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8775B - 固定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固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8775B
CN102448775B CN201080024322.XA CN201080024322A CN102448775B CN 102448775 B CN102448775 B CN 102448775B CN 201080024322 A CN201080024322 A CN 201080024322A CN 102448775 B CN102448775 B CN 102448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element
head rest
plug connector
rest pole
connector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43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8775A (zh
Inventor
彼得·阿克雷特
于尔根·斯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etix AG
Original Assignee
Kinetix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312315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44877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H00831/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H701202A2/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90373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9037354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etix AG filed Critical Kinetix AG
Publication of CN102448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8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8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8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43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or under a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2/905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head-rest or seat used as an anchorage point, for an object not covered by groups in B60N, e.g. for a canv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471Projection having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reof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 Y10T24/45524Projection having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reof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resiliently biased projection component or surface seg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471Projection having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reof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 Y10T24/45524Projection having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reof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resiliently biased projection component or surface segment
    • Y10T24/45529Requiring manual force applied against bias to interlock or disenga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设备,用于将装置连接在车辆座椅(101)的两个彼此间隔的头枕杆(101b,101c)上,具有: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用于容纳设置在所述装置(120)上的第二耦合元件(103,103a);以及设置在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上的第一固定元件(105);以及与第一固定元件(105)可运动地连接的第二固定元件(106),借助其能够将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固定在头枕杆(101b,101c)上,其中第一固定元件(105)和第二固定元件(106)支撑在头枕杆(101b,101c)上并且能够与大致水平地在头枕杆(101b,101c)的中央之间走向的连接线(100)平行地相对彼此运动。

Description

固定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设备,用于将装置连接在车辆座椅的两个彼此间隔的头枕杆上,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在车辆座椅件上悬挂物品的这样的装置,如靠背、头枕或者车辆座椅的头枕保持装置。
作为优先权的申请2009年6月1日的CH 831/09、2009年8月14日的DE 10 2009037 354.3、2009年11月5日的DE 10 2009 052 115.1以及2010年3月15日的10 2010011 532.0的内容在此通过在本申请的内容中的引用结合于此。
申请人在WO 2008 131 944 A1中描述了一种固定设备,对其进行引用。所描述的固定设备包括容纳座,其借助固定元件可以固定在车辆座椅的头枕杆上,以及包括插接元件,其插入到容纳座中并且借助可松开的卡锁装置保持固定。插接元件是不同模块的组成部分,其可更换地安装在车辆座椅上,使得可以拆卸和相互更换。
为了将固定设备安装在头枕杆上,将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设置在头枕杆的两个对置的侧上,并且借助螺栓连接来相对于头枕杆夹紧。这得到稳定的连接,使得也可以将更大的装置例如折叠桌或者挂衣装置稳定地固定在车辆座椅上。
在车辆座椅上为了驾驶员和同乘者而安装的头枕可以手动地或者电动地在高度上进行调节,并且可以单独地与用户的不同身体大小匹配。这对于改善座椅舒适度、尤其是对于在追尾事故中对于头部最优地支撑是必须的。
然而安装在头枕杆上的固定设备会限制头枕的高度可调节性,使得固定设备为了设置头枕的确定的位置而必须从头枕杆去除,这影响了头枕调节的操作舒适性。
从实践中也已知了如下固定设备,其允许头枕的高度调节,其中固定设备固定在头枕上。通常,在头枕杆上或者在其在车辆座椅的靠背中的引导部上安装有例如短管形式的适配件,其中头枕杆可以轴向运动,并且在其上可以将固定设备固定。
然而,这些解决方案与头枕杆的确定的直径和距离相协调。此外,在车辆座椅上的安装与显著的开销相关联,并且仅仅可以由专业人员执行。通常,为此头枕甚至必须从其在靠背中的保持装置中完全拉出,这在现代头枕的情况下通常甚至不再可能。
如果去除这些装置或者固定设备,在头枕杆上或者其引导装置上留下的适配件通常形成对于在后座上的乘客的大的伤害危险,尤其是在事故情况下。
头枕杆的直径以及头枕杆彼此的距离在不同的车辆型号情况下大为不同。为了使得固定设备在大范围的车辆型号情况下可以使用,因此需要的是,与头枕杆的不同直径和距离的匹配是可能的。
此外,固定设备的安装和去除应当也可以由非专业人员在没有工具的帮助的情况下简单并且迅速地进行。
在不同的国家存在一些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头枕必须可以被降低直到靠背的上侧附近,使得在头枕的下侧和靠背的上侧之间仅仅还保留小高度的间隙。安装在头枕杆上的固定设备必须考虑到该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小的结构高度。
通常,要求保护车辆中携带的物品,使得在行驶期间它们并不滑动、翻倒或者从座椅落下。特别令人不快的是在购物袋情况下如此,在购物袋中通常运送多种不同的、对于碰撞敏感的食品。然而在手提袋中也通常会携带许多较小的物品,它们在车辆中翻倒的情况下会乱撞并且在此被损伤或者遗失在座椅下。通常,在车辆中也携带包中的笔记本电脑,其在激烈的驾驶操纵情况下在车辆中到处乱抛并且在此会受到损伤或者会伤害乘客。
在旅程中,通常也将衣物挂在各个或者多个衣架上,通常也打包在衣袋中,置于副驾座椅或者后座上,其由于滑溜的材料而在小的加速情况下就从座椅上滑动并且落到地面上,使得衣物变脏并且会压皱。因此,在衣架上或者衣袋中的衣物通常也挂在侧向地设置在门上的顶棚扶手上,然而在那里其会以危险的方式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并且会妨碍进入后座。
在较短的行驶中通常也将西装上衣挂在车辆中常见的、同样设置在门上并且通常与顶棚扶手结合的挂衣钩上,这同样会导致妨碍驾驶员的视线和在上车和下车时导致妨碍。
也为了将较大的负重可靠地保持并且为了不对乘客造成威胁,该装置必须非常稳定并且可以尽可能紧凑地以及快速地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的第一任务是,提出一种固定设备,其插入在头枕杆之间或者可以从其中取出,而不必将头枕提升超过固定设备的高度。
本发明的第二任务是,提出一种固定设备,其可以在没有辅助装置的情况下用手插入在头枕杆之间或者可以从中取出。
本发明的第三任务是,提出一种固定设备,其中通过减少部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第四任务是,提出一种固定设备,其在最小结构高度的情况下保证与头枕杆的稳定连接,而在此并不影响头枕的高度可调节性。
