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364B - 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 - Google Patents

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364B
CN102405364B CN201080003577.8A CN201080003577A CN102405364B CN 102405364 B CN102405364 B CN 102405364B CN 201080003577 A CN201080003577 A CN 201080003577A CN 102405364 B CN102405364 B CN 102405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assembly
recess
shape ring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35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364A (zh
Inventor
李炳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3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68Mounting of sealing rings
    • F16J15/3272Mounting of sealing rings the rings having a break or opening, e.g. to enable mounting on a shaft otherwise than from a shaft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02Adaptations of individual rollers and supports therefor
    • B65G39/07Other adaptations of slee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包括:O形环本体,具有相互不连续的第一及第二端,其中第一及第二端内的耦接表面能相互耦接,是以互补方式而面对面;以及固定单元,相互固定第一及第二端,以使得第一及第二端内的耦接表面形成并保持耦接状态,其中耦接表面以互补方式而相互面对面。O形环本体具有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形成于相对应的对面位置,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是刻画在其外缘表面上,且固定单元是被承接并装配至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

Description

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尤其涉及用于输送基板馈入滚筒中的O形环,其可保护基板而免于滑动,以使得基板被正确传送。
背景技术
基板应用于不同的产品,例如平面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LCD)或电浆显示装置(PDP)。
用于如上所述不同装置的基板,是不同半导体处理后所产生的最终产品,且是藉馈入滚筒而进行,以使得基板可接受个别的半导体处理。
馈入滚筒的实例是带动基板的馈入滚筒,包括多个上部列及下部列的馈入滚筒,且装配成可相互面对面而转动。上部馈入滚筒的转轴及下部馈入滚筒的转轴是相互连结,以使得它们可同时被驱动及转动,进而基板可被带动。
每个上部及下部馈入滚筒是设置成具有用橡胶材料及树脂材料做成的O形环。当基板被带动时,O形环藉提供摩擦力以避免滑动,使得基板可正确被带动而不会损坏。
O形环具有封闭环的形式,且每个馈入滚筒是设置成具有多个这类O形环,以固定间隔而耦接至馈入滚筒。既然如上所述安置的O形环是足以重复性带动基板一段长时间,所以他们会因接触基板而变成磨损,而且会变得具有不规则大小。此外,既然接触及磨损会增加摩擦力,所以很难正确带动基板。
因此,O形环必须在使用一段预设时间或变成磨损之后用新的O形环更换。
然而,既然上述现有技术的O形环是封闭环的形式,所以需要很麻烦的操作以组装新的O形环至馈入滚筒上。具体而言,连结至馈入滚筒的转轴的不同装置及组件必须拆解,且新的O形环经馈入滚筒上的一端藉装配而组装至分离的馈入滚筒上。结果,用新的O形环更换现有的O形环需要一段长时间,且这种操作很没有效率,因为很麻烦。此外,在更换操作时,输送系统必须停止,并停止基板的生产。结果,这是造成产量降低的原因。
此外,会很不方便,因为拆解的组件及装置必须再固定以便再次组装,且在O形环更换之后,要再次检验并设定上部及下部馈入滚筒的耦接位置以及固定状态。
再者,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可具有圆形或非圆形(比如四边形)的剖面,且形成O形环固定凹部(比如套管凹部),以对应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的剖面。因此会有问题,因为用新的O形环更换现有的O形环时,只可使用具有对应至形成于馈入滚筒中O形环固定凹部形状的O形环。例如,具有圆形剖面的O形环只具有接触到基板的小面积。相对比的是,O形环的大面积具有非圆形剖面(比如四边形),接触基板,藉以更稳定的输送基板。因此会有问题,因为当馈入滚筒必须用新的更换而具有圆形剖面的现有O形环是要以具有非圆形剖面的O形环更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已经记住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且意图提供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具有改善结构以使得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可轻易安装。
此外,本发明意图提供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具有改善结构以使得可更换现有具圆形剖面的O形环,并具有接触到基板的加大面积。
