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1321A - 多功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1321A
CN102431321A CN2011102617040A CN201110261704A CN102431321A CN 102431321 A CN102431321 A CN 102431321A CN 2011102617040 A CN2011102617040 A CN 2011102617040A CN 201110261704 A CN201110261704 A CN 201110261704A CN 102431321 A CN102431321 A CN 102431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part
function device
lettering
unit
operat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17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1321B (zh
Inventor
大西良一
崛川英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31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1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1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13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4Bodily-changeable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装置,其具有在所述多功能装置进行动作时位于所述多功能装置的筐体内的第1功能部件和第2功能部件,所述第1功能部件被构成为,能够通过移动单元而进行移动,从而在所述第1功能部件的维护时,位于所述筐体外的规定的维护位置上,所述第2功能部件被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多功能装置的筐体可拆装,并且当所述第2功能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多功能装置上时,于所述筐体内所占有的占有空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存在有所述第1功能部件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从所述动作位置向所述维护位置移动的移动路径。

Description

多功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多个承担不同功能的功能部件的多功能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记录装置,其具有记录部,所述记录部通过对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例如纸张)喷射作为记录液的液体(例如油墨)并使其附着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上,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预定的图像(包括文字和图形等),由此而进行记录。在这种记录装置中,通过例如被卷为卷筒状的长条的记录介质被馈送向记录部,从而有时记录部会在被连续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连续记录多个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记录装置成为了具备如下的多种功能的一种多功能装置,例如,将记录有多个图像的记录介质以与各个图像的记录区域对应的长度进行切断的功能、在与被切断的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相反一侧的背面上打印例如整理序号等的识别文字的功能等。
作为这种多功能装置中的一种的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具备了切断器单元和背面印字单元这样的功能部件的打印机。此外,在此种打印机中,作为其他的功能部件,设置有切屑容器,所述切屑容器接受并储存通过切断器单元而被切断的记录介质(纸张)的切屑。
当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种类的打印机中所使用的、如背面印字单元这样的功能部件,实施了预定字数的印字时,通常需要进行更换例如色带等的消耗品,或者进行背面印字单元的清洁等的维护。
但是,背面印字单元在打印机的筐体内,于其上侧附近存在有记录介质,且于其下侧配置有切屑容器。因此,由于在使背面印字单元位于打印机的筐体内的状态下进行维护是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将背面印字单元取出至筐体外。为此,虽然只需将成为用于把背面印字单元取出至能够进行维护的筐体外的位置的移动路径的空间区域设置在筐体内即可,但是,这样一来,将出现打印机大型化的课题。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9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施的发明。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装置,其通过在筐体内抑制用于功能部件从动作位置向维护位置移动的、所需空间区域的增加,从而抑制了大型化。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具有承担不同功能的第1功能部件和第2功能部件,所述第1功能部件被构成为,能够通过移动单元而进行移动,从而在所述多功能装置进行动作时,位于所述多功能装置的筐体内的规定的动作位置上,并且在所述第1功能部件的维护时,位于所述筐体外的规定的维护位置上,所述第2功能部件被构成为,在所述多功能装置进行动作时,位于所述多功能装置的筐体内,且对于所述多功能装置的筐体可进行拆装,在当所述第2功能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多功能装置上时,于所述筐体内所占有的占有空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存在有所述第1功能部件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从所述动作位置向所述维护位置移动的移动路径。
