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2585B - 图像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02585B CN112702585B CN202011145505.9A CN202011145505A CN112702585B CN 112702585 B CN112702585 B CN 112702585B CN 202011145505 A CN202011145505 A CN 202011145505A CN 112702585 B CN112702585 B CN 1127025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jector
- image
- projection apparatus
- main body
- pro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5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64—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73—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wherein the projection device 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hanced port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投影装置包括投影仪,其构造为投影图像;以及操作单元,其构造为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操作。当操作单元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以及当操作单元未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图像投影装置,该图像投影装置具有在装置的操作期间适当地关闭光源以节省电力、延长灯的寿命并减少发热的构造。另外,近年来,需要一种所谓的手持型(handy tpye)的图像投影装置,其在投影图像时由操作者手持。作为此类装置有效的使用案例,进行产品说明和图像投影。
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H6-11837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基于形成图像的视频信号的存在或不存在来确定要投影的图像的存在与否,并且当不存在要投影的图像时关闭灯,因为不需要将其打开。而且,当这种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在投影期间倾斜时,投影图像也倾斜。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9-175174(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通过检测壳体的倾斜来进行图像校正,因为当手持图像投影装置进行投影时,难以精确地将该装置水平地保持。
在如专利文献1等中所描述的常规的光源的开/关控制中,不假定操作者可以在任何时候执行用于投影和非投影的操作。另外,在专利文献2等描述的传统的手持式图像投影装置中,还没有研究投影操作的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改善图像投影装置的可操作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用于投影图像的投影仪和用于接收操作者的操作的操作单元,其中,当操作单元在被操作者按压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以及当操作单元没有被操作者按压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
可以改善图像投影装置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z正方向侧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从z负方向侧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从y负方向侧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图像投影装置的侧面截面图;
图5是图像投影装置的框图;
图6是图像投影装置的改变示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开关的按压方向与投影仪的光轴中心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图像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将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放置在平面上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开关与主体的底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示出布置有隔板的第一构造的图;
图12是示出布置有隔板的第二构造的图;
图13是示出构造有隔板的第三构造的图;
图14是示出在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冷却内部的孔的第一构造的图;
图15是示出在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冷却内部的孔的第二构造的图;
图16是从z正方向侧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17是从z负方向侧观察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6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19是沿着图16中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图像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示例的图;
图21是图像投影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2是图像投影装置的框图;
图23是从z正方向侧观察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24是投影图像输出控制的第一构造的框图;
图25是投影图像输出控制的第二构造的框图;
图26是投影图像输出控制的第三构造的框图;
图27是梯形失真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第四实施例中的视频输入信号的切换流程;
图29是示出优先级设定屏幕的显示模式的一示例的图;
图30是示出优先级设定屏幕的第一示例的图;
图31是示出优先级设定屏幕的第二示例的图;
图32是示出第五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式的方法的图;
图33是第五实施例中的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34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改变示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侧面截面图;
图35是示出开关上的按压操作的第一阶段的示意图;和
图36是示出开关的按压操作的第二阶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为了促进对描述的理解,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尽可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以省略重复的描述。
注意到,在下面的描述中,x、y和z方向彼此垂直。x方向是图像投影装置1的投影方向。y方向是图像投影装置1的投影图像的左右方向,其通常是水平方向。z方向是图像投影装置1的投影图像的上下方向,其通常是竖直方向。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15,将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从z正方向侧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的透视图。图2是从z负方向侧观察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从y负方向侧观察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图像投影装置1的侧面截面图,其是图像投影装置1沿纵向方向的纵向截面图。
图1至图4所示的图像投影装置1是所谓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当投影图像时,其可由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
图像投影装置1包括主体2、投影仪3和开关4(操作单元)。主体2形成为可以用一只手握住的形状。投影仪3通过将光发射到外部来投影图像。该光将被称为投影光,并且该图像将被称为投影图像。开关4响应于操作输入而在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投影仪3。主体2是中空的,以将投影仪3和其他部件容纳在主体2的内部。
开关4布置在主体2的表面上。注意到,开关4是供使用者通过将其手指等物理地触摸在其上来输入诸如按压的操作的元件,并且开关4在下面的描述中也可以称为“操作单元4”。换句话说,开关4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操作。而且,开关4与设置在电路上的切换单元18(参见图5等)联接。响应于在开关4上的使用者操作输入而操作的切换单元18在电路上的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之间切换导线14(参见图5),从而在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投影仪3。操作单元4和切换单元18可以被构造为一体地形成为单个切换部件,或者可以被构造为单独布置并电连接。
注意到,例如,输入到操作单元4的使用者操作包括按压操作。按压操作包括按压按钮的操作、按压和滑动操作、在触摸面板上的触摸操作等,并且还包括识别操作者已经按压操作单元4的操作。
通过对开关4进行操作,操作者可以在期望的时刻从投影仪3发射光L,并且还可以停止发射光L。
投影仪3安装在主体2的x正方向的前侧上的凸部2D中,以使投影方向沿着主体2的纵向方向(x方向)延伸。该凸部2D形成为在x正方向侧上突出,即,从主体2的在x正方向侧上的端部2A朝向投影仪3投影屏幕的一侧突出。凸部2D形成为与主体2成为一体,并且内部空间连通。而且,投影仪3包括透镜部3A,并且透镜部3A被安装成从设置在凸部2D的沿x正方向的前端处的开口2C露出,并且投影仪3被安装在主体2中,使得从透镜部3A投影的图像的上下方向沿着z方向延伸,并且图像的左右方向沿着y方向延伸。而且,投影仪3包括焦点调节刻度盘,其可以通过设置在凸部2D的一部分中的开口暴露在外部。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焦点调节刻度盘来调节投影图像的焦点。
接下来,参考图4,将描述图像投影装置1的内部结构。
如图4所示,图像投影装置1包括容纳在凸部2D的内部的上述的投影仪3;以及容纳在主体2的内部的控制板6A(控制器)、控制板6B(通信单元)和电池7(电源)。
控制板6A控制投影仪3的操作。控制板6A可以物理地构造为计算机系统,在该计算机系统中,CPU、RAM、ROM、存储装置、接口等经由总线被连接。通过在诸如CPU和RAM的硬件上加载预定的计算机软件;在CPU的控制下,在RAM和存储装置上进行数据读写;以及通过接口操作其他部件,例如投影仪3和外部装置,来实现控制板6A的各种功能。控制板6B执行诸如Wi-Fi(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以与外部装置连接。
电池7是用于向投影仪3以及控制板6A和6B供电的电源,其是板状二次电池。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主体2的z正方向侧的表面上设有一组按钮11。该组按钮11包括用于操作诸如主电源的投影装置的各种功能的多个按钮。在主体2的x负方向侧上的开口2E中,诸如USB连接器和HDMI(注册商标)连接器的连接器13被布置为露出,并且被构造为可通过导线与各种外部装置连接。例如,将连接器13安装在控制板6A上。
图5是图像投影装置1的框图。如图5所示,投影仪3包括发射器31和显示装置32。发射器31包括LED 31R、31G和31B。LED 31R、31G和31B分别是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光源。显示装置32是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从发射器31输出的光形成投影图像并且将该图像输出到外部。在本实施例中,DLP(数字光处理)装置被用作显示装置32。在下面的描述中,“显示装置32”也可以被称为“DLP 32”。注意,发射器31和DLP 32可以由能够执行相应功能的其他元件代替。换句话说,尽管LED被用作发射器31,但是可以使用卤素灯等。另外,虽然将DLP装置用作显示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液晶显示装置。