在其中一特点中,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包括:一O形环本体,具有相互不连续的第一及第二端,其中第一及第二端内的耦接表面是以互补方式面对面而能相互耦接;以及一固定单元,相互固定第一及第二端,以使得第一及第二端内的耦接表面形成并保持耦接状态,其中耦接表面以互补方式而相互面对面。该O形环本体具有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形成于相对应的对面位置,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是刻画在其外缘表面上,且固定单元是被承接并装配至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
在此较佳的是,该O形环本体在第一端及第二端内具有多个耦接孔,所述耦接孔穿透对应于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部分。该固定单元可包括第一及第二固定组件,而每个第一及第二固定组件藉接收于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的相对应其中之一而装配,且第一及第二固定组件穿过所述耦接孔,并以互补方式而相互锁固。
此外,该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一第一本体,接收并装配于第一储存凹部,其中第一本体具有多个第一锁固孔,形成于对应一部分的所述耦接孔的位置;以及多个第一贯穿钉,从该第一本体突出。所述第一贯穿钉穿过剩余部分的耦接孔并突出至对面侧。该第二固定组件包括:一第二本体,接收并装配于第二储存凹部,其中该第二本体具有多个第二锁固孔,且所述第一贯穿钉的至少其之一锁固至所述第二锁固孔;以及多个第二贯穿钉,从该第二本体突出。所述第二贯穿钉的至少其之一穿过所述耦接孔并锁固至形成于该第一本体内的所述第一锁固孔。
此外,所述耦接孔可包括以固定间隔形成的六耦接孔,所述耦接孔的至少其中之二是形成于第一端及第二端的重迭部中。
此外,O形环本体可具有一四边形剖面。以互补方式相互耦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所述耦接表面,是在外缘上以类似于楼梯的方式形成阶梯状,并线性形成于侧表面上。
此外,O形环本体具有一圆形剖面。第一及第二固定组件是相互耦接于第一端及第二端的二侧上,且在一状态中,每个第一及第二固定组件是接收于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的相对应其中之一,并且第一及第二固定组件具有类似拱形的外表面,对应于具有圆形剖面的O形环本体的外缘。
此外,O形环本体包括:一接触部,具有一四边形剖面,该接触部突出向外,并当O形环装配于馈入滚筒时,接触到要被带动的基板;以及一耦接部,在周围方向上从接触部的内缘突出。该耦接部可具有一类似拱形的剖面,并当O形环装配于馈入滚筒时,可装配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固定凹部,且O形环固定凹部刻画成拱形。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可形成于接触的二外表面上,以使得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相互对应。固定单元是藉装配于第一及第二储存凹部而耦接至接触部。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该O形环可安置于馈入滚筒上,使用固定单元以相互连结并耦接O形环本体的不连续部。
结果,藉安置于基板馈入滚筒上,可轻易用新的O形环更换现有的O形环,以使得O形环包围馈入滚筒的外缘而不需拆解耦接至一部分基板馈入滚筒的组件或装置。
结果,这可减少更换O形环所需的时间,并简化更换操作。此外,这可极小化工厂操作必须停止的时间,以使得更换操作可实现,藉以增加产品制造的产量。
此外,既然不一定要拆解耦接至馈入滚筒的不同组件及装置,所以在拆解后重新组装时会发生的组装错误可完全排除。因此优点是,不需要设定有关于重新组装操作的操作,且可避免误动作或组装错误所造成的降低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的部分剖面图;
图2为图1中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的分解图;
图4为显示图1中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被耦接状态的正视图;
图5为显示图1中O形环的本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组装处理的示意图;
图6为显示图1中O形环的本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藉使用固定单元固定而相互连结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7为显示图1中固定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及图9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的示意图;
图10至图13为显示图8中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的示意图;以及
图14为显示图10中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使用于馈入滚筒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100,200 O形环
20,120,220 O形环本体
30,130,230固定单元
40,40’,140,240第一固定组件
50,50’,150,250第二固定组件
300馈入滚筒
400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现在于下文中将参考所附图式而更完整的说明,其中显示多个实施例。
参考图1、图2、图3,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10包括O形环本体20以及固定单元30,用以相互连结O形环本体20分离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
