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2102A - 小型高输出马达及配备有该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型高输出马达及配备有该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2102A
CN102402102A CN2011102720060A CN201110272006A CN102402102A CN 102402102 A CN102402102 A CN 102402102A CN 2011102720060 A CN2011102720060 A CN 2011102720060A CN 201110272006 A CN201110272006 A CN 201110272006A CN 102402102 A CN102402102 A CN 102402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ole
pole piece
rotor
coil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20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2102B (zh
Inventor
青岛力
望月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Nis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031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167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031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1954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Nisca Corp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02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2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2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21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7/00Motors with rotor rotating step by step and without interrupter or commutator driven by the rotor, e.g. stepping motors
    • H02K37/10Motors with rotor rotating step by step and without interrupter or commutator driven by the rotor, e.g. stepping motors of permanent magnet type
    • H02K37/12Motors with rotor rotating step by step and without interrupter or commutator driven by the rotor, e.g. stepping motors of permanent magnet type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37/14Motors with rotor rotating step by step and without interrupter or commutator driven by the rotor, e.g. stepping motors of permanent magnet type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小型高输出马达及配备有该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减小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而小型化并且使得可以增大马达输出。该装置使马达驱动机构的定子与保持构件一体地形成,其中保持构件以将光圈叶片和用于驱动光圈叶片的转动构件夹在保持构件与凸轮构件之间的方式固定到凸轮构件。定子包括支撑部、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朝向转子的外周部伸出并且线圈从相应的伸出端相应地套在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上。伸出端以与转子的外周部相对的方式布置。两个磁极部以两者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布置,使得在伸出方向上延伸的各线彼此相交。

Description

小型高输出马达及配备有该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比如步进马达等马达及配备有所述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所述马达用作设置于例如数字式照相机等的光量调节装置的驱动源。
背景技术
作为光量调节装置的传统的驱动源,例如,已知图14和图15所示的步进马达(日本特开2005-143207号公报)。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传统的步进马达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磁通量从图14所示的步进马达的定子流过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4所示的步进马达具有轴向并排配置的两个卷线轴101,定子线圈105绕各卷线轴101同心地缠绕,并且该两个卷线轴101以被夹着的方式固定到相应的定子磁轭106。每个定子磁轭106具有形成有沿周向交替配置的定子齿106a和106b的内径面。具有与定子磁轭106一体地形成的定子齿106a或106b的定子磁轭106分别被固定到两个壳体103。由此,形成与两个励磁用定子线圈105相应地关联的两个定子102。
两个壳体103中的一个壳体103具有凸缘115和固定到凸缘115的轴承108,并且另一个壳体103具有固定到该壳体的轴承108。转子109具有固定到转子轴110的转子磁体111,并且转子磁体111与两个定子102的各自的定子磁轭106限定放射状的空间。
转子轴110以可转动的方式由两个轴承108支撑。如图15中所示,通过定子线圈105的励磁所产生的磁通量主要经过定子齿106a的端面106a1和定子齿106b的端面106b1。
另外,作为光量调节装置的传统的驱动源,例如,已知图16和图17所示的步进马达(日本特开2004-064876号公报)。图16是传统的步进马达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图16所示的步进马达的沿轴向截取的截面图。
在图16和图17中,转子21包括由永磁体形成的中空筒状的磁体部以及设置于磁体部的两端的轴21t和21s。以S极和N极在周向上彼此交替的方式磁化磁体部,并且磁体部以及轴21t和21s通过成型或者通过粘接而一体地形成,由此转子21具有减小的径向尺寸。
转子21的轴21t和21s以可转动的方式被相应地装配于定子22的装配孔22h和盖25的装配孔25a。定子22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并且不仅包括形成内磁极部的内筒部22g,而且还包括第一外磁极部22a、22b和22c及第二外磁极部22d、22e和22f,所述第一外磁极部和第二外磁极部均具有在内筒部22g的外侧位置与内筒部22g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梳齿形状。
第一线圈23和第二线圈24相应地绕第一外磁极部22a至22c和第二外磁极部22d至22f缠绕,并且通过对线圈23和线圈24供电以励磁而产生的磁通量作用于转子21的磁体部。
另外,作为光量调节装置的驱动源,例如,已知图18所示的步进马达(日本特开2000-032721号公报)。图18是传统的步进马达的沿其轴向截取的截面图。
另外,在图18所示的步进马达中,与日本特开2004-064876号公报所公开的步进马达类似,线圈38以与转子37的转轴36平行的方式竖向设置,另外,非磁性构件30介于其间。
另外,作为光量调节装置的传统的驱动源,已知例如图19所示的步进马达(日本特开平05-336729号公报)。图19是示出该传统的步进马达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在图19中,转子47以可绕转轴47e转动的方式固定到镜筒基板(lens barrel base plate)41,并且以在径向上被分割为两个被磁化部分47a和47b的方式被磁化。另外,转子47在轴向上被分割为两个被磁化层47c和47d。
第一定子48包括在与转子47相邻的相应位置处固定到镜筒基板41的磁极部48a和48b。第二定子49也包括在与转子47相邻的相应位置处从第一定子48的相反侧固定到镜筒基板41的磁极部49a和49b。另外,用于对第一定子48的磁极部和第二定子49的磁极部励磁的线圈45和46相应地绕定子48和49缠绕。
图20是使用上述日本特开2005-143207号公报至日本特开平05-336729号公报所公开的步进马达中的一个步进马达作为驱动源的传统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日本特开2009-180921号公报)。