在图5中,图像投影装置1的信息传输系统用实线表示,电源系统用粗实线表示,光学系统用虚线表示。如图5所示,图像投影装置1的信息传输系统从控制板6A向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显示装置32(DLP)输出控制信号。而且,图像投影装置1的电源系统首先从电池7向控制板6A供电,并且进一步通过导线14从控制板6A向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DLP32供电。另外,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单元18布置在连接控制板6A和投影仪3的导线14上。切换单元18可以通过在作为操作单元的开关4上的操作输入而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图5示出了处于断开状态的切换单元18。
切换单元18在接通状态下向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DLP 32供电,并在断开状态下停止向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DLP 32供电。同时,不管切换单元18是打开还是关闭,电池7始终向控制板6A供电。因此,切换单元18可以在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投影仪3,即,使发射器31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以及使DLP 32在操作状态和停止状态之间切换,同时响应于输入到操作单元4中的操作,保持控制板6A的激活状态。
以这种方式,响应于操作者在开关4(操作单元4)上执行的操作,可以响应于切换单元18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来切换投影仪3的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因此,在即使正在操作也不需要投影图像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可以适当地转变为非投影状态,因此,可以控制功耗,以延长了投影仪3的寿命,并减少了发热量。另外,即使投影仪3处于非投影状态时,也保持控制板6A的激活状态;因此,与其中投影仪3和控制板6A都停止的构造相比,例如,在常规待机模式下,当再次切换到投影状态时,可以更快地激活投影仪3。因此,可以响应于由操作者执行的切换操作更迅速地投影图像,从而提高装置的可操作性。
开关4是按钮开关。因此,在操作者按压开关4的同时(即,在操作单元4正在接收按压操作的同时),投影仪3处于投影状态(发射器31打开并且DLP 32处于操作状态),以及当操作者的手从开关4移开时(即,在操作单元4未在接收按压操作的同时),投影仪3转变为非投影状态(发射器31关闭,DLP 32处于停止状态)。因此,操作者想要投影图像的时刻可以与继续按压开关4的时刻相匹配,从而可以为操作者使用所谓的瞬时开关来提供更加直观的操作感。而且,开关4是允许操作者在投影和非投影之间切换的按钮,并且也可以称为投影按钮。
注意,在图5的示例中,尽管例示了切换单元18切换是否从控制板6A向发射器31和DLP 32供电的构造,但是切换单元18可以布置在沿着导线14的位置处,切换单元18可以在该位置处切换是否仅向发射器31和DLP 32中的一个供电。切换单元18仅需要能够至少在作为其中图像从投影仪3投影到外部的状态的投影状态和作为其中没有图像从投影仪3投影到外部的状态的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
图6是图像投影装置1的修改示例的框图。图6中所示的框图的概要与图5中的基本相同。
作为另一种构造示例,如图6所示,切换单元18包括用于检测开关4上按压力的MCU18A,其向例如发射器31和显示装置32供电,以便在检测到开关4上的按压力的同时处于投影状态。另外,在未检测到按压力时,未向发射器31和显示装置32供电,以便处于非投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板6A用作切换单元,以在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
换句话说,在图6所示的构造中,控制板6A作为切换单元进行电气切换,该切换单元响应于作为操作单元的开关4上的操作输入,而不是设置在导线14上的切换单元18执行图5中的物理切换,使连接控制板6A和投影仪3的导线14在导通状态(接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控制板6A可以控制投影仪3的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控制板6A内置有MCU 18A(微控制器单元)。MCU18A可以检测电连接到控制板6A的开关4的按压/未按压的状态。
而且,在瞬时模式下,控制板6A基于与由MCU 18A检测到的开关4的按压/未按压状态有关的信息,在将开关4按压到投影状态的同时,通过导线14向投影仪3供电。
换句话说,在图6所示的修改示例的情况下,控制板6A用作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响应于对开关4(操作单元)的按压操作来切换是否向投影仪3供电。
注意,在图6中,尽管开关4接地(GND)以通过参考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开关4的按压/未按压状态,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可以检测到开关4的按压/未按压状态。
图7是示出开关4的按压方向与投影仪3的光轴L1的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的图。图8是示出图像投影装置1的使用状态的示例的图。如图3所示,图像投影装置1从透镜部3A发射投影光L。这里,注意此时的投影光L的光轴L1的中心线。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开关4被安装成在投影仪3的光轴L1的中心线与其中将投影接通和断开的开关4相对于切换平面竖直按压的方向P之间形成角度C2,其不等于90度,但最好是大于90度的钝角。因此,如图8所示,当在竖直投影平面W上进行投影时,操作者需要较少弯曲手腕,并且在不向手腕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他/她可以按压开关4以进行投影。
投影仪3包括诸如透镜部3A的光学元件,并且“投影仪3的光轴”例如对应于这些光学元件的光轴的中心线。
而且,图像投影装置1具有从从主体2的端部2A突出的凸部2D的前端投影图像的结构;因此,例如,如图8所示,在操作者手动握住该装置的状态下,如果以拇指F1位于主体的上表面上的开关4附近的位置来握住该装置;食指F2握住主体2的端部2A;中指F3和无名指F4握住主体2的底表面B;以及小手指F5在主体2的x负方向侧上握住端部2B,可以通过整个手掌牢固地握住主体2。利用这些元件,可以提高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的可操作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有利的是,主体2形成为使投影仪3沿投影图像的上下方向(z方向)的尺寸小于沿着投影图像的左右方向(y方向)的尺寸,即具有在z方向上较薄的形状。开关4被布置在主体2的表面上的上部上,该上部对应于投影图像的上侧(z正方向侧)。
而且,有利的是,主体2形成为具有在投影仪3的投影方向(x方向)上观察的宽的矩形截面形状(矩形、梯形形状等)。有利的是,主体2的横截面形状(特别是z方向上的厚度)具有能够被操作者的手指包裹和握住的尺寸。通过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形状,操作者可以用一只手更容易地握住该装置。
而且,有利的是,沿投影方向从主体2突出并安装有投影仪3的凸部2D被布置成以便使其上表面与主体2的上表面齐平。因此,主体2和面向手掌的凸部2D的上表面可以齐平,这使得握住更容易。而且,类似于主体2,还有利的是,凸部2D在投影方向(x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为宽的矩形形状,其小于主体2的矩形形状,并且布置成更靠近左右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心。通过将凸部2D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形状,可以在凸部2D与主体2之间形成台阶,并且通过将食指钩在该台阶上,可以更加稳定地握住该装置,由此可以提高可操作性。
另外,有利的是,主体2的上表面是沿着投影方向(x方向)向底表面B侧弯曲的弯曲表面。该弯曲表面的形状可以表示为“作为在y方向上观察到的横截面形状,其弯曲以沿x轴方向接近底表面B”,或“作为在y方向上观察到的横截面形状,弯曲表面的曲率中心更靠近底表面B而不是上表面”。而且,还有利的是,凸部2D的上表面是与主体2的上表面相似的弯曲表面,并且主体2的上表面的弯曲表面与凸部2D的上表面的弯曲表面连续地连接。这里,“连续连接”可以重新描述为连接点处的两个弯曲表面的曲率大致相同。这些元件还可以使装置更容易握住。对这些元件重新描述,主体2的上表面弯曲成以便在底表面B侧的相反侧(z正方向侧)突出,并且凸部2D的上表面也弯曲成以便在底表面B侧的相反侧突出。另外,由主体2的上表面和凸部2D的上表面形成的连续表面弯曲成以便在底表面B侧的相反侧突出。
而且,主体2的材料可以是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树脂或金属。因此,在投影仪3、控制板6A和6B、电池7等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容易地从主体2的表面排出。
另外,如图4和图7所示,投影仪3布置在凸部2D的内部,凸部2D的内部在操作者所握住的主体2的前方突出(x正方向侧,在投影方向上)。因此,可以减少在投影仪3中产生的热量在由操作者的手握住的主体2的区域周围的循环,从而防止主体2在使用期间变热。
另外,如图4、7和8所示,投影仪3布置成在Z轴方向上比控制板6A和6B和电池7高。换句话说,在使用该装置时在光轴L1的中心线的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情况下,投影仪3布置成在z正方向侧上比控制板6A,6B和电池7高。因此,当投影到竖直投影平面W上时,可以防止在投影仪3中产生的热量通过热对流在该装置的下部循环,并且可以将主体2中的发热区域仅限制到上部。
而且,为了防止在投影仪3中产生的热量滞留在装置中,假定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在使用时由操作者用手握住。通过由操作者用手握住和使用,操作者执行诸如抓起和抬起图像投影装置1的操作,并且在投影之后将该装置放置在桌子上,这可能导致空气在装置内部移动。因此,不建议将图像投影装置1安装在桌上并在使用时按压开关4。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放置在平面A上的状态的图。如图9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中,投影仪3是布置成使得在光轴L1的中心线和平面A(即主体的底表面B)之间形成的角度C1为锐角(不平行)。换句话说,投影仪3被安装成当主体2被放置在平面A上时投影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朝下。因此,在将图像投影装置1安装在平面A例如桌子上以进行投影的情况下,因为投影光L指向平面A,所以投影了梯形图像。为了获得非梯形投影图像,操作者需要手动握住并使用主体2以便使光轴L1的中心线与投影平面正交。因此,通过安装投影仪3以便在投影仪3的光轴L1的中心线与主体的底表面B之间形成的角度C1为锐角,可以激励图像投影装置1的操作者握住和使用投影仪3。
图10是示出开关4与主体的底表面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中,开关4的开关表面4A的一部分C3位于比主体的底表面B1(接地平面)更靠外侧的位置。换句话说,当将主体2安装在平面A上时,开关4被布置成使得开关4在平面A(相当于上述“开关表面4A”)上的竖直投影的部分C3或整个位于主体2的底表面B1的外侧。因此,在将该装置安装在诸如桌子的平面A上并使用该装置的情况下,当通过将开关4的一部分按压在主体2的底表面B1的外侧上来施加外力D时,在主体2上产生力矩M,并且该装置在x-正向侧上绕主体的底表面B的拐角边缘旋转。换句话说,如图10所示,当按压开关4时,主体2的x正方向侧上的端部2A侧朝接近平面A侧的方向下降,x负方向侧上的端部2B侧在远离平面A的方向上上升。这使得安装表面B1浮在平面A上,这使主体2的安装状态不稳定;因此,操作者难以操作开关4。因此,可以激励图像投影装置1的操作者用手握住和使用该装置。
图11是示出其中布置有隔板8的第一构造的图。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中,也可以在容纳于凸部2D的内部的投影仪3与容纳于主体2的内部的控制板6A,6B之间设置隔板8。该构造可以减少在投影仪3中产生的热量以循环到主体2的控制板6A和6B侧。
图12是示出其中布置有隔板8A的第二构造的图。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中,可以在控制板6A和6B与容纳在主体2的内部中的电池7之间设置隔板8A。该构造可以减少在控制板6A,6B或电池7中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另一侧。
图13是示出其中布置有隔板8B的第三构造的图。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中,隔板8B可以构造成将投影仪3、控制板6A和6B以及电池7彼此分开。该结构可以使在每个热源区域中产生的热量完全独立,并且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各个部件的温度。
图14是示出其中在主体2中设置有用于冷却内部的孔15和16的第一构造的图。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中,主体2可以设置有用于冷却该装置内部的孔15和16。空气入口16可以设置在由操作者用手握住的主体2上,并且空气出口15可以设置在凸部2D的前端处的开口2C附近。通过将空气出口15设置在开口2C附近,可以减少操作者用手感觉到的废热。而且,空气入口16可以安装在由投影仪3与控制板6A和6B之间的隔板8隔开的区域中的主体2的投影仪3侧上的区域2F中。因此,在投影仪3中产生的热量仅在空气入口16和空气出口15之间的小区域内就可以完成热对流。