本发明的第五任务是,提出一种固定设备,其可以安装在带有不同的直径和彼此之间的距离的头枕杆上。
本发明的第六任务是,提出一种固定设备,其可以在没有工具或者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简单并且快速地安装在头枕杆上和可以拆卸。
本发明的第七任务是,提出一种固定设备,当其安装在头枕杆上时,不会对乘客形成伤害危险。
本发明的第八任务是,提出一种用于悬挂物品的装置,其可以迅速并且不复杂地安装在车辆座椅上以及去除,并且尽可能地牢固,使得也可以悬挂较重的物品。此外,该装置应当被构建为使得其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占据尽可能少的位置并且对于车辆的乘客而言没有伤害危险。
根据本发明,这些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将装置连接到车辆座椅的两个彼此间隔的头枕杆上的固定设备以及通过一种带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装置来解决。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现方式的固定设备包括:第一耦合元件,用于容纳设置在该装置上的第二耦合元件;以及设置在第一耦合元件上的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与第一固定元件可运动地连接的第二固定元件,借助其可以将第一耦合元件固定在头枕杆上,其中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支撑在头枕杆上并且可以与在大致水平地在头枕杆的中央之间走向的连接线平行地相对彼此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第一耦合元件居中地设置在两个头枕杆之间并且构建为容纳座,构建为插接元件的第二耦合元件可以插入到该容纳座中。容纳座和插接元件的这种关联具有的优点是,当没有装置连接到固定设备上时,也没有第一耦合元件的部分突出并且不会变成对乘客的伤害危险。原则上也可能的是,将容纳座和插接元件颠倒地与第一耦合元件和第二耦合元件关联。
有利的是,插接元件至容纳座中的插入方向垂直于头枕杆的连接线并且大致水平地进行。这在固定设备的最小高度和对于使用者舒适的操作情况下得到高的稳定性。原则上也可能的是大致垂直的或者倾斜的插入方向。
插接元件优选通过设置在插接元件上的、可手动松开的卡锁装置卡锁在容纳座中。优选的是,卡锁件分别包括在插接元件的两个侧面上设置的锁止钩,它们可以通过同样分别设置在插接元件的两个侧面上的操作机构来松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容纳座和固定元件侧面并排地设置并且大致高度相同,这得到了固定设备的特别紧凑并且扁平的结构方式。通过这种布置,可以完全利用用于容纳座以及用于固定元件的固定设备的可用结构高度,这明显改进了稳定性。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一耦合元件共同地形成大约为平行六面体形状的长形壳体,容纳座安置于该壳体中并且该壳体与第二固定元件通过伸缩抽拉装置(Teleskopauszug)连接。在此,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平行于大致水平地在头枕杆的中央之间走向的连接线来相对于彼此运动。
第二固定元件在此可以在第一固定元件中引导,或者第一固定元件可以在第二固定元件中引导。优选的是,两个固定元件的外侧大致齐平,使得固定设备具有尽可能紧凑的并且均匀的形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二固定元件包围第一固定元件,其中在设置于第一固定元件上的容纳座的开口的区域中,在第二固定元件的相应的侧壁上设置有凹处。容纳座的开口优选与第一固定元件的侧壁齐平。
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优选通过在它们之间张紧的压力弹簧来彼此推压,其中可以设置止挡,其限制运动路径。这通过头枕杆的最小和最大距离来确定,其中与头枕杆的不同距离的匹配自动地进行,其中应当能够在所述头枕杆上安装固定设备。
在两个固定元件的自由端部上设置有叉形的凹处,其腿部V形地分开,使得凹处可以支撑在不同直径的头枕杆上。
为了将固定设备安装在头枕杆上,将固定元件之一的凹处与头枕杆之一靠置,其在一定程度上用作“旋转轴承”并且另外的固定元件向回拉,直到固定设备在自由的头枕杆旁枢转经过,并且第二凹处可以挂在自由的头枕杆上。
为了去除而将固定元件之一向回拉并且固定设备从头枕杆中枢转出来。
当在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其为了将两个固定元件压在一起而必须通过操作元件来松开时,这也是可能的。操作元件有利地设置在固定元件之一上,使得其在将固定元件向回拉的情况下例如可以用拇指来操作。固定设备的安装和拆卸于是可以单手进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可以设置有锁紧装置,借助其可以阻挡两个固定元件在一个或者两个运动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这具有的优点是,固定设备在头枕杆上的稳定性与弹力(借助所述弹力将固定元件朝着头枕杆挤压)的大小不相关,或者与在头枕杆上支撑的V形腿的角度无关。
特别有利地,固定元件的阻挡借助卡锁挡板(Rastgesperre)来进行,该卡锁挡板允许固定元件彼此分离地朝着头枕杆方向的不受阻碍的运动,然而禁止固定元件朝向彼此的、远离头枕杆的运动。
为此,可以平行于运动方向地在固定元件之一上设置有带有锯齿的齿条区段,设置在另外的固定元件上的、弹性的锁定爪啮合到该锯齿中,其中可以设计优选设置在该固定元件的侧壁上的操作元件,借助该操作元件可以手动地松开锁定爪,使得固定元件可以为了将固定装置安装在头枕杆上或者将其拆卸而自由地朝向彼此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形式,两个固定元件可以借助丝杠而朝向彼此或者离开彼此运动,其中丝杠设置在一个固定元件上,并且心轴螺母设置在另外的固定元件上,并且丝杠或者心轴螺母可以借助从外部可到达的调节轮来转动。丝杠可以替代弹簧或者附加于弹簧地设计用于使固定元件运动。于是,例如丝杠可以设计用于粗调节,而弹簧设计用于补偿在杆间隔中的公差。在使用丝杠的情况下,可以省去锁紧装置,因为禁止了两个固定元件的相对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形式,固定元件可以不是从内部而是从外部支撑在头枕杆上,其中于是替代叉形的凹处在固定元件的朝着头枕杆的端部上优选设置U形的带有锥形腿的钩。替代将固定元件彼此压离的压力弹簧,于是设置有拉力弹簧,其将固定元件拉紧。
容纳座、插接元件和卡锁装置优选构建和彼此协调为使得插接元件在保持插入方向的情况下在两个180°地不同的位置中插入和卡锁到容纳座中。
容纳座和插接元件可以不是水平地而是竖直地或者倾斜地插在一起。同样地,容纳座和插接元件不是盒状地也可以以任何方式来构建,也可以带有多个销钉和/或接片以及相应的容纳开口。替代封闭的容纳座,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连接,例如槽和弹簧引导装置、燕尾引导装置或者T形引导装置。
根据卡口连接原理的连接也是可能的,其中耦合元件侧向地引入到另外的耦合元件中,并且随后被旋转或者推移。同样地,阳耦合元件和阴耦合元件与固定设备以及与要固定在固定设备上的装置的关联也可以颠倒。
为了补偿车辆座椅的靠背和/或头枕杆的通常向后取向的倾斜位置,容纳座优选以相应的角度与头枕杆连接,使得其在主要水平的平面上延伸。角度的补偿优选通过固定元件或者张紧元件相对于容纳座的相应倾斜状态或者通过叉相对于张紧元件的相应倾斜状态来实现。
插接元件可以与所述装置固定地或者可运动地连接,例如通过可伸缩的线型引导装置或者通过关节来连接,优选借助基本上平行于水平地在头枕杆的中心之间延伸的连接线来连接。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现方式的固定设备包括:第一耦合元件,用于容纳设置在该装置上的第二耦合元件;以及设置在第一耦合元件上的固定元件,借助固定元件可以将第一耦合元件固定在头枕杆上,其中固定元件包括张紧元件,其可以平行于头枕杆的连接线地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并且支撑在头枕杆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第一耦合元件居中地设置在两个头枕杆之间,并且构建为容纳座,构建为插接元件的第二耦合元件可以插入到该容纳座中。这种容纳座和插接元件的关联具有的优点是,当没有装置连接在固定设备上时,也没有第一耦合元件的部分会突出并且不会变成对乘客的伤害危险。然而,原则上容纳座和插接元件与第一耦合元件和第二耦合元件的颠倒的关联也是可能的。
有利的是,插接元件至容纳座中的插入方向垂直于头枕杆的连接线并且大致水平地进行。这在固定设备的最小高度情况下得到高的稳定性以及对于使用者舒适的操作。然而,原则上大致垂直的或者倾斜的插入方向也是可能的。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容纳座和固定元件侧面并排地设置,并且大致高度相同,这能够实现固定设备的特别紧凑并且扁平的结构方式。通过该布置,对于容纳座以及对于固定元件以及设置在固定元件上的张紧元件而言可以完全利用固定设备的可用的结构高度,这明显改善了稳定性。
有利的是,容纳座和固定元件设置在板状的壳体中,其下部宽侧和上部宽侧大致水平地走向。该壳体优选由两个水平地分离的外壳形成,功能部分在安装之前可以插入到该外壳内。也可能的是,容纳座和固定元件构建为一件式的部件,其有利地在下侧具有开口用于插入功能部分。
容纳座的插入开口优选与横向于插接元件的插入方向走向的、壳体的侧壁齐平。它们优选凸面弯曲,在容纳座的中部彼此间具有最大的距离,并且在头枕杆的区域中彼此间具有最小的距离。这种椭圆形的构型得到壳体的关于安全性、稳定性和美观方面最优的轮廓。
然而,因为头枕杆关于靠背和头枕的厚度方面通常并非居中地设置,并且靠背和头枕向前超过头枕杆的突出部通常小于向后的超过头枕的突出部,所以优选的是,壳体的向前超过头枕杆的突出部也小于向后的超过头枕杆的突出部,由此保证了,壳体并不超出靠背和头枕的前部轮廓突出,并且不会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或者安全性。
在壳体的朝着头枕杆的窄侧上优选设置有杆开口用于容纳头枕杆,使得壳体至少部分地包围头枕杆,并且张紧元件也在头枕杆的区域中支撑在壳体中。
头枕杆通常在设置于靠背中的引导套管中引导。在靠背的上侧上,该引导套管通常借助瓣状体(Rosetten)来封闭,其突出于靠背的上侧。因为壳体在头枕杆的区域中仅仅可以被下降直到瓣状体的上侧,所以在两个瓣状体之间以及在壳体的下侧和靠背的上侧之间形成间隙,其为设置在壳体下侧上的鼓起部提供了位置,该鼓起部允许在容纳座的区域中壳体高度的部分增大,而由此并不限制用于降低头枕的可用路径。
该附加的高度可以用于增大容纳座和插接元件的高度和/或容纳座的覆盖壁和底部壁的高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在固定元件上设置有引导装置,张紧元件在该引导装置中可以平行于头枕杆的连接线可运动地引导。引导装置优选构建为引导槽,其在杆开口的区域中从插接座的侧壁延伸直到壳体的侧壁。引导槽和容纳座在壳体中的交叉布置形成了在张紧元件和容纳座之间的最优的力传递。
