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505A - 落座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落座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505A
CN102405505A CN2010800172351A CN201080017235A CN102405505A CN 102405505 A CN102405505 A CN 102405505A CN 2010800172351 A CN2010800172351 A CN 2010800172351A CN 201080017235 A CN201080017235 A CN 201080017235A CN 102405505 A CN102405505 A CN 102405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aking
electrode
insulating trip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72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505B (zh
Inventor
川平哲也
古川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5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4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H01H3/141Cushion or mat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16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01H13/18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4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adapted for operation by a part of the human body other than the hand, e.g. by foot
    • H01H3/141Cushion or mat switches
    • H01H2003/147Special aspects regarding the peripheral edges of the mat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26C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廉价地制造的落座传感器。一种配置在座席200的内部,检测人的落座的落座传感器100,具备薄膜状的基座10;通过人落座产生的按压力导通的3个以上的开关40A~40D;具有与各个开关40A~40D连接,并且配置在包含各个开关40A~40D的最小矩形区域S2内的第1导体16A~16D、26A、26B、27的传感器部1;端子42A、42B;和具有连接端子42A、42B与第1导体16C、16D的第2导体17A、17B的连接器部2;基座10由设置有传感器部1的第1部分11和设置有连接器部2的第2部分12构成,第2部分12被配置在包含第1部分11的最小矩形区域S1内。

Description

落座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落座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在,作为车辆中的乘员的安全系统之一,在乘客乘车时对座椅安全带的使用进行检测,在座椅安全带未被使用的情况下发出警告的警报系统已被实用化。在这样的警报系统中,检测乘员的落座,并在乘客落座时未使用座椅安全带的情况下发出警告。为了检测该乘员的落座,存在使用被配置在座席的落座部分的外皮下的缓冲垫中来检测乘员落座所产生的荷重的落座传感器的情况。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落座传感器。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落座传感器具备:一对传感器部,其具有多个开关式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各个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布线;和连接器部,其具有连接器以及在一对传感器部之间延伸且在一端与一对传感器部连接而在另一端与连接器连接的布线。而且,这一对传感器部与连接器部在各个薄膜状的基座上被形成,且被一体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33340号公报
但是,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落座传感器,在连接器部中,连接器被配置在多个压力传感器之间,并且与连接器连接的布线从压力传感器之间一直被延伸到离开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进而,在传感器部中,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布线一直被延伸到远离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而且,在远离压力传感器的位置上,连接有与连接器连接的布线和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布线。这样,布线一直被延伸到远离压力传感器、连接器的位置,因此存在落座传感器具有大型化的倾向,材料成本很可能提高,无法廉价地制造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廉价地制造的落座传感器。
本发明的落座传感器是配置在座席内部,检测人落座的落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薄膜状的基座;传感器部,其具有通过因人落座而产生的按压力导通的3个以上开关、和与各个所述开关连接并且被配置在包含各个所述开关的最小矩形区域内的第1导体;连接器部,其具有端子和连接所述端子与所述第1导体的第2导体;所述基座由设置有所述传感器部的第1部分和设置有所述连接器部的第2部分构成,所述第2部分被配置在包含所述第1部分的最小矩形区域内。
