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2700B - 气动打入工具 - Google Patents

气动打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2700B
CN103182700B CN201210587292.4A CN201210587292A CN103182700B CN 103182700 B CN103182700 B CN 103182700B CN 201210587292 A CN201210587292 A CN 201210587292A CN 103182700 B CN103182700 B CN 103182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eezing
main body
cover
body cover
pneumatic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72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2700A (zh
Inventor
西土典之
纸元顺平
石川直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8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883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85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07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82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2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打入工具。头阀(41)形成为,通过沿着钉(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移动而打开阀以向活塞上室输送压缩气体。在工具主体的主体外壳(21)的侧面中的、沿着钉的打入方向的一侧侧面,设置有用于使在打入后存在于工具主体的排气室(55)内部的压缩气体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口构造(80)。排气罩(83)夹设具有弹性并且形成主体外壳(21)的外装的保护器(90)的夹入部(92),而安装于主体外壳(21)的外周。

Description

气动打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压缩气体作为驱动源来打入打入件的气动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压缩气体作为驱动源来打入打入件的气动打入工具,例如,公知有打入钉等打入件的气动打入机。这种气动打入工具,构成为通过充填或者向大气开放作为驱动源的压缩气体,而使内置的活塞往复移动。在该活塞中配设有用于朝打入对象打入钉等打入件的击打器,并通过其往复移动将打入件朝打入对象打入。具体而言,气动打入工具具备:内置活塞的工具主体、通过活塞的动作打出打入件的打出部、以及具备操作杆且能够手握的把手部。如上构成的气动打入工具,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拉动操作,向工具主体的活塞上室输送压缩气体,使活塞上室扩张,从而使活塞向下移动。由于该活塞的向下移动,上述的击打器朝打出方向挤压打入件,从而朝打入对象打出打入件。此外,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在打出打入件后,与操作杆的拉动操作的解除对应地向工具主体的活塞下室输送压缩气体(返回气体),并且使活塞上室向大气开放。于是,上述的活塞返回上端位置,结束作为这种气动打入工具的一系列的打入动作。
另一方面,公知有在使活塞上室内的压缩气体向大气开放时,从工具主体内部朝工具主体外部的排气,被设定为从与打入方向交叉的工具主体的侧面吹出的打入工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对于将这样排气的通风口设定于工具主体的侧面的工具而言,能够缩短气动打入工具的打入方向的长度,减少作为气动打入工具的体积增加,从而能够提高作为工具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工具主体虽在外壳构造内置产生各种打入驱动力的部件而构成,但该外壳构造由形成近似圆筒形状的主体外壳、安装于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的端盖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端盖形成近似碗形,并以堵塞主体外壳的基端侧开口形状的方式安装。这样合为一体而形成外壳构造的主体外壳及端盖,分别为不同的成形部件。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的驱动源而利用的压缩气体的气体压力,利用了从常压(约8kg/cm2)程度的气体至高压(约23kg/cm2)程度的气体。因此,主体外壳与端盖之间的结合区间,优选能够承受由上述的压缩气体的气体压力所产生的负载。即,主体外壳与端盖之间的结合区间,因压缩气体的气体压力所产生的负载,而成为在外壳构造中最容易变形的部分。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99285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64227号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而言,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作为气动打入工具的使用便利性,而希望进一步地缩短打入方向的长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在于,在利用压缩气体作为驱动源来打入打入件的气动打入工具中,通过尽可能地缩短打入方向的长度来尽可能地减少作为气动打入工具的体积增加,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作为工具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作为气动打入工具的使用便利性,还存在欲实现外壳构造的轻量化的要求。具体而言,当形成外壳构造时,存在在主体外壳和端盖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成形材料中欲选择比重轻的材料的要求。
然而,若在主体外壳和端盖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成形材料中单纯地选择比重轻的材料,则存在上述的主体外壳与端盖的结合区间容易变形的担忧。
本发明也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实现外壳构造的轻量化,并且提高主体外壳与端盖的结合区间的刚性来防止两者的变形。
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解决上述的课题时采取以下的方法。
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是利用压缩气体作为驱动源来打入打入件的气动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在生成打入驱动力的工具主体中具备:用于打入打入件的击打器、使该击打器进行打入动作的活塞、以及对压缩气体向活塞上室的流入进行开闭以使该活塞进行打入动作的主阀,上述主阀为,通过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移动,打开阀以向上述活塞上室输送上述压缩气体,在上述工具主体的主体外壳的侧面中的、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一侧侧面,设置有排气口构造,该排气口构造用于使在打入后存在于上述工具主体内部的不需要的气体向该工具主体的外部排出。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主阀形成为,通过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移动而打开阀以向活塞上室输送压缩气体的结构,因此,不必在与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相反的一侧位置,设置用于关闭阀的阀施力部件。由此,能够缩短气动打入工具的打入方向的长度。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工具主体的主体外壳的侧面中的、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一侧侧面,设置有用于使在打入后存在于工具主体的内部的不需要的气体向工具主体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口构造。由此,不必沿着打入方向的长度方向配设排气口构造,从而能够缩短打入方向的长度。因此,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作为气动打入工具的体积增加,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作为工具的使用便利性。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口构造具备罩体,该罩体配设于上述主体外壳的外周、并且形成有用于排出上述不需要的气体的外部吹出口,上述罩体夹设保护器的一部分而安装于上述主体外壳的外周,上述保护器具有弹性、并且形成上述主体外壳的外装。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罩体夹设具有弹性并且形成上述主体外壳的外装的保护器的一部分,而安装于上述主体外壳的外周,因此通过该保护器能够提高主体外壳与罩体之间的组装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是弹性材料的成形部件,上述罩体通过一部分夹设于该罩体与上述主体外壳之间的上述保护器的弹性变形,来确保与上述主体外壳之间的密接性。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保护器是弹性材料的成形部件,罩体通过一部分夹设于罩体与主体外壳之间的保护器的弹性变形,来确保与主体外壳之间的密接性,因此能够提高主体外壳与罩体的组装状态,还能够良好地确保排气功能的稳定性。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二或者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形成为具有比上述罩体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保护器形成为具有比罩体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因此即使在例如将气动打入工具弄掉等而碰到地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向保护器的外侧突出的形状保护罩体不受损伤。
