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8253B - 气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气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8253B
CN102398253B CN201110222164.5A CN201110222164A CN102398253B CN 102398253 B CN102398253 B CN 102398253B CN 201110222164 A CN201110222164 A CN 201110222164A CN 102398253 B CN102398253 B CN 102398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mpressed air
air
valve
regulato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21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8253A (zh
Inventor
石川直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98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8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8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82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利用从外部的压缩空气源输送的压缩空气,能够以不设置止回阀的结构来附加空气除尘器而不导致蓄能室的压力降低。打螺钉机(10)从外部的压气机输送高压的压缩空气。该打螺钉机(10)具备对该所输送的高压的压缩空气进行减压并输送到蓄能室(32)的调压阀(40)。在该调压阀(40)的后侧配设有空气除尘器(60)。该空气除尘器(60)具备停止高压的压缩空气的开闭阀(61)、和解除开闭阀(61)的停止状态并使高压的压缩空气向外喷出的操作部(75)。其中,开闭阀(61)的空气流入口(73)配设在比调压阀(40)的调压用压力室内更靠压缩空气流上游侧,以使被调压阀(40)减压前的高压的压缩空气流入。

Description

气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从外部的压缩空气源输送的压缩空气的气动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利用压缩空气,将钉、螺钉、螺丝等打入又拧紧的气动工具。这种气动工具大体具备:储存压缩空气的蓄能室(空气室)、和借助储存于该蓄能室的压缩空气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
然而,这样的气动工具,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公知有附加吹掉木屑、粉尘等的被称为空气除尘器的机构而构成的气动工具。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动工具,是在蓄能室的上游侧设置止回阀,在由该止回阀划分的上游侧的通气路上设置空气除尘器开闭阀。因此在该空气除尘器开闭阀关闭的情况下,压缩空气从外部的压缩空气源经由止回阀供给到蓄能室。与此相对,在该空气除尘器开闭阀开启的情况下,在利用止回阀防止来自蓄能室的逆流的状态下,压缩空气从与上游侧的通气路连接的喷出口被喷出。根据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动工具,当开启空气除尘器开闭阀使压缩空气从喷出口喷出时,由于止回阀的存在而消除导致蓄能室的压力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2735号公报
然而,如上所述,当要消除导致蓄能室的压力降低而在气动工具中附加空气除尘器时,则需要设置止回阀。这样一来,作为气动工具整体的结构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所做出的,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在利用从外部的压缩空气源输送的压缩空气的气动工具中,以不设置止回阀的结构来附加空气除尘器而不导致蓄能室的压力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采用以下方式。
即,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具备:驱动机构,其以压缩空气为驱动源进行驱动;蓄能室,其储存成为上述驱动源的压缩空气;以及调压阀,其在从所述压缩空气源将压缩空气供给到所述蓄能室时,将从该压缩空气源输送的压缩空气进行减压,该气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调压阀的上游侧设置有空气除尘器用的开闭阀。此外,上述调压阀的上游侧是表示被上述调压阀划分的上游侧的通气路的意思。