在图20中,光圈叶片51至57均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光圈叶片51至57相应地包括第二基部51b至57b和薄板状的第一基部51a至57a,所述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具有遮光性并且调节装置的开口量。第一基部51a至57a相应地具有一体地形成于第一基部的一个面的第一轴51c至57c和一体地形成于第一基部的另一个面的第二轴51d至57d(其中一些未示出)。
转动构件58用于驱动光圈叶片51至57,并且转动构件58形成为在其中央部具有开口部58a的环状。转动构件58设有孔部58b至58h、转动装配突起部58i、齿轮58j和遮光部58k。
凸轮构件59是在其中央部具有开口部59a的环状构件,并且开口部59a限定由光圈叶片51至57所调节的最大光圈开口量。另外,凸轮构件59设有凸轮槽部59b至59h。
保持构件60是在其中央部具有开口部60a的环状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60设有孔部60b和马达安装部60c。
步进马达61用于驱动转动构件58,并且被安装于保持构件60的马达安装部60c。此时,固定于步进马达61的马达轴的小齿轮(pinio n)62延伸通过保持构件60的孔部60b并且与转动构件58的齿轮58j啮合。步进马达61是包括两个通用型线圈的两相PM(永磁体)型步进马达。
即,固定到步进马达61的马达轴的小齿轮62与转动构件58的齿轮58j啮合,由此转动构件58与步进马达61彼此齿轮连接(gear-connect)。
初始位置传感器63检测转动构件58的遮光部58k已经移进或移出初始位置传感器63的状态,由此检测转动构件58是否处于初始位置。
保持构件60以在保持构件60和凸轮构件59之间夹着转动构件58和光圈叶片51至57的方式固定于凸轮构件59,并且保持构件60用作用于在光轴的方向上保持转动构件58和光圈叶片51至57的保持件。此时,转动构件58的转动装配突起部58i被装配于保持构件60的开口部60a,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另外,光圈叶片51至57的第一轴51c至57c以可枢转的方式相应地装配于转动构件58的孔部58b至58h,并且第二轴51d至57d以可滑动的方式相应地装配于凸轮构件59的凸轮槽部59b至59h。
光圈叶片51至57绕光轴在周向上等间距地配置,并且具有遮光性的第一基部51a至57a和第二基部51b至57b以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可以控制光圈开口,使得:重叠面积越大,光圈开口量越小。
另外,作为另一传统的光量调节装置,还已知使用如下的步进马达作为驱动源的光量调节装置,该步进马达使用隔着转子彼此相对的一对大致U形的磁轭来形成磁路(日本特开2002-369488号公报)。
附带地,参考图21,假设马达M的直径为d1并且限定光量调节装置300的最大开口量的开口部301的直径为d2,则光量调节装置300的直径d3等于至少(2×d1+d2)。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5-143207号公报所公开的上述步进马达(见图14)中,壳体103、卷线轴101、定子线圈105和定子磁轭106同心地配置于转子109的外周侧,因此马达具有大的外形尺寸。这增大了光量调节装置300的直径d3,结果使光量调节装置300的尺寸增大。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143207号公报所公开的上述步进马达中,如图15所示,通过对定子线圈105通电所产生的磁通量主要经过定子齿106a的端面106a1和定子齿106b的端面106b1。因此,通过对定子线圈105通电所产生的磁通量并不有效地作用于转子磁体111,这使得难以提高马达输出。
日本特开2004-064876号公报所公开的上述步进马达(见图16和图17)具有下面的问题:由于第一线圈23和第二线圈24与转子21的转轴平行地竖向配置,所以能够减小径向尺寸。但是,为了增大马达输出,不可避免地增大高度方向(轴向)尺寸。
在日本特开2004-032721号公报所公开的上述步进马达(见图18)中,与日本特开2004-064876号公报所公开的步进马达类似,由于线圈38与转子37的转轴36平行地竖向配置,并且非磁性构件30还介于其间,所以能够减小径向尺寸,但增大了高度方向(轴向)尺寸。
在日本特开平05-336729号公报所公开的上述步进马达(见图19)中,尽管能够减小径向尺寸,但要求提供足够的高度以容纳用于支撑转子47、第一定子48和第二定子49及线圈45和线圈46的镜筒基板41。这增大了步进马达的高度方向(轴向)尺寸。另外,由于定子磁极所产生的磁通量并未有效地作用于转子47的永磁体,所以难以提高马达输出。
日本特开2002-369488号公报所公开的上述步进马达具有如下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励磁线圈装配于大致U形的各磁轭的两个延伸部(磁极臂)中的一个延伸部。因此,如果励磁线圈的绕数增大以增大马达转矩,则励磁线圈的直径增大,这导致马达的径向尺寸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通过减小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而小型化并可以增大马达输出的马达,并提供配备有所述马达或者马达机构的光量调节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包括多个光圈叶片,所述多个光圈叶片被构造成调节开口部的开口量;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被构造成驱动所述光圈叶片;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限制由所述驱动构件驱动的所述光圈叶片进入所述开口部的进入量;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以将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光圈叶片夹在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凸轮构件之间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凸轮构件;和马达机构,所述马达机构与所述驱动构件齿轮连接,并且所述马达机构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驱动构件,其中,所述马达机构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部分被交替地磁化成不同的磁极;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和定子,所述定子由软磁性材料形成,所述定子与所述保持构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定子包括:支撑部,其被构造成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所述第一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一线圈从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上,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二线圈从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二磁极部上,所述第二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磁极部和所述第二磁极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以相互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line)与在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包括多个光圈叶片,所述多个光圈叶片被构造成调节开口部的开口量;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被构造成驱动所述光圈叶片;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限制由所述驱动构件驱动的所述光圈叶片进入所述开口部的进入量;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以将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光圈叶片夹在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凸轮构件之间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凸轮构件;和马达机构,所述马达机构与所述驱动构件齿轮连接,并且所述马达机构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驱动构件,其中,所述马达机构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部分被交替地磁化成不同的磁极;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和定子,所述定子由软磁性材料形成,所述定子与所述凸轮构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定子包括:支撑部,其被构造成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所述第一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一线圈从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上,