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1901B - 端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41901B CN114641901B CN202080074570.9A CN202080074570A CN114641901B CN 114641901 B CN114641901 B CN 114641901B CN 202080074570 A CN202080074570 A CN 202080074570A CN 114641901 B CN114641901 B CN 1146419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nection portion
- pressing
- spring member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39 Spr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DMFGNRRURHSENX-UHFFFAOYSA-N beryllium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Be].[Cu] DMFGNRRURHSEN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4 bronz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copper tin Chemical compound [Cu].[Sn]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391 vi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1—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端子连接结构:能够在不伴有弹簧构件的弹簧力的增大的情况下有利地防止两个端子间的旋转移位。端子连接结构具有:第一端子(10),具有第一连接部(32);第二端子(12),具有第二连接部(24);以及弹簧构件(14),将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24)以重叠的状态夹持,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24)的至少一方的接触面(44)具有朝向另一方的接触面(30)曲面状鼓出的触点部(42),弹簧构件(14)具有按压点(50),按压点(50)在从触点部(42)分离的位置将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24)向重叠方向按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将两个端子电连接的端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将两个端子电连接的端子连接结构,例如提出一种如日本特开2011-238558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利用弹簧构件将两个端子的连接部彼此以重叠状态夹持的结构。在两个端子的连接部间设置有曲面状突出的触点部,利用弹簧构件可稳定地确保触点部处的可靠的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85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这样的现有结构的端子连接结构中,弹簧构件的按压力集中于触点部。因此,在由于与端子连接的电线的摇动等导致的外力波及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以触点部为旋转中心的两个端子的相对的旋转移位。假设在产生两个端子的旋转移位的情况下,由于该旋转,也有可能端子表面的镀层磨损而使接触阻力增加,或者电连接变得不稳定。对此,也考虑到将弹簧构件的弹簧力增大以使按压力增大,但是端子向弹簧构件插入的插入阻力增大是不可避免的,难以说是期望的对策。
本公开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如下新颖结构的端子连接结构:能够在不伴有弹簧构件的弹簧力的增大的情况下有利地防止两个端子间的旋转移位。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端子连接结构具有:第一端子,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端子,具有第二连接部;以及弹簧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重叠的状态夹持,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方的接触面具有朝向另一方的接触面曲面状鼓出的触点部,所述弹簧构件具有按压点,所述按压点在从所述触点部分离的位置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向重叠方向按压,所述弹簧构件具有:一对按压片,分别从所述重叠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重叠;和连结部,将该一对按压片连结,至少一方所述按压片在中间隔着所述触点部相互分离的两处具有朝向另一方所述按压片鼓出的形状的两个所述按压点,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按压片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在所述两个按压点之间延伸并在所述按压片的突出端开口,所述弹簧构件在中间隔着所述触点部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重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具有所述按压点,通过所述狭缝,所述两个按压点能相互独立地移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如下端子连接结构:能够在不伴有弹簧构件的弹簧力的增大的情况下有利地防止两个端子间的旋转移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1的端子连接结构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收纳于第一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第一端子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的V-V剖面放大图,是从斜下方观看的图。
图6是图4中的VI-VI剖面放大图,是从斜上方观看的情况下的图。
图7是图3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的VIII-VIII剖面放大图(还示出第二端子插入到第一壳体的状态)。
图9是图7中的IX-IX剖面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的X-X剖面放大图(还示出第二端子插入到第一壳体的状态)。