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体设置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一部分夹设于上述罩体与上述主体外壳之间的上述保护器向外部露出,夹设于上述主体外壳与上述罩体之间的上述保护器形成为,通过上述贯通孔比上述罩体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
根据该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夹设于主体外壳与罩体之间的保护器形成为,通过贯通孔比罩体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使向外侧突出的保护器与罩体接近配设。由此,即使在例如将气动打入工具弄掉等而碰到地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罩体接近配设的保护器的形状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罩体不受损伤。
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吹出口在与打入件的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排地设置有多个。
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外部吹出口在与打入件的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排地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有效地形成用于排气的面对外部的区域。
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吹出口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多个,从用于排出上述不需要的气体的上述外部吹出口吹出的吹出方向被设定成,朝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方向倾斜。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外部吹出口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用于排气的面对外部的区域。另外,从用于排出该不需要的气体的外部吹出口吹出的吹出方向被设定成,朝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倾斜,因此能够将吹出方向设为朝向打入对象的方向,从而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活塞的打入后使该活塞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气体被设定成,对为了使该活塞进行打入动作而流入上述活塞上室的压缩气体进行再利用。
根据该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活塞的打入后使活塞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气体被设定成,对为了使活塞进行打入动作而流入活塞上室的压缩气体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压缩气体。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工具主体的外壳构造构成为具备:主体外壳,其内置有用于生成打入驱动力的气缸构造;以及端盖,其安装于该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上述端盖相对于上述主体外壳的上述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安装部位被设定为,使该主体外壳的该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配置于该端盖的该安装部位的内周侧,上述端盖的上述安装部位的刚性,具有比上述主体外壳的上述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刚性高的刚性。
根据该第九以及第十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端盖相对于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安装部位被设定为,使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配置于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内周侧。因此,即使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因由压缩气体的气体压力所产生的负荷而欲变形,也能够使该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与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内周部分抵接,从而能够利用该端盖的刚性支承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此处,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刚性具有比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刚性高的刚性,因此在使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与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内周部分抵接来进行支承时,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支承,从而能够防止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的变形。另外,由于该端盖本身的刚性也高,所以还能够防止该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变形。除此之外,对于上述端盖与主体外壳而言,由于体积相对小的端盖的刚性高,因此能够以减小相对于上述端盖与主体外壳的总重量而言体积小的一方的刚性的方式形成,能够分配由上述的刚性差所引起的质量差,从而能够实现作为整体的重量的轻量化。
因此,能够实现外壳构造的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主体外壳与端盖的结合区间的刚性从而防止两者的变形。
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端盖的上述安装部位的刚性,通过选择具有比上述主体外壳的成形原材料高的强度的成形原材料作为该端盖的成形原材料,而具有比该主体外壳的上述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刚性高的刚性。
根据该第十以及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刚性,通过选择具有比主体外壳的成形原材料高的强度的成形原材料作为端盖的成形原材料,而具有比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刚性高的刚性。由此,能够实现主体外壳的轻量化而不使主体外壳的形状复杂化,从而能够有利于主体外壳的制造。即,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防止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的变形,还能够防止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变形,从而能够实现外壳构造的轻量化,还能够有利于主体外壳的制造。
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选择镁作为上述主体外壳的上述成形原材料,选择铝作为上述端盖的上述成形原材料。
根据该第十一以及第十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选择镁作为主体外壳的上述成形原材料,因此能够轻量并且简单地成形主体外壳。另外,选择铝作为端盖的成形原材料,因此能够轻量并且简单地成形端盖。此处,铝是比镁强度高的成形原材料,因此能够将端盖的刚性强度设为比主体外壳高的刚性强度,并且能够实现端盖与主体外壳的整体的轻量化并且还能够实现成形的简单化。因此,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将端盖的刚性强度设为比主体外壳高的刚性强度,并且能够轻量并且简单地成形外壳构造,还能够利用更广泛地使用的材料抑制制造成本。