根据该结构,利用第2功能部件的占有空间区域来进行第1功能部件的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拉出被安装的第2功能部件而使第1功能部件从动作位置移动至维护位置。其结果为,因为能够在筐体内抑制用于第1功能部件从动作位置向维护位置移动的、所需空间区域的增加,所以能够抑制多功能装置的大型化。
在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中,所述第1功能部件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从所述动作位置向垂直方向上的重力方向侧移动,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位于所述维护位置。
根据该结构,移动单元在使第1功能部件从动作位置移动时,使其向重力方向侧移动。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利用第1功能部件的自由降落而使第1功能部件容易地移动。此外,在使第1功能部件位于维护位置时,使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通过例如向水平方向的拉出而容易地使第1功能部件向维护位置移动。
在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中,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移动至所述维护位置时的所述第1功能部件的移动方向为,与被安装的所述第2功能部件从所述筐体中被拉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
根据该结构,当例如多功能装置的维护作业人员为了对第1功能部件进行维护而拉出第2功能部件并使第1功能部件从动作位置移动至维护位置时,第2功能部件的拉出方向和第1功能部件的移动方向为相同的方向。其结果为,提高了作业人员在第1功能部件的移动时,能够在不弄错方向的条件下使第1功能部件移动的几率。
在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中,所述移动单元被构成为,包含:连杆机构,其通过四个连杆部件而使设置有移动台的一个基座移动;滑动机构,其使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移动台,向与所述第2功能部件从所述筐体中被拉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滑动,所述第1功能部件被装载于所述移动台上。
根据该结构,当使第1功能部件从动作位置向维护位置移动时,移动单元例如通过连杆结构而使第1功能部件向重力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其向水平方向移动。之后,进一步通过滑动机构而使第1功能部件向筐体外移动。因此,当需要滑动量时,能够通过以此方式具有连杆机构和滑动机构,从而使第1功能部件向筐体外移动。
在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中,所述第1功能部件在从所述维护位置向所述动作位置移动时,在位于所述动作位置之前的状态下,以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未被固定的浮动状态而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进行移动,并且所述第1功能部件在位于所述动作位置时,通过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位置被定位部件所定位,从而被定位在所述动作位置。
根据该结构,例如,当使第1功能部件向反重力方向移动并位于动作位置时,能够通过从反重力方向侧向重力方向侧突出的定位部件而将第1功能部件定位在动作位置。此时,能够通过将定位前的状态设定为浮动状态,而吸收在定位前的状态下所产生的第1功能部件的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位置误差,从而正确地定位在动作位置。
在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中,所述多功能装置具有:将在一个面上具有多个记录区域的记录介质按照每个所述记录区域而切断的功能;在与所述一个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对被切断的所述记录介质实施印字的功能,所述第1功能部件为,在与所述一个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实施印字的印字单元,所述第2功能部件为,对由于所述切断而在所述记录区域间产生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切断片进行储存的容器。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2功能部件为存储记录介质的切断片的容器,因此为了切实地接受并储存切断片而需要在筐体中占有相当的空间区域。此外,由于印字单元在切断后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字,因此被配置在对切断片进行储存的容器的附近。因此,能够将储存该切断片的容器所占有的占有空间区域用于在印字单元的维护时使其移动的移动路径。
在本发明的多功能装置中,具有:输送单元,其用于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液体喷射头,其对被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记录区域向重力方向喷射记录液,从而在所述记录区域中实施记录,并且所述多功能装置作为对所述记录介质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而发挥功能。
根据该结构,在记录装置中获得了与上述多功能装置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的印字单元的拉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在印字单元位于动作位置时,包含使印字单元移动的连杆机构的状态图在内的打印机的结构说明图。
图4为在印字单元位于维护位置时,包含使印字单元移动的连杆机构的状态图在内的打印机的结构说明图。
图5为在改变例中,当使印字单元从动作位置向维护位置移动时,在不使用连杆机构的条件下使印字单元移动的移动方法的结构说明图。
图6为在改变例中,对切屑容器以外的功能部的占有空间进行利用的结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作为一种多功能装置、即记录装置的打印机;
13…作为筐体的主体壳体;
15S、80S…占有空间区域;
15…作为第2功能部件的切屑容器;
31…液体喷射头;
51…作为第1功能部件的印字单元;
56p…引导销;
58、58h…移动台;
60…连杆机构;
61、61h…基座;
62、63…连杆部件;
70…滑动机构;
80…加热器单元;
P…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