图11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2的端子连接结构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收纳于第一壳体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是相当于图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端子连接结构,
(1)具有:第一端子,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端子,具有第二连接部;以及弹簧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重叠的状态夹持,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方的接触面具有朝向另一方的接触面曲面状鼓出的触点部,所述弹簧构件具有按压点,所述按压点在从所述触点部分离的位置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向重叠方向按压,所述弹簧构件具有:一对按压片,分别从所述重叠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重叠;和连结部,将该一对按压片连结,至少一方所述按压片在中间隔着所述触点部相互分离的两处具有朝向另一方所述按压片鼓出的形状的两个所述按压点,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按压片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在所述两个按压点之间延伸并在所述按压片的突出端开口,所述弹簧构件在中间隔着所述触点部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重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具有所述按压点,通过所述狭缝,所述两个按压点能相互独立地移位。
根据本公开的端子连接结构,第一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以重叠状态被弹簧构件夹持,弹簧构件的按压点设置于从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端子的重叠面间设置的触点部分离的位置。由此,能够与触点部和按压点的分离距离相应地增大用于阻止以触点部为旋转轴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相对旋转的弹簧构件的旋转阻力。其结果是,即使是从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连接的电线被传递摇动等的外力的情况,也能够在不增大弹簧构件的弹簧力的情况下有利地阻止以触点部为旋转中心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相对的旋转移位。
此外,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面间设置的触点部只要设置于至少一方的接触面即可,也可以设置于两方的接触面。为了增加接触面间的接触面积以稳定地确保低接触阻力,优选在一方的接触面设置触点部,将另一方的接触面设为平面状。另外,在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从重叠方向的两侧分别重叠的弹簧构件的一对按压片的至少一方,朝向另一方按压片鼓出的形状的按压点设置于中间隔着触点部相互分离的两处。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阻止以触点部为旋转中心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相对的旋转移位。进一步地,设置于中间隔着触点部的两侧的按压点能相互独立地移位,能够更灵活地追随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相互移位而稳定地受到按压力。
(3)在上述(1)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一对按压片两方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按压点,一方所述按压片的所述按压点和另一方所述按压片的所述按压点在所述重叠方向对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重叠方向的两侧的相同位置上,能够从中间隔着触点部分离的两处受到弹簧构件的按压力。由此,是因为能够进一步稳定地阻止以触点部为旋转中心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相对的旋转移位。
(5)优选的是,所述触点部在所述接触面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呈带状扩展,向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分别以规定的曲率弯曲。是因为:是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呈带状扩展的比较大的触点部,向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两方分别以规定的曲率弯曲,所以相对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微小的相对移位也能够稳定地保持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稳定地确保低接触阻力。例如,通过在构成阴端子的第一端子设置本方式的触点部,从而无论是从第一端子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哪个方向插入构成阳端子的第二端子,都能够减小插入初期的阻力。
(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接触面具有所述触点部,收纳保持于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围收纳保持所述弹簧构件,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二端子插通孔,所述第二端子插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按压点的对置面间连通,将所述第二端子插通孔插通的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到所述对置面间,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重叠方向重叠的状态下被所述弹簧构件夹持。是因为:在第一壳体收纳有具有触点部的第一端子和具有按压点的弹簧构件,所以能够通过第一壳体将触点部和按压点有利地定位。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体现基于触点部和按压点的旋转阻力。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端子连接结构的具体例。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10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端子连接结构构成为具备第一端子10、第二端子12以及弹簧构件14。