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6849B - 车辆用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6849B
CN102416849B CN201110251894.8A CN201110251894A CN102416849B CN 102416849 B CN102416849 B CN 102416849B CN 201110251894 A CN201110251894 A CN 201110251894A CN 102416849 B CN102416849 B CN 102416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ar
handle
pressed shee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18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6849A (zh
Inventor
生悦住麻人
中村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16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6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6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68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能够实现使密封线较大地弯曲的设计,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及成本的降低。车辆用门(20)对设置在车身(11)上的车门开口部(15)进行开闭,具有:车门主体部(21);车门窗框部(23),设置在车门主体部(21)的上方、并且配置有车门玻璃(22);车门把手(25),对被设置在车门主体部(21)上的闩锁机构(24)进行操作,车门窗框部(23)具有:沿车门开口部(15)的上部(15a)延伸、与车门主体部(21)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通过滚压成型而成形的滚压窗框(31);被接合在滚压窗框(31)及车门主体部(21)上、安装有车门把手(25)、并且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把手托架(33)。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配有车门玻璃的车门窗框部、在车门窗框部内设置车门把手、对车身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辆用门。
背景技术
车辆用门配有:车门主体部;设置在车门主体部的上方的车门窗框部;在车门主体部及车门窗框部内升降的车门玻璃。车门窗框部具有:构成上框的第一窗框部;构成后框的第二窗框部;切出有供这些第一窗框部和第二窗框部结合的角部的切口部;在第一窗框部及第二窗框部的范围内具有沿着切口部的轮廓的装饰件。第一窗框部及第二窗框部由通过滚压成型而形成的滚压窗框形成。
通过该车辆用门,能够任意地形成第一窗框部及第二窗框部的角部的弯曲程度,因此能够对车门窗框部的上端后部赋予期望的弯曲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6688号公报
这里,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门的车门窗框部通过第一窗框部构成上框,通过第二窗框部构成后框。
通过滚压成型而形成的滚压窗框不能较大地弯曲。即,在与安装在车门开口部上的挡风条抵接的密封线弯曲较大的情况下,滚压窗框有时不能追随该弯曲。因此,也考虑使车门窗框部的部位中弯曲较大的部位形成为由冲压成形而成的两张板形成的封闭截面的构造。
但是,在车门窗框部设置把手托架,在该把手托架上设置对门主体进行开闭的车门把手的情况下,会导致板数量增加、门重量增加,从而导致成本上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密封线较大弯曲的设计、并且即使在车门窗框部设有车门把手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轻量化及成本的降低的车辆用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是车辆用门,对设在车身上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车辆用门具有:车门主体部;车门窗框部,设置在车门主体部的上方、并且配置有车门玻璃;把手装置,对被设置在车门主体部上的闩锁机构进行操作,车门窗框部具有:沿车门开口部的上部延伸,与车门主体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通过滚压成型而成形的滚压窗框;被接合在滚压窗框及车门主体部上、安装有把手装置、并且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把手托架。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在车门开口部设置挡风条,使挡风条与滚压窗框的车内表面(车内侧的面)抵接,把手托架具有密封线设定部,该密封线设定部从安装有把手装置的安装面向车内侧拉制(突出),并且和与滚压窗框的车内表面连续的挡风条抵接,密封线设定部具有从车外侧观察时从安装面向车内侧凹入的凹部,在凹部形成用于握持把手装置的车门把手的搁手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把手托架在设定在密封线设定部上的密封基准线的两侧具有安装装饰件的安装面。