根据这样的落座传感器,与3个以上各个开关连接的第1导体被配置在包含各个开关的最小矩形区域内。这样,第1导体不从包含各个开关的最小矩形区域向外延伸,因此传感器部被小型化。进而,设置有端子与第2导体的基座的第2部分被配置在包含设置有上述那样被小型化的传感器部的基座的第1部分的最小矩形区域内。这样,基座的第2部分不从包含第1部分的最小矩形区域向外延伸出来,因此落座传感器被收纳在包含第1部分的最小矩形区域内。所以,与具有相同开关配置的其他落座传感器相比,能够在成为基座的材料的薄膜状的薄片上形成很多的落座传感器。这样根据本落座传感器,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廉价地进行制造。
另外,优选在上述落座传感器中,具备4个以上所述开关,4个以上所述开关包括由2个以上所述开关组成的第1开关组和由其他的2个以上所述开关组成的第2开关组,所述第1开关组以及所述第2开关组分别构成或电路,由所述第1开关组与所述第2开关组构成与电路。
根据这样的落座传感器,由第1开关组和第2开关组构成与电路,所以即使仅对第1开关组以及第2开关组的一方的开关组中的开关施加按压力也不判断为乘员的落座,能够防止误检测。另外,在第1开关组与第2开关组中,分别构成了或电路,所以能够当第1开关组中的至少1个开关与第2开关组中的至少1个开关闭合时检测出乘客的落座,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乘员的落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且能够廉价地制造的落座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电极片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2电极片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垫片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V-V线的截面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用等效电路表示图1所示的落座传感器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落座传感器被配置在座席中的情况的图。
图8是表示形成了多个处于脱模前的状态的落座传感器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图面,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落座传感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落座传感器100具备第1电极片10、与第1电极片10重叠的第2电极片20、和被第1电极片10与第2电极片20夹着的垫片来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1电极片10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第1电极片10具有作为基座的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第1绝缘片15、在第1绝缘片15的表面上形成的第1电极14A~14D和在第1绝缘片15的表面上形成的端子42A、42B来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
第1绝缘片15由第1部分11和第2部分12构成。第1部分11由彼此形状相同且相互平行的一组带状的侧部部位11A、11B、和在侧部部位11A、11B之间向与侧部部位11A、11B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与侧部部位11A、11B各自的中间部分连结的带状的中间部位11C构成。这样,第1部分11形成为用虚线11L包围起来表示的大致H型的形状。另外,第2部分12被形成为带状的形状,在与第1部分的中间部位11C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一端与中间部位11C的中间部分连接、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因此,由第2部分12与中间部位11C形成为大致T字形的形状。此外,在图2中,第2部分12用虚线12L包围起来。
另外,第2部分12的自由端侧的端缘在形成有第2部分12的一侧,位于将第1部分11的侧部部位11A、11B各自的端缘彼此连接起来的线上。因此第1绝缘片15的第2部分12未从包含第1绝缘片15的第1部分11的最小矩形区域S1的内部露出地被收纳。
另外,第1电极14A~14D呈大致圆形的形状,第1电极14A~14D设置在第1部分11上。具体而言,第1电极14A、14B从第1部分11的侧部部位11A的两端的端缘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分别设置在侧部部位11A的表面上。进而,第1电极14A以及第1电极14B在侧部部位11A的表面上与设置在第1电极14A与第1电极14B之间的直线状的第1导体16A连接。而且,从第1导体16A的中途,分支出第1导体16C,第1导体16C在中间部位11C上延伸。另外,第1电极14C、14D从第1部分11的侧部部位11B的两端的端缘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分别被设置在侧部部位11B的表面上。进而,第1电极14C以及第1电极14D在侧部部位11B的表面上与设置在第1电极14C与第1电极14D之间的直线状的第1导体16B连接。而且,从第1导体16B的中途分支出第1导体16D,第1导体16D在中间部位11C上延伸。
这样,直线状的第1导体16A设置在第1电极14A与第1电极14B之间,直线状的第1导体16B设置在第1电极14C与第1电极14D之间,进而,第1导体16C与第1导体16D分别从第1导体16A以及第1导体16B向中间部位11C侧延伸。因此,第1导体16A~16D被配置在包含各第1电极14A~14D的最小矩形区域S2内。
