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5278B - 防踩踏变坡楼梯 - Google Patents

防踩踏变坡楼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5278B
CN102425278B CN 201110270064 CN201110270064A CN102425278B CN 102425278 B CN102425278 B CN 102425278B CN 201110270064 CN201110270064 CN 201110270064 CN 201110270064 A CN201110270064 A CN 201110270064A CN 102425278 B CN102425278 B CN 102425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rcase
bench
buffer platform
wall
flo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700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5278A (zh
Inventor
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beatable Radi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nzhou Qian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nzhou Qian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nzhou Qian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2700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5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5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5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5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5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ps, Ramps, And Handr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梯,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踩踏变坡楼梯。它由动力齿轮、链条、挂钩、滑槽、楼梯间侧墙、楼梯间隔墙、电机、电机固定架、护栏、墙端护栏、增滑垫、从动齿轮、侧轴、滚珠、滚轮和活动梯段构成。在底部梯段的上、下端分别有水平设置的缓冲平台,每个缓冲平台的侧边上固定有多个侧轴,每个侧轴的端部的滚轮及滚珠均处于与其所在的缓冲平台所对应的滑槽内。本发明可方便地将楼梯梯段调整为没有缓冲平台的紧凑状态和有缓冲平台的安全状态,即可满足平时非人流高峰时段人们对楼梯的使用效率的需求,又可以满足在人流高峰时段楼梯的安全性需要。