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把手托架由:设置在车内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一冲压板;设置在车外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二冲压板构成,由第一冲压板及第二冲压板形成封闭截面。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使第二冲压板的前端与第一冲压板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身后方,在第二冲压板的前端与第一冲压板的前端之间配置有:摆动自如地支承把手装置的车门把手的支持机构;将车门把手的运动传递到闩锁机构的传递部件。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通过车辆用门对设在车身上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车辆用门具有:车门主体部;设在车门主体部的上方、并且配置有车门玻璃的车门窗框部;对设在车门主体部上的闩锁机构进行操作的把手装置。
车门窗框部具有:沿着车门开口部的上部延伸、与车门主体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通过滚压成型而成形的滚压窗框;被接合在滚压窗框及车门主体部上、安装有把手装置、并且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把手托架。
即,使滚压窗框与车门主体部经由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把手托架连结起来,因此能够实现设计成使密封线较大弯曲的车辆用门。
此外,利用安装有把手装置的把手托架来构成车门窗框部,因此,例如与在车门窗框部设置专用的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车辆用门的轻量化和成本的降低。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2中,在车门开口部上设置挡风条,使挡风条与滚压窗框的车内表面(车内侧的面)抵接。
在把手托架上具有密封线设定部,该密封线设定部从安装有把手装置的安装面向车内侧拉制(突出),并且和与滚压窗框的车内表面连续的挡风条抵接。
在密封线设定部上具有从车外侧观察时从安装面向车内侧凹入的凹部,在凹部形成用于握持把手装置的车门把手的搁手部。
即,通过用于形成密封线设定部的拉深加工,形成从把手托架的安装面向车内侧凹入的凹部。利用该凹部在把手装置上形成车门把手的搁手部,所以,能够简化把手托架的结构。例如,在密封线设定部以外的部位设置用于设置搁手部的凹部的情况下,必须分别形成凹部和密封线设定部,从而导致把手托架大型化。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3中,把手托架在密封基准线的两侧具有用于安装装饰件的安装面,因此能够通过装饰件抑制把手托架向设定在密封线设定部上的密封基准线的两侧扩展。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4中,把手托架由:设在车内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一冲压板;设在车外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二冲压板构成。由第一冲压板及第二冲压板形成封闭截面。
例如,为了在把手托架上固定装饰件,在装饰件侧需要将螺栓旋入的凸台等的固定部分。能够在设有固定部分的空间配置第二冲压板,能够避免由于封闭截面而导致车宽方向的厚度增加。
由第一冲压板及第二冲压板形成封闭截面,因此能够提高车门窗框部的强度及刚性。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5中,使第二冲压板的前端与第一冲压板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身后方,在第二冲压板的前端与第一冲压板的前端之间配置有:摆动自如地支承把手装置的车门把手的支承机构;将车门把手的运动传递到闩锁机构的传递部件,因此能够将车门把手周围的车宽方向的厚度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门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辆用门的车门把手周围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的车门窗框部的立体图。
图4是从车外侧观察到的图3所示的车辆用门的车门窗框部的把手托架的立体图。
图5是从车内侧观察到的图3所示的车辆用门的车门窗框部的把手托架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2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从车内侧观察到的图2所示的车辆用门的装饰件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车辆用门的比较研究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车身、12...车内、15...车门开口部、15a...上部、16...挡风条、20...车辆用门、21...车门主体部、22...车门玻璃、23...车门窗框部、24...闩锁机构、25...车门把手、31...滚压窗框、31a...车内表面(车内侧的面)、34...装饰件、33...把手托架、36...把手装置、41...第一冲压板、41a...前端、42...第二冲压板、42a...前端、43...封闭截面、44...密封线设定部、44a...密封基准线、45...后方的安装面、46,47...前方的安装面、48...凹部、54...传递部件、53...支承机构、61...搁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参照附图标记观察附图。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车辆10在车身11的侧部设置车门开口部15,具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该车门开口部15上的车辆用门20。在车门开口部15上设有:遮挡雨水的密封条16(参照图6)、和供车辆用门20卡定的车门闩眼(未图示)。