此外,以下将图2的Z方向作为上方、将Y方向作为宽度方向左方、将X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后方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的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连接器壳体18>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端子10与弹簧构件14一起收纳于连接器16的连接器壳体18内,作为连接器16使用。连接器壳体18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开口的方筒形状。在连接器壳体18的前方侧形成有第二端子12插入的第二端子插入孔20,在连接器壳体18的后方侧形成有第一端子10插入的第一端子插通孔22。通过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16的第二端子插入孔20插入第二端子12,从而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结构,有利地防止不良情况地将第一端子10和第二端子12电连接。
<第二端子12>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端子12是平板状的连接端子。作为第二端子12的材料,例如能够适当使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第二端子12也可以根据其构成金属的种类、使用环境实施镀银、镀锡、镀铝等表面处理。第二端子12例如能够通过对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冲裁加工而形成。第二端子12在顶端侧(在图2及图3中为后方侧)具有第二连接部24,在基端侧(在图2及图3中为前方侧)形成有用于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连接的外部设备连接部26。另外,第二端子12在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8时与第一端子10对置的面具有与第一端子10接触的接触面30。接触面30形成于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的下表面,成为平坦面。第二端子12通过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8,从而与第一端子10电连接。此外,第二端子12也与第一端子10同样,收纳于未图示的壳体使用。
<第一端子10>
如图2所示,第一端子10也是平板状的连接端子。作为第一端子10的材料,例如能够适当使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第一端子10也与第二端子12同样,也可以根据其构成金属的种类、使用环境实施镀银、镀锡、镀铝等表面处理,例如能够通过对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冲裁加工而形成。第一端子10在顶端侧(在图2中为前方侧)具有与第二端子12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在基端侧(在图2中为后方侧)形成有与包覆电线34连接的电线连接部36。包覆电线34的芯线38与该电线连接部36导通连接。包覆电线34形成为芯线38被乙烯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等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包覆部40覆盖的结构,芯线38是将作为导体的铜、铝或者其他的金属线的多根绞合而成的。在包覆电线34的末端将绝缘包覆部40剥离而暴露的芯线38通过使用例如电阻焊等公知的技术固装于第一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36,从而包覆电线34的芯线38与第一端子10导通连接。
<触点部42>
第一端子10在与第二端子12对置的面具有与第二端子12接触的接触面44。接触面44形成于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的上表面。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的接触面44具有在与第二端子12连接的状态下朝向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曲面状鼓出而形成的触点部42。如图2所示,触点部42形成接近大致平坦面的平缓的曲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触点部42在第一连接部32的接触面44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呈带状扩展,相对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以规定的曲率弯曲而形成。
<弹簧构件14>
弹簧构件14使用能冲压加工、冲裁加工等的各种金属材料、例如弹簧钢、不锈钢、黄铜、磷青铜、铍铜等的带板形成。弹簧构件14也可以根据其构成金属的种类、使用环境实施镀银、镀锡、镀铝等表面处理。例如图8及图10所示,弹簧构件14在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与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重叠的状态下,一对按压片46、46分别以从重叠方向(在图8及图10中为上下方向)的两侧(上下)夹持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24的方式重叠。一对按压片46、46的宽度方向左端部通过矩形平板状的连结部48连结(参照图10)。在弹簧构件14的一对按压片46、46两方,分别在中间隔着触点部42在长度方向相互分离的两处具有朝向另一方按压片46鼓出的形状的按压点50(参照图8)。
如图8所示,设置于弹簧构件14的这些按压点50在从触点部42分离的位置将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24向重叠方向按压。另外,一方按压片46的按压点50和另一方按压片46的按压点50以在重叠方向对置的方式配置。而且,如图2及图8所示,弹簧构件14的按压片46两方在设置于在长度方向相互分离的两处的按压点50之间具有狭缝52,狭缝52在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24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按压片46的突出端开口。由此,设置于中间隔着触点部42的两侧的按压点50能相互独立地移位。故此,能够更灵活地追随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24的相互移位而稳定地受到按压力。
<止动体56>