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二线圈从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二磁极部上,所述第二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磁极部和所述第二磁极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以相互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与在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马达,其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部分被交替地磁化成不同的磁极;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和定子,所述定子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定子包括:支撑部,其被构造成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所述第一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一线圈从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上,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二线圈从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二磁极部上,所述第二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磁极部和所述第二磁极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以相互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与在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包括多个光圈叶片,所述多个光圈叶片被构造成调节开口部的开口量;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被构造成驱动所述光圈叶片;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限制由所述驱动构件驱动的所述光圈叶片进入所述开口部的进入量;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以将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光圈叶片夹在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凸轮构件之间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凸轮构件;和马达,所述马达与所述驱动构件齿轮连接,并且所述马达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驱动构件,其中,所述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部分被交替地磁化为不同的磁极;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和定子,所述定子由软磁性材料形成,所述定子包括:支撑部,其被构造成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所述第一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一线圈从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上,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二线圈从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二磁极部上,所述第二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磁极部和所述第二磁极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以相互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与在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马达的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减小,由此使马达小型化并增大马达输出。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出现的马达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图2所示的马达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马达机构的沿轴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用以说明马达机构的操作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量调节装置中的、转动构件的转动位置与光圈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处于啮合状态的转动构件与小齿轮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量调节装置的步进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图8所示的步进马达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步进马达的沿轴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用以说明步进马达的操作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有步进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传统的步进马达的纵截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磁通量从图14中所示的步进马达的定子流过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6是另一传统的步进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图16所示的步进马达的沿轴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18是又一步进马达的沿轴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19是又一传统的步进马达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0是传统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用于说明马达的直径与光量调节装置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下面将参考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中,多个光圈叶片A至G均包括由具有遮光性和调节光圈开口量的第一基部A1至G1和第二基部A2至G2相应地形成的薄板状的叶片基部。另外,光圈叶片A至G相应地具有设置于第一基部A1至G1的一个面的第一轴A3至G3和设置于第一基部A1至G1的另一个面的第二轴A4至G4(其中一些未示出)。叶片基部、第一轴A3至G3和第二轴A4至G4(C4、D4和E4未示出)由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型。
转动构件H是用于驱动光圈叶片A至G的构件,并且转动构件H形成为在其中央部具有开口部H1的环状。转动构件H设有孔部H2至H7、突起部H8、弧状的齿轮H9和遮光部H10。
凸轮构件I是在其中央部具有开口部I1的环状构件,并且具有设有凸轮槽部I2至I8的基板I9,凸轮槽部I2至I8控制由转动构件H驱动的每个光圈叶片A至G进入到开口部I1中的进入量。
该开口部I1限定由光圈叶片A至G所调节的最大光圈开口量,因此,凸轮构件I也用作限定最大光圈开口量的开口基板(基部)。注意,由光圈叶片A至G调节的最大光圈开口量可以由不同于凸轮构件I的构件限定。
保持构件J是在其中央部具有开口部J1的环状构件。保持构件J的一部分设有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未示出的马达安装部,并且参照下文,保持构件J还用作马达机构11的定子1(因此,由J(1)表示保持构件)。为此,定子1包括支撑部1a(见图2)、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所述支撑部1a形成有用于可转动地支撑转子6的转轴8的支撑孔。
马达机构11用于驱动转动构件H。马达机构11由步进马达构成并且安装于保持构件J的马达安装部。在马达机构11安装于保持构件J的状态中,转子6的转轴8(见图2)延伸穿过保持构件J的孔部(未示出),并且如图2所示,将小齿轮12固定到转轴8的下端。小齿轮12与转动构件H的齿轮H9啮合。这使得转动构件H和马达机构11彼此齿轮连接,由此来自马达机构11的驱动力被传输到转动构件H。下文中将参考图2至图5说明马达机构11的细节。
初始位置传感器L安装于马达机构11,并且检测转动构件H的遮光部H10已经移进或移出初始位置传感器L的状态,由此确定转动构件H是否处于初始位置。