图15是示出其中在主体2中设置有用于冷却内部的孔15和16的第二构造的图。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中,冷却风扇17可以安装在主体2的内部中。通过使用冷却风扇17,可以强制冷却在该装置的内部产生的热量。例如,在设置在主体2上的空气入口16中设置有冷却风扇17,以将外部空气强行引入主体2的内部,以提高冷却效果。另外,通过在凸部2D的开口2C的附近设置空气出口15,操作者可以在不感觉到热空气被排出的情况下使用图像投影装置1。
注意,空气出口15和空气入口16仅需要将空气引入主体2的内部,并将主体2中的热量释放到外部,因此,可以具有从不是孔的各种形状(例如狭缝)中选择的形状。
近年来,一直需要所谓的手持型的图像投影装置,其在投影图像时由操作者手持。与传统的固定安装类型相比,手持型在便携性方面更为出色。作为其中这种装置表现出效果的使用情况,可以假定诸如产品说明和图像投影之类的应用,其中在说明中适当地投影图像,以加深观众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操作者可以在所需的时间打开和关闭投影图像。换句话说,如果可以一直关闭投影直到需要投影的时刻,并且可以在投影的期望时刻到来时立即进行投影,则可以想到地提高了该装置的可操作性。除了是手持型以外,本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容易地在打开和关闭之间进行投影的切换。因此,可以提高可操作性。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16至22,将描述第二实施例。
图16是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A的z正方向侧观察的透视图。图17是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A的z负方向侧观察的透视图。图18是沿着图16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其是图像投影装置1A沿着纵向方向的纵向截面图。图19是图16中的IV-IV线的截面图,其是图像投影装置1A的横向截面图。
图16至19中所示的图像投影装置1A是所谓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当投影图像时,操作者可以用一只手握住它。
图像投影装置1A包括主体2、投影仪3和开关4(操作单元)。投影仪3将图像投影到外部。开关4响应于操作输入而在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投影仪3。主体2是中空的,以将投影仪3和另一部件容纳在主体2的内部。
开关4布置在主体2的表面上。注意,开关4是供使用者输入诸如通过物理触摸手指等在其上的按压的操作的元件,并且开关4在下面的描述中也可以称为“操作单元4”。而且,开关4与设置在电路上的切换单元18(参见图22等)联接。响应于在开关4上输入的使用者操作而操作的切换单元18使导线14在电路上的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在投影状态3和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投影仪3。操作单元4和切换单元18可以被构造为一体地形成为单个切换部件,或者可以被构造为单独布置并电连接。
主体2可以在沿z方向的大致中心处分离为上构件21和下构件22,并且通过在将部件安装在该构件之一中的状态下将上构件21和下构件22联接在一起,图像投影装置1A可以组装成一体。
主体2形成为可以用一只手握住的形状。具体地,主体2形成为在沿着投影仪3的投影方向(x方向)的纵向方向上具有长形。投影仪3布置在主体2的纵向方向上的x正方向侧上的端部2A处。在主体2的纵向方向上的x负方向侧上的端部2B设置有用于使操作者握住主体2的握住部5。开关4布置相对于握住部5的投影仪3侧上。
如图19所示,有利的是,主体2形成为使投影仪3沿投影图像的上下方向(z方向)的尺寸大于沿投影图像的左右方向(y方向)的尺寸,即具有在y方向上较薄的形状。开关4被布置在主体2的表面的上部上,该上部对应于投影图像的上侧(z正方向侧)。
而且,如图19所示,有利的是,主体2形成为从投影仪3的投影方向(x方向)观察到的卵形(oval)的横截面形状。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卵形”包括卵形、长卵形、蛋形等,它们是向外部凸出的弯曲形状。而且,整个概述不必一定是向外凸的,而可以是部分向内凹的。
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将主体2形成为具有上述形状,操作者可以更容易地用一只手握住该装置。图20是示出图像投影装置1A的使用状态的示例的图。如图20所示,例如,在操作者用右手H握住该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使主体2的在y负方向侧的一侧与手掌的中心接触;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四个手指覆盖主体2的下部的弯曲表面(z负方向侧);以及在一位置用拇指球覆盖主体2的上部的表面(z正方向侧)以保持该装置,手掌的表面的弯曲形状沿主体2的表面的卵形形状延伸,从而操作者可以用手的整个手掌更牢固地握住主体2。另外,主体2具有在y方向上较薄的形状;因此,通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四个手指,可以通过z-负方向侧的表面从y-负方向侧的表面到y-正方向侧的表面保持主体2,这导致更稳定的握住。
另外,如图20所示,如果握住主体2并如上所述定位右手H,则拇指位于主体2的上表面(z正方向侧);因此,当主体2被握住时,它成为开关4可以被容易地按压的位置。这使得操作者更容易操作开关4;因此,通过对开关4进行操作,操作者可以在期望的时刻从投影仪3发射光L,并且也停止发射光L。因此,通过将主体2形成为具有上述形状,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A可以使稳定的握住与开关4上的操作的容易性兼容,从而可以提高该装置的可操作性。
投影仪3安装在主体2中,使得投影方向沿着主体2的纵向方向(x方向)延伸。而且,投影仪3包括透镜部3A,并且透镜部3A被安装成从设置在主体2的前端2A处的开口2C暴露,并且投影仪3被安装在主体2中,使得从透镜部3A投影的图像的上下方向沿着z方向延伸,并且图像的左右方向沿着y方向延伸。而且,投影仪3配备有焦点调节刻度盘3B,并且安装成通过设置在主体2的y-负方向侧上的开口2C暴露。操作者可以通过旋转地操作焦点调节转盘3B来调节投影图像的焦点。
在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A中,通过根据手指触摸的开关4的部分的形状、开关4的安装取向以及开关4和切换单元之间的连接的构造将按压角度调节为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投影装置1的情况下的,可以使在投影仪3的投影光L的光轴的中心线与接通和断开投影的开关4相对于开关表面被竖直按压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不等于90度,有利地为大于90度的钝角。因此,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如图8所示,当在竖直投影平面W上投影时,操作者需要较少弯曲手腕,并且在不向手腕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他/她可以按压开关4以进行该投影。
接下来,除了图18和19之外,参考图21和22,将描述图像投影装置1A的内部结构。图21是图像投影装置1A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21所示,图像投影装置1A包括容纳在上述主体2的内部中的投影仪3、控制板6(控制器)和电池7(电源)。
控制板6控制投影仪3的操作。控制板6可以物理地构造为计算机系统,在该计算机系统中,CPU、RAM、ROM、存储装置、接口等经由总线被连接。通过将预定的计算机软件加载到诸如CPU和RAM之类的硬件上来实现控制板6的各种功能。在CPU的控制下,在RAM和存储装置上进行数据读写;以及通过接口操作其他部件,例如投影仪3和外部装置。
电池7是用于向投影仪3和控制板6供电的电源,其是板状二次电池。
控制板6和电池7被布置成比投影仪3更靠近端部2B,以便使各个板状的主表面沿着投影仪3的投影图像的左右方向(y方向)彼此面对,从而被构造为使得可以缩短主体2的y方向上的尺寸。
有利的是,在主体2的内部设置隔板8,以将投影仪3、控制板6和电池7的容纳空间分隔开。隔板8将主体2的内部分隔成三个容纳空间,其为投影仪3的容纳空间、控制板6的容纳空间和电池7的容纳空间。而且,投影仪3、控制板6和电池7中的每一个通过螺钉等固定到隔板8。通过这样设置隔板8,可以抑制在投影仪3和/或控制板6中产生的热量向电池7的传递,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热量导致的电池7的劣化。
如图16、19和21所示,在主体2的表面上,在从投影仪3的投影图像的上侧(z正方向侧)的位置处,有利的是,设置用于散发在投影仪3中产生的热量的狭缝9(用于散热的开口)。而且,在主体2的表面上,在从控制板6的投影图像的上侧(z正方向侧)上的位置处,有利的是,设置用于散发在控制板6中产生的热量的狭缝10(用于散热的开口)。通过这样设置狭缝9、10,可以容易地将投影仪3和/或控制板6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部,从而能够防止热量限制在主体2的内部;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由于热量引起的电池7的劣化。注意,狭缝9和10仅需要能够将主体2的内部的热量散发到外部,并且可以代替狭缝而被成形为孔。
如图17和19所示,在主体2的z负方向侧的表面上设有一组按钮11和一个开口2E。该组按钮11包括用于操作诸如主电源之类的投影装置的各种功能的多个按钮。该组按钮11连接到图21所示的用于检测按钮的基板12,并且用于检测按钮的基板12电连接到控制板6。当按压该组按钮11中的任何一个按钮时,用于检测按钮的基板12检测到压力,并将其输出到控制板6。在开口2E中,诸如USB连接器和HDMI(注册商标)连接器之类的连接器13布置成暴露的,并且构造成可通过导线与各种外部装置连接。例如,将连接器13安装在控制板6上。
图22是图像投影装置1A的框图。如图22所示,投影仪3包括发射器31和作为显示装置的DLP(数字光处理)32。发射器31包括LED 31R、31G和31B。LED 31R、31G和31B分别是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光源。DLP 32是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从发射器31输出的光形成投影图像并且将该图像输出到外部。注意,发射器31和DLP 32可以由能够执行相应功能的其他元件代替。
在图22中,图像投影装置1A的信息传输系统用实线表示,电源系统用粗实线表示,光学系统用虚线表示。如图22所示,图像投影装置1A的信息传输系统将来自控制板6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DLP32。而且,图像投影装置1A的电源系统首先从电池7向控制板6供电,并且进一步通过导线14从控制板6向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DLP 32供电。而且,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单元18布置在控制板6和投影仪3之间的导线14上。切换单元18可以通过在作为操作单元的开关4上的操作输入而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切换单元18在接通状态下向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DLP 32供电,并在断开状态下停止向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DLP 32供电。同时,无论切换单元18是打开还是关闭,电池7始终向控制板6供电。因此,切换单元18可以在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投影仪3,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发射器31以及在操作状态和停止状态之间切换DLP 32,同时响应于输入到操作单元4中的操作,保持控制板6的激活状态。
以这种方式,可以响应于由操作者在开关4(操作单元4)上执行的操作,响应于切换单元18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来切换投影仪3的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因此,在即使正在操作也不需要投影图像的情况下,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A可以适当地转变为非投影状态,因此,可以控制功耗,以延长投影仪3的寿命,并减少了发热量。另外,即使当投影仪3处于非投影状态时,也能够保持控制板6的激活状态;因此,与其中投影仪3和控制板6都停止的构造相比,例如,在常规待机模式下,当再次切换到投影状态时,可以更快地激活投影仪3。因此,可以响应于操作者执行的切换操作而更迅速地投影图像,从而提高该装置的可操作性。
开关4是按钮开关。因此,在操作者按压开关4的同时,投影仪3处于投影状态(发射器31打开并且DLP 32处于操作状态),并且当操作者的手从开关4移开时,投影仪3转变为非投影状态(发射器31被关闭并且DLP 32处于停止状态)。因此,操作者想要投影图像的时刻可以与继续按压开关4的时刻相匹配,从而可以为操作者提供使用所谓瞬时开关的更直观的操作感。而且,开关4是允许操作者在投影和非投影之间切换的按钮,并且也可以称为投影按钮。