Description

防踩踏变坡楼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梯,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踩踏变坡楼梯。
背景技术
校园的教学楼楼梯上经常发生踩踏事故,如:2005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小学拥挤踩踏事故中,8名学生死亡、17名学生受伤;2005年11月初,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估衣小学发生学生上下楼梯时踩踏事件,12人受伤;2009年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发生8人死亡、26人受伤的学生踩踏事故后,湘乡市积极应对,及时救治受伤学生,做好遇难学生善后工作,并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2010年11月29日北京时间11点50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课间操期间学生下楼时,由于前面一名学生摔倒,造成踩踏事故,致使41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轻伤34人。
校园的楼梯的踩踏事故的屡次发生,已足以引起教育部和各校园管理部门的重视,但现有的预防措施仅仅是通过“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等方法来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并没有切实可靠的技术手段来消除造成踩踏事件的安全隐患。
校园的楼梯为何屡次发生踩踏事故?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现有的教学楼楼梯坡度较陡,且每一层楼梯最多由两个梯段组成,同时,每一个梯段都是由连续的梯步构成,中间没有再设置更多的缓冲平台。而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期,天性好动,喜欢奔跑跳跃,在以较快速度通过较长的、连续的梯步的过程中,由于中途没有缓冲平台的间断,其下冲速度会在重力加速度的斜向分量的作用下不断增加,在这种加速过程中,极易发生跌倒。在密集人流快速下楼的过程中,一旦有人跌倒,由于前方无任何缓冲措施,在后方的人流的推挤下,跌倒之人会继续向楼梯低处翻滚,同时也成为后面人群的绊脚石,引起更多人的跌倒,从而发生踩踏事故。
而现有的教学楼楼梯之所以没有在梯段上设置多个缓冲平台,是因为这样的设计势必会大大增加楼梯的长度,增加行人在非拥挤情况下下楼的总时间,也就降低了楼梯在非拥挤情况下的使用效率。
因此,楼梯坡度的安全平缓与楼梯在非拥挤情况下的使用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在学生人流量高峰期避免踩踏事故发生,又能够在正常时段不降低楼梯使用效率的防踩踏变坡楼梯。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防踩踏变坡楼梯由动力齿轮、链条、挂钩、滑槽、楼梯间侧墙、楼梯间隔墙、电机、电机固定架、护栏、墙端护栏、增滑垫、从动齿轮、侧轴、滚珠、滚轮和活动梯段构成。
两条楼梯间侧墙和外墙构成楼梯间,在两楼梯间侧墙的中部还有与楼梯间侧墙平行的楼梯间隔墙,每条活动梯段处于楼梯间侧墙和楼梯间隔墙之间。每条活动梯段由缓冲平台、扣条、中部梯段、底部梯段和上部梯段构成。
在底部梯段的上、下端分别有与底部梯段结合为一整体的、水平设置的缓冲平台,在中部梯段的上、下端分别有与中部梯段结合为一整体的、水平设置的缓冲平台,上部梯段的上端与建筑的楼地面结合为一个整体。与底部梯段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朝向楼梯间外墙的一端的边缘上固定有护栏,与底部梯段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的朝向楼梯间外墙和朝向楼地面的这两端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一对挂钩,在底部梯段的靠楼梯间隔墙的侧边上还设有墙端护栏。在楼梯间侧墙和楼梯间隔墙的与每个缓冲平台高度相同的位置上分别有一条凹进墙面的水平设置的滑槽,滑槽的水平底面上粘接有材质为不锈钢板的增滑垫,每个缓冲平台的侧边上固定有多个圆柱形的侧轴,每个侧轴的端部的侧壁上套有与侧轴成旋转动配合关系的滚轮,每个侧轴的端部平面上镶嵌有圆球形的、可转动的滚珠。滚轮及滚珠均处于与其所在的缓冲平台所对应的滑槽内。扣条是截面为矩形的长条体。
上部梯段最下端的梯步底面为水平平面,此水平平面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下边缘有一条与上部梯段为一整体的扣条。与中部梯段上端结合的缓冲平台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上边缘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为一体的扣条,与中部梯段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的两端的下边缘处各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为一体的扣条,与底部梯段上端结合的缓冲平台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上边缘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为一体的扣条。
在楼梯间外墙的内壁与两楼梯间侧墙的交接处分别安装有一个电机固定架,每个电机固定架和一个电机连接。每个电机的转轴与套于转轴上的动力齿轮相互固定。每个楼梯间侧墙的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每个动力齿轮的上边缘与同侧的从动齿轮的上边缘以及分别位于缓冲平台两端的、同侧的两个挂钩都处于同一条与楼梯间侧墙平行的水平直线上,且这四部分与一条链条构成一个平移系统,链条带有与动力齿轮相配合的齿孔。在每个平移系统中,链条的一端与位于缓冲平台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挂钩连接,链条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动力齿轮和从动齿轮并与缓冲平台朝向楼地面一端的挂钩连接。在每个缓冲平台朝向楼地面的一端与各自相对应的滑槽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侧壁相平齐的情况下,每个缓冲平台超出其上方的缓冲平台或超出其上方梯步的长度等于活动梯段的每个梯步的长度。在每个缓冲平台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扣条与其上方的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扣条相接触的状态下,每个缓冲平台超出其上方的缓冲平台或超出其上方梯步的长度不小于600mm。