保持构件J以在保持构件J和凸轮构件I之间夹着转动构件H和光圈叶片A至G的方式固定于凸轮构件I,由此保持构件J用作在光轴的方向上保持转动构件H与光圈叶片A至G的保持件。转动构件H的突起部H8以可转动的方式装配于保持构件J的开口部J1。另外,光圈叶片A至G的第一轴A3至G3以可枢转的方式相应地装配于转动构件H的孔部H2至H8,第二轴A4至G4以可滑动的方式相应地装配于凸轮构件I的凸轮槽部I2至I8。
光圈叶片A至G绕光轴在周向上等间距地配置,并且使具有遮光性的第一基部A1至G1和第二基部A2至G2相互重叠,由此使得光圈开口面积可变化,并且重叠面积越大,光圈开口面积越小。
接着,将参考图2至图5说明马达机构11。图2是马达机构1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处于组装状态的马达机构11的立体图,图4是马达机构11的沿轴向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马达机构11的操作的平面图。
在图2至图5中,转子6包括永磁体7、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转轴8及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芯9。转轴8通过压力或者通过粘接而装配在芯9的内周部,芯9通过压力或者通过粘接而装配在永磁体7的内周部。注意,永磁体7可以与转轴8和芯9一体地成型,比如塑性成型。
通过使用软磁性材料形成作为保持构件J的一部分的定子1而使定子1与保持构件J一体地形成。定子1包括支撑部1a、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支撑部1a在其中央部形成装配孔1e,第一磁极部1b与支撑部1a一体地或磁性地连接,第二磁极部1c与支撑部1a一体地或磁性地连接。线圈3绕第一磁极部1b缠绕,线圈4绕第二磁极部1c缠绕。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轴承2被压配于支撑部1a的装配孔1e。在本配置中,线圈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线圈的示例,线圈4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线圈的示例。
转子6的转轴8的下端8b以可转动的方式被轴承2的装配孔2a支撑,上端8a以可转动的方式被盖10的轴孔10a支撑。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垫圈5介于轴承2与转子6的芯9之间以防止转动负载由于磁性吸引力的产生而增大。盖10固定到定子1。由此构造马达机构11。
接着,将详细说明上述马达机构11的构成部件。
通过使用由软磁性材料制成的板材(例如,厚度t=0.5mm±0.03mm)形成作为保持构件J的一部分的定子1而使定子1(磁轭)与保持构件J一体地形成。定子1包括支撑部1a、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支撑部1a在中央部形成装配孔1e,线圈3绕第一磁极部1b缠绕,线圈4绕第二磁极部1c缠绕。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分别与支撑部1a一体地或磁性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力加工(press working)来形成支撑部1a的装配孔1e、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
第一磁极部1b通过从支撑部1a在转子6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弯曲并且进一步在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弯曲而形成。结果,第一磁极部1b在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转子6的外周部伸出,并且线圈3从伸出端套在第一磁极部1b上。在线圈3被如此套上的状态中,第一磁极部1b的伸出端从线圈3突出,并且第一磁极部1b的伸出端的端面以与永磁体7的外周部相对的方式被定位成接近永磁体7的外周部。
第二磁极部1c通过从支撑部1a在转子6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弯曲并且进一步在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弯曲而形成。结果,第二磁极部1c也在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转子6的外周部伸出,并且线圈4从伸出端套在第二磁极部1c上。在线圈4被如此套上的状态中,第二磁极部1c的伸出端从线圈4突出,并且第二磁极部1c的伸出端的端面以与永磁体7的外周部相对的方式被定位成接近永磁体7的外周部。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被配置成使得在第一磁极部1b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与在第二磁极部1c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以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在周向上彼此间隔θ=(180/NA+A×360/NA)°、即(30+60×A)°的角度的方式配置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式中的A表示整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NA=6,A=2,θ=150°。
轴承2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装配孔2a,转轴8的下端8b贯穿装配孔2a。
从第一磁极部1b的伸出端套上缠绕成中空筒状的线圈3,由此线圈3被布置成使得其中心轴线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从第二磁极部1c的伸出端套上缠绕成中空筒状的线圈4,由此线圈4被布置成使得其中心轴线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
垫圈5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布置在转子6与定子1的支撑部1a之间。这使得在支撑部1a与转子6之间形成微小磁隙,由此防止定子1与转子6由于轴向上的磁性力而彼此吸引。
永磁体7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部分,见图5),以N极和S极相互交替的方式磁化这些部分。通过对塑性磁体材料进行诸如注射成型来形成永磁体7,由此使得可以显著地减小永磁体7在径向上的厚度。
永磁体7的内周面具有比其外周面弱的磁化分布,或者永磁体7的内周面根本未被磁化,或者被磁化成为与外周面的磁极相反的磁极,即当外周面的一部分被磁化成S极时,该部分的内周面被磁化成N极。
转轴8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并且被刚性地固定到永磁体7的内周部。转轴8的上端8a以可转动的方式装配于盖10的轴孔10a,下端8b以可转动的方式装配并贯穿被装配在定子1的支撑部1a的装配孔1e中的轴承2的装配孔2a。小齿轮12固定到转轴8的从轴承2的装配孔2a突出的下端8b。
芯9由软磁性材料形成并且相对于由定子1的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所形成的外磁轭形成内磁轭,由此芯9与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协作形成磁路。
例如通过粘接或者利用螺钉等将盖10固定到定子1,以覆盖转子6。
接着,将参考图5说明马达机构11的操作。
在图5中,当线圈4通电时,定子1的第二磁极部1c被励磁,并且转子6停止在转子6的永磁体7的在周向上所分割的部分的磁极中的一个磁极与第二磁极部1c相对的位置处(初始通电)。
例如,当线圈4在正向上被通电时,第二磁极部1c被励磁为S极,使得转子6停止在永磁体7的一部分的N极与第二磁极部1c相对的位置处。
磁路被形成为使得由线圈4的通电所产生的磁通量流过定子1的第二磁极部1c、第二磁极部1c与永磁体7之间的气隙、永磁体7和芯9,并且到达支撑部1a。
当在线圈4在正向上被通电的状态下线圈3在正向上被通电时,第一磁极部1b也被励磁为S极,由此转子6在如图5中所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绕转轴8的轴线转动,并且移动到永磁体7的N极与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分别均等地(equally)相对的位置。
如上所述,以线圈4在正向上被通电、线圈3在正向上被通电以及停止线圈3的通电的方式重复第一相励磁和第二相励磁,由此可以使转子6转动预定角度。
图6是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光量调节装置中的、转动构件H的转动位置与光圈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是处于啮合状态的转动构件H与小齿轮12的立体图。
在图6中,当初始位置传感器L检测到转动构件H的遮光部H10的插入状态时,光圈叶片A至G处于各自的沿凸轮构件I的凸轮槽部I2至I8向开口部I1外侧退避的位置,因此并不减小最大开口。