如图2所示,第一端子10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卡合孔54,卡合孔54形成于第一连接部32与电线连接部36之间,在长度方向延伸。卡合孔54以将第一端子10在板厚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止动体56例如由耐热性及刚性优良的合成树脂形成,具备上侧止动体分割体58和下侧止动体分割体60。上侧止动体分割体58具有矩形平板状的顶壁58a和从顶壁58a的宽度方向两端缘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一对矩形平板状的侧壁58b、58b。在顶壁58a的上表面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三角截面形状的卡合突起58c,在顶壁58a的下表面设置有矩形截面且朝向下方突出的卡合突部58d。另外,在一对矩形平板状的侧壁58b、58b的外表面的下部分别以在板厚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卡合孔58e,卡合孔58e为矩形截面形状。下侧止动体分割体60具有矩形平板状的底壁60a、和从底壁60a的宽度方向两端缘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一对矩形平板状的侧壁60b、60b。在底壁60a的上表面设置有矩形截面且朝向上方突出的卡合突部60c,在底壁60a的下表面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三角截面形状的卡合突起60d(参照图8及图9)。另外,在一对矩形平板状的侧壁60b、60b的外表面的下部分别设置有朝向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三角截面形状的卡合突起60e。
在将止动体56固定于第一端子10时,首先将下侧止动体分割体60的卡合突部60c从第一端子10的下方向卡合孔54的前方侧插入。接着,在将上侧止动体分割体58的卡合突部58d从第一端子10的上方向卡合孔54的后方侧插入后,将上侧止动体分割体58朝向下侧止动体分割体60压入。由此,下侧止动体分割体60的卡合突起60e分别卡合于上侧止动体分割体58的卡合孔58e,上侧止动体分割体58和下侧止动体分割体60以组装的状态固定于第一端子10。
<第一壳体62>
通过收纳有弹簧构件14的第一壳体62从前方侧组装于装配有止动体56的第一端子10,从而第一端子10收纳保持于第一壳体62。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62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开口的方筒形状。在第一壳体62的前方侧形成有第二端子12插入的第二端子插通孔64,在第一壳体62的后方侧形成有第一端子插通孔66,装配有止动体56的第一端子10插入到第一端子插通孔66。如图5、图8以及图10所示,在第一壳体62的内表面的前方侧形成有构成弹簧构件14的一对按压片46、46及收纳连结部48的凹陷状的弹簧构件收纳部68。弹簧构件收纳部68朝向长度方向的后方开口。收纳于弹簧构件收纳部68的弹簧构件14的后方侧利用构成止动体56的上侧止动体分割体58的顶壁58a及下侧止动体分割体60的底壁60a收纳保持于弹簧构件收纳部68内(参照图5)。而且,在第一壳体62的顶壁和底壁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利用狭缝形成为框体状的卡合框体70,在卡合框体70的中央部贯穿设置有与止动体56的卡合突起58c、60d卡合的卡合孔72。
<实施方式1的组装方法>
以下简单地对实施方式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准备第一端子10,针对第一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36,使用例如电阻焊等公知的技术导通连接包覆电线34的芯线38。接着,在包覆电线34的端部的绝缘包覆部40装配橡胶制的密封构件74和连接器壳体盖构件76。在连接器壳体盖构件76的侧壁分别形成有朝向前方延伸出的卡合框体78。接着,针对第一端子10的卡合孔54装配由上侧止动体分割体58和下侧止动体分割体60构成的止动体56。接着,准备第一壳体62,针对第一壳体62的弹簧构件收纳部68从后方侧插入弹簧构件14并将其收纳保持。针对收纳保持有弹簧构件14的第一壳体62,从在后方开口的第一端子插通孔66插入装配有止动体56等的第一端子10。由此,止动体56的卡合突起58c、60d锁定嵌合于第一壳体62的卡合框体70的卡合孔72,从而第一端子10固定于第一壳体62。最后,将装配有第一壳体62的第一端子10从第一端子插通孔22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8。由此,第一端子10的连接器壳体盖构件76的卡合框体78与在连接器壳体18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突出设置的卡合突起80嵌合,第一端子10固定于连接器壳体18,连接器16完成。此外,第二端子12通过从这样形成的连接器16的第二端子插入孔20插入,从而与第一端子10电连接。
以上的结果是,如图8及图10所示,第一壳体62在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的周围收纳保持有弹簧构件14。另外,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62具有第二端子插通孔64,第二端子插通孔64和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与弹簧构件14的按压点50的对置面间连通。进一步地,将第二端子插通孔64插通的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插入到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与弹簧构件14的按压点50的对置面间。其结果是,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在作为重叠方向的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下被弹簧构件14的一对按压片46、46夹持。
根据设为这样的结构的本公开的端子连接结构,如图8所示,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与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重叠,弹簧构件14的一对按压片46、46分别以将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24从上下夹持的方式重叠。而且,弹簧构件14的一对按压片46、46分别在中间隔着触点部42相互分离的两处具有按压点50。由此,即使是摇动等的外力传递到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的情况,也能够与触点部42和按压点50的分离距离成比例地更进一步有利地阻止以触点部42为旋转中心的第一端子10和第二端子12的相对的旋转移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不增大弹簧构件14的弹簧力的情况下有利地阻止以触点部42为旋转中心的第一端子10和第二端子12的相对的旋转移位。