O形环本体20耦接至基板馈入滚筒的外缘,图中未显示,以使得从基板馈入滚筒突出。O形环本体20具有环形,且有一部分不连续。O形环本体20具有预设宽度及预设厚度,且具有四边形剖面。
O形环本体20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的耦接段,是相互分离,配置成使得侧视时为阶梯状,如图1所示,且在正视图上是垂直线性,如图2所示。
O形环本体20是由橡胶材料构成,比如聚全氟乙烯(PTFE)或铁氟隆(Teflon)。
此外,用以接收固定单元30的第一储存凹部13及第二储存凹部14形成于O形环本体20的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的两表面上。
此外,参考图5,多个固定孔h1、h2、h3及h4形成于O形环本体20的每个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中。固定孔h1、h2、h3及h4是以固定间隔相互分离而形成。具体而言,四个固定孔是形成于第一端11,而四个固定孔是形成于第二端12。在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中固定孔h1、h2、h3及h4的两个固定孔h2及h3是形成于耦接时相互重迭的部分。因此,该两个固定孔h2及h3可形成于对面位置。
固定单元30提供相互固定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以使得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的耦接表面可相互耦接,而以互补方式面对面,并保持耦接状态,而不需相互分离。
固定单元30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0及第二固定组件50。
第一固定组件40及第二固定组件50对称配置在O形环本体20的两表面上,亦即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形状。O形环本体20以接触方式在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的二侧上相互耦接。
具体而言,如图4、图5、图6所示,第一固定组件40包括第一本体41、多个第一穿透钉43以及多个第一锁固孔45,所述第一穿透钉43连结并突出于第一本体41的表面,所述第一穿透钉43是以固定间隔相互分离。
第二固定组件50包括第二本体51、多个第二穿透钉53以及多个第二锁固孔55,所述第二穿透钉53连结并突出于第二本体51的表面,所述第二穿透钉53是以固定间隔相互分离。
第一本体41是位于第一储存凹部13中,而第一储存凹部13刻画于O形环本体20的一侧。当第一本体41位于第一储存凹部13中时,所述第一穿透钉43穿过形成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中的固定孔h1及h2,且锁固至第二固定组件50中的所述第二锁固孔55。
此外,第二本体51是位于第二储存凹部14中,而第二储存凹部14刻画于O形环本体20的另一侧。当第二本体51位于第二储存凹部14中时,所述第二穿透钉53穿过形成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中的固定孔h3及h4,且锁固至第一固定组件40中的所述第一锁固孔45。
结果,如图6所示,在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连结成相互靠近接触的状态下,第一固定组件40及第二固定组件50相互锁固,以使得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稳定耦接,而不会相互分离。
在此,较佳的是,第一本体41及第二本体51具有对应于第一储存凹部13及第二储存凹部14的预设宽度及预设厚度,形成以对应于O形环本体20的拱形,亦即沿着对应O形环本体20的拱形曲率的拱形。
虽然每个第一固定组件40及第二固定组件50都具有三个穿透钉43、53以及相对应的三个锁固孔45、55的配置,说明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但这是为了解释性目的而揭示,而且数目都可改变。亦即,如图7所示,可使用第一固定组件40’及第二固定组件50’以连结O形环本体20,而第一固定组件40’具有三个第一穿透钉43及二个第一锁固孔45,第二固定组件50’具有三个第二穿透钉53及二个第二锁固孔55。此时,边缘上的穿透钉装配于O形环本体20上所形成的耦接孔内,并提供支撑O形环本体20,藉以避免变形或翘曲。
此外,参考图8及图9,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100包括O形环本体120,而O形环本体120具有圆形剖面及固定单元130。固定单元130提供相互固定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以使得它们以互补方式耦接并连结。
形成O形环本体120的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以使得他们类似楼梯而成阶梯状,让其耦合表面以互补方式相互面对面。此外,O形环本体120具有一对储存凹部。亦即,第一储存凹部113及第二储存凹部114由O形环本体120的外缘刻画至预设深度,以使得他们相互面对面。形成每个第一储存凹部113及第二储存凹部114,以跨越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之间。
此外,O形环本体120的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具有多个耦接孔h1、h2、h3及h4,是以固定间隔相互分离。形成于重迭部116及117内的耦接孔h2及h3是在对面位置中形成,以使得他们相互连通。
O形环本体120可由上述O形环本体20的相同材料做成,但差别在于具有圆形剖面。
固定单元130包括第一固定组件140及第二固定组件150。
第一固定组件140包括第一本体141、多个第一穿透钉143以及多个第一锁固孔145。在此,第一本体141是藉被接收于第一储存凹部113中而安置,而且具有类似拱形的外表面,以使得安置时不会突出超过O形环本体120的外缘。