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上述第九至第十一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外壳的外周设置有罩体,该罩体支承于上述主体外壳并且以与上述端盖的上述安装部位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延伸。
根据该第十二以及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在主体外壳的外周设置有罩体,该罩体支承于主体外壳并且以与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延伸。因此,即使端盖的安装部位因由压缩气体的气体压力所产生的负荷而欲产生变形,也能够利用该罩体的刚性支承端盖的安装部位。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变形,并且,还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的变形。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作为气动打入工具的体积增加,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作为工具的使用便利性。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提高主体外壳与罩体之间的组装状态。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提高主体外壳与罩体的组装状态,还能够良好地确保排气功能的稳定性。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通过向保护器的外侧突出的形状保护罩体不受损伤。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通过与罩体接近配设的保护器的形状更加有效地保护罩体不受损伤。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有效地形成用于排气的面对外部的区域。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用于排气的面对外部的区域,能够将该吹出方向设为朝向打入对象的方向,从而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根据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有效地利用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压缩气体。
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第十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实现外壳制造的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主体外壳与端盖的结合区间的刚性从而防止两者的变形。
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防止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的变形,还能够防止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变形,从而能够实现外壳构造的轻量化,还能够有利于主体外壳的制造。
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第十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将端盖的刚性强度设为比主体外壳高的刚性强度,并且能够轻量并且简单地成形外壳构造,还能够利用更广泛地使用的材料抑制制造成本。
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能够可靠地防止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变形,并且还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地呈现气动打入工具的整体外观的工具整体外观图。
图2是其他的立体地呈现气动打入工具的整体外观的工具整体外观图。
图3是表示气动打入工具的内部构造的对开剖面的工具整体剖视图。
图4是表示打入第一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图5是表示打入第二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图6是表示打入第三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图7是表示打入第四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图8是以能够看到排气口构造的方式表示的局部剖切剖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8所示的排气口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气动打入工具;15…工具主体;20…外壳构造;21…主体外壳;211…主体外壳的外周面;22…主体外壳的结合部位;221…结合部位的外周面;23…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4…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25…端盖;251…端盖的外周面;26…安装部位;261…安装部位的内周面;262…安装部位的外周面;28…O型圈;29…螺钉紧固部分;30…活塞构造;31…气缸;311…基端侧连通孔;312…前端侧连通孔;313…中间侧连通孔;33…活塞;35…击打器;37…减振部件;371…上死点减振件;372…下死点减振件;40…阀构造;41…头阀(主阀);42…阀主体;421…第一抵接部;422…第二抵接部;423…连通孔;43…薄板部;44…施力弹簧;47…间隔壁;471…外周滑接面;472…连通孔;49…逆止阀;50…压力室;51…供给室;52…活塞上室;53…活塞下室;54…返回室;55…排气室;56…阀施力室;57…O型圈;60…打入部;62…接触端;65…插通路径;70…把手部;71…储压室;72…软管接头部;73…扳机阀;731…扳机阀主体;732…操作扳机;75…钉筒;76…连结部;77…挂钩;80…排气口构造;81…排气过滤器;82…止动件;821…螺钉部件;822…垫圈;83…排气罩(罩体);831…外周面;84(84a、84b、84c、84d、84e、84f)…外部吹出口;851…止动孔;852…突出孔(贯通孔);86…脚部位;87…按压部位;90…保护器;91…外观设计部;92…夹入部;93…堤防部;94…定位凸部;95…突出减振部;951…外周端;W…打入材料(打入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以及图2中,示出了利用压缩气体作为驱动源的气动打入工具10。该气动打入工具10是作为打入作为打入件的钉(未图示)的气动打钉器构成的打入工具。其中,图1是立体呈现气动打入工具10的整体外观的工具整体外观图。图2是以与图1不同的角度立体呈现气动打入工具10的整体外观的工具整体外观图。图3是用对开的剖面表示气动打入工具10的内部构造的工具整体剖视图。另外,图4~图7是表示气动打入工具10的打入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15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即,图4是表示打入第一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5是表示打入第二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6是表示打入第三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7是表示打入第四动作状态的工具主体的内部构造剖视图。
此处,在对气动打入工具10进行说明时,将该气动打入工具10的沿着钉(未图示)的打入方向的一侧称为“打入方向前端侧”,将该气动打入工具10的与钉的打入方向相反一侧称为“打入方向基端侧”。其中,该气动打入工具10通常在垂直向下的方向上打入作为打入件的钉,因此鉴于这样的通用的打入方法有时称为上下等方向。而且,上述的方向附注于各图。其中,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符号W是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入对象的打入材料。
图1以及图2所示的气动打入工具10大致具备:工具主体15、打入部60、把手部70以及钉筒75。首先,在对工具主体15进行说明之前,对配设于该工具主体15的、打入部60、把手部70、钉筒75进行说明。
打入部60在工具主体15的前端侧以与工具主体15的延伸构造相同的方式进行延伸。该打入部60是在向打入材料W打入钉(未图示)时,输送装填于把手部75的钉的部分。此处,输送至打入部60的钉被具备于工具主体15的击打器35打入。因此,打入部60具有在将钉打入打入材料W时,引导击打器35的打入移动的功能,并且还具有引导被打入的钉的发射轨道的功能。具体而言,设置有用于使后文说明的击打器35插通的插通路径65。能够被该击打器35打入的钉从钉筒75输送至该插通路径65。另外,在该打入部60设置有接触端62。该接触端62具有检测供钉打出的打入部60的前端是否按压于打入材料W的功能。此外,只有在将接触端62按压于打入材料W的情况下,才能够处于由后文说明的操作扳机732的拉动操作所引起的扳机阀导通状态。