马达机构11从该退避位置在图7中箭头CCW所示的方向上以预定的步数(在本示例中,三步)驱动小齿轮12,由此在箭头CW所示的方向上驱动转动构件H。当在箭头CW所示的方向上驱动转动构件H时,光圈叶片A至G沿凸轮构件I的凸轮槽部I2至I8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以遮盖开口部I1,由此形成预定的光圈开口面积(遮盖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凸轮区域和第二凸轮区域,第一凸轮区域和第二凸轮区域与第二轴A4至G4中的每一方的位置的相应范围相关联,第二轴A4至G4中的每一方与凸轮构件I的凸轮槽部I2至I8中的一个凸轮槽部关联。第一凸轮范围被定义为如下的位置范围:转动构件H处于从初始位置传感器L检测到转动构件H的遮光部H10的插入状态的初始位置开始的三步内,由此将光圈叶片A至G中的每一方置于退避位置。第二凸轮区域被定义为如下的位置范围:转动构件H超过从初始位置开始的三步,由此将光圈叶片A至G置于遮盖位置。
在图7中,转动构件H的齿轮H9包括具有不同的轴向厚度(除轴向厚度之外,齿数、节距等是相同的)的第一齿轮H9-1和第二齿轮H9-2。轴向厚度较薄的第一齿轮H9-1(下文中称为薄齿轮)在光圈叶片A至G处于退避位置(与第一凸轮区域对应)时与小齿轮12啮合。另一方面,轴向厚度较厚的第二齿轮H9-2(下文中称为厚齿轮)在光圈叶片A至G处于遮盖位置(与第二凸轮区域对应)时与小齿轮12啮合。
如图7所示,小齿轮12具有朝向其下端逐渐变细的锥状,因此当小齿轮12与薄齿轮H9-1啮合时,小齿轮12的小直径的下端部与薄齿轮H9-1啮合,这增大了齿隙(backlash)。另一方面,当小齿轮12与厚齿轮H9-2啮合时,小齿轮12的大直径的基部与厚齿轮H9-2啮合,齿隙比小直径的下端与薄齿轮H9-1啮合的情况中的齿隙小。即,假设在小齿轮12与薄齿轮H9-1啮合的情况中的齿隙量为Y1,在小齿轮12与厚齿轮H9-2啮合的情况中的齿隙量为Y2,则转动构件H与小齿轮12被构造成使得Y1>Y2成立。
接着,将说明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量调节装置适用于数字式照相机的情况中该光量调节装置的操作。
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初始位置传感器L已经检测到转动构件H的遮光部H10的插入的状态被定义为转动构件H的初始位置。
在静态图像拍摄中,该初始位置通常设定为起始位置。从初始位置向使光圈等于预定的光圈值的期望光圈位置驱动马达机构11。马达机构11沿如图1中所观察的逆时针方向(图7中的CCW方向)转动,由此小齿轮12转动,并且由于小齿轮12与转动构件H的齿轮H9啮合,所以转动构件H沿如图1中所观察的顺时针方向(图7中的CW方向)转动。
因此,在光圈叶片A至G均被置于退避位置的第一凸轮区域中,因为小齿轮12的下端部的小直径部与转动构件H的薄齿轮H9-1啮合,所以齿隙增大。即使当各部件的形状之间存在精度变化时,这也防止驱动负载增大,从而马达机构11能够被平滑地启动,并且之后可以进行将光圈缩小至预定的光圈值的高速光圈缩小操作。
尽管本实施方式构造成使得当转动构件H处于从初始位置开始的三步内时小齿轮12与转动构件H的薄齿轮H9-1啮合,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所述步数可以是两步。另外,在整个第一凸轮区域不需要增大齿隙。即,如果至少在移动的起始范围中(仅在初始位置附近的预定范围中)确保大的齿隙,则可以平滑地启动马达机构11,并且之后进行将光圈缩小至预定的光圈值的高速光圈缩小操作。
接着,在平滑地启动马达机构11之后,马达机构11被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驱动以使转动构件H沿如图1中所观察到的顺时针方向(图7中的CW方向)转动。于是,由于光圈叶片A至G的第一轴A3至G3相应地装配在转动构件H的孔部H2至H7中,所以,随着第一轴A3至G3的相应操作,第二轴A4至G4相应地沿着凸轮构件I的凸轮槽部I2至I8移动,由此,光圈叶片A至G均移动到遮盖位置。这是各第二轴A4至G4在用于使光圈开口等于预定的光圈开口值的第二凸轮区域中的移动。
在第二凸轮区域中,小齿轮12的作为小齿轮12在轴向上的基部的大直径部与转动构件H的厚齿轮H9-2啮合,这使得小齿轮12在径向上的施加力与当小齿轮12的小直径部与转动构件H的薄齿轮H9-1啮合时相比大,因此,齿隙变小。如果齿隙小,则当各部件的形状之间存在精度变化时,预期驱动负载增大,但由于转动构件H的转动在第二凸轮区域中已被充分地加速,所以不存在问题。结果,在静态图像拍摄中,可以进行具有较小释放时间滞后(release time lag)的高速光圈缩小操作。
在静态图像拍摄结束之后,为了使光圈叶片A至G返回到与转动构件H的初始位置对应的相应位置,控制马达机构11的转动量的未示出的控制单元在与光圈缩小方向(朝向遮盖位置)相反的方向上驱动马达机构11。在本情况中,尽管从第二凸轮区域开始对马达机构11的驱动,但是由于拍摄已经结束,所以不需要高速驱动马达机构11。因此,即使当小齿轮12的大直径部与转动构件H的厚齿轮H9-2之间的齿隙小时,并且即使各部件的形状之间存在精度变化而导致驱动负载增大,该操作也会由于不进行高速驱动而永不会变得不稳定。
接着,在动态图像拍摄中,马达机构11总是在第二凸轮区域中被驱动,从而需要根据时刻变化的景深(depth of field)连续地改变光圈开口值。景深很少突然变化,因此,尽管不期望高速地改变光圈值,但是需要提高光圈值的精度和细微度。在第二凸轮区域中,小齿轮12与转动构件H的厚齿轮H9-2啮合,因此齿隙是小的。因此,可以以高的精度和细微度进行光圈调节操作。
另外,轴向厚度不同的薄齿轮H9-1与厚齿轮H9-2形成于转动构件H的齿轮H9,由此马达机构11构造成使得第一凸轮区域中的齿隙量A1>第二凸轮区域中的齿隙量A2。
另外,能够想象在使转动构件H的齿轮H9的轴向厚度均匀的状态下通过改变齿轮H9的移位量而使齿隙量可变。即,能够通过以[转动构件H的齿轮在第一凸轮区域中的移位量]<[转动构件H的齿轮在第二凸轮区域中的移位量]的方式进行构造来使齿隙量变化。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光量调节装置的保持构件J的一部分被形成为马达机构11的定子1,并且线圈3和线圈4以其中心轴线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式相应地绕定子1的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缠绕。因此,当需要大的转矩时,可以增大线圈空间而不增大马达机构11的轴向尺寸。这使得可以减小包括马达机构11的光量调节装置的轴向尺寸,并且可以提高马达机构11的马达输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定子1形成为保持构件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减小包括马达机构11的光量调节装置的轴向尺寸,并且可以实现低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形成于单个的定子1,所以可以提高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的位置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关于转子6的转动轴线以θ=(30+60×A)°的角度配置,所以可以将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配置于同一平面。结果,能够减小转子6的轴向尺寸。
另外,由于线圈3和线圈4配置成使得线圈3的中心轴线和线圈4的中心轴线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所以可以使马达在转子6的轴向上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配置在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同一平面。因此,两个磁极部1b和1c使得磁通量作用于转动的转子6的永磁体7的同一部分,从而使得可以确保稳定的转动而不会受到磁化等的变化的不利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路形成为使得由线圈4的通电所产生的磁通量流过定子1的第二磁极部1c、第二磁极部1c与永磁体7之间的气隙、永磁体7和芯9并到达支撑部1a。这使得可以使通过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通量有效地作用于永磁体7,由此可以提高步进机构11的马达输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永磁体7的磁体直径决定马达机构11的最大直径,所以在永磁体7的直径相同的前提下,能够使马达机构11的径向尺寸小于传统的使用大致U形的磁轭的马达机构的径向尺寸。注意,永磁体7的磁体直径是用于确保转矩的主要因素,基本上认为转矩与永磁体7的磁体直径的平方成比例。
接着,将参考图8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马达机构11由作为单独部件的步进马达11A替代。即,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保持构件J的一部分的、由软磁性材料制成的马达安装部也用作马达机构11的定子1,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定子1A的步进马达11A与保持构件J分开地形成,并且定子1A形成有用于利用螺钉等将定子1A安装至保持构件J的、后面所述的安装孔1d至1f,由此利用螺钉等将步进马达11A固定到保持构件J。
下文中,将说明使本实施方式区别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进马达11A。注意,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马达机构11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进马达11A的相互不同之处仅在于定子与保持构件J一体地形成或者分开地形成,因此基本上将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并且省略对相同部件的重复说明。图8是装配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量调节装置的步进马达11A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处于组装状态的步进马达11A的立体图,图10是步进马达11A的沿轴向截取的截面图,图11是用于说明步进马达11A的操作的平面图。