第二固定组件150也包括第二本体151、多个第二穿透钉153以及多个第二锁固孔155。具有上述配置的第一固定组件140及第二固定组件150是具有相互对称的形状,且相互固定于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的两面上,以使得第一穿透钉143及第二穿透钉153穿过耦接孔h1、h2、h3及h4,并在相对应位置锁固至第一锁固孔145及第二锁固孔155。结果,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相互耦接。亦即,第一固定组件140及第二固定组件150可经由与上述第一固定组件40及第二固定组件50相同的操作而相互固定。
此外,参考图10至图14,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200包括O形环本体220,具相互分离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0,以及固定单元230,用以相互连结O形环本体220的分离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以使得它们保持在耦接状态。
在此,O形环本体220可由与上述O形环本体20及120相同的材料做成,且当作耦接组件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形成以使得他们类似楼梯而成阶梯状。
同时,O形环本体220具有接触部221以及耦接部223,接触部221是当固定于馈入滚筒300时从馈入滚筒300的外缘310突出,耦接部223从接触部221向内突出。耦接部223具有类似拱形的剖面。接触部221具有四边元的剖面,且耦接部223可具有圆形剖面。如果在馈入滚筒300上形成的O形环固定凹部320具有类似拱形的剖面以使得具有圆形剖面的O形环可被固定,则耦接部223具有类似拱形的剖面,以使得可稳定的装配于O形环固定凹部320中。因此,当目前所使用而具有圆形剖面的O形环被新的更换时,可使用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O形环200。因此,不论O形环固定凹部320的形状,本实施例的O形环可藉更换现有的O形环而安置,而不需更换馈入滚筒300。
O形环本体220具有储存凹部213及214,刻画至接触部221的两侧面。每个储存凹部213及214形成以得跨越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之间。
此外,多个耦接孔h1、h2、h3及h4是以固定间隔而形成,以使得它们由接触部221的一侧穿到另一侧。耦接孔h2及h3是形成于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的对面位置上。
固定单元230包括第一固定组件240及第二固定组件250。第一固定组件240及第二固定组件250是相互对称,且他们的配置是相同于参考图1至图5所说明的第一固定组件40及第二固定组件50。因此,第一固定组件240及第二固定组件250是在O形环220的接触部221两侧上以相同于第一固定组件40及第二固定组件50的方式而以互补方式相互耦接。结果,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是相互固定,以使得他们无法相互分离。
同时,在图1至图14所示的示意图中,要了解的是,在O形环本体已耦接的状态下,第一端及第二端的耦接表面间的间隔是故意夸大。然而在实际产品上,本质上可没有间隔,或如果有任何间隔,可形成非常微小间隔,藉此对O形环本身的功能本质上没有不利影响。
依据本发明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该O形环可藉使用固定单元以相互连结及耦接O形环本体的不连续部,而安置在馈入滚筒上。
结果,可藉安置到基板馈入滚筒上而轻易用新的O形环更换现有O形环,以使得O形环围绕馈入滚筒外缘,而不需拆解已耦接到基板馈入滚筒之一部分的组件或装置。
结果,这可减少更换O形环所需的时间,并简化更换操作,藉以降低成本。此外,这可极小化必须停止工厂操作的时间,以使得更换操作可实现,藉以增加制造产品的产量。
此外,既然不一定要拆解已耦接到馈入滚筒的不同组件及装置,所以在拆解后再重新组装时会发生的组装错误便可完全排除。因此,优点是不需要设定有关于重新组装操作的操作,且可避免误动作或组装错误所造成的降低产量。
虽然本发明已经在以上连结某些潜在性示范实施例以进行解释并说明,但是要了解的是,本发明是绝不受限于以上解释及说明的结构及功能。相反的,要了解的是,熟知该技术领域的人士可在不偏离所附申请专利范围的精神及范围下,对本发明做不同的修改及变动。

Claims (5)

1.一种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O形环本体,具有相互不连续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内的耦接表面以互补方式面对面而能相互耦接;以及
一固定单元,相互固定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以使得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内的耦接表面形成并保持耦接状态,其中耦接表面以互补方式而相互面对面,
其中该O形环本体具有一第一储存凹部及一第二储存凹部,形成于相对应的对面位置,该第一储存凹部及该第二储存凹部是刻画在其多个外缘表面上,且该固定单元是被承接并装配至该第一储存凹部及该第二储存凹部,
该O形环本体在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内具有多个耦接孔,所述耦接孔穿透对应于该第一储存凹部及该第二储存凹部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部分,以及
其中该固定单元包括一第一固定组件及一第二固定组件,而每个第一固定组件及第二固定组件藉接收于该第一储存凹部及该第二储存凹部的相对应其中之一而装配,且该第一固定组件及该第二固定组件穿过所述耦接孔,并以互补方式而相互锁固,
其中该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一第一本体,接收并装配于该第一储存凹部,其中该第一本体具有多个第一锁固孔,形成于对应一部分的所述耦接孔的位置;以及
多个第一贯穿钉,从该第一本体突出,其中所述第一贯穿钉穿过剩余部分的耦接孔并突出至一对面侧,