根据该第一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由于在调压阀的上游侧设置有空气除尘器用的开闭阀,故在开启空气除尘器用的开闭阀的情况下,形成为将对该压缩空气进行减压的调压阀自动地作为止回阀而发挥功能。即,本发明的发明人着眼于能够将被广泛利用的调压阀作为止回阀来利用,而发明了在该调压阀的上游侧配设空气除尘器用的开闭阀,该调压阀将从压缩空气源输送的高压(例如,气压为20kgf/cm2)的压缩空气减压为常压(例如,气压为8kgf/cm2)。
由此,在开启空气除尘器用的开闭阀的情况下,上游侧的通气路与空气除尘器用的喷出口相通,能够使从压缩空气源输送来的高压的压缩空气从空气除尘器的喷出口喷出。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减压的调压阀作为止回阀发挥功能,故能够消除导致储存成为驱动源的常压的压缩空气的蓄能室的压力下降的问题。并且,根据该第一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能够以不设置止回阀的结构来附加空气除尘器而不导致蓄能室的压力降低。
第二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是在上述第一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具有打出螺钉的功能和拧紧螺钉的功能。
根据该第二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由于构成为打出螺钉又拧紧螺钉的打螺钉机,故能够处理打螺钉机特有的易产生木屑等切屑的问题。即,能够利用附加的空气除尘器吹掉打出螺钉又拧紧螺钉时所产生的切屑。即,根据该气动工具,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空气除尘器的功能。
根据第一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能够以不设置止回阀的结构附加空气除尘器而不导致蓄能室的压力降低。
根据第二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空气除尘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螺钉机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涉及调压阀和空气除尘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进一步放大图2表示的调节阀(关闭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3表示的调压阀进行动作而成为开启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进一步放大图2表示的空气除尘器(操作前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操作图5表示的空气除尘器而成为动作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打螺钉机(气动工具);11:驱动机构部;12:驱动部;13:旋转部;14:操作扳机机构;21:喷嘴部;22:供给路;23:打出口;25:螺钉匣;31:手柄部;32:蓄能室;35:连接口;37:配设空间;38:除尘器配设空间;40:调压阀;41:支承基体;42:贯通孔;43:外部连通孔;44:施力空间室;45:流出开口部;47:第一施力弹簧;48:第二施力弹簧;50:阀主体;51:阀基体;52:筒状部;53:轴部;54:连通孔;55:阀体;56:密封抵接面;57:座面;59:调压用压力室;60:空气除尘器;61:开闭阀;62:支承基体;63:开放流入室;64:座面;65:流出开口部;67:阀主体;68:推压面;71:密封环;72:止挡环;73:空气流入口;74:分支流入通路;75:操作部;80:喷射部;81:喷射通路;82:喷射口(喷出口);90:保护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对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的打螺钉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即便是在包含该图1的图2~图6也为共同的打螺钉机,图示左侧为与打入螺钉方向一致的前侧(前端侧),图示上侧为与使用者握住状态的方向一致的上侧。与此相对,图示右侧为后侧(后端侧)图示下侧为下侧。
该打螺钉机10是以能够拧紧螺钉的方式打入螺钉的打螺钉机,如图所示,构成为模仿手枪的手枪形。该打螺钉机10大体具备:驱动机构部11、喷嘴部21以及手柄部31。