车辆用门20具有:车门主体部21;设置在车门主体部21的上方并且配有车门玻璃22的车门窗框部(车门框)23;对设置在车门主体部21上的闩锁机构24进行操作的车门把手25。
闩锁机构24是将车门主体部21卡定到设置于车门开口部15侧的车门闩眼(未图示)上的部件。
而且,如图6及图7所示,在车辆用门20上还设置有:滑槽27,在车门主体部21及车门窗框部23的范围内设置、能够滑动地支承车门玻璃22;第一车门框侧挡风条28,在车门主体部21及车门窗框部23的范围内设置、用于遮挡雨水;第二车门框侧挡风条29,在车门主体部21及车门窗框部23的范围内设置、用于遮挡雨水。
如图2、图3所示,车门窗框部(车门框)23具有:滚压窗框31,沿着车门开口部15(参照图1)的上部15a延伸;前部框部32,被接合在滚压窗框31及车门主体部21上、并构成车门窗框部23的前部;把手托架33,被接合在滚压窗框31及车门主体部21上、构成车门窗框部23的后部;装饰件34,被安装在把手托架33上、摆动自如地支承车门把手25;门衬里35,从车内12侧覆盖把手托架33。
此外,由车门把手25、含有支承机构53(参照图8)的装饰件34、后述的传递部件54(参照图8)以及杆75(参照图1)构成把手装置36。
滚压窗框31沿着车门开口部15的上部15a延伸、并且与车门主体部21隔开间隔地配置。滚压窗框31通过滚压成型而成形。而且,滚压窗框31在车辆用门20关闭的状态下其车内表面(车内侧的面)31a与挡风条16抵接。
如图3~图5所示,把手托架33由设置在车内12侧、通过冲压成形而得到的第一冲压板41;和设置在车外侧、通过冲压成形而得到的第二冲压板42构成,由第一冲压板41及第二冲压板42形成封闭截面43。即,把手托架33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经由装饰件34而配置车门把手25。
把手托架33的第一冲压板41具有密封线设定部44,其与滚压窗框31的车内表面31a连续、设定与挡风条16抵接的密封基准线44a。密封线设定部44从安装有装饰件34的后方的安装面45向车内12侧拉制形成。
而且,密封线设定部44的密封基准线44a是和与滚压窗框31的车内表面31a连续的挡风条16抵接的线。
第一冲压板41及第二冲压板42在密封线设定部44上形成有从车外侧观察时从后方的安装面45向车内12侧凹入的凹部48。在图6中示出凹部48在车身前后方向的设定范围S1。
把手托架33在密封线设定部44的前方具有用于安装装饰件34的前方的安装面46、47。前方的安装面46、47被设定在上下两处。即,把手托架33在密封线设定部44的密封基准线44a的两侧具有安装装饰件34的安装面45、46、47。
后方的安装面45在第一冲压板41上开设有供用于安装装饰件34的安装螺钉(未图示)贯穿的小径孔45a,在第二冲压板42上开设有供装饰件34的第一安装凸台57贯穿的大径孔45b。
前方的安装面46、47仅在第一冲压板41上开设有供用于安装装饰件34的安装螺钉(未图示)贯穿的小径孔46a、47a。
在把手托架33中,第二冲压板42的前端42a与第一冲压板41的前端41a相比位于车身后方。在第二冲压板42的前端42a与第一冲压板41的前端41a之间配置有:将门把手25(参照图2)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装饰件34上的支承机构53(参照图8);将门把手25的运动传递到闩锁机构24(参照图1)的传递部件54(参照图8)。
换言之,支承机构53及传递部件54被配置在密封线设定部44的凹部48中。门把手25及传递部件54被摆动自如地支承在装饰件34的背面34b。而且,闩锁机构24被配置在车门主体部21上。
即,如图6~图8所示,装饰件34是覆盖把手托架33的外观部件,并且还是功能部件,其形成摆动自如地支承门把手25的支承机构53,并具有将门把手25的运动传递到闩锁机构24的传递部件54。
详细而言,支承机构53由:摆动自如地支承门把手25的支轴51;在装饰件34的背面34b支承支轴51的支承部55、55;设置在支轴51上、以指向车宽外侧的方式弹压门把手25的扭簧52a、52b构成。
传递部件54由:被固定在装饰件34上的轴部71;与该轴部71旋转自如地嵌合、并且通过扭簧72以轴部71为中心沿周向被弹压的杆部73;设在该杆部73上的工作销74;设在门把手25上的、在后述的下延伸部65的抵接部65a上滑动的滑动部67构成。在图8中,杆部73在逆时针方向上被弹压。此外,工作销74通过杆75而与闩锁机构24连接。
通过使门把手25向纸面的背面方向转动,从而使传递部件5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使闩锁机构24处于开锁状态。
门把手25设有:俯视时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把手主体63;从该把手主体63的背面侧63a伸出、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支轴51上的上下的伸出部64、65。在把手主体63上形成有作为门把手25侧的搁手部分的把手侧凹部66。在下方的伸出部65上形成抵接部65a,其与传递部件54的滑动部67抵接并在滑动部67上滑动,从而将门把手25的运动传递到传递部件54。
在装饰件34上形成有:支承支轴51的支承部55、55;旋转自如地安装传递部件54的安装部56;安装在把手托架33的后方的安装面45上的第一安装凸台57;分别被安装在把手托架33的前方的安装面46、47上的第二安装凸台58及第三安装凸台59;为了操作门把手25而供手插入装饰件34的表面34a侧的搁手部61;供门把手25的上下的伸出部64、65插入的上开口62a及下开口62b。
此外,搁手部61是使装饰件34沿着把手托架33的凹部48而形成为凹状的部分。