另外,如图8所示,一方按压片46的按压点50和另一方按压片46的按压点50以在重叠方向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将第一端子10和第二端子12向重叠方向进一步有效地按压,所以能够进一步稳定地阻止以触点部42为旋转中心的第一端子10和第二端子12的相对的旋转移位。而且,因为具有触点部42的第一端子10和具有按压点50的弹簧构件14收纳于相同的第一壳体62内,所以能够通过第一壳体62将触点部42和按压点50有利地定位。故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体现与触点部42和按压点50的分离距离成比例的旋转阻力。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触点部42在第一连接部32的接触面44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呈带状扩展,相对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以规定的曲率弯曲地形成。故此,即使第一连接部32的接触面44和第二连接部24的接触面30具有微小的相对移位,也能够稳定地保持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稳定地确保低接触阻力。即,通过在构成阴端子的第一端子10设置本方式的触点部42,无论是从第一端子1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哪个方向插入构成阳端子的第二端子12,都能够稳定地保持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稳定地确保低接触阻力。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配置于一直线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端子连接结构那样,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配置于正交的方向。在实施方式2中,只是连接器壳体82、第一壳体84以及连接器壳体盖构件86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他的构件能够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因此,只是变更上述构件,就能够容易变更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的连接方向,所以具有高通用性。
(2)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触点部42仅设置于第一端子10的第一连接部32的接触面44,但是不限于此。既可以仅设置于第二端子12的第二连接部24的接触面30,也可以设置于两方。此外,为了使接触面30、44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以稳定地确保低接触阻力,例如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仅在一方的接触面44设置触点部42,将另一方的接触面30设为平面状。
(3)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两个按压点50分别对置地设置于两方按压片46,但是不限于此。设置于两方按压片46的按压点50不必对置,既可以相互错开,也可以仅在一方按压片46设置有两个或者任意数量的按压点50。即,设置于按压片46的按压点50只要设置于从触点部42分离的位置,则哪种方式都包含于本发明。例如,设置于按压片46的按压点50的数量、形状、形成位置等均能够任意设定。
(4)上在述实施方式1、2中,触点部42相对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以规定的曲率弯曲地形成,但是触点部42也可以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以相同的曲率弯曲地形成。而且,能够采用任意形状的触点部42。
(5)在弹簧构件14中,也可以不必采用狭缝52。另外,弹簧构件14的形状不限定于例示的构成,能够采用螺旋弹簧等其他的任意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0 第一端子
12 第二端子
14 弹簧构件
16 连接器
18 连接器壳体
20 第二端子插入孔
22 第一端子插通孔
24 第二连接部
26 外部设备连接部
30 接触面
32 第一连接部
34 包覆电线
36 电线连接部
38 芯线
40 绝缘包覆部
42 触点部
44 接触面
46 按压片
48 连结部
50 按压点
52 狭缝
54 卡合孔
56 止动体
58 上侧止动体分割体
58a 顶壁
58b 侧壁
58c 卡合突起
58d 卡合突部
58e 卡合孔
60 下侧止动体分割体
60a 底壁
60b 侧壁
60c 卡合突部
60d 卡合突起
60e 卡合突起
62 第一壳体
64 第二端子插通孔
66 第一端子插通孔
68 弹簧构件收纳部
70 卡合框体
72 卡合孔
74 密封构件
76 连接器壳体盖构件
78 卡合框体
80 卡合突起
82 连接器壳体
84 第一壳体
86 连接器壳体盖构件
Claims (5)
1.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具有:
第一端子,具有第一连接部;
第二端子,具有第二连接部;以及
弹簧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重叠的状态夹持,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接触面具有朝向另一方的接触面曲面状鼓出的触点部,
所述弹簧构件具有按压点,所述按压点在从所述触点部分离的位置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向重叠方向按压,
所述弹簧构件具有:一对按压片,分别从所述重叠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重叠;和连结部,将该一对按压片连结,至少一方所述按压片在中间隔着所述触点部相互分离的两处具有朝向另一方所述按压片鼓出的形状的两个所述按压点,
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按压片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在所述两个按压点之间延伸并在所述按压片的突出端开口,
所述弹簧构件在中间隔着所述触点部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重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两处具有所述按压点,
通过所述狭缝,所述两个按压点能相互独立地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
在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一对按压片两方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按压点,一方所述按压片的所述按压点和另一方所述按压片的所述按压点在所述重叠方向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触点部在所述接触面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呈带状扩展,向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分别以规定的曲率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接触面具有所述触点部,收纳保持于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围收纳保持所述弹簧构件,另一方面,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二端子插通孔,所述第二端子插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按压点的对置面间连通,