在张紧元件的朝着头枕杆的端部上优选设置有U形叉,其腿部优选锥形地彼此分离,使得叉可以支撑在不同直径的头枕杆上。
为了实现尽可能稳定的支撑,叉的高度优选对应于壳体的外部高度。在壳体的下部和上部宽侧上设置有相应的凹处,由此叉可以在其内部和外部的端部位置之间自由运动。
张紧元件优选借助压力弹簧朝着头枕杆挤压,其中可以设置有止挡,其限制张紧元件的最大推出路径。张紧元件的推出路径通过头枕杆的最小和最大距离来确定,其中在头枕杆上可以安装固定设备,其中自动地进行与头枕杆的不同距离的匹配。
借助其将张紧元件朝着头枕杆挤压的弹力必须被协调为使得一方面并不妨碍头枕杆的轴向运动,并且另一方面将固定设备稳定地张紧在头枕杆之间。
张紧元件的引导装置优选设置在侧壁上并且延伸直到叉的外端部。在叉之后优选设置有两个横梁(Holme),其外侧形成引导装置的一部分并且在其间设置有自由空间用于容纳压力弹簧。
固定设备在头枕杆上的安装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其方式为将头枕从靠背中移出,使得两个张紧元件的叉可以在壳体的相应的倾斜位置中引入到头枕杆中。接着,将固定设备朝着靠背的上侧推移,直到壳体水平地置于头枕杆的引导装置的瓣状体上。随后,头枕可以引入到所希望的状态中。
两个张紧元件的运动可以在机械上同步。这例如可以借助设置在张紧元件上的齿条来实现,其在对置的侧上与共同的齿轮啮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可以设置锁紧装置,借助其可以在一个或者两个运动方向上阻碍张紧元件。这具有的优点是,在头枕杆上的固定设备的稳定性与弹力(其中借助所述弹力将张紧元件朝向头枕杆挤压)的大小或者叉的腿的角度无关。
特别有利地,借助卡锁挡板来实现张紧元件的阻碍,所述卡锁挡板允许张紧元件朝着头枕杆无阻碍地运动,然而禁止朝着容纳座运动。为此,可以平行于运动方向在张紧元件上设置相应构建的齿条区段,设置在壳体上的、有弹性的锁定爪啮合到齿条区段中,其中可以设置操作元件,借助其可以手动松开锁定爪,使得张紧元件可以为了安装或者拆卸固定设备而自由地运动。操作元件优选构建为压力开关或者推移开关,并且设置在壳体的上侧或者侧壁上。
根据另一实施形式,张紧元件可以不是从内部而是从外部相对于头枕杆预张紧,其中于是替代叉优选地将带有锥形腿的U形钩设置在张紧元件的朝着头枕杆的端部上。
根据另一实施形式,可运动的张紧元件可以仅仅设置在固定设备的一侧上,而在另一侧上在壳体上设置有固定的叉。然而,这导致了固定的装置并不居中地在头枕杆之间固定在车辆座椅上。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补偿:在固定设备中设置多个并排设置的或者可侧向推移的容纳座或者第一耦合元件。
为了将插接元件卡锁在容纳座中,优选设置可手动松开的卡锁装置,带有一个或者多个凹处以及啮合到凹处中的、施加弹力的定位销(Falle),其可以在大致横向于插接元件的插入方向上运动。
凹处优选设置在插接元件上并且定位销设置在容纳座上。通过相继地设置多个凹处,可以将插接元件在不同的插入深度中卡锁在容纳座中。
为了松开卡锁,设置有优选侧向于容纳座的插入开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的操作机构,借助其可以将定位销运动到释放位置中。操作机构可以构建为推移开关,其可以横向于插接元件的推入方向运动。定位销和操作机构在此可以形成共同的部件,其借助定位销弹簧(Fallenfeder)运动到卡锁状态中。可替选地,操作机构可以构建为分离的压力键,其通过斜面与定位销有效连接。
容纳座、插接元件和卡锁装置优选构建和彼此协调为使得插接元件可以在保持插入方向的情况下在两个180°地不同的位置中插入和卡锁到容纳座中。这能够实现在两个180°地不同的取向中将装置固定例如在驾驶员座椅和副驾座椅上。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容纳座具有两个彼此对置的插入开口,使得插接元件可以从车辆座椅的前侧或者后侧插入到容纳座中。这能够无需对固定设备改造地实现将装置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前侧或者后侧上。
有利的是,将卡锁装置构建为使得插接元件可以在相反的插入方向上卡锁,例如通过凹处在插接元件的两个侧壁上相应地偏移的布置来实现。
在使用带有两个对置的插入开口的容纳座的情况下,优选地在插接元件上设置止挡,其限制插接元件的插入深度。
容纳座和插接元件优选板状地构建。容纳座的内部引导装置和插接元件的外部引导装置优选平行走向,使得与插入方向或者插入深度无关地保证了插接元件在容纳座中的形状配合的容纳。
容纳座和插接元件可以替代盒状或者板状地构建,也以任何其他形状来构建,也带有多个销钉和/或接片以及相应的容纳开口。替代封闭的容纳座,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连接,例如槽和弹簧引导装置、燕尾引导装置或者T形引导装置。根据卡口连接原理的连接也是可能的,其中耦合元件侧向地引入到另外的耦合元件中,并且随后被旋转或者推移。同样地,阳耦合元件和阴耦合元件与固定设备以及与固定在固定设备上的装置的关联也可以颠倒。
为了补偿车辆座椅的靠背和/或头枕杆的通常向后取向的倾斜位置,容纳座优选以相应的角度与头枕杆连接,使得其在主要水平的平面上延伸。角度的补偿优选通过固定元件或者张紧元件相对于容纳座的相应倾斜状态或者通过叉相对于张紧元件的相应倾斜状态来实现。
插接元件可以与所述装置牢固地连接或者通过关节连接。关节轴线在此优选平行于两个头枕杆的连接平面走向。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现形式的装置包括:固定环节,用于将所述装置连接在车辆座椅件上,该车辆座椅件带有容纳座;和插接元件,该插接元件可以与容纳座耦合;以及卡锁机构,用于将插接元件卡锁在容纳座中;以及用于悬挂物品的支承臂,其中卡锁机构以及用于悬挂物品的支承臂设置在插接元件上,并且其中支承臂可以在非使用状态与使用状态之间运动,其中在非使用状态中支承臂基本上靠置在插接元件上或者完全或者部分地容纳在插接元件中,以及在使用状态中其可到达用于悬挂物品。
优选地,插接元件包括基本上矩形的壳体,带有略微向回运动的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被优选同样矩形的容纳座容纳。这样形成的在引导元件和壳体的外壁之间的下沉部(Absatz)在此支撑在容纳座的边缘上,并且形成对于插接元件的插入深度的稳定的止挡。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在壳体中安置有卡锁机构,并且包括两个弹性臂,弹性臂在其后端部上用关节与壳体连接,并且在前端部上具有向外取向的锁止钩,其被借助挡簧向外挤压,并且卡扣到容纳座内侧上的相应的凹处中。
优选的是,在弹性臂上设置有向外取向的操作机构,借助这些操作机构可以将弹性臂朝向彼此挤压,用于松开锁止钩。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支承臂包括底部壁以及设置在底部壁的前端部上的、大致竖直延伸的封闭壁,在其上端部上设置有大致平行于底部壁走向的、朝着固定环节的压紧装置(Niederhalter)。
优选的是,承载臂借助在卡锁机构之下或者之上的线性引导装置在壳体中引导,并且设置有弹性装置,其将承载臂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拉入到壳体中。
优选的是,壳体借助平行于其宽侧走向的中间底部被划分为两个相叠的容纳室,其基本上在插接元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其中优选在下部的容纳室中安置可伸缩的支承臂,并且在上部容纳室中安置插接元件的卡锁机构。
特别有利地,用于支承臂的容纳室延伸直到引导元件的端部附近,使得对于支承臂有尽可能大的引导长度可用,这对于支承臂的稳定性和/或牵拉路径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有利的是,在壳体的前壁和/或顶壁的外侧上构建槽状的凹陷,支承臂的压紧装置和/或封闭壁在未使用状态中容纳在该凹陷中。在此,用于容纳压紧装置的槽优选延长超过压紧装置,使得压紧装置的边缘可以被抓握用于将支承臂从壳体中拉出。
在支承臂的压紧装置以及封闭壁中可以构建附加的挂衣钩,其可以在支承臂的使用状态中以及非使用状态中被利用。
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支承臂可以通过带有与基本上平行于靠背和/或头枕的宽侧并且水平走向的旋转轴的关节来与壳体连接。关节在此优选设置在支承臂的底部壁的后端部上,使得支承臂在非使用状态中借助压紧装置朝着壳体的宽侧取向地基本上与壳体的覆盖壁完全相同地靠置在该覆盖壁上。支承臂优选在非使用状态中借助腿部弹簧预张紧。
该装置的一个特别有利的扩展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插接元件上设置卡锁机构以及支承臂,用于悬挂物品。支承臂在此可以在非使用状态中和使用状态之间运动,其中在非使用状态中支承臂基本上靠置在插接元件上或者完全或者部分地容纳在插接元件中,并且在使用状态中其可到达用于悬挂物品。插接元件在此具有用于操作卡锁机构的装置,使得在操作该装置的情况下,插接元件可以被单手地解锁并且可以从容纳座中拉出。
明显的是,尤其是固定设备与用于悬挂的装置的结合形成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有利扩展方案。
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的扩展方案从其他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中得到。
明显的是,前面提及的以及后面还要阐述的特征不仅可以以分别给出的组合来使用,而且也可以以其他组合或者单独地使用,而并未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在实施例中借助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从根据本发明的、安装在两个头枕杆上的固定设备的第一变形方案的侧面的纵截面。
图2从上部示出了根据图1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
图3从上部在纵截面中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固定设备的插接元件。
图4示出了在未安装状态中带有根据图3的插接元件的、根据图1和图2的固定设备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从根据本发明的、安装在两个头枕杆上的固定设备的第二变形方案的侧面的纵截面。
图6示出了从上部来看的根据图5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
图7示出了在插入头枕杆之间的情况下从后部来看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第三变形方案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从前部来看根据图7的固定设备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从上部来看根据图7和图8的固定设备的视图。