注意,在图22的示例中,尽管例示了其中切换单元18切换是否从控制板6向发射器31和DLP 32供电的构造,但是可以将切换单元18布置在沿着导线14的位置处,切换单元18可以在该位置切换是否仅向发射器31和DLP 32中的一个供电。该切换单元18只需要能够至少在作为其中图像从投影仪3投影到外部的状态的投影状态和作为其中图像不从投影仪3投影到外部的状态的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23至27,将描述第三实施例。图23是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B的z正方向侧观察的透视图。
如图23所示,图像投影装置1B在主体2的表面上设置有传感器40(检测单元)。传感器40检测图像投影装置1B的状态。例如,由传感器40检测到的图像投影装置1B的状态包括例如关于操作中的光源的温度、位置、投影方向等的信息。
在第三实施例中,基于传感器40检测到的信息,可以响应于使用图像投影装置1B的环境的变化来控制由投影仪3输出的投影图像,以便调整投影图像使其易于观看。以下,将该控制也称为“投影图像输出控制”。
传感器40可以构造为如图23所示与主体2的表面可拆卸和附接。对于示例,如图23所示,图像投影装置1B的主体2设有在前端2A的下部向下(z负方向)突出的爪41。传感器40通过与爪41接合而固定在主体2的前端2A的下端侧。通过将传感器40附接到主体2以执行投影图像输出控制以便获得始终可以容易看到的投影图像,或者通过将传感器40从主体2上拆卸下来以使装置轻巧而紧凑,操作者可以选择是否进行投影图像输出控制。
注意,传感器40可以被构造为设置在主体2的内部。
图24是投影图像输出控制的第一构造的框图。在第一构造中,作为传感器40,使用温度传感器40A来测量发射器31的温度(见图25)。在第一构造中,作为关于IP装置1B的状态的信息,检测发射器31的温度。而且,在第一构造中,控制由投影仪3输出的投影图像,使得投影图像的色调变得稳定(色调变化抑制处理)。
温度传感器40A连接到信号处理电路61以可通信。信号处理电路61连接到驱动电路34,并且驱动电路34连接到投影仪33的显示装置32。信号处理电路61和驱动电路34包括在控制板6A中。信号处理电路61接收由温度传感器40A检测到的传感器值作为输入,以将基于该传感器值的图像处理施加到信号处理电路61上的输入视频信号。简而言之,其被构造为能够通过传感器40根据图像投影装置1B的使用环境来改变投影图像。
随着发射器31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发射器31的发射光谱改变;因此,如果通过信号处理电路61、驱动电路34和显示装置32的图像处理被统一执行,则投影图像的色调将改变。因此,在图2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构造中,将由图像投影装置1B的投影仪3的发射器31中的温度传感器40A检测到的传感器值(光源的温度)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61中,以根据光源的温度改变施加到输入视频信号的图像处理。该构造可以减小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发射光谱变化的影响,并且可以稳定投影图像的色调。
图25是投影图像输出控制的第二构造的框图。在第二构造中,如在第一构造中一样,作为传感器40,使用用于测量发射器3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0A。
在第二构造中,与第一构造不同,信号处理电路61代替显示装置32来控制发射器31本身。在第二构造中,信号处理电路61减少了发射器31发出的光量以在发射器31的温度变得高于或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减少由发射器31产生的热量。这使得发射器31的温度低于预定值,并且因此,可以减少由于高温以及伴随的发射光谱随时间的变化而引起的发射器31的劣化。而且,与第一构造相比,可以抑制投影图像的色调随时间的变化。
图26是投影图像输出控制的第三构造的框图。在第三构造中,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和陀螺仪传感器40C用作传感器40。在第三构造中,作为关于IP装置1B的状态的信息,检测图像投影装置1B的位置。而且,在第三构造中,控制由投影仪3输出的投影图像,以校正投影图像的梯形失真(梯形失真校正处理)。
重力方向可以通过使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来识别;因此,可以基于该信息识别图像投影装置1B相对于投影平面的位置。在第三构造中,基于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接收显示视频信号作为输入的信号处理电路61来执行投影图像的梯形失真校正处理。但是,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在发生振动时不能检测重力方向。
这里,在第三构造中,通过临时使用关于陀螺仪传感器40C的角速度的信息,安装能够测量角速度的陀螺仪传感器40C,从而能够在振动情况下继续进行位置估计。
当手动打开和关闭图像投影装置1B的开关4时,会发生振动;因此,即使在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连续进行梯形失真校正是很重要的。
图27是梯形失真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27的流程图中的每个处理均由信号处理电路61执行。
在步骤S01处,将当前时间设置为存储时间T,在步骤S02处,流程等待一时刻间段。在该等待时间段期间,即经过一时刻间端后从存储时间T到最近的当前时间的时间段,记录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的传感器值α(t)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步骤S03处,在经过一时刻间段之后的从存储时间T到最近的当前时间的时间段内期间,计算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的传感器值α(t)的平方值的时间平均值Ave_α。例如,通过使用以下公式(1),可以计算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的时间平均值Ave_α。
在步骤S04处,确定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的时间平均值Ave_α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因此,可以确定在图像投影装置1B中是否正在发生振动。
如果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的时间平均值小于Ave_α的阈值(步骤S04处为“是”),则在步骤S05处确定没有振动在发生,并且利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值来更新估计位置。换句话说,由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指示的重力方向tg被用作估计位置值t,其由以下公式(2)表示。
估计位置t=(由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指示的重力方向tg)…(2)
另一方面,如果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的时间平均值Ave_α大于或等于阈值(步骤S04处为“否”),则在步骤S06处确定振动正在发生,并且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可能未指示正确的重力方向;以及估计位置t用陀螺仪传感器的值进行更新。换句话说,通过陀螺仪传感器40C输出的角速度值来估计该位置。更具体地,估计位置t通过以下公式(3)计算。
估计位置t=估计位置tp的记录值+
(从陀螺仪传感器指示的角速度获得的每单位时间位置tw的变化)×
((当前时间)-(存储时间T))...(3)
在步骤S07处,基于在步骤S05或S06处更新的估计位置值t,校正投影图像的梯形失真。
在步骤S08处,将估计位置值t存储为估计位置tp的记录值,并且将当前时间存储为存储时间T。当完成步骤S08处的处理时,处理返回至步骤S03。
以这种方式,通过用陀螺传感器40C的传感器值进行更新,可以在振动情况下继续基于位置估计的梯形失真校正。
注意,图26和27中所示的第三构造可以被构造为仅使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和陀螺仪传感器40C之一,或者用不是这些传感器的检测单元代替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和陀螺仪传感器40C,该检测单元可以检测图像投影装置1B的位置。
另外,在将陀螺仪传感器40C用作位置检测装置的构造中,陀螺仪传感器40C包括物理转子;因此,可以构造成通过该转子的陀螺效应抵消图像投影装置1B的位置变化。该构造可以使投影仪3的投影方向稳定,并且可以执行更稳定的梯形失真校正。
另外,在陀螺仪传感器40C用作位置检测装置并且仅通过剪切输入图像区域的局部区域来投影由投影仪3输出的投影图像的构造中,可以基于陀螺仪传感器40C的值来选择要投影的局部区域。从而,当改变图像投影装置1B的位置时,通过相应地改变要在输入图像中显示的区域,可以获得图像稳定效果。
而且,它可以被构造为与图26和27所示的梯形失真校正处理一起执行图24和25所示的色调变化抑制处理。换句话说,提供了温度传感器40A和用于检测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传感器40B和陀螺仪传感器40C。利用该构造,可以在振动情况下对投影图像进行梯形失真校正,并且可以始终稳定投影图像的色调。
注意,尽管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B被例示为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A相同的外观的装置,但是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可以施加到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28至31,将描述第四实施例。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C包括符合例如HDMI或VGA的有线输入接收器,以及符合例如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无线输入接收器,或者通过Internet的协议,作为将视频输入信号输入到其中的部件。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C中,当接收视频输入信号作为对有线输入接收器或无线输入接收器的输入时,根据优先级,从投影仪自动输出的投影图像在从有线输入接收器输入的视频信号的图像和从无线输入接收器输入的视频信号的图像之间切换。
有线输入接收器是例如如图17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13。在有线连接的情况下,信息通过布置在主体2的开口2E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器13输入。例如,无线输入接收器安装在图18-19和21-22中所示的控制板6上。例如,通过图18-19和21-22所示的控制板6执行投影图像的切换过程。
图28是第四实施例中的视频输入信号的切换流程。例如,由控制板6执行根据图28中的流程图的处理。而且,在图28中的示例中,将有线连接假定为优先级设置。
在步骤S11处,确定有线输入接收器是否具有从外部连接的电缆、连接器等,以及有线连接上是否存在视频输入。基于该确定,如果在有线连接上存在视频输入(步骤S11处为“是”),则在步骤S12处,基于视频信号立即开始投影。换句话说,来自有线输入的视频将被投影(模式A)。
同时,如果在任何有线连接上不存在视频信号(步骤S11处为“否”),则在步骤S13处,投影来自无线输入的视频(模式B)。
另外,通过以规则的间隔重复图28中的处理,当检测到对有线连接的输入时,在不进行图像投影装置1C的操作者的操作来切换用于投影图像的输入信号的设置的情况下,投影有线连接上的视频;并且,在使用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通过图像投影装置1C的操作者的操作来切换输入信号的设置(通过不设定有线连接)来投影来自无线输入的视频。
以这种方式,在图28中的示例中,在建立有线连接并且存在来自有线输入的视频信号的情况下,来自有线输入的视频会自动投影。换句话说,有线输入的存在或不存在触发了有线输入的视频显示与无线输入的视频显示之间的切换。
注意,在图28的示例中,尽管将有线连接假定为优先级设置,但是可以将无线连接设置为优先级设置,或者可以将其构造为允许图像投影装置1C的操作者设置该优先级设置。
参照图29至31,将进一步描述允许图像投影装置1C的操作者设置优先级的构造。图29是示出优先级设置屏幕42的显示模式的示例的图。
如图29所示,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C中,图像投影装置1C的操作者可以通过优先级设置屏幕42进行输入接收器的优先级设置。优先级设置屏幕42例如显示在由从投影仪3发射的投影光L向外部投影的投影图像P上。
图30是示出优先级设置屏幕42的第一示例的图。在图30中的示例中,在优先级设置屏幕42上,“HDMI”被显示为有线输入接收器,“Wi-Fi”显示为无线输入接收器。标记“<>”表示选择的装置;在图30中,选择了HDMI。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设置在图像投影装置1C的主体2上的一组按钮11,除了主电源按钮和投影开/关按钮之外,提供了用于切换是否显示投影图像P上的优先级设置屏幕42的切换按钮11A,以及用于从输入接收器中选择优先级设置的选择器按钮11B。如图29所示,响应于按压切换按钮11A,在投影图像P上显示图30所示的优先级设定屏幕42;以及响应于按压选择按钮11B,在图30中的优先级设置屏幕42上,在“HDMI”和“Wi-Fi”之间移动标记“<>”,从而可以对要优先处理的输入接收器进行切换。通过在主体2上设置用于优先级设置的按钮11A和11B,可以在图像投影装置1C本身上执行该设置,并且不需要其他装置,例如,智能电话等。