将所述第二端子插通孔插通的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到所述对置面间,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重叠方向重叠的状态下被所述弹簧构件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接触面具有所述触点部,收纳保持于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围收纳保持所述弹簧构件,另一方面,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二端子插通孔,所述第二端子插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按压点的对置面间连通,
将所述第二端子插通孔插通的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插入到所述对置面间,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重叠方向重叠的状态下被所述弹簧构件夹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00198 | 2019-11-01 | ||
JP2019200198A JP7281087B2 (ja) | 2019-11-01 | 2019-11-01 | 端子接続構造 |
PCT/JP2020/040666 WO2021085542A1 (ja) | 2019-11-01 | 2020-10-29 | 端子接続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1901A CN114641901A (zh) | 2022-06-17 |
CN114641901B true CN114641901B (zh) | 2023-10-17 |
Family
ID=75713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74570.9A Active CN114641901B (zh) | 2019-11-01 | 2020-10-29 | 端子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07360B2 (zh) |
JP (1) | JP7281087B2 (zh) |
CN (1) | CN114641901B (zh) |
DE (1) | DE112020005407T5 (zh) |
WO (1) | WO202108554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20285A (zh) * | 2020-11-12 | 2023-07-11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JP7548161B2 (ja) | 2020-11-12 | 2024-09-1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JP2023082918A (ja) * | 2021-12-03 | 2023-06-15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6244A (en) * | 1995-09-21 | 1998-02-10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Part of a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tact |
CN102217142A (zh) * | 2008-11-17 | 2011-10-12 | Jst公司 | 母端子组件 |
CN102414925A (zh) * | 2009-07-03 | 2012-04-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阴端子 |
DE102013106117A1 (de) * | 2013-06-12 | 2014-12-18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Steckverbinder zur Aufnahme eines Flachkontakts |
CN104810644A (zh) * | 2014-01-28 | 2015-07-29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5576396A (zh) * | 2014-10-31 | 2016-05-11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端子保持部件以及由其和导电部件构成的夹紧装置 |
CN106486791A (zh) * | 2015-08-31 | 2017-03-08 |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 用于在凸片触头和高电流导体之间建立电连接的装置 |
CN107210542A (zh) * | 2015-01-30 | 2017-09-26 | 泰科电子英国有限公司 | 电触头装置 |
US10389055B1 (en) * | 2018-06-20 | 2019-08-20 | Delphia Technologies,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WO2019167434A1 (ja) * | 2018-02-27 | 2019-09-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48809A1 (de) | 2002-10-19 | 2004-04-29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in der Ausgestaltung eines Buchsenkontakts mit spezieller Lamellengestaltung |
EP1720219A1 (de) * | 2005-05-03 | 2006-11-08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ktrisches Anschlusselement |
JP5522459B2 (ja) | 2010-05-13 | 2014-06-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
JP6872152B2 (ja) * | 2017-09-21 | 2021-05-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 |