其中该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一第二本体,接收并装配于该第二储存凹部,其中该第二本体具有多个第二锁固孔,且所述第一贯穿钉的至少其之一锁固至所述第二锁固孔;以及
多个第二贯穿钉,从该第二本体突出,其中所述第二贯穿钉的至少其之一穿过所述耦接孔并锁固至形成于该第一本体内的所述第一锁固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耦接孔包括以固定间隔形成的六耦接孔,所述耦接孔的至少其中之二是形成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重迭部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其特征在于,该O形环本体具有一四边形剖面,以及
其中以互补方式相互耦接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所述耦接表面,是在外缘上以类似于楼梯的方式形成阶梯状,并线性形成于一侧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其特征在于,该O形环本体具有一圆形剖面,以及
其中该第一固定组件及该第二固定组件是相互耦接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两侧上,且在一状态中,每个该第一固定组件及该第二固定组件是接收于该第一储存凹部及该第二储存凹部的相对应其中之一,并且该第一固定组件及该第二固定组件具有一类似拱形的外表面,对应于具有一圆形剖面的该O形环本体的一外缘。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其特征在于,该O形环本体包括:
一接触部,具有一四边形剖面,其中该接触部突出向外,并当该O形环装配于该馈入滚筒时,接触到要被带动的一基板;以及
一耦接部,在周围方向上从该接触部的内缘突出,其中该耦接部具有一类似拱形的剖面,并当该O形环装配于该馈入滚筒时,该耦接部装配于该馈入滚筒的一O形环固定凹部,且该O形环固定凹部刻画成拱形,
其中该第一储存凹部及该第二储存凹部是形成于接触的二外表面上,以使得该第一储存凹部及该第二储存凹部相互对应,以及
其中该固定单元是藉装配于该第一储存凹部及该第二储存凹部而耦接至该接触部。
CN201080003577.8A 2010-06-03 2010-06-22 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52400A KR100985557B1 (ko) 2010-06-03 2010-06-03 반송롤러용 오링
KR10-2010-0052400 2010-06-03
PCT/KR2010/004016 WO2011152586A1 (ko) 2010-06-03 2010-06-22 반송롤러용 오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364A CN102405364A (zh) 2012-04-04
CN102405364B true CN102405364B (zh) 2014-08-06

Family

ID=4313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357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364B (zh) 2010-06-03 2010-06-22 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94071B2 (zh)
JP (1) JP5255727B2 (zh)
KR (1) KR100985557B1 (zh)
CN (1) CN102405364B (zh)
TW (1) TWI410572B (zh)
WO (1) WO20111525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50474B1 (ko) * 2012-03-13 2014-01-23 주식회사 에이에스에이피 반송롤러용 오링
KR101226295B1 (ko) 2012-04-04 2013-01-24 이재규 유리기판 세정장치용 탄성 오링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DE102013203266B4 (de) * 2013-02-27 2014-11-27 Aktiebolaget Skf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Dichtungselements auf einem Wellenteil und Dichtungselement
KR200479000Y1 (ko) * 2015-07-14 2015-12-08 주식회사 에스엠지 루프드레인용 여과망 덮개
CN108431468A (zh) * 2015-11-09 2018-08-21 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 制备唇缘式轴密封件的方法、在水下应用的轴上安装唇缘式轴密封件的方法以及所用的唇缘式轴密封件
KR101610844B1 (ko) 2016-02-11 2016-04-20 주식회사 에스엠지 루프드레인용 여과망 덮개
EP3876668A4 (en) * 2018-10-31 2022-08-03 Kyocera Corporation HEATING APPLIAN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46899A (en) * 1942-08-03 1944-04-18 Power Res Corp Reinforcing means for piston rings
CN201041272Y (zh) * 2007-06-01 2008-03-26 高玉森 可开口便捷更换式密封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4502A (en) * 1964-03-10 Composite fibrous lubricant packing
US1171199A (en) * 1915-03-17 1916-02-08 Irl Robert Hicks Piston-ring.