图10示出了从上部来看在未安装状态中带有插接元件的根据图7至图9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
图11示出了从前部来看根据图7至图9的固定设备的透视图,其中固定元件以最小距离与头枕杆设置。
图12示出了以最大距离与头枕杆设置的根据图11的固定设备的透视图。
图13示出了从上部来看的带有插入的插接元件的、根据图11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其带有活动的锁紧装置。
图14示出了从上部来看的根据图13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其带有未活动的锁紧装置。
图15示出了带有活动的锁紧装置的固定设备的部分剖切的透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图7至图15的固定设备的分解图。
图17示出了插接元件的另一变形方案的透视图。
图18示出了从上部来看的根据图17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
图19示出了带有插接元件的固定设备的另一变形方案的透视图。
图20示出了从上部来看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其带有在活动状态中的锁紧装置的一个变形方案。
图21示出了根据图20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其带有在非活动状态中的锁紧装置。
图22示出了根据图20和图21的固定设备的分解图。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第四变形方案的透视图,其安装在两个头枕杆上,以及示出了被剖切的插接元件。
图24示出了根据图23的在非安装状态中的固定设备的透视图。
图25示出了安装在车辆座椅的两个头枕杆上的、根据图23的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视图,其带有壳体变形方案。
图26示出了根据图23的、带有在容纳座中的插接元件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
图27示出了根据图24的固定设备的分解图。
图28示出了根据图24的带有打开的外壳的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变形方案的部分透视图。
图29示出了根据图28的带有头枕杆的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示意性纵截面。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第五变形方案的透视图,其安装在两个头枕杆上,以及示出了被剖切的插接元件。
图31示出了根据图30的固定设备的纵截面,其带有在容纳座中的插接元件以及两个头枕杆。
图32示出了带有在非使用状态中的集成的支承臂的插接元件的另一变形方案的透视图。
图33示出了带有在使用状态中的支承臂的根据图32的插接元件的透视图。
图34示出了带有固定设备的根据图32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其安装在车辆座椅上。
图35示出了带有固定设备的根据图33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其安装在车辆座椅上。
图36示出了从上部来看的根据图32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
图37示出了从上部来看的根据图33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
图38示出了带有在非使用状态中的集成的支承臂的插接元件的另一变形方案的透视图。
图39示出了带有在使用状态中的支承臂的根据图38的插接元件的透视图。
图40示出了带有固定设备的根据图38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其安装在车辆座椅上。
图41示出了带有固定设备的根据图39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其安装在车辆座椅上。
图42示出了带有在使用状态中的集成的支承臂的插接元件的另一变形方案的透视图。
图43示出了带有在使用状态中的支承臂的根据图42的插接元件的侧视图。
图44示出了带有在非使用状态中的支承臂的根据图42和图43的插接元件的透视图。
图45示出了带有在非使用状态中的支承臂的根据图44的插接元件的侧视图。
图46示出了带有在使用状态中的支承臂的根据图42和图45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
图47示出了带有在非使用状态中的支承臂的根据图44和图45的插接元件的纵截面。
图48示出了根据图47的插接元件的透视的内部视图。
图49示出了根据图47的插接元件的从上部看的内部视图。
图50示出了根据图42至50的插接元件的分解图。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第一变形方案。该第一固定元件105包括直角平行六面体形状的长形壳体,其带有底部壁105a、覆盖壁105b、前部侧壁105c和后部侧壁105d。
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壳体中,大致居中地设置有容纳座102a,其在前部侧壁105c上具有开口102b,插接元件103a的引导元件103f可以插入到该开口中。为了稳定容纳座102a,在后壁102c上居中地安装有引导接片102d,当插接元件103a插入到容纳座102a中时,设置在插接元件103a上的凹处103f′啮合到引导接片中。
在插接元件103a上在引导元件103f的两侧上安装有安置在关节103g′上并且用弹簧103o相对于彼此预张紧的弹性臂103g,在弹性臂的前端部上设置有锁止钩103h,它们啮合到容纳座102a的侧壁102e上的相应凹处102f中,并且插接元件103a卡锁在容纳座102a中。
在两个弹性臂103g上在锁止钩103h和关节103g之间设置有向外取向的操作机构103i,其通过侧壁103d中的按键开口103k从插接元件103a中突出。为了松开卡锁,将两个操作机构103i朝向彼此按压,并且将插接元件103a的引导元件103f从容纳座102a拉出。
第二固定元件106借助线性引导装置105h、106h在第一固定元件105中引导,并且可以与在大致水平地在头枕杆101b、101c的中心之间走向的连接线100平行地相对于第一固定元件105运动。借助张力弹簧107,将第二固定元件106朝着头枕杆101b的方向挤压。
在第一固定元件105和第二固定元件106的外端部105e、106e上设置有叉形的凹处105f、106f,头枕杆101b、101c容纳在其中。叉形的凹处105f、106f的腿部105g、106g V形地朝着头枕杆101b、101c的方向张开,使得不同直径的头枕杆101b、101c也大致相切地靠置在腿部105g、106g上。
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第二变形方案。替代压力弹簧107,在该变形方案中设置了丝杠108,以便使第二固定元件106相对于第一固定元件105运动,并且朝向头枕杆101b挤压。
丝杠108与第二固定元件106牢固连接。心轴螺母108a可转动地安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05中,并且可以借助调节轮108b(其穿过壳体开口108c而突出)来转动,由此根据转动方向将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105、106朝向彼此运动或者离开彼此运动。
图7至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第三变形方案。在该变形方案中,第一固定元件105在第二固定元件106中引导。第二固定元件106在所有四个侧上包围第一固定元件105,其中两个固定元件105、106的壁105a、106a、105b、106b、105c、106c、105d、106d的外侧大致齐平。为此,壁105a、105b、105c、105d在引导区域105h中相应地下沉。在容纳座102a的开口102b的区域中,第二固定元件106的前部侧壁106c被去除为使得开口102b保持敞开。
图7至图10示出了在最大地挤压在一起的状态中的两个固定元件105、106,其中凹处105f设置有头枕杆101b。在该状态中,固定设备可以在大致水平的位置中围绕头枕杆101b(其在一定程度上用作“转动轴承”)地在自由的头枕杆101c旁枢转经过,并且于是插入在两个头枕杆101b、101c之间或者从其中取出。
图10示出了插接元件3a的一个变形方案。弹性臂103g、锁止钩103h和操作机构103i共同形成了弹性塑料构成的部件,其插入到壳体中,所述壳体由底部壁103、覆盖壁103c、侧壁103d、前壁103e和引导元件103f形成。
图11和图12示出了在两个状态中在头枕杆101b、101c之间张紧的固定设备。图11示出了在带有最大直径和最小杆距离的头枕杆101b、101c之间的固定设备,而图12示出了在带有最小直径和最大杆距离的头枕杆101b、101c之间的固定设备。第二固定元件106的前部侧壁106c设置有凹进部106c′,使得开口102b保持可自由到达,用于将插接元件103a的引导元件103f引入到容纳座102a中。
图13和图14示出了在活动状态(图13)和非活动状态(图14)中的锁紧装置109的功能。在图16和17中也示出了锁紧装置的细节。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后部侧壁105d的下沉的引导区段105h中设置有齿条109a。在第二固定元件106的后部侧壁106d上铰接有摆杆109e,在其朝着第一固定元件105取向的侧上设置有锁定爪109b,并且在其朝着凹处106取向的侧上设置有操作元件109c。在后部侧壁106d中设置有用于操作元件109c的穿通部106d′。挡簧109d使摆杆109e倾斜,使得锁定爪109b与齿条109a弹性啮合。齿条109a具有锯齿啮合部,使得锁定爪109b(按照卡锁挡板(Rastgesperres)的功能)禁止第二固定元件106朝着第一固定元件105的方向的运动,并且释放第二固定元件106离开第一固定元件105的方向的运动。通过压到操作元件109c上,将锁定爪109b逆着挡簧109d的力与齿条109a脱离啮合,使得两个固定元件105、106可以朝向彼此运动。
图15示出了线型引导装置105h、106h的结构,借助这些线型引导装置将两个固定元件引导到彼此中,并且示出了张力弹簧107,其支撑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支撑部105i上,并且第二固定元件106在其前壁106i上朝着头枕杆101c挤压。
图16在分解图中示出了固定元件105、106以及插接元件103a的各部件。
图17至图19示出了带有插接元件103a的固定设备的另一变形方案。底部壁103b、覆盖壁103c以及侧壁103d(它们形成插接元件103a的壳体)向前延长直到超过两个锁止钩103h,并且借助前壁103e′封闭,使得插接元件103a具有四周闭合的壳体。