注意,在图29中,尽管将该组四个按钮11中的x负方向侧的两个按钮示出为用于优先级设置的切换按钮11A和选择器按钮11B,但这仅是示例,并且用于优先级设置的按钮的布置不限于此。
在图30的屏幕上设置的内容被记录在主体2中内置的存储装置(例如,设置在控制板6中)上。因此,使用者可以在首次激活产品时设置优先项,因此,可以避免在实际使用中麻烦的顺序输入设置。
图31是示出优先级设置屏幕42的第二示例的图。在图31中的示例中,在优先级设置屏幕42上,“HDMI”和“VGA”显示为两个有线输入接收器,而“Wi-Fi”显示为无线输入接收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控制板6保持诸如HDMI>VGA>Wi-Fi的内部优先级。相反,如果最高优先级项是由操作者设置的,则该项按优先级顺序更改为更高。例如,如果选择VGA或Wi-Fi,则将其移到比HDMI优先级更高的位置;但是,如果选择了已经设置为最高优先级的HDMI,则优先级不会改变。
注意,这些内部优先级当然可以按照另一种模式来布置,并且如果操作者可以对输入进行排名,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便利性。
另外,当建立有线连接时,从Wi-Fi输入不进行显示;因此,它可以构造为在存在有线视频输入的情况下自动关闭Wi-Fi模块以执行无线通信。该构造可以消除Wi-Fi模块使用的电力,从而电池7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
而且,它可以被构造为允许操作者在建立有线连接时选择是关闭还是保持打开Wi-Fi。
而且,在一构造的情况下,在该构造中,当操作者按压开关4时投影仪3处于投影状态,并且优先级设置屏幕42显示在从投影仪3输出的投影图像P上,可以构造为仅在显示优先级设置屏幕42时自动执行投影而无需按压开关4。该构造可以繁琐地按压该组按钮11中的按钮11A和11B,以便在按压开关4的同时进行优先级设置,因此,通过允许操作者用一只手进行操作来增加了便利性。而且,它可以被构造为当显示优先级设置屏幕42时允许操作者设置自动投影的开或关。
而且,它可以被构造为不包括用于优先级设置的专用按钮,并且可以通过在开关4上执行预定操作(例如,三秒钟内五次按压)来打开优先级设置屏幕42。而且,其还可以构造为通过开关4上的预定操作(例如,在一秒钟内两次按压)在优先级设置屏幕42上触发切换,和/或通过长按投影按钮来关闭优先级设置屏幕42。由于不需要用于优先级设置的专用按钮,因此该构造可以减少按钮的数量,其带来诸如增加的便利性、消除的复杂性、更好的设计、更低的成本等效果。
注意,尽管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C被例示为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A相同的外观的装置,但是第四实施例的构造可以施加到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
[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32至36,将描述第五实施例。
除了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瞬时模式(第一模式)之外,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D可以在连续投影模式(第二模式)下操作。瞬时模式是一切换模式,其中仅在按压开关4(操作单元)时装置处于投影状态。连续投影模式是一模式,其中在不对开关4(操作单元)进行连续操作的情况下使装置保持在投影状态的模式,即即使在开关4(操作单元)被释放(未被操作者按压)的状态下也保持投影状态,而不切换到非投影状态。
图32是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式的方法的图。如图32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开关4上的特定输入序列来切换上述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这两种模式。具体地,如图32所示,瞬时模式为响应于在开关4上的单击而打开,并且连续投影模式响应于在开关4上的双击而打开。
以这种方式,例如,通过允许执行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这两种模式,例如,当操作者希望长时间连续投影时,通过选择连续投影模式,无需连续按压操作单元4就可以保持投影状态;因此,可以减轻操作者的负担。而且,通过其中响应于操作单元4上的预定操作来切换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的构造,可以通过单个开关(操作单元4)在投影和非投影之间切换,以及在模式之间切换。因此,当操作者希望在使用该装置的同时切换模式时,操作者可以在握住该装置的同时更容易、更快速地进行模式切换。
注意,模式切换的输入顺序不限于图32中的示例。例如,与图32中的示例相反,可以将其构造为使得瞬时模式响应于开关4上的双击而打开,连续投影模式将响应于单击而打开。可替代地,可以将其构造为使得响应于开关4上的双击来切换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或者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响应于开关4上的单击而切换。在下面的描述中,响应于开关4上的双击而切换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的构造将是被描述为示例。
参照图6,将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D的功能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D的框图的概述类似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概述。在图6所示的构造中,控制板6A作为切换单元进行电切换,该切换单元响应于作为操作单元的开关4上的操作输入,而不是设置在导线14上的切换单元18执行图5中的物理切换,使连接控制板6A与投影仪3的导线14在导通状态(接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控制板6A可以控制投影仪3的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控制板6A具有内置的MCU18A(微控制器单元)。MCU18A可以检测电连接到控制板6A的开关4的按压/未按压状态。
控制板6A可以测量通过MCU 18A的开关4的按压/未按压状态的时间转变,并且基于该时间转变,可以确定是否在开关4上进行双击(或单击)。另外,如上所述,控制板6A在每次在开关4上进行双击时,切换连续投影模式和瞬时模式。
进一步地,在瞬时模式下,控制板6A基于由MCU 18A检测到的开关4的按压/未按压状态有关的信息,在将开关4按压而处于投影状态的同时,通过导线14向投影仪3供电。
换句话说,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D中,如在图6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情况下,控制板6A用作切换单元以响应于开关4(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切换是否向投影仪3供电,并且控制板6A还用作第二切换单元以切换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因此具有两个切换功能。
图33是第五实施例中的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21处,将瞬时模式设置为图像投影装置1D的初始照明模式。
在步骤S22处,确定是否在开关4上进行了双击。基于由MCU 18A检测到的关于开关4的按压/未按压状态的时间转变的信息,控制板6A确定是否在开关4上进行双击(执行,执行双击)。
在步骤S23处,确认确定是否执行了双击的结果。如果未执行双击(步骤S23处为“否”),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4,等待预定的等待时间T0,然后再次进行到步骤S22处的双击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执行了双击(步骤S23处为“是”),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5以确认当前的照明模式。如果当前照明模式是瞬时模式,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6,以将照明模式切换为连续投影模式。随后,在步骤S27处等待预定的等待时间T1之后,过程进行到步骤S22处的双击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当前照明模式是连续投影模式,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8,以将照明模式切换为瞬时模式。随后,在步骤S29处等待预定的等待时间T2之后,过程进行到步骤S22处的双击确定。
因此,使用者可以在不使用多个开关的情况下通过单个开关4来切换多个操作模式;因此,可以为使用者提供简单的操作。
参考图34至图36,将描述第五实施例的修改示例。图34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D的侧视截面图。图35是示出在开关4B(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的第一阶段的示意图。图36是示出开关4B上的按压操作的第二阶段的示意图。
第五实施例的模式切换也可以在不在开关4上进行双击(或单击)操作的情况下执行。例如,如图34至图36所示,其可以被构造为包括保持机构19,其能够保持其中正在按压开关4B的按压状态,以在实践中切换到连续投影模式。因此,可以在不执行诸如双击之类的特定输入操作的情况下更容易地切换到连续投影模式。
如图34所示,当在主体2向内的方向P上被按压时,开关4B转变为接通状态,从而能够使投影仪3转变为投影状态。进一步地,开关4B构造成可在朝向主体2的前侧的方向P2(例如,垂直于方向P的方向)滑动。开关4B的周边向内凹入主体2(在方向P上),以相对于顶部的操作表面4E形成台阶,该周边面向主体2的内壁。进一步地,在主体2的前侧(在方向P2上)的一部分周边形成有两个台阶。该部分具有相对于操作表面4E凹入一个台阶的第一台阶表面4C,以及相对于第一台阶表面4C进一步凹入的第二台阶表面4D。第二台阶表面4D被布置成比第一台阶表面4C更靠近主体2的前侧,从而从操作表面4E朝向主体2的前侧设置有两级台阶表面。而且,在主体2的内壁上,面向开关4B的第一台阶表面4C和第二台阶表面4D的端面2G比内壁的其他部分向内(在P方向上)突出更多。
当开关4B处于断开状态时,如图34和图35中的虚线所示,第二台阶表面4D处于面对端面2G的位置,并且第一台阶表面4C相对于端面2G向外定位。因此,操作表面4E被布置成以便与主体2的外表面齐平或从外表面向外突出。此时,连接第一台阶表面4C和第二台阶表面4D的端面4F被主体2俘获;因此,开关4B被限制成以便不能朝向主体2的前侧(在方向P2上)滑动。
当开关4B处于接通状态时,在如图35所示的方向P上将开关4B推入主体2中。此时,第一台阶表面4C移至比低于端面2G的位置;因此,端面4F也到达低于端面2G的位置,该限制被解除,从而开关4B向主体2的前侧变得可滑动,如图36所示的。因此,第一台阶表面4C(摆动(rock)区域m)的部分可以位于端面2G的下侧上。如果试图使开关4B从该状态向上返回,则第一台阶表面4C的摆动区域m被端面2G阻挡;因此,第一台阶表面4C的摆动区域m被端面2G阻挡;因此,开关4B不能返回到断开状态,并且保持接通状态。
在图34至图36的示例中,滑动开关4B、开关4B的第一台阶表面4C以及主体2的端面2G一起用作“保持操作单元4的按压状态的保持机构19”。
这样,通过开关4B的摆动区域m可以保持开关4B的按压状态;因此,无需连续按压开关4B就可以进行投影。换句话说,实际上可以从瞬时模式切换到连续投影模式。
注意,图34至图36中的修改示例也可以表示为如上所述的“用于切换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的结构”,或者也可以表示为“用于在只能将瞬时模式作为单模式执行的图像投影装置中在不连续按压开关的情况下保持投影状态的结构”。
而且,在第五实施例中,MCU 18A可以被构造为能够分阶段检测在操作单元4B上的按压力。在该构造中,控制板6A可以响应于由MCU 18A检测到的操作单元4B上的按压力,在瞬时模式和连续投影模式之间切换投影仪3的切换模式。例如,在按压力相对小的情况下可以切换到瞬时模式,而在按压力相对大的情况下可以切换到连续投影模式。
而且,它可以被构造为包括MCU 18A和保持机构19。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通过预定操作切换到连续投影模式(第二模式)之后,也可以通过保持机构19保持按压状态。
注意,尽管第五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D被例示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1相同的外观的装置,但是第五实施例的构造可以施加到第二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装置图1A,1B和1C。
如上所述的,已经参考具体示例描述了实施例。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特定示例。只要提供了本公开中的特征,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添加到这些特定示例的设计改变也涵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上述各个具体示例的元件、布置、条件、形状等不限于所示例的,并且可以适当地修改。只要不引入技术上的不一致性,上述各个具体示例的元件可以适当地不同地组合。