在楼梯上的行人到达人流量高峰的时段之前,操作员接通电机的电源,动力齿轮转动并带动链条将挂钩连同底部梯段和墙端护栏向楼梯间外墙方向拉动,底部梯段通过底部梯段上端的缓冲平台所带的扣条将中部梯段向楼梯间外墙方向拉动,直至中部梯段上端的缓冲平台所带的扣条与上部梯段最下端的梯步底面的扣条相互扣合时,切断电机电源。此时,楼梯的梯段上出现两个长度不小于600mm的缓冲平台。在平时的正常状态下,需要将楼梯恢复至没有缓冲平台的紧凑状态时,只需使电机反向旋转,动力齿轮转动并带动链条将挂钩连同底部梯段向楼地面方向拉动,底部梯段通过底部梯段上端的缓冲平台所带的扣条将中部梯段向楼地面方向推动,直至中部梯段上端的缓冲平台朝向楼地面一端的端面与其对应的滑槽朝向楼地面一端的壁相互平齐时,切断电机电源。此时,楼梯恢复至紧凑状态。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在楼梯梯段中设置多个缓冲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多次中断学生在以较快速度冲下楼梯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习惯性加速,有效地限制学生下楼的速度,同时也在整体上减缓了楼梯的坡度,避免了传统楼梯因坡度较大、学生下楼速度过快而引起的踩踏事故的发生。
2.在下楼梯过程中,行人若发生跌倒,缓冲平台具有一定的组织行人继续向下滚动的作用,从而避免因事故发生点下方的行人相继跌倒而产生的“滚雪球”型连锁踩踏事故。
3.由于本发明可方便地将楼梯梯段调整为没有缓冲平台的紧凑状态和有缓冲平台的安全状态,即可满足平时非人流高峰时段人们对楼梯的使用效率的需求,又可以满足在人流高峰时段楼梯的安全性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于收拢状态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处于拉伸状态的平面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图;
图5为图1的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的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动力齿轮 2.链条 3.挂钩 4.滑槽 5.楼梯间侧墙 6.楼梯间隔墙 7.电机8.电机固定架 9.护栏 10.墙端护栏 11.增滑垫 12.从动齿轮 13.缓冲平台 14.中部梯段 15.底部梯段 16.上部梯段 17.侧轴 18.滚珠 19.滚轮 20.扣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防踩踏变坡楼梯由动力齿轮1、链条2、挂钩3、滑槽4、楼梯间侧墙5、楼梯间隔墙6、电机7、电机固定架8、护栏9、墙端护栏10、增滑垫11、从动齿轮12、侧轴17、滚珠18、滚轮19和活动梯段构成。
两条楼梯间侧墙5和外墙构成楼梯间,在两楼梯间侧墙5的中部还有与楼梯间侧墙5平行的楼梯间隔墙6,每条活动梯段处于楼梯间侧墙5和楼梯间隔墙6之间。每条活动梯段由缓冲平台13、扣条20、中部梯段14、底部梯段15和上部梯段16构成。
在底部梯段15的上、下端分别有与底部梯段15结合为一整体的、水平设置的缓冲平台13,在中部梯段14的上、下端分别有与中部梯段14结合为一整体的、水平设置的缓冲平台13,上部梯段16的上端与建筑的楼地面结合为一个整体。与底部梯段15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13朝向楼梯间外墙的一端的边缘上固定有护栏9,与底部梯段15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13的朝向楼梯间外墙和朝向楼地面的这两端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一对挂钩3,在底部梯段15的靠楼梯间隔墙6的侧边上还设有墙端护栏10。在楼梯间侧墙5和楼梯间隔墙6的与每个缓冲平台13高度相同的位置上分别有一条凹进墙面的水平设置的滑槽4,滑槽4的水平底面上粘接有材质为不锈钢板的增滑垫11,每个缓冲平台13的侧边上固定有多个圆柱形的侧轴17,每个侧轴17的端部的侧壁上套有与侧轴17成旋转动配合关系的滚轮19,每个侧轴17的端部平面上镶嵌有圆球形的、可转动的滚珠18。滚轮19及滚珠18均处于与其所在的缓冲平台13所对应的滑槽4内。扣条20是截面为矩形的长条体。
上部梯段16最下端的梯步底面为水平平面,此水平平面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下边缘有一条与上部梯段16为一整体的扣条20。与中部梯段14上端结合的缓冲平台13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上边缘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13为一体的扣条20,与中部梯段14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13的两端的下边缘处各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13为一体的扣条20,与底部梯段15上端结合的缓冲平台13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上边缘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13为一体的扣条20。
在楼梯间外墙的内壁与两楼梯间侧墙5的交接处分别安装有一个电机固定架8,每个电机固定架8和一个电机7连接。每个电机7的转轴与套于转轴上的动力齿轮1相互固定。每个楼梯间侧墙5的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12。每个动力齿轮1的上边缘与同侧的从动齿轮12的上边缘以及分别位于缓冲平台13两端的、同侧的两个挂钩3都处于同一条与楼梯间侧墙5平行的水平直线上,且这四部分与一条链条2构成一个平移系统,链条2带有与动力齿轮1相配合的齿孔。在每个平移系统中,链条2的一端与位于缓冲平台13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挂钩3连接,链条2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动力齿轮1和从动齿轮12并与缓冲平台13朝向楼地面一端的挂钩3连接。在每个缓冲平台13朝向楼地面的一端与各自相对应的滑槽4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侧壁相平齐的情况下,每个缓冲平台13超出其上方的缓冲平台13或超出其上方梯步的长度等于活动梯段的每个梯步的长度。在每个缓冲平台13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扣条20与其上方的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扣条20相接触的状态下,每个缓冲平台13超出其上方的缓冲平台13或超出其上方梯步的长度不小于600mm。
在楼梯上的行人到达人流量高峰的时段之前,操作员接通电机7的电源,动力齿轮1转动并带动链条2将挂钩3连同底部梯段15和墙端护栏10向楼梯间外墙方向拉动,底部梯段15通过底部梯段15上端的缓冲平台13所带的扣条20将中部梯段14向楼梯间外墙方向拉动,直至中部梯段14上端的缓冲平台13所带的扣条20与上部梯段16最下端的梯步底面的扣条20相互扣合时,切断电机电源。此时,楼梯的梯段上出现两个长度不小于600mm的缓冲平台13。在平时的正常状态下,需要将楼梯恢复至没有缓冲平台的紧凑状态时,只需使电机反向旋转,动力齿轮1转动并带动链条2将挂钩3连同底部梯段15向楼地面方向拉动,底部梯段15通过底部梯段15上端的缓冲平台13所带的扣条20将中部梯段14向楼地面方向推动,直至中部梯段14上端的缓冲平台13朝向楼地面一端的端面与其对应的滑槽4朝向楼地面一端的壁相互平齐时,切断电机电源。此时,楼梯恢复至紧凑状态。