X、Z、ML、MS…移动路径;
DP…动作位置;
MP…维护位置;
Pk…切断片。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在作为多功能装置的一种的记录装置中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述记录装置从液体喷射头对纸张P喷射作为记录液的油墨,从而记录图像,其中,所述纸张P作为从被卷为卷筒状的卷筒纸PR被馈送的长条的记录介质。
图1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11的功能框图。另外,为了易于进行以下的说明,如图1所示,将重力方向设为下方,将反重力方向设为上方。此外,将与上述方向交叉的方向、且被馈送的纸张P在图像的记录时被输送的输送方向设为前方,将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当从前方观察时,进一步将与重力方向以及输送方向的双方交叉的方向分别称为右方(纸面近前方向)、左方(纸面纵深方向)。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具有:壳体12,其收纳有卷筒纸RP;作为筐体的主体壳体13,其设置有对从卷筒纸PR被馈送的纸张P实施处理的记录部30、切断部40、背面印字部50等的功能组块。而且,在主体壳体13的前侧设置有排纸托架17,其上排出有被实施了记录且被切断的纸张Ps。此外,接受并储存通过纸张P的切断而产生的切断片Pk的容器(以下,称为“切屑容器”)15,在主体壳体13的右侧面上,被配置在以从表面稍许下陷的方式而形成面部的凹部14内。切屑容器15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主体壳体13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右方拉出,其右方的端面在凹部14处露出,并且在其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拉拽切屑容器15的把手16。
关于设置在打印机11上的功能组块,将按照纸张P的输送顺序进行说明,所述纸张P通过打印机11中具有的、作为输送单元而发挥功能的多个辊对而被输送。首先,从卷筒纸PR上被退绕下的纸张P通过馈送辊对21而被馈送至记录部30。记录部30具有:喷射油墨的液体喷射头31;支承纸张P的支承台32;输送纸张P的输送辊对22、23。
在记录部30中,对从卷筒纸RP被馈送的纸张P进行输送,并在纸张P的上表面(表面)上记录图像。首先,通过输送辊对22将纸张P送出至液体喷射头31和支承台32之间。被送出的纸张P的上表面(表面)相对于液体喷射头31保持预定的距离而被输送,此时,从液体喷射头31向纸张P的上表面喷射油墨从而记录图像。之后,纸张P通过输送辊对23而被输送至作为下一个功能组块的切断部40。另外,液体喷射头31可以由所谓串行式的头、和所谓行式头式的头构成,其中,所谓串行式的头被搭载于在所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滑架上,所谓行式头式的头中,在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被固定配置的头主体上,以横跨大致纸张宽度的方式而形成有喷嘴。
切断部40具有由旋转刀等而构成的切断器41,以作为功能部件,并按照每个与被记录的图像对应的记录区域而对纸张P进行切断。此时,在切断部40中,对于各个记录区域,以除去存在于输送方向上的端部的、不需要的记录区域的方式进行切断。因此,如图所示,纸张P由于切断而产生了切断片Pk,并且所产生的切断片Pk向重力方向落下。因此,为了接受并储存该落下的切断片Pk,作为功能部件(在此为第2功能部件)的切屑容器15被配置在切断部40的下侧。
切断后的纸张Ps接下来被输送至在背面印刷文字的背面印字部50。背面印字部50具有:作为功能部件(在此为第1功能部件)的印字单元51;支承台52,其在印字时从上侧对纸张Ps进行支承;输送辊对24、25,其对纸张Ps进行输送。在背面印字部50中,首先通过输送辊对24将所输送的纸张Ps送出至印字单元51和支承台52之间。而且,被送出的纸张Ps通过由印字单元51在其下表面(背面)上记录点,从而对预定的文字进行印字,并通过输送辊对25向输送方向输送。
之后,纸张Ps被输送至例如作为功能组块的干燥部(未图示),并经过由作为功能部件的加热器单元(未图示)等而实施的干燥等的处理,最后通过输送辊对26而被排出至排纸托架17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印字单元51使用了将墨带压贴在纸张Ps的下表面(背面)从而形成油墨点的所谓点击打式的打印机单元。因此如众所周知的那样,需要进行成为消耗品的油墨色带的交换作业。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可在不进行主体壳体13的分解作业的条件下将印字单元51取出至主体壳体13外,以便能够进行包含油墨色带的交换作业在内的、印字单元51的维护作业。另外,除了点击打式的打印机以外,还可以采用热转印型的打印机。
即,如图2所示,首先握住在主体壳体13的凹部14处露出的把手16并将切屑容器15从主体壳体13中拉出。另外,在此,拉出方向为右方。通过切屑容器15的拉出,从而在主体壳体13内,切屑容器15所占有的占有空间区域15S被形成为,不存在任何部件的空洞的空间。通过将该占有空间区域15S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移动路径来使用,从而能够使印字单元51从在纸张Ps上进行印字的动作位置起,以图2所示的方式而移动至能够进行维护作业的维护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字单元51具有两个印字头54,且对于各个头实施墨带的交换。此外,印字单元51被装载于移动台58上,并且能够通过握住并拉出设置在移动台58的拉出方向(右侧)上的拉出用把手58a,从而将印字单元51拉出至主体壳体13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固定解除把手59,其用于解除印字单元51被固定在对纸张Ps进行印字的动作位置的状态。关于该固定解除把手59,在后文中进行补充说明。
接下来,印字单元51被构成为,通过打印机11中具有的移动单元,而从动作位置向维护位置移动。对于通过该移动单元而进行的印字单元51的移动,首先,使用图3对在打印机11的动作状态下,印字单元51位于动作位置DP时的状态进行说明。之后,使用图4对印字单元51移动并位于维护位置MP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印字单元51成为如下状态,即,在动作状态下印字头54被接近配置在纸张Ps的背面侧,并能够对被支承台52支承的纸张Ps转印墨带的油墨从而形成点。印字单元51具有:单元基座53,其搭载了两个印字头54;头间框体55,其被设置在两个印字头54之间。在该头间框体55上,于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引导孔55h。单元基座53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螺旋弹簧57而相对于移动台58在上下、左右、前后的任意方向上均能够进行移动的浮动状态,被装载于移动台58上。