在以上实施例中,尽管已经例示了其中开关4是按钮开关的构造,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开关,只要该开关可以响应于操作输入而接通和断开即可。例如,可以使用使用触摸传感器等的触摸开关。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已经例示了用于瞬时操作的开关,但是用于交替操作的开关,即,具有一旦被推动就打开的结构的开关,甚至在放开手之后仍保持接通状态,并且在再次被推动时关闭。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一种构造,其中在开关4处于断开状态时使投影仪3的发射器31和DLP 32一起停止,只要能够至少切换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它可以被构造为仅停止发射器31或DLP 32之一。
将以下注释1至注释38增加到上述描述中:
1.一种图像投影装置,包括:
投影仪,构造为投影图像;和
操作单元,构造为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操作,
其中,当操作单元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和
其中,当操作单元未在接收到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
2.如注释1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响应于在所述操作单元上的预定操作,在以下两个模式之间执行切换:
第一模式,其中在操作单元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以及在操作单元未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和
第二模式,其中在操作单元未在接收按压操作时保持投影仪的投影状态。
3.如注释2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预定操作包括操作单元的双击和单击。
4.如注释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保持机构,被构造为将按压状态保持为其中操作单元正在被按压的状态,
其中,当操作单元的按压状态正在由保持机构保持时,即使当操作单元未在由操作者按压时也保持投影仪的投影状态。
5.如注释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投影仪包括发射器,并且响应于在所述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而将所述发射器切换为接通和断开。
6.如注释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投影仪包括发射器和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为通过从所述发射器输出的光形成投影图像,和
其中,响应于在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来切换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状态和停止状态。
7.如注释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构造为控制投影仪的操作;和
切换单元,构造为响应于在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而切换是否从控制器向投影仪供电。
8.如注释7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切换单元安装在从控制器向投影仪供电的导线上,以响应于在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而在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之间切换该导线。
9.如注释7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响应于在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切换单元控制切换是否由控制器向投影仪供电。
10.如注释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构造为控制投影仪的操作,
其中控制器能够执行:
第一模式,其中在操作单元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以及在操作单元未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和
第二模式,其中在操作单元上没有连续操作的情况下,投影仪保持在投影状态,和
其中,该控制器能够分阶段检测施加到操作单元的按压力,并根据该按压力来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11.如注释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容纳所述投影仪的主体形成为能够由一只手握住的形状。
12.如注释11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形成为使所述投影仪的沿所述投影图像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于沿着所述投影图像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和
其中,操作单元布置在主体的表面上的上部中,对应于投影图像的上侧。
13.如注释11或12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形成为具有在投影仪的投影方向观察的宽的矩形截面形状。
14.如注释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凸部,在投影仪的投影方向上从主体突出,
其中,投影仪安装在凸部上。
15.如注释14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凸部布置成使其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的上表面齐平。
16.如注释14或15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凸部形成为具有在投影方向观察的宽的矩形截面形状,形成为小于所述主体的矩形形状,并布置成在左右宽度方向上更靠近中心。
17.如注释11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形成为使所述投影仪的沿所述投影图像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沿所述投影图像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和
其中,操作单元布置在主体的表面上的上部中,对应于投影图像的上侧。
18.如注释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构造为检测图像投影装置的状态,
其中,控制投影仪的操作的控制器基于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状态来控制由投影仪输出的投影图像。
19.如注释18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是安装在容纳所述投影仪的主体的内部或表面上的温度传感器。
20.如注释19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读取所述投影仪的光源的温度,和
其中,控制器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传感器值来控制投影图像的色调。
21.如注释19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温度传感器读取投影仪的光源的温度,和
其中,控制器响应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光源的温度变得大于或等于预定值而减少光量。
22.如注释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是传感器,其被安装在容纳所述投影仪的主体的表面上或内部中,并且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图像投影装置的位置。
23.如注释22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构造为检测所述位置的传感器包括重力加速度传感器。
24.如注释22或23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构造为检测所述位置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25.如注释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由检测所述位置的传感器检测到的图像投影装置的位置来校正所述投影图像的梯形失真。
26.如注释22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构造为检测所述位置的传感器包括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确定图像投影装置是否处于振动情况,
基于该振动情况的确定的结果,通过在通过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位置估计与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的值的位置估计之间进行切换来执行位置估计,和
基于该位置估计的结果来校正投影图像的梯形失真。
27.如注释26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控制器获取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值的平方的时间平均值,以基于该时间平均值来确定图像投影装置是否处于振动情况。
28.如注释26或27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在确定所述图像投影装置处于振动情况时,所述控制器使用陀螺仪传感器的值执行位置估计。
29.如注释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构造为检测所述位置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其中,陀螺仪传感器具有物理转子,和
其中该装置的位置被控制以通过转子的陀螺效应抵消位置变化。
30.如注释22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构造为检测所述位置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其中,通过仅裁剪输入图像的局部区域来投影该投影图像,和
其中,基于陀螺仪传感器的值选择要投影的局部区域。
31.如注释1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能够从容纳所述投影仪的主体拆卸并附接到容纳所述投影仪的主体。
32.如注释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有线输入接收器,构造为通过导线接收视频作为输入;和
无线输入接收器,构造为通过无线电接收视频作为输入,
其中,控制投影仪的操作的控制器为有线输入接收器和无线输入接收器中的每个设置优先级,并且响应于接收进入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输入接收器中的视频信号作为输入,不确定是否有视频信号被输入到具有较低优先级的输入接收器中,并使投影仪将输入到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输入接收器中的视频信号投影。
33.如注释32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优先级能够由图像投影装置的操作者设置。
34.如注释33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容纳所述投影仪的主体设置有按钮,用于使操作者执行设定优先级的操作。
35.如注释34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当操作者正按压操作单元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
其中用于使操作者设置优先级的优先级设置屏幕显示在由投影仪输出的投影图像上,和
其中,当优先级设置屏幕打开时,在没有在操作单元上的按动操作的情况下执行投影。
36.如注释33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响应于在操作单元上以特定顺序执行的操作,执行优先级的设置操作。
37.如注释32至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在通过导线输入进行操作的同时,停止用于无线通信的模块。
38.如注释37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允许图像投影装置的操作者设置在有线输入下操作时是否停止用于无线通信的模块。
在上述描述中进一步增加了以下附加注释1至附加注释21:
1.一种图像投影装置,包括:
投影仪,构造为通过向外部发射光来投影图像;
主体,容纳投影仪;和
操作单元,布置在主体的表面上,