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步进马达11A包括转子6、线圈3和线圈4及定子1A。
定子1A包括支撑部1a、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支撑部1a在中央部形成装配孔,第一磁极部1b与支撑部1a一体地或磁性地连接并且线圈3绕第一磁极部1b缠绕,第二磁极部1c与支撑部1a一体地或磁性地连接并且线圈4绕第二磁极部1c缠绕。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轴承2被压配于支撑部1a的装配孔。
接着,将详细说明上述步进马达11A的构成部件。
由使用软磁性材料制成的板材(例如,厚度t=0.5mm±0.03mm)形成定子1A(磁轭)。如上所述,定子1A形成有支撑部1a、供线圈3缠绕的第一磁极部1b和供线圈4缠绕的第二磁极部1c。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力加工来形成支撑部1a的装配孔、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定子1A还形成有安装孔1d至1f,安装孔1d至1f用于利用螺钉等将定子1A安装至后面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的保持构件J的马达安装部J3。
步进马达11A的其它构成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马达机构11的其它构成部件相同,并且步进马达11A的操作也与马达机构11的操作相同,因此略去对它们的说明。
接着,将参考图12说明安装有具有上述配置的步进马达11A的光量调节装置。图12是安装有步进马达11A的光量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下文中,将仅说明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量调节装置的主要不同点。
保持构件J是在其中央部具有开口部J1的环状构件,并且设有马达安装部J3和孔部J2,步进马达11A的定子1A安装于马达安装部J3。在步进马达11A安装于马达安装部J3的状态中,转子6的转轴8延伸穿过孔部J2并且使小齿轮12固定到转轴8的下端。小齿轮12与转动构件H的齿轮H9啮合。这使得转动构件H与步进马达11A彼此齿轮连接,由此来自步进马达11A的驱动力传输到转动构件H。
初始位置传感器L安装于保持构件J,并检测遮光部H10已经移入或移出初始位置传感器L的状态,由此确定转动构件H是否处于初始位置。
图12所示的光量调节装置中的、转动构件H的转动位置与光圈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与图6中的曲线图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关系相同,并且转动构件H与小齿轮12的啮合状态与图7中的立体图所示的啮合状态相同,因此略去对它们的说明。
接着,除了马达机构11被改变为单独地形成和安装的步进马达11A之外,配备有步进马达11A并且适用于数字式照相机的光量调节装置的操作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相同,因此略去对该操作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和线圈4以其中心轴线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式相应地绕定子1A的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缠绕。利用该配置,当需要大的转矩时,可以增大线圈空间而不增大步进马达11A的轴向尺寸。这使得可以减小步进马达11A的轴向尺寸,并且可以增大来自步进马达11A的马达输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形成于单个的定子1A,因此可以提高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的位置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磁极部1b和第二磁极部1c关于转子6的转动轴线以θ=(30+60×A)°的角度配置,所以可以将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配置于同一平面。结果,能够减小转子6的轴向尺寸。
另外,线圈3和线圈4配置成使得线圈3的中心轴线和线圈4的中心轴线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所以可以使马达在转子6的轴向上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极部1b与第二磁极部1c配置在与转子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同一平面。因此,由于两个磁极部1b和1c使得磁通量作用于转动的转子6的永磁体7的同一部分,所以可以确保稳定的转动而不会受到磁化等的变化的不利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路形成为使得由线圈4的通电所产生的磁通量流过定子1A的第二磁极部1c、第二磁极部1c与永磁体7之间的气隙、永磁体7和芯9并到达支撑部1a。这使得可以使通过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通量有效地作用于永磁体7,由此可以提高来自步进马达11A的马达输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永磁体7的磁体直径决定步进马达11A的最大直径,所以在永磁体7的直径相同的前提下,能够使步进马达11A的径向尺寸小于传统的使用大致U形的磁轭的马达机构的径向尺寸。注意,永磁体7的磁体直径是用于确保转矩的主要因素,基本上认为转矩与永磁体7的磁体直径的平方成比例。
注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配置,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改变构成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形式、数目、位置等。
例如,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借助于示例已经说明了定子1形成于保持构件J的一部分的情况,但是,可替代地,如图13所示,定子1可以形成于凸轮构件I的基板I9的一部分并且马达机构11可以安装于该部分。
在本情况中,基板I9通过压力加工同时形成有支撑部1a、第一磁极部1b、第二磁极部1c、开口部I1和凸轮槽部I2至I8,这提高了由多个光圈叶片A至G控制的光圈开口的开口精度。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与最宽泛的阐释一致,以涵盖全部这些变型、等同结构与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0年9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03148和No.2010-203149的优先权,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5)

1.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包括:
多个光圈叶片,所述多个光圈叶片被构造成调节开口部的开口量;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被构造成驱动所述光圈叶片;
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限制由所述驱动构件驱动的所述光圈叶片进入所述开口部的进入量;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以将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光圈叶片夹在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凸轮构件之间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凸轮构件;和
马达机构,所述马达机构与所述驱动构件齿轮连接,并且所述马达机构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驱动构件,
其中,所述马达机构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部分被交替地磁化成不同的磁极;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和定子,所述定子由软磁性材料形成,
所述定子与所述保持构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定子包括:支撑部,其被构造成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
所述第一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一线圈从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上,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二线圈从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二磁极部上,所述第二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