如上述说明那样,把手装置是以门把手25、装饰件34、传递部件54以及杆75为主要结构的装置。
如图9(a)所示的比较例的车辆用门120由:车门主体部121;设置在车门主体部121的上方、并且配置有车门玻璃122的车门窗框部(车门框)123构成。在车辆用门120中,由于挡风条(未图示)的密封基准线124a与车辆用门120的外形近似,因此形成有车门窗框部123的上部的滚压窗框125能够延伸到车门主体部121的后部。
图9(b)所示的实施例的车辆用门20具有在车门窗框部(车门框)23的后部弯曲较大的外形。因此,与挡风条16(参照图6)抵接的密封基准线44a也弯曲较大。通过滚压成型而成形的滚压窗框31不能弯曲较大的形成。因此,在车门窗框部(车门框)23的后部设有由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一冲压板41及第二冲压板42构成的把手托架33。由此,能够确保与滚压窗框31同等的刚性,并且能够同时实现刚性与设计自由度。
如图1~图3所示,车辆用门20相对于设在车身11上的车门开口部15进行开闭。车辆用门20具有:车门主体部21;设在车门主体部21的上方、并且配置有车门玻璃22的车门窗框部23;对设在车门主体部21上的闩锁机构24进行操作的把手装置36(车门把手25)。
车门窗框部23具有:沿着车门开口部15的上部15a延伸、与车门主体部21离开间隔地配置、并且通过滚压成型而成形的滚压窗框31;被接合在滚压窗框31及车门主体部21上、并且安装有把手装置36(车门把手25)、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把手托架33。
即,滚压窗框31和车门主体部21经由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把手托架33而连结,因此能够实现设计成使密封线较大地弯曲的车辆用门20。
此外,由于利用安装有把手装置36(车门把手25)的把手托架33来构成车门窗框部23,因此,例如,与设置车门窗框部23专用的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车辆用门20的轻量化和成本的降低。
如图5、图6所示,在车辆用门20中,在车门开口部15上设有挡风条16,使挡风条16与滚压窗框31的车内表面(车内侧的面)31a抵接。
在把手托架33上具有密封线设定部44,其从安装有把手装置36的安装面45(详细而言,安装有支承车门把手25的装饰件34的后方的安装面)向车内12侧拉制(突出),并且和与滚压窗框31的车内表面31a连续的挡风条16抵接。
在密封线设定部44中具有从车外侧观察时从后方的安装面45向车内12侧凹入的凹部48,用于握持把手装置36的车门把手25的搁手部61形成在凹部中。详细而言,使装饰件34沿着凹部48形成为凹状,在装饰件34上形成车门把手25的搁手部61。
即,通过用于形成密封线设定部44的拉深加工,形成从把手托架33的后方的安装面45向车内12侧凹入的凹部48。利用该凹部48在把手装置36(装饰件34)上形成车门把手25的搁手部61,因此能够简化把手托架33的结构。例如,在密封线设定部44以外的部位设置用于设置搁手部61的凹部48的情况下,必须分别形成凹部48和密封线设定部44,因此导致把手托架33大型化。
如图4所示,在车辆用门20中,把手托架33在密封线设定部44的前方具有用于安装装饰件34的前方的安装面46、47,在设定在密封线设定部44上的密封基准线44a的两侧具有用于安装装饰件34(参照图2)的安装面,因此通过装饰件34能够抑制把手托架33向密封基准线44a的两侧扩展。
如图6所示,在车辆用门20中,把手托架33由:设置在车内12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一冲压板41;设置在车外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二冲压板42构成。由第一冲压板41及第二冲压板42形成封闭截面43。
例如,为了在把手托架33上固定装饰件34,在装饰件34侧需要旋入螺栓的凸台等的固定部分。能够在设置固定部分的空间配置第二冲压板42,能够避免由于封闭截面43而增大车宽方向的厚度。
由第一冲压板41及第二冲压板42形成封闭截面43,因此能够提高车门窗框部23的强度及刚性。
如图4及图8所示,在车辆用门20中,使第二冲压板42的前端42a位于第一冲压板41的前端41a的车身后方,在第二冲压板42的前端42a与第一冲压板41的前端41a之间配有:将把手装置36的车门把手25摆动自如地支承在装饰件34上的支承机构53;将车门把手25的运动传递到闩锁机构24(参照图1)的传递部件54,因此能够将车门把手25周围的车宽方向的厚度的增加抑制到最小限度。
此外,关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如图4所示,把手托架33由:设置在车内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一冲压板41;设置在车外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二冲压板42构成,但不限于此,也能够由1张板构成。
关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如图8所示,支承机构53包括支轴51、扭簧52a、52b以及支承部55、55,但不限于此,此外,还可以包含车门把手25的附属部件。
此外,关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如图6所示,传递部件54由支轴71、扭簧72以及工作销74构成,但不限于此,只要是用于将车门把手25的运动传递到闩锁机构24的部件即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适合应用于在车门窗框部(门框)内设有对车辆用门进行开闭的车门把手的车辆中。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门,对设在车身上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具有:车门主体部;车门窗框部,设置在所述车门主体部的上方、并且配置有车门玻璃;把手装置,对被设置在所述车门主体部上的闩锁机构进行操作,所述车门窗框部具有:沿车门开口部的上部延伸,与所述车门主体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通过滚压成型而成形的滚压窗框;被接合在所述滚压窗框及所述车门主体部上、安装有所述把手装置、并且通过冲压成形而成形的把手托架,