其中,操作单元被安装成以便使得在光的光轴的中心的方向与操作单元的按压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不等于90度。
2.如附加注释1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操作单元被安装成使得在所述投影仪的光轴的中心的方向与所述操作单元的按压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3.如附加注释1或2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投影仪具有在投影图像的一侧上从所述主体突出的凸部,和
其中,投影仪布置在凸部的内部。
4.如附加注释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投影仪布置成,在光轴的中心的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的情况下,高于容纳在主体中以控制投影仪的操作的控制器。
5.如附加注释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在将所述主体放置在平面上的情况下,所述投影仪的投影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指向。
6.如附加注释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在将所述主体放置在平面上的情况下,所述操作单元被布置为使得所述操作单元在所述平面上的竖直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主体的底表面的外部。
7.如附加注释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在容纳在主体的内部中的投影仪与容纳在主体的内部中的控制器之间设置隔板以控制投影仪的操作。
8.如附加注释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孔设置在凸部的投影侧的前端中,该凸部形成为在投影仪投影图像的一侧从主体突出。
9.如附加注释7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孔设置在由所述隔板分割的主体的区域之中的投影仪侧上的区域中。
10.如附加注释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在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风扇。
11.如附加注释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主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由导热树脂形成。
12.如附加注释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主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由金属形成。
13.如附加注释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构造为控制投影仪的操作,
其中,其中,操作单元在保持控制器的激活状态的同时,响应于操作输入在投影状态和非投影状态之间切换投影仪,
其中,响应于操作单元上的操作输入,发射器被切换为打开和关闭,和
其中主体形成为能够用一只手握住的形状。
14.如附加注释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构造为控制投影仪的操作,
其中,当操作者正在按压操作单元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和
其中,当操作者未在按压操作单元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
15.如附加注释14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响应于所述操作单元上的预定操作,在以下两个模式之间执行切换:
第一模式,其中在操作单元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以及在操作单元没有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和
第二模式,即使在操作单元正在接收按压操作时也保持投影仪的投影状态。
16.如附加注释15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预定操作包括操作单元的双击和单击。
17.如附加注释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保持机构,构造为将按压状态保持为其中操作单元正在被按压的状态,
其中,当通过保持机构在保持操作单元的按压状态时,即使操作者未在按压操作单元也保持投影仪的投影状态。
18.如附加注释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切换单元,构造为响应于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而切换是否从控制器向投影仪供电。
19.如附加注释18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切换单元安装在从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投影仪供电的导线上,以响应于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在导通状态和非导通状态之间切换导线。
20.如附加注释18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切换单元响应于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来控制切换是否由控制器向投影仪供电。
21.如附加注释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能够执行:
第一模式,其中在操作单元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以及在操作单元没有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和
第二模式,其中在没有操作单元上的连续操作的情况下投影仪保持在投影状态,和
其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分阶段检测施加到操作单元的按压力,并根据该按压力来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Claims (14)
1.一种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包括:
投影仪,构造为投影图像,该投影仪包括光源;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通过使用从所述光源输出的光来形成投影图像并输出该投影图像;以及所述投影图像穿过的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将所述投影图像投影到所述图像投影装置外部;
操作单元,构造为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操作;
凸部,该凸部在投影仪的投影方向上从主体突出,其中投影仪安装在凸部上;和
用于控制所述投影仪的板和用于向所述投影仪供给电力的电池被布置在所述投影方向上与所述凸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电池被布置在所述板下方,
其中由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形成的连续表面是向所述主体的底表面侧弯曲的弯曲表面,
其中,当操作单元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
其中,当操作单元没有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
其中操作单元布置在图像投影装置的上表面上,并且图像投影装置的底表面具有形成在操作单元下方的台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主体,容纳所述投影仪,
其中,投影仪通过向外部发射光来投影图像,和
其中,操作单元被安装成使得在光的光轴的中心的方向与操作单元的按压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不等于9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操作单元被安装成使所述投影仪的光轴的中心的方向与所述操作单元的按压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响应于所述操作单元上的预定操作,在以下两个模式之间执行切换:
第一模式,其中当操作单元正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投影状态,以及当操作单元没有在接收由操作者执行的按压操作时,投影仪处于非投影状态;和
第二模式,其中当操作单元没有在接收按压操作时保持投影仪的投影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投影仪包括发射器,并且响应于在所述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而将所述发射器切换为打开和关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投影仪包括发射器,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为通过从所述发射器输出的光形成投影图像,和
其中,响应于在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来切换图像形成单元的操作状态和停止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控制器,构造为控制投影仪的操作;和
切换单元,构造为响应于在操作单元上的按压操作而切换是否从控制器向投影仪供电。
8.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容纳所述投影仪的主体形成为能够由一只手握住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形成为使所述投影仪的沿所述投影图像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于沿着所述投影图像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和
其中,操作单元布置在主体的表面上的上部中,对应于投影图像的上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形成为具有在投影仪的投影方向观察的宽的矩形截面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凸部布置成使其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的上表面齐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凸部形成为具有在投影方向观察的宽的矩形截面形状,形成为小于所述主体的矩形形状,并布置成在左右宽度方向上更靠近中心。
13.如权利要求1至6,1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构造为检测图像投影装置的状态,
其中,控制投影仪的操作的控制器基于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状态来控制由投影仪输出的投影图像。
14.如权利要求1至6,1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型图像投影装置,还包括:
有线输入接收器,构造为通过导线接收视频作为输入;和
无线输入接收器,构造为通过无线电接收视频作为输入,
其中,控制投影仪的操作的控制器为有线输入接收器和无线输入接收器中的每个设置优先级,并且响应于接收进入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输入接收器中的视频信号作为输入,不确定是否有视频信号被输入到具有较低优先级的输入接收器中,并使投影仪将输入到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输入接收器中的视频信号投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92681 | 2019-10-23 | ||
JP2019192681 | 2019-10-23 | ||
JP2019-238331 | 2019-12-27 | ||
JP2019238332 | 2019-12-27 | ||
JP2019-238332 | 2019-12-27 | ||
JP2019238331 | 2019-12-27 | ||
JP2020-126882 | 2020-07-27 | ||
JP2020-126881 | 2020-07-27 | ||
JP2020126882A JP7559399B2 (ja) | 2019-10-23 | 2020-07-27 | 画像投影装置 |
JP2020126881A JP7521302B2 (ja) | 2019-10-23 | 2020-07-27 | 画像投影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02585A CN112702585A (zh) | 2021-04-23 |
CN112702585B true CN112702585B (zh) | 2023-04-28 |
Family