驱动机构部11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机构,具备驱动部12,该驱动部12具备打出螺钉的功能和拧紧螺钉这两个功能。另外,该驱动结构部11具备:利用驱动部12打出螺钉并进行拧紧的旋转部13、和操作驱动部12的操作扳机机构14。此外,由于包括该驱动部12的驱动机构部11构成为与广为人知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详细的说明。
喷嘴部21是供给来自螺钉匣25的螺钉的部分。上述旋转部以将所供给的螺钉配置在前端的状态穿过该喷嘴部21的内部。因此在喷嘴部21的前端部分形成有供包括螺钉的旋转部13突出的打出口23。此外,收纳于螺钉匣25的螺钉,从形成于喷嘴部21的下部的供给路22被自动地供给。
手柄部31配设在上述驱动机构部11的下部,是用于供使用者握住打螺钉机10的手握部分。因此手柄部31形成具有能够手握的适宜的把手形状。该手柄部31的内部形成为储存压缩空气的蓄能室(空气室)32。该蓄能室32以能够以例如气压为8kgf/cm2的低气压(以下称为“常压”)储存压缩空气的适宜的空间形成。此外,储存于该蓄能室32的压缩空气成为驱动配设在该手柄部31的上部的驱动机构部11的驱动源。
储存于该蓄能室32的常压的压缩空气从外部被供给。即,从该外部供给的压缩空气经由未图示的外部管而从外部供给,该外部管与配设在配设驱动机构部11的手柄部31的上侧的相反侧的手柄部31的下侧的连接口35连结。另外该连接口35形成为能够连接用于输送压缩空气的外部管的形状。另外,经由连结管将被外部的压气机(压缩空气源)压缩的高压的压缩空气输送到该连接口35。并且,作为被该外部的压气机压缩的高压的压缩空气,例如是气压为20kgf/cm2的高气压(以下称为“高压”)的压缩空气。因此,接下来进行详细说明,在连接口35与蓄能室32之间配设调压阀40,利用该调压阀40从上述高压的压缩空气减压到常压的压缩空气。另外,在该连接口35的附近配设有吹掉木屑、粉尘的空气除尘器60。以下对上述调压阀40和空气除尘器60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作为这样从压缩空气源输送的高压的压缩空气,可以是从压气机(压缩空气源)直接输送的压缩空气,也可以是经由储气罐(压缩空气源)间接地输送的压缩空气。
对调压阀40进行说明。
图2是涉及调压阀40和空气除尘器60的放大剖视图。如图2所示,调压阀40配设在设置于手柄部31下部的连接口35的相邻的上侧。具体而言,在位于连接口35的上侧的手柄部31的下部,设置有配设调压阀40的配设空间37。在该配设空间37配设有构成调压阀40的各部件。该调压阀40如上所述是用于将从外部输送的高压的压缩空气减压并输送到蓄能室32的阀。即,该调压阀40发挥将高压的压缩空气减压为常压的压缩空气的功能。
图3是进一步放大图2表示的调压阀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图3表示的调压阀进行动作而成为开启状态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3表示的调压阀40表示阀关闭的状态,图4表示的调压阀40表示阀开启的状态。另外,图3和图4表示的空心箭头表示压缩空气的前进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调压阀大体具备:支承基体41、阀主体50、第一施力弹簧47以及第二施力弹簧48。
支承基体41通过螺丝卡合而被固定于上述手柄部31的下部的配设空间37。该支承基体41一边引导将在后面说明的阀主体50的移动一边支承阀主体50,并形成有在内部上下贯通的贯通孔42,以便能够插拔将在后面说明的阀主体50的阀基体51。在该贯通孔42中插入有阀基体51(阀主体50)的筒状部52。另外,在该支承基体41与阀基体51之间设置有施力空间室44,以便能够改变阀基体51(阀主体50)相对于该支承基体41的相对距离。在该施力空间室44配设有第一施力弹簧47,该第一施力弹簧47将阀基体51(阀主体50)向相对于支承基体41分离的方向施力。具体而言,第一施力弹簧47由螺旋弹簧形成,上端侧与支承基体41抵接,下端侧与阀基体51抵接。此外,支承基体41通过拧紧于配设空间,由此能够决定与阀主体50的相对距离,根据该相对距离能够决定配置在支承基体41与阀主体50之间的第一施力弹簧47的作用力。
另外,在该施力空间室44设置有外部连通孔43,以使不能根据阀基体51(阀主体50)相对于支承基体41的相对位置而改变施力空间室44内的气压。该外部连通孔43与手柄部31外部连通,以便不受阀基体51(阀主体50)相对于支承基体41的相对位置的影响,而使施力空间室44内的气压保持外气压。另外,在该支承基体41的内周部分和外周部分夹装有适宜的密封部件(O形环)49,以使来自上述手柄部31内部的蓄能室32的压力不泄漏。
阀主体50配置为阀基体51与阀体55能够一体连动。