所述第一磁极部和所述第二磁极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以相互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与在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2.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包括:
多个光圈叶片,所述多个光圈叶片被构造成调节开口部的开口量;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被构造成驱动所述光圈叶片;
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限制由所述驱动构件驱动的所述光圈叶片进入所述开口部的进入量;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以将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光圈叶片夹在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凸轮构件之间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凸轮构件;和
马达机构,所述马达机构与所述驱动构件齿轮连接,并且所述马达机构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驱动构件,
其中,所述马达机构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部分被交替地磁化成不同的磁极;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和定子,所述定子由软磁性材料形成,
所述定子与所述凸轮构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定子包括:支撑部,其被构造成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
所述第一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一线圈从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上,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二线圈从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二磁极部上,所述第二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
所述第一磁极部和所述第二磁极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以相互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与在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构件具有所述开口部和凸轮槽,所述凸轮槽用于限制所述光圈叶片进入所述开口部的进入量,所述开口部和所述凸轮槽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凸轮构件。
4.一种马达,其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部分被交替地磁化成不同的磁极;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和
定子,所述定子由软磁性材料形成,
其中,所述定子包括:支撑部,其被构造成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
所述第一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一线圈从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上,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二线圈从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二磁极部上,所述第二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
所述第一磁极部和所述第二磁极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以相互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与在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5.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包括:
多个光圈叶片,所述多个光圈叶片被构造成调节开口部的开口量;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被构造成驱动所述光圈叶片;
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限制由所述驱动构件驱动的所述光圈叶片进入所述开口部的进入量;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以将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光圈叶片夹在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凸轮构件之间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凸轮构件;和
马达,所述马达与所述驱动构件齿轮连接,并且所述马达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驱动构件,
其中,所述马达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部分被交替地磁化为不同的磁极;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成中空筒状;和
定子,所述定子由软磁性材料形成,
所述定子包括:支撑部,其被构造成以所述转子的转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第一磁极部;和第二磁极部,
所述第一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一线圈从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上,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磁极部在与所述转子的所述转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伸出,中空筒状的所述第二线圈从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端套在所述第二磁极部上,所述第二磁极部的所述伸出端以与所述转子的所述外周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以及
所述第一磁极部和所述第二磁极部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以相互之间具有角度的方式配置,使得在所述第一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与在所述第二磁极部的伸出方向上延伸的线彼此相交。
CN201110272006.0A 2010-09-10 2011-09-09 小型高输出马达及配备有该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2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3149 2010-09-10
JP2010203149A JP5631673B2 (ja) 2010-09-10 2010-09-10 光量調整装置
JP2010203148A JP5619543B2 (ja) 2010-09-10 2010-09-10 モータ、及び光量調整装置
JP2010-203148 2010-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2102A true CN102402102A (zh) 2012-04-04
CN102402102B CN102402102B (zh) 2015-03-25

Family

ID=4580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20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2102B (zh) 2010-09-10 2011-09-09 小型高输出马达及配备有该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03104B2 (zh)
CN (1) CN10240210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536A (zh) * 2015-01-20 2016-07-27 佳能株式会社 光阑装置以及具有光阑装置的镜头装置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6437389A (zh) * 2016-10-24 2017-02-22 北京灵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霍尔传感器限位的叶片式自动开合装置