ID=73013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45505.9A Active CN112702585B (zh) | 2019-10-23 | 2020-10-23 | 图像投影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47170B2 (zh) |
EP (1) | EP3812838A1 (zh) |
CN (1) | CN112702585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018237A (en) * | 2008-10-24 | 2010-05-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Projector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37162A (en) * | 1991-06-10 | 1993-08-17 | Spectra-Physics Scanning Systems, Inc. | Handheld laser scanner with contoured hand rest |
JPH06118372A (ja) | 1992-09-30 | 1994-04-28 | Sony Corp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JPH10112891A (ja) * | 1996-08-14 | 1998-04-28 | Sony Corp |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
US6066857A (en) * | 1998-09-11 | 2000-05-23 | Robotic Vision Systems, Inc. | Variable focus optical system |
JP2005292563A (ja) | 2004-04-01 | 2005-10-20 | Olympus Corp | プロジェクタ |
US7625091B2 (en) * | 2004-09-06 | 2009-12-01 | Nikon Corporation |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device |
JP4437777B2 (ja) | 2005-09-27 | 2010-03-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機能付携帯端末 |
US7632185B2 (en) * | 2005-10-28 | 2009-12-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ortable projection gaming system |
JP4994744B2 (ja) * | 2006-08-11 | 2012-08-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携帯型画像投射装置 |
JP2008139453A (ja) * | 2006-11-30 | 2008-06-19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ヘルプ画面表示方法、ヘルプ画面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5125539B2 (ja) | 2008-01-21 | 2013-01-2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KR101587085B1 (ko) | 2008-08-04 | 2016-01-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 |
CN101650520A (zh) * | 2008-08-15 | 2010-02-17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移动电话的可视激光触摸板和方法 |
JP5363061B2 (ja) * | 2008-10-10 | 2013-12-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単板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5608980B2 (ja) * | 2009-01-27 | 2014-10-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書画カメラ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JP5383276B2 (ja) * | 2009-02-25 | 2014-01-0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電子機器 |
US8147071B2 (en) | 2009-04-29 | 2012-04-03 | Nokia Corporation | Processor for an apparatus, a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JP5409263B2 (ja) | 2009-10-28 | 2014-02-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携帯電話機 |
JP2011128366A (ja) * | 2009-12-17 | 2011-06-3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投写型表示装置、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携帯型カメラ |
WO2011111363A1 (ja) * | 2010-03-09 | 2011-09-1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JP2012047850A (ja) * | 2010-08-25 | 2012-03-08 | Canon Inc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CN102915220B (zh) * | 2011-08-04 | 2016-02-10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式投影装置及其投影方法 |
JP5686256B2 (ja) * | 2011-08-30 | 2015-03-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CN202284724U (zh) * | 2011-09-28 | 2012-06-27 | 靖江喜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有投影功能的手电筒 |
JP5982787B2 (ja) | 2011-11-02 | 2016-08-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ロジェクタ |
JP2013142706A (ja) * | 2012-01-06 | 2013-07-22 | Ricoh Co Ltd | 映像投影装置 |
US20130229396A1 (en) * | 2012-03-05 | 2013-09-05 | Kenneth J. Huebner | Surface aware, object aware, and image aware handheld projector |
CN203204234U (zh) * | 2013-04-29 | 2013-09-18 | 李卓然 | 手持投影显微镜 |
JP6624541B2 (ja) * | 2014-09-12 | 2019-12-2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光投影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
JP5751508B2 (ja) | 2014-09-16 | 2015-07-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投影装置 |
CN204240074U (zh) * | 2014-11-11 | 2015-04-01 | 陈斌 | 一种具有微投和充电宝功能的手电筒 |
CN106547616B (zh) * | 2016-12-15 | 2019-08-16 | 深圳中智科创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仪显示输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206674048U (zh) * | 2017-03-24 | 2017-11-24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由移动终端控制的微型投影系统 |
CN107423062B (zh) * | 2017-07-12 | 2019-02-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仪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511050B (zh) * | 2018-02-12 | 2022-01-07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口扫机、口扫系统及口扫机的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10-21 US US17/076,132 patent/US1164717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0-22 EP EP20203306.4A patent/EP381283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0-23 CN CN202011145505.9A patent/CN1127025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018237A (en) * | 2008-10-24 | 2010-05-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Projector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02585A (zh) | 2021-04-23 |
US20210127097A1 (en) | 2021-04-29 |
US11647170B2 (en) | 2023-05-09 |
EP3812838A1 (en) | 2021-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89724B1 (ja) | 充電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 |
US11622036B2 (en) | Terminal case, gripp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 |
US20060132431A1 (en) | Multi-function digital device as a human-input-device for a computer | |
CN112702585B (zh) | 图像投影装置 | |
EP2391096A1 (en) | External photoflash assembly for mobile phone | |
US20110292277A1 (en) | External photoflash assembly for mobile phone | |
JP2006004261A (ja) | 携帯情報端末及び携帯情報端末用クレードル装置並びに情報端末システム | |
JP7559399B2 (ja) | 画像投影装置 | |
WO2020034996A1 (zh) | 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辅助摄像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US20210031101A1 (en) | Customizable controller add-on system | |
JP2017068180A (ja) | プロジェクタ | |
JP2020170109A (ja) |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及び外部接続装置 | |
JP5459281B2 (ja) | アクセサリー、及びアクセサリー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7552329B2 (ja) | 画像投影装置 | |
JP6490165B2 (ja) | リモコン受光装置 | |
JP6622935B2 (ja) | リモコン受光装置 | |
JP2017050791A (ja) | 撮像装置 | |
KR101649667B1 (ko) | 이동 단말기 | |
JP2022119697A (ja) | 視線検出機能を備えたファインダー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装着ユニット | |
JP2022155378A (ja) |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 |
JP5056641B2 (ja) | 電源装置 | |
JP2005064900A (ja) | 携帯機器及び携帯機器システム | |
JPH07244329A (ja) | リモコン付きカメラ | |
JP2017129824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0066836A (ja) | ワイヤレスマウ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