在容纳于容纳座102a中的、插接元件103a的引导元件103f上,底部壁103b、侧壁103d和覆盖壁103c略微下沉,使得在四周形成下沉部103m,其形成止挡用于限制插接元件103a至容纳座102a中的插入深度以及形成用于锁止钩103h的配合止挡。在侧壁103d上设置有穿通部103n以及用于操作机构103i的按键开口103k,其中锁止钩103h通过穿通部突出于壳体。
在容纳座102a中安装有引导接片102d,其将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底部壁105a、后部侧壁105d和覆盖壁105b彼此连接,并且提高容纳座102a的稳定性,并且保证了引导元件103f的精确并且无间隙的居中。在插接元件103a的引导元件103f中设置有互补的凹处103f′,用于容纳引导接片102d。
图20至图22示出了用于在活动状态(图20)和非活动状态(图21)中阻挡两个固定元件105、106的相对运动的锁紧装置109的另一变形方案。
在第二固定元件106的后部侧壁106d的内侧上设置有锁紧装置109,其包括板簧109f,在其朝着第一固定元件105取向的端部上设置有操作机构109c,该操作机构带有设置在两侧的、朝着后部侧壁106d的内侧的齿区段109b′,并且在其朝着凹处106f取向的端部上设置有弹性保持装置109g,借助该弹性保持装置将板簧109f固定在第二固定元件106的相应构建的容纳槽106I中。在后部的侧壁106d中设置有壳体凹处106d′,操作元件109c通过该凹处伸出。
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后部侧壁105d的下沉的引导区段105h′中设置有键凹处105h″,操作机构109f在固定元件105、106相对运动时可以在该键凹处中运动。在引导区段105h′的内侧上在键凹处105h″的纵向边缘的两侧上设置有向内取向的齿条109a,在操作机构109c上的两个齿区段109b′通过板簧109f的压力保持啮合在齿条中。
两个齿条109a和齿区段109b的齿构建为锯齿,使得它们共同地形成卡锁挡板,该卡锁挡板禁止两个固定元件105、106朝向彼此的运动,并且释放两个固定元件105、106离开彼此的运动。为了使得两个固定元件105、106(例如为了安装或者拆卸固定设备)可以朝向彼此挤压,齿区段109b必须通过挤压操作机构109c来与齿条109a脱离啮合。
为了限制在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105、106之间的行程,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底部壁105a和覆盖壁105b的下沉的引导区段105h上设置有端部止挡105k,并且在第二固定元件106的底部壁106a和覆盖壁106b的内侧上设置有配合止挡106k。
图23和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第四变形方案。板状的壳体7包括下部外壳7′和上部外壳7″,它们大致具有椭圆的轮廓。在两个外壳7′、7″的窄的端侧上设置有杆开口7e、7f,在杆开口中容纳头枕杆2a、2b。在外壳7′、7″的宽侧7a、7b上设置有相应的凹处7c、7d,用于头枕杆2a、2b。
容纳座3′在头枕杆2a、2b之间居中地安置在壳体7中,其纵轴线垂直于头枕杆2a、2b的连接线走向。用于插接元件6′的容纳座3′的插入开口3a、3b与壳体7的凸面弯曲的外壁7g平齐。壳体7的下部宽侧和上部宽侧7a、7b以及底部壁3f和覆盖壁3e基本上水平地并且彼此平行走向。
在插接元件6′的侧壁6a、6b上相继地设置有多个凹处8b,定位销8可以在定位销弹簧8d的作用下卡扣到所述凹处中,使得插接元件6′可以卡锁在容纳座3’的不同位置中(图26)。卡锁装置8可以借助在壳体7的外壁7g上可到达的操作机构8c来松开。
图25示出了壳体7的构型的一个变形方案。在靠背1a的上侧1b上设置有瓣状体2c、2d,头枕杆2a、2b在其中引导。在壳体7的朝着靠背1a的上侧1b的侧上设置有鼓起部7h,其在瓣状体2c、2d之间延伸直到靠背1a的上侧1b。容纳座3′居中位于壳体7的下部宽侧7a和上部宽侧7b之间,使得容纳座3′的覆盖壁3e和底部壁3f具有相同的壁厚。
图26和图27示出了固定设备的内部结构。在容纳座3′旁侧向将固定元件4a、4b安置在壳体7中。在固定元件4a、4b上设置有引导装置4c、4d,其形成引导槽4e、4f用于容纳张紧元件5a、5b。容纳座3′的纵轴线和引导槽4e、4f交叉地设置并且彼此垂直。
在张紧元件5a、5b的朝着头枕杆2a、2b的端部上设置有U形叉5c、5d,其腿部5e、5f支撑在头枕杆2a、2b上。
张紧元件5a、5b的侧壁5g、5h形成引导装置,借助这些引导装置将张紧元件5a、5b在引导槽4e、4f中引导。在朝着容纳座3′的侧上通过封闭壁4g、4h将引导槽4e、4f封闭。在朝着头枕杆2a、2b的侧上通过止挡4i、4k限制张紧元件5a、5b的推出路径。
在张紧元件5a、5b的引导横梁5l、5m之间设置有自由空间5n、5o,压力弹簧5i、5k设置在自由空间中,这些压力弹簧支撑在封闭壁4g、4h上,并且凭设置在叉5c、5d之后的横向壁5p、5q将张紧元件5a、5b朝着头枕杆2a、2b的方向挤压。
叉5c、5d的腿部5e、5f的高度在下部和上部超过张紧元件5a、5b的高度,并且对应于壳体7的外部高度。在下部和上部外壳7′、7″中的凹处7c、7d设计为使得腿部5e、5f的衣领状突出部可以在其内部和外部端部位置之间自由运动。
插接元件6′可以通过第一插入开口3a或者通过第二插入开口3b引入到容纳座3′中。在插接元件6′的侧壁6a、6b上设置有凹处8b,卡锁装置8的定位销8a可以以不同的插入深度卡扣到该凹处中。止挡6c、6d限制了插接元件6′的插入深度,使得该插接元件并不可以突出于插入开口3a、3b。
定位销8a借助定位销弹簧8d挤压到插接元件6′的凹处8b中。为了松开卡锁装置8,定位销8a可以借助在侧壁7g中设置在第一插入开口3a旁的操作机构8c来从凹处8b运动出。
图28和图29示出了锁紧装置9,借助其可以阻挡在壳体7中的张紧元件5a、5b。在张紧元件5a、5b的上侧上设置有齿条9a,其平行于张紧元件5a、5b的运动方向延伸。在上部外壳7″上设置有锁定爪9b,其能够横向于齿条9a的运动方向地运动地安置,并且借助挡簧9d与齿条9a保持啮合。齿条9a的齿和锁定爪9b构建为使得张紧元件5a、5b可以在压力弹簧5i、5k的作用下自由地朝着头枕杆2a、2b的方向运动,然而朝着容纳座3′的方向运动被禁止。借助操作元件9c可以将锁定爪9b与齿条9a脱离啮合,使得张紧元件5a、5b可以朝着容纳座3′运动。
图30和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设备的第五变形方案。在该变形方案中,壳体7的形状关于杆开口7e、7f的位置非对称地构建。壳体7超过头枕杆2a、2b的突出部在第一插入开口3a的侧上比在插入开口3b的侧上更大,并且壳体7的轮廓在插入开口3a的侧上凸面弯曲,而其在插入开口3b的侧上大致平行于头枕杆2a、2b的连接平面地走向。在容纳座3′的区域中,在下部外壳7′上设置有鼓起部7h。操作机构8c构建为按键并且通过斜面8e与定位销8a有效连接。
图32至图37示出了带有可伸缩的支承臂110的插接元件103a的另一变形方案。插接元件103a包括壳体,其带有底部壁103b、两个侧壁103d、前壁103e、覆盖壁103c和引导元件103f。在壳体中安置有可伸缩的支承臂110,其可以在非使用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运动,其中在非使用状态中支承臂基本上容纳在壳体中(图32、34、36),并且在使用状态中支承臂伸出车辆座椅101的靠背101d,用于悬挂物品例如包、文件夹和衣架。
支承臂110包括底部壁110a以及设置在底部壁110a的前端部上的、大致竖直走向的封闭壁110b,在其上端部上设置有大致与底部壁110a平行走向的、朝着插接元件103a的压紧装置110c。封闭壁110b和压紧装置110c在中部被切开,使得两个区段110d可以在支承臂110的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中用作衣钩。
支承臂110的底部壁110a在插接元件103a的底部壁103b上可线性运动地引导,其中运动方向平行于插接元件103a至容纳座102a中的插入方向地进行。
在底部壁110a的后端部上设置有支撑元件110e,其中在插接元件103a的前壁103e和支撑元件110e之间张紧有压力弹簧110f,其将支承臂110预先张紧到非使用状态中并且在非使用状态的情况下拉入到壳体中。
在插接元件103a的前壁103e和覆盖壁103c的外侧上构建有槽状凹陷103l,支承臂110的封闭壁110b和压紧装置110c在非使用状态中容纳在该凹陷中。
图38至图41又示出了插接元件103a的另一变形方案。支承臂110通过设置在底部壁110a的后端部上的、带有基本上平行于连接线100走向的旋转轴110i的关节110h与插接元件103a连接,并且借助腿部弹簧110g被预张紧到非使用状态中,在该非使用状态中支承臂110借助压紧装置110c朝着插接元件103a基本上与插接元件103a的覆盖壁103c一致地靠置在其上(图38和图41)。为了使用,将支承臂110逆着腿部弹簧110g的力脱扣到使用状态中(图39和图41),并且通过所挂的物品的重量保持在该状态中。
图42至图50又示出了带有集成的支承臂110的插接元件103a的另一变形方案。插接元件103a包括壳体下部件103p,其带有底部壁103b、中间底部103b′和两个侧壁103d的部分,以及包括后部前壁103e和前部前壁103e′以及带有覆盖壁103c的覆盖部103p′和两个侧壁103d的部分,以及包括后部前壁103e和前部前壁103e。壳体下部件103p为了在安装时更好的可到达性而两件式地、带有分离的底部壁103b地构建。
中间底部103b′将插接元件103a划分为两个相叠的容纳室103q、103q′(图44)。在下部容纳室103q中容纳有可线性地伸缩的、带有引导区段110a′的支承臂110以及用于将支承臂110a拉入容纳室103q中的拉力弹簧110f′,而在上部容纳室103q′中安置有插接元件103a的卡锁机构103g、103g′、103h、103i、103o、103b″。两个容纳室103q、103q′基本上在插接元件103a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包括引导元件103f,其插入到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容纳座102a中。由此,对于支承臂110提供了长的引导和拉出长度,而插接元件103a的长度不必增大到超过对于卡锁机构103g、103g′、103h、103i、103o、103b″所需的长度。
支承臂110可以在非使用状态(图44、45、47)和使用状态(图42、43、46)之间运动,在非使用状态中支承臂基本上容纳在容纳室103q中,在使用状态中支承臂为了悬挂物品例如包、文件夹和衣架而突出于车辆座椅101的靠背101d。
支承臂110包括底部壁110a,其带有在底部壁110a的后端部上的引导区段110a′,以及包括设置在底部壁110a的前端部上的、大致竖直走向的封闭壁110b,在其上端部上设置有大致平行于底部壁110a走向的、朝着插接元件103a的压紧装置110c。封闭壁110b和压紧装置110c在中部被切开,使得两个区段110d在支承臂110的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中都可以用作衣钩。