把手部70在工具主体15的侧部(后部)在与工具主体15的延伸构造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该把手部70由能够供使用者单手把持的外形形状形成,并且由能够向内部供给压缩气体的中空构造形成。这样,在内部中空的把手部70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储存压缩气体的储压室71。从设置于把手部70的后端部的软管接头部72,向该储压室71供给有压缩气体并在该储压室71储存压缩气体。其中,设置于把手部70的后端侧的软管接头部72以能够连接压缩气体供给用的气体软管(省略图示)的方式构成。在该把手部70的、与工具主体15连接的根部,设置有扳机阀73。该扳机阀73具备:具有阀构造的扳机阀主体731、和用于对该扳机阀主体731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扳机732。该扳机阀主体731,通过操作扳机732的拉动操作而处于扳机阀导通状态,并通过操作扳机732的拉动操作的解除而处于扳机阀断开状态。此外,虽在后文中详细叙述,但若处于扳机阀导通状态,则切断压缩气体朝向工具主体15的供给,并将储存于阀施力室56内的压缩气体向大气开放。另外,若处于扳机阀断开状态,则再次开启压缩气体朝向工具主体15的供给,并向阀施力室56内输送压缩气体,在阀施力室56储存压缩气体。
钉筒75构成为每一次的打入都向上述的打入部60输送钉(未图示)。该钉筒75能够以卷形状装填多个钉。此外,图示符号76是连结把手部70与钉筒75的连结部。另外,图示符号77是用于暂时勾住气动打入工具10的挂钩。
接着,参照图3的气动打入工具10的整体的剖视图、以及图4~图7的工具主体15的剖视图,对工具主体15进行说明。
工具主体15通过将各种部件内置于由主体外壳21及端盖25形成的外壳构造20而构成,并以产生打入驱动力的方式发挥作用。主体外壳21形成为近似圆筒形状。即,在主体外壳21的前端侧配设有上述的打入部60。
主体外壳21内置有产生打入驱动力的气缸构造(气缸31)。在该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安装有端盖25。虽后文中也详细叙述,但主体外壳21形成为近似圆筒形状,端盖25形成为近似碗形,并在该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以堵塞该开口形状的方式安装有端盖25。这样,主体外壳21与端盖25形成外壳构造20。
另外,在该主体外壳21的外周,安装有以具有弹性的弹性体(软质弹性材料)为材料成形的保护器90。该保护器90以提高气动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性的方式形成为具有外观设计部91。另外,该保护器90除了具有上述提高气动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性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弄掉气动打入工具10等的情况下缓冲气动打入工具10所受到的冲击的功能。因此该保护器90,为了提高气动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并且具有缓和气动打入工具10所受到的冲击缓冲的功能,而形成主体外壳21的外装并且通过成形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而形成。
该外壳构造20大致内置有能够将击打器35插入上述的打入部60的活塞构造30、和用于使该活塞构造30动作的阀构造40。
活塞构造30大致具备:气缸31、活塞33、击打器35以及减振部件37。气缸31形成为近似圆筒形状,并被上述的主体外壳21支承。在该气缸31中,以使气体能够从气缸31内部流出或者流入气缸31内部的方式,在基端部分设置有基端侧连通孔311、在前端部分设置有前端侧连通孔312、以及在中间部分设置有中间部连通孔313。活塞33以能够在气缸31的内部往复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活塞33以在后文说明的压力室50的压力变化下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气缸31支承。在该活塞33的前端侧(下侧),设置有以沿该活塞33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一体化的击打器35。该击打器35与活塞33朝前端侧的移动对应地进入上述的打入部60的插通路径65内。此时,配置于打入部60的插通路径65中的钉(未图示),通过该击打器35朝前端侧的移动而被打入。即,通过活塞33的往复移动而使击打器35进行打入动作。
减振部件37缓冲活塞33的移动冲击,并且还具有决定该活塞33的移动范围界限端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减振部件37具备决定活塞33的上侧的上死点位置的上死点减振件371、和决定活塞33的下侧的下死点的下死点减振件372。上死点减振件371决定活塞33的最基端侧位置,并且还起到缓冲停止活塞33的基端侧移动时的冲击的功能。下死点减振件372决定活塞33的最前端侧位置,并且还起到缓冲停止活塞33的前端侧移动时的冲击的功能。
阀构造40大致构成为具备:头阀(headvalve)41、间隔壁47、以及逆止阀49。该阀构造40通过被上述的头阀41、间隔壁47、逆止阀49、外壳构造20、活塞构造30划分而形成有多个压力室50。这样被划分的多个压力室50,通过被切换成以气体无法流出流入的方式隔开的不通状态,或者以气体能够流出流入的方式通过的连通状态,从而能够作为阀构造40发挥功能。
其中,该头阀41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主阀。该头阀41为使活塞33进行打入动作而对压缩气体向活塞上室52的流入进行开闭。虽后文详细叙述,但该头阀41形成为通过沿着未图示的钉的打入方向的移动而打开阀的结构,从而向活塞上室52输送压缩气体。
具体而言,头阀41具备:阀主体42、薄板部43以及施力弹簧44。上述阀主体42、薄板部43、施力弹簧44支承于主体外壳21被配设。
阀主体42由大致具备第一抵接部421、第二抵接部422以及连通孔423的环状构造构成。该阀主体42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在内周面以及外周面的适当位置安装有用于隔开各压力室50的O型圈57。第一抵接部421由能够与薄板部43抵接的、阀主体42的基端(上端)侧的端面形成。即,若处于该第一抵接部42与薄板部43抵接的状态,则头阀41处于阀关闭状态。与此相对,若处于第一抵接阀421从薄板部43分离的状态,则头阀41处于阀开启状态。第二抵接部422由能够与间隔壁47的外周滑接面471抵接的滑接部分形成。因此,第二抵接部422朝向间隔壁47突出,并且能够通过被安装的O型圈57而随着阀主体42的上下移动、与间隔壁47的外周滑接面471滑接。连通孔423由以通过阀主体42的内外的方式贯通的形状形成。阀主体42的内周侧的气体能够通过该连通孔423向阀主体42的外周侧排出。
薄板部43在与阀主体42的基端(上端)侧邻接的位置,固定支承于上述的外壳构造20的端盖25。如上所述,该薄板部43为供阀主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1抵接的部分。因此,该薄板部43中的、与阀主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1对置的面,形成为能够供该第一抵接部421抵接的面状。因此,若第一抵接部421通过头阀41的与未图示的钉的打入方向一致的方向的移动而处于与薄板部43分离的状态,则头阀41处于阀开启状态。另外,若第一抵接部421通过头阀41的与未图示的钉的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处于与薄板部43抵接的状态,则头阀41处于阀关闭状态。
施力弹簧44是对阀主体42朝基端(上端)侧施力的弹簧。具体而言,施力弹簧44由螺旋形弹簧形成,一端侧与间隔壁47抵接,另一端侧与阀主体42抵接,由此,施力弹簧44由阀施力室56的内部压力而产生作用力,并且对阀主体42朝向基端(上端)侧施力。此处,在阀施力室56的内部压力成为规定以上的压力的情况下,阀主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1处于与薄板部43抵接的状态,从而头阀41处于阀关闭状态。此外,在该阀施力室56的内部压力未成为规定以上的压力的情况下,阀主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1处于从薄板部43分离的状态,从而头阀41处于阀开启状态。
间隔壁47以支承于气缸31的方式配设。在该间隔壁47形成有如上所述能够与阀主体42的第二抵接部422抵接的外周滑接面471。因此,该间隔壁47的外周滑接面471形成为,具有随着阀主体42的上下移动而能够在阀主体42的第二抵接部422滑接的面形状。另外,在该间隔壁47设置有使间隔壁47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孔472。此外,在该连通孔472的外侧配设有逆止阀49。即,在气缸31内的压力比气缸31外的压力高的情况下,逆止阀49以通过连通孔472使间隔壁47的内外连通的方式发挥作用。与此相对,在气缸31外的压力比气缸31内的压力高的情况下,逆止阀49以切断由连通孔472所进行的连通的方式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构成的头阀41、间隔壁47、逆止阀49、外壳构造20、活塞构造30如下所述划分而形成多个压力室50。即,在主体外壳21与头阀41之间的头阀41基端侧的范围内,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供给室51。另外,在活塞33与气缸31之间的头阀41侧,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活塞上室52。另外,在活塞33与气缸31之间的击打器35侧,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活塞下室53。另外,在活塞33的下部侧与主体外壳21之间,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返回室54。另外,在间隔壁47与阀主体42之间,形成有作为压力室50的排气室55。并且在主体外壳21与头阀41之间的头阀41前端侧的范围内,形成有作为压力室的阀施力室56。