如图所示,阀基体51中间部扩展成凸缘状,并且从该中间部起上侧部分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的筒状部52,从该中间部起下侧部分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的轴部53。该阀基体51的筒状部52形成为插入到上述支承基体41的贯通孔42的部分。另外,在阀基体51的内部形成轴部53的部分,设置有使阀基体51的内部上下连通的连通孔54。此外,如上所述,在阀基体51与支承基体41之间形成有施力空间室44。与此相对,在阀基体51与形成配设空间37的侧壁面之间形成有调压用压力室59。即,成为上述筒状部52与轴部53之间的阀基体51的中间部以水平方向凸缘状地扩展而形成。其中,在以水平方向凸缘状扩展而形成的阀基体51的中间部的外周部分,夹装有适宜的密封部件(O形环)49,以使来自调压用压力室59的压力不泄漏。即,该调压用压力室59形成为:作为经由阀基体51的连通孔54而与调压阀40的流出开口部45连通的腔室而发挥功能。因此调压用压力室59经由流出开口部45与上述蓄能室32连通,且调压用压力室59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成为与储存于蓄能室32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相同的压力。
轴部53是阀基体51的一部分以从阀基体51的中间部向下侧延伸的柱状而形成。该轴部53的下端以与阀体55一体连动的方式相对于阀体55抵接。此外,如上所述,在形成轴部53的阀基体51的内部,设置有在阀基体51的内部上下连通的连通孔54。
阀体55由弹性橡胶形成。该阀体55形成为,受到配置在阀体55下侧的第二施力弹簧48作用的朝上侧的作用力,而与上述轴部53的下端抵接。更详细地说,成为阀基体51的一部分的轴部53被第一施力弹簧47朝下侧施力,借助来自该轴部53的作用力与第二施力弹簧48的作用力,阀体55与轴部53的下端紧密固定而成为能够与阀基体51一体连动的状态。此外,第二施力弹簧48由螺旋弹簧形成。其中,阀体55的上表面形成为密封抵接面。该密封抵接面56是能够与和该密封抵接面56对置配置的座面57面接触地形成的部分。此外,该座面57由形成配设上述调压阀40的配设空间37的侧壁形成。
这样构成的调压阀40,如下述那样进行动作。
即,储存于蓄能室32的压缩空气,在成为所希望的常压的压力的情况下,调压用压力室59的压力利用该连通孔54也成为常压的压力。这样一来,以调压用压力室59的压力克服第一施力弹簧47的作用力而使调压用压力室59的容量形成最大化的方式,使包括阀体55的阀基体51移动到支承基体41接近侧(上侧)。由此,阀主体50相对于支承基体41接近,并且使阀体55的密封抵接面56与座面57抵接,从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阀关闭状态。在该图3表示的阀关闭状态中,限制从连接口35侧进入的高压的压缩空气向蓄能室32流入。
相反,储存于蓄能室32的压缩空气在成为比所希望的常压的压力小的压力的情况下,利用该连通孔54,调压用压力室59的压力也成为比常压的压力小的压力。这样一来,以第一施力弹簧47的作用力克服调压用压力室59的压力而使调压用压力室59的容量成为最小化的方式,使包括阀体55的阀基体51移动到支承基体41分离侧(下侧)。由此,阀主体50相对于支承基体41分离,并且使阀体55的密封抵接面56从座面57分离而成为图4表示的阀开启状态,在该图4表示的阀开启状态下,使从连接口35侧进入的高压的压缩空气能够流入蓄能室32。
接下来,对空气除尘器6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空气除尘器60配设在设置于手柄部31的下部的连接口35的相邻上侧,且配设在上述调压阀40的大致相邻后侧。具体而言,在配设调压阀40的配设空间37的大致相邻后侧,设置有配设空气除尘器60的除尘器配设空间38。该除尘器配设空间38,在手柄部31的下部,以在相对于上述调压阀40的配设空间37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即,调压阀40的配设空间37与除尘器配设空间38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
图5是进一步放大图2表示的空气除尘器60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5表示的空气除尘器60成为动作状态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5表示的空气除尘器60表示使用者操作前的动作前状态(操作前状态),图6表示的空气除尘器60表示使用者操作后的动作状态(操作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空气除尘器60大体具备开闭阀61、操作部75以及喷射部80。
开闭阀61具有能够开闭地关闭从外部输送的高压的压缩空气的功能。该开闭阀61大体具备支承基体62和阀主体67。支承基体62在使密封部件(O形环)69相对于上述除尘器配设空间38夹装后的状态下固定并配设。此外,该支承基体62从后侧嵌插到前方的停止位置,从而使除尘器配设空间38内的配置位置形成为不变。
该支承基体62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形成。具体而言,支承基体62内部,在与接下来说明的阀主体67之间形成有开放流入室63。该开放流入室63的前端部分的端缘以锥形状形成,并将与该前端部分相邻的部分形成为座面64。该座面64成为供设置于接下来说明的阀主体67的密封环71抵接的部分。