CN106742077A (zh) * 2016-11-29 2017-05-31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光圈构件及其虹膜光圈式的热控机构
TWI700546B (zh) * 2019-01-14 2020-08-01 致能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變光圈裝置的行動裝置鏡頭總成
WO2021168786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CN115396577A (zh) * 2022-08-24 2022-11-25 天津九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开合镜头隐私盖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5006311T5 (de) * 2015-04-15 2017-12-28 Olympus Corporation Optische Einheit und Endoskop
CN107430256B (zh) * 2015-04-15 2020-03-0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和内窥镜
DE112016002635T5 (de) * 2015-06-12 2018-03-01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Lamellenantriebsgerät und bilderfassungsgerät
CN106320882A (zh) * 2016-10-24 2017-01-11 北京灵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机械限位的叶片式自动开合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6663A (en) * 1996-07-02 1999-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otation driving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447181A (zh) * 2002-03-15 2003-10-08 三星泰科株式会社 照相机电子快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064876A (ja) * 2002-07-29 2004-02-26 Canon Inc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及び光学装置
CN1690830A (zh) * 2004-04-23 2005-1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变光圈装置、光圈驱动装置和控制方法及摄像机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48632B1 (fr) 1989-06-16 1991-10-04 Moving Magnet Tech Actionneur electromagnetique monophase de faible encombrement
JP3153341B2 (ja) 1992-05-29 2001-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テップモータおよび該ステップモータを用いたカメラ
JP2002369488A (ja) 2001-06-06 2002-12-20 Canon Inc 電磁駆動モー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磁駆動絞り装置
JP4035501B2 (ja) 2003-11-06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5178216B2 (ja) 2008-01-30 201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6663A (en) * 1996-07-02 1999-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otation driving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447181A (zh) * 2002-03-15 2003-10-08 三星泰科株式会社 照相机电子快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064876A (ja) * 2002-07-29 2004-02-26 Canon Inc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及び光学装置
CN1690830A (zh) * 2004-04-23 2005-1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变光圈装置、光圈驱动装置和控制方法及摄像机单元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536A (zh) * 2015-01-20 2016-07-27 佳能株式会社 光阑装置以及具有光阑装置的镜头装置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5807536B (zh) * 2015-01-20 2020-05-19 佳能株式会社 光阑装置以及具有光阑装置的镜头装置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6437389A (zh) * 2016-10-24 2017-02-22 北京灵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霍尔传感器限位的叶片式自动开合装置
CN106742077A (zh) * 2016-11-29 2017-05-31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光圈构件及其虹膜光圈式的热控机构
CN106742077B (zh) * 2016-11-29 2019-07-12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光圈构件及其虹膜光圈式的热控机构
TWI700546B (zh) * 2019-01-14 2020-08-01 致能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變光圈裝置的行動裝置鏡頭總成
WO2021168786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CN115396577A (zh) * 2022-08-24 2022-11-25 天津九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开合镜头隐私盖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2102B (zh) 2015-03-25
US8503104B2 (en) 2013-08-06
US20120063005A1 (en)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2102A (zh) 小型高输出马达及配备有该马达的光量调节装置
JP3548425B2 (ja) モータ
JP4455407B2 (ja) 駆動装置
US7122920B2 (en) Motor and optical apparatus
JP3675772B2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ー
CN1196241C (zh) 电机以及摄像装置
JPH09182405A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ステップモータ
TWI232019B (en) Motor
JP2006023363A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619543B2 (ja) モータ、及び光量調整装置
JP5631673B2 (ja) 光量調整装置
JP2007037244A5 (zh)
JP2008079442A (ja) ギアードモータ
JP2007037244A (ja) 駆動装置
JP3977187B2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及び光学装置
JP5020649B2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及び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KR20030046763A (ko) 스태핑 모터
JP3153341B2 (ja) ステップモータおよび該ステップモータを用いたカメラ
US20240079921A1 (en) Motor generator
JP2000116102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4250312B2 (ja) 駆動伝達装置
JP3697179B2 (ja) モータ
JP4541939B2 (ja)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駆動装置
JPH1075558A (ja) モータ
JP3977186B2 (ja) モータおよび光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