这样构成的各压力室5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扳机732的操作,使压缩气体从配设于上述的把手部70的储压室71流入,或者经由以下说明的排气口构造80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出,从而改变内部的气体压力。通过这样改变各压力室50的内部压力,进行一系列的钉的打入动作。
如上所述,被头阀41、间隔壁47、逆止阀49、外壳构造20、活塞构造30划分的各压力室50,通过如下所述地改变压力,来进行打入钉的打入动作。
即,若使用者拉动操作扳机732从而使扳机阀73成为导通状态,则储压室71与供给室51之间的连通状态被切断,并且储压室71与阀施力室56之间的连通状态被切断。即,若扳机阀73成为导通状态,则扳机阀73中断压缩气体从储压室71向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的供给。此外,在扳机阀73成为导通状态之前,储压室71与供给室51之间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并且储压室71与阀施力室56之间也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从而从储压室71向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供给压缩气体。因此,在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中被充填与储压室71相同压力的压缩气体。
此处,在扳机阀73如上所述切断压缩气体对阀施力室56的供给之后,扳机阀73进一步将存在于该阀施力室56的内部的压缩气体向大气开放。于是,阀施力室56的内部的压力下降,连同施力弹簧44对阀主体42施加的作用力减少,从而阀主体42向下移动。因此,第一抵接部421成为从薄板部43分离的状态,从而头阀41成为阀开启状态。即,按照图4、图5、图6的顺序,头阀41以从阀关闭状态改变至阀开启状态的方式向下移动。此处,若头阀41成为阀开启状态,则如图6所示存在于供给室51内部的压缩气体,通过基端侧连通孔311流入气缸31内的活塞上室52。于是,流入到该活塞上室52的压缩气体,提高该活塞上室52的内部压力,使活塞33向下移动。即,如图7所示,与活塞33一体化的击打器35,向打入方向瞬间移动,进入打入部60的插通路径65。此时,击打器35朝打入材料W打入从钉筒75输送的钉。这样在击打器35将钉朝打入材料W打入后,存在于活塞上室52内部的压缩气体,通过中间部连通孔313以及连通孔472,流入气缸31外的返回室54。此外,在作为流入该返回室54的流入口的连通孔472的外侧,配设有逆止阀49。因此,即使活塞上室52内部的压力降低,也能够防止从返回室54向气缸31内的逆流,从而维持该返回室54内部的压力。此外,返回室54成为通过前端侧连通孔312与气缸31内的活塞下室53连通的状态。
与此相对,若使用者解除操作扳机732的拉动状态从而使扳机阀73成为断开状态,则储压室71与供给室51之间恢复成连通状态,并且储压室71与阀施力室56之间也恢复成连通状态。即,若扳机阀73成为断开状态,则压缩气体从储压室71向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的供给再次开始。因此,在供给室51以及阀施力室56被充填与储压室71相同压力的压缩气体。于是,阀施力室56的内部的压力上升,连同施力弹簧44一起对阀主体42施加的作用力增加,从而阀主体42向上移动。因此,第一抵接部421成为与薄板部43抵接的状态,头阀41成为阀关闭状态。
即,头阀41的状态从阀开启状态恢复为阀关闭状态。若该头阀41成为阀关闭状态,则压缩气体从供给室51向活塞上室52的流入停止,并且活塞上室52与排气室55成为连通的状态。于是,存在于该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缩气体,成为能够朝排气室55流出的状态。此时,排气室55与后文说明的排气口构造80连通,因此将存在于活塞上室52内部的压缩气体,经由排气室55以及排气口构造80向大气开放。即,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力成为大气压。此处,存在于与返回室54连通的活塞下室53的内部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超过下降至该大气压的活塞上室52的内部的压力,从而使活塞33向上移动。即,与击打器35一体化的活塞33,以返回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的方式向上移动。即,流入气缸31外的返回室54的返回气体,对为了使活塞33进行打入动作而流入活塞上室52的压缩气体进行再利用。通过流入该返回室54的返回气体,能够使打入后的活塞33返回上述的打入前的初始位置。
接着,对与上述的排气室55连通的排气口构造88进行说明。该排气口构造80是以将如上所述向排气室55流出的压缩气体向大气开放的方式使该排气室55与工具主体15的外部成为连通的状态的构造。此外,向该排气室55流出的压缩气体,相当于打入后存在于工具主体15内部的不需要的气体。
图8是以能够看到排气口构造80的方式表示的局部剖切剖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图8所示的排气口构造80的放大剖视图。如图8所示,排气口构造80配设于工具主体15的主体外壳21的侧面中的、沿着钉的打入方向即前端方向的侧面。该排气口构造80构成为,具备在将存在于上述的活塞上室52内部的压缩气体向大气开放时,与工具主体15的外部连通的外部吹出口84。
如图9所示,排气口构造80是大致通过将排气罩83用螺钉固定于主体外壳21而形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该排气罩83的工具主体15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六个外部吹出口84(84a、84b、84c、84d、84e、84f)。该左右两侧的六个外部吹出口84形成为,具有与形成于主体外壳21内部的排气室55连通的开口形状。即,在供排气罩83螺钉固定的主体外壳21上,设置有以与该外部吹出口84连通的方式与排气室55连通的连通孔(未图示)。该外部吹出口84由相对于主体外壳15左右对称的构造形成。从该外部吹出口84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出的气体吹出方向,设定成朝沿着钉的打入方向的方向倾斜。即,从该外部吹出口84吹出的气体的吹出方向,被设定为朝工具主体15的前端侧倾斜的方向即朝向打入材料W的方向。
此处,如图2以及图3所示,设置于该工具主体15左右两侧的六个外部吹出口84,以在与打入件的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组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并排地设置多个的两组。具体而言,外部吹出口84a、84b、84c与外部吹出口84d、84e、84f,以相互对称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分成两组形成。另外,这样分成两组的外部吹出口84a、84b、84c与外部吹出口84d、84e、84f,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图中规定的上下方向)并排形成有三个。即,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图中规定的上下方向)的三个外部吹出口84a、84b、84c与三个外部吹出口84d、84e、84f,并排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成为相互对称的构造的两组。此外,从上述外部吹出口84吹出的气体的吹出方向,如上所述被设定为朝向打入材料W的方向,因此上述的六个外部吹出口84a、84b、84c、84d、84e、84f分别具有气体吹出的方向沿着朝向打入材料W的方向的引导形状。
详细而言,排气口构造80形成为如下。
排气口构造80配设于主体外壳21的侧面中的、沿着钉的打入方向的左右两侧侧面。该排气口构造80大致具备排气过滤器81、止动件82以及排气罩83。排气过滤器81配设于主体外壳21与排气罩83之间,并遍布外部吹出口84的开口范围配设。因此,从排气室55输送并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吹出的气体的吹出,通过排气过滤器81进行缓冲。止动件82由螺钉部件821与垫圈822构成,将排气罩83对主体外壳21进行螺钉固定。
排气罩83作为以塑料树脂为材料的成形部件形成。如上所述,该排气罩83形成有六个外部吹出口84。该排气罩83是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罩体的部件,在与主体外壳21之间夹设保护器90的一部分,并且安装于主体外壳21的外周。在该排气罩83除了设置有用于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吹出压缩气体的外部吹出口84之外,还设置有止动孔851与突出孔852。
止动孔851是以能够通过螺钉部件821(止动件82)将排气罩83螺钉固定于主体外壳21的方式设置的孔。另外,突出孔852是以使成为夹设于排气罩与主体外壳21之间的保护器90的一部分的突出减振部95从排气罩83向外部露出的方式设置的孔。突出孔852是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贯通孔的孔,并由能够使成为保护器90的一部分的突出减振部95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形成。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突出孔852的形状以与把手部70所延伸的方向一致的方式延伸形成,并且配合外部吹出口84的形状形成,从而提高气动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性。