在打印机11的主体壳体13侧,于两个印字头54之间设置有被固定在主体壳体13上的固定框56。在该固定框56上,于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形状的引导销56p,所述下方为,与印字单元51向动作位置DP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而且,当印字单元51从下方向上方移动并位于动作位置DP时,引导销56p与形成在头间框体55上的引导孔55h分别卡合。该销的形状和孔的形状分别被设定为,通过该卡合而使印字单元51在上下、左右、前后的全部方向上均被定位。因此,引导销56p和引导孔55h作为定位部件而发挥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字单元51在以此方式被定位的状态、即位于动作位置DP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锁止机构(例如使基座61或移动台58至少不会向下方向移动的锁止机构等)而被固定。
并且,移动座58以能够相对于基座61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而设置。在移动台58的右侧端部上设置有拉出用把手58a。在其左侧,如前文所述,固定解除把手59以与拉出用把手58a之间隔开间隙的方式而被邻接配置。固定解除把手59被形成为,能够在例如维护作业人员从下侧用手(单手)握住拉出用把手58a时,同时将其握住,并且能够通过握住时的力而使其向拉出用把手58a侧滑动。通过该滑动,从而锁止机构的锁止被解除,使得印字单元51被固定在动作位置DP的状态被解除。
基座6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且在前后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坦的侧面。在这些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板状的连杆部件62、63。连杆部件62以其一端通过旋转轴62a而相对于基座61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轴支承,连杆部件63以其一端通过旋转轴63a而相对于基座61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轴支承。此外,连杆部件62以其另一端通过旋转轴62b而相对于被固定在主体壳体13一侧的固定板64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轴支承,连杆部件63以其另一端通过旋转轴63b而相对于固定板64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轴支承。而且,连杆部件62、63以大致平行的方式而设置。通过以此方式被设置在基座61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上的两个连杆部件62和两个连杆部件63这共计四个连杆部件,从而构成了连杆机构60。基座61被构成为,能够通过该连杆机构60而在不发生倾斜的条件下于保持水平状态的同时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62b上于连杆部件62和固定板64之间安装有阻尼器(旋转阻尼器)65。阻尼器65通过相对于以旋转轴62b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连杆部件62的旋转而产生缓冲力(也称为阻尼力),从而使连杆部件62的旋转速度减小。通过这种方式,印字单元51在通过连杆机构60而从动作位置DP向维护位置MP(参照图4)移动时,将缓慢地进行移动。另外,设置有阻尼器65的旋转轴并不必须限定于旋转轴62b,也可以被安装在旋转轴63b等其他的旋转轴上。此外,阻尼器65当然也可以安装在多个旋转轴上。
并且,当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向维护位置MP移动时,如前文所述,由作业人员首先进行切屑容器15的拉出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在基座61的最下面和切屑容器15的最上面15t之间具有间隙GAP的方式而配置有切屑容器15。因此,作业人员能够握住把手16将切屑容器15从主体壳体13中拉拽出来。
但是,由于基座61(移动台58)在主体壳体13中位于切屑容器15的上侧,因此为了确定拉出用把手58a的位置而需要从主体壳体13的下侧观察。一般情况下,对于作业人员来说,从下侧观察的姿势与从上面俯视的姿势相比,并不是舒适的姿势。此外,即使在从下侧观察时,也存在当例如拉出用把手58a的位置处于通过主体壳体13而被隐藏的位置时,无法目视确认拉出用把手58a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设置于主体壳体13上的凹部14中的、主体壳体13的下侧部分13b上,配置有具有预定的反射面积的反射镜MR,以使在拉出切屑容器15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拉出用把手58a(固定解除把手59)。即,通过由反射镜MR使其反转,因此能够像图示那样,从上侧认准拉出用把手58a的位置。
当然,考虑到实际的作业性,反射镜MR的配置位置以及反射面的形状及大小优选被设定为,易于进行目视确认。而且,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反射镜MR在例如切屑容器15被拉出之后,能够在左右、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移动,或者能够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此外,也可以将反射面设为凹面或凸面而不是平坦面。而且,反射镜的材料除了一般地被使用的玻璃等之外,只需使用难以破损的金属或树脂即可。
接下来,当固定解除把手59滑动从而锁止被解除时,印字单元51将如图4所示移动至维护位置MP。即,基座61通过连杆机构60,首先以下方为主要的移动方向从动作位置DP开始移动,并且在主要的移动方向逐渐向水平方向的右方变化的移动路径ML上,在保持水平状态的同时而在占有空间区域15s内移动。因此,被设置在该基座61上的移动台58以及经由螺旋弹簧57而被装载于该移动台58上的印字单元51,以它们的移动路径至少存在于占有空间区域15S内的一部分上的方式而与基座61的移动一起进行移动。如此,连杆机构60作为印字单元51的移动单元而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61(印字单元51)以包含向作为重力方向的下侧方向的移动、即下落移动的方式而进行移动。因此,在该向下侧方向的移动时,将通过被安装在旋转轴62b上的阻尼器(旋转阻尼器)65的阻尼力而缓慢地进行移动,从而基座61(印字单元51)不会急剧地下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器65具有单方向(单向)离合器机构,从而使在基座61向上侧方向移动时、即在使印字单元51返回到动作位置时不会产生扭矩。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在不使用较大的力的条件下使印字单元51移动至动作位置DP。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构成有连杆机构60,以使基座61通过连杆机构60而移动到,印字单元51位于占有空间区域155内的范围、且尽可能地向右侧移动了的位置。即,如图所示,印字单元51被构成为,移动到稍微超过了通过连杆机构60而进行的移动的最下点的位置。