另外,端子42A、42B呈大致四边形的形状,端子42A、42B在从第2部分12的表面上的自由端侧的端缘空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处沿着与第2部分1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并列设置。进而,端子42A与第2部分12的表面上设置的第2导体17A连接,端子42B与第2部分的表面上设置的第2导体17B连接。这些第2导体17A、17B沿着第1部分1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第2导体17A在中间部位11C与第1导体16C连接,第2导体17B在中间部位11C与第1导体16D连接。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2电极片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第2电极片具有存在挠性的薄膜状的第2绝缘片25和在第2绝缘片25的表面上形成的第2电极24A~24D来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
第2绝缘片25由第1部分21和第2部分22构成。第2绝缘片25的第1部分21由彼此形状相同且相互平行的一组带状的侧部部位21A、21B、和在与侧部部位21A、21B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侧部部位21A、21B之间与侧部部位21A、21B各自的中间部分连结的带状的中间部位21C构成。该第2绝缘片25的第1部分21与第1绝缘片15的第1部分11形状一致。因此,第1部分21形成为用虚线21L围起来的大致H型的形状。另外,第2绝缘片25的第2部分22是宽度与第1绝缘片15的第2部分12相同、长度短的带状的形状,在与中间部位21C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中间部位21C的中间,一端垂直地被连结、另一端成为自由端。该第2绝缘片25的第2部分22的长度,如图1所示,在第2电极片20与第1电极片10对位且重叠的状态下,形成为第1电极片10的端子42A、42B露出那样的长度。此外,在图3中,第2部分22用虚线22L包围。
另外,第2电极24A~24D形成为与第1电极14A~14D相同的形状、大小。进而,第2电极24A~24D在第2绝缘片25与第1电极片10重叠时,分别被设置在第2绝缘片25的第1电极片10侧的表面上的与第1电极14A~14D重叠的位置上。另外,第2电极24A以及第2电极24B在第2绝缘片25的表面上,与设置在第2电极24A与第2电极24B之间的直线状的第1导体26A连接。另外,第2电极24C以及第2电极24D在第2绝缘片25的表面上与设置在第2电极24C与第2电极24D之间的直线状的第1导体26B连接。进而第1导体26A以及第1导体26B与在第2绝缘片25的中间部位21C的表面上形成的第1导体27连接。
这样,直线状的第1导体26A设置在第2电极24A、24B之间,直线上的第1导体26B设置在第2电极24C、24D之间,进而,第1导体27与第1导体26A以及第1导体26B连接。因此,第2绝缘片25与第1电极片10重叠,从与第2绝缘片25垂直的方向上观察第2绝缘片25时,第1导体被配置在包含各第1电极14A~14D的最小的矩形区域S2内。
图4是表示夹在第1电极片10与第2电极片20之间的垫片的俯视图。
垫片30由具有挠性的绝缘片构成。如图4所示,垫片30的外形与第2电极片20一致。
另外,在垫片30上形成有开口部34A~34D。开口部34A~34D的边缘是大致圆形的形状,直径比第1电极14A~14D形成得大。而且,开口部34A~34D在将垫片30与第1电极片10重叠并沿着与垫片30垂直的方向观察垫片30时,在第1电极14A~14D被配置在开口部34A~34D的内侧那样的位置处被形成。另外,开口部34A~34D与漏气用的狭缝35连接,狭缝35通过气体流出35A与垫片30的外部连接。
此外,在垫片30的两面涂敷有与第1电极片10以及第2电极片20粘着用的未图示的粘着剂。
下面,使用图1、图5、图6、图7,对落座传感器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沿着图1所示的V-V线的截面的情况的剖视图,图6是用等效电路表示图1所示的落座传感器100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图7是将表示图1所示的落座传感器100配置在座席上的情况的图。
落座传感器100如上所述第1电极片10与第2电极片20夹着垫片30重叠在一起,通过在垫片30的两面上涂布的粘着剂相互固定被一体化。
这时,第1电极片10的第1电极14A~14D与第2电极片20的第2电极24A~24D在从与落座传感器100垂直的方向上观察落座传感器100时完全地重合,构成开关40A~40D。因此,包含各开关40A~40D的最小矩形区域与包含第1电极14A~14D的最小矩形区域S2是相同的区域。因此,设置在第1绝缘片15与第2绝缘片25上的第1导体被配置在包含各开关40A~40D的最小的矩形区域S2内。
另外,这样构成的各开关40A~40D检测按压力。使用图1、图5来说明该情况。第1电极片10的第1电极14A、以及第2电极片20的第2电极24A在像上述那样从与落座传感器100垂直的方向观察落座传感器100的情况下,被配置在垫片30上设置的开口部34A的内侧。而且第1电极14A与第2电极24A如图5所示,通过垫片30空开规定的间隔地相互对置。这样,在第1绝缘片15上,构成了由第1电极14A与第2电极24A形成的开关40A。
此外,设置有第1电极14A的绝缘片15、以及设置有第2电极24A的绝缘片25分别是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薄片。因此,在第2绝缘片25比第1绝缘片15挠性出色的情况下,当从与落座传感器100的两面垂直的方向施加按压力F时,则第2绝缘片25弯曲,第2电极24A与第1电极14A接触。另一方面,在第1绝缘片15比第2绝缘片25挠性出色的情况下,当从与落座传感器100的两面垂直的方向施加按压力F时,则第1绝缘片15弯曲,第1电极14A与第2电极24A接触。这样,通过第1电极14A与第2电极24A接触,开关40A导通。此外,第2绝缘片25或者第1绝缘片15弯曲时,开口部34A内的空气从图4所示的狭缝35排出,因此第2绝缘片25或者第1绝缘片15能够在施加按压力F时,适当地弯曲。
这样构成的开关40A~40D如图6所示,通过在第1绝缘片15的第1部分11的表面上形成的第1导体16A、16B、以及在第2绝缘片25的第1部分21的表面上形成的第1导体26A、26B、27而相互地连接。通过这样连接各开关40A~40D,从而构成传感器部1,传感器部1被设置在第1绝缘片15的第1部分11上。此外,只要该传感器部1被设置在第1绝缘片15上,就无需传感器部1整体与第1绝缘片15接触。