支承臂110的底部臂110a借助引导区段110a′(其也形成端部止挡用于限制牵拉路径)在插接元件103a的底部壁103b上线性运动地引导,其中运动方向平行于插接元件103a至容纳座102a中的插入方向地进行。
在引导区段110a的中部中设置有带有第一弹性悬挂装置110a″′的弹性凹口110a″,在该第一弹性悬挂装置上固定有拉力弹簧110f′的端部,其另一端部固定在设置于中间底部103b′上的第二弹性悬挂装置103b″′上。拉力弹簧在非使用使用情况下将支承臂110向回拉到容纳室103q中。
在上部容纳室103q′中安置的插接元件103a的卡锁机构103g、103g′、103h、103i、103o、103b″包括两个弹性臂103g,在其后端部上设置有轴承衬套103g′,借助其将弹性臂103g可转动地安置在轴颈103b″上,该轴颈设置在中间底部103b′上。
在弹性臂103g的前端部上设置有锁止钩103h,其通过侧壁103d中的穿通部103n向外突出。譬如居中地在锁止钩103h和轴承衬套103g′之间在弹性臂103g上设置有操作机构103i,其通过侧壁103d中的按键开口103k向外突出。
在两个弹性臂103g之间张紧有卡锁弹簧103o,其将弹性臂103g朝着侧壁103d挤压,所述侧壁形成止挡。通过两个操作机构103i挤压在一起,将锁止钩103h向内运动并且松开卡锁。

Claims (20)

1.一种固定设备,用于将装置连接在车辆座椅(101)的两个彼此间隔的头枕杆(101b,101c)上,该固定设备具有: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用于容纳设置在所述装置上的第二耦合元件(103,103a);以及设置在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上的第一固定元件(105);以及与第一固定元件(105)可运动地连接的第二固定元件(106),
其中借助固定元件能够将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固定在头枕杆(101b,101c)上,
其中在所述装置连接到头枕杆上的情况下第一固定元件(105)和第二固定元件(106)支撑在头枕杆(101b,101c)上并且能够与大致水平地在头枕杆(101b,101c)的中央之间走向的连接线(100)平行地相对彼此运动,以及
其中设置有锁紧装置(109)使得允许固定元件(105,106)朝着头枕杆运动并且禁止固定元件(105,106)在远离头枕杆的方向上运动,借助所述锁紧装置能够阻挡在第一固定元件与第二固定元件(105,106)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锁紧装置(109)构建为卡锁挡板,所述卡锁挡板带有带锯齿的齿条(109a)和与齿条(109a)啮合的弹性的锁定爪(109b,109b′),其中锁定爪(109b,109b′)能够借助操作元件(109c)与齿条(109a)脱离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操作元件(109c),通过操作元件将锁紧装置(109)松开,用于使固定元件(105,106)在远离头枕杆的方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设备,其中齿条(109a)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05)上,而锁定爪(109b,109b′)连同操作元件(109c)设置在第二固定元件(10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耦合元件(102)构建为容纳座(102a),并且第二耦合元件(103)构建为插接元件(103a),
其中容纳座(102a)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容纳座(102a)设置有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侧壁(105c,105d)上设置的开口(102b),用于引入插接元件(103a),以及
其中齿条(109a)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与开口(102b)对置的后部侧壁(105d,105h,105h′)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容纳座和第二固定元件(106)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107),所述张力弹簧将两个固定元件(105,106)朝着两个头枕杆(101b,101c)的方向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操作元件(109c)构建为按键并且设置在第二固定元件(106)的与开口(102b)对置的后部侧壁(106d)上,其中在后部侧壁(106d)中设置有壳体凹处(106d′),操作元件(109c)穿过壳体凹处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能够手动松开的卡锁装置(104),借助所述卡锁装置能够将插接元件(103a)卡锁在容纳座(102a)中,其中在插接元件(103a)上设置有引导元件(103f),所述引导元件被容纳座(102a)容纳,并且其中引导元件(103f)具有下沉部(103m),所述下沉部在开口(102b)侧向地支撑在壁(105,105h)上,
其中在插接元件的引导元件(103f)的两侧上设置有弹性臂(103g),在所述弹性臂的前端部上有向外取向的锁止钩(103h),所述锁止钩挂入凹处(102f)中,所述凹处设置在容纳座(102a)的侧壁(102e)上,
其中在两个弹性臂(103g)上设置有向外取向的操作机构(103i),所述操作机构通过在插接元件(103a)的两个侧壁(103d)上的按键开口(103k)伸出并且借助所述操作机构能够将弹性臂(103g)朝向彼此挤压,用于松开锁止钩(103h),
其中所述弹性臂(103g)在其后端部上通过关节(103b″,103g′)与插接元件(103a)连接,并且通过卡锁弹簧(103o)彼此压离。
8.一种固定设备,用于将装置连接在车辆座椅(1)的两个彼此间隔的头枕杆(2a,2b)上,该固定设备具有:第一耦合元件(3,3′),用于容纳设置在所述装置上的第二耦合元件(6,6′),以及设置在第一耦合元件(3,3′)上的固定元件,借助其能够将第一耦合元件(3,3′)固定在头枕杆(2a,2b)上,
其中固定元件包括张紧元件(5a,5b),所述张紧元件能够在壳体(7)中平行于头枕杆(2a,2b)的连接线在相反方向上运动,并且在所述装置连接到头枕杆上的情况下支撑在头枕杆(2a,2b)上,
其中设置有锁紧装置(9)使得允许张紧元件(5a,5b)朝着头枕杆运动并且禁止张紧元件(5a,5b)在远离头枕杆的方向上运动,借助所述锁紧装置能够阻挡在壳体(7)中的张紧元件(5a,5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操作元件(9c),通过操作元件将锁紧装置(9)松开,用于使张紧元件(5a,5b)在远离头枕杆的方向上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张紧元件(5a,5b)借助弹簧(5i,5k)朝着头枕杆(2a,2b)预张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壳体(7)中设置有容纳座(3′),其中在容纳座(3′)旁侧向将固定元件(4a,4b)安置在壳体(7)中,在所述固定元件上设置有引导装置(4c,4d),所述引导装置形成用于容纳张紧元件(5a、5b)的引导槽(4e,4f)。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设备,其中容纳座(102a)以及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105,106)侧向并排地设置并且高度大致相同。
13.一种用于将装置连接在车辆座椅(101)的两个彼此间隔的头枕杆(101b,101c)上的固定设备,该固定设备具有: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用于容纳设置在所述装置上的第二耦合元件(103,103a);以及设置在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上的第一固定元件(105);以及与第一固定元件(105)可运动地连接的第二固定元件(106),借助其能够将第一耦合元件(102,102a)固定在头枕杆(101b,101c)上,
其中在所述装置连接到头枕杆上的情况下第一固定元件(105)和第二固定元件(106)支撑在头枕杆(101b,101c)上并且能够与大致水平地在头枕杆(101b,101c)的中央之间走向的连接线(100)平行地相对彼此运动,
其中第一耦合元件(102)构建为容纳座(102a),并且第二耦合元件(103)构建为插接元件(103a),其中容纳座(102a)设置在两个头枕杆(101b,101c)之间,并且插接元件(103a)进入容纳座(102a)的插入方向大致垂直于连接线(100)地走向,
其中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105,106)通过线型引导装置(105h,106h)连接,并且
其中容纳座(102a)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容纳座(102a)设置有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侧壁(105c,105d)上设置的开口(102b),用于引入插接元件(103a)。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容纳座(102a)居中地设置在两个头枕杆(101b,101c)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固定元件(105)的容纳座和第二固定元件(106)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107),所述张力弹簧将两个固定元件(105,106)朝着两个头枕杆(101b,101c)的方向压。
16.根据引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设备,其中第一固定元件(105)在第二固定元件(106)中引导并且第二固定元件(106)包围第一固定元件(105),其中第二固定元件(106)在开口(102b)的区域中设置有凹进部(106c′),使得开口(102b)敞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设备,其中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105,106)的底部壁(105a,106a)、覆盖壁(105b,106b)、前侧壁(105c,106c)和后侧壁(105d,106d)的外侧大致齐平,并且其中第一固定元件(105)和第二固定元件(106)共同形成大致直角平行六面体形状的长形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设备,其中第一固定元件(105)和第二固定元件(106)能够通过丝杠(108)朝向彼此或者离开彼此地运动,所述丝杠的纵轴线平行于连接线(100)走向,并且其中丝杠(108)或者心轴螺母(108a)能够通过调节轮(108b)来旋转,所述调节轮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或者第二固定元件(105,106)中的壳体开口(108c)到达。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能够手动松开的卡锁装置(104),借助所述卡锁装置能够将插接元件(103a)卡锁在容纳座(102a)中,其中在插接元件(103a)上设置有引导元件(103f),所述引导元件被容纳座(102a)容纳,并且其中引导元件(103f)具有下沉部(103m),所述下沉部在开口(102b)侧向地支撑在壁(105,105h)上,