此外,由于印字单元51在该状态下依然位于主体壳体13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移动台58能够进一步向右侧移动。例如,虽然未图示,但是通过被设置在基座61上的导轨和被设置在移动台58上的滑动轨,从而在基座61和移动台58之间构成了滑动机构70。因此,利用这种滑动机构70,作业人员通过将拉出用把手58a拉向右方,从而后续于沿着移动路径ML的移动而进一步使印字单元51沿着水平方向的移动路径MS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连杆机构60之外,滑动机构70也作为移动单元而发挥功能。其结果为,如图所示,能够将印字单元51向主体壳体13外拉出从而使其位于维护位置MP。
另外,当使印字单元51从维护位置MP返回至动作位置DP时,对于作为移动单元而发挥功能的滑动机构70和连杆机构60,只需进行和上述说明相反的动作即可。即,首先通过将拉出用把手58a推向左方,从而移动台58将通过滑动机构70而返回到基座61上。通过进一步继续将拉出用把手58a推向左方,从而基座61将在通过连杆机构60而将主要的移动方向从左方改变为上方的同时进行移动。之后,如前文所述,被定位在动作位置DP并被锁止。
根据上述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利用切屑容器15的占有空间区域15S来进行印字单元51的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拉出被安装的切屑容器15而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移动至维护位置。其结果为,因为能够在主体壳体13内抑制用于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向维护位置MP移动所需的空间区域的增加,所以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大型化。
(2)在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向维护位置MP移动时,连杆机构60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首先向重力方向侧移动。因此,由于能够通过利用例如印字单元51的自由降落而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移动,所以连杆机构60的结构变得简单。此外,在使印字单元51位于维护位置MP时,使其向作为水平方向的右方移动。因此,能够通过向水平方向的拉出而容易地使印字单元51向维护位置MP移动。
(3)当例如打印机11的维护作业人员为了对印字单元51进行维护而拉出切屑容器15并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移动至维护位置MP时,切屑容器15的拉出方向与印字单元51向主体壳体13外的拉出方向为相同方向。其结果为,提高了作业人员在印字单元51的移动时,能够在不弄错方向的条件下使印字单元51移动的几率。
(4)当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向维护位置MP移动时,通过连杆机构60而使印字单元51向重力方向移动,并且同时使其向水平方向(右方)移动。之后,进一步通过滑动机构70而使印字单元51向主体壳体13外移动。因此,在将印字单元51向主体壳体13外拉出时,需要朝向右方的较大的滑动量的情况下,通过以此方式具有连杆机构60和滑动机构70,从而能够使印字单元51向主体壳体13外移动。
(5)通过使印字单元51从重力方向侧向反重力方向侧移动,从而能够通过从反重力方向侧向重力方向侧突出的引导销56而将印字单元51定位在动作位置。此时,由于通过将定位前的状态设定为浮动状态,从而吸收了在定位前的状态下所产生的印字单元51的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位置误差,因此能够将印字单元51正确地定位在动作位置DP。
(6)因为切屑容器15是储存纸张P的切断片Pk的容器,所以为了切实地接受并储存切断片而需要在主体壳体13中占有相当的空间区域。此外,因为印字单元51在切断后的纸张Ps上进行印字,所以印字单元51被设置在对切断片Pk进行储存的切屑容器15的附近。因此,能够将该切屑容器15所占有的占有空间区域15S应用于在印字单元51的维护时使其移动的移动路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并不是必须采用连杆机构60。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例如,使印字单元51全部通过滑动机构的滑动移动而从动作位置DP移动至维护位置MP。使用图5对该改变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打印机11在与占有空间区域15S相比更靠左方的纵深侧,在前后(纸面垂直方向)配置有两个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引导轴69。以与这些引导轴69卡合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方式而安装有基座61h。在该基座61h上以,可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而设置有移动台58h。移动台58h通过具有例如在左右方向上长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座58的形状,从而获得了较大的滑动量。