WO2019167599A1 (ja) * | 2018-03-02 | 2019-09-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雌端子 |
JP7001961B2 (ja) | 2018-03-02 | 2022-01-2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雌端子 |
-
2019
- 2019-11-01 JP JP2019200198A patent/JP728108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29 US US17/772,005 patent/US1210736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0-29 DE DE112020005407.1T patent/DE112020005407T5/de active Pending
- 2020-10-29 CN CN202080074570.9A patent/CN114641901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29 WO PCT/JP2020/040666 patent/WO20210855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6244A (en) * | 1995-09-21 | 1998-02-10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Part of a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tact |
CN102217142A (zh) * | 2008-11-17 | 2011-10-12 | Jst公司 | 母端子组件 |
CN102414925A (zh) * | 2009-07-03 | 2012-04-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阴端子 |
DE102013106117A1 (de) * | 2013-06-12 | 2014-12-18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Steckverbinder zur Aufnahme eines Flachkontakts |
CN104810644A (zh) * | 2014-01-28 | 2015-07-29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5576396A (zh) * | 2014-10-31 | 2016-05-11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端子保持部件以及由其和导电部件构成的夹紧装置 |
CN107210542A (zh) * | 2015-01-30 | 2017-09-26 | 泰科电子英国有限公司 | 电触头装置 |
CN106486791A (zh) * | 2015-08-31 | 2017-03-08 |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 用于在凸片触头和高电流导体之间建立电连接的装置 |
WO2019167434A1 (ja) * | 2018-02-27 | 2019-09-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US10389055B1 (en) * | 2018-06-20 | 2019-08-20 | Delphia Technologies,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20005407T5 (de) | 2022-08-25 |
US20220399670A1 (en) | 2022-12-15 |
JP2021072264A (ja) | 2021-05-06 |
WO2021085542A1 (ja) | 2021-05-06 |
US12107360B2 (en) | 2024-10-01 |
JP7281087B2 (ja) | 2023-05-25 |
CN114641901A (zh) | 2022-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641901B (zh) | 端子连接结构 | |
US7048551B2 (en) | Wire end portion-press fastening structure | |
US7316581B2 (en) | Terminal fitting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the same | |
KR102091801B1 (ko) | 다중 와이어 평면 케이블을 갖는 터미널 조립체 | |
CN111758190B (zh) | 连接器 | |
EP011214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flexible cable | |
JP7001961B2 (ja) | 雌端子 | |
US9017116B2 (en) | Female terminal | |
US6068505A (en) | Electrical contact for flexible flat cable | |
JP4640986B2 (ja)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 |
CN109616808B (zh) | 大电流电连接器 | |
CN112018543B (zh) | 带端子的电线及线束 | |
JP2005149935A (ja) | 圧接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JP3976523B2 (ja) | ピアッシング端子 | |
CN110391530B (zh) | 阴端子 | |
JP2018081784A (ja) | 圧接接続型コンタクト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 |
US7201606B2 (en) |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 |
CN114556712B (zh) | 连接器 | |
JP4067297B2 (ja) | ピアシング端子接続構造 | |
US20040248456A1 (en) | End-processing structure of flat cable and method of end-processing of flat cable | |
JPH077306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の圧接端子 | |
CN117691373A (zh) | 连接器 | |
US20010019918A1 (en) |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flat circuit member | |
JP2020194718A (ja) | 金属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 |
WO2004109862A1 (en) |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