在开放流入室63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与接下来说明的喷射部80连通的流出开口部65。利用该流出开口部65,支承基体62内部与接下来说明的喷射部80(用虚线表示)相互连通,使得成为常态时的支承基体62内部的开放流入室63的压力成为与外气压相同的外气同等的状态。其中,在高压的压缩空气进入支承基体62内部的开放流入室63的情况下,该高压的压缩空气经过流出开口部65而流向喷射部80,并从该喷射部80朝外部进行喷射。
阀主体67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承基体62相对移动地配置在支承基体62内部。该阀主体67根据相对于上述支承基体62的相对位置,使该开闭阀61成为阀关闭状态(停止状态)或阀开放状态的任一状态。该阀主体67是以长棒的柱状形状形成的,前端形成为平面形状的推压面68。该推压面68形成为能够承受从连接口35侧进来的高压的压缩空气的压力。
在该阀主体67中的推压面68的接近部分以悬挂于阀主体67的方式设置有由O形环形成的密封环71。该密封环71能够弹性变形,且由将推压面68的外周扩大的形状形成。如图5所示,该密封环71通过与上述座面64抵接而成为阀关闭状态。此外,如图6所示,在密封环71相对于该座面64分离的情况下,利用形成于该座面64与密封环71之间的间隙,能够使来自连接口35侧的高压的压缩空气进入到上述开放流入室63。
另外,在阀主体67中的相对于上述支承基体62的流出开口部65相对地位于后侧的部分,以悬挂于阀主体67的方式设置有由O形环形成的止挡环72。该止挡环72与上述的密封环71同样能够弹性变形,并以将阀主体67的外周扩大后的形状形成。该止挡环72发挥使进入到上述开放流入室63的高压的压缩空气不泄漏到外部的功能。
操作部75以固定于阀主体67的方式设置于阀主体67的后端。该操作部75具有解除基于开闭阀61的阀关闭状态(停止状态)而使高压的压缩空气向外喷出的功能。该操作部75形成为按钮形状并设置为露出到外部。此外,在该操作部75与上述支承基体62之间夹装有施力弹簧78。因此受到施力弹簧78的作用力,由此包括操作部75的阀主体67形成为朝向后侧(图示右侧)施力。此外,图示符号79是用于预先将该操作部75定位在阀主体67的锁簧。并且该图示符号90是竖立设置在操作部75的周围的保护棱,以使该操作部75不进行误操作。
成为图示虚线部分的喷射部80是在如上所述高压的压缩空气进入到支承基体62的内部的开放流入室63的情况下,高压的压缩空气通过流出开口部65流进的部分。该喷射部80,如图2所示,具备与流出开口部65相通的喷射通路81、和成为朝向外部的喷出口的喷射口(喷出口)82。喷射通路81由从流出开口部65向前侧延伸的细管状形成。喷射口82是该喷射通路81的开口后的出口,是将流进的高压的压缩空气喷出的部分。此外,从该喷射部80喷射的高压的压缩空气的喷出力,由该喷射通路81和喷射口82的内径的大小来设定。
其中,朝向这样构成的开闭阀61,来自连接口35侧的高压的压缩空气,从空气流入口73进入。该空气流入口73形成具有从连接口35侧分支的分支流入通路74。该分支流入通路74的上游端朝向连接口35侧连接,以使被调压阀40减压之前的高压的压缩空气流入。由此,包括该分支流入通路74的空气流入口73配置在比调压阀40的调压用压力室59内更靠高压的压缩空气流的上游侧。此外,比该调压阀40的调压用压力室59内更靠高压的压缩空气流的上游侧是指,在该高压的压缩空气流入到调压阀40的调压用压力室59内部并对调压用压力室59内部进行压力作用之前,该高压的压缩空气流入并进行压力作用的意思。
这样构成的空气除尘器60,如下述那样进行动作。
即,如图5所示,从上述连接口35进入的高压的压缩空气,进入到分支后的分支流入通路74(空气流入口73)。从该分支流入通路74(空气流入口73)进入的高压的压缩空气,推压上述阀主体67的推压面68。与此相对,开放流入室63的气压成为外气压。由此,空气除尘器60的阀主体67进行作用,以使阀主体67相对于支承基体62朝向后侧(图示右侧)相对地移动。这样一来,密封环71与上述座面63抵接而成为阀关闭状态。即,来自连接口35的高压的压缩空气,从分支流入通路74(空气流入口73)向开放流入室63的流入被限制,从而不会从喷射部80喷射高压的压缩空气。
与此相对,如图6所示,在抵抗对阀主体67的推压面68的高压的压缩空气的作用力,使用者将操作部75朝向前侧(图示左侧)按下的情况下,如下述那样进行动作。即,通过朝向操作部75的前侧的按下,阀主体67也移动到前侧(图示左侧)。这样一来,设置于上述阀主体67的密封环71位于与座面64分离的位置,以解除与座面64的抵接状态。由此,在该座面64与密封环71之间产生间隙,来自连接口35的高压的压缩空气从该间隙朝向开放流入室63流入。之后,流入到开放流入室63的高压的压缩空气,从流出开口部65向喷射部80流出。由此,高压的压缩空气经过与流出开口部65相通的喷射通路81,从喷射口82向外部喷出。
根据上述打螺钉机10,能够实现下述那样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打螺钉机10,由于在调压阀40的上游侧设置空气除尘器60用的开闭阀61,故在开启空气除尘器60用的开闭阀61的情况下,将对该压缩空气进行减压的调压阀40自动地作为止回阀而发挥功能。由此,在开启空气除尘器60用的开闭阀61的情况下,上游侧的通气路与空气除尘器60用的喷射口82相通,能够使从连接口35输送来的高压的压缩空气从空气除尘器60用的喷射口82喷出。此时,如上所述,由于进行减压的调压阀40作为止回阀而发挥功能,故也导致成为驱动源的储存常压的压缩空气的蓄能室32的压力降低。并且,根据该打螺钉机10,能够以不设置止回阀的结构来附加空气除尘器60而不导致蓄能室32的压力降低。