在所述车门开口部设置挡风条,使挡风条与所述滚压窗框的车内表面抵接,所述把手托架具有密封线设定部,该密封线设定部从安装有所述把手装置的安装面向车内侧拉制,并且和与所述滚压窗框的车内表面连续的所述挡风条抵接,所述密封线设定部具有从车外侧观察时从所述安装面向车内侧凹入的凹部,在所述凹部形成用于握持所述把手装置的车门把手的搁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托架在设定在所述密封线设定部上的密封基准线的两侧具有安装装饰件的所述安装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托架由:设置在车内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一冲压板;设置在车外侧、通过冲压成形而成的第二冲压板构成,由所述第一冲压板及所述第二冲压板形成封闭截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二冲压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冲压板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身后方,在所述第二冲压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冲压板的前端之间配置有:摆动自如地支承所述把手装置的车门把手的支持机构;将所述车门把手的运动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的传递部件。
CN201110251894.8A 2010-09-24 2011-08-24 车辆用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6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3885A JP5047345B2 (ja) 2010-09-24 2010-09-24 車両用ドア
JP2010-213885 2010-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6849A CN102416849A (zh) 2012-04-18
CN102416849B true CN102416849B (zh) 2014-08-13

Family

ID=4471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18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6849B (zh) 2010-09-24 2011-08-24 车辆用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33827B1 (zh)
JP (1) JP5047345B2 (zh)
CN (1) CN1024168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3595B2 (ja) * 2011-09-09 2016-03-1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及び車両用ドアの製造方法
US9227500B2 (en) * 2012-08-31 2016-01-05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door
JP6121383B2 (ja) * 2014-11-11 2017-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
JP6748538B2 (ja) * 2016-09-21 2020-09-02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6649421B2 (ja) * 2018-03-28 2020-02-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フロントドア
JP7318492B2 (ja) * 2019-11-11 2023-08-0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7463878B2 (ja) 2020-06-24 2024-04-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サイドドア構造
JP7375704B2 (ja) 2020-08-05 2023-1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FR3117989B1 (fr) * 2020-12-18 2024-04-12 Renault Sas Enjoliveur extérieur pour ouvra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05316A1 (de) * 1989-02-20 1990-08-23 Mazda Motor Kraftfahrzeugseitentuer
CN1170387A (zh) * 1994-12-14 1998-01-14 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 机动车辆车门