在以此方式而构成的本改变例中,在拉出切屑容器15之后,当位于动作位置DP的印字单元51被解除了锁止时,其如图所示将首先在移动路径Z上向下方向滑动(下降)。此时,通过被设置在引导轴69上的未图示的阻尼器(线性阻尼器)而产生阻尼力。下降之后,通过握住拉出用把手58a并将移动台58h向右方拉出,从而使印字单元51在移动路径X上向右方滑动。以此方式,能够在不使用连杆机构的条件下,通过两个滑动移动,而利用占有空间区域15S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向维护位置MP移动。另外,在本改变例的情况下,由于印字单元51朝向动作位置DP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因此通过引导销56p和引导孔55h之间的卡合而实现的定位将被可靠地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切屑容器15以外的功能部件的占有空间区域而使印字单元51位于主体壳体13外。例如,当具有对打印机11中所使用的油墨的废液进行储存的废油墨罐(未图示)以作为功能部件时,多数情况下废油墨罐在打印机11中以可拆装的方式被配置在主体壳体13的下侧。因此,能够通过例如使废油墨罐配置在印字单元51的下侧,从而将废油墨罐和切屑容器15同样地作为第2功能部件而使用。即,能够使用废油墨罐的占有空间区域而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移动至维护位置MP。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印字单元51向下侧、即重力方向侧移动,但也可以相反地向上侧、即反重力方向侧移动。例如,也可以利用被配置在所输送的纸张Ps的上表面侧的加热器单元80的、安装时的占有空间区域,使印字单元51移动至主体壳体13外。使用图6对该改变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在打印机11上,以在设置于主体壳体13中的占有空间区域80S内可拆装的方式而设置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加热器单元80,所述加热器单元80为了使被记录的纸张Ps上的记录液干燥而对纸张Ps吹出热风。在本改变例中,加热器单元80被配置在印字单元51的上方。因此,通过将该占有空间区域80S作为移动路径来使用,从而使印字单元51位于主体壳体13外。
例如,在本改变例中,能够在纸张Ps未被输送的状态下,使位于占有空间区域80S的纵深侧的下方的支承台52向左方或右方滑动移动。而且,能够通过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连杆机构(未图示)、或滑动机构(未图示),而使在支承台52滑动移动之后露出的印字单元51以附图中的虚线所示的方式,从输送辊对24、25之间穿过并向上方移动。以此方式,能够通过向上方的移动而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向维护位置MP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有当印字单元51通过连杆机构60而位于主体壳体13外时,用于使移动台58向右侧滑动的滑动机构70。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通过例如将基座61和移动台58一体化等而使结构变得简单。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60被构成为,使印字单元51沿着和前后方向正交的面移动,但是其也可以被构成为,沿着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倾斜的面移动。当切屑容器15相对于印字单元51而言,未被安装在正下方,而被安装在于前后方向上错开的位置时,以此方式使其向斜下侧移动,而不向正下方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占有空间区域15S中存在印字单元51的移动路径,因此能够利用占有空间区域15S。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切屑容器15以及印字单元51被构成为,在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相同的前后方向侧被拉出。根据打印机11的结构,能够通过以此方式设定移动方向,从而使印字单元51从动作位置DP移动至维护位置MP。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屑容器15的拉拽方向和印字单元51的拉出方向也可以是不同的方向。根据打印机11的结构,也包含这种拉拽方向和拉出方向不同的结构。
·当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功能部件并不必须限定于印字单元51。只要是需要维护的功能部件、且为在打印机11进行动作时被配置在主体壳体13内从而无法从壳体外部容易地进行维护的部件,则任何部件均可。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采用了喷射油墨的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也可以采用喷射或者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记录装置。也可以转用于具有使少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记录装置中。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记录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记录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需为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如粘性较高或者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这样的流状体、或者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者混合有由颜料或者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这里,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溶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此外,作为记录装置的具体示例,并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这种、在收纳体(壳体12)中具有纸张被卷为卷筒状的卷筒纸的装置。只要是在收纳体中具备例如具有挠性的基板和金属板、或者塑料薄片和布等长条状的记录介质被卷为卷筒状的物体的装置,则均可作为记录装置而被采用。而且,收纳体中具有的长条状的记录介质也可以为曲折状等而并不必须被卷为卷筒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多功能装置的一种也可以采用记录装置以外的装置。只要是具有需要维护的功能部件和相对于主体壳体可拆装的功能部件的装置,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功能装置具有承担不同功能的第1功能部件和第2功能部件,
所述第1功能部件被构成为,能够通过移动单元而进行移动,从而在所述多功能装置进行动作时位于所述多功能装置的筐体内的规定的动作位置上,并且在所述第1功能部件的维护时位于所述筐体外的规定的维护位置上,