另外,由于上述空气除尘器60设置于打出螺钉又拧紧螺钉的打螺钉机10,故能够处理打螺钉机特有的易产生木屑等切屑的问题。即,能够利用附加的空气除尘器60将打出螺钉又拧紧螺钉时所产生的切屑吹掉。即,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空气除尘器60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工具,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打螺钉机10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变更适当部分而构成。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调压阀40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调压阀,只要构成为将从外部输送的高压的压缩空气减压并输送到蓄能室,则可以采用适宜的结构。
另外,同样地,上述实施方式的开闭阀61的结构也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止回阀,只要构成为能够使从外部输送的高压的压缩空气停止,则可以采用适宜的结构。
另外,关于操作部75的结构,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采用适宜的结构。

Claims (2)

1.一种气动工具,具备:
驱动机构,其以常压的压缩空气为驱动源进行驱动;
蓄能室,其储存成为所述驱动源的所述常压的压缩空气;以及
调压阀,其在从外部的压缩空气源将高压的压缩空气供给到所述蓄能室时,将从该压缩空气源输送的所述高压的压缩空气进行减压,
该气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压阀的上游侧设置有空气除尘器用的开闭阀,将对所述高压的压缩空气进行减压的调压阀自动地作为止回阀而发挥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具有打出螺钉的功能和拧紧螺钉的功能。
CN201110222164.5A 2010-09-13 2011-07-29 气动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8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4383 2010-09-13
JP2010204383A JP5627965B2 (ja) 2010-09-13 2010-09-13 エア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8253A CN102398253A (zh) 2012-04-04
CN102398253B true CN102398253B (zh) 2015-07-08

Family

ID=45881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216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8253B (zh) 2010-09-13 2011-07-29 气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27965B2 (zh)
CN (1) CN102398253B (zh)
TW (1) TWI5668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3908U (zh) 2013-10-04 2014-03-11 Basso Ind Corp 氣動釘槍之壓源控制裝置
TWI712389B (zh) * 2014-08-12 2020-12-11 吉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氣動工具
US10843318B2 (en) * 2015-04-30 2020-11-24 Koki Holdings Co., Ltd. Fastener driving machine
JP6780499B2 (ja) * 2016-12-28 2020-11-0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エアダスタ構造及び打ち込み工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074A (zh) * 2003-10-14 2005-04-2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具有压缩空气压力改变机构的气动动力工具