而且,在这样设置的传感器部1的开关40A以及开关40B的至少一方与开关40C以及开关40D的至少一方闭合时,端子42A与端子42B导通,由此检测出乘员的落座。总之,在由开关40A与开关40B构成的开关组中,通过开关40A与开关40B构成或电路。同样地在由开关40C与开关40D构成的开关组中,通过开关40C与开关40D构成或电路。进而,通过由开关40A与开关40B构成的开关组和由开关40C与开关40D构成的开关组而构成与电路。
进而,如图6所示,在与该传感器部的第1导体16A、16B连接的第1导体16C、16D上分别连接有构成连接器部2的第2导体17A、17B。
这样的落座传感器100如图7所示,被配置在车辆等的座席200的外皮下的缓冲垫上。这时,对于落座传感器100,开关40A、40B被配置在以将通过座席200的中心并沿着落座人朝向的方向的线为基准的一侧,开关40C、40D被配置在另一侧。这时,在座席200的外皮下的缓冲垫上设置有孔,该孔隙具有在缓冲垫表面上,沿着与落座人朝向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细长的形状。对于落座传感器100,设置有连接器部2的第1绝缘片的第2部分弯折,从该孔进入缓冲垫的内部。而且端子42A、42B与外部的未图示的电源和测量部电连接,对端子42A、42B施加电压。这样,通过传感器部1将探测的探测信号向未图示的测量部输出来检测乘员的落座。
下面对构成落座传感器100的材料进行说明。
第1电极片10的绝缘片15、第2电极片20的绝缘片25以及垫片30由具有挠性的绝缘性树脂构成。作为这样的树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等。其中,从耐热性的观点来看优选PEN。此外,在第2绝缘片25比第1绝缘片15更具有挠性的情况下,在设有开关40A~40D的位置上,对挠曲量大的第2绝缘片25使用耐热性好的PEN,对第1绝缘片15使用廉价的PET即可。另一方面,在第1绝缘片15比第2绝缘片25更具有挠性的情况下,对第1绝缘片15使用PEN,对第2绝缘片25使用PET即可。
另外,作为在垫片30的两面上涂敷的粘着剂,优选丙烯系的粘着剂,可以举出例如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为基础的粘着剂。
另外,第1电极14A~14D、第2电极24A~24D、第1导体16A~16D、26A、26B、27、第2导体17A、17B以及端子42A、42B由导电膏或者通过镀敷形成的金属箔等构成。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由导电膏构成,其他的部分由通过镀敷形成的金属箔构成。作为导电膏可以举出银膏等各种金属膏、碳浆等。另外,作为通过镀敷形成的金属箔,可以举出铜、镍、或者这些的层叠体等。
下面,对落座传感器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脱模前的第1电极片10、第2电极片20以及垫片30(准备工序)。
对于第1电极片10的准备来说,在成为第1绝缘片15的薄膜状的绝缘片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第1电极14A~14D、第1导体16A~16D、第2导体17A、17B以及端子42A、42B(以下称为第1电路图案)。这时,在1个绝缘片上形成多个第1电路图案。在第1电路图案由银膏等导电膏构成的情况下,在绝缘片上形成第1电路图案的位置上,涂敷导电膏并使其干燥。在第1电路图案通过镀敷构成的情况下,对绝缘片上形成第1电路图案的位置实施镀敷。这样,成为如下状态:在绝缘片上形成多个第1电路图案,处于脱模前的状态的多个第1电极片10相互地连接。
对于第2电极片20的形成来说,在成为第2绝缘片25的薄膜状的绝缘片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第2电极24A~24D以及第1导体26A、26B、27(以下称为第2电路图案)。这时,在1个绝缘片上,配合第1电路图案形成多个第2电路图案。对于第2电路图案的形成来说用与在绝缘片上形成第1电路图案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形成即可。此外,在将形成有第2电路图案的绝缘片重叠在形成有第1电路图案的绝缘片上时,以第1电极与第2电极相对的方式调整第2电路图案的位置。进而,在形成有第2电路图案的绝缘片上与端子42A、42B相当的部分形成有开口,以使在将形成了第2电路图案的绝缘片重叠在形成了第1电路图案的绝缘片上时,第1电极片的端子42A、42B从形成有第2电路图案的绝缘片中露出。这样,成为如下状态:在绝缘片上形成多个第2电路图案,处于脱模前的状态的多个第2电极片20相互连接。
对于垫片30的准备来说,首先,在绝缘片的两面涂敷粘着材料。其后,通过冲切形成开口部34A~34D与狭缝35。这时,在1个绝缘片上,配合第1电路图案地形成多个开口部34A~34D与狭缝35。
这样,配合准备好的脱模前的第1电极片10、垫片30和第2电极片20的位置,按照由第1电极片10与第2电极片20夹着垫片30的方式重叠,进行一体化(一体化工序)。
图8是表示在形成有多个第1电路图案的绝缘片上重叠了形成有多个垫片的绝缘片和形成有多个第2电路图案的绝缘片,进行了一体化的情况的俯视图。即,是表示形成有多个处于脱模前的状态的落座传感器100的情况的俯视图。如上所述,落座传感器100的绝缘片15的第2部分被配置在包含设置有传感器部1的绝缘片15的第1部分的最小的矩形区域S1内。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使邻接的落座传感器100彼此的间隔为最小,在成为绝缘片15的材料的薄膜状的绝缘片上形成多个落座传感器100。
接下来,对各落座传感器100进行脱模(脱模工序)。脱模沿着图8所示的落座传感器100的外形,由脱模机进行。
这样就得到多个落座传感器10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100,与各个开关40A~40D连接的第1导体16A~16D、26A、26B、27被配置在包含各个开关的最小的矩形区域S2内。这样第1导体16A~16D、26A、26B、27不会从包含各个开关40A~40D的最小的矩形区域S2向外延出,因此传感器部1被小型化。进而,端子42A、42B和设置有第2导体17A,17B的第1绝缘片15的第2部分12被配置在包含设有传感器部1的第1绝缘片15的第1部分11的最小矩形区域S1内。这样,第1绝缘片15的第2部分12不会从包含第1部分11的最小矩形区域S1向外延出,因此落座传感器100被收纳于包含第1部分11的最小矩形区域S1内。因此,与具有相同的开关配置的其他落座传感器相比,能够在成为第1绝缘片15的材料的绝缘片上形成较多的落座传感器100。这样根据本落座传感器100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廉价地进行制造。