所述第2功能部件被构成为,在所述多功能装置进行动作时位于所述多功能装置的筐体内,且相对于所述多功能装置的筐体可拆装,
当所述第2功能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多功能装置上时,于所述筐体内所占有的占有空间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存在有所述第1功能部件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从所述动作位置向所述维护位置移动的移动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功能部件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从所述动作位置向垂直方向上的重力方向侧移动,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位于所述维护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移动至所述维护位置时的所述第1功能部件的移动方向为,与被安装的所述第2功能部件从所述筐体中被拉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单元被构成为,包括:连杆机构,其通过四个连杆部件而使设置有移动台的一个基座移动;滑动机构,其使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移动台,向与所述第2功能部件从所述筐体中被拉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滑动,
所述第1功能部件被装载于所述移动台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功能部件在从所述维护位置向所述动作位置移动时,在位于所述动作位置之前的状态下,以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未被固定的浮动状态而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进行移动,
并且所述第1功能部件在位于所述动作位置时,通过其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位置被定位部件所定位,从而被定位在所述动作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功能装置具有:将在一个面上具有多个记录区域的记录介质按照每个所述记录区域而切断的功能;对被切断的所述记录介质在与所述一个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实施印字的功能,
所述第1功能部件为,在和所述一个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实施印字的印字单元,
所述第2功能部件为,对由于所述切断而在所述记录区域间产生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切断片进行储存的容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输送单元,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液体喷射头,其对被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记录区域向重力方向喷射记录液,从而在所述记录区域中实施记录,
并且所述多功能装置作为对所述记录介质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而发挥功能。
CN201110261704.0A 2010-08-31 2011-08-29 多功能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1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3395 2010-08-31
JP2010193395A JP5577962B2 (ja) 2010-08-31 2010-08-31 多機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1321A true CN102431321A (zh) 2012-05-02
CN102431321B CN10243132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69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170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1321B (zh) 2010-08-31 2011-08-29 多功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60887B2 (zh)
JP (1) JP5577962B2 (zh)
CN (1) CN1024313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344A (zh) * 2012-12-25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669807A (zh) * 2013-11-28 2015-06-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5823B2 (ja) * 2010-11-30 2014-1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4475021B (zh) * 2022-01-27 2022-09-06 广东顶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池标加工用定位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168A (ja) * 1997-05-23 1999-02-0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3182172A (ja) * 2001-12-19 2003-07-03 Nidec Copal Corp プリンタ
CN1575992A (zh) * 2003-06-30 2005-02-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
US20080165238A1 (en) * 2007-01-04 2008-07-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89337A1 (en) * 2008-01-29 2009-07-30 Noritsu Koki Co., Ltd. Paper output mechanism