CN1873234A (zh) * 2005-05-30 2006-12-06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气动工具
CN101626872A (zh) * 2007-03-08 2010-01-13 美克司株式会社 气动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0582A (en) * 1977-08-11 1979-03-07 Max Co Ltd Tool for driving and screwing screw spikes
JP3654099B2 (ja) * 1999-12-03 2005-06-0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2004202691A (ja) * 2004-04-16 2004-07-22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
JP2004230553A (ja) * 2004-04-20 2004-08-19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及びエアダスタ
JP4123237B2 (ja) * 2005-02-14 2008-07-2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圧縮空気ねじ締め機
JP4992403B2 (ja) * 2006-12-07 2012-08-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エアダスタ付き空気圧工具
JP5020661B2 (ja) * 2007-03-06 2012-09-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ねじ打ち込み機
JP5318511B2 (ja) * 2008-09-30 2013-10-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エア工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074A (zh) * 2003-10-14 2005-04-2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具有压缩空气压力改变机构的气动动力工具
CN1873234A (zh) * 2005-05-30 2006-12-06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气动工具
CN101626872A (zh) * 2007-03-08 2010-01-13 美克司株式会社 气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8253A (zh) 2012-04-04
TWI566895B (zh) 2017-01-21
TW201219167A (en) 2012-05-16
JP2012056068A (ja) 2012-03-22
JP5627965B2 (ja)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8253B (zh) 气动工具
CN103732357B (zh) 紧固工具
TWI247651B (en) Nail gun provided with duster function
CN103052515B (zh) 无内胎轮胎就座装置
CN101636590A (zh) 用于涡轮式鼓风机的吹泄阀
CA2474596A1 (en)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WO2005027997A3 (en) Personal oxigen and air delivery system
CN102935273A (zh) 一种非贮压式活塞加压自动灭火装置
CN101500760B (zh) 动力工具及其冲击机构
WO2008108188A1 (ja) 空気圧工具
WO2008128400A1 (fr) Pompe à air portable
CN203915867U (zh) 外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WO2014080664A1 (ja) 間欠エア吐出装置
CN101712148A (zh) 气动工具
CN104110564B (zh) 打钉机枪头润滑结构
JP2007118953A (ja) 間欠加撃装置
CN102312819A (zh) 可压缩流体排放消声器
KR20070040704A (ko) 디스펜서
JP5730752B2 (ja) エア打込み工具
DK1493480T3 (da) Filteraggregat
KR200405656Y1 (ko) 디스펜서
CN103182700B (zh) 气动打入工具
CN103486902B (zh) 一种弯头风暴气枪
JP2011098463A (ja) パンク修理キット
CN205823207U (zh) 一种凿岩机用水除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