进而,上述那样地落座传感器100被收纳于包含第1部分11的最小矩形区域S1内,因此与具有相同的开关配置的其他落座传感器相比,能够进行小型化。从而在座席200内配置落座传感器100时,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100,通过由开关40A、40B组成的第1开关组和由开关40C、40D组成的第2开关组构成与电路,因此即使仅对第1开关组以及第2开关组的一方的开关组的开关施加按压力也不判断为乘员落座,能够防止误检测。另外,在第1开关组中,通过开关40A、40B构成或电路,在第2开关组中,通过开关40C、40D构成或电路。因此,如果第1开关组中的至少1个开关和第2开关组中的至少1个开关闭合就能够检测出乘客的落座。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乘客的落座。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110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110在设置有连接器部2的第1绝缘片15的第2部分12与第1部分11的侧部部位11B的中间部分垂直地连结的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100不同。
根据这样的落座传感器110,设置有连接器部2的第1绝缘片15的第2部分12能够以沿着与第2部分1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弯折。而且,在第2部分12的弯折的部分处,具有第2部分12的宽度方向与侧部部位11B的长度方向平行、第2部分12的厚度方向与侧部部位11B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关系。该情况下,在将落座传感器100配置在座席200中时,设置在座席200的外皮下的缓冲垫上的孔具有在缓冲垫表面上沿着落座人朝向的方向的细长的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在该孔中插入连接器部。而且,在座席200的内部中,端子42A与42B和电源、测量部连接。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对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或者同等的构成要素,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120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120在没有设置开关40D的点上与第2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110不同。
该落座传感器120由开关40A与开关40B组成或电路,通过由开关40A与开关40B组成的开关组、和开关40C来构成与电路。
根据这样的落座传感器120,能够对制造成本抑制未形成开关40D的量,从而能够更廉价地制造落座传感器。
以上对本发明,以第1~第3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将开关的个数设为4个,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开关的个数设置在5个以上。
另外,各开关40A~40D中的第1电极14A~14D与第2电极24A~24D的形状、大小一致,相互完全地重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能够检测按压力的范围内,大小、形状等也可以在第1电极14A~14D与第2电极24A~24D中相异。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且能够廉价地制造的落座传感器。
附图标记说明
1…传感器部,2…连接器部,10…第1电极片,14A、14B、14C、14D、26A、26B、27…第1电极,15…第1绝缘片,16A、16B、16C、16D…第1导体,17A、17B…第2导体,20…第2电极片,24A、24B、24C、24D…第2电极,25…第2绝缘片,30…垫片,34A、34B、34C、34D…开口部,35…狭缝,40A、40B、40C、40D…开关,42A、42B…端子,100、110、120…落座传感器,200…座席

Claims (2)

1.一种落座传感器,配置在座席内部,检测人的落座,该落座传感器的特征在于,
具备:
薄膜状的基座;
传感器部,其具有通过因人的落座而产生的按压力进行导通的3个以上开关、和与各个所述开关连接并且被配置在包含各个所述开关的最小矩形区域内的第1导体;和
连接器部,其具有端子和连接所述端子与所述第1导体的第2导体;
所述基座由设置有所述传感器部的第1部分和设置有所述连接器部的第2部分构成,
所述第2部分被配置在包含所述第1部分的最小矩形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座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4个以上所述开关,4个以上所述开关包括由2个以上所述开关组成的第1开关组和由其他的2个以上所述开关组成的第2开关组,所述第1开关组以及所述第2开关组分别构成或电路,由所述第1开关组与所述第2开关组构成与电路。
CN201080017235.1A 2009-05-29 2010-05-13 落座传感器 Active CN102405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1506 2009-05-29
JP2009131506 2009-05-29
PCT/JP2010/058090 WO2010137464A1 (ja) 2009-05-29 2010-05-13 着座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505A true CN102405505A (zh) 2012-04-04
CN102405505B CN102405505B (zh) 2014-12-24

Family

ID=43222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235.1A Active CN102405505B (zh) 2009-05-29 2010-05-13 落座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18546B2 (zh)
EP (1) EP2437275B1 (zh)