Claims (1)

1.一种防踩踏变坡楼梯,由动力齿轮、链条、挂钩、滑槽、楼梯间侧墙、楼梯间隔墙、电机、电机固定架、护栏、墙端护栏、增滑垫、从动齿轮、侧轴、滚珠、滚轮和活动梯段构成,其特征是:两条楼梯间侧墙和外墙构成楼梯间,在两楼梯间侧墙的中部还有与楼梯间侧墙平行的楼梯间隔墙,每条活动梯段处于楼梯间侧墙和楼梯间隔墙之间,每条活动梯段由缓冲平台、扣条、中部梯段、底部梯段和上部梯段构成,在底部梯段的上、下端分别有与底部梯段结合为一整体的、水平设置的缓冲平台, 在中部梯段的上、下端分别有与中部梯段结合为一整体的、水平设置的缓冲平台,上部梯段的上端与建筑的楼地面结合为一个整体,与底部梯段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朝向楼梯间外墙的一端的边缘上固定有护栏,与底部梯段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的朝向楼梯间外墙和朝向楼地面的这两端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一对挂钩,在底部梯段的靠楼梯间隔墙的侧边上还设有墙端护栏,在楼梯间侧墙和楼梯间隔墙的与每个缓冲平台高度相同的位置上分别有一条凹进墙面的水平设置的滑槽,滑槽的水平底面上粘接有材质为不锈钢板的增滑垫,每个缓冲平台的侧边上固定有多个圆柱形的侧轴,每个侧轴的端部的侧壁上套有与侧轴成旋转动配合关系的滚轮,每个侧轴的端部平面上镶嵌有圆球形的、可转动的滚珠,滚轮及滚珠均处于与其所在的缓冲平台所对应的滑槽内,扣条是截面为矩形的长条体,上部梯段最下端的梯步底面为水平平面,此水平平面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下边缘有一条与上部梯段为一整体的扣条,与中部梯段上端结合的缓冲平台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上边缘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为一体的扣条,与中部梯段下端结合的缓冲平台的两端的下边缘处各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为一体的扣条,与底部梯段上端结合的缓冲平台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上边缘有一条与此缓冲平台为一体的扣条,在楼梯间外墙的内壁与两楼梯间侧墙的交接处分别安装有一个电机固定架,每个电机固定架和一个电机连接,每个电机的转轴与套于转轴上的动力齿轮相互固定,每个楼梯间侧墙的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每个动力齿轮的上边缘与同侧的从动齿轮的上边缘以及分别位于缓冲平台两端的、同侧的两个挂钩都处于同一条与楼梯间侧墙平行的水平直线上,且这四部分与一条链条构成一个平移系统,链条带有与动力齿轮相配合的齿孔,在每个平移系统中,链条的一端与位于缓冲平台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挂钩连接,链条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动力齿轮和从动齿轮并与缓冲平台朝向楼地面一端的挂钩连接,在每个缓冲平台朝向楼地面的一端与各自相对应的滑槽朝向楼地面一端的侧壁相平齐的情况下,每个缓冲平台超出其上方的缓冲平台或超出其上方梯步的长度等于活动梯段的每个梯步的长度,在每个缓冲平台的朝向楼地面一端的扣条与其上方的朝向楼梯间外墙一端的扣条相接触的状态下,每个缓冲平台超出其上方的缓冲平台或超出其上方梯步的长度不小于600mm。
CN 201110270064 2011-09-13 2011-09-13 防踩踏变坡楼梯 Active CN102425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70064 CN102425278B (zh) 2011-09-13 2011-09-13 防踩踏变坡楼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70064 CN102425278B (zh) 2011-09-13 2011-09-13 防踩踏变坡楼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5278A CN102425278A (zh) 2012-04-25
CN102425278B true CN102425278B (zh) 2013-06-19