其中在插接元件的引导元件(103f)的两侧上设置有弹性臂(103g),在所述弹性臂的前端部上有向外取向的锁止钩(103h),所述锁止钩挂入凹处(102f)中,所述凹处设置在容纳座(102a)的侧壁(102e)上,
其中在两个弹性臂(103g)上设置有向外取向的操作机构(103i),所述操作机构通过在插接元件(103a)的两个侧壁(103d)上的按键开口(103k)伸出并且借助所述操作机构能够将弹性臂(103g)朝向彼此挤压,用于松开锁止钩(103h),
其中所述弹性臂(103g)在其后端部上通过关节(103b″,103g′)与插接元件(103a)连接,并且通过卡锁弹簧(103o)彼此压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设备,其中容纳座(102a)以及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105,106)侧向并排地设置并且高度大致相同。
CN201080024322.XA 2009-06-01 2010-06-01 固定设备 Active CN102448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831/09 2009-06-01
CH00831/09A CH701202A2 (de) 2009-06-01 2009-06-01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DE102009037354.3 2009-08-14
DE102009037354A DE102009037354A1 (de) 2008-09-04 2009-08-14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egenständen
DE102009052115 2009-11-05
DE102009052115.1 2009-11-05
DE102010011532.0 2010-03-15
DE102010011532 2010-03-15
PCT/EP2010/003309 WO2010139452A1 (de) 2009-06-01 2010-06-01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8775A CN102448775A (zh) 2012-05-09
CN102448775B true CN102448775B (zh) 2014-08-06

Family

ID=43123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4322.XA Active CN102448775B (zh) 2009-06-01 2010-06-01 固定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851345B2 (zh)
EP (1) EP2437960B1 (zh)
CN (1) CN102448775B (zh)
DE (4) DE102010022391B4 (zh)
WO (1) WO20101394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8035A1 (de) * 2009-11-05 2011-05-12 Kinetix Ag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egenständen
US10441120B1 (en) * 2010-04-30 2019-10-15 Unger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Llc Universal connecting members
CZ2011230A3 (cs) * 2011-04-20 2012-10-31 ŠKODA AUTO a.s. Závesný hák
US9010597B2 (en) * 2011-07-15 2015-04-21 Bby Solutions, Inc. Headrest mount for tablet computer and method
WO2014079782A1 (de) 2012-11-23 2014-05-30 Kinetix Ag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zum anschliessen einer vorrichtung an zwei beabstandeten kopfstützenstangen eines fahrzeugsitzes
DE102014206125B4 (de) 2013-04-08 2022-11-24 Kinetix Ag Befestigungsmittel zur lösbaren Befestigung einer Vorrichtung an der Rückenlehne eines Fahrzeugsitzes
DE102014212905A1 (de) 2013-07-16 2015-02-19 Kinetix Ag Befestigungsmittel zur lösbaren Befestigung einer Vorrichtung an die Rückenlehne eines Fahrzeugsitzes
CN104369696B (zh) * 2013-08-13 2015-12-02 深圳市魅动音响有限公司 车载支架及车载支架音响
CZ2013953A3 (cs) 2013-11-29 2015-06-10 Ĺ KODA AUTO a.s. Adaptér
WO2015110468A1 (de) 2014-01-21 2015-07-30 Kinetix Ag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zum lösbaren anbringen einer vorrichtung an zwei beabstandeten kopfstützenstangen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TWI628095B (zh) * 2014-11-19 2018-07-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及應用該固定裝置的汽車座椅
CN107873004A (zh) * 2015-05-01 2018-04-03 科尼蒂克西股份公司 用于把物件悬挂在车辆座椅上的装置
US10431401B2 (en) * 2015-05-11 2019-10-01 Brady Worldwide, Inc. Lock out/tag out device having a tie-receiving passageway
DE102016102611A1 (de) 2016-02-15 2017-08-17 Kinetix Ag Halter für flache, in etwa rechteckige Geräte wie Tablet-Computer oder Smartphones
DE102016120748A1 (de) 2016-10-31 2018-05-03 Kinetix Ag Halter für flache, in etwa rechteckige Geräte wie Tablet-Computer oder Smartphones
ES2769132T3 (es) 2016-02-15 2020-06-24 Kinetix Ag Soporte para aparatos planos, aproximadamente rectangulares tales como ordenadores de tableta o teléfonos inteligentes
US20170313260A1 (en) * 2016-04-27 2017-11-02 Kenu, Inc. Apparatuses for mount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n vehicles
USD818461S1 (en) 2016-05-04 2018-05-22 Kenu, Inc. Headrest attachment element
DE102016210242A1 (de) * 2016-06-09 2017-12-1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festigung einer Lehnenabdeckung an einem Fahrzeugsitz
CN106080410B (zh) * 2016-07-21 2018-02-09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集成支架
CN206691027U (zh) * 2017-03-30 2017-12-01 本质(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伸缩管式车载后背支架
DE102017107842A1 (de) 2017-04-11 2018-10-11 Kinetix Ag Halter für flache, in etwa rechteckige Geräte wie Tablet-Computer oder Smartphones
DE102017216335A1 (de) 2017-09-14 2019-03-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und Zubehörteil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KR200489151Y1 (ko) * 2017-10-19 2019-05-08 하슬기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옷걸이
DE102017220174A1 (de) * 2017-11-13 2019-05-16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Verstellbare Kleiderbügelbaugruppe
US10493923B1 (en) 2018-07-27 2019-12-03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hook assembly
DE102019103872A1 (de) * 2018-09-28 2020-04-02 Kinetix Ag Kraftfahrzeugsitzsystem und Grundträger