JP (1) JP5244970B2 (zh)
CN (1) CN102405505B (zh)
WO (1) WO201013746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5416A (zh) * 2012-04-06 2014-12-24 株式会社藤仓 座椅装置
CN104590183A (zh) * 2015-01-30 2015-05-06 无锡桑尼安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停车状态下的安全性的内部监控系统
CN105378880A (zh) * 2013-07-05 2016-03-02 株式会社藤仓 膜状物和座席装置
CN109789812A (zh) * 2017-01-23 2019-05-21 B810有限责任公司 压力传感器
KR20200120735A (ko) * 2018-04-12 2020-10-21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착좌 센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16607A1 (en) * 2013-04-18 2014-10-23 Ford Global Technologeis, Llc Occupant presenc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JP6565345B2 (ja) * 2015-06-04 2019-08-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知装置
JP6574213B2 (ja) * 2017-03-08 2019-09-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センサ
TWI653651B (zh) * 2017-10-27 2019-03-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6822B1 (en) * 1999-11-09 2003-04-1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occupant sensor device
CN1129385C (zh) * 1996-10-04 2003-1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座位用人体检测装置
CN1791954A (zh) * 2003-05-20 2006-06-21 株式会社藤仓 着座检测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8791A (en) * 1971-09-16 1973-02-27 Gen Motors Corp Pressure responsive switch
US3859485A (en) * 1973-02-26 1975-01-07 Essex International Inc Occupant sensor seat switch
JP2909961B2 (ja) * 1996-05-29 1999-06-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知装置
KR100369314B1 (ko) 1996-10-04 2003-01-24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좌석용 인체 검출장치
US5986221A (en) * 1996-12-19 1999-11-16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Membrane seat weight sensor
JP3962959B2 (ja) * 1996-12-20 2007-08-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感圧スイッチ
JPH11297157A (ja) * 1998-04-10 1999-10-29 Fujikura Ltd 着座センサ用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の固定方法及び着座センサ用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
JP3827875B2 (ja) * 1999-01-27 2006-09-2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
JP3726555B2 (ja) * 1999-05-18 2005-12-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の圧力センサユニット
JP2001116636A (ja) * 1999-10-22 2001-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感圧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着座検出装置
LU90578B1 (de) * 2000-05-05 2001-11-06 Iee Sarl Sensormatte fuer Fahrzeug
JP4595267B2 (ja) * 2001-08-29 2010-12-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感圧スイッチ
US6918612B2 (en) * 2003-03-07 2005-07-19 Autoliv Asp, Inc. Electronic seat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JP4448379B2 (ja) * 2003-05-20 2010-04-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着座検出スイッチ
EP1975957B1 (en) * 2003-05-20 2009-05-27 Fujikura Ltd. Seating detection switch
ES2281000T3 (es) * 2003-06-23 2007-09-16 I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 ENGINEERING S.A. Sensor de ocupacion de asiento.
