390A1 (en) * 2002-03-11 2003-10-16 Graumann Martin Panczel Digital laryngoscope
CN101053117A (zh) * 2004-11-08 2007-10-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便携无线机
US20070185379A1 (en) * 2005-01-10 2007-08-09 Perceptron, Inc. Modular remote inspection device with digital imager
WO2007082294A2 (en) * 2006-01-12 2007-07-19 C & V Innovations, Inc. Wireless laryngoscope with internal antenna and one-piece construction adapted for laryngoscopy training
CN200966611Y (zh) * 2006-09-12 2007-10-31 黄维宁 彩色视频无线传输的手持喉镜
US20090295648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Dorsey John G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01208250Y (zh) * 2008-06-14 2009-03-18 邹殿新 无线视频影像喉镜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2558B (zh) * 2012-10-22 2016-08-3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4042321A (zh) * 2013-03-12 2014-09-17 柯惠Lp公司 具有多个挠性部分的挠性轴
CN106456366A (zh) * 2014-05-07 2017-02-22 爱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眼外科手术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6456366B (zh) * 2014-05-07 2019-11-05 爱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眼外科手术系统、方法、和装置
WO2015192304A1 (zh) * 2014-06-16 2015-12-23 深圳市视晶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检查装置及系统
CN110049737A (zh) * 2016-12-05 2019-07-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
CN106937057A (zh) * 2017-04-27 2017-07-07 广西奥顺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拍照录像、可调角度式手柄
CN109124548A (zh) * 2018-07-09 2019-01-04 卓外(上海)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备良好热处理的电子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0972A4 (en) 2012-09-26
JP4879367B2 (ja) 2012-02-22
US20110257481A1 (en) 2011-10-20
CN102469929B (zh) 2014-12-10
EP2430972A1 (en) 2012-03-21
JPWO2011068000A1 (ja) 2013-04-18
EP2430972B1 (en) 2017-11-29
WO2011068000A1 (ja)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9929B (zh) 手持式无线内窥镜
EP1618835B1 (en) Capsule endoscope and capsule endoscope system
EP2731488B1 (en) Intraoral imaging system
CN101548873B (zh) 手持式内窥镜
US6908307B2 (en) Dental camera utilizing multiple lenses
JP4432982B2 (ja) 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ーおよび撮像装置
EP2085020A1 (en) Capsule endoscope and capsule endoscope system
US20140309491A1 (en) Endoscope system with processing apparatus
JP3706326B2 (ja) 内視鏡装置
KR20120101018A (ko) 시각화 기구
JP2013208187A (ja)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電子内視鏡及びプロセッサ
JPH119548A (ja) 携帯電子内視鏡装置
US7201310B2 (en) Setting apparatus for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EP2042077B1 (en) Electronic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system
EP3426129A2 (en) Illuminator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an endoscope
JP2006004261A (ja) 携帯情報端末及び携帯情報端末用クレードル装置並びに情報端末システム
US20150185588A1 (en) Strobe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provided with strobe device
JP2006081615A (ja) 内視鏡装置
JP369169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1286439A (ja) 携帯内視鏡
CN112702585B (zh) 图像投影装置
WO2012053797A2 (ko) 스코프 탈착식 의료용 영상 진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영상 진단방법
CN109431440A (zh) 一种手持便携式高清电子鼻咽喉镜
JP2008205532A (ja) 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ー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4305383A (ja) 内視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