另外,该排气罩83在被止动件82止动时,从主体外壳21与端盖25承受支承。即,排气罩83设置有脚部位86,该脚部位86在排气罩83被止动件83止动时,在夹设有保护器90的夹入部92的状态下,从主体外壳21的外周面211受到支承。另外,排气罩83设置有按压部位87,该按压部位87在排气罩83被止动件82止动时,抵接于端盖25的外周面251而受到支承。更详细而言,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将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朝向主体外壳21的结合部位22(朝向内周侧)按压。
此外,保护器90的夹入部92通过被夹入主体外壳21的外周面211与排气罩83的脚部位86之间而进行弹性变形,并通过该弹性变形确保排气罩83相对于主体外壳21的密接性。与此相对,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只是单纯地抵接于端盖25的外周面251,按压该端盖25的外周面251。
如上所述,保护器90通过成形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而形成,并为了提高气动打入工具10的外观设计性而具备外观设计部91。该保护器90由与排气罩83的外观设计对应的形状形成。具体而言,沿着排气罩83的外周面831的面形状,形成有堤防部93。另外,在该保护器90中的、供上述的排气罩83的脚部位86抵接的周围,设置有适当的定位凸部94。此外,如上所述,在主体外壳21的外周面211与排气罩83的脚部位86之间夹入的、保护器90的夹入部92,因上述的夹入而弹性变形。通过弹性变形的夹入部92的弹性恢复力,能够提高排气罩83相对于主体外壳21的密接性能(密封性)。
另外,该保护器90具备通过上述的排气罩83的突出孔852向外部突出并露出的突出减振部95。该突出减振部95在作为保护器90成形时,与外观设计部91、夹入部92、堤防部93一同一体成形。即,保护器90是以具备上述外观设计部91、夹入部92、堤防部93以及突出减振部95的方式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成形的部件。
如图9所示,突出减振部95通过排气罩83的突出孔852向外部突出。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突出减振部95与排气罩83的突出孔852的孔形状一致地形成。另外,该突出减振部95以比排气罩83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即,突出减振部95以其外周端951的配置位置比排气罩83的外周面831的外端位置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成形。
接着,对主体外壳21与端盖25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主体外壳21通过选择镁作为材料(成形原材料)而成形。另外,端盖25通过选择铝作为材料(成形原材料)而成形。即,主体外壳21将比端盖25比重低且强度弱的材料进行成形而形成。因此,主体外壳21虽形成为刚性比端盖25低,但能够实现主体外壳21自身的轻量化。反过来说,端盖25由于将强度比主体外壳21强的材料而形成,因此形成为比主体外壳21刚性高。
如图9所示,在这样成形的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安装有端盖25。即,端盖25相对于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安装部位26,设定为使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配置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侧。即,主体外壳21与端盖25,通过使主体外壳21的结合部位22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内外重合,并通过螺钉紧固四点(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符号29)而一体化。详细而言,主体外壳21的结合部位22的外周直径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直径的长度短,从而进入该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侧。
因此,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配置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侧。具体而言,包含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在内的结合部位22的外周面221,在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抵接的状态下进行结合。此处,如上所述,主体外壳21与端盖25由于成形原材料不同所以彼此的刚性也不同,因此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刚性,也具有比包含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在内的结合部位22的刚性高的刚性。
此外,在上述主体外壳21的结合部位22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之间,以使O型圈28弹性变形的方式夹设有O型圈28。该O型圈28为了提高主体外壳21的结合部位22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之间的相互的密接状态而发挥作用。
在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外周面262抵接有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即,上述的排气罩83具有按压部位87,该按压部位87支承于主体外壳21并且以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外周面262抵接的方式延伸。通过该按压部位87的抵接能够抑制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外周侧的扩张。即,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朝向主体外壳21的结合部位22(朝向内周侧)支承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并且,经由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通过由排气罩83的按压部位87所进行的按压,也能够抑制主体外壳21的结合部位22的变形。
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由于头阀41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沿着钉(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移动而打开阀以向活塞上室52输送压缩气体,因此不必在与钉的打入方向相反一侧部位设置用于关闭阀的阀施力部件。由此,能够缩短气动打入工具10的打入方向的长度。并且,根据该气动打入工具10,在工具主体15的主体外壳21的侧面中的、沿着钉的打入方向的一侧侧面,设置有用于使在打入后存在于工具主体15的排气室55内部的压缩气体向工具主体15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口构造80。由此,不必沿着打入方向的长度方向配设排气口构造的结构,从而能够缩短打入方向的长度。因此,根据该气动打入工具10,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作为气动打入工具10的体积增加,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作为工具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排气罩83夹设具有弹性并形成主体外壳21的外装的保护器90的夹入部92,安装于主体外壳21的外周,因此,通过该保护器90能够提高主体外壳21与排气罩83之间的组装状态。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保护器90是作为弹性材料的弹性体的成形部件,排气罩83通过夹设于排气罩与主体外壳21之间的保护器90的夹入部92的弹性变形,来确保排气罩与主体外壳21之间的密接性。由此,能够提高主体外壳21与排气罩83的组装状态,并且还能够良好地确保排气功能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保护器90形成为具有比排气罩83的外周面831更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因此,例如,即使在将气动打入工具10弄掉等而碰到地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向保护器90的外侧突出的形状保护排气罩83不受损伤。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夹设于主体外壳21与排气罩83之间的保护器90,通过突出孔852比排气罩83的外周面831更向外侧突出地形成,因此能够使向外侧突出的保护器90与排气罩83接近地配设。由此,例如,即使在将气动打入工具10弄掉等而碰到地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排气罩83接近配设的保护器90的突出减振部95的形状,更加有效地保护排气罩83不受损伤。
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外部吹出口84a、84b、84c与外部吹出口84d、84e、84f由相互对称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两组,因此能够有效地形成用于排气的面对外部的区域。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这样形成两组的外部吹出口84a、84b、84c与外部吹出口84d、84e、84f,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图中规定的上下方向)并排形成有三个,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用于排气的面对外部的区域。