JP2008051592A (ja) * 2006-08-23 2008-03-06 Denso Corp 乗員検知センサ
JP4306715B2 (ja) * 2006-10-25 2009-08-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感圧スイッチ
JP5103027B2 (ja) * 2007-01-29 2012-1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8009056B2 (en) * 2008-09-25 2011-08-30 United Security Products, Inc. Movement monitor for medical pati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85C (zh) * 1996-10-04 2003-1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座位用人体检测装置
US6546822B1 (en) * 1999-11-09 2003-04-1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occupant sensor device
CN1791954A (zh) * 2003-05-20 2006-06-21 株式会社藤仓 着座检测开关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5416A (zh) * 2012-04-06 2014-12-24 株式会社藤仓 座椅装置
CN105378880A (zh) * 2013-07-05 2016-03-02 株式会社藤仓 膜状物和座席装置
CN104590183A (zh) * 2015-01-30 2015-05-06 无锡桑尼安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停车状态下的安全性的内部监控系统
CN109789812A (zh) * 2017-01-23 2019-05-21 B810有限责任公司 压力传感器
CN109789812B (zh) * 2017-01-23 2021-08-20 B810有限责任公司 压力传感器
KR20200120735A (ko) * 2018-04-12 2020-10-21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착좌 센서
CN111819647A (zh) * 2018-04-12 2020-10-23 株式会社藤仓 就座传感器
KR102436927B1 (ko) 2018-04-12 2022-08-25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착좌 센서
CN111819647B (zh) * 2018-04-12 2023-02-03 株式会社藤仓 就座传感器
US11673488B2 (en) 2018-04-12 2023-06-13 Fujikura Ltd. Sitting 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7275B1 (en) 2016-01-06
EP2437275A4 (en) 2014-07-09
US20120125698A1 (en) 2012-05-24
CN102405505B (zh) 2014-12-24
JP5244970B2 (ja) 2013-07-24
WO2010137464A1 (ja) 2010-12-02
JPWO2010137464A1 (ja) 2012-11-12
EP2437275A1 (en) 2012-04-04
US9018546B2 (en) 201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505A (zh) 落座传感器
US7598881B2 (en) Sensor and circuit configuration for occupant detection
CN104620673B (zh) 具有电连接元件的窗玻璃
CN104620674B (zh) 具有电连接元件的窗玻璃
US10026529B2 (en) Shunt resistor
US8487638B2 (e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sensor
US7581979B2 (en) Flat circuit device
EP2774805A1 (en) Seat occupancy sensor
EP3734745A1 (en) Fpcb assembly for battery modul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US8911269B2 (en) Conductor connecting structure
CN103066452B (zh) 连接器
US11864328B2 (en) FPC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by using same
CN101191724B (zh) 座椅传感器
CN114641901B (zh) 端子连接结构
US2012030922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rimp-mounted electrical terminals
US7410387B2 (en) Strain relief for a flat flexible cable
CN107953848B (zh) 用于车辆、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
JP5874434B2 (ja) 端子接続構造体
CN103296508A (zh) 连接器
CN216288866U (zh) 采样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212447297U (zh) 喇叭组件
US20110171851A1 (en) Flat circuit body
CN217765301U (zh) 多向控制传感器
JP2013016471A (ja) 圧着設置された電気端子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10168814A (zh) 压接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