JP2010100014A (ja) * 2008-10-27 2010-05-0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ターゲットの乾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1670B2 (en) * 2000-11-27 2004-12-14 F&F Limited Printer
US20060181556A1 (en) * 2005-01-21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ad/write processing device
JP4610369B2 (ja) * 2005-02-24 2011-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710442B2 (en) * 2006-03-07 2010-05-04 Ncr Corporation Two-sided thermal print configurations
JP2007175948A (ja) * 2005-12-27 2007-07-12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233888A (ja) * 2008-03-26 2009-10-15 Noritsu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68488B2 (ja) * 2008-09-05 2013-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両面記録装置及び両面記録装置における媒体搬送方法
US20100073449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Noritsu Koki Co., Ltd. Inkjet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168A (ja) * 1997-05-23 1999-02-0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3182172A (ja) * 2001-12-19 2003-07-03 Nidec Copal Corp プリンタ
CN1575992A (zh) * 2003-06-30 2005-02-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
US20080165238A1 (en) * 2007-01-04 2008-07-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89337A1 (en) * 2008-01-29 2009-07-30 Noritsu Koki Co., Ltd. Paper output mechanism
JP2010100014A (ja) * 2008-10-27 2010-05-0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ターゲットの乾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344A (zh) * 2012-12-25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3895344B (zh) * 2012-12-25 2017-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4669807A (zh) * 2013-11-28 2015-06-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04669807B (zh) * 2013-11-28 2017-09-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7962B2 (ja) 2014-08-27
US20120050431A1 (en) 2012-03-01
CN102431321B (zh) 2015-11-25
JP2012051121A (ja) 2012-03-15
US8960887B2 (en) 2015-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33612A1 (en) Ink jet printing
CN102431293A (zh) 记录装置
CN202805954U (zh) 记录装置
CN102555533B (zh) 记录装置
CN102431321A (zh) 多功能装置
JP2024026522A (ja) 印刷装置
CN103240988A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20130286125A1 (en) Medium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8752935B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US1149179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3210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該装置用記録媒体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9969174B2 (en) Liquid container tray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EP1442885B1 (en) Printing system
CN104507650B (zh) 介质加工装置及介质加工方法
CN202826725U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815099A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WO2015072115A1 (ja) 記録装置
CN104275938A (zh) 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
JP20080237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24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05049B2 (ja) 記録装置
CN101473001B (zh) 喷墨用水性墨组合物
JP5605116B2 (ja) 記録装置
US20080007588A1 (en) Recording liquid, recor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artridge
CN1883942B (zh) 喷墨记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