US10617180B1 (en) * 2018-10-25 2020-04-14 Ying-Chuan Yen Metal body buckle
DE102019101553A1 (de) 2019-01-23 2020-07-23 Kinetix Ag Kraftfahrzeugsitzanordnung
KR102234854B1 (ko) * 2020-04-24 2021-03-31 유정애 헤드레스트바 부착형 방향장치
USD991025S1 (en) * 2022-08-03 2023-07-04 Kinetix Ag Mounting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0762A (ja) * 2000-03-15 2001-09-26 Yili Electronic Ind Co Ltd 背もたれ取付け式ハンズフリー装置
US6356645B1 (en) * 1997-11-22 2002-03-12 Pvt Prazisions-Verbindungstechnik Und Steuerungsbau Gmbh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for a headrest loudspeaker
DE102007022454A1 (de) * 2007-05-10 2008-11-13 Kinetix Ag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egenständ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3570A (en) * 1951-08-07 Space apportioning divider for beds
US4587695A (en) * 1984-01-16 1986-05-13 Irvin Industries Inc. Snap-in latch mounting brackets
DK0844138T3 (da) * 1996-11-25 2000-07-17 Rudolf Meier Holdeanordning, især tøjholder
US6264339B1 (en) * 1999-01-06 2001-07-24 Von Glasow Christian Make-up mirror for vehicle
US6553637B1 (en) * 2001-10-22 2003-04-29 Ang-Yu Chen Movable buckle structure
TW549269U (en) * 2001-12-28 2003-08-21 Sheng-Tau Jou Fixed type vehicular interior accessories with several setting positions
US7020939B2 (en) * 2004-04-23 2006-04-04 Joseph Anscher Separable buckle
US7364230B2 (en) 2004-10-08 2008-04-29 Edward Zheng Portable mounting device for mobile entertainment unit
DE102005058113B4 (de) * 2004-12-06 2009-10-08 Beqasirius Ag DVD-Unterhal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5050404A1 (de) * 2005-10-19 2007-05-03 Kinetix Ag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egenständen
KR20070088980A (ko) 2006-02-27 2007-08-30 주식회사 태성정밀 헤드레스트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걸이대
GB2448958B (en) * 2006-05-10 2009-06-17 Audiovox Incaar Systems Gmbh Entertainment apparatus
CN100581875C (zh) 2007-03-08 2010-01-20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架结构
WO2008131944A2 (de) 2007-04-26 2008-11-06 Kinetix Ag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egenständen
CN101414200A (zh) * 2007-10-19 2009-04-2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带角度调整功能的装置及其角度调整器
DE112009000422B4 (de) 2008-03-13 2020-09-10 Kinetix Ag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egenständen
DE202008010584U1 (de) 2008-08-08 2008-12-11 COMART Corporation, Sindian City Befestigung für eine Kopfstützenhalterung
US20120125959A1 (en) * 2009-11-03 2012-05-24 Kucera Curtis C Monitor-mounting system for a land vehicle headrest
US8561863B2 (en) * 2011-06-09 2013-10-22 Superior Communications, Inc. Universal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attachable to headrest ba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645B1 (en) * 1997-11-22 2002-03-12 Pvt Prazisions-Verbindungstechnik Und Steuerungsbau Gmbh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for a headrest loudspeaker
JP2001260762A (ja) * 2000-03-15 2001-09-26 Yili Electronic Ind Co Ltd 背もたれ取付け式ハンズフリー装置
JP3387884B2 (ja) * 2000-03-15 2003-03-17 怡利電子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背もたれ取付け式ハンズフリー装置
DE102007022454A1 (de) * 2007-05-10 2008-11-13 Kinetix Ag Vorrichtung zum Aufhängen von Gegenstände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60762A 2001.09.26
JP特许第3387884B2 2003.03.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7960B1 (de) 2013-10-16
US8851345B2 (en) 2014-10-07
WO2010139452A1 (de) 2010-12-09
US9365164B2 (en) 2016-06-14
DE102010022391A1 (de) 2010-12-23
DE102010022391B4 (de) 2021-10-14
EP2437960A1 (de) 2012-04-11
DE102010022392A1 (de) 2010-12-23
US20140367430A1 (en) 2014-12-18
CN102448775A (zh) 2012-05-09
DE102010022394A1 (de) 2010-12-23
US20120091177A1 (en) 2012-04-19
DE202010018352U1 (de) 2015-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8775B (zh) 固定设备
EP2185243B1 (en) Automatic locking scba mounting bracket assembly
CN102712278B (zh) 用于安装在车辆座椅部件的背侧上的折叠桌
US8690217B2 (en) Utility vehicle
US4252206A (en) Adjustable battery restraint
US8550500B2 (en) Utility vehicle
KR101875201B1 (ko) 차량 헤드레스트용 다기능 고정장치
US20020011505A1 (en) Cargo retention system
US20110089728A1 (en) Child car seat
US20120205512A1 (en) Slid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US20120274106A1 (en) Device for Suspending Objects
EP2719604B1 (en) Security arrangement in a multi-function passenger carrier
CN101607537A (zh) 尤其用于汽车上安放容器的盛放器
EP0694436A1 (en) Device for quick coupling of a child seat to a motor-vehicle seat
CN115703389A (zh) 机动车辆座椅组件
US9039096B2 (en) Vehicle seat
KR101135737B1 (ko) 자동차 시트용 물품유지구
JP2013523531A (ja) 可変バックレストを備える自動車
CN201072318Y (zh) 组合握持器的支撑组件
CN106347183B (zh) 一种集成衣架功能的头枕
CN103260963A (zh) 带扣及具备该带扣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KR20220163813A (ko) 차량 헤드레스트용 걸이대
CN220500648U (zh) 一种带有三点式安全带结构的汽车座椅
CN106660512A (zh) 包括用于安全带的织带引导件的机动车辆座椅
KR200177756Y1 (ko) 자동차용 어린이보호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wiss Kurdish

Patentee after: Kinetix AG

Address before: Swiss Glarus

Patentee before: Kinetix AG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