US5983571A (en) * 1995-07-26 1999-11-1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fram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EP1462284A2 (en) * 2003-03-25 2004-09-29 Seat, S.A. Body with quarter windows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847Y2 (zh) * 1986-10-22 1993-02-26
DE4447322A1 (de) * 1994-09-19 1996-03-21 Scharwaechter Gmbh Co Kg Kraftwagentüre mit Fensterführung
JP4290971B2 (ja) * 2002-12-13 2009-07-0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サッシュ
JP4858190B2 (ja) * 2007-01-29 2012-01-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09180031A (ja) * 2008-01-31 2009-08-1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構造
JP4612711B2 (ja) * 2008-08-04 2011-0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サッシュ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05316A1 (de) * 1989-02-20 1990-08-23 Mazda Motor Kraftfahrzeugseitentuer
CN1170387A (zh) * 1994-12-14 1998-01-14 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 机动车辆车门
US5983571A (en) * 1995-07-26 1999-11-1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fram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EP1462284A2 (en) * 2003-03-25 2004-09-29 Seat, S.A. Body with quarter windows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47345B2 (ja) 2012-10-10
EP2433827A1 (en) 2012-03-28
JP2012066722A (ja) 2012-04-05
EP2433827B1 (en) 2013-01-09
CN102416849A (zh)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6849B (zh) 车辆用门
US7455137B2 (en) Industrial truck with force-transmitting door with double hinge
JP4806792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US20110057467A1 (en) Parcel shelf structure
US8123277B2 (en) Motor vehicle
JP4423612B2 (ja) ドアガードバーの取付構造
WO2012147435A1 (ja) 車両用ラゲージドア構造
WO2009051174A1 (ja) 車両のドアミラー取付構造
US8328269B2 (en) Articulating trim closeout panel for opposing hinged doors
EP2090729A2 (en) Door lock system
US7475924B2 (en) Support bracket for an exterior handle of a vehicle door for motor vehicles
EP2547846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windows and doors
US7360818B1 (en) Structure of auxiliary tail gate of vehicle
US10525806B2 (en) Roof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KR101104392B1 (ko) 러기지 도어용 힌지 구조
JP4631592B2 (ja) 穴閉鎖プラグ
JP2018001809A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開閉構造
JP5857679B2 (ja) トランクリッド取付用車両構造
GB2468287A (en) A hinge having a link arm with a portion having an increased cross section providing a seal against an aperture through which the hinge passes
JP4360091B2 (ja) トラクタのキャビン
JP4177632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縦・横開き共用構造
KR20010066530A (ko) 자동차용 트렁크 리드 힌지 구조
JPS63297114A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H04356288A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KR19990028168U (ko) 자동차의 체크링크 겸용 도어힌지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