Family

ID=4595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70064 Active CN102425278B (zh) 2011-09-13 2011-09-13 防踩踏变坡楼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52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8631B (zh) * 2014-06-14 2016-08-24 浙江沧海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斜坡式建筑楼梯
CN105019612B (zh) * 2015-07-07 2017-03-2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止中小学生楼梯拥挤踩踏装置
CN105298038B (zh) * 2015-09-29 2017-08-18 李金平 一种便于运货的阶梯
CN109057197B (zh) * 2018-09-26 2023-08-25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一种可自动调节台阶高度的无极楼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19930Y (zh) * 1995-05-29 1996-02-14 丰国勋 自动折叠看台
JP2001122573A (ja) * 1999-10-20 2001-05-08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昇降階段機構
JP2001303736A (ja) * 2000-02-15 2001-10-31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階段用踏板および該踏板を用いた階段
CN1715595A (zh) * 2004-07-02 2006-01-04 龚凯旋 一种建筑物的安全通道
CN201593278U (zh) * 2010-02-06 2010-09-29 刘裕良 新型楼梯
CN202273362U (zh) * 2011-09-13 2012-06-13 宁波市鄞州千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伸缩抽屉式楼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19930Y (zh) * 1995-05-29 1996-02-14 丰国勋 自动折叠看台
JP2001122573A (ja) * 1999-10-20 2001-05-08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昇降階段機構
JP2001303736A (ja) * 2000-02-15 2001-10-31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階段用踏板および該踏板を用いた階段
CN1715595A (zh) * 2004-07-02 2006-01-04 龚凯旋 一种建筑物的安全通道
CN201593278U (zh) * 2010-02-06 2010-09-29 刘裕良 新型楼梯
CN202273362U (zh) * 2011-09-13 2012-06-13 宁波市鄞州千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伸缩抽屉式楼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5278A (zh)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73362U (zh) 伸缩抽屉式楼梯
CN102425278B (zh) 防踩踏变坡楼梯
Yi-Fan et al. Analysis of crowded degree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at “Bottleneck” position in subway station based on stairway level of service
CN205224739U (zh) 智能高速升降横移地面无障碍停车库
CN105464018A (zh) 坠砣缓冲式限高架
CN202831685U (zh) 一种无障碍公交站台
CN201747098U (zh) 平衡链式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
CN204081596U (zh)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CN105438949B (zh) 一种皮带传送式的自动人行道
CN106276553A (zh) 自动调速扶梯及其工作方法
CN102518329B (zh) 一种巷道堆垛类自动立体车库
CN202273361U (zh) 防拥挤踩踏事故专用楼梯
CN205222360U (zh) 一种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的可调节式电梯导轨支架
CN202273360U (zh) 波形楼梯
CN201321047Y (zh)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202967835U (zh) 自动扶梯用防滑梯级
CN207497866U (zh) 一种双梯同步运行的过街节能电梯
CN204745402U (zh) 一种高楼消防逃生装置
CN204899765U (zh) 一种限速防坠落的检查梯
CN205711876U (zh) 一种固定效果更好的交通道路护栏
CN102444245B (zh) 交错中断式安全楼梯
CN105151975B (zh) 一种设有悬挂扶手的滚梯
CN207047626U (zh) 一种自行车高速路的多向选择坡道
CN102444247A (zh) 缓坡起伏式教学楼专用楼梯
CN202645890U (zh) 一种利用路面减速带获取动能输出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SU UNBEATABLE RADIATO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NGBO YINZHOU QIAN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1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5100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TO: 226236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27

Address after: Binhai Industrial Park in Qid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236 River Road Nantong City, No. 25

Patentee after: Jiangsu Unbeatable Radia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100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Yinzhou District South Street Huamao a number of institutions A building room 909

Patentee before: Ningbo Yinzhou Qian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