US1546622A (en) * 1921-01-24 1925-07-21 C Lee Cook Mfg Company Packing ring
US3601436A (en) * 1969-07-15 1971-08-24 Foster Wheeler Corp Pressure vessel with shear pin construction
JPS5116561Y1 (zh) * 1970-05-12 1976-05-04
JPS5998162U (ja) 1982-12-23 1984-07-03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グランドパツキン
JPH0327042Y2 (zh) * 1986-01-25 1991-06-12
JPH08244946A (ja) * 1995-03-14 1996-09-24 Hitachi Electron Eng Co Ltd ローラコンベア装置
US5651225A (en) * 1995-10-31 1997-07-29 Leeks; Allan T. Device and method for joining and supporting pieces of sheet material
JP2003028308A (ja) * 2001-07-16 2003-01-2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環状部材の装着構造
KR100612409B1 (ko) * 2002-05-29 2006-08-16 엔오케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밀봉 링
JP4079170B2 (ja) * 2002-07-26 2008-04-23 Nok株式会社 シールリング
EP1954548B1 (en) * 2005-11-21 2010-04-28 Faroex Ltd. Composite body for a vehicle
KR101103988B1 (ko) * 2006-09-26 2012-01-06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건설 중장비 구조물의 회전체 틈새 조정 및 이물질방지장치
US8371622B2 (en) * 2007-08-21 2013-02-12 The Patent Store Llc Leak proof pipe connections and leak proofing pipe connections
US8490359B2 (en) * 2011-08-05 2013-07-23 Joan M. Perotti Landscape edging block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46899A (en) * 1942-08-03 1944-04-18 Power Res Corp Reinforcing means for piston rings
CN201041272Y (zh) * 2007-06-01 2008-03-26 高玉森 可开口便捷更换式密封圈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8308A 2003.01.2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91669A1 (en) 2012-04-19
JP5255727B2 (ja) 2013-08-07
KR100985557B1 (ko) 2010-10-05
TWI410572B (zh) 2013-10-01
TW201207276A (en) 2012-02-16
JP2012518583A (ja) 2012-08-16
WO2011152586A1 (ko) 2011-12-08
US8894071B2 (en) 2014-11-25
CN102405364A (zh)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364B (zh) 用于馈入滚筒的o形环
CN1727264B (zh) 防滑装置
KR101380163B1 (ko) 탄성 오링
CN103052575A (zh) 用于挠性传送带和传送带系统的链轮
CN105149945A (zh) 芯片组装机的七工位芯片旋转机构
CN102689779A (zh) 用于传送玻璃基板的滚轮
US10247974B2 (en) Backlight rubber-ir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backlight and display device
US8851264B2 (en) Roller for conveying glass substrate and roller axle assembly
KR101145862B1 (ko) 반송롤러용 오링
CN204223714U (zh) 传送装置
JP5583794B2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組立体
KR102097852B1 (ko) 스퍼터링 타겟 조립체
CN103869527A (zh) 背光源框架、背光源结构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2194099B1 (ko) 패널 곡면화 시스템
KR101558551B1 (ko) 롤러유닛
KR20130056664A (ko) 기판 이송 장치
TWM595110U (zh) 改良式彈性滾輪結構
JP2013216488A (ja) 弾性oリ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146005A (ko) 이송장치
KR100616291B1 (ko) 기판 이송 안내 장치
CN220576126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圆刀机
CN214140204U (zh) 用于阵列制程的传送单元
US20240010440A1 (en) Conveyor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KR102367659B1 (ko) 운반용 휠 장치
KR100801304B1 (ko) 기판 이송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