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从用于排出不需要的压缩气体的外部吹出口84吹出的吹出方向,设定为朝沿着钉的打入方向的方向倾斜,因此,能够将该吹出方向设为朝向打入对象的方向,从而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在活塞33的打入后使活塞33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气体,被设定为对为了使活塞33进行打入动作而流入活塞上室52的压缩气体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压缩气体。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所述改变适当部位而构成。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举出气动打钉器进行说明。然而,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压缩气体作为驱动源,打入作为打入件的精制钉、钉枪钉(tacker)等的气动打入工具。
另外,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排气罩83(罩体)以及保护器90的形状,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排气口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作为上述排气罩、保护器的材料以及形状不限定于此,能够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及形状。即,作为上述的保护器90以具有弹性的弹性体(软质弹性材料)为材料进行成形。然而,作为该保护器的材料也可以以具有弹性的橡胶树脂材料为材料进行成形。
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也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即,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端盖25相对于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安装部位26,被设定为使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配置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侧。因此,即使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因由压缩气体的气体压力所产生的负荷而欲变形,也能够使该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内周面261部分抵接,利用该端盖25的刚性支承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此处,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刚性具有比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刚性高的刚性,因此,在使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抵接并进行支承时,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支承,从而能够防止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的变形。另外,也由于该端盖25本身的刚性高,所以也能够防止该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变形。除此之外,对于上述端盖25与主体外壳21而言,体积相对小的端盖25的刚性高,因此能够以减小相对于上述端盖25与主体外壳21的总重量而言体积小的一方的刚性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分配由上述的刚性差所引起的重量差,能够实现作为整体的重量的轻量化。因此,能够实现外壳构造20的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主体外壳21与端盖25之间的结合区间的刚性从而防止两者的变形。
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刚性选择具有比主体外壳21的材料(成形原材料)高的强度的材料作为端盖25的材料(成形原材料),从而具有比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刚性高的刚性。由此,能够实现主体外壳21的轻量化而不使主体外壳21的形状复杂化,从而能够有利于主体外壳21的制造。即,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能够防止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的变形,还能够防止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变形,从而能够实现外壳构造20的轻量化,还能够有利于主体外壳21的制造。
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选择镁作为主体外壳21的材料,因此能够轻量并且简单地成形主体外壳21。另外,选择铝作为端盖25的材料,因此能够轻量并且简单地成形端盖25。此处,铝是比镁强度高的材料(成形原材料),因此能够将端盖25的刚性强度设为比主体外壳21高的刚性强度,并且能够实现端盖25与主体外壳21整体的轻量化,并且还能够实现成形的简单化,因此,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能够将端盖25的刚性强度设为比主体外壳21高的刚性强度,并且能够轻量并且简单地成形外壳构造20,还能够利用更广泛地使用的材料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上述的气动打入工具10,在主体外壳21的外周面211设置有排气罩83,该排气罩83支承于主体外壳21并且以具有与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外周面262抵接的按压部位87的方式延伸。因此,即使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因由压缩气体的气体压力所产生的负荷而欲变形,也能够利用该排气罩83的刚性支承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变形,还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端缘24的变形。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所述改变适当位置而构成。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举出气动打钉器进行说明。然而,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动打入工具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压缩气体作为驱动源打入作为打入件的精制钉、钉枪钉等的气动打入工具。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选择具有比主体外壳21的成形原材料高的强度的成形原材料作为端盖25的成形原材料,从而能够将端盖25的安装部位26的刚性设为具有比主体外壳21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23的刚性高的刚性。然而,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端盖的安装部位的刚性设为比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刚性高的刚性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有适当的肋状。
另外,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气动打入工具10的驱动源而利用的压缩气体的气体压力,利用了常压(约8kg/cm2)程度的气体至高压(约23kg/cm2)程度的气体,但也可以任意。

Claims (8)

1.一种气动打入工具,其利用压缩气体作为驱动源来打入打入件,
在生成打入驱动力的工具主体中具备:用于打入打入件的击打器;使所述击打器进行打入动作的活塞;以及对压缩气体向活塞上室的流入进行开闭以使所述活塞进行打入动作的主阀,
所述主阀为,通过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移动,打开阀以向所述活塞上室输送所述压缩气体的结构,
在所述工具主体的主体外壳的侧面中的、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一侧侧面,设置有排气口构造,该排气口构造用于使在打入后存在于所述工具主体内部的不需要的气体向所述工具主体的外部排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口构造具备罩体,该罩体配设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外周、并且形成有用于排出所述不需要的气体的外部吹出口,
所述罩体夹设保护器的一部分而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外周,所述保护器具有弹性、并且形成所述主体外壳的外装,
所述保护器是弹性材料的成形部件,
所述罩体通过一部分夹设于该罩体与所述主体外壳之间的所述保护器的弹性变形,来确保与所述主体外壳之间的密接性,
所述保护器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罩体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体设置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一部分夹设于所述罩体与所述主体外壳之间的所述保护器向外部露出,
夹设于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罩体之间的所述保护器形成为,通过所述贯通孔比所述罩体的外周面更向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吹出口在与打入件的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排地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吹出口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多个,
从用于排出所述不需要的气体的所述外部吹出口吹出的吹出方向被设定成,朝沿着打入件的打入方向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活塞的打入后使所述活塞返回初始位置的返回气体被设定成,对为了使所述活塞进行打入动作而流入所述活塞上室的压缩气体进行再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工具主体的外壳构造构成为具备:主体外壳,其内置有用于生成打入驱动力的气缸构造;以及端盖,其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的打入基端侧开口部,
所述端盖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的所述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安装部位被设定为,使所述主体外壳的所述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端缘配置于所述端盖的所述安装部位的内周侧,
所述端盖的所述安装部位的刚性,具有比所述主体外壳的所述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刚性高的刚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的所述安装部位的刚性,通过选择具有比所述主体外壳的成形原材料高的强度的成形原材料作为所述端盖的成形原材料,而具有比所述主体外壳的所述打入基端侧开口部的刚性高的刚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动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选择镁作为所述主体外壳的所述成形原材料,
选择铝作为所述端盖的所述成形原材料。
CN201210587292.4A 2011-12-28 2012-12-28 气动打入工具 Active CN1031827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632A JP5788310B2 (ja) 2011-12-28 2011-12-28 エア打込み工具
JP2011288572A JP5730752B2 (ja) 2011-12-28 2011-12-28 エア打込み工具
JP2011-288632 2011-12-28
JP2011-288572 2011-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2700A CN103182700A (zh) 2013-07-03
CN103182700B true CN103182700B (zh) 2015-11-18

Family

ID=4867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7292.4A Active CN103182700B (zh) 2011-12-28 2012-12-28 气动打入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2700B (zh)
TW (1) TWI5514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322B (en) * 2015-12-23 2016-12-11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Fixing gun and loader of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7847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0030A (en) * 1990-08-10 1992-05-05 Hitachi Koki Co., Ltd.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having an air exhaust arrangement
TW200720034A (en) * 2005-07-20 2007-06-01 Max Co Ltd Lower total height structure of driving tool
CN201271870Y (zh) * 2008-01-25 2009-07-15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气动紧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3125B1 (en) * 2000-11-01 2001-08-14 Spx Corporation Compression key lockout device for a gate valve
JP4064227B2 (ja) * 2002-12-19 2008-03-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空圧式固着具打込機
JP2006218585A (ja) * 2005-02-14 2006-08-24 Hitachi Koki Co Ltd 釘打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0030A (en) * 1990-08-10 1992-05-05 Hitachi Koki Co., Ltd.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having an air exhaust arrangement
TW200720034A (en) * 2005-07-20 2007-06-01 Max Co Ltd Lower total height structure of driving tool
CN201271870Y (zh) * 2008-01-25 2009-07-15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气动紧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322B (en) * 2015-12-23 2016-12-11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Fixing gun and loader of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995A (zh) 2013-08-01
CN103182700A (zh) 2013-07-03
TWI551405B (zh) 201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51544U (zh) 车辆座椅
CN103182700B (zh) 气动打入工具
JP2005514092A (ja) 靴底及び靴底用クッション
CN205220582U (zh) 一种气囊保险杠及汽车
US10029155B1 (en) Inflatable sports ball having an inner bladder with rib plates
EP0594619A4 (en) Inflation mechanism
CN101500760B (zh) 动力工具及其冲击机构
US6027316A (en) Air pump capable of inflating an inflatable object regardless of air pressure level in the inflatable object
CN102528750B (zh) 用于调整紧固件的驱动深度的紧固工具
CN204551652U (zh) 一种具有气动手感的排水阀启动开关
CN103372845B (zh) 空气式打入工具
CN102398253B (zh) 气动工具
US20150300512A1 (en) Aerating bag
CN201524634U (zh) 集充气、储气、气动为一体的玻璃胶挤出枪
CN103029102A (zh) 驱动器
GB2429396A (en) Ventilated shoe insole
JP5730752B2 (ja) エア打込み工具
KR102537746B1 (ko) 적층형 소프트 액추에이터
TW201727077A (zh) 空氣壓縮機之汽缸出氣結構改良
CN201675130U (zh) 一种透气鞋底
CN103101030A (zh) 打入工具
JP5788310B2 (ja) エア打込み工具
TWI598511B (zh) 空氣壓縮機裝置
KR102408007B1 (ko) 블래더형 어큐뮬레